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3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IPO首日開盤即破發 一度跌逾13%

聯合報 記者蔡敏姿╱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版特斯拉」稱號的蔚來汽車以每股6.25美元發行價登陸紐交所,12名蔚來用戶上台敲鐘,公司董事長李斌及公司高層不在敲鐘人之列。IPO首日開盤6美元,較發行價跌4.15%,隨後跌超13%,觸及5.35美元新低後回漲,重新邁向開盤價。

華爾街見聞報導,美東時間周三(12日)上午10點35分左右,蔚來汽車在美上市首日開盤價定於6美元,較IPO發行價6.25美元,下跌4.15%,發行價本身位於定價區間6.25至8.25美元的底端。

股價跌幅隨即擴大至13%,最低觸及5.35美元,但馬上又回漲接近6美元開盤價。

蔚來汽車於8月13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籌集近18億美元資金,股票代碼「NIO」。公司又在8月28日更新招股書,預計籌集資金不超過15.18億美元。

蔚來成立於2014年11月,但直到2018年上半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司收入,而且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據招股書顯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汽車銷售收入人民幣4,439.9萬元,總收入人民幣4599.1萬元。在扣生產、研發和一系列運營成本之後,淨虧損人民幣33.26億元。

回顧2016年和2017年的財務歷史,公司分別淨虧損人民幣25.73億和50.21億元。從2016年至招股書披露的2018年6月為止,累計虧損人民幣超過百億。

評析
IPO首日開盤6美元,較發行價跌4.15%,隨後跌超13%,觸及5.35美元新低後回漲,重新邁向開盤價。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3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私有化推文遭監管單位調查 投資人:對特斯拉有信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特斯拉(Tesla)機構投資人Baillie Gifford資產經理安德森(James Anderson)昨(12)日表示,曾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詢問關於馬斯克「私有化」推特問題;且他認為,馬斯克(Elon Musk)在公司經營上需要幫助。

8月7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將以每股420美元價格收購公司股份、下市,並聲稱資金已經到位(secured),引發SEC關切;之後24日,馬斯克卻又在部落格稱,特斯拉將維持現狀,因此引發投資人抵制,SEC也持續調查馬斯克推特是否涉及影響市場。

《路透》報導,安德森透露,他已經與馬斯克討論過引進另1位管理人員的意見;在此之前,也曾有多位分析師呼籲特斯拉增加管理高層,或為管理單位引進新血。安德森也認為,馬斯克不管是在現實還是心理層面都需要幫助。

此外,安德森表示,「我不知道SEC將如何處理馬斯克推特問題,但目前並未收到(Baillie Gifford)公司可能與此有牽連的暗示。」但安德森認為,SEC可能想了解主要股東是否曾收到與「資金到位(funding secured)」有關的消息。

不過,安德森表示,儘管特斯拉負面新聞纏身,但這並未動搖他看好特斯拉、馬斯克的觀點,並強調「特斯拉未來有機會成為高獲利、具競爭優勢,且能帶來高回報率的公司。」安德森表示未來將持續支持特斯拉資金募集工作。

昨(12)日特斯拉股價漲幅最高約為4.7%,之後漲幅收歛,收盤時漲幅約為3.97%,收290.54美元。

評析
安德森表示,儘管特斯拉負面新聞纏身,但這並未動搖他看好特斯拉、馬斯克的觀點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高層離職 再添一人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商特斯拉(Tesla)周三證實再有一名高層離職,這次是全球財務部副總裁麥安尼(Justin McAnear),他將跳槽至另一家公司當財務長。在他之前,今年來已有41名高層離職,增加外界對特斯拉前景的憂慮。

特斯拉股價周三大漲近4%收290.54美元,但周四早盤下跌0.9%,報287.72美元。

據CNBC報導,麥安尼在聲明中表示早在幾周前,自己已經對其管理團隊宣布會離開特斯拉,因為他有機會到另一家公司擔任財務長職位。他沒有透露自己跳槽到哪一家公司。

他表示自己很熱愛在特斯拉工作的時光,也對自己的同事致以最大敬意,但由於有機會去擔任財務長職務,讓他單純覺得不能放過這難得的機會。他同時強調除此之外,外界對其離職原因所做的任何揣測都不正確。

他說自己將在10月7日正式離職,在這之前他會持續跟其所管理的團隊合作,以確保其工作能順利交接。目前其團隊內有數人都有資格和做好準備去接掌他的職務。

特斯拉近期不斷傳出高階主管請辭的消息。在麥安尼之前的離職高層是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他8月6日才就任,但9月4日即請辭,上任不滿1個月。

再往上看,工程高級副總裁菲爾德(Doug Field)在請假後就離職,又回到蘋果上班。另外還有人力資源部主管托勒丹諾(Gabrielle Toledano)和通訊部副總裁歐比因(Sarah O'Brien)。特斯拉目前仍然沒有營運長。

專門從事放空操作的投資公司Kynikos Associates創辦人兼總裁柴諾斯(Jim Chanos)統計今年來,在麥安尼之前已有41名特斯拉高層離職,過去12個月來更高達58名。光6月就有13名。

儘管如此,特斯拉表示經理級和以上層級的高層離職率,在過去1年來已穩定下降。

評析
特斯拉近期不斷傳出高階主管請辭的消息,今年來已有41名高層離職,增加外界對特斯拉前景的憂慮。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坐過山車 美股首秀大逆轉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有「中國特斯拉」之稱的大陸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美東時間9月12日在美股上市交易,開盤即跌破6.26美元承銷價,但收盤則大漲逾5%,昨晚開盤大漲22%至8.15美元。蔚來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斌受訪時指出,公司成功上市後,可望獲得更多融資。

中國經濟網報導,蔚來汽車上市首日以6.05美元開盤,跌幅4.15%,盤中最深下挫14%,終場,收盤價為6.60美元,較承銷價上漲0.34美元,漲幅5.43%。全天振幅超過25%。

新浪網報導,蔚來汽車12日上市敲鐘儀式結束後,李斌受訪時指出,蔚來對上市時間在3年前就有預期,日後,蔚來還將通過其他途徑廣泛融資,目的是用來做好產品服務好使用者。

李斌說:「蔚來現在和以前的不一樣在於開始有收入了,當我們有現金流了,國內銀行可以做一些授信。我們以前那麼小的時候都能融那麼多錢,現在是上市公司應該能獲得更多融資。」他舉例,特斯拉累計融資已逾100億美元,融資方式也非常多樣。

蔚來汽車此次承銷1.6億股,每股承銷價為6.26美元,籌集10億美元,不足目標額18億美元的60%,上市後蔚來汽車市值為64.1億美元。

蔚來汽車在2016年推了第1款EP9電動超跑車,1年之後,蔚來汽車又推出首款量產汽車ES8,並接受預定,目前已收到超過1萬7,000份訂單。

不過目前由於產能不足,ES8的交付量遠遠不夠。截止8月28日,蔚來總共生產出2,200輛ES8,已交付1381輛,還有15,761輛訂單等待交付,其中有9,497份訂單各只繳納5,000元訂金,且是可全額退款的訂單。

報導指出,在過去的3年中,蔚來汽車淨損金額達109億元(約16億美元)。近幾個月,由於續航里程不足、未能按時交付,以及製造缺陷等一系列問題,蔚來受到消費者的質疑與抨擊。

目前,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已經升級,來自國際知名的電動汽車如洪水般湧入市場,而中國大陸大約有300家初創企業,將未來的希望放在電動汽車需求和銷量的日益成長。

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部分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破產,其中有些企業,可能被大型傳統汽車業收購,造車新勢力中,也許只有前5名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評析
由於續航里程不足、未能按時交付,以及製造缺陷等一系列問題,蔚來受到消費者的質疑與抨擊。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蔚來掛牌首日破發
特斯拉陰影下電動車公司如何突圍

作者 linli

2018 年 9 月 12 日,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蔚來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這是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電動車公司。由於蔚來電動車交付量僅 1,602 台,2018 年上半年就虧損 33.25 億人民幣,產能不足和巨額虧損讓人聯想到仍處於困境的特斯拉,資本市場對蔚來 IPO 的態度也相對謹慎,掛牌後首日交易就跌破發行價。

蔚來在 2018 年 8 月 13 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 IPO 申請,一個月後就掛牌,對中國國內日趨轉冷的募資環境,蔚來赴美上市更像不得已的決定。據蔚來招股書訊息顯示,2016 年至 2018 年上半年期間總營收為 4,599 萬人民幣,同期營運支出高達 107.42 億人民幣,淨虧損高達 109.2 億人民幣,更為關鍵的是虧損額逐年走高,2016 年和 2017 年全年虧損分別為 25.73 億和 50.21 億人民幣,2018 上半年就達 33.26 億人民幣,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蔚來持有的現金不足 45 億人民幣。面對巨額虧損,蔚來的電動車市場表現和產能令人擔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但蔚來成立至今交付量僅 1,602 台,產量為 2,399 台,目前還有 14,376 台訂單未交付。

由於 2019 年蔚來還有新款電動車上市,新車生產和售後服務體系的投資還會大幅提升,虧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此次 IPO 募資狀況不容樂觀。原計劃 IPO 發行價為 6.25 美元,最多募資 11.5 億美元,最終募資約為 10 億美元;以 6.26 美元掛牌,開盤後盤中破發,股價一路跌至 5.35 美元。在美股科技公司股價集體走低的時期,前輩特斯拉又受資本市場質疑,蔚來獲得投資者的認可需要很大的挑戰。

蔚來成立以來,IPO 之前募資累計超過 24 億美元,投資方幾乎囊括中國所有頂尖風險投資機構,包括高瓴資本、騰訊、京東、順為、紅杉資本、IDG 等,曾有消息稱蔚來嘗試 IPO 前再次募資,但最終沒有完成。最初招股書將 IPO 募資目標定為 18 億美元,最終下調到 10 億美元,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研發、售後服務體系和市場拓展,研發費用占比高達 40%。如果蔚來希望在 2018 年轉虧為盈,至少需要售出 10 萬台電動車,但對於新車交付量不足 2,000 台的蔚來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同時隨著特斯拉股價走低,美股投資者對電動車公司的熱情也轉冷,蔚來 IPO 後的募資仍然困難重重。

評析
產能不足和巨額虧損,讓資本市場對蔚來 IPO 的態度也相對謹慎,掛牌後首日交易就跌破發行價。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生產上軌道!住金礦電池材料工廠產能全開因應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路透社14日報導,住友金屬礦山(Sumitomo Metal Mining、以下簡稱住金礦)社長野崎明13日接受專訪時表示,因美國電動車(EV)大廠特斯拉(Tesla)生產上軌道,因此該公司透過Panasonic供應給特斯拉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鎳酸鋰」工廠正以「產能全開」的狀態來應對。除Panasonic之外,住友金屬礦山正極材料也供應給豐田(Toyota)使用。

特斯拉EV「Model 3」週產5,000台的目標推延了半年時間、於2018年6月最後一週達成。野崎明指出,「聽聞特斯拉正進一步推升產量進行生產,因此認為其生產/銷售已上軌道」。

野崎明表示,「電池材料不是商品化(commodity)、而是客製化。為了應對電池材料市場的變化,和顧客合作是必要的」。

住金礦近年來積極對「鎳酸鋰」進行增產投資。住金礦於2016年10月27日宣布砸下180億日圓,目標在2018年初期將「鎳酸鋰」月產能擴增至3,550噸,不過因EV需求擴大,因此住金礦於2017年7月28日宣布,將進行追加增產,投入40億日圓資金,於2018年內將「鎳酸鋰」月產能擴增至4,550噸。

日刊工業新聞7月31日報導,因特斯拉EV「Model 3」生產問題解決、因此為了滿足特斯拉穩定週產5,000台以上Model 3的目標,Panasonic計畫在2018年年底將和特斯拉共同營運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的鋰離子電池Cell產能較現行提高3成以上、屆時Cell年產能將達35GWh。

評析
因特斯拉生產上軌道,因此住金礦的鎳酸鋰工廠,正以產能全開來應對。
 樓主| 發表於 2019-7-29 18:4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鎳需求估穩定增長 因電動車電池將使用更多的鎳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MINING.com》9月13日報導,電動車的鋰電池正在使用更多的鎳,可望帶動鎳需求的穩定增長。報導指出,第一代的電動車電池並不包含鎳,但是為了提高行駛里程,電池的能源密度必須更高才行,因此有了第二代鎳錳鈷電池(NMC)電池的出現,這也使得原本就高價稀有的鈷價在過去兩年大幅上揚。為了降低成本,更新的電池紛紛使用更多的鎳。

鎳錳鈷電池依其材料比率分成NMC 111、NMC 532、NMC 622、NMC 811等多種型號,NMC 111電池含有20%的鎳,NMC 811的鎳含量則提高到48%。有報告稱至2026年,NMC 811電池將會佔到電動車電池市場的25%比重。鈷在鋰電池中起到安定的作用,鎳則用於增加能源密度。除了鎳錳鈷電池之外,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使用的鎳鈷鋁電池(NCA)的鎳含量更達到50%。未來,鎳在鋰電池中所佔的比重預期還將繼續提高。

報告顯示,全球電動車銷量今年第三季即將跨過400萬大關;相比全球電動車銷量跨過100萬大關花費了5年的時間,最新的這100萬大關達成僅花費6個月的時間。電動車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佔比仍舊不大,在電動車銷量達到400萬的這一段期間,全球汽車市場的銷量總共達到5.9億輛。不過,電動車的增長仍不可忽視,中國、歐洲、日本與北美四大市場,過去12個月的汽車銷量年增115萬輛,而其中有56.5萬輛或將近半數的增長均來自於電動車。

企業諮詢公司Alexa Capital共同創辦人瑞德(Gerard Reid)表示,在未來電動車的爆發增長當中,銅與鋰將成為金屬市場長期的贏家,鎳可以在中期受惠;而當前價格爆發的鈷,預計將只能短期受惠,因其高漲的價格將迫使生產商尋求替代原料。過去兩年來,鈷的價格已經上漲超過一倍,而全球有七成的鈷供應量是來自於剛果。瑞德認為,可能在五年內鈷仍然較有前景,但之後將會被鎳所取代。

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資深商品顧問藍儂(Jim Lennon)預估,鎳價今年底可望達到每噸16,000美元,至明年底預估將達到每噸18,000美元,因最大產國印尼的產量增長放緩,而不鏽鋼需求則預期將持續增長的影響,這會使得全球鎳市繼續維持供給短缺的局面。藍儂指出,今年上半年,不鏽鋼的需求就增長了9%。全球有八成的鎳是用於生產不鏽鋼。

