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6: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工作爆肝 澆不熄求職者熱情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為了衝高Model 3產量不斷讓員工加班,早已成為矽谷知名的爆肝公司,但絲毫不減年輕工程師對特斯拉的憧憬,求職人數逐年增加。

23歲工程師庫佛(Landon Kupfer)一年前通過面試,在特斯拉加州廠房擔任品管人員。他表示當時得知錄取真的很興奮,沒想到進公司沒多久就陷入Model 3生產地獄,每天拚命達到產量目標,但目標不斷提高。

許多年輕工程師都和庫佛一樣為了理想抱負而加入特斯拉,即便從此每天爆肝也在所不惜。

學生求職應用程式Handshake在2016學年度調查9百萬名用戶發現,特斯拉收到的求職或實習申請數量超越其他企業。特斯拉也表示去年一共收到50萬封求職信,較前年增加1倍。

儘管近日有關特斯拉生產瓶頸及執行長穆斯克訴訟纏身的負面新聞不斷,但特斯拉全球徵才副總裁尼可拉(Cindy Nicola)依舊表示,求職人數逐年增加。

29歲工程師卡魯納卡蘭(Kiran Karunakaran)表示,先前他在費城一家電子公司的年薪約8萬美元。2015年他轉職時曾到特斯拉及蘋果面試,前者開價年薪9.5萬美元外加股票選擇權,後者開價年薪11.5萬美元,但他毫不考慮就選擇特斯拉。

不少特斯拉員工也表示,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自駕車事業Waymo曾開出比特斯拉高20%的薪水試圖挖角,叫車服務業者優步的開價甚至高出50%,都無法吸引他們跳槽,因為他們在特斯拉見證自己的努力有所成果。

評析
特斯拉不斷讓員工加班,但絲毫不減年輕工程師對特斯拉的憧憬,求職人數逐年增加。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通用汽車為何快速出手裁員關廠? 10年前嚇壞了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

美國通用汽車(GM)決定裁減美加地區近1.5萬個工作,數家工廠準備停產,應對房車銷售疲軟,在2020年底前削減45億美元支出,轉為投資電動車和自駕車;但這項決定被工會稱為「冷酷」,美國總統川普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都表示失望。

彭博資訊報導,通用汽車在10年前金融危機時破產,餘悸猶存,也因此面對消費者捨棄傳統房車、汽油價格下降和電動車興起的趨勢,GM採取了異常快速的決策,顯示執行長巴拉(Mary Barra)希望在經濟走下坡之前提早應對。

Stamford獨立汽車分析師Maryann Keller說:「GM的管理階層以前沒有快速反應,導致公司慢慢崩潰,2009年破產,這是個慘痛教訓。汽車業是周期性、高度競爭、成長緩慢的產業,不能一直生產無利可圖的車輛。」

巴拉表示,儘管經濟強勁,公司獲利穩健,她決定現在採取行動,協助公司在車市意外下滑時仍可持續獲利,並繼續投資新技術。

華爾街對GM的決策表示認同,消息公布後,通用汽車股價周一大漲4.8%。

川普持續要求美國企業在國內創造就業,去年已曾抨擊通用汽車在墨西哥生產。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周日向巴拉表示,應該停止在中國生產,改在俄亥俄州興建新廠。

評析
美國通用汽車決定在2020年底前削減45億美元支出,轉為投資電動車和自駕車
發表於 2020-2-22 18: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tesla最近水漲船高 後悔當初沒跟到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4: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奧迪兩款新車 將在大陸上市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知名汽車品牌奧迪,迎來進入中國市場的「而立之年」。未來兩個月,全新奧迪A6L與全新奧迪A7 Sportback將在中國上市。

新華社報導,奧迪和合作夥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長春基地舉行慶祝紀念活動。會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亦功表示,未來一汽奧迪將具備高檔電動車的批量開發能力,根據中國用戶的需求開發專供中國市場的車型。

1988年5月,一汽與奧迪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標誌著奧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大眾汽車車品牌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說,「未來,我們將繼續擴大與一汽的合作,並持續提供更貼近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高品質產品。」

據悉,未來兩個月,全新奧迪A6L與全新奧迪A7 Sportback將在中國上市。奧迪e-tron作為奧迪品牌首款純電動量產車型,將於2019年作為進口車引入中國市場,從2020年開始實現國產。到2022年,奧迪還將在中國市場導入超過10款中國本土生產車型。

截至目前,奧迪在中國已擁有500萬車主。2018年前10個月,奧迪品牌累計銷量達到537886輛,較2017年同期增長14.4%,呈現穩健攀升態勢。

評析
未來兩個月,全新奧迪A6L與全新奧迪A7 Sportback將在中國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4: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飆6%
GM關北美廠裁員、聚焦電動車 川普氣炸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Inc., GM)因轎車吸引力下降、汽車銷售欠佳,決定關閉北美五座廠房、裁減15%員工,把重心移至電動車與自駕車。美國總統川普(Donlad Trump)對此義憤填膺,聲稱他已警告GM趕緊關閉中國廠房、改回俄亥俄州開設新廠。特斯拉(Tesla Inc.)則在GM看好電動、自駕車前景的激勵下,股價大漲6%。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Inc., GM)26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由於美國顧客的偏好改變、汽車銷售量下滑,該公司決定在明(2019)年裁減15%的全職與約聘員工、關閉五座北美廠房(分別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奧沙華、密西根州底特律、俄亥俄州沃倫、馬里蘭州懷特馬什、密西根州沃倫)。

除了先前已宣布關閉的南韓群山廠之外,GM也會在明年底額外關閉兩座北美地區以外的廠房。

展望未來,GM計畫聚焦電動與自動駕駛車,接下來兩年投入電動車、自駕車的資源會加倍。另外,該公司也將優先投資次世代電動車架構,預計接下來10年,GM全球汽車銷售量,一開始會有75%來自五種汽車架構。

華爾街日報、CNBC等外電報導,依據GM最新計畫,最多將有14,800名全職與約聘員工會因此丟掉工作,但該公司的成本也會在2020年底前下降45億美元。GM明年也將終止六款汽車的生產線。

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休旅車(SUV)及皮卡貨車(pickup truck),轎車的銷售普遍下滑。GM決定終止數款轎車的美國生產線,當中包括Chevrolet Cruze小型車、 Chevrolet Volt插電式油電混合車,以及Chevrolet Impala、Buick LaCrosse和Cadillac CT6等大型轎車。

GM 26日應聲大漲4.79%、收37.65美元,創8月27日以來收盤高;盤中漲幅一度接近8%。特斯拉也在GM行動等同確認電動車前景看俏的激勵下,股價大漲6.19%、收346美元,結束連續4個交易日的跌勢。

川普26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則痛罵GM關閉北美工廠的計畫,還說他已在週日(11月25日)要求GM執行長Mary Barra關閉中國廠房、改於俄亥俄州開設新廠,以取代即將終止營運的北美廠房。

川普說,GM最好趕快在那邊開設新廠(They better damn well open a new plant there very quickly),他很愛俄亥俄州,也已告訴GM、他們搞錯愚弄的對象。

評析
通用因轎車吸引力下降、汽車銷售欠佳,關閉北美五座廠房、裁減15%員工,把重心移至電動車與自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5: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新NAFTA發威!韓廠赴美設電池廠、搶國際車廠訂單

記者 陳苓 報導

川普修改北美自貿協定(NAFTA),帶動外國廠商赴美設廠。韓國電動車(EV)電池製造商SK Innovation將在美國喬治亞州打造生產基地。

韓媒BusinessKorea、Pulse報導,南韓第三大電動車電池商SK Innovation,週一(26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提案,將斥資1.14兆韓圜(11億美元),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傑克森郡設立電動車電池工廠。新廠年產量為9.8GWh,預定明年初動工、2022年量產。

近來SK Innovation獲選為福斯(Volkswagen)的北美、歐洲供應商。福斯目標在2025年前推出80款新電動車,每年出售3百萬輛電動車。SK Innovation以特斯拉和日廠Panasonic的合作模式為範例,期望能和福斯緊密結盟,決心在福斯的美國生產基地附近設廠,新廠地點和福斯的田納西州工廠,距離只有240公里。

此外,依據新版NAFTA,車廠若想在北美享有零關稅,在地製造是必要條件。新NAFTA規定,新車必須有75%零件在北美生產,而且製程員工至少有40%時薪須達16美元,才能獲免稅待遇。這表示若要符合規定,車廠不能使用南韓、中國、歐洲製造的電動車電池。

美國東南部是國際車廠的生產重鎮,BMW、Daimler、Volve、現代汽車等皆於當地設廠,SK Innovation也希望從這些業者手上取得訂單。目前SK Innovation的電動車電池年度產量為4.7GWh,該公司並在匈牙利、中國等地設廠,估計2020年產量將增至55GWh。

評析
川普修改NAFTA,韓國電動車(EV)電池製造商SK Innovation將在美國喬治亞州打造生產基地。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在陸降價...消費者不買帳

工商時報 譚有勝/綜合報導

為了搶救中國市場,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早前將電動車價格下調12%~26%,業界人士認為,此次降價有助於特斯拉提高銷量。不過,有消費者因不滿價格下調後比之前還貴,而決定退訂。昨(27)日傳出,特斯拉10月份銷量暴跌70%,銷量僅達211輛,凸顯特斯拉在中國經營艱困的窘境。

根據新京報報導,特斯拉早前宣布將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但消費者並不領情。在今年5月,Model S 75D的售價曾降到71.05萬元人民幣(下同),隨後在7月中美第一波互徵關稅行動中,汽車被列入清單,特斯拉因此宣布在中國市場漲價20%,如今即使該款電動車價格下調12%,但最新售價為78.29萬元仍比5月份的價格貴。

此外,11月16日,首批中國特斯拉Model 3預訂客戶收到特斯拉的訂單確認郵件,Model 3裸配價格為58.8萬元人民幣,為此前美國起售價3.5萬美元(約合24萬元人民幣)的2.5倍,引起預訂消費者噓聲一片。

即使經過降價後,特斯拉也未能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可,很多特斯拉的消費者最初預訂Model 3主要是因為售價僅為3.5萬美元,但如今超過50萬人民幣的售價,已高出大部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近期更引發退訂潮。

目前中國是特斯拉的第2大市場,去年起在中國的銷售額實現翻倍,總金額超過20億美元。但根據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第3季在中國銷量下滑37%,10月份更暴跌70%,銷量僅達211輛,顯見中美貿易戰已重創特斯拉在中國的業績。

評析
特斯拉10月份銷量暴跌70%,銷量僅達211輛,凸顯特斯拉在中國經營艱困的窘境。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被貿易戰掃到 特斯拉在陸銷量大跌70%

聯合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應對中美貿易戰,大陸將進口汽車關稅上調,導致特斯拉10月在華銷量大跌70%,僅211輛。

華爾街見聞報導,特斯拉Model S、Model X的售價先前曾大幅上調,同時,中國車市處在低迷期,至少二十年來的首次全年產銷負增長已經幾成定局。這些與特斯拉在華銷量出現下滑有著密切關係。

大陸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統計,第三季特斯拉在華銷量下滑37%,10月更是暴跌70%,銷量跌至只有211輛。

中國大陸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場,不過, 10月中國車市已經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兩位數增長下滑,10月年減13.2%,9月則年減13.1%。中國乘聯會預估,受基數和樓市等因素綜合影響,2018年全年產銷負增長基本定局。

工信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常態。

由於銷量受阻,特斯拉近日再度全線降價。特斯拉官網宣佈,11月22日起,將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另外,Model 3系列各車型價格也全面下調。

對於此次大幅降價,特斯拉表示,將自行承擔大部分關稅,降低購車成本。

評析
由於銷量受阻,特斯拉近日再度全線降價,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通用汽車要關北美五廠 將裁1.4萬人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通用汽車(GM)26日以傳統汽油車需求下滑為由,宣布將停產銷售遲緩的車款,並將在北美地區裁員1.48萬人,把投資重心轉向電動車與自駕車,立刻招致美國總統川普的批評。專家認為,通用汽車藉此取得解決問題的更多銀彈,並提高在電動車與自駕車領域的競爭力。

