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6: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獨角獸 寧德時代獲利腰斬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寧德時代發布上半年業績,營收人民幣93.6億元,年增48.7%,淨利9.1億元(約新台幣40.7億元),年減49.7%,獲利下降原因是去年有轉讓子公司股權收益挹注。

華爾街見聞報導,寧德時代是大陸獨角獸之一,主要業務包括新能源動力電池系統、儲能電池系統以及鋰電池回收業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半年報指出,公司淨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轉讓持有的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公司股權取得的處置收益影響,扣除轉讓普萊德的處置收益及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對業績的影響後,淨利年增36.6%。

寧德時代股價昨收報人民幣68.8元,下跌0.3元,跌幅0.4%。

半年報指出,公司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為人民幣71.9億元,年增34.9%;儲能系統方面銷售收入為5,109.4萬元,年增1024.5%;鋰電池材料銷售收入為17.5億元,年增123.6%,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9.4%。公司公告稱,在市場銷售方面,公司在大陸國內市場為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廣汽、長安、東風、金龍和江鈴等品牌車企以及蔚來、威馬等新興車企配套動力電池產品。

根據中汽研數據,公司2018年上半年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裝機量的市場占有率達40%、在新能源客車領域裝機量的市場占有率達49%。對於是否考慮自己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問題,寧德時代回應稱,公司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解決方案,暫未考慮進入新能源汽車生產領域。公司也重申,暫未與特斯拉進行合作。

值得注意是,隨著大陸國家政策性補貼的減少,寧德時代在利潤方面確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動力電池、鋰電池、儲能系統三大收入業務的毛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國信證券分析,動力電池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情況長期存在,寧德時代作為行業龍頭,在技術水準、盈利情況、客戶結構以及抗風險能力上均有優勢,有望享受行業洗牌帶來的市占率提升。

評析
隨著大陸國家政策性補貼的減少,寧德時代在利潤方面確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1: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特斯拉將維持上市 不會私有化

中央社 紐約24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今天表示,特斯拉會繼續保持上市公司的身分。數週前他曾表示,有意將特斯拉私有化。

馬斯克在公司部落格上寫道,昨天他會見特斯拉董事們,「我告訴他們,我相信對特斯拉比較好的是維持上市,董事們表示,他們同意」。

馬斯克7日令人意外地推文宣布,他打算以每股420美元讓特斯拉下市,這使特斯拉股價至今已大跌20%以上。

這位具爭議的企業家因為這則宣示性推文,而受到嚴格審視;尤其是他聲稱,特斯拉推動私有化的資金已「到位」。

不過馬斯克今天表示,根據與現有股東交談的結果以及銀湖(Silver Lake)、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財務顧問的評估,「顯然特斯拉現有股東多半認為,繼續上市對我們比較好」。

雖然多數股東「表示,如果特斯拉私有化,他們一樣會留在特斯拉,但簡而言之,他們的意思是『請不要這麼做』。」

「我知道私有化的過程很有挑戰性,但顯而易見的是,這會比最初所預期更耗時和更讓人分心。」

評析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會繼續保持上市公司的身分,不會私有化。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1: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7-24 15:41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25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唱給你聽 特斯拉正在開發車載卡拉OK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在車上唱卡拉OK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各式各樣的伴唱工具,攜帶式麥克風等,讓人走到那唱到那,而如此的流行風近期似乎又重新成為主流,就連特斯拉和著名藝人詹姆斯•柯登(James Corden)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一舉一動可謂都受到全球媒體關注,近日他又在Twitter上發文表示,目前特斯拉正在開發一款汽車卡拉OK功能,並且將在第10個版本更新中與用戶見面。

現在距離第9個版本更新還有幾周的時間,但馬斯克已經開始討論第10個版本更新的內容了。

先前馬斯克表示,特斯拉計劃在車載系統更新中加入流媒體視訊功能,雖然這個計劃目前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馬斯克正在計劃為新系統增加更多有趣的新功能。

因此當一位用戶在Twitter上詢問馬斯克是否會增加卡拉OK模式時,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目標就是在第10個版本更新中加入「特斯拉汽車卡拉OK」的新功能。

由於特斯拉目前正積極開發自己的音樂串流媒體服務,因此這意味著公司可能會以此取代原有的協力廠商北美地區的Slacker或歐洲地區的Spotify的服務。

馬斯克最近不斷表達了對特斯拉提供車載娛樂的新體驗,未來消費者在特斯拉汽車的的大螢幕還有機會看到更多有趣的新功能與新運用。

目前Missile Command、Asteroids和Lunar Lander是3款經典的雅達利遊戲,馬斯克還表示3款小遊戲將成為第9個系統版本更新中出現。

評析
目前特斯拉正在開發一款汽車卡拉OK功能,並且將在第10個版本更新中與用戶見面。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6-9 14:43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 放棄720億美元下市計畫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近來因為下市計畫吵得沸沸揚揚的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又出現髮夾彎的決定!他在上周五深夜臨時宣布,將放棄720億美元的私有化計畫,讓特斯拉得以維持上市,至於他也將持續領導該公司。

穆斯克在特斯拉官網中寫道,基於他所得到的回應,顯示多數股東仍堅信繼續成為上市公司,對特拉斯發展較為有利。此外,考量到私有化耗費的時間與心力,讓他無法專注於公司經營,因此在多方思考後,他已放棄特斯拉下市的計畫。這項決定也已獲得董事會的同意。

董事支持穆斯克續任
特斯拉6名董事也在同一天發布聲明表示,他們已在上周四接獲通知,知道穆斯克已放棄公司私有化的計畫。這些董事在聲明中強調,「我們會全力支持穆斯克繼續帶領公司前進」。

當穆斯克最早在本月8日提出考慮以每股420美元對特斯拉進行私有化的消息時,曾一度令華爾街大為震驚,還引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介入,調查他是否刻意透過散播私有化的利多消息來拉抬股價。特斯拉周五股價收在322.82美元。

持有特斯拉約2成股權的穆斯克過去曾樂觀表示,他預估公司約有3分之2股東會選擇在特斯拉下市後繼續成為投資者,而不是將股票賣出,而這將可降低特斯拉下市所需的龐大資金,並避免債務負擔繼續加重。

不過,穆斯克籌措公司私有化的資金過程,並不如預期中順利。周五他也改口指出,儘管多數法人股東願意投資特斯拉的私有化計畫,不過基於內部的遵從法規,使得他們可以投入的金額受限。

金主不贊助是關鍵
加上先前擁有5%特斯拉股權的金主沙國主權基金PIF,在最後一刻改變心意,決定不資助特斯拉的私有化資金,反之資金轉而投資給特斯拉的對手Lucid Motors,該發展也對斯特拉的私有化計畫帶來重大打擊。

評析
馬斯克表示,他將放棄720億美元的私有化計畫,讓特斯拉得以維持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2: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再傳高層離職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在特斯拉(Tesla)下市鬧劇告終之際,特斯拉25日證實,對外溝通部門副總裁歐布萊恩(Sarah O'Brien)下月初將離職,成為最新一位離職的高階主管。特斯拉前工程資深副總裁菲爾德(Doug Field)在6月離職後,已回鍋蘋果任職。

彭博資訊報導,歐布萊恩幾個月前就打算離職,且是在執行長穆斯克推文發布下市計畫之前。她最後一個上班日是9月7日,遺缺將由特斯拉全球溝通部門主管亞諾德(Dave Arnold)接任。歐布萊恩2016年從蘋果跳槽至特斯拉。

歐布萊恩負責的職務非常重要,因相較於其他車廠,特斯拉從不砸大錢買傳統廣告,而是依賴媒體報導與客戶的口耳相傳。但在各界關注下,這也是一個令人身心俱疲的工作,且穆斯克不僅是特斯拉代言人,還是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常透過推特直接與外界溝通。

穆斯克取消下市計畫後,特斯拉不會從此風平浪靜。Loup創投公司分析師孟斯特表示,投資人可能至少要到半年後才會逐漸淡忘特斯拉曾打算下市這件事,如今特斯拉需回到基本面,也就是提升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產量與獲利能力。

評析
穆斯克取消下市計畫後,特斯拉需回到基本面,也就是提升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產量與獲利能力。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2: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放棄特斯拉私有化 未能解決法律困境

中央社華盛頓26日綜合外電報導

部分證券律師透露,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突然決定放棄公司私有化計畫,無法解決他日益嚴重的監管與法律困境,甚至可能會變得更糟。

馬斯克(Elon Musk)24日深夜在公司部落格貼文解釋為何改變心意,他說將公司私有化「會比最初所預期更耗時和更讓人分心」,且「特斯拉大部分現有股東都認為,繼續上市對我們比較好」。

馬斯克最初於7日在推特貼文讓投資人感到驚訝,內文說特斯拉私有化「資金已經到位」,這項交易價值將高達72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2074億元)。另一則推文則寫道:「已經獲得投資人的支持。」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8日報導,馬斯克和特斯拉正面臨投資人提起的訴訟,還有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針對馬斯克7日推文真實性的調查。

Murphy & McGonigle律師事務所律師克里明(Stephen Crimmins)表示:「SEC將持續調查,直到他們查明事實到滿意為止。」克里明曾在SEC任職14年。

「週五(24日)發生的事對SEC有利,因為這將允許他們調查,馬斯克放棄私有化,是否顯示了他的聲明沒有合理基礎。」

馬斯克堅持自己最初的聲明,他認為交易是有可能的。一位熟悉內情人士告訴路透社,馬斯克很認真推動特斯拉私有化。

但出於誠意行事可能不足以幫助馬斯克逃脫監管機構的關注。

評析
馬斯克放棄特斯拉私有化,無法解決他日益嚴重的監管與法律困境,甚至可能會變得更糟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2: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日車廠衝中國產能  豐田傳砸上千億擴產35%、增產EV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產經新聞、時事通信社26日報導,日系各家車廠相繼在中國進行增產投資,繼日產(Nissan)計畫將中國年產能大幅擴增3成至200萬台之後,豐田汽車(Toyota)也計畫在中國投資上千億日圓、將中國年產能大幅擴增35%。

據報導,豐田計畫在廣州市興建一座年產能約20萬台的新工廠,且豐田和廣州汽車集團共同營運的廣州工廠也計畫將年產能擴增12萬台、與第一汽車集團合資的天津工廠也計畫增產12萬台,預估上述一連串增產措施的投資額將達約1,300億日圓,增產對象為電動車(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等電動化車款以及高人氣的SUV。

報導指出,豐田目前於中國的年產能為125萬台,而藉由上述一連串的增產投資,預估在2021年結束前年產能將較現行大增約35%至約170萬台,產能規模將接近北美市場(約200萬台)。

豐田計畫在今年內於中國開賣廣州汽車的新型EV,之後計畫在2020年於中國生產豐田品牌EV、且計畫在2020年結束前在中國追加推出10款EV、PHV等電動化車款。

中國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年銷售量近3,000萬台,不過2017年豐田於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僅129萬台,遠遠落後給年銷量達約400萬台的福斯(VW)、通用(GM),而為了扳回劣勢,豐田計畫於2020年代前半(2025年前)將中國年產能擴增至200萬台的規模。

評析
豐田汽車計畫在中國投資上千億日圓、將中國年產能大幅擴增35%。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2: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鋰電池ETF今年挫逾17%  SQM:鋰價下半年恐續跌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智利鋰生產巨頭Soc. Quimica & Minera de Chile SA (SQM)警告,受到澳洲鋰礦脈的供應增加影響,預估今(2018)年下半年鋰恐面臨跌價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澳洲金融評論報(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即將在12月下台的SQM執行長Patricio de Solminihac 24日警告,新增的供給量已開始對鋰價造成壓力。在被問到第三季(7-9月)鋰價跌幅大約有多少時,Solminihac預測跌價幅度應會少於4-6月的10%。

SQM仍在持續擴充智利阿他加馬沙漠(Atacama Desert)的礦場產能,預估今年的鋰生產量將達到5萬公噸,2020年初會進一步拉高至12萬噸。

根據倫敦研究機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統計,鋰價過去三年雖因電動車需求大漲190%,7月卻翻轉下滑、為兩年來首見。

不過,Solminihac強調,鋰價下滑主要跟澳洲供給增加有關、市場需求仍強勁,預估今年市場對鋰的需求仍可成長超過20%,主要是拜電動車產量增加之賜。

SQM在美國掛牌的股票24日終場小漲1.7%、收43.59美元;年初迄今已重挫26.6%。加拿大鋰礦大廠Nemaska Lithium Inc.走勢更慘,24日終場雖上漲2.74%、收0.75加幣,年初迄今卻已慘崩68%。

美國鋰礦商Albemarle Corp. 24日終場則上漲2.38%、收96美元;年初迄今重挫24.94%。

另一方面,追蹤鋰礦、電池類股的Global X鋰電池技術ETF (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代號為LIT.US)24日上漲1.24%、收31.91美元;年初迄今下挫17.67%。

評析
受到澳洲鋰礦脈的供應增加影響,預估今年下半年鋰恐面臨跌價壓力。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3: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放棄下市 SEC將繼續調查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日前突然又宣布放棄下市計畫,結束這場歷時17日的鬧劇。一些證券律師表示,穆斯克此舉不但無法解決他面臨的監管與訴訟危機,而且還可能面臨更嚴格的調查。

受到穆斯克決策反覆不定的衝擊,特斯拉股價周一早盤股價下跌2.1%,每股316美元。

穆斯克最初在8月7日發布推文,首度提出規模720億美元的特斯拉私有化計畫,並提及下市「資金已到位」,消息一出即震撼投資人。

但在24日深夜,穆斯克又在部落格發文,向外界解釋策略大轉彎的理由。他說,考量到私有化將耗時費力,使他無法專注經營公司,而且多數股東也認為維持上市更好,因此決定計畫喊停。