評析
為了降低成本,電動車的鋰電池正在使用更多的鎳,可望帶動鎳需求的穩定增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7-29 18:42: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飆升75% 市值衝119億美元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13日上市第二天大漲75%的大陸電動車製造商蔚來汽車,昨(14)日晚間美股開盤前後出現劇烈震盪,盤前價一度飆漲20%,開盤後上漲近12%,但隨後急拉,該股兩度暫停交易。晚間10時,蔚來汽車再度恢復交易,跌幅10.24%,報10.41美元。

做為首家在美股掛牌上市的大陸電動汽車業者,上市第二天,蔚來汽車14日清晨在美股收盤時就拿下75%的漲幅。然而,華爾街分析師擔憂,被稱為「中國特斯拉」的蔚來,之後很可能將遭遇與特斯拉同樣的問題,其股價表現今後能否走遠走好,尚在未定之天。

蔚來汽車昨晨收漲75.76%,收盤價11.60美元創新高,市值達119.02億美元,盤後再漲逾2%。昨晚美股開盤前,蔚來汽車盤前價再漲20%。反觀IPO首日,蔚來汽車開盤即破發,盤中最低觸及5.35美元。

新浪財經昨(14)日報導,儘管蔚來股價暴漲,但華爾街分析師卻對其前景表現出擔憂。Bernstein的分析師給與蔚來股票「賣出」評級,並直言,雖然有很多因素讓他們對蔚來很感興趣,但不認為該股是穩健的投資。

分析師指,蔚來汽車被視為特斯拉在大陸的潛在競爭對手,但種種跡象顯示蔚來正與特斯拉遭遇同樣問題,很可能淪為下一個特斯拉。

譬如產能依舊是困擾特斯拉的一大問題,同樣的,蔚來汽車招股書也顯示,公司在2016年推出第一款EP9電動超跑,1年後又推出首款量產汽車ES8並開啟預訂,目前已收到超過1.7萬份訂單。但目前由於產能不足,ES8交付量遠遠不夠。

分析師表示,一直以來,特斯拉盈利困難的情況讓投資者失去耐心,蔚來也將面臨同樣窘境。蔚來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4,599萬元,淨虧損額為33.3億元。而在2016年和2017年,蔚來淨虧損分別為25.7億元和50.2億元,3年內虧損累計達109.2億元。目前蔚來尚未盈利,並且直到今年上半年開始公司才開始獲得營業收入。

評析
種種跡象顯示蔚來正與特斯拉遭遇同樣問題,很可能淪為下一個特斯拉。
 樓主| 發表於 2019-7-29 18:4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5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走出負面新聞 本週股價強彈逾12%

編譯廖振堯/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向來是投資人關注動向的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一言一行更是被外界緊盯不放。馬斯克有意推動特斯拉下市計劃,很大因素便是為此,因特斯拉股價太容易被各方影響。特斯拉本週的表現印證了馬斯克的說法,過去5天以來並無重大負面消息,股價竟強勢回彈逾12%。

本週一因2位分析師報告看好,特斯拉股價大漲8%;週二馬斯克表示為簡化生產,將砍掉2種顏色選項,加上另1位分析師認為特斯拉「不值得投資」,股價下跌2%;週三財務副總Justin McAnear請辭,股價反收漲4%。週五股價再漲約2%,5天回彈12.14%,幾乎補回上週損失,也是8月3日以來最好的一週表現。

特斯拉上週因會計長請辭、馬斯克廣播節目吸大麻影片等風波,股價不斷重挫。市研公司Loup Ventures分析師孟斯特(Gene Munster)表示:「平靜的一週讓投資者重新關注產量數據等基本面,如馬斯克曾說Q3產量、交車量都會比Q2多1倍,帶給市場樂觀情緒,若產量目標兌現,股價還有可能回到300美元水準。上週非常糟糕,對特斯拉來說,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特斯拉股價週五收漲1.98%至295.20美元,過去30天來共下跌15%。

評析
過去5天以來並無重大負面消息,股價竟強勢回彈逾12%。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5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產量屢屢「跳票」的特斯拉 第三季可能要發飆了

華爾街見聞

據電動汽車媒體 Electrek 獲得的內幕消息,特斯拉平價電動車 Model 3 產量最近七天達到大約 6700 輛,逼近 6 月份所創紀錄——6 月底的特斯拉(含 5000 輛 Model 3)產量大約為 7000 輛 / 周。

Electrek 報導稱,到目前為止,特斯拉第三季共生產了 6.43 萬輛電動汽車,其中 4.22 萬輛是 Model 3。如果上述數據屬實,那意味著在第三季還有半個月的情況下,特斯拉產量就已經超過了第二季。特斯拉 7 月 2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在第二季是生產了 53339 輛電動汽車,其中 Model 3 生產了 28578 輛,餘下 24761 輛是 Model S 和 Model X。

值得一提的是,Electrek 還稱,特斯拉汽車最近兩天的產量達到約 2300 輛,這也意味著,在整周都保持如此生產速度的情況下,單周產量將略超 8000 輛(其中 Model 3 產量為 6000 輛)。第三季還有兩周左右時間,如果能保持這一速度,Model 3 產量將能接近特斯拉此前預計的第三季最高的 5.5 萬輛目標。

為什麼特斯拉如此看重 Model 3 的生產?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dam Jones 在此前的報告中提供了線索。

Model 3 是特斯拉旗下首款平價電動車,特斯拉希望靠 Model 3 以低價走量攻占中低端市場,進而實現盈利。Jones 認為,如果 Model 3 產量無法實現目標,這也許只是特斯拉股價「自由落體」的開始。對於一個需要外部融資來支持其戰略的公司來講,股價下跌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股價波動性的進一步加劇。如果特斯拉想要以更好的估值來獲得融資,那麼必須要提高 Model 3 的產量。

特斯拉 CEO 馬斯克和市場似乎都對特斯拉第三季產量抱有信心。

馬斯克上周表示,特斯拉在第三季的生產、交付量將較第二季翻番。這提振了市場的樂觀情緒。Loup Ventures 的分析師 Gene Munster 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夠達到該目標,股價將升破 300 美元。

9 月 15 日周五,特斯拉股價收於 295.20 美元,全周漲 12%。該股票在過去 30 天內下跌 15%,並從 52 周高點下跌 24%。

評析
如果特斯拉想要以更好的估值來獲得融資,那麼必須要提高 Model 3 的產量。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上市融資 僅能撐1年半

工商時報 楊日興/綜合報導

上周五股價大跌的美股中概股蔚來汽車因財務問題遭到質疑,如伯恩斯坦等機構已經發布做空蔚來汽車的報告。陸媒指出,蔚來汽車經營模式開銷龐大,按照目前燒錢規模,上市所融到的資金也僅夠其支撐1.5年。

經濟觀察報報導,由於蔚來汽車還沒有穩定量產與業績便前往紐交所掛牌,引起許多人看衰蔚來汽車前景,甚至懷疑是來套現的。報導引述投資者說法,外界普遍認為蔚來汽車赴美IPO是找錢的無奈之舉,當前蔚來汽車估值已經太高且虧損嚴重,私募市場基本不願意跟投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上市前最後一輪私募融資在去年11月,當時估值為50億美元。而此次IPO蔚來汽車發行1.6億股,融資10億美元,在今年赴美IPO的陸企規模列第三大,也是大陸新能源車企赴美IPO的第一股。

報導稱,縱然估值龐大,但蔚來汽車招股書並沒有短期明確的盈利模式,燒錢虧損速度也十分劇烈,按照當前日均燒錢1,200萬元人民幣的開銷速度,蔚來汽車此次上市所融到的資金僅夠其支撐18個月。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說法稱,蔚來汽車已將零件供應商換成一批規模較小供應商,除了減少成本外,不用受到大廠交貨時間桎梏,生產速度可以提速。但當中也有缺點,許多小廠的零件並無法支撐汽車如輔助駕駛系統效能的運行。

上周五,蔚來汽車在上市的第三個交易日大跌14.66%,股價收報9.9美元,盤中由於股價巨震,兩度暫停交易。

評析
蔚來汽車經營模式開銷龐大,按照目前燒錢規模,上市所融到的資金也僅夠其支撐1.5年。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內華達廠火警 官方聲明廠區已恢復運作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內華達千兆工廠(Gigafactory)傳出火警,所幸並未傳出人員傷亡,而意外也處理完畢,目前工廠已經恢復運作。

綜合外電報導,特斯拉的內華達千兆工廠於當地時間星期6晚間發生火災,消防局於10點12分接獲消息後趕往現場滅火,火勢在消防員以及廠內自動灑水系統的幫助下迅速撲滅。

對於這場火警,特斯拉發言人指出現場情勢控制住後,公司便前往廠區清理、修整,車廠於當地時間週日早上再度開始運作。根據發言人聲明,起火點位於廠區3樓的冷卻管塗層爐(Cooling tube coating oven)中,但起火原因尚待調查。

聲明中另外指出,該起火警並未造成人員傷亡,不過特斯拉官方並未透露火警給車廠帶來的損失。而本起內華達廠的意外,是特斯拉繼上個月加州廠失火後,再度有工廠傳出火警。

特斯拉內華達千兆工廠主要負責生產Model 3的引擎和電池。Model 3為特斯拉的車款之一,近期因生產進度而飽受關注。根據特斯拉官方消息,預計第3季Model 3總產量要達到5萬至5.5萬,並且力圖在下半年達成獲利目標。

評析
本起內華達廠的意外,是特斯拉繼上個月加州廠失火後,再度有工廠傳出火警。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8-6 17:43 編輯

轉貼2018年9月1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前景光明 電池金屬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MINING.com》9月16日報導,黑石資源(Blackstone Resources)執行長恩斯特(Ulrich Ernst)表示,在電動車市場前景光明的基礎上,投資人或許更應該關注電池金屬,而不是電動車的製造商。恩斯特指出,關注上游的電池金屬,投資人可以擺脫哪一家電動車生產商將會贏得市場的糾結,抑或者電動車革命將會是怎樣的發展路徑,甚至電動車將採用何種技術可能都不是那麼重要。

電動車的前景十分光明,並且可能來得很快。根據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報告,至2030年,全球傳統汽油以及柴油引擎車輛的生產比重就將降至52%,較2017年的95%將大減近五成。而如今已經是2018年了,距離2030年不過12年的時間。可以想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包括電動車以及電池還將快速發展,特別是電池技術必須要持續革新,才能夠生產出更廉價、更有效率、行駛里程更長,以及充電時間更短的電動車。

恩斯特對今年以來鋰價以及鈷價的下跌並不擔心,稱主要是由於供應的憂慮緩解的影響,過去六個月來鋰價以及鈷價分別下跌了20%與18%。但電動車是一個長期並且爆發性的題材,未來幾年電動車的快速增長所帶來的需求爆發,將會超過任何短期的供應緩解的影響。根據Metal Bulletin,鋰價從2015下半年約每噸9,500美元價位,上漲至2017年平均價格高達每噸21,760美元,8月底則已經回落至每噸12,492美元。

電動車電池也正在使用更多的鎳。第一代的電動車電池並不包含鎳,但是為了提高行駛里程,電池的能源密度必須更高才行,因此有了第二代鎳錳鈷電池(NMC)電池的出現,這也使得原本就高價稀有的鈷價在過去兩年大幅上揚。為了降低成本,更新的電池紛紛使用更多的鎳。

鎳錳鈷電池依其材料比率分成NMC 111、NMC 532、NMC 622、NMC 811等多種型號,NMC 111電池含有20%的鎳,NMC 811的鎳含量則提高到48%。有報告稱至2026年,NMC 811電池將會佔到電動車電池市場的25%比重。鈷在鋰電池中起到安定的作用,鎳則用於增加能源密度。除了鎳錳鈷電池之外,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使用的鎳鈷鋁電池(NCA)的鎳含量更達到50%。未來,鎳在鋰電池中所佔的比重預期還將繼續提高。

評析
在電動車市場前景光明的基礎上,投資人或許更應該關注電池金屬,而不是電動車的製造商。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 掉進交車物流地獄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表示,公司的難題已由「生產地獄」進入交車物流地獄,不過物流問題比生產更容易解決。

周一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跌2.3%,報288.32美元。

穆斯克16日透過推特回應客戶抱怨延後交車時表示:「很抱歉,特斯拉由生產地獄進入交車物流地獄,不過這個問題更容易處理。我們的進展快速,不久後應能解決問題。」

一名女性車主在推特抱怨3度被告知延後交車,特斯拉現在竟然將日期無限期延後。她表示,有42輛特斯拉電動車停放在聯合太平洋鐵路的鹽湖城倉庫,其中有一輛是她的。

穆斯克先前曾表示,特斯拉的客戶可能面臨更長的交車時間,因為北美的交車量大幅增加。

特斯拉先前遲遲無法達到Model 3的生產目標,導致股價為此大受打擊。特斯拉8月表示,預期第3季將打造5.5萬輛Model 3。穆斯克上周透露公司擬減少部分顏色選擇,以利提升生產速度。

另一方面,穆斯克同日亦在推特表示,公司計劃提供原廠汽車維修服務,並稱外部碰撞維修業者花費的時間過長。特斯拉的目標是同日或1小時內完成維修。

穆斯克的推文寫道,「特斯拉打算在內部進行大多數的汽車維修,外部廠商維修汽車需費時數周,甚至數個月之久。」

穆斯克承認有些外部維修商店能把客戶的汽車修得又快又好。待特斯拉推出碰撞維修服務後,目標是要讓每一輛汽車回到比事故前更好的狀態。

穆斯克暗示,特斯拉的即時服務擁有外部廠商沒有的優勢。

評析
特斯拉由生產地獄進入交車物流地獄,不過這個問題更容易處理。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電池加持 鎳價無懼貿易戰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導致許多基本金屬跌價,但不鏽鋼的主要原料─鎳,跌幅相對溫和。全球許多汽車製造商都在搶鎳,以取代汽車電池的鋰、鈷等短缺或昂貴原料。根據估計,目前全球的鎳消費量只有5%用在電池,但光是今年上半年,電池產業對鎳的需求量就成長了38%。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鎳三個月合約價最新來到每噸1萬2380美元,自6月中以來跌幅約12%;相形之下,銅、鋅等大宗金屬的跌幅都在2成左右。美中貿易戰使得全球經濟出現觀望,對大宗物資的需求也暫時停滯。但鎳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卻相對輕微,倫敦及上海交易所的鎳庫存今年以來減少了32%以上,原因之一是電池廠在建立庫存。