這是通用十年前陷入破產以來、最大規模的整頓行動,也象徵北美汽車工業轉折點。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促使政府為通用紓困後,美國汽車業享有近十年榮景。

但如今,通用與同業面對諸多挑戰,包括投入技術轉型的費用日增、美國貿易政策衍生的風險升高,以及投資人不願為其傳統產品策略埋單。

通用宣布,位於美國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五座北美廠可能關閉,明年將停產目前在這些廠組裝的車款,包括雪佛蘭Cruze、Volt油電混合車、凱迪拉克CT6、別克LaCrosse,因此計劃削減多達1.48萬個員額,希望在2020年底前每年降低45億美元成本,以利投資開發電動車與自駕車。

通用執行長巴拉表示,這項決定可釋出資金投入新科技和新事業,是公司持盈保泰的必要舉措。她在記者會上說:「 本產業瞬息萬變,現在採取這些措施是為強化我們的核心事業。」

路透評論指出,巴拉拖太久才決定砍掉銷量差的車款並精簡人事,但遲到總比不做好,省下的成本可給通用更多銀彈解決問題,並設法提高在電動車與自駕車領域的競爭力。

不過,此舉也面臨政治風險,立刻招致美國總統川普批評並要求通用在俄亥俄州組裝另一款新車。俄州是攸關他2020年競選連任選情的關鍵州。

評析
這是通用十年前陷入破產以來、最大規模的整頓行動,也象徵北美汽車工業轉折點。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川普不開心 揚言取消通用汽車所有補貼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

通用汽車(GM)裁員計畫引發美國總統川普不滿,他周二在推特表示,考慮刪除通用汽車所有補貼,包括電動車。

通用汽車周一宣布在北美幾家工廠停產並裁撤近1.5萬個工作的計畫,投資人樂觀其成,通用汽車股價應聲上揚;但兩黨對於通用

在經濟擴張期間裁員都感到憤怒。川普發表推特貼文後,通用股價周二下跌2.55%。

川普周二在推特發文:「美國拯救了通用,這就是我們收到的「感謝」!現在我們正考慮取消通用汽車的補貼,包括對電動車的補貼。」

川普上任以來致力提振汽車業,也數度抨擊汽車製造商在拉抬美國就業的努力不夠。

川普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已向通用汽車執行長巴拉轉達川普的不滿。他說:「總統非常生氣,我們很遺憾,通用將裁掉一大批工人。」

根據聯邦法律,通用汽車電動車可以獲得7,500美元稅收優惠,但不清楚政府將如何限制這些優惠。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川普正在考慮各種選項,「總統希望看到美國企業在美國生產汽車,而不是在海外生產,他希望通用汽車繼續在美國生產。」

評析
通用汽車裁員計畫引發美國總統川普不滿,考慮刪除通用汽車所有補貼,包括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徵才 1周工作80小時是基本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對馬斯克(Elon Musk)開創性的思維與能力由衷讚佩?想追隨這位現實版「鋼鐵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首先你得接受1周工作至少80個小時----以1周7天來算,這意味每天最少得工作11.4個小時,如果仍想周休2日,那麼周一到周五每天得工作16小時。

馬斯克周一在推特(twitter)上向有志加入「創造令人興奮的科技新世界」的人才招手,毛遂自薦自己開設的公司SpaceX、特斯拉(TESLA)、The Boring Company和Neuralink。

馬斯克似乎深信自己所作所為將影響世界改變,並且不諱言必須付出的代價----「有其他工作更輕鬆的地方,但沒有人1周只工作40小時就能改變世界。」

於是有網友問他想「改變世界」每周得工作多久,馬斯克回答:「每個人不一樣,但大約80小時是可持續的,有時會飆升到100小時以上。當工作時間超過80小時,痛苦程度將呈倍數增長。」

馬斯克顯然是把個人經驗當成了範本。他日前接受科技媒體recode訪問時透露,他每自己周工作時間長達120小時,且今年來為了加快Model 3量產進度,特斯拉「所有員工」每周工時不時會飆上100小時。

馬斯克本就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在這樣的老闆手底下工作,吃苦耐勞加班不埋怨大概是生存必要條件。以1周7天來算,工時100小時相當於每天工作約14.3小時,工時120小時則等於每天長達17.1小時在工作。

但「爆肝」長工時沒有澆熄人們對特斯拉的憧憬。《華爾街日報》本周才報導,年輕工程師對特斯拉趨之若鶩,將特斯拉視為一展理想抱負的所在,使求職人數逐年上升,即使其他矽谷科技公司待遇更好,也不願放棄加入特斯拉的機會,足見馬斯克的魅力。

評析
今年來為了加快Model 3量產進度,特斯拉「所有員工」每周工時不時會飆上100小時。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僅工作11個月 傳特斯拉全球安全主管被解雇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年初聘請Uber前安全主管瓊斯(Jeff Jones),來擔任特斯拉的全球安全主管,不過外媒如今爆出,瓊斯僅工作11個月後,就被特斯拉解雇了,引起議論。特斯拉則對瓊斯離職一事拒絕評論。

《CNBC》報導,1名特斯拉現任員工和1名前特斯拉員工透露,瓊斯在特斯拉工作11個月後,就被特斯拉開除了,原因則是不再需要這個職位。

報導稱,特斯拉則對瓊斯離職一事拒絕評論,瓊斯則沒有對此事進行立即回覆。

特斯拉6月開始重組計劃,至少裁員9%,除此員工以外,還有多名高階管理人員陸續離職,包括全球財務部副總裁麥安尼(Justin McAnear)、僅上任1個月的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請假後離職的工程高級副總裁菲爾德(Doug Field)等人。

評析
瓊斯僅工作11個月後,就被特斯拉解雇了,引起議論。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數據造假? 他稱特斯拉中國銷量暴減是「誤導性訊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今年來利空消息不斷,昨日甚至傳出第3季在中國銷量下滑37%,10月銷售更較去年同期下滑7成。對此,威馬汽車(WM Motor)執行長沈暉今在中國East Tech West會議上卻表示,此恐為誤導性訊息,根據其在中國汽車業多年的經驗,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的數據通常「不太準確」,因各公司可任意設定想對外披露的數字。

據美國媒體《CNBC》報導,面對中國乘用車協會昨日披露,特斯拉在中國銷量已逐漸下滑,上月甚至較去年同期縮減70%至211輛。沈暉今在活動中表示,中國汽車銷售往往較神秘,因汽車製造商可能透過各種管道披露其銷售數據,與此同時,公司也可以任意向中國乘用車協會公佈任何想要呈現數據,因此特斯拉此項數據很可能為誤導性消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指出,中國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更占2017全球電動車銷量一半以上,預估當前有123萬輛電動車在中國流通,歐洲則為82萬輛,美國為76萬輛。

沈暉為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CA)的前高層,2015成立電動車公司威馬汽車,希望成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福特汽車」,並吸引消費者購買其價格在3萬至4.5萬美元的車款。

評析
威馬汽車執行長沈暉表示,根據其在中國汽車業多年的經驗,CPCA的數據通常「不太準確」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產量達1萬輛 有望贏得賭約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素有「中國版特斯拉」之稱的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蔚來汽車昨(27)日宣布,該公司第1萬輛蔚來ES8在合肥工廠正式下線,意味將有望贏得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1萬輛交付」賭約。

綜合媒體報導,今年8月,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斌曾與何小鵬立下「1萬輛交付」賭約,賭注為對方公司的車(即1輛蔚來ES8或1輛小鵬汽車)。但在昨日蔚來汽車宣布第1萬輛蔚來ES8正式下線同時,也意味蔚來汽車將有望將在今年年底完成1萬輛ES8的交付,贏得賭約。

對此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也預告,該公司將在第4季度將給市場1個驚喜,並預估將在7人座高端SUV(含電動車、傳統燃油車)市場將取得好成績

評析
蔚來汽車第1萬輛蔚來ES8正式下線,也意味蔚來汽車將有望將在今年年底完成1萬輛ES8的交付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0: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積極布局下世代汽車,往純電動車與平價化前進

作者 拓墣產研

福斯(Volkswagen)宣布自 2019~2030 年將投資 440 億歐元用於電動化、自動駕駛、新行動服務與數位化,多數會用在電動車開發,加上先前福斯才剛宣布將兩座傳統汽車工廠轉型為電動車廠,計劃 2022 年開始生產,到 2022 年底福斯集團在全球將有 16 座工廠生產電動車。

加快電動化是福斯必要之舉,為扭轉形象也為趕上趨勢
福斯自 2015 年假造排氣量醜聞後,股價與身價盪到谷底,為了反轉形象,福斯積極傳遞發展電動車決心,喊出包括 Roadmap E 和 Electric for All 等計畫,布局包括組織改革、增額投資、擴增生產工廠、啟用電動車模組化平台 MEB(Modular Electrification Toolkit),與電池大廠談定電池採購以確保電池供應等;這些布局要在 2020 年開始逐步收割成果,2020 年將量產 I.D 與 I.D SUV,預期 2025 年要生產 100 萬輛福斯品牌電動車,全集團目標則是 300 萬台全電動車(All-Electric Car)。

福斯將未來終極目標放在純電動車(EV),為的是追上全球電動車發展趨勢。全球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lug-in Hybrid Vehicle,PHV)比例持續減少,純電動車比例則持續增加;以數量來看,2018 年純電動車數量預期將是電混合式的 2 倍。

但 2018 年 1~9 月福斯電動車銷售比例,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比例高於純電動車,而以全集團來看,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比例則高出許多。福斯腳步確實需要加快,尤其在其他歐系汽車品牌同樣積極下,Volvo 已宣布 2019 年開始不再販售燃油車,BMW 計劃 2020 年將電動化選項擴展至全車型,預期福斯將開始逐步減少 PHV 車種比例,2020 年或可看到純電動車比例超過插電混合式電動車。

平價電動車款可助其快速打開中國市場
對銷售電動車來說,生產未必是最困難關卡,如何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更是關鍵。外界傳言福斯將販售僅 Tesla 三分之一售價的平價電動車搶市,而 MEB 平台生產模組化底盤優勢之一正是能降低成本,但與 Tesla 相同等級的應該是福斯集團下的豪華車系奧迪(Audi),福斯與 Tesla 的消費族群基本不重疊。

福斯在中國市場 2018 年 1~10 月銷售居冠,包括上汽大眾(福斯)和一汽大眾(福斯)兩家合資廠商的銷售量,且中國是新能源汽車成長最快速地區,因此中國必然是福斯電動車首要布局。

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以中國自主品牌為主力,包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與吉利汽車等,未來還會加入像小鵬和雲度這類新興車廠。福斯目前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款還很少,預計 2019 年將與合資企業推出 3 款純電動車和一款插電混合式電動車,並進口新一代 Touareg PHV 車款。福斯如果能以相似價格加上歐系品牌形象,將有機會搶下中國自主品牌市占。

評析
加快電動化是福斯必要之舉,為扭轉形象也為趕上趨勢,平價電動車款可助其快速打開中國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搶攻歐美車廠訂單!東芝找上美企、合作車用電池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東芝(Toshiba)28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將和美國Johnson Controls於車用鋰離子電池事業進行合作,雙方將在Johnson Controls位於密西根州的工廠生產鋰離子電池以及進行結合鉛蓄電池的車用產品的研發/製造。

東芝表示,該公司自家研發的鋰離子電池「SCiB」擁有充電時間短、壽命長等特性,而期望藉由結合Johnson Controls鉛電池的技術,搶攻今後需求看俏的微混合動力車(micro hybrid vehicle)需求。

