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8: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降低配送中心能源成本,亞馬遜再與特斯拉合作安裝儲能系統

作者 Nana Ho

在今年 8 月時,亞馬遜(Amazon)曾和特斯拉合作,在英國一個大型配送中心嘗試性的安裝儲能系統 Powerpacks,外媒消息指出,在經過 3 個月後,亞馬遜似乎即將在另一個配送中心與特斯拉展開類似的合作。

根據了解,在 8 月的合作中,亞馬遜選擇在倫敦東部提伯利(Tilbury)的一個大型配送中心中,安裝了特斯拉 4MW 的太陽能電池組和 3.77MW 的電池系統,似乎是希望藉此了解這樣的項目是否能夠成功降低能源成本,而從近日的消息看來,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英國 Solar Power Portal 報導引述消息指出,亞馬遜正在計畫在萊斯特郡 Coalville 工廠展開類似的項目,會使用的特斯拉電池系統規模目前還不清楚,但從擬議的建築物高度來看,系統應該會由 15 個 Powerpack 裝置組成。

根據了解,為了提供英國各地區服務的靈活性,亞馬遜計劃未來 18 個月內將展開更多類似項目,預計將在英國配送中心安裝總計 20MW 的太陽能電池組與電池系統。

特斯拉儲能項目的發展目標,是透過家用的 Powerwalls 以及商用的 Powerpacks 的兩種管道來加大對能源儲存裝置的部署。

考量到亞馬遜在全球有著數百個物流中心,另外也有著龐大的網路服務和數據中心,亞馬遜可說是特斯拉潛在的主要能源用戶。一旦在英國的設置成功感受到效果,亞馬遜或許會選擇在世界各地擴大儲能項目的部署。

評析
特斯拉儲能項目的發展目標,是透過家用及商用兩種管道來加大對能源儲存裝置的部署。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造車新勢力拚IPO  惟面臨補貼退出/競爭加劇等考驗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大陸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更多「造車新勢力(泛指具有創新創業特徵的新能源整車製造企業)」正在躋身資本市場。不過,一些新車企的快速擴張及上市過程中,則遭遇了公司治理問題,同時來自補貼政策退出、強勢車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等外部壓力的提升,也將給新車企的IPO帶來潛在風險。

11月12日,嘗試以造車來「翻盤」的賈躍亭在法拉第未來(FF)美國戰略發布會上出乎市場預期地公布了新的融資計畫和上市時間表。另據瞭解,包括蔚來汽車、威馬汽車、拜騰汽車、零跑汽車等大陸多家新能源車企已公開表態正在研究籌畫、或已完成IPO;而這些新車企完成上市後,也將與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A股新能源汽車公司在比拚產品的同時,亦將展開新的資本較量。

據瞭解,大陸部分造車新勢力已展開或規劃與IPO有關的資本運作,其中最為典型的莫過於坐擁騰訊、百度、高瓴、淡馬錫等股東坐鎮並已於今年9月成功登陸紐交所的蔚來汽車,以每股6.26美元的價格完成了10億美元的募資。

上市夙願固然美好,但21世紀資本研究院分析認為,目前大陸造車新勢力的資本運作註定要面臨多重考驗。一方面,大陸新能源車的政策性補貼正在進入退坡期,根據多部委要求,新能源車補貼將從2020年全面退出,而這將給當前部分依靠補貼帶動銷量的新車企帶來明顯影響,維持售價犧牲銷量,還是降低售價壓縮毛利率,將成為這些車企的兩難選擇。

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們的頭號競爭者Model 3也預期將於2019-2020年期間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隨著特斯拉位於上海臨港工廠的動工,更便宜的大陸本土化Model 3也已近在咫尺。該研究院認為,留給大陸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綜合特斯拉、蔚來的資本運作來看,新能源車企就算未實現盈利,但上市視窗最早起碼應在第一款整車啟動量產後,例如特斯拉的Roadstar、蔚來的ES8。

但市場專家也預期,在補貼退坡、競爭者來襲兩面夾擊的時間窗口下,大陸造車新勢力有可能迅速進入洗牌期,而當下能否透過發布有競爭力的整車產品、儘快推動量產化,同時制定上市計畫以獲得更多資本助力乃至能否有效推進IPO,對於上述車企的脫穎而出至關重要。

評析
在補貼退坡、競爭者來襲兩面夾擊的時間窗口下,大陸造車新勢力有可能迅速進入洗牌期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8: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每日產能衝千輛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向員工預告將「親巡產線」,力拚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產能達到每日1,000輛。他還透露已收購卡車運輸公司,透過擴大運能解決「交車物流地獄」問題,要讓本月底前的美國Model 3訂單能在年底前出貨。

穆斯克15日寄信給員工,表示他將在11月27、28日走遍整個Model 3產線,從電池組到整車所有裝配線都必須能夠支援每日生產1,000輛。

穆斯克說:「若你無法達成,請盡快讓我知道,好讓我能協助解決。」他在另一封信中表示,「特斯拉未來幾周需要持續每周生產1,000輛Model 3,才能達成財務健全的一季,接著2019年初繼續提高產量,因為公司開始向歐洲與亞洲出貨」。

特斯拉上季意外轉虧為盈,主因Model 3產能重大突破。穆斯克上月表示,他認為只要靠少少資本支出,就能達成每周製造7,000輛車,但未提時程表。

穆斯克15日另在推特貼文說,特斯拉「剛取得卡車運能來確保11月30日前下訂的Model 3能在12月31日前交車」,「我們收購幾家卡車運輸公司,並與大型叫車業者簽下合約,避免上季運能不足的錯誤」。他指出,比起鐵路,利用卡車運車到美國東岸可節省逾一個月的時間。

穆斯克另表示部分Model 3的中國交車將在明年3月進行,但4月較為確定。

評析
穆斯克向員工預告將「親巡產線」,力拚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產能達到每日1,000輛。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豐田將砍逾半數高管

經濟日報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

豐田汽車將在明年1月大舉調整內部的領導結構,預計砍掉逾半數高階職位,以騰出位置,拔擢年輕員工坐上過去看重年資的重要管理職位。

日經新聞報導,這家汽車製造廠包含總裁與副總裁在內,共有55名高層主管。明年調整主管架構後,高階主管將減少60%。

豐田將以全新且靈活的主管階層取而代之,這個新階層將涵蓋現有部門、高階管理職以及還有一些較基層部門的所有主管,全部加總超過2,000人,其中一些人年紀還在40歲出頭。豐田將能更易於任命優異人才管理公司內部,不用等他們慢慢升職。

一名豐田的主管說:「我們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我們想要任用當前的優秀人才,不論有多年輕或多年長。」

豐田正把資源移轉到電動車、自駕技術及移動服務等尖端技術,也促使該公司的汽車製造部門全面重新評估目前做法。一名高層主管說:「若不加快改革腳步,我們將會喪失競爭優勢。」

評析
豐田明年預計砍掉逾半數高階職位,以騰出位置,拔擢年輕員工坐上過去看重年資的重要管理職位。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9: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砸重金 衝刺電動車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16日宣布總額1,500億美元的五年投資計畫,其中500億美元將用於發展電動車、自駕車和移動服務,以回應來自矽谷與日俱增的競爭壓力。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全球汽車業裡,福斯對投資向來不手軟,該公司最新出爐的資金安排顯示,在電動車將成為主流、自駕車開上街頭指日可待之際,相應的科技研發充滿挑戰。

福斯執行長戴斯說,福斯投入如此龐大資金量產電動車,勢將使得福斯未來成為最具獲利能力的電動車製造商。五年內福斯將把三家德國工廠轉為製造電動車,目標是2025年前足以量產100萬輛電動車。戴斯表示,福斯或許會投資研發,與適合的夥伴合作,生產自家電池。

全球汽車業處於轉型關鍵,來自非傳統汽車製造業的新進者讓市場競爭日益升高。鑑於新科技研發成本之高,即使以往是競爭對手的傳統汽車製造商也攜手合作,開發新事業。

福斯執行長戴斯表示,與福特汽車(Ford)就生產輕卡車的合作案可望在年底前確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兩家公司另外也在商討自駕車合作案。

在自駕車方面,福斯已經與新創公司Aurora結盟,Aurora創辦人伍默森(Chris Urmson)出身字母(Alphabet)的自駕車研發部門。美國公司在運輸科技領域的發展遠勝福斯,福斯的五年投資計畫顯然寄望迎頭趕上這些市場先驅。特斯拉的電動車證明成功搶進雙B等豪華車市場,字母的Waymo已是自駕車領導者,其商業化服務預定兩個月內在鳳凰城上路。

評析
福斯宣布總額1,500億美元的五年投資計畫,其中500億美元將用於發展電動車、自駕車和移動服務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9: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8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油價另一個利空
電動車來勢洶洶 比想象中更猛

華爾街見聞

全球能源行業正在進行重大轉型,汽車行業也在逐漸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加劇市場對原油價格及產業前景的擔憂。

11 月 13 日周二,國際能源署(IEA)在《世界能源展望 2018》中預測,自現在開始到 2040 年,若全球大力推動電力行動、電熱供暖和電網接入,全球電力需求將上升 90%。

在此情境下,近一半的汽車屆時將都是電動車,電力迅速進入住宅和工業領域,電力在最終消費中所占比例也將上升至三分之一。

電力崛起後,化石燃料何去何從?
報告指出,到了 2020 年代中期,汽車的石油使用量將會達到頂峰,但石化產品、卡車、飛機和輪船的總體石油需求仍在上升。到 2040 年,全球將有 3 億輛電動車上路,令市場對原油的需求減少 330 萬桶 / 日。

彭博社進一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感受到新能源衝擊原油需求的一大領域是公交車行業,而從地域上來看,德國、義大利的運輸用石油需求也已經出現了下滑。

此外,儘管目前的石油需求僅有一小部分轉化為電動車,這一比例未來必將上升。

彭博 NEF 預計,未來上路的電動車數量還將是 IEA 上述預期的兩倍,這些新能源汽車所取代的石油需求則將超過 IEA 預計數量的兩倍。

近來,由於擔憂市場供過於求,國際油價一度十二連跌,OPEC + 放風稱計劃減產後才逐漸企穩。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電動車或將再度成為油價殺手。

今年以來,全球車市進入「寒冬」,但新能源汽車一枝獨秀欣欣向榮。

美國 EV Sales 網站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 8 個月,全球電動汽車累計銷量已突破 100 萬輛,年增率大增 69%。一些分析機構預測,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有望突破 200 萬輛大關。

就美國來看,雖然電動車市場占有率不到 1%,但這一比例近年來一直在快速增長。

根據 SAFE 對混合電動汽車(Hybridcars)、Inside EVs 汽車網和汽車行業新聞發布的數據分析,自 2011 年 1 月以來,美國市場已累計售出超過 99 萬輛電動汽車,而僅在 2018 年第第三季就銷售了 11 萬輛電動汽車,與 2017 年同期相比顯著增長了 108%。

