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6-30 11: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量產進度落後 馬斯克用頭撞Tesla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7日電

特斯拉電動車 (Tesla)老闆馬斯克 (Elon Musk)今春在加州佛利蒙視察工廠時,詢問裝配線何以停下來?

一位經理表示,自動安全感應器感應到有人阻擋,就會停下裝配線。

對量產進度落後感到氣惱的馬斯克當場發火,用頭去撞裝配線上一輛車的車頭並說,「我看不出這怎麼會傷到我。要這些車繼續移動」。

一位高級工程主管解釋這是安全措施,馬斯克立刻叫他滾蛋。

曾為他工作的人說,身為全世界最出名、爭議性最大的企業家,馬斯克表現得好像只有他自己,才能從電動車、太陽能、送人到火星,到解決洛杉磯的交通,實現無窮無盡的企圖心。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他渴求完美,喜歡自己控制,有時令屬下感到無奈;他凡事都要問個清楚,卻不對任何人負責。

特斯拉過去兩年已有50 多名副總裁和更高級主管離去,馬斯克孤立無助,卻還覺得沒有人能取代他當執行長。

即使以矽谷的自大標準來衡量,下注於馬斯克的公司,實際上是下注於馬斯克本人身上;到目前為止,這種賭博很划得來。雖然特斯拉最近股價大跌,市值仍超過500億元,不遜美國傳統大車廠。他的SpaceX火箭公司市值也超過200億元。

對於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馬斯克上月7日推文宣稱,他考慮把特斯拉股票下市,並已獲得必要資金;未料16天後又取消這項計畫。

這也顯示馬斯克的另一面:可能顯得魯莽的單向思維,甚至令人懷疑他適任執行長。

聯邦證券管制當局已開始調查,馬斯克的推文是否違法誤導投資者,親友也擔心他工作過度,身心俱疲。

馬斯克宣稱他的行事和快速做決定作風,可能被誤解為行事乖張。

他宣稱,每單位時間做許多錯誤率略高的決定,勝過只做幾個錯誤率略低的決定;因為一個未來的正確決定可能扭轉早先的一個錯誤決定,只要早先的決定不造成災難,而這種情況極罕見。

47歲的馬斯克估計約有200億元身價,支持者也警告不要跟他對賭,因為他能力遠勝每一個人,因此他訂的目標也非常人所能及。

他以身作則,每周工作多達100至120小時,對屬下也同樣要求,率領他們追求不可能的目標。

他對自己超有自信。問題是,不論他有多聰明、多有魅力、多能激勵人心,他能否繼續保持有利的勝算?

評析
馬斯克以身作則,每周工作多達100至120小時,對屬下也同樣要求,率領他們追求不可能的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9-6-30 11: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暢銷居第5 直逼豐田可樂娜

世界日報 編譯劉煥彥╱綜合7日電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公開場合讓自己出糗,他的主打產品特斯拉Model 3電動車卻沒有讓消費者失望;專門追蹤特斯拉動態的新聞網站Teslarati報導,最新統計顯示,Model 3在8月美國汽車市場銷量高居第五名,直逼平價車款豐田「冠美麗」(Camry)與「可樂娜」(Corolla)家族。

根據專門追蹤汽車銷售數據的網站GoodCarBadCar統計,8月美國汽車市場在小客車類別依然是平價車款當道的局面,「冠美麗」、本田「喜美」(Civic)、本田「雅哥」(Accord)與「可樂娜」家族分別占據銷售量前四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3售價比上述四款小轎車貴了不少,單月卻賣出2萬450輛,超越第六名現代Elantra的1萬5475輛,直逼第四名「可樂娜」的2萬6155輛。

不只如此,原本特斯拉Model 3在7月的銷量仍排行第七位,也就是8月前進了兩名,超越現代Elantra與日產Altima。

若是在納入休旅車與卡車在內的整體美國汽車市場,特斯拉Model 3在8月也排名第15位,銷量超越吉普Wrangler、吉普Grand Cherokee或速霸陸Outback等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大眾休旅車款。

報導指出,Model 3銷售暢旺的意義重大,因為特斯拉的目標是每周生產1萬輛Model 3,現在產量才到目標一半,就已經在汽車市場創造如此佳績,因此後市展望更佳。

評析
Model 3在8月美國汽車市場銷量高居第五名,直逼平價車款豐田Camry與Corolla家族。
 樓主| 發表於 2019-7-2 19:58: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當車子進化成一款科技產品  今年起電動車不再只有特斯拉稱霸

數位時代

特斯拉(Tesla)、Gogoro 的興起,讓社會對汽車產業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於擁有百年歷史的車廠,專注於電池、馬達、聯網科技應用研發的電動車品牌,大多數的時候人們會將之歸類成「科技公司」而不是「車商」,而車子也從汽車工業,進化成配有各式先進設備的一種「科技產品」,可以說,現在正處於商用客車發展的歷史轉捩點。

過去好一段時間,快速爆發的電動車市場幾乎被特斯拉壟斷,有「矽谷川普」外號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極度不穩定的管理風格、愛在Twitter上放話的性格,時常讓負面新聞滿天飛,更不用說令人膽顫心驚的生產線,最新的消息指出,特斯拉在八月最後一周的汽車總產量是6400輛,其中Model 3約占4300輛,這意味著沒能實現8月生產6000輛Model 3的目標,距離目標產量還落後30%。

此外,許多人抱怨特斯拉內裝並不細緻,購買特斯拉除了很潮之外,很大的原因是目前同類型產品選擇並不多,然而這樣的情況很快地就會改變,下半年擁有深厚造車底蘊的德系車商正來勢洶洶,分析師預估特斯拉在未來10年內,市占恐下跌10%,因此2019年將會是特斯拉的重要轉捩點。

不只是特斯拉,德系車廠紛紛推出電動車
許多傳統車商其實都有電動車研發計畫,但大規模量產的仍是少數,成為「特斯拉殺手(Tesla Killer)」成為各大車商的首要目標。九月相當熱鬧,賓士( Mercedes-Benz)、BMW、奧迪(Audi)都紛紛要推出電動車產品,這是一件好事,可以提供消費者除了特斯拉以外的選擇,良性競爭也能促使產業快速發展。

事實上,奧迪本來要在八月底,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首輛電動SUV休旅車「e-tron」發表會,不過在最後一刻決定延期,讓賓士(Mercedes-Benz)捷足先登,在本月四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推出「EQC」電動休旅車(SUV),搶先一步吸走媒體目光,據了解,目前EQC已經累積超過2000筆訂金,售價約4萬9000美元(約新台幣150萬元),相當接近特斯拉的入門車款Model 3,預計2019年就能交車。

衝著特斯拉而來,奧迪將推出首款量產電動車
另一大德系車廠奧迪,布局汽車替代能源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現階段的目標,是2025年每三輛奧迪車款中會有一輛是電動車,並在2030年實現旗下所有汽車電動化。

e-tron 對奧迪有標誌性的意義,這是全世界第一台投入商業量產的全電動休旅車(SUV),目前已經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投入量產,這個工廠對奧迪來說有特殊意義,前身是A1的生產線。從2016年開始著手改造,除了是e-tron的生產基地,未來也會在這裡生產汽車電池;此外,這座工廠營運的能源主要來自太陽能、沼氣、一般能源三類,其中太陽能及沼氣提供了95%的工廠用電,廠房屋頂更是鋪滿 5 座足球場面積的太陽能發電面板,整座工廠僅有5%用電採用一般能源。

奧迪即將發表的e-tron 電動休旅車,先前已經釋出大量宣傳、測試影片,早已吸引市場關注,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除了採用「三螢幕」的虛擬座艙介面,e-tron 最大的亮點是在兩側的車門上,各設有一片片7吋OLED螢幕的「電子虛擬後照鏡」,這是全球第一款配有「虛擬後照鏡」的量產車款,取代過去數十年大眾熟悉的光學後照鏡。

已經投入量產的e-tron,被認為是現階段最有潛力撼動特斯拉的產品,更直接對上賓士(Mercedes-Benz)的「EQC」,成為德系大廠唯二款新世代純電力SUV產品,奧迪將在美國時間9/17,於美國舊金山正式舉行發表會,除了將揭曉e-tron細節,也將詳細說明奧迪在電動車、能源、無人車方面的布局與進展,屆時《數位時代》採訪團隊也將前進舊金山現場,帶來第一手觀察。

德系車廠加深布局,特斯拉轉捩點將至?
從賓士到奧迪,擁有深厚造車底蘊的德國重量級車廠,都紛紛投入電動車浪潮,傳統車廠跟特斯拉、Gogoro 這類新創品牌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傳統車廠從造車工藝,到後續售後服務的布局都相對穩定,而電動車新創品牌大多專注在技術層面,當然,在數位化的浪潮下大型車廠也積極轉型,從能源、自駕系統到物聯網(IoT)應用無一不缺席,車子也從交通工具,變成了一個「科技產品」。

從目前龍頭特斯拉來看,Model 3在2018年銷售量達5萬輛,預估2019年將成長兩倍,銷售量將預估超過10萬輛,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反觀奧迪的純電動跑車「R8 e-tron」卻因為銷量不佳停產,不過這樣的狀況可能只是一個過渡階段,雖然特斯拉目前占有優勢地位,隨著德系車廠技術成熟、火力全開,特斯拉的盛況恐將不復以往。

為了與特斯拉抗衡,福斯集團、賓士、BMW、奧迪、福特、保時捷,在去年(2017)合資成立一家能源公司「IONITY」,目標是在全歐洲,打造統一規格的電動汽車充電網,今年起,已經在德國、奧地利與挪威設立20個快速充電站,目標是2020年前打造覆蓋歐洲主要交通幹線的400座快速充電站。

傳統車場擁有厚實的資源,以及深厚的造車工藝,反觀特斯拉內部管理混亂,產能又時常沒能達標,在德系車廠陸續量產電動車產品,加深布局能源網落後,電動車市場將出現一波翻轉,分析師預估特斯拉在未來10年內,市占恐下跌10%,因此2019年將會是特斯拉的轉捩點。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轉載)

評析
在德系車廠陸續量產電動車產品,加深布局能源網落後,電動車市場將出現一波翻轉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3: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私有化訴訟再添1樁 知名放空專家已起訴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隨著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下市消息引發市場風波,放空機構Citron Research創辦人雷夫特(Andrew Left)也表示,因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發布虛假和誤導消息,除損害像他一樣的賣空者,也傷害那些希望特斯拉股價上漲的投資人,6日已對馬斯克和特斯拉提起訴訟。

綜合外媒報導,自從馬斯克在推特發起私有化推文後,已至少面臨7起訴訟。其中,雷夫特6日也表示,馬斯克用客觀上來看的虛假推文,來操縱特斯拉股票價格,藉此打擊特斯拉賣空者,而在幾天後,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其詐欺計畫也隨之暴露。對此,因馬斯克違反聯邦證券法,雷夫特指出,已在舊金山聯邦法院提起訴訟。

據了解,雷夫特旗下Citron Research為全球知名放空機構,其賣出認為較高價格的股票,再以低價時買進,藉以獲利。然而,該公司在2016年曾因公布錯誤和誤導的消息,被裁罰須繳回2012年放空中國房地產商恆大集團股票獲利的160萬港幣、賠償香港證監會400萬港幣及其他相關訴訟費用,並5年內禁止參與香港證券交易。

評析
綜合外媒報導,自從馬斯克在推特發起私有化推文後,已至少面臨7起訴訟。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3: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科技創新優勢? 馬斯克:官員很懂科學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將在中國上海設廠,預計2020年投產。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中國市場的優勢在於,比起美國,中國的政治家更了解科學。

《CNBC》昨(7)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6日出席廣播節目,並被問及特斯拉的經營瓶頸和創新的阻礙等問題。馬斯克表示,他希望美國的政治家能更了解科學,並稱中國的政治人物「非常擅長科學,北京市長有環境工程學位、(其中一位)副市長有物理學位」。

馬斯克也稱,特斯拉將落腳的上海市市長應勇「非常聰明」。

北京市長陳吉寧有環境工程學位,副市長之一的陰和俊有無線電物理學位。北京共有8位副市長。

《CNBC》指出,政府在科技領域的角色是熱門議題,許多人認為,如果政府對科技公司提出嚴厲的規定,或者推行不利的政策,可能會扼殺技術創新。

另外,雖然馬斯克稱讚中國官員的技術背景,但中國法律規定,國內的科技公司應與中國當局合作,導致西方國家日益增長的國安疑慮。雖然中國一直在推動創新和創業,但政府仍對科技公司進行了大量監督。

馬斯克目前則因特斯拉的下市風波,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放空機構Citron Research創辦人雷夫特(Andrew Left)也表示,馬斯克的下市推特推文損害了賣空者和投資人,已對馬斯克和特斯拉提起訴訟。

評析
雖然中國一直在推動創新和創業,但政府仍對科技公司進行了大量監督。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4: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高管離職、穆斯克公然呼麻
特斯拉衰運不斷 股價哀嚎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爆出會計長在內的2位高階主管離職消息,爭議不斷的執行長穆斯克又惹事,上電台受訪竟不顧形象抽起大麻。負面消息頻傳的特斯拉,周五股價跌深多達9%,收盤跌幅也逾6%。

周五開盤才過1小時,特斯拉股價就狂瀉7%左右,終場收跌6.3%,報每股263.24美元,周線收跌超過11%,與去年9月歷史新高389.61美元相比,跌幅超過30%。

上月穆斯克在推特上惹出的特斯拉下市風波才落幕,進入9月穆斯克又鬧上新聞版面。上周四他現身美國喜劇演員喬.羅根(Joe Rogan)主持的播客節目受訪,期間接過主持人遞來的大麻菸當場就抽起來,還喝了威士忌。