東芝指出,根據調查顯示,預估2025年全球20%新車將採用結合鋰離子電池和鉛蓄電池的微混和動力系統。

日經新聞報導,Johnson Controls業務主要以空調等大樓設備為主,不過在車用電池部分,以歐美車廠為中心、握有高市佔率,而東芝目前的鋰離子電池已供應給鈴木(Suzuki)等車廠使用,此次期望藉由和Johnson Controls合作,開拓歐美顧客。

根據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截至台北時間28日上午10點15分為止,東芝上揚0.69%至3,650日圓,今年迄今股價大漲近15%。

東芝於10月16日宣布,因使用於電動車(EV)、油電混合車(HEV)、鐵道車輛的鋰離子電池今後市場將擴大,因此決議投資162億日圓於橫濱事業所內興建新廠房、擴增鋰離子電池,該新廠房將在2019年7月動工、預計2020年10月完工。據悉,上述新廠導入量產後,東芝鋰離子電池產能預估將較現行增加5成。

評析
根據調查顯示,預估2025年全球20%新車將採用結合鋰離子電池和鉛蓄電池的微混和動力系統。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2: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垃圾變黃金,澳洲運用廢棄礦物打造環保鋰離子電池

作者 EnergyTrend

隨著鋰離子電池用量攀升,鋰礦開發與電池回收也愈來愈受關注,澳洲鋰礦商 Lithium Australia 便瞄準礦廢棄物與舊電池回收再利用,透過「SiLeach」鋰電池製程,大幅減少鋰礦浪費並讓鋰回收率達 90% 以上。

鋰離子電池原本只出現在小型電器產品,但環保意識日漸崛起,電動車與再生能源儲能系統市場逐年上升,「未來鋰礦是否夠用?」等疑問逐漸浮上檯面,再加上電池體積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小,若是不想過度開採損害環境與浪費材料,政府與企業勢必得更重視電池回收與製程領域。

因此開始有廠商看重廢棄鋰礦與電池回收,好比 Lithium Australia 就瞄準這市場,購併鋰電池製造公司 VSCP。該公司採用其他廠商不想加工的鋰礦,研發出全新的鋰離子電池製程「SiLeach」,從廢棄鋰礦提取磷酸三鋰(Tri-lithium phosphate,Li3PO4),進一步讓鋰回收率達 90% 以上,最後再轉換成磷酸鋰鐵(LFP)陰極材料。

SiLeach 可說是新型濕法冶金鋰礦萃取技術。石灰法等傳統製程中,採礦商得選用氧化鋰含量較高的精礦,讓石灰與鋰礦一同燒結,之後再運用水處理與多次蒸發,最終才可從結晶提取高純度氫氧化鋰,但這些製程都需要消耗大量時間與熱量,溫度甚至得加熱到攝氏 1,000 度以上。

而新技術可以略過加熱過程,對環境的損害相對較小,且除了能簡化提取鋰材料的過程,甚至可以從低階鋰雲母或是礦石提取材料。Lithium Australia 總經理 Adrian Griffin 表示,SiLeach 製程相當簡單,可精簡鋰電池陰極材料製造過程與降低成本。

目前 Lithium Australia 也正在研發鋰電池回收技術,Griffin 先前也指出,就如同世上有許多鋰礦與材料被埋沒,澳洲也需要重視廢棄電池材料回收利用,目前澳洲每年約有 8,000 噸電池材料費被掩埋處理,只有 800 噸電池進到回收場。

先前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報告也指出,澳洲鋰電池回收率僅 2%,剩下價值約 8.13 億到 30 億澳元廢棄電池處理方式都是將丟入掩埋場,進而危害環境、動物與人類健康。預計到 2036 年,澳洲廢棄鋰電池將突破 10 萬噸,如果加以回收利用,95% 零件可變成新電池或用於其他產業。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澳洲鋰礦商 Lithium Australia,透過「SiLeach」鋰電池製程,大幅減少鋰礦浪費並讓鋰回收率達 90% 以上。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中國銷量大減?中國車商:中國數字不要信

北美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周二表示,美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上月在中國銷量急瀉,全月只出售211輛汽車,較去年同期大減7成。消息一度衝擊Tesla股價,公司緊急澄清有關講法嚴重失實。威馬汽車(WM Motor)首席執行長沈暉指,乘聯會數據切勿盡信。

曾任快意佳士拿、吉利汽車高層的沈暉,周二在廣州南沙出席一場科技研討會時,形容乘聯會的數字「不是經常準確」,而中國的汽車銷售數字「一向是個謎」,因為生產商向乘聯會申報數據時,「你想報什麼數字也可以」,意味乘聯會不做核實。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巿場,共有123萬輛電動車行駛,而歐洲和美國分別只得82萬輛和76萬輛。在中國,一輛Tesla普通版Model X,定價約13萬元(美元、下同,約400萬元台幣)。

沈暉2015年自立門戶創立威馬後,曾揚言把公司發展成「中國福特」,在電動車巿場分一杯羹。沈暉指出,威馬主攻中價路線,與Tesla高價定位不同,不會視對方為直接競爭對手,亦歡迎對方進軍中國。沈暉沒有正面回應威馬何時上巿,只強調公司與Tesla一樣,正專注改善訂單付運問題。

Tesla周三在美國股價,已由前一日336元低位,回升至347元以上水準。乘聯會未回應評論。

評析
威馬汽車首席執行長沈暉指出,乘聯會的數字「不是經常準確」,而中國的汽車銷售數字「一向是個謎」。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3: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怕了川普!福斯將在美國闢新廠、生產電動車

記者 陳苓 報導

新版北美自貿協定(NAFTA)再發威!福斯(Volkswagen)揮軍電動車,為了卡位美國市場,打算在美國設立新廠,目前正在尋找合適地點。

路透社報導,福斯本月稍早宣布,2023年前將斥資近440億歐元(50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自動駕駛、新移動服務,並探詢和美國車廠福特汽車合作的可能性。福斯計畫2020年發售電動車,為了達成此一目標,該公司將先在海外生產,之後改到美國新廠製造。

新上任的福斯美國區執行長Scott Keogh週三(28日)表示,福斯2020年將推出售價3萬~4萬美元的電動車,為此需要新的工廠。福斯在美國田納西州已有工廠,生產Passat和Atlas等車款,田納西廠仍有足夠空間,是新廠可能的落腳地點之一,但是不必然在此設廠。

福特電動車新廠地點還沒選定,電動車電池供應商已經搶先設點。

韓媒BusinessKorea、Pulse報導,南韓第三大電動車電池商SK Innovation,週一(26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提案,將斥資1.14兆韓圜(11億美元),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傑克森郡設立電動車電池工廠。新廠年產量為9.8GWh,預定明年初動工、2022年量產。

SK Innovation新廠地點和福斯的田納西州工廠,距離只有240公里。川普推動修訂NAFTA,依據新版NAFTA,車廠若想在北美享有零關稅,在地製造是必要條件。新NAFTA規定,新車必須有75%零件在北美生產,而且製程員工至少有40%時薪須達16美元,才能獲免稅待遇。這表示若要符合規定,車廠不能使用南韓、中國、歐洲製造的電動車電池。

評析
新版NAFTA再發威,福斯揮軍電動車,為了卡位美國市場,打算在美國設立新廠,目前正在尋找合適地點。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3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以獎勵為誘餌 中國監控百萬輛新能源車

中央社 台北30日電

中國力推新能源車,背後隱藏個人隱私風險,外媒指有110萬輛車的數據遭到官方監控。事實上,中國早在2017年就建置了新能源車大數據平台,官方並以獎勵為誘餌,讓外國車廠交出數據。

美聯社報導,逾200家汽車製造廠傳送包括地點資訊在內的多項訊息給背後由中國官方支持的數據監控中心。這些車廠包括特斯拉、福斯、BMW、賓士母公司戴姆勒集團、福特、通用汽車、日產、三菱及蔚來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的消費者對此都不知情,即使他們感到不悅,卻別無選擇。一名特斯拉車主無奈表示,在中國關心隱私是沒用的,如果認真在意這些問題的話,根本無法在中國生活。

根據中國官媒先前披露的資訊可發現,中國是有計畫地在掌握這些新能源車的數據。名為「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的平台在7月18日慶祝成立一週年,並宣布平台已接入了102萬4905輛新能源汽車。

聯盟秘書長、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王震坡透露,監控分析的資訊包括每日上線的車輛數量、不同類別車輛上線情況、充電熱力分布、車輛運行軌跡,以及行駛里程、時長、充電情況等61項數據。

前述所得訊息被以「月報」的形式展現,為政府提供宏觀政策制定依據,對企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王震坡說,以監測平台百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即時運行數據為基礎,「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屬於首創」。

中國政府恣意掌握個人的新能源車數據屬「中國特色」。一名律師表示,其他政府或執法機關通常僅能在特定的犯罪調查中取得這些資訊,在美國一般還需要法院的命令。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資料獲取與監測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曉華堅稱,監測計畫並非為了加強國家監視,但在正式請求下,可和政府或安全機關分享數據,目前還沒有和檢警、法院分享資訊,但曾用於協助政府調查車輛火警。

根據了解,特斯拉等外國車廠一開始並未和中國政府分享數據,但中國祭出獎勵措施,讓這些企業配合。一名中國政府的顧問表示,車廠一開始以一堆理由拒絕,給獎勵後就配合了,「這是它們利潤的一環」。

這些大數據或也有助中國本土企業獲得專利訊息,美聯社舉例,混合動力車如何在燃氣和電池供電之間切換的機密資訊,這可能會讓中國政府支持的汽車製造商得以與外國車廠進行商業競爭。此外,這些數據也可以帶來其他新的收入。

除獎勵外,中國政府也透過其他法規迫使外國車廠配合數據收集。一項「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8月1日已上路,將進口電動汽車統一納入電池溯源管理平台。

評析
中國早在2017年就建置了新能源車大數據平台,官方並以獎勵為誘餌,讓外國車廠交出數據。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4: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與特易購合作 於英國廣設充電站網路

經濟日報 記者陳律安╱綜合外電

德國福斯汽車與英國零售巨擘特易購(Tesco)結盟,要在英國建設最大的免費充電站網路。

雙方周五(30日)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於英國特易購超市最多600個據點的停車場,設置近2,500個充電站。

英國福斯董事歐佛向CNBC表示,公司希望透過讓消費者不再對車子何時何地能充電感到焦慮,來鼓勵人們擁有電動車。

他說:「住公寓的人可能想買電動車卻不可行,因為他們必須將車停在路旁,現在他們能說『事實上,我每周會去特易購購物兩次』,突然間這(擁有電動車)變得可行。」

英國汽車製造商與交易商協會數據顯示,英國「替代能源車種」2018年掛牌量超過12萬輛,較去年同期上揚22%。

充電站將由營運商Pod Point負責建置,消費者在特易購的大型據點能選擇免費的7千瓦(KW)充電座,或須付費的50千瓦快速充電。

福斯集團先前表示,福斯品牌到2025年應該要能賣出百萬輛電動車。該集團本月稍早宣布,將在2023年前,投資440億歐元,開發電動車、自動駕駛及新的行動服務。

評析
德國福斯汽車與英國零售巨擘特易購(Tesco)結盟,要在英國建設最大的免費充電站網路。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歐洲電池產能 7年拚增20倍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電池產能至今有65%集中在亞洲,但最新調查發現近來歐洲及亞洲電池大廠相繼在歐洲設廠,可望推動歐洲電池產能在2025年前擴大20倍,達到年產能90吉瓦時(GWh)。

提出這項預測的能源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分析師古塔表示:「歐洲及亞洲多家電池製造商都擴大歐洲事業規模,在當地興建廠房。」

以瑞典新創業者Northvolt為例,該公司先前宣布將在瑞典興建電池廠後,10月又宣布將在波蘭興建組裝廠,預計波蘭廠將在明年投產,初期年產能約1萬個電池組。目前尚未完工的瑞典廠,也估計年產能將在2023年前達到32吉瓦時。