這場為期17天的下市鬧劇告終,但期間相關討論吵得沸沸揚揚,股價大幅震盪,已令美交管會(SEC)介入調查。

穆斯克與特斯拉皆面臨投資人的訴訟。另據華爾街日報即報導,在穆斯克7日發文隔日,SEC已對這位執行長的推文是否屬實展開調查。

SEC與特斯拉目前皆不願表達意見。

曾在SEC任職14年的Murphy & McGonigle法律事務所律師克瑞民斯(Stephen Crimmins)表示,穆斯克撤回下市計畫,但SEC將繼續調查,尤其聚焦於他發布最初聲明時、是否根本沒有合理依據。

消息人士指稱,穆斯克認真看待下市計畫,原本看好這是可行的選項。即便如此,仍不足以讓穆斯克逃過監管機關的檢視。

3位證券律師表示,根據美國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高層對投資大眾的發言,必須有合理依據,否則就會遭SEC調查。

曾任職於SEC的Goody Counsel執行長古蒂(Teresa Goody)表示,上周五穆斯克的聲明顯然有違8月7日的推文,因為當時他原先強調已取得投資人支持。

穆斯克上周五另提及,許多特斯拉機構股東在法規限制下,無法在私有化後持股。對此古蒂認為,這些說法只會令SEC官員更加存疑。

評析
穆斯克撤回下市計畫,但SEC將繼續調查,尤其聚焦於他發布最初聲明時、是否根本沒有合理依據。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4: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6-7 15:35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2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鋼鐵人分手「外星人」 愛情事業兩失意

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上周末,有「鋼鐵人」之稱的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特斯拉官網發表公開信宣布,特斯拉將放棄私有化,稱在考慮了所有因素後認為不再進行私有化是更好的決定。

近日馬斯克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也透露自己處在巨大壓力中,說過去1年是他職涯中最困難痛苦的1年,實在糟糕透了,並透露他經常要在失眠和安眠藥之間作選擇。

同時,日前有人發現馬斯克在推特(twitter)上取消關注了女友格萊姆斯(Grimes),因此被傳再次分手,可謂愛情、事業兩失意。

格萊姆斯是出色的音樂製作人和歌手,同時她還是「學霸」。她常因天馬行空的創作被粉絲稱為「外星人」,可能也正因如此,才與鋼鐵人迸出火花。

馬斯克和格萊姆斯今年5月一同出席MetGala活動公開了戀情。當時女方穿著由兩人共同設計的哥德風禮服,而且她的頸鍊和馬斯克的胸花均是代表特斯拉的「T」形。

然而甜蜜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不久前,馬斯克和格萊姆斯相互取消關注推特,馬斯克被認為再次恢復單身。鋼鐵人和外星人閃戀閃分。


據《騰訊網》報導,馬斯克第1任妻子賈斯汀(JustineMusk)的一段話,是對馬斯克婚姻與事業的最佳註解:「極致成功需要極致個性,這樣的成功以其他方面的犧牲為代價。極度成功跟你認為的成功不同,你不必成為像馬斯克那樣的人也能過上優渥的生活。同時,你獲得幸福的機率比成為偉大人物的機率更高。但如果你是個極端人物,你必須做自己,幸福對你來說已不是人生最重要目標。這些人常常是怪胎或與社會格格不入,他們總強迫自己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去體驗這個世界。」
8月7日馬斯克那篇推文發表後,一開始引起外界嘲諷,後來馬斯克真的聘請銀行家研究私有化計劃,而董事會或許準備要開會,他的計劃一度看似就要成形。
後來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放棄了私有化計劃,而他匆匆聘請的銀行家和金融顧問幾乎還沒有開工。其他知情人士則指出,馬斯克原本深信沙烏地阿拉伯等關鍵支持者會參與私有化計劃,沒想到他們縮手,可能是被馬斯克的言行嚇到。
在馬斯克透過推特宣布擬推動下市後,特斯拉股價持續如搭雲霄飛車般劇烈震盪,最高來到387美元,最低來到288美元,遠低於馬斯克提出以每股420美元私有化的價格。受馬斯克上周末宣布放棄下市計劃影響,特斯拉股價周一盤中一度下殺4.34%至308.81美元,終場跌1.1%收319.27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6-7 15:35: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奧迪夢幻電動超跑 低調高手百公里加速僅兩秒

北美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加州蒙特雷上周舉辦圓石灘車展(Pebble Beach Automotive Week),德國豪華車廠奧迪(Audi)開發中的超級電動跑車PB 18 e-tron設計型首次亮相。這款仍停留在設計概念的跑車,被奧迪譽為「遠見卓越的新一代汽車」,配備和外型都相當值得期待。

PB 18 e-tron最傲人的或許是加速力。使用高效率電池和三個電動馬達,從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約60英哩)只需兩秒;由於電動車不使用引擎,奔馳時不會發出惱人噪音,可說是低調的高手。

電力充滿時,跑車續航力達310英哩(約499公里)。若以800伏特的連接器充電,理論上可於15分鐘內完全充飽,廠方目前也考慮研發感應式的無線充電墊。該車配備雷射遠光燈、22吋車輪、碳煞車盤,以及主動式磁浮吸震系統。此外,駕駛座可橫向滑動至中央,獲得絕佳視野。

奧迪將在9月推出e-tron系列電動多用途休旅車(SUV),被視為特斯拉大敵之一。至於電動超跑PB 18 e-tron,距離上市尚有大把時日,售價也還是個謎,車迷可以暫時活在夢幻的泡泡之中,不會太早被現實戳破。

評析
奧迪將在9月推出e-tron系列電動多用途休旅車(SUV),被視為特斯拉大敵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9-6-9 14:42: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硫化物系加持、2035年全固態電池市場有望暴增1,326倍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公布調查報告指出,2017年全固態型鋰電池(全固態電池;包含硫化物系、氧化物系、高分子系等)全球市場規模為21億日圓。其中,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僅有高分子系全固態電池,在海外廠商主導下、應用於車用用途。

而日本廠商積極進行研發的全固態電池為硫化物系產品,主要將應用於電動車(EV)市場、目標在2020年代前半(2025年前)進行量產。另外,氧化物系全固態電池目前研發雖剛起步,不過被動元件廠商正積極從事晶片型產品的研發,預估將可應用於IoT、穿戴裝置等用途。

富士經濟指出,在硫化物系產品加持下,預估2035年全球全固體電池市場規模將擴增至2兆7,877億日圓,將較2017年暴增1,326倍(增加132,647%),其中2035年硫化物系全固態電池市場規模預估達2兆1,200億日圓、氧化物系預估為6,120億日圓。

富士經濟表示,除全固態電池之外,被視為是次世代電池產品的還有金屬空氣電池、鈉離子電池、鉀離子電池和鎂電池,預估2035年上述4款電池全球市場規模為149億日圓。

現行EV用鋰離子電池使用液體電解質(電解液),而全固態電池的正極、負極、電解質全為固態,因此不用擔心液體外漏、安全性很高,且僅需數分鐘時間就可充好電、遠優於現行鋰離子電池的數十分鐘,加上具備大容量化特性,因此充飽一次電可行駛的距離有望提升。

日經新聞4月17日報導,日本官民將攜手研發EV用次世代電池,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和豐田汽車、旭化成、Panasonic等車廠、材料、電機大廠合作,研發被稱為「全固態電池」的高效率產品。經產省將對日本鋰離子電池相關的技術研究協會「鋰離子電池材料評價研究中心(LIBTEC)」進行出資,而豐田、日產、本田等車廠和Panasonic、旭化成、GS Yuasa等企業將參與LIBTEC的研發。

搭載現行鋰離子電池的車輛平均行駛距離為400km,而LIBTEC目標在2025年前將續航距離提高至550km、2030年前進一步提高至800km。

豐田汽車於2017年10月25日表明,計畫在2020年代前半(2025年以前)將使用於EV、PHV的次世代電池「全固態電池」進行實用化。豐田副社長Didier Leroy 2017年10月25日在東京車展媒體說明會上表示,「豐田全固態電池專利申請數居全球之冠,超過200人的技術人員正加快研發」。

產經新聞2017年12月21日報導,日產汽車及本田汽車正在研發可提高電動車(EV)續航距離、並大幅縮短充電時間的「全固態電池」,期望藉由研發次世代電池克服被視為EV弱點的「充電時間費時」問題、擴大EV的普及。

評析
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僅有高分子系全固態電池,在海外廠商主導下、應用於車用用途。
 樓主| 發表於 2019-6-9 14:4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下市碰壁  現金吃緊再拉警報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打消私有化念頭後,公司再度回到現金吃緊的窘境,Model 3產出能否趕上需求也再度受到市場嚴格檢視。

路透社周二報導,儘管Model 3生產已逐漸上軌道,特斯拉下半年燒錢速度有望減緩,但由於特斯拉負債太高,華爾街分析師仍普遍預期特斯拉很快就會有資金需求,預估年底至少需要募資20億美元才能維持流動性。

報導指出,特斯拉目前最有可能選項是發行可轉換債,但這可能引來更多空頭,這是馬斯克所不樂於見到的。

可轉換債持有人有權在股價高於設定價格時,將債券轉換成公司股票,但這會造成股權被稀釋,吸引放空者做空。除此之外,可轉換債持有人也常常透過放空股票進行避險。

自從2013年第四季以來,特斯拉只有一季產生正現金流,該公司目前背債105億美元,未來12個月有13億美元的債務到期,手上現金則僅剩13億美元可供支應。

評析
由於特斯拉負債太高,預估年底至少需要募資20億美元才能維持流動性。
 樓主| 發表於 2019-6-14 19:30: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鋼鐵人每天工作17小時 陸科技圈同聲哀嘆

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有鋼鐵人之稱的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自曝每周工作120小時,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這在中國引共鳴。在中國新創科技公司中,員工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的「996」工作制度是常態,因工時長,當地大型科技公司已開始追隨Google、臉書等美國科技公司,對辦公空間進行精心設計。開放型的工作空間並提供娛樂和休閒選擇,模糊了工作和娛樂之間的界限。

例如,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在深圳的新總部容納多達8千名員工,設有舉重和運動器材的娛樂場地,還設有由專業內部培訓人員指導的瑜伽課程。此外,還有乒乓球桌、羽毛球場,甚至還有個帶有美國職籃NBA風格大螢幕的全尺寸籃球場。

相較於大型科技公司,任職於新創科技公司更是辛勞。北京的趙秀文已有一段時間沒去他家附近的公園慢跑,工作上的擔憂和壓力讓他最近心情不好,他的AI(人工智慧)影片製作新創公司ZingFront成立僅3年,當前最大壓力是取得新一輪融資。

馬斯克近日就長時間工作對他個人生活的痛苦影響發表評論,引起像趙秀文這樣的中國科技企業家共鳴,他們發現很難在工作和私生活間劃清界限。馬斯克透露自己每周工作120小時,相當於平均每天工作超過17小時,有時不得不靠安眠藥入睡。

北京視訊聊天應用公司Holla創辦人兼執行長陶沙每天工作12小時,沒有馬斯克那麼多,但感同身受,他說:「作為公司執行長,我不能將本周不佳的表現拖到下周以出色的表現來作為彌補,工作不能以那種方式進行。世上要求最高的職位之一,就是初創公司的執行長。」

然而,由於擔心員工跳槽頻繁造成高流動率,陶沙沒有要求自家員工採用「996」工作制。統計數據支持了陶沙的擔憂。據Maimai Data Research Lab的研究報告,美國矽谷科技員工在1份工作的平均任職時間為3.65年,而中國科技員工(不含電信公司)則不到2.6年。

該研究報告稱,Google在矽谷員工平均任職時間為3.2年,而騰訊員工平均任職時間為2.3年。

鑒於工時長,從Google到臉書等科技公司對辦公空間做了精心設計,開放型的合作空間以及提供娛樂和休閒選擇,這樣的設計模糊了工作和娛樂之間的界限。中國大型科技公司已開始在追逐這種設計。

評析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自曝每周工作120小時,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這在中國引共鳴。
 樓主| 發表於 2019-6-14 19:30: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法拉第未來首台試量產車完成  料明年起將正式交付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新浪科技報導,由大陸樂視創辦人賈躍亭投資的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今(29)日在加州中部的漢福德工廠舉辦了一個小型儀式,正式宣布豪華電動車FF 91的首台預量產車正式下線完成;距離FF 91在2017年CES上風光發布已過去19個月,且距離賈躍亭秘密創辦法拉第未來已過去整整四年。

在FF 91預產車的下線活動上,法拉第未來創始人兼CEO賈躍亭、負責製造的高級副總裁達格-雷克霍恩(Dag Reckhorn)和核心團隊成員皆出席活動,而預量產車的下線,預告著FF 91朝著量產邁出關鍵一步。據法拉第未來方面透露,下個月漢福德工廠還會舉辦一個活動,可能預告將正式投產;不過,正式交付將從明(2019)年開始。

對賈躍亭來說,FF預量產車下線也是一個里程碑。2014年,他曾經長期滯留海外,引發諸多猜測和爭議。在美國期間,賈躍亭秘密投資創辦了法拉第未來,並在回國之後啟動了樂視超級汽車計畫。憑藉不惜血本的投入,法拉第未來招攬了一大批前特斯拉和汽車行業的核心技術人員與中高層管理人士,並吸引了美國媒體的廣泛關注。

2017年1月,法拉第未來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大會上正式發佈了首輛量產車FF 91。賈躍亭以投資者的身份出席發布會。該款電動車在當時擁有驚人的參數,甚至超過了特斯拉當時的旗艦車型,峰值功率783千瓦、電機1050匹馬力、續航超過700公里、0-60英里(96公里)加速2.39秒。

此外,在去年的美國派克峰公路爬坡賽中,FF 91雖然僅僅名列第40位,卻創下了電動車參加此次比賽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比特斯拉Model S P90D此前的最好成績提升了23秒。

法拉第未來於去年1月宣佈,FF 91首批限量300輛,而官網預約數突破了6.4萬輛,不過,因預約並不需要支付定金,該預定數字並沒有實際意義。隨後法拉第未來就和賈躍亭一起陷入了資金危機,工廠建設遙遙無期,量產交付也希望渺茫。