儘管娛樂用大麻在加州已合法化,但穆斯克此舉仍引起外界對他用藥問題的疑慮。此外穆斯克旗下另家公司Space X,向美國空軍提供衛星發射服務,獲發可接觸相關機密資料的安全許可(security clearance),穆斯克傳出公然吸大麻之後,有報導稱軍方要重審他的安全許可,但隨即被美國空軍否認。

就在穆斯克上節目呼麻的隔日,特斯拉證實,投效特斯拉才1個月的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去職。莫頓上任的翌日,穆斯克就推文投下特斯拉私有化的震撼彈,招致美國證管會介入調查有無操縱股價之嫌。

莫頓聲明指出:「自我8月6日加入特斯拉以來,社會大眾對公司的關注及公司內部運作的步調,皆出乎我的預料,促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

周五媒體也披露,特斯拉人力資源主管托勒丹諾(Gabrielle Toledano)打算走人。早在特斯拉上演私有化鬧劇之前,托勒丹諾就告假暫離崗位,她受訪時親口表明不回特斯拉。

與此同時,穆斯克也透過電郵向員工發布高層異動消息,包括拔擢吉倫(Jerome Guillen)出任汽車部門總裁,卡斯凱特(Kevin Kassekert)升任人力資源暨設施副總裁等。

穆斯克聲稱,這些高層人事調整,是過去幾周與特斯拉董事會、公司主管深入討論的結果,似乎與周五的高層出走消息無關。

評析
穆斯克傳出公然吸大麻,特斯拉2位高管離職消息,周五股價跌深多達9%,收盤跌幅也逾6%。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4: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兩年來逾50主管離職…
特斯拉CEO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經濟日報 編譯 黃淑玲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他的性情與領導風格,恐怕是他個人和公司在實現願景這條路上的主要障礙。

穆斯克8月7日推文說他考慮讓特斯拉下市,16天後又宣布放棄,引發的風波讓投資人和分析師批評他舉止輕率、欠缺周詳考慮,甚至質疑他是否適任公司的執行長。美國證券主管機關已經對穆斯克的推文是否違法誤導投資人,展開調查。

穆斯克是個超級自信、完美主義的工作狂。曾經共事的人形容,不管是在發展電動車或是太陽能、送人類上火星、挖地道試圖解決洛杉磯的交通問題等等,他都認為自己是唯一能實現這些遠大雄心志業的人。

了解他的想法的人士表示,穆斯克至今沒有副手,因為他還沒遇到專業素養和眼光讓他欣賞的人。

穆斯克追求完美,性子急,不滿意、等不及了就經常跳下來自己動手,這讓下屬感到挫折沮喪。他身邊的人說,他問很多問題,但都沒找到答案。過去兩年裡,已有超過50位以上的副總裁或更高階層的人離開特斯拉,他曾經仰賴的訊息提供團隊,如今已分崩離析。

工作狂的他,經常北加州、南加州兩邊跑;電動車Tesla在北加州,火箭公司Space X在南加州。每周工作100到120小時。他自己「以身作則」,也期待他的員工這樣付出。最初追隨穆斯克的一群高端工程技術人才,崇拜他要用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的夢想。後來疲於應付這位情緒化、吹毛求疵又不放心授權的老闆。

今年春天,穆斯克到特斯拉工廠視察。一位熟知當天情況的人士說,穆斯克發現生產線停止作業,大發雷霆,因為那時他正十分苦惱平價車款Model 3的產能一再落後。經理人員跟他解釋,這是因為安全,生產線一旦偵測到有人員在限制區內,就會自動停止。

穆斯克接著用頭去撞生產線上一部車的前端,說:「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樣會受傷。我要這些車子繼續移動!」後來,那位經理被開除。不過特斯拉說,經理是因為其他原因被革職。公司也澄清,執行長那天戴著安全帽,不是用「撞」的而是輕輕地碰一下生產線上的車子;生產系統在不危害到安全的情況下做了調整。

離職高階主管們也說,穆斯克有細節強迫症。他們必須了解所有枝微末節,以便老闆問起時能答得出來;生產線出問題時,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帶他到現場去看。

穆斯克曾經為了Model X的後座問題,幫著和工程師一起設計托架。他也花了幾年的時間研究Model S的門把。到了Model 3,穆斯克花許多氣力在自動化生產,後來他自己知道因而讓生產進度拖延了好幾個月。

一些離職員工提到,他們傾向利用電子郵件和穆斯克溝通,每次按下送信鍵之後,最期待的就是能得到兩個字的回答,也就是OK。否則就會是長篇大論批評,或是下達全新指令。經理人員也會被連夜叫到工廠。大家也都學會察顏觀色,避免在穆斯克心情不好的日子提出新點子或是指陳問題。

穆斯克一直和他的高階主管們強調自己其實不想做執行長,等特斯拉上軌道了,自己要聚焦到產品開發。公司內部因而辯論過究竟誰會接棒:工程負責人Doug Field,還是銷售負責人Jon McNeill?結果這兩人都在今年離開特斯拉。穆斯克接下他們的工作,至今還沒有再找遞補者。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評析
穆斯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他的性情與領導風格,恐怕是他個人和公司在實現願景的主要障礙。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4: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0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經營範圍擴大 特斯拉上海註冊資本增至46億

世界日報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企業註冊登記信息顯示,特斯拉(上海)公司註冊資本已增至人民幣46.7億元(約6.82億美元)。

據香港01報導,特斯拉(上海)經營範圍由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擴展至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電控集成及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等。

特斯拉7月宣布,將在上海成立年產50萬輛電動車的大廠,但「富比世」雜誌不看好,「富比世」稱,中國各大車廠早就開始研發並推出全電動車,如寶駿E100、吉利Emgrand EV和榮威E50等小型車,但真正威脅特斯拉的還不是這些瞄準小資族的車款。

中國OEM廠商除了提供轎車型電動車款之外,也開始提供SUV車型的純電動車款。像是由幾位前BMW高階主管共同創辦的拜騰(Byton),就將在2019年推出其M-Byte車型,騰訊、百度等巨頭投資的蔚來汽車(NIO),則已經在6月底率先向市場推出純電動SUV(ES8)。

此外,因為中美貿易戰,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在上周從15%提高到40%,也導致Model S和Model X的價格高到連中國有錢人都難以負擔,長期下來不利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

另,過去中國消費者只要購買電動車就能獲得人民幣11萬元的補貼政策,也開始逐步退場。

現在才要加入的特斯拉,不僅得不到這部分好處,今年開始實行的「雙積分制度」,展現了中國當局扶植本土大廠的決心,作為外來者的特斯拉,現在才要建廠搶搭電動車熱潮,恐怕為時已晚。

評析
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在上周從15%提高到40%,長期下來不利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7-28 12:16 編輯

轉貼2018年9月10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吸塵器霸主戴森 跨界作電動車

編譯盧永山/特譯



以真空吸塵器和烘手機聞名的英國家電製造商戴森(Dyson)去年9月宣布將投入電動汽車市場,引發市場震撼。該公司日前公布相關細節,包括將斥資1.16億英鎊(1.5億美元)開發一款預計2021年上市的電動汽車,同時在英國西部威爾特郡二戰時使用的Hulla機場興建相關設施,包含超過10英哩(16公里)長的測試跑道,以及可容納2千名員工的辦公室。但有分析師以特斯拉(Tesla)為例,質疑戴森低估了開發電動汽車所面臨的諸多挑戰。

特斯拉困境 分析師不看好戴森
戴森執行長羅溫(JimRowan)表示:「我們將致力於下個階段的自動車計畫,增強我們做為全球研發組織的實力,Hulla將變成世界級的車輛測試園區,我們未來將投資2億英鎊,為英國創造更多優質工作。」

目前戴森在威爾特郡的研發團隊約有400名工程師,預計還要在招募300名。該公司還將投入固態電池的開發,而非多數車廠目前採用的鋰電池技術。固態電池比鋰電池的體積更小,效能更大,目前豐田汽車也正在研發固態電池,預計2020年代初期裝在電動汽車裡。

這是戴森去年9月宣布將投入20億英鎊,投入電動汽車市場的一環,這場冒險的結果對戴森而言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該公司可能因為電動汽車業務超過家電事業,而變成面貿截然不同的公司;或者,這個由創辦人戴森爵士(JamesDyson)過去幾十年所打造的創新帝國,可能在不久後土崩瓦解。

在戴森宣布投入電動汽車產業之前,英國另一個億萬富豪、石化巨擘Ineos執行長拉特克里夫(JimRatcliffe),已大張旗鼓地進入汽車產業,他正在研發他說可繼承Land Rover Defender精神的越野車。這款經典的越野車已在2016年停產,但母公司捷豹路虎打算在2019年推出全新改款車。

電動車零件較少車廠競相投入
製造電動汽車比傳統的汽油汽車容易多了,因為電動汽車所使用的移動零件較少,所以吸引不少車廠投入這個產業,除了特斯拉、福斯集團、戴姆勒集團、通用汽車等車廠,中國還有300多家新創公司虎視眈眈,想分食這塊大餅。

儘管英國試圖打入電動汽車市場的版圖,卻苦於招攬不到車廠進駐。當日產汽車在桑德蘭生產第一部電動汽車聆風(Leaf)時,捷豹路虎卻選擇在奧地利生產首部電動汽車I-Pace,寶馬汽車(BMW)則在德國生產首部電動汽車Mini。寶獅汽車(Peugeot)雖然在英國佛賀汽車(Vauxhall)的魯頓廠生產油電混合汽車,其技術卻是進口而來。

戴森在十幾年前就關閉英國的廠房,但仍可能選擇英國做為電動汽車的製造基地,其他可能名單還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戴森預計未來幾個月會決定其製造基地的地點,該公司先前強調,電動汽車會在英國研發,以凸顯其做為創新帝國的傳統。

戴森爵士和拉特克里夫都已公開要求英國政府編列可觀預算,增強英國的製造基礎。戴森在開發電動汽車上已獲得英國政府1600英鎊補助。而Ineos則委託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麥格納國際(Magna)研發汽車。

學者︰戴森低估開發汽車複雜度
針對戴森在Hulla機場興建測試跑道和辦公室,阿斯頓大學製造和汽車系教授貝利(DavidBaily)表示,這2項計畫都低估了從零開始開發汽車的複雜度。他說:「戴森低估了開發汽車面臨的諸多挑戰,我不確定在沒有合作夥伴的情況下,該公司能撐多久。」

貝利以特斯拉為例,指出該公司已砸下數十億美元研發和生產電動汽車,迄今仍無法獲利。

評析
分析師以特斯拉(Tesla)為例,質疑戴森低估了開發電動汽車所面臨的諸多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6: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係真ㄟ!特斯拉Model 3連兩月奪全美營收最高車款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Model 3儘管生產狀況不斷,且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下市計畫出爾反爾又被媒體叮的滿頭包,但無論如何,Model 3量產終於上軌道,甚至連續兩個月摘下全美營收最高車款頭銜。

Cleantechnica.com報導指出,Model 3為特斯拉第一款大眾化電動車,七月與八月均創下佳績,第三季極有可能創紀錄。

InsideEVs數據顯示,Model 3八月賣出17,800輛,美國賣座榜上排第五,前四名均為日系品牌,依序為豐田Camry(30,141輛)、本田Civic(27,677輛)、本田Accord(26,725輛)與豐田Corolla(26,155輛)

由於Model 3平均售價遠比其它汽油車種貴,如果以營收做比較,Model 3連續兩個月位居全美之冠。以八月為例,汽車研究機構Kelley Blue Book統計資料顯示,Model 3當月營收逼近十億美元(9.93億美元),高出第二名Camry(7.65億美元)一截。

除此之外,Model 3銷量也比BMW、Mercedes-Benz與奧迪(Audi)等其它豪華車種高。

評析
Model 3量產終於上軌道,甚至連續兩個月摘下全美營收最高車款頭銜。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執行長呼麻不影響基本面...
分析師喊進 特斯拉強彈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利空消息不斷,但投資銀行Baird仍看多特斯拉前景,重申「買進」投資評等,和411美元目標價不變。

周一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大漲5.32%,報277.26美元。過去1個月該公司股價重挫逾25%,今年迄今累跌15.5%。

特斯拉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到職僅1個月便閃電離職,還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受訪時竟公然吸大麻和飲酒,以致上周五股價暴跌6%,全周跌幅深達12%。411美元目標價意味著特斯拉可望較上周五收盤價263.24美元再漲56.1%。

Baird分析師卡洛(Ben Kallo)和卡特(David Katter)在報告中指出,雖然特斯拉籠罩管理階層異動和執行長怪異言行等利空,但Baird仍深信特斯拉強勁的基本面,包括利潤好轉和Model 3產量增加等,將推動股價上漲。

Baird兩位分析師透露近期參觀特斯拉位在加州佛利蒙(Fremont)Model 3生產線,留下極好的印象,並看好特斯拉今年下半年業績將超越市場預期。

兩人在報告中表示,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廠形成「巨大的競爭障礙,特斯拉的製造產能可望成為長期競爭優勢。我們相信超級電池廠能讓特斯拉透過電池組組裝工業化和經濟規模來壓低成本。」

除了Baird外,看多特斯拉前景的還有Kobeissi Letter創辦人暨總編輯科貝西(Adam Kobeissi)。他表示,近期的事件對特斯拉的基本面沒有什麼影響,但讓股價下跌100美元,造成股票錯誤定價。

評析
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廠形成「巨大的競爭障礙,特斯拉的製造產能可望成為長期競爭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摩最新估價:特斯拉自動駕駛叫車業務達177億美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利空消息不斷,不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對於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叫車業務的最新估值達177億美元,換算成每股價格為95美元,雖然該價格僅為字母(Alphabet)旗下Waymo的10分之1,但仍比通用汽車(GM)子公司Cruise高出不少,但此估值只是特斯拉自動駕駛叫車業務的估值,並非特斯拉整間公司。