Northvolt表示:「公司決定增建波蘭廠是為了滿足與日俱增的歐洲電池需求。」

Northvolt也宣布和德國豪華車廠寶馬(BMW)及資源回收業者Umicore合作,打造封閉電池生命循環,將廢棄電池的原料回收再投入電池生產。

今年10月,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也宣布在芬蘭興建車用電池廠,預計2020年投產後年產能可供應30萬台電動車,且芬蘭廠將採用風力及生質能等再生能源發電。

除了歐洲業者之外,亞洲電池製造商也將歐洲視為未來製造據點。大陸鋰電池製造商孚能科技在9月募資10億美元後,近日傳出2021年前在德國興建電池廠的消息。LG化學、三星SDI及SK Innovation等韓國業者也積極前進歐洲市場。

外媒報導,LG化學在波蘭興建的電池廠預計今年完工,目標年產能供應10萬台電動車。

評析
近來歐洲及亞洲電池大廠相繼在歐洲設廠,可望推動歐洲電池產能在2025年前擴大20倍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5: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大咖聯手推電動車實驗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優步(Uber)、日立、英國能源網路(UK Power Networks)等數間大企業結盟,明年初開始在英國進行為期三年的全球最大商用電動車實驗計畫,希望解決充電站不足的問題。

這項名為「Optimise Prime」計畫將在2021年底前於大倫敦地區推出3,000輛電動車,搜集駕駛習慣及旅程相關數據,設計出最佳的充電站網絡,並釐清何時有最大的電力需求。

充電基礎設施即便在全球最大的城市仍舊相當有限,而本實驗計畫獲得的數據將分享給科技與汽車業,供企業及政府在投資及決策時參考。

選擇英國作為實驗地點的原因,在於該國對電動車的鼓勵政策。英國預計到2030年電動車占新車銷售30%,現在僅占1.7%。

優步目前於英國約有6.5萬名駕駛,計劃在2025年全電動化。日立的角色是利用其物聯網平台,蒐集並解讀數據。

無獨有偶,德國福斯汽車與英國零售巨擘特易購(Tesco)結盟,將在未來三年內於英國特易購超市最多600個據點的停車場,設置近2,500個充電站。

評析
Uber、日立、英國能源網路等大企業結盟,明年在英進行商用電動車實驗計畫,解決充電站不足的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6: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日產案…法、日領袖不同調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產汽車前董座高恩遭逮捕後首次會面,馬克宏向安倍表示,希望雷諾和日產的聯盟關係能維持下去,但安倍告訴他,此聯盟的未來應由公司決定,而非政府。

馬克宏和安倍11月30日在阿根廷的20國集團(G20)峰會場邊會面,會後馬克宏透過其辦公室聲明重申,將致力維護此聯盟的存續,以及雷諾集團的穩定。然而,安倍卻透過發言人表示,儘管維持一段穩定的關係很重要,但他認為,聯盟的未來應交由民間部門的股東決定,日本政府不會預先判斷聯盟的未來。

高恩遭逮捕已經開始影響日產的汽車業務。日產原本計劃在11月30日開始的洛杉磯汽車展上發表新款的Leaf電動車,但擔心活動失焦,已決定將延後發表日期。日產發言人表示,公司之所以會決定延後發表,是為「確保這項重要的產品發表能獲得應有版面」。

雷諾和日產由高恩建立,在他督導下,聯盟關係已締結近20年,但這項盟約給予法方的權力高於日方,讓日方長年感到挫折。雷諾持有日產43%股權,而日產僅擁有雷諾15%不附表決權的股份。

評析
馬克宏重申,將致力維護此聯盟的存續,然而,安倍卻表示,聯盟的未來應交由民間部門的股東決定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洛杉磯車展 電動車成焦點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展期將持續到本月9日的2018洛杉磯車展,電動車仍為吸睛主題,德國奧迪(Audi)等車廠相繼發表預計來年推出的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估計2020年底以前共有100款電動車即將面市。但令人擔憂的是,市場是否有足夠的買家因應此波電動車供應熱潮。

本屆洛杉磯車展會場上充斥著許多全新運動休旅車以及跨界休旅車(CUV),包括現代(Hyundai)的最新三排8人座休旅車Palisade、日產(Nissan)升級版Murano、起亞(Kia)新一代車款Soul等。

除了休旅車之外,電動車更是洛杉磯車展的焦點,像是奧迪發表純電概念車Audi e-tron GT concept。只不過無論是完全電動車或是油電混合車,消費者的態度明顯保守許多,2017年電動車與混合車銷售僅占整體美國車市的4%。隨著特斯拉致力提升Model 3產量以因應需求,有助於今年此比重上揚,但預估也只占市場的5%。

《Green Car Journal》雜誌編輯與發行人寇根(Ron Cogan)表示:「電動車究竟能滲透車市到多少程度,至今尚未定論。」他同時也是年度綠能車大獎的發起人,今年在洛杉磯車展上由本田(Honda)Insight油電混合車奪得此殊榮。

寇根指出,成本、里程和基礎設施等皆是市場對電動車接受度緩慢成長的原因,例如電動車要價不菲、完全電動車通常有里程限制,再者目前公共充電網路也尚未建構完善。

即便如此,車廠對電動車的熱情有增無減,紛紛提出大量生產電動車計畫。福斯(Volkswagen)在洛杉磯推出完全電動廂型車I.D. Buzz,並宣布將在美國設立第2座電動車組裝廠。豐田與馬自達擬攜手在阿拉巴馬州據點打造新電動車。

通用大砍銷量不佳的車款,表示將提高電動車產能,明年至少推出2款車,到2023年共計推出逾20款電動車。

評析
洛杉磯車展,電動車仍為吸睛主題,但令人擔憂的是,是否有足夠的買家因應此波電動車供應熱潮。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7: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傳中國同意調降美國車關稅 大振特斯拉、BMW士氣

中央社 華盛頓/上海2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推文表示,中國已同意降低美國汽車關稅,對出口汽車到中國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Inc)及BMW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路透社報導,20國集團(G20)阿根廷峰會落幕後,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90天貿易戰停火協議。川普推文表示:「中國已同意降低並移除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汽車關稅。現行關稅為40%。」

若此言為真,將大振美國汽車製造商士氣。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之際,中國針對美國多樣商品祭出報復性關稅,7月更對美國汽車徵收40%關稅,重創美國車廠。

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美國去年出口價值約100億美元的客車至中國,北京今年加徵的關稅舉措,迫使許多美國汽車製造商大幅提升產品價格。

此外,中國今年調降大部分的進口車關稅至15%,但對美國汽車仍維持40%關稅,使特斯拉和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旗下品牌林肯(Lincoln)等美國車廠處於競爭劣勢。

北京如今同意調降汽車關稅,對福特汽車及在美國生產豪華車出口到中國的BMW等車廠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中國對進口電動車加徵關稅,大幅衝擊正在上海設廠的特斯拉,特斯拉只能自行吸收關稅帶來的額外支出,以降低車款價格。如今關稅有望降低,對特斯拉而言無疑也是好消息。

評析
北京如同意調降汽車關稅,對福特汽車及在美生產,出口到中國的BMW等車廠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8: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日產千輛達陣,拚連兩季獲利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電動車專業網站electrek.co上周五報導,根據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寫給員工的信,Model 3電動車已達成每日量產一千輛的里程碑。

馬斯克進一步勉勵員工,證明特斯拉有能力穩定維持Model 3產出速度在這個高水平,並同時維持高品質,是所有員工下一階段最重要任務。

特斯拉第三季雖然再度達成Model 3單周量產5,000輛目標,但扣除廠房因升級停工的時間,當季Model 3每周平均產出僅有4,300輛,為馬斯克目前最想克服的瓶頸。

路透社報導,特斯拉上季靠著Model 3創造現金流,成功轉虧為盈,該公司已矢言本季要創連續獲利紀錄,能否維持Model 3在高量產水平仍是關鍵。

特斯拉上周五攀升2.73%至350.48美元,月線累計收漲3.9%。

評析
根據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寫給員工的信,Model 3電動車已達成每日量產一千輛的里程碑。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8: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川普:陸同意降低汽車關稅

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在美國與中國達成貿易戰休兵90天的協議後,3日又傳出局勢進一步和緩的好消息。美國總統川普2日表示,中國已同意「降低與取消」(reduce, reove)在美國生產的汽車進口關稅,可望嘉惠特斯拉、戴姆勒(Daimler)及寶馬(BMW) 等在美國設廠的汽車製造商,激勵全球汽車類股3日盤中大漲。

川普並未在推文裡說明其他細節,中國外交部也拒絕評論關於調整汽車關稅的消息。不過專家認為,川普這則推文可能是暗示中國將取消對美國進口汽車課徵、25個百分點的報復性關稅。

這項消息激勵全球汽車類股3日盤中大漲,特斯拉漲3.5%,通用漲3.3%,福特也漲逾2%,歐洲汽車類股指數則躍漲3%,BMW、福斯及戴姆勒分別漲4%到5%。

中國7月全面調降汽車進口關稅稅率,從25%降至15%,但幾天後又提高在美國生產的汽車進口關稅提高至40%,以報復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中國上周說,若美中未出現貿易爭端,美國進口車的關稅稅率原為15%,並呼籲協商出解決方案。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G20會議會見川普前,中國官員已討論過降低美國汽車進口關稅的可能性,但調降的幅度與時間尚不清楚。美國目前對中國進口車課徵27.5%的關稅。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中國去年從美國進口價值約102億美元的新車與中古車,遠多於2008年的11億美元。美國去年則從中國進口約16億美元的新車和中古車。

若此事獲證實,一直是中國市場前十大進口車品牌的戴姆勒與BMW,將受惠尤大,受惠程度也將甚於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等美國車廠。分析師指出,對中國而言,調降在美生產的汽車關稅不代表對美國讓步太多,因為受惠最多的是德國車廠,且有利中國車廠藉由自由貿易拓展海外市場。

評析
川普這則推文可能是暗示中國將取消對美國進口汽車課徵、25個百分點的報復性關稅。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9: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4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汽車零碳排 福斯首提淘汰燃油車時間表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4日專電

聯合國氣候會議正在波蘭召開,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福斯(Volkswagen)宣布,2030年將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全面朝電動車邁進。這是福斯第一次提出淘汰燃油引擎的具體時間表。

為了將地球平均氣溫的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內,各國在2015年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是本世紀下半葉不再使用化石燃料,這個協定從此成了汽車工業規劃未來藍圖的基準。

福斯11月中旬宣布,未來5年將在電動車、自動駕駛和數位化領域投資440億歐元(約台幣1兆5000億元)。

福斯策略長約斯特(Michael Jost)4日在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主辦的汽車高峰會表示:「我們力挺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

他表示,如果到了2050年,街上不再看到燃油引擎汽車,2040年就得賣出最後一輛燃油車,也就是說,最後一款使用汽油或柴油的新車,將在2025年左右開始研發,預計2030年代初上市。

巴黎協定讓汽車工業面臨減碳壓力,約斯特表示,福斯目前主要押寶純電動車,相形之下,油電混合動力只是過渡期的產品,在福斯產品線扮演次要的角色。

不過,電動車要達到真正的零碳排,從生產到開車用的電都必須來自再生能源,約斯特因此表示,未來福斯計算汽車耗能的方式,將從每行駛100公里的油耗,改成包含生產過程在內整個生命週期的耗能,明年底推出的第一款低價位純電動車I.D. Neo,將完全用綠電來生產。

未來一、二十年逐步淘汰燃油車,對向來以燃油引擎自豪的德國汽車工業可說是革命性的變革,約斯特表示:「對福斯這樣的超級巨輪來說當然不容易,不過,我們正在往目標邁進。」

評析
福斯第一次提出淘汰燃油引擎的具體時間表,2030年將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全面朝電動車邁進。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9: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4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陸媒:中國正商討調降美國汽車關稅

中央社 台北4日電

中美貿易戰暫時休兵,陸媒報導,中國相關部門正討論降低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的可能性,年底前有望見到結果。統計指出,美國知名電動車品牌特斯拉10月份銷量暴跌70%,僅211輛。