此外,對於電動車市場而言,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在年內陸續出台的新能源政策也是一大利多。

彭博社引述 Macquarie Capital 分析師 Janet Lewis 表示,若全球買家都瞄準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這就意味著汽車不需要更多石油了。

評析
汽車行業逐漸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加劇市場對原油價格及產業前景的擔憂。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9: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夯 2030年用電僅增32億度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

行政院去年底拋出電動車規劃路徑,台電長期電力負載預測也首度納入「電動車」用電分析。根據台電內部報告,以二○三○年電動機車六八○萬輛、電動汽車三十六萬輛估算,用電量將比現在多出約三十二億度、僅占系統的一.二%。台電表示,不用擔心電力不夠。

「全台電動車同時充電才會發生」台電掛保證不缺電
今年電動機車掛牌數上看八萬輛,較去年翻倍。行政院已規劃二○三五年新售機車電動化、二○四○年新售汽車電動化政策,而台電也針對電動車成長對於電力負載做出最新分析報告。

台電指出,根據英國研究模擬,禁售燃油汽機車的前五年,電動車的普及率會達到五成;以此推測,二○三○年我國電動機車應達六八○萬輛,電動汽車為三十六萬輛,用電量將比現在多出三十一.七億度,占當年度電力二六二五億度的一.二%。

估為中火一部機組發電量
若將三十二億度套用於尖峰負載影響,預估為五十二萬瓩,約為台中火力發電廠一部機組的發電量。台電表示,這是最保守的估計,也就是「全部電動汽機車同時間充電」才會發生,實務上不太可能出現。

台電也表示,電動車成長趨勢,「前期推動緩,後期高速成長」,依台電長期電源負載預測,截至二○三二年,該年電動車用電量將較現在增加五十.九億度,也僅占系統用電的二.三%。

台電指出,電動汽機車並非吃電怪獸,電動機車一年用電僅一一七度、 汽車三四九六度,若把現有的燃油汽機車全數汰換,用電將多出二五三億度;但這是很久以後的事,二○四○年是禁售燃油車而非全面汰換,市面上仍會有不少燃油車。

評析
根據英國研究模擬,禁售燃油汽機車的前五年,電動車的普及率會達到五成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29: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保時捷純電動車 開放預購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屏東報導

台灣保時捷發表Porsche Cayenne E-Hybrid,為保時捷的電動車時代掀起序幕。台灣保時捷總裁Mr. Mathias Busse昨(18)日表示,Cayenne E-Hybrid的純電模式可行駛44公里,而首部電動車Taycan將於後年初進入台灣。保時捷並宣布以8.8萬元的訂金價開放消費者獲得優先購車權。

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除特斯拉外,傳統車廠開始投入電動車市場已成趨勢,其中性能車品牌保時捷更挾著原有的品牌形象投入電動車,純電動車Taycan明年9月發表後,2020年初即將進入台灣市場,在此之前保時捷已開始著手進行充電站的建置規劃,預計15分鐘充滿80%的高壓快充據點將在全省經銷展示中心設立,保時捷的積極投入也使得電動車的實用性進一步獲得車廠的印證。

此外,保時捷有意將純電動車售價設定在特斯拉Model S的售價之下,一場電動車戰爭即將展開。

保時捷「Porsche E-Performance Roadshow」接連兩日在大鵬灣國際賽車場展開,品牌的油電車全數到位,並邀請經銷商實地體驗,由於保時捷的Hybrid模式採取汽油引擎與電動馬達可以獨立運行,以及選擇複合作動的模式,其中電動馬達獨立作動時,最快可達時速160公里,行駛44公里,以性能說服經銷商,溝通保時捷電動車的特性與優勢。

台灣保時捷指出,昨日發表的Cayenne E-Hybrid售價408萬元,接單已近20張,相對於上一代Cayenne E-Hybrid的性能油耗大幅改善,而且上一代 E-Hybrid的售價與Cayenne S同級,但此次售價較S降了50萬元,也是顯示原廠全力推動電動車的決心。

Mathias Busse看好台灣的電動車市場,他強調,特斯拉在台灣有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可見台灣對於電動車已有認同,而且保時捷已有相當大的客戶認同,再加上積極建置充電設施,未來電動車的前景看好。

評析
保時捷有意將純電動車售價設定在特斯拉Model S的售價之下,一場電動車戰爭即將展開。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怎麼來電…產業最大路障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電動機車充電系統還沒結論,電動車也即將進車廠充電系統快速建置階段,繼特斯拉在全台設置充電據點後,保時捷也已規劃在全台經銷展示中心以及風景區等地設置,電動車時代來的比大部分人的預期都要更早。

目前已有明確電動車引進計畫的品牌,包括保時捷、台灣奧迪、裕日車、BMW等,其中BMW最早引進的i3即是純電動車,裕日車明年將引進的Leaf則是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車。

不過,電動車遭遇到較大的困難是充電問題,除了一般車主在大樓地下停車場設置的充電樁可能遭遇管委會的反對,或是舊式大樓沒有合適的線路可以充電之外,公共場所的快充則是另一個問題。

評析
電動車遭遇到較大的困難是充電問題,公共場所的快充則是另一個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0: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0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冬天來了 特斯拉Model 3的麻煩也來了

華爾街見聞

特斯拉又有麻煩了,雖然比起之前的多起自動駕駛 Autopilot 模式下人車俱毀的慘劇、及電池起火事故,這次真的只是個不嚴重的「小」麻煩而已。

連死忠特斯拉粉車主都發現,網上一堆車友抱怨的、到了冬天就打不開 Model3 車門的問題,是真的。

特斯拉的 Model 3 系列去年底才開始陸續交付(中國區 Model 3 交付或於明年 3-4 月份啟動),而且是從溫暖的陽光加州開始,所以氣溫降低後車鎖反應慢的問題一直拖到現在才陸續被爆出來。

親特斯拉的新能源網站 ElectrekCo 的主編、加拿大魁北克市的 Fred Lambert,在收到一系列來自冷鋒最前線的加拿大東北部 Model3 車主的爆料後,用自己的 Model 3 做了測試。

Model 3 的門把手是嵌入到車門裡的,開門的時候需要車主將設置了指紋鎖的一隻手指放到門把手的一端,驗證後門把手會翹出,方便車主握住開車門。

求錘得錘:室外測試
Fred Lambert 用影音全程記下了這個小測試。

當時魁北克的室外溫度是零下 7℃,他的特斯拉 app 顯示車內溫度是 1℃,隨後他選擇預加熱到 22℃。

經過約 10 分鐘的加熱(對車內加熱系統來說,這段時間完全足夠升溫到 22℃了), Lambert 走到車門把大拇指摁到車把手的右側。

然後他在魁北克零下七度的室外戳了一分多鐘,終於,把內置把手戳出來了。

這樣的自動化駕駛工具的未來,可真是讓人瑟瑟發抖。

作為資深特斯拉粉絲和車主本人,Lambert 認為這個小問題,「很令人擔憂」,因為目前看不到好的解決方案:

現在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在解鎖 Model 3 之前,把預熱時間拉到更長。這樣真的是很不方便也很沒有效率,但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這真是一款致力於讓能源使用更有效的新能源車的悲情悖論。想想看,北美的冬天還沒有真的到呢,這才剛開始。

評析
特斯拉又有麻煩了,網上一堆車友抱怨的、到了冬天就打不開 Model3 車門的問題,是真的。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與戴姆勒再次合作有望  馬斯克有興趣合推電動版 Sprinter

作者 Nana Ho

儘管現在關係為競爭對手,但其實特斯拉(Tesla)過去曾與戴姆勒(Daimler AG)在電動動力系統展開業務合作,近日雙方執行長接連表態下,未來我們或許又有機會看到雙方展開合作。

早在 2009 年,戴姆勒曾向就特斯拉投資 5,000 萬美元,獲得 9% 股票。當時特斯拉因全球金融危機遭受相當大的打擊,馬斯克後來承認,如果沒有這筆投資,特斯拉很可能陷入困境。

在那之後,特斯拉便和戴姆勒在電動車開發展開合作,特斯拉還為 Mercedes-Benz B-Class 提供電動動力系統。只是隨著特斯拉在汽車領域展露頭角,車商開始將其視為對手,Mercedes-Benz 也更希望透過旗下子品牌 EQ 進入電動車市場。

於是雙方在動力系統的合作最終於 2014 年結束,戴姆勒也在同年以 7.8 億美元出售持有的所有特斯拉股權(4%)。

10 月初波蘭報紙 Rzeczpospolita 採訪中,被問到是否後悔出售特斯拉股份,戴姆勒執行長 Dieter Zetsche 表示並不後悔,也不打算再次購買,因為他們更願意將特斯拉看作競爭對手,但這並不表示就排除未來的合作可能。

Zetsche 的訪問刊出數日後,馬斯克(Elon Musk)也在 Twitter 回覆網友推文時透露,特斯拉和戴姆勒的合作或許會再次展開。「也許和戴姆勒/Mercedes 合作打造電動版 Sprinter 會是很有趣的事。那是一輛很棒的廂型車,我們會聯繫他們問看看。」

特斯拉並未對發言有任何評論,戴姆勒也沒有明確表態合作意願,但戴姆勒發言人表示,馬斯克對 Sprinter 的興趣確實令他們很高興。

評析
馬斯克在 Twitter 回覆網友推文時透露,特斯拉和戴姆勒的合作或許會再次展開。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0: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擬找大陸新歡  Panasonic獨家電池供應商不保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暗示將為大陸廠尋找新電池供應商,意謂著目前獨家供應商Panasonic的地位不保。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本月稍早前推文說,上海超級工廠(Gigafactory)的電池需求將在當地採購,且極可能不止Panasonic一家供應商。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Panasonic此前已心裡有數,但無論如何,特斯拉引進其它供應商對Panasonic在中國發展仍是個打擊,其電池業務未來將面臨更多競爭。

Panasonic汽車事業主管伊藤佳雄(Yoshio Ito)表示,將就此議題與特斯拉討論,但也同時在謀求未來出路。Panasonic周二早盤走跌0.27%、報1,112日圓,創2016年11月以來新低。

特斯拉七月與上海市政府完成簽約,預計投入20億美元左右設廠,將生產Model 3與Model Y電動車,年產能為25萬輛。

另外,據路透社報導,特斯拉Model 3電動車傳已開始接受中國客戶下單,訂金為8,000人民幣,可能於明年三、四月開始交車。

評析
特斯拉暗示將為大陸廠尋找新電池供應商,意謂著目前獨家供應商Panasonic的地位不保。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1: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急振營收 找第三方銷售中古車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為了管理日漸龐大的中古車事業,並設法開創更多營收來支持電動車發展,打破慣例與第三方業者Manheim及Adesa合作銷售特斯拉中古車。