去年底,徘徊在破產邊緣的法拉第未來獲得了香港一家公司的投資,後者因此獲得了法拉第未來4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賈躍亭雖然退而成為第二大股東,但卻保留了法拉第未來CEO的職位。隨後許家印的恒大集團被證實是投資法拉第未來的真正金主;在恒大入主之後,FF 91才真正推進已擱置了一年多的量產計畫。恒大方面曾經宣布FF91會在明年第一季實現量產。

評析
在恒大入主之後,FF 91才真正推進已擱置了一年多的量產計畫,在明年第一季實現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19-6-14 19:30: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挪威帶頭衝,歐洲電動車銷售量突破百萬大關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根據EV volumes資料顯示,歐洲上半年電動車(含純電池動力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量猛增,歷史累計銷售量已在六月正式突破百萬輛大關。

2018上半年,歐洲電動車銷售量每月至少增加5,000輛,累計銷售量達19.5萬輛,較去年成長42%,其中純電池動力車占51%,其餘為混合動力車。

據EV volumes估計,歐洲2018全年電動車銷售量將達43萬輛,對照全球預估來到135萬輛。

挪威目前是歐洲電動車銷售量最高的國家,不過德國在後猛追,EV volumes預期今年底德國電動車銷售量就將超越挪威。

中國電動車銷售量更早突破一百萬輛,幾乎比歐洲快了一年,且需求持續成長,預估2018年底就會超越兩百萬輛。

評析
挪威目前是歐洲電動車銷售量最高的國家,EV volumes預期今年底德國電動車銷售量就將超越挪威。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3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又暴走 投行要求撤換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又在推特上暴走,上月他無端指控一名參與泰國足球小將受困洞穴救援的潛水夫有戀童癖而被砲轟,好不容易風波平息,周二他竟推文舊事重提再次惹議。

穆斯克頻頻失言的荒唐行徑,引發投資人與分析師對他領導能力的質疑,已有投資銀行呼籲特斯拉撤換執行長。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紐約投資機構Cowen & Co.分析師周一發表報告提到,經過特斯拉私有化鬧劇之後,他們期盼特斯拉董事會能慎重考慮,幫公司換一位更具經營能力的執行長。


投行伯恩斯坦(Bernstein)資深分析師薩科納奇(Toni Sacconaghi)表示,特斯拉需要成熟穩重的領導人。

CFRA Research股票分析師李維(Efraim Levy)周一調降特斯拉的目標價,理由是該公司的「營運信賴度下滑」,「或許有人能接受,但恐怕更多人排斥讓穆斯克當CEO」。

然另有分析師認為,特斯拉若少了穆斯克,就只是家平凡無奇的汽車公司,股價可能會迅速跌到谷底。

穆斯克在推特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習性,常讓自己捲入爭議風暴,他本月上旬推文發表擬讓特斯拉下市私有化的言論,不僅攪亂市場一池春水,還引來美國證交會關切調查。但他上周五發聲明宣布放棄私有化,並矢言重新專注解決電動車量產問題。

豈料四天後穆斯克又再掀波瀾,本周二推文重提泰國少年足球隊受困洞穴事件。上月他無憑無據痛斥一名參與營救的英國潛水夫是戀童癖,結果引發公憤慘遭圍剿,隨後以道歉收場。

但穆斯克周二竟在推文上寫道:「他居然沒有告我,你不覺得奇怪嗎?他明明可以享有免費的法律服務。」

此外,針對《富比世》專欄作家尼爾森(Amy Nelson)撰文提到,穆斯克近日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談及經營特斯拉承受的壓力時,忍不住流下男兒淚,這位特斯拉創辦人也另發推文澄清他沒有哭,只是聲音沙啞。

評析
穆斯克頻頻失言,引發投資人與分析師對他領導能力的質疑,已有投資銀行呼籲特斯拉撤換執行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3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歐洲豪華車商推電動車 劍指特斯拉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商特斯拉(Tesla)內部問題不斷,賓士和奧迪等德國豪華車商趁機而起,近期將量產純電動運動休旅車(SUV)劍指特斯拉Model X,保時捷準備明年底推出電動跑車Taycan跟Model S搶市。

多家德國豪華車商趁機推出電動車款來搶市場外,連英國豪華車商捷豹路華(Jaguar Land Rover)也要分一杯羹。他們都希望從特斯拉手中贏回部分豪華車客戶的心。

賓士副品牌賓士EQ下周二首度發表EQC跨界運動休旅車,具連線上網和自動駕駛功能,充滿電後能行駛500公里。賓士沒透露售價。

奧迪將9月17日在美國展示E-Tron電動SUV,能跑逾400公里,若使用高速充電設備,從沒電到充飽電的時間不到30分鐘,售價約8萬歐元(約286萬台幣),年底前歐洲上市,明年美國上市。

保時捷電動跑車Taycan被視為特斯拉Model S重大威脅。Taycan只需15分鐘到20分鐘便可完成充電,能跑400公里。公司沒公布售價。

捷豹路華I-Pace電動SUV起跳價不到7萬美元,一次充電能跑470公里。

Model X能跑475公里,約8萬美元起跳。Model S能跑540公里,約7.5萬美元起跳。特斯拉Model 3起跳價3.5萬美元,能跑約500公里。

BMW的i3起跳價約4.5萬美元,能跑183公里。日產Leaf為3萬美元起跳,能跑243公里。雪佛蘭Bolt約3.8萬美元起跳,能跑383公里。

德國杜依斯堡-埃森大學的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oeffer)認為,特斯拉在2020年前必須站穩陣腳,否則就會被超越。

評析
賓士和奧迪等德國豪華車商趁機而起,近期將量產純電動運動休旅車(SUV)劍指特斯拉Model X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38: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下市重創空頭 空方要向馬斯克索賠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先前在推特發文要讓特斯拉私有化並且下市,而且資金已準備好,這則具有誤導性的推文可能要讓他損失數十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

馬斯克的推文讓特斯拉股價狂飆,讓空頭一夕慘虧13億美元,約新台幣400億元的損失。然而馬斯克公佈要將特斯拉下市的說法,不但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對此展開調查,更讓特斯拉股東氣爆,向法院遞交集體訴訟提議,要告馬斯克涉嫌證券欺詐。

除此之外,現在馬斯克可能還要面臨另一筆巨額的賠償了。

根據《騰訊網》引述外報導指出,財務資料分析公司S3 Partners指出,馬斯克在8月7日發推文當日,特斯拉股價出現上漲,導致看空者損失了大約13億美元,而在8月特斯拉看空者的全部損失可能高達30億美元,約新台幣921億元。

這些損失讓看空者在舊金山的聯邦法院提起了至少2起訴訟,法律業者Pomerantz LLP甚至起草了一份起訴書並公佈在自家的網站上,供考慮起訴馬斯克和特斯拉的投資者參考。

美國的律師表示,如果任何人要為這個具有誤導性的推文而買單,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是馬斯克本人,而不是他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

創投業者Loup Ventures的創辦人人兼管理合作人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由於這則推文是馬斯克發佈的,而且特斯拉立即澄清,這是馬斯克的個人行為,而不是公司行為,因此空方不可能從特斯拉那裡得到任何賠償,反而有可能從馬斯克那裡得到賠償。

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證券教授約翰.考菲(John Coffee)表示,其實最可能遭到起訴,同時要承擔後果的可能是馬斯克本人。

至於特斯拉可以提出有力的辯詞表示,馬斯克在8月7日發佈的「資金已準備好」的推文是馬斯克個人的聲明,而不是特斯拉的聲明,馬斯克邀請特斯拉參與他後來才提議的私有化計劃。

只是隨著訴訟案進一步發展,現在的問題是誰來賠償以及賠償多少。

若是特斯拉的現金儲備為22億美元,約新台幣675.4億元,而第2季的全部銷售額是40億美元,約新台幣約1228億元,在下個季度有望實現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42億元銷售額。

若是強迫特斯拉賠償看空者的損失,將會對該公司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迫使其進行融資,並且可能會通過銷售股票來融資。

而貸款對於特斯拉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據穆迪信用評級機構稱,不斷舉債可能會影響信用。因此吉恩.蒙斯特表示,特斯拉可能會通過銷售馬斯克的部分股票來融資進行賠償。

吉恩.蒙斯特表示,在極端情況下,特斯拉不得不找出幾個來錢的管道,其中包括出售馬斯克的部分股票就是其中一個途徑之一,但是這當然是在馬斯克本人不得不向看空者賠償,而且不得不出售自己股票,籌錢賠償的情況下才會做的事。

評析
如果任何人要為這個具有誤導性的推文而買單,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是馬斯克本人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38: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電動車電池不到位?傳內部測試未過、GM被迫延後投產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國推出「雙積分制」,規定各大車廠必須出售一定比例的電動車。通用汽車(GM)亟欲在中國開賣電動車,不料卻傳出當地生產的電動車電池達不到GM要求,暴露出中國電池業的隱憂。

華爾街日報報導,GM原定下個月內生產油電混合車「Buick Velite 6」,明年再推純電動車。然而,內情人士透露上市計劃已經延後,原因是中國萬向集團旗下A123 Systems生產的電池,內部測試時效能和安全未達GM標準。A123 Systems在杭州設有工廠,供應中國市場所需。電動車電池是相當複雜的零件,無法輕易更換,Velite 6生產時程恐怕會大延誤。

GM原本打算使用韓廠LG Chem的電池,可是2016年中國規定車廠必須使用當局核可的電池供應商,名單上全部都是陸廠,沒有一家外國業者入列。車廠抱怨此種排外政策是中國保護主義的實例,當局剔除外國業者,獨厚本土廠商。電池諮詢機構LIB-X Consulting總裁Thomas Barrera表示,中國業者急就章發展電池技術,或許有品質和安全風險。中國電池價格低廉,相當有吸引力,但是這些電池上市前,也許沒經過必需的品質檢測。

中國的電動車政策讓外國車廠陷入困境,車商必須使用中國製電池打造電動車,卻又不能在品質上做出妥協,使用品質欠佳的電池,車輛有著火風險。儘管多數外國車廠在公開場合信心滿滿表示,有能力達到中國政府目標,2019年電動車產出將佔總產量的3~4%,但是少有業者詳細說明要如何辦到。

東亞日報、搜狐汽車、中國電源先前報導,中國電動車電池的保護政策預定2020年退場。目前中國電動車的售價,半數靠政府補助,韓廠電池一直被排除在北京的補助名單之外,搶不到中國車廠訂單。LG Chem高層表示,目前為止,未能和中國車廠簽下電動車電池的供給合約,正為2020年補貼廢止後的市場預作準備。

業內人士指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電池廠快速崛起,一方面受益於中國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和產業鏈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北京把日韓廠擋在了門外,讓這些業者無法染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有分析認為,隨著Samsung SDI、LG Chem、SK Innovation成功入選中國政府白名單,日廠Panasonic等未來也有望躋身白名單。等到2020年,除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大巨頭有實力對抗外,中國其他電池廠商恐怕都將瀕臨死亡或邊緣化。

評析
GM在中國開賣電動車,卻傳出當地生產的電動車電池達不到GM要求,暴露出中國電池業的隱憂。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39: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驚魂 17 天!信心滿滿要搞私有化的馬斯克為何打退堂鼓?

作者 雷鋒網

8 月 23 日,特斯拉的董事聚集在加州弗雷蒙特工廠會議室開會。這裡平時是會議室,到了晚上卻經常充當馬斯克(Elon Musk)的臨時臥室,開會時他的睡袋甚至還擺在地上。

會議內容想必大家很容易猜到,就是馬斯克大膽的特斯拉私有化設想,這 16 天前發在 Twitter 的想法震驚了整個市場。

除了馬斯克和各董事,參與會議的還有律師、銀行家和顧問,他們都是保證華爾街交易機器正常運行的幕後操盤手,這次來就是為馬斯克出謀劃策的。

雖然推文「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但馬斯克的計畫不怎麼可靠。他信心滿滿的表示,特斯拉私有化「不差錢」,只需股東投票同意,就能執行了。

知情人士透露,當特斯拉團隊推動此事時,馬斯克卻猶豫不決,而等在特斯拉門口要投資的人已經排成長龍。

即使私有化目標達成,恐怕也會迫使一些科技共有基金減持特斯拉手中的股權,這些投資者一直是特斯拉的堅定擁護者。這就意味著,一些「野蠻人」會趁虛而入,身為特斯拉的競爭者,他們巴不得緊掐住電動車巨頭的咽喉。知情人士透露,福斯集團也是特斯拉的潛在投資者之一。

此外,特斯拉私有化還會讓散戶地位急跌,這些人通常是特斯拉的狂熱粉絲,在公司財務和產能遭遇問題時,他們才最有擔當。如果投資者結構大變,繫在特斯拉脖子上的皮帶可能會更收緊。

上週,一對老夫妻發了一封郵件給馬斯克,附上的照片是兩位老人家身穿特斯拉 T 恤,頭戴特斯拉棒球帽,手中舉牌寫著「恭賀特斯拉電動車週產能突破 7,000 台」;此外還有一句話──這對老夫妻激動的表示:「感謝你,Elon,我們是兩個快樂的特斯拉股東。」馬斯克看到這封信也很高興,他甚至轉給一位好友看。

會議室裡,高盛集團銀行家和銀湖經理人都極力促成特斯拉私有化,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建設性」意見。聽了他們的看法,馬斯克才開口。

其實讓特斯拉私有化馬斯克已醞釀多年,華爾街則給了他試一試的機會。雖然 2016 年底特斯拉股價進了大牛市(上漲 78%),但馬斯克依然被各種空頭糾纏,他們都在賭特斯拉股價崩盤。

除此之外,他還對各種審查深惡痛絕,認為華爾街分析師只會提各種「無聊且愚蠢」的問題。雖然算不上樂觀主義者,但馬斯克依然認為特斯拉是家革命性企業,好日子還在後面。

據了解,週四的會議後,馬斯克打了退堂鼓,特斯拉私有化交易流產。

這次「鬧劇」發生後,SEC 開始介入調查,而馬斯克「特斯拉私有化不差錢」的表述也讓他成了眾矢之的,未來恐怕還會餘震連連。

眼下,馬斯克的第一要務是徹底終結這場「鬧劇」帶來的風波,並重新將精力投入 Model 3 量產。如果這款車不能在產能和成本持續優化,就無法成為市場主流車型。除此之外,未來一年特斯拉的債務問題還會步步緊逼,許多供應商都開始擔心特斯拉會賴帳。

「在我看來,未來一段時間特斯拉的股價還是會保持上漲態勢,甚至漲到任何投資者都無力推動私有化的高度。」馬斯克週六郵件這麼寫。「所以現在不私有化,可能就徹底沒機會。」

說做就做
馬斯克 8 月 7 日的推文讓科技界炸鍋,大家都在猜測,這家持續燒錢且尚未盈利的公司如何拿出 700 億美元私有化?