路透社報導,20國集團(G20)阿根廷峰會落幕後,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90天貿易戰停火協議。川普推文表示:「中國已同意降低並移除美國出口到中國的汽車關稅。現行關稅為40%。」

這項消息尚未獲得中國官方證實。不過,陸媒證券日報今天指出,有資深汽車行業專家透露,相關部門正討論降低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的可能性,但目前尚不知下調關稅的具體幅度和時間表。

這名專家強調,預計會降至加徵關稅前的稅率水平,年底前有望見結果。

中國在7月1日曾主動將進口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然而受貿易戰影響,自7月6日起,對多數列入中方加稅清單中的美國進口汽車,在15%稅率的基礎上將關稅提升至40%。

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進口額高達510億美元,其中135億美元來自北美,包括非美國製造商生產的車型。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汽車達28.02萬輛,占進口汽車總量的10%。

美國2017年向中國出口的轎車和輕型卡車總價約95億美元,但中國祭出報復性關稅後,美國出口中國的轎車和輕型卡車的數量大幅下降,使得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商的出口優勢顯著提升。

在中美貿易爭端的大背景下,美系車在中國的表現遭遇挫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份,主流美系車企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33.55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48.3%;廣汽菲克方面共銷售10.61萬,年下滑達36.3%。

上汽通用儘管前10月累計銷量108.91萬輛,仍難掩6.9%的跌勢;至於美國知名電動車品牌特斯拉,第3季在中國的銷量僅為3169輛,下滑37%;10月份更是暴跌70%,銷量跌至211輛。

有汽車專家表示,中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自主品牌產品和品質不斷上攻,美系車優勢日益疲軟。此外,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確實會影響到中國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評析
中國相關部門正討論降低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的可能性,年底前有望見到結果。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20: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川普再威脅 終止電動車補助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威脅砍斷通用汽車一切政府補助後,如今打算更進一步在2020或2021年全面終止電動車補助,震驚美國汽車業,也令外界擔心美國電動車發展受阻。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wrence Kudlow)周一表示:「基於白宮政策,我們打算終止一切聯邦政府補助。除了電動車之外,諸如再生能源及其他在歐巴馬時代實施的補助都將取消。美國是個自由市場。」

然而,現行的電動車補助是根據美國在2008年通過的《能源改善及延長法案》,因此外界質疑川普能否單方面下令終止補助。

歐巴馬政府當年為了鼓勵電動車發展,立法擴大電動車補助。根據2008年法案,凡是購買新款電動車或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的車主,都能獲得每台2,500至最高7,500美元的減稅額度。估計支出10億美元。

自2010年起,凡是購買特斯拉、雪佛蘭及日產等品牌電動車的美國車主都可獲得補助。根據法案,補助車輛上限為每家製造商20萬台,一旦達到上限後補助額度將逐漸縮減。

今年7月特斯拉已宣布達到補助車輛上限,通用也預計在今年底前達到上限,福斯、福特等其他車廠距離上限則還有多年時間。倘若川普下令全面終止補助,這些車廠將受到龐大衝擊。

顧問公司AlixPartners今年研究顯示,全球汽車產業預計在2023年前投資2,550億美元,開發超過200款電動車。由於車用電池成本昂貴,因此這些電動車多半賠本銷售,換句話說政府補助是電動車市場成長不可或缺的助力。

上周通用宣布北美關廠裁員後,川普已揚言取消對通用一切補助。Edmunds.com分析師艾斯維多(Jeremy Acevedo)表示:「假設川普採取激烈手段全面終止汽車業電動車補助,對通用來說反而有利。」

評析
川普總統上周威脅砍斷通用汽車一切政府補助後,如今打算更進一步在20或21年全面終止電動車補助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盛寶銀2019驚人預言:蘋果併特斯拉、鮑爾遭免職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報導,盛寶銀行(Saxo Bank)年度「驚人大預言」(outrageous predictions)出爐,包括蘋果公司將收購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美國總統川普將開除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美國公司債市場將掀起信用骨牌倒下的連鎖反應、德國陷入經濟衰退、脫歐(Brexit)協議在英國國會陣亡等。

根據盛寶銀行的預言,2019將是人人開始為「錯誤行徑付出代價」的年頭。

盛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Steen Jakobsen說:「 這波龐大的信用循環在2018年尾已開始顯現緊繃壓力,明年隨著各國央行重新開始規劃,將會撕裂已開發市場。畢竟,央行從2008年以來大印鈔票,只把債務大洞愈挖愈深,如今債務已膨脹到遠超出他們所能控制的範圍。」

盛寶銀行剛公布年度「驚人大預言」名單,名單上所列的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但若萬一發生,可能會撼動整個投資界。以下摘錄其中一些預言:

1) 蘋果將取得融資,以每股520美元的價碼併購特斯拉。盛寶銀行股票策略主管Peter Garnry表示,這並不是太離譜的預測,因為蘋果坐擁2,370億美元的現金,而且亟需「擴大其生態系」。他說:「蘋果擁有財力可實現馬斯克(特斯拉執行長)的夢想,確保特斯拉不必苦於短期內在資本支出和創造現金流之間取得平衡。」

2) Netflix將遭到企業信用吃緊壓力打擊。Garnry認為,2019年將在美國公司債市場看到一波「信用骨牌倒下狂潮,先倒下的是奇異公司(GE),該公司可能落得聲請破產保護的下場,震波將擴散到整個金融體系。而市場一旦察覺Fed貨幣政策正常化已造成金融情勢急縮,企業融資成本將大增,進而使Netflix財務槓桿備受關切,更糟的是,不良連鎖反應將從公司債蔓延到高收益債,導致「追蹤美國高收益債市的ETF出現黑色星期二」。

3) 川普將開除Fed主席鮑爾。盛寶銀行外匯策略主管John Hardy預測,到明年夏季,Fed在今年12月升息決定將證明是錯誤的行動,把美國經濟和華爾街股市推落懸崖,川普於是將鮑爾免職、改任命明尼蘇達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斯哈里(Neel Khashkari)接掌Fed。美國通膨率將飆到6%,而Fed政策利率將卡在1%動彈不得,儲蓄者變成輸家。

其餘預測包括:歐盟核心國批准給予義大利債務赦免、英鎊在脫歐混亂局面中貶到與美元平價、德國陷入經濟衰退、澳洲房市崩盤迫使當局推量化寬鬆(QE)並將四大銀行收歸國有、一場太陽風暴造成2兆美元災損等。

評析
盛寶銀行年度「驚人大預言」出爐,包括蘋果將收購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川普將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 挺進英國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繼11月在巴黎、巴塞隆納等歐洲城市展示Model 3後,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3日也在英國部分門市展示這個平價車款,並邀請預購的消費者前往參觀,希望在正式推出前刺激需求。

電動車新聞網站Electrek報導,特斯拉正在英國部分門市展示Model 3,例如倫敦的皇家公園門市及曼徹斯特南方門市,並在3日邀請預購Model 3的英國消費者前來參觀。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曾在最近一次法說會上表示,歐洲的消費者今年年底可開始預購Model 3,並計劃在明年1月為歐洲市場生產大批Model 3汽車,預計2月和3月交車。此外,據傳特斯拉也曾打算大幅提高電動休旅車Model Y的產量。

特斯拉11月在歐洲32個城市巡迴展示Model 3,代表Model 3正式進入歐洲市場,但展示地點卻獨漏英國,因英國為右駕,車輛靠左邊前行而駕駛座在右邊。

評析
特斯拉11月在歐洲32個城市巡迴展示Model 3,代表Model 3正式進入歐洲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39: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5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福特談聯盟 計畫在兩方工廠製造車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川普主張美國製造,而德國汽車公司福斯汽車(Volkswagen)可能會讓川普笑得合不攏嘴,該車廠除了日前宣告會在美國設立電動車工廠外,再度對外宣佈要在福特汽車(Ford)的美國車廠製造汽車,以加深兩方的聯盟。

福斯汽車執行長Herbert Diess受邀到美國和川普會面,而在會後他透露了福斯正在和福特進一步的商討聯盟。依照Herbert Diess說法,聯盟後福斯有計畫運用福特的美國工廠製造汽車,而聯盟後雙方並不會相互持股,不過可以使用彼此的製造平台,因此福斯有望在美國的福特工廠製造。

「我們正在和福特進一步的協商,創立一個真正的跨國汽車聯盟,這將可以加強美國的汽車產業。」Herbert Diess說道,藉由聯盟,福特也可以加強在歐洲的市場。此外,Herbert Diess透露福斯還有意在美國設立新的汽車工廠。

對於兩間車商聯盟,福特執行長Bill Ford不願意透露太多,僅表示協商很順利,但是在有更明確的條件出現以前,他不會向外界透露太多。

評析
福斯除了在美國設立電動車工廠外,也要在福特汽車的美國車廠製造汽車,以加深兩方的聯盟。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39: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汽車零碳排 福斯首提淘汰燃油車時間表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4日專電

聯合國氣候會議正在波蘭召開,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福斯(Volkswagen)宣布,2030年將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全面朝電動車邁進。這是福斯第一次提出淘汰燃油引擎的具體時間表。

為了將地球平均氣溫的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內,各國在2015年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是本世紀下半葉不再使用化石燃料,這個協定從此成了汽車工業規劃未來藍圖的基準。

福斯11月中旬宣布,未來5年將在電動車、自動駕駛和數位化領域投資440億歐元(約台幣1兆5000億元)。

福斯策略長約斯特(Michael Jost)4日在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主辦的汽車高峰會表示:「我們力挺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

他表示,如果到了2050年,街上不再看到燃油引擎汽車,2040年就得賣出最後一輛燃油車,也就是說,最後一款使用汽油或柴油的新車,將在2025年左右開始研發,預計2030年代初上市。

巴黎協定讓汽車工業面臨減碳壓力,約斯特表示,福斯目前主要押寶純電動車,相形之下,油電混合動力只是過渡期的產品,在福斯產品線扮演次要的角色。

不過,電動車要達到真正的零碳排,從生產到開車用的電都必須來自再生能源,約斯特因此表示,未來福斯計算汽車耗能的方式,將從每行駛100公里的油耗,改成包含生產過程在內整個生命週期的耗能,明年底推出的第一款低價位純電動車I.D. Neo,將完全用綠電來生產。

未來一、二十年逐步淘汰燃油車,對向來以燃油引擎自豪的德國汽車工業可說是革命性的變革,約斯特表示:「對福斯這樣的超級巨輪來說當然不容易,不過,我們正在往目標邁進。」

評析
福斯第一次提出淘汰燃油引擎的具體時間表,2030年將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全面朝電動車邁進。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39: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奧迪到2023年將投資140億歐元進行汽車電動化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福斯旗下豪華車品牌奧迪(Audi)周二宣布,到2023年將投資140億歐元在車輛電動化與數位化,以及自駕車科技的研發。

與此同時,奧迪還計畫採取重整作為來提高獲利,希望有系統性進行汽車電動化,並集中資源於未來發展上。整體來看,奧迪預估未來五年資本支出將來到400億歐元。(BusinessInsider)

福斯策略長Michael Jost同日亦宣告,電動車是未來發展主軸,2026年將看到該公司最後一代仍以燃油引擎驅動的汽車。(路透社)

美聯社報導,白宮周二召集德國主要車廠領導人開會,希望說服車廠增加投資美國。福斯執行長Herbert Diess於會後表示,已在考慮借用福特產能在美國生產汽車,雙方正在協商合作。

評析
奧迪宣布,到2023年將投資140億歐元在車輛電動化與數位化,以及自駕車科技的研發。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0: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士基訂零碳排時間表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全球各大企業意識到自身責任,包括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Maersk)及德國福斯汽車紛紛喊出零碳排的時間表。

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計劃在2050年前,將淨碳排放降到零。馬士基表示,為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引擎製造商、造船商及新科技供應商在內的整個產業鏈,在2030年前研發出零碳排放船隻。馬士基過去四年已經投資約10億美元在更有效率的能源解決方案。

