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4-14 15:19: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供應商 停用古巴鈷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路透報導,特斯拉電池製造商Panasonic已終止與一家加拿大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因後者提供的鈷從古巴進口,而古巴正面臨美國制裁,目前Panasonic也無法查明從古巴進口的鈷有多少最後用於特斯拉電池上。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生產特斯拉電池使用的鈷,有一部分是加拿大供應商Sherritt國際公司在古巴開採的。Panasonic回應表示,由於供應商在製造過程各個階段混合使用從不同來源取得的鈷,因此無法得知用在特斯拉電池上的鈷,有多少是這家供應商在古巴開採得來的。

Panasonic發言人表示,「Panasonic決定和加拿大供應商終止合作關係」,但未明說是哪家供應商,也說今年2月才開始透過這家供應商取得鈷,並用在Model S和Model X這兩款電動車的電池上。

這名發言人說:「Panasonic已向美國財政部的外國資產管控辦公室(OFAC)尋求指引,請教美國對禁止古巴物品進口範圍的解釋。」古巴因在50多年前將部分美國資產收歸國有,遭到美國制裁。

特斯拉接受路透訪問時,並未透露自家電動車電池是否用到古巴的鈷,也不回應使用古巴的鈷是否違反美國制裁等問題。特斯拉發言人說:「特斯拉企圖在不久的未來達成不使用鈷的目標。」

評析
特斯拉電池製造商Panasonic已終止與一家加拿大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因後者提供的鈷從古巴進口
 樓主| 發表於 2019-4-14 15:20: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摩根大通:特斯拉股價年底前將暴跌40%以上

經濟日報 記者洪啟原╱綜合外電報導

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布林克曼(Ryan Brinkman)20日預測,特斯拉股價年底將大跌,主因外界高估特斯拉股價以及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

布林克曼重申對特斯拉股票評級仍為「減碼」(underweight),並表示其他車商的電動車可能採取激進定價策略,也說特斯拉的「商業模式跟其他業者有所區隔,它有吸引人的產品組合和尖端技術,但此優勢將被更高的營運風險和股價被高估的問題抵銷」。

布林克曼說:「更該關注的是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的問題,汽車製造商寧願在合法、符合監管規定且遵循法規的前提下銷售電動車,藉此補助獲利更高的內燃引擎車,而非透過銷售電動車獲利。」

今年來截至本月19日為止,特斯拉股價總計上揚3%,但遜於標普500指數的上漲5%。特斯拉股價20日以下跌2.1%作收。布林克曼對今年12月特斯拉股票目標價維持在為180美元,代表將自本月19日重挫44%。

布林克曼對特斯拉第2季財報持審慎的態度。根據特斯拉網站,特斯拉將於8月1日發布第2季財報。特斯拉本月2日表示,在6月第四周已經達成一周生產5,000輛Model 3的目標。

布林克曼說:「即使特斯拉預定的生產率有所改善,我們仍應繼續關注自由現金流有大量流出的可能。此外,特斯拉為了增產,可能要多付出加班費、更高的電動車運費以及其他費用,這似乎毫無效率可言,因此特斯拉的利潤令人擔憂。」

評析
JP Morgan預測,因外界高估特斯拉股價以及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特斯拉股價年底將大跌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等不及特斯拉交車 Model 3訂單傳被取消25%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股東會宣告6月底前Model 3周產能上看5000台的目標。

馬斯克為了實現特斯拉每周生產5000輛Model 3的目標,要求工人加班延長工時,讓特斯拉終於在第2季的最後一個周,終於成功將Model 3的周產量提升到了5000輛。

就在特斯拉歡天喜地慶祝自己達成目標時,根據《騰訊網》引述外媒報導指出,市場分析師在日前透露許多消費者已經對Model3失去了耐心,並取消了大量預定訂單的消息,數量達到25%。這無疑是給馬斯克當頭一記悶棍。

根據美國投資公司Needham & Co分析師吉爾(Rajvindra Gill)透露,近期有關Model 3的取消訂單的數量大幅上升,退款額度甚至超過了新的預訂款額度;大約每4位Model3的預訂者中,就有1人已取消了訂單,該比例大約是1年前的2倍。

吉爾指出,用戶取消預定Model 3的具體原因有許多,包括車輛交付時間的一再跳票、美國聯邦稅收抵免每輛車7500美元優惠政策的到期,以及3.5萬美元基礎車型尚未開放購買等原因等。

特斯拉Model 3此前的預定政策為消費者需要支付1000美元訂金,預定這款車型,隨後特斯拉又通知北美用戶再支付2500美元。

先前完整訂單為下訂單之後超過3天就變成購車款,不再退還,至於最初的1000美元訂金則將轉為購買汽車的費用, 剩餘的款項則需要在車輛正式交付時支付。

目前,特斯拉Model 3的預計交付時間是4個月到1年,而基礎款車型則預計要到2020年才能交車,讓消費者等不及。

對此,特斯拉發言人否認了訂單取消量超過預訂量的說法,並指出吉爾報告中的Model 3交付等待時間已經過時,因為特斯拉已經在自己的官網明確列出Model 3不同車型的交付車時間是1~9個月。

事實上,吉爾一直以來都不看好Model S和Model X的銷量,尤其是在這2車型面臨來自豪華汽車品牌更激烈競爭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特斯拉本月初指出,這2款車型上季度的交車數量再次提升,公司則繼續維持其10萬輛的交付目標不變。但吉爾相信特斯拉今年年底或許無法達到10萬輛Model 3的交車目標。
他指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必需在下半年的交付車輛需要比上半年增加27%,除了產能之外,他對Model 3的真實市場需求也有所懷疑。

也由於現金流的持續減少,特斯拉的資本結構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unsustainable)的情況;吉爾預估,特斯拉到2020年將繼續燒掉60億美元,而且該公司股價被外界嚴重高估。

Needham &Co也將特斯拉的股票評級從持有下調到賣出,理由是Model 3的取消量可能會繼續上升。

評析
許多消費者已經對Model3失去了耐心,並取消了大量預定訂單的消息,數量達到25%。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24 20:59 編輯

轉貼2018年7月2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卡車終極形態現身 瑞典 Einride 自駕電動卡車能成功嗎?

作者 雷鋒網

說起瑞典這個國家,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IKEA。瑞典設計確實有一套,Volvo 的雷神之鎚頭燈等設計元素也成為汽車業的經典。現在,瑞典設計師又開始定義未來了。自動駕駛卡車新創公司 Einride 上週在古德伍德速度節(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推出第 2 款原型車 T-log,與第一款產品一樣,T-log 也是超級吸睛的大傢伙。

卡車終極形態?
既然要講未來卡車,那就先從 Einride 公司首款產品 T-pod 說起。這輛卡車採用顛覆性設計,不但沒有方向盤和油門、踏板,激進的 Einride 甚至直接取消擋風玻璃和駕駛座,整台車就像架在輪子上的大貨櫃。

T-pod 也順應潮流做成純電動,沒了駕駛座的車身比一般大貨車短了不少,僅 23 英尺(約 7 公尺)長。Einride 的資料顯示,T-pod 滿載重量為 20 噸(想想一堆電池,說明這輛車載重能力一般),除了全自動駕駛,還能由人類作業員遠端操控。

Einride 的野心可不小,準備 2020 年推出一套完整的交通運輸系統,包含 200 輛 T-pod 和配套充電設施。一旦投入使用,這套系統一年能運輸 200 萬個標準棧板的貨物。

與 T-pod 類似,T-log 也是一台電動自駕卡車,T-pod 那些顛覆性元素一個都沒少。不過,T-log 看起來更狂野,是專為巨型伐木場而生。效能方面,T-log 比前一代強不少,一次能拉 15 噸貨物。

不過,這樣的介紹也讓人起疑,這傢伙不是沒有駕駛座嗎?現在自動駕駛在沒有任何標線和指示牌的林場吃得開嗎?各種泥土和砂礫可不是鬧著玩的。

眾所周知,即使是被各種感測器、地圖資料和深度學習技術武裝滿身,自駕車的活動範圍也受到一定限制,可預測的環境才是歸宿。

不過,對 Einride 來說這個定律並不適用。自動駕駛系統方面,這家新創公司使用輝達的自駕軟體,目標是 Level 4;至於遠端操控技術,則選擇 Phantom Auto 方案。有了這項技術,遇見複雜的越野環境就方便多了。

Einride 表示,T-log 搭載的 300kWh 電池充滿電能行駛 120 英里(約 193 公里)。未來兩年還會不斷改進,2020 年正式上路後可能長得更科幻。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家伐木業是重點,整個交通量 20% 都與伐木業有關,而電動車能大幅減少碳排放。」Einride CEO Robert Falck 說,「我們想證明電動車也能承受最艱苦的工」作。

隨著各國排放政策收緊,電動卡車的時代確實不遠了。Elon Musk 就曾表示,如果要跑 100 英里的短途運輸,特斯拉 Semi 卡車每英里營運成本才 1.26 美元,而傳統柴油卡車就要 1.51 美元。西門子已開始在德國、瑞典和洛杉磯港試用電動卡車,不過驅動這些車的不是車載電池,而是上方的電線。除此之外,卡車市場還有一家名為 Nikola One 的公司,不過用的是氫燃料電池,無需受充電時間長的困擾。

關於自駕卡車發展的爭論
雖然自駕卡車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大發展時期,但想真正落地,恐怕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一直以來,科技巨頭和風投機構都對自駕卡車信心十足。在他們眼中,最多 10 年,自駕卡車就會成為人人熟悉的產品,這巨變將為運輸業省下 3,000 億美元成本。

反對的聲音卻更猛烈。
但卡車司機和分析師很淡定,他們認為自駕卡車只是海市蜃樓。

物流巨頭 Zipline Logistics 創始人 Andrew Lynch 就表示:「我認為自駕卡車技術離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現在說準備好都有些過於樂觀。」交通分析公司 Broughton Capital 也相信,自駕卡車未來 5 年甚至連高速公路都統治不了。

除了技術限制,自駕卡車還得過法律這關,如果出了事故如何劃分責任,又由誰來賠償呢?

而且,大量卡車司機丟掉工作也有可能造成社會動盪。拿美國來說,有 440 萬個工作崗位都與駕駛有關,其中卡車司機就占了 250 萬個。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雖然自駕卡車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大發展時期,但想真正落地,恐怕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8: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要在中國蓋的超級高鐵 遭質疑政績工程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人口400多萬的中國貴州省銅仁市日前宣布與美國企業HTT合作,在當地興建一條比高鐵更快的超級高鐵,消息傳出後卻引發質疑,認為這又是一項讓老百姓背上沉重債務的政績工程。

銅仁市與美國超迴路列車運輸科技公司(HTT)19日在貴陽舉行真空管道超級高鐵研發產業園簽約儀式。超迴路列車(Hyperloop)是由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提出並主導的超級高鐵計畫,HTT負責其中的客運部分。

北京新浪網昨天引述報導,被視為下一代軌道交通技術的真空管道超級高鐵(時速預計600至1200公里)與中國高鐵並非取代關係,而是著眼於跨洲際的交通需求,例如從上海到巴黎。

批評者質疑,由於計畫與建的營運里程短,只有10公里,加上零配件供應和技術完全依賴外商,這將使外商可漫天要價,造價將「高得無以復加」,「未來的命運,必然會無比凄慘」。

批評並指出,銅仁很窮,地區生產毛額(GDP)約人民幣990億元,人口相當的浙江省金華市GDP則為銅仁的3.9倍,興建超級高鐵只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另值得注意的是,銅仁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65.64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則是399.48億元,財政預算支出是財政預算收入的6倍。在地方財政不樂觀的情況下,投入巨資到「極有可能打水漂的豪賭」中,當地官員未免太草率。

批評者認為,「由於大家都懂的原因」,過去數十年,中國各地都有許多這種「領導拍腦袋決策」的政績工程,政府資源高額投入後,最後的產出往往寥寥無幾,成就的只是紛紛升遷的官員。

對於外界的質疑,據陸媒網易財經,銅仁市官方回應說,HTT看中銅仁市所在的山區地形,想藉此測試、檢驗、優化原有的設計。

官員還說,正是因為銅仁市比較落後、欠發達,因此必須「彎道超車、後發趕超」,若「走東部地區走過的老路,我們會一直跟在後面」。

在財務方面,官員表示,經過前期評估,並不會為當地帶來財政負擔,但由於協議涉及商業祕密,無法透露詳細投資數額。

中新社稍早前報導,超級高鐵合作協議由銅仁市政府所屬國有企業銅仁交通旅遊投資集團與HTT簽訂。

根據協議,銅仁市政府與HTT公司將分別以1:1的出資比例在銅仁市成立合資公司,共建真空管道超級高鐵研發產業園。

評析
被視為下一代軌道交通技術的真空管道超級高鐵與中國高鐵並非取代關係,而是著眼於跨洲際的交通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WSJ: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問題漸浮現

經濟日報 記者謝汶均╱綜合外電報導

在中國政府打造電動車科技強國的號召下,中國各地正興起由地方政府補助新創電動車製造商的熱潮,但分析師表示,這可能引發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三年前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旨在提升十大重點領域的國內主導地位和全球競爭力,而電動車也包含在內。

中國最新的官方數據指出,中國目前有487家電動車製造商,其中大多是新成立的公司。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國建設銀行在6月宣布新成立了規模達470億美元的基金,用以資助電動車及其他高科技產業。地方政府也對電動車產業祭出豐厚補助,過去五年間,中國政府對電動車銷售的直接補助總額達150億美元。

兩年前開始涉入電動車領域的智車優行新創公司執行長瀋海寅預估,未來五年間,現有的電動車新創企業只有10%能存活下來,一些汽車產業分析師預估的數字更接近1%。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政治經濟部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在補貼吸引下,不少公司均認為嘗試一下電動車領域,同時獲得政府支持,是可行的商業模式,即使這些公司從未有電動車產品上路。甘思德表示,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得不決定是讓失敗者倒閉、還是苟延殘喘的時候,電動車行業就到了關鍵時刻。

有鑑於成熟的外國和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在生產電動車,即使新創公司成功實現量產,也得面對激烈競爭。

中國市場去年銷售約77.7萬輛電動車,占全球電動車銷量近一半,但隨著這麼多電動汽車製造商加入搶食這塊大餅,供給過剩似乎難以避免。

評析
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得不決定是讓失敗者倒閉、還是苟延殘喘的時候,電動車行業就到了關鍵時刻。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如果特斯拉避免麻煩纏身的條件是走向平庸,馬斯克會接受嗎?