今年以來特斯拉加緊腳步提升Model 3產量,使公司深陷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口中的「出貨物流地獄」。在此同時特斯拉又面臨另一大考驗,那就是公司回收的中古車數量日益龐大,不得不尋求第三方業者來協助管理。

外媒近日引述消息報導,特斯拉為此找來汽車服務公司Cox Enterprises旗下事業Manheim,及中古車拍賣公司Kar Auction Services旗下事業Adesa合作,協助特斯拉完成中古車回收、檢驗、重置等流程,最後再賣給中古車批發商。

這項做法打破特斯拉慣用的「垂直整合」策略。該公司核心電動車事業從研發、製造到銷售一手包辦,就連電動車內建的電池、車座及自駕系統晶片等零件都是自家生產,但這回為了應付前所未有的中古車庫存不得不找來幫手。

特斯拉回收的中古車之所以數量暴增,主要是因為Model S及Model X在2016年推出的兩年租賃方案到期,且更早之前推出的三年租賃方案也陸續到期。

內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回收的中古車還包括以舊換新方案得來的其他廠牌中古車,以及因顧客繳不出尾款而沒收的電動車,但目前這批中古車尚未包含Model 3。

內情人士透露,上述中古車有半數轉交Manheim及Adesa代為整理,隨後特斯拉就能直接以認證中古車的形式銷售。

此外,部分中古車也會委託Manheim及Adesa透過實體或線上拍賣平台賣給批發商。

儘管特斯拉及兩家合作夥伴都拒絕回應傳聞,但特斯拉官網近日刊登的徵才公告顯示,該公司正在招募中古車品管人才、中古車行銷經理及銷售顧問,目標是將中古車庫存天數降到30天以下。

評析
特斯拉為了管理日漸龐大的中古車事業,打破慣例與第三方業者Manheim及Adesa合作銷售特斯拉中古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松下「獨家供貨」恐不保 傳馬斯克擬增電池供應商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日前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其推特表示,擬增加其電池供應商的消息,這對目前身為特斯拉電池獨家供應商、日本消費電子大廠的松下電器(Panasonic)來說,意味將不再是特斯拉唯一的電池供應商。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前馬斯克表示,擬將未來特斯拉中國上海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所需的電動汽車電池在當地委外生產,並指出將可能與多家企業合作。儘管特斯拉轉為向多家企業採購電池是在松下電器預料之中,但對松下電器來說,喪失特斯拉電池獨家供應商的影響仍然不小。

對此松下電器旗下汽車和工業系統公司負責人Yoshio Ito認為,單1家公司是不可能全部包下車用電池的巨大需求,並表示,該公司後續將會與特斯拉展開磋商,並同時設想更多的可行選項。

特斯拉股價昨(20)收在347.49美元,跌幅1.69%;松下電器今(21)日台北時間上午10點20分,暫報1092日圓,跌幅1.53%。

評析
馬斯克表示,擬增加其電池供應商的消息,這意味松下將不再是特斯拉唯一的電池供應商。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2: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要用?住金礦傳投資2千億、生產EV電池原料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報導,住友金屬礦山(Sumitomo Metal Mining、以下簡稱住金礦)社長野崎明於20日在東京都內舉行的營運說明會上表示,計畫在印尼興建鎳冶煉廠。該座鎳冶煉廠將位於印尼蘇拉威西島,目前已進行最終的商業化調查,將在2019年以後敲定具體計畫,年產量目標為4萬噸。

據報導,該座鎳冶煉廠投資額預估將超過2,000億日圓,而目前住金礦也在菲律賓擁有同樣的冶煉廠。

報導指出,稀有金屬鎳為電動車(EV)用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正極材」的主原料,在EV需求擴大加持下、提振全球需求急增,而除了鎳之外,該座新冶煉廠也將生產作為電池材料原料的鈷。

據報導,上述鎳冶煉廠所生產的產品將運送至住金礦位於日本的工廠加工成使用於電池的正極材料,供應給Panasonic等日本電池大廠使用。

野崎明曾於9月13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因美國電動車(EV)大廠特斯拉(Tesla)生產上軌道,因此該公司透過Panasonic供應給特斯拉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鎳酸鋰(見附圖)」工廠正以「產能全開」的狀態來應對。除Panasonic之外,住金礦正極材料也供應給豐田(Toyota)使用。

住金礦已於2018年初期將「鎳酸鋰」月產量擴增至3,550噸,不過因EV需求擴大,因此住金礦進行追加投資,目標在2018年年底將「鎳酸鋰」月產能較現行再提高3成至4,550噸。

評析
因EV需求擴大,因此住金礦進行追加投資,在2018年年底將「鎳酸鋰」月產能再提高3成至4,550噸。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車輛電動化、車用鋰離子電池夯!2025年估跳增2.7倍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本民間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最新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因車輛電動化、提振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持續成長,2018年全球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預估將年增8.3%至62.2GWh,其中電動車(EV)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預估將年增8.5%至54.9GWh、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用市場預估將年增6.0%至6.4GWh、油電混合車(HV)用市場預估將年增9.9%至0.8GWh。

矢野經濟研究所指出,2019-2020年期間在各國政府對電動化車款(EV、PHV、HV)推出補助金制度等各種優惠政策帶動下,預估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將持續擴大,2020年市場規模預估將擴增至129.2GWh、將較2017年(57.4GWh)暴增125%,其中EV用市場預估為117.5GWh(佔整體市場比重達91.0%)、PHV用市場預估為10.3GWh(佔比重8.0%)、HV用預估為1.3GWh(佔比重1.0%)。

2025年全球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預估將進一步擴大至214.5GWh、將較2017年跳增2.7倍(增加274%),其中EV用市場預估將較2017年飆增267%至185.6GWh(佔整體比重達86.5%)、PHV用市場將暴增333%至26.1GWh(佔比重12.2%)、HV市場將暴增239%至2.7GWh(佔比重1.3%)。

東芝(Toshiba)10月16日宣布,因使用於EV、HV的鋰離子電池今後市場將擴大,因此決議投資162億日圓於橫濱事業所內興建新廠房、擴增鋰離子電池,該新廠房將在2019年7月動工、預計2020年10月完工。東芝自家研發的鋰離子電池「SCiB」擁有充電時間短、壽命長等特性。據日經新聞指出,上述新廠導入量產後,東芝鋰離子電池產能預估將較現行增加5成。

豐田汽車(Toyota)旗下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 (PEVE)」7月18日宣布,為了因應HV需求增加,將在旗下宮城工廠(宮城縣黑川郡)內追加興建2座HV用鋰離子電池新廠房(宮城第6工廠和宮城第7工廠)、該2座新廠預計於2021年內啟用生產。

PEVE未公布上述宮城第6、第7工廠的產能規模,而據日媒指出,該2座新廠年產能應各為20萬台,也就是說,待宮城第6、第7工廠啟用量產後,PEVE整體HV用鋰離子電池年產能將擴增至現行(20萬台)的約5倍水準、達約100萬台的規模。

評析
因使用於EV、HV的鋰離子電池市場將擴大,東芝決議投資162億日圓內興建新廠房、擴增鋰離子電池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3: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德國電池產業踩油門  Varta 將與研究機構攜手提升電池產量

作者 EnergyTrend

為了避免過於依賴亞洲電池供應商,歐盟與歐洲車廠近期不斷加快腳步研發電動車電池,像是日前德國電池大廠 Varta 宣布與夫朗和斐應用研究促進協會簽署合作協議,希望一同擴大電池生產與吸引亞洲業者前來。

Varta 執行長 Herbert Schein 表示,公司希望可在電池生產方面獲得優勢,目前也開始如火如荼與相關車廠討論,這樣一來便有助於擴大電池產量。夫朗和斐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製造工程與自動化研究所主任 Thomas Bauernhansl 則指出,此合作專案重點是建立更數位化的生產鏈,盼可將損耗率(scrap rate)降低 10%。

在環保意識世界趨勢下,電動車可說是未來的主流技術之一,只不過以往在傳統汽車業占據優勢的歐洲車廠,這次在電動車電池則較為仰賴亞洲廠商供應,像是目前德國車廠 Audi、BMW 和賓士電動車多使用中國、南韓和日本出產的電池,對此,德國政府希望可以增加當地電池產量,減少對亞洲市場的依賴之餘,也可以提升就業機會、降低傳統車廠轉型的風險。

10 月歐盟已宣布撥款數十億歐元,將資助歐盟各大車廠研發車用鋰離子電池與設廠。德國政府上週也指出,將在未來 3 年內撥款 10 億歐元,力挺歐洲廠商在自家生產電池芯,德國經濟部長 Peter Altmaier 表示,全球電池芯需求將在 2030 年成長 10 倍,屆時希望全球 30% 電池芯都來自歐盟。

路透社指出,Altmaier 正與 Varta、化工巨擘巴斯夫和福特子公司 Ford-Werke GmbH 等公司一同討論成立德國電池聯盟相關事宜。上週也有消息人士表示,Volkswagen 有意加入電池聯盟,想助德國電池生產一臂之力。

目前德國與歐盟也正著手研發固態電池,其中德國將斥資 1,600 萬元補助相關研究;瑞典 Northvolt、法國 Saft 等電池商則紛紛與德國西門子、德國高科技公司 Manz 和比利時化工集團索爾維(Solvay)建立合作關係,希望可運用歐盟的資金來開發固態鋰電池。

受到電動車趨勢影響,歐盟則希望可成立歐洲電池聯盟(EBA),打造符合歐盟標準的「綠色電池」。不過也有人指出,歐洲現在才要加入電池行列為時已晚,如今亞洲供應廠商正在提高電池產量,市場之後可能會存有供過於求的風險,這可能不利於歐洲的電池生產。

評析
受到電動車趨勢影響,歐盟則希望可成立歐洲電池聯盟,打造符合歐盟標準的「綠色電池」。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2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因應關稅衝擊 特斯拉在中國降價12%至26%

編譯王惠慧/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週四表示,將降低 Model X 及Model S兩大車款在中國的售價;路透報導指出,此舉可能是為了因應美中貿易戰緊張局勢持續升溫而做出的轉變。

中國在替代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不斷攀升,特斯拉表示,將調降Model X 及Model S兩大車款在中國的售價12%至26%,使得特斯拉的汽車在中國更容易入手;特斯拉在聲明中表示,公司正在吸收關稅帶來的大量成本,讓消費者更容易購買特斯拉的汽車。

根據中國媒體計算,降價後Model X建議售價可能落在86萬到118萬人民幣(約台幣383.7萬-526.5萬)之間,Model S調整後價格可能是82萬到113萬人民幣,另外,Model3價格經調整後,也比預定售價少了約10萬人民幣。

