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0: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賠錢是因...員工人數過多、效率遠遜傳統車廠?

記者 陳苓 報導

外界對電動車商特斯拉(Tesla)的印象,大多是採用機器人大軍生產車輛,人事極為精簡。但是外媒踢爆,其實特斯拉雇員遠多於一般車廠,人事成本太高,難怪燒掉大筆現金還是賺不到錢。

ZeroHedge、Automotive News報導,特斯拉接手以往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豐田(Toyota)聯手設立的工廠,打造電動車。1997年通用和豐田工廠在此一工廠,雇用4,844名員工,每年生產357,809輛汽車,平均每個員工每年能製造74輛車。

如今20年過去了,2016年特斯拉聘用6,000~10,000人,每年只能生產83,922輛車,相當於每個員工每年只能製造8~14輛車,只有通用和豐田全盛期的1/7。

Agile Group汽車生產顧問Michael Tracy說,特斯拉雇員太多,無法賺錢。如果想靠製造汽車賺錢,員工人數應該和豐田差不多。

每日郵報4月12日報導,特斯拉員工過多,停車場不敷使用,眾人瘋搶車位。員工上傳Instagram照片可以看到(見此),停車場汽車爆滿,就連車道上也停滿車。而且由於空間不足,每輛汽車緊挨著停放,距離近到連車門都打不開。不只如此,部分員工找不到位子,把車停到分隔島上。特斯拉聘僱6,000名員工,但是停車場只有4,500個車位,導致一位難求。

不過特斯拉員工人數龐大,或許不是在生產線工作,而是要開發自駕軟體。

億萬富翁Ron Baron 13日在接受CNBC電視台「Squawk Box」節目專訪時表示,特斯拉(Tesla)股價明年將上看500-600美元、2020年將挑戰1,000美元。美國億萬富翁Mark Cuban 3月12日表示,全球第一個擁有上兆美元身價的富豪將會是一位人工智慧(AI)領域企業家。

評析
其實特斯拉雇員遠多於一般車廠,人事成本太高,難怪燒掉大筆現金還是賺不到錢。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電力來自燃媒?
馬斯克表示其超級充電站最終將自給自足


作者 36Kr

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充電體驗沒法黑,120kW 的輸出功率可以在 40 分鐘內將一輛 Model S 90 從 0 充到 80%。如果說有什麼值得詬病的地方,許多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地區,特斯拉將污染從汽車轉移到發電廠的說法一直不絕於耳。然而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新政策,可能讓車主再也用不到火力發電產生的電了。

今天有位網友在 Twitter 上 @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特斯拉超級充電站身上我看到了火力發電廠的影子,所有你玩的這些概念遊戲背後(動力來源)都是由煤炭燃燒驅動的。」

馬斯克旋即回覆:「所有超級充電站都在進行太陽能屋頂+能源牆的改造,隨著時間推移,幾乎所有超級充電站都將斷開與電力網的連接。」

利用太陽能發電、然後將電儲存在充電站,讓前來充電的特斯拉車主體驗真正的清潔能源,這是特斯拉自 2012 年底發布超級充電站時就提出的藍圖。但彼時特斯拉尚未收購太陽能企業 Soalrcity,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效率和成本都沒有達到大規模部署的臨界點,這成為藍圖遲遲沒有落地的根本原因。最終的結果是,前期超 800 個超級充電樁中只有 6 個鋪設了太陽能屋頂。

去年 11 月,特斯拉完成收購 Solarcity,使兩家企業的溝通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相繼發布了新款企業級儲能系統 Powerpack 和能效比得到改進的太陽能屋頂,換句話說,實現當年太陽能驅動超級充電站藍圖的時機開始成熟。

發布太陽能屋頂後不久 Musk 就曾表示,在陽光明媚的地區,新的太陽能屋頂加上新 Powerpack 可以為超級充電站提供電力供應,尤其是全年無雪的地區,將超級充電站連接國家電網完全不必要。

但注意上面的回應,馬斯克的話術變成了隨著時間推移,「幾乎所有」(almost all)超級充電站都將斷開與國家電網的連接。這是否意味著特斯拉太陽能電池板的能效比有突破?

