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5-6 20:50: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9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稀土價走跌 電動車受惠

聯合報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戰之下,人民幣匯價已經連續多個月貶值。雖然大陸多個地方官員都表示貿易戰沒有贏家,不過有些行業已經率先受惠。例如稀土價格下跌,電動車企業將成為受益者。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占全球產量近8成的稀土,近幾個月價格持續下跌,當中涉及多個原因。

稀土其實是多種稀有金屬,各有不同用處。就以釹為例,現貨價約為每公斤64.5美元,較3月高位下跌了1成。加入磁鐵以提高耐熱能力的鋱,每公斤大約為460美元,亦較3月下跌約1成。

另一個中國原因,是2018年春季進行的檢查陸續完成。由於環保限制收緊,中國政府從2017年春季起,陸續向冶煉廠展開現場檢查,而檢查期間工廠需要停止運作。目前環保險查似乎完成完成,廠房亦正恢復生產,亦是市場供應增加的主要因素。

除了供應方面,需求方面亦發生了變化。歐美進口稀土的公司,在暑假期間減少了進口,讓市場供應過剩。

不過,由於電動車及部分電子零件都需要稀土,因此以全年計算,稀土的需求很有可能保持增長,價格最終會上升。川崎豐就預計,「在9月需求恢復之後,價格將會重新上漲。」

評析
中美貿易戰之下,有些行業已經率先受惠,例如稀土價格下跌,電動車企業將成為受益者。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喊下市 美證管會查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拋出私有化下市的震撼彈,此爆炸性消息大舉拉高特斯拉股價,但也引來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關切,正著手調查穆斯克在推特上發的下市聲明是否屬實,以釐清有無違法操縱股價之嫌。

穆斯克周二發推文聲稱,推動特斯拉下市的資金已經到位,《華爾街日報》周三引述知悉內情人士報導,美國證管會官員隨即就此事詢問特斯拉,以確定穆斯克私有化聲明的真偽。

監管機構SEC展開調查,一旦發現穆斯克的聲明不實或有誤導性,目的在炒高公司股價,特斯拉和穆斯克本人恐惹來官司上身。


前紐約證交所主席法利(Thomas Farley)指出,特斯拉若真如所稱已取得私有化交易的資金,監管官員應會要求出示任何與合夥人或金主達成的合法協議,「如果資金確有著落,應有文件可茲證明。」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投資人似乎不信穆斯克真的取得私有化資金,萬一證明純屬謊言,穆斯克及特斯拉麻煩可大了。

CFRA分析師李維(Efraim Levy)告訴CNBC:「令人起疑的是,錢從哪裡來?實在讓人想不透。目前特斯拉股票以折價交易的原因,還不是因為私有化能否成真殊難逆料,若終究是一場空,股價恐千瘡百孔。」

根據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的14e-8規定,倘若上市公司主管根本無意買賣證券,也無財源進行交易,或是擺明要操控股價,卻對外宣布證券買賣計畫皆屬違法。

SEC前主席皮特(Harvey Pitt)受訪表示,穆斯克在推文中聲稱,已經取得特定來源和特定金額的私有化資金,最好所言不假,否則就算無意操弄股價,也會涉及證券詐欺。

特斯拉若要進行私有化,估計需超過710億美元的銀彈,成為史上最大宗下市案,但該公司尚未透露資金來源。

評析
美國SEC正著手調查穆斯克在推特上發的下市聲明是否屬實,以釐清有無違法操縱股價之嫌。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5: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圍剿鋼鐵人... 空單不減反增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周二喊出欲將公司私有化,激勵股價大漲,但特斯拉的空頭部隊沒在怕,空單不減反增。

周四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大跌2.92%,報359.51美元。

穆斯克周二在推特表示擬用每股420美元將公司下市,激勵當日股價躥升11%,直逼380美元,但媒體報導美國證管會(SEC)擬調查穆斯克是否違反證交法,此番言論只為了殲滅空頭,以致周三股價大跌2.4%。

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數據顯示,自特斯拉上周公布上季業績後,特斯拉股票的空單大致維持穩定。IHS Markit證券融資部門主管皮爾森(Samuel Pierson)表示,周三盤中特斯拉的融券餘額小幅增加,意味著空單不減反增。

長期看空特斯拉的對沖基金Stanphyl Capital經理人史匹格表示,沒有人會相信穆斯克將公司下市的資金已經到位。

史匹格表示:「顯然大家認為穆斯克能完成交易的機率極低。穆斯克沒有辦法做融資收購,因為特斯拉財報太難看,所以只能做股權收購,但沒有那麼多資金願意以估值80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特斯拉。」

史匹格指出,包括奧迪和賓士在內的歐洲豪華車廠皆在開發電動休旅車,將是特斯拉的極大壓力。

評析
穆斯克欲將公司私有化,激勵股價大漲,但特斯拉的空頭部隊沒在怕,空單不減反增。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6: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快嘴喊下市…穆斯克麻煩了

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謝汶均/綜合外電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證管會(SEC)已要求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解釋,為什麼執行長穆斯克是藉由推特宣布公司將下市的消息、而非透過證管會公告,還將調查他說「已取得資金」的說法是否屬實。

證管會已確認,企業可以使用社群媒體宣布資料及可能影響市場走勢的訊息。但證券律師提醒,若穆斯克所說的「已取得資金」部分,是不實消息的或只是在醞釀之中,可能讓自己陷入法律困境。

不過,特斯拉董事會指出,該公司的下市計畫仍處於初步審議階段,穆斯克也正面臨龐大壓力。特斯拉六名董事表示,穆斯克僅在上周「與董事會討論將公司私有化的議題…董事會正在採取適當的後續步驟對此進行評估。」

穆斯克宣稱的下市計畫與整個流程的進展顯然有明顯落差,市場也因此愈趨質疑,這樁可望成為史上最大規模下市案的資金是否已到位。

另一方面,知情人士指出,軟銀集團執行長孫正義和穆斯克去年4月曾經碰面,討論投資特斯拉事宜。內容也有涉及特斯拉下市問題,但因為在所有權問題上出現分歧而未能取得進展。消息來源表示,穆斯克提出一種架構,可使他透過一種有超級投票權的股票,在公司擁有不成比例的控制權。這些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說,雙方之間現在沒有積極談判。

軟銀及其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經常出手闊綽收購科技公司的大筆股權,他們也希望在收購對象的經營管理方面擁有發言權。

然而,外國投資人收購特斯拉可能引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國家安全審查,可能會施加條件,包括限制公司控制權和資訊共享等。

特斯拉股價9日早盤跌2.7%至360.46美元。

評析
若穆斯克所說的「已取得資金」部分,是不實消息的或只是在醞釀之中,可能讓自己陷入法律困境。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6: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再發豪語 特斯拉 AI自動駕駛晶片半年內亮相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有鋼鐵人之稱的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Twitter上表示,公司下一代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會在明年年初亮相。

馬斯克先前在法說會中,介紹了即將發佈的新版本自動駕駛技術的優勢,其中包括特斯拉獨立研發的人工智慧處理器。

馬斯克說,特斯拉在3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發這項技術,並且未來將推廣給所有車主。

馬斯克周二在推特表示考慮私有化特斯拉,他在推文中說:「正可慮將特斯拉私有化,每股420美元,資金準備好了。」隨後又補充說明,股東可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股票賣出,或仍持有股票然後將公司私有化。

馬斯克打算將特斯拉私有化的同時,也承諾之前為Autopilot功能額外支付過費用的車主可以免費升級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但他並未詳細介紹硬體升級的方式。

隨後的推文中,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在4~6個月之內,為那些購買「完整自動駕駛」配置的使用者優先提供軟體更新。

由於目前大部分汽車廠商都依賴來自於英特爾或NVIDIA等晶片業者,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而特斯拉獨立研發人工智慧晶片,看起來非常與眾不同。

根據《華爾街日報》本週三報導指出,在馬斯克公佈要將特斯拉下市,將公司私有化的建議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對此展開調查。

評析
特斯拉將在4~6個月之內,為那些購買「完整自動駕駛」配置的使用者優先提供軟體更新。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兩個月前才剛裁員  特斯拉大張旗鼓招人、範圍橫跨中美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6月初才剛宣布裁員9%,但最新消息卻顯示,特斯拉又開始大張旗鼓招人,當中也包括即將在上海動工的「Gigafactory」電池與汽車組裝廠。

Business Insider報導,數據分析機構Thinknum 9日公布的分析資料顯示,在7月1日至8月4日期間,特斯拉官網上貼出的職缺數量增加了23.5%,工作機會從原本的1,662個上升至2,053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6月12日才剛宣布要裁員9%、希望藉此轉虧為盈。

截至8月4日為止,特斯拉職缺最多的地方位於加州Fremont汽車組裝廠(164個職缺),再來是位於Palo Alto的總部(157個)、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廠(100個),最後則是上海的Gigafactory廠(22個)。

特斯拉希望上海廠最終能年產50萬台汽車與電池模組。該公司在Q2財報中預測,上海廠應可在未來幾季開工,預計2021年左右投產。

市場先前謠傳,特斯拉要求部分供應商退還現金、面臨破產隱憂。不過,分析師調查發現,特斯拉仍在台、韓大舉採購零組件,建議空軍不要太過大意。

barron`s.com、CNBC報導,Instinet分析師Romit Shah 7月25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他在調查過台灣、南韓供應鏈後發現,特斯拉採購的Model 3零組件數量,足可在每週生產超過6,000台,比該公司6月底聲稱達到的週產5,000台還要多。

根據Shah的預期,Model 3 Q3交貨量將達到54,381台,而特斯拉的汽車總交貨量則將來到79,029台。

評析
特斯拉6月初才剛宣布裁員9%,但又開始大張旗鼓招人,也包括即將在上海動工的廠。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成放羊的孩子? 特斯拉遭股東告詐欺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上周發推文喊出要讓公司私有化下市,不僅引來美國證管會(SEC)關切調查,也被投資人遞狀告上法院,指控他蓄意放話拉抬股價涉嫌詐欺,目的在擊垮空頭大軍。

《路透》報導指出,上周五舊金山聯邦法院一連接獲2起狀告特斯拉與穆斯克的集體訴訟案。其中1起的原告是特斯拉股東艾薩克斯(Kalman Isaacs),控訴穆斯克上周二在推特發布的聲明不實且有誤導之嫌,特斯拉未能及時更正,結果引爆「核子攻擊」,用意在「徹底摧毀」做空特斯拉股票的空頭部隊。

另一起則由艾薩克斯與錢伯倫(William Chamberlain)連袂遞狀,指控穆斯克和特斯拉發出私有化聲明的行為,確實推高股價,違反聯邦證券法。

穆斯克7日推文宣布,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私有化,還聲稱所需資金已到位,這筆估計總值720億美元的交易,將成為史上最大宗下市案。但此爆炸性消息發布3天後,惹來股東遞狀控告,特斯拉對於股東提告未作回應。

空頭投資人會以借券方式,取得他們認為股價被高估的股票然後賣出,等到股價跌到他們預期的低點再買回,以此來獲利。

這些看衰特斯拉股價的賣空者惹惱穆斯克,他不時透過推文重砲反擊。

穆斯克上周二震撼市場的下市說,當天助特斯拉股價盤中一舉衝高逾13%。

不過,自從美國證管會介入調查,以釐清穆斯克與特斯拉有無操縱股價、涉及證券詐欺的嫌疑後,特斯拉7日的漲幅已吐回超過三分之二。

特斯拉股價周五收漲3.04%,報355.49美元,目前市值破600億美元。

評析
穆斯克發推文要讓公司下市,被投資人告上法院,指控他蓄意放話拉抬股價涉嫌詐欺,目的在擊垮空頭大軍。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7: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聲稱能買下特斯拉 恐無銀行願借錢

中央社 紐約12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7日放話將把公司私有化,刺激股價大漲,但也引發外界懷疑他所言真實性。消息人士便指出,恐怕沒有美國大銀行願意借錢給馬斯克買下股份。

馬斯克(Elon Musk)7日在推特發文表示,他正考慮以每股420美元將特斯拉私有化,且「資金已到位」,但他並未提供相關證據或文件。

然而,由於420美元較特斯拉目前股價溢價許多,因此消息傳出後,特斯拉股價應聲大漲11%,造成放空特拉斯股價的投資人頓時損失數百萬美元,其中已有兩人向美國法院提告。