作者 雷鋒網

如果要用一個詞評價過去一年的特斯拉,恐怕「無聊」是最佳選項,特斯拉確實有些疲於奔命。即使特斯拉帶來驚豔的新 Roadster 超跑和 Semi 電動卡車,這些聲浪還是被各式各樣的問題淹沒。

特斯拉陷入一場全面戰爭,不得不應付四面八方射來的冷箭,從汽車製造到機器人試驗再到融資及與媒體全面僵化的關係。說起來,這場全面戰爭也非常符合特斯拉的調調,一場戰爭從突然爆發到休戰到戰火重燃再撤退的全過程,通常都在一週甚至一天內發生。

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扛霸子」,前一分鐘還在「暴打」做空特斯拉的對沖基金,後一分鐘又回到弗雷蒙特的帳篷工廠趕 Model 3 的生產進度。

中間他還時不時發兩條 Twitter 和反對者互嗆。這樣的生活周而復始,成了 Musk 每天的必修課,不知「矽谷鋼鐵人」是否已將這種生活當成樂趣。

戰爭就是地獄,比 Musk 常掛在嘴邊的「生產地獄」更可怕,誰也說不清已將「生產地獄」過成新常態的特斯拉,能在這種煎熬的環境下撐多久。

戰爭同樣還伴著化不開的濃霧和眾人看不透的混亂。只有硝煙散盡,才能從一片狼藉的戰場窺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雖然這比喻有些太過,但反思一些極端衝突時卻非常有效。

可惜的是,能在殺紅眼的情況下保持淡定的公司並不多見。

盈利還是破產?
對於盈利問題 Musk 也下了命令,特斯拉要在今年下半年轉虧為盈,而上次特斯拉見到「回頭錢」還是 2016 年第三季,可惜當時淨利潤只有可憐的 2,200 萬美元。

自此之後,特斯拉的虧損就不斷擴大。不過 Musk 好像一點都不擔心,今年第一季特斯拉只有不到 30 億美元現金的情況下,Musk 依然要求公司投入一切資源來達成 Model 3 週產 5,000 台的目標。

員工這次沒讓老闆失望,Model 3 終於在 6 月底跨過週產 5,000 台的門檻。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特斯拉恐怕沒少犧牲,從不顧一切在廠區建設巨型帳篷容納生產線就能看出來。雖然背離了所謂的「產業最優方案」,但這次局部戰鬥中,特斯拉算是贏得勝利。

至於未來幾個月能否守住週產 5,000 台的勝利果實,現在沒人敢打包票。

不過,這就是特斯拉的現實。一家市值達 500 億美元的巨頭,不得不燒錢達成一個個看來很傻的目標。雖然對特斯拉來說這也算是里程碑時刻,但特斯拉在泥沼中奮力掙扎的身影,已經讓我們忘了 Musk 野心勃勃的願景。

現在,3.5 萬美元的標準版 Model 3 依然遙遙無期,畢竟對特斯拉來說,7.8 萬美元的高性能版 Model 3 才是填補利潤黑洞的最好方案。對 Musk 來說,糟糕的事可不只一件,他還得承受高層出走、全自動生產方式受阻、負債累累和資金緊張等多方面壓力。

其實,擺在特斯拉面前的原本可以是另一種現實。雖然走上這條路意味著主角光環會變弱,但矽谷鋼鐵人肩上的壓力會小得多(當然,若選了這條路,Musk 可能就沒有鋼鐵人稱號了)。我們可稱之為「Musk 的失樂園」,再不濟也比現在的地獄強。

2017 年時,雷鋒網曾認為特斯拉和 Musk 在 Model 3 的問題應該三思,畢竟這是一款脫離特斯拉實際的薄利多銷車款。一家在高階電動車市場如魚得水的廠商,為什麼非要自降身價來低利潤且殘酷異常的薄利多銷車款市場插一腳呢?

當你能輕鬆成為電動車市場的 BMW 或保時捷,為什麼又非要轉型成福特,去市場拚殺那不到 10% 的可憐利潤?

答案也很簡單,Musk 想拯救世界。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解讀,Musk 魯莽推出 Model 3 還是因為不了解汽車行業,即使吃了這麼大的虧,現在他也依然懵懵懂懂。

雖然木已成舟,但還是忍不住想,如果當年 Musk 選了另一條路,現在的特斯拉又會是什麼光景?

那些老劇本的「如果」
如果特斯拉當初將 Model 3 定位為入門級豪華車呢?如果特斯拉敢承認廉價小型電動車市場較狹窄,將 Model 3 的客戶群定義為想要一輛小號 Model S 的人呢?

據了解,其實特斯拉本可將年產目標定在 5 萬台左右,這樣每週只需完成 1,000 台,且還能稍微拉高定價,但 Musk 非要通吃市場,不願將低階電動車市場讓給日產和雪佛蘭。而與兩家車界老油條相比,特斯拉的生產製造能力怎一個「弱」字了得。

如果特斯拉沒在 300 美元股價前被沖昏頭,繼續像股價 150 美元的公司那樣低調行事,賺足現金借勢而動呢?畢竟 Musk 手裡握有 20% 特斯拉股份,即使股價比現在低,他也依然是億萬富翁。

如果特斯拉沒給 Model 3 定下這麼高的目標呢?畢竟當年在 Model S 和 X 就吃過虧,早該預料到各種瓶頸會出現。

如果 Musk 及早放棄重新發明汽車製造的瘋狂想法,像豐田一樣老老實實生產 Model 3 呢?

如果 Musk 不胡思亂想,盡早斷了生產電動卡車的念想,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業務呢?

如果特斯拉在核心業務──Model S 和 X 合計銷量穩定一年 10 萬台時,緩個兩年再跳進 Model 3 這「虎穴」呢?

如果 Musk 沒有玩票式開了 The Boring Company 公司,不賣火焰噴射器並涉足其他亂七八糟的計畫呢?如果除了 SpaceX,Musk 將一半精力投注在特斯拉呢?

這樣的特斯拉會褪去傳奇色彩,但前路不會那麼驚險
顯然,這樣的特斯拉會稍顯無趣或瘋狂,不過依然能成為美國近幾十年來唯一在巨頭夾擊中生存下來的新汽車公司。如果讓你選,你是願意見到年產 15 萬台電動車、穩步推進的特斯拉?還是想擁抱直接將產量目標提升到 100 萬台,然後瘋狂推進的特斯拉呢?

肯定會有很多人投票給可持續發展,畢竟已有許多廠商發現,雖然電動車市場較狹窄,但利潤不低,所以穩扎穩打才是上上策。

確實,少了幾分星光,Musk 和特斯拉還是能活得好好,畢竟這個地球少了狂人也照樣運轉。此外,如果特斯拉股價沒有漲得這麼瘋狂,股東還能拿到點股息。

不過,Musk 依然毅然決然選擇了「雲霄飛車」,代價呢?當然就是特斯拉滿是風險的未來。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陷入一場全面戰爭,不得不應付四面八方射來的冷箭,從汽車製造到融資及與媒體全面僵化的關係。
 樓主| 發表於 2019-4-23 21:47: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拚虧轉盈 要求供應商退款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要求供應商共體時艱,將合約金額打折,再退回部分先前支付的貨款,協助公司轉虧為盈,這項罕見的舉動凸顯特斯拉陷入絕望,並讓外界對該公司的現金部位感到憂慮。

據《華爾街日報》取得特斯拉上周發給某家供應商的備忘錄顯示,特斯拉要求供應商退回自2016年支付的大筆貨款,以協助特斯拉回復獲利。

由特斯拉全球供應經理發出的備忘錄指出,這項要求對特斯拉繼續營運十分重要,並將退款稱為是投資特斯拉,俾以持續維持雙方長期成長。

雖然特斯拉在備忘錄表示,所有供應商都被要求協助公司轉虧為盈,目前仍不清楚有多少廠商被要求將合約金額打折。

特斯拉婉拒對該備忘錄表示意見,但證實向供應商尋求降價,部分可追溯回2016年。特斯拉稱這項要求是採購協商的標準部分,以改善公司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加緊生產平價電動車款Model 3階段。

特斯拉的要求加重外界對該公司的資金憂慮,特斯拉正致力達成Model 3的生產目標,燒錢燒得特別凶。Model 3經歷數個月生產延誤,終於在上季達成單周生產5,000輛的目標,如果產量能持續,將能為特斯拉帶來現金。

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關係複雜,雙方在巨大的定價壓力下爭取最好的價格。供應鏈顧問表示,要求退回先前的貨款十分罕見。

任職汽車產業40年的製造顧問維拉格(Dennis Virag)直言,特斯拉的請求可能讓供應商的財務陷入險境,並危害未來的零件供應。

維拉格表示:「特斯拉的做法十分荒謬,凸顯該公司陷入絕望。特斯拉擔心自己的獲利,卻不管供應商的死活。」

特斯拉每季燒掉10億美元現金,第一季末帳上現金僅27億美元。

評析
特斯拉稱這項要求是採購協商的標準部分,以改善公司的競爭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4-23 21:4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殺價來真的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要求供應商退回2016年起支付的部分貨款,引發市場憂慮,特斯拉周一澄清只要求不到10家廠商降價,但同時表示也在跟其他廠商殺價。

需錢孔急的特斯拉以罕見的手法爭取現金維持公司營運,引發周一股價收盤暴跌3.3%,收在303.2美元。周二早盤特斯拉股價上升0.46%,報304.6美元。

被問及是否要求供應商退回大額貨款,特斯拉發言人周一表示,公司要求不到10家廠商降低「2016年開始但尚未完成的長期計畫的款項」。發言人還補充道,任何價格調整有助特斯拉改善「未來的現金流,且不影響特斯拉在第三季實現獲利的能力」。

特斯拉亦表示,「協商是採購的標準程序,公司目前處在Model 3產量提升的有利位置,現正是改善此方面競爭優勢的好時機。特斯拉專注於達成永續的長期成本基礎,不只是尋求單季一次性的降價。」

特斯拉同時透露,目前正與供應商討論調整未來價格,將協助公司降低成本。

《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特斯拉要求供應商退回先前支付的部分貨款,稱退款對公司「繼續經營至關重要」,款項可追溯回2016年,以協助特斯拉轉虧為盈。

就算供應商同意返還貨款,大多數廠商手邊可能也沒有閒錢。汽車供應鏈是競爭激烈和低利潤的產業,供應商有自己的供應商,口袋裏能拿出的錢有限,對特斯拉可能沒有多大實質幫助。

評析
特斯拉目前正與供應商討論調整未來價格,將協助公司降低成本。
 樓主| 發表於 2019-4-23 21:48: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工信部力挺 電動車銷量 2020拚200萬輛

工商時報 楊日興/綜合報導



大陸持續針對污染防治,擬定工業綠色化方案。中國工信部近日發布工業綠色發展3年計畫,內容指出,今年將加大去產能力度,壓減鋼鐵產能3千萬噸,並推廣新能源車,在2020年要達到目標銷量200萬輛。

人民網昨(25)日報導,工信部近日印發「決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將透過去產能、加大綠色製造改造等行動,追求工業綠色化、高質量化發展。

在去產能方面,該計畫提出,2018年再壓減鋼鐵產能約3千萬噸,爭取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削減鋼鐵產能1.5億噸的目標。此前大陸在2016、2017年已分別完成去鋼鐵產能6,500萬噸、5千萬噸的目標。

同時,該計畫也對工業重鎮河北省提出去產能目標,在2020年底前,河北鋼鐵產能需要控制在2億噸以內,以嚴防地條鋼復燃。此前針對河北周邊地區污染管制,大陸已經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並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

其中,河北省唐山市又成為觀察重點。唐山市2017年粗鋼產量為9,120萬噸,占全大陸鋼鐵總產量的11%。此前路透披露,唐山市政府已下令鋼鐵廠等相關企業減產,在今年3月至11月期間減產10%~15%,並在7月20日至8月31日進一步加大減排。

另一方面,工信部也希望透過新能源車等高端製造技術,完成工業綠色發展。工信部在3年計畫中提出新目標,2020年新能源車產銷量要達到200萬輛左右。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大陸2017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79.4萬量、77.7萬輛,較2016年分別增長53.8%、53.3%。而2018年1至6月份,大陸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41.3萬輛、41.2萬輛,比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94.9%和111.5%。專家預估,今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將突破100萬輛。

但此前有消息稱,大陸官方考慮在2019年進一步削減新能源車、電動汽車的補貼計畫,2019年的平均補貼有可能會比2018年降低逾3成。補貼削減之下,新能源車的產銷增速能否維持當前高水平,業界正高度關注。

評析
工信部今年將壓減鋼鐵產能3千萬噸,並推廣新能源車,在2020年要達到目標銷量200萬輛。
 樓主| 發表於 2019-4-23 21:48: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福特自駕車部門獨立門戶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美國汽車大廠福特(Ford)24日宣布分拆自駕車部門,成為完全獨立經營的公司,希望有助能吸引外部投資者以加快自駕車事業發展。

福特表示,新成立的福特自駕車部門「Ford Autonomous Vehicles」組織架構有利於第三方投資,吸引大型投資人押寶這個成長潛能最大的事業,不過投資人並不會因此取得福特傳統汽車製造事業的股權。

福特此舉顯然試圖追上競爭對手通用汽車(GM)的腳步。

通用上個月宣布,軟銀投資通用自駕車部門GM Cruise 22億美元並取得該部門19.6%股權,此交易使GM Cruise估值上看115億美元。通用可運用這筆外部資金發展自駕車策略,而不必仰賴核心的汽車製造事業資金。