為了迎接 Model 3,特斯拉今年 4 月發表了新超級充電站擴建計劃。去年 Model 3 發表會上,特斯拉宣佈到 2017 年全球各地的超級充電樁總數能達 7,000 個,或許是考慮到 Model 3 不斷高漲的市場需求(訂單已經逼近 50 萬輛),4 月公佈的新計劃將這指標修正為 1 萬個。

真正的訊息量蘊含在官方公告的渲染圖中,從圖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第一次將商店和超級充電站建在一起,同時充電口前所未有達到 80 個左右,作為對比,目前全球最大的特斯拉超級充電站僅有 20 個充電樁。此外,接近一半的充電樁上方都鋪設太陽能電池板,這可能是特斯拉新建超級充電站的參考設計方案。

具體到中國市場,特斯拉將於 2017 年新建超過 380 個超級充電樁,這一數字超過了過去 2 年內新增超級充電樁數量的總和。考慮到 Model 3 從美國東海岸輻射至西海岸,然後是歐洲和亞太地區的交付順序和特斯拉的產能,中國市場新增的超級充電樁完全是為 Model S & X 用戶打造的。

接著來聊聊那位網友提到的問題,如果超級充電站的電力來源是火力發電廠,購買電動汽車有什麼意義?怎麼反駁電動汽車「污染轉移論」?

從兩個角度說明問題,
第一,不是所有國家都是以火力發電為主,例如美國加州的太陽能發電、北部的風力發電已經大規模應用;與此同時,所有燃油車都有尾氣排放,這是一定的。

第二,具體到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國家呢?來看馬斯克的回應:

把同類化石燃料,比如天然氣,輸送到發電廠發電,會有 60% 的綜合燃燒效率,但如果放在加天然氣的內燃機中,目前為止最高的綜合燃燒效率只有 20%,即使考慮到傳輸過程中電量損耗,電動汽車加發電廠的方案對內燃機直接燃燒也有明顯優勢,這還沒有考慮汽油、柴油、天然氣從石油提煉過程中消耗的能源。另外,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這些可持續能源發電方式對能源的利用率一直在顯著提升,換句話說,他們在總發電量的份額中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而內燃機燃燒效率的提升,在很多年前就遇到了瓶頸。
來自中國廈門政府官網的一則名為《純電動汽車與普通汽車的能源轉換效率對比》的公告與 Musk 所說的具體指標有出入,但同樣證實了「電動車更環保」的觀點:

傳統內燃機汽車效率為 38%,又因為汽車在市內行駛中頻繁的停車、低速行駛等,造成內燃機空轉或處在低效率區,其最終效率不過 12%。純電動汽車停車時無機器空轉,95% 以上的電池能量可轉為汽車的動力,即使考慮到原油的發電效率、送配電效率、電池充放電效率,其最終效率也可達到 19%。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又是儲能系統又是電動汽車,廢舊電池也很污染環境的,這是特斯拉的原罪!然而──

4 月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 CTO JB Straubel 和特斯拉特別項目負責人 Andrew Stevenson 發起成立了新公司 Redwood Materials,用於佈局電池及其他材料的回收和再製造。

JB Straubel 在先前的演講中透露,特斯拉會在超級電池工廠中盡可能 100% 回收電池原材料。這不同於業內將尚未報廢的舊電池應用於儲能系統或是對能效比要求較低的場景進行二次利用方法。 Straubel 對此嗤之以鼻:「電池的二次利用既不具備緊急效益,也沒有很好的利用價值。」

成立了新公司 Redwood Materials 以佈局電池材料回收與再利用領域後,特斯拉也就完成了動力電池從製造、銷售,到回收再製造的產業循環。最後,對 Musk 和對岸市政府都不相信的同學,建議特斯拉電動車、太陽能屋頂和家庭儲能系統能源牆一起買,一勞永逸解決污染源問題,也不枉特斯拉在全球超級充電站親自上陣示範。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成立了新公司 Redwood Materials 以佈局電池材料回收與再利用領域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2020年挑戰1千美元?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億萬富翁Ron Baron 13日在接受CNBC電視台「Squawk Box」節目專訪時表示,特斯拉(Tesla)股價明年將上看500-600美元、2020年將挑戰1,000美元。他預期屆時特斯拉年度銷售量將達到100萬台,年營收將達到700億美元、營益上看100億美元。