特斯拉在上個月曾指出,由於新關稅影響,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遭遇困難,因此公司不得不加速投資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Gigafactory )。

評析
由於新關稅影響,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遭遇困難,因此不得不加速投資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3: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2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地產龍頭入股美電動車廠 遭美列301調查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透過301條款對中國發動貿易關稅戰,據美國商務部20日發佈的更新版301調查報告,中國最大地產商恒大集團,和中國樂視投資的美國電動車廠「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間的併購紛爭,也被列入調查。報告指出,中國企業的併購活動符合中國政府青睞的行業,以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

《華爾街見聞》今(22)報導,據美國商務部20日發佈的更新版301調查報告,中國恒大集團和FF間的併購紛爭,也被列入美商務部調查。調查中指出,恒大集團子公司恆大健康,在6月完成入股FF45%的交易,而恆大集團雖然是私人公司,其創辦人許家印卻身兼共產黨幹部身份。

調查稱,恆大集團希望獲取新技術的態度「顯而易見」,該公司在宣佈入股FF的新聞稿中,表示「透過擁有FF股權,許家印將把世界科技的巔峰帶入中國,提高中國汽車業的核心競爭力」,而FF的競爭對手正是知名電動車場特斯拉。另外,恆大曾在投資FF的主要理由中,稱其符合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新能源汽車則是中國產業政策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然而,調查表示,在恆大最初對FF支付8億美元後,竟扣留剩下的款項、阻止FF尋求其他融資,FF曾發佈新聞稿指出,「恆大透過扣留剩餘款項,試圖獲得對FF中國,和FF所有知識產權的控制權和所有權。恆大試圖阻止FF獲得其他投資,甚至阻擋FF利用其資產獲得短期融資,造成FF現金短缺,嚴重到影響業務」。

據《華爾街見聞》,恆大相關人士表示,恆大為純粹出自商業行為投資FF,且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6月18日正式批准,FF則尚未對美商務部的調查做出回應。

FF雖然為美國公司,但其大股東為賈躍亭領導的中國樂視集團,賈躍亭並在2017年任FF的執行長。

美國透過《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調查中國的知識產權侵犯和強制技術轉移,並對中國各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評析
美國透過貿易法第301條,調查中國的知識產權侵犯和強制技術轉移,並對中國各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新寵?TDK固態電池小如晶片,可重複充電1千次

記者 陳苓 報導

電池市場有望出現劇變!日本電子零件製造商TDK研發出新型固態電池(solid-state battery),體積小到和晶片差不多,也許會成為電動車、行動裝置、家電產品的新寵。

日經新聞報導,TDK研發的固態電池,大小只有幾公釐,小到可以放在手指頭上,並能重複充電1千次,目前已經試產,正準備量產。和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的優點是不含液態電解質,沒有外漏風險,安全性更高;而且充電容量更大。多家車廠對固態電池興趣濃厚,豐田汽車(Toyota)和福斯(Volkswagen)都投入研發,但是目前兩家車廠的電池都尚未到達出貨階段。

不只如此,新的固態電池也能取代溫控感測器內的鈕扣型鹼性電池,未來並可能用於電腦、智慧機,以及各類消費電子產品。

固態電池前景光明,多家日本業者積極開發,太陽誘電(Taiyo Yuden)發展較大型的固態電池,長度約有幾公分,預計2020年用於智慧錶。村田製作所(Murata)則研發超迷你固態電池,可用於智慧隱形眼鏡。不只如此,韓廠Samsung SDI和LG Chem也加入研發行列。

評析
TDK研發的固態電池,大小只有幾公釐,小到可以放在手指頭上,並能重複充電1千次,正準備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4: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衝陸銷量 最高減價26%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特斯拉22日宣布,將調降中國市場Model X、Model S售價,降價幅度達12%至26%,希望藉此在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大陸民眾買氣之際,提振銷量。

特斯拉表示,將這兩款車種降價12%到26%,讓旗下產品在新能源車種銷售快速上揚、同時也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變得「更容易負擔」。

特斯拉官網顯示,降價後的Model S轎車起始售價為人民幣78.29萬元(11.3萬美元),Model X休旅車售價則從人民幣86.18萬元起跳。

特斯拉聲明表示:「我們吸收絕大部分的關稅,讓中國消費者更負擔得起我們的車輛。」

降價象徵特斯拉的策略轉變,該公司在7月針對Model X及Model S漲價約20%,在中國市場是最先以關稅為由漲價的美國車廠之一。中國7月時對從美國進口的車輛加徵40%關稅。

美中貿易戰升溫,導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貨物被加徵關稅,當中也包含汽車。這對從美國進口所有車輛在中國大陸市場販售的特斯拉造成衝擊。特斯拉10月發布第3季財報時表示,在中國大陸銷售受到關稅打擊。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當時表示,計劃明年在中國生產部分Model 3車種。

特斯拉上月警告,美國新加徵的關稅使其在中國大陸面臨重大問題,因此必須加速在上海的首間海外超級工廠的投資,以規避大幅升高的關稅。特斯拉已確認超級工廠將落腳在上海臨港。

特斯拉最近在中國大陸開放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預購,根據其聲明,雙馬達全輪驅動版本的Model 3起始售價為人民幣54萬元,性能版則為人民幣59.5萬元。

評析
特斯拉宣布,將調降中國市場Model X、Model S售價,降價幅度達12%至26%,希望藉此提振銷量。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4: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跳水優惠限大陸 台灣售價不變

工商時報 陳信榮/台北報導

為因應關稅衝擊,特斯拉(Tesla)宣布調降大陸地區的Model S與Model X兩款電動車售價,但台灣買家卻無緣同享優惠。特斯拉亞太區辦公室昨(22)日表示,降價優惠僅限於中國大陸,台灣特斯拉車售價不變。

特斯拉在2016年於台灣正式成立分公司,並於同年9月在台北信義計畫區新光三越百貨內開出第一家門市。特斯拉在台灣市場主要還是透過官網與一般消費者溝通、進行訂車銷售。

特斯拉目前在台銷售電動轎跑Model S與電動休旅車Model X兩款車,根據官網的報價,Model S入門的75D車款訂價從349.29萬元起跳,較去年4月時的報價287.6萬元大幅調漲,除因今年5月特斯拉全球產品漲價因素外,也因跨過300萬元門檻,須加徵10%奢侈稅。


Model X入門款75D報價從405.79萬元起跳。至於Model 3目前還處於預售狀態,台灣地區最快明年才有機會開始交車,現階段台灣特斯拉官網以3.5萬美元的報價預收訂單。

台灣特斯拉表示,截至目前,特斯拉在全台設有超過500個目地充電座,及9個超級充電站,提供車主充電使用。據監理所新車領牌資料,去年特斯拉Model 3與Model X兩款車型共賣出658輛,在台灣車市場占有率約0.15%;今年前10月共賣出417輛,市占率約0.12%。

評析
特斯拉亞太區辦公室表示,降價優惠僅限於中國大陸,台灣特斯拉車售價不變。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4: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銷售 貝萊德看好3年內暴衝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繼年初國際能源總署(IEA)看好電動車市場起飛後,貝萊德(BlackRock)全球主題產業投資部門主管韓艾飛(Evy Hambro)近日也預期,電動車價格逐漸下滑再加上更多廠商投入生產,將使電動車銷售在未來2、3年暴增。

韓艾飛周三接受CNBC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我認為電動車市場正處於轉捩點。未來兩年市場上將出現大批新款電動車,且入門價格也會下滑。我預期未來2、3年電動車銷售大幅成長。」

這般樂觀看法與IEA先前發表的預測不謀而合。IEA在今年初曾預期,2030年前全球消費者購入的電動車總數將達到1.25億台,與去年的310萬台相比倍數成長,主要是受到各國綠能政策所推動。

韓艾飛表示,未來2、3年全球電動車銷售不再集中於特斯拉(Tesla)及其他少數電動車廠牌,因為愈來愈多傳統汽車大廠開始投入電動車製造。以福斯汽車為例,該公司近日宣布投資50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自駕技術及其他車輛服務。

韓艾飛也指出,目前全球各國都開始追趕電動車趨勢,只是在法規環境與消費者偏好等方面仍有程度上的差異。

他認為中國在電動車發展上不輸歐美,因為近年中國無論在自動化技術、電動車及車用電池等方面都打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北京政府為了解決當地空汙問題,正積極推動綠能車發展計畫,透過政策及補助來鼓勵業者開發油電混合車或全電動車。

韓艾飛表示:「我們也發現中國開始接受國際企業,除了開放更多海外業者投資產業之外,政府也開始對特定集團發放營業執照。」

輝達電子(Nvidia)周三分別與小鵬汽車、奇點汽車及SF Motors等三家中國電動車新創業者簽約合作,共同發展自駕技術。

BMW也在周三宣布取得成都市政府核發的叫車服務營業執照,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合法提供叫車服務的外國業者。

評析
目前全球各國都開始追趕電動車趨勢,只是在法規環境與消費者偏好等方面仍有程度上的差異。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3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下令M3增產 Tesla員工感恩節停休

世界日報 編譯組╱矽谷22日電

「商業內幕」網站22日報導,電動車公司Tesla的員工,今年過節也不能休息,要繼續開工趕產。因為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下令,Model 3要增產,增至每周7000輛,所以過節也不能停止生產。

報導說,馬斯克在過節前發出的員工電郵說,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生產,極其重要,因為有兩個原因;第一,Tesla的電動車今年底前,還能得到7500萬元的政府抵稅,因此必須在年底前送貨,將Model 3交給預購者手上;第二,Tesla今年第三季出現盈利,因此現在必須增產,才能維持第四季也出現利潤。Tesla自從2010年成為上市公司以來,八年來只有兩季出現盈利。

Tesla在第二季最後一周,將Model 3產量,提高至一周5000輛;但7月至今,產量並不穩定,每周平均只產4300輛,沒有達到5000輛的目標;現在要增加產量至每周7000輛,可能有困難。

Tesla一名發言人22日說,感恩節要工作的員工,是原來已經安排上班的,並不是額外要他們上班。另外,為了確保產量,Tesla已安排好臨時工,那些不願在感恩節上班的人,將由臨時工補上。那些在感恩節上班的員工,將可獲得額外的八小時工資。

評析
馬斯克下令,Model 3要增產,增至每周7000輛,所以過節也不能停止生產。
 樓主| 發表於 2020-1-23 16:3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避關稅!特斯拉加緊深耕中國、上海廠招募活動擴大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中美貿易大戰引爆,特斯拉(Tesla Inc.)為避北京當局課徵的高額關稅,加緊因應深耕中國,該公司在宣布於上海打造「Gigafactory 3」新廠房之後,最近又擴大招募活動。