儘管福特獲利逼近歷史紀錄,加上有些分析師看好福特自駕車可媲美Google母公司字母的自駕車部門Waymo,但福特這幾年的股價並沒有因此上漲。

與此同時,儘管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和叫車平台優步(Uber)目前都賠錢,但這兩家公司自駕車部門的估值雙雙追上或超越福特自駕車。

RBC資本市場分析師表示,福特自駕車將是外部投資的先驅,將釋出福特自駕車部門的潛能,不過RBC也說,福特自駕車公司可能需要更多投資,無論是透過新的投資人還是以其他方法募資。

福特將在2023年前將投資福特自駕車40億美元,包括為先前收購的人工智慧公司Argo AI投入10億美元,用以發展自駕車系統。

評析
福特分拆自駕車部門,成為完全獨立經營的公司,希望有助能吸引外部投資者以加快自駕車事業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9-4-23 21:49: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從特斯拉投資 看中國經濟轉型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川普總統在決定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用高關稅來打擊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時候,忽略了一個正在出現的結構性翻轉的形勢,那就是在改革開放40年之後,中國正從世界最大工廠轉型為世界最大市場。

先談一則消息。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7月初與上海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特斯拉將於有「上海杜拜」之稱的臨港工業區,獨資建設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規劃年產50萬輛的純電動整車。特斯拉在上海建廠,被認為是上海新一輪開放的標誌性成果,財經各界有許多分析,多數仍與中國製造有關。但特斯拉這次是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超級工廠,這個規模年產50萬輛純電動車的投資計畫,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對特斯拉而言,此番來到上海並非為了貼近生產,而是要貼近市場。幾天後,馬斯克又去了北京,並已決定在北京設立中國區總部和美國之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

中國改革開放自1978年開始,迄今年正好40年。這40年的年均經濟成長率為9.5%,讓中國GDP在全球的排名從1978年的第15位,到2010年時取代日本位居第二,就經濟發展模式而言,主要是對外(外需)導向的。具體的操作是:一、開放(針對資本、技術、原料、半成品);二、引入了資本、技術、原料、半成品這些中國欠缺的生產要素之後,先從特區再擴大為沿海,再進一步深入內陸,與中國具有相當豐富價廉的土地與勞動力結合;再配合三、政府職能,一方面對外資給予政策優惠,二方面強化基礎建設,後者,即為這個階段的主要改革內容。開放加改革40年,中國很快從一個落後的匱乏經濟體蛻變成了一個全球工廠,向全世界提供物美廉價的商品。

與此同時,也就在這40年中,在前述外需導向的運作模式下,中國的就業增加了,工資上升了,收入、財富增長了,中產階級形成了,規模也持續擴大了,合起來,就是一個愈來愈大的消費市場出現了。

──中國目前的中產階級大約已達5億人口規模,全球最大;

──中國消費零售總額,在2016年時為4.89兆美元,已超過美國的4.82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國;

──中國消費占GDP的比重已達59%,與發達國家如美國(70%)比,當然還有很大上升潛力。

相對於中國內需市場的持續快速擴大,過去40年高度仰賴外需拉動經濟成長的態勢正在出現重大變化:

──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即中國出口占GDP的比重,已從2006年的高峰37.2%下降到2016年的19.6%;

──在出口依賴度持續下降的同時,中國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也從早年的20%以上降到了2016年的18.2%。

很明顯,川普總統現在對中國施以高關稅的貿易戰重拳,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效應已大大不如十年之前了,非但如此,卻反而可能引起「投資移轉」的效應,因為中國正在從製造大國轉型為消費大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

說回到特斯拉。特斯拉這次決定到中國大規模投資,顯然絕非川普所樂見,但馬斯克的決定,在商言商,考慮的主要是兩個「勢」,一是形勢所逼,二是大勢所趨。所謂形勢所逼,是美國對中國生產出口到美國的鋼鋁製品課徵高關稅,當然對特斯拉在美國的生產拉高成本,不如直接移到中國生產,還可以減少運輸成本;所謂大勢所趨,就是汽車作為一種體積大、重量重的產品,其生產地自然以貼近市場為宜,特斯拉到中國,自然是衝著這個全球最大也是最有潛力的市場。

很多人記憶中或許還留有二、三十年前盛況一時的廣州交易會,全球萬商雲集,賺的都是中國製造出口到全球的錢;2018年底,上海要舉辦第一屆中國進口博覽會了。從廣交會到上博會,其中的信息反映的是一個大格局的變化。

評析
特斯拉這次決定到中國大規模投資,並非為了貼近生產,而是要貼近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9-4-24 20:58: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大賣空」主角艾斯曼放空特斯拉

經濟日報 記者謝汶均╱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路博邁集團(Neuberger Berman)投資組合經理人艾斯曼(Steve Eisman)先前曾準確預測金融危機的到來,故事還被翻拍成電影「大賣空」,而他現在正在放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艾斯曼表示,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穆斯克是位「非常聰明的人」,但艾斯曼擔心穆斯克無法達成各個遠大的野心,「他有執行方面的問題」。艾斯曼說:「就我所知,他在自動駕駛方面毫無結果,而明年他又會在太空領域面臨激烈競爭。」

艾斯曼是少數幾位成功在金融危機前,準確放空次貸證券的投資人,更是作家路易士(Michael Lewis)暢銷書「大賣空」中的要角,在改編自此書的同名電影中,由演員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飾演艾斯曼。

評析
大賣空主角艾斯曼先前曾準確預測金融危機,他現在正在放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樓主| 發表於 2019-4-24 20:5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3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將發表財報 市場憂CEO失控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周三盤後即將發表上季(6月底止)財報,但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前次法說會發飆的場面至今仍令投資人餘悸猶存,不知這回他是否會正視分析師提問,還是又要大聊火星計畫來轉移話題?

眼前華爾街關注焦點依舊在Model 3生產進度,以及特斯拉能否達成在今年下半年獲利的目標。Cabot財富管理公司總裁兼投資長拉茲(Rob Lutts)表示:「我們都希望穆斯克別再提火星了。」

穆斯克的個人作風向來語不驚人死不休,但近來他在公開場合及社群媒體上的言論三番兩次引起爭議,不禁讓分析師質疑他是否刻意製造其他話題來掩飾特斯拉的營運危機。

日前泰國發生少年足球隊受困清萊鐘乳石洞的意外,穆斯克大動作派出工程師團隊與小型潛水艇前往支援救難,但遭英籍救難潛水員批評是作秀。穆斯克隨即在推特發文反諷該名潛水員有「戀童癖」,引來輿論抨擊,公司股價也受影響。

7月以來特斯拉股價下跌12%,儘管6月股價漲幅20%使特斯拉上季股價漲幅7%超越大盤,但長期走勢卻不樂觀。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下跌3%,反觀標普500指數上漲4.7%。周一開盤特斯拉股價下跌1%至293.27美元。

FactSet近日調查分析師預期,特斯拉上季營收可望年增43%至39.9億美元,調整後每股虧損2.78美元,大於去年同期的1.33美元。線上財測網站Estimize預期特斯拉上季營收39.1億美元,每股虧損2.68美元。

CFRA分析師李維(Efraim Levy)表示,穆斯克在上回財報砲轟分析師之後,這回可能會謹慎面對分析師提問,但「特斯拉向來出乎意料」。

評析
穆斯克在上回財報砲轟分析師之後,這回可能會謹慎面對分析師提問
 樓主| 發表於 2019-4-24 21:00: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3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賣空》主人翁...真的搞放空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即將於周三(8月1日)公布第2季財報, 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基金經理人、電影「大賣空」真實主角艾斯曼(Steve Eisman)卻表示他目前正放空特斯拉股票,原因是他看不見該公司價值,並批評特斯拉在自駕車領域做得不夠。

艾斯曼接受專訪時指出:「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非常聰明,但世界上聰明的人太多了,光聰明是不夠的,你必須具備執行能力,但他在這方面有問題。」

艾斯曼認為,特斯拉在自駕車領域欠缺進展,因此預測該公司未來股價將下跌並放空。

艾斯曼表示,穆斯克近來深陷一連串爭議,例如他曾痛批救援泰國足球隊的英國潛水員是「戀童癖」而拖累股價,引來「他不專心經營公司」的批評聲浪,而這也是此次財報表現受到高度關注的原因。

特斯拉近來股價表現欠佳。截至上周五(27日) 為止,特斯拉股價7月累跌13.4%。相較之下,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期上漲3%、標普500指數揚升3.7% ,道瓊工業指數更上漲4.9%。

財經預測網站Estimize預估,特斯拉第2季每股虧損將擴大至2.68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33美元。

另一方面,艾斯曼相當看好傳統車廠通用汽車的未來潛力。

艾斯曼在金融危機時精準預測次貸危機並放空相關證券而一戰成名,他同時也是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暢銷書《大賣空》書中描繪的主角。

評析
艾斯曼認為,特斯拉在自駕車領域欠缺進展,因此預測該公司未來股價將下跌並放空。
 樓主| 發表於 2019-4-24 21:00: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3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衝Model 3產量!Panasonic傳在美擴產電池3成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刊工業新聞31日報導,因特斯拉(Tesla)電動車(EV)「Model 3」生產問題解決、因此為了滿足特斯拉穩定週產5,000台以上Model 3的目標,Panasonic計畫在2018年年底將和特斯拉共同營運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的鋰離子電池Cell產能較現行提高3成以上、屆時Cell年產能將達35GWh。

報導指出,截至2018年5月為止,Model 3的週產量還不到3,000台,不過特斯拉於6月底急速衝刺Model 3產量、一度達成週產5,000台的目標,而Panasonic計畫在「Gigafactory」內新設3條電池Cell產線、將產線數擴增至13條,且新產線的生產效率將較現行產線提高2-3成。

「Gigafactory」總投資額達約50億美元,其中Panasonic預估負擔約3成比重,主要從事電池上游工程「Cell」的生產,特斯拉則負責下游組裝工程。

特斯拉於7月2日宣布,「Model 3」於Q2最後一週達成週產5,000台的生產目標,且預估會在8月底前擴大至週產6,000台的水準。

另外,華爾街日報(WSJ)日文版31日報導,據多位關係人士透露,特斯拉已和德國、荷蘭當局展開協商,計畫興建歐洲首座特斯拉大型工廠。關係人士指出,上述協商仍屬於初期階段、也有可能無法達成共識。

特斯拉於7月宣布將在中國興建海外首座工廠,而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於6月時暗示很有可能將在今年內宣布歐洲的工廠興建地,之後馬斯克在推特推文表示,「德國是最有可能的選擇」。

評析
特斯拉已和德國、荷蘭當局展開協商,計畫興建歐洲首座特斯拉大型工廠。
 樓主| 發表於 2019-5-2 19: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生產電動車與電池 特斯拉歐洲蓋廠 德荷爭取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加快全球擴張速度,計畫建造歐洲首座大型工廠用以生產電動車與電池,而德國與荷蘭政府極力爭取該設廠計畫,目前正積極與特斯拉洽談當中。

特斯拉本月稍早才宣布將在中國大陸建造首座海外大型工廠,如今再傳有意在歐洲打造另一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讓電動車與電池都在這一間工廠生產製造。

消息人士透露,德國的萊茵蘭-巴拉丁(Rhineland Palatinate)與薩爾蘭(Saarland)兩邦政府積極遊說特斯拉在當地設廠已有一段時日,但目前這些談判皆處於初步階段,最終也可能無法達成任何協議。

荷蘭一名政府官員則指出,特斯拉也考慮在荷蘭設立工廠。事實上,特斯拉的歐洲總部便位於荷蘭,在當地也設有一座工廠,但主要負責改造加州生產的車輛以符合歐洲當地需求。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上個月指出,在今年年底前可能會宣布歐洲設廠地點,隨後並推文透露「德國是首選國家」。穆斯克表示,將工廠設立於德法邊界、靠近比利時與盧森堡的地方相當合理,因為此處鄰近特斯拉在歐洲最重要的市場。

在穆斯克表態在德國設廠的偏好後,萊茵蘭-巴拉丁與薩爾蘭兩邦政府相繼提高遊說力道,包括致電、寫信、相約會面等,希望能爭取到穆斯克的青睞。

特斯拉旗下電動車大多在加州費利蒙工廠組裝,電池則產自內華達州雷諾近郊工廠。穆斯克打算藉由提升大陸與歐洲兩大電動車市場的產能,能夠加快全球擴張的腳步。

評析
穆斯克打算藉由提升大陸與歐洲兩大電動車市場的產能,能夠加快全球擴張的腳步。
 樓主| 發表於 2019-5-2 19: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嘉能可上半年銅鈷鎳產量增加 鋅產量則是持平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普氏能源資訊報導,全球五大礦商之一的嘉能可(Glencore PLC)7月31日公布生產報告表示,2018上半年,該公司上半年銅、鈷、鎳產量分別年增8%、31%、21%,鋅產量則是較去年同期持平。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也是最大的鋅礦商。

嘉能可上半年銅產量為696,20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8%(53,300噸);鈷產量16,70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31%(4000噸);鋅產量持平為498,200噸;鎳產量為62,20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1%(11,000噸)。嘉能可預計2018年鈷產量為3.65-4.15萬噸,其中上半年產量將佔44%,下半年將佔56%。

嘉能可上半年煤炭產量為6200萬噸,較去年同期持平,但其中煉鋼焦煤的產量則是較去年同期的270萬噸增加26%達到340萬噸。嘉能可上半年石油產量為230萬桶,較去年同期減少13%。2017年,該公司銅產量年減8%至131萬噸,鋅產量較上年度的109.4萬噸略減至109萬噸,鉛產量年減7%至27.25萬噸,鎳產量年減5%至10.91萬噸。

全球最大鎳與鈀生產商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Norilsk Nickel, Nornickel)7月31日也公布生產報告表示,2018上半年,該公司鎳產量年增1%至103,523公噸,銅產量年增18%至229,565公噸,鈀金產量年增5%至139.6萬盎司,鉑金產量年增5%至33.5萬盎司。

