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1: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7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陸減關稅 特斯拉火速降價11%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財政部上周五宣布調降美國進口汽車及零件關稅後,美國電動汽車商特斯拉(Tesla)火速跟進調降部分車款在中國大陸的售價,最高降幅達11%。

中國財政部官網14日公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組件暫停加徵關稅3個月。這也代表美車的關稅將從40%暫時恢復至15%。

公告一出,特斯拉中國官網也火速跟進調降Model S、Model X車型部分款式售價。其中,Model S 75D價格為人民幣74.23萬元(約新台幣332萬元),降幅約5%;Model S 100D價格為84.96萬元,降幅達11%;Model X 75D價格為79.68萬元,降幅7.5%;其餘售價不變。

因為貿易戰,中國於7月6日起對美車額外加徵25%關稅,美車銷售大受衝擊,當時特斯拉被迫調漲20%。

11月22日,特斯拉就曾全面降價,包括尚未上市的熱門新車Model 3,並稱調降價格是為了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能夠享有特斯拉產品。

德國車商BMW今天也宣布即日起調降在美國生產的X5、X6休旅車的中國售價,恢復至15%關稅的水平。

評析
大陸調降美國進口汽車關稅,特斯拉火速跟進調降部分車款在中國大陸的售價,最高降幅達11%。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7日聯合新聞網,供同學參考

找不到油箱開後座 特斯拉車主「加油」好糗!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特斯拉(Tesla)以生產純電動車聞名,標榜「吃電不吃油」,除了至專用充電站外也可在家自行充電。但竟有車主開著電動車到加油站試圖「加油」,卻遍尋不著加油孔,笑壞後方車主。

近日網路瘋傳一段影片,一名戴著太陽眼鏡,身穿桃紅色裙子的金髮女子前往加油站。她將車停在自助加油機旁,走下車準備加油時,巡視了一圈卻找不到加油孔在哪裡。這時,拿著手機錄影的後方車主和友人,發出魔性般的笑聲狂笑不已。

接著女子打開了充電孔,滿心歡喜以為是加油孔,便拿起油槍準備加油。只見她不論怎麼「硬插」,仍然無法順利將油注入。於是她又回到車內尋找油箱按鈕,沒想到這次反而打開了後車廂。影片中,女子手忙腳亂地關上後車廂,一臉手足無措的樣子;而後方車主卻笑得更大聲了。直到女子拿出手機顯然是要找人求救時,後方車主的友人才終於上前解救,告訴她電動車不用加油。這時女子才恍然大悟,尷尬一笑並駕車離開。

這段影片也讓網友笑瘋,紛紛表示「我無法停止大笑」,還有人吐槽說「怎麼能夠有人買了特斯拉卻不知道它是電動車?」、「我無法理解笨蛋怎麼買得起這麼昂貴的車。」。但也有網友幫忙緩頰表示這名女子應該是向家人借車或是租車,才不知道特斯拉是電動車不需加油。更有網友批評拍攝影片的後方車主,應該早一點上前解釋幫忙,而非坐在車內偷笑,因為如果按了油槍「油漏出來引發爆炸」,可是非常危險的!

評析
這名女子應該是向家人借車或是租車,才不知道特斯拉是電動車不需加油。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1: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補貼即將結束  蔚來、小鵬電動車面臨生存挑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中國兩家最大新創車業「小鵬汽車」(Xpeng),和自稱是特斯拉(Tesla)對手的「蔚萊」(Nio)皆在上週推出新乘用車,而兩者約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能接受中國當局補助,加上特斯拉已進入中國市場,外媒認為,這兩家公司正面臨是否能在市場中存活的關鍵時刻。

《CNBC》報導,中國兩家最大新創車業「小鵬汽車」和「蔚萊」,正面臨能否生存於市場的關鍵時刻。蔚萊目前已於紐約上市,其價值達79億美元,和特斯拉一樣瞄準高價市場,該公司並在上週6宣佈,其第2批商用SUV將於2019年6月開始供貨,蔚萊ES6車款的價格為35.8萬人民幣,不含補貼,比特斯拉在中國銷售的車型價格低約40萬。

中價位的小鵬在上週3宣佈,其第1款商用車G3的不含補貼價格,將從227800人民幣起跳,並於當天開始交付。

貝恩策略顧問(Bain & Company)合夥人Pierre-Henri Boutot表示,鑑於市場規模,中國的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有機會降低成本,並在全球範圍內建立優勢,而2020年將會是中國車業的轉折點,預計消費者屆時將發現,以總成本的角度來說,電池供電的電動車與內燃車一樣具有競爭力。

但《CNBC》質疑,在政府補貼結束後,或者在國家影響力較小的地區,中國企業是否能夠生存?中國在2010年開始實施刺激新興產業的補貼計畫,在汽車業中,中央到地方於每輛車上的花費相當於數千美元,並通過取消稅收和放寬獲得車牌限制,鼓勵消費者購買。

另據截至12月11日的Pitchbook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風險投資者已向中國電動車公司投入約67億美元、去年投資額為48億美元、2016年投資額為24億美元。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也競相加入投資,騰訊是蔚萊的投資者,阿里巴巴則支持小鵬。所有這些投資皆希望證明,新創汽車業的新商業模式能在市場中存活,而中國當局計劃,到2020年結束汽車業補貼,並且已開始提高獲得補貼的標準。

小鵬副總裁谷俊麗預測,許多新創車業將逐漸消失,並稱「實際上,我認為補貼可能不利於市場,因為它扭曲了需求曲線,電動車本身必須證明,自己會是內燃車的替代品」。

上海諮詢公司Automobility Limited創始人兼執行長Bill Russo則稱,對蔚萊而言,汽車業將面臨的最大變化,就是應對一個沒有增長的市場,「全球汽車行業面臨著存在危機,因為它依賴亞洲和新興市場的增長...而中國是全球汽車行業的增長引擎,如果中國成為以電動車服務為主的市場,傳統汽車製造商將面臨著投資新技術的挑戰」。

評析
中國兩家最大新創車業「小鵬汽車」和「蔚萊」,正面臨能否生存於市場的關鍵時刻。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8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歐盟祭環保新規 2030年新車碳排減37.5%

中央社布魯塞爾17日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宣布,歐洲聯盟成員國與歐洲議會今天同意在2030年前,將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7.5%。

在波蘭舉行的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於兩天前落幕,對所有富國與大大小小的國家而言,最令人失望的事情之一是,最後聲明缺乏降低碳排量的雄心。

根據今天的共識,所有新貨車的碳排量,必須比2021年少31%。

歐盟執委會氣候行動和能源執委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說:「有了這條法律,我們設定正確的目標與動機,處理運輸業的碳排問題。」

他說:「這能協助我們的產業往零排放移動改革的方向走,進一步加強在潔淨車輛上的全球領導力。」

這項協議是在德國等國不同要求之間的折衷妥協,德國希望將碳排量減少30%,歐洲議會希望降低40%。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European Federation for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表示,這是往正確方向踏出的一步,但還不夠完善。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潔淨車輛部門主任阿契爾(Greg Archer)說:「歐洲在加強生產零排放車輛的競賽上大有起色。這條新法律代表在2030年前,約有1/3新車將是電動車或氫動力汽車。這是一個過程,但還沒快到可以達到我們的氣候目標。」

同時,汽車業也強烈反對此舉,警告這可能衝擊就業。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erband der Automobilindustrie)表示,這項新法律將設定高要求,但在轉換到電動車方面,沒有付出多少行動提倡或提供獎勵。

另外,歐盟國家也在考量卡車排放量應該減少的幅度,20日將舉行辯論。

評析
這能協助我們的產業往零排放移動改革的方向走,進一步加強在潔淨車輛上的全球領導力。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2: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8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稅務抵免即將到期 特斯拉2019 Q1將是關鍵

鉅亨網編譯林懇2018/12/19 11:000

電動汽車商特斯拉 Tesla (TSLA-US) 第 3 季度實現獲利,但許多華爾街分析師認為新一輪融資是該公司成功的關鍵。

摩根士丹利的 Adam Jonas 表示,25 億美元的股權投資輪可能有助於「減少許多投資人對 (特斯拉) 財務壓力的擔憂」。雖然特斯拉終於轉虧為盈,但並非所有華爾街分析師都認為這是有可持續性的。

據了解,特斯拉 3 月份將有 9.2 億美元的債務到期 (以及 110 億美元的長期債務迫在眉睫),摩根士丹利認為,注入至少至少 25 億美元的現金股權,可以緩解緊張的投資人,並幫助公司繼續進行資本投資支出,如中國的第 2 個 Gigafactory 工廠等。

Jonas 在報告中提道,「我們承認,在特斯拉最近與金融分析師的溝通中,他們表示該公司不需要籌集資金而且目前沒有這樣做的意圖,但不會排除未來有這樣需求的可能性。我們認為,在市場擴張和戰略合作關鍵時刻,籌資可能會減少許多投資人對財務壓力的擔憂」。

對特斯拉股票評級為「持平」的 Jonas,宣布特斯拉目標價為 291 美元,預計該公司本季度的自由現金流量為 6.48 億美元,略低於上一季度報告的水平。

特斯拉股價週二 (18 日) 收盤下跌 3.27% 來到每股 337.03 美元。特斯拉股價今年上漲約 7.5%。

特斯拉如提升其 Model 3 的交貨量將大幅提升現金流,但 Jonas 認為,「如果沒有更持久的執行期,我們不相信投資人會認為公司是完全自給自足的」。

此外,高盛 Goldman Sachs 分析師 David Tamberrino 也重申了對特斯拉的「賣出」評級。他擔心特斯拉即將於明年第 1 季到期的美國聯邦稅務抵免,將導致需求下滑,並壓低公司利潤。同時,其他問題包括目前產品的競爭開始加劇。Tambrino 的目標價格為 225 美元,比特斯拉股票目前的交易價格低約 35%。

Tamberrino 表示,特斯拉在第 4 季的短期前景看起來不錯。然而,他寫道,「我們認為美國的需求和利潤將在 2019 年進行測試,因為將在第 1 季開始逐步淘汰美國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

評析
特斯拉即將於明年第 1 季到期的美國聯邦稅務抵免,將導致需求下滑,並壓低公司利潤。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2: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FDK推IoT用全固態電池、12/20送樣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本電子零組件廠商FDK 17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已研發出超小型、高電壓、高容量、高能源密度的氧化物系全固態電池,該款產品採用了FDK和富士通研究所於2017年2月所攜手研發的高電位正極材料「焦磷酸鈷鋰(Li2CoP2O7)」,並將在2018年12月20日進行樣品出貨。

FDK指出,該款全固態電池產品可適用於IoT(物聯網)機器、穿戴裝置等用途,其尺寸為4.0(L)x2.0(W)x2.0(T)mm,電壓為3.0V、容量為140μAh、能源密度為26mWh/cm3、適用溫度範圍為-20~+105度,

另外,容量進一步擴大的產品也將在2019年4月進行樣品出貨。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公布調查報告指出,2017年全固態型鋰電池(全固態電池;包含硫化物系、氧化物系、高分子系等)全球市場規模為21億日圓,預估2035年全球全固體電池市場規模將擴增至2兆7,877億日圓,將較2017年暴增1,326倍(增加132,647%),其中2035年硫化物系全固態電池市場規模預估達2兆1,200億日圓、氧化物系預估為6,120億日圓。

現行EV用鋰離子電池使用液體電解質(電解液),而全固態電池的正極、負極、電解質全為固態,因此不用擔心液體外漏、安全性很高,且僅需數分鐘時間就可充好電、遠優於現行鋰離子電池的數十分鐘,加上具備大容量化特性,因此充飽一次電可行駛的距離有望提升。

日經新聞4月17日報導,日本官民將攜手研發EV用次世代電池,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和豐田汽車、旭化成、Panasonic等車廠、材料、電機大廠合作,研發被稱為「全固態電池」的高效率產品。經產省將對日本鋰離子電池相關的技術研究協會「鋰離子電池材料評價研究中心(LIBTEC)」進行出資,而豐田、日產、本田等車廠和Panasonic、旭化成、GS Yuasa等企業將參與LIBTEC的研發。

搭載現行鋰離子電池的車輛平均行駛距離為400km,而LIBTEC目標在2025年前將續航距離提高至550km、2030年前進一步提高至800km。

豐田汽車於2017年10月25日表明,計畫在2020年代前半(2025年以前)將使用於EV、PHV的次世代電池「全固態電池」進行實用化。豐田副社長Didier Leroy 2017年10月25日在東京車展媒體說明會上表示,「豐田全固態電池專利申請數居全球之冠,超過200人的技術人員正加快研發」。

產經新聞2017年12月21日報導,日產汽車及本田汽車正在研發可提高電動車(EV)續航距離、並大幅縮短充電時間的「全固態電池」,期望藉由研發次世代電池克服被視為EV弱點的「充電時間費時」問題、擴大EV的普及。

評析
日產及本田汽車正在研發可提高電動車續航距離、並大幅縮短充電時間的「全固態電池」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2: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BMW、保時捷快充 3分鐘跑100公里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汽車大廠BMW及保時捷周四發表電動車快速充電技術,號稱只須不到3分鐘充電時間就能行駛100公里,超越特斯拉(Tesla)超級充電站的充電速度,可望加速電動車普及。