《TechCrunch》報導,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認為,此一估值部分反映了特斯拉在該領域停滯不前,在商業化和部署具體目標上落後給競爭對手Waymo和Cruise。2015年時,喬納斯給了特斯拉自動駕駛叫車業務每股244美元的估值。

喬納斯認為,特斯拉對於叫車或共享業務幾乎沒有透露細節,其商業模式沒人知道,但Waymo和Cruise則越來越有相關業務的雛形。另外,特斯拉更高的資本成本和更小的相鄰收入貨幣化空間,也是大摩給予較低估值的因素。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叫車業務得追溯到3年前,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提出了個想法,馬斯克的願景類似「共享車隊」,與Waymo等公司自營車隊不太一樣,也就是特斯拉車主除可以使用自己的車,也可把車加入車隊,讓車主在不需要使用車的狀況下,把車投入叫車市場,靠此業務賺外快,但之後馬斯克就沒有透露叫車業務相關細節。

在之前的報告中,大摩給Waymo的估值達1750億美元、給Cruise估值為115億美元。

評析
摩根士丹利對於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叫車業務的最新估值達177億美元,換算成每股價格為95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摔30%後反彈在即?兩券商同聲看多、股價飆8%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週一(9月10日)在Baird、Bernstein證券雙雙發布多方報告的激勵下,終場飛漲逾8%,結束近來因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行為脫序、高層相繼離職而出現的連日重挫走勢。不過,即便特斯股價週一大漲,過去一個月的跌幅仍超過20%。

CNBC、MarketWatch、Electrek等外電報導,Baird分析師Ben Kallo在參訪特斯拉廠房後,10日在研究報告中指出,「Gigafactory 1」無論是競爭力或製造產能,都創造了頗高的跨入障礙,對特斯拉將是有力的長期競爭優勢。

Kallo認為,毛利率改善、「Model 3」電動車產能上升,再加上特斯拉可能推出更多產品、擴充Gigafactory並額外發表「Tesla Energy」建案,未來該公司股價應有望走高。

Bernstein分析師Toni Sacconaghi 10日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即便特斯拉股價近來面臨諸多利空,但Model 3的生產計畫、公司的獲利狀態及現金流目標,卻都有望如期達成。他認為,投資人對特斯拉的信心有從底部回歸的希望,過去18個月來,每當該公司股價跌破300美元,通常都是不錯的進場點,這次有機會重演同樣走勢。

長期而言,Sacconaghi對特斯拉依舊保持中立,在投資人弄清楚Model 3的毛利率/獲利率和品質好壞之前,特斯拉股價恐怕難以打破最近的震盪區間。
特斯拉10日終場大漲8.46%、收285.50美元。該檔個股8月7日因馬斯克考慮讓公司私有化的推文而暴衝10.99%,但從8月8日起股價就一路往下摔,至9月7日為止跌幅已高達30.64%;9月10日的大漲走勢,則讓跌幅收斂至24%。

馬斯克近來行為脫序,9月6日又在一場網路直播節目中抽大麻菸,引發爭議。特斯拉會計長Dave Morton傳出已經辭職,特斯拉人資部門主管不到一個月前決定在休假結束後直接請辭、不再回歸,也令特斯拉股價受壓。

然而,馬斯克9月7日稍晚在官方部落格宣布,特斯拉即將出現史上最亮眼的一季,打造和交貨的汽車數量,會是上一季的兩倍以上,仍讓投資人燃起一線希望。

評析
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廠形成「巨大的競爭障礙,特斯拉的製造產能可望成為長期競爭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債券價格 跌谷底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CNN報導,近來特斯拉波動的股價、以及比股價更暴走的執行長,時常成為媒體焦點,但實際上,真正拉警報的是價格崩跌的特斯拉債券,日前已跌至歷史低點。

特斯拉2025年到期的18億美元垃圾級債券,上周五價格重挫至歷史新低,每1美元的債券收盤價0.8277美元,低於1年前的0.98美元,殖利率升至8.3%,幾乎比1年前增加1倍。

特斯拉債券價格暴跌,反映投資人愈來愈憂心這家深陷財務困境的電動車廠。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猶如走鋼索的行徑,更令人捏一把冷汗。

穆斯克期望加速生產Model 3車款為公司轉虧為盈,俾以利用這些盈餘支付債務。

Cowen分析師歐斯本(Jeffrey Osborne)表示:「先不管執行長呼麻等脫序行為,目前市場最擔憂的仍是這家公司的賺錢能力。」

特斯拉肩負龐大債務、砸下重資,為了要在電動車產業迅速崛起,此策略確實讓特斯拉穩居領先位置,但仍面臨與日俱增的競爭壓力,包括賓士(Mercedes-Benz)、福特(Ford)等對手在後急起直追。

高盛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2025年以前將償付逾90億美元債務,其中今明兩年合計達27億美元,高盛形容特斯拉財務情況「堪憂」。

歐斯本認為,特斯拉已極端槓桿,隨著償債的時間步步逼進而迫在眉睫。

所幸特斯拉已迅速加快Model 3產能,有助舒緩龐大的財務壓力。研究機構Baird分析師仍看多特斯拉前景,周一發布報告呼籲投資人買進。

受此帶動,特斯拉周一股價大漲。但投資人的信心稍後消退,周二股價跌落3%至276.98美元。一些分析師依舊質疑特斯拉繼續加速產能、或維持目前生產速度的能力。

評析
特斯拉債券價格暴跌,反映投資人愈來愈憂心這家深陷財務困境的電動車廠。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在美IPO 集資逾15億美元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大陸知名電動汽車業蔚來汽車,將在今(12)日正式在美股市場IPO,據自媒體「獨角獸早知道」指出,蔚來汽車最高募集資金15.18億美元,預計承銷1.6億單位ADR(美國存託憑證),承銷價格區間為6.25至8.25美元。

AI財經社報導,蔚來汽車的主承銷商,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副承銷商有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花旗集團、瑞士信貸、瑞銀集團。

據該公司先前揭露的公開說明書顯示,蔚來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695.1萬美元,其中,汽車銷售營收671萬美元。今年上半年,蔚來汽車虧損5.02億美元(約合33.25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淨損20.2億元人民幣(下同)。

在支出方面,今年上半年,蔚來汽車對於人力的薪水支出,高達7.4億元,超過研發支出的6億元。蔚來汽車目前有多達6,000多名員工,其中在美國加州聖荷西擁有500多名員工,大部分專注於設計和研發。有消息指出,該公司需要每年銷售約10萬輛汽車,才能達到收支平衡。

除了支出和虧損,蔚來汽車還有令人擔憂的,是汽車量產問題。中國經營報報導,蔚來汽車在公開說明書中披露的汽車生產情況,截至2018年7月30日,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型ES8已經交付481輛,有超過1.7萬輛ES8型汽車的預訂未完成。

根據先前公開的計畫,蔚來汽車在今年10月1日前,要達到1萬輛創始版ES8的全部交付。目前看來,離目標交付數量相距甚遠。

評析
除了支出和虧損,蔚來汽車還有令人擔憂的,是汽車量產問題,目前離目標交付數量相距甚遠。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憂馬斯克行為「玷汙」品牌 分析師大砍特斯拉目標價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利空消息不斷,而外界認為大部分原因應歸咎於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脫序行為。對此,向來看好該公司的Nomura Instinet分析師Romit Shah今將特斯拉目標價從400美元砍至300美元。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今開盤大跌3.15%。

綜合外媒報導,儘管Romit Shah表示,自去年10月以來,特斯拉一直是他最看好的股票之一,甚至認為該公司會較當前要更壯大。但面對特斯拉下市推文、執行長在廣播節目吸大麻、高管相繼離職等風波,他卻在1份名為《不再值得投資》(No Longer Investable)的報告中,將特斯拉股票評級從「買入」降至「中性」,並下調其目標價至300美元。

Romit Shah指出,主要問題在於擔心馬斯克的脫序行為會玷汙特斯拉的品牌價值。雖然他仍相信該公司能在電動車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但在「獲得更優質的領導力」之前,投資人應抱持觀望態度。

特斯拉股價自8月初以來已累計下跌逾25%,受此消息影響,今開盤再下跌逾3%,最低來到276.20美元,暫報276.50美元。

評析
Romit Shah指出,主要問題在於擔心馬斯克的脫序行為會玷汙特斯拉的品牌價值。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太衝動  野村證券稱特斯拉股票不再值得投資

作者 linli

長期以來野村證券都對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股價持積極態度,由於近段時間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曝出多項負面行為,導致公司股價一路走低,野村證券發表報告稱,將特斯拉公司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為中性,主要原因是擔心馬斯克的個人行為會有損特斯拉品牌形象。

野村證券分析師 Romit Shah 表示,特斯拉的股票不再值得投資,主要問題是執行長馬斯克的行事風格衝動,給公司營運帶來巨大的不穩定性,特別是 2018 年第二季之後,馬斯克個人行為對公司營運產生負面影響,這些行為正在衝擊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對一家電動車公司而言,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對產品推廣和銷售都非常關鍵,Romit Shah 將特斯拉股票目標價從 400 美元下調至 300 美元。

馬斯克大多數負面行為都發生在個人 Twitter,自 2018 年 5 月起,馬斯克平均每天推文 15 次,高於過去 18 個月中每天 4 次,同時他管理公司的能力也遭投資者質疑,過去一年特斯拉有 13 位核心管理層員工離職,使外界認為馬斯克是面對壓力時很難合作的管理者,偏執的性格導致高層團隊不穩定。加上離職的高階主管很多都跳槽到特斯拉競爭對手公司,影響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馬斯克的個性還可能影響特斯拉未來人才招募,進一步削弱競爭力。

過去幾個月馬斯克個人行為的負面新聞包括嘲笑空頭、突然宣布私有化計畫、指責泰國洞穴救援人員、拒絕回答投資者提問、在廣播節目公開吸大麻等。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從成立之初就與馬斯克個人形象密切相關,曾經他是執著於夢想、無所不能的億萬富豪,現在則變成充滿憤怒和不滿的 CEO,他的行為直接影響特斯拉的品牌價值。雖然曾有投資者提出特斯拉應該解僱馬斯克,但沒有人能否認,仍處於困境的特斯拉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馬斯克。

外界一直唱衰似乎沒有影響到馬斯克的信心,達成 Model 3 產能目標後,他激動地對員工表示,特斯拉即將迎來史上最驚人的一季,電動車產能和交付量將達 2018 年第二季的兩倍,並要求員工無視未來媒體對公司的負面報導,特斯拉正在創造汽車產業史上最驚人的成長,Model 3 的成功將超越經典車款福特 Model T,後者是全球銷量成長速度最快的汽車產品。

馬斯克還對公司管理層進行一連串調整,但特斯拉管理層的問題是沒人可限制馬斯克的行為,董事會成員大多數是他的朋友或家人,同時他又是大股東,董事會的成員結構無法有太大改變,除非馬斯克主動調整,但可能性很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特斯拉的命運依然掌握在馬斯克手裡。

過去一個月特斯拉股價從 360 美元一路走低到 270 美元左右,最低跌至 263 美元,接近一年來最低點。

評析
特斯拉不再值得投資,主要問題是執行長馬斯克的行事風格衝動,給公司營運帶來巨大的不穩定性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3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IPO首日開盤即破發 一度跌逾13%

聯合報 記者蔡敏姿╱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版特斯拉」稱號的蔚來汽車以每股6.25美元發行價登陸紐交所,12名蔚來用戶上台敲鐘,公司董事長李斌及公司高層不在敲鐘人之列。IPO首日開盤6美元,較發行價跌4.15%,隨後跌超13%,觸及5.35美元新低後回漲,重新邁向開盤價。

華爾街見聞報導,美東時間周三(12日)上午10點35分左右,蔚來汽車在美上市首日開盤價定於6美元,較IPO發行價6.25美元,下跌4.15%,發行價本身位於定價區間6.25至8.25美元的底端。

股價跌幅隨即擴大至13%,最低觸及5.35美元,但馬上又回漲接近6美元開盤價。

蔚來汽車於8月13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籌集近18億美元資金,股票代碼「NIO」。公司又在8月28日更新招股書,預計籌集資金不超過15.18億美元。

蔚來成立於2014年11月,但直到2018年上半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司收入,而且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據招股書顯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汽車銷售收入人民幣4,439.9萬元,總收入人民幣4599.1萬元。在扣生產、研發和一系列運營成本之後,淨虧損人民幣33.26億元。

回顧2016年和2017年的財務歷史,公司分別淨虧損人民幣25.73億和50.21億元。從2016年至招股書披露的2018年6月為止,累計虧損人民幣超過百億。

評析
IPO首日開盤6美元,較發行價跌4.15%,隨後跌超13%,觸及5.35美元新低後回漲,重新邁向開盤價。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3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私有化推文遭監管單位調查 投資人:對特斯拉有信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特斯拉(Tesla)機構投資人Baillie Gifford資產經理安德森(James Anderson)昨(12)日表示,曾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詢問關於馬斯克「私有化」推特問題;且他認為,馬斯克(Elon Musk)在公司經營上需要幫助。

8月7日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將以每股420美元價格收購公司股份、下市,並聲稱資金已經到位(secured),引發SEC關切;之後24日,馬斯克卻又在部落格稱,特斯拉將維持現狀,因此引發投資人抵制,SEC也持續調查馬斯克推特是否涉及影響市場。

《路透》報導,安德森透露,他已經與馬斯克討論過引進另1位管理人員的意見;在此之前,也曾有多位分析師呼籲特斯拉增加管理高層,或為管理單位引進新血。安德森也認為,馬斯克不管是在現實還是心理層面都需要幫助。