另有媒體報導,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已聯絡特斯拉,欲調查馬斯克聲明的真實性,以及他為何透過推文披露,而非按照正常申報管道。

若去除馬斯克已持有的20%股份,則將特斯拉私有化,至少還需要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5350億美元)的資金。

上市企業一種典型的私有化方式是融資收購(LBO),亦即透過借貸來買下股份。但數名銀行業消息人士透露,美國6大銀行全都未表示有意借貸足夠資金供馬斯克購股。

其中一名匿名人士說:「我們不知道任何交易,特斯拉甚至也沒接觸過我們。」

另名消息人士指出,很可能沒有華爾街銀行願意冒險支持特斯拉,因為這家公司目前還每季還燒錢約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7億元),且創立15年以來沒有任何一季賺錢。

這名人士還說,特斯拉去年以高利息借貸,但截至今年6月底特斯拉現金流只有22億美元(約新台幣675億元),利息已構成額外成本負擔。

消息人士表示,任何可能提供購股融資的借貸方,必須考量特斯拉一旦私有化後,能否有足夠資金維持營運。

前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NYSE Group)總裁法利(Thomas Farley)8日在推特指出,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若要調查這起事件「輕而易舉」,「就要求特斯拉在美東時間下午5時前秀出融資來源已簽名的合約,證明融資『到位』且『確定』。若無此合約,就要求在5時30分之前提出聲明,鼓舞市場信心」。

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分析師沙柯納吉(Toni Sacconaghi):「若未提出更確實的細節…投資人很可能會更加質疑馬斯克的信用,且更加把焦點放在特斯拉的股價波動,這麼做似乎不健康。」

評析
數名銀行業消息人士透露,美國6大銀行全都未表示有意借貸足夠資金供馬斯克購股。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鐵粉 緊抱特斯拉股票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日前拋出考慮將公司私有化的震撼彈,引發諸多爭議,但許多特斯拉死忠股東仍決定與穆斯克站在同一陣線,看好這家電動車大廠潛力十足。

《華爾街日報》報導,無論特斯拉決定繼續上市,或者下市,許多忠實散戶投資者依舊相信穆斯克。自2014年投資特斯拉的股民史蒂芬森(James Stephenson)即說:「只要能與伊隆(穆斯克)一同投資,我就願意。」

不過,散戶和機構投資者能否繼續持有特斯拉股票,將取決於該公司如何處理私有化結構。

穆斯克先前表達希望讓特斯拉私有化,他將給投資人自行選擇,是否要留下來繼續持股,或是出售手中股份換得每股420美元現金。如果有愈多股東願意留下來,特斯拉或新承接股東需要預備的資金就愈少。

光是籌資就是一大問題。儘管穆斯克在推特發文強調「資金已到位」,但該公司早已捉襟見肘,手中現金不斷流失,自由現金流已是負數。

據FactSet資料,像史蒂芬森一樣的小股民,共計持有特斯拉12%股份,許多股民皆說不會放棄持股。

史蒂芬森說:「我不會在以每股420美元出售股份,其他我談過的股東也和我一樣,不考慮售股」。這位40歲住在佛州的金融分析師相信,特斯拉在未來十年市值將上看1兆美元。目前該車廠市值約600億美元。

穆斯克上周在推文說,針對想要保有股份的股東,他願意創立1個特別目的基金,但並未明述運作細節。

不然,一旦特斯拉下市,散戶要持有股份實在有困難度。一般來說,散戶若未達到特定收入或資產水準,必須面臨嚴格的監管規定才能參與收購。

據晨星(Morningstar)資料,特斯拉有8%的股東為追蹤大盤的指數型基金。這些基金勢必願意將股票換為現金,因他們不能持有公開市場或指數以外的股票。

股份僅次於穆斯克的第二大股東普信集團(T. Rowe Price)與第三大股東富達(Fidelity)皆尚未表達看法,兩者各持股9.2%、8.16%。

評析
許多特斯拉死忠股東仍決定與穆斯克站在同一陣線,看好這家電動車大廠潛力十足。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8: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真能私有化?沙國基金資助傳變數

作者 黃 敬哲

對於執行長馬斯克希望將特斯拉私有化的期待,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消息。

在華爾街的眼中來看,特斯拉糟糕的財務狀況很難找到銀行在融資給馬斯克完成私有化收購,尤其不再上市後,雖然股價不再成為壓力,但要再募得資金就顯得更加困難。而在馬斯克推文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更加強了對公司的審查,包含生產及行銷紀錄是否有造假的疑慮,華爾街分析師們紛紛對客戶表示,應賣出。

這其實已相當嚴重,據《彭博社》報導,在追蹤的分析師群中已有 32% 建議投資人「賣出」,但其實這是很少見的做法,若有所擔憂通常會用「持有」意見,而賣出占所有建議不到 5%。不過實際上,馬斯克想要私有化的主意,並非一夕出現,據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去年就曾與軟銀會談,想促進私有化,不過沒有成功。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民調相當支持特斯拉私有化。

如今雖然不太可能會有銀行接手,但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IF)據說有意願談判,目前該基金已經建立了近 5% 的股權。不過目前雙方都不願對此發表意見,市場認為,馬斯克的計畫可能需要至少 600 億美元資金,然而公司營運狀況卻仍然未得到保證,說服力實在不大。而《路透社》方面有消息傳出,PIF 並沒有具體計畫,而且可能會先與軟銀諮詢後才會做出決定,連特斯拉董事會也都尚未收到馬斯克的融資細節。

分析師認為,特斯拉比較有可能的做法其實是尋求大股東們繼續注資,如富達投資和中國的騰訊,尤其是中國的資金可能會有興趣,目前特斯拉正不斷地拓展中國市場。目前的狀況來看,要做到私有化,不管在後勤或是法律上都會是巨大的挑戰。若能成,就算扣掉馬斯克自己 20% 股份,也將可能是史上最大的槓桿收購。

評析
目前的狀況來看,要做到私有化,不管在後勤或是法律上都會是巨大的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19-5-9 16:18: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私有化的背後,矽谷和華爾街正在分道揚鑣

作者 linli

矽谷新創公司的發展歷程中,掛牌上市是里程碑式的目標,新創公司熱中上市,但從管理體系和方式而言,創辦人所領導的團隊往往希望掌握對公司的絕對控制,討厭成為上市公司後面對的一系列監督。當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布推動特斯拉私有化時,即使資金壓力巨大的公司也開始在考慮離開公開市場,IPO 並非矽谷新創公司的唯一出路。

5 年前幾乎所有的矽谷新創公司都在談到未來的 IPO 計畫,但現在只有一半的公司還在考慮上市計畫,Uber 從 2017 年以來已經募集了 90 億美元,串流音樂服務平台 Spotify 則直接跳過了由投行代理的 IPO,直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出售數百萬份股票,估值升至 310 億美元的 Airbnb 則選擇將按照公司的發展狀況再決定是否上市。自 2000 年以來,平均每年決定 IPO 的新創公司從 300 家下降到 100 家左右。

以往吸引新創公司上市的主要是因為公開市場可以提供資金、流動性、機構認可和品牌效應,但在過去幾年非公開市場的募資幾乎能夠提供與公開市場同樣的價值。大量機構投資者、私募基金進入風險投資領域,資本的規模隨著投資者的品質上升而不斷提升。在品牌價值方面,矽谷獨角獸不需要那斯達克的認可,他們的主要客戶每天都會在媒體上看到這些公司的名字。

非公開市場能夠給新創公司更大的發展自由度,最為激進的創新不可能在公眾嚴苛的目光中發生,這正是特斯拉面對的困局,投資者欣賞馬斯克的遠見和才華,但他無法讓特斯拉盈利,這是一個很難在公開市場中被接受或者認可的狀況,馬斯克熱愛冒險的性格決定了特斯拉公司的管理方式就有悖於嚴格的投資者所能夠接受的方式。

在矽谷的創業史中,最成功的人往往擁有對自我絕對的自信、偏執的野心和對公司絕對的掌控,這些在 IPO 之前都能夠保持一致。這正是特斯拉私有化後希望回歸的狀態,特斯拉需要完成 66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私有化之後該公司也會保持一定程度的公開透明,馬斯克開創性地成立持股基金,將投資者與公司直接聯繫在一起。對於馬斯克來說,他不需要在面對華爾街分析師的刁難,沒有惡意做空者,也不需要在定期公開虧損額,他的偏執和野心才是特斯拉真正的動力。

特斯拉的私有化無論是否成功,都表明了矽谷和華爾街正在分道揚鑣,舊金山企業家 Eric Ries 則做出了更大的嘗試,他發起了長期股票交易所,目前還處於監管部門的審批過程中,該交易所將根據股票持有的時間長度來基於股東投票權,並將高層薪酬與長期業績掛鉤,為矽谷創業公司提供更適合他們的股權交易和募資方式。

評析
特斯拉的私有化無論是否成功,都表明了矽谷和華爾街正在分道揚鑣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淳紳桃園觀音土地問題解決 拚明年量產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8年8月13日電

淳紳(4529)宣布,桃園市政府正式發函公告,桃園觀音土地使用變更通過,未來將設廠生產電動車電池包、高性能馬達,預計明年可以量產,

淳紳表示,為了擴大廠房生產動能而增購土地,不過地目變更過程繁雜費時,花了1年多才完成,也讓電動車電池包和馬達生產線的建置布局跟著往後推延,在土地問題解決後,下一步將發行新股的方式募集建廠及添購設備資金。

淳紳董事長沈瑋表示,建廠進度雖然因為行政程序延宕,但電動車零部件的研發工作卻從未中斷,高性能馬達的開發已經邁入試製樣品階段,原物料的供應廠商也已經底定,預計年底就能完成測試。

淳紳指出,預計生產的高性能馬達是將驅動器、減速齒輪和馬達以三合一的方式進行有效整合,打造出相當於300匹馬力的「電子引擎」,初期將供應給淳紳轉投資的昶洧集團電動車量產使用,性能設計也已經吸引其他車廠和不同國家的投資公司表達合作興趣。

評析
淳紳桃園觀音土地使用變更通過,未來將設廠生產電動車電池包、高性能馬達,預計明年可以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沙國主權基金 傳入股特斯拉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13日證實,已與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就下市案展開磋商,他也認為三分之二的現有股東會留下來。而沙國有意注資特斯拉下市,凸顯沙國布局科技業的趨勢,持續減輕經濟對石油的依賴。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13日在特斯拉網站上貼文表示,他與沙國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已就下市案展開磋商,認為既有三分之二股東會留下來,大幅減輕特斯拉下市資金壓力。

穆斯克此文也間接證實彭博資訊稍早的報導,知情人士透露,PIF與特斯拉最近幾周展開洽談,PIF有意成為下市案投資人,正在研究如何參與下市案,是否增持或增持多少,一切都仍未定案。目前PIF對特斯拉的持股不到5%。

當前沙國大舉投資科技業,此前沙國投資美國叫車服務業者Uber 35億美元,軟銀集團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科技基金,沙國也承諾出資450億美元,還計劃投資維京集團(Virgin)旗下太空公司約10億美元。

分散布局是沙國政府「願景2030計畫」的核心,PIF的投資活動扮演關鍵角色,沙國希望PIF能成為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掌控超過2兆美元資產。

穆斯克上周意外在推特宣布下市計畫,還宣稱已經取得資金,據傳美國證管會(SEC)正在調查穆斯克的推文是否屬實,且至少有兩名投資人控告穆斯克涉嫌操縱股價。

特斯拉下市可能需要的資金高達820億美元,因此可能需取得其他資金來源。消息人士透露,穆斯克希望避免出現一或兩名大股東,傾向資金來自一個較大的集團,正在說服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他潛在投資人。

原本外界將軟銀視為特斯拉下市案潛在金主,但知情人士表示,軟銀無意參與這項計畫。

評析
PIF與特斯拉最近幾周展開洽談,PIF正在研究如何參與下市案,是否增持或增持多少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19: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5-18 15:22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董事會成立特別委員會 評估公司下市案

經濟日報 記者洪啟原╱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董事會14日成立特別委員會,評估執行長穆斯克希望讓特斯拉下市的事宜。雖然該委員會還沒收到穆斯克遞交的正式提案,但這也成為這家電動車公司正認真考慮這個選項的最新訊號。