採用這項快速充電技術的第一座充電站周三在德國巴伐利亞省啟用,免費提供各家廠牌電動車充電,凡是採用第二型聯合充電系統(CCS)的電動車都適用。

BMW與保時捷表示,這套快速充電器原型擁有450千瓦功率,是特斯拉超級充電器的3倍以上。先前在測試期間,充當測試車輛的BMW i3電動車只花15分鐘就能充電80%,反觀特斯拉超級充電器要30分鐘才能達到相同充電量。

自從電動車市場起飛後,全球各大車廠爭相研發電動車,但電動車至今在消費市場的普及率成長緩慢。近日產業研究指出,多數消費者面對電動車態度保留的主因不是車輛本身,而是擔心充電費時且單次充電行駛距離有限。

有鑑於此,BMW與保時捷聯手西門子、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及充電技術開發商Allego GmbH等德國業者共同推動「快速充電」(FastCharge)研發計畫。為了確保測試車輛在快速充電時不會因電量暴增而過熱故障,保時捷運用冷卻系統來穩定車內電池及充電纜線的溫度。西門子則提供高壓電能源供應系統,來測試充電器的穩定性。

BMW為了加速充電站普及,已和戴姆勒及保時捷母公司福斯汽車合作,開始在歐洲主要高速公路打造密集的快速充電網。

BMW與保時捷推出的快速充電站目前唯一缺點在於,儘管充電器最大功率高達450千瓦,但目前市面上多數電動車仍無法吃下這麼多電。以BMW i3為例,充電功率限制在50千瓦以下,2020年上市的ix3功率上限也只到150千瓦。

評析
BMW與保時捷表示,這套快速充電器原型擁有450千瓦功率,是特斯拉超級充電器的3倍以上。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6: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製特斯拉 提前明年量產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年產目標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即將開工建設,陸媒「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總投資高達人民幣500億元,相當2300億元新台幣;初期將先建組裝線,投資人民幣160億,計畫明年下半年首批大陸「國產」特斯拉即可投產。

特斯拉「中國製」將比原先規劃提早一年,21世紀經濟報導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將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臨港管委會相關人士透露,「近期的確要開工了」。據官方消息,這期產線主要採取全散件組裝的生產方式,將在明年下半年部分投產。

據上海環境熱線官網的環評公示透露,首批「中國製」特斯拉將率先投產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目標年產25萬輛純電動整車;最終在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達成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年產能。

特斯拉進軍中國首座超級工廠眾所矚目,主要原因是被貼上中國開放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後,第一家外商獨資的汽車工廠,反映了中國開放市場的意義。

另外對於特斯拉而言,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以往所有進口到中國的汽車還需要繳納15%的關稅,一旦特斯拉在中國投產,便能減少關稅成本,還享有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籃子支援政策。

也因此,今年7月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廠;10月宣布拿地,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證實完成土地平整,即將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投產。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政府開始進一步推動特斯拉「國產化」,引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圈,落戶上海。

21世紀經濟報導,臨港集團(臨港管委會共同與特斯拉簽約的協力公司)正在協助特斯拉進行「供應鏈培育」方面的工作。

臨港的汽車產業集群包括:上汽集團乘用車項目已經形成了乘用車整車、發動機、精密零組件、能源系統等的生產製造及後續物流配送、配套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此外,上下游產業配套企業如諾信汽車零組件等也紛紛落戶。

上海官方規畫,特斯拉落戶臨港後,毗鄰的奉賢也將積極打造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園,以合力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輻射區。

評析
首批「中國製」特斯拉將率先投產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目標年產25萬輛純電動整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6: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歐盟新車減排 訂妥協方案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歐盟談判代表17日對小客車與廂型車排碳量達成協議,到2030年新款小客車平均排碳量須減少37.5%,展現歐盟發展綠能車、對抗全球暖化的立場,但汽車產業痛批減排目標「完全不切實際」。

金融時報報導,歐盟成員國、歐洲議會代表及歐盟執委會經過數周談判後,同意到2030年新款小客車平均排碳量須比2021年少37.5%,新款廂型車須壓低31%。

歐盟談判代表也同意過渡時期目標,到2025年排碳量減少15%,與歐盟成員國及執委會最初建議一致,比兩個月前歐洲議會建議的20%低。談判代表也支持執委會提出的生產環保車額外獎勵措施。這項協議仍須歐盟各國政府與歐洲議會全體會議批准。

布魯塞爾17日達成的是一種妥協方案,10月初歐洲議會原本要求到2030年平均排碳量壓低40%,但歐盟各國政府同月稍後則建議排碳量減少35%。

歐洲運輸與環境組織潔淨車輛部門主任阿契爾表示:「歐洲在生產零排放車競賽中更上層樓,新法代表到2030年大約會有三分之一新車是電動車或氫氣車;這是一種進步,但在達成氣候目標方面腳步仍不夠快。」

歐盟最大汽車生產國德國主張排碳量減少30%,德國與少數中東歐國家希望減輕汽車產業負擔,也擔憂法令太嚴可能造成消費者買不起車。汽車產業警告,減排目標將導致汽車產業就業機會與消費者選擇面臨風險。

但法國、西國、瑞典站在德國的對立面,認為更嚴格的法令將有助於維持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歐盟每年汽車銷量約1,500萬輛,汽車占歐盟排碳量的比率超過十分之一。

評析
歐盟同意到2030年新款小客車平均排碳量須比2021年少37.5%,新款廂型車須壓低31%。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7: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9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歐盟碳排放新規 福斯擬加大生產電動車

編譯胡志愷/綜合報導

德國汽車品牌福斯(Volkswagen)投入電動車發展,而今因歐盟制定了新車碳排放量的新規定,讓福斯有可能加大電動車生產計畫。

根據歐盟的規定,2030年時,新車款的碳排放量要減少37.5%,對此福斯汽車執行長Herbert Diess表示,新規定意味著福斯汽車要重新擬定計畫,以符合規定,而就目前的計畫來看,尚不能達成目標。Herbert Diess透露,為了達成新規定的排放目標,預計2030年時,電動車的銷售要佔旗下所有車款銷售量的40%。先前Herbert Diess就曾說過,福斯將會推出低價位的電動車,初步預計產量達5000萬輛。

福斯為了投入電動車發展,預計未來5年的研發金額高達300億歐元,目標要先達成減少30%的碳排放量,同時也意圖打造全球最賺錢的電動車品牌;而如果再加上自動駕駛技術,總預算金額則會上看440億歐元。

該項新規定讓汽車大國德國不滿,認為碳排放門檻過高,會傷害到他們的汽車產業。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表示,歐盟制定的碳排放新目標過高,同時也缺乏明確的規劃,指引車商如何達到排放低標。德國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則表示,歐盟的門檻已觸及了技術和經濟的上限,指出目前德國約有43.6萬個工作和汽柴油車有關,意指可能會給德國經濟帶來衝擊。

評析
因歐盟制定了新車碳排放量的新規定,讓福斯有可能加大電動車生產計畫。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7: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9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回不去了! 中官媒:中國車市迎28年來首次下滑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今年中國車市不振的傳言已久,中國官媒在今天報導稱,中國車市28年以來將首次下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坦承:「2018年汽車銷量增長率為負幾成定局,跌幅可能擴大至3%。」而放眼明年亦不樂觀,協會預測,中國2019年全年汽車銷售將較今年「零成長」。

中國共青團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青年報》今(19)日報導,今年1月至11月,中國汽車銷量為2542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1.7%,師建華預測,中國全年汽車銷量大約會在2800萬輛左右,下滑3%,而明年全年銷量估計不會有所成長,不過電動車前景看好。

報導指出,中國車市傳統的「金九銀十」並沒有出現,也就是中國車市9月及10月的銷售旺季在今年表現不理想,今年前10個月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滑0.1%,而進入11月份後,全月賣出255萬輛,與去年11月相比大幅下滑13.9%。使12月銷量要拉抬全年成長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師建華認為,中國汽車銷量下滑的因素極多,包含小車租稅優惠取消、全球經濟放緩、國內投資不振、房價問題、消費信心衰弱、政府整治環保使排放標準趨嚴、股市疲軟、油價年中一度上揚,以及中美貿易戰等。

與之對比的是,今年中國電動車銷售大幅成長,今年1月至11月,中國已賣出103萬輛電動車,較去年同期成長68%。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由於預期政府將調整對電動車的補貼,預計今年年底前仍有一波電動車銷售熱潮。

評析
2018年汽車銷量增長率為負幾成定局,跌幅可能擴大至3%,2019年全年汽車銷售將較今年零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7: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9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打造高速運輸網路 馬斯克展示地下隧道

中央社 加州豪松市18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今天展示位於加州豪松市(Hawthorne)的一條低成本高速運輸隧道,他認為這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天賜妙方。

法新社和CNBC報導,馬斯克(Elon Musk)今晚展示他旗下鑽洞公司(Boring Company )建造長達1.8公里的隧道,造價約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億元)。

這條測試隧道是馬斯克建造地下運輸網路願景的一環,車輛被升降機送入隧道,並把車子嵌入軌道,車子能以時速241公里的速度行進。

馬斯克談到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時表示:「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運用3D在運輸系統以搭配生活圈。」

馬斯克設想的運輸網路是可無限擴張的隧道和升降系統,每小時可以有4000多輛車子通過。

評析
馬斯克設想的運輸網路是可無限擴張的隧道和升降系統,每小時可以有4000多輛車子通過。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豐田衝刺電動化車款銷售
20年銷量拚增4成、佔比1/4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刊工業新聞19日報導,為了因應中國新能源車(NEV)規範以及各國CAFE(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企業平均燃料經濟性)規範,豐田汽車(Toyota)已向主要零件廠告知,將加快電動化車款的銷售,目標在2020年將全球電動化車款的銷售量提高至235萬台,將較2018年預估值(163萬台)大增4成(增加44%),佔豐田(不含大發和日野;以下同)全球整體新車銷售量(2020年目標為989萬台)比重約1/4(23.7%)。

豐田的電動化車款包含油電混合車(H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電動車(EV)和燃料電池車(FCV)。

豐田2019年電動化車款的銷售量目標為192萬台、將較2018年增加18%,佔整體新車銷售量(968萬台)比重為19.8%。另外,豐田2018年電動化車款的產量預估將年增4%至161萬台,2019年預估為200萬台、2020年預估為245萬台。

豐田汽車副社長寺師茂樹於2017年12月18日舉行的事業說明會上宣布,豐田希望能成為電動式車款的市場領導者,計畫在2025年左右將僅搭載內燃機引擎的車款(純汽油車)數量降至零,2025年豐田於全球販售的車款將全數電動化,如EV、PHV、HV、FCV等電動車款,且現有傳統車款也將推出電動版。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在中國、歐洲、美洲需求加持下,預估2035年全球電動化車款(xEV;包含電動車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油電混合車HV、輕型HV(Mild-Hybrid;48V)和燃料電池車FCV)市場規模(銷售量)預估為6,341萬台、將較2017年(442萬台)飆增13.3倍(增加約1,330%)。

日本政府計畫於2050年結束前將在全球販售的日系車全數改為電動式車款(包含HV、PHV、EV和FCV),目標是將在全球販售的日系車每台的CO2排放量刪減8成。

日本汽車大廠馬自達(Mazda)10月2日宣布,計畫於2030年將僅搭載汽油引擎、柴油引擎的車款數量降至零,於全球生產的所有車款將全數改為HV、EV等搭載電動化技術的車款,預估2030年所生產的車款中約5%為EV。

本田(Honda)計畫於2030年將全球販售的車種中、2/3要為電動化車款;日產(Nissan)計畫於2025年度結束前將日本國內販售的半數以上車款電動化。

評析
豐田希望能成為電動式車款的市場領導者,2025年豐田於全球販售的車款將全數電動化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賽靈思ADAS晶片打入比亞迪供應鏈

工商時報 蘇嘉維/台北報導

自行調適與智慧運算的全球領導廠商賽靈思(Xilinx)今日宣佈,中國電動汽車製造業的領導廠商比亞迪公司(BYD)今年發佈量產全新一代的商用車及轎車,其採用了賽靈思Zynq SoC L0/L1 前置攝影機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解決方案,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家採用賽靈思Zynq ADAS 解決方案並量產的中國汽車製造商。

比亞迪的發佈,不僅創造了賽靈思ADAS解決方案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里程碑,同時也成為賽靈思Zynq 和Zynq MPSoC 產品在汽車領域的領導地位提供有力證明。

擁有超過十年安全合規認證的賽靈思ADAS 解決方案,在效能、成本及功耗方面,皆為比亞迪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領先優勢,其中包含為新一代的車型,新增同級少有的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W)、前方碰撞警示系統(FCW),及行人偵測預警(PDW)等越級配置功能,進而使其使用者擁有更高階的安全駕駛保障。根據比亞迪研發部門的資料指出,與先前的ADAS解決方案相比,賽靈思ADAS解決方案能幫助比亞迪節省60%以上的成本,但僅消耗約2瓦的功耗。