2017全年,諾里爾斯克鎳業的鎳產量年減8%至217,112公噸,銅產量年增11%至401,083公噸,鈀金產量年增6%至278萬盎司,鉑金產量年增4%至67萬盎司。該公司預計2018年鎳產量21.0-21.5萬噸,銅產量40-42萬噸,鈀金產量263.0-272.5萬盎司,鉑金產量60-65萬盎司。

鎳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金屬,1-7月取得約10%漲幅。英國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 WoodMac)分析師Adrian Gardner表示,鎳市的基本面至少在未來幾年內看來都相當良好,電動車市場的增長也將增加對鎳的需求,WoodMac預估,2018年電動車市場的鎳需求量約6~8萬噸,至2025年將會增加至22萬噸。

鋅則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金屬,1-7月累計下跌21%,因中國大陸製造業增長放緩,以及貿易戰危及汽車市場的影響。大陸株冶集團(600961)表示,上半年鋅產品市場消費平緩,價格高位震盪下行,原料供應受環保及安全問題的影響繼續偏緊,採購競爭激烈,加工費持續下滑。該公司上半年完成鉛鋅產量22.6萬噸,僅完成年目標的41.24%。

評析
WoodMac預估,2018年電動車市場的鎳需求量約6~8萬噸,至2025年將會增加至22萬噸。
 樓主| 發表於 2019-5-2 19:09: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轉型電動車製造 斯洛伐克面臨挑戰

中央社 布拉第斯拉瓦1日綜合外電報導

分析家表示,身為小國卻是主要汽車製造國的斯洛伐克,當下一旦錯過電動車前景的快速變化,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

近數十年來,斯洛伐克的經濟歷經兩次徹底變革,第一次是1989年脫離共產主義枷鎖後,然後是與捷克共和國和平分離。企業稅低廉吸引外國投資者,主要是電子和汽車產業。

熟練的勞動力和平均工資只有西歐國家一半,再加上歐元區成員資格,更是使得外商樂於前來投資。

但分析人士指出,斯洛伐克拖延新的獎勵措施,難以吸引全球汽車製造商前來設廠生產電動車,恐怕會錯過電動車這塊大餅。德國汽車製造商BMW本週選擇鄰近的匈牙利,斥資10億歐元設立新廠生產電動車和傳統汽車,就是明顯的警訊。

在斯洛伐克設廠的3家全球汽車製造商─德國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法國寶獅雪鐵龍集團(PSA)和南韓起亞汽車(Kia)─迄今只有福斯生產電動車。

福斯未來在斯洛伐克生產電動車的計畫仍不明朗,寶獅雪鐵龍和起亞亦是如此。

捷豹荒原路華(Jaguar Land Rover)新廠預計9月營運,生產線規劃每年出廠15萬輛汽車,但不確定是否包含任何電動車。

汽車製造業在斯洛伐克創造大約30萬個就業機會,成為這個擁有540萬人口的國家目前僱用人數最多的產業。

評析
斯洛伐克拖延新的獎勵措施,難以吸引汽車製造商前來設廠生產電動車,恐會錯過電動車這塊大餅。
 樓主| 發表於 2019-5-2 19: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在滬設廠 擬當地籌資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特斯拉已為提升Model 3產量而燒光大量現金遭投資人砲轟,在發布財報前夕,又傳出這家電動車大廠在考慮投資50億美元於上海設廠,且部份資金將自當地合夥人籌集。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考慮向中國當地合夥廠商募資,以挹注在上海近郊建廠的投資案。執行長穆斯克上個月才敲定建廠初步合約,當時中國甫對美國的進口車關稅採取報復措施。特斯拉當時雖未透露這座工廠的成本細節,但據彭博行業研究預估,所需投資可能約為100億美元,是特斯拉所稱投資額的兩倍。

有了中國合夥廠商的資金,能為特斯拉雄心勃勃的擴張計畫減輕一些財務負擔,特斯拉據悉也將於歐洲建廠。雖然許多分析師都說,這家至今尚未轉虧為盈的公司,需要籌資才能實現各種遠大計畫,但特斯拉至今仍堅持沒必要這麼做。特斯拉在第1季僅擁有27億美元現金,為提升Model 3產量前後已砸下數十億美元。

自從中國對美國進口車加徵25%進口關稅作為報復後,確保中國廠順利興建對特斯拉來說變得更重要。中國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對特斯拉來說也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據了解,特斯拉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新廠生產Model 3。

評析
特斯拉在考慮投資50億美元於上海設廠,且部份資金將自當地合夥人籌集。
 樓主| 發表於 2019-5-2 19:10: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前景 分析師怎麼看?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財報顯示,燒錢速度已經減慢,執行長穆斯克在法說會上為前一次的失言道歉,並有禮、詳盡地答覆分析師和記者提問。他並重申,特斯拉下半年可轉虧為盈。利多前景,激勵特斯拉股價盤後飆漲12%。

然而,一些分析師指出,特斯拉財報公布的數據意義不大;穆斯克雖然為特斯拉爭取了喘息空間,但前景仍待觀察。

路透熱點透視(Breakingviews )專欄作家Antony Currie表示,特斯拉上季燒錢比之前一季少,並已開始裁撤9%人力,加上Model 3的產量增加,穆斯克或許可以避免公司現金低於營運所需的15億美元。但特斯拉目前的22億美元現金中,包含4億美元的應付帳款,另外還有11億美元債券在明年2月到期。再扣除3億美元現金流出,明年第1季中期時,特斯拉的現金將只剩下不到8億美元。如果無法在年底前獲利,恐怕得發行股票募資。

Bloomberg Opinion專欄作家Liam Denning則說,特斯拉已連續三季虧損每股逾4美元,儘管營收快速成長,穆斯克也堅稱將轉虧為盈、現金流轉正,但特斯拉過去公布的指引,紀錄不算良好。以目前的現金水準22億美元來說,上季財報雖優於預期,但現金問題仍未解決。

彭博行業研究(BI)產業分析師指出,Model 3的產量增加,但實際的數字以及第3季生產5.5 萬輛Model 3的目標是否達成仍不清楚。未來財報可望獲得較高價車款的支撐,但特斯拉要提升長期毛利率,需要更穩定的生產和資源配置。

評析
以目前的現金水準22億美元來說,上季財報雖優於預期,但現金問題仍未解決。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3: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開趴+露營模式!特斯拉變身終極露營車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又有新構想,能讓旗下電動車,變成徹夜運作的派對機器,甚至是終極露營工具。

馬斯克周二透過推特承諾,特斯拉將在旗下Model 3、Model S和Model X,增加1項「派對及露營車模式」(party and camper mode),讓車主能持續放音樂、為電子產品充電,並維持涼爽溫度,最長48小時。

整整2天!若要徹夜狂歡,啤酒可得準備夠多。

根據馬斯克說法,撐2天可行,因為特斯拉EV電池大多有300英里以上的行駛續航力。若目的地不遠,其餘電力都能用來開趴或露營,用不到的行駛輔助都可關閉。

豐田4Runner 在9年前就出過「開趴」模式,但有點不同;豐田是拉高音響系統的低音並把EQ往後移,在派對或露營時提高爽度。

特斯拉原本就有車露模式,讓車主可以開啟氣候控制(climate control)等功能睡車裡,開趴模式則把特斯拉功能延伸至戶外活動。

自2012年Model S推出後,部分車主就用來車泊,把座椅平放就能躺。缺點是車停妥後,氣候控制無法開啟太久,一部分車主想出開整晚的方式,但是無法關閉大燈或鎖車,新增的派對及露營車模式則不受限制。

評析
馬斯克新構想,能讓旗下電動車,變成徹夜運作的派對機器,甚至是終極露營工具。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3: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將招募電子遊戲開發人員 運用在汽車上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總是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馬斯克先前表示,特斯拉正尋找有意加入的遊戲開發者,開發用戶可以在觸控面板上玩的電子遊戲。

馬斯克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如果你喜歡電子遊戲開發,那麼請考慮申請特斯拉的職位;我們希望製作有趣的遊戲,將中央觸控面板、手機和汽車結合在一起。在申請時請附上此前的作品。我們想要最棒的可玩性和創意。」

這並不是馬斯克本週通過Twitter發佈的第1條有趣消息,星期二下午,馬斯克還宣佈,特斯拉將推出所謂的「派對和露營模式」,讓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在旅途中用車,而無需充電。

馬斯克表示,新功能將讓人們在停車時維持空氣流通、一定的照明,以及電源設備長達48小時。

評析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尋找有意加入的遊戲開發者,開發用戶可以在觸控面板上玩的電子遊戲。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3: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5-5 17:25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Q2虧損擴大 今年轉獲利消息推升股價

中央社舊金山1日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今天公布第2季嚴重虧損7億1750萬美元,比分析師預估還要糟,但特斯拉今年有可能轉虧為盈的消息推升公司股價。

特斯拉近幾個月來面臨不少爭議,且爭議點多來自馬斯克(Elon Musk)這位令人費解執行長的言論。

特斯拉7億1750萬美元虧損是去年同季3億3640萬美元虧損的2倍多,營收則大漲43.5%來到40億美元。

特斯拉表示,備受關注的Model 3產量提升接連未達標之後,已作出長足進展。

馬斯克在Model 3押下重注,用它作為特斯拉首個攻占中端市場的車款。Model 3今年6月達到週產5000輛的基準,並在7月「數度」達到這項進度。

特斯拉表示,正一步步實現8月底達週產6000輛的目標,並預料在「明年某個時間點」達成週產一萬輛。

特斯拉盤後交易股價上揚4.4%,來到313.99美元。

評析
特斯拉第2季嚴重虧損7億1750萬美元,比預估還要糟,但今年有可能轉虧為盈的消息推升股價。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調配各地員工支援生產  力保第三季獲利

作者 linli

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正在採取緊急措施,將位於其他地區或加州工廠之外的員工緊急調往加州的電池和電動車組裝工廠,安排這部分員工入住工廠附近的酒店,其他非生產製造相關部門的人員招募也暫時停止。

特斯拉將 Model 3 的生產目標定為每週至少 5,000 台,位於加州的電池和組裝工廠需要大量員工,以保證工廠以最高效率運行,特斯拉希望在 2018 年第三季或第四季達成盈利,Model 3 的產能和銷量是關鍵。據特斯拉的員工透露,為了補充加州工廠的人手,從其他地區調往加州,轉移員工的費用增加,導致其他部門的預算非常緊張,暫時無法招募員工。

部分調往工廠的員工原來並非屬於生產製造部門,據特斯拉電話客戶服務中心的員工透露,加州的特斯拉車主將面臨更長的維修等待期,因為許多客服人員都進入工廠。之前維修等待期約 2 天,目前則需要等待一週或更長時間,維修部門的員工才能為客戶提供服務。

特斯拉證實了從其他地區調集員工進入工廠的消息,這種做法過去提升產能的關鍵時期也曾用過,這是員工的自願行為,屬於正常的職務調配,不會對生產製造產生重大影響,員工安排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隨著特斯拉產能趨於平穩,這類跨地區調配員工方法不會經常採用。

在特斯拉公司內部,部分在服務中心任職的機械工程師因技術精湛,常有機會派往加州電動車總裝工廠工作,許多工程師也將這種安排視為公司對個人能力的認可,為此公司支出大量成本完成員工轉移,支付員工的差旅費用。但最近特斯拉不僅在各地徵調機械工程師進入加州工廠工作,連家用能源部門的員工也安排到電動車生產線,部分員工則進入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幫助生產電池。

為了維持工廠高效運行,特斯拉將外地員工安排住在工廠附近的旅館,他們已在旅館住了數週,沒有時間回家,這與當時他們接受調配安排時的計畫不同。雖然特斯拉堅稱員工是自願接受調配,但部門員工認為他們無法拒絕要求,或擔心一旦拒絕會影響業績考核,特別是特斯拉 2018 年 6 月宣布大規模裁員之後。

為達 Model 3 每週 5,000 台的產能目標,特斯拉在原有的製造工廠外搭設了臨時性生產線帳篷,開設無機器人的手工組裝生產線,因此生產製造部門員工需求大漲,2018 年第二季 Model 3 總產量約有 20% 來自帳篷生產線。

特斯拉面臨的產能壓力不僅在組裝工廠,電池供應面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動力電池供應商松下宣布,計劃在 2018 年底前將特斯拉超級工廠的電池產能提升 30%,隨著特斯拉產能不斷提升,松下將確保電池產能不會影響 Model 3 的生產。

松下計劃在超級工廠內增加 3 條電池生產線,總數提升到 13 條,2018 年底前將電池總產能提高到 35GWh,可支持每週生產近 1 萬台 Model 3 電動車。Model 3 產品線的營運狀況也直接影響松下的業績,該公司 CFO Hirokazu Umeda 證實,預期超級工廠的電池業務能在 2018 年10 月開始盈利。這也是 Model 3 預期盈利的時間。

評析
特斯拉希望在 2018 年第三季或第四季達成盈利,Model 3 的產能和銷量是關鍵。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4: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特斯拉將季季獲利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周三盤後公布上季(6月底止)虧損倍增,所幸燒錢程度沒有華爾街預期那麼糟,令投資人暫時鬆口氣。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再度誇下海口,宣稱本季起將季季獲利。

本季有望虧轉盈的說法讓投資人吃下定心丸,帶動特斯拉股價周四開盤跳高至328.54美元,大漲逾9%。

特斯拉上季營收年增44%至40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39.2億美元,主因是上季Model 3產量順利擴大,使上季電動車出貨量年增將近1倍至4.1萬台。上季虧損較去年同期擴大1倍以上至7.2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虧損3.06美元,大於華爾街預期的2.92美元,是連續第7季虧損。

截至上季為止特斯拉共有22億美元現金,自由現金流負7.4億美元則少於分析師預期。

晨星研究部門分析師惠斯頓(David Whiston)表示:「我原先預期特斯拉上季燒更多錢,甚至可能陷入資金危機,因為上季結尾該公司為了達到Model 3周產量5千台而投入龐大成本,且這些產量大多等到本季才出貨。」

穆斯克周三於股東信中重申:「今年下半我們將達成獲利及正數現金流,締造公司史上首例。」隨後他在財報發表會上更誇下海口,宣稱本季起特斯拉將季季獲利,除非美國經濟崩盤或公司鉅額債務到期。