一向敢想敢做的他其實已僱傭了豪華智囊團,不但有高盛銀行家,還有各大律師事務所的精兵強將。

消息人士稱,由於監管條款限制,特斯拉私有化不會很徹底,因為有些基金經理無法將手上所有股票轉化為私有股份,而這些人一直是鋼鐵人科技帝國的長期支持者。由於債務和現金流問題,特斯拉其實很難吸引更多新資金,因此馬斯克需要新股東幫忙。

8 月 13 日的 Blog 文,馬斯克稱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是自己的資金來源。「顯然,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有夠多資本幫特斯拉完成這個轉變。」馬斯克寫道。

知情人士卻表示,馬斯克的文章激怒了沙烏地阿拉伯許多高級官員。誠然,沙烏地阿拉伯王儲 Mohammed bin Salman 有意帶領沙烏地阿拉伯盡快轉型,成為靠科技和太陽能立國的新經濟體,但沙烏地阿拉伯並未正式向特斯拉提出要提供私有化資金的意願,只是買了特斯拉 5% 股權而已。

馬斯克的 Blog 文和推文並沒有顯現出足夠威力,相當大膽的表述甚至讓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官員覺得馬斯克健康有問題,同時鋼鐵人在公司的地位也受到質疑。

除此之外,私有化需要的巨額資金也讓特斯拉卻步,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已投資特斯拉的競爭對手,還計劃把錢花在建設巨型沙漠城市。

其實對特斯拉來說,沙烏地阿拉伯也非最完美的選擇。身為一家愛惜羽毛的公司,有許多特斯拉股東曾向馬斯克抱怨,不應丟掉「美國製造」和「環保」等重要標籤,因此將股票賣給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產油大國本就是政治不正確。

因此,銀行家最終只能為特斯拉提供刪去法,馬斯克的可選範圍大大縮小了。

私有化機器開動
雖然在公司內說一不二,但馬斯克並非不聽勸的人,且他還有一支忠心耿耿的高層團隊。雖然最近董事會又在鋼鐵人身邊「安插」了新人,但馬斯克依然大權在握,無人可動搖。

消息稱,馬斯克還曾見過 Michael Dell,他成功完成戴爾電腦私有化。不過,這可不是什麼好榜樣,畢竟私有化沒多久的戴爾最終又重新上市。

馬斯克萌生私有化想法後,還擴大顧問團隊,新鮮血液之一就是銀湖 Egon Durban,這位致命經紀人就是戴爾私有化背後的操盤手。除此之外,高盛 Gregg Lemkau 和 Dan Dees 也搭上馬斯克的船,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接觸有投資意向的金主。

8 月 18 日,私有化的推土機還在向前行駛,特斯拉董事會召開了電話會議,馬斯克和弟弟 Kimbal 在洛杉磯參加會議。

消息稱,會議中鋼鐵人講了自己對私有化的想法。被問及之前的承諾,即個人投資者會參與其中能否實現時,馬斯克承認自己當時想太多。不過,這次會議最終未陷入尷尬,大家都覺得私有化還有戲,且多數董事認為馬斯克還是會堅持私有化。

會議結束後馬斯克開始向一些董事徵求意見,可惜大家意見不一致。當然,董事會成員依然支持自家 CEO,但馬斯克魯莽的推文還是讓許多人心生嫌隙。他隨後也檢討,承認自己有欠考慮,承諾未來加強自控能力。

急煞車
馬斯克曾單純認為,特斯拉私有化不過是不難解決的工程技術問題,就像他前段時間要用迷你潛艇解救泰國洞穴被困的少年足球隊,而營救的結果,大家都清楚。

這場董事會後,馬斯克又去弗雷蒙特工廠加班,一直待到凌晨。推文顯示,這位大忙人半夜 2 點半才剛回家,隨後在家幾乎睡了一整天。

新一週開始後,高盛和銀湖的諮詢師又忙了起來,他們為私有化找到了新管道。週三晚上,他們向馬斯克詳細說明並列出一份投資者名單,包括福斯集團和銀湖,他們有意拿出 300 億美元幫馬斯克完成這件大事。

可惜的是,這些金主並非馬斯克的意中人,他不相信競爭對手,怕福斯會利用自己多年打拚的「特斯拉光環」。同時,他還擔心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受損,因為正是這些人為自己戴上皇冠。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讓馬斯克重新考慮是否私有化的是顧問提醒。他們覺得金主會提出許多限制性條款,畢竟花了錢就有發言權,而馬斯克讓特斯拉私有化就是為了擺脫他人比手畫腳。

最後,我們再轉回弗雷蒙特工廠召開的董事會。知情人士稱,馬斯克已提前向一些人員打招呼,稱自己對私有化產生懷疑。顧問有些失望,他們堅稱交易肯定能成後就離開了會場。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馬斯克宣布撤回私有化特斯拉的提議,無所不能的馬斯克這次也只好親自扼殺「夢想」。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真正讓馬斯克重新考慮是否私有化的是,他覺得金主會提出許多限制性條款,就無法自由自在了。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39: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3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Dyson進軍電動車市場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以吸塵器聞名的英國家電製造商戴森(Dyson)創辦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周四公開其發展電動車的計畫,將再投資1.16億英鎊進一步研發電動車以準備在2020年發表,並在英國興建研發與測試設施,以準備未來測試原型電動車。

戴森計劃在英格蘭西邊威爾特郡一處曾在二戰充當空軍基地的荒廢土地上,打造長達10英里的電動車測試車道,當中還包括越野賽道和高速賽車跑道來測試電動車各項性能。

戴森家電產品像免用集塵袋吸塵器和無扇葉電風扇等創新性設計讓外界驚艷,現在將以其工程專業走向電動車市場來為公司進行重大轉型。

《金融時報》報導,戴森執行長羅文(Jim Rowan)強調公司視電動車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項目,以強化其做為全球研發組織的地位。

目前戴森在威爾特郡的馬姆斯伯里擁有400名工程師團隊,但計劃興建的研發大樓能容納逾2,000人。

羅文強調馬姆斯伯里將很快就成為世界級車輛測試園區,公司希望在這裡投資2億英鎊,為英國創造更多高度專業的工作職務。

若戴森計劃在前空軍基地打造測試車道的申請被批准,該公司在電動車的總投資將累計達2億英鎊。

雖然英國政府一直希望其在全球電動車產業裡占有一席之地,但由於各種因素限制,英國始終難以吸引相關廠商前來投資。

戴森計劃在2021年讓其首輛電動車上市,產業分析師普遍認為要在如此短時間內達成這目標,顯示公司對電動車市場有高度野心。

由於電動車的傳動系統所需要的零件數量低於汽油車,讓有意投入這領域的廠商更容易生產,因此從美國特斯拉等科技業巨擘,到大陸逾300家新創科技公司,甚至連歐美日等傳統車商都爭相研發下一世代的電動車。

評析
戴森計劃在2021年讓其首輛電動車上市,顯示公司對電動車市場有高度野心。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39: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7-24 15:40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3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開車得先輸密碼 特斯拉推出防盜新功能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數位密碼已經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從各種帳戶到行動電話甚至電腦,設立各種帳號與密碼是保護個人資料的基本必要工作。根據汽車網站AutoCar報導,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近期也對電動車的安全防盜功能進行了升級,推出駕駛人必需先輸入密碼才能啟動的新功能。

對於汽車防盜的工作,汽車業者無不絞盡腦汁,與竊車賊及網路駭客進行攻防戰,這些人千方百計就想要攻破汽車遙控鑰匙內部的軟體、資料和演算法,從而盜竊車輛,但若是開車前必需先輸密碼才能啟動,如此將可以讓車子多一層防護。

根據AutoCar報導指出,特斯拉近日針對車載電腦系統進行升級,並且推出必需輸入密碼才能開車的功能(Pin To Drive),在這網路升級中,汽車就如同個人電腦,車主必需通過軟體升級,以獲得新的駕駛功能。

特斯拉這項車輛電腦系統中推出必需輸入密碼才能開車的新功能,讓用戶可以在行車電腦系統的控制與防盜和安全功能項目中,設置屬於自己的駕駛密碼。但由於這是一個新增的選項,因此意味著並非每一個特斯拉車主都必須設置駕駛密碼。

由於特斯拉與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不同於傳統汽車產業的做法,讓特斯拉大舉顛覆傳統汽車產業,而特斯拉的成功更為傳統汽車公司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在報導中指出,目前球的汽車產業正爭先恐後模仿特斯拉的行車電腦系統網路升級服務模式,如德國福斯集團(Volkswagen)正在研發自己的網路升級系統,未來將會在保時捷、斯柯達、Seat、Volkswagen等品牌的車輛中部署網路升級服務。

在此次系統升級中,特斯拉公司也對Model S車型的金鑰加密演算法進行了升級和強化,達到了Model X車型的水準,這意味著駭客或者盜車集團將更難以對這款車型下手。

特斯拉的駕駛密碼功能,目前僅限於Model X和Model S車型,在不久之後也將支持特斯拉目前最供不應求的大眾款車型Model 3。

由於特斯拉電動車在美國被盜竊的機率比較低,主要原因是車內配置的GPS防盜監控設備,根據媒體公佈的數據稱,特斯拉電動車在美國地區一共被偷走115輛,但是其中的112輛後來都被找到。

不過在歐洲地區,一些盜車者仍然能夠通過鑰匙破解等手段,偷走特斯拉電動車。

雖然駕駛密碼功能的推出雖然提高了防盜與安全性,但是也給用戶增加了額外的操控麻煩,但是這一個功能只適合那些「不怕麻煩」的消費者。

由於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創新和自動駕駛領域,積極部署推動了全球科技產業對電動車和無人駕駛的興趣,除了行車電腦系統的網路升級之外,特斯拉的電動車還大量簡化了車輛的操控按鈕,將越來越多的功能集中到一個大型中控螢幕中,讓汽車內飾實現了史無前例的簡潔而大受歡迎。

評析
TESLA對電動車的安全防盜功能進行了升級,推出駕駛人必需先輸入密碼才能啟動的新功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6-19 14:40: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6-30 11:15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3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鬆口氣?美股最大空頭改換亞馬遜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近期股價搖搖欲墜,周四一度跌破300美元價位,不過好消息是空軍似乎轉移火力到亞馬遜上,亞馬遜也取代特斯拉成為美國市場上被放空最嚴重的股票。

路透社報導,金融研究公司S3 Partners公佈數據顯示,市場上做空亞馬遜股票的市值達99.5億美元,剛好超過放空特斯拉的股票市值(99.5億美元)。

特斯拉周四收跌0.6%至303.15美元,盤中最低報297.72美元。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8月7日釋出打算私有化消息,激勵特斯拉股價最高一度飆到387.46美元,但從那之後累計拉回16%,馬斯克後來也宣布放棄下市計畫。

同期間,亞馬遜股價攀升32%,周四站上2,000美元,市值逼近一兆美元大關,因此成為空頭鎖定目標。其它被高度放空的科技股還有蘋果、Alphabet、Netflix、微軟與臉書等。

評析
空軍似乎轉移火力到亞馬遜上,亞馬遜也取代特斯拉成為美國市場上被放空最嚴重的股票。

 樓主| 發表於 2019-6-27 19:31: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買特斯拉最好時機到了
巴菲特「這主意很糟糕」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近幾個月特斯拉開始陷入困境,在馬斯克的私有化計劃失敗後,加上其他爭議,股價受到衝擊,外媒 iDropNews撰稿表示,如果蘋果收購特斯拉需要一個完美的時機,或許就是現在了。但身蘋果頭號粉絲的股神巴菲特認為,這對蘋果是「很糟的主意」。

搜狐網報導,在過去幾年裡,關於蘋果考慮收購特斯拉的傳言甚囂塵上,或至少收購其多數股權。雖然這仍是一個長期目標,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長期以來,一直有傳言稱蘋果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這暗示著蘋果進軍汽車業的雄心,但是進展緩慢。

綠色技術理念相似
收購特斯拉將使蘋果在汽車行業擁有獨特的優勢和領先優勢;另方面,這將促進特斯拉的生產和營運。正如《連線》雜誌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蘋果可能會從特斯拉的超級工廠計劃中受益匪淺。

儘管馬斯克最近幾個月的行為反復無常,但毫無疑問,他還是有一些有遠見的想法,這些想法確實符合蘋果一些價值觀,兩家公司在可持續性和綠色技術方面都有相似理念和計劃。特斯拉希望啟動太陽能和電動汽車革命,蘋果長期來一直是可持續經營一家全球科技公司的先鋒。

就市場估值而言,蘋果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毫無疑問,它還有一些現金可以燒,儘管一些分析師淡化蘋果將收購特斯拉或與特斯拉合併的想法,但他們仍承認,這可能是這家科技巨頭邁出的一大步。

上季加碼蘋果股票
Loup Ventures分析師Gene Munster在部落格中寫說,如果特斯拉在1年內實現獲利,那麼合併就是童話。但Munster補充說,如果特斯拉做不到,蘋果就會占上風,成為最有可能的投資者或買家。投資管理公司Gerber Kawasaki首席執行長Ross Gerber告訴CNBC,特斯拉暴跌的市值是給庫克的禮物,並補充說不收購特斯拉可能是庫克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錯誤。