賽靈思汽車事業部資深總監Willard Tu 表示,比亞迪是一家致力於「用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生活」的高科技企業,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能與比亞迪一起發佈賽靈思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里程碑,並相信賽靈思的全球先進汽車解決方案,將持續為比亞迪從ADAS到自動駕駛等各類先進應用,提供強大的發展動能。

評析
賽靈思將持續為比亞迪從ADAS到自動駕駛等各類先進應用,提供強大的發展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8: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0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塞車救星?馬斯克蓋地底高速隧道…試乘有點暈

聯合報 編譯葉亭均/報導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旗下的無聊(Boring)公司十八日展示在加州打造的第一段高速隧道系統,這套系統運送一輛特斯拉Model X電動車在地底隧道呼嘯而過,凸顯馬斯克在兩年前所提出要解決洛杉磯塞車問題、改變數百萬城市通勤族命運的構想正逐漸落實。

在展示過程中,一輛修改過的Tesla Model X電動車先在洛杉磯街區行駛約一點六公里,抵達無聊公司測試隧道的入口「歐萊利站」。一個升降梯接著將車子降到距地面約九公尺的隧道入口,當燈號顯示綠燈後,車子開進隧道,以每小時約六十四公里的速度在這條展示隧道中飛快前進。工程師將可伸展的定位輪加裝到Model X的兩個前輪上,這些定位輪延伸到車輪的側面,讓車子維持在路線,防止車輛撞到隧道的側面牆壁。

雖然車子在隧道內順利前進,但親自體驗的美聯社記者說,隧道的路面有些顛簸,另外,乘客也會感受到定位輪經常撞到軌道的牆邊,一名試乘的記者感覺有些暈車。

在發表會上,馬斯克表示,這個隧道真的能運作,「我覺得有如神蹟」。他說,現在坐在車內感覺有些顛簸,因為這條隧道只是原型,未來這套系統如果上路,「會像玻璃一樣滑順」。

馬斯克是在兩年前抱怨洛杉磯的交通讓他「抓狂」之後創辦了無聊公司。他說,這段長一點八三公里的展示軌道建造成本約一千萬美元,位置在加州城市霍桑主街道的地底,隧道的一端則從馬斯克另一家公司Space X的停車場開始,另一端則在距霍桑約一英里外的街區。

馬斯克在發表會上形容無聊公司的隧道是「痛苦交通負擔的一項實際解決辦法」,總有一日能夠整合入城市之中,讓交通運輸更輕鬆與順暢。他說,希望在各大城市開鑽一系列高速環狀隧道,以舒緩交通壅塞情況,未來的目標是讓隧道中的車輛以時速兩百四十公里前進。

無聊公司六月已和芝加哥市簽約,要在該市的商業區與歐海爾國際機場之間興建高速運輸隧道,目前這個計畫還在環評階段。當時馬克斯預料不用三年就能挖好隧道,並且在三到四個月內動工,然而半年多過去了,這個計畫尚未獲得政府與監管機構批准。

評析
馬斯克設想的運輸網路是可無限擴張的隧道和升降系統,每小時可以有4000多輛車子通過。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8: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EV電池需求俏、日韓廠齊增產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20日報導,因中國政府為了促進電動車(EV)等新能源車(NEV)普及而放寬對外資的規範,帶動日韓電池廠訂單有望進一步增加,也提振日韓廠紛紛計畫擴增中國車用電池產能搶市。Panasonic計畫在2019年內將中國車用電池產能最高擴增8成、LG化學(LG Chem)則計畫在2020年在南京興建新工廠。

報導指出,各家廠商所計畫增產的產品為被稱為鋰離子電池的電池產品,是EV等電動化車款的核心零件。因看好中國NEV普及,Panasonic計畫投資數百億日圓在中國唯一一座車用電池生產據點「大連工廠」內增設2條產線,將產能提高4-8成,該新產線預計於2019年夏天啟用生產。該座大連工廠目前年產能為5GWh,而所將增產的對象為「角形電池」,可應用於EV、HV(油電混合車)、PH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等車款,和提供給美國特斯拉(Tesla)使用的圓筒形電池是不同類型的產品。

另外,LG化學計畫於2020年結束前在南京興建新工廠、產能規模預估可供應50萬台EV所需;Samsung SDI也考慮在江蘇省無錫市興建車用電池新工廠。

據報導,2018年1-10月期間中國包含EV在內的NEV銷售量為72.6萬台、較去年同期飆增91%。目前NEV佔中國新車銷售量比重雖僅3%左右,不過據瑞穗銀行的調查,預估2030年佔比將超過3成。

根據日本民間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2019-2020年期間在各國政府對電動化車款(EV、PHV、HV)推出補助金制度等各種優惠政策帶動下,預估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將持續擴大,2020年市場規模預估將擴增至129.2GWh、將較2017年(57.4GWh)暴增125%,其中EV用市場預估為117.5GWh(佔整體市場比重達91.0%)、PHV用市場預估為10.3GWh(佔比重8.0%)、HV用預估為1.3GWh(佔比重1.0%)。

2025年全球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預估將進一步擴大至214.5GWh、將較2017年跳增2.7倍(增加274%),其中EV用市場預估將較2017年飆增267%至185.6GWh(佔整體比重達86.5%)、PHV用市場將暴增333%至26.1GWh(佔比重12.2%)、HV市場將暴增239%至2.7GWh(佔比重1.3%)。

評析
Panasonic計畫在19年內將中國車用電池產能最高擴增8成、LG化學則計畫在20年在南京興建新工廠。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8: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0日《先探投資週刊》2018期,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百家爭鳴 Tesla領風騷?

【文/馮欣仁】

自從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全球股市面臨嚴重的回檔修正,連最強勢的五大市值FAAMG(尖牙股)也難逃下跌命運;反觀,與台股高度連動的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卻逆勢走揚,儘管歷經執行長馬斯克在廣播節目脫序抽大麻的行為、並在推特(Twitter)表示將私有化以及高層離職等風波,所幸因上一季度營運成功轉虧為盈,再加上Model 3周量產達標,激勵特斯拉股價走揚,日前更逼近前高三八七.四六美元,相較於全球汽車股今年以來股價全面下跌,特斯拉截至目前,今年累計漲幅仍有一成左右,是少數呈現正報酬的汽車股,總市值也再度超越美國三大車廠,達五九八億美元。

不過,隨著各國開始禁止燃油車,促使傳產車廠積極跨入電動車領域,未來特斯拉能否保有領先地位?此外,受惠電動車的興起,也將帶動鋰電池與電池材料以及電池管理系統(BMS)等相關需求,電動車供應鏈將是二○一九年台股投資主軸。

特斯拉供應鏈為首選
特斯拉Model 3量產進度一直以來是媒體與投資界矚目的焦點,當初設定每周產出五千輛,延遲至一八年七月才實現,執行長馬斯克更嚴格督促員工加班趕工,無疑是為了達成每周七千輛的目標,目前每日量產可達一千台。隨著量產逐步上軌道,讓特斯拉財務狀況獲得舒緩,不僅轉虧為盈,且現金流量轉為正數,也讓先前看衰特斯拉的放空機構跌破眼鏡。未來特斯拉將前進中國設廠,除了規避貿易戰關稅爭端之外,同時也看準中國龐大的市場商機。

國內特斯拉相關供應鏈陣容堅強,如減速箱齒輪和大、電池模組線束貿聯KY、電池正極材料康普與美琪瑪、充電槍康舒與健和興、保護元件興勤、電源零組件台達電、電池模組電流控制板高技、檢測設備致茂與馬達廠富田電機、揚聲器鍛造件錩新、車用鏡頭亞光、散熱模組建準、電動車電池高壓連接器崧騰、防水連接線宣德、馬達電磁鋼片中鋼、傳動軸江申、金屬機構件華孚與乙盛KY為、導線架順德與扣件恒耀等受惠。其中,特斯拉純度最高的仍是和大與富田,而貿聯則因美國工廠緊鄰特斯拉,三檔個股成為特斯拉概念股重要指標。

除了特斯拉之外,近期包括賓士、BMW、福斯、奧迪、豐田等傳統車廠也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停止生產燃油車,像是福斯已宣布二○三○年將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全面朝電動車邁進。此外,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中國,自一九年起實施所謂的「雙積分」制度,簡單來說,車廠生產越多汽油車,會消耗更多汽油,「油耗積分」隨之減少。相反地,生產越多續航力強、里程數高的環保車,「新能源積分」越多。車廠每年的油耗負分和新能源正分,必須抵銷歸零。負分車廠可向其他車廠購買多餘的正積分,如果積分未能歸零,就不能出售新車。

目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主導權仍掌握在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知豆、眾泰、奇瑞、江鈴、長安、吉利等自主品牌,由於車價遠低於合資車廠的新能源車款,因此,合資品牌要如何推出高性價比的車款,以擄獲消費者青睞,將是能否在中國新能源車占有一席之地的關鍵。(轉載自十二月二十四日出刊「一○八年度汽車車電總覽」)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18期】

評析
近期包括賓士、BMW、福斯、奧迪、豐田等傳統車廠也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停止生產燃油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0日《先探投資週刊》2018期,供同學參考

寬能隙半導體元件慢火加溫

【文/林麗雪】

二○一九年的科技產業沒有太多的亮點,但因應5G及電動車等行業需要更耐高溫、高壓及高功率的元件,寬能隙(Wide Band-gap,WBG)材料的應用被寄予厚望,然而,過去這類材料受限於晶圓製造單價高昂且為歐美已開發國家戰略管制品,一直無法大量轉換成市場規模,但隨著愈來愈多廠商加速投入,生產技術及成本將逐步降低,可預見的未來,寬能隙元件在半導體市場勢必占有一席之地,國內的相關供應鏈也值得長期深入探索。

寬能隙指的是包括由碳化矽(SiC)或氮化鎵(GaN)兩種材料產生的半導體元件,相較於已發展逾五○年的矽(Si)材料半導體元件,碳化矽(SiC)及氮化鎵(GaN),由於能隙寬(能隙的大小關係半導體元件的導電性)、電子飽和速率高等特點,由SiC基底發展出來的半導體元件,除了有耐高溫、高壓等特性外,還具有電阻小、電流大與低耗電等特性。

耐高溫、高壓是主要特性
高電壓就意謂著更低的電流,系統使用的銅金屬總量會減少,直接影響的就是系統成本的降低;再者,高電壓促成產生的電阻損耗較少,可達到更好的效率,也能做到極小的開關損耗,對於需要高切換頻率應用的產品來說,能提高功率密度,進而減少電容、電感的使用,甚至機器元件尺寸與重量都可因此縮減。

此外,因碳化矽(SiC)材料的寬能隙特性,能實現阻斷電壓在六○○V以上到數千V之間的低損耗、且能夠應用在高溫或輻射等極端環境下,由此材料產生的功率元件,可達到傳統矽(Si)功率元件無法實現的低電力轉換損失,並可廣泛應用在LED照明、電動車、智慧電網、工業等需要電源轉換效率的節能產品上。

特別是電動車和未來將積極發展的自動駕駛,寬能隙元件將主導電動車的關鍵應用,包括充電基礎設施、車載充電器、牽引逆變器和車載DC-DC轉換器等,據研究,牽引逆變器是可以從GaN和SiC技術中受益最多的,因為使用GaN和SiC元件後,可以減輕汽車的重量,提高能效,並讓電動車能夠行駛更遠距離,同時可以使用更小的電池和冷卻系統。而電源轉換器方面,則有SiC蕭特基二極體、SiC MOSFET及GaN-on-SiC等功率元件將應運而生。

既然以碳化矽為基材的元件性能優勢如此顯著,何以始終無法放量?這和碳化矽晶圓製造及產能良率仍低、生產成本仍過高有很大的關係。

短期受限晶圓品質不穩定
由於碳化矽材料的硬度極高,僅次於全世界硬度最高的金剛石,因此,碳化矽半導體製程必須在高溫與高壓的條件下才能生產,一般而言,矽晶的生長環境在一五○○度C左右即可完成,碳化矽則需要在二千度以上的高溫下生產,這讓碳化矽從最上游的長晶就面臨更高的生產難度。

業者分析,包括矽晶棒與LED基板用的藍寶石,都使用液相拉晶法,但碳化矽目前已在使用的長晶技術則包含有高溫化學氣象沉積法(HTCVD,也是目前良率最高的生產法)與高溫昇華法(HTCVT)兩種,不管是哪一種,工作溫度都需要二六○○度以上,而不同於矽晶棒與藍寶石在長晶過程中,都可隨時觀察晶體的生長狀況,SiC長晶的困難點除了在石墨坩鍋無法即時觀察晶體生產狀況外,要生長出大尺寸、無缺陷、全區皆為同一晶態,則需要非常精確的熱場控制及材料配合才行,長晶的技術門檻相較於傳統的矽及藍寶石來得高許多。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18期】

評析
使用GaN和SiC元件後,可以減輕汽車的重量,提高能效,並讓電動車能夠行駛更遠距離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通用汽車裁員關廠 馬斯克有意收購俄亥俄廠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通用汽車(GM)11月稱將裁員超過1.4萬人、關閉5個位於美加地區的生產基地,讓美國總統川普稱要將GM踢出USMCA保護傘,而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有意願收購GM在俄亥俄州的汽車工廠。