Baron是Baron Capital創辦人、3.5年前買進160萬股特斯拉股票,均價約208-210美元。他在去(2016)年6月受訪時表示可能會持有特斯拉股票10-20年、預估潛在獲利金額高達60-70億美元。美國億萬富翁Mark Cuban 3月12日表示,全球第一個擁有上兆美元身價的富豪將會是一位人工智慧(AI)領域企業家。蘋果(Apple Inc.)6月13日證實正在開發自駕技術。

Thomson Reuters 3月底報導,騰訊(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以17.8億美元取得特斯拉(Tesla Inc.)5%股權。騰訊表示是透過公開市場以及參與3月初的增資案取得820萬股股份。這意味著騰訊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排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富達(Fidelity)、巴美列捷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Baillie Gifford)、T. Rowe Price之後。

MarketWatch 6月13日報導,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指出,截至2017年6月9日為止特斯拉、蘋果的空單部位金額分別高達105億美元、91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第三名。

馬斯克於2015年2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如果特斯拉每年能夠維持兩位數的營收成長速度,以20倍的本益比來計算、2025年公司市值就可升至蘋果的市值水準(註:當時達到7千億美元水準)。

馬斯克4月4日推文表示,如果依據過去數據來看、特斯拉股價被嚴重高估,但股票價格代表的是風險調整後的未來現金流量。

Business Insider報導,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5月發表報告指出,百年汽車產業商業模式正面臨史無前例的科技衝擊。大摩推薦30檔可望受惠於共用、自駕、電動生態系統的個股,當中包括特斯拉。

特斯拉6月13日上漲4.72%、收375.95美元,創歷史收盤新高;市值達620.5億美元、高於通用汽車的526.0億美元。特斯拉今年迄今上漲幅度高達75.93%。

評析
如果特斯拉每年能夠維持兩位數的營收成長速度,2025年公司市值就可升至蘋果的市值水準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電動車生產門檻 官方擬提高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大陸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意指生產牌照)發放已有半年未核發新牌照,消息人士透露,官方有意審核已拿到牌照的公司,提高生產資格准入門檻。

澎派新聞報導,傳統大型車企如上汽,新能源車大廠比亞迪等,均早已具有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新加入者則需要申請。

目前共有15家新造車企業獲取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格證明,分別是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

其中有原傳統動力整車廠八家,零組件廠商三家,低速電動車轉型企業、車輛設計、能源供應商各一家。以互聯網(網路)企業為背景的新造車勢力,暫無人入局。

實際上,拿到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格證明,也只是取得暫時性成功。這15家企業還需要通過工信部《乘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的考核,讓產品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才能實現車輛銷售、掛牌上路。目前全數過關的僅有北汽新能源。

即使如此,已經過審的15家車企也未必能保證安全落地。新華網援引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專家消息表示,已經獲准的純電動乘用車專案中,有幾家存在問題,可能需要重新評估。

此外,生產牌照並非鐵飯碗,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有效期為三年,新能源車企將不斷地面臨有關部門對於產品的審核。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高珩曾公開表示,儘管政府並未表示總共將批准多少家企業,但從市場容量來看,10到15家新能源車企比較合適。

這15家車企產能規劃來看,合計產能已經達到117萬輛,已經佔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2020年新能源200萬輛市場的58%。同時,它們還將面臨在大陸合資車企和布局新能源的老牌車企的產品夾擊。

評析
生產牌照並非鐵飯碗,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有效期為三年,新能源車企將不斷地面臨有關部門對於產品的審核。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6: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大陸動力電池龍頭廠商寧德時代啟動IPO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上證報報導,大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昨(15)日在福建日報刊登上市輔導公告,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意味著這家新能源電池巨頭正式啟動IPO。今年3月,鴻海集團發佈公告表示,子公司富泰華工業(深圳)以10億元(人民幣,下同)取得寧德時代1.19%的股權。

寧德時代創立於2011年,短短6年時間,已成長為大陸動力電池領域的龍頭老大。寧德市政府官網顯示,去(2016)年度,寧德時代消費類電池市佔率超越三星和LG,躍居世界第一;動力電池超過比亞迪,居大陸全國首位,全球第二,合計供貨量達到6.8GWh。