今年5月財報發表會時,穆斯克曾對分析師提出的資金問題嗤之以鼻,引來華爾街一片撻伐。穆斯克周三明顯改變態度,先是向分析師致歉,接著又正面回應資金問題,強調特斯拉尚未面臨現金短缺,也不打算發行新股募資。

穆斯克表示公司將努力節省成本以求達到獲利。特斯拉在6月已宣布裁員9%,並承諾進行高層改組。今年以來特斯拉陸續將全年資本支出從34億美元下修至30億美元,周三再度下修至25億美元以下。

穆斯克周三也重申Model 3周產量將在8月底達到6千台,並預期本季Model 3產量介於5萬台至5.5萬台之間。特斯拉先前宣稱將在2020年達到電動車年產量100萬台的目標,但周三改口稱2020年產量可能介於70萬台至80萬台之間,其中60萬台來自加州廠房,其餘10萬至20萬台來自上海新廠。

評析
穆斯克宣稱本季起特斯拉將季季獲利,除非美國經濟崩盤或公司鉅額債務到期。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4: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上海建廠加持 概念股超車大盤

工商時報 賴瑩綺/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近日宣布將投資50億美元在上海建造海外第一家工廠後,昨(2)日A股在大盤重挫之下,特斯拉概念股表現相對活躍,相關上市公司中漲幅最高的近4%。

新浪財經報導,漲幅明顯的有以下幾檔。第一,大陸最大汽車覆蓋件模具供應商、為特斯拉設計製造模具的天汽模昨在類股中漲幅最多,達3.96%,收在4.73元人民幣(下同)。其次為提供特斯拉汽車金屬結構件等產品的大富科技,漲3.69%,報12.37元。

2016年成為特斯拉供應商,並提供特斯拉能源供應器的春興精工則漲1.22%,以4.97元作收。昨概念股中,共7檔股票收漲。

7月11日,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親赴上海,並與當地政府簽署初步協議,準備建廠。當時特斯拉給股東的信件表示,雖然在未來幾季就會啟動建廠工作,但大舉投資要等到明年。特斯拉於上月31日正式對外宣布在上海建廠。

報導指出,在上海的工廠名為Gigafactory 3,進行電動車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從建廠至全面營運,成本估計達50億美元。市場估計,早期階段工廠每年可生產25萬輛汽車,但後續產能可漸漸增加至1倍。此外,工廠生產的第1輛汽車估計3年內就會下線。

至於特斯拉為何選擇在大陸建立第一個海外工廠,報導認為,由於大陸政策決定朝電動化方向前進,拉動電動汽車銷量,對買家來說,購買電動汽車註冊更容易,還能獲得補貼,這也使大陸成為全球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電動車消費市場。去年,大陸電動車銷量年增82%,達47萬輛,是美國同期銷售量的兩倍。

報導指出,在大陸生產電動車對特斯拉來說至關重要,此舉不僅可幫助特斯拉在大陸站穩腳跟,還可降低成本,尤其目前中美貿易戰開打,大陸對美國製造的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特斯拉Model S和Modle X在大陸的價格最多將增加3萬美元,也再次凸顯在大陸建廠的必要。

評析
在大陸生產電動車對特斯拉來說至關重要,此舉不僅可幫助特斯拉在大陸站穩腳跟,還可降低成本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董座加碼 小鵬市值衝250億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大陸知名電動汽車企業、鴻海集團參與投資的小鵬汽車,近期完成今年來最大一波的增資案,連同上次增資,合計募資達40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來,小鵬汽車總共募資62億元,市值接近250億元。

36氪報導,小鵬汽車昨(2)日宣布完成B輪第2次(B2)增資,與上次(B1)的增資案合計,共計完成募資40億元。

此次投資的單位包括春華資本、晨興資本以及董事長何小鵬的個人加碼投資,新投資的單位除春華資本外,還包括高瓴資本、K11投資、鐘鼎創投。

今年1月29日,小鵬汽車宣布的B輪增資22億元,加上B1、B2的募資金額,共完成大B輪增資案62億元,接近10億美金,該公司累計募資額已超過100億元。此外,根據小鵬汽車指出,該公司市值已達到近250億元。何小鵬此次個人投資逾1億美金,加上先前個人投資,他累計在小鵬汽車投資額約20億元左右。

報導指出,小鵬汽車第1款量產車為純電動SUV G3,將於今年年內上市,並啟動交付。同時,小鵬汽車將在全大陸建設150個超級充電站,並逐步在大陸一線城市成立數十家實體直營店。2019年,小鵬汽車計畫進行更大規模量產,以及第2款車的設計、研發和生產。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廣州,由何小鵬、夏珩、何濤等人發起,團隊主要成員來自廣州汽車、福特、寶馬、特斯拉、德爾福、法雷奧等知名整車與大型零組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三星、華為等知名網路科技企業。

2017年10月12日,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正式下線,在網路造車行業中,率先達成量產。小鵬汽車成為大陸網路造車新勢力中,首家產品取得大陸工信部產品公告,並率先量產的網路汽車公司。

2018年1月,小鵬汽車交付39輛新車,並成為首家進入乘聯會新能源車銷量榜的網路汽車企業。

評析
今年來小鵬汽車總共募資62億元,市值接近250億元,該公司累計募資額已超過100億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6: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下次更新有彩蛋 賽車和射擊遊戲樣樣來

林宜萱/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說法,特斯拉汽車軟體9.0版的更新,將會加入幾款電玩遊戲,預計於四周後發佈。未來,駕駛可以在特斯拉汽車上享受電玩商雅達利(Atari)的老牌遊戲,包含賽車項目的Pole Position,以及射擊類型的暴風雨(Tempest)和飛彈指揮官(Missile Command)。

基於安全駕駛,這些遊戲必須在車輛停下時才能玩。這些彩蛋為未來車上娛樂開啟大門,雖然還不知道特斯拉車上硬體,是否能使電玩遊戲流暢運行。馬斯克表示,9.0版本更新最重要的,因為開始在符合條件的車輛上實踐「全自動駕駛」。

多年來,特斯拉在汽車軟體裡藏了不少小祕密,包含儀表板上的卡丁車風格彩虹路、搭乘雪橇的聖誕老人模式,以及連按充電把手10次後出現的閃燈秀。

評析
特斯拉汽車軟體9.0版的更新,將會加入幾款電玩遊戲,預計於四周後發佈。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Panasonic剉!寧德時代出貨飆300%、空降電動車電池二哥

記者 陳苓 報導

今年上半中國電動車電池廠出貨狂飆,寧德時代(300750.SZ)暴衝300%以上,晉身全球電動車電池廠二哥。寧德時代市佔率緊追電動車電池一哥Panasonic,兩者差距不到1%。

BusinessKorea引述研調機構SNE Research報告稱,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出貨量增加84.3%、至29.9 GWh。特斯拉獨家電池供應商Panasonic是全球電動車電池霸主,今年上半出貨提高31%至5,940.4 MWh。儘管Panasonic仍是王者,但是霸主地位鬆動,市佔率從28.0%、降至19.9%。

Panasonic消失市佔遭到陸廠瓜分。寧德時代是電動車電池廠二哥,市佔率從去年同期的8.3%、跳高至19.1%,和Panasonic差距僅有0.8%。今年上半寧德時代電池出貨量飆高324.4%至5,713.6 MWh。

實際上,今年五月寧德時代出貨一度超越Panasonic,但是六月份北京當局調查車廠騙補,中國電動車銷售驟降34.8%,寧德時代買氣一夕急凍,不然寧德時代的出貨量可能更高。

全球電動車電池三哥是比亞迪(002594.SZ),市佔率從去年同期的9.0%升至10.9%。今年上半比亞迪出貨提高124.6%至3,270.9 MWh。

韓廠LG Chem和Samsung SDI去年上半原本排名第二和第五,如今遭到陸廠超車,分別跌至第四、第六名。LG Chem出貨成長37.5%至2,762.6 MWh,市佔率降至9.2%。Samsung SDI出貨成長29.2%至1,335.3 MWh、市佔率降至4.5%。

排名第五的是日廠日產旗下的電池子公司AESC,市佔率為5.9%。

陸廠出貨飆升、不敵中美貿易戰壓力,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雙雙收低。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3日寧德時代下跌4.08%收在人民幣69.60元,為7月5日以來收盤新低。比亞迪下跌4.41%收在人民幣38.33元,創2015年2月12日以來收盤新低。

評析
今年上半中國電動車電池廠出貨狂飆,寧德時代市佔率緊追一哥Panasonic,兩者差距不到1%。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7: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道歉 特斯拉股價狂賀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這次在財報法說會非但沒再發飆,還向分析師鄭重道歉。這句道歉讓特斯拉市值單日暴增逾80億美元,空頭人士慘賠將近20億美元。

特斯拉周四股價躍升16%,寫下2013年12月以來最高單日漲幅,1天之內市值暴增83億美元。周五早盤續漲逾1%,突破353美元。

根據追蹤即時空頭數據的S3 Partners指出,特斯拉空頭部位達3,510萬股,是美股空頭部位最高的股票,由於股價上漲,單日帳面損失高達17億美元。在周四之前,空方今年來原本累計獲利2.76億美元,如今轉為累虧14億美元。

儘管特斯拉上季赤字擴大,但投資人更在意本季起將展現獲利的承諾。穆斯克在法說會強調,自第3季起將轉虧為盈,現金流也要由負轉正。

更重要的是,穆斯克在此次法說會一改狂妄風格,比以往溫和許多,甚至為前季法說會冒犯2位分析師的不當態度道歉。

KeyBanc Capital分析師艾利克森(Brad Erickson)表示,「這位執行長致力於重拾投資人信心與信任,讓自己可以為公司帶來加分效果,而非扣分。」

艾利克森並形容,「這可能是史上最有價值的道歉」。

先前穆斯克屢屢失言,令分析師質疑他不適任上市公司執行長。儘管分析師大多肯定穆斯克在法說會的穩定表現,但針對獲利前景,市場看法依舊分歧。

投資機構Needham分析師吉爾(Rajvindra Gill)重申對特斯拉的悲觀看法。他認為,倘若電池組成本未能大幅下降,Model 3的獲利能力也會大打折扣,此外,7,500美元的抵免優惠到期後,Model 3的需求可能會走下坡。

據FactSet調查26位分析師看法,9位將特斯拉的投資評等列為買進,8位列為持有,9位為賣出,平均目標價為311.4美元。

評析
儘管特斯拉上季赤字擴大,但投資人更在意自本季起將轉虧為盈,現金流也要由負轉正的承諾。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7: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5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 現實版鋼鐵人「可以1美元過1天」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被稱為現實世界「鋼鐵人」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是自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以來,最具明星魅力的矽谷科技人物。馬斯克的魅力不只是他身價驚人,或創立多少公司,而是特立獨行的經歷及思維。

早在成為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特斯拉(TESLA)執行長以前,馬斯克就掙得百億美元身家,如今《富比士》更估其身家高達191億美元(約5847億元台幣)。令人訝異的是,他在28歲賣掉創立的第1個公司Zip2、成為千萬富翁前,曾1天只花1美元(約30.6元台幣)過活。
迫使他1整個月只靠熱狗和柳橙過活的理由,不是貧窮,也不是慈善行動,而是1種科學式的人生實驗。馬斯克要證明,他具有作為成功創業家所必備的人格特質。

小時候憧憬到美國
今年稍早在1場與美國天文學家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對談中 ,馬斯克透露,在安大略皇后大學唸書時,不到20歲的他已決定畢業後創業,他腦中思索的是,如何攻克人類最艱難的挑戰-在網路、能源效率、太空探索中重塑人性。

泰森開玩笑說,多數大學生擔心的是畢業後能不能找到工作。馬斯克說,他也曾煩惱,但當時一心到美國(大三轉到賓州大學),並想像放棄找工作,直接開創科技事業的生活是何種面貌。

馬斯克解釋他對美國的憧憬,「每當有很酷的科技或事情出現,看來發生地點總是在美國,因此我小時候的目標,基本上就是到美國去。」
馬斯克說:「在美國,生存下來並不難,所以我設定的生存門檻很低,我想,只要待在廉價小公寓、有1台電腦,以及餓不死的生活就夠了。」

從史丹佛輟學創業
他決定實驗,30美元(約918元台幣)能否讓他度過1個月,他大多購買散裝熱狗、柳丁,偶爾換成青椒義大利麵佐濃稠醬汁,就這樣撐下來。

馬斯克表示:「我證明能靠1美元過1天,OK,一個月賺30元一點也不難,所以活下來應該不成問題。」他強調,這讓他確信,不需要極佳的薪水,就能擁有追尋遠大目標的自由。

事實上,17歲從故鄉南非到北美念書的馬斯克,一開始的創業夢不是太清晰。但他只要下定決心,無人能阻擋。

為了追尋創業目標,馬斯克1996年從史丹佛輟學,和弟弟開發線上出版軟體公司Zip2,1999年賣給康柏電腦,為他賺進超過2000萬美元(約6.12億元台幣)。

賣掉Zip2不久,馬斯克展開第2次創業,與合夥人共同創立電子支付平台PayPal,他持股11.7%,eBay在2002年以15億美元(459億元台幣)收購PayPal。

推動SpaceX上火星
這筆交易完成前,馬斯克又創立SpaceX。2004年,他投資由矽谷工程師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等人創辦的特斯拉,成為最大股東,並擔任董事長。2008年金融危機,馬斯克掌握公司的領導地位及產品開發,同年推出首款電動車Roadster,2012年起陸續發表Model S等車款。

隨事業版圖擴大,馬斯克除了要讓特斯拉電動車大眾化,還要推動SpaceX上火星,近期還在洛杉磯地底挖隧道,試圖解決塞車問題。

不過,馬斯克創業絕非一帆風順,特斯拉寄予厚望的大眾化電動車Model 3生產「卡關」,堪稱他職業生涯最大考驗。2018年上半年是特斯拉低潮的1年,因上市8年來都沒賺錢,投資生產機具和營運耗費資金過鉅,外界擔心公司財務吃緊,還被唱衰會在年底破產。