集團營運長托夫特表示:「我們必須放棄化石燃料,找到不同種類的燃料,或不同的方法驅動船隻。這不是另一個刪減成本的行動,而是關乎存亡的行動,而我們的表現必須優於同業。」

托夫特也說,未來五到十年至關重要,將在創新及船隊科技上投入大量資源。

無獨有偶,歐洲最大車廠福斯也提出淘汰燃油車的時程表,表示2026年推出的下一代汽柴油車款將是最後一代,而傳統內燃機引擎的應用將「降到最低」。福斯策略長約斯特說,到了2050年後,只會在一些缺乏充電設施的地方看到汽柴油車。

約斯特指出,公司力挺巴黎氣候協定,推出能降低或消除有害排放物的產品。

福斯已開始推出首波電動車,包括明年將問世的保時捷Taycan。

評析
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包括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及德國福斯汽車紛紛喊出零碳排的時間表。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0: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避貿易戰風險 特斯拉上海廠明年下半投產

中央社上海6日綜合外電報導

上海市政府今天表示,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計畫明年下半年在中國開始投入生產。這顯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的業務拓展正向前推進。

上海市政府在微信官方公眾號發布聲明說,市長應勇前往特斯拉位在上海東南部臨港開發區的設廠地點視察後,鼓勵特斯拉加速建廠。

彭博報導,特斯拉在上海設立的Gigafactory 3工廠,將是上海市歷來規模最大的外資設廠計畫。截至目前,特斯拉代表尚未就這項消息發表評論。

總部位在加州巴羅艾托(Palo Alto)的特斯拉,在上海設廠的土地面積超過200英畝(約80公頃),設廠成本預估達數以十億計美元。

特斯拉在中國的首座海外工廠,將有助他們避免受到進口車輛面臨的一些風險所影響,例如中美貿易緊張造成的關稅調高。

中國是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的全球最大市場,但由於在中國銷售仍須仰賴進口,因此特斯拉在當地銷量一直受限。

特斯拉10月發布第三季財報時也表示,中國對於自美國進口的車輛課徵40%關稅,對特斯拉的銷售帶來衝擊。

評析
特斯拉在中國的首座海外工廠,將有助他們避免受到進口車輛面臨的一些風險所影響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0: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全球CO2排放量持續攀升 2018年增長2.7%

中央社巴黎5日綜合外電報導

科學家今天指出,主要源自燃燒化石燃料的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今年將增長2.7%,這代表全球對抗氣候變遷「完全偏離軌道」。

全球CO2排放量在2014年至2016年保持穩定,2017年增加1.6%,這使各界認為,儘管全球經濟不斷成長,人造溫室氣體排放量最終來到頂峰。如今最新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CO2排放量將較去年增加2.7%。

近80名科學家組成團隊的共同研究結果,發表在「開放獲取地球系統科學數據」(Open Access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上。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丁道爾氣候變遷研究中心(Tyndall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主任、研究主筆勒克瑞(Corinne Le Quere)聲明表示:「全球CO2排放量的增長,使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設定的目標處於險境。」

各國在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定要求,全球氣溫升幅要控制在距離工業革命前水準「遠低於」攝氏2度。

目前為止,光是全球均溫上升攝氏1度,世界各地就出現更多致命熱浪、乾旱、洪水,以及海平面上升釀成的超級風暴。

挪威奧斯陸的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研究主任、共同研究人皮特斯(Glen Peters)說:「排放量將持續攀升,空談也正在增加,但目標並非如此,我們完全偏離軌道。」

「雖然在乾淨能源和電動車方面取得正面進展,但目前規模太小,不足以影響化石燃料使用的增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日前指出,假設全球升溫要限制在攝氏1.5度,全球CO2排放量就要在2030年減少50%,2050年則要實現「淨零」(net zero)的無額外排放目標。

評析
全球CO2排放量在2014年至2016年保持穩定,2017年增加1.6%,2018年較去年增加2.7%。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全球CO2排放量持續攀升 2018年增長2.7%

中央社巴黎5日綜合外電報導

科學家今天指出,主要源自燃燒化石燃料的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今年將增長2.7%,這代表全球對抗氣候變遷「完全偏離軌道」。

全球CO2排放量在2014年至2016年保持穩定,2017年增加1.6%,這使各界認為,儘管全球經濟不斷成長,人造溫室氣體排放量最終來到頂峰。如今最新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CO2排放量將較去年增加2.7%。

近80名科學家組成團隊的共同研究結果,發表在「開放獲取地球系統科學數據」(Open Access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上。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丁道爾氣候變遷研究中心(Tyndall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主任、研究主筆勒克瑞(Corinne Le Quere)聲明表示:「全球CO2排放量的增長,使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設定的目標處於險境。」

各國在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定要求,全球氣溫升幅要控制在距離工業革命前水準「遠低於」攝氏2度。

目前為止,光是全球均溫上升攝氏1度,世界各地就出現更多致命熱浪、乾旱、洪水,以及海平面上升釀成的超級風暴。

挪威奧斯陸的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研究主任、共同研究人皮特斯(Glen Peters)說:「排放量將持續攀升,空談也正在增加,但目標並非如此,我們完全偏離軌道。」

「雖然在乾淨能源和電動車方面取得正面進展,但目前規模太小,不足以影響化石燃料使用的增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日前指出,假設全球升溫要限制在攝氏1.5度,全球CO2排放量就要在2030年減少50%,2050年則要實現「淨零」(net zero)的無額外排放目標。

評析
全球CO2排放量在2014年至2016年保持穩定,2017年增加1.6%,2018年較去年增加2.7%。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1: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6日《先探投資週刊》2016期,供同學參考

2019電池產業投資關鍵法則

文/馮欣仁

隨著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量產逐步穩定,以及賓士、BMW、福斯、豐田、通用等傳統車廠也開始投入電動車量產行業,將帶動整體產業鏈蓬勃發展。中國將從明年起實施雙積分制;所謂的雙積分制,分為「油耗積分」與「新能源積分」,即是迫使車廠開始生產新能源車(純電動或是插電式油電車),將加速電動車產業鏈。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到二○四○年,全球將有三億輛電動車,屆時對於電池相關材料需求勢必大增。未來電動車要取代傳統燃油車,除了靠各國政府獎勵補貼措施之外,關鍵仍在於電池成本必須降低,由於電池成本占整台電動車高達四成,唯有壓低電池成本才能讓消費者有意願去換購親民且經濟實惠的電動車。

正極材料攸關電池成本
正極材料、隔離膜、負極材料與電解液為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其中,正極材料為主要材料,占了電池成本五○%以上。正極材料不僅作為電極材料參與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並且是電池中鋰離子的主要來源,其活性與鋰離子分布等指標是影響鋰電池性能表現的最大關鍵。因此,在正極材料的選用必須考量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適用電壓、與電解液之間的安定性、可逆的電化學反應等條件。

目前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各國家與各個廠商對正極材料的選擇不盡相同,日本和韓國主要開發錳酸鋰(LMO)和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NCM),中國則偏向磷酸鐵鋰(LFP)發展。相較於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三元電池的容量高、壽命長、電瓶重量輕;在容量與安全性方面比較均衡,因此,近來逐步獲得電動車廠商採用,如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即是使用Panasonic所提供的鎳鈷鋁(NCA)三元材料,未來將朝向高鎳低鈷的趨勢發展。根據統計,到二○二○年車用三元材料需求將達二○萬噸,年均增速將達到五四%。

生產正極材料的廠商,日本主要是日亞化、日本電工、住友金屬礦山、戶田工業等;國內廠商則是有康普、美琪瑪、立凱KY、長園科、台塑鋰鐵材料科技、尚化等。中國則因享有地利之便,在正極材料占有領導地位,主要業者包括寧波杉杉股份、當升科技、廈門鎢業、天津巴莫、湖南瑞翔、寧波金和、湖南升華、湖南長遠鋰科、貴州安達等。其中,杉杉股份旗下的杉杉能源將於長沙建置十萬噸電池正極材料產能,不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未來更可以滿足八○萬輛新能源汽車需求。

日商主導隔離膜市場
除了正極材料之外,隔離膜是決定電池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的重要材料,隔離膜的主要作用是使電池的正負極分隔開,防止正負極接觸而發生短路。由於隔離膜的安全性、滲透性、孔隙度及膜厚度將互相影響離子傳導度及機械強度,所以不同的產品必須應用不同的設計方式,如單層、雙層及三層的隔離膜。在四大鋰離子電池材料中,隔離膜的成本占比僅次於正極材料,約為十~十五%,在一些高端電池中,隔離膜成本占比更高。目前全球隔離膜主要集中在日商手中,目前旭化成為龍頭、東麗株式會社緊追在後,其他還包括宇部興產與住友化學。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16期】

評析
由於電池成本占整台電動車高達四成,唯有壓低電池成本才能讓消費者有意願去換購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4: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20-3-14 20:49 編輯

轉貼2018年12月7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有錢了?
預計使用現金和股票還可轉換公司債

鉅亨網編譯黃意文

《彭博社》報導,根據取得的債券交割通知書,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告知持有該公司可轉換債券 (Convertible Bond) 的債權人,若他們在明年 3 月債券到期時,選擇轉換債券成股份,特斯拉將以 50% 股票和 50% 現金的比例支付債權人。

該交割通知日期為11 月 30 日,涉及 3 月初到期的 9.2 億美元可轉換公司債,股權轉換價格為每股 359.88 美元,特斯拉 (TSLA-US) 股價週四 (6 日)收於每股 363.06 美元。

特斯拉今年第3 季的正現金流為 8.81 億美元,與今年稍早的現金情況大為不同,今年初,特斯拉因 Model 3 陷入生產瓶頸,因而燃燒大量現金以達到生產目標。

該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 在 11 月下旬的訪問中表示,當時公司大量燃燒現金,一度朝破產只差幾週之遠。特斯拉已順利度過此瓶頸,預計第 4 季 Model 3 的生產量和交貨量將持續提升,預期未來將持續繳出正向現金流表現。

利用現金和股票償還債務的決定,可能代表者特斯拉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將可在未來實現盈利可持續性。

特斯拉在第 3季繳出歷史新高的利潤,並且似乎已將 Model 3 生產瓶頸的困境拋在腦後。在截至 9 月 30 日的 1 季中,該公司擁有約 30 億美元的現金。彭博分析師預測,特斯拉第4 季將產生 3.6 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明年第 1 季的自由現金流預估將為 1.1 億美元。


馬斯克在 10月 24 日的財報會議上表示,公司未來可以實現盈利能力,但他提出警告,因明年第 1 季有較高金額的債券將到期,因此該季可能會是例外,但在那之後,公司可以實現持續獲利。


馬斯克在財報會議上指出,目前公司的營運計劃為償還債務,並且不再進行融資,將致力於減少債務負擔和降低公司的整體槓桿率。

評析
利用現金和股票還債的決定,代表特斯拉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將可在未來實現盈利可持續性。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0: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激進的特斯拉和開著特斯拉睡著的人們,錯的究竟是誰?