業界估計,明年電池產業的用鎳量,就會緊追在不鏽鋼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大用鎳產業。

根據估計,到了2020年,鎳的全球消費量約達237萬噸;到了2030年,光是電池業對鎳的需求就會達到100萬噸。只是電池需要的鎳,等級較高,只有少數一級冶煉廠能提供,多數礦商必須投入鉅資改造冶煉設備才能加入供應行列。

這代表未來幾年鎳可能供不應求,不過短期內鎳價不太可能大漲,主要是美中貿易戰必須先行降溫,才能讓國際商品行情恢復元氣。國內不鏽鋼廠若期待鎳價帶動不鏽鋼漲價,讓獲利攀升,短期內恐怕要失望。

評析
全球許多汽車製造商都在搶鎳,以取代汽車電池的鋰、鈷等短缺或昂貴原料。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奧迪 在美發表純電動SUV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豪華車商奧迪(Audi)周一在美國向全球發表新電動運動休旅車(SUV)E-Tron,並高調與亞馬遜合作在美國銷售與安裝家用充電系統。隨著奧迪、賓士等歐洲豪華車商陸續推出電動車,特斯拉承受的壓力將有增無減。

奧迪將今年底前讓E-Tron在歐洲上市,明年中在美國上市。一般認為針對美國市場設計的E-Tron是衝著特斯拉而來。

美國買家取得7,500美元稅額扣抵前的E-Tron起跳價為7萬5,795美元。奧迪計劃未來2年內在美國再推出2款新電動車。

除了奧迪,賓士、BMW、富豪(Volvo)和捷豹路華(Jaguar Land Rover)等歐洲豪華車商也要進軍美國豪華電動車市場。這市場主要由特斯拉掌握,因此歐洲車商勢必爭搶特斯拉的市占率。外界認為這是特斯拉一直最擔心的惡夢。

路透報導,奧迪美國業務總裁基奧(Scott Keogh)希望讓奧迪長期成為美國電動車銷售冠軍。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創辦的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周一宣布首位繞月飛行的神祕乘客身分,被解讀為要淡化外界對奧迪的注意力。

除了電動車本身外,家用充電系統也是特斯拉與歐洲車商之間重要角力點。特斯拉已建立Supercharger充電網絡,目前在北美分布逾1.1萬個公共充電站,並提供安裝家用統電系統。

奧迪的家用充電系統費用約1,000美元,依賴家用電網提供電力來源。特斯拉的家用充電系統安裝費用為500美元。

亞馬遜家庭服務(AHS)提供充電系統的銷售與安裝,是亞馬遜首度跟車商合作,也是繼家用智慧型喇叭Alexa後,其硬體設備進一步走入消費者家中來擴大影響力。

AHS經理畢格泰爾(Pat Bigatel)強調充電系統安裝是亞馬遜極重要業務。

評析
隨著奧迪、賓士等歐洲豪華車商陸續推出電動車,特斯拉承受的壓力將有增無減。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投資矽谷電動車廠 沙國PIF金援 特斯拉沒份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宣布將向1家矽谷電動車廠投資逾10億美元,但對象卻不是特斯拉(Tesla),而是其對手Lucid Motors。諷刺的是,數周前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才宣稱,沙國投資基金將資助特斯拉私有化。

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IF)同日另宣布已與國際銀行簽署110億美元聯貸,此為該基金的首筆貸款,將用於擴展投資規模。但此次聯貸資金是否用於電動車廠投資,尚不得而知。

Lucid Motors是總部位於加州紐華克(Newark)的新創公司,此次贏得注資對該車廠而言是一大勝利。Lucid領導團隊中有6位曾任特斯拉高層,其中1位更是監督Model S設計的總工程師,成功讓電動車不但能減少空氣污染,還能同時具備速度與美感。

Lucid Motors計劃利用沙國資金實現2020年推出首款電動車Lucid Air的目標,另打算完成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Casa Grande)廠的建設工作,預計2022年前該廠將聘僱2,000人,年產量13萬輛車。

Lucid Air起價5萬2,500美元,但首批旗艦車款要價逾10萬美元。

Lucid車款依照等級不同,每次充飽電的續航里程達240到400英里之間。根據初步測試,Lucid Air時速超過200英里。

曾任特斯拉Model S總工程師的Lucid技術長羅林森(Peter Rawlinson)表示,「我們將展現電動車的完整潛能,帶領這個產業前進。」Lucid取得成軍以來最大筆注資,也意味沙國將拿下該公司主導權。據商業資訊網站crunchbase.com資料,Lucid此前3次創投募資共獲得約1.31億美元。

數周前,特斯拉才結束一場下市鬧劇。穆斯克透過推文表示有意私有化,而且資金已到位。穆斯克還透露,沙國PIF考慮為私有化提供資金支持,但實際上沙國官員從未對此發表評論。

評析
沙國PIF將向1家矽谷電動車廠投資逾10億美元,但卻不是Tesla,而是其對手Lucid Motors。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現代汽車遭熊啃!政府救車業、砸1兆韓圜研發電動車

記者 陳苓 報導

南韓汽車業拉警報,韓國車廠對全球前兩大車市--中國和美國出口下滑,韓國民眾也變心偏愛進口車,讓車業內外交迫。政府為了挽救車廠,宣布將斥資1兆韓圜(8.90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尋找車業的新成長引擎。

BusinessKorea報導,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MOTIE)今年共提撥3.16韓圜(28.1億美元)協助五大新產業研發。如今政府將斥資1兆韓圜研發電動車,代表MOTIE的1/3經費將用於電動車,這是南韓當局首次砸下如此龐大資金發展電動車。

政府計畫目的之一是降低電動車售價,從目前的4,000萬韓圜(35,587美元)、降至3,000萬韓圜(26,690美元);同時要提高電動車充電一次可以行駛的里程數,從400公里升至600公里。當局援助對象以中小企業和政府所屬研究機構為主,並要提供電動車零件研發的相關支援。

南韓車業萎縮,當地生產車輛從2011年的466萬輛、2017年降至412萬輛。韓國通用汽車(GM Korea)更關閉南韓群山(Gunsan)工廠,讓汽車零件業一夕斷炊。政府七月份調降汽車消費稅想刺激買氣,不料成效不彰,八月汽車銷售僅成長5%。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現代汽車18日收在128,000韓圜;和4月25日收盤高點的164,000韓圜相比,暴跌22%。今年至今現代汽車大跌19.55%。

路透社先前報導,現代汽車聲稱南韓人力成本過高,生產基地外移。今年現代汽車在南韓的生產比重降至37%、遠低於2004年的近80%。現代集團精簡人事、重創現代生產基地--蔚山經濟。當地一職難尋,年輕人陷入絕望,南韓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Korea)數據顯示,蔚山25~29歲青年自殺率高居全國第一。部分專家批評,南韓經濟由少數財閥把持,財閥壟斷市場、缺乏創新動力,是拖累南韓發展的主因。

評析
政府為了挽救車廠,宣布將斥資1兆韓圜(8.90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尋找車業的新成長引擎。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下市一說... 穆斯克遭刑事調查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8月推特發文宣布將公司下市,又改口取消計畫,引發股價震盪,美國司法部正對此事展開刑事調查,意味著此案急轉直下。

周三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上升0.4%,報286.1美元。

特斯拉周二證實,司法部要求公司「主動提交資料」;這通常是聯邦機構調查此類案件的第一步。特斯拉並未收到傳票、要求作證或是其他要求。該公司表示正配合主管機關調查,相信此事「應能盡快落幕」。

司法部發言人對本消息不予置評,特斯拉並未透露司法部的調查為民事或刑事。媒體報導,聯邦檢察官對本案展開刑事詐欺調查。

穆斯克的下市推文引發軒然大波,美國證管會(SEC)已展開民事調查,股東也對特斯拉提起訴訟,現在再加上司法部的刑事調查,成為穆斯克領導能力的最新挑戰。

曾任美國證管會和司法部律師,現為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法律教授漢寧(Peter Henning)表示:「任何刑事調查都能讓事態升級,為公司和穆斯克帶來更多危險。」

漢寧指出,司法部必須證明穆斯克有意操縱股價,才能對他提出刑事指控,證管會只要證明穆斯克行事疏忽,便能提起民事訴訟。

證管會可對穆斯克提出民事裁罰,例如罰金、繳回不當利得,和禁止經營上市公司等。如果司法部對穆斯克提起刑事指控,且審判裁決有罪,他將面臨牢獄之災和罰款。

證管會上個月亦對投資銀行高盛和私募基金銀湖(Silver Lake)發出傳票,因為兩家機構受雇協助特斯拉私有化。

特斯拉的最大機構投資人英國資產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上周表示,證管會曾詢問穆斯克的下市計畫,Baillie執行長表示,穆斯克在管理公司方面需要協助。

評析
穆斯克的下市推文引發軒然大波,美證管會已展開民事調查,股東也提起訴訟,再加上司法部的刑事調查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1: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瑞銀:奧迪電動車 大輸特斯拉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瑞銀集團(UB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德國豪華車商奧迪(Audi)周一發表的新款電動休旅車E-Tron性能表現令人失望,凸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該領域仍享有極大領先優勢。

奧迪周一於美國舊金山發表首款電動休旅車E-Tron,預計明年春季上市,市場普遍認為此款汽車是衝著特斯拉而來。但瑞銀周二報告指出,若以性能數據來看,這款備受外界期待的汽車表現「令人失望」。

瑞銀分析師胡梅爾(Patrick Hummel)在報告中表示:「評價一輛電動車的性能,不僅是看它的加速與續航里程,還得重視傳動效率比(powertrain efficiency ratios),但E-Tron在這些方面皆與特斯拉有一段差距。由於電動車動力系統尚未商業化,特斯特也許能繼續保有領先地位更長時間。」

胡梅爾表示,E-Tron續航里程比特斯拉Model X少了30~50英里,在加速方面也「明顯落後」。報告指出,「奧迪推出E-Tron後讓我們意識到,傳統車廠想追趕特斯拉比許多人想像的更困難。」

胡梅爾認為,如此令人失望的性能勢必影響此款休旅車銷售表現,而特斯拉則能間接受益。 胡梅爾表示:「E-Tron性能表現平平恐將傷害其銷售前景,甚至連車廠能否獲利都是問題。而這對於特斯拉與中國大陸電動車廠則是大好消息。」

雖然奧迪E-Tron對特斯拉造成的威脅有限,但胡梅爾認為Model 3生產速度恐趕不上需求,因此給予特斯拉股票「賣出」投資評等,並將目標價維持在190美元。

評析
奧迪新款電動休旅車E-Tron性能表現令人失望,凸顯特斯拉在該領域仍享有極大領先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當造車的工藝碰上新科技,全球電動車版圖將大挪移?

作者 數位時代

奧迪(Audi)這次推出首台量產的電動車 e-tron,對市場來說有個截然不同的意義。雖然特斯拉(Tesla)在電動車、充電服務布局都有一段時間了,不過特斯拉畢竟是從「科技公司」角度造車,科技創新走得很前面,不過車子本身工藝就受到批評。

奧迪自 1909 年建廠以來,擁有百餘年歷史,旗下更有奧迪、藍寶堅尼(Lamborghini)、杜卡迪(Ducati)三大品牌,綜合豪華汽車、跑車、重機的 Know-how,本身造車工藝具有深厚底蘊。

奧迪 2017 年全球營業額達 601 億歐元、全球員工超過 9 萬人,近年全力投入新產品和永續科技的精進和研發,提出「2025 品牌戰略」,目標是要在 2025 年前推出 20 多款電動車,目標打造 80 萬台新能源車款。

因此,當德系車商也開始投入電動車市場,且進入量產階段時,領導混亂、生產線問題一堆的特斯拉,勢必將在 2019 年面臨很大的衝擊,傳統車廠如何面對新科技挑戰,或許奧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怕競爭者環伺,奧迪:大家開過就知道差異了
「電動車世代將到來,我們每個系列都會全力發展。」之所以選擇 SUV (運動型休旅車)車型的 e-Tron 為電動車量產先鋒,奧迪產品行銷負責人 Fermin Soneira Santos 告訴採訪團隊,這是因為美國、中國的休旅車市場正在持續成長。

從數字來看,奧迪目前 SUV 全球市占率達 37%,在美國更高達 53%,為了吃下這塊大餅,才會在電動車布局優先以 SUV 車型量產,「e-Tron 只是開端」,Fermin Soneira Santos 自信地說。

除了歐洲、美國兩大市場,不能忽略的當然就是中國,這幾年中國在電動車領域大量投資,政府更是透過政策強力扶植,最近中國品牌蔚來汽車(NIO)也才剛在美國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蔚來汽車旗下的 ES8 純電動 SUV 已是一款量產產品,截至今年 8 月 31 日,ES8 共生產 2,399 台、交付 1,602 台,還有 1 萬 4,376 台訂單等待交付,不過蔚來汽車目前只在中國境內銷售,沒有外銷,因此暫時還看不出對其他市場的影響。

談起「2025 品牌戰略」Fermin Soneira Santos 說:「中國絕對是我們重要的市場,未來也不排除在中國生產。」面對市場先行者或中國品牌的環伺,奧迪並不感到畏懼,「因為我們有多年製造豪華車的經驗,大家開過就知道差異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明瞭。

早早布局新能源,純電動超跑 PB 18 有奧迪的賽車基因
事實上,奧迪在替代能源的發展走得算早,1997 年首部量產的混合動力(Hybrid)車款 A4 Avant e-Tron 就已經問世;2009 年當許多車廠還只是談電動車概念的時候,奧迪就以旗艦超跑 R8 為原型,打造出純電超跑 R8 e-Tron 。

今年除了剛剛揭露的 e-Tron ,今年 8 月在美國加州濱海城市蒙特雷的圓石灘車展,奧迪發表了純電動概念超跑 Audi PB 18 e-Tron 。這款車最大的特色,是駕駛座椅子可移到中間,創造出跑車的駕駛體驗。奧迪北美總裁 Filip Brabec 就說:「中置座椅的設計,能讓人在行駛時更有上賽道的感覺,PB 18 展現出奧迪骨子裡的賽車基因。」