Electrek 22日報導,特斯拉8月為Gigafactory 3列出的14個職缺,大都跟建廠的籌畫有關,需要的人才包括建築設計師、財務規劃師、工程主管、採購人員等。現在,特斯拉決定擴大招人,上海廠一口氣開出50個新職缺,職位包括首席機械設計工程師、基礎建設及製造營運經理、供應鏈經理等。

來自中國的消息也指出,特斯拉週三(11月21日)出席了臨港區舉辦的一場招聘會,之後還會參加11月29~30日於上海臨港新城產業園區的秋季人才招募會。

貿易戰衝擊中國經濟、消費者勒緊荷包,令當地車市景氣降溫。特斯拉先前雖將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中國消費者,最近卻似乎因為買氣太差作罷。路透社、南華早報報導,特斯拉7月曾將Model X、Model S售價調高20%,本週四(11月22日)卻宣布把Model X、Model S價格調降12~26%。根據聲明稿,特斯拉決定吸收一大部分的關稅成本,讓中國消費者更能負擔得起旗下電動車。

特斯拉10月2日在公布第三季汽車生產數據時,曾警告中國對該公司開徵的關稅遠多於其他進口車,還聲稱造車成本比直接在當地生產多出6成。

特斯拉10月2日發布2018年第3季汽車生產與交車報告時表示,中美貿易關係緊繃,導致中國對特斯拉汽車加徵了高達40%的進口關稅、遠多於其他進口車的15%。北京當局會對中國本土製電動車提供相當於建議售價(MSRP)15%以上的現金補貼,特斯拉卻無法享有這項優惠。

若將海運成本、進口關稅都計入,特斯拉電動車的生產成本,會比直接在中國生產同一輛車,貴上55-60%。由於中國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特斯拉面臨的競爭也因此變得更具挑戰。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特斯拉決定加快上海工廠的興建速度。

特斯拉10月才剛宣布,已為Gigafactory 3找到一塊210英畝的土地。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隨後表示,會在當地進行借貸、作為建廠的主要資金來源,預估上海廠的成本將達20億美元,初步的年產量約有20萬台。

特斯拉在宣布興建上海廠時曾經表示,這座廠房要花兩年的時間才能投產,之後要再過2-3年,年產能才可擴充至約50萬台、供應中國顧客所需。數週後,特斯拉又表示,最快會在明(2019)年將一部分的Model 3生產線移至中國。

評析
若將海運成本、進口關稅都計入,特斯拉電動車的生產成本,會比直接在中國生產同一輛車,貴上55-60%。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4: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不滿特斯拉專美於前
德經濟部長問車商:什麼時候才能做出有特斯拉一半性感的電動車?

作者 Nana Ho

汽車向來是德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但在排氣造假醜聞、電動車風潮吹起之下,特斯拉(Tesla)逐漸在汽車產業嶄露頭角,儘管汽車集團紛紛加緊腳步投入開發,但德國經濟部長 Peter Altmaier 顯然不滿意德國車商在電動車的努力。

據德國媒體 Spiegel 報導,近日人工智慧的小組討論時,Altmaier 公開對德國車商提出疑問,包含剛發表致詞的福斯執行長 Herbert Diess、戴姆勒執行長 Dieter Zetsche 及不在場的 BMW 執行長 HaraldKrüger 都被點名。

「Zetsche、Diess 和 BMW 的 Krüger 先生,我真的很好奇你們什麼時候可以做出一輛電動車,只要有特斯拉車子的一半性感就好。談到電動車的吸引力方面,你們真的該想出一些好點子。」

不論玩笑與否,這種評論都很少從政府官員的口中聽到,有些人可能會不同意 Altmaier 的看法,畢竟談到車型總是各有所好,但從目前全球電動車的銷售情況來看,Altmaier 的言論並非沒有根據。

儘管德國有許多知名汽車廠商,但目前生產的電動車數量仍相對較少,且都不能算非常暢銷。許多傳統車商電動化的進程,都是採取改造現有燃油車型打造電動車的戰略,像是奧迪 E Tron、福斯 e-Golf 都是這種類型,很容易使車輛不如特斯拉一開始就以 EV 為主的設計「性感」。

3 家車商都沒有對 Altmaier 的問題明確回覆,但傳統車商已開始逐漸擺脫過往策略,隨著保時捷 Taycan、奧迪 E-tron GT 發表,未來電動車市場的情況也許會有改變。

評析
隨著保時捷 Taycan、奧迪 E-tron GT 發表,未來電動車市場的情況也許會有改變。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5: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5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斥資12億歐元  茲威考廠轉型為全球電動車生產廠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

全球汽車大廠福斯汽車(Volkswagen)將斥資12億歐元,把德國茲威考(Zwickau)廠區從燃油引擎產線轉型成全球電動車生產工廠,電動車年產能為33萬輛,預計明年底開始生產ID.電動車。

福斯汽車茲威考全廠區將採用先進數位管理且高效能之工廠,導入智能工業4.0機器人和無人駕駛運輸系統,自動化程度將是原有生產線的3倍。

福斯汽車為加速電動車發展,茲威考全廠區將採用先進數位管理且高效能之工廠,導入智能工業4.0機器人和無人駕駛運輸系統,該系統可自動將汽車組件運送到組裝線,整體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將是原有生產線的3倍。

茲威考將打造規模最大、產能最高的電動車工廠,轉型生產ID.電動車,成為首座製造組裝MEB模組化矩陣底盤的廠區,埃姆登(Emden)也將投入生產電動車,ID.Buzz將在漢諾威(Hanover)與傳統動力的汽車一同生產。

屆時Volkswagen電動車的年銷量將達15萬輛以上,其中10萬輛是首款ID.電動車,預計2025年電動車年銷量將超過100萬輛,打造數百萬人都能負擔得起的電動車,成為新世代電動車的全球市場領導品牌。

評析
福斯將斥資12億歐元,把Zwickau廠區轉型成全球電動車生產工廠,電動車年產能為33萬輛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5: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日中企業交換備忘錄 開發電動車充電器

中央社東京25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與中國的企業與團體,今天就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急速充電器及防止塑膠垃圾污染海洋等24個項目,交換擴大合作的備忘錄。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為深化日本及中國在能源及環保領域交流,今天在北京舉行一場讓雙方政府及企業相關人士交換意見的論壇。

論壇名稱是「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今年是第12次舉行,日中雙方的政府官員及企業相關人士等約800人出席。

主管中國能源政策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說,如果能透過環保相關產業深化日中關係,將成為兩國經濟貿易領域的新階段。

日中雙方企業及團體,就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急速充電器及防止塑膠垃圾污染海洋等24個項目,交換擴大合作的備忘錄。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說,論壇穩健地取得成果,在維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訪中等氛圍的同時,也構築雙贏關係。

評析
日中雙方企業,就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急速充電器,交換擴大合作的備忘錄。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5: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勁敵! 保時捷純電動車 充電20分鐘續航400公里

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綜合外電報導

保時捷執行長布魯姆(Oliver Blume)接受德國「周日世界報」訪問時表示,該品牌的純電動車「Taycan」將在明年推出,充電不到20分鐘即可行駛約400公里的距離。

布魯姆說,新型的800伏特電力供應系統將讓車子在充電四分鐘後,能夠行駛約100公里。他表示,約十年內可獲得的下一代的電池技術將讓行駛距離達到約1,000公里,並且縮短充電時間。

布魯姆表示,保時捷已加入BMW、戴姆勒、福特與奧迪(Audi)的行列發展基礎設施,要讓整個歐洲的電動車能快速充電。

保時捷面臨來自特斯拉競爭,以及政府最終將逐步淘汰內燃機引擎的壓力。布魯姆說,他「十分敬重」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開創了汽車產業的新領域。保時捷預期2025年前半數新銷售的汽車都會是動力混合或電動車,此外,未來將「盡可能」持續供應配備內燃機引擎的911車款。

評析
保時捷的純電動車「Taycan」將在明年推出,充電不到20分鐘即可行駛約400公里的距離。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5: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車用加持、鋰電池關鍵材料需求夯  2020年估大增9成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本民間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公布調查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鋰離子電池4大關鍵材料(正極材、負極材、電解液和分隔膜)市場規模(廠商出貨金額)推估年增49.0%至147.15億美元。

就國別市佔率來看,中國廠商持續維持高存在感,於正極材、負極材、電解液、分隔膜市場的市佔率分別高達66.4%、77.3%、69.9%、54.8%,力壓日韓廠商。

2017年日廠於正極材、負極材、電解液、分隔膜市場的市佔率分別為13.6%、18.9%、23.6%、37.1%;韓廠市佔率為9.2%、3.9%、6.6%、8.1%。

矢野指出,在車用鋰離子電池需求帶動下,提振電池材料需求將持續擴大,預估2018年全球4大關鍵材料市場規模將年增24.0%至182.47億美元。其中,正極材預估將年增33.8%至118.13億美元、負極材將年增15.7%至21.02億美元、電解液將年增2.2%至17.06億美元、分隔膜將年增9.4%至26.24億美元。

矢野表示,因中國將自2019年起開始實施新能源車規範,加上2019-2020年期間日歐車廠將進行車輛電動化,提振車用鋰離子電池材料需求今後將持續擴大,預估2020年全球4大關鍵材料市場規模將擴增至281.46億美元、將較2017年暴增9成(增加91.3%)。

其中,2020年正極材全球市場規模預估將擴增至165.87億美元、將較2017年大增87.9%;負極材將擴增至39.02億美元、將較2017年暴增188.8%;電解液將擴增至30.95億美元、將較2017年大增85.4%;分隔膜將擴增至45.61億美元、將較2017年大增90.1%。

住友金屬礦山(Sumitomo Metal Mining、以下簡稱住金礦)社長野崎明於9月13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因美國電動車(EV)大廠特斯拉(Tesla)生產上軌道,因此該公司透過Panasonic供應給特斯拉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鎳酸鋰」工廠正以「產能全開」的狀態來應對。除Panasonic之外,住金礦正極材料也供應給豐田(Toyota)使用。

住金礦已於2018年初期將「鎳酸鋰」月產量擴增至3,550噸,不過因EV需求擴大,因此住金礦進行追加投資,目標在2018年年底將「鎳酸鋰」月產能較現行再提高3成至4,550噸。

日刊工業新聞7月5日報導,因2020年以後全球主要國家/區域將強化車輛CO2排放限制,加快電動車(EV)等電動化車款普及速度、推升電池材料需求旺盛,因此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ical)計畫於2020年度結束前投資100-150億日圓大幅擴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產能,目標將電解液年產能較現行大幅擴增近一倍(增加95%)至8.5萬噸、負極材年產能也計畫提高61%至2.9萬噸。

評析
在車用鋰離子電池需求帶動下,電池材料需求持續擴大,18年全球4大關鍵材料市場規模將年增24.0%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6: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通用拚自駕與零排放,傳周一宣布全球重整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美國通用汽車傳周一將宣布全球佈局重整,這是通用縮減對傳統汽車投資,加速策略轉型至自駕與零排放車的一部份。