作者 愛范兒

Autopilot 一直是特斯拉引以為傲的配置,在傳統汽車還處於「手扶腳踩」的階段,特斯拉已經具備「自己動」的技能了。

當然這也不能說明傳統車企不行,特斯拉智慧化超前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傳統造車和新造車的理念不同。這個「理念不同」其實很廣泛:
1.傳統車企在創新升級上「大象轉身難輕盈」,有心無力,慢慢來。
2.傳統思維局限,創新能力匱乏。
3.安全量產才是關鍵,不冒進。

二.電車智慧化的先天優勢。
傳統車企的產品主要還是以燃油車為主,在燃油車的底子上實現智慧化,尤其在自動駕駛車身控制等方面都存在劣勢。相反的是,電就像血液,能夠很好的帶動車輛智慧化的脈搏。不是油車不努力,是先天弱點太明顯。

特斯拉專注電動汽車十餘年,主流車企雖然早有涉獵,但也只能說剛剛起步。術業有專攻,傳統主機廠善「油」,特斯拉會「電」,特斯拉憑藉多年摸索掌握了很多核心科技。

起始跑道不同,至於最終是不是殊途同歸,短期內政策和市場還不完全一致。

智慧化肯定是沒錯的,能源形式上,筆者相信以後電>油。

三.最後才是所謂的技術不行,你看看近幾年有多少人從傳統車企跳出投身新造車就知道了。
人才流失,是傳統車企面臨的一大窘境。

大概就是這三方面因素互相影響,這才造成了「特斯拉領先」的現狀,不是一句傳統車企不努力或者特斯拉很厲害能籠統概括的。

激進的特斯拉們和保守的傳統品牌,兩派局面,由此誕生。

激進意味著風險,意味著要面臨更多的未知,當然還有外界褒貶不一的看法。

11 月 30 日凌晨,一輛特斯拉 Model S 以每小時 70 英里(約 112km/h)的速度在馬路飛馳,車內駕駛已經處於睡眠狀態。執勤警車一路追趕,並以鳴笛和閃警燈的方式要求其停車,均未果。

警察判斷車輛正處於自動駕駛模式,於是機智地利用自動駕駛的特性,採用「首尾包夾」的辦法,逼停了這輛特斯拉。事後了解到,駕駛是酒後開車,開啟自動駕駛功能後就睡著了。

警車跟隨這輛特斯拉一共跑了 7 分鐘,開了 11.2 公里。

加州高速巡警發言人阿特•蒙特爾向媒體表示:「我們掌握自動駕駛技術實在是一件好事,然而,即便車輛可以自動駕駛,我們仍然需要在清醒時使用這項技術。駕駛也需要明白即便車輛自動駕駛,也有責任保持對車輛的控制。」

雖然不像 Autopilot 之前的幾起人命事故那麼嚴重,但「自動駕駛是不是放縱駕駛開車喝酒或者睡覺」再次引發了討論。

特斯拉的駕駛手冊裡這樣寫道,「Autopilot 並不適合昏昏欲睡的駕駛使用,因為駕駛必須掌控方向盤,專心致志,且隨時準備接管。」

與其他駕駛輔助技術的初衷一樣,如果司機出現疲勞駕駛等情況,Autopilot 的許多安全功能都可以幫助緩解問題。

其實在早年,特斯拉對於 Autopilot 的宣傳字眼都是自動駕駛,Autopilot 直譯也是自動駕駛的意思。由於事故頻發,才被加上了「輔助」二字。不客氣地說,激進的特斯拉在早期把 Autopilot 做為賣點進行宣傳的時候確實是存在問題的。

不過特斯拉也有自己的檢測機制,著名音樂製作人兼特斯拉車主 Zedd 曾經在 Twitter 上為特斯拉發聲:「我曾經深夜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使用 Autopilot 後睡著了,但車輛發出警報並關掉了音樂讓我醒來。如果沒有它,我可能已經死亡。」

按照特斯拉的安全邏輯,當 Autopilot 工作時,如果駕駛雙手離開方向盤,系統沒有檢測到方向盤上有壓力時,車內便會每隔幾秒鐘發出警報,警報會持續一分鐘左右,危險也很有可能在這一分鐘內發生。

如果駕駛遲遲不接管方向盤,一旦周圍環境允許,車輛便會減速並自動停靠在路邊。但最近這次事件報警機制為什麼沒有被觸發,各方都沒有做出回應。

儘管如此,依舊有很多特斯拉車主「放飛自我」,濫用 Autopilot 輔助駕駛,甚至耍盡小聰明規避報警機制,會睡覺的還是睡覺。

個人觀點,在 L4、L5 自動駕駛還沒有完全普及之前,做為廠商在功能設置上有義務要考慮人性,牽涉到倫理問題需要三思,能和特斯拉 Autopilot 媲美的凱迪拉克超級巡航系統剛進中國就被叫停了。

這不是因噎廢食,而是安全至上。其實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各位怎麼看使用 Autopilot 睡著的事情呢?特斯拉有沒有責任,還是車主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

評析
Autopilot 並不適合昏昏欲睡的駕駛使用,因為駕駛必須掌控方向盤,專心致志,且隨時準備接管。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0: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Semi 取得重要試駕用戶 特斯拉致力將其推向市場

作者 雷鋒網

特斯拉 Semi 電動卡車有望成為卡車界的革命性產品,目前特斯拉正在尋求用戶回饋,以便更快推向市場。

據外媒 electrek 報導,特斯拉正為重要用戶試駕電動半掛卡車,而這個重要用戶就是艾伯森公司(Albertsons Companies)。特斯拉提供艾伯森一輛 Semi 樣車,並讓他們試駕。

艾伯森是美國最大食品和藥品零售商之一,也是喜互惠(Safeway)的所有者,有一支 1,400 多輛卡車的重要船隊,並可能成為特斯拉電動卡車計畫的大客戶。目前艾伯森公司宣布訂購 10 輛全電動特斯拉 Semi 卡車,要用於南加州船隊。

特斯拉本身沒有製造半掛卡車的經驗,因此他們聘請一些在其他公司從事半掛卡車專案的工程師。

傑羅姆‧吉倫(Jerome Guillen)曾領導特斯拉 Semi 卡車計畫一年多,後來被提拔為特斯拉汽車業務總裁。進入特斯拉之前,他也曾領導戴姆勒的 eCascadia 電動卡車專案。

雖然網羅不少人才,但特斯拉對卡車業還需要更多了解,吉倫表示會與客戶密切合作,推出這款電動卡車。

透過艾伯森的試駕,似乎可看出特斯拉正致力於將 Semi 卡車推向市場。

去年發表半掛卡車時,特斯拉表示,計劃於 2019 年推向市場,但現在特斯拉還沒有更新具體的時間表。

價格方面,根據特斯拉去年公布的資料,續航 300 英里和 500 英里的常規版本車型分別為 15 萬美元和 18 萬美元,此外,特斯拉還推出 20 萬美元的創始者版(Founders Series)。

特斯拉 CEO 馬斯克表示,預計正式生產版的 Semi 電動卡車更高效,續航接近 600 英里。至於 Semi 更多細節,特斯拉將於 2019 年公布。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 Semi 電動卡車有望成為卡車界的革命性產品,目前正在尋求用戶回饋,以便更快推向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工人指控待遇差 
投訴事件可能在矽谷引發連鎖反應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遭員工指控薪水低、工作環境差、常強制加班、不給組工會等問題,美國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將就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針對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提起的一系列訴訟展開審理,由於此案涉及特斯拉不公平對待工人和有關安全方面的投訴。

外媒報導指出,由於UAW訴特斯拉案可能對矽谷其他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最近有些事態發展值得關注,因此矽谷不少科技大廠正挫著等後續的相關發展。

由於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UAW之間的爭議關係已經持續了2年多,而特斯拉否認所有關於限制工會組織的相關指控,也否認曾試圖阻止員工討論安全問題,並對支持工會的工人進行報復。

但是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如果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若是在上次事件佔上風,這種連鎖反應可能會影響矽谷的所有科技公司。

事實上,馬斯克先前曾炮轟該工會,2017年5月,在回應針對NLRB的訴訟時,馬斯克在Twitter上寫出「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汽車廠,特斯拉團隊投票加入工會,如果他們願意,(明天)就可以這樣做。」

這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但特斯拉工人們從來沒有進行過類似投票,UAW也未評論他們是否會或何時會舉行投票,因此,從去年夏天開始的聽證會,今天在奧克蘭的NLRB辦公室將繼續進行,雙方的律師也將向行政法法官AmitaTracy提出額外的案情摘要。

雖然這起案件的最終獲勝者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至於法官的裁決要求或繼續提起上訴,但當裁決結果公佈時,其可能在整個矽谷和其他地方產生深遠的連鎖反應。

但如果擁有40萬成員的UAW佔上風,連鎖效應不一定會影響到在美國運營的其他美國汽車製造商,畢竟許多人已經加入了工會,還有些人則在非工會和支持保障就業權的工廠工作。

至於其他科技公司也能感受到這種影響,畢竟,如果特斯拉的員工最終被組織起來,亞馬遜、谷歌(Google)和其他非汽車科技龍頭的員工可能會大膽效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門研究勞工問題的教授Harley Shaiken 指出,UAW與特斯拉的勞資糾紛裁決將具有歷史性意義,而在此發生的事情將不僅僅影響特斯拉本身,未來將有可能成為組建工會的少數高科技公司之一,但它只是汽車業的初創企業,而不是傳統的底特律汽車製造商。”
由於特斯拉所在的領域正是結合傳統工業和傳統企業的顛覆者,特斯拉更是再生能源技術的創新者,也是汽車製造業的創新者。

馬斯克創立的公司特立獨行,他不僅想要改變汽車行業,其SpaceX更希望能改變宇宙航太事業甚至於太陽能產業的SolarCity與隧道挖掘工程The Boring 產業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他所有員工在被錄用時都會獲得股權獎勵,而且他們還可以根據業績獲得額外獎勵,這些獎勵可以是現金形式,也可以是股權形式。特斯拉表示,它還提供慷慨的產假和陪產假,6種醫療計劃選擇,以及每月130美元的通勤補貼。

但是在另一方面UAW指出,市值約為610億美元的特斯拉,其核心就是一家汽車製造商,其約1萬名全職員工已經擁有合法組織工會的權利,但其努力受到了阻礙。

隨著特斯拉繼續增加其Model3電動車產量,讓這個問題已變得更加嚴重,最近更由於生產混亂,導致該車型的推出速度才有所放緩。

特斯拉表示,Model3電動車月產量將從最初的5000輛提高到7000輛。

評析
特斯拉否認所有關於限制工會組織的相關指控,也否認曾試圖阻止員工討論安全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1: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揭密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  這裡是機器人的世界

作者 愛范兒

今年特斯拉風波不斷,馬斯克先在 Twitter 掀起私有化鬧劇,又在直播抽大麻,多位高層相繼離職,公司股價動盪……

所幸上一季特斯拉終於轉虧為盈,利潤達 3.12 億美元,一切似乎走向正軌,也包括了掌握未來特斯拉產能命脈的超級電池工廠 Gigafactory 1。

早在 2013 年,特斯拉就宣布自建電池工廠的計畫,Gigafactory 1 最終選址內華達州,總投資超過 50 億美元。

目前 Gigafactory 1 整體建築結構占地面積超過 18 萬平方公尺,多層作業區面積超過 46 萬平方公尺,但 Gigafactory 1 尚未完全竣工,現在僅完成 30%。

如果工廠完工,Gigafactory 1 將成為全球物理面積最大的建築,使用面積則僅次於波音艾弗雷特工廠(Boeing Everett Plant)。雖然還未完工,但工廠 2016 年就開始投產,部分 Model 3 電池就是在這裡生產,最近外媒 The Verge 走進特斯拉這家位於荒漠之中的超級電池工廠。

透過 The Verge 的鏡頭,可以更直覺感受這座超級電池工廠的大,灰色的走廊似乎看不到盡頭。生產車間的主色調為白色和特斯拉標誌性的紅色,這裡是機器人的世界,充斥著機器的轟鳴聲。

不知道為什麼,這座巨大的工廠幾乎不需要人工監督,就達到「無人駕駛」。
參觀 Gigafactory 1 的記者 Sean O’Kane 感歎。正如馬斯克的描述,Gigafactory 就是「一台打造機器的機器」,工廠的組裝線上是機器人承擔大部分的工作。

在 Gigafactory 1 工作的機器人主要有 3 種。自動引導車(AGV)可根據地面磁鐵或導航路標移動或改變路徑,能安全避開人類和障礙物,順暢無阻地穿梭於工廠裡。