《路透》報導,美國老牌汽車公司GM曾於11月稱,將關閉5個位於美加地區的生產基地,包括俄亥俄州的汽車工廠,引起美國總統川普和民主共和兩黨的憤怒。該汽車工廠則為GM在北美的5大工廠之1。

俄亥俄州州長John Kasich則於本週一在推特上,向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沒有比俄亥俄州工人更好的工人了,工廠已經為你準備好了」,馬斯克則在本週四回應「謝謝,明年會考慮(收購)」。馬斯克則曾在12月9日受訪透露,有興趣購買GM明年沒有分配工作的其中1個北美車輛組裝廠。

對於馬斯克在推特上的回應,GM發言人Patrick Morrissey稱,該GM俄亥俄工廠的存續,取決於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和GM的勞資談判,UAW將和GM於明年,談判新的GM美國業務總合同。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Adam Jonas表示,對GM來說,向特斯拉出售旗俄亥俄車廠,可幫助降低成本、提振員工情緒,並降低政治批評。

但通用汽車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推出一系列電動車,與特斯拉展開競爭,若讓特斯拉收購其車廠,可能削弱GM自身的電動車戰略。

評析
馬斯克則曾在12月9日受訪透露,有興趣購買GM明年沒有分配工作的其中1個北美車輛組裝廠。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戴姆勒與BMW敵人變朋友  傳考慮聯手研發自駕車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戴姆勒(Daimler)與BMW因應未來汽車產業的重大變革,傳考慮攜手研發關鍵技術,將使得這兩大德國豪華車廠從敵人變成朋友。

知情人士透露,兩家車廠正在評估合作,但計畫僅限無關品牌的技術性項目,這包含共有車輛平台、車用電池與自駕車相關技術。(CNET)

報導指出,目前合作案仍在初期討論階段,何時定案還不明。戴姆勒與BMW均拒絕對上述報導做評論。

德國是汽車工業大國,但面臨電動車與自駕車天文數字的研發費用,即使大車廠如BMW與戴姆勒也必須思考以合作代替對抗,如此才能降低風險、開創新局。

福斯與福特更早意識到產業變局,兩家公司早已結盟,並在考慮深化合作關係,務求以彼之長補己之短,加速研發電動車與自駕技術。

評析
戴姆勒與BMW因應未來汽車產業的重大變革,考慮攜手研發關鍵技術,將使兩大車廠從敵人變成朋友。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比亞迪電動大巴 遭美退貨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比亞迪電動大巴在美國遭到退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市在官網發布,比亞迪15輛電動大巴有許多缺陷,比亞迪公司否認阿爾伯克爾基市的指控,並表示會採取法律手段。

比亞迪昨(21)日H股收盤價港幣51.35元,跌幅0.96%;A股收盤價人民幣52.98元,跌幅1.65%。

新浪財經報導,阿爾伯克爾基市於11月13日在官方網站首次發布,關於向比亞迪採購的15輛純電動巴士,存在電池續航里程只有177英里,沒有達到合約承諾的275英里、電池外殼和車廂部分有裂縫、門無故打開、煞車有故障、供輪椅上下的跨接板有安全隱患,以及無法提供合約及聯邦政府規定的合格證明。

阿爾伯克爾基市還提供佐證的影片、市政府內部檢查人員的檢測報告、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15天後,阿爾伯克爾基市在官網宣布,把這批純電動巴士全部退貨,該市市長Tim Keller並於12月7日宣布,要將比亞迪訴諸法庭。

比亞迪方面,在阿爾伯克爾基市首次對外指出比亞迪問題時,第一時間在美國官網上做出回應,指出比亞迪的巴士和電池都是安全的,堅決否認阿爾伯克爾基市市長Tim Keller對比亞迪純電動車缺陷的指控。

報導說比亞迪公司認為,市長是出於自己的政治目的,有意打擊這類環保公共專案,此舉「傷害了阿爾伯克爾基市市民,傷害了比亞迪,還傷害了比亞迪在美國的850名員工」。

評析
比亞迪否認阿爾伯克爾基市的指控,指出比亞迪的巴士和電池都是安全的,並表示會採取法律手段。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轉型布局電動車 德國福斯將大裁員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1日專電

與傳統的燃油引擎車相比,電動車的構造相對簡單,生產線上不需要這麼多人力。積極布局電動車的德國福斯汽車正準備調整生產線,大幅裁撤北部兩座車廠的員工。

「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今天報導,根據福斯內部規劃,漢諾威(Hannover)與恩登(Emden)兩座車廠的2萬2000名員工,未來幾年將裁員7000人,占目前總數的1/3。

從2022年開始,恩登廠將生產電動小汽車和高級房車,前者的定價在2萬歐元(約台幣70萬元)以下,至於漢諾威廠將負責生產電動廂型小巴士I.D. Buzz及另一款大型電動車。

聯合國氣候峰會日前才在波蘭落幕,歐盟17日即通過嚴苛的環保標準,規定新車的碳排量在2030年前必須比2021年減少37.5%。歐洲車廠唯有加快電動化的速度,才能避免巨額罰款。

對此,福斯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透過全新的電動車製造平台和在中國市場的高占有率,福斯當然能達成減碳37.5%的目標,不過這麼嚴苛的標準也意味著公司大規模的結構轉型。

迪斯昨天接受「畫報」(Bild)訪問時預估,在2030年前,福斯得將電動車在歐洲的銷售比例提高到4成,才可能符合新規定。

福斯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正全力進軍電動車,為電動車規劃全新的製造平台MEB,打算在未來5年投入300億歐元(約台幣1兆元)在電動車的研發和調整生產線。

第一款為這個平台打造的電動車I.D. Neo,最近開始試產,預計明年底量產,後年初交貨。

評析
積極布局電動車的德國福斯汽車正準備調整生產線,大幅裁撤北部兩座車廠的員工。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2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2018:特斯拉引領電動車成主流的一年?

鉅亨網編譯林懇





2018 年為電動車邁進主流的一年。像 Jaguar 和賓士等廠商也紛紛進入,挑戰當下龍頭的特斯拉 Tesla (TSLA-US)、日產 Nissan (7201-JP)、和 GM (GM-US) 等。

賓士希望至 2025 年,其電動車 EQC 及其他電動車將佔其銷售額的 15% 至 25%。加入了保時捷 Porsche 的 Taycan、奧迪的 E-tron 和 Jaguar 的 i-Pace 行列,給其他競爭者帶來壓力。

然而,像 Model X 和 Model S 一樣,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 5 萬美元以上的標籤似乎遙不可及。雖然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承諾出售 35000 美元的電動汽車,行駛里程可超過 200 英里,但 Model 3 目前價格還無法真正的降至那種水平。

2018 年開始,GM 的 Chevy Bolt 似乎就是衝著大眾市場,來勢洶洶。而韓國車廠現代 (005380-KR) 2019 年的 Kona 電動汽車在很多方面都較優於 GM (GM-US) 的雪佛蘭 Bolt EV。Kona 擁有 EPA 級,距離 64-kwh 千瓦時的電池組,給予約 258 英里的行車距離。另一方面,2019 年 Bolt EV 的額定距離值為 238 英里,電池達 60-kwh 千瓦時。兩者採用的電池為 LG 化學電池。

與眾不同的是,唯獨特斯拉是先以電動車起家,而其他廠商,中國的 Nio (NIO-US) 除外,則是以汽車產品穩定後再進入。

在中國市場方面,特斯拉也於上海投資工廠,年產目標 50 萬輛,總投資高達約台幣 2300 億元,計畫明年下半年首批大陸產特斯拉即可投產。

但中國競爭對手也不少。NIO 就是其中一位,前身為 NextEV,由中國科技巨頭騰訊控股 (0700-HK) 所支持,也是今年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第 3 大上市公司。

在虧損 15 年後,特斯拉今年進入了「必須獲利」的一年。首要的關鍵就是大眾化「親民」價格的約 45000 美元 Model 3 必須量產。雖然今年第一季大約每月產出 3000 輛,但最後第 3 季數據顯示還是達到了 53000 輛,使公司無需有籌集資金的壓力。

今年第 3 季特斯拉現金流為正 8.81 億美元,與上半年的虧損狀態大不同。截至 9 月 30 日特斯拉手上現金量約 30 億美元。特斯拉表示,第 4 季 Model 3 的生產量和交貨量預期將持續提升,Model 3 和 Model X 全年交貨量維持於 10 萬輛。

據分析師平均預測,如順利,特斯拉預計第 4 季自由現金流 FCF 達 3.6 億美元,2019 年將達 10.3 億美元,有望全年每股純益 EPS 為 6.88 美元。

對於明年 3 月份的短期 9.2 億美元債務,特斯拉將使用 50-50 的現金及股票支付,估計問題不大。

在安全方面,特斯拉今年以外不斷,近日也傳有 Model S 因輪胎破裂後導致起火事件。是否特斯拉可以克服這一系列問題將會是明年的一大重點。

電動汽車革命雖然已在幾年前開始,沒有特斯拉,這些都應不會發生,或者至少不會那麼的快。

評析
電動汽車革命雖然已在幾年前開始,沒有特斯拉,這些都應不會發生,或者至少不會那麼的快。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2: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英打造石墨烯─混合金屬奈米陽極,讓鋰電池性能更上一層樓

作者 EnergyTrend

為了讓鋰離子電池性能更上一層樓,科學家們正孜孜不倦研究新電極與電解質材料,像是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便透過石墨烯與混合金屬氧化物打造全新的奈米結構陽極,有助延長電池壽命與提高電池容量,讓將來的消費者可使用效能與壽命兼具的電池。

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和無記憶效應等優點,除了是目前 3C 設備最常見的電池,也常用於再生能源電池儲能系統與電動車,而許多學者也不斷尋找活性電極材料,希望能進一步提升電池的性能與壽命。

目前傳統電池陽極多採用石墨等碳材料,這是因為金屬化合物雖然可提升電池容量,但存有不穩定與電導性差等缺點,維也納大學無機化學功能材料系博士 Freddy Kleitz 指出,對此團隊提出一項解決方案,結合混合金屬氧化物和具穩定性、電導性優勢的石墨烯,這樣一來就可讓兩種材料的優點集於一身,有助提升電池效能。

團隊首先在實驗室中均勻混合銅與鎳金屬,並用孔洞奈米鑄造方式將混合金屬變成多孔混合金屬氧化物粒子,這些孔洞的高活性反應區域廣、可增加鋰離子交換範圍,最後科學家再運用噴霧乾燥法將混合金屬氧化物粒子與石墨烯封裝。

維也納大學團隊認為由混合金屬氧化物與石墨烯組成的 2D / 3D 奈米複合材料可提升電池的電化學性能,Kleitz 表示,實驗測試指出,新型電極材料可大幅提升電池的比容量,即使電流高達 1,280 豪安倍,充放電循環仍可達到 3,000 次,相較之下一般電池在 1,000 次循環之後就會失去功用。

為實現環境友善與方便未來大規模工業化,團隊也有在製程方面進行改良,與傳統方法相比,新型材料與陽極製造採用採用水基製程(water-based process),不僅過程更簡單高效,也對生態環境更加友善,有望滿足未來工業用需求。

鋰離子電池的應用相當廣泛,小至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大到電動車或是再生能源電池儲能系統都可看到它們的身影,而隨著環保與節能減碳意識崛起,未來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性將會愈來愈高,若維也納大學團隊之後成功將技術帶離實驗室,將對將來各領域大有裨益。目前研究已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維也納大學透過石墨烯與混合金屬氧化物打造奈米結構陽極,有助延長電池壽命與提高電池容量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2: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汽車業投資新規取消審核制,108/1/10起實施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經濟觀察網報導,在今(2018)年即將結束之前,大陸汽車產業投資新規終於落實,正式版本相對於之前「意見稿」版本,意外鬆綁了!大陸國家發改委18日公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最終版,該規定自明(2019)年1月10日起實施,所有類別汽車投資專案將全部取消核准制。

新政策實施後,新建中外合資轎車生產企業專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含現有汽車企業跨類生產純電動乘用車)專案及其餘目前由省級政府核准的汽車投資專案均不再實行核准管理,而是調整為備案管理。大陸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大陸汽車產業佈局基本完成,已形成數家大型企業集團主導汽車產業發展的格局,骨幹企業自主配置生產要素的能力顯著增強,繼續實施事前核准的必要性明顯降低。

從意見稿和正式版本相比,最終落實的版本在不少指標上都進行了調整,在業界看來,相比之下,意見稿版本更為嚴苛,最終版本的規定則顯示了主管部門在現實壓力和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下,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新調整。

其中,最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上,多項硬性要求有的消失不見,或者有所降低。不過,在最終版的《規定》中,對包括關鍵技術在內的比較具體的環節上設置了新要求,對電池企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並將「項目所在省份上兩個年度車用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改為「企業上兩個年度車用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均不低於80%」。

同時,在新建車用動力電池單體/系統企業投資專案中,徵求意見稿中爭議最大的一條「能量型車用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應不低於300Wh/kg,系統比能量應不低於220Wh/kg」也被取消。