環球郵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通用位在加拿大奧沙華市(Oshawa)的廠房將吹熄燈號,除此之外,通用位在其它國家的廠房也會受影響。

通用奧沙華廠約有2,500名工會員工。據瞭解,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周日已經被告知,正在評估關廠衝擊,並將採取救濟措施協助失業的車廠工人。

通用去年宣布擴大電動車策略,並矢言18個月內推出兩款新電動車,不過當時通用並未提到關廠裁員。通用計畫到2023年推出共20款新電動車。

另外,顧問機構Navigant年初發佈報告指出,通用兩年前透過併購舊金山新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已解決自駕軟體實力不足的問題,其自駕車實力與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部門Waymo並駕齊驅。

評析
通用去年宣布擴大電動車策略,並矢言18個月內推出兩款新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6: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化工龍頭巴斯夫 全力投入電動車電池材料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6日專電

汽車工業加速邁向電動化,全球化工業的龍頭巴斯夫(BASF)表示,將與俄國的礦業合作,全力投入電池材料的生產。

巴斯夫總裁布魯德穆勒(Martin Brudermueller)今天接受柏林「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訪問時表示,目前全球正誕生一個巨大的電池材料市場,巴斯夫目標是成為主要供應商。

目前巴斯夫在美國和日本生產電池的陰極材料,研究如何提高電動車的續航力,並計畫與俄羅斯的礦業巨擘諾里爾斯克鎳業(Norilsk Nickel)合作,在芬蘭生產陰極材料。

布魯德穆勒表示,歐洲本地需要完整而且有競爭力的電池產業鏈,不過由於生產電池所需的鎳、鈷和錳被中國掌握,巴斯夫因此決定與俄羅斯合作,歐洲有必要確保這些金屬原料的來源。

隨著汽車工業走向電動化,歐洲車廠未來幾年對電池的需求激增,南韓的樂金化學(LG Chem)、三星SDI和中國的寧德時代等大廠,近來紛紛到波蘭、匈牙利和德國設廠生產電池芯。

歐洲本地廠商在觀望一段時間後,最近也開始動作。德國電池大廠Varta上週宣布,將與佛羅恩霍夫(Fraunhofer)研究所合作,在德國南部量產電動車所需的電池芯,媒體盛傳美國福特汽車(Ford)也是合作對象。

評析
全球化工業的龍頭巴斯夫表示,將與俄國的礦業合作,全力投入電池材料的生產。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6: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特斯拉年初差點陣亡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周日接受專訪,他語出驚人透露,特斯拉今年初為突破Model 3的產能困境,拚命瘋狂燒錢,特斯拉瀕臨破產絕境,只差幾周就要宣布陣亡。

穆斯克接受《Axios on HBO》節目專訪指出,今年春夏為拉高Model 3的產量,特斯拉失心瘋般大舉燒錢。儘管Model 3終於達到產能目標,但在這之前上演一場驚魂記,只能再撐幾周就宣告倒閉。

穆斯克在訪問中說:「特斯拉確實面臨嚴重的死亡威脅,公司的資金瘋狂失血,如果不能在很短時間內解決,我們就會陣亡,而要化險為夷極其困難。」

特斯拉設下今年6月底前,每周生產5,000輛Model 3的目標,但也因此陷入「生產地獄」,穆斯克自曝他很多晚都在工廠打地鋪睡覺。

穆斯克在訪談中坦承,他已經被逼到極限,「人不該賣力到如此地步」,他當時一周7天都在工作,每天工作22小時,「是非常慘痛的經驗」。

他說:「我的身心承受極大痛苦,不建議其他人仿效。我不得不這麼做,若非如此,特斯拉很可能就要一命嗚呼。」

特斯拉第3季財報意外由虧轉盈。本月初穆斯克信心滿滿表示,特斯拉不再面臨死亡威脅,未來季度可望實現正向現金流。

在周日播出的專訪中,穆斯克還大談他的太空願景,他說縱使風險很高,仍有70%的機率會搭乘自家的SpaceX火箭登上火星。

他預計這趟火星之旅,最快在7年後成行,票價大約要幾十萬美元。

對於有人質疑登上火星,是否成有錢人逃避現實問題的出口?穆斯克反擊:「死在火星上的機率遠高於在地球。」「我們認為你回得來,其實也不是那麼確定,這樣聽起來還像是富人的逃避出口嗎?」

評析
特斯拉今年初為突破Model 3的產能困境,拚命瘋狂燒錢,瀕臨破產絕境,只差幾周就要宣布陣亡。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6: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工作爆肝 澆不熄求職者熱情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為了衝高Model 3產量不斷讓員工加班,早已成為矽谷知名的爆肝公司,但絲毫不減年輕工程師對特斯拉的憧憬,求職人數逐年增加。

23歲工程師庫佛(Landon Kupfer)一年前通過面試,在特斯拉加州廠房擔任品管人員。他表示當時得知錄取真的很興奮,沒想到進公司沒多久就陷入Model 3生產地獄,每天拚命達到產量目標,但目標不斷提高。

許多年輕工程師都和庫佛一樣為了理想抱負而加入特斯拉,即便從此每天爆肝也在所不惜。

學生求職應用程式Handshake在2016學年度調查9百萬名用戶發現,特斯拉收到的求職或實習申請數量超越其他企業。特斯拉也表示去年一共收到50萬封求職信,較前年增加1倍。

儘管近日有關特斯拉生產瓶頸及執行長穆斯克訴訟纏身的負面新聞不斷,但特斯拉全球徵才副總裁尼可拉(Cindy Nicola)依舊表示,求職人數逐年增加。

29歲工程師卡魯納卡蘭(Kiran Karunakaran)表示,先前他在費城一家電子公司的年薪約8萬美元。2015年他轉職時曾到特斯拉及蘋果面試,前者開價年薪9.5萬美元外加股票選擇權,後者開價年薪11.5萬美元,但他毫不考慮就選擇特斯拉。

不少特斯拉員工也表示,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自駕車事業Waymo曾開出比特斯拉高20%的薪水試圖挖角,叫車服務業者優步的開價甚至高出50%,都無法吸引他們跳槽,因為他們在特斯拉見證自己的努力有所成果。

評析
特斯拉不斷讓員工加班,但絲毫不減年輕工程師對特斯拉的憧憬,求職人數逐年增加。
 樓主| 發表於 2020-2-8 16:3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通用汽車為何快速出手裁員關廠? 10年前嚇壞了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

美國通用汽車(GM)決定裁減美加地區近1.5萬個工作,數家工廠準備停產,應對房車銷售疲軟,在2020年底前削減45億美元支出,轉為投資電動車和自駕車;但這項決定被工會稱為「冷酷」,美國總統川普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都表示失望。

彭博資訊報導,通用汽車在10年前金融危機時破產,餘悸猶存,也因此面對消費者捨棄傳統房車、汽油價格下降和電動車興起的趨勢,GM採取了異常快速的決策,顯示執行長巴拉(Mary Barra)希望在經濟走下坡之前提早應對。

Stamford獨立汽車分析師Maryann Keller說:「GM的管理階層以前沒有快速反應,導致公司慢慢崩潰,2009年破產,這是個慘痛教訓。汽車業是周期性、高度競爭、成長緩慢的產業,不能一直生產無利可圖的車輛。」

巴拉表示,儘管經濟強勁,公司獲利穩健,她決定現在採取行動,協助公司在車市意外下滑時仍可持續獲利,並繼續投資新技術。

華爾街對GM的決策表示認同,消息公布後,通用汽車股價周一大漲4.8%。

川普持續要求美國企業在國內創造就業,去年已曾抨擊通用汽車在墨西哥生產。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周日向巴拉表示,應該停止在中國生產,改在俄亥俄州興建新廠。

評析
美國通用汽車決定在2020年底前削減45億美元支出,轉為投資電動車和自駕車
發表於 2020-2-22 18: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tesla最近水漲船高 後悔當初沒跟到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4: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奧迪兩款新車 將在大陸上市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知名汽車品牌奧迪,迎來進入中國市場的「而立之年」。未來兩個月,全新奧迪A6L與全新奧迪A7 Sportback將在中國上市。

新華社報導,奧迪和合作夥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長春基地舉行慶祝紀念活動。會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亦功表示,未來一汽奧迪將具備高檔電動車的批量開發能力,根據中國用戶的需求開發專供中國市場的車型。

1988年5月,一汽與奧迪簽署「關於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標誌著奧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大眾汽車車品牌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說,「未來,我們將繼續擴大與一汽的合作,並持續提供更貼近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高品質產品。」

據悉,未來兩個月,全新奧迪A6L與全新奧迪A7 Sportback將在中國上市。奧迪e-tron作為奧迪品牌首款純電動量產車型,將於2019年作為進口車引入中國市場,從2020年開始實現國產。到2022年,奧迪還將在中國市場導入超過10款中國本土生產車型。

截至目前,奧迪在中國已擁有500萬車主。2018年前10個月,奧迪品牌累計銷量達到537886輛,較2017年同期增長14.4%,呈現穩健攀升態勢。

評析
未來兩個月,全新奧迪A6L與全新奧迪A7 Sportback將在中國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4: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飆6%
GM關北美廠裁員、聚焦電動車 川普氣炸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Inc., GM)因轎車吸引力下降、汽車銷售欠佳,決定關閉北美五座廠房、裁減15%員工,把重心移至電動車與自駕車。美國總統川普(Donlad Trump)對此義憤填膺,聲稱他已警告GM趕緊關閉中國廠房、改回俄亥俄州開設新廠。特斯拉(Tesla Inc.)則在GM看好電動、自駕車前景的激勵下,股價大漲6%。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Inc., GM)26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由於美國顧客的偏好改變、汽車銷售量下滑,該公司決定在明(2019)年裁減15%的全職與約聘員工、關閉五座北美廠房(分別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奧沙華、密西根州底特律、俄亥俄州沃倫、馬里蘭州懷特馬什、密西根州沃倫)。

除了先前已宣布關閉的南韓群山廠之外,GM也會在明年底額外關閉兩座北美地區以外的廠房。

展望未來,GM計畫聚焦電動與自動駕駛車,接下來兩年投入電動車、自駕車的資源會加倍。另外,該公司也將優先投資次世代電動車架構,預計接下來10年,GM全球汽車銷售量,一開始會有75%來自五種汽車架構。

華爾街日報、CNBC等外電報導,依據GM最新計畫,最多將有14,800名全職與約聘員工會因此丟掉工作,但該公司的成本也會在2020年底前下降45億美元。GM明年也將終止六款汽車的生產線。