這樣特殊的設計,靠的是「drive by wire」系統,車輛以電腦來控制方向、油門和煞車,而非透過機械組件,內建 95kWh 電池可行駛大約 500 公里,配有 15 分鐘控充技術,最酷的是 PB 18 還能透過地墊無線充電,比較可惜的是目前這還只是概念車,奧迪這次也特別在 The Charge 會場展示 PB 18 e-Tron 模型車,想要親自駕馭它上路,恐怕還需要再等等。

針對不同市場,提出多元充電方案
這次 e-Tron 主打的是具備 150kW 功率 30 分鐘的快充技術,最大續航力可達到 400 公里以上,無論車子設計多漂亮,充電的解決方案依舊是電動車的最核心根本。

因此奧迪在 2017 年底,與福斯集團、賓士、BMW、福特、保時捷,合資成立一家能源公司「IONITY」,目標是在全歐洲打造統一規格的電動汽車充電網。

今年起,已在德國、奧地利與挪威設立 20 個快速充電站,目標是 2020 年前打造覆蓋歐洲主要交通幹線的 400 座快速充電站;更在歐洲推出「 e-Tron 充電服務」( e-Tron Charging Service),只需要一張卡片,就能在歐洲 72,000 個充電點充電。

「充電選擇對客戶來說很重要」,奧迪充電技術負責人 Johannes Eckstein 認為,必須要提供車主多元充電解決方案,除了歐洲有「IONITY」,美國市場未來也會推「Electrify America」服務,預計到了 2019 年全美會有 484 個充電站,e-Tron 發表會也宣布將與電商巨頭亞馬遜合作,提供家庭充電安裝服務,還能透過手機 App「my Audi」隨時查看用電狀況與帳單金額,能依照旅行計算所需電量,預先找出沿途可充電的地方,讓充電的軟硬體服務都能最大程度透明化,免去車主的焦慮與擔心。

電動車未來的台灣困境
至於台灣,目前政府的首要選項是力推電動機車,以台北市來說已可看到許多電池交換站,然而電動車的電力補給跟電動機車完全不同。

首先,電動車充電不像加油可 5 分鐘內搞定,通常再快充也要半小時,因此在充電樁附近必須設置可讓車主休息的咖啡廳等配套設施,降低充電時的體驗摩擦;另外,電動車也不像機車可直接交換電池,無論充電樁、充電站的設置都需要經過民間與政府通力合作,沒有任何一種充電解決方案適用所有市場,因此台灣未來還需取得各界共識,設計出最適合台灣的充電解決方案。

隨著 e-Tron 發表,也暗示各地區的電動車市場將進入新時代,台灣由於充電基礎建設非常薄弱,e-Tron 引進台灣的時間仍充滿變數。台灣奧迪透露,為了加深未來電動車產品在台灣市場的布局,已和一家電子公司合作充電解決方案,詳細資訊預計今年底會陸續揭露。

這些軟硬體設備或許還是其次,電動車發展最大的關鍵是「電從哪裡來」。試想,當所有人晚上回到家中,都在差不多的時間替車子充電時,我們的供電系統是不是負荷得了?以台灣目前缺電的情況來看,或許優先解決能源問題才更實際。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

評析
台灣由於充電基礎建設非常薄弱,e-Tron 引進台灣的時間仍充滿變數。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前GM老將:特斯拉正駛向墳場 再一、兩年就玩完了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報導,有「汽車沙皇」之稱的前通用汽車(GM)副董事長魯茲(Bob Lutz)警告,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沒什麼優勢可言,無論是技術、軟體或電池方面皆然,正一步步「駛向墳場」。

魯茲以直言不諱著稱,他之前也曾批評競爭對手豐田進軍油電混合車市場只是公關噱頭,「就經濟而言毫無道理」。

近年來他把批評目標轉向特斯拉,去年曾曾預言這家電動車大廠「絕對撐不到2019年」;隨著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的言行頻頻引發風波,魯茲本周更強化他看衰特斯拉的立場。

魯茲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家汽車公司正駛向墳場…我認為再一、兩年,就會看到某部稱為『誰殺了特斯拉』的電影上映。」此話影射2006年紀錄片「誰殺了電動車」,片中指控通用汽車是妨礙電動車市場發展的頭號幕後黑手。

魯茲在接受CNBC訪問時說,穆斯克是個好人,只是不懂得如何經營一家汽車公司。

對此,魯茲進一步說明:「他們永遠沒辦法靠Model 3賺錢,因為成本高得離譜。他僱了9,000人在生產線組裝車子,每年產量卻不到15萬輛。這一切根本就不合算。」他還指出,特斯拉「沒有…技術優勢,沒有軟體優勢,沒有電池優勢,什麼優勢都沒有」。

魯茲認為,相形之下,奧迪(Audi)、賓士(Mercedes)、寶馬(BMW)和保時捷(Porsche)在這個領域才是能存活下去的競爭者,因為有能力賠錢賣電動車,必要時以其他車款賺的錢來彌補。對照下,特斯拉「現金失血不止」。

評析
魯茲在接受CNBC訪問時說,穆斯克是個好人,只是不懂得如何經營一家汽車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2: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誠實為上!穆斯克問這個問題 拆穿求職者的謊言

經濟日報 記者陳律安╱綜合外電報導

誠實永遠是上上策,但這仍無法阻止多數求職者在面試時對事實「加油添醋」一番。社會心理學家佛萊曼(Ron Friedman)指出,高達81%的求職者在面試時說謊。

CNBC網站報導,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在面試時會問一個簡單問題,來拆穿求職者的西洋鏡。那個問題是:你面對過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而你又是怎麼解決它的?

穆斯克說,透過這個問題,他能夠判斷求職者在團隊裡面的角色─究竟他是自己解決問題並找到答案,還是只是團隊的一員。

穆斯克解釋,因為如果是「真正負責解決問題的人,就會知道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他們非常清楚許多細節」。這些求職者能夠深入解釋所面臨的困難,也能談談應對的策略。穆斯克說,優秀的求職者能從多個層面去回答這個問題。

相反的,那些「假裝」解決問題的人,穆斯克說他們「只能從一個層面去探討,然後就卡住了。」

「真正面臨困難的人,是不會忘記那個問題的。」

而求職教練崔斯勒表示,求職者要對自己的缺點誠實,但可以把答案轉向正面,比方說缺乏某項技能時,可以說自己知道該技能、本身有哪些相模仿的能力,而自己也願意去學習那項技能。

評析
真正負責解決問題的人,就會知道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他們非常清楚許多細節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2: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2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目前「沒有真正的對手」
但電動車浪潮正在施加空前壓力

華爾街見聞

討論特斯拉的江河日下,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除了對創始人馬斯克個人特徵的批判以外,最常見的觀點莫過於,曾經的先驅者特斯拉,現在已經有了一大批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

伯恩斯坦似乎並不這麼認為。分析師 Toni Sacconaghi 分析了目前的電動車市場狀況,未來三年內,幾十款電動車都將面世開售,可能構成對電動車先驅特斯拉造成威脅。但目前特斯拉競爭壓力被誇大了,主要的對手至少要到 2020 年才會進入市場。

從產品與產品層面的競爭來看,特斯拉在未來幾年裡仍然所向披靡。儘管新晉電動車市場的產品眾多,但它們都未對特斯拉的 Model 3 構成真正的威脅。

伯恩斯坦肯定了特斯拉「無與倫比的品牌」優勢,認為如果單純是電動車方面,特斯拉甚至「沒有真正的競爭」。Toni Sacconaghi 並不是特斯拉的大多頭,他仍然保持對特斯拉的中性評級,目標價 325 美元。

「我們分析了到 2022 年,美國將發布的電動車,結果非常明顯。「伯恩斯坦分析師認為,兩年內,Model 3 預計能貢獻特斯拉 70% 的銷量,一直到 2022 年(或是到沃爾沃推出全電動的 Polestar 2 轎車時)都不會面臨「可觀的競爭」。

瑞銀比較了幾款電動車後,也同意 Model 3 的技術優勢,認為它是「比同行領先數年的、下一代、軍用級別的技術「。日產的 Leaf 和寶馬 i3 都不是其對手。

主要的競爭對手要到 2020 年才有可能出現。伯恩斯坦提到,屆時,Model S 豪華轎車或是 Model X 豪華 SUV,可能面臨來自奧迪 Etron Quattro 和捷豹 I-Pace 的競爭。

威脅不在於其他車企推出的電動車本身,而是參與者擴大後,電動車市場需求端的擴張。伯恩斯坦將其類比為 21 世紀初的數碼相機或閃存市場。

「在這兩種情況(數碼相機和閃存)中,先驅企業最終占據了大部分市佔率,…… 但市場的擴張是如此之快,所以索尼、SNE 和 PSTG 等新進入市場的參與者,依然能實現指數式增長。「

不過伯恩斯坦 Toni Sacconaghi 仍對特斯拉抱有信心,認為在「真正的競爭「出現後,就像蘋果及 iPhone 一樣,特斯拉仍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市場市佔率。

伯恩斯坦分析師肯定了特斯拉的長期競爭力,但仍然指出了特斯拉的明顯短板。在未來兩三年裡可能都不會出現強勁競爭者的情況下,特斯拉的壓力「不在於競爭,而是執行」。

「特斯拉可以從 Model 3 中盈利、並保證其質量嗎?伯恩斯坦稱,「Model 3「越來越重要」。 瑞銀測算了 Model 3 及其零部件的成本後,認為特斯拉無法以低於 4.2 萬美元的售價實現盈利,而這一價格遠高於 Model 3 的 3.5 萬美元。

另一方面,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在特斯拉大空頭 Vertical Group 分析師 Gordon Johnson 看來,掩蓋在產能問題下的另一個隱患時,特斯拉的需求仍然難保無虞。在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客戶厭煩等待的情況下,特斯拉將面臨嚴重的需求不足問題,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 2018 年第四季到 2019 年第一季的某個時點。

截至 2018 年 7 月 2 日,特斯拉汽車的網上預定量為 42 萬,而 2017 年 8 月這個數字就是 45.5 萬,今年 5 月為「超過 45 萬」。此外,迄今為止特斯拉交付了 28386 輛 Model 3,因此,就像我們上周所警告以及特斯拉管理層告訴我們的,在過去一年新訂單實際上是 0,對此特斯拉給的原因是交付車輛等待時間過長。

考慮到自 2017 年 8 月 2 日以來凈預約量基本沒有變化,以及上周特斯拉自己稱 Model 3 在過去一年沒有新增訂單,我們認為今天的數據更是證實了 Model 3 新增預約需求低迷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評析
真正的競爭「出現後,就像蘋果及 iPhone 一樣,特斯拉仍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市場市佔率。
發表於 2019-8-6 18:52:17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學習的機緣與創造學習園地的大德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2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奧迪電動車起跑

鉅亨網編譯凌郁涵

從前,只要一提到電動車,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特斯拉 (TSLA-US),不過,豪華德國汽車製造商奧迪也在這週正式推出了首款電動車 SUV 名為 e-tron,為特斯拉獨佔的電動車市場帶來新的變化。

奧迪目前在全球豪華汽車的銷量落後於寶馬 (BMW) 和賓士 (Mercedes Benz),但隨著全球電動車銷量的成長,奧迪認為自身的製造工程和具有風格的豪華汽車能為電動車的銷售帶來更多優勢。

奧迪的臨時執行長兼行銷長 Bram Schot 表示:「未來百分之百是奧迪將電動車帶向新的紀元。」

奧迪 e-tron 結合了多項新科技,並融入數位化的設備。四輪驅動的 quattro 的操控基因讓電動車可在 30 毫秒內自動控制兩個輪軸之間的驅動分佈,遠遠超過任何傳統機械系統。

95kWh 的鋰離子電池組在每次充電後可為 e-tron 提供超過 400 公里的強勁續航力。e-tron 在最大輸出模式下能夠產生高達 400 馬力的功率,在 5.7 秒內完成每小時 0 到 100 公里的衝刺,最高時速為每小時 200 公里。

設備上來說,虛擬後視鏡的應用能補足過去後照鏡的死角,增進交通安全,駕駛更能利用觸控面板來放大或縮小視野。另外,奧迪也將推出充電設備,並與亞馬遜 (AMZN-US) 合作,結合亞馬遜家庭服務提出充電方案。

未來幾年電動車市場預期將有更多的產品推出,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奧迪預期推出的兩款 SUV, e-tron SUV 和 e-tron Sportback,將成為引領奧迪汽車的電動化。此外,奧迪也宣布,未來還將繼續推出 Avant(旅行車) 和 Sportback 形式的電動車。

「電動車時代將到來,我們將全力以赴。」奧迪產品行銷負責人 Fermin Soneira Santos 表示。

目前,奧迪 SUV 全球市占率為 37%,在美國地區則高達 53%。美國與中國的休旅車市場仍在繼續成長當中。為了爭奪這個市場,奧迪以 SUV 車型為優先,來布局整體電動車市場。「E-Tron 只是一個開端。」Santos 說道。

評析
未來幾年電動車市場預期將有更多的產品推出,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熬過柴油門醜聞 德汽車大廠終能挑戰特斯拉

中央社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23日綜合外電報導

柴油車排放廢氣造假醜聞重創德國汽車業聲譽,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電動車跑在前頭,熬過柴油門醜聞後,德國汽車大廠如今終能向特斯拉下戰帖。

賓士(Mercedes-Benz)製造商戴姆勒集團(Daimler)、BMW集團、旗下擁有奧迪(Audi)的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和保時捷子公司掌控全球80%的頂級汽車市場。

然而,直到最近,他們才開始挑戰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和其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推出以電池驅動、零排放的車款。

特斯拉獨占電動車市場鰲頭的局面本月開始出現轉變,德國3大汽車集團紛紛推出各家第一款純電動休旅車,預計將於接下來兩年開賣。

奧迪推出E-Tron、BMW推出iNext,賓士推出EQC,保時捷電動車則命名為Mission E。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說,德國汽車製造商矢言在未來3年投入近400億歐元(467億美元),投資電池驅動車款。

奧迪在德國的市占率約8%,特斯拉則為0.1%,奧迪希望在2025年前,每賣出3輛汽車,就有一輛是電動車。

汽車產業專家杜登霍夫爾(FerdinandDudenhoeffer)說:「搶攻電動車市場的大戰終於開始了!」

評析
特斯拉獨占電動車市場鰲頭的局面開始出現轉變,德國3大汽車集團紛紛推出各家第一款純電動休旅車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中庸至上!特斯拉黑或粉絲 都注定要失望