另一方面,電動車在短時間內不能取代燃油車的討論也接近尾聲,衝動式提出了要在2020年左右停止生產燃油車的企業也開始紛紛改口,在此背景下,業內主流觀點開始認為,在可以預見的至少20年內,燃油車的主流地位不會被代替。

另外,在權力下放、部分指標鬆綁的同時,政策也對大陸地方政府和汽車產業項目投資設置了更高的進入門檻。同時對事後監督的要求更高,包括明確了各類汽車投資項目的准入標準,做好汽車產能利用率、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等資料的調查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各地、各企業的運行情況,為汽車投資專案實施備案管理創造了條件。

評析
政策對大陸地方政府和汽車產業項目投資設置了更高的進入門檻,同時對事後監督的要求更高。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3: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4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義大利祭新措施 刺激綠能車銷售

中央社米蘭23日綜合外電報導

為了刺激綠能車的銷售,義大利國會今天通過新措施,將針對低排放車輛提供購車補助6000歐元(約新台幣21萬元),對購買大型汽柴油車輛則予以課稅。

路透社報導,參議院23日通過2019年預算案,其中一項措施對行政部門本月稍早建議條例做出修正,引發汽車產業的批評。

工會和汽車同業公會對新稅提出警告,表示這不只會傷害汽車製造業,還將影響整個供應鏈,甚至是工作機會。

義大利執政聯盟,反建制政黨五星運動(5-Star Movement)和右翼的聯盟黨(League)在這個議題上存有歧見,後者反對對購車課徵任何新稅,而支持環保的五星運動則十分鼓勵新措施。

新措施仍有待眾議院批准,通過後將於3月1日生效,並持續到2021年底。

義大利目前電動車、油電混合車,以及瓦斯車,只占整體汽車銷售的7%。

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目前尚未在歐洲銷售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他們11月表示,將在2019至2021年投入50億歐元(約新台幣1755億元)在義大利研發新車款和引擎。

飛雅特本月表示,羅馬當局如提高汽柴油車稅率,他們將檢討義大利投資計畫。

眾議院預定本週審查通過2019年預算案。

評析
為了刺激綠能車的銷售,義大利將針對低排放車輛提供購車補助6000歐元,對大型汽柴油車則課稅。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3: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4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拚到睡工廠 鋼鐵人時薪2700萬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BUSINESS INSIDER報導,自述「每周工作120小時」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時薪有可能達到90萬美元(約2774萬台幣)。

根據特斯拉的薪酬方案,馬斯克若達成績效目標,他10年將收獲558億美元(約1.71兆台幣)。若以1周工作120小時計算,10年是6萬2400小時,即每小時可賺約90萬美元。

馬斯克8月曾接受《紐約時報》訪問,為了電動車趕製,稱有幾次3、4天根本沒離開過工廠,代價是看不到小孩跟朋友。

馬斯克要賺時薪90萬美元,其實並不容易,他的終極挑戰是把特斯拉市值帶到6500億美元(約20兆台幣)。

若馬斯克放慢步調、減少工作時數,但仍帶領特斯拉市值達標,他的時薪將會更驚人。

馬斯克在特斯拉的薪水是公開資訊,名義上只領加州的最低薪資,但他通常沒有領。他擔任執行長的另一家公司SPACEX則薪資不公開,因為不是上市公司。

因此據彭博估計,馬斯克身價雖達240億美元,但很難推敲他的年薪數字。

特斯拉在今年初公布馬斯克的長期薪酬方案,但內容很複雜,主要與公司績效有關。如果沒有達成目標,長年工作的馬斯克可能一毛也拿不到。

馬斯克的薪酬方案分成12階段發給(無固定薪或現金紅利),一旦特斯拉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馬斯克就能領到12分之1的股票選擇權,之後市值每成長500億美元就能領1次。

截至上周五收盤,特斯拉市值約549億美元(約1.69兆台幣),距離6500億美元目標還很遠。

評析
根據特斯拉的薪酬方案,馬斯克若達成績效目標,他10年將收獲558億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4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再砍中國Model 3售價 2個月來已降價3次

編譯王惠慧/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再度調降中國Model 3售價,這已是特斯拉2個月內第3次在中國調降價格促銷;根據特斯拉中國官網,尚未開始交車的平價車款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自54萬人民幣調降7.6%至49.9萬人民幣(約台幣222.8萬)。

先前特斯拉已經調降過2次Model 3中國售價,上個月將較低配備的Model S 75D的價格調降12%至78.29萬人民幣、Model S 100D也降價約12%、Model S P100D則調低約26%;本月14日又將再度調降Model S與Model X部份車款售價,降價範圍約在5%至11%之間。

這次特斯拉則將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高性能全輪驅動版售價分別調低7.6%及5.9%,目前中國官網售價為49.9萬人民幣及56萬人民幣。

中國媒體指出,特斯拉在中國降價似乎意圖挽救中國市場的銷售,另外,也和中國政府暫停對美國汽車加徵關稅有關。特斯拉向路透表示,此次在中國調降售價,吸收了很大1部份關稅,使中國消費者更能負擔得起。

本月14日,中國政府公告暫停對美國汽車及零部件加徵關稅後,特斯拉隨即降價。報導也指出,這次Model 3降價,有預定特斯拉車款的車主收到簡訊,內容指出降價主要和中國政府對美國進口車的關稅調整有關。

Model 3是特斯拉推出的平價車款,美國定價3.5萬美元(約台幣107.8萬),但中國定價遠高於預期,被稱為是「不親民的大眾版電動車」,中國業界也認為,國產化之後價格將較進口版便宜許多,因此許多中國車主仍持觀望態度。

評析
特斯拉表示,此次在中國調降售價,吸收了很大1部份關稅,使中國消費者更能負擔得起。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5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大手筆促銷 預告Q4黯淡?
特斯拉大挫7.6% 今年摔回負面領域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美股週一 (24 日) 縮短交易時間,特斯拉 (TSLA-US)股價又跌回負面領域,全年跌幅在 3% 以上。

特斯拉週一大跌 7.6%,收 295.39 美元,係因投資者消化 2 則可能加劇對該公司需求和利潤隱憂的消息,至少近期內的隱憂,甚至這 2 則消息的細節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消息一:特斯拉在先前調降 Model S 和 X 的中國售價後,又調降 Model 3 的中國售價,有鑑於貿易隱憂,特斯拉盼此舉讓車款「更平價」(但目前特斯拉正在中國打造當地工廠,以對抗這些衝擊。)

消息二:馬斯克本月 15 日的推特已經公布了特斯拉釋出預約保留單的計畫,指稱如果最初的預約客戶無法在 1 月之前交車,那特斯拉就會釋出預約車供其他顧客購買,但週一又出現另一則推特。

馬斯克表示,如果特斯拉承諾年底交車但無法完成,而顧客端「展現良好誠意」願等待接受他們訂購的車,那麼特斯拉將負擔 7500 美元聯邦稅務抵免金額,讓顧客享受到本來 2018 年底前交車應有的福利。

這消息是為了讓現在才想購車的買家也能在明年交車時享受到這項福利 (預計明年初淘汰),這將等於特斯拉調降車價 3750 美元 (特斯拉也稱其釋出一些比較不昂貴的試乘並展示販售車輛。)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車輛會受到影響,也不清楚特斯拉是否最終會公開這項數據。

然而,投資者似乎在兩者間取舍不定,他們擔心特斯拉在年底前幾天這樣促銷,可能對第四季表現來說不是好兆頭。

經過週一交易後,特斯拉今年全年跌逾 3%,仍較同期 S&P 500 的跌幅小,儘管以第四季迄今來說,特斯拉股價漲幅已經超過 13%。

先前高盛 Goldman Sachs 分析師 David Tamberrino 給予特斯拉的「賣出」評級,就主張美國聯邦稅務將於明年第一季到期,特斯拉需求恐下滑並壓低公司利潤。Tambrino 的目標價格為 225 美元。

評析
投資者擔心特斯拉在年底前幾天這樣促銷,可能對第四季表現來說不是好兆頭。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4: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全都因馬斯克 特斯拉股價平安夜下挫近8%

經濟日報 記者黃嘉洵╱綜合外電

特斯拉24日股價收盤急挫24.38美元或7.62%,以每股295.39美元作收,主因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將祭出一套所費不貲的方案,補償趕不及美國電動車聯邦抵稅優惠的顧客,並在上周末調降Model 3在中國的起價。

今年稍早,特斯拉表示10月15日前下單的車輛,預計於12月31日交車,該日也是聯邦政府7,500美元電動車稅額抵減的最後期限。一到明年1月1日,抵稅額度將砍半至3,750美元。

但近期特斯拉卻面臨生產線延誤的問題,尤其是電動車Model 3可能延遲交付,讓被迫等待的車主抱怨不已。22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回應延遲交車的問題,他表示:「若特斯拉已事先承諾交車,而顧客原訂在年底前取車,特斯拉將負擔減稅差額。」

此外,特斯拉近期調降旗下電動轎車在中國的售價,上周末將Model 3在中國的起價調降7.6%至72,000美元。上月則將Model X和Model S售價調降12%至16%。特斯拉稱此舉是呼應「中國延後對美國車課重稅,且讓中國消費者更容易負擔。」

評析
若特斯拉已事先承諾交車,而顧客原訂在年底前取車,特斯拉將負擔減稅差額。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6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杜拜油價1公升才21 只有兩種人開電動車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油價超低廉的杜拜,儘管政府大力推動電動車,卻苦無進展。

杜拜對電動車懷有遠大目標,早期買電動車的人享有免費停車、零過路費及註冊費打折。全市安裝的200個充電站也免錢。

如今的煩惱是,民眾對電動車不買帳,只有政府和有錢人會去開。

經銷商說,電動車最大買家是政府自己,過去幾年當地政府採購數百輛;其餘在杜拜公路馳騁的電動車,大多是特斯拉,當地價錢9.14萬美元(約280萬台幣)起跳。

杜拜因稅負相對低,外國人花錢不少軟,但這群人寧願選擇炫麗的超跑。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擁有電動車的經濟效益不高,當地油價是全球數一數二低,天氣炎熱也是原因之一。60公升油箱加滿只要41美元左右(約1283台幣),相較美國要80美元(約2464台幣);挪威更要125美元(約3851台幣),因此當地插電式油電車及電動車熱賣。

此外杜拜氣候炎熱,夏天氣溫一般都超過43度,空調一定得開,電動車的續航力也因此縮短。

每天在杜拜通勤,在某些路段得開上驚人的16線道高速公路,所以當地人偏好買大車。若要讓電動車普及,必須有更多類型的電動車陣容,才能滿足杜拜人的品味和錢包。

駕駛捷豹的杜拜顧問Alf Ellefsen,曾和住在挪威的妹妹討論電動車。他說,在挪威開電動車享有稅賦優惠,但杜拜買1輛大型汽油車只要挪威的半價,使用成本僅4分之1,何必多花錢買電動車。

評析
若要讓電動車普及,必須有更多類型的電動車陣容,才能滿足杜拜人的品味和錢包。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車市急凍!歐美韓商錯估形勢、當地汽車工廠空轉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中國車市急凍、讓不少國際汽車大廠措手不及,在大陸當地的廠房面臨空轉窘境。

華爾街日報25日報導,中國花了短短數十年、一舉躍昇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2016年汽車銷售量成長14%至2,800萬台、超越美國的1,750萬台。然而,市況不久便急轉直下,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僅成長3%,2018年1-11月更萎縮2%。錯估形勢的國際車廠如今進退維谷,不知究竟是要放棄之前大舉投資的廠房、抑或要為死氣沉沉的工廠加碼注資。

顧問機構PwC統計顯示,中國境內所有汽車工廠,足以生產4,300萬輛車,但今(2018)年預估產量卻不到2,900萬輛。福特(Ford Motor Co.)、寶獅汽車(Peugeot SA)及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尤其錯估擴廠時機。在某座Peugeot工廠,技師只能洗地板或參加共產黨政治課程度日,福特某車廠的工班也大減、每個月只上班數天。事實上,福特的中國汽車銷售量已於2016年觸頂(達127萬輛),2017年下滑6%後,2018年1-11月更較去年同期驟減34%至695,028台。

電動車也在北京當局的補助下,出現產能過剩危機。據26家業者的聲明,計畫打造的汽車工廠至少還有32座、合併年產能超過750萬輛,其中多數是電動車。

習近平經濟顧問──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等資深官員先前就曾批評,中國製造2025反而造成浪費。舉例來說,各級政府提供的低廉貸款,已在過去幾年導致車用電池產能嚴重過剩。他們認為,以市場為導向來帶動製造升級,會帶來更優渥的經濟報酬、也能協助實現領導層的改革目標。

中國汽車產業市況慘淡,除了中美爆發貿易戰之外,內需疲弱、北京當局又未推出重大補貼,讓局勢雪上加霜。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國汽車銷售驟減、年減幅刷新七年高。

Zero Hedge、路透社報導,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CAAM)統計,11月汽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大減13.9%至255萬台,不但是2012年1月以來最為嚴重的跌幅,也已經連續第5個月下滑。在11月之前,中國汽車銷售量已經連續兩個月年減近12%,這將導致一整年的銷售量陷入衰退,為至少1990年以來首見。