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休旅車(SUV)及皮卡貨車(pickup truck),轎車的銷售普遍下滑。GM決定終止數款轎車的美國生產線,當中包括Chevrolet Cruze小型車、 Chevrolet Volt插電式油電混合車,以及Chevrolet Impala、Buick LaCrosse和Cadillac CT6等大型轎車。

GM 26日應聲大漲4.79%、收37.65美元,創8月27日以來收盤高;盤中漲幅一度接近8%。特斯拉也在GM行動等同確認電動車前景看俏的激勵下,股價大漲6.19%、收346美元,結束連續4個交易日的跌勢。

川普26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則痛罵GM關閉北美工廠的計畫,還說他已在週日(11月25日)要求GM執行長Mary Barra關閉中國廠房、改於俄亥俄州開設新廠,以取代即將終止營運的北美廠房。

川普說,GM最好趕快在那邊開設新廠(They better damn well open a new plant there very quickly),他很愛俄亥俄州,也已告訴GM、他們搞錯愚弄的對象。

評析
通用因轎車吸引力下降、汽車銷售欠佳,關閉北美五座廠房、裁減15%員工,把重心移至電動車與自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5: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新NAFTA發威!韓廠赴美設電池廠、搶國際車廠訂單

記者 陳苓 報導

川普修改北美自貿協定(NAFTA),帶動外國廠商赴美設廠。韓國電動車(EV)電池製造商SK Innovation將在美國喬治亞州打造生產基地。

韓媒BusinessKorea、Pulse報導,南韓第三大電動車電池商SK Innovation,週一(26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提案,將斥資1.14兆韓圜(11億美元),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傑克森郡設立電動車電池工廠。新廠年產量為9.8GWh,預定明年初動工、2022年量產。

近來SK Innovation獲選為福斯(Volkswagen)的北美、歐洲供應商。福斯目標在2025年前推出80款新電動車,每年出售3百萬輛電動車。SK Innovation以特斯拉和日廠Panasonic的合作模式為範例,期望能和福斯緊密結盟,決心在福斯的美國生產基地附近設廠,新廠地點和福斯的田納西州工廠,距離只有240公里。

此外,依據新版NAFTA,車廠若想在北美享有零關稅,在地製造是必要條件。新NAFTA規定,新車必須有75%零件在北美生產,而且製程員工至少有40%時薪須達16美元,才能獲免稅待遇。這表示若要符合規定,車廠不能使用南韓、中國、歐洲製造的電動車電池。

美國東南部是國際車廠的生產重鎮,BMW、Daimler、Volve、現代汽車等皆於當地設廠,SK Innovation也希望從這些業者手上取得訂單。目前SK Innovation的電動車電池年度產量為4.7GWh,該公司並在匈牙利、中國等地設廠,估計2020年產量將增至55GWh。

評析
川普修改NAFTA,韓國電動車(EV)電池製造商SK Innovation將在美國喬治亞州打造生產基地。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在陸降價...消費者不買帳

工商時報 譚有勝/綜合報導

為了搶救中國市場,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早前將電動車價格下調12%~26%,業界人士認為,此次降價有助於特斯拉提高銷量。不過,有消費者因不滿價格下調後比之前還貴,而決定退訂。昨(27)日傳出,特斯拉10月份銷量暴跌70%,銷量僅達211輛,凸顯特斯拉在中國經營艱困的窘境。

根據新京報報導,特斯拉早前宣布將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但消費者並不領情。在今年5月,Model S 75D的售價曾降到71.05萬元人民幣(下同),隨後在7月中美第一波互徵關稅行動中,汽車被列入清單,特斯拉因此宣布在中國市場漲價20%,如今即使該款電動車價格下調12%,但最新售價為78.29萬元仍比5月份的價格貴。

此外,11月16日,首批中國特斯拉Model 3預訂客戶收到特斯拉的訂單確認郵件,Model 3裸配價格為58.8萬元人民幣,為此前美國起售價3.5萬美元(約合24萬元人民幣)的2.5倍,引起預訂消費者噓聲一片。

即使經過降價後,特斯拉也未能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可,很多特斯拉的消費者最初預訂Model 3主要是因為售價僅為3.5萬美元,但如今超過50萬人民幣的售價,已高出大部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近期更引發退訂潮。

目前中國是特斯拉的第2大市場,去年起在中國的銷售額實現翻倍,總金額超過20億美元。但根據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第3季在中國銷量下滑37%,10月份更暴跌70%,銷量僅達211輛,顯見中美貿易戰已重創特斯拉在中國的業績。

評析
特斯拉10月份銷量暴跌70%,銷量僅達211輛,凸顯特斯拉在中國經營艱困的窘境。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被貿易戰掃到 特斯拉在陸銷量大跌70%

聯合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應對中美貿易戰,大陸將進口汽車關稅上調,導致特斯拉10月在華銷量大跌70%,僅211輛。

華爾街見聞報導,特斯拉Model S、Model X的售價先前曾大幅上調,同時,中國車市處在低迷期,至少二十年來的首次全年產銷負增長已經幾成定局。這些與特斯拉在華銷量出現下滑有著密切關係。

大陸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統計,第三季特斯拉在華銷量下滑37%,10月更是暴跌70%,銷量跌至只有211輛。

中國大陸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場,不過, 10月中國車市已經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兩位數增長下滑,10月年減13.2%,9月則年減13.1%。中國乘聯會預估,受基數和樓市等因素綜合影響,2018年全年產銷負增長基本定局。

工信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常態。

由於銷量受阻,特斯拉近日再度全線降價。特斯拉官網宣佈,11月22日起,將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另外,Model 3系列各車型價格也全面下調。

對於此次大幅降價,特斯拉表示,將自行承擔大部分關稅,降低購車成本。

評析
由於銷量受阻,特斯拉近日再度全線降價,在中國銷售的Model S、Model X電動車的價格下調12%-26%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通用汽車要關北美五廠 將裁1.4萬人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通用汽車(GM)26日以傳統汽油車需求下滑為由,宣布將停產銷售遲緩的車款,並將在北美地區裁員1.48萬人,把投資重心轉向電動車與自駕車,立刻招致美國總統川普的批評。專家認為,通用汽車藉此取得解決問題的更多銀彈,並提高在電動車與自駕車領域的競爭力。

這是通用十年前陷入破產以來、最大規模的整頓行動,也象徵北美汽車工業轉折點。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促使政府為通用紓困後,美國汽車業享有近十年榮景。

但如今,通用與同業面對諸多挑戰,包括投入技術轉型的費用日增、美國貿易政策衍生的風險升高,以及投資人不願為其傳統產品策略埋單。

通用宣布,位於美國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五座北美廠可能關閉,明年將停產目前在這些廠組裝的車款,包括雪佛蘭Cruze、Volt油電混合車、凱迪拉克CT6、別克LaCrosse,因此計劃削減多達1.48萬個員額,希望在2020年底前每年降低45億美元成本,以利投資開發電動車與自駕車。

通用執行長巴拉表示,這項決定可釋出資金投入新科技和新事業,是公司持盈保泰的必要舉措。她在記者會上說:「 本產業瞬息萬變,現在採取這些措施是為強化我們的核心事業。」

路透評論指出,巴拉拖太久才決定砍掉銷量差的車款並精簡人事,但遲到總比不做好,省下的成本可給通用更多銀彈解決問題,並設法提高在電動車與自駕車領域的競爭力。

不過,此舉也面臨政治風險,立刻招致美國總統川普批評並要求通用在俄亥俄州組裝另一款新車。俄州是攸關他2020年競選連任選情的關鍵州。

評析
這是通用十年前陷入破產以來、最大規模的整頓行動,也象徵北美汽車工業轉折點。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川普不開心 揚言取消通用汽車所有補貼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

通用汽車(GM)裁員計畫引發美國總統川普不滿,他周二在推特表示,考慮刪除通用汽車所有補貼,包括電動車。

通用汽車周一宣布在北美幾家工廠停產並裁撤近1.5萬個工作的計畫,投資人樂觀其成,通用汽車股價應聲上揚;但兩黨對於通用

在經濟擴張期間裁員都感到憤怒。川普發表推特貼文後,通用股價周二下跌2.55%。

川普周二在推特發文:「美國拯救了通用,這就是我們收到的「感謝」!現在我們正考慮取消通用汽車的補貼,包括對電動車的補貼。」

川普上任以來致力提振汽車業,也數度抨擊汽車製造商在拉抬美國就業的努力不夠。

川普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已向通用汽車執行長巴拉轉達川普的不滿。他說:「總統非常生氣,我們很遺憾,通用將裁掉一大批工人。」

根據聯邦法律,通用汽車電動車可以獲得7,500美元稅收優惠,但不清楚政府將如何限制這些優惠。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川普正在考慮各種選項,「總統希望看到美國企業在美國生產汽車,而不是在海外生產,他希望通用汽車繼續在美國生產。」

評析
通用汽車裁員計畫引發美國總統川普不滿,考慮刪除通用汽車所有補貼,包括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徵才 1周工作80小時是基本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對馬斯克(Elon Musk)開創性的思維與能力由衷讚佩?想追隨這位現實版「鋼鐵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首先你得接受1周工作至少80個小時----以1周7天來算,這意味每天最少得工作11.4個小時,如果仍想周休2日,那麼周一到周五每天得工作16小時。

馬斯克周一在推特(twitter)上向有志加入「創造令人興奮的科技新世界」的人才招手,毛遂自薦自己開設的公司SpaceX、特斯拉(TESLA)、The Boring Company和Neuralink。

馬斯克似乎深信自己所作所為將影響世界改變,並且不諱言必須付出的代價----「有其他工作更輕鬆的地方,但沒有人1周只工作40小時就能改變世界。」

於是有網友問他想「改變世界」每周得工作多久,馬斯克回答:「每個人不一樣,但大約80小時是可持續的,有時會飆升到100小時以上。當工作時間超過80小時,痛苦程度將呈倍數增長。」

馬斯克顯然是把個人經驗當成了範本。他日前接受科技媒體recode訪問時透露,他每自己周工作時間長達120小時,且今年來為了加快Model 3量產進度,特斯拉「所有員工」每周工時不時會飆上100小時。

馬斯克本就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在這樣的老闆手底下工作,吃苦耐勞加班不埋怨大概是生存必要條件。以1周7天來算,工時100小時相當於每天工作約14.3小時,工時120小時則等於每天長達17.1小時在工作。

但「爆肝」長工時沒有澆熄人們對特斯拉的憧憬。《華爾街日報》本周才報導,年輕工程師對特斯拉趨之若鶩,將特斯拉視為一展理想抱負的所在,使求職人數逐年上升,即使其他矽谷科技公司待遇更好,也不願放棄加入特斯拉的機會,足見馬斯克的魅力。