經濟日報 記者陳律安╱綜合外電報導

人們對於特斯拉的評價非常兩極,愛它及黑它的人都很多,事實上,它可能不如愛好者所說的將統治世界,也不會如黑它的人所說將從地表消失。

事實上,特斯拉成立不過約15年,與百年老店通用或福特相比,可說是小巫見大巫。在這15年間,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建立了一個「可靠」的模式。

首先,宣布一個極具野心又酷炫的產品,製造話題,藉以吸取滿滿的市場熱度,然後總是比預期更晚推出。開始生產時總會遇到難題,並遭遇一波又一波的質疑。再藉由不斷的嘗試及錯誤,想出了新的酷炫產品,之後又碰到類似的生產問題。然後,整個過程如重播般再來一遍。

特斯拉在2012推出Model S房車、2015年推出休旅車Model X都碰到了生產問題。不過由於從2012年到現在,其股價大幅上揚,導致2016年Model 3的產能問題更加受到關注。

現在Model 正在以穩健的步調持續產出。這並不意味著特斯拉每年要生產百萬輛Model 3,也不代表它每周生產不到2,000輛。特斯拉今年如果能產出20萬-30萬輛,也較2017年成長一倍,但仍無法與通用去年產銷的近千萬輛相比。

如果解析這些數字,會得到一個讓特斯拉粉與特斯拉黑都大為光火的結論:特斯拉是一間極具前景的小型公司,可能會成為成功的中型汽車業,既能服務高階大眾電動車,也攫取了多數豪華電動車的市場。

從這個結論中可以知道,看多者對特斯拉股票的估值過高,而特斯拉也不會稱了看衰者的意就此消失。

幾年前只有少數幾個分析師傾向中間之道,他們雖然錯過了2017年股價從300美元升到400美元的漲勢,卻也避過了近來的下市風波。

中庸之道的聲音不大,但坦白說他們可能才是對的。特斯拉股價不值300美元-400美元,比較符合150美元-200美元的水準。他們認為特斯拉不是不可能破產,但永續經營的可能性也在。他們也並不認為特斯拉會征服整個車市,畢竟到2018年底,電動車僅占全球車市1%。

但你如果認為中庸之道很無聊,那可就錯了。中庸一派希望你明白,不過短短五年,特斯拉就造出人類史上最成功的三款電動車。儘管特斯拉生產常出問題,但那是因為它們缺乏實戰經驗,也沒有時間停下腳步整合這些經驗。

與此同時,其營收在過去幾年每季都能成長個2億美元。

若不戴有色眼鏡去看特斯拉,得出的結論會是:它也不大像是一間年輕的小公司,比較像是有史以來最能排除萬難的成功企業故事。

評析
看多者對特斯拉股票的估值過高,而特斯拉也不會稱了看衰者的意就此消失。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巴菲特投資比亞迪  十年帳面獲利13億美元

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大師巴菲特在中國買進的持股表現如何?就他十年前押注的一檔股票而言,答案是還不錯。

彭博資訊報導,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克夏在2008年9月26日同意收購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目前相當是24.59%的香港上市股票。這些持股股價迄今已飆升500%,以當前股價計算,這筆當年2.32億美元的投資目前價值約16億美元。在同樣十年間,波克夏的股價漲幅達144%。

巴菲特這筆投資的時間點,比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上市還要早兩年,當時汽車產業也尚未轉向電動車。投資比亞迪也成為巴菲特在美國以外最具價值的持股。比亞迪曾度過劇烈的股價波動,並且將自身從手機電池製造商轉型為汽車與單軌電車製造商。

比亞迪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比亞迪在過去十年迅速發展,巴菲特先生以無人能比的個人魅力與務實做法,為比亞迪的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不過想追隨巴菲特腳步的投資人未來一年可得深思熟慮。根據彭博資訊訪調20名分析師的預估,比亞迪在香港交易的股票未來12個月價格可能會下滑5.4%。

中國政府為追求在電動車的發展領先世界,已打造有利的政策並吸引投資人,但也提高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度。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五家中國本土電動車製造商已吸引10億以上的資金。

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科技巨擘都大幅押注電動車,為NIO與小鵬汽車等新創公司提供資金進行製造與研發。

評析
中國為追求在電動車的發展領先世界,打造有利政策吸引投資人,但也提高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度。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8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美證管會告馬斯克詐欺 特斯拉面臨危機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7日專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8月在推特發文,宣稱已獲公司下市所需資金,掀起風波。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今天控告馬斯克詐欺,特斯拉恐失去這位名號響亮的舵手。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證管會向曼哈頓聯邦法院提告,訴請民事處罰馬斯克(Elon Musk),並請求法院禁止馬斯克擔任上市公司高層人員或董事。

美國證管會執法部門共同主任培金(Steven Peikin)表示,馬斯克的推文具誤導性,未經特斯拉(Tesla)內部任何人預先批准或審核,嚴重擾亂並造成市場困惑。

47歲的馬斯克15年前共同創辦特斯拉,歷經多年努力,成功將特斯拉打造成全球最知名電動車品牌之一。他與特斯拉密不可分,一旦被迫卸下執行長職位,特斯拉恐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

受美國證管會提告衝擊,特斯拉盤後股價大跌9.9%。

報導指出,美國證管會將馬斯克告上法院,是近年劍指企業高層最受矚目的案件之一。根據訴狀,美國證管會指控馬斯克「未和任何潛在資金來源討論,遑論確認價格等關鍵交易條款」。美國法律嚴禁上市公司高層在攸關投資決定的訊息上說謊,或誤導投資人。

特斯拉這一年歷經風風雨雨,大眾市場車款Model 3面臨「難產」,使持續虧損的特斯拉承受極大壓力。馬斯克力抗放空特斯拉股票的陣營之際承諾,Model 3生產上軌道後,特斯拉今年下半年便能轉虧為盈,不需額外籌資。

馬斯克8月7日發表震撼股東的推文,預告他計劃以每股420美元讓特斯拉下市,並宣稱「資金已有著落」,刺激特斯拉股價飆漲。17天後,馬斯克以股東反彈為由宣布反悔,不再推動公司私有化。

根據訴狀,馬斯克告知美國證管會,他7月31日與某個主權財富基金的代表會面,對方首席代表對特斯拉私有化「表達興趣」。

馬斯克在8月13日發表的部落格文章提到,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過去2年曾多次接觸他,談到為特斯拉私有化提供財務支援。但美國證管會指稱,馬斯克與主權財富基金的討論不含交易財務細節,例如雙方未討論要開給股東多少溢價,才能讓特斯拉下市。

評析
美國證管會將馬斯克告上法院,是近年劍指企業高層最受矚目的案件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9-8-11 19:32: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車廠10年暴漲5倍 巴菲特海賺400億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陸股也適用長期持有策略?至少巴菲特10年前買的這檔是。

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2008年9月26日答應入股在香港上市的比亞迪,持股相當於現今的24.59%。

比亞迪此後上漲超過500%,將波克夏2.32億美元的投資變成約16億美元,淨賺超過13億美元(約399億台幣)。

比亞迪如今已是中國新能源車1哥,波克夏10年來股價也上漲144%。

對比亞迪投資,已成為巴老在美國以外最有價值的持股。比亞迪曾歷經股價震盪,從電池製造商變身如今的電動車大廠。巴老投資比亞迪2年後,特斯拉才上市,更遠早於車界轉向電動化趨勢,眼光深遠。

比亞迪發聲明表示:「巴菲特先生空前的個人智慧及實際行動,給予比亞迪發展強力的支持」。

依美元計算,比亞迪過去10年股價漲幅,在彭博全球汽車製造商指數(Bloomberg World Auto Manufacturers Index)27家企業中排第4,僅次於中國吉利、特斯拉和印度的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

厲害的是,比亞迪不是巴菲特在中國最賺的投資。波克夏2003年投資中國石油4.88億美元,2007年出售股份賺進35億美元。

比亞迪從生產手機鋰電池起家,2002年在香港上市,但隔年即宣布進軍汽車業,遭市場譏為不務正業,甚至引發不少基金公司大舉出脫持股,正因比亞迪今年更聚焦於新能源技術,全力發展電動汽車,因此吸引股神慧眼,看好比亞迪在綠色環保市場發展潛力。

巴菲特當年在投資聲明中稱讚,「比亞迪創辦人暨董事長王傳福有相當優秀的管理及經營能力,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合作」,不僅表露對王傳福的欣賞,也證明這項投資,並未違背過去鍾情傳產、金融業的立場,且掌握到最具前景的傳統產業基石,藉由比亞迪營運視野,分食電動汽車及綠色環保商機。

評析
比亞迪發聲明表示:「巴菲特先生空前的個人智慧及實際行動,給予比亞迪發展強力的支持」。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4: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強迫技轉 美化工、電動車遭殃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

美媒揭露四大伎倆 系統性榨取美企技術
《華爾街日報》揭露,中國政府系統性強迫外企技術轉讓的四大伎倆,包括:施壓合資事業中的美企夥伴放棄技術、利用法院宣布美企的專利和授權安排無效、發動反壟斷調查恐嚇美企、把可能向中企透露商業機密的專家安插到中國監管小組;中國這些手段,讓美國化工、電動車、半導體等業者都深受其害。

限制外企進入 中國迄今仍有35行業
報導指出,中國藉由「市場准入」門票換取外國「先進技術」,迄今仍有卅五個行業限制外企進入,外企必須和中國公司成立合資企業並轉讓技術,中國才放行外企經營或擴大業務。

根據報導,美國化工鉅子杜邦(DuPont)二○○六年同意分享資訊、授權給合作夥伴張家港美景榮化工公司生產和分銷由玉米提煉的Sorona纖維材料,在杜邦內部,這項合作被稱為「收費」夥伴關係,是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付出的「過路費」。

發動反壟斷調查 施壓杜邦撤告侵權
知情人士透露,二○一三年前後,杜邦未更新對美景榮的授權,主因懷疑美景榮竊取智慧財產(IP)、銷售類似Sorona產品,並兩度在中國提起專利侵權仲裁,相關聽證卻一直延續到二○一七年;不料,這引來中國發改委官員以杜邦和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合併為由,發動反壟斷調查,重點卻在施壓杜邦撤告。

據指出,中國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人員去年十二月大肆搜索杜邦上海辦公室四天,要求交出全球研發網路的密碼、列印文件、帶走電腦、威脅員工;調查人員告訴杜邦主管,正調查其壟斷行為,尤其杜邦不願將技術授權中企、不願對美景榮撤告。

中國智財措施 美企年損五百億美元
上海美國商會今春一項調查顯示,約五分之一會員表示,一直被中方施壓要求技術轉讓,其中四十四%航太工業和四十一%化學企業回報遭遇「明顯壓力」,兩大行業都被中國列為戰略重要性產業。美國白宮估計,中國相關IP措施使美企每年蒙受五百億美元損失。

中國對外國投資的監管評審小組更成為榨取外企商業機密的制度性機構。外國車廠指出,新車須經中國政府批准才能在當地量產,而被強制性技術審核;中國監管人員和中國車廠共謀,透過審查詢問電動車零件藍圖,這正是外國車廠極力保護不讓中國合資夥伴取得的資訊。

評析
美媒揭露四大伎倆,系統性榨取美企技術,讓美國化工、電動車、半導體等業者都深受其害。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推文惹議 SEC喊告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證交會(SEC)控告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詐欺,指稱他的下市推文誤導投資人,並有意將他趕下台。消息一出,不少投行發表看衰的報告,周五早盤特斯拉股價暴跌12%,報270.35美元。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本案可能激勵特斯拉做出正向改變,這家電動車大廠可望苦盡甘來。

據熟知內情人士透露,證交會原本和穆斯克達成和解,並已經擬好和解聲明,但穆斯克在最後一刻變掛,證交會於是向他提起訴訟。

證交會並未將特斯拉公司列為被告,不過打算禁止穆斯克擔任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或高階主管。穆斯克的言行造成特斯拉股價承受巨大壓力,穆斯克為特斯拉的最大股東。

穆斯克透過聲明稿表示:「證交會無端的舉動令我極度哀傷和失望。正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價值,事實將證明我從未背棄這項價值。」特斯拉和董事會也在聲明表示,他們「完全信賴穆斯克,相信他的正直和領導能力」。

證交會在長達23頁的訴狀指出,穆斯克「明知他從未與任何潛在金主談論以每股420美元將公司下市的交易」,與他8月7日的推文背道而馳。證交會稱穆斯克忽略事實和其言論造成特斯拉股價巨烈震盪,危害股東。

科技創投公司Loup Ventures研究部門主管蒙斯特(Gene Munster)認為,證交會對穆斯克提出詐欺指控可能為公司帶來正向改變。

蒙斯特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節目《Closing Bell》專訪表示:「我認為本案或許能為特斯拉注入改變的正面力量。我們一直認為穆斯克應該擔任其他角色,繼續留在特斯拉,但擔任不會影響投資人的職務。我認為本案是實現這項期望的機會。」

蒙斯特表示,穆斯克被趕下台的機率「超過五成」,因為證交會希望如此,不過他不太可能會被完全逐出公司。

評析
證交會並未將特斯拉公司列為被告,不過打算禁止穆斯克擔任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或高階主管。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挨告後 特斯拉接下來命運如何?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27日遭美國證管會(SEC)控告詐欺,被控8月初推文稱已取得資金可讓公司下市的說法「不實」、「誤導」投資人,執行長位子可能岌岌不保,導致特斯拉股價28日早盤暴跌逾12%。

華爾街分析師28日對這宗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美國證券詐欺民事案件議論紛紛,以下是他們對此案的看法,以及對特斯拉有何影響的預測。

●營運添變數、股價波動加劇
RBC資本市場分析師史派克(Joseph Spak)認為,SEC尋求法官下令禁止穆斯克擔任上市公司主管或董事,這將使特斯拉前景面臨更多變數,也給這檔原已波動劇烈的股票「增添更多戲劇性」。他表示,現在難以評估穆斯克留任執行長的機率有多高,因為必須視訴訟判決或和解條件而定。

●明年勢必需新資金挹注
瑞銀集團(UBS)分析師蘭根(Colin Langan)說,此案將對特斯拉近期展望構成挑戰,倘若SEC贏了,特斯拉恐怕得撤換執行長,而此人得處理製造問題、資金顧慮,以及勉強有利可圖的旗艦產品,「無論訴訟結果為何,我們認為特斯拉2019年需要籌資」。

●未來籌資難度更高
蘭根指出,以往特斯拉在資本市場籌資大致輕而易舉,因為市場欣賞穆斯克的前瞻和創新力;但若穆斯克離職,投資人可能不再願意繼續資助一家至今全年財務尚未由虧轉盈的公司。