另外一個機器人是自動駕駛智慧車(AIV),可負荷 60 公斤貨物,續航時間長達 19 小時,且會自動充電。

M-900iB 機器手臂則跟很多汽車工廠的機器手臂類似,這款機器手臂每個組合可有效負荷 700 公斤,單個機器手臂可負荷 360 公斤。

但高度自動化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力,Gigafactory 1 籌建之前就承諾為當地帶來 6,500 個工作機會,並在 2020 年達到每年 35 兆瓦的電池產能,每年生產 20 萬輛特斯拉電動車。

目前 Gigafactory 1 有望提前完成目標,目前特斯拉工廠已有 7,000 多名員工,此外松下公司也租用 Gigafactory 1 的一部分為特斯拉生產電池電芯,並額外僱用 3,000 多人。

松下也為電池生產帶來先進的機器,馬斯克稱松下這些機器讓電池生產速度「比機槍射出的子彈速度還快」。

特斯拉今年電池產能超過 20 兆瓦,很有可能提前達到 2020 年的目標,屆時全球 60% 鋰電池產量都將來自特斯拉,Gigafactory 1 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工廠。

現在 Gigafactory 1 生產的產品有 Model 3 電池、特斯拉汽車的動力傳動系統及兩款太陽能蓄電池 Powerwall 和 Powerpack。

儘管這些產品都已公開發表,但出於保密原因,參觀記者不允許拍攝具體的生產流程,而工廠工人也是透過玻璃窗口來監管電池生產。

這座投資超過 50 億美元工廠的設計也很考究,為了與周邊環境融合,採用鑽石形狀外觀,屋頂和周圍山頂都鋪設了太陽能面板。同時為了抵禦地震,工廠以 4 種不同的結構建立在 4 個獨立地基上,一個地基的花費就高達 1,600 萬美元。

雖然目前特斯拉主要產能都由加州費利蒙工廠承擔,但 Gigafactory 能讓特斯拉以更低成本量產汽車,包括讓特斯拉轉虧為盈的入門級電動車 Model 3,Gigafactory 是保證 Model 3 不再跳票的關鍵。

特斯拉也在籌建更多 Gigafactory,在紐約水牛城建設 Gigafactory 2,負責製造特斯拉太陽能屋頂瓦片和太陽能模組等產品。

第三家 Gigafactory 則坐落在中國,根據上海環境部門的公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計畫(一期)建成後,生產車型包括 Model 3 和 Model Y,目標年產 25 萬輛純電動整車。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最終目標是年產量最大達 50 萬輛,《證券日報》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整個計畫投資或許超過 100 億美元。

按照馬斯克的計畫,還會開設十幾間 Gigafactory,不過這些超級工廠可能不都由特斯拉來建設。對特斯拉來說,Gigafactory 不僅決定了 Model 3 等的產能是否跟上,也寄託了馬斯克對可持續交通和能源生產的願景。特斯拉營運副總裁 Chris Lister 表示:

Gigafactory 對實現公司的使命至關重要,這個使命超越了電動車,目標是要推動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型。
這座沙漠中的工廠正讓馬斯克的目標越來越近,未來馬斯克或許不需要擔心產能問題,而操心到在工廠過夜,還得靠大麻來緩解壓力了。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

評析
Gigafactory 就是一台打造機器的機器,工廠的組裝線上是機器人承擔大部分的工作。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2: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9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的噩夢:特斯拉車主蜂擁購買保時捷電動車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對於高端電動車粉絲來說,2019 年,會是高潮不斷的一年。捷豹的純電動跑車 型 SUV I-Pace 已經面世,奧迪首款純電動汽車 e-tron SUV 將於第二季上市,賓士也有首款純電動 SUV EQC。

保時捷也不甘落後,首款全電動跑車 Taycan 正在靜待買家,對特斯拉來說,這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對 Taycan 最感興趣的群體,正是特斯拉的車主。

CNET 報導稱,保時捷北美公司總裁及 CEO Klaus Zellmer 稱,這款電動跑車收到的預訂單數「非常驚人」:「如果所有預訂的客戶都購買了這款車,我們第一年就能賣光」。

Klaus Zellmer 並未透露具體的訂單數,不過他表示,大量的預訂客戶,並不全是保時捷的老主顧。預訂 Taycan 的客戶中,超過一半的客戶都不曾購買保時捷產品。「從我們的消息來看,他們都是其他品牌的顧客,比如奧迪,寶馬,或是梅賽德斯奔馳。排在第一的是特斯拉,這是很有趣的事情,因為這證明有興趣購買特斯拉的人,他們的好奇心明顯是不會得到滿足的。」

傳統車企紛紛轉型、發展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先驅特斯拉的地位遇到了重大挑戰。雖說第三季特斯拉交出了不錯的業績成績單,Model 3 交付量環比大增 203.8%,自由現金流轉正並創下 15 年新高的 8.81 億美元,但市場仍然不乏擔憂。執掌綠光資本的 David Einhorn 就表示,第三季已經是特斯拉的巔峰狀態,該公司已經透支了客戶的大部分需求。

Quartz 還提到了保時捷相對於特斯拉的一個關鍵優勢:保時捷不會輕易推遲交付。在保時捷最初的計劃中,Taycan 的年產量預計是 20000 台,而保時捷 CEO Oliver Blume 本月對德國媒體 WirtschaftsWoche 表示,公司有意提高這一數目——「如果 Blume 釋放了這一信號,他就有能力做到。」類似 Model 3 那樣的危機,或許不太可能發生在 1948 年開始造車、2002 年開始生產 SUV 的保時捷身上。

不過也有分析師仍然看好特斯拉的先發優勢。今年 9 月,伯恩斯坦分析師 Toni Sacconaghi 分析電動車市場狀況後認為,特斯拉仍是「無與倫比的品牌」,公司受到的競爭壓力有些被誇大了,主要的對手至少要到 2020 年才會進入市場。

今年以來,受到 Model 3 生產困境和馬斯克怒斥投資者、放言私有化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特斯拉股價大幅波動。截至上周五收盤,特斯拉年內累漲 15%。

評析
傳統車企紛紛轉型、發展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特斯拉的地位遇到了重大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車廠超結盟 雙福攜手同行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知情人士透露,德國福斯汽車(VW)明年1月可能宣布和福特汽車加強結盟關係,簽訂一項超廣泛結盟計畫,包括共用汽車組裝廠、合併行銷及經銷業務及共同開發產品等,甚至可能合作開發自駕與電動車,以落實美國在地生產,避免自家汽車受新一輪關稅波及。

財經網站CNBC報導,福斯執行長戴斯說,他上周與戴姆勒(Daimler)、寶馬(BMW)等德國汽車業主管,一同出席在白宮舉行的汽車業主管會議後,與福特公司有深入會談。這場白宮會議旨在緩和貿易緊張,因為美總統川普先前威脅對歐洲進口車開徵新一輪關稅。

在全球汽車產業面對傳統競爭挑戰與面臨技術轉型風險之際,福特和福斯加強結盟,可讓彼此各自發揮強項、彌補雙方弱點。這項合作案最受矚目、可能也是影響最深遠的項目是,兩公司合力將自駕車和電動車推向市場,雙方均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這兩個領域。

除了可能在廂型車和其他商用車合作外,福斯與福特也討論到可能共享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汽車組裝廠。此外,雙方可能合併行銷和經銷業務,以利用各自的強項,一方面可使福特在美國市場取得領先,另方面,福斯將主宰歐洲和中國市場。

福斯和福特還可能共同研發其他部門產品,例如輕卡車,因為福斯在這方面一直無法擴大市占,但這正好是福特的強項。尋求合作綜效以戰勝傳統對手的汽車業者,並非只有福斯與福特。

評析
福特和福斯加強結盟,可讓彼此各自發揮強項、彌補雙方弱點,兩公司合力將自駕車和電動車推向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從波蘭看台灣…台達:電動車將是能跑的儲能裝置

聯合報 記者吳姿賢/波蘭卡托維治報導

聯合國氣候峰會每年場外重頭戲「永續創新論壇」昨登場,各國企業、官員及民間組織,就如何利用電動車降低交通碳排量對談。台達資深副總裁鄭安是唯一受邀台灣企業代表,他說,「電動車未來是能跑的儲能裝置」,所剩電力可轉給居家使用,甚至賣給電力公司。

交通運輸為碳排一大來源,今年格外受氣候峰會重視,隨處可見電動車元素。穿梭會場的接駁巴士多半使用綠能,也開放民眾試乘電動車,路邊電動車充電樁更搶手,常出現車主排隊使用的畫面。

目前全球用電結構約四成來自核能及再生能源,其餘六成為碳排量較高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鄭安在論壇上與義大利、法國官員及國際企業領袖,共同倡議永續運輸。他說,若未來電動車普及,全球使用綠能比率將提高,可打造更乾淨的交通運輸,達到減碳效果。

但電動車增加,用電將面臨考驗。鄭安說,全球現有三百萬輛電動車,由於各國政策鼓勵,預估二○二○年起,電動車數量將顯著上揚,至二○三○年達一億五千萬輛。屆時電力需求大增,尖峰時刻恐衝擊電網設施。

鄭安表示,除了整合儲能、調度再生能源等技術,彈性應對充電需求以外,雙向電動車充電器更是未來解決問題的趨勢。例如,特斯拉充飽約有八十度電,而台灣家戶日用電量約十餘度,若停電可將電動車的電轉供居家使用好幾天,解決電力問題。

這場論壇極受重視,連氣候峰會大會主席、波蘭環境部副部長都前來關心。因今年峰會東道主波蘭為燃煤大國,也正為能源轉型傷透腦筋。波蘭目前將交通系統列為轉型重點,在峰會上強調發展電動交通的決心。

評析
電動車未來是能跑的儲能裝置,所剩電力可轉給居家使用,甚至賣給電力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3: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不介意更好的電動車出現
馬斯克:即使特斯拉因此破產,對世界來說還是好事

作者 Nana Ho

近日在接受 CBS《60 分鐘》(60 Minutes)節目採訪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被問及如何看待通用汽車(GM)轉往電動車發展,馬斯克似乎對此並不關心。儘管面對電動車市場日益競爭,馬斯克仍表示,他只是希望電動車能夠取得成功──即使那意味著特斯拉在競爭中落敗、甚至破產也是一樣。

2002 年將與人合夥創辦的 PayPal 轉賣給 eBay 以後,馬斯克在隔年創立了特斯拉,並且開始為推動電動車普及化而努力。儘管過程中一直不被同業看好,但這些年來徘徊在破產邊緣之間,特斯拉逐漸用豪華電動車累積起忠實的粉絲群,現在更努力在進入大眾市場。

在 10 月公布的最新財報中,特斯拉終於迎來 2013、2016 年之後的第三次的單季獲利,營收達到 68.24 億美元,淨利潤還達到刷新高的 3.12 億美元。

許多人都認為特斯拉成功了,但也有許多人並不是這麼看好。隨著傳統車商開始朝向電動車發展,市場將會變的日益競爭。日產、通用、BMW……幾乎所有車商都開始投入大量資金發展相關技術,福斯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日前更對外表示,福斯將投資近 500 億美元開發電動、自駕和聯網技術在內的「未來車」,計畫透過磨練大規模生產的專業技術,來達到在未來幾年銷售數百萬台電動車的目標。

而大規模生產可能正是特斯拉的弱點。過去近一年間,面對 Model 3 如雪花般的訂單,特斯拉在量產上一直碰到許多問題,儘管近期產能終於開始達標,但一些專家也因此懷疑未來面臨傳統車廠的競爭,特斯拉是否還能保持電動車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然而對於通用汽車在內的競爭者加入,馬斯克只是表示,特斯拉的目標是加速電動車和永續交通系統的出現,希望藉此幫助環境維持,因為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如果有人加入競爭並製造出比特斯拉更好的電動車,而且因為真的太好了以至於特斯拉無法賣出汽車而破產,我還是覺得這對世界來說是好事。」

評析
馬斯克只是希望電動車能夠取得成功──即使那意味著特斯拉在競爭中落敗、甚至破產也是一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