當然,馬斯克可能不會自願離開特斯拉,而且他古怪的行為和個性可能會給蘋果文化帶來問題,但是蘋果和特斯拉都將從這樣的合併中獲益,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蘋果收購特斯拉是否是個好主意,而在於這件事是否真的會發生。

有分析師建議,透過收購特斯拉,蘋果能夠建立錢景無限的新商業模式,包括象徵運輸業未來的叫車或自駕車服務。

巴菲特周四接受《福斯財經網》訪問表示,在汽車業建立長期競爭優勢,比科技業困難許多;科技企業能透過產品的速度、規模及網絡效應等,維持對同業領先。「汽車業你可能今年贏了對手,明年就敗下陣來」。

巴菲特對馬斯克也沒有好感,指他當時應迅速澄清何謂資金到位,或說明有信心能找到下市資金,而且協議沒拍板。「若說錯話,就立刻改正」。巴菲特稍早接受CNBC訪問也說,馬斯克常發推文的習慣「沒甚麼幫助」。

根據最新申報資料,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第2季加碼近1240萬股蘋果股票,持股增加5%至近2.52億股,為蘋果第2大股東。

評析
在過去幾年裡,關於蘋果考慮收購特斯拉的傳言甚囂塵上,但股神巴菲特認為,這對蘋果是「很糟的主意」。
 樓主| 發表於 2019-6-27 19:32: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本季產量 要扳回一城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情報網站Electrek引述消息報導,特斯拉(Tesla)未能在8月底前達成Model 3周產量6千台目標,但仍看好第三季Model 3產量達標。

內情人士透露,8月24至31日為止的一周內,特斯拉電動車產量6,400台,其中Model 3只有4,300台,不僅未達公司訂下的6千台目標,甚至連先前的5千台水平都不到。

過去2個月來特斯拉在Model 3生產上不斷遇到技術問題,是周產量未能達標的主因,而這也造成近日Model 3出貨延宕。


特斯拉先前預期第三季Model 3產量約在5萬至5.5萬台之間。內情人士透露,7、8月特斯拉電動車產量合計5.3萬台,其中Model 3有3.5萬台,相當於第二季整季Model 3產量。

目前距離第三季結算還剩1個月,外界估計特斯拉應該能輕鬆達到5萬台Model 3的季產量低標。但特斯拉如欲達成獲利並延續成長,還是得加緊腳步提高Model 3產量。

過去1個月來特斯拉不斷爆出驚人之語,股價行情也波動不斷。自從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推特宣布放棄下市計畫以來,投資人對特斯拉持有的空頭部位持續減少,並在上周降至4個月低點。

投資機構S3 Partners統計,目前特斯拉仍是市場上空頭部位最高的個股之一,但上周空頭借券3,250萬股特斯拉股票,與穆斯克宣布公司下市「資金到位」時相比已減少6%,若與5月空單高點相比更減少22%。

S3 Partners分析師杜桑鈕斯基(Ihor Dusaniwsky)表示,近日特斯拉空頭部位減少主要是因為投資人獲利了結。他認為未來Model 3產量成長速度依舊是左右股價走勢的關鍵,也有其他分析師認為特斯拉短期內將再度募資,屆時股價可能受影響。

評析
特斯拉如欲達成獲利並延續成長,還是得加緊腳步提高Model 3產量。
 樓主| 發表於 2019-6-27 19:32: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大嘴巴 重創商譽

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執行長穆斯克對於特斯拉下市計畫的反反覆覆、最終放棄下市,已重創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商譽。

穆斯克8月發表推文說,正在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讓特斯拉下市,由於文中提及「資金已到位」,因而引發數周的爭議和股價波動,但之後又說特斯拉將維持上市,理由是現有股東反對其下市計畫。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認為,過去一個月的事件,特斯拉管理層已經傷害投資人。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史貝克在研究報告說:「我們認為(特斯拉的)信用已受創。(穆斯克的貼文)強化了整件事是一個沒有規劃或未經深思熟慮的想法。」「我們已清楚看到,資金沒有到位,或是以每股420美元讓公司下市未吸引足夠的興趣。」

投資研究機構Loup Venture執行合夥人孟斯特說:「他(穆斯克)信用已經受創,無庸置疑。」「更重要的問題是,能復原嗎? 」

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表示,這項決定使關注焦點轉回特斯拉的基本面和財務狀況。

評析
穆斯克對於特斯拉下市計畫的反反覆覆、最終放棄下市,已重創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商譽。
 樓主| 發表於 2019-6-27 19:50: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6-27 19:55 編輯

轉貼2018年9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高檔吸塵器一哥Dyson能不能做出電動車?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玲╱綜合外電報導

高檔吸塵器一哥Dyson能不能做出電動車?外界懷疑的眼光恐怕不少,但沒有澆息創辦人詹姆斯‧戴森的汽車夢。公司8月底宣布,在原英國空軍機場HAirfield的場址,加碼1億1,600萬英鎊(1億5,100萬美元)興建測試車道。

Dyson公司表示,計劃投入電動車研發專案的金額,總計會有20億英鎊。半年前Dyson宣布加入電動汽車研發,並且目標在2021年問市。

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汽車製造業專家DavidBailey教授說:「我最關切的是他們從來沒做過汽車,」Bailey認為Dyson或許和現有的汽車製造業者聯手研發會比較好,戴森要成功,必須在電池或馬達上有嶄新的技術突破。

到目前為止,Dyson沒有公布過任何車輛細節,不過提到研發電動車將會發揮自家的全固態鋰電池技術。2015年戴森買下密西根的Sakti3公司,就是為了取得這項技術。全固態鋰電池比傳統電池更為輕巧,但能積蓄更多電力來增進續航力。

Dyson在H Airfield的場站已經花了8,400萬英鎊,重新裝修了兩座老機棚,目前有400名員工在那裡上班。最新宣布的建設方案,除了蓋超過16公里長的測試車道,也要再建造新的辦公樓房。最後會有超過2,000名員工在這個原來英國空軍的老機場工作,開發夢想中的電動車。

Bailey教授說,特斯拉(Tesla)克服困難異軍突起,但至今仍沒辦法賺錢。電動車的研發,如今已經有老牌汽車製造業者像是Mercedes-Benz、Audi、JaguarLand Rover加入戰局,競爭不小。Dyson的汽車夢怎麼圓?外界都很好奇。

評析
Dyson計劃投入電動車研發專案的金額,總計會有20億英鎊,並且目標在2021年問市。

 樓主| 發表於 2019-6-27 19:56: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4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德國車商群起圍攻 
特斯拉沒有對手的日子即將變調

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備受期待的賓士電動休旅車「EQC」周二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亮相,標誌著德國車商對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展開圍剿。特斯拉目前宰制著成長快速的高階電動汽車市場,戴姆勒旗下賓士、寶馬以及福斯汽車旗下的奧迪和保時捷,都將特斯拉視為頭號對手。分析師稱,隨著德國車商相繼加入戰局,從明年開始,特斯拉長期以來零對手的優勢將出現變化。

IHS Markit汽車動力傳動系統分析師Wajih Hossenally說:「儘管特斯拉目前在豪華電動車市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在德國高階產品推出後,情況會有所改變。特斯拉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狀態,將從2019年開始改變。」

與IHS Markit互為競爭關係的車市研究機構LMC AUTOMOTIVE對此也表示贊同,預測未來10年特斯拉市佔率將從現今的12.3%降至只有2.8%,即使特斯拉的絕對銷售額持續攀升。同時也預期德國車商的合併市佔率到2020年將超越特斯拉達到11.8%,2023年市佔再進一步升至19%左右。

EQC是賓士電動車子品牌EQ之下的首款量產車,預計明年開始出貨,定價將接近其汽油車款GLC,與售價4.9萬美元(約150.49萬元台幣)的特斯拉Model 3,落在同個價位等級。

評析
隨著德國車商相繼加入戰局,從明年開始,特斯拉長期以來零對手的優勢將出現變化。
 樓主| 發表於 2019-6-27 19:56: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高盛看衰:特斯拉股價再跌30%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高盛基於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將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未來6個月的目標價修正至210美元,意味著看衰該公司股價這段期間將暴跌30%。

周三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下跌3%,報280.12美元。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先前表示擬用每股420美元將公司下市,但高盛認為特斯拉股價僅有該金額一半水準,同時給予特斯拉股票「賣出」投資評等。

高盛表示,特斯拉最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債務負擔沈重,以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可能侵蝕特斯拉的領導優勢。

穆斯克8月7日拋出下市消息,而且表示「資金已經到位」,但引來美國證管會(SEC)調查。同月25日穆斯克宣布放棄私有化計畫。

穆斯克的推文激勵8月7日股價最高升至389.61美元,但之後股價一路走跌,降幅深達25%,高盛預估未來6個月股價再跌30%。

高盛分析師坦伯瑞諾(David Tamberrino)在報告中指出,高盛持續看空特斯拉執行、加快生產腳步,和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

高盛的評估考量並不包括穆斯克一連串爭議性言行,市場競爭是高盛的著眼點,從福特、日產、捷豹、保時捷再到奧迪和寶馬等眾家對手,都計劃推出電動車。

特斯拉龐大的債務令投資人擔心。過去1年特斯拉淨負債將近倍增至92億美元,高盛表示約有75億美元債務在2022年前到期。穆斯克堅稱公司無需籌資,但高盛認為特斯拉在2019年上半年可能需要籌資。

除了高盛之外,研究機構Cowen上周亦警告客戶,特斯拉面臨「重重難關」,包括股東訴訟和主管機關調查。Cowen分析師歐斯本(Jeffrey Osborne)在報告中表示:「推文風波可能讓投資人檢視穆斯克的行為舉止、管理風格和經營能力是否足以帶領特斯拉前進。」

評析
特斯拉最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債務負擔沈重,以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可能侵蝕特斯拉的領導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6-30 11: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尬特斯拉 賓士首發純電動休旅車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豪華車廠賓士(Mercedes-Benz)周二發表首款純電動休旅車EQC,百公里加速不用5秒,續航里程超過450公里,明年正式投產上市,擺明衝著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而來。

賓士是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發表旗下第一款純電動休旅車,根據歐盟輕型汽車污染測試方法NEDC,EQC充飽電可跑逾450公里,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

該款電動車採用鋰離子電池,電池重量達650公斤,由戴姆勒旗下的電池製造子公司Deutsche Accumotive負責生產。

戴姆勒集團董事長暨賓士汽車執行長蔡澈(Dieter Zetsche)發表一份聲明指出:「藉由EQC這款由賓士打造的第一款純電動休旅車,我們將翻轉汽車產業的未來。鑒於電動駕駛是未來移動產業的重要元素,集團因此將投入逾100億歐元投入EQ電動車產品線的開發,另外還有逾10億歐元用於電池製造。」

看準特斯拉主導的全球電動車市場將呈爆炸性成長,豪華車廠近幾年均已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行研發,最近研發成果陸續發表。英國捷豹(Jaguar)的電動休旅車I-Pace已經開始投產,奧迪(Audi)的首款純電動休旅車e-tron周一也開始量產,將於本月17日於舊金山舉行正式發表會。

德國寶馬汽車(BMW)也會在本月稍後發表新款電動車,保時捷(Porsche)日前則發表Taycan電動超跑,並於明年上市。

賓士EQC將搭載2具電動馬達,總馬力達402匹,0到100公里加速不用5秒,但極速僅每小時180公里。

賓士表示,EQC預定於2019年正式投產,負責生產業務的是德國不來梅的賓士廠房,歐洲地區明年就會上市,美國要等到2020年才會開賣。

至於車價部份,賓士並未公布相關資訊,但英國媒體預估,EQC在英國將以6萬英鎊(台幣240萬元)開賣。

評析
看準全球電動車市場將呈爆炸性成長,豪華車廠均已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行研發,研發成果陸續發表。
 樓主| 發表於 2019-6-30 11: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今昔對照令人不勝唏噓
蘋果與特斯拉運勢翻轉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大約在2016年夏天,蘋果公司(Apple)陷入窘境,市場已習慣這個iPhone製造商不斷推陳出新,帶來一個接一個令消費大眾驚艷的新產品,但蘋果當時顯然陷入停滯期,股價比2015年中的價位跌掉三分之一。

當時許多人對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噓聲四起,稱他只能當個看守人,但前瞻力不足,甚至有人公開呼籲撤換庫克,改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取而代之,以領導蘋果重拾創新魂。

但鏡頭拉回兩年後的今天,蘋果股價已從2016年中的低點翻漲逾150%,庫克聲望如日中天。反觀穆斯克,在近來一連串失言風波後,不僅不再被視為擘劃願景的前瞻者,反而被看成是阻礙特斯拉駛向光明未來的包袱,拖累特斯拉股價今年來下挫6%,表現與標普500指數今年來上漲8%大相逕庭。

已有多人公開呼籲蘋果收購特斯拉,由庫克管理合併的公司,儘管「股神」巴菲特並不贊成。

蘋果與特斯拉的運勢與兩年前相比恰好翻轉,股市投資人可從中汲取什麼教訓?財經新聞網站MarketWatch專欄作家胡伯特胡伯特(Mark Hulbert)認為,這段過往再次驗證,投資人對市場談論某家公司的流行說法聽聽就好,切勿盲目聽信;也不要迷信只憑某個超級英雄執行長騎白馬前來英雄救美,就能讓公司立馬扭轉乾坤、化險為夷。

胡伯特指出,自救的力量來自公司內部。

他引述哈佛商學院教授庫拉納(Rakesh Khurana)和穆昆達(Gautam Mukunda)的話說,一個企業的內部文化「對公司成功的長期影響力遠勝過」執行長個人因素;執行長若是對公司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往往是負面影響居多。