史派克表示,短期內若能提高Model 3產量,特斯拉的現金流可望改善;但未來若撤換領導人,可能影響特斯拉籌措新資金的能力。

●股票基本面將受更嚴格檢視
摩根大通分析師布林克曼(Ryan Brinkman)認為,這起訴訟可能促使投資人放大檢視特斯拉公司的基本面,除了至關緊要的「關鍵人物風險」之外,還有一些其他風險,包括投資人、消費者和供應商對該公司的信心滑落。布林克曼把特斯拉目標股價訂在195美元,遠低於目前的大約每股270美元。

Vertical Group分析師強森( Gordon Johnson)表示,穆斯克8月放出擬以420美元價碼收購股票、讓公司下市的風聲,「顯然想炒高股價打擊做空人士」,而這起訴訟將迫使投資人聚焦特斯拉「糟糕」的基本面。他指出,特斯拉今年來走了逾60位主管,若穆斯克也去職,沒他一再推文「給投資人畫大餅」,光靠特斯拉財務表現撐不起目前的高價位,將承受極大的賣壓。強森十分看衰特斯拉股價後市,數月來一直維持每股88美元的目標股價不變。

評析
穆斯克挨告後,營運添變數、股價波動加劇,明年勢必需新資金挹注,未來籌資難度更高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5: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少了穆斯克…特斯拉恐難再吸金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在特斯拉月底衝刺交車量之際,穆斯克遭美國證管會(SEC)提告,勢必讓特斯拉的處境惡化,可能也會動搖投資人的信心。很難想像特斯拉少了穆斯克這位形同公司門面的執行長,以後走往何方。

不論穆斯克離開特斯拉的可能性有多低,對特斯拉來說,再過幾天就要結束的這一季變得更難熬。本周對特斯來說原是值得歡慶的里程碑,因為斯拉終於將要把上千輛Model 3電動車交到美國消費者手裡,此事攸關特斯拉能否達成公司長期獲利目標,但穆斯克卻再次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特斯拉正從穆斯克口中的「拼命生產地獄」,進入「交車物流地獄」,分秒必爭要趕在第3季結束前將關鍵車款Model 3交到顧客手中,這會是很龐大的銷售數字,但SEC對穆斯克提告仍嚇跑了一些投資人。

穆斯克以往在華爾街募資幾乎無往不利,芝加哥基金公司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惠斯頓說:「少了穆斯克,特斯拉將變成一家負債累累、很燒錢的公司。」加州財富管理公司Gerber Kawasaki執行長、也是特斯拉股東的吉爾伯也說:「如果穆斯克離職或卸任執行長,特斯拉本質上將變成不同的公司,會減少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研究機構Loup Ventures的孟斯特則說:「穆斯克以執行長身分離開特斯拉的機率為50%,但有95%的機率留在公司。」

評析
如果穆斯克離職或卸任執行長,特斯拉本質上將變成不同的公司,會減少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拒絕與美SEC和解 讓特斯拉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因為在推特發文表示要讓特斯拉私有化的推文,引發爭議周四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詐欺起訴。

馬斯克挨告除了要面對民事處罰之外,甚至還可能坐牢。

根據美國CNBC報導指出,在面對將可能面臨巨額的罰款與牢獄之災的馬斯克仍不改其強硬個性,拒絕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欺詐指控達成和解的提議。

分析師認為,如此一來將讓特斯拉未來充滿更多的不確定性。

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對馬斯克提起訴訟,指控馬斯克在將特斯拉私有化的問題上誤導投資者,但是SEC仍為馬斯克提供了和解機會,但被馬斯克拒絕。

投資研究公司CFRA分析師加勒特•尼爾森(Garrett Nelson)指出,在追求實現關鍵目標的過程中,特斯拉可能會與政府機構展開潛在戰鬥,但是如果特斯拉失敗,其最重要的人(馬斯克)將會面臨風險。

尼爾森補說,由於馬斯克收到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但他拒絕了,現在他正在「擲骰子」進行一場豪賭。如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贏得了官司,並選擇施以最嚴厲的懲罰,馬斯克可能會被禁止擔任任何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董事。

尼爾森說,如果SEC選擇繼續如此做,馬斯克是否還能留在公司完全無法確定,而這對特斯拉的未來將是災難性的。由此分析的說法來看,不難看出馬斯克對特斯拉的重要性。

由於馬斯克是特斯拉的董事長、執行長以及擁有公司20%股份的大股東,他同時也被廣泛認為是一位遠見卓識的領袖,在很大程度上充當著特斯拉的代言人。

尼爾森說,特斯拉的的股票市獲利很高,這是由馬斯克的存在以及他的願景所驅動的,如果馬斯克離開,公司的獲利率將會縮水。

在特斯拉如此關鍵時刻,即使是暫時的禁令,或者僅僅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律訴訟大戰,都可能對該公司造成巨大傷害。

目前特斯拉正在加速Model 3電動車的生產,這是一款要推動特斯拉要成為一家主要汽車製造商的車款。

尼爾森說,特斯拉的產品很出色,仍領先于競爭對手,但有些競爭對手在技術方面正在迅速趕上。BMW、奧迪和Jaguar都是如此,這3家公司都推出了高階的電動汽車,並打算成為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

相關人士指出,若是馬斯克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協定,馬斯克就不必辭去執行長一職。

另外,由於特斯拉的財務問題一直是特斯拉最大的痛處,由於資金可能在今年底將會用罄,因此在2019年的某個時點,特斯拉將需要籌集更多資金。尼爾森認為,若是這種不確定性仍然存在,讓特斯拉籌集資金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雖然馬斯克的推特發文惹出許多麻煩,但是馬斯克的領導魅力卻是無人能出其右,特斯拉的董事會更是歷來是馬斯克的堅定支持者。

事實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和解協定還要求特斯拉再任命2名獨立董事。尼爾森說,該和解協議將給董事會帶來許多股東希望的改變。但現在,特斯拉的董事們將如何行事還有待觀察,否則將會招致更多新的批評。

評析
在特斯拉如此關鍵時刻,即使是暫時的禁令,或者法律訴訟大戰,都可能對該公司造成巨大傷害。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9-26 16:58 編輯

轉貼2018年9月30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私有化每股420美元價格 傳與大麻有關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8月傳出要以每股420美元(約新台幣1.3萬)價格讓特斯拉私有化的消息,引發軒然大波。現被外媒爆出,馬斯克坦承420美元這個私有化價格,有部分跟大麻有關。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的訴狀紀錄中,馬斯克解釋特斯拉私有化價格是怎麼來的,他表示,最初是以特斯拉當天的收盤價349.54美元(約新台幣1萬641元),再加上他自己認定的20%私有化「標準溢價」後,得出419美元(約新台幣1萬2756元)這個數字。

不過,當時他得知「420」這個數字對大麻文化來說具有代表意義,會讓他的女朋友,即加拿大電音才女格蘭姆斯(Grimes)覺得很有趣,因此決定將特斯拉私有化價格取整數為420美元。

日前馬斯克遭SEC提告詐欺,不過最新消息顯示,雙方在當地時間29日晚間和解,馬斯克表示願意辭去特斯拉董事長職務,並支付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2億)的罰金。

根據《關鍵評論》報導,420成為大麻代號,是源起從1971年美國5個就讀聖拉斐爾高中(San Rafael High School)高中男孩的放浪午後開始,他們約定在下午4點20分放學後,找出之前海岸巡防隊員遺留在附近地區的大麻田,因此「420」成了他們的行動代號。雖最後他們並沒找到該大麻田,但「420」變成了他們抽大麻的秘密代號。

但讓「420」真正成為全球大麻客通用的代號,就要指向一本名為「High Times(嗨時光)」倡議大麻合法化的雜誌,該雜誌編輯哈格爾(Steve Hager)從那時開始把「420」這個數字帶入一切跟大麻有關的事物及活動後,也讓「420」從一個地方次文化團體的暗語,變成全球大麻圈共享的符號。

評析
外媒爆出,馬斯克坦承420美元這個私有化價格,有部分跟大麻有關。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6:59: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30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一屁股債 特斯拉烏雲未散

聯合晚報 編譯郭宣含/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就證券詐欺案與美國聯邦政府達成和解後,特斯拉與執行長馬斯克的未來變得更加明朗,但特斯拉仍有團團烏雲圍繞。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9日公布的協議,馬斯克得以保留執行長一職,但必須放棄董事長職位至少三年。起訴書原本要求馬斯克一併辭去執行長。

特斯拉馬上遇到的一項挑戰就是要聘雇一位獨立董事長,監管公司與其善變的領導人。實際上,和解書迫使特斯拉提供馬斯克管理協助,這也是部分投資人先前呼籲之事。

此外,特斯拉早在政府監管人員動手想拔掉馬斯克前,財務狀況便已不穩。特斯拉一直面臨壓力,要證實自己可持續生產足以生存的電動車數量。

特斯拉可能在10月3日公布7-9月的生產數量,製造結果將提供特斯拉財務健康狀況。

馬斯克告訴投資人,他預期特斯拉第三季每周平均可生產7000輛電動車讓公司獲利。八年前特斯拉上市後就鮮少獲利。

和解案對特斯拉的股票帶來好消息。自馬斯克8月7日推文宣稱特斯拉可能私有化,當天收盤價逼近歷來新高379.57美元,隨後引發SEC訴訟,至今特斯拉股價已下跌30%。

特斯拉市值驟跌可能讓馬斯克明顯改變心意與SEC協商和解。SEC在27日提告前,馬斯克才拒絕和解提議,當時他表示在推特宣稱收購特斯拉的資金已到位並沒錯。

投資人擔心馬斯克在特斯拉陷入財務困境之際可能被迫離開公司。問題是,特斯拉已累積逾100億美元的債務,每三個月還需燒掉約10億美元。特斯拉6月時銀行裡只有22億美元,這代表公司獲利前需舉債更多。

讓情況更複雜的是,特斯拉明年3月需償還13億美元,包括今年11月需償還的2.3億美元。如果特斯拉如馬斯克所言在第3季獲利,分析師對公司的財務顧慮也會煙消雲散。特斯拉預計11月初公布第3季財務報告。

評析
和解後特斯拉與執行長馬斯克的未來變得更加明朗,但特斯拉仍有團團烏雲圍繞。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6:59: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與SEC和解
保住執行長大位 個人與公司各出2千萬美元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與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已同意各出資2,000萬美元,合計4,000萬美元,就美國證交會(SEC)控告詐欺案達成和解,後者指控穆斯克提出下市的不實聲明已誤導投資人。根據和解條件,穆斯克必須辭去董事長職位,但可繼續擔任執行長。

SEC要求特斯拉必須聘僱獨立董事長以監督公司,此舉可令一些股東寬心不少,因特斯拉董事會早被批評過度縱容穆斯克的脫序言行。

此協議於29日公布,凸顯穆斯克對SEC的態度出現意外轉變。此前2日SEC甫控告穆斯克詐欺,當時消息人士透露,穆斯克拒絕與SEC和解。

身價約200億美元的穆斯克以及截至6月底止持有現金22億美元的特斯拉,將各付2,000萬美元與SEC和解。此案源於穆斯克8月7日發表的推文,他提到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推動特斯拉私有化,並表示資金已到位。

知情人士指出,特斯拉按照和解要求,將規畫高層使用社群媒體政策,未來穆斯克必須經公司核准後才可發文,意味這位執行長多采多姿的推文未來將沒那麼勁爆。

AutoTrader分析師魁比絲(Michelle Krebs)表示,「一則不顧後果的推文造成一大筆損失,成本高達2,000萬美元。」

根據和解協議,該公司必須新增2名董事,而穆斯克得以繼續留在董事會,但3年內不得擔任董事長。

魁比絲說:「以SEC過去發布的懲罰來看,穆斯克和特斯拉算幸運了。穆斯克至少仍領導公司,增加幾位董事會成員也算好事。」

美國里奇蒙大學法律系教授托比亞斯(Carl Tobias)表示,SEC成功讓好鬥的穆斯克降級,採取措施壓制他不加思索的言論,並且強迫特斯拉擴大董事會以制衡執行長權力,「這或許讓穆斯克停止瘋狂舉動、走向正軌」。

證交會執法部門主管艾娃奇恩(Stephanie Avakian)表示,此和解案藉由加強特斯拉企業治理和監督以解決不當行為和保護投資人。

評析
特斯拉與執行長穆斯克已同意各出資2,000萬美元,就美國證交會(SEC)控告詐欺案達成和解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6:5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 辭特斯拉董座
喊私有化被控詐欺 罰12.2億

國際中心、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和解代價
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董事長兼執行長馬斯克因涉嫌投資人而遭美國證管會(SEC)控告詐欺,如今事件有新發展,馬斯克和SEC達誤導成和解,願辭董事長一職,並付出4000萬美元(約12.2億元台幣)罰金。

美國證管會周六指出,馬斯克(Elon Musk)仍將保留執行長職位,但馬斯克和特斯拉得分別支付2000萬美元(約6.1億元台幣)罰金。聲明中寫著:「和解內容已獲法院許可,將全面涉及特斯拉的公司管理及其他改革,包括馬斯克辭去董事長,以及馬斯克和特斯拉必須分別付出2000萬美元罰金。」

馬斯克上月7日在推特(twitter)發文,聲稱要讓公司下市私有化,且資金無虞。結果SEC調查發現,馬斯克發言毫無事實根據,根本只是一場兒戲,造成市場訊息混亂、傷害投資人,SEC因此在9月27日以詐欺罪名提告。

特斯拉暴跌逾15%
投資人原擔憂SEC禁止馬斯克續任上市企業管理職位,拖累特斯拉9月28日股價盤中一度暴跌15.27%,收盤仍跌13.9%至264.77美元,寫下近5年最大單日跌幅。

另外,馬斯克「私有化」一語發出後,一度激勵特斯拉股價在8月7日漲抵387.46美元,但從當時至今累計回跌超過31%。路透等外媒指出,馬斯克與SEC和解,可能讓投資人鬆口氣,因為曠日廢時的訴訟,只會進一步傷害虧損累累的特斯拉。

近期負面消息不斷
特斯拉成立15年以來,從未出現年度獲利紀錄,近幾季更以高達每季10億美元(約305.5億元台幣)的速度耗掉資金,且近期馬斯克負面消息不斷,如在網路直播節目中抽大麻、在推特人身攻擊救災的英國潛水員等,重創特斯拉形象,和解或許更有利。