特斯拉表示,這個特別委員會由三名董事組成,任何要讓特斯拉私有化的行動,皆須經過委員會批准。穆斯克上周在推特公開提出完全收購特斯拉股權的想法,此後特斯拉也持續更新相關資訊並說明背景。穆斯克13日則在推特上捍衛他的原本的推文,表示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對特斯拉下市案有興趣,稍晚更推文表示高盛(Goldman Sachs)和銀湖(Silver Lake)也有參與討論。

CNBC報導,特斯拉董事會本周將與財務顧問開會,展開下市的正式評估程序,同時也可能要求穆斯克不參與相關決策。
特斯拉表示,特別委員會由巴斯(Brad Buss)、丹侯(RobynDenholm)以及萊絲(Linda Johnson Rice)等三名獨立董事組成。委員會成員也包括法務長,並計劃加入一名獨立財務顧問。

巴斯曾擔任穆斯克旗下SolarCity公司的財務長,目前也是汽車裝修連鎖店AdvanceAuto Parts和邁威爾科技(Marvell Technology)等兩家公司的董事。

評析
特斯拉董事會本周將與財務顧問開會,展開下市的正式評估程序,同時也可能要求穆斯克不參與相關決策。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5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蔚來汽車申請來美IPO 擬募18億美元

世界日報 蔡敏姿╱綜合報導

中國智慧電動車蔚來汽車14日來美遞交上市申請,最多募集18億美元。蔚來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斌在招股書中表示,將捐出5000萬股蔚來股份,成立用戶信託基金,讓蔚來的用戶使用這股票的經濟收益。

澎湃新聞網報導,招股書顯示,蔚來汽車上市代碼為NIO。李斌是蔚來汽車的最大自然人股東,持有約1.49億股,約占總股本的17.2%。

為了建立與用戶更深層的聯繫,蔚來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斌表示,將捐出5000萬股蔚來股份,約占其個人持股的三分之一,將保留轉讓給信託的股票的投票權,讓蔚來的用戶討論並提出如何利用這些股票的經濟利益,透過某些機制在未來實施。

招股書顯示,李斌是蔚來汽車的最大自然人股東,持有約1.49億股,約占總股本的17.2%。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持股份額不足1%;聯合創始人李想持有1500萬股,占1.7%;蔚來北美CEO伍絲麗(Padmasree Warrior)約持有1179萬股,占1.4%。百度總裁張亞勤也是主要股東,但持股未知。

蔚來汽車的最大法人股東為Founder vehicles,持股比率為17.2%;其次是騰訊實體,持股數約占總股本的15.2%;第三為高瓴資本實體,持股約7.5%。

公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蔚來汽車收入695.1萬美元,淨虧損5.02億美元,研發投入為2.21億美元;2017年全年淨虧損約7.59億美元,研發投入3.93億美元。

北京商報報導,雖然此次上市計畫融資的規模估18億美元,但蔚來汽車目前的燒錢速度同樣非常驚人。蔚來汽車預估2018年將銷售3萬輛新車。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說,蔚來汽車在走當年特斯拉老路,在尚未盈利之前,先透過高端車型打開市場獲得知名度,然後謀求上市,但扭轉虧損則是特斯拉尚無法解決的難題。

蔚來汽車於2017年12月16日推出首批量產電動車ES8,截至2018年7月底,蔚來已經交付481輛ES8,總預訂數超過1.7萬輛。

評析
蔚來在走當年特斯拉老路,在尚未盈利之前,先透過高端車型打開市場獲得知名度,然後謀求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23: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狂發文 遭證交會關切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上周宣稱公司私有化「資金到位」,已引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關切。另外,《紐約時報》引述內情人士報導,特斯拉部分董事要求穆斯克別再發布推文,深怕這位不受控的執行長為公司製造更多麻煩,無奈穆斯克不聽勸。

穆斯克為了證明他的推文有憑有據,周一又搬出幕後金主沙國主權基金,卻讓整起事件浮現更多問號,恐怕遭到證交會正式調查。

曾任證交會委員的史丹福大學法律系教授葛朗德費斯特(Joseph Grundfest)表示:「穆斯克周一聲明顯然讓外界產生更多疑問。我認為證交會正式調查的機率頗高。」

特斯拉發言人周二表示公司並未收到證交會正式調查通知,且公司已成立特別委員會討論穆斯克提出的私有化建議。

8月7日穆斯克在推文中表示他考慮讓特斯拉私有化,並強調「資金到位」,使特斯拉股價在當日暴漲11%,引來證交會詢問穆斯克發言依據。周一穆斯克又在官方部落格發文表示,這筆資金將來自沙國主權基金。

穆斯克表示過去兩年來沙國主權基金多次與他洽談私有化提案,且最近一次密談是在7月底,因此他才會在推文中表示資金已到位。穆斯克也強調上周推文及周一聲明都是他以個人名義發布。

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歐黑爾(John O’Hare)表示:「穆斯克周一聲明顯然是想和特斯拉切割,避免公司為他的個人言論負責。」

但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教授柯菲(John Coffee)認為,周一聲明凸顯穆斯克在上周第一時間未讓股東了解事情全貌,估計只會讓證交會有更多理由對特斯拉展開正式調查。

美國法律禁止公司針對重大企業活動發布不實資訊,假設證交會調查發現特斯拉違法,可能對特斯拉開罰。法界人士表示,眼前證交會必定想了解沙國主權基金與穆斯克的談話內容與協商進度,也想確認這段期間穆斯克是否諮詢外部顧問。

評析
美國法律禁止公司針對重大企業活動發布不實資訊,假設證交會調查發現特斯拉違法,可能對特斯拉開罰。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爆料者提出照片證據,指控特斯拉使用不良電池

作者 黃 敬哲

之前爆料特斯拉內幕的 Martin Tripp,在推特發了一系列照片,證明控訴確有其事。

今年 6 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稱 Martin Tripp 盜竊公司機密資料,並破壞系統軟體,更在媒體造謠,扭曲事實。甚至有特斯拉的支持者認為,這些都是看空特斯拉的人玩的把戲。不過如今,這位舉報人提出更多證據照片,讓公眾檢視,並打算透過律師檢舉。

這些照片包含電池不良品以及納入電池模組的穿孔電池。律師也聲明指出,Martin Tripp 是在產線親眼觀察電池模組的生產過程,並詢問現場技術人員是否真的把不良電池廢棄。然而事實上,特斯拉並未直接把不良電池從模組剃除,而是重新加工,讓這些電池看起來好像沒有損壞,且並未再品檢這些電池模組。

Martin Tripp 甚至還公布了可能有問題的 Model 3 車輛識別碼,以及相關統計資料等,當然特斯拉強調,這一切都是假的,更指出 Martin Tripp 並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特斯拉任何型號的車輛都沒有電池安全問題,並歡迎對購買的特斯拉產品有疑慮的客戶來諮詢。

此消息一出,仍有不少輿論懷疑 Martin Tripp 照片的真實性,因為他之前行為並不全然受認可。不過既然他已提出更確實的證據,就該有更嚴謹的對待。目前除此事外,特斯拉可能還面臨美國證管會的審查,馬斯克在推特公布私有化的消息,挑動金融監管的神經,雖然馬斯克看起來相當淡定,但市場看法仍相當分歧。

評析
特斯拉任何型號的車輛都沒有電池安全問題,並歡迎對購買的特斯拉產品有疑慮的客戶來諮詢。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2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私有化 美證管會徹查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稍早對特斯拉(Tesla)發出傳票,將正式調查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上周宣布的私有化計畫。據了解SEC將一一傳喚特斯拉董事,但目前還不確定將詢問哪些細節。

穆斯克上周二在推特發文表示,他將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推動特斯拉私有化,並強調「資金到位」,當時已引來SEC初步詢問細節。

周一穆斯克又在官方部落格發文表示,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就是特斯拉私有化的幕後金主。他表示雙方自兩年前就開始陸續洽談私有化提案,最近一次會談是在7月底,但他強調雙方尚未簽署任何的協議。

由於美國法律禁止公司針對重大企業活動發布不實資訊,因此SEC向特斯拉發傳票代表政府認為穆斯克上周發言有違法疑慮,必須透過正式調查來釐清嫌疑並確保投資人權益。

SEC正式調查通常費時數月至數年時間,且最後調查終結若沒查到足夠事證也可能不了了之,但倘若SEC有資料證明特斯拉違法,將有權對特斯拉開罰。

曾任SEC官員的Murphy & McGonigle法律事務所律師克瑞民斯(Stephen Crimmins)認為,SEC發傳票是為了詢問有關沙國主權基金的問題。

他表示:「SEC必須發布正式調查命令,才能憑傳票賦予的法律權利及各國主管機關之間的國際協議,來請求沙烏地阿拉伯主管機關協助調查。」

穆斯克日前表示,他預期多數特斯拉股東在特斯拉下市後仍緊抱特斯拉股票。FactSet資料顯示,穆斯克及特斯拉員工對公司持股比重約25%,另有大約17%股票在個人股東手中,其餘多達58%由大型投資機構持有。

然而,特斯拉兩大股東T. Rowe Price Group及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皆在第2季將特斯拉股份縮減20%以上,前者減持370萬股,後者減持310萬股,令外界懷疑大股東早就察覺特斯拉醞釀私有化。

評析
美國證管會對特斯拉發出傳票,將正式調查執行長穆斯克上周宣布的私有化計畫。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24: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每股420美元下市 專家有異見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自從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宣告公司將下市以來,外界焦點始終在資金來源。一旦穆斯克讓外界確信資金到位,投資人的下一個問題想必是每股420美元的下市價格到底合不合理?

穆斯克估計投資人持有的股票當中,約有三分之二將轉入下市後的特斯拉,也就是說多數股東都認為他開出的420美元下市價格偏低。

穆斯克在8月7日提出的420美元價格雖較前一日收盤價高出20%,卻小於多數企業購併交易的溢價幅度。

據Dealogic統計,過去10年來交易金額大於10億美元的購併案,平均每股收購價比消息公布前1個月的平均股價高出32%。若單看這段期間的科技業購併案,溢價幅度約在34%。

穆斯克提出的420美元與消息公布前1個月的平均股價相比溢價36%,但主因是先前這1個月特斯拉股價低迷,直到近日公布上季財報後才反彈。

曾任多家企業董事的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講師凱恩(Charles Kane)認為,特斯拉下市價格應超過430美元才合理。

他表示:「特斯拉董事會須衡量這樣的下市價格是否合乎公司長期價值,並將相關風險考量在內。」

然而,一直以來不看好特斯拉前景或對穆斯克不滿的投資機構,或許覺得420美元可以接受。

投資機構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霍喬斯表示:「特斯拉股價從未達到420美元,所以就算以此價格下市也沒有股東敢抱怨虧本。」他認為單從特斯拉財務基本面來看,420美元的價格算是很合理,只是許多人還對穆斯克的遠大抱負有所憧憬。

評析
特斯拉股價從未達到420美元,所以就算以此價格下市也沒有股東敢抱怨虧本。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2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7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下市 價格是關鍵

聯合報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

馬斯克上周推文計畫讓特斯拉下市,隨即在華爾街引發熱烈討論,各界的焦點一直放在他的資金是否確實已到位。但專家認為,價格才是馬斯克能否順利完成特斯拉下市的關鍵。

馬斯克在部落格說,他推測現有股東手上的股票有三分之二將轉入下市後的特斯拉,暗示有明顯過半的股東認為,每股四二○美元是低估了這家處於虧損中的電動車製造商。

先鋒、貝萊德及普信集團等特斯拉的法人大股東,持有約六成股票,假如馬斯克成功讓公司下市,這些股東將被迫出售大多數或全部持股,為評估馬斯克提議而成立的獨立董事委員會,必須保護這些股東的利益。

持有特斯拉少數股權的安聯環球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投資組合經理人普萊斯說:「這樁交易的問題是,許多現有投資人不想要一支不流動、或是依公司章程無法持有的股票。」

普萊斯管理的基金無法轉入下市後的特斯拉,而且不想以每股四二○美元出脫持股。

馬斯克上周提議每股四二○美元讓特斯拉下市,這個價格比該公司前一天收盤溢價約百分之廿,但低於大多數收購交易的溢價。根據Dealogic,過去十年來規模逾十億美元的收購案,每股收購價比出價時前一個月的平均股價高出百分之卅二,在科技業則高出百分之卅四。

每股四二○美元比馬斯克發推文的前一個月平均股價高出百分之卅六,但大多數時間是在特斯拉發布最新一季利多財報之前。

評析
專家認為,價格才是馬斯克能否順利完成特斯拉下市的關鍵。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5:2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離職員工向美證管會爆料 特斯拉監視員工