改變一家公司的內部文化並非易事,需要長時間努力不懈,但這卻是扭轉劣勢的關鍵。寄望外來的英雄前來拯救,這種期待不切實際,正如特斯拉股東這些日子來已察覺,今日的英雄有可能變成明日的狗熊,英雄當家後未必人人都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評析
已有多人公開呼籲蘋果收購特斯拉,由庫克管理合併的公司,儘管「股神」巴菲特並不贊成。
 樓主| 發表於 2019-6-30 11:14: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主管出走潮加速 特斯拉股價向下沉淪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6日晚間在直播節目中疑似吸食大麻又掀起一陣譁然,但7日真正震撼市場的大新聞,是又有兩位高階主管辭職,以致特斯拉股價7日早盤暴跌10%,公司債價格更跌到歷史新低。富比世網站(Forbes)評論指出,這顯示特斯拉不僅股債價格下挫,連整個公司都在向下沉淪。

紐約7日早盤,特斯拉股價一度大跌10.2%,跌到每股252.25美元。同時,根據Trace債券價格資料,特斯拉5.3%債券價格重挫4美分,跌到每1美元面額僅值81.75美分的歷史新低價。

觸動特斯拉股、債俱挫的最新導火線,是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宣布已在9月4日辭職,距他走馬上任才一個月左右。而在這位前希捷財務長加入特斯拉之前,特斯拉會計長職位已虛懸將近五個月之久。前會計長布蘭德里茲(Eric Branderiz)在3月初離職。

禍不單行的是,7日早晨,特斯拉人資部門主管、也是該公司最高階女性主管托勒丹諾(Gabrielle Toledano)受訪時表示,她自8月中請假,假期結束後不會再重返工作崗位。

特斯拉財務韌性有多強,一直是市場上質疑的焦點。在公司風波不斷的此刻,這些高階主管一個接一個走人的消息傳出,對這家電動車公司的處境不啻是雪上加霜。最新一波股價跌勢引爆前,特斯拉股價已經跌了一大段,因為穆斯克上月7日推文拋出考慮以每股420美元價碼收購股票、讓特斯拉下市的訊息,並宣稱「資金已經到位」,震驚市場。後來他不堪大股東反對的壓力,已打消下市念頭。

凡此種種,皆不難歸納出一個結論:特斯拉公司的現況是一團混亂。而高階主管在公司處於多事之秋後紛紛去職,只會加深外人對他們趕在船沉之前急忙跳船的揣測,而且會使特斯拉的日常營運添麻煩。加上美國證管會(SEC)對先前穆斯克的下市之說展開調查,以及眾多股票投資人興訟的威脅,特斯拉股價走勢已進入直線下跌的階段。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基金經理人敢冒險長期持有這種地雷連環爆的個股,以免毀了操盤績效。何況這支股票價位在先前市場追捧下仍嫌偏高,卻缺乏獲利支撐,現金流還是負的。

特斯拉是那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不是標普500指數的一員,這更讓機構投資人難以合理化持有其股票。

短期內,有關特斯拉的負面訊息可能還不會消失,但若特斯拉從機構投資人的關注名單除名,股價跌回100美元並非不可能的事。

評析
在公司風波不斷的此刻,高階主管一個接一個走人的消息傳出,對特斯拉的處境不啻是雪上加霜。
 樓主| 發表於 2019-6-30 11: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量產進度落後 馬斯克用頭撞Tesla

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7日電

特斯拉電動車 (Tesla)老闆馬斯克 (Elon Musk)今春在加州佛利蒙視察工廠時,詢問裝配線何以停下來?

一位經理表示,自動安全感應器感應到有人阻擋,就會停下裝配線。

對量產進度落後感到氣惱的馬斯克當場發火,用頭去撞裝配線上一輛車的車頭並說,「我看不出這怎麼會傷到我。要這些車繼續移動」。

一位高級工程主管解釋這是安全措施,馬斯克立刻叫他滾蛋。

曾為他工作的人說,身為全世界最出名、爭議性最大的企業家,馬斯克表現得好像只有他自己,才能從電動車、太陽能、送人到火星,到解決洛杉磯的交通,實現無窮無盡的企圖心。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他渴求完美,喜歡自己控制,有時令屬下感到無奈;他凡事都要問個清楚,卻不對任何人負責。

特斯拉過去兩年已有50 多名副總裁和更高級主管離去,馬斯克孤立無助,卻還覺得沒有人能取代他當執行長。

即使以矽谷的自大標準來衡量,下注於馬斯克的公司,實際上是下注於馬斯克本人身上;到目前為止,這種賭博很划得來。雖然特斯拉最近股價大跌,市值仍超過500億元,不遜美國傳統大車廠。他的SpaceX火箭公司市值也超過200億元。

對於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馬斯克上月7日推文宣稱,他考慮把特斯拉股票下市,並已獲得必要資金;未料16天後又取消這項計畫。

這也顯示馬斯克的另一面:可能顯得魯莽的單向思維,甚至令人懷疑他適任執行長。

聯邦證券管制當局已開始調查,馬斯克的推文是否違法誤導投資者,親友也擔心他工作過度,身心俱疲。

馬斯克宣稱他的行事和快速做決定作風,可能被誤解為行事乖張。

他宣稱,每單位時間做許多錯誤率略高的決定,勝過只做幾個錯誤率略低的決定;因為一個未來的正確決定可能扭轉早先的一個錯誤決定,只要早先的決定不造成災難,而這種情況極罕見。

47歲的馬斯克估計約有200億元身價,支持者也警告不要跟他對賭,因為他能力遠勝每一個人,因此他訂的目標也非常人所能及。

他以身作則,每周工作多達100至120小時,對屬下也同樣要求,率領他們追求不可能的目標。

他對自己超有自信。問題是,不論他有多聰明、多有魅力、多能激勵人心,他能否繼續保持有利的勝算?

評析
馬斯克以身作則,每周工作多達100至120小時,對屬下也同樣要求,率領他們追求不可能的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9-6-30 11: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暢銷居第5 直逼豐田可樂娜

世界日報 編譯劉煥彥╱綜合7日電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在公開場合讓自己出糗,他的主打產品特斯拉Model 3電動車卻沒有讓消費者失望;專門追蹤特斯拉動態的新聞網站Teslarati報導,最新統計顯示,Model 3在8月美國汽車市場銷量高居第五名,直逼平價車款豐田「冠美麗」(Camry)與「可樂娜」(Corolla)家族。

根據專門追蹤汽車銷售數據的網站GoodCarBadCar統計,8月美國汽車市場在小客車類別依然是平價車款當道的局面,「冠美麗」、本田「喜美」(Civic)、本田「雅哥」(Accord)與「可樂娜」家族分別占據銷售量前四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Model 3售價比上述四款小轎車貴了不少,單月卻賣出2萬450輛,超越第六名現代Elantra的1萬5475輛,直逼第四名「可樂娜」的2萬6155輛。

不只如此,原本特斯拉Model 3在7月的銷量仍排行第七位,也就是8月前進了兩名,超越現代Elantra與日產Altima。

若是在納入休旅車與卡車在內的整體美國汽車市場,特斯拉Model 3在8月也排名第15位,銷量超越吉普Wrangler、吉普Grand Cherokee或速霸陸Outback等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大眾休旅車款。

報導指出,Model 3銷售暢旺的意義重大,因為特斯拉的目標是每周生產1萬輛Model 3,現在產量才到目標一半,就已經在汽車市場創造如此佳績,因此後市展望更佳。

評析
Model 3在8月美國汽車市場銷量高居第五名,直逼平價車款豐田Camry與Corolla家族。
 樓主| 發表於 2019-7-2 19:58: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當車子進化成一款科技產品  今年起電動車不再只有特斯拉稱霸

數位時代

特斯拉(Tesla)、Gogoro 的興起,讓社會對汽車產業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同於擁有百年歷史的車廠,專注於電池、馬達、聯網科技應用研發的電動車品牌,大多數的時候人們會將之歸類成「科技公司」而不是「車商」,而車子也從汽車工業,進化成配有各式先進設備的一種「科技產品」,可以說,現在正處於商用客車發展的歷史轉捩點。

過去好一段時間,快速爆發的電動車市場幾乎被特斯拉壟斷,有「矽谷川普」外號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極度不穩定的管理風格、愛在Twitter上放話的性格,時常讓負面新聞滿天飛,更不用說令人膽顫心驚的生產線,最新的消息指出,特斯拉在八月最後一周的汽車總產量是6400輛,其中Model 3約占4300輛,這意味著沒能實現8月生產6000輛Model 3的目標,距離目標產量還落後30%。

此外,許多人抱怨特斯拉內裝並不細緻,購買特斯拉除了很潮之外,很大的原因是目前同類型產品選擇並不多,然而這樣的情況很快地就會改變,下半年擁有深厚造車底蘊的德系車商正來勢洶洶,分析師預估特斯拉在未來10年內,市占恐下跌10%,因此2019年將會是特斯拉的重要轉捩點。

不只是特斯拉,德系車廠紛紛推出電動車
許多傳統車商其實都有電動車研發計畫,但大規模量產的仍是少數,成為「特斯拉殺手(Tesla Killer)」成為各大車商的首要目標。九月相當熱鬧,賓士( Mercedes-Benz)、BMW、奧迪(Audi)都紛紛要推出電動車產品,這是一件好事,可以提供消費者除了特斯拉以外的選擇,良性競爭也能促使產業快速發展。

事實上,奧迪本來要在八月底,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首輛電動SUV休旅車「e-tron」發表會,不過在最後一刻決定延期,讓賓士(Mercedes-Benz)捷足先登,在本月四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推出「EQC」電動休旅車(SUV),搶先一步吸走媒體目光,據了解,目前EQC已經累積超過2000筆訂金,售價約4萬9000美元(約新台幣150萬元),相當接近特斯拉的入門車款Model 3,預計2019年就能交車。

衝著特斯拉而來,奧迪將推出首款量產電動車
另一大德系車廠奧迪,布局汽車替代能源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現階段的目標,是2025年每三輛奧迪車款中會有一輛是電動車,並在2030年實現旗下所有汽車電動化。

e-tron 對奧迪有標誌性的意義,這是全世界第一台投入商業量產的全電動休旅車(SUV),目前已經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投入量產,這個工廠對奧迪來說有特殊意義,前身是A1的生產線。從2016年開始著手改造,除了是e-tron的生產基地,未來也會在這裡生產汽車電池;此外,這座工廠營運的能源主要來自太陽能、沼氣、一般能源三類,其中太陽能及沼氣提供了95%的工廠用電,廠房屋頂更是鋪滿 5 座足球場面積的太陽能發電面板,整座工廠僅有5%用電採用一般能源。

奧迪即將發表的e-tron 電動休旅車,先前已經釋出大量宣傳、測試影片,早已吸引市場關注,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除了採用「三螢幕」的虛擬座艙介面,e-tron 最大的亮點是在兩側的車門上,各設有一片片7吋OLED螢幕的「電子虛擬後照鏡」,這是全球第一款配有「虛擬後照鏡」的量產車款,取代過去數十年大眾熟悉的光學後照鏡。

已經投入量產的e-tron,被認為是現階段最有潛力撼動特斯拉的產品,更直接對上賓士(Mercedes-Benz)的「EQC」,成為德系大廠唯二款新世代純電力SUV產品,奧迪將在美國時間9/17,於美國舊金山正式舉行發表會,除了將揭曉e-tron細節,也將詳細說明奧迪在電動車、能源、無人車方面的布局與進展,屆時《數位時代》採訪團隊也將前進舊金山現場,帶來第一手觀察。

德系車廠加深布局,特斯拉轉捩點將至?
從賓士到奧迪,擁有深厚造車底蘊的德國重量級車廠,都紛紛投入電動車浪潮,傳統車廠跟特斯拉、Gogoro 這類新創品牌在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傳統車廠從造車工藝,到後續售後服務的布局都相對穩定,而電動車新創品牌大多專注在技術層面,當然,在數位化的浪潮下大型車廠也積極轉型,從能源、自駕系統到物聯網(IoT)應用無一不缺席,車子也從交通工具,變成了一個「科技產品」。

從目前龍頭特斯拉來看,Model 3在2018年銷售量達5萬輛,預估2019年將成長兩倍,銷售量將預估超過10萬輛,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反觀奧迪的純電動跑車「R8 e-tron」卻因為銷量不佳停產,不過這樣的狀況可能只是一個過渡階段,雖然特斯拉目前占有優勢地位,隨著德系車廠技術成熟、火力全開,特斯拉的盛況恐將不復以往。

為了與特斯拉抗衡,福斯集團、賓士、BMW、奧迪、福特、保時捷,在去年(2017)合資成立一家能源公司「IONITY」,目標是在全歐洲,打造統一規格的電動汽車充電網,今年起,已經在德國、奧地利與挪威設立20個快速充電站,目標是2020年前打造覆蓋歐洲主要交通幹線的400座快速充電站。

傳統車場擁有厚實的資源,以及深厚的造車工藝,反觀特斯拉內部管理混亂,產能又時常沒能達標,在德系車廠陸續量產電動車產品,加深布局能源網落後,電動車市場將出現一波翻轉,分析師預估特斯拉在未來10年內,市占恐下跌10%,因此2019年將會是特斯拉的轉捩點。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轉載)

評析
在德系車廠陸續量產電動車產品,加深布局能源網落後,電動車市場將出現一波翻轉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3: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私有化訴訟再添1樁 知名放空專家已起訴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隨著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下市消息引發市場風波,放空機構Citron Research創辦人雷夫特(Andrew Left)也表示,因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發布虛假和誤導消息,除損害像他一樣的賣空者,也傷害那些希望特斯拉股價上漲的投資人,6日已對馬斯克和特斯拉提起訴訟。

綜合外媒報導,自從馬斯克在推特發起私有化推文後,已至少面臨7起訴訟。其中,雷夫特6日也表示,馬斯克用客觀上來看的虛假推文,來操縱特斯拉股票價格,藉此打擊特斯拉賣空者,而在幾天後,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其詐欺計畫也隨之暴露。對此,因馬斯克違反聯邦證券法,雷夫特指出,已在舊金山聯邦法院提起訴訟。