評析
今年來為了加快Model 3量產進度,特斯拉「所有員工」每周工時不時會飆上100小時。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僅工作11個月 傳特斯拉全球安全主管被解雇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年初聘請Uber前安全主管瓊斯(Jeff Jones),來擔任特斯拉的全球安全主管,不過外媒如今爆出,瓊斯僅工作11個月後,就被特斯拉解雇了,引起議論。特斯拉則對瓊斯離職一事拒絕評論。

《CNBC》報導,1名特斯拉現任員工和1名前特斯拉員工透露,瓊斯在特斯拉工作11個月後,就被特斯拉開除了,原因則是不再需要這個職位。

報導稱,特斯拉則對瓊斯離職一事拒絕評論,瓊斯則沒有對此事進行立即回覆。

特斯拉6月開始重組計劃,至少裁員9%,除此員工以外,還有多名高階管理人員陸續離職,包括全球財務部副總裁麥安尼(Justin McAnear)、僅上任1個月的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請假後離職的工程高級副總裁菲爾德(Doug Field)等人。

評析
瓊斯僅工作11個月後,就被特斯拉解雇了,引起議論。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數據造假? 他稱特斯拉中國銷量暴減是「誤導性訊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今年來利空消息不斷,昨日甚至傳出第3季在中國銷量下滑37%,10月銷售更較去年同期下滑7成。對此,威馬汽車(WM Motor)執行長沈暉今在中國East Tech West會議上卻表示,此恐為誤導性訊息,根據其在中國汽車業多年的經驗,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的數據通常「不太準確」,因各公司可任意設定想對外披露的數字。

據美國媒體《CNBC》報導,面對中國乘用車協會昨日披露,特斯拉在中國銷量已逐漸下滑,上月甚至較去年同期縮減70%至211輛。沈暉今在活動中表示,中國汽車銷售往往較神秘,因汽車製造商可能透過各種管道披露其銷售數據,與此同時,公司也可以任意向中國乘用車協會公佈任何想要呈現數據,因此特斯拉此項數據很可能為誤導性消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指出,中國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更占2017全球電動車銷量一半以上,預估當前有123萬輛電動車在中國流通,歐洲則為82萬輛,美國為76萬輛。

沈暉為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CA)的前高層,2015成立電動車公司威馬汽車,希望成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福特汽車」,並吸引消費者購買其價格在3萬至4.5萬美元的車款。

評析
威馬汽車執行長沈暉表示,根據其在中國汽車業多年的經驗,CPCA的數據通常「不太準確」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產量達1萬輛 有望贏得賭約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素有「中國版特斯拉」之稱的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蔚來汽車昨(27)日宣布,該公司第1萬輛蔚來ES8在合肥工廠正式下線,意味將有望贏得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1萬輛交付」賭約。

綜合媒體報導,今年8月,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斌曾與何小鵬立下「1萬輛交付」賭約,賭注為對方公司的車(即1輛蔚來ES8或1輛小鵬汽車)。但在昨日蔚來汽車宣布第1萬輛蔚來ES8正式下線同時,也意味蔚來汽車將有望將在今年年底完成1萬輛ES8的交付,贏得賭約。

對此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也預告,該公司將在第4季度將給市場1個驚喜,並預估將在7人座高端SUV(含電動車、傳統燃油車)市場將取得好成績

評析
蔚來汽車第1萬輛蔚來ES8正式下線,也意味蔚來汽車將有望將在今年年底完成1萬輛ES8的交付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0: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積極布局下世代汽車,往純電動車與平價化前進

作者 拓墣產研

福斯(Volkswagen)宣布自 2019~2030 年將投資 440 億歐元用於電動化、自動駕駛、新行動服務與數位化,多數會用在電動車開發,加上先前福斯才剛宣布將兩座傳統汽車工廠轉型為電動車廠,計劃 2022 年開始生產,到 2022 年底福斯集團在全球將有 16 座工廠生產電動車。

加快電動化是福斯必要之舉,為扭轉形象也為趕上趨勢
福斯自 2015 年假造排氣量醜聞後,股價與身價盪到谷底,為了反轉形象,福斯積極傳遞發展電動車決心,喊出包括 Roadmap E 和 Electric for All 等計畫,布局包括組織改革、增額投資、擴增生產工廠、啟用電動車模組化平台 MEB(Modular Electrification Toolkit),與電池大廠談定電池採購以確保電池供應等;這些布局要在 2020 年開始逐步收割成果,2020 年將量產 I.D 與 I.D SUV,預期 2025 年要生產 100 萬輛福斯品牌電動車,全集團目標則是 300 萬台全電動車(All-Electric Car)。

福斯將未來終極目標放在純電動車(EV),為的是追上全球電動車發展趨勢。全球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lug-in Hybrid Vehicle,PHV)比例持續減少,純電動車比例則持續增加;以數量來看,2018 年純電動車數量預期將是電混合式的 2 倍。

但 2018 年 1~9 月福斯電動車銷售比例,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比例高於純電動車,而以全集團來看,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比例則高出許多。福斯腳步確實需要加快,尤其在其他歐系汽車品牌同樣積極下,Volvo 已宣布 2019 年開始不再販售燃油車,BMW 計劃 2020 年將電動化選項擴展至全車型,預期福斯將開始逐步減少 PHV 車種比例,2020 年或可看到純電動車比例超過插電混合式電動車。

平價電動車款可助其快速打開中國市場
對銷售電動車來說,生產未必是最困難關卡,如何增加消費者購買意願更是關鍵。外界傳言福斯將販售僅 Tesla 三分之一售價的平價電動車搶市,而 MEB 平台生產模組化底盤優勢之一正是能降低成本,但與 Tesla 相同等級的應該是福斯集團下的豪華車系奧迪(Audi),福斯與 Tesla 的消費族群基本不重疊。

福斯在中國市場 2018 年 1~10 月銷售居冠,包括上汽大眾(福斯)和一汽大眾(福斯)兩家合資廠商的銷售量,且中國是新能源汽車成長最快速地區,因此中國必然是福斯電動車首要布局。

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以中國自主品牌為主力,包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與吉利汽車等,未來還會加入像小鵬和雲度這類新興車廠。福斯目前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款還很少,預計 2019 年將與合資企業推出 3 款純電動車和一款插電混合式電動車,並進口新一代 Touareg PHV 車款。福斯如果能以相似價格加上歐系品牌形象,將有機會搶下中國自主品牌市占。

評析
加快電動化是福斯必要之舉,為扭轉形象也為趕上趨勢,平價電動車款可助其快速打開中國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搶攻歐美車廠訂單!東芝找上美企、合作車用電池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東芝(Toshiba)28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將和美國Johnson Controls於車用鋰離子電池事業進行合作,雙方將在Johnson Controls位於密西根州的工廠生產鋰離子電池以及進行結合鉛蓄電池的車用產品的研發/製造。

東芝表示,該公司自家研發的鋰離子電池「SCiB」擁有充電時間短、壽命長等特性,而期望藉由結合Johnson Controls鉛電池的技術,搶攻今後需求看俏的微混合動力車(micro hybrid vehicle)需求。

東芝指出,根據調查顯示,預估2025年全球20%新車將採用結合鋰離子電池和鉛蓄電池的微混和動力系統。

日經新聞報導,Johnson Controls業務主要以空調等大樓設備為主,不過在車用電池部分,以歐美車廠為中心、握有高市佔率,而東芝目前的鋰離子電池已供應給鈴木(Suzuki)等車廠使用,此次期望藉由和Johnson Controls合作,開拓歐美顧客。

根據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截至台北時間28日上午10點15分為止,東芝上揚0.69%至3,650日圓,今年迄今股價大漲近15%。

東芝於10月16日宣布,因使用於電動車(EV)、油電混合車(HEV)、鐵道車輛的鋰離子電池今後市場將擴大,因此決議投資162億日圓於橫濱事業所內興建新廠房、擴增鋰離子電池,該新廠房將在2019年7月動工、預計2020年10月完工。據悉,上述新廠導入量產後,東芝鋰離子電池產能預估將較現行增加5成。

評析
根據調查顯示,預估2025年全球20%新車將採用結合鋰離子電池和鉛蓄電池的微混和動力系統。
 樓主| 發表於 2020-3-8 16:12: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1月2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垃圾變黃金,澳洲運用廢棄礦物打造環保鋰離子電池

作者 EnergyTrend

隨著鋰離子電池用量攀升,鋰礦開發與電池回收也愈來愈受關注,澳洲鋰礦商 Lithium Australia 便瞄準礦廢棄物與舊電池回收再利用,透過「SiLeach」鋰電池製程,大幅減少鋰礦浪費並讓鋰回收率達 90% 以上。

鋰離子電池原本只出現在小型電器產品,但環保意識日漸崛起,電動車與再生能源儲能系統市場逐年上升,「未來鋰礦是否夠用?」等疑問逐漸浮上檯面,再加上電池體積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小,若是不想過度開採損害環境與浪費材料,政府與企業勢必得更重視電池回收與製程領域。

因此開始有廠商看重廢棄鋰礦與電池回收,好比 Lithium Australia 就瞄準這市場,購併鋰電池製造公司 VSCP。該公司採用其他廠商不想加工的鋰礦,研發出全新的鋰離子電池製程「SiLeach」,從廢棄鋰礦提取磷酸三鋰(Tri-lithium phosphate,Li3PO4),進一步讓鋰回收率達 90% 以上,最後再轉換成磷酸鋰鐵(LFP)陰極材料。

SiLeach 可說是新型濕法冶金鋰礦萃取技術。石灰法等傳統製程中,採礦商得選用氧化鋰含量較高的精礦,讓石灰與鋰礦一同燒結,之後再運用水處理與多次蒸發,最終才可從結晶提取高純度氫氧化鋰,但這些製程都需要消耗大量時間與熱量,溫度甚至得加熱到攝氏 1,000 度以上。

而新技術可以略過加熱過程,對環境的損害相對較小,且除了能簡化提取鋰材料的過程,甚至可以從低階鋰雲母或是礦石提取材料。Lithium Australia 總經理 Adrian Griffin 表示,SiLeach 製程相當簡單,可精簡鋰電池陰極材料製造過程與降低成本。

目前 Lithium Australia 也正在研發鋰電池回收技術,Griffin 先前也指出,就如同世上有許多鋰礦與材料被埋沒,澳洲也需要重視廢棄電池材料回收利用,目前澳洲每年約有 8,000 噸電池材料費被掩埋處理,只有 800 噸電池進到回收場。

先前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報告也指出,澳洲鋰電池回收率僅 2%,剩下價值約 8.13 億到 30 億澳元廢棄電池處理方式都是將丟入掩埋場,進而危害環境、動物與人類健康。預計到 2036 年,澳洲廢棄鋰電池將突破 10 萬噸,如果加以回收利用,95% 零件可變成新電池或用於其他產業。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澳洲鋰礦商 Lithium Australia,透過「SiLeach」鋰電池製程,大幅減少鋰礦浪費並讓鋰回收率達 90% 以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