寧德時代2014年產量為0.273GWH;2015年達2.43GWH,年增近8倍;2016年進一步達6.8GWH,年增約180%,奠定其大陸動力電池老大地位。今(2017)年第一季,寧德時代市場份額達26%,而同期比亞迪的市佔率為17%。

對於近年的高速成長,公司歸因於核心技術的優勢。據公司官網披露,其已與大陸多家主流車企建立合作關係,並成功在全球市場佔據一席之地,成為唯一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製造商;公司也已成功進入寶馬的供應鏈,華晨寶馬的諾電動車最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組,即由寧德時代和寶馬共同研發並生產。

寧德時代還擁有相對完善的產業鏈佈局。據瞭解,從材料供應到電池組,再到回收利用,甚至在鋰電設備領域,公司都有涉足;公司目前在全國有三大生產基地,分佈在寧德、青海、溧陽,並有300多家售後服務網點分佈在全國127個城市。

寧德時代此次公開發行股份募資,應是為了繼續擴充產能。公司副董事長黃世霖曾透露,公司目前產能已達到7.5GWH產能,磷酸鐵鋰和三元各占一半,接下來計畫每年翻倍,到2020年底,希望總產能達到50GWH,預計累計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今年5月底,在湖北長江產業基金舉行的2017年合夥人大會上,寧德時代高層透露未來將投資60億元至80億元在湖北建廠。

評析
寧德時代已成長為大陸動力電池領域的龍頭老大,去年寧德時代消費類電池市佔率超越三星和LG,躍居世界第一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來襲 特斯拉壓力大

經濟日報 編譯劉雲/綜合外電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警告,特斯拉(Tesla)在自駕車科技享有的領先優勢,將不足以抵擋來自蘋果的正面挑戰。

蘋果執行長庫克13日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首度證實蘋果正在研發「全自動系統」,其中一項應用便是自駕車。蘋果多年來對於有關「蘋果汽車」的問題,始終避而不答。

蘋果投入自駕車戰局的規畫,或許能參考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的前例,可能採用類似字母子公司Waymo軟硬體並進的方式,也可能只專注於軟體開發。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蘋果最終可能會跨越軟體,進入全車設計,也可能推出第三方服務與內容平台。報告說,這是因為蘋果最成功之處為在市場中垂直整合,控制軟硬體並創造平台。

小摩的報告指出:「特斯拉投資人須做好準備,這個市場將出現人才與資金的激烈競爭。」

評析
蘋果最成功之處為在市場中垂直整合,控制軟硬體並創造平台,特斯拉將不足以抵擋來自蘋果的正面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彭博資訊專欄/庫克為何透露業務機密?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歐梵德(Shira Ovide)

許多公司都喜歡保密,蘋果對業務機密更是守口如瓶,因此當蘋果執行長庫克受訪時透露目前正在研發自駕車及其他科技時,特別令人意外。

當然,這不算是天大的秘密,一些媒體一直在報導蘋果對汽車的企圖心,而蘋果若想測試自駕車的原型,也須先向主管機關申請。

但庫克親自透露蘋果目前正在研發的項目,仍屬非比尋常,尤其是他現在透露這些事究竟動機何在?且讓我們對蘋果可能的動機提出兩種猜測。

蘋果了解自己無法獨力打入汽車業,須與其他業者協力打造iCar。若蘋果當真要開發自駕車的軟體與系統,很可能需要與其他單位結盟來讓汽車上路,包括汽車製造廠商、零件業者與主管機關;蘋果內部各產品部門也須協力,以贏得大眾的青睞。要做到這些,蘋果自然需要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大聲說出來。

蘋果需要在創新領域贏得信譽。庫克最近接受訪問時,坦承蘋果在人工智慧方面尚未贏得充分的信譽,而這正是自駕車的基礎科技,原因就在於蘋果並未談起未來在這方面的計畫。庫克指出,蘋果並未像其他公司那樣「推銷未來」,於是他現在開始大力推銷。