此外,安德森表示,「我不知道SEC將如何處理馬斯克推特問題,但目前並未收到(Baillie Gifford)公司可能與此有牽連的暗示。」但安德森認為,SEC可能想了解主要股東是否曾收到與「資金到位(funding secured)」有關的消息。

不過,安德森表示,儘管特斯拉負面新聞纏身,但這並未動搖他看好特斯拉、馬斯克的觀點,並強調「特斯拉未來有機會成為高獲利、具競爭優勢,且能帶來高回報率的公司。」安德森表示未來將持續支持特斯拉資金募集工作。

昨(12)日特斯拉股價漲幅最高約為4.7%,之後漲幅收歛,收盤時漲幅約為3.97%,收290.54美元。

評析
安德森表示,儘管特斯拉負面新聞纏身,但這並未動搖他看好特斯拉、馬斯克的觀點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高層離職 再添一人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商特斯拉(Tesla)周三證實再有一名高層離職,這次是全球財務部副總裁麥安尼(Justin McAnear),他將跳槽至另一家公司當財務長。在他之前,今年來已有41名高層離職,增加外界對特斯拉前景的憂慮。

特斯拉股價周三大漲近4%收290.54美元,但周四早盤下跌0.9%,報287.72美元。

據CNBC報導,麥安尼在聲明中表示早在幾周前,自己已經對其管理團隊宣布會離開特斯拉,因為他有機會到另一家公司擔任財務長職位。他沒有透露自己跳槽到哪一家公司。

他表示自己很熱愛在特斯拉工作的時光,也對自己的同事致以最大敬意,但由於有機會去擔任財務長職務,讓他單純覺得不能放過這難得的機會。他同時強調除此之外,外界對其離職原因所做的任何揣測都不正確。

他說自己將在10月7日正式離職,在這之前他會持續跟其所管理的團隊合作,以確保其工作能順利交接。目前其團隊內有數人都有資格和做好準備去接掌他的職務。

特斯拉近期不斷傳出高階主管請辭的消息。在麥安尼之前的離職高層是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他8月6日才就任,但9月4日即請辭,上任不滿1個月。

再往上看,工程高級副總裁菲爾德(Doug Field)在請假後就離職,又回到蘋果上班。另外還有人力資源部主管托勒丹諾(Gabrielle Toledano)和通訊部副總裁歐比因(Sarah O'Brien)。特斯拉目前仍然沒有營運長。

專門從事放空操作的投資公司Kynikos Associates創辦人兼總裁柴諾斯(Jim Chanos)統計今年來,在麥安尼之前已有41名特斯拉高層離職,過去12個月來更高達58名。光6月就有13名。

儘管如此,特斯拉表示經理級和以上層級的高層離職率,在過去1年來已穩定下降。

評析
特斯拉近期不斷傳出高階主管請辭的消息,今年來已有41名高層離職,增加外界對特斯拉前景的憂慮。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坐過山車 美股首秀大逆轉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有「中國特斯拉」之稱的大陸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美東時間9月12日在美股上市交易,開盤即跌破6.26美元承銷價,但收盤則大漲逾5%,昨晚開盤大漲22%至8.15美元。蔚來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斌受訪時指出,公司成功上市後,可望獲得更多融資。

中國經濟網報導,蔚來汽車上市首日以6.05美元開盤,跌幅4.15%,盤中最深下挫14%,終場,收盤價為6.60美元,較承銷價上漲0.34美元,漲幅5.43%。全天振幅超過25%。

新浪網報導,蔚來汽車12日上市敲鐘儀式結束後,李斌受訪時指出,蔚來對上市時間在3年前就有預期,日後,蔚來還將通過其他途徑廣泛融資,目的是用來做好產品服務好使用者。

李斌說:「蔚來現在和以前的不一樣在於開始有收入了,當我們有現金流了,國內銀行可以做一些授信。我們以前那麼小的時候都能融那麼多錢,現在是上市公司應該能獲得更多融資。」他舉例,特斯拉累計融資已逾100億美元,融資方式也非常多樣。

蔚來汽車此次承銷1.6億股,每股承銷價為6.26美元,籌集10億美元,不足目標額18億美元的60%,上市後蔚來汽車市值為64.1億美元。

蔚來汽車在2016年推了第1款EP9電動超跑車,1年之後,蔚來汽車又推出首款量產汽車ES8,並接受預定,目前已收到超過1萬7,000份訂單。

不過目前由於產能不足,ES8的交付量遠遠不夠。截止8月28日,蔚來總共生產出2,200輛ES8,已交付1381輛,還有15,761輛訂單等待交付,其中有9,497份訂單各只繳納5,000元訂金,且是可全額退款的訂單。

報導指出,在過去的3年中,蔚來汽車淨損金額達109億元(約16億美元)。近幾個月,由於續航里程不足、未能按時交付,以及製造缺陷等一系列問題,蔚來受到消費者的質疑與抨擊。

目前,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已經升級,來自國際知名的電動汽車如洪水般湧入市場,而中國大陸大約有300家初創企業,將未來的希望放在電動汽車需求和銷量的日益成長。

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部分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破產,其中有些企業,可能被大型傳統汽車業收購,造車新勢力中,也許只有前5名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評析
由於續航里程不足、未能按時交付,以及製造缺陷等一系列問題,蔚來受到消費者的質疑與抨擊。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蔚來掛牌首日破發
特斯拉陰影下電動車公司如何突圍

作者 linli

2018 年 9 月 12 日,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蔚來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這是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電動車公司。由於蔚來電動車交付量僅 1,602 台,2018 年上半年就虧損 33.25 億人民幣,產能不足和巨額虧損讓人聯想到仍處於困境的特斯拉,資本市場對蔚來 IPO 的態度也相對謹慎,掛牌後首日交易就跌破發行價。

蔚來在 2018 年 8 月 13 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 IPO 申請,一個月後就掛牌,對中國國內日趨轉冷的募資環境,蔚來赴美上市更像不得已的決定。據蔚來招股書訊息顯示,2016 年至 2018 年上半年期間總營收為 4,599 萬人民幣,同期營運支出高達 107.42 億人民幣,淨虧損高達 109.2 億人民幣,更為關鍵的是虧損額逐年走高,2016 年和 2017 年全年虧損分別為 25.73 億和 50.21 億人民幣,2018 上半年就達 33.26 億人民幣,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蔚來持有的現金不足 45 億人民幣。面對巨額虧損,蔚來的電動車市場表現和產能令人擔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但蔚來成立至今交付量僅 1,602 台,產量為 2,399 台,目前還有 14,376 台訂單未交付。

由於 2019 年蔚來還有新款電動車上市,新車生產和售後服務體系的投資還會大幅提升,虧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此次 IPO 募資狀況不容樂觀。原計劃 IPO 發行價為 6.25 美元,最多募資 11.5 億美元,最終募資約為 10 億美元;以 6.26 美元掛牌,開盤後盤中破發,股價一路跌至 5.35 美元。在美股科技公司股價集體走低的時期,前輩特斯拉又受資本市場質疑,蔚來獲得投資者的認可需要很大的挑戰。

蔚來成立以來,IPO 之前募資累計超過 24 億美元,投資方幾乎囊括中國所有頂尖風險投資機構,包括高瓴資本、騰訊、京東、順為、紅杉資本、IDG 等,曾有消息稱蔚來嘗試 IPO 前再次募資,但最終沒有完成。最初招股書將 IPO 募資目標定為 18 億美元,最終下調到 10 億美元,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研發、售後服務體系和市場拓展,研發費用占比高達 40%。如果蔚來希望在 2018 年轉虧為盈,至少需要售出 10 萬台電動車,但對於新車交付量不足 2,000 台的蔚來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同時隨著特斯拉股價走低,美股投資者對電動車公司的熱情也轉冷,蔚來 IPO 後的募資仍然困難重重。

評析
產能不足和巨額虧損,讓資本市場對蔚來 IPO 的態度也相對謹慎,掛牌後首日交易就跌破發行價。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生產上軌道!住金礦電池材料工廠產能全開因應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路透社14日報導,住友金屬礦山(Sumitomo Metal Mining、以下簡稱住金礦)社長野崎明13日接受專訪時表示,因美國電動車(EV)大廠特斯拉(Tesla)生產上軌道,因此該公司透過Panasonic供應給特斯拉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鎳酸鋰」工廠正以「產能全開」的狀態來應對。除Panasonic之外,住友金屬礦山正極材料也供應給豐田(Toyota)使用。

特斯拉EV「Model 3」週產5,000台的目標推延了半年時間、於2018年6月最後一週達成。野崎明指出,「聽聞特斯拉正進一步推升產量進行生產,因此認為其生產/銷售已上軌道」。

野崎明表示,「電池材料不是商品化(commodity)、而是客製化。為了應對電池材料市場的變化,和顧客合作是必要的」。

住金礦近年來積極對「鎳酸鋰」進行增產投資。住金礦於2016年10月27日宣布砸下180億日圓,目標在2018年初期將「鎳酸鋰」月產能擴增至3,550噸,不過因EV需求擴大,因此住金礦於2017年7月28日宣布,將進行追加增產,投入40億日圓資金,於2018年內將「鎳酸鋰」月產能擴增至4,550噸。

日刊工業新聞7月31日報導,因特斯拉EV「Model 3」生產問題解決、因此為了滿足特斯拉穩定週產5,000台以上Model 3的目標,Panasonic計畫在2018年年底將和特斯拉共同營運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的鋰離子電池Cell產能較現行提高3成以上、屆時Cell年產能將達35GWh。

評析
因特斯拉生產上軌道,因此住金礦的鎳酸鋰工廠,正以產能全開來應對。
 樓主| 發表於 2019-7-29 18:4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鎳需求估穩定增長 因電動車電池將使用更多的鎳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MINING.com》9月13日報導,電動車的鋰電池正在使用更多的鎳,可望帶動鎳需求的穩定增長。報導指出,第一代的電動車電池並不包含鎳,但是為了提高行駛里程,電池的能源密度必須更高才行,因此有了第二代鎳錳鈷電池(NMC)電池的出現,這也使得原本就高價稀有的鈷價在過去兩年大幅上揚。為了降低成本,更新的電池紛紛使用更多的鎳。

鎳錳鈷電池依其材料比率分成NMC 111、NMC 532、NMC 622、NMC 811等多種型號,NMC 111電池含有20%的鎳,NMC 811的鎳含量則提高到48%。有報告稱至2026年,NMC 811電池將會佔到電動車電池市場的25%比重。鈷在鋰電池中起到安定的作用,鎳則用於增加能源密度。除了鎳錳鈷電池之外,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使用的鎳鈷鋁電池(NCA)的鎳含量更達到50%。未來,鎳在鋰電池中所佔的比重預期還將繼續提高。

報告顯示,全球電動車銷量今年第三季即將跨過400萬大關;相比全球電動車銷量跨過100萬大關花費了5年的時間,最新的這100萬大關達成僅花費6個月的時間。電動車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佔比仍舊不大,在電動車銷量達到400萬的這一段期間,全球汽車市場的銷量總共達到5.9億輛。不過,電動車的增長仍不可忽視,中國、歐洲、日本與北美四大市場,過去12個月的汽車銷量年增115萬輛,而其中有56.5萬輛或將近半數的增長均來自於電動車。

企業諮詢公司Alexa Capital共同創辦人瑞德(Gerard Reid)表示,在未來電動車的爆發增長當中,銅與鋰將成為金屬市場長期的贏家,鎳可以在中期受惠;而當前價格爆發的鈷,預計將只能短期受惠,因其高漲的價格將迫使生產商尋求替代原料。過去兩年來,鈷的價格已經上漲超過一倍,而全球有七成的鈷供應量是來自於剛果。瑞德認為,可能在五年內鈷仍然較有前景,但之後將會被鎳所取代。

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資深商品顧問藍儂(Jim Lennon)預估,鎳價今年底可望達到每噸16,000美元,至明年底預估將達到每噸18,000美元,因最大產國印尼的產量增長放緩,而不鏽鋼需求則預期將持續增長的影響,這會使得全球鎳市繼續維持供給短缺的局面。藍儂指出,今年上半年,不鏽鋼的需求就增長了9%。全球有八成的鎳是用於生產不鏽鋼。

評析
為了降低成本,電動車的鋰電池正在使用更多的鎳,可望帶動鎳需求的穩定增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7-29 18:42: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飆升75% 市值衝119億美元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13日上市第二天大漲75%的大陸電動車製造商蔚來汽車,昨(14)日晚間美股開盤前後出現劇烈震盪,盤前價一度飆漲20%,開盤後上漲近12%,但隨後急拉,該股兩度暫停交易。晚間10時,蔚來汽車再度恢復交易,跌幅10.24%,報10.41美元。

做為首家在美股掛牌上市的大陸電動汽車業者,上市第二天,蔚來汽車14日清晨在美股收盤時就拿下75%的漲幅。然而,華爾街分析師擔憂,被稱為「中國特斯拉」的蔚來,之後很可能將遭遇與特斯拉同樣的問題,其股價表現今後能否走遠走好,尚在未定之天。

蔚來汽車昨晨收漲75.76%,收盤價11.60美元創新高,市值達119.02億美元,盤後再漲逾2%。昨晚美股開盤前,蔚來汽車盤前價再漲20%。反觀IPO首日,蔚來汽車開盤即破發,盤中最低觸及5.35美元。

新浪財經昨(14)日報導,儘管蔚來股價暴漲,但華爾街分析師卻對其前景表現出擔憂。Bernstein的分析師給與蔚來股票「賣出」評級,並直言,雖然有很多因素讓他們對蔚來很感興趣,但不認為該股是穩健的投資。