給予特斯拉「中性」投資評級的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投資長Ivan Feinseth表示:「我認為對所有牽涉其中的人來說,這已是最好的可能結果」。SEC對馬斯克的處罰就像「輕輕打了一下手」而已,「他能繼續擔任執行長,對公司來說十分重要。」

【馬斯克 近期失當言行】
★4/1 在推特公告「特斯拉已完全破產」,配上他蓋紙箱、身邊散落酒瓶並哭昏在Model 3旁的照片
★5/2 財報會議上嗆分析師的問題太枯燥,「聽了很想死」
★5/4 推特上嗆空頭,稱「世紀火燒空頭即將上演,噴火將登場」
★5/5 在推特宣稱要開糖果工廠,實際上是諷刺投資人若怕虧錢,去賣糖果較實際
★7/15 在推特暗示參與泰國洞穴救援的英國潛水員Vernon Unsworth是戀童癖
★8/7 推特上揚言「考慮以每股420美元價位讓特斯拉私有化,資金無虞」
★8/16 《紐約時報》刊出專訪,馬斯克訪談期間情緒激動,透露若不吃安眠藥無法入睡
★9/7 網路直播節目中抽大麻、喝威士忌且手握武士刀的影片流出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評析
根據和解條件,馬斯克得以保留執行長一職,但必須在45天內辭去董事長職位,至少為期三年。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和解後依然挑戰重重
3分鐘看懂特斯拉到底怎麼了

經濟日報 記者林聰毅╱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就證券詐欺案與聯邦政府達成和解,在同意繳交巨額罰款後驚險保住執行長職位,乍看之下,特斯拉的未來前景似乎快要撥雲見日,事實上並不盡然,這家傳奇性的電動車大廠仍有重重烏雲罩頂。

●馬斯克與SEC和解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9日公布的協議,馬斯克得以保留執行長一職,但必須在45天內辭去董事長職位,至少為期三年,而且他本人與特斯拉公司須各繳交2,000萬美元罰款。起訴書原本要求馬斯克一併卸下執行長。

●馬斯克下市推文惹禍
1.8月推文下市並表示「資金已到位」
馬斯克8月貼出有關公司下市的推文,被指有詐欺之嫌。他在今年8月7日推文宣布,將以每股420美元價格讓特斯拉下市,且「資金已到位」,隨即激勵公司股價飆漲。當時美國證券法專家曾警告,「資金已到位」這句話可能使他惹上麻煩,倘若特斯拉日後並未下市,抑或資金沒有到位,他可能吃上發布不實消息、操縱股價的官司。

果然,穆斯特17天後以股東反對為由宣布打消下市構想,美國證管會(SEC)之後控告他詐欺,指控他發布「不實和誤導的推文」,也未將此公司重大訊息通報監管機關。SEC說,馬斯克當時甚至沒有跟任何潛在的融資來源討論過價格在內的關鍵交易條款,不可能已籌得資金。

2.出下市這招,所為何來?
為使營運更彈性與靈活?為打擊空頭?

3.使營運更富彈性
根據馬斯克本人的說法,下市(或稱私有化)是想創造最適合特斯拉運作的環境,不受外界或短期看法干擾,無需再揭露可能讓競爭對手取得優勢的重要資訊,包括括負債金額、電動車生產量和交車量,以及人事異動等。特斯拉下市後可將重心放在長期股東利益,而不是短期營運目標。

4.教訓空頭大軍
他在8月7日推文並發送郵件向員工說明下市原因,特斯拉股價雖然在當天飆漲,但由於市場對其下市資金來源存疑,加上被監管機構盯上,該公司股價自此一路走下坡,至當月17日為止跌近20%,根據研究調查機構S3 Partners 公司,這段期間特斯拉的空頭陣營至少進帳12億美元。

馬斯克曾抱怨「特斯拉是華爾街被做空最多的公司」,就算前幾季財報表現佳,「空頭部隊」依然做空特斯拉,讓馬斯克抱怨壓力很大,於是他8月7日在推特上放出消息,表示要以每股420美元讓特斯拉下市,消息傳出後,部分空頭回補,但只占4%。

●為何不乾脆趕馬斯克下台?
1.趕走他恐有災難性後果
和解後,SEC撤回馬斯克不能續掌特斯拉的要求。由於馬斯克幾乎與特斯拉品牌劃上等號,許多投資人認為如果趕走馬斯克,恐將出現災難性後果。波士頓共同資產管理公司董事海姆說,此和解協議可能強化特斯拉未來表現,既可加強監督馬斯克,又不致於採取趕他走的「破壞力強大」措施。Tigress金融合夥人公司的凡恩賽斯表示,SEC對馬斯克的裁罰只是「輕微懲戒」,但他認為「這對所有牽涉其中的人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2.公司吸金難度將升高
SEC對馬斯克提告嚇跑了一些投資人,特斯拉上周五股價慘跌近14%,市值蒸發逾70億美元至剩下452億美元。馬斯克以往在華爾街募資幾乎無往不利,芝加哥基金公司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惠斯頓說:「少了馬斯克,特斯拉將變成一家負債累累、很燒錢的公司。」加州財富管理公司Gerber Kawasaki執行長、也是特斯拉股東的吉爾伯也說:「如果馬斯克離職或卸任執行長,特斯拉本質上將變成不同的公司,會減少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特斯拉仍面臨哪些挑戰?
1.公司治理
特斯拉馬上遇到的一項挑戰就是要聘僱一位獨立董事長,以監管公司與其善變的領導人。這是特斯拉與SEC的和解條件之一,除了須找到一名獨立董事長來取代馬斯克外,還須新增兩名獨立董事,並落實控管措施以監督馬斯克口無遮攔的溝通方式。聖塔克拉拉大學法學副教授戴蒙德說:「新增兩名董事將對馬斯克的獨大地位有抑制效果。」儘管如此,特斯拉董事會成員仍屢次發出聲明表示繼續支持馬斯克。董事會的九名成員包括馬斯克、馬斯克的胞弟金布爾•馬斯克以及四名長期事業夥伴。

2.電動車量產攸關特斯拉可信度與未來籌資
特斯拉可能在10月3日公布7-9月的生產數量,結果攸關能否達成公司的長期獲利目標,以及股價走勢。馬斯克之前告訴投資人,預期特斯拉第3季每周平均可生產7,000輛電動車,可讓公司獲利。標,

3.營運狀況與現金流
八年前特斯拉上市後就鮮少獲利,讓情況更複雜的是,特斯拉明年3月須償還13億美元,包括今年11月需償還的2.3億美元。如果特斯拉如馬斯克所言在第3季獲利,分析師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的疑慮也將煙消雲散。特斯拉預計11月初公布第3季財務報告。

投資人擔心馬斯克在特斯拉陷入財務困境之際可能被迫離開公司。問題是,特斯拉已累積逾100億美元的債務,每三個月還需燒掉約10億美元。特斯拉在6月時握有22億美元現金,這代表公司獲利前需舉債更多。

4.馬斯克的獨特作風與乖張行徑
47歲的馬斯克近來荒腔走板犯下多項錯誤,讓全力量產的員工們承受分心風險,包括在8月貼出有欠周延的下市推文後,曾在網路直播節目上抽大麻並揮舞武士刀,以及在推特貼文砲轟負責泰國受困少年足球隊救援行動的英國潛水員是戀童癖,這些都重創特斯拉和他自己的聲望,令使投資人失去信心,並使公司股價承受沉重賣壓。

5.主管出走潮
今年來特斯拉陸續有多位主管離職,例如特斯拉全球供應管理副總裁歐康諾已辭職,是近幾周來至少第五位離職高階主管,還有9月出走的會計、人資和公關主管。

評析
此和解協議可強化特斯拉未來表現,既可加強監督馬斯克,又不致採取趕他走的「破壞力強大」措施。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SEC與特斯拉和解 遲來的公司治理改革…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彭博資訊分析,美國證管會(SEC)這回與特斯拉所達成的和解條件,或許驗證公司治理專家多年前就已提出的看法,即欠缺合適監督作為的特斯拉董事會,有必要進行改革。

特斯拉與SEC的和解條件之一,是須找到一名獨立董事長來取代穆斯克,還須新增兩名獨立董事,並落實控管措施以監督穆斯克口無遮攔的溝通方式。

對投資人與學者來說,這是場遲來的改革。這些專家早已砲轟特斯拉的董事會充滿衝突,未充分監督想法天馬行空的執行長穆斯克。47歲的穆斯克近來行為荒腔走板犯下多起錯誤,讓試圖達成量產的員工們承受分心的風險。

穆斯克繼8月貼出有欠周延的下市推文後,曾在直播訪談節目上抽大麻,更被一名洞穴潛水員控告誹謗,因為穆斯克稱他是「戀童癖」。特斯拉還爆發高層主管離職潮,股票承受沉重賣壓。

儘管如此,特斯拉董事會成員仍屢次發出聲明表示繼續支持穆斯克。董事會的九名成員包括穆斯克、穆斯克的胞弟金布爾.穆斯克(Kimbal Musk)及四名長期事業夥伴。

聖塔克拉拉大學法學副教授戴蒙德說:「新增兩名董事將對穆斯克的獨大地位有抑制效果。」

今年6月時,一名特斯拉股東就曾提案要求特斯拉董事長須是獨立董事,但提案遭83%票數否決;當時CtW投資集團也反對金布爾等三名董事連任,理由是Model 3量產未達標等問題反映董事會未充分管好穆斯克與公司,但這三人依然獲連任。

評析
對投資人與學者來說,這是場遲來的改革,即欠缺合適監督作為的特斯拉董事會,有必要進行改革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0: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告訴員工 特斯拉即將轉盈

經濟日報 記者劉忠勇╱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向員工宣布,特斯拉即將賺錢。數小時前,穆斯克和特斯拉才和美國證管會(SEC)達成和解,穆斯克同意在對外溝通上接受加強監管。

穆斯克透過丙電子郵件告訴員工:「我們非常接近達到獲利,證明唱衰者是錯的,但我們必須明天(周日)好好執行,這是一定要的。若明天全力以赴,就能超乎所有預料,締造歷史勝績。」

周日是第3季最後一天,特斯拉傾全力要在第3季結束之前推升交車量。

根據與SEC達成的和解條件,穆斯克能繼續留在特斯拉董事會,但三年內不得再次當選董事長。除了穆斯克個人受罰,特斯拉也須支付2,000萬美元罰款。特斯拉董事會還須增設兩名獨立董事,並成立董事委員會,控管穆斯克的對外溝通方式。

評析
根據與SEC達成的和解條件,穆斯克能繼續留在特斯拉董事會,但三年內不得再次當選董事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1: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辭董事長留任執行長 有利特斯拉股東

中央社 紐約30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遭美國證管當局控告誤導投資人,29日達成和解,同意辭去董事長一職。專家認為,這有助消除外界對特斯拉前景的疑慮,對股東是好消息。

馬斯克(Elon Musk)因在推特發文宣稱,已確保資金來源,能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Tesla)私有化,導致特斯拉股價短暫飆漲,而遭到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控告。

根據雙方和解內容,馬斯克須在45天內辭去董事長,且3年內不能回任,但保住執行長職位和董事席位。

特斯拉則須支付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億元)罰款,並任命兩席新的獨立董事和成立獨立董事委員會。馬斯克和特斯拉在和解中皆未承認有不法行為。

美國證管會的提告,原本試圖禁止馬克斯擔任上市公司董事或高層主管,消息嚇壞投資人,特斯拉股價28日應聲大跌14%,創接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

特斯拉在馬斯克帶領下,成為全球最有價值車廠之一。和解條件雖然移除馬斯克在特斯拉扮演的關鍵角色,但緩和了特斯拉前景的不確定性。

貝雅公司(Robert W. Baird & Co.)分析師卡洛(Ben Kallo)透過電子郵件對彭博表示:「對特斯拉的持股人而言,這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貝雅公司給予特斯拉股票相當於「買進」的評等。

卡洛還表示:「我預期這件事將令特斯拉股價顯著上漲,到了第4季,我們就能聚焦於基本面。」

一名熟悉馬斯克計畫的人士透露,他將在下個交易機會出現時,買進價值2000萬美元的特斯拉股票。馬斯克目前是特斯拉最大股東,持股達20%。

特斯拉成立15年至今,從未出現全年獲利。馬斯克曾信誓旦旦表示,特斯拉即將賺錢,並停止燒錢,最主要因為特斯拉首款嘗試大量生產的車款Model 3增產有進展。特斯拉近幾季燒錢規模已超過10億美元。

在發生私有化的插曲之前,特斯拉因管理鬆散,多年來飽受批評。然而,特斯拉股東6月選擇支持董事會,他們投票反對設立獨立董事長的提案,並同意3名董事續任。

美國證管會執法部門共同主管裴金(StevenPeikin)表示,和解目的是為了預防市場進一步大地震,和避免特斯拉的投資人受傷害。

曾任美國證管會執法律師、現在是律師事務所「墨菲和麥貢尼格」(Murphy & McGonigle)合夥人的克里明(Stephen Crimmins)說:「雙方都各退一步,並深深吸一口氣,了解到為了公司和股東好,他們有必要將這件事解決拋諸腦後。」

克里明還說:「特斯拉的股東知道公司將繼續由馬斯克掌舵,同時也將給予適當限制,他們今晚將能安心入眠。」

評析
和解條件雖然移除馬斯克在特斯拉扮演的關鍵角色,但緩和了特斯拉前景的不確定性。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1: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和解條件 恐令民事求償案件大增

中央社 華盛頓1日綜合外電報導

專家表示,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和美國證管當局達成的和解內容,將有助緩和投資人要求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加強監督的壓力,但也提供控告特斯拉的放空投資人更多訴訟武器。

馬斯克(Elon Musk)因在推特發文宣稱,自己已確保資金來源無虞,能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Tesla)私有化,而遭到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控告誤導投資人。

根據和解協議,馬斯克和特斯拉將各支付2000萬美元罰款,馬斯克得辭去董座,特斯拉並須任命兩席新的獨立董事。

不過,這份和解協議尚須經法院批准。且特斯拉透露,美國司法部正就馬斯克的推文進行調查,調查也不會因此停止。

此外,放空特斯拉的投資人和其他投資人以蒙受虧損和涉嫌違反證交法為由,對馬斯克提告,這些訴訟並不會因和解而結束。

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溫伯格企業治理中心(Weinberg Center for CorporateGovernance)主任艾爾森(Charles M. Elson)表示:「真正令特斯拉擔憂的不是證管會,而是達成這種和解後接下來的民事行動。」