評析
中國車市急凍、讓不少國際汽車大廠措手不及,在大陸當地的廠房面臨空轉窘境。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4: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連3度降價 衝陸市占

工商時報 賴瑩綺/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日再度調降在中國市場的售價,本次調降Model 3系列電動車種,降幅最多7.6%。此次降價是特斯拉在兩個月內第三度降價,展現出搶攻大陸車市的企圖。

36氪26日報導,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最新起售價為49.9萬元人民幣(下同),價格較調價前降低7.6%。高性能全輪驅動版起售價為56萬元,降5.9%。特斯拉表示,此次降價主要是因中國政府稍早前暫停對產自美國的汽車課徵額外關稅。

自今年7月初中美貿易戰開打後,中國對美製汽車額外課徵25%關稅,加上原本的15%,總計高達40%,讓美國汽車業者大喊吃不消。


此次是繼11月下旬和12月中旬後,特斯拉在兩個月內第三次調降中國市場售價。11月22日,該公司宣布自行吸收關稅成本,調降Model S及Model X售價12%至26%,Model 3也有降價。

12月1日,在阿根廷G20峰會舉行的「習川會」上,中美達成貿易戰暫時停火共識,雙方進入為期3個月的協商階段。為釋出善意,中國政府14日宣布暫停對美製汽車課徵額外關稅,消息一出,特斯拉當晚火速宣布調降Model S、Model X電動車在中國售價,降幅在3.4%~9.5%之間。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持續降價原因,主要是為搶占中國市場。特斯拉車款過去多被認為定價太高,不利於當前萎靡的中國車市搶市占率。

數據顯示,即使Model 3長續航版調降後的價格為49.9萬元,仍超過美國定價24萬元的1倍以上。加上如奧迪(Audi)、寶馬(BMW)等歐系車品牌今年以來陸續調降自家汽車在中國的售價,加劇市場競爭,特斯拉未來可能會做出更多調整。

評析
此次降價是特斯拉在兩個月內第三度降價,展現出搶攻大陸車市的企圖。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雪上加霜 陸新能源車補助 明年恐大砍3成

工商時報 譚有勝/綜合報導

大陸汽車市場正步入嚴冬期,相關人士昨(26)日透露,新能源汽車補助政策將逐步退場,官方預計2019年要將電動車等購車補助削減3成,引起汽車廠商憂慮此舉將讓汽車市場雪上加霜。但分析人士認為,大陸政府希望控制不同車型的銷量,部分高續航車型補助可能不減反增。

日經中文網報導,中汽協相關人士表示,大陸政府預計到2020年將取消新能源車的補助,明年可能會對新能源汽車項目動刀,削減3成補助。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統計,大陸汽車市場今年銷售首次出現倒退,預計全年銷量將下跌3%,但新能源汽車卻逆勢突圍,11月首次突破銷售百萬輛關卡,累積今年1至11月的銷量年增68%,成為今年車市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業界人士認為,今年大陸汽車銷量全年預估達將達2,8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車占120萬輛,2019年預計銷售量將達160萬輛。若大陸中央減少補助項目,恐將連帶影響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減少補助,加重消費者的購車負擔。

報導指出,大陸政府在「中國製造2025」中,將新能源汽車定為重點領域,計劃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能占整體汽車全年銷量的2成。因此,大陸官方對新能源汽車的補助於2010年開始推出,並以大陸製造的電池作為主要補助對象,但也因此受到外國企業的批評,目前大陸政府沒有對電池製造企業進行補助。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的新能源車補助機制主要是以一次性充電續航距離,作為補助額給予的標準,補助款項也因車型而有所差異。有分析認為,大陸政府在汽車產業方面,希望控制不同車型的銷量,部分高續航車型的補助,明年可能不減反增。

舉例而言,今年續航達到150公里的小型電動車補助1.5萬人民幣,但達到400公里的大型電動車補助可達到5萬人民幣。

評析
大陸政府希望控制不同車型的銷量,部分高續航車型補助可能不減反增。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5: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搶中國市場?特斯拉斥資逾9億籌組融資租賃公司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繼此前於中國擴建超級工廠增加產能,現又有消息傳出,該公司已於本月19日在上海自貿區註冊「特斯拉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2億元),預計將落腳陸家嘴金融城。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根據中國全國企業信用資訊系統顯示,特斯拉早在19日於上海自貿區註冊特斯拉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朱曉彤,唯一股東是特斯拉香港有限公司,是全資子公司。

其實,該公司註冊同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便公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關於進一步促進融資租賃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支援融資租賃企業設立和發展,並使融資租賃企業准入便利化。

特斯拉融資租賃公司將向中國提供新能源及相關領域產品的融資租賃服務與支援。此前,特斯拉也於今年10月宣佈斥資9.7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3.47億元),於中國興建占地1300畝超級工廠,預計於明年下半年投產,並在建設2至3年後達成每年50萬輛電動車產能。

評析
特斯拉融資租賃公司將向中國提供新能源及相關領域產品的融資租賃服務與支援。
 樓主| 發表於 2020-3-29 11: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7天崩2成後 單日狂彈10%
明年現金流、需求俏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在短短7個交易日內慘摔2成後,26日隨美股暴衝而狂彈逾10%,分析師相信明(2019)年特斯拉獲利、現金流看俏,成為公司股價彈高的其中一樣催化劑。

MarketWatch、barron`s.com 26日報導,Wedbush長期看多特斯拉的分析師Daniel Ives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過去一年的生產延遲問題似乎已經獲得解決,市場需求看來有望一路旺到明年,預估特斯拉獲利、現金流將逐步改善,讓華爾街暫時把募資風險拋到腦後。

特斯拉26日終場狂彈10.39%、收326.09美元;該檔個股自12月14日起一路崩跌至12月24日,期間跌幅高達21.6%(以收盤價計算)。

Ives認為,美國需求增溫、生產效率改善、海外成長潛力看俏,有望推升特斯拉Q4獲利。這是特斯拉明年達成穩定獲利、現金流的重要一步,未來數年Model 3需求將大有轉機。

Ives重申,特斯拉的投資評等為「表現優於市場」、目標價則是440美元。他相信,華爾街現在更為關注特斯拉的產品需求、而不是生產問題。中國市場的成長是近來部分投資人關心的焦點,但Ives更為聚焦歐洲的潛在商機。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10月曾說,特斯拉對於能在明年初把Model 3推廣至歐洲和中國深感振奮,因為這些地區的中型高階轎車市場,遠比北美還大。

馬斯克當時並表示,歐洲的交車量可能要到明年2月底或3月份才會達到「有意義」(significant)的水準。這或許會稍稍壓抑第一季的交車數字。

不過,Ives認為,雖然市場擔憂,歐洲部分出貨數據可能會等到明年Q2才會認列,但華爾街應該早已充分理解這些時間上的議題。不只如此,歐洲目前被人為壓抑住的需求,看來相當強勁。

評析
生產延遲問題似乎已獲得解決,市場需求有望一路旺到明年,預估特斯拉獲利、現金流將逐步改善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7: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Model3為增長催化劑?
分析師看好特斯拉2019年表現

鉅亨網編譯林懇

Wedbush 分析師週三 (26 日) 表示,對特斯拉 Tesla (TSLA-US) 中型電動車 Model 3 車款需求「在 2019 年及往後看起來非常強勁」。

Wedbush 證券分析師 Dan Ives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許多汽車製造商放棄轎車轉向休旅車 SUV 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市場的潛在驅動力可能會將消費者推向特斯拉最便宜的乘用車。

Ives 表示,對汽車的需求可能會降低特斯拉在不久的將來再次籌集資金的風險。特斯拉的資本需求一直是該公司的一個問題,特斯拉自 2010 年上市以來不得不多次重返市場募資。Ives 表示,他預計特斯拉將在 2019 年花費 22 億至 23 億美元支出。

對歐洲客戶的交貨似乎按計劃進行,而 Ives 認為該市場的需求已被壓抑,有望再度回升。他說,在特斯拉最近在中國降價之後,中國也看起來像是一個「主要的增長催化劑」。

週三特斯拉股價收盤上漲 10.39% 來到 326.09 美元。推動其市值超過 600 億美元。

Ives 重申其「買入」評級,及股價目標價 440 美元,較目前股價高出約 35%。「特斯拉應提供強勁的第四季度,這將是公司在 2019 年實現可持續獲利和現金流量發展的道路上的又一重大進步,而 Model 3 也會是到一個增長機會的年份」。

特斯拉預計 1 月公布車輛生產量數據,2 月份公布第 4 季度財報。華爾街目標預計營收達 71 億美元,年增約 116%,而每股純益 EPS 應落在 2.12 美元上下。

評析
在特斯拉最近在中國降價之後,中國也看起來像是一個「主要的增長催化劑」。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8: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EV夯!三菱化學增產鋰電池關鍵材料、日本廠擴產5成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ical)26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將擴增日本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電解液」產能,計畫將四日市事業所的電解液年產能自現行的1.1萬噸大幅擴產約5成至1.6萬噸。

三菱化學指出,日本國內外電動車(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油電混合車(HV)市場呈現急速擴大,其中在日本國內,乘用車總銷售量中約25%已進行電動化,且預估今後也將持續朝電動化演進。

三菱化學表示,為了因應今後旺盛的需求,將強化全球生產銷售體制,鞏固於車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領導廠商的位置。

日刊工業新聞7月5日報導,因2020年以後全球主要國家/區域將強化車輛CO2排放限制,加快電動車(EV)等電動化車款普及速度、推升電池材料需求旺盛,因此三菱化學計畫於2020年度結束前投資100-150億日圓大幅擴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產能,目標將電解液年產能較現行大幅擴增近一倍(增加95%)至8.5萬噸。

報導指出,三菱化學計畫於2020年度結束前將美國工廠(位於田納西州曼非斯)電解液年產能提高至3萬噸、達現行的3倍;位於英國蒂斯河畔斯托克頓(Stockton-on-Tees)的工廠年產能也將提高至2萬噸、達現行的2倍;於2018年初和宇部興產進行事業統合的中國常熟市電解液工廠年產能也將倍增至2萬噸。

日本民間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因中國將自2019年起開始實施新能源車規範,加上2019-2020年期間日歐車廠將進行車輛電動化,提振車用鋰離子電池材料需求今後將持續擴大,預估2020年全球4大關鍵材料(正極材、負極材、電解液和分隔膜)市場規模(廠商出貨金額)將擴增至281.46億美元、將較2017年暴增9成(增加91.3%)。

評析
三菱化學將擴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電解液」產能,計畫將產能大幅擴產約5成至1.6萬噸。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8: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鎳鐵產量增長 2019年鎳市供給缺口將削減至4.9萬噸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路透社12月26日報導,日本最大鎳生產商住友金屬礦業公司(5713.JP)鎳銷售以及原材料部門總經理大山正則(Masanori Ohyama)表示,相比於2017年全球鎳市的供給短缺77,000公噸,2018年鎳市的供給缺口預計將擴大至93,000公噸;不過,受到印尼低等級鎳鐵產量增長的影響,預期2019年鎳市的供給缺口將會削減至49,000公噸。相比於高純精煉鎳的鎳含量達到99.8%以上,鎳鐵的鎳含量通常低於12%。

住友金屬預估,2019年,全球鎳需求量將年增3.4%至233.9萬噸,供應量則預估將年增5.5%至229萬噸。大山正則表示,2019年來自於不鏽鋼部門以及可充電電池部門的鎳需求增長仍將相當強勁,雖然當前不鏽鋼部門仍佔全球鎳消費量的七成比重,但電池部門的鎳需求在未來幾年預期將呈現快速增長,主要受到電動車市場發展的帶動。

2019年,電動車電池的鎳需求量預估將增加20,000-25,000公噸至14-15萬噸,其中有1萬噸的增長將是來自於日本。2019年日本鎳需求量預估將年增9.5%至199,200公噸,供應量則預估將年增2.3%至188,100公噸,這會使得日本鎳市有11,100公噸的供給缺口。住友金屬是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生產商松下電器(Panasonic Corporation)所生產的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供應商,特斯拉(Tesla Inc.)電動車所使用的就是Panasonic的鋰電池。

影響鋰電池性能與成本最關鍵的材料為正極材料,常見的車用鋰電池正極材料包含三元材料鋰鎳鈷錳氧化物(NCM)、鋰鎳鈷鋁氧化物(NCA)與磷酸鋰鐵(LFP)等。電動汽車多使用高能量密度的NCM或NCA,LFP目前的應用市場只以電動巴士或電動卡車為主。

澳洲工業部報告預估,未來十年全球電動車產量將迅速增長,2017年全球電動車產量已經倍增至200萬輛,而至2027年,全球電動車產量預期將會超過4,000萬輛。報告指出,在2007年,鋰電池的消費已經佔整體鋰消費的25%比重;而至2027年,鋰電池的消費將會佔到整體鋰消費的將近90%比重,主要都是源於電動車生產大幅增長的影響。