分析師指,蔚來汽車被視為特斯拉在大陸的潛在競爭對手,但種種跡象顯示蔚來正與特斯拉遭遇同樣問題,很可能淪為下一個特斯拉。

譬如產能依舊是困擾特斯拉的一大問題,同樣的,蔚來汽車招股書也顯示,公司在2016年推出第一款EP9電動超跑,1年後又推出首款量產汽車ES8並開啟預訂,目前已收到超過1.7萬份訂單。但目前由於產能不足,ES8交付量遠遠不夠。

分析師表示,一直以來,特斯拉盈利困難的情況讓投資者失去耐心,蔚來也將面臨同樣窘境。蔚來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4,599萬元,淨虧損額為33.3億元。而在2016年和2017年,蔚來淨虧損分別為25.7億元和50.2億元,3年內虧損累計達109.2億元。目前蔚來尚未盈利,並且直到今年上半年開始公司才開始獲得營業收入。

評析
種種跡象顯示蔚來正與特斯拉遭遇同樣問題,很可能淪為下一個特斯拉。
 樓主| 發表於 2019-7-29 18:4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5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走出負面新聞 本週股價強彈逾12%

編譯廖振堯/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向來是投資人關注動向的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一言一行更是被外界緊盯不放。馬斯克有意推動特斯拉下市計劃,很大因素便是為此,因特斯拉股價太容易被各方影響。特斯拉本週的表現印證了馬斯克的說法,過去5天以來並無重大負面消息,股價竟強勢回彈逾12%。

本週一因2位分析師報告看好,特斯拉股價大漲8%;週二馬斯克表示為簡化生產,將砍掉2種顏色選項,加上另1位分析師認為特斯拉「不值得投資」,股價下跌2%;週三財務副總Justin McAnear請辭,股價反收漲4%。週五股價再漲約2%,5天回彈12.14%,幾乎補回上週損失,也是8月3日以來最好的一週表現。

特斯拉上週因會計長請辭、馬斯克廣播節目吸大麻影片等風波,股價不斷重挫。市研公司Loup Ventures分析師孟斯特(Gene Munster)表示:「平靜的一週讓投資者重新關注產量數據等基本面,如馬斯克曾說Q3產量、交車量都會比Q2多1倍,帶給市場樂觀情緒,若產量目標兌現,股價還有可能回到300美元水準。上週非常糟糕,對特斯拉來說,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特斯拉股價週五收漲1.98%至295.20美元,過去30天來共下跌15%。

評析
過去5天以來並無重大負面消息,股價竟強勢回彈逾12%。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5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產量屢屢「跳票」的特斯拉 第三季可能要發飆了

華爾街見聞

據電動汽車媒體 Electrek 獲得的內幕消息,特斯拉平價電動車 Model 3 產量最近七天達到大約 6700 輛,逼近 6 月份所創紀錄——6 月底的特斯拉(含 5000 輛 Model 3)產量大約為 7000 輛 / 周。

Electrek 報導稱,到目前為止,特斯拉第三季共生產了 6.43 萬輛電動汽車,其中 4.22 萬輛是 Model 3。如果上述數據屬實,那意味著在第三季還有半個月的情況下,特斯拉產量就已經超過了第二季。特斯拉 7 月 2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其在第二季是生產了 53339 輛電動汽車,其中 Model 3 生產了 28578 輛,餘下 24761 輛是 Model S 和 Model X。

值得一提的是,Electrek 還稱,特斯拉汽車最近兩天的產量達到約 2300 輛,這也意味著,在整周都保持如此生產速度的情況下,單周產量將略超 8000 輛(其中 Model 3 產量為 6000 輛)。第三季還有兩周左右時間,如果能保持這一速度,Model 3 產量將能接近特斯拉此前預計的第三季最高的 5.5 萬輛目標。

為什麼特斯拉如此看重 Model 3 的生產?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dam Jones 在此前的報告中提供了線索。

Model 3 是特斯拉旗下首款平價電動車,特斯拉希望靠 Model 3 以低價走量攻占中低端市場,進而實現盈利。Jones 認為,如果 Model 3 產量無法實現目標,這也許只是特斯拉股價「自由落體」的開始。對於一個需要外部融資來支持其戰略的公司來講,股價下跌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股價波動性的進一步加劇。如果特斯拉想要以更好的估值來獲得融資,那麼必須要提高 Model 3 的產量。

特斯拉 CEO 馬斯克和市場似乎都對特斯拉第三季產量抱有信心。

馬斯克上周表示,特斯拉在第三季的生產、交付量將較第二季翻番。這提振了市場的樂觀情緒。Loup Ventures 的分析師 Gene Munster 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夠達到該目標,股價將升破 300 美元。

9 月 15 日周五,特斯拉股價收於 295.20 美元,全周漲 12%。該股票在過去 30 天內下跌 15%,並從 52 周高點下跌 24%。

評析
如果特斯拉想要以更好的估值來獲得融資,那麼必須要提高 Model 3 的產量。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上市融資 僅能撐1年半

工商時報 楊日興/綜合報導

上周五股價大跌的美股中概股蔚來汽車因財務問題遭到質疑,如伯恩斯坦等機構已經發布做空蔚來汽車的報告。陸媒指出,蔚來汽車經營模式開銷龐大,按照目前燒錢規模,上市所融到的資金也僅夠其支撐1.5年。

經濟觀察報報導,由於蔚來汽車還沒有穩定量產與業績便前往紐交所掛牌,引起許多人看衰蔚來汽車前景,甚至懷疑是來套現的。報導引述投資者說法,外界普遍認為蔚來汽車赴美IPO是找錢的無奈之舉,當前蔚來汽車估值已經太高且虧損嚴重,私募市場基本不願意跟投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上市前最後一輪私募融資在去年11月,當時估值為50億美元。而此次IPO蔚來汽車發行1.6億股,融資10億美元,在今年赴美IPO的陸企規模列第三大,也是大陸新能源車企赴美IPO的第一股。

報導稱,縱然估值龐大,但蔚來汽車招股書並沒有短期明確的盈利模式,燒錢虧損速度也十分劇烈,按照當前日均燒錢1,200萬元人民幣的開銷速度,蔚來汽車此次上市所融到的資金僅夠其支撐18個月。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說法稱,蔚來汽車已將零件供應商換成一批規模較小供應商,除了減少成本外,不用受到大廠交貨時間桎梏,生產速度可以提速。但當中也有缺點,許多小廠的零件並無法支撐汽車如輔助駕駛系統效能的運行。

上周五,蔚來汽車在上市的第三個交易日大跌14.66%,股價收報9.9美元,盤中由於股價巨震,兩度暫停交易。

評析
蔚來汽車經營模式開銷龐大,按照目前燒錢規模,上市所融到的資金也僅夠其支撐1.5年。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內華達廠火警 官方聲明廠區已恢復運作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內華達千兆工廠(Gigafactory)傳出火警,所幸並未傳出人員傷亡,而意外也處理完畢,目前工廠已經恢復運作。

綜合外電報導,特斯拉的內華達千兆工廠於當地時間星期6晚間發生火災,消防局於10點12分接獲消息後趕往現場滅火,火勢在消防員以及廠內自動灑水系統的幫助下迅速撲滅。

對於這場火警,特斯拉發言人指出現場情勢控制住後,公司便前往廠區清理、修整,車廠於當地時間週日早上再度開始運作。根據發言人聲明,起火點位於廠區3樓的冷卻管塗層爐(Cooling tube coating oven)中,但起火原因尚待調查。

聲明中另外指出,該起火警並未造成人員傷亡,不過特斯拉官方並未透露火警給車廠帶來的損失。而本起內華達廠的意外,是特斯拉繼上個月加州廠失火後,再度有工廠傳出火警。

特斯拉內華達千兆工廠主要負責生產Model 3的引擎和電池。Model 3為特斯拉的車款之一,近期因生產進度而飽受關注。根據特斯拉官方消息,預計第3季Model 3總產量要達到5萬至5.5萬,並且力圖在下半年達成獲利目標。

評析
本起內華達廠的意外,是特斯拉繼上個月加州廠失火後,再度有工廠傳出火警。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8-6 17:43 編輯

轉貼2018年9月1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前景光明 電池金屬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MINING.com》9月16日報導,黑石資源(Blackstone Resources)執行長恩斯特(Ulrich Ernst)表示,在電動車市場前景光明的基礎上,投資人或許更應該關注電池金屬,而不是電動車的製造商。恩斯特指出,關注上游的電池金屬,投資人可以擺脫哪一家電動車生產商將會贏得市場的糾結,抑或者電動車革命將會是怎樣的發展路徑,甚至電動車將採用何種技術可能都不是那麼重要。

電動車的前景十分光明,並且可能來得很快。根據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報告,至2030年,全球傳統汽油以及柴油引擎車輛的生產比重就將降至52%,較2017年的95%將大減近五成。而如今已經是2018年了,距離2030年不過12年的時間。可以想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包括電動車以及電池還將快速發展,特別是電池技術必須要持續革新,才能夠生產出更廉價、更有效率、行駛里程更長,以及充電時間更短的電動車。

恩斯特對今年以來鋰價以及鈷價的下跌並不擔心,稱主要是由於供應的憂慮緩解的影響,過去六個月來鋰價以及鈷價分別下跌了20%與18%。但電動車是一個長期並且爆發性的題材,未來幾年電動車的快速增長所帶來的需求爆發,將會超過任何短期的供應緩解的影響。根據Metal Bulletin,鋰價從2015下半年約每噸9,500美元價位,上漲至2017年平均價格高達每噸21,760美元,8月底則已經回落至每噸12,492美元。

電動車電池也正在使用更多的鎳。第一代的電動車電池並不包含鎳,但是為了提高行駛里程,電池的能源密度必須更高才行,因此有了第二代鎳錳鈷電池(NMC)電池的出現,這也使得原本就高價稀有的鈷價在過去兩年大幅上揚。為了降低成本,更新的電池紛紛使用更多的鎳。

鎳錳鈷電池依其材料比率分成NMC 111、NMC 532、NMC 622、NMC 811等多種型號,NMC 111電池含有20%的鎳,NMC 811的鎳含量則提高到48%。有報告稱至2026年,NMC 811電池將會佔到電動車電池市場的25%比重。鈷在鋰電池中起到安定的作用,鎳則用於增加能源密度。除了鎳錳鈷電池之外,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使用的鎳鈷鋁電池(NCA)的鎳含量更達到50%。未來,鎳在鋰電池中所佔的比重預期還將繼續提高。

評析
在電動車市場前景光明的基礎上,投資人或許更應該關注電池金屬,而不是電動車的製造商。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 掉進交車物流地獄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表示,公司的難題已由「生產地獄」進入交車物流地獄,不過物流問題比生產更容易解決。

周一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跌2.3%,報288.32美元。

穆斯克16日透過推特回應客戶抱怨延後交車時表示:「很抱歉,特斯拉由生產地獄進入交車物流地獄,不過這個問題更容易處理。我們的進展快速,不久後應能解決問題。」

一名女性車主在推特抱怨3度被告知延後交車,特斯拉現在竟然將日期無限期延後。她表示,有42輛特斯拉電動車停放在聯合太平洋鐵路的鹽湖城倉庫,其中有一輛是她的。

穆斯克先前曾表示,特斯拉的客戶可能面臨更長的交車時間,因為北美的交車量大幅增加。

特斯拉先前遲遲無法達到Model 3的生產目標,導致股價為此大受打擊。特斯拉8月表示,預期第3季將打造5.5萬輛Model 3。穆斯克上周透露公司擬減少部分顏色選擇,以利提升生產速度。

另一方面,穆斯克同日亦在推特表示,公司計劃提供原廠汽車維修服務,並稱外部碰撞維修業者花費的時間過長。特斯拉的目標是同日或1小時內完成維修。

穆斯克的推文寫道,「特斯拉打算在內部進行大多數的汽車維修,外部廠商維修汽車需費時數周,甚至數個月之久。」

穆斯克承認有些外部維修商店能把客戶的汽車修得又快又好。待特斯拉推出碰撞維修服務後,目標是要讓每一輛汽車回到比事故前更好的狀態。

穆斯克暗示,特斯拉的即時服務擁有外部廠商沒有的優勢。

評析
特斯拉由生產地獄進入交車物流地獄,不過這個問題更容易處理。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電池加持 鎳價無懼貿易戰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導致許多基本金屬跌價,但不鏽鋼的主要原料─鎳,跌幅相對溫和。全球許多汽車製造商都在搶鎳,以取代汽車電池的鋰、鈷等短缺或昂貴原料。根據估計,目前全球的鎳消費量只有5%用在電池,但光是今年上半年,電池產業對鎳的需求量就成長了38%。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鎳三個月合約價最新來到每噸1萬2380美元,自6月中以來跌幅約12%;相形之下,銅、鋅等大宗金屬的跌幅都在2成左右。美中貿易戰使得全球經濟出現觀望,對大宗物資的需求也暫時停滯。但鎳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卻相對輕微,倫敦及上海交易所的鎳庫存今年以來減少了32%以上,原因之一是電池廠在建立庫存。

業界估計,明年電池產業的用鎳量,就會緊追在不鏽鋼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大用鎳產業。

根據估計,到了2020年,鎳的全球消費量約達237萬噸;到了2030年,光是電池業對鎳的需求就會達到100萬噸。只是電池需要的鎳,等級較高,只有少數一級冶煉廠能提供,多數礦商必須投入鉅資改造冶煉設備才能加入供應行列。

這代表未來幾年鎳可能供不應求,不過短期內鎳價不太可能大漲,主要是美中貿易戰必須先行降溫,才能讓國際商品行情恢復元氣。國內不鏽鋼廠若期待鎳價帶動不鏽鋼漲價,讓獲利攀升,短期內恐怕要失望。