據了解,雷夫特旗下Citron Research為全球知名放空機構,其賣出認為較高價格的股票,再以低價時買進,藉以獲利。然而,該公司在2016年曾因公布錯誤和誤導的消息,被裁罰須繳回2012年放空中國房地產商恆大集團股票獲利的160萬港幣、賠償香港證監會400萬港幣及其他相關訴訟費用,並5年內禁止參與香港證券交易。

評析
綜合外媒報導,自從馬斯克在推特發起私有化推文後,已至少面臨7起訴訟。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3: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科技創新優勢? 馬斯克:官員很懂科學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將在中國上海設廠,預計2020年投產。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中國市場的優勢在於,比起美國,中國的政治家更了解科學。

《CNBC》昨(7)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6日出席廣播節目,並被問及特斯拉的經營瓶頸和創新的阻礙等問題。馬斯克表示,他希望美國的政治家能更了解科學,並稱中國的政治人物「非常擅長科學,北京市長有環境工程學位、(其中一位)副市長有物理學位」。

馬斯克也稱,特斯拉將落腳的上海市市長應勇「非常聰明」。

北京市長陳吉寧有環境工程學位,副市長之一的陰和俊有無線電物理學位。北京共有8位副市長。

《CNBC》指出,政府在科技領域的角色是熱門議題,許多人認為,如果政府對科技公司提出嚴厲的規定,或者推行不利的政策,可能會扼殺技術創新。

另外,雖然馬斯克稱讚中國官員的技術背景,但中國法律規定,國內的科技公司應與中國當局合作,導致西方國家日益增長的國安疑慮。雖然中國一直在推動創新和創業,但政府仍對科技公司進行了大量監督。

馬斯克目前則因特斯拉的下市風波,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放空機構Citron Research創辦人雷夫特(Andrew Left)也表示,馬斯克的下市推特推文損害了賣空者和投資人,已對馬斯克和特斯拉提起訴訟。

評析
雖然中國一直在推動創新和創業,但政府仍對科技公司進行了大量監督。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4: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高管離職、穆斯克公然呼麻
特斯拉衰運不斷 股價哀嚎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了爆出會計長在內的2位高階主管離職消息,爭議不斷的執行長穆斯克又惹事,上電台受訪竟不顧形象抽起大麻。負面消息頻傳的特斯拉,周五股價跌深多達9%,收盤跌幅也逾6%。

周五開盤才過1小時,特斯拉股價就狂瀉7%左右,終場收跌6.3%,報每股263.24美元,周線收跌超過11%,與去年9月歷史新高389.61美元相比,跌幅超過30%。

上月穆斯克在推特上惹出的特斯拉下市風波才落幕,進入9月穆斯克又鬧上新聞版面。上周四他現身美國喜劇演員喬.羅根(Joe Rogan)主持的播客節目受訪,期間接過主持人遞來的大麻菸當場就抽起來,還喝了威士忌。

儘管娛樂用大麻在加州已合法化,但穆斯克此舉仍引起外界對他用藥問題的疑慮。此外穆斯克旗下另家公司Space X,向美國空軍提供衛星發射服務,獲發可接觸相關機密資料的安全許可(security clearance),穆斯克傳出公然吸大麻之後,有報導稱軍方要重審他的安全許可,但隨即被美國空軍否認。

就在穆斯克上節目呼麻的隔日,特斯拉證實,投效特斯拉才1個月的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去職。莫頓上任的翌日,穆斯克就推文投下特斯拉私有化的震撼彈,招致美國證管會介入調查有無操縱股價之嫌。

莫頓聲明指出:「自我8月6日加入特斯拉以來,社會大眾對公司的關注及公司內部運作的步調,皆出乎我的預料,促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

周五媒體也披露,特斯拉人力資源主管托勒丹諾(Gabrielle Toledano)打算走人。早在特斯拉上演私有化鬧劇之前,托勒丹諾就告假暫離崗位,她受訪時親口表明不回特斯拉。

與此同時,穆斯克也透過電郵向員工發布高層異動消息,包括拔擢吉倫(Jerome Guillen)出任汽車部門總裁,卡斯凱特(Kevin Kassekert)升任人力資源暨設施副總裁等。

穆斯克聲稱,這些高層人事調整,是過去幾周與特斯拉董事會、公司主管深入討論的結果,似乎與周五的高層出走消息無關。

評析
穆斯克傳出公然吸大麻,特斯拉2位高管離職消息,周五股價跌深多達9%,收盤跌幅也逾6%。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4: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兩年來逾50主管離職…
特斯拉CEO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經濟日報 編譯 黃淑玲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他的性情與領導風格,恐怕是他個人和公司在實現願景這條路上的主要障礙。

穆斯克8月7日推文說他考慮讓特斯拉下市,16天後又宣布放棄,引發的風波讓投資人和分析師批評他舉止輕率、欠缺周詳考慮,甚至質疑他是否適任公司的執行長。美國證券主管機關已經對穆斯克的推文是否違法誤導投資人,展開調查。

穆斯克是個超級自信、完美主義的工作狂。曾經共事的人形容,不管是在發展電動車或是太陽能、送人類上火星、挖地道試圖解決洛杉磯的交通問題等等,他都認為自己是唯一能實現這些遠大雄心志業的人。

了解他的想法的人士表示,穆斯克至今沒有副手,因為他還沒遇到專業素養和眼光讓他欣賞的人。

穆斯克追求完美,性子急,不滿意、等不及了就經常跳下來自己動手,這讓下屬感到挫折沮喪。他身邊的人說,他問很多問題,但都沒找到答案。過去兩年裡,已有超過50位以上的副總裁或更高階層的人離開特斯拉,他曾經仰賴的訊息提供團隊,如今已分崩離析。

工作狂的他,經常北加州、南加州兩邊跑;電動車Tesla在北加州,火箭公司Space X在南加州。每周工作100到120小時。他自己「以身作則」,也期待他的員工這樣付出。最初追隨穆斯克的一群高端工程技術人才,崇拜他要用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的夢想。後來疲於應付這位情緒化、吹毛求疵又不放心授權的老闆。

今年春天,穆斯克到特斯拉工廠視察。一位熟知當天情況的人士說,穆斯克發現生產線停止作業,大發雷霆,因為那時他正十分苦惱平價車款Model 3的產能一再落後。經理人員跟他解釋,這是因為安全,生產線一旦偵測到有人員在限制區內,就會自動停止。

穆斯克接著用頭去撞生產線上一部車的前端,說:「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樣會受傷。我要這些車子繼續移動!」後來,那位經理被開除。不過特斯拉說,經理是因為其他原因被革職。公司也澄清,執行長那天戴著安全帽,不是用「撞」的而是輕輕地碰一下生產線上的車子;生產系統在不危害到安全的情況下做了調整。

離職高階主管們也說,穆斯克有細節強迫症。他們必須了解所有枝微末節,以便老闆問起時能答得出來;生產線出問題時,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帶他到現場去看。

穆斯克曾經為了Model X的後座問題,幫著和工程師一起設計托架。他也花了幾年的時間研究Model S的門把。到了Model 3,穆斯克花許多氣力在自動化生產,後來他自己知道因而讓生產進度拖延了好幾個月。

一些離職員工提到,他們傾向利用電子郵件和穆斯克溝通,每次按下送信鍵之後,最期待的就是能得到兩個字的回答,也就是OK。否則就會是長篇大論批評,或是下達全新指令。經理人員也會被連夜叫到工廠。大家也都學會察顏觀色,避免在穆斯克心情不好的日子提出新點子或是指陳問題。

穆斯克一直和他的高階主管們強調自己其實不想做執行長,等特斯拉上軌道了,自己要聚焦到產品開發。公司內部因而辯論過究竟誰會接棒:工程負責人Doug Field,還是銷售負責人Jon McNeill?結果這兩人都在今年離開特斯拉。穆斯克接下他們的工作,至今還沒有再找遞補者。

(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評析
穆斯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他的性情與領導風格,恐怕是他個人和公司在實現願景的主要障礙。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4: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0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經營範圍擴大 特斯拉上海註冊資本增至46億

世界日報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企業註冊登記信息顯示,特斯拉(上海)公司註冊資本已增至人民幣46.7億元(約6.82億美元)。

據香港01報導,特斯拉(上海)經營範圍由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擴展至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電控集成及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等。

特斯拉7月宣布,將在上海成立年產50萬輛電動車的大廠,但「富比世」雜誌不看好,「富比世」稱,中國各大車廠早就開始研發並推出全電動車,如寶駿E100、吉利Emgrand EV和榮威E50等小型車,但真正威脅特斯拉的還不是這些瞄準小資族的車款。

中國OEM廠商除了提供轎車型電動車款之外,也開始提供SUV車型的純電動車款。像是由幾位前BMW高階主管共同創辦的拜騰(Byton),就將在2019年推出其M-Byte車型,騰訊、百度等巨頭投資的蔚來汽車(NIO),則已經在6月底率先向市場推出純電動SUV(ES8)。

此外,因為中美貿易戰,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在上周從15%提高到40%,也導致Model S和Model X的價格高到連中國有錢人都難以負擔,長期下來不利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

另,過去中國消費者只要購買電動車就能獲得人民幣11萬元的補貼政策,也開始逐步退場。

現在才要加入的特斯拉,不僅得不到這部分好處,今年開始實行的「雙積分制度」,展現了中國當局扶植本土大廠的決心,作為外來者的特斯拉,現在才要建廠搶搭電動車熱潮,恐怕為時已晚。

評析
中國對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在上周從15%提高到40%,長期下來不利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7-28 12:16 編輯

轉貼2018年9月10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吸塵器霸主戴森 跨界作電動車

編譯盧永山/特譯



以真空吸塵器和烘手機聞名的英國家電製造商戴森(Dyson)去年9月宣布將投入電動汽車市場,引發市場震撼。該公司日前公布相關細節,包括將斥資1.16億英鎊(1.5億美元)開發一款預計2021年上市的電動汽車,同時在英國西部威爾特郡二戰時使用的Hulla機場興建相關設施,包含超過10英哩(16公里)長的測試跑道,以及可容納2千名員工的辦公室。但有分析師以特斯拉(Tesla)為例,質疑戴森低估了開發電動汽車所面臨的諸多挑戰。

特斯拉困境 分析師不看好戴森
戴森執行長羅溫(JimRowan)表示:「我們將致力於下個階段的自動車計畫,增強我們做為全球研發組織的實力,Hulla將變成世界級的車輛測試園區,我們未來將投資2億英鎊,為英國創造更多優質工作。」

目前戴森在威爾特郡的研發團隊約有400名工程師,預計還要在招募300名。該公司還將投入固態電池的開發,而非多數車廠目前採用的鋰電池技術。固態電池比鋰電池的體積更小,效能更大,目前豐田汽車也正在研發固態電池,預計2020年代初期裝在電動汽車裡。

這是戴森去年9月宣布將投入20億英鎊,投入電動汽車市場的一環,這場冒險的結果對戴森而言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該公司可能因為電動汽車業務超過家電事業,而變成面貿截然不同的公司;或者,這個由創辦人戴森爵士(JamesDyson)過去幾十年所打造的創新帝國,可能在不久後土崩瓦解。

在戴森宣布投入電動汽車產業之前,英國另一個億萬富豪、石化巨擘Ineos執行長拉特克里夫(JimRatcliffe),已大張旗鼓地進入汽車產業,他正在研發他說可繼承Land Rover Defender精神的越野車。這款經典的越野車已在2016年停產,但母公司捷豹路虎打算在2019年推出全新改款車。

電動車零件較少車廠競相投入
製造電動汽車比傳統的汽油汽車容易多了,因為電動汽車所使用的移動零件較少,所以吸引不少車廠投入這個產業,除了特斯拉、福斯集團、戴姆勒集團、通用汽車等車廠,中國還有300多家新創公司虎視眈眈,想分食這塊大餅。

儘管英國試圖打入電動汽車市場的版圖,卻苦於招攬不到車廠進駐。當日產汽車在桑德蘭生產第一部電動汽車聆風(Leaf)時,捷豹路虎卻選擇在奧地利生產首部電動汽車I-Pace,寶馬汽車(BMW)則在德國生產首部電動汽車Mini。寶獅汽車(Peugeot)雖然在英國佛賀汽車(Vauxhall)的魯頓廠生產油電混合汽車,其技術卻是進口而來。

戴森在十幾年前就關閉英國的廠房,但仍可能選擇英國做為電動汽車的製造基地,其他可能名單還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戴森預計未來幾個月會決定其製造基地的地點,該公司先前強調,電動汽車會在英國研發,以凸顯其做為創新帝國的傳統。

戴森爵士和拉特克里夫都已公開要求英國政府編列可觀預算,增強英國的製造基礎。戴森在開發電動汽車上已獲得英國政府1600英鎊補助。而Ineos則委託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麥格納國際(Magna)研發汽車。

學者︰戴森低估開發汽車複雜度
針對戴森在Hulla機場興建測試跑道和辦公室,阿斯頓大學製造和汽車系教授貝利(DavidBaily)表示,這2項計畫都低估了從零開始開發汽車的複雜度。他說:「戴森低估了開發汽車面臨的諸多挑戰,我不確定在沒有合作夥伴的情況下,該公司能撐多久。」

貝利以特斯拉為例,指出該公司已砸下數十億美元研發和生產電動汽車,迄今仍無法獲利。

評析
分析師以特斯拉(Tesla)為例,質疑戴森低估了開發電動汽車所面臨的諸多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6: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係真ㄟ!特斯拉Model 3連兩月奪全美營收最高車款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Model 3儘管生產狀況不斷,且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下市計畫出爾反爾又被媒體叮的滿頭包,但無論如何,Model 3量產終於上軌道,甚至連續兩個月摘下全美營收最高車款頭銜。

Cleantechnica.com報導指出,Model 3為特斯拉第一款大眾化電動車,七月與八月均創下佳績,第三季極有可能創紀錄。

InsideEVs數據顯示,Model 3八月賣出17,800輛,美國賣座榜上排第五,前四名均為日系品牌,依序為豐田Camry(30,141輛)、本田Civic(27,677輛)、本田Accord(26,725輛)與豐田Corolla(26,155輛)