報告也預估,2018年全球鎳消費量將年增5.2%至227.4萬噸,2019年消費量預估年增4.7%至238.1萬噸,2020年消費量預估年增4.2%至248.2萬噸,消費的增長呈現放緩的趨勢。另一方面,鎳礦以及精煉鎳產量則有較多增長。2018年全球鎳礦產量預估年增5%至225.3萬噸,2019年預估年增8%至243.2萬噸,2020年預估年增7.6%至261.6萬噸;2018年精煉鎳產量預估年增5%至218.3萬噸,2019年預估年增8%至235.7萬噸,2020年預估年增6.9%至251.9萬噸。

評析
住友預估,2019年,全球鎳需求量將年增3.4%至233.9萬噸,供應量則預估將年增5.5%至229萬噸。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8: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重押電動車!SK Innovation:2022年電池產量增10倍

記者 陳苓 報導

南韓業者SK Innovation看好電動車發展,計畫大幅增產,目標2022年前產量提高10倍、至55GWh。

路透社報導,SK集團的搖錢樹SK海力士(SK Hynix),近來由於記憶體需求減緩,表現不如以往。SK集團會長崔泰源(Chey Tae-won)轉而聚焦電動車電池,2017年底起,宣布將投資30億美元,準備在中國、匈牙利、美國興建新廠。SK Innovation資深主管週三(26日)在南韓瑞山(Seosan)工廠表示,估計電池業務將在2020年達到損益兩平。

SK Innovation電池業務團隊主管Kim Tae-hyeon說,目前該公司電動車電池的年度產量為4.7GWh,計畫2022年前年度產量增至55GWh。儘管南韓製造的電動車電池,仍被排除中國電動車的官方補助名單之外,SK Innovation仍看好中國市場。電池團隊的Lee Du-beom表示,他們不那麼擔心中國市場,相信全球車廠以及中國車廠,會需要購入外國生產的電動車電池。

SK Innovation是德國車廠福斯(Volkswagen)、戴姆勒(Daimler)的電池供應商。戴姆勒強攻油電混合車和電動車,最近宣布2030年前將購買200億歐元(230億美元)的電動車電池。戴姆勒未說明哪些業者獲得訂單,目前該公司電池供應商包括韓廠SK Innovation、LG Chem、陸廠寧德時代等。

評析
SK Innovation看好電動車發展,計畫大幅增產,目標2022年前產量提高10倍、至55GWh。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9: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找甲骨文董事長艾利森入董事會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8日任命甲骨文董事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出任獨立董事。不過由於艾利森與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私交甚篤,這項人事安排卻也令外界質疑特斯拉董事會能否發揮監督執行長的功能。

為符合美國證管會在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鬧出爭議後,所提出的獨立監督要求,特斯拉28日宣布甲骨文董事長艾里森與美國最大連鎖藥局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全球人力資源長威爾森-湯普森(Kathleen Wilson-Thompson)加入董事會。這項人事案已在27日生效。

特斯拉在聲明中讚揚艾利森是名「傑出的企業家」,威爾森-湯普森則在人力資源領域是領導者。這兩人的參與,也讓特斯拉董事成員擴增為11個人。

不過達拉威大學公司治理中心主管艾爾森(Charles Elson)卻質疑這項人事安排,一位是穆斯克的好友,另一位在產業公司則毫無經驗,他們加入能否讓該董事會發揮獨立監督功能將是一大問號。

然而該電動車業者則刻意淡化艾利森與穆斯克的私人關係,聲稱他們只在幾次社交場合見過面。

SEC對於特斯拉董事任命雖然沒有發表評論,但該機構前董事長皮特(Harvey Pitt)對此卻給予正面肯定。特別是在艾利森方面,皮特認為他本人持有特斯拉龐大股份,這意味他會確保特斯拉將持續發展有獲利能力的策略。

過去在特斯拉董事會當中,有超過半數不是穆斯克的親人就是好友,令該機構無法對穆斯克進行有意義的制衡。

艾利森目前持有特斯拉3百萬股,據知是甲骨文外,他個人最大的投資。

他除了與穆斯克是好友外,與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有不錯私交,他曾在後者1997年重回蘋果時,接受賈伯斯邀請擔任蘋果董事,並目睹該公司進行有史來最成功的轉型。

評析
由於艾利森與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私交甚篤,令外界質疑特斯拉董事會能否發揮監督執行長的功能。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9: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盛寶2019十大預言 蘋果收購特斯拉最「驚世」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掰了動盪2018年,展望2019年,丹麥的盛寶銀行(SAXO BANK)發布10大驚世預言(Outrageous Predictions),其中包含蘋果收購電動車大廠TESLA(特斯拉),串流影音一哥NETFLIX(網飛)無力償債,甚至是川普開除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等,儘管發生機率不大,一旦成真卻能撼動金融市場。

蘋果收購特斯拉
作為蘋果的旗艦產品,iPhone銷售成長明顯放緩。蘋果為了扶持營運成長,2019年可能會用手頭上的2370億美元(約7.28兆台幣)賭一把。蘋果自駕車始終只聞樓梯響,還狂挖特斯拉員工,連馬斯克都曾嘆銀彈比蘋果還少100倍。

根據LinkedIn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以來,有46名特斯拉員工跳槽蘋果,包括工程師、自駕輔助Autopilot專家、供應鏈經理、甚至還有實習生。知情人士透露,蘋果付給一般技術人員、工程師的薪水,就比特斯拉高1.5倍,且蘋果的名聲、股價都比特斯拉吸引人。

蘋果與特斯拉的關係,似乎比檯面上更緊密。特斯拉上周五任命甲骨文創辦人兼董事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擔任獨立董事,而艾利森今年稍早不但購入特斯拉300萬股,坦承他是馬斯克的「好友」,也是特斯拉非常重要的投資人。

艾利森和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也私交甚篤,兩人據說曾是鄰居,老賈養的孔雀甚至還會逛到艾利森家裡。賈伯斯1997年重返蘋果時,曾邀艾利森加入董事會、不過艾利森認為自己無法投入全部精力,僅在蘋果待了很短的時間。

盛寶銀行推測,智慧手機成長放緩之際,蘋果下一戰將主攻汽車業,可能籌措資金以每股520美元收購特斯拉,較特斯拉目前股價高出40%,也比馬斯克(Elon Musk)先前宣告要「下市」的價格高100美元。

盛寶認為,蘋果有足夠財力,支持馬斯克在電動車上的遠大夢想,而且能讓特斯拉在電動車競爭持續領先地位,兩者各取所需,聯姻非常合邏輯,但機率可能不會很高。

2018年不斷傳出蘋果收購特斯拉的風聲,但作為蘋果大股東的巴菲特,認為收購特斯拉是「很糟的主意」。

有分析師認為,透過收購特斯拉,蘋果能夠建立錢景無限的新商業模式,包括象徵運輸業未來的叫車或自駕車服務。

但巴菲特8月接受《福斯財經網》訪問表示,在汽車業建立長期競爭優勢,比科技業困難許多;科技企業能透過產品的速度、規模及網絡效應等,維持對同業領先。

據悉,蘋果近年從特斯拉挖走不少工程師,投入其自駕車計畫「Project Titan」,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不高。知名投資專家孟斯特(Gene Munster)也分析,特斯拉出售需超過8成股東同意,當前不太可能發生。

川普炒掉鮑威爾
美國總統川普與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雙方關係持續緊張。川普多次呼籲Fed不應貿然升息,理由是威脅美國經濟成長。但以控制通膨為優先考量的鮑威爾,主張低利率造成金融市場的不當行為及低生產力,12月如預期升息,不理會川普導致雙方衝突升溫,更激化金融市場動盪。

盛寶銀行預測,若美股持續萎靡不振、美債殖利率出現倒掛,川普將找機會開除鮑威爾,推舉反對升息的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西卡里(Neel Kashkari)出任主席。

IMF、世銀不再計算GDP
國際貨幣基金(IMF)及世界銀行明年可能停止評估各國GDP,改用生產力(productivity)做為各國經濟成長指標,理由是GDP無法正確衡量新科技帶來的實際影響,生產力似乎是評估人民幸福更好的方式。

盛寶銀行宏觀分析主任丹比克(Christopher Dembik)說,GDP最大的缺點是無法評估以科技取代人力的低成本服務,亦無法測量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生產力係指每小時勞動產出,但在現實世界是更複雜的指標,應該被視為人民生活標準的決定因素。

英鎊跌到與美元平價
英國明年3月底將脫歐,盛寶預測,英國首相梅伊與歐盟談妥的脫歐協議,恐怕很難通過國會表決。梅伊一旦失去保守黨支持,工黨將順勢發動不信任案,幫助以二次脫歐公投為承諾的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取得執政。

盛寶認為,柯賓上台將走國族主義及20世紀英國社會主義的老路線,如國有化銀行及鐵路等服務,恐導致停滯性通膨及預算赤字擴大,再加上脫歐議題明年持續懸而未決,都將導致資金大舉從英國外流,屆時英鎊有可能下探至1美元平價水準。

X級太陽閃焰害全球損失2兆美元
新能源革命讓全球更加倚賴太陽,重要性與日俱增,不過隨著太陽閃焰而來的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卻可能在明年帶來危機。

2019年將步入第25太陽周期,X級太陽閃焰形成的太陽風暴恐直擊西半球北美。由於太陽風暴會破壞衛星及無線電通訊,仰賴GPS的航空、陸上交通及電力基礎建設都將陷入混亂,造成全球損失恐達2兆美元(約61.5兆台幣)之多。

信用緊縮讓網飛步入奇異後塵
網飛帳上的負債超過100億美元(約3073億台幣),隨著聯準會升息造成信貸市場緊縮,提高企業借貸成本,網飛可能難以持續發債來支持成長。

奇異(GE)負債上千億美元造成公司債價格暴跌,可能造成明年美國企業債市恐更慘淡,連網飛等科技公司都將出現募資困難。

澳洲房市泡沫破滅
澳洲房價自1961年迄今飆升6556%(通膨調整後為371%),盛寶分析師預測,這股靠累積債務而生的泡沫,將在2019年破滅,原因是政府強力要求各大銀行緊縮房貸放款資金。

根據預測,澳洲一旦減縮放款,將導致明年經濟陷入27年來首度衰退,房價將崩跌50%,迫使澳洲政府祭出量化寬鬆,而國有大型銀行將成為政府紓困目標。

澳洲房市目前已經轉冷,CoreLogic數據顯示,雪梨房價自2017年7月高點以來已累計下跌9.5%,逼近27年前經濟衰退期間的9.6%跌幅。

德國經濟步入衰退
盛寶認為,德國作為歐洲的領頭羊,經濟最快將於2019年第3季陷入衰退,理由是全球貿易大戰延燒、汽車關稅成本升高,而推動電動車的腳步太慢,恐導致衝擊德國經濟命脈的汽車業,全國經濟成長都遭拖累。

全球運輸稅上路
氣候變遷的恐慌持續蔓延,今夏歐洲再度出現異常高溫,日本也遭遇數十年來罕見暴雨,將促使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減排政策。

各國政府過去10年都在討論全球運輸稅,但礙於美國及中國反對難以推動;如今致力環保的中國改變立場,加入歐盟行列,將迫使美國也跟進。盛寶銀行預測,新的全球運輸稅(Global Transportation Tax)可能在明年上路,運輸業為排碳量繳交的稅金將提升1倍至每公噸50美元。新稅率將直接衝擊旅遊、航空及海運業,助長機票價格及海運費率,導致相關類股大跌。

歐債問題未解決
歐盟幾個成員國仍有債務風險,隨著利率升高,2019年成員國的債務問題更加曝露,義大利是潛在危機之一。為了遏阻投機,歐盟可能會頒布新的財政赤字規定,德國等國為了避免遭債務危機拖累,可能被迫同意。

評析
盛寶銀行推測,蘋果下一戰將主攻汽車業,可能籌措資金以每股520美元收購特斯拉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9: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0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管理學專家:SEC被馬斯克和特斯拉擺了一道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管理專家 Jeffrey Sonnenfeld 週五 (28 日) 表示,特斯拉 (TSLA-US) 任命 Larry Ellison 和 Kathleen Wilson-Thompson 為其獨立董事,智取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這家電動車公司趕在週五與 SEC 達成和解的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命。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資深副院長兼《CNBC》特約作家 Sonnenfeld 說:「SEC 這回被擺了一道。」

在 SEC 指控馬斯克誤導投資人發布關於以每股 420 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的推文後,特斯拉和 CEO 馬斯克在 9 月同意任命 1 位新董事長和 2 名獨立董事。

Ellison 是甲骨文 (ORCL-US) 的聯合創辦人兼執行總裁,Sonnenfeld 稱他是馬斯克的「分身」,「他是個天才,熟知科技,白手起家,而且口才便給。」

他說,「但他也是一個非常容易發怒的人。對諸多微小的批評十分敏感,喜歡抨擊分析師。」

Ellison 在 10 月說他是「馬斯克非常親密的朋友」,並為這位特斯拉 CEO 針有關他行為持續不斷的批評進行辯護。除了個人推特之外,馬斯克還在 9 月的播客中抽大麻煙。