中央社 舊金山16日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內華達州電池廠遭解僱員工的律師今天表示,這名員工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爆料,指控特斯拉監視員工及得知墨西哥販毒集團可能在廠內販毒後,未採取行動。

特斯拉(Tesla)內部調查小組前成員韓森(KarlHansen)的律師麥斯納(Stuart Meissner)在新聞稿中說,韓森9日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關於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的爆料文件。告發人能拿到證管會收到的10%到30%罰金。

特斯拉表示,對韓森提出的控訴嚴肅看待且進行調查。特斯拉在聲明中說:「韓森所指稱的事部分完全非事實,其他則無法證實。」美國證管會拒絕評論。

麥斯納表示,韓森指控特斯拉,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要求下,在內華達州雷諾(Reno)郊外的Gigafactory裝設監視設備,以竊聽員工手機對話。

評析
韓森9日向美國證管會提交關於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的爆料文件。
 樓主| 發表於 2019-5-22 19: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7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比亞迪 曼谷交付101輛電動車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汽車製造企業比亞迪101輛e6電動車在曼谷成功交付,從而刷新泰國最大規模電動車交付紀錄。同時,泰方還與比亞迪簽署了1000輛e6合作協議。

中新社報導,作為治理曼谷空氣汙染的重要舉措之一,此次交付的e6車隊將作為VIP出租車和網約車運營。這也被視為泰國邁向電動出行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泰國與不少發展中國家一樣深受環境汙染的困擾,尤其在人口密集的曼谷及周邊地區,大量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為此,泰國政府推出相關政策鼓勵新能源車的應用,規定自2017年3月31日起,在政府及國有企業採購的公務用車中,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所占比例必須超過20%。

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說,比亞迪正在全球範圍內推動電動出行變革,很高興泰國加入這場影響深遠的變革之中。他表示,在泰國交付的e6電動車採用比亞迪自主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具有環保及安全性高、穩定性強等特點。

據介紹,早在2012年12月,比亞迪e6就登陸泰國,至今一直作為泰國最大的電力公司MEA的工作用車使用。2015年,泰國Loxley集團引入了比亞迪K9電動巴士和e6電動車,開啟泰國公交電動化。

評析
比亞迪101輛e6電動車在曼谷成功交付,從而刷新泰國最大規模電動車交付紀錄。
 樓主| 發表於 2019-5-22 19:24: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黃仁勳向特斯拉喊話
未來開發晶片有問題  NVIDIA 願意提供協助

作者 Atkinson

根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導,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17 日凌晨召開 2019 財年第 2 季電話財報會議時,執行長黃仁勳回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未來進軍晶片市場,可能為 NVIDIA 帶來威脅時表示,NVIDIA 已開發出用於自駕車的晶片,未來也很願意協助特斯拉開發晶片。

NVIDIA 第 2 季電話財報會議,一位分析師問黃仁勳,對特斯拉自己開發人工智慧晶片,擺脫對 NVIDIA 晶片的依賴這件事會否有影響,黃仁勳表示,NVIDIA 為自動機器開發的 Xavier 技術已處於生產階段,客戶對這項技術非常期待。黃仁勳又表示,如果特斯拉的自主自動駕駛晶片專案失敗,NVIDIA 很樂意提供協助。

特斯拉執行長 Elon Musk 在 8 月初表示,他非常喜歡 NVIDIA,但暗示特斯拉自行開發的的人工智慧晶片性能優於 NVIDIA 某些晶片,自行開發人工智慧晶片的決定,是雖然兩家企業的專長截然不同,但人工智慧技術未來在自動駕駛領域將發揮更大作用,雙方可能會有競爭關係。

黃仁勳指出,目前 NVIDIA 為特斯拉 Autopilot 自動駕駛系統開發的 Pascal 圖形處理器已推出 3 年,為了確保 Autopilot 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NVIDIA 需要提供更多計算能力。為了保證計算安全、自動駕駛安全,演算法需非常豐富,必須能馬上處理不同情況下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 NVIDIA 要開發 Xavier 晶片。目前 Xavier 已投產,客戶也非常期待。

黃仁勳表示,因開發 Xavier 晶片和軟體都是困難的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如果特斯拉沒能開發出想要的晶片,NVIDIA 很樂意提供協助。

對黃仁勳的回應,特斯拉尚未有評論。不過 Elon Musk 在 NVIDIA 電話會議之後,在 Twitter 發了一條推文表示,「NVIDIA 開發了很棒的硬體,我非常尊敬 NVIDIA 和黃仁勳。我們的硬體需求非常獨特,需要與我們的軟體緊密結合。」

評析
NVIDIA 已開發出用於自駕車的晶片,未來也很願意協助特斯拉開發晶片。
 樓主| 發表於 2019-5-22 19:24: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新型液流電池可發電與供氫,電動車與氫燃料車都適用

作者 EnergyTrend

電池電動車與氫燃料電池車都有望成為新一代交通主力,但這兩種車款各採用不同的「充電方式」,一種是電力、一種是補充氫氣,各國得針對兩種不同的車系分別打造管線與「加油站」,而近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打造新型液流電池,不僅可讓汽車在幾秒內完成燃料補充,還可以釋放電力與氫氣、完美解決兩種電動車系統不相容的狀況。

液流電池(flow battery)由兩個電解質槽組成,充放電時電解質會被幫補到中間的發電室,而發電室也會以薄膜隔開兩種溶液、形成兩個電極,最後產生離子交換來發電,而由於兩種電解質是分開存放,不會有電解質相互滲漏與自身放電等安全性問題,是一種良好的儲能生力軍。

只是液流電池體積龐大,即使該電池具有安全性與穩定性高等優點,仍不適合用於 3C 產品與電動車,目前大多研究團隊都是想把液流電池用在再生能源儲能系統。

而格拉斯哥大學這次想將突破以往液流電池無法用在汽車的印象,並成功透過奈米粒子溶液打造新型液流電池,其中團隊所用的電解質是一種奈米懸浮液(suspension),每個奈米粒子都可以當成一顆小型電池,儲存能量更是一般液流電池的 10 倍,還能以電力或氫氣的形式釋放。

且由於液流電池主要以液態電解質驅動,團隊更指出,新型液流電池可在幾秒內完成移除舊液體、補充新電解質,因此該系統的「充電」時間可跟一般汽油車一樣,大大縮短電動車的充電速度。

格拉斯哥大學 Regius Chair of Chemistry 教授 Leroy(Lee)Cronin 表示,若再生能源想要有效運作,還需要儲存容量、靈活性高的儲能系統來幫忙解決間歇性能源與電力尖峰等問題,而團隊提出的新型化學充電方式,除了可用在儲能系統,還可應用在電動車中。

該研究將有助於未來液流電池的應用,有望縮短液流電池與商業化門檻的距離。團隊也指出,新型液流電池的能量密度相當高,可提升將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與儲能系統的儲存容量,目前研究已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

評析
新型液流電池,不僅可在幾秒內完成燃料補充,還可釋放電力與氫氣,解決兩種系統不相容的狀況。
 樓主| 發表於 2019-5-22 19:24: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找副手 替穆斯克分憂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月初發推文表示要將公司下市以來首度受訪承認,特斯拉董事會已在尋找副手以分擔他的日常職務,他並放話:「如果找得到可以做得更好的人,麻煩告訴我。」他並表示,不後悔發表「資金到位」的推文,以後也不會放棄使用推特。

《紐約時報》周四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其實特斯拉多年來一直試圖招募營運長或執行長副手,來幫穆斯克分憂解勞。而穆斯克日前推文發布特斯拉擬私有化的消息,促使公司更加緊腳步物色副手。

穆斯克上周在推特上公開表示,擬以每股420美元收購特斯拉股票讓它下市,並宣稱資金已到位,該公司股價隨即大漲。

但美國證交會(SEC)隨即介入調查,各方消息指出SEC本周三正式向特斯拉發出傳票。據《華爾街日報》周四報導,SEC的調查重點在於,穆斯克推文發布下市計畫,目的是否為了對付做空特斯拉股票的投資人。

《紐時》引述匿名消息報導指出,特斯拉董事會擔心穆斯克的工作負荷過大,還有他的健康問題,尤其他有服用安眠藥Ambien的習慣,部分董事甚至認為穆斯克狂發推文與此有關。

穆斯克接受《紐時》專訪時也大方坦承,他每周工作時數高達120個小時,有時須靠吞服Ambien才能入睡。他表示,這是他生涯中最艱苦的一年。

穆斯克在專訪中聲稱,針對他喊出特斯拉下市的推文,董事會成員未向他提出抱怨。即便頻發推文惹出風波,他自陳沒有停用推特的打算,對於自己藉推文宣布特斯拉將私有化且資金到位,他並不感到後悔,還反問一句「我為什麼要後悔?」

關於特斯拉想幫穆斯克找副手,他也向《紐時》透露,特斯拉多年前曾找上臉書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探詢她轉戰這家電動車龍頭輔佐穆斯克的意願,但「目前並無積極物色的動作」。

評析
特斯拉多年來一直試圖招募營運長或執行長副手,來幫穆斯克分憂解勞。
 樓主| 發表於 2019-5-22 19:25: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強打平民價 恐賣一台賠一台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瑞銀(UBS)周三發表的拆解報告指出,特斯拉Model 3採用「新一代軍事級」動力系統且「技術超前同業數年」,但成本也超乎預期。若以3.5萬美元銷售入門款,每賣一台就賠6,000美元。

瑞銀分析師近日拆解今年出廠的Model 3、2014年出廠的BMW i3及2017年出廠的雪佛蘭Bolt等3款電動車,從動力系統、電池、電子中控系統、車架、車身、內裝到安全功能逐一比較。

瑞銀分析師藍根(Colin Langan)於報告中表示,Model 3採用的許多技術都超前雪佛蘭及BMW,尤其是Model 3動力系統更令分析團隊「為之瘋狂」,無奈成本就沒那麼漂亮。他表示Model 3成本雖低於另外兩款電動車,但差距不如分析師預期。


回顧去年7月Model 3投產前,瑞銀曾預期Model 3若以3.5萬美元銷售,每賣一台就賠2,300美元。周三拆解報告發現Model 3成本比想像中高,若以3.5萬美元銷售,每台將賠6,000美元。

目前Model 3入門款售價為4.9萬美元,瑞銀估計每台營業獲利約3,420美元,這也是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預期本季(9月底止)獲利的依據。藍根表示:「特斯拉目前採取的定價策略可望在本季締造最佳獲利,但坦白說我不認為獲利能夠延續。」

評析
目前Model 3入門款售價為4.9萬美元,瑞銀估計每台營業獲利約3,420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5-24 19: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8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股價慘兮兮 空頭猛唱衰:生命近尾聲

世界日報 編譯劉煥彥/綜合報導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或許常常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痛哭流涕,但對於長期看空特斯拉股價的投資人來說,本周重挫14%反而讓他們賺得滿手現金,特別是華爾街與歐洲的對沖基金。

彭博資訊報導,以脾氣暴躁知名的英國對沖基金巨頭歐迪(Crispin Odey)在寫給投資人的最新報告中表示,「像特斯拉這種賣空標的一向很難長期持有,但感覺特斯拉正在走向生命的末期」。

他也提到,目前特斯拉沒有任何設施能控制自家電動車的二手市場,而且來自其他電動車製造商的競爭將愈來愈大。

特斯拉並未回應這項報導,歐迪的基金公司則拒絕回應。

一周跌掉14% 兩年半來最慘的一周
本月特斯拉股價變動劇烈,走勢有如雲霄飛車;7日馬斯克發推文首次提到有意將公司下市後,股價一度大漲,後來受到主管機關關切的消息拖累而回跌,而且本周連跌四天,累計重挫14%,創下兩年半以來最慘的一周跌幅,還把今年以來的漲幅全部吐出。

由於不少投資人一直對特斯拉前景存疑,金融市場上對於特斯拉股票的賣空部位居高不下,本月最高時曾經超過130億美元,相當於特斯拉在外流通股份價值的四分之一,但仍低於市場對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賣空部位的近250億美元。

看空特斯拉的對沖基金巨頭,在歐迪之外,還包括著名華爾街大空頭、Kynikos Associates創始人查諾斯( Jim Chanos),以及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創辦人艾恩宏(David Einhorn)等人。