評析
全球許多汽車製造商都在搶鎳,以取代汽車電池的鋰、鈷等短缺或昂貴原料。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奧迪 在美發表純電動SUV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豪華車商奧迪(Audi)周一在美國向全球發表新電動運動休旅車(SUV)E-Tron,並高調與亞馬遜合作在美國銷售與安裝家用充電系統。隨著奧迪、賓士等歐洲豪華車商陸續推出電動車,特斯拉承受的壓力將有增無減。

奧迪將今年底前讓E-Tron在歐洲上市,明年中在美國上市。一般認為針對美國市場設計的E-Tron是衝著特斯拉而來。

美國買家取得7,500美元稅額扣抵前的E-Tron起跳價為7萬5,795美元。奧迪計劃未來2年內在美國再推出2款新電動車。

除了奧迪,賓士、BMW、富豪(Volvo)和捷豹路華(Jaguar Land Rover)等歐洲豪華車商也要進軍美國豪華電動車市場。這市場主要由特斯拉掌握,因此歐洲車商勢必爭搶特斯拉的市占率。外界認為這是特斯拉一直最擔心的惡夢。

路透報導,奧迪美國業務總裁基奧(Scott Keogh)希望讓奧迪長期成為美國電動車銷售冠軍。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創辦的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周一宣布首位繞月飛行的神祕乘客身分,被解讀為要淡化外界對奧迪的注意力。

除了電動車本身外,家用充電系統也是特斯拉與歐洲車商之間重要角力點。特斯拉已建立Supercharger充電網絡,目前在北美分布逾1.1萬個公共充電站,並提供安裝家用統電系統。

奧迪的家用充電系統費用約1,000美元,依賴家用電網提供電力來源。特斯拉的家用充電系統安裝費用為500美元。

亞馬遜家庭服務(AHS)提供充電系統的銷售與安裝,是亞馬遜首度跟車商合作,也是繼家用智慧型喇叭Alexa後,其硬體設備進一步走入消費者家中來擴大影響力。

AHS經理畢格泰爾(Pat Bigatel)強調充電系統安裝是亞馬遜極重要業務。

評析
隨著奧迪、賓士等歐洲豪華車商陸續推出電動車,特斯拉承受的壓力將有增無減。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投資矽谷電動車廠 沙國PIF金援 特斯拉沒份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宣布將向1家矽谷電動車廠投資逾10億美元,但對象卻不是特斯拉(Tesla),而是其對手Lucid Motors。諷刺的是,數周前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才宣稱,沙國投資基金將資助特斯拉私有化。

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IF)同日另宣布已與國際銀行簽署110億美元聯貸,此為該基金的首筆貸款,將用於擴展投資規模。但此次聯貸資金是否用於電動車廠投資,尚不得而知。

Lucid Motors是總部位於加州紐華克(Newark)的新創公司,此次贏得注資對該車廠而言是一大勝利。Lucid領導團隊中有6位曾任特斯拉高層,其中1位更是監督Model S設計的總工程師,成功讓電動車不但能減少空氣污染,還能同時具備速度與美感。

Lucid Motors計劃利用沙國資金實現2020年推出首款電動車Lucid Air的目標,另打算完成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Casa Grande)廠的建設工作,預計2022年前該廠將聘僱2,000人,年產量13萬輛車。

Lucid Air起價5萬2,500美元,但首批旗艦車款要價逾10萬美元。

Lucid車款依照等級不同,每次充飽電的續航里程達240到400英里之間。根據初步測試,Lucid Air時速超過200英里。

曾任特斯拉Model S總工程師的Lucid技術長羅林森(Peter Rawlinson)表示,「我們將展現電動車的完整潛能,帶領這個產業前進。」Lucid取得成軍以來最大筆注資,也意味沙國將拿下該公司主導權。據商業資訊網站crunchbase.com資料,Lucid此前3次創投募資共獲得約1.31億美元。

數周前,特斯拉才結束一場下市鬧劇。穆斯克透過推文表示有意私有化,而且資金已到位。穆斯克還透露,沙國PIF考慮為私有化提供資金支持,但實際上沙國官員從未對此發表評論。

評析
沙國PIF將向1家矽谷電動車廠投資逾10億美元,但卻不是Tesla,而是其對手Lucid Motors。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現代汽車遭熊啃!政府救車業、砸1兆韓圜研發電動車

記者 陳苓 報導

南韓汽車業拉警報,韓國車廠對全球前兩大車市--中國和美國出口下滑,韓國民眾也變心偏愛進口車,讓車業內外交迫。政府為了挽救車廠,宣布將斥資1兆韓圜(8.90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尋找車業的新成長引擎。

BusinessKorea報導,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MOTIE)今年共提撥3.16韓圜(28.1億美元)協助五大新產業研發。如今政府將斥資1兆韓圜研發電動車,代表MOTIE的1/3經費將用於電動車,這是南韓當局首次砸下如此龐大資金發展電動車。

政府計畫目的之一是降低電動車售價,從目前的4,000萬韓圜(35,587美元)、降至3,000萬韓圜(26,690美元);同時要提高電動車充電一次可以行駛的里程數,從400公里升至600公里。當局援助對象以中小企業和政府所屬研究機構為主,並要提供電動車零件研發的相關支援。

南韓車業萎縮,當地生產車輛從2011年的466萬輛、2017年降至412萬輛。韓國通用汽車(GM Korea)更關閉南韓群山(Gunsan)工廠,讓汽車零件業一夕斷炊。政府七月份調降汽車消費稅想刺激買氣,不料成效不彰,八月汽車銷售僅成長5%。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現代汽車18日收在128,000韓圜;和4月25日收盤高點的164,000韓圜相比,暴跌22%。今年至今現代汽車大跌19.55%。

路透社先前報導,現代汽車聲稱南韓人力成本過高,生產基地外移。今年現代汽車在南韓的生產比重降至37%、遠低於2004年的近80%。現代集團精簡人事、重創現代生產基地--蔚山經濟。當地一職難尋,年輕人陷入絕望,南韓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Korea)數據顯示,蔚山25~29歲青年自殺率高居全國第一。部分專家批評,南韓經濟由少數財閥把持,財閥壟斷市場、缺乏創新動力,是拖累南韓發展的主因。

評析
政府為了挽救車廠,宣布將斥資1兆韓圜(8.90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尋找車業的新成長引擎。
 樓主| 發表於 2019-8-4 15: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下市一說... 穆斯克遭刑事調查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8月推特發文宣布將公司下市,又改口取消計畫,引發股價震盪,美國司法部正對此事展開刑事調查,意味著此案急轉直下。

周三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上升0.4%,報286.1美元。

特斯拉周二證實,司法部要求公司「主動提交資料」;這通常是聯邦機構調查此類案件的第一步。特斯拉並未收到傳票、要求作證或是其他要求。該公司表示正配合主管機關調查,相信此事「應能盡快落幕」。

司法部發言人對本消息不予置評,特斯拉並未透露司法部的調查為民事或刑事。媒體報導,聯邦檢察官對本案展開刑事詐欺調查。

穆斯克的下市推文引發軒然大波,美國證管會(SEC)已展開民事調查,股東也對特斯拉提起訴訟,現在再加上司法部的刑事調查,成為穆斯克領導能力的最新挑戰。

曾任美國證管會和司法部律師,現為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法律教授漢寧(Peter Henning)表示:「任何刑事調查都能讓事態升級,為公司和穆斯克帶來更多危險。」

漢寧指出,司法部必須證明穆斯克有意操縱股價,才能對他提出刑事指控,證管會只要證明穆斯克行事疏忽,便能提起民事訴訟。

證管會可對穆斯克提出民事裁罰,例如罰金、繳回不當利得,和禁止經營上市公司等。如果司法部對穆斯克提起刑事指控,且審判裁決有罪,他將面臨牢獄之災和罰款。

證管會上個月亦對投資銀行高盛和私募基金銀湖(Silver Lake)發出傳票,因為兩家機構受雇協助特斯拉私有化。

特斯拉的最大機構投資人英國資產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上周表示,證管會曾詢問穆斯克的下市計畫,Baillie執行長表示,穆斯克在管理公司方面需要協助。

評析
穆斯克的下市推文引發軒然大波,美證管會已展開民事調查,股東也提起訴訟,再加上司法部的刑事調查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1: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瑞銀:奧迪電動車 大輸特斯拉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瑞銀集團(UB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德國豪華車商奧迪(Audi)周一發表的新款電動休旅車E-Tron性能表現令人失望,凸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該領域仍享有極大領先優勢。

奧迪周一於美國舊金山發表首款電動休旅車E-Tron,預計明年春季上市,市場普遍認為此款汽車是衝著特斯拉而來。但瑞銀周二報告指出,若以性能數據來看,這款備受外界期待的汽車表現「令人失望」。

瑞銀分析師胡梅爾(Patrick Hummel)在報告中表示:「評價一輛電動車的性能,不僅是看它的加速與續航里程,還得重視傳動效率比(powertrain efficiency ratios),但E-Tron在這些方面皆與特斯拉有一段差距。由於電動車動力系統尚未商業化,特斯特也許能繼續保有領先地位更長時間。」

胡梅爾表示,E-Tron續航里程比特斯拉Model X少了30~50英里,在加速方面也「明顯落後」。報告指出,「奧迪推出E-Tron後讓我們意識到,傳統車廠想追趕特斯拉比許多人想像的更困難。」

胡梅爾認為,如此令人失望的性能勢必影響此款休旅車銷售表現,而特斯拉則能間接受益。 胡梅爾表示:「E-Tron性能表現平平恐將傷害其銷售前景,甚至連車廠能否獲利都是問題。而這對於特斯拉與中國大陸電動車廠則是大好消息。」

雖然奧迪E-Tron對特斯拉造成的威脅有限,但胡梅爾認為Model 3生產速度恐趕不上需求,因此給予特斯拉股票「賣出」投資評等,並將目標價維持在190美元。

評析
奧迪新款電動休旅車E-Tron性能表現令人失望,凸顯特斯拉在該領域仍享有極大領先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當造車的工藝碰上新科技,全球電動車版圖將大挪移?

作者 數位時代

奧迪(Audi)這次推出首台量產的電動車 e-tron,對市場來說有個截然不同的意義。雖然特斯拉(Tesla)在電動車、充電服務布局都有一段時間了,不過特斯拉畢竟是從「科技公司」角度造車,科技創新走得很前面,不過車子本身工藝就受到批評。

奧迪自 1909 年建廠以來,擁有百餘年歷史,旗下更有奧迪、藍寶堅尼(Lamborghini)、杜卡迪(Ducati)三大品牌,綜合豪華汽車、跑車、重機的 Know-how,本身造車工藝具有深厚底蘊。

奧迪 2017 年全球營業額達 601 億歐元、全球員工超過 9 萬人,近年全力投入新產品和永續科技的精進和研發,提出「2025 品牌戰略」,目標是要在 2025 年前推出 20 多款電動車,目標打造 80 萬台新能源車款。

因此,當德系車商也開始投入電動車市場,且進入量產階段時,領導混亂、生產線問題一堆的特斯拉,勢必將在 2019 年面臨很大的衝擊,傳統車廠如何面對新科技挑戰,或許奧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怕競爭者環伺,奧迪:大家開過就知道差異了
「電動車世代將到來,我們每個系列都會全力發展。」之所以選擇 SUV (運動型休旅車)車型的 e-Tron 為電動車量產先鋒,奧迪產品行銷負責人 Fermin Soneira Santos 告訴採訪團隊,這是因為美國、中國的休旅車市場正在持續成長。

從數字來看,奧迪目前 SUV 全球市占率達 37%,在美國更高達 53%,為了吃下這塊大餅,才會在電動車布局優先以 SUV 車型量產,「e-Tron 只是開端」,Fermin Soneira Santos 自信地說。

除了歐洲、美國兩大市場,不能忽略的當然就是中國,這幾年中國在電動車領域大量投資,政府更是透過政策強力扶植,最近中國品牌蔚來汽車(NIO)也才剛在美國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蔚來汽車旗下的 ES8 純電動 SUV 已是一款量產產品,截至今年 8 月 31 日,ES8 共生產 2,399 台、交付 1,602 台,還有 1 萬 4,376 台訂單等待交付,不過蔚來汽車目前只在中國境內銷售,沒有外銷,因此暫時還看不出對其他市場的影響。

談起「2025 品牌戰略」Fermin Soneira Santos 說:「中國絕對是我們重要的市場,未來也不排除在中國生產。」面對市場先行者或中國品牌的環伺,奧迪並不感到畏懼,「因為我們有多年製造豪華車的經驗,大家開過就知道差異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明瞭。

早早布局新能源,純電動超跑 PB 18 有奧迪的賽車基因
事實上,奧迪在替代能源的發展走得算早,1997 年首部量產的混合動力(Hybrid)車款 A4 Avant e-Tron 就已經問世;2009 年當許多車廠還只是談電動車概念的時候,奧迪就以旗艦超跑 R8 為原型,打造出純電超跑 R8 e-Tron 。

今年除了剛剛揭露的 e-Tron ,今年 8 月在美國加州濱海城市蒙特雷的圓石灘車展,奧迪發表了純電動概念超跑 Audi PB 18 e-Tron 。這款車最大的特色,是駕駛座椅子可移到中間,創造出跑車的駕駛體驗。奧迪北美總裁 Filip Brabec 就說:「中置座椅的設計,能讓人在行駛時更有上賽道的感覺,PB 18 展現出奧迪骨子裡的賽車基因。」

這樣特殊的設計,靠的是「drive by wire」系統,車輛以電腦來控制方向、油門和煞車,而非透過機械組件,內建 95kWh 電池可行駛大約 500 公里,配有 15 分鐘控充技術,最酷的是 PB 18 還能透過地墊無線充電,比較可惜的是目前這還只是概念車,奧迪這次也特別在 The Charge 會場展示 PB 18 e-Tron 模型車,想要親自駕馭它上路,恐怕還需要再等等。