Ellison 也是特斯拉的一個非常大的投資人。據該公司發言人表示,他擁有 300 萬股特斯拉股票。

Sonnenfeld 表示,馬斯克「透過選擇一個能夠非常有效地為他掩護、保護他的人」,「聰明地智取」SEC,「他不會是一個想要審查推文的人。」

當被問及對 Sonnenfeld 的言論的看法時,特斯拉發言人提及其他分析師的評論,比如 Wedbush Securities 的 Dan Ives。這位分析師週五指出這些任命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Ives 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Ellison「可以協助將馬斯克的能量和激情轉化為未來的正向因素,從而進一步遠離幾個月前的『私有化推特風暴』,這件事仍是特斯拉揮之不去的懸念。」

評析
Ellison可以協助將馬斯克的能量和激情轉化為未來的正向因素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39: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怎麼回事? 特斯拉車主三不五時被「冰」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玲╱綜合報導

最近美國不時傳出有傳統汽車不爽電動車特斯拉(Tesla),故意霸占特斯拉的專用充電站Superchargers。有個情況是,一大群卡車占據充電站內所有的充電用車位,還騷擾特斯拉車主,對特斯拉大罵三字經。

傳統汽油車係以汽油為燃料,由內燃機引擎(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產生動力,這類汽油車嗆電動車的「霸凌」的行為,因內燃機的英文縮寫為ICE(與「冰」字同名),俗稱ICE-ing。

ICE-ing特斯拉車主或充電設備的事件,大多發生在特斯拉向其他地主租來開闢為充電站的地點,不是特斯拉直營,所以特斯拉無法監控這些站點每天的使用狀況。

與特斯拉合作、現為Superchargers最大網絡之一的便利商店Sheetz說,他們對特斯拉的充電站區都會固定派員巡邏,並請占住專供充電使用的停車格的車主移車。

網路上另也有照片拍到,明明是部汽油卡車,卻停在一個特斯拉專用充電停車格內,還把充電的電纜假裝接在車尾。

美國各州對保留車位的法律規範不一。例如在亞利桑納州規定,任何保留給特殊用途以及專供電動車充電的車位,不適用者停入就是違法。

特斯拉車主這幾年已多次在網路上貼文埋怨這類ICE-ing事件,有些可能單純只是誤停,許多卻是故意挑釁。

許多人將ICE-ing與另一種同是欺負人的「rolling coal」比較。Rolling coal是柴油車主改裝引擎,瞬間對其他車輛噴射濃煙的行徑;這種操作在美國聯邦層級已屬違法多年。

特斯拉車主未來需要在這些較少人的郊外充電站,「冒險」充電的機會可望降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上周說,特斯拉將在大量增加在各大城市裡的Superchargers充電站點,並且和地主商討在公寓建築物內停車場增設家用充電設備。

評析
一大群卡車占據充電站內所有的充電用車位,還騷擾特斯拉車主,對特斯拉大罵三字經。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0: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3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廣建電動車充電站 德國大力推廣電動車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31日專電

廣建充電站民眾才有購買電動車的意願。德國目前有超過1萬6000個充電點,相當於每10輛電動車就有一個充電點,不過專家提醒,住宅區的充電基礎建設才是電動車普及的關鍵。

根據德國能源業同業公會聯邦能源及水資源公會(BDEW)的統計,到年底為止,德國共有1萬6100個公共的充電點,相較於7月底的1萬3500個充電點,等於短短5個月內數量就增加了20%,成長速度非常驚人。

德國的電動車充電設施,主要由電力公司、及旅館、超商、停車場的經營者設置。目前全國有15萬輛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相當於每10輛電動車就有一個充電點,符合歐盟的建議值。

為提高購買電動車的意願,民眾買純電動車可獲得4000歐元(約新台幣14萬)的補貼,油電混合車3000歐元(約新台幣10萬),政府與車商各負擔一半。

不過,儘管政府大力補貼,充電設備的數量也快速成長,德國推廣電動車仍面臨兩大挑戰。

該公會執行長卡夫勒(Stefan Kapferer)表示,首先從價格和性能來看,電動車目前仍無法與燃油引擎汽車競爭。

其次,燃油車非得到加油站加油不可,相較之下,電動車的充電行為8成在住宅區和公寓等私人空間,只有少數是在公共的充電點。

他因此呼籲政府修改建築和能源相關法規,全力推動住宅區的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

評析
德國目前有超過1萬6000個充電點,不過住宅區的充電基礎建設才是電動車普及的關鍵。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上海破土 馬斯克等不及

工商時報 譚有勝/綜合報導



美國汽車大廠特斯拉正在為上海工廠動土做足準備,而該公司CEO馬斯克(Elon Musk)卻等不及要去參觀了。他昨(31)日在推特上表示,「期待很快為上海Gigafactory動土訪問中國大陸」,但他並未透露具體訪問時間。

華爾街見聞報導,馬斯克在2018年7月於上海簽署,在當地開設「Gigafactory 3」工廠,項目總投資高達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第一期投資160億元,初期將先建設汽車組裝產線,集合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預計在2~3年建設完成之後,每年可生產50萬輛的電動車。

上海市政府早前透露,該項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並即將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下半年將部分投入生產。

此前有媒體指出,特斯拉早期希望僅在大陸建設一座總裝廠,核心零部件在美國生產。但僅具備總裝功能的工廠並不符合大陸的電動車管理法規,特斯拉最終才妥協在大陸建設更全面的工廠。此外,特斯拉長期依賴美國供應商,若要透過跨洋運輸零部件並不現實,該公司要建立生產規模,還是需要在大陸建立供應鏈體系。

然而,特斯拉建立工廠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過去14年中,特斯拉一直未能實現年度盈利,自2010年上市以來僅在2013年第一季、2016年第三季和2018年第三季中實現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自貿易戰爆發後特斯拉首當其衝,2018年第三季在大陸銷量僅為3,169輛,大幅下滑37%,10月單月銷量僅211台,驟降70%。為搶救大陸市場銷量,特斯拉在11月公布大幅調降旗下車款在大陸的售價,降幅高達12%至26%,亦為其財務帶來巨大壓力。

雖然建廠費用加上銷量問題成為特斯拉負擔,但市場分析指出,作為外資先進企業的代表,且還是大陸開放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後,第一家外商獨資的汽車工廠,特斯拉未來在大陸土地、稅收、融資方面都有機會享受優厚的待遇。

評析
特斯拉長期依賴美國供應商,若要建立生產規模,還是需要在大陸建立供應鏈體系。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1: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馬斯克 將訪上海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正為在上海的工廠破土動工做準備,執行長馬斯克31日發推文表示,期待很快為上海Gigafactory動土訪問中國大陸。不過他沒公布確切的訪問日期。

特斯拉上海廠進度驚人,2018年7月與上海臨港簽署投資協議,準備獨資建廠,12月初,上海市政府就宣布,落戶臨港重裝備產業區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即將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下半年「部分投產」。

為瞭解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建設進度,國際金融報實際前往上海臨港探訪,在兩港西大道的工業區找到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建築工地。

按照規劃,這座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超級工廠,將在2019年下半年部分投產,兩到三年後,純電動車年產能將達到50萬輛、周產9,600輛。

臨港管委會相關人士曾透露,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總投資高達人民幣500億元,一期投資人民幣160億元,初期以組裝線的模式生產,力圖以最快的方式實現大陸國產化。

目前特斯拉超級工廠距離部分投產僅剩不到一年時間,但在特斯拉超級工廠入口附近的施工人員不超過30人,部分人身穿帶有「中國建築」字樣的背心,挖掘機等工程設備也不超過10台,整個工地顯得有些荒涼。

國際金融報隨後前往地勢較高的公路區,試圖隔河一探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全貌,發現特斯拉超級工廠大部分土地已完成平整工作,但沒有進一步動工的跡象。

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設進度緩慢的原因,或許是在等待環評審批,此外還要進行建設工程招標,在環評等先期工作完成後,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工程建設進度將大大加快。

查詢公開資料,特斯拉超級工廠專案(一期)環境影響評價公示已於2018年10月24日發布,同時住建網資訊顯示,特斯拉方面已開始部分採購和工程招標工作。

在建設超級工廠時,財務情況仍是特斯拉要面對的一大問題。

2018年8月,特斯拉董事長馬斯克宣布,上海工廠的建設資金將由50億美元減少至20億美元,剩下的資金將向當地尋求貸款。

評析
特斯拉超級工廠總投資人民幣500億元,初期以組裝線的模式生產,力圖以最快方式實現大陸國產化。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車市洗牌 燃油車銷量恐觸頂

經濟日報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

隨著中國、美國及全球三大市場需求停滯,以及汽車製造商競相增產電動車,全球燃油車的銷售可能已經觸頂。

英國汽車調研公司Jato Dynamics分析師穆納茲說:「根據2018年初至10月銷量及11、12月的預估,2018年燃油車銷量恐將觸頂。今年初對國際車市的樂觀情緒已在過去六個月煙消雲散。」

儘管近年來零排放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想法已蔚為主流 ,但2018年初市場仍普遍認為燃油車的需求漲勢將延續到2022年或更久。

然而,近期美國掀起的貿易戰、英國脫歐、中國融資問題、伊朗石油禁運及歐洲排廢 新制,促使分析師近幾月相繼將全球車市形容是「多災多難」或「惡夢連連」。國際信評機構穆迪預期,2018年全球車市銷量將成長0.2%至9,550萬輛,較2017年微幅上揚,但從今夏開始,全球中歐美三大車市的需求都出現疲弱跡象。

評析
隨著中、美及全球市場需求停滯,及汽車製造商競相增產電動車,全球燃油車的銷售可能已經觸頂。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2: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Tesla電動車抵稅優惠 上半年減半

世界日報 編譯組╱矽谷31日電

有興趣購買Tesla電動車的民眾,在2019年可能無法再獲得7500元的抵稅優惠。因為聯邦政府給予插電式電動車買主的抵稅優惠將在2019年上半年減半。

聯邦政府規定,電動車生產商在某一季度售出20萬輛電動車後,抵稅優惠將在這一季度結束後的三個月內到期。Tesla已在2018年7月成為全美第一家達到這一數字的電動車生產商。

對Tesla來說,抵稅優惠是在很糟糕的時間到期。它正計畫在2019年銷售價格3萬5000元的Model 3。這是Tesla產品線中價格最低,針對預算有限客戶的普及型電動車。抵稅優惠過期,將使Model 3電動車的價格至少上漲3750元。

抵稅優惠到期後的六個月內,抵稅額將減半。剩下的另一半將在之後的六個月內取消。因此如果在2019年1月至6月購買Tesla電動車,將可獲3750元抵稅優惠。2019年7月至12月間購買,只能獲得1875元抵稅額。2020年之後就沒有抵稅優惠。

與傳統汽車經銷商不同,Tesla的存貨不多,顧客很難在下單當天就能拿到他們想要的車型。從下單到出貨常需要數個星期至數月。Tesla執行長馬斯克最近說,Tesla在未來五到六個月內還無法生存最低價版本的Model 3。

他在12月稍早在推特上說,如果Tesla承諾在年12月供貨,而顧客無法在2018年底前拿到車,Tesla將承擔抵稅的差額。

評析
電動車生產商在某一季度售出20萬輛電動車後,抵稅優惠將在這一季度結束後的三個月內到期。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2: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庫存逾3000 股價應聲下挫近2%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電動車產業的《Electrek》報導,特斯拉 (TSLA-US) 本週一 (1 日) 前仍有超過 3000 輛 Model 3 電動汽車庫存。

在過去幾個月,特斯拉努力交付創紀錄的電動車數量,協助買家在今年底拿車以享受 7500 美元的全額抵稅,等同於抵銷 21% 汽車款項。預料 2019 年第 1 季開始逐步淘汰美國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將導致美國特斯拉電動車需求激增。

消息傳出後,特斯拉 (TSLA-US) 股價盤中一度下跌近 2%。特斯拉沒有立即發表評論。

該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仍努力提高電動車庫存,週日 (12 月 29 日) 特斯拉的美國庫存還有 Model 3 超過 3300 輛。

特斯拉傳出會在今年最後一日交付部分車輛訂單,但消息人士並不認為特斯拉會清空所有庫存。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上週六 (12 月 29 日) 再次推文向美國買家提醒,7500 美元的稅收抵免將會在 48 小時內減半。

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表示,將盡一切努力確保 12 月 20 日前訂車的買家可以在 12 月 31 日之前拿車,而馬斯克也承諾,如果因交貨延誤導致客戶錯過重大稅收抵免,特斯拉將會彌補稅收抵免差額。

今年十月左右特斯拉稱,10 月 15 日前支付訂單訂金的特斯拉客戶,將有資格獲得 7500 美元的全額稅收抵免,客戶將在年底之前拿車。

根據美國聯邦法,抵稅額將在 2019 年開始逐步削減,上半年減至 3750 元,下半年減到 1875 元並至 12 月 31 日全部取消,意味著 Model 3 買主須在今年底前拿到車,才能享受到 7500 元全額抵稅。

評析
特斯拉仍努力提高電動車庫存,週日 (12 月 29 日) 特斯拉的美國庫存還有 Model 3 超過 3300 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