蘋果目前在自駕車這個新興領域算是落後者,但仍能靠科技來建立信譽,也能獲得投資人的支持。蘋果過去12個月來的研發支出已經激增,達到108億美元。

再者,若蘋果也使出像特斯拉那樣的推銷魔法,對股價也是好事。目前特斯拉的預估本益比(以2019年的預估獲利為計算基礎)高達65倍,蘋果則僅13倍。

蘋果究竟要如何取得汽車相關科技,以及如何因此而賺錢,目前還不清楚。

庫克自己說,「我們會走一步,看一步」;這沒問題。外界並不需要蘋果揭露一切,只要提出一些暗示就好。

(作者Shira Ovide是彭博Gadfly專欄作家)

評析
蘋果目前在自駕車這個新興領域算是落後者,但仍能靠科技來建立信譽,也能獲得投資人的支持。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美攻自駕車 法規擬解禁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路透15日報導,美國眾議院將要求各州不得立法限制自駕車設計和測試,自駕技術上市前也可望不須先經聯邦當局批准。

這代表自駕車業者有更多揮灑空間,象徵通用、特斯拉、Google和其他車廠在遊說政府方面取得勝利。這份眾院草擬45頁的14項配套法案,禁止各州制定限制自駕車設計和測試的相關規定,聯邦監管當局也不得要求上市前的自駕技術須先經過核准,並將授權全國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為規範自駕車的負責單位。這些規定的適用順序優先於各州層級。各州仍能自訂自駕車保險與登記規定,但不能用於規範自駕技術。

由於加州與紐約等多州考慮對自駕車設計與測試設限,促使汽車大廠與發展自駕技術的公司遊說國會與川普政府祭出先制規定。自駕車產業也反對先前的歐巴馬政府在去年賦予監管單位更多權力,能在自駕技術上路前先審查並核准。

眾院的提案還允許美國交通部將豁免於聯邦汽車安全規定之外的車輛數,能提高至每年10萬輛。

這項安全規定目前阻礙車廠銷售無方向盤、油門與剎車踏板與其他人類控制器的自駕車。

輝達汽車事業副總裁瓊戈爾說,各州參差不齊的自駕車規範阻礙技術發展,「若對所有州制定統一規範,將有莫大助益」。

眾家車廠正尋求政府開放更多自駕車上路測試,以加速研發。Uber與Google母公司字母旗下Waymo等公司正競相進行自駕車路測,BMW與通用則備妥數億美元要收購自駕車新創公司。

通用已有50輛安裝自駕技術的Bolt電動車在舊金山與底特律都會等地路測,未來將擴大至180輛。蘋果也證實正在開發自駕系統。

評析
美國眾議院將要求各州不得立法限制自駕車設計和測試,自駕技術上市前也可望不須先經聯邦當局批准。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21: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10-30 16:22 編輯

轉貼2017年6月2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儲能為新能源產業樞紐,誰能挑戰 Gigafactory?

作者 EnergyTrend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發下豪語,表示未來打算在全球增建 10~20 座 Gigafactory 超級電池工廠,電池產能可望佔全球需求的 10% 之多。Gigafactory 可說是 Tesla 事業的樞紐所在──也就是 Musk 所說的:儲能將是新能源產業的關鍵環節。

能源事業分為發電、輸配電、用電等三大環節,且須彼此緊密配合,才能獲得最有效的運用。Musk 在 2015 年 4 月 30 日發表以鋰電池為儲電技術的儲能系統 Powerpack 與 Powerwall 時表示,功能完善的儲能系統是再生能源應用的「失落的環節」。他強調太陽能的價值,並表示儲能系統將可有效調節間歇性的太陽能發電,解決輸配電與用電方面的不足。

從太陽能板到電動汽車
Tesla 原以研發、生產電動車起家,後於發表儲能系統時正式成立 Tesla Energy 品牌,之後又在 2016 年底收購相關企業 SolarCity,形成一家兼具太陽能發電、儲能、電力使用(電動車)事業的新能源公司。同時,Tesla 還與日商 Panasonic 合作建設了兩座 Gigafactory 工廠,自行生產所需的儲能系統和車用電池。

由 Tesla 收購後,SolarCity 也規劃重啟美國水牛城的 1GW 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工廠,並預計在與 Panasonic 的合作下,展開異質結(heterojunction)高效產品的生產工作。如此一來,Tesla 將能創造真正清潔的能源體系:利用太陽能板所發的清潔電力,透過 Gigafactory 生產的儲能系統進行電力調配,供民眾生活用電之所需,或者用在零碳排的 Tesla 電動車上。