艾爾森說,特斯拉和馬斯克「接受這樣規模的罰款,會讓投資人有理由」針對持股虧損要求賠償,結果可能是以巨額現金或股票賠償達成和解。

艾爾森還說,若以股票賠償和解,馬斯克現有約19%的特斯拉持股可能遭稀釋,這將進一步降低他在董事會的影響力。

馬斯克和特斯拉在和解協議中,皆未承認或否認美國證管會的指控。路透社向馬斯克和特斯拉尋求評論,兩者皆未回應。

一名熟知這份和解協議的人士透露,馬斯克的顧問以和解條件有利,且冗長訴訟戰可能不符合特斯拉最佳利益為由,說服馬斯克和美國證管會達成和解。

美國證管會27日對馬斯克提告後,特斯拉股價28日大跌14%。自從馬斯克8月7日放出私有化消息後,特斯拉股價累計已下跌30%。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RBC CapitalMarkets)分析師史百克(Joseph Spak)指出,29日曝光的和解協議,「對馬斯克和特斯拉是正面結果,最終而言對投資人也是」。他預期特斯拉股價將漲回部分上週跌幅。

評析
和解內容有助緩和對馬斯克加強監督的壓力,但也提供控告特斯拉的放空投資人更多訴訟武器。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1: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星展:未來全球能源發展有6大趨勢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綜合報導

星展集團發布報告指出,預期自2017年至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會以年均1.5%的速度逐年增加,天然氣需求維持強勁,煤炭與石油的成長幅度則較緩。

報告指出,盡管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組合的占比將持續攀升,可望從2016年的15%成長至2030年的22%,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三大化石燃料的需求在2030年前不會達到頂峰。

星展研究部列出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六大趨勢:天然氣在中國日益重要、中國增加使用再生能源、電動車輛衝擊石油需求、美國邁向能源淨出口國、亞洲燃煤使用尚未達高峰,以及印度成為能源消費大國。

星展表示,天然氣被中國政府視為比石油與煤更乾淨的能源,因而受到支持。在工業用燃煤轉型,偏遠地區家戶捨棄燃煤改用天然氣,以及天然氣管線改善使家用天然氣費用降低等因素下,預期中國2020年天然氣消費年總量將可望達到3400億立方米。

目前中國主要的電力供給仍來自於燃煤,但是預期整體能源組合將改變,並逐漸趨向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交通運輸需求占全球石油總消耗20%,但隨著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大幅增加,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改善,星展指出,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將趨緩。

星展預期2018年布蘭特原油價格將會落在每桶70至75美元區間,對2019年的預期則為每桶65至70美元。

星展表示,科技突破大幅削減頁岩油以及天然氣的生產成本,使美國能源國內生產表現強勁,加上能源需求成長平緩,都促使美國邁向成為能源淨出口國。燃煤目前占亞洲整體能源組合的一半,由於燃煤的可取得性與可負擔性,仍會持續扮演重要角色。

評析
隨著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大幅增加,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改善,203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將趨緩。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1: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擺脫SEC詐欺案風波後 特斯拉面臨Model 3產量考驗

編譯胡志愷/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將於當地時間本週2(10月2日)提交生產報告,屆時Model 3的最新產量將會公開,市場將可檢視車款是否如預期達標,也是特斯拉能否獲利關鍵,讓這份報告成為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擺脫SEC詐欺案風波後,首要面臨的重大考驗。

根據特斯拉先前提出的目標,Model 3在6月底時就需達成每週生產5000輛的目標,《CNN》報導,Model 3產量達標與否,將會成為特斯拉在Q3、Q4能否獲利的關鍵。總計特斯拉在上市以來,僅有兩季獲利,而其在今年Q2更是面臨了史上最大的虧損,使車廠決議加速Model 3的生產速度。

《Electrek》透露,目前Model 3的週產量已經超出了預期目標,生產數字約落在5萬至5.5萬之間。

對於即將公開的關鍵報到,馬斯克稍早也向員工信心喊話,表示在多年的「燒錢」後,特斯拉今年有望達成獲利目標,迎來「史詩般的勝利」,並呼籲員工加緊生產腳步,讓特斯拉的營運表現超出外界預期。

此外,《CNBC》引述了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說法,表示特斯拉今明兩年將有27億美元(約新台幣810億)的債務到期,特斯拉需要償還債務,今年能否獲利至關重要,也使Model 3產量成為了關鍵。

評析
特斯拉將於10月2日提交生產報告,屆時Model 3的最新產量將公開,市場可檢視車款是否如預期達標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2: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創業超新星/起而行綠能充電系統 迎向電動車大未來

經濟日報 邱馨儀

10年前電動車還是一個不具體的未來,台灣甚至還沒有電動車的相關規範,但工研院已經著手進行充電系統的研發,甚至依循北美的電動車規劃,設立台灣的標準,進而協助產業成立充電聯盟。

從研發到創業 打進一線車廠
如今電動汽車市場即將進入高速成長階段,電動機車已經在台灣建立穩定的根基,由工研院新創成立的起而行綠能公司,成立短短半年之間,已經獲得台灣與中國大陸充電系統的訂單,第一年就達到損益平衡,起而行並計畫在2019年增資、擴增生產線,擴大市場。

起而行公司總經理簡金品說,2011年台中市政府與裕隆日產汽車合作的第一個電動車計畫,建設的台灣第一支汽車充電樁,就是來自起而行的團隊,如今起而行的客戶包括台灣的裕隆電能、中華汽車,杭州東風裕隆、香港特斯拉等,電動機車的充電座更與台灣多家機車廠合作。

除了這些既有的充電系統外,起而行還開發小型化、雙向充電、無線充電、快速充電與全功能的聯網系統,面對即將爆發的電動車商機,起而行正積極應對著。

最初工研院研發出電動車充電系統時,並不是要自己運營這個全新事業,而是藉由技轉方式,提供給企業,再由企業提供充電椿給車廠使用,也由企業提供服務,希望協助既有的企業投入這個新的領域。

不過在電動車發展的初期過程裡,國際規範一直在快速變化,工研院研發團隊必須在取得國際規範資訊後、快速調整對應、再進一步技轉給廠商,時間效率並不理想,讓車廠相對較難因應。

四年前,車廠希望由工研院研發團隊獨自成立公司、配合工研院的新創公司辦法,輔導創業,由團隊自行生產、提供充電樁給客戶,才改善相關的問題,在前置作業陸續完成之後,起而行綠能公司於2017年新創成立。

第一年就損平 迎向更大未來
為搶先車輛充電的市場,起而行成立之後,短短半年間,陸續成立桃園工廠、東莞分公司、浙江與山東的辦公室,其中浙江辦公室應車廠要求就設立在汽車廠的門口,以方便業務服務,中國大陸的工廠更有兩條生產線。許多充電系統都已經與車廠進行對接的作業,並開始小批量的生產,目前台灣的汽車充電樁則有一半以上是來自起而行。

成立時間雖然短,但因為之前已經在工研院體系運營多年,起而行已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果,預期2018年全年營收可望達到5,000萬元,不必擔心燒錢的問題,更因為客戶與市場明確,2019年將增資至3億元、擴增生產線,以因應即將到來的電動車時代。

簡金品說,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市場即將快速啟動,各家車廠的新產品也加速推出,起而行預期2019年,在中國大陸市場可以出貨1萬支,而全中國大陸初估到2020年時,將有500萬個充電站。台灣的電動機車時代也來得比預期更快,中華汽車、光陽、三陽、山葉都有新車款計畫,2019年台灣也會有3萬台電動機車需要快速充電站。

起而行認為,這麼大的市場,應該要由國家隊來投入。包含既有的廠商、像是台達電、起而行、裕隆電能、群光,都可以帶到這個舞台。而且以台灣原本的產業基礎,從核心的控制模組、到最終的充電系統,可以藉由產業群聚的方式,建立台灣獨有的競爭力。

簡金品表示,起而行雖然也做到終端充電樁,但這個市場太大,值得更多企業投入,只要想做電動車充電系統的廠商都可以來找起而行,透過合作方式,開發時間僅需原先的三分之一,一起拓展這個全新的市場。

(本文摘自《創業超新星:看見14家未來獨角獸》)

評析
由工研院新創成立的起而行綠能公司,已獲得台灣與大陸充電系統的訂單,第一年就達到損益平衡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2: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微型電動車 低技術低成本低價搶市

編譯羅綺/特譯



中國力圖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域的領頭羊,大力鼓勵電動汽車的發展,但卻因為成本較高、基礎設施不足、電池續航力不夠、充電時間長等因素,電動汽車的發展離中國政府預期甚遠。不過近來有一種「微型電動汽車」正悄悄從中國偏鄉小鎮崛起。一名電動車高階主管估計,去年微型車約銷售175萬輛,相較於常規電動汽車的77.7萬輛,銷售量高出一倍之多。

但是微型電動汽車遊走於摩托車和轎車之間的法律灰色地帶,既能行駛在汽車道上,也能通行在自行車道,極易引起交通混亂;在沒有明訂的訓練和規範下,微型車成為路上的未爆彈,且一旦出了意外事故,沒有牌照的微型車,也不易追究責任。

微型電動車 從農村小鎮崛起
微型電動汽車車長僅約3公尺,較一般轎車常規5公尺左右的車長,整整少了一截,卻可以解決中國農村和小城鎮居民的交通不便問題;狹小的車身穿梭在山間小路、農地田埂路,較普通轎車更遊刃有餘。雖然微型車的最大車速僅每小時60至70公里,比起特斯拉Model X的最大車速249公里、加速至100公里僅需4.9秒,無疑是天壤之別;但2至3萬人民幣的低廉價格,與動輒數十萬人民幣的常規電動車比起來,更親民、更易負擔,以致微型車銷售量不斷上攀,市場迅速成長。

《華爾街日報》報導,微型電動汽車結構簡單、技術門檻極低,估計中國約有400家製造商生產微型車,款式多到數不清。但大部分廠商為壓低成本,使用有害環境的廉價鉛酸蓄電池,讓電動汽車環保優勢蕩然無存;另外,微型車沒有防撞保護裝置,車身材料輕薄不耐撞,存在安全隱憂。

無防撞保護 車身輕薄不耐撞
總部位於山東省高唐縣的微型電動車生產商「久久星」(Jiujiuxing)製造各種用途的微型電動汽車,包括微型消防車、微型警務車以及各種微型乘用車。久久星董事長劉發揚表示,和全尺寸的車輛相比,微型車有一個巨大優勢:無需駕照和牌照,「就算你駕駛技術很差,也沒什麼大問題」,只需在銷售代理處培訓3小時就能開上路。

中國部份地方政府禁止銷售或駕駛該類型電動汽車,鼓勵民眾購買全尺寸電動汽車;但微型車背後已出現一群擁護者和一條蓬勃發展的產業鏈。一轉眼的時間,山東省高唐縣已從生產紙張和食用油聞名的縣城,轉為微型車的發展搖籃,十多家微型電動車製造商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現在不論是高唐的經濟或居民,都依賴微型車。

來自山東濟南的趙先生表示,他於三月參觀當地的低速電動汽車年度展後,決定買一輛微型車,「安全性是相對的,用電動車接孩子放學肯定比摩托車更安全」;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道爵銷售人員劉惠指出,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微型車,「我姐姐有一輛,我爸爸有一輛,我也有一輛,我姐姐的公公有一輛」。

汽車強國夢 中國是進退兩難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也曾公開呼籲中國政府,應將低速電動車作為中國「國民車」,輔以充電設施及相關補助,以圓「中國人的汽車夢和汽車人的強國夢」。但對中國領導階級而言,微型車的崛起是個棘手的難題,因為一方面要執行汽車的標準,但卻又不能讓普通民眾負擔不起,更不能破壞中國的電動車革命。

中國不少車企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研發常規的電動車,如今微型車的崛起帶來了龐大的壓力。微型車製造商宏迪創始人王世洪指出,因為微型車瓜分了市場份額,而遭大型電動車公司打壓。此外,在不少中國政府官員眼裡,微型車的興起反而會讓社會倒退,走回低技術、低端生產的老路,與「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電動車形象南轅北轍。

但從夾縫中竄起的微型車已日趨茁壯,目前中國政府藉由規範市場、提高微型車的品質、禁止低劣材質的微型車,來尋求平衡。去年出爐的條例草案將微型車定義為最高時速40至56公里的車輛,並以重量和尺寸限制做為規定;此外,草案還要求微型車需配備防撞保護裝置,並且使用穩定性較高、較環保的鋰離子電池。

評析
微型電動車從農村小鎮崛起,沒有防撞保護裝置,車身材料輕薄不耐撞,存在安全隱憂。
 樓主| 發表於 2019-9-26 17: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0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封嘴 特斯拉股漲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與美國證管會(SEC)和解,並將卸下董事長職位,因應SEC要求,特斯拉將新增獨立董事以及控管穆斯克發言,此結果立刻贏得投資人認同,看好穆斯克削弱職權後,可讓他專注解決目前最重要的生產問題。

周一開盤,特斯拉股價衝高16.6%至308.81美元。穆斯克原擬與SEC對抗不願和解,導致上周五股價崩跌近14%。

穆斯克在上周末態度出現逆轉,周六宣布他與公司各出2,000萬美元與SEC和解,依照和解條件,穆斯克必須辭去董事長,董事會將另聘外部人士為獨立董事長。特斯拉現任董事大多支持穆斯克多年。

最引人注意的是,特斯拉必須規範穆斯克的大嘴巴,避免他在推特等平台發布與特斯拉相關的言論。

美國司法部同時也在調查穆斯克的推文,不過上周四並未提起刑事訴訟。消息人士稱,一般來說,倘若司法部即將判為刑事案件,SEC就不會進行和解。

投資機構Gerber Kawasaki財富投資管理公司執行長格博(Ross Gerber)相當肯定和解結果,他表示這將讓機構法人重拾信心,「我認為強而有力的外部人士將為該公司帶來佳音」。

格博指出,多數投資者覺得穆斯克一手把持,根本不像一家公司,他強調特斯拉已愈來愈有規模,「現在是他們開始成長時刻」。

即便沒有穆斯克備受爭議的言行,特斯拉目前仍面臨極大挑戰。特斯拉第3季積極提高Model 3產量,並將總產能拉高至前所未有的水準,為要向華爾街證明盈利能力。

評析
和解內容贏得投資人認同,看好穆斯克削弱職權後,可讓他專注解決目前最重要的生產問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