針對不同市場,提出多元充電方案
這次 e-Tron 主打的是具備 150kW 功率 30 分鐘的快充技術,最大續航力可達到 400 公里以上,無論車子設計多漂亮,充電的解決方案依舊是電動車的最核心根本。

因此奧迪在 2017 年底,與福斯集團、賓士、BMW、福特、保時捷,合資成立一家能源公司「IONITY」,目標是在全歐洲打造統一規格的電動汽車充電網。

今年起,已在德國、奧地利與挪威設立 20 個快速充電站,目標是 2020 年前打造覆蓋歐洲主要交通幹線的 400 座快速充電站;更在歐洲推出「 e-Tron 充電服務」( e-Tron Charging Service),只需要一張卡片,就能在歐洲 72,000 個充電點充電。

「充電選擇對客戶來說很重要」,奧迪充電技術負責人 Johannes Eckstein 認為,必須要提供車主多元充電解決方案,除了歐洲有「IONITY」,美國市場未來也會推「Electrify America」服務,預計到了 2019 年全美會有 484 個充電站,e-Tron 發表會也宣布將與電商巨頭亞馬遜合作,提供家庭充電安裝服務,還能透過手機 App「my Audi」隨時查看用電狀況與帳單金額,能依照旅行計算所需電量,預先找出沿途可充電的地方,讓充電的軟硬體服務都能最大程度透明化,免去車主的焦慮與擔心。

電動車未來的台灣困境
至於台灣,目前政府的首要選項是力推電動機車,以台北市來說已可看到許多電池交換站,然而電動車的電力補給跟電動機車完全不同。

首先,電動車充電不像加油可 5 分鐘內搞定,通常再快充也要半小時,因此在充電樁附近必須設置可讓車主休息的咖啡廳等配套設施,降低充電時的體驗摩擦;另外,電動車也不像機車可直接交換電池,無論充電樁、充電站的設置都需要經過民間與政府通力合作,沒有任何一種充電解決方案適用所有市場,因此台灣未來還需取得各界共識,設計出最適合台灣的充電解決方案。

隨著 e-Tron 發表,也暗示各地區的電動車市場將進入新時代,台灣由於充電基礎建設非常薄弱,e-Tron 引進台灣的時間仍充滿變數。台灣奧迪透露,為了加深未來電動車產品在台灣市場的布局,已和一家電子公司合作充電解決方案,詳細資訊預計今年底會陸續揭露。

這些軟硬體設備或許還是其次,電動車發展最大的關鍵是「電從哪裡來」。試想,當所有人晚上回到家中,都在差不多的時間替車子充電時,我們的供電系統是不是負荷得了?以台灣目前缺電的情況來看,或許優先解決能源問題才更實際。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

評析
台灣由於充電基礎建設非常薄弱,e-Tron 引進台灣的時間仍充滿變數。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前GM老將:特斯拉正駛向墳場 再一、兩年就玩完了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報導,有「汽車沙皇」之稱的前通用汽車(GM)副董事長魯茲(Bob Lutz)警告,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沒什麼優勢可言,無論是技術、軟體或電池方面皆然,正一步步「駛向墳場」。

魯茲以直言不諱著稱,他之前也曾批評競爭對手豐田進軍油電混合車市場只是公關噱頭,「就經濟而言毫無道理」。

近年來他把批評目標轉向特斯拉,去年曾曾預言這家電動車大廠「絕對撐不到2019年」;隨著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的言行頻頻引發風波,魯茲本周更強化他看衰特斯拉的立場。

魯茲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這家汽車公司正駛向墳場…我認為再一、兩年,就會看到某部稱為『誰殺了特斯拉』的電影上映。」此話影射2006年紀錄片「誰殺了電動車」,片中指控通用汽車是妨礙電動車市場發展的頭號幕後黑手。

魯茲在接受CNBC訪問時說,穆斯克是個好人,只是不懂得如何經營一家汽車公司。

對此,魯茲進一步說明:「他們永遠沒辦法靠Model 3賺錢,因為成本高得離譜。他僱了9,000人在生產線組裝車子,每年產量卻不到15萬輛。這一切根本就不合算。」他還指出,特斯拉「沒有…技術優勢,沒有軟體優勢,沒有電池優勢,什麼優勢都沒有」。

魯茲認為,相形之下,奧迪(Audi)、賓士(Mercedes)、寶馬(BMW)和保時捷(Porsche)在這個領域才是能存活下去的競爭者,因為有能力賠錢賣電動車,必要時以其他車款賺的錢來彌補。對照下,特斯拉「現金失血不止」。

評析
魯茲在接受CNBC訪問時說,穆斯克是個好人,只是不懂得如何經營一家汽車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2: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誠實為上!穆斯克問這個問題 拆穿求職者的謊言

經濟日報 記者陳律安╱綜合外電報導

誠實永遠是上上策,但這仍無法阻止多數求職者在面試時對事實「加油添醋」一番。社會心理學家佛萊曼(Ron Friedman)指出,高達81%的求職者在面試時說謊。

CNBC網站報導,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在面試時會問一個簡單問題,來拆穿求職者的西洋鏡。那個問題是:你面對過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而你又是怎麼解決它的?

穆斯克說,透過這個問題,他能夠判斷求職者在團隊裡面的角色─究竟他是自己解決問題並找到答案,還是只是團隊的一員。

穆斯克解釋,因為如果是「真正負責解決問題的人,就會知道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他們非常清楚許多細節」。這些求職者能夠深入解釋所面臨的困難,也能談談應對的策略。穆斯克說,優秀的求職者能從多個層面去回答這個問題。

相反的,那些「假裝」解決問題的人,穆斯克說他們「只能從一個層面去探討,然後就卡住了。」

「真正面臨困難的人,是不會忘記那個問題的。」

而求職教練崔斯勒表示,求職者要對自己的缺點誠實,但可以把答案轉向正面,比方說缺乏某項技能時,可以說自己知道該技能、本身有哪些相模仿的能力,而自己也願意去學習那項技能。

評析
真正負責解決問題的人,就會知道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他們非常清楚許多細節
 樓主| 發表於 2019-8-6 17:42: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2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目前「沒有真正的對手」
但電動車浪潮正在施加空前壓力

華爾街見聞

討論特斯拉的江河日下,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除了對創始人馬斯克個人特徵的批判以外,最常見的觀點莫過於,曾經的先驅者特斯拉,現在已經有了一大批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

伯恩斯坦似乎並不這麼認為。分析師 Toni Sacconaghi 分析了目前的電動車市場狀況,未來三年內,幾十款電動車都將面世開售,可能構成對電動車先驅特斯拉造成威脅。但目前特斯拉競爭壓力被誇大了,主要的對手至少要到 2020 年才會進入市場。

從產品與產品層面的競爭來看,特斯拉在未來幾年裡仍然所向披靡。儘管新晉電動車市場的產品眾多,但它們都未對特斯拉的 Model 3 構成真正的威脅。

伯恩斯坦肯定了特斯拉「無與倫比的品牌」優勢,認為如果單純是電動車方面,特斯拉甚至「沒有真正的競爭」。Toni Sacconaghi 並不是特斯拉的大多頭,他仍然保持對特斯拉的中性評級,目標價 325 美元。

「我們分析了到 2022 年,美國將發布的電動車,結果非常明顯。「伯恩斯坦分析師認為,兩年內,Model 3 預計能貢獻特斯拉 70% 的銷量,一直到 2022 年(或是到沃爾沃推出全電動的 Polestar 2 轎車時)都不會面臨「可觀的競爭」。

瑞銀比較了幾款電動車後,也同意 Model 3 的技術優勢,認為它是「比同行領先數年的、下一代、軍用級別的技術「。日產的 Leaf 和寶馬 i3 都不是其對手。

主要的競爭對手要到 2020 年才有可能出現。伯恩斯坦提到,屆時,Model S 豪華轎車或是 Model X 豪華 SUV,可能面臨來自奧迪 Etron Quattro 和捷豹 I-Pace 的競爭。

威脅不在於其他車企推出的電動車本身,而是參與者擴大後,電動車市場需求端的擴張。伯恩斯坦將其類比為 21 世紀初的數碼相機或閃存市場。

「在這兩種情況(數碼相機和閃存)中,先驅企業最終占據了大部分市佔率,…… 但市場的擴張是如此之快,所以索尼、SNE 和 PSTG 等新進入市場的參與者,依然能實現指數式增長。「

不過伯恩斯坦 Toni Sacconaghi 仍對特斯拉抱有信心,認為在「真正的競爭「出現後,就像蘋果及 iPhone 一樣,特斯拉仍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市場市佔率。

伯恩斯坦分析師肯定了特斯拉的長期競爭力,但仍然指出了特斯拉的明顯短板。在未來兩三年裡可能都不會出現強勁競爭者的情況下,特斯拉的壓力「不在於競爭,而是執行」。

「特斯拉可以從 Model 3 中盈利、並保證其質量嗎?伯恩斯坦稱,「Model 3「越來越重要」。 瑞銀測算了 Model 3 及其零部件的成本後,認為特斯拉無法以低於 4.2 萬美元的售價實現盈利,而這一價格遠高於 Model 3 的 3.5 萬美元。

另一方面,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在特斯拉大空頭 Vertical Group 分析師 Gordon Johnson 看來,掩蓋在產能問題下的另一個隱患時,特斯拉的需求仍然難保無虞。在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客戶厭煩等待的情況下,特斯拉將面臨嚴重的需求不足問題,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 2018 年第四季到 2019 年第一季的某個時點。

截至 2018 年 7 月 2 日,特斯拉汽車的網上預定量為 42 萬,而 2017 年 8 月這個數字就是 45.5 萬,今年 5 月為「超過 45 萬」。此外,迄今為止特斯拉交付了 28386 輛 Model 3,因此,就像我們上周所警告以及特斯拉管理層告訴我們的,在過去一年新訂單實際上是 0,對此特斯拉給的原因是交付車輛等待時間過長。

考慮到自 2017 年 8 月 2 日以來凈預約量基本沒有變化,以及上周特斯拉自己稱 Model 3 在過去一年沒有新增訂單,我們認為今天的數據更是證實了 Model 3 新增預約需求低迷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評析
真正的競爭「出現後,就像蘋果及 iPhone 一樣,特斯拉仍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市場市佔率。
發表於 2019-8-6 18:52:17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學習的機緣與創造學習園地的大德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2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奧迪電動車起跑

鉅亨網編譯凌郁涵

從前,只要一提到電動車,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特斯拉 (TSLA-US),不過,豪華德國汽車製造商奧迪也在這週正式推出了首款電動車 SUV 名為 e-tron,為特斯拉獨佔的電動車市場帶來新的變化。

奧迪目前在全球豪華汽車的銷量落後於寶馬 (BMW) 和賓士 (Mercedes Benz),但隨著全球電動車銷量的成長,奧迪認為自身的製造工程和具有風格的豪華汽車能為電動車的銷售帶來更多優勢。

奧迪的臨時執行長兼行銷長 Bram Schot 表示:「未來百分之百是奧迪將電動車帶向新的紀元。」

奧迪 e-tron 結合了多項新科技,並融入數位化的設備。四輪驅動的 quattro 的操控基因讓電動車可在 30 毫秒內自動控制兩個輪軸之間的驅動分佈,遠遠超過任何傳統機械系統。

95kWh 的鋰離子電池組在每次充電後可為 e-tron 提供超過 400 公里的強勁續航力。e-tron 在最大輸出模式下能夠產生高達 400 馬力的功率,在 5.7 秒內完成每小時 0 到 100 公里的衝刺,最高時速為每小時 200 公里。

設備上來說,虛擬後視鏡的應用能補足過去後照鏡的死角,增進交通安全,駕駛更能利用觸控面板來放大或縮小視野。另外,奧迪也將推出充電設備,並與亞馬遜 (AMZN-US) 合作,結合亞馬遜家庭服務提出充電方案。

未來幾年電動車市場預期將有更多的產品推出,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奧迪預期推出的兩款 SUV, e-tron SUV 和 e-tron Sportback,將成為引領奧迪汽車的電動化。此外,奧迪也宣布,未來還將繼續推出 Avant(旅行車) 和 Sportback 形式的電動車。

「電動車時代將到來,我們將全力以赴。」奧迪產品行銷負責人 Fermin Soneira Santos 表示。

目前,奧迪 SUV 全球市占率為 37%,在美國地區則高達 53%。美國與中國的休旅車市場仍在繼續成長當中。為了爭奪這個市場,奧迪以 SUV 車型為優先,來布局整體電動車市場。「E-Tron 只是一個開端。」Santos 說道。

評析
未來幾年電動車市場預期將有更多的產品推出,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熬過柴油門醜聞 德汽車大廠終能挑戰特斯拉

中央社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23日綜合外電報導

柴油車排放廢氣造假醜聞重創德國汽車業聲譽,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電動車跑在前頭,熬過柴油門醜聞後,德國汽車大廠如今終能向特斯拉下戰帖。

賓士(Mercedes-Benz)製造商戴姆勒集團(Daimler)、BMW集團、旗下擁有奧迪(Audi)的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和保時捷子公司掌控全球80%的頂級汽車市場。

然而,直到最近,他們才開始挑戰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和其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推出以電池驅動、零排放的車款。

特斯拉獨占電動車市場鰲頭的局面本月開始出現轉變,德國3大汽車集團紛紛推出各家第一款純電動休旅車,預計將於接下來兩年開賣。

奧迪推出E-Tron、BMW推出iNext,賓士推出EQC,保時捷電動車則命名為Mission E。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說,德國汽車製造商矢言在未來3年投入近400億歐元(467億美元),投資電池驅動車款。