Musk 在 2017 年的股東會議上表示,第一座 Gigafactory 已經展開穩定的鋰電池生產工作,很快就能達到全產。光是這座 Gigafactory 的產能,Tesla 的車用電池供貨量已是全球最高。他指出,今年年底前會宣布接下來 2~4 座 Gigafactory 的選址,同時也會繼續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同時兼顧性能和安全性。

Clean Technia 指出,若 Tesla 的競爭者布局腳步不夠快,Gigafactory 所生產的電池甚至足以提供 BMW、Audi、Mercedes-Benz、Lexus、Chervolet 等品牌的電動車款使用,在市佔率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競爭者
當前市場上,並無任何事業版圖足以與 Tesla 匹敵的公司。

今年 5 月,賓士汽車(Mercede-Benz)宣布與美國住宅用太陽能業者 Vivint Solar 合作,將在美國推出「家用儲能+太陽能」的整合事業,並可進一步結合 Benz 的電動車款,是歐美市場目前在形態上較類似 Tesla 的合作案例。而德國的儲能業者 sonnen 提供能與電網、電力消費者完美搭配的高品質蓄電池,但產品類型有所侷限,需與其他業者整合。

日本業者之間,屬三菱集團在產業鏈上較接近 Tesla。三菱有自己的太陽能發電、能源管理、儲能整合家庭用電與電動車(Smart V2H)的功能;但在儲能電池的產能方面較為不足。南韓的現代集團狀況也與日本三菱類似,主要差異是,現代集團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的布局腳步較慢,而儲能系統則較三菱完整。

中國的協鑫集團挾 GCL、GCL-SI 等上下游公司的資源,在太陽能發電、儲能和電動車充電設備方面均有布局,但目前並無自己的電動車品牌。BYD 是少數能完整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電動車等面向的企業,但相較於 Tesla 的全球版圖,主要市場仍集中於中國,且儲能產品的產能目前仍遠不及 Gigafactory。

外媒 Inverse Innovation 指出,中國鋰電池業者寧德時代(CATL)正在中國建造一座規模極為龐大的鋰電池工廠,將挑戰 Gigafactory 的地位。Inverse Innovation 表示,一座 Gigafactory 全產時的年產能約為 35GWh,而寧德時代的鋰電池工廠之產能,到了 2020 年時預計將來到 50GWh。不僅如此,寧德時代鋰電池工廠的總計畫規模約為 15 座 Gigafactory,產能將達 230GWh,足以供貨給 350 萬輛電動車。

Inverse Innovation 引述 Financial Times 的報導表示,未來 10 年間,全球只會剩下 10 家鋰電池業者,而前三大業者將佔有 60% 市佔。

GTM Research 調查,美國 2017 年第一季新增的儲能系統已來到 234MWh,較去年同期暴增了 945%。同時,寧德時代急速崛起背後的原因,毋寧正是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的鼓勵。全球市場對於儲能系統和電動車的需求持續加溫,由 Gigafactory 帶動的大規模生產競賽,也正要展開。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儲能將是新能源產業的關鍵環節,儲能系統將可有效調節間歇性的太陽能發電,解決輸配電與用電方面的不足。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16: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上海建廠 傳本周定案

吳孟翰/綜合報導

根據澎湃新聞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特斯拉曾與中國大陸就建廠的問題進行多次談判,不過特斯拉並不同意與整車廠商合作,而商務部和地方政府均提出建廠的前提是有本地合作。

稍早根據新浪網引述外媒報導,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已與上海市有關單位,就在上海設立汽車製造廠接近達成協議,將首次在中國生產汽車,全力開拓在中國市場的版圖。

消息人士指出,協議最早將在本周達成,將允許特斯拉在上海臨港產業區設立工廠。目前,該協議的一些細節還在確定,對外宣布的時間也尚未決定。

去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成長2倍以上,超過10億美元。而中國也早在2015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十分旺盛。