特斯拉將砍4千人
彭博今年稍早報導,特斯拉每分鐘燒掉6500美元(約19.3萬元台幣),對於1家規模相對較小、創立時間不長的汽車廠來說,令人震驚。

2017年,特斯拉燒掉超過20億美元(約612億元台幣),2018年可能投入更多資金,目前帳面上僅剩約30億美元(約918億元台幣)現金,特斯拉10年前曾幾乎破產,外界擔心,2018年有可能噩夢重現。

為了拼下半年由虧轉盈,馬斯克日前宣布,特斯拉(TESLA)將裁員9%,大約砍掉4000人,多數是固定薪的正職,造車的產線人員大致不動。馬斯克6月兌現 Model 3周產5000台的諾言,但不代表已經脫離他口中的「生產地獄」,特斯拉持續朝周產1萬台的目標奮進。

為了周產5000台,特斯拉已傾盡全力,弗利蒙工廠不僅搭起帳篷,充當臨時生產線,還免費提供工人提神飲料,連馬斯克也在工廠的地板上睡了好幾晚。

馬斯克坦承,覺得自己欠特斯拉全體同仁巨大人情,睡地板不是因為他不能去旅館,而是想讓自己成為全公司最慘的人,當員工感覺熬不住的時候,想想比自己更慘的老闆,感覺會好一些。

特斯拉年底目標是Model 3周產7000台,周產1萬台的目標可能要到2019年中。外界認為,特斯拉在衝量之下,品質也是考量重點,若是發生問題而需大量召回時,恐讓馬斯克身陷另1個地獄。

【馬斯克小檔案】
★頭銜:
.TESLA執行長
.SpaceX執行長、首席設計師
.NEURALINK執行長
.THE BORING COMPANY創辦人
★身價:191億美元(約5847億元台幣)
★綽號:鋼鐵人
★年齡:47歲
★國籍:美國、加拿大
★婚姻:單身
★子女:5名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評析
馬斯克的魅力不只是他身價驚人,或創立多少公司,而是特立獨行的經歷及思維。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8: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徵才 衝刺交車量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上季著手整頓、裁減9%人力後,再度大舉招兵買馬,以力拚本季交車量創新高,並實現獲利。

Electrek報導,根據追蹤特斯拉官網職缺的數據銷售公司Thinknum,特斯拉上月新職缺一口氣躍增23.5%,達到2,053個,雖仍低於5月19日歷史新高的2,945個職缺,但顯然特斯拉的徵才活動已重返成長模式,大舉招聘人手。

在特斯拉開出的職缺中,多數位於美國加州的Fremont工廠、加州帕羅奧圖總部及內華達州「超級電池工廠1」(Gigafactory 1)。特斯拉希望提高在Fremont工廠生產的平價電動車Model 3產量,也希望超級電池工廠1能擴產。

特斯拉開出的職缺有許多涉及交車業務。特斯拉希望第3季的Model 3交車量能超越產量,而該公司計劃本季生產5萬至5.5萬輛Model 3,但最近幾周顯示,在特斯拉擴大生產Model 3之際,交車卻遭遇瓶頸。

評析
特斯拉在上季著手整頓、裁減9%人力後,再度大舉招兵買馬,以力拚本季交車量創新高,並實現獲利。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8: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挪威特斯拉車主 不滿售後服務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挪威民眾對特斯拉(Tesla)電動車的需求居高不下,但特斯拉提供的售後服務卻遠跟不上車主的需求—除了修車須等上許久,還面臨配件短缺、難以聯繫客服等問題,導致消費者對這家電動車廠的售後服務抱怨連連。

特斯拉在挪威以人均銷量高於其他國家,主因是挪威政府對電動車祭出免稅、免城市通行費和免費停車等慷慨措施。根據挪威特斯拉數據統計網站www.teslastats.no.,現有逾2.6萬輛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登記在挪威。

但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卻也成為民眾向挪威消費者委員會投訴次數第四高的公司;相較下,特斯拉去年排在第24名。挪威特斯拉車主俱樂部的調查也指出,38%的車主不滿特斯拉的售後服務,57%的車主則滿意此服務。

特斯拉表示,正把更多北歐售後服務人力轉移到挪威,近期也將在奧斯陸開設新的維修中心。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曾說:「挪威有權對特斯拉感到不滿…我們在奧斯陸擴展服務設施時,特別遇到許多問題。」

評析
特斯拉在挪威以人均銷量高於其他國家,主因是政府對電動車祭出免稅、免城市通行費和免費停車等措施。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8: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淳紳擬桃園建電池組廠 量產恐延至明年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8年8月6日電

淳紳(4529)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董事長沈瑋表示,預計在桃園興建電動車專用電池組廠,原本今年就可量產,但政府行政程序耗時,量產時間延宕。

沈瑋表示,預計在桃園市觀音區建廠,佔地超過2500坪,為募集建廠資金,今年股東常會通過現金增資3000萬股,原本預計今年底前可以量產,但政府包括變更地目等行政程序耗時,恐怕要到明年才能量產,目前規劃先以生產電動車用電池組,未來可望擴增電動車組裝線。

淳紳由於持有香港昶洧控股36.23%股權,具有電動車概念,昶洧控股與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合資贛州昶洧新能源汽車,昶洧控股持股達51%,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則預計投資人民幣12.3億元,目前已入帳7.354億元,剩餘資金將在年底到位。

此外,香港昶洧控股也獲得比利時主權基金SOGEPA投資歐元1.5億元,沈瑋說,以SOGEPA持有成本計算,淳紳對香港昶洧的持股價值高達9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270億元)。

沈瑋指出,目前香港昶洧控股自有電動車品牌Thunder Power第一代車款將包括預計明年第4季開始量產的四門房車,目前已在產線試製中,2020年底至2021年初則預計發表休旅車款,還有一款都會迷你車,也已完成樣車組裝,進入性能測試階段。

評析
淳紳在桃園興建電動車專用電池組廠,原本今年就可量產,但政府行政程序耗時,量產時間延宕。
 樓主| 發表於 2019-5-5 17:28: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7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連虧15年出手超大方 特斯拉開3倍薪中國搶人

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將在中國上海興建的工廠,已開始招聘第1批員工。

特斯拉周日在該公司官方微信公布職位,包括EPC工程總監、政府事務項目經理、施工經理、土木工程師、電氣設計工程師、機械設計師、法律顧問、高級財務經理和招聘人員等。知情人士向中國《21世紀經濟報導》說:「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在搶人了,直接開出3倍工資,上汽的技術人員走了一大批。」

特斯拉表示,特斯拉上海廠初期電動車產量為每年25萬輛,該公司目標是把每年產量提高至50萬輛。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並透露,上海廠也會生產電池。

事實上,特斯拉整體狀況並不樂觀。數據顯示,特斯拉上季虧損7.18億美元,是史上最高虧損紀錄。另外,特斯拉2003年成立以來每年都虧損。

評析
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在搶人了,直接開出3倍工資,上汽的技術人員走了一大批。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6: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看好電動車熱潮,必和必拓擴大鎳礦投資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電動車電池原料需求可期,礦業大廠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決定擴大開發西澳鎳礦,希望卡位電動車商機。

路透社報導,必和必拓目前正在西澳伯斯(Perth)周邊地區建造全球最大電動車用等級的硫酸鎳工廠,預估明年四月投產,年產能達10萬噸。必和必拓已在考慮第二階段擴廠來增加產能兩倍。

必和必拓同時也增加鎳礦產出,資產部門總裁Eduard Haegel表示,希望達成鎳原料自己自足的程度。

鎳是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需求隨電動車續航力增加提高。鎳可降低價格較貴的鈷用量,目前常見的鎳錳鈷電池(NMC)使用60%的鎳、20%鈷與20%錳,不過有越來越多的電池廠將鎳比例提高至80%,鈷與錳比重降至10%。

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2030年全球電動車上看1.25億輛,為現今數量的40倍。

評析
電動車電池原料需求可期,必和必拓決定擴大開發西澳鎳礦,希望卡位電動車商機。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6: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股價暴漲 套利後風險大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七日推文表示考慮以每股四百廿美元收購價讓特斯拉下市,激勵股價收盤暴漲近百分之十一,分析師認為,這只是反映投資人押注套利機會;但若收購案行不通,股價反轉下跌風險也大。目前特斯拉股價仍比收購價位低百分之九點五。

就特斯拉公司規模以及至今仍無盈餘來看,這樁醞釀中的收購計畫可謂史無前例。收購價訂在每股四百廿美元,意謂把特斯拉價值估為七百一十億美元。該公司還背負約九十億美元的淨負債。

特斯拉今年上半年虧損十四億美元,比去年同期虧損六點六七億美元嚴重。但該公司預期本季可轉虧為盈。

根據彭博資訊報導,分析師估計,特斯拉今年的息前稅前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可達十二億美元、明年獲利可望超過卅億美元。但這些獲利數字尚不足以支持馬斯克所構思的收購案,而要達到二○一九年的盈餘預測,意味特斯拉的財務表現必須比今年大幅改善。

難以想像大型銀行會大力提供金援,畢竟風險太高。外傳沙烏地阿拉伯的主權財富基金已投資二十億美元入股特斯拉,或許對促成這樁下市案有幫助。私募基金業者也可能有興趣參與。不過,特斯拉至今還未具備私募基金希望看到的盈餘條件。

可以想見,未來幾個交易日,特斯拉股價波動勢必加劇,而風險與報酬並不相稱。

依照馬斯克的構想,持有特斯拉股票的投資人可選擇以每股股票兌換四百廿美元現金,或抱牢持股,繼續當這家私人公司股東。

但巴隆周刊(Barron's)指出,允許投資人把持有的上市股票有效轉化為私有化後的股票,是很異常的做法。通常的做法是,上市股票持有人會拿現金走人。例如,二○一三年戴爾公司下市時,投資人艾康(Carl Icahn)曾敦促執行長戴爾讓上市股票投資人參與這項計畫,但遭戴爾反對。

評析
外傳沙烏地阿拉伯的主權財富基金已投資二十億美元入股特斯拉,或許對促成這樁下市案有幫助。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6: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考慮私有化特斯拉 股價飆漲11%

盧宥竹/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周二在推特表示考慮私有化特斯拉,刺激該公司股價大漲近11%。

馬斯克在推文中說:「正可慮將特斯拉私有化,每股420美元,資金準備好了。」他隨後又補充說明,股東可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股票賣出,或仍持有股票然後將公司私有化。

特斯拉的股價在馬斯克的推文一出後立刻飆漲超過7%,之後暫停交易約90分鐘,最後以每股379.57美元的價格作收,與前一天收盤價341.99美元相比飆漲10.99%,市值約638.7億美元。馬斯克目前持有特斯拉20%股份,若以每股420美元進行交易,會將該公司市值推上720億美元。

馬斯克之後又繼續推文,表示私有化「確認獲投資者支持,但尚未定案,因為需要股東投票表決。」他在員工的信中解釋,私有化可以為特斯拉「創造最佳營運環境」。特斯拉作為上市公司,股價會受到劇烈波動的影響,也會讓身為股東的特斯拉員工分心。除此之外,受到季度收益週期影響,公司必須承受作出可能符合特定季度、但不見得適合長期利益的決定的壓力。馬斯克在推特回應網友,稱特斯拉私有化後,他將繼續擔任執行長。

《金融時報》周二稍早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監督的沙國主權財富基金已持有特斯拉3%至5%股份。

評析
馬斯克在推特表示考慮私有化特斯拉,刺激該公司股價大漲近11%。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7: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放話將特斯拉下市 外媒揭密背後真相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騰訊科技引述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二,特斯拉首席執行長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他希望以每股420美元(約12890元台幣)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以這個價格計算,特斯拉的市場價值約為710億美元(約2.18兆台幣)。

最初,尚不清楚馬斯克的公告是否在開玩笑,不過現在看來,馬斯克顯然是認真的,事實上,馬斯克之前就曾表示過希望將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私有化。他在2017年11月份接受採訪時表示,「上市實際上降低了我們的效率。」

但馬斯克周二的非正式公告依然讓人出乎意料,到周二下午,馬斯克在公司博客上發表一篇更正式的聲明,宣布或對特斯拉實行私有化,馬斯克想要私有化特斯拉有如下幾個原因:

1.保密競爭資訊
作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特斯拉無需披露可能會給競爭對手帶走優勢的資訊,相比之下,特斯拉現在每季度都要披露債務水準、人事變動、高管薪酬、生產和交付的汽車數量、公司面臨的各種訴訟、最近的人事變動以及對風險和競爭對手的看法。

2.與股東的長期利益保持一致
正如馬斯克在信中提到的,私人控股公司所有者可以在不違背股東季度預期的情況下,保持對每個運營決策的控制權。馬斯克寫道,上市給特斯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迫使它做出可能對某個季度來說是正確的決定,但從長遠來看這個決定卻不一定是正確的。

風投公司Loup Ventures分析師吉恩•明斯特(Gene Munster)也給出了類似理由,解釋為何特斯拉想要私有化的原因。他說,鑒於特斯拉雄心勃勃的使命,對於該公司來說,成為私人公司的好處更為明顯。他們希望加速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採用。像這樣有重大使命的公司,通常會因管理季度投資者預期而受阻。

特斯拉上個季度的表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為達到1周生產5000輛Model 3的生產目標,所投入的能量與獲得的回報不成比例,如果他們能在短期內增加產量並改善生產,公司的情況會更好。不要擔心現在每周的產量,而是要建立工廠,這樣它才能為未來生產打好基礎。

3.股票價格
馬斯克可能已經猜到,他放出的這一消息會推高股價,就像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哈威•皮特(Harvey Pitt)所暗示的那樣,馬斯克不滿市場價格,抱怨做空,股票價格迅速上漲5%到8%。如果他的評論是為了提振股價而發表的,那可能是操縱,也可能是證券欺詐,使用特定價格進行潛在的私人交易是史無前例的,因此引發了人們有關其意圖的各種猜測。