然而,別以為特斯拉已經被市場打為落水狗。17日美股收盤後,特斯拉市值仍有521億美元,高於通用汽車的513億,與福特汽車的380億美元。

評析
由於不少人一直對特斯拉前景存疑,特斯拉的賣空部位居高不下,本月最高時曾經超過130億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5-24 19: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8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傳統車廠夾擊、增產遭遇瓶頸…
特斯拉絕境求生有得拚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8日向全體員工發出一封電子郵件表示,將特斯拉私有化是出於對企業長期發展的考量,通過以退市的方式規避資本市場對其的挫傷,跳出企業發展的短線思維,從而使企業能夠專注其對現有業務的發展。然而,如今的特斯拉,正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

據「智東西」旗下汽車科技網站「車東西」報導,特斯拉的外患,來自傳統汽車廠商的夾擊。從今年開始,這些汽車製造商的純電動車會相繼走向市場—奧迪的e-tron、奔馳的EQC以及捷豹的I-Pace,都將成為特斯拉競爭豪華市場中的強大阻力,預計明年將會有更多產品陸續推出,屆時將有更多競爭對手發起挑戰。

面對業績的重壓,生產困境以及外部環境的壓力,特斯拉試圖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大量裁員等方式,讓公司扭虧為盈。此時卻有大批做空特斯拉的空頭,對其股價造成了嚴重的外壓。

隨之而來的,是股價波動對公司內部人員穩定的衝擊。今年5月,蘋果從特斯拉挖走了高級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加入該公司的自動駕駛造車計畫。自動駕駛創業公司Zoox,也有16%的員工曾任職於特斯拉。

與此同時,受制於廣泛的披露要求,特斯拉需向投資者發布季度財務報告。馬斯克表示,迫於投資者對季度收益的關注,企業很難做出利於長期發展的戰略決定,這使得公司在戰略決策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內憂方面,特斯拉的資金緊張、產能瓶頸依舊存在。從特斯拉本月發布的第二季度季度財報來看,儘管特斯拉的營收為4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調了43.4%,但從現金流及盈利狀態上來看仍不容樂觀。財報顯示,特斯拉目前仍然保持虧損狀態,而且常年處於虧損狀態,第二季度更是虧損了7.175億元。

如今,特斯拉仍未走出製造工廠的生產困境,包括對其組裝線自動化的過度依賴、電池問題和其他瓶頸,一系列製造挑戰推遲了該公司的增產時間表。特斯拉希望在年底將Model 3的周產量提升至1萬輛,而當前Model 3的周產量只有每周5000輛的水平,要再翻一倍,十分艱難。

評析
特斯拉的外患,來自傳統汽車廠商的夾擊,內憂方面,特斯拉的資金緊張、產能瓶頸依舊存在。
 樓主| 發表於 2019-5-24 19: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8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賣3.5萬美元就能賺錢? 瑞銀:虧損會更多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7日電

特斯拉(Tesla)賣出一輛Model 3目前大約能賺超過3000美元。然而,據瑞銀證券(UBS)的最新估計,若照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當初計畫的價格3萬5000美元出售,虧損金額將會比這個數字還多近一倍。

華爾街日報報導,目前Model 3定價介於4萬9000美元至約8萬美元。據瑞銀以Model 3拆解報告為基礎估計,若以最低訂價計算,特斯拉每輛車的利潤可能為3420美元,而這也正是為何馬斯克預期特斯拉第3季將獲利。然而,馬斯克當初設想的最平價價格卻是3萬5000美元,和目前價格差距不小。

早在特斯拉去年開始生產Model 3之前,瑞銀就預估特斯拉照3萬5000美元賣出一輛要虧損約2300美元,較貴的4萬2000美元車款也將只獲利670美元。然而,拆解報告又讓瑞銀的預估起了變化,因為Model 3用的電池成本比預期要高。

特斯拉為了提升Model 3產量到足以產生現金流,已經耗費了12個月,6月終於達到周產5000輛目標。馬斯克曾承諾今年將推出3萬5000美元車款,但他5月在推特上說,特斯拉要先求「存活」,在達到周產量5000輛後,還需要三至六個月才能實現3萬5000美元車款。

消息人士透露,針對Model 3在生產方面的問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去年就已開始進行調查,看其是否誤導了投資者,即先前公布的宏大的產能計畫,最終卻並未實現。據悉,調查是由SEC在舊金山的辦公室進行的,近日對特斯拉私有化問題的調查也是由這一辦公室進行。

作為拉Model 3產能問題是否誤導投資者調查的一部分,SEC已經傳喚了特斯拉的一名零部件供應商,傳喚是在對馬斯克推特透露私有化特斯拉進行調查之前進行的。而圍繞私有化問題,監管機構也傳喚了特斯拉的一名董事,以了解馬斯克私有化特斯拉的計畫。

SEC的調查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甚至數年,根據美國證券法,如果調查認定特斯拉誤導了投資者,特斯拉及其高管可能會受到處罰。

評析
若照馬斯克當初計畫的價格3萬5000美元出售,虧損金額將會比這個數字還多近一倍。
 樓主| 發表於 2019-5-24 19: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訴苦 特斯拉股價崩8%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上周五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哽咽談經營公司的艱辛,但投資人並不買單,當日股價挫跌逾8%,一周下來跌逾14%,寫下2016年2月來最大周線跌幅。

穆斯克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坦言過去一年來極為艱辛,過程中幾度眼眶泛紅,但投資人顯然不買帳,17日收盤股價重挫8.9%,跌至8月1日來低點。截至上周五,特斯拉股價今年來下跌1.9%,標普500指數同期間上漲6.6%。

穆斯克說,就特斯拉而言,最糟狀況已結束,但對他個人來說還沒。紐約時報報導,特斯拉董事會對穆斯克的工作量和健康狀況感到擔憂,尤其是他服用安眠藥Ambien。目前董事會正在物色副手,希望減輕穆斯克的負擔。

過去20年,馬斯克堪稱矽谷最閃亮的創業家,出現在公共場合總是意氣風發。不過,他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言行舉止的表現卻判若兩人,談話內容包括深層自省,也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評析
特斯拉董事會對穆斯克的工作量和健康狀況感到擔憂,目前正在物色副手,希望減輕穆斯克的負擔。
 樓主| 發表於 2019-5-24 19:09: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發豪語:25000美元低價電動車有望3年後問世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電動車「Model 3」雖然一開始以售價僅35,000美元的親民價格作號召,卻因成本太高、至今僅推出高價版,平價版遲遲無法問世。不過,近來為趕製Model 3、情緒瀕臨崩潰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卻依舊發下豪語,聲稱售價僅25,000美元的低價電動車,應該3年左右就能推出。

CNBC、The Verge等外電19日報導,馬斯克在接受人氣YouTuber布朗利(Marques Brownlee)專訪時坦承,特斯拉的規模相對較小,難以在競爭超激烈的產業中,跟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福特(Ford)等大型車廠抗衡。不過,即便難度頗高,特斯拉仍正在努力讓旗下車輛變得親民。他直指,想要壓低汽車價格,生產量與經濟規模都必須拉高。

在被問到特斯拉是否能推出優質的平價車種時,馬斯克給予肯定的答覆。他說,特斯拉若非常努力,大概花上3年的時間,就可讓車輛的售價降至25,000美元。

馬斯克並說,特斯拉在廣告、代言方面幾乎零花費,所有資金都投入研發當中,只要產品做得好,就能靠口碑把產品銷售出去。他認為,贏得人們的愛戴與口碑,是銷售產品的不二法門。另外,不作折扣也是重要的營運方針,就連馬斯克自己也付了全額購買特斯拉汽車。

就在馬斯克發下豪語的同時,瑞銀(UBS)在拆解Model 3後卻發現,如果以35,000美元的價格出售、特斯拉每台恐虧損5,900美元。

Electrek、路透社等外電報導,瑞銀分析師Colin Langan 17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Model 3基礎版的平均售價預料會達42,000美元,這只會為特斯拉帶來620美元的利潤,損益兩平的價格在41,000美元。

報告稱,在拆解搭配Long Range電池組的Model 3後發現,特斯拉的電池成本為每千瓦小時(kWh)178美元。

在紐約時報上週四(8月16日)稍晚出刊的一篇專訪中,馬斯克抱怨放空特斯拉股票的投資人給他巨大壓力,還哽咽說自己一週得工作120小時、靠安眠藥才能入睡,令投資人擔憂不已,特斯拉股價上週五應聲慘跌近9%,送了空軍一份10億美元大禮。

特斯拉17日終場重挫8.93%、收305.50美元,為超過兩年來股價跌幅最重的一天,並創8月1日以來收盤低。

評析
馬斯克發下豪語,聲稱售價僅25,000美元的低價電動車,應該3年左右就能推出。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26: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5-26 19:28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2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媒體女王籲別當工作狂 馬斯克直言辦不到

中央社紐約19日綜合外電報導

有「新媒體女王」之稱的哈芬登呼籲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更加健康的平衡,不過馬斯克今天直言說辦不到,這不在考慮的選項中。

他之後還說:「你認為這是選項之一,其實不然。」此言顯然是指他工作時間太長,哈芬登17日在公開信中呼籲他調整工作方式,才能花多一點時間「加油充電」,他回應說不可能辦到。


馬斯克上週接受「紐約時報」(NYTimes)訪問時坦言工作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他說自己每週工作120小時,有時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根據「紐約時報」,馬斯克在受訪過程數度哽咽,尤其當馬斯克談到,為了趕在生產期限出貨,他無止盡超時工作,連6月47歲生日當天都在工作,還差點錯過他兄弟的婚禮。


哈芬登在公開信中寫道:「週週工作120小時無助於發揮你的獨特本領,反倒是浪費了。你沒辦法撐到最後,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不是這樣運作的。」


評析
哈芬登呼籲馬斯克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更加健康的平衡,不過馬斯克今天直言說辦不到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28: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7-24 15:41 編輯

轉貼2018年8月2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深挖 Model 3  特斯拉又擠出哪些新技術?

作者 雷鋒網

經過長時間努力,特斯拉 Model 3 生產終於步入正軌。

不過,喜歡「折騰」的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可不會停下來,他還要帶領這家「非主流」汽車商升級車輛關鍵功能,如將 Autopilot 現在依靠的 GPU 換成自家獨立開發的 AI 晶片。也就是說,未來新版 Autopilot 需要更強悍的計算效能。

不過,有分析師卻認為,偏愛跨越式發展且欠了一屁股債的特斯拉會背上巨大的財務和技術風險。

特斯拉計劃代替現在的輝達 GPU,用內部開發的 ASIC 神經網路加速器來驅動 Autopilot 演算法。業界人士認為,特斯拉是下大賭注,相信專屬的 AI 晶片比通用 GPU 更高效。

所謂的 AI 晶片是馬斯克 8 月 1 號財報電話會議自己透露的。「過去兩三年,我們一直在低調研發,現在我覺得是時候讓這款產品曝光,畢竟它早晚都要問世。」馬斯克說。

除了證實了這塊 AI 晶片存在,馬斯克還非常嚴肅的宣稱這款晶片有「非常驚人」的效能。馬斯克表示,「這是市場針對自動駕駛最先進的晶片」,市場觀察者卻表示,馬斯克和晶片設計團隊幾乎沒公布細節,但卻敢說這款歷時 3 年研發的 AI 晶片效能是輝達 GPU 的 10 倍。

「硬體升級無法提升 Autopilot 的效能,還需要相關軟體升級輔助。」VSI Labs 分析師 Phil Magney 解釋。「這給特斯拉未來推動軟體升級留下充足空間,畢竟超強的計算能力也是一大優勢。」

Magney 和其他觀察者認為馬斯克又偷換概念,與自家 AI 晶片比較的是舊款輝達 GPU,新款 Xavier SoC 效能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馬斯克還指出,「根本上講,GPU 只是帶來模擬型態,瓶頸非常明顯。GPU 和 CPU 之間的傳送最終會成為系統的緊箍咒。」

業界專家指出,現在的特斯拉架構並沒有留位置給輝達 NVLink Fabric,而這套全新的高速 GPU 互聯系統能讓處理期間資料傳送速度提升 12 倍。

VSL Labs 表示,除了輝達,Autopilot 2.0 還使用三星(DRAM)、Marvell(乙太網路交換器)和英飛凌(微控器)等供應商的零件。

Ingineerix(專業拆車網站)將 Model 3「大卸八塊」後注意到一塊車身控制器,這塊電路板上有許多分立器件,還有特斯拉自己的 ASIC 和意法半導體的電源架構晶片。「透過一流的設計,特斯拉將車輛前部保險絲盒與配電裝置都換掉了。」Ingineerix 解釋。