目前,特斯拉旗下的Model S轎車和SUV型電動車Model X在中國市場的售價皆高於美國。在地組裝汽車將能為特斯拉省去25%的汽車稅,在地化生產,對於特斯拉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來說至關重要。

去年即有消息傳出特斯拉將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線,但遭特斯拉否認。根據中國現有規定,特斯拉需要與至少一名當地合作夥伴設立合資企業,目前尚不明確其合作夥伴將是哪家公司。

今年3月,騰訊以1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份,拉近了與中國市場的關係。下個月特斯拉Model 3將正式生產了,在這之前趕緊敲定和中國合資國產的事情,市場指出這是重大利多。

受到連續利多消息刺激,特斯拉類股今日大幅攀升,截至收盤,保隆科技、宜安科技、橫店東磁漲停,天齊鋰業漲超8%,中科三環漲逾7%,合鍛智能、信質電機漲逾6%。

評析
特斯拉已與有關單位,就在上海設立汽車製造廠接近達成協議,全力開拓在中國市場的版圖。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21: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1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首宗死亡車禍報告 駕駛7度漠視警告

世界日報 編譯馬永慶/綜合20日電

特斯拉(Tesla)電動車去年曾發生一部車以時速超過70哩攔腰撞上一輛貨櫃車,成為全世界涉及特斯拉自動車的第一起致命車禍,如今有關當局的報告指出,在車禍發生前,駕駛人一直未理會車上系統至少七度安全警告。

「華盛頓郵報」報導,調查人員表示,駕駛人布朗(Joshua Brown)在撞車前幾分鐘內,聽到六次警告聲,要把手放在方向盤上,車上的儀表板也顯示了七次警告。

根據美國全國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審查的行駛紀錄,布朗在駕駛期間,有9成時間雙手離開方向盤。NTSB於19日公布一份500頁報告,詳細說明有關事實,但沒有提供最終的分析或判斷,因調查仍在進行。

證據包括事發地點、涉及事故的兩輛車、及車上的行為信息紀錄等細節,幫助解釋布朗在事發前一刻的活動,當局密切關注此案,因為調查結果可能影響消費者對特斯拉、自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態度。

根據NTSB的報告,布朗最後一次駕駛特斯拉持續了41分鐘,而其中31 分鐘啟動了自駕系統(autopilot),它擁有高端巡航控制功能,可以協助車輛半自動地留在車道上。

報告發現,特斯拉需要駕駛人雙手保持在方向盤上,即使啟動了自駕系統也一樣,但布朗似乎忽略這些警告,在撞車前兩分鐘,他甚至手動增加自駕系統的速度。

NTSB早前的報告結論指出,布朗除了大部分時間沒有手持方向盤外,同時沒有努力煞車、改變方向或以其他方式避免車禍發生。

此事發生後,特斯拉更新自駕系統的功能,加入了一個警戒系統,假如駕駛人重複忽視安全警告,自駕系統會失效,直至下一次開車為止。

評析
特斯拉加入了一個警戒系統,假如駕駛人重複忽視安全警告,自駕系統會失效,直至下一次開車為止。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21: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市場尚在萌芽期階段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

美國特斯拉(Tesla)公司的聲望如日中天,成為全球新聞的焦點,特斯拉將大家的目光轉向電動車。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純電動車成為環保的明星,各國政府皆祭出各種不同的補貼方案,期望電動車能成為市場的主流,大幅降低汽車排放廢氣的污染問題。

然而目前電動車的市場規模仍然很小,無法扭轉傳統汽車市場的生態,造成顯著地典範轉移。

從統計數字來看,2016年全球純電動車(不含商用車)的銷售量達46.6萬輛,較2015年的32.5萬輛成長43.4%,這與2016年約8800萬輛的汽車市場相較,純電動車的市場規模仍非常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累積使用中的純電動車數量來看 ,截至2016年年底為止,全球已掛牌使用中的純電動車數量為120.9萬輛,中國已掛牌的純電動車數量為48.3萬輛,高居全球第一,美國為29.7萬輛,居全球第二。以這種數據推估,在路上遇見電動車的機會很小。

挪威是全球電動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已掛牌使用中的車輛,純電動車的比率高達21.33%,挪威政府大力支持電動車,減免稅負大幅降低電動的售價,讓人民勇於購買電動車。挪威政府宣稱2025年禁止汽、柴油車的銷售,顯示政府推展綠能政策的決心,挪威充沛的水力發電資源,是該國發展電動車得天獨厚的基礎。