在馬斯克的推文發布後,特斯拉股價收盤大漲逾10%,由於股價高於360美元,特斯拉現在能夠以股票而非現金的形式償還約9億美元的債務。

未來展望
馬斯克已經擁有特斯拉20%股份。他需要籌集超過500億美元來收購其他股東持有的股份,加上約100億美元的債務,這筆交易將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槓桿收購,超過了2007年450億美元收購美國德克薩斯州能源巨頭TXU(energy Future Holdings)的交易,後者最終破產。

雖然馬斯克在他最初的推文中提到了資金問題,但特斯拉的博客文章卻沒有涉及,華爾街銀行表示不知道有任何交易,也沒有承諾出資杠杆收購特斯拉。總體而言,明斯特猜測特斯拉有1/3的機會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完成私有化。

明斯特說,很難促使信徒放棄特斯拉股票。許多公共投資者無法投資私人公司,將被迫出售持有的股份,我想他們中很多人不希望特斯拉在這個時候私有化,即使以16%的溢價出售股票,這個價格還遠不夠高。

評析
馬斯克想要私有化特斯拉有幾個原因:1.保密競爭資訊、2.與股東的長期利益保持一致
、3.股票價格。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7: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亂放炮 專家說特斯拉下市剛好

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周二在推特(twitter)表示,他考慮讓特斯拉下市,特斯拉股價應聲勁揚近11%。彭博專欄作家丹寧(Liam Denning) 指出,從馬斯克揭露他考慮讓特斯拉下市的方式來看,下市或許是特斯拉最佳結局。

丹寧表示,馬斯克推文前未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申報文件和申請特斯拉股票暫停交易,藐視公開市場揭露規定。另外,在「評估」階段公布收購價格是非正統作法,許多人認為馬斯克開玩笑。從這些行為來看,特斯拉真的下市對該公司而言是好事。

丹寧指出,如果特斯拉以獨角獸而非上市公司形式生存,特斯拉不再必須為重大訊息最佳公布方式等惱人事物感到憂心,該公司能聚焦於達成短期目標。特斯拉計劃8月底將Model 3每周產量提高至6000輛,該公司也就現金流和獲利訂下目標。

丹寧表示,馬斯克在推特宣稱讓特斯拉下市的資金安全無虞,但他對籌資隻字不提。另外,特斯拉上周重申該公司即將轉盈,現金流也即將轉正,達成這些目標對特斯拉空頭而言是致命一擊,而非下市,目前馬斯克沒有讓特斯拉下市的理由。

評析
彭博專欄作家丹寧指出,從馬斯克揭露他考慮讓特斯拉下市的方式來看,下市或許是特斯拉最佳結局。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7: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天才總是難搞 「鋼鐵人」馬斯克言行頻脫軌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在好萊塢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中,美國隊長初見「鋼鐵人」東尼‧史塔克時,曾尖銳質問「脫下盔甲你還剩什麼?」東尼不甘示弱地回答:「天才、億萬富豪、花花公子、慈善家。」

被視為「鋼鐵人」現實世界原型的馬斯克(Elon Musk),在真實生活中同樣扮演著多重角色,但性格似乎也如出一轍的複雜難測,近月更不時出現隱隱失控的言行,令外界感到擔憂。

5月初在特斯拉第1季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不僅態度漫不經心,更頻頻出口傷人,批評分析師的提問「又蠢又無聊」,無禮直言「抱歉,這些問題太枯燥,我聽了很想死」,還嗆聲會怕股價波動就別買特斯拉股票,在事後被媒體形容為「馬斯克崩潰」(Musk Meltdown)。

幾天後他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宣稱「我要開1家糖果工廠」,眾多粉絲原本以為他又有天馬行空的新點子,沒想到竟是對「股神」巴菲特的「護城河」投資理論開嗆,延續先前財報會議上對分析師嘮叨成本等問題的反彈,言下之意可能是怕虧錢就別投資科技業,去賣糖果比較實際。

然後6月初在股東年會上,馬斯克激動到幾乎語帶哽咽地向台下群眾表示:「在特斯拉,我們是用愛生產汽車…我們並不完美,但傾注了真心和靈魂。」

合理的解釋是,被稱為「平民電動車」的劃時代產品Model 3過去1年多來生產屢遭瓶頸,使馬斯克承受了莫大壓力。除了睡工廠坐鎮趕工,還得面對部分投資人的質疑,造成他情緒脫軌,不時針對外界的風言風語開一些過火玩笑。

在與自身事業無關的事情上,他也無的放矢攻擊旁人。日前泰國少年足球隊受困山洞引起舉世矚目時,馬斯克也釋出善意,派人赴現場並提出營救構想,但他送上的迷你潛水艇沒派上用場,又被一些人懷疑是在炒作名聲。事後他在推特上爆走,對協助搜救的英國潛水專家做出人身攻擊,在輿論引發喧然大波後才對此致歉。

馬斯克似乎格外難以忍受他人的質疑,槓上唱衰特斯拉的空頭也不是第1次,但事實上看好馬斯克的人頗多,尤其是打從一開始就將他奉為「汽車業賈伯斯」的那些華爾街投資人。

如曾被視為最強蘋果分析師的孟斯特,日前才發出公開信呼籲馬斯克冷靜下來,因過去半年來他易怒且暴躁的言行引起外界憂慮,期望他繼續專注於自身對於推動科技發展的遠景。

評析
被視為鋼鐵人原型的馬斯克,在真實生活中同樣扮演著多重角色,但性格似乎也如出一轍的複雜難測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8: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私有化需要 660 億美元資金,前景不樂觀

作者 linli

日前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個人 Twitter 發文稱,以每股 420 美元嘗試對私有化公司,隨後特斯拉聲明證實了這消息。

聲明中 CEO 馬斯克向全體員工致信稱,私有化的目標是為公司創造最佳的營運環境,劇烈波動的股價會讓員工分心,同時決策也容易受季收益週期的影響,要求管理層做出更適合季週期的決策,不一定符合公司的長期利益。

對特斯拉投資者而言,可選擇在私有化之後繼續持有股份,或以每股 420 美元價格出售,相當於 2018 年第二季財報發表後的股價溢價 20%。同時持股員工仍可定期出售股票或行權。馬斯克還特別說明私有化特斯拉的目的,不會為了和他創辦的商業航太公司 SpaceX 合併,但私有化後特斯拉的股權結構和 SpaceX 相似。

目前馬斯克持有特斯拉約 20% 股份,私有化方案還需經過股東投票決定,還沒有最終決定。

早在 2017 年 11 月馬斯克接受採訪時,就談到上市後對公司營運的影響,上市使特斯拉的執行效率降低。促使馬斯克做這決定的主因,是特斯拉 2018 年第二季承受的巨大壓力,由於特斯拉承諾在 2018 年第二季將 Model 3 產能提升到每週 5,000 台,面對投資者巨大的壓力,馬斯克幾乎將全公司資源和人力都投入 Model 3 生產線,他也直接搬到工廠住。但順利達成目標後,投資者仍未對特斯拉第二季的表現給予稍高評價,對特斯拉的產能持續性和盈利前景表示擔憂。

長期與唱衰的投資者溝通或許是馬斯克計畫私有化特斯拉的導火線,特別是 2018 年第二季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馬斯克直接掛掉一位分析師的詢問電話,場面非常尷尬。身為上市公司,特斯拉必須在每季發表財報、人事變動、高層薪酬、生產和交付的新車數量,面對投資者對各種訴訟、人事變化和競爭對手的詢問。由於華爾街分析師持續唱衰特斯拉,即使 2018 年第二季 Model 3 產能達陣,股價依然沒有太大反彈。考慮到特斯拉還有龐大的新廠投資計畫,資金壓力巨大,下櫃後可減少投資者的壓力,或許是一個好選擇。

按照每股 420 美元計算,特斯拉市值和債務總和約 820 億美元,馬斯克持有 20% 股份,內部個人投資者大約持股 5%,外部個人投資者持股約 12%,剩餘 62.2% 為機構投資者持有,私有化需至少 660 億美元資金,有可能成為史上金額最高的私有化交易。

大規模槓桿收購的交易中,被收購方往往有穩定的現金流和大量現金,但特斯拉仍在持續虧損,雖然隨著新車交付數量提升和銷量走高,有大量可預期的未來現金流,但現金流仍然非常緊張。一般槓桿交易中買方提供相對較少的股權,並以債權為部分資金投入交易,考慮到馬斯克持股和外部募集的資金,還需要數百億美元貸款完成私有化。

科技產業較知名的私有化案例是 PC 生產商戴爾(Dell)在 2013 年 2 月以 224 億美元私有化,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資本(Silver Lake)以每股 13.65 美元收購,這筆規模空前的私有化交易到 2014 年第二季完成。私有化後 Dell 完成了消費電子業務轉型到企業 IT 業務,並在 2018 年 7 月以發行新股和現金置換方式收購其控股的 VMware 公司股份,交易總額約 217 億美元,這意味著 Dell 私有化 5 年之後再次上市,交易預期在 2018 年第四季完成。

評析
私有化需至少 660 億美元資金,有可能成為史上金額最高的私有化交易。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8: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5-9 16:19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滅空頭 擬將特斯拉下市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為殲滅空頭大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出奇招!他在推特發文表示擬以每股420美元將公司私有化,為市場投下震撼彈。倘若計畫成真,將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下市案。

特斯拉周二股價經歷一連串爆衝,先是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買下特斯拉近5%股權,帶動股價躥升。緊接著穆斯克發表私有化的連串推文,漲幅擴大至8%。此時特斯拉股票暫停交易,恢復交易後,終場股價勁升11%,收在379.57美元。距離穆斯克宣稱的下市價仍有約1成的價差。

周三早盤,特斯拉股價回跌0.2%。穆斯克在美股周二開盤3個小時後,發布推文表示,「我考慮以420美元將特斯拉下市,資金已經到位。」

不過,專家警告,穆斯克此舉可能為他惹上麻煩。倘若特斯拉日後並未下市,抑或資金沒有到位,穆斯克可能吃上發布不實消息、操弄股價的官司。

以420美元計算,特斯拉的市值將超過700億美元,特斯拉私有化交易的規模將超越以往紀錄。在特斯拉股價暫停交易期間,該公司在官網公布穆斯克寫給員工的備忘錄,證實私有化的消息。

穆斯克在備忘錄寫道,收購公司的計畫尚未做出最終決定。私有化可避免公司股價出現「巨幅波動」,讓公司員工分心,並且消滅空頭攻擊特斯拉的誘因。

穆斯克表示公司將創立特殊目的基金,讓現有投資人保有股票,股東每6個月可有買賣股票的機會。不過目前仍不清楚基金將如何運作,或是稅務問題。

穆斯克表示,私有化是想創造最適合特斯拉運作的環境,不受外界或短期看法干擾。特斯拉私有化後可將重心放在長期股東利益,而不是季度短期目標。

特斯拉成為私人公司後,便無需再揭露可能讓競爭對手取得優勢的重要資訊。該公司公布的季度財務資訊包括負債金額、電動車生產量和交車量,以及人事異動等。

評析
穆斯克擬以每股420美元將公司私有化,若計畫成真,將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下市案。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8: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專家:特斯拉私有化機率僅三分之一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周二拋出將公司下市的想法,但並未說明這起規模逾700億美元交易的資金來源,專家質疑穆斯克將公司私有化可行性。

創投公司Loup Ventures研究部門主管蒙斯特(Gene Munster)認為,特斯拉以每股420美元將公司私有化的機率僅有三分之一。

蒙斯特表示:「讓特斯拉的支持者放棄手中股票並不容易。許多公共投資人不能投資私人公司,可能被迫出售持股,我想大多數公共投資人不希望走上此途。」

特斯拉董事會周三發表聲明指出,穆斯克上周曾跟董事們討論到下市的問題。

穆斯克周二發出的推文和備忘錄帶來許多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由誰支付收購價款。

穆斯克擁有特斯拉約20%股權,他需要超過500億美元資金來收購其他股東的股份,此外,特斯拉還有約100億美元負債,這筆交易將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槓桿收購,超越2007年德州能源巨擘TXU(後來更名為Energy Futures控股)創下的450億美元紀錄。後者在2014年聲請破產保護。

穆斯克與內部人士合計持有特斯拉逾25%股權,散戶的持股比重略超過12%,其餘62.2%的股權握在普信集團(T. Rowe Price)、富達(Fidelity),和英國資產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等機構投資人手中。

穆斯克並未說明如何使用特殊目的基金收購公司。律師表示,讓所有股東都能接觸的特殊目的工具前所未見。特斯拉實際上可能需創立新的上市公司,並且需要向主管機關提交公開說明書。

評析
穆斯克周二發出的推文和備忘錄帶來許多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由誰支付收購價款。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8: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鋼鐵人 軋爆九頭鳥

于倩若、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鋼鐵人」在漫威超級英雄系列電影中所向披靡,將九頭蛇轟得落花流水,該角色原型馬斯克(Elon Musk)在現實世界裡同樣將放空其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的九頭鳥軋到屁股開花,一夕慘賠13億美元(約398億元台幣),他個人身家則一夕暴增14.3億美元(約438億元台幣)。

特斯拉(TESLA)Model 3生產不順,錢愈燒愈兇,成為股市禿鷹放空熱門標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除親自進駐工廠督軍,力圖解決始終無法達成產量目標的「生產地獄」問題,也向空頭全面宣戰,捍衛自家公司、鞏固投資信心。

股價狂飆暫停交易
馬斯克周二在美股近午盤交易時段突然透過推特(twitter)拋出「私有化」議題,推文表示考慮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買斷下市,這個價格較周一收盤價341.99美元高出23%,激勵特斯拉股價狂飆,盤中一度暫停交易。

儘管特斯拉隨後表示尚未做出最終決定,未來也有待股東同意,但恢復交易後漲幅仍繼續擴大至13.3%,終場收379.57美元,上漲37.58美元,漲幅11%,空方一夕面臨逾13億美元(約398億元台幣)帳面虧損。