除了備受外界關注的 Autopilot 系統,Model 3 還有許多引人注目的升級。一些升級由內部晶片開發推動,其他是一些標準功能的改進,比如特斯拉獨創的氣流系統。新的採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讓特斯拉工程師省掉機械式的通風口,將車內空間最大化。除了新型氣流系統,特斯拉的空氣過濾系統也是業界一絕。

與此同時,Model 3 讓對手「嫉妒」的電池管理系統也使用特斯拉自行開發的 ASIC 和其他自主專利。分析 Model 3 的 80kWh 電池組後,一位工程師驚呼這設計實在「太讚了」。

內部設計方面,據了解 Model 3 也是業界頂尖水平,最近就有消息稱 Volvo 運了一輛 Model 3 回去拆解研究。

林利集團資深分析師 Mike Demler 認為特斯拉冒著大風險從零開始研發 AI 晶片,從經濟角度來看根本毫無意義。他和一些分析師甚至懷疑這款耗資甚巨的晶片一開始就沒有理由成立,畢竟 Mobileye 和輝達的產品已夠強大。Demler 懷疑特斯拉的工程師更傾向「封閉系統」,且想自己掐住命運的咽喉。

「馬斯克嫉妒賈伯斯」,他補充。Demler 堅持認為,將大量資源投入神經網路加速器的研發肯定是被誤導的。在他看來,車載電子領域真正的創新其實在軟體。「感測器、感測器融合和智慧確實很重要」,Demler 在馬斯克推文稱要私有化特斯拉後表示。

「特斯拉到底能做出什麼成績恐怕過一段時間才會分曉,但搞出革命性產品的機會不大。」畢竟與輝達和 Mobileye 等翹楚相比,特斯拉還太年輕,且別忘了老巨頭走的都是平台化之路。

觀察者也同意一點,那就是安全的 Autopilot 要為感知和認知提供強大的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它要借演算法理解道路規則和指令。

「我們不該再想自駕車了,自動駕駛型態反而更重要,就先自適應巡航這樣的用例。」Demler 解釋。

特斯拉在 ASIC 的戰略還為人詬病,特別是在開發費用高昂的情況下。雖然 ASIC 會卡住架構升級的空間,但 Phil Magney 認為其架構依然比 GPU 高效。原因之一就是 ASIC「會專為特殊應用最佳化」。Model 3 最典型的應用就是基於 AI 的推理模型。

「輝達的 SoC 確實能出色服務許多需要大量並列指令的應用。」Magney 說。

Demler 也看好特斯拉對電動車產業的引領作用,特別是電池研發優勢。「這是它的關鍵創新」,他說。Ingineerix 拆解 Model 3 能量轉換系統還顯示,這套裝在後座下方的 12V 套件其實是車載交流轉直流充電器,同時還是一台直流換流器。整個套件都裝在一塊大 PC 板上,而這塊板用到 Model 3 唯一一條保險絲。

這些能量管理零件是特斯拉做到車輛長續航的關鍵,跨不過 300 英里這個硬指標,電動車就難以進入主流市場。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特斯拉)

評析
特斯拉計劃代替現在的輝達 GPU,用內部開發的 ASIC 神經網路加速器來驅動 Autopilot 演算法。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29: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JP摩根狠砍目標價 特斯拉小驚嚇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自電動庫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本月7日拋出考慮將公司私有化的推文以來,該公司股價頻頻暴跌。周一JP摩根一口氣將特斯拉年終目標價由308美元砍到190美元,導致該支股票盤中小跌0.26%至304.69美元。

追蹤即時空頭數據的S3 Partners報告指出,自8月7日至上周五止,特斯拉股價由379.57美元大跌約20%,包括上周五重摔9%。這段期間特斯拉的空單部位市值增加12億美元。

穆斯克7日透過推特表示,他「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公司下市,且「資金已經到位」,激勵股價狂飆11%,造成空頭大軍慘賠。不過穆斯克的推文引來美國證管會(SEC)調查,市場質疑穆斯克的資金來源,使股價一路走跌。

上周五穆斯克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後,坦言今年是「極度痛苦的一年」,並稱空頭是他大部份的壓力來源,引發當日股價跌幅深達9%,收在305.5美元,寫下8月1日以來最低紀錄。上周周線重挫逾14%,創2016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S3 Partners在報告中表示,「對穆斯克和特斯拉長期散戶和機構投資人不幸的是,特斯拉漲到每股420美元的軋空並未實現。」

S3 Partners指出,自8月7日的推文出現後雖然出現一些空頭回補,但只占空頭部位約4%。空方「沒有動力改變部位」,除非穆斯克有辦法讓股價回升至420美元。

據S3 Partners數據,特斯拉的空單部位達112億美元,占該公司流通在外股數逾三分之一,成為空頭狙擊的頭號美股目標。就全球來看,比特斯拉更吸引空頭部隊關注的企業,只有阿里巴巴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平安保險。

評析
據S3 Partners數據,特斯拉的空單部位達112億美元,占流通在外股數逾三分之一,為空頭狙擊的頭號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29: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CNBC:蘋果應收購特斯拉10%股權 入股最佳時機

經濟日報 記者鍾詠翔╱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投資人格伯(Ross Gerber)20日表示,此時是蘋果公司投資特斯拉最佳時機,若蘋果能收購特斯拉10%股權,對兩家公司都有益處,特斯拉的問題多半跟營運有關,正好是蘋果執行長庫克擅長的領域。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格伯指出,蘋果應收購特斯拉5%、10%的股權,讓iOS進入特斯拉螢幕;特斯拉的賣點之一是車載螢幕,若螢幕少了蘋果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大問題。

格伯同意車市可望是未來蘋果巨大商機的說法,但蘋果的自駕車計畫「泰坦」(Titan)已走不下去,而特斯拉是更可靠的賭注;若蘋果與特斯拉達成協議,特斯拉電動車採用蘋果的作業系統和App商店,將為蘋果向客戶推銷服務和應用程式開闢一條全新途徑。

格伯指出,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每天面對的問題,都跟營運有關,這就是當年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延攬庫克的原因,庫克很適合這個角色;過去蘋果和特斯拉合不來,原因是穆斯克不需要蘋果,但現在顯然需要幫助。

格伯說,特斯拉依靠創新來彌補規模和營運上的缺陷,而創新正是蘋果迫切追求的長期目標;蘋果的最大隱憂是在創新曲線上落後很多,看不出五年後將走往何方,他並認為十年後手機不會再是主流裝置。

評析
若蘋果能收購特斯拉10%股權,對兩公司都有益,特斯拉的問題多半跟營運有關,正好是庫克擅長的領域。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2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私有化生變,傳競爭對手也在與 PIF 談判

作者 黃 敬哲

特斯拉執行官馬斯克此前表示,沙國主權財富基金 PIF 將會協助他完成私有化交易,然而近日有消息指出,這筆資金可能會由競爭對手獲得。

據《路透社》的報導指出,沙國主權財富基金的確對電動車產業相當有興趣,但未必會投資在特斯拉身上。事實上,雖然該基金有 2,500 億美元的規模,相當龐大,但其投資也非常多元,許多計畫正在進行中,能放在電動車的預算上其實有限,而特斯拉的競爭對手 Lucid Motors 也想要爭取這筆資金。

據消息人士表示,PIF 和 Lucid Motors 已起草了一份協議,根據條款,PIF 將向 Lucid 投資 10 多億美元並獲得多數股權,第一輪將是 5 億美元,隨後再分兩個階段進行注資,取決於 Lucid 的生產是否能達到一定的里程碑。當然此事仍是保密,雙方並不回應,無法查證。

且消息來源也表示,雙方談判尚未結束,也很有可能告吹。雖然 Lucid 的條件較為優厚,不過特斯拉的技術應更為先進,畢竟 Lucid Air 根本還沒正式交貨,其原投資者許多來自於中國。不過無論如何,此消息一出,將讓特斯拉私有化一事雪上加霜,尤其美國監管機構對馬斯克在推特上的發言相當感冒,若真的 PIF 沒打算注資,那麼就有很大可能會被裁罰。

雖然馬斯克已公開表示將會獲得融資,但市場並不認為 PIF 目前有足夠的資金履約,反而 Lucid 一案比較可行。Lucid 組建了一支從馬自達和特斯拉招募的團隊,其中包括 Model S 首席技術長 Peter Rawlinson,被認為是特斯拉有力的競爭對手,其產品價格比特斯拉更有優勢,且改善了駕駛體驗。

當然無論 Lucid 未來是否真能成為特斯拉的勁敵,此消息一出,令特斯拉的股價又再度下挫。

評析
據《路透社》的報導指出,沙國主權財富基金的確對電動車產業相當有興趣,但未必會投資在特斯拉身上。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29: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車廠集中投資中國  日產傳砸千億、蓋新廠、增產3成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20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計畫在中國興建新工廠、且計畫擴增現有的2座據點產能,目標在2020年將中國乘用車產能較現行提高3成,預估總投資額將達約1,000億日圓。因美國市場轉趨縮小、歐洲則受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前景難預估,因此除了日產之外,本田、豐田和福斯(VW)也正計畫擴增中國產能,全球汽車大廠對中國進行集中投資的動向鮮明。

據報導,日產目前透過和東風汽車集團的合資公司在中國展開業務,而上述計畫興建的新廠將成為日產位於中國的第9座組裝廠,年產能為20-30萬台,且預估將坐落於湖北省武漢。除了上述新廠外,日產也計畫在位於江蘇省常州的東風據點新設年產能約12萬台的乘用車新產線,而位於河南省鄭州的商用車工廠也將改裝成乘用車據點、年產能約10-15萬台。日產新設的產線也考慮生產電動車(EV)等電動化車款。

日產目前於中國的年產能約160萬台,而上述一系列的增產措施預估將增加約50萬台年產能,也將讓日產成為首家中國年產能超過200萬台的日系車廠。2017年日產於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年增12%至152萬台,超越南韓現代汽車成為第3大廠,僅次於VW和通用(GM)。

日產於2月5日宣布,旗下中國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DFL)公布了新中期計畫,將在截至2022年為止的5年內總計在中國投資600億元人民幣(約1兆日圓),計畫在2022年結束前在中國推出20款以上的電動車(EV)等電動化車款,目標在2022年將中國年銷售量提高至260萬台、將較2017年大增7成,2022年營收目標3,000億元人民幣(約5兆日圓)。DFL為日產、中國東風汽車集團分別出資50%設立的合資公司。

評析
除日產外,本田、豐田和福斯也正計畫擴增中國產能,全球汽車大廠對中國進行集中投資的動向鮮明。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3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拖欠貨款 供應商擔憂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份汽車供應商調查顯示,需錢孔急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向供應商要求延後付款或退還高額現金,甚至拖欠貨款,部分供應商認為特斯拉已經成為公司的財務風險。

摩根大通周一將特斯拉的目標價大砍113美元,引發該公司股價一度觸及三個月新低,但終場仍收高0.96%。周二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大漲3.5%,報319.29美元。

據代表100家業者的「原廠設備供應商協會」(Original Equipment Suppliers Association)調查顯示,22家有回答的供應商中,有18家表示特斯拉的財務狀況已對公司構成風險。

數家受訪的供應商表示,特斯拉試圖延後付款,或是要求退回巨額現金。此外,據公開紀錄顯示,過去幾個月數家小型供應商宣稱特斯拉拖欠付款。

不過據熟知內情人士表示,特斯拉向生產相關供應商的付款準時率,已由去年的90%提升至95%,非生產面的供應商付款準時率也有8成。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上周五受訪時表示:「我們不是因為沒錢才延後付款,是因為交易有爭議,我們還在討論零件對不對。」