由於Model 3平均售價遠比其它汽油車種貴,如果以營收做比較,Model 3連續兩個月位居全美之冠。以八月為例,汽車研究機構Kelley Blue Book統計資料顯示,Model 3當月營收逼近十億美元(9.93億美元),高出第二名Camry(7.65億美元)一截。

除此之外,Model 3銷量也比BMW、Mercedes-Benz與奧迪(Audi)等其它豪華車種高。

評析
Model 3量產終於上軌道,甚至連續兩個月摘下全美營收最高車款頭銜。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執行長呼麻不影響基本面...
分析師喊進 特斯拉強彈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利空消息不斷,但投資銀行Baird仍看多特斯拉前景,重申「買進」投資評等,和411美元目標價不變。

周一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大漲5.32%,報277.26美元。過去1個月該公司股價重挫逾25%,今年迄今累跌15.5%。

特斯拉會計長莫頓(Dave Morton)到職僅1個月便閃電離職,還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受訪時竟公然吸大麻和飲酒,以致上周五股價暴跌6%,全周跌幅深達12%。411美元目標價意味著特斯拉可望較上周五收盤價263.24美元再漲56.1%。

Baird分析師卡洛(Ben Kallo)和卡特(David Katter)在報告中指出,雖然特斯拉籠罩管理階層異動和執行長怪異言行等利空,但Baird仍深信特斯拉強勁的基本面,包括利潤好轉和Model 3產量增加等,將推動股價上漲。

Baird兩位分析師透露近期參觀特斯拉位在加州佛利蒙(Fremont)Model 3生產線,留下極好的印象,並看好特斯拉今年下半年業績將超越市場預期。

兩人在報告中表示,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廠形成「巨大的競爭障礙,特斯拉的製造產能可望成為長期競爭優勢。我們相信超級電池廠能讓特斯拉透過電池組組裝工業化和經濟規模來壓低成本。」

除了Baird外,看多特斯拉前景的還有Kobeissi Letter創辦人暨總編輯科貝西(Adam Kobeissi)。他表示,近期的事件對特斯拉的基本面沒有什麼影響,但讓股價下跌100美元,造成股票錯誤定價。

評析
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廠形成「巨大的競爭障礙,特斯拉的製造產能可望成為長期競爭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摩最新估價:特斯拉自動駕駛叫車業務達177億美元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利空消息不斷,不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對於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叫車業務的最新估值達177億美元,換算成每股價格為95美元,雖然該價格僅為字母(Alphabet)旗下Waymo的10分之1,但仍比通用汽車(GM)子公司Cruise高出不少,但此估值只是特斯拉自動駕駛叫車業務的估值,並非特斯拉整間公司。

《TechCrunch》報導,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認為,此一估值部分反映了特斯拉在該領域停滯不前,在商業化和部署具體目標上落後給競爭對手Waymo和Cruise。2015年時,喬納斯給了特斯拉自動駕駛叫車業務每股244美元的估值。

喬納斯認為,特斯拉對於叫車或共享業務幾乎沒有透露細節,其商業模式沒人知道,但Waymo和Cruise則越來越有相關業務的雛形。另外,特斯拉更高的資本成本和更小的相鄰收入貨幣化空間,也是大摩給予較低估值的因素。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叫車業務得追溯到3年前,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提出了個想法,馬斯克的願景類似「共享車隊」,與Waymo等公司自營車隊不太一樣,也就是特斯拉車主除可以使用自己的車,也可把車加入車隊,讓車主在不需要使用車的狀況下,把車投入叫車市場,靠此業務賺外快,但之後馬斯克就沒有透露叫車業務相關細節。

在之前的報告中,大摩給Waymo的估值達1750億美元、給Cruise估值為115億美元。

評析
摩根士丹利對於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叫車業務的最新估值達177億美元,換算成每股價格為95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摔30%後反彈在即?兩券商同聲看多、股價飆8%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週一(9月10日)在Baird、Bernstein證券雙雙發布多方報告的激勵下,終場飛漲逾8%,結束近來因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行為脫序、高層相繼離職而出現的連日重挫走勢。不過,即便特斯股價週一大漲,過去一個月的跌幅仍超過20%。

CNBC、MarketWatch、Electrek等外電報導,Baird分析師Ben Kallo在參訪特斯拉廠房後,10日在研究報告中指出,「Gigafactory 1」無論是競爭力或製造產能,都創造了頗高的跨入障礙,對特斯拉將是有力的長期競爭優勢。

Kallo認為,毛利率改善、「Model 3」電動車產能上升,再加上特斯拉可能推出更多產品、擴充Gigafactory並額外發表「Tesla Energy」建案,未來該公司股價應有望走高。

Bernstein分析師Toni Sacconaghi 10日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即便特斯拉股價近來面臨諸多利空,但Model 3的生產計畫、公司的獲利狀態及現金流目標,卻都有望如期達成。他認為,投資人對特斯拉的信心有從底部回歸的希望,過去18個月來,每當該公司股價跌破300美元,通常都是不錯的進場點,這次有機會重演同樣走勢。

長期而言,Sacconaghi對特斯拉依舊保持中立,在投資人弄清楚Model 3的毛利率/獲利率和品質好壞之前,特斯拉股價恐怕難以打破最近的震盪區間。
特斯拉10日終場大漲8.46%、收285.50美元。該檔個股8月7日因馬斯克考慮讓公司私有化的推文而暴衝10.99%,但從8月8日起股價就一路往下摔,至9月7日為止跌幅已高達30.64%;9月10日的大漲走勢,則讓跌幅收斂至24%。

馬斯克近來行為脫序,9月6日又在一場網路直播節目中抽大麻菸,引發爭議。特斯拉會計長Dave Morton傳出已經辭職,特斯拉人資部門主管不到一個月前決定在休假結束後直接請辭、不再回歸,也令特斯拉股價受壓。

然而,馬斯克9月7日稍晚在官方部落格宣布,特斯拉即將出現史上最亮眼的一季,打造和交貨的汽車數量,會是上一季的兩倍以上,仍讓投資人燃起一線希望。

評析
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廠形成「巨大的競爭障礙,特斯拉的製造產能可望成為長期競爭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債券價格 跌谷底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CNN報導,近來特斯拉波動的股價、以及比股價更暴走的執行長,時常成為媒體焦點,但實際上,真正拉警報的是價格崩跌的特斯拉債券,日前已跌至歷史低點。

特斯拉2025年到期的18億美元垃圾級債券,上周五價格重挫至歷史新低,每1美元的債券收盤價0.8277美元,低於1年前的0.98美元,殖利率升至8.3%,幾乎比1年前增加1倍。

特斯拉債券價格暴跌,反映投資人愈來愈憂心這家深陷財務困境的電動車廠。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猶如走鋼索的行徑,更令人捏一把冷汗。

穆斯克期望加速生產Model 3車款為公司轉虧為盈,俾以利用這些盈餘支付債務。

Cowen分析師歐斯本(Jeffrey Osborne)表示:「先不管執行長呼麻等脫序行為,目前市場最擔憂的仍是這家公司的賺錢能力。」

特斯拉肩負龐大債務、砸下重資,為了要在電動車產業迅速崛起,此策略確實讓特斯拉穩居領先位置,但仍面臨與日俱增的競爭壓力,包括賓士(Mercedes-Benz)、福特(Ford)等對手在後急起直追。

高盛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2025年以前將償付逾90億美元債務,其中今明兩年合計達27億美元,高盛形容特斯拉財務情況「堪憂」。

歐斯本認為,特斯拉已極端槓桿,隨著償債的時間步步逼進而迫在眉睫。

所幸特斯拉已迅速加快Model 3產能,有助舒緩龐大的財務壓力。研究機構Baird分析師仍看多特斯拉前景,周一發布報告呼籲投資人買進。

受此帶動,特斯拉周一股價大漲。但投資人的信心稍後消退,周二股價跌落3%至276.98美元。一些分析師依舊質疑特斯拉繼續加速產能、或維持目前生產速度的能力。

評析
特斯拉債券價格暴跌,反映投資人愈來愈憂心這家深陷財務困境的電動車廠。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在美IPO 集資逾15億美元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大陸知名電動汽車業蔚來汽車,將在今(12)日正式在美股市場IPO,據自媒體「獨角獸早知道」指出,蔚來汽車最高募集資金15.18億美元,預計承銷1.6億單位ADR(美國存託憑證),承銷價格區間為6.25至8.25美元。

AI財經社報導,蔚來汽車的主承銷商,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副承銷商有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花旗集團、瑞士信貸、瑞銀集團。

據該公司先前揭露的公開說明書顯示,蔚來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695.1萬美元,其中,汽車銷售營收671萬美元。今年上半年,蔚來汽車虧損5.02億美元(約合33.25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淨損20.2億元人民幣(下同)。

在支出方面,今年上半年,蔚來汽車對於人力的薪水支出,高達7.4億元,超過研發支出的6億元。蔚來汽車目前有多達6,000多名員工,其中在美國加州聖荷西擁有500多名員工,大部分專注於設計和研發。有消息指出,該公司需要每年銷售約10萬輛汽車,才能達到收支平衡。

除了支出和虧損,蔚來汽車還有令人擔憂的,是汽車量產問題。中國經營報報導,蔚來汽車在公開說明書中披露的汽車生產情況,截至2018年7月30日,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型ES8已經交付481輛,有超過1.7萬輛ES8型汽車的預訂未完成。

根據先前公開的計畫,蔚來汽車在今年10月1日前,要達到1萬輛創始版ES8的全部交付。目前看來,離目標交付數量相距甚遠。

評析
除了支出和虧損,蔚來汽車還有令人擔憂的,是汽車量產問題,目前離目標交付數量相距甚遠。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2:17: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憂馬斯克行為「玷汙」品牌 分析師大砍特斯拉目標價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利空消息不斷,而外界認為大部分原因應歸咎於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脫序行為。對此,向來看好該公司的Nomura Instinet分析師Romit Shah今將特斯拉目標價從400美元砍至300美元。受此消息影響,特斯拉今開盤大跌3.15%。

綜合外媒報導,儘管Romit Shah表示,自去年10月以來,特斯拉一直是他最看好的股票之一,甚至認為該公司會較當前要更壯大。但面對特斯拉下市推文、執行長在廣播節目吸大麻、高管相繼離職等風波,他卻在1份名為《不再值得投資》(No Longer Investable)的報告中,將特斯拉股票評級從「買入」降至「中性」,並下調其目標價至300美元。

Romit Shah指出,主要問題在於擔心馬斯克的脫序行為會玷汙特斯拉的品牌價值。雖然他仍相信該公司能在電動車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但在「獲得更優質的領導力」之前,投資人應抱持觀望態度。

特斯拉股價自8月初以來已累計下跌逾25%,受此消息影響,今開盤再下跌逾3%,最低來到276.20美元,暫報276.50美元。

評析
Romit Shah指出,主要問題在於擔心馬斯克的脫序行為會玷汙特斯拉的品牌價值。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17:17: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9月1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太衝動  野村證券稱特斯拉股票不再值得投資

作者 linli

長期以來野村證券都對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股價持積極態度,由於近段時間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曝出多項負面行為,導致公司股價一路走低,野村證券發表報告稱,將特斯拉公司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為中性,主要原因是擔心馬斯克的個人行為會有損特斯拉品牌形象。

野村證券分析師 Romit Shah 表示,特斯拉的股票不再值得投資,主要問題是執行長馬斯克的行事風格衝動,給公司營運帶來巨大的不穩定性,特別是 2018 年第二季之後,馬斯克個人行為對公司營運產生負面影響,這些行為正在衝擊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對一家電動車公司而言,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對產品推廣和銷售都非常關鍵,Romit Shah 將特斯拉股票目標價從 400 美元下調至 300 美元。

馬斯克大多數負面行為都發生在個人 Twitter,自 2018 年 5 月起,馬斯克平均每天推文 15 次,高於過去 18 個月中每天 4 次,同時他管理公司的能力也遭投資者質疑,過去一年特斯拉有 13 位核心管理層員工離職,使外界認為馬斯克是面對壓力時很難合作的管理者,偏執的性格導致高層團隊不穩定。加上離職的高階主管很多都跳槽到特斯拉競爭對手公司,影響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同時馬斯克的個性還可能影響特斯拉未來人才招募,進一步削弱競爭力。

過去幾個月馬斯克個人行為的負面新聞包括嘲笑空頭、突然宣布私有化計畫、指責泰國洞穴救援人員、拒絕回答投資者提問、在廣播節目公開吸大麻等。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從成立之初就與馬斯克個人形象密切相關,曾經他是執著於夢想、無所不能的億萬富豪,現在則變成充滿憤怒和不滿的 CEO,他的行為直接影響特斯拉的品牌價值。雖然曾有投資者提出特斯拉應該解僱馬斯克,但沒有人能否認,仍處於困境的特斯拉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馬斯克。

外界一直唱衰似乎沒有影響到馬斯克的信心,達成 Model 3 產能目標後,他激動地對員工表示,特斯拉即將迎來史上最驚人的一季,電動車產能和交付量將達 2018 年第二季的兩倍,並要求員工無視未來媒體對公司的負面報導,特斯拉正在創造汽車產業史上最驚人的成長,Model 3 的成功將超越經典車款福特 Model T,後者是全球銷量成長速度最快的汽車產品。

馬斯克還對公司管理層進行一連串調整,但特斯拉管理層的問題是沒人可限制馬斯克的行為,董事會成員大多數是他的朋友或家人,同時他又是大股東,董事會的成員結構無法有太大改變,除非馬斯克主動調整,但可能性很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特斯拉的命運依然掌握在馬斯克手裡。

過去一個月特斯拉股價從 360 美元一路走低到 270 美元左右,最低跌至 263 美元,接近一年來最低點。

評析
特斯拉不再值得投資,主要問題是執行長馬斯克的行事風格衝動,給公司營運帶來巨大的不穩定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