股市禿鷹大軍原本預期特斯拉今年底前會燒光現金,陷入營運困境,大舉環伺,放空部位超過130億美元(3980億元台幣),但特斯拉今年來股價逆勢強漲近22%,近5年更狂飆逾9倍,讓空頭禿鷹鎩羽而歸,單今年帳面虧損估計就高達30.3億美元(928億元台幣)。

空頭被軋爆身家飆
著名避險基金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 fund)因為重倉放空特斯拉,第2季相關部位成為其致命傷,是投資組合中第2大敗筆,也是該季資產縮水19%的主因之一,使當季績效在避險基金業中墊底。

在空頭被軋爆的同時,馬斯克笑納特斯拉股價上漲帶來的財富,除周二一夕暴漲14.3億美元,個人財富達到258億美元(約7899億元台幣),今年來更大增58億美元(1776億元台幣)。

馬斯克指出,私有化能終結「空方的負面宣傳」,加上不必公開發布季報,可減輕特斯拉這類受矚目企業的壓力。他在寫給員工的電郵中寫道:「這麼做的理由全是為了替特斯拉創造最佳營運環境。」

籌2兆才能私有化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員工全都是公司股東,股價劇烈波動是「一大分心來源」。他也說,上市「讓特斯拉承受了巨大壓力,要在特定1季作出可能是正確的決定,但長期而言卻不見得一定是對的。」

不過,馬斯克需要極大賭注才能讓批評者閉嘴。若以每股420美元推動特斯拉私有化,等於該公司計入債務價值高達820億美元(約2.51兆元台幣),將是史上最大規模股票私有化交易,而他目前持有近20%特斯拉股份,還需要籌措660億美元(約2.02兆元台幣)才能完成私有化。

在馬斯克拋出私有化議題前,英國《金融時報》早一步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監督的沙國主權財富基金近期入股特斯拉,已取得3~5%股權,未達5%揭露門檻,市值介於17~29億美元。

當獨角獸專家按讚
彭博專欄作家丹寧(Liam Denning)指出,特斯拉上周重申該公司即將轉盈,現金流也即將轉正,達成這些目標對特斯拉空頭而言是致命一擊,而非下市,目前馬斯克沒有讓特斯拉下市的理由。他並質疑馬斯克宣稱讓特斯拉下市的資金安全無虞,卻對籌資隻字不提。

丹寧認為,從馬斯克揭露他考慮讓特斯拉下市的方式來看,下市或許是特斯拉最佳結局。他表示,馬斯克推文前未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申報文件和申請特斯拉股票暫停交易,藐視公開市場揭露規定。

此外,在「評估」階段公布收購價格是非正統作法,許多人認為馬斯克開玩笑。從這些行為來看,特斯拉真的下市對該公司而言是好事。如果以獨角獸而非上市公司形式存在,就不必再為重大訊息最佳公布方式等煩心。

評析
馬斯克推文前未向美國SEC提交申報文件和申請特斯拉股票暫停交易,藐視公開市場揭露規定。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9: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創造力破表 馬斯克是易怒天才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鋼鐵人」東尼•史塔克是漫威超級英雄系列電影主人翁之一,以馬斯克(Elon Musk)為原型的他叛逆、高傲、聰明、富創造力,與現實世界中,身兼特斯拉(TESLA)等多家頂尖科技公司創辦人的馬斯克如出一轍,不穩定的易怒體質與頻頻失言的特徵也完全沒有兩樣。

批分析師嗆巴菲特
馬斯克面對空頭禿鷹圍攻、唱衰特斯拉,今年來幾度失控暴走,令外界擔憂。5月初在特斯拉第1季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不僅漫不經心,更頻頻出口傷人,批評分析師的提問「又蠢又無聊」,傲慢無禮地直言「抱歉,這些問題太枯燥,我聽了很想死」,還嗆聲會怕股價波動就別買特斯拉股票,在事後被媒體形容為「馬斯克崩潰」(Musk Meltdown)。

幾天後他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宣稱「我要開1家糖果工廠」,眾多粉絲原本以為他又有天馬行空的新點子,沒想到竟是對「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護城河」投資理論開嗆,延續先前財報會議上對分析師嘮叨成本等問題的反彈,言下之意可能是怕虧錢就別投資科技業,去賣糖果比較實際。

生產遇挫情緒失控
6月初在股東年會上,馬斯克又激動到幾乎語帶哽咽地向台下群眾表示:「在特斯拉,我們是用愛生產汽車……我們並不完美,但傾注了真心和靈魂。」

合理的解釋是,被稱為「平民電動車」的劃時代產品Model 3過去1年多來生產屢遭瓶頸,使馬斯克承受了莫大壓力。除了睡工廠親自坐鎮趕工,還得面對部分投資人的質疑,造成他情緒脫軌,不時針對外界的流言蜚語開一些過火玩笑。

被捧汽車業賈伯斯
在與自身事業無關的事情上,他也無的放矢攻擊旁人。日前泰國少年足球隊受困山洞引起舉世矚目時,馬斯克釋出善意,派人赴現場提出營救構想,但他送上的迷你潛水艇沒派上用場,又被一些人懷疑是在炒作名聲。事後他在推特上暴走,對協助搜救的英國潛水專家做出人身攻擊,引發軒然大波後才致歉。

馬斯克似乎格外難以忍受他人的質疑,槓上唱衰特斯拉的空頭也不是第1次,但事實上看好馬斯克的人頗多,尤其是打從一開始就將他奉為「汽車業賈伯斯」的那些華爾街投資人。

如曾被視為最強蘋果分析師的孟斯特(Gene Munster),日前才發出公開信呼籲馬斯克冷靜下來,因過去半年來他易怒且暴躁的言行引起外界憂慮,期望他繼續專注於自身對於推動科技發展的遠景。

評析
馬斯克不穩定的易怒體質與頻頻失言的特徵也與鋼鐵人完全沒有兩樣。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49: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空頭打死不退!嗆鋼鐵人沒錢下市

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有鋼鐵人之稱的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周二透過推特拋出震撼彈,稱有意將特斯拉私有化,特斯拉董事會已證實馬斯克不是心血來潮,但市場仍對特斯拉私有化充滿懷疑。

至少目前而言,馬斯克難以說服對特斯拉私有化計劃持懷疑觀點的人。在推特上拋出可能將特斯拉私有化的消息、令華爾街目瞪口呆之後不到24小時,已有6位特斯拉董事證實,馬斯克確實向董事會提出了私有化的可能性。

但這並沒有消除圍繞私有化愈來愈強烈的懷疑態度。投資者最初的熱情已經開始動搖,特斯拉股價在馬斯克推文周二當天暴漲11%,但周三下挫2.4%收在370.34美元,遠低於馬斯克提出的420美元收購價格。

許多疑問仍然沒有答案,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問題:還沒有獲利的特斯拉如何拿出這筆錢,來完成對該公司估值超過800億美元的交易?

一直看跌特斯拉股票的BERSTEIN分析師薩寇納基(Toni Sacconaghi)直言:「特斯拉怎麼可能拿出這麼多資金?若沒有更可信的細節出現,投資者可能會愈來愈多地討論馬斯克的可信度,以及馬斯克對股價和波動性看似不健康的關注。」

特斯拉9人董事會的6名董事在1份聲明中表示:「上周,馬斯克與董事會討論了將公司私有化的問題,董事會上周已多次會面,正在採取適當的後續步驟對此進行評估。」

雖然董事會的聲明為馬斯克的推文做了背書,使人相信私有化不是這位眾所周知的衝動型億萬富豪一時心血來潮,但市場對馬斯克是否已經找到足夠的私有化資金充滿懷疑。

馬斯克在最初的推文中表示資金不是問題,但特斯拉尚未披露任何資金來源,也沒有人公開表示將支持私有化計劃。董事會只是宣稱,馬斯克已經「解決了這方面的資金問題。」

董事會聲明中沒有包含的董事有馬斯克、胞弟金寶馬斯克(Kimbal Musk)、風險資本家及早期的特斯拉支持者、亦即去年11月以來一直休假的Steve Jurvetson。

馬斯克持有特斯拉近20%股份,這意謂他仍需要大約700億美元(約2.14兆元台幣)才能將公司私有化。黑石集團(Blackstone)旗下資產管理公司GSO CAPITAL PARTNERS總裁史考特(Dwight Scott)表示,這種規模的資金或許可以透過主權財富基金或其他戰略投資者獲得。仍在虧損燒錢階段的特斯拉不太可能成為債務投資者願意幫助私有化的對象。

史考特表示,由於其負現金流和「運營問題」,「很難對這家公司動用槓桿。」

薩寇納基表示,馬斯克有可能說服一些大型機構和戰略投資者要麼成為公司私有化後的新股東,要麼在私有化後繼續保持股東身份,這有助於減少他的資金需求。

EVERCORE ISI分析師蓋里爾斯(George Galliers)表示:「投資者正在等待馬斯克說的資金已經有保障的更多細節,他們有許多合理的疑問,比如誰將提供資金以及如何進行操作。」蓋里爾斯對特斯拉的評級為持有。

評析
馬斯克表示資金不是問題,但特斯拉尚未披露任何資金來源,也沒有人公開表示將支持私有化計劃。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50: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擬下市 市場質疑穆斯克操控股價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謝汶均/綜合外電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7日推文宣布要讓特斯拉下市,並宣稱資金已到位。此消息激勵特斯拉股價7日飆漲近11%,但如果穆斯克並未持續推動這項計畫,或資金其實沒有著落,可能會遭監管機關調查是否有操控股價之虞。

華爾街日報報導,穆斯克表示,有意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下市,且明確宣告「已獲得資金」,但並未詳細說明如何進行或資金來源。穆斯克在推特發文後,在一封發給公司員工的電子郵件進一步說明,這項計畫須經股東表決通過。

哥倫比亞大學證券法教授寇菲(John Coffee)指出,如果穆斯克未證明他確實有資金,他的說詞可能被視為操縱特斯拉股價。公司和企業高管如果被認定做出誤導性或虛假陳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可以提起詐欺訴訟。

穆斯克與做空特斯拉股票者間的矛盾,讓他有動機拉抬特斯拉股價。寇菲表示,如果特斯拉最後並未下市,穆斯克公布這些訊息的做法,可能被解讀為對空頭的惡意報復。

曾擔任SEC執法律師的利夫提克表示,目前應該靜待下周特斯拉是否公布相關文件和新聞稿,屆時就能研判穆斯克的說法。

評析
如果穆斯克並未持續推動這項計畫,或資金其實沒有著落,可能會遭監管機關調查是否有操控股價之虞。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50: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經濟解析/下市對特斯拉電動車需求有何影響?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日前表示有意讓公司下市,令人不禁好奇,若特斯拉果真成為私人公司,對其電動車需求究竟是利還是弊? 有的分析師認為,此舉可能讓特斯拉更能專心致志提高新車產量,另有人對此存疑。

穆斯克在此時拋出下市構想,引起市場議論紛紛。許多分析師對其幕後動機表示困惑,並質疑能否取得讓公司下市所需的融資,有些人認為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下市計畫。其他評論者則直言,特斯拉享有股票公開交易帶來的好處,現在談下市毫無道理。

有些分析師認為,改變特斯拉公司的組織結構,可能產生一些涓滴效應。

1. 穆斯克可提高低價版Model 3出貨量

近來特斯拉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低價位的Model 3電動車交貨速度緩慢,被有些人不客氣批評為進度嚴重落後。近幾個月來,特斯拉終於達到這款車的生產目標。

不過,各界對Model 3後續發展的注意力大致集中在高價版Model 3,而不是價位較低、每部3.5萬美元的基本款。一些分析師指出,在生產問題尚未迎刃而解時,有必要先借重高階版Model 3帶進亟需的營收。

讓公司下市,理論上可減輕特斯拉蒙受的痛苦,並鼓勵該公司提高低價位電動車產量。Autotrader分析師柯瑞珀認為,這一來可讓特斯拉能放手投資擴廠,「免於承受公開上市股東對投資報酬施加的壓力」,二來公司下市後也有助於取得新的融資管道。

2. 特斯拉可能花更長時間開發新產品

成為私人公司後,特斯拉可以掙脫蘋果等科技公司陷入的一種輪迴——投資人和分析師期待公司經常性推出新一代、成功的產品。穆斯克曾大肆宣揚打造電動超跑和電動皮卡的計畫,但Edmunds產業分析主管艾斯維多認為,上市公司宣傳的系列新品往往「華而不實」,但在免除上市公司備受各界監督的壓力後,特斯拉就可以投入更多時間擴大產能,以避免推出Model 3遭遇的生產瓶頸。

3. 美國一些州的買家可能更難買到特斯拉電動車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目前消費者可直接到特斯拉網站或展示廳買車,這讓該公司無須汽車經銷商,也無須僱用抽佣金的銷售員,但美國包括德州和康乃狄克州在內的一些州禁止汽車直銷,另有些州如紐約對特斯拉可經營的展示廳數目設限,如今公司下市引發的不確定性,可能讓情況更加惡化。比方說,證管會(SEC)若啟動對特斯拉的調查,可能使各地的議員更缺乏理由推動有利特斯拉的修法行動。這將使得一些州的消費者更難買到特斯拉電動車。

4. 下市順利與否,可能牽動特斯拉二手車價值

柯瑞珀表示,品牌認同是特斯拉最重要的資產。RealCarTips.com創辦人費丹認為,在所有汽車製造商當中,就屬特斯拉品牌魅力最強、最能引起消費者認同感,不僅因為豪華、優越的形象,也因為標榜「加速這世界過渡至永續綠能」的使命引起共鳴。而品牌形象的好壞,攸關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古車市場的價值。

但穆斯克在說明下市理由的致員工信上表示,特斯拉是「股市有史以來遭放空最多的股票」。費丹指出,放空特斯拉股票的空方基於利害關係,可能無所不用其極打擊放空標的公司的形象,特斯拉製造方面的負面消息給他們更多理由加碼放空。他認為,一旦特斯拉下市,來自市場投資人、社會大眾以及空方的壓力終會緩和。

評析
一旦特斯拉下市,來自市場投資人、社會大眾以及空方的壓力終會緩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