奧迪在德國的市占率約8%,特斯拉則為0.1%,奧迪希望在2025年前,每賣出3輛汽車,就有一輛是電動車。

汽車產業專家杜登霍夫爾(FerdinandDudenhoeffer)說:「搶攻電動車市場的大戰終於開始了!」

評析
特斯拉獨占電動車市場鰲頭的局面開始出現轉變,德國3大汽車集團紛紛推出各家第一款純電動休旅車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中庸至上!特斯拉黑或粉絲 都注定要失望

經濟日報 記者陳律安╱綜合外電報導

人們對於特斯拉的評價非常兩極,愛它及黑它的人都很多,事實上,它可能不如愛好者所說的將統治世界,也不會如黑它的人所說將從地表消失。

事實上,特斯拉成立不過約15年,與百年老店通用或福特相比,可說是小巫見大巫。在這15年間,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建立了一個「可靠」的模式。

首先,宣布一個極具野心又酷炫的產品,製造話題,藉以吸取滿滿的市場熱度,然後總是比預期更晚推出。開始生產時總會遇到難題,並遭遇一波又一波的質疑。再藉由不斷的嘗試及錯誤,想出了新的酷炫產品,之後又碰到類似的生產問題。然後,整個過程如重播般再來一遍。

特斯拉在2012推出Model S房車、2015年推出休旅車Model X都碰到了生產問題。不過由於從2012年到現在,其股價大幅上揚,導致2016年Model 3的產能問題更加受到關注。

現在Model 正在以穩健的步調持續產出。這並不意味著特斯拉每年要生產百萬輛Model 3,也不代表它每周生產不到2,000輛。特斯拉今年如果能產出20萬-30萬輛,也較2017年成長一倍,但仍無法與通用去年產銷的近千萬輛相比。

如果解析這些數字,會得到一個讓特斯拉粉與特斯拉黑都大為光火的結論:特斯拉是一間極具前景的小型公司,可能會成為成功的中型汽車業,既能服務高階大眾電動車,也攫取了多數豪華電動車的市場。

從這個結論中可以知道,看多者對特斯拉股票的估值過高,而特斯拉也不會稱了看衰者的意就此消失。

幾年前只有少數幾個分析師傾向中間之道,他們雖然錯過了2017年股價從300美元升到400美元的漲勢,卻也避過了近來的下市風波。

中庸之道的聲音不大,但坦白說他們可能才是對的。特斯拉股價不值300美元-400美元,比較符合150美元-200美元的水準。他們認為特斯拉不是不可能破產,但永續經營的可能性也在。他們也並不認為特斯拉會征服整個車市,畢竟到2018年底,電動車僅占全球車市1%。

但你如果認為中庸之道很無聊,那可就錯了。中庸一派希望你明白,不過短短五年,特斯拉就造出人類史上最成功的三款電動車。儘管特斯拉生產常出問題,但那是因為它們缺乏實戰經驗,也沒有時間停下腳步整合這些經驗。

與此同時,其營收在過去幾年每季都能成長個2億美元。

若不戴有色眼鏡去看特斯拉,得出的結論會是:它也不大像是一間年輕的小公司,比較像是有史以來最能排除萬難的成功企業故事。

評析
看多者對特斯拉股票的估值過高,而特斯拉也不會稱了看衰者的意就此消失。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巴菲特投資比亞迪  十年帳面獲利13億美元

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大師巴菲特在中國買進的持股表現如何?就他十年前押注的一檔股票而言,答案是還不錯。

彭博資訊報導,巴菲特的控股公司波克夏在2008年9月26日同意收購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目前相當是24.59%的香港上市股票。這些持股股價迄今已飆升500%,以當前股價計算,這筆當年2.32億美元的投資目前價值約16億美元。在同樣十年間,波克夏的股價漲幅達144%。

巴菲特這筆投資的時間點,比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上市還要早兩年,當時汽車產業也尚未轉向電動車。投資比亞迪也成為巴菲特在美國以外最具價值的持股。比亞迪曾度過劇烈的股價波動,並且將自身從手機電池製造商轉型為汽車與單軌電車製造商。

比亞迪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比亞迪在過去十年迅速發展,巴菲特先生以無人能比的個人魅力與務實做法,為比亞迪的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不過想追隨巴菲特腳步的投資人未來一年可得深思熟慮。根據彭博資訊訪調20名分析師的預估,比亞迪在香港交易的股票未來12個月價格可能會下滑5.4%。

中國政府為追求在電動車的發展領先世界,已打造有利的政策並吸引投資人,但也提高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度。到目前為止,至少有五家中國本土電動車製造商已吸引10億以上的資金。

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科技巨擘都大幅押注電動車,為NIO與小鵬汽車等新創公司提供資金進行製造與研發。

評析
中國為追求在電動車的發展領先世界,打造有利政策吸引投資人,但也提高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度。
 樓主| 發表於 2019-8-8 14:46: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8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美證管會告馬斯克詐欺 特斯拉面臨危機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7日專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8月在推特發文,宣稱已獲公司下市所需資金,掀起風波。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今天控告馬斯克詐欺,特斯拉恐失去這位名號響亮的舵手。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證管會向曼哈頓聯邦法院提告,訴請民事處罰馬斯克(Elon Musk),並請求法院禁止馬斯克擔任上市公司高層人員或董事。

美國證管會執法部門共同主任培金(Steven Peikin)表示,馬斯克的推文具誤導性,未經特斯拉(Tesla)內部任何人預先批准或審核,嚴重擾亂並造成市場困惑。

47歲的馬斯克15年前共同創辦特斯拉,歷經多年努力,成功將特斯拉打造成全球最知名電動車品牌之一。他與特斯拉密不可分,一旦被迫卸下執行長職位,特斯拉恐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

受美國證管會提告衝擊,特斯拉盤後股價大跌9.9%。

報導指出,美國證管會將馬斯克告上法院,是近年劍指企業高層最受矚目的案件之一。根據訴狀,美國證管會指控馬斯克「未和任何潛在資金來源討論,遑論確認價格等關鍵交易條款」。美國法律嚴禁上市公司高層在攸關投資決定的訊息上說謊,或誤導投資人。

特斯拉這一年歷經風風雨雨,大眾市場車款Model 3面臨「難產」,使持續虧損的特斯拉承受極大壓力。馬斯克力抗放空特斯拉股票的陣營之際承諾,Model 3生產上軌道後,特斯拉今年下半年便能轉虧為盈,不需額外籌資。

馬斯克8月7日發表震撼股東的推文,預告他計劃以每股420美元讓特斯拉下市,並宣稱「資金已有著落」,刺激特斯拉股價飆漲。17天後,馬斯克以股東反彈為由宣布反悔,不再推動公司私有化。

根據訴狀,馬斯克告知美國證管會,他7月31日與某個主權財富基金的代表會面,對方首席代表對特斯拉私有化「表達興趣」。

馬斯克在8月13日發表的部落格文章提到,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過去2年曾多次接觸他,談到為特斯拉私有化提供財務支援。但美國證管會指稱,馬斯克與主權財富基金的討論不含交易財務細節,例如雙方未討論要開給股東多少溢價,才能讓特斯拉下市。

評析
美國證管會將馬斯克告上法院,是近年劍指企業高層最受矚目的案件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9-8-11 19:32: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車廠10年暴漲5倍 巴菲特海賺400億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陸股也適用長期持有策略?至少巴菲特10年前買的這檔是。

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2008年9月26日答應入股在香港上市的比亞迪,持股相當於現今的24.59%。

比亞迪此後上漲超過500%,將波克夏2.32億美元的投資變成約16億美元,淨賺超過13億美元(約399億台幣)。

比亞迪如今已是中國新能源車1哥,波克夏10年來股價也上漲144%。

對比亞迪投資,已成為巴老在美國以外最有價值的持股。比亞迪曾歷經股價震盪,從電池製造商變身如今的電動車大廠。巴老投資比亞迪2年後,特斯拉才上市,更遠早於車界轉向電動化趨勢,眼光深遠。

比亞迪發聲明表示:「巴菲特先生空前的個人智慧及實際行動,給予比亞迪發展強力的支持」。

依美元計算,比亞迪過去10年股價漲幅,在彭博全球汽車製造商指數(Bloomberg World Auto Manufacturers Index)27家企業中排第4,僅次於中國吉利、特斯拉和印度的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

厲害的是,比亞迪不是巴菲特在中國最賺的投資。波克夏2003年投資中國石油4.88億美元,2007年出售股份賺進35億美元。

比亞迪從生產手機鋰電池起家,2002年在香港上市,但隔年即宣布進軍汽車業,遭市場譏為不務正業,甚至引發不少基金公司大舉出脫持股,正因比亞迪今年更聚焦於新能源技術,全力發展電動汽車,因此吸引股神慧眼,看好比亞迪在綠色環保市場發展潛力。

巴菲特當年在投資聲明中稱讚,「比亞迪創辦人暨董事長王傳福有相當優秀的管理及經營能力,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合作」,不僅表露對王傳福的欣賞,也證明這項投資,並未違背過去鍾情傳產、金融業的立場,且掌握到最具前景的傳統產業基石,藉由比亞迪營運視野,分食電動汽車及綠色環保商機。

評析
比亞迪發聲明表示:「巴菲特先生空前的個人智慧及實際行動,給予比亞迪發展強力的支持」。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4: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強迫技轉 美化工、電動車遭殃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

美媒揭露四大伎倆 系統性榨取美企技術
《華爾街日報》揭露,中國政府系統性強迫外企技術轉讓的四大伎倆,包括:施壓合資事業中的美企夥伴放棄技術、利用法院宣布美企的專利和授權安排無效、發動反壟斷調查恐嚇美企、把可能向中企透露商業機密的專家安插到中國監管小組;中國這些手段,讓美國化工、電動車、半導體等業者都深受其害。

限制外企進入 中國迄今仍有35行業
報導指出,中國藉由「市場准入」門票換取外國「先進技術」,迄今仍有卅五個行業限制外企進入,外企必須和中國公司成立合資企業並轉讓技術,中國才放行外企經營或擴大業務。

根據報導,美國化工鉅子杜邦(DuPont)二○○六年同意分享資訊、授權給合作夥伴張家港美景榮化工公司生產和分銷由玉米提煉的Sorona纖維材料,在杜邦內部,這項合作被稱為「收費」夥伴關係,是為了進入中國市場付出的「過路費」。

發動反壟斷調查 施壓杜邦撤告侵權
知情人士透露,二○一三年前後,杜邦未更新對美景榮的授權,主因懷疑美景榮竊取智慧財產(IP)、銷售類似Sorona產品,並兩度在中國提起專利侵權仲裁,相關聽證卻一直延續到二○一七年;不料,這引來中國發改委官員以杜邦和陶氏化學(Dow Chemical)合併為由,發動反壟斷調查,重點卻在施壓杜邦撤告。

據指出,中國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人員去年十二月大肆搜索杜邦上海辦公室四天,要求交出全球研發網路的密碼、列印文件、帶走電腦、威脅員工;調查人員告訴杜邦主管,正調查其壟斷行為,尤其杜邦不願將技術授權中企、不願對美景榮撤告。

中國智財措施 美企年損五百億美元
上海美國商會今春一項調查顯示,約五分之一會員表示,一直被中方施壓要求技術轉讓,其中四十四%航太工業和四十一%化學企業回報遭遇「明顯壓力」,兩大行業都被中國列為戰略重要性產業。美國白宮估計,中國相關IP措施使美企每年蒙受五百億美元損失。

中國對外國投資的監管評審小組更成為榨取外企商業機密的制度性機構。外國車廠指出,新車須經中國政府批准才能在當地量產,而被強制性技術審核;中國監管人員和中國車廠共謀,透過審查詢問電動車零件藍圖,這正是外國車廠極力保護不讓中國合資夥伴取得的資訊。

評析
美媒揭露四大伎倆,系統性榨取美企技術,讓美國化工、電動車、半導體等業者都深受其害。
 樓主| 發表於 2019-9-25 15: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推文惹議 SEC喊告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證交會(SEC)控告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詐欺,指稱他的下市推文誤導投資人,並有意將他趕下台。消息一出,不少投行發表看衰的報告,周五早盤特斯拉股價暴跌12%,報270.35美元。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本案可能激勵特斯拉做出正向改變,這家電動車大廠可望苦盡甘來。

據熟知內情人士透露,證交會原本和穆斯克達成和解,並已經擬好和解聲明,但穆斯克在最後一刻變掛,證交會於是向他提起訴訟。

證交會並未將特斯拉公司列為被告,不過打算禁止穆斯克擔任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或高階主管。穆斯克的言行造成特斯拉股價承受巨大壓力,穆斯克為特斯拉的最大股東。

穆斯克透過聲明稿表示:「證交會無端的舉動令我極度哀傷和失望。正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價值,事實將證明我從未背棄這項價值。」特斯拉和董事會也在聲明表示,他們「完全信賴穆斯克,相信他的正直和領導能力」。

證交會在長達23頁的訴狀指出,穆斯克「明知他從未與任何潛在金主談論以每股420美元將公司下市的交易」,與他8月7日的推文背道而馳。證交會稱穆斯克忽略事實和其言論造成特斯拉股價巨烈震盪,危害股東。

科技創投公司Loup Ventures研究部門主管蒙斯特(Gene Munster)認為,證交會對穆斯克提出詐欺指控可能為公司帶來正向改變。

蒙斯特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節目《Closing Bell》專訪表示:「我認為本案或許能為特斯拉注入改變的正面力量。我們一直認為穆斯克應該擔任其他角色,繼續留在特斯拉,但擔任不會影響投資人的職務。我認為本案是實現這項期望的機會。」

蒙斯特表示,穆斯克被趕下台的機率「超過五成」,因為證交會希望如此,不過他不太可能會被完全逐出公司。

評析
證交會並未將特斯拉公司列為被告,不過打算禁止穆斯克擔任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或高階主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