上述業者只佔特斯拉上百家供應商的一小部分,不過綜觀調查、訪問和文件顯示,部分供應商開始擔心特斯拉的付款能力。

原廠設備供應商協會執行長弗瑞姆(Julie Fream)表示,每當傳出有關特斯拉的不確定消息,都會引起供應商擔心。

該協會在7月26日至8月8日進行訪查,期間特斯拉發布第2季業績,以及穆斯克在推特表示考慮將公司私有化。

22位有回答的受訪者中,有8位擔心特斯拉會破產,對此穆斯克斬釘截鐵表示,「公司絕對不會破產」。不過所有受訪者亦表示希望與特斯拉繼續合作。

評析
一份汽車供應商調查顯示,需錢孔急的特斯拉向供應商要求延後付款或退還高額現金,甚至拖欠貨款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30: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驚!傳特斯拉6月底趕製的Model 3  高達86%需重作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為趕製「Model 3」、達成6月底週產5千台的目標,產品良率恐遭犧牲。市場傳出,特斯拉6月趕工出來5千台Model 3當中,高達4,300台需要重做(rework)。

Business Insider 21日引述內部文件報導,內部文件顯示,在6月23日當週,特斯拉重做了超過4,300台Model 3,每一台汽車平均花費37分鐘維修(repair)。

這意味著Model 3在6月最後一週的「直通率」(first pass yields, FPY),可能只有14%。所謂直通率,是指以標準流程製作出的新車,有多少能第一次就通過所有品管測試、不需維修。

根據Oliver Wyman顧問Ron Harbour的說法,優良車廠的直通率可達80%以上,一般工廠平均也有65-80%。維修汽車的工作量,也勢必會影響到工人的勞動總產出。

文件內容並顯示,Model 3需要重作的常見原因中,都跟「手工作業疏失」(failed manual task)有關。一位不願具名的工廠員工透露,這是指由人工安裝的生產作業。

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第二季財報電話會議上曾說,特斯拉的生產線上,有許多「趕工與等待」(a lot of hurry up and wait)的現象,有時生產會因零組件出錯而暫停,且每輛汽車的人工成本都超高。

今(2018)年3月就有消息傳出特斯拉良率超差。CNBC 3月14日引述內部員工報導,特斯拉位於加州的Fremont廠,由於製造出來的零組件和汽車失誤比例太高,重做和維修的工作讓人難以負荷。

特斯拉一名現任工程師估計,Fremont廠製造或取得的零組件當中,多達40%需要重做,由於工作人員得耗費許多精力檢查、重做生產線完成的零組件,Model 3的出貨時程也只能被迫往後延。其他員工則指出,特斯拉有時甚至會把有缺陷或受損的零組件,直接從Fremont廠移送至位於加州Lathrop的翻修中心,而不是直接在生產線上修復零件,這是相當不尋常的現象。

評析
市場傳出,特斯拉6月趕工出來5千台Model 3當中,高達4,300台需要重做(rework)。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30: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哈佛學者: 特斯拉 應找蘋果、谷歌收購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哈佛大學法學院及卡內基梅隆大學工學院傑出學者瓦德華(Vivek Wadhwa)表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由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出資下市的計畫並不可行,不如找蘋果或谷歌收購才能創造雙贏局面。

瓦德華在MarketWatch網站投書,認為特斯拉深陷財務危機又負面消息不斷,確實該尋找金主讓公司下市,但這個金主不該是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口中的沙國主權基金,因為沙國與特斯拉之間存在明顯的利益衝突。

特斯拉開發的電動車及太陽能發電技術都會打擊石油需求,因此沙國投資特斯拉反而造成國內原油蘊藏量價值損失。相較之下,科技公司與特斯拉的發展目標一致,尤其蘋果和谷歌更具備資金、技術及行銷網路等優勢,被視為對特斯拉發展藍圖最有利的金主。


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早在2008年就提出電動車的構想,而業界也傳聞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近年投入電動車研發,儘管蘋果至今尚未發表任何研發成果。

瓦德華認為蘋果自2007年iPhone問世以來,遲遲無法推出下一個顛覆市場的新產品類別,而特斯拉有能力提供蘋果全新的技術平台發展新產品,例如特斯拉的車用電池及車用電子裝置都能運用在蘋果新產品當中。

對特斯拉而言,蘋果旗下Apple TV、iTunes及App Store等軟體服務能充實電動車的車內娛樂系統。身為特斯拉車主的瓦德華也表示,特斯拉自家車用作業系統介面不太友善,若能改用macOS勢必大幅提升使用經驗。

谷歌雖不像蘋果擁有硬體製造能力,但瓦德華認為谷歌地圖軟體勝過特斯拉自家地圖軟體。他認為將來若由谷歌自駕車事業Waymo專攻自駕軟體,讓特斯拉專攻電動車硬體製造,兩者合體將是完美搭配。

摩根士丹利日前將Waymo市值估在1,750億美元,因此瓦德華認為市值700億美元的特斯拉對谷歌來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購。

評析
蘋果和谷歌更具備資金、技術及行銷網路等優勢,被視為對特斯拉發展藍圖最有利的金主。
 樓主| 發表於 2019-5-26 19:31: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3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自駕車新運用 蘋果新專利可提示行車方向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隨著車聯網及自駕車時代來臨,各大車廠競相投入自駕車研究,蘋果也積極跨進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並申請與汽車相關的專利。

根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報導,蘋果最新專利被媒體曝光,蘋果在歐洲通過一項專利,可利用AR技術將圖解式的半透明圖顯示在擋風玻璃上,顯示蘋果準備把汽車前檔玻璃當做一個功能強大的手機螢幕,在螢幕上能夠加入導航資訊或是影音通話介面並且透過Facetime新推出的團體視訊功能,來連結自駕車中的乘客。

根據外媒報導,最近蘋果再獲得一項自動駕駛汽車新專利,將可提示行車方向與車子將要採取的行動。如此一來這可能有助於緩解人們對自駕車突然移動的擔憂,也可以讓乘坐車提前知道汽車行駛軌跡。

據了解,蘋果這項新專利將設立一個系統,在該系統中,汽車可以告訴乘客它將要行駛的路線,這也意味著乘客不會對路線的突然改變感到意外。假若一輛汽車要快速駛出,那麼在汽車突然駛離公路之前,乘客就可以在顯示器上看到這一點,這樣的模式類似今天的Google地圖和蘋果地圖。

假若使用者在某個地方找到了方向,使用者也可以看到前面的路線,同時也可以看到未來需要做的動作。

如此的模式就像GPS導航一樣,蘋果的專利會告訴你,它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採取下一步行動。

由於蘋果從2014年開始進行的「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自動駕駛汽車計劃,蘋果已雇用1000多名工程師,並且一直神秘進行,但是蘋果從沒有公開承認過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存在。

雖然《紐約時報》在去年的報導指出,蘋果已經放棄了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但是至今年7月仍有新證據顯示,蘋果公司內部很多人都知道,蘋果這個自動駕駛汽車專案仍在進行。

蘋果最近還從Alphabet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和特斯拉聘請了傑出的工程師,這進一步表明蘋果將繼續在該項計劃中進行投資。

評析
隨車聯網及自駕車時代來臨,各大車廠競相投入自駕車研究,蘋果也積極跨進,並申請與汽車相關的專利。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4: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中日將合作研發電動車充電器 可能成世界標準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3日專電

日本負責普及電動汽車快速充電標準的CHAdeMO協議會宣布,將與中國的電力企業團體合作研發新型電動車(EV)快速充電器,目標2020年可以商業化。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中日合作研發出新型自動車快速充電器的標準如果統一,全球市占率將逾95%,成為世界標準的可能性極高。

CHAdeMO協議會昨天宣布中日合作後,預定28日在北京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團體簽署合作同意書。

中日合作研發的新型快速充電器輸出功率將逾500千瓦,是現行充電器的10倍。如果新型充電器商業化,一個充電器可同時讓多輛汽車充電。此外,車載電池的性能如果提升,目前約需30分鐘的急速充電時間可更為縮短。

有關快速充電器的標準,日本的CHAdeMO標準、中國的GB/T標準、歐美的Combo標準一直在競爭主導權。截至今年4月,利用CHAdeMO標準快速充電器的車有1萬8000輛、Combo標準7000輛、GB/T標準22萬輛。

CHAdeMO協議會認為,與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中國合作研發快速充電器,對日本汽車業者而言,無須在中國和日本分別研發不同標準,可節省成本。而且,日本的充電器廠商也比較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評析
中日合作研發出新型自動車快速充電器的標準如果統一,全球市占率將逾95%,極可能成為世界標準。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2020年上海量產

工商時報 賴瑩綺/綜合報導

特斯拉第一座海外超級工廠確定落戶上海臨港區後,知情人士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獲得完全國民待遇,2020年,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將量產售價不到30萬元人民幣的Model 3。該人士還說,雖其超級工廠前期僅生產一種車型,但該車型平易近人的售價仍值得期待。

澎湃新聞報導,上月11日,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親赴上海,與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委會、臨港集團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特斯拉將獨資在當地建設規模超越美國工廠的超級工廠,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計畫產能一年50萬輛電動車。

事實上,特斯拉決定在上海建廠前,大陸多省政府均用力向其招手。臨港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杰表示,因特斯拉有獨特的汽車技術,在新能源車之外,它有SpaceX火星探測等無數個創新概念支撐其品牌,這是其獨特的價值。對大陸各地來說,「特斯拉就是下一個蘋果(Apple)」,當然積極爭取。

2016年,網路流傳一份政府文件指出,蘇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協調特斯拉落戶相關事宜,特斯拉高層也傳赴蘇州考察。

去年4月,有消息指稱,特斯拉計畫在廣東以獨資方式設廠,正在等待相關部門批覆等。

但特斯拉最後選擇上海的原因,係因長三角地區有中國最成熟的新能源車供應鏈,電池、材料、整車零件設備等諸多方面均有明顯優勢,相關產業知名廠商如寧德時代、力神電池等,不是總部設在長三角,就是生產基地在長三角地區。

加上官方自2014年特斯拉進入上海市場後,給予該公司優渥優惠且效率驚人,持續吸引馬斯克選擇在上海建廠。如特斯拉剛進上海一個月,政府僅用一周時間就建好充電樁。截至去年底,上海市政府已發給特斯拉約6,000張免費牌照等。

除完整的汽車產業配套外,上海金融中心的角色,也替特斯拉的超級工廠提供支撐。目前中國最大的幾家銀行正與上海市政府積極商談,擬為該工廠提供部分融資。

評析
特斯拉在中國獲得完全國民待遇,2020年中國超級工廠將量產售價不到30萬元人民幣的Model 3。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5: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俄AK-47軍火商推電動超跑  嗆要比拼特斯拉

經濟日報 記者郭宣含╱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軍火製造商卡拉希尼科夫(Kalashnikov)推出復古版電動車,並自稱將成為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Elon Musk)電動車廠特斯拉的勁敵。

知名AK-47步槍的製造商在首都莫斯科附近展示一台蛋殼藍的原型車「CV-1」,表示CV-1的靈感來自1970年代生產的前蘇聯掀背車,這台電動車是一輛位於革命性的尖端「超級跑車」。

卡拉希尼科夫先前因新推出的大型戰鬥機器人「小伊果」(little Igor)而被取笑。

卡拉希尼科夫23日發出聲明表示,CV-1電動車搭配許多複雜科技系統,讓該公司可以跟特斯拉等全球電動車製造商並駕齊驅。

除此之外,當這輛車完全開發完成,這台車的最高時速比公司其他的電動車車速高出好幾倍,充一次電就可開350公里。因為這輛車還是原型車,所以尚未公布售價等細節。

卡拉希尼科夫一直希望將品牌朝不同方向發展,最近開發一條衣服生產線和一系列個人用品,從雨傘到智慧手機外殼都有。

不過該公司踏上開發電動車的道路卻在莫斯科引發不同反應。許多社群媒體用戶很快跑到該公司臉書專頁,分享他們對「俄國項特斯拉喊話」的想法。有些人覺得CV-1的設計「搞笑像殭屍」,也有人稱讚外型很酷。

一名網友留言:「你的戰車很棒,但如果你能離我的車遠一點就更棒了。」

卡拉希尼科夫本周初推出一隻4公尺高、4.5噸重的機器人,藉由人工操作可以「執行工程和戰鬥任務」。

業者爭相推出體型更小、線條更流暢和更聰明的機器人,卡拉希尼科夫公司卻推出這款笨重設計老舊的機器人,因而招惹不少訕笑。該公司後來表示,希望在2020年展覽會中展示該機器人的改良版本。

評析
俄AK-47軍火商推復古版電動車,讓該公司可以跟特斯拉等全球電動車製造商並駕齊驅。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5: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4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Tesla佛利蒙車廠旁堆放場火警 幸無波及車廠

世界日報 編譯組╱灣區23日電

東灣佛利蒙一處工業區周四(23日)下午起火,一建築物被波及,火勢又漫延,造成一起野火。起火地點位於Tesla車廠南端,火勢已迅速受到控制,車廠沒有受到影響。起火原因還在調查。

起火地點位於車廠旁的一處堆放場,大量堆積的紙板起火,然後漫延到附近的野地,野地的乾草立即燒起來,火勢又波及堆放處旁邊的一棟建築物。消防員沒有說被波及的建築物受損程度。

火勢已於6時受控。現場的消防員說,至少須留在現場數小時,清理火場和確保火勢不會復燃。

堆放場位於車廠南端,該處還有一Tesla的試車跑道。Tesla的車廠,占地共370英畝,廠房的面積則有530萬平方呎。

Tesla這個車廠,近年曾多次發生火警,但都沒有大礙。這次的起火原因,仍在調查中,還不清楚是否與Tesla有關。

評析
起火地點位於Tesla車廠南端,火勢已迅速受到控制,車廠沒有受到影響,起火原因還在調查。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5: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 Model 3 產能達標的背後 首次合格率僅為 14%

作者 36Kr

美國東部時間 8 月 21 日晚間,美國 Business Insider 從內部文件得知特斯拉 Model 3 今年 6 月最後一週達到的 5,000 輛生產目標,首次合格率僅 14% 左右。

汽車業中,「首次通過率」(First Pass Yield)是指不需要返工,就能通過出廠檢測的汽車比例。特斯拉內部文件顯示,6 月 23 日當週,特斯拉改裝 4,300 多輛 Model 3,這意味著,特斯拉在 6 月第一週生產 Model 3 的首次通過率約 14%,有 86% 汽車需要返工。

製造專家兼 Harbour Consulting 總裁朗‧哈珀(Ron Harbour)稱,汽車業的總體首次通過率在 65%~80% 之間。特斯拉 Model 3 的通過率,比目前大多數汽車生產車間的產量低至少 51%。平均下來,特斯拉需要為每輛返工汽車再多花費 37 分鐘的修理時間。

外媒還指出,汽車需要返工的最常見原因是「人工作業失敗」。各種表面問題均是「人工作業失敗」所致,維修無疑會降低整體生產速度,並影響最終產量。

這 4,300 輛 Model 3 的具體維修內容尚不清楚,特斯拉回應,返工只包括一些小問題,不涉及大修,多數 Model 3 到達生產線末端時沒有重大問題。特斯拉官方發言人稱,「我們的目標是為每位客戶生產一輛完美的汽車,為了確保最高品質,我們在每輛車出廠前,都會進行哪怕是最小的改進。」專門的檢查小組追蹤裝配每輛車,每輛車都會在生產線末端進行額外品質控制過程,所有這些都發生在汽車離開工廠並交付給客戶之前。

即使 FPY 比較低,特斯拉表示自上季以來,生產一輛 Model 3 所需工時數下降了近 30%。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 8 月 1 日第二季財報電話會議還說,特斯拉在 7 月多次生產了 5,000 輛 Model 3,但具體的合格率,特斯拉官方並沒有透露。

前有馬斯克意圖私有化特斯拉導致股價波動,如今又爆出 Model 3 首次合格率低於業界平均,這次,特斯拉會如何尋求破局?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在 6 月第一週生產 Model 3 的首次通過率約 14%,有 86% 汽車需要返工。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6: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電動車教父 挑戰最難創業

經濟日報 蔡敏姿

大陸智慧電動車蔚來汽車的董事長李斌被稱為「中國出行教父」,談起生產智慧電動車的難度,他說,如同爬製造的「聖母峰」,汽車業的挑戰無疑是所有創業領域當中最艱難的。

赴美上市 海外拓版圖
第一財經報導,李斌是一位連續創業者,除了是蔚來汽車董事長,還身兼數職。今年1月,他辭去易車網CEO一職,但依然保留易車網以及易鑫這兩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職位。4月,他將摩拜出售給美團,並把摩拜董事長的位置拱手相讓給新主人王興。比起摩拜,他將95%的精力放在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又被稱為「中國版特斯拉」,8月14日遞交在美上市申請,預估募集18億美元。此次IPO意味著李斌的「出行帝國」版圖將擴大至海外。

「現階段所遇到的問題,皆在預期中。從一開始計劃造車,就很清楚,目標如同攀登全球最高峰「聖母峰」8,848公尺的最高峰來制定,而不是小山坡。所以,造車究竟有多難,我們心中有底。」李斌強調,選擇造車是經過深思熟慮。

蔚來從2015年7月1日開始做首款量產車ES8,不到三年,新工廠落成並且投產,這是傳統車企難以達成的速度,傳統車企推出一款新車型需要三至五年。

由於成本高,加上關稅和消費稅等,特斯拉在大陸售價居高不下,蔚來試圖以一半的價差搶占市場,推出人民幣40萬至50萬元高端電動車,押寶像蔚來ES8全鋁車身、空氣懸掛、自動輔助駕駛、0到100公里加速只有4.4秒、600多匹馬力的車。而市場上滿足這些條件的車,價格人民幣100萬元起跳。

當打怪遊戲 實現夢想
彭博商業周刊報導,李斌說,創業是他喜歡的一種生活方式。把想法變成現實;設定一個目標,完成它,這種感覺挺好。創業就是打怪遊戲。

1991年考入北大社會學系的李斌,身為一名文科生,卻考過計算機系統分析員,還給當時一家香港公司編軟體,賺了一桶金。

畢業後,他一直處於創業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他的創業、投資,基本上都跟車、出行相關。創建蔚來,他的初衷是讓蔚藍的天空能夠回來。

「汽車業的挑戰無疑是所有創業領域當中最艱難的,成功機率非常低。」他說,第一、汽車本身很複雜。而手機就相當於汽車上的一個螢幕,但手機不需要考慮零下20度的極端環境。汽車上面有那麼多零件,有那麼多的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要做那麼多的測試。開發周期漫長,所有的決策,到三年後才能檢測和驗證。汽車產品的研發一開始就不允許有差錯,臨時修改,就要重新來過。

重視研發 砸大錢投資
第二、汽車的產業鏈非常複雜。在大陸,你想在不同的城市賣車,每個城市的每一層,你得去把它跑通。處理與當地政府的關係,就是特別大且重要的工作。

造車確實投入巨大,蔚來超過6,000名員工,其中全球研發團隊已發展到3,000多人,每年的研發支出至少人民幣60、70億元,服務體系3,000多人,團隊非常大。蔚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的黃金地段陸續建蔚來中心NIO House,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對於目前基本上尚未有收益的蔚來汽車來說,究竟有多少錢可以支撐?業內甚至擔心蔚來汽車有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舉例,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至今依然未能轉虧為盈。

造車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投資,而且回報周期長,是一場持久戰。「沒有200億元就別想造車。」

李斌說,造車需要很多錢。他廣交朋友,騰訊CEO馬化騰、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為蔚來的主要投資人。

評析
蔚來汽車又被稱為「中國版特斯拉」,8月14日遞交在美上市申請,預估募集18億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6: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蘋果狂挖特斯拉人才  傳野心不止於電動車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CNBC報導,2018年迄今,傳蘋果從特斯拉挖角或收編離職員工至少46人,當中包含機械設計、自駕技術與供應鏈管理人才。

特斯拉今年以來,因Model 3電動車難產而忙得焦頭爛額,導致員工士氣低落,這也給予蘋果挖角的機會。報導指出,被蘋果吸收的特斯拉人才備受倚重,不僅參與「泰坦」電動車研發專案,還協助開發相關軟體、車用顯示器與電池技術等。

另外,某特斯拉員工透露,雖然蘋果把大部份製造工作外包出去,但似乎嚴密控管製程與生產設備。該名員工前同事目前在蘋果任職,兩人仍保持聯絡。

前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Doug Field今年五月離職後,兩周前已經證實重回蘋果,並加入泰坦研發團隊。

此前,一直有蘋果考慮併購特斯拉的傳聞,特斯拉股東Ross Gerber日前更直接向蘋果示好,認為蘋果此時投資特斯拉的時機再好不過,且對兩公司發展都有好處。(Fortune.com)

評析
2018年迄今,蘋果從特斯拉挖角或收編離職員工至少46人,包含機械設計、自駕技術與供應鏈管理人才。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6: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數十位特斯拉員工 投效蘋果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去年底開始,特斯拉已有數十位在職或離職員工「投奔」蘋果公司效力,消息人士指出,這些人才並非只投入蘋果的機密自駕車計畫,也協助發展其他產品。如今任職於蘋果的這些員工表示,離開特斯拉的原因很多,包括薪酬和公司股價成長停滯。

蘋果自去年底起已吸引多名特斯拉員工,包括製造部門、資安部門和軟體工程師,近來更有供應鏈專家轉往蘋果效力。

CNBC指出,這些人並非只參與Project Titan自駕車計畫,因為蘋果也需要招募其他產品所需的軟體、顯示器、光學和電池技術人才。

蘋果公司把大部分製造業務外包,但目前看來正逐步收緊對製造程序和生產設備的掌控。

特斯拉否認公司出現離職潮,稱過去12個月自願離職的人數已減少三分之一,並強調他們也有人才是從蘋果或其他公司跳槽而來。對於人才流往蘋果,特斯拉發言人說:「在特斯拉比較辛苦,蘋果的資金比我們多一百倍,付得起更高的薪資。」

一名特斯拉現職員工則表示,他與離職的同事私底下討論時發現,他們之所以決定前往蘋果的原因,是領導風格、更具競爭力的薪酬以及產品,股票認購選擇權也比特斯拉更有吸引力。

另外,摩根士丹利21日停止對特斯拉股票發布評級報告,外界推測大摩可能與特斯拉合作下市計畫。

消息人士23日特別指出,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已聘僱摩根士丹利,協助特斯拉下市。

同日一份申報文件中顯示,富達投資(Fidelity)旗下Blue Chip Growht Fund等基金,今年春季在董事投票和其他爭議性問題上與特斯拉管理階層站在同一陣線,可能意味著正積極推動下市的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獲得進一步支持。

評析
特斯拉已有數十位在職或離職員工投奔」蘋果,這些人並非只投入機密自駕車計畫,也協助發展其他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9-6-4 14:36: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8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砸錢挖角 特斯拉痛斥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財經媒體CNBC引述消息報導,蘋果自去年底起陸續從特斯拉挖走大批人才,範圍涵蓋製造、資安、軟體與供應鏈領域。這些人才未來將參與蘋果保密到家的自駕車計畫,也將協助研發其他產品。雖然特斯拉對於離職員工給予祝福,但也痛斥蘋果根本是砸錢搶人才。

根據特斯拉現任、離職員工的說法,加上職場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資料顯示,蘋果今年迄今已從特斯拉手中挖走至少46名員工。其中包括八位實習工程師,以及自駕、品保、動力、機械設計等部門的工程師,另外還包括數名全球供應鏈經理。

熟悉內情人士表示,雖然蘋果將大部分製造業務外包,但該公司似乎試圖加強對自家商品製程與設備的掌控程度,而挖角人才正是達成此目標的方法之一。

對於蘋果大動作挖角導致人才流失嚴重,特斯拉發言人表示:「我們對於跳槽員工給予祝福。在特斯拉工作非常辛苦。蘋果資金比我們多出100倍,他們當然付得起更高薪水。」

在這些挖角人才中,有些人是從特斯拉直接跳槽蘋果,有些人則是在特斯拉自願離職或遭解雇後才加入蘋果。其中最受注目的是負責研發Model 3的特斯拉工程部資深副總裁菲爾德(Doug Field),他日前宣布離開特斯拉並重回老東家蘋果懷抱,未來將負責該公司自駕車研發工作。

在菲爾德離職後,特斯拉內部士氣大受打擊,但也有員工指出,特斯拉先前早已爆發離職潮,但遭到特斯拉否認。特斯拉表示,自願離職人數在過去一年減少三分之一,並強調他們也有員工是從蘋果等公司跳槽而來。

特斯拉一名現職員工表示,他的同事決定跳槽蘋果,原因包括蘋果的領導風格相對穩定、薪資與股票選擇權更具吸引力等。消息人士指出,蘋果支付給技術人員、軟體與製造工程師的薪資是特斯拉的1.5倍。

評析
雖然特斯拉對於離職員工給予祝福,但也痛斥蘋果根本是砸錢搶人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