中國是全球汽車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是電動車最大的市場,飽受空氣污染之害的中國,政府積極鼓勵電動車產業及市場,並且以政策規範,要求汽車製造商生產一定比率的電動車。最快從2018年起,在大陸的本地及國際品牌汽車製造商,未來電動車的銷售數量比率,必須達成全部銷售量的8%。

2016年中國純電動車新掛牌的數量為25.7萬輛,較2015年的14.7萬輛成長74.8%。與2016年2430萬輛汽車的銷售量比較,中國電動車銷售比率僅占1.05%,雖然很小,不過已是全球電動車最大的市場。

2016年美國純電動車的銷售量為8.67萬輛,較2015年的7.1萬輛成長22.1%,是全球第2大市場。

中國在2015年以很大的差距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是全球各大車廠的必爭之地。美、德、日各國的著名汽車廠皆把重兵放在中國。

令人訝異的是2016年全球純電動車第3大的市場,竟然是人口僅約520萬人的挪威。2016年挪威純電動車的銷售量為2.95萬輛,較2015年的2.78萬輛,成長6.1%。

挪威能夠名列前茅,除了政府的政策,人民的環保意識外,電動車市場仍在萌芽期,市場規模仍未展開,因此先行的小國能捷足先登。

在挪威之後的是法國,2016年法國純電動車的銷售量為2.18萬量,較2015年的1.73萬輛成長26%。

電動車市場無法快速展開,除了價格高、續航里程不高外,充電設施不足亦是一大障礙。除了私人的電動車充電站外,各國政府也積極建立公家的電動車充電站。2016年全球可使用的慢速充電站共有21.24萬座,快速充電站則有10.99萬座。

中國是目前公家電動車充電站數量最多的國家,2016年中國公家的慢速電動車充電站數量為5.28萬座,快速電動車充電站數量為8.85萬座。

中國政府設定到2020年公家電動車充電站數量為50萬座。

在萌芽期間的電動車產業,已經活蹦亂跳充滿生機,技術不斷地演進,市場也將快速地擴張,電動車產業值得我們用心關注。

評析
電動車市場無法快速展開,除了價格高、續航里程不高外,充電設施不足亦是一大障礙。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21:18: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不只是自家的車款,特斯拉計劃開放超級充電站給其他電動車使用

作者 Nana Ho

由於各大廠牌的電動車充電標準不同,加上充電站設立不足,續航力一直是電動車普及化的最大障礙之一,但這個情況隨著特斯拉的投入,或許未來即將有望改變。

Electrek 報導,特斯拉過去經常談到將超級充電站網路(Supercharger network)開放給其他車商的可能,但一直都沒有後續消息傳出。就在 16 日能源博覽會中,技術長 JB Straubel 再度提及這個想法,他表示,目前正與其他車商針對充電站的設置「積極交流」中。

特斯拉最早提到這個概念是在 2015 年 9 月,當時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特斯拉會持續擁有並經營所有超級充電站,其他車商只需要為該廠牌電動車的充電費用付費即可。

身為世界領先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無論充電率、覆蓋率都領先其他車廠許多,如果這樣的合作方式成真,相信對電動車普及會很有幫助,只怕充電站的塞車情況會更嚴重。

特斯拉一直有在擴大超級充電站網路,根據官網介紹,目前全球已有超過 861 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但充電站塞車的情況仍舊持續上演,更別提目前多數電動車充電率都沒辦法達到特斯拉的一半;一旦開放其他廠牌車輛使用,車主恐怕得在充電站等上更久時間。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除了宣布進一步擴展網路以外,特斯拉推出一種新型用戶付費系統,可以提供其他車商的用戶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也加入了 CCS 標準協會,這意味著未來超級充電站的充電接口兼容性或許會更廣泛。

除此之外,一些車商正在打造更高充電率的電動車,很快特斯拉就不會是唯一能以 100kW+ 充電率充電的車輛,包括保時捷、奧迪、賓士都宣布,未來 2 年會推出新款電動車,估計這些車輛能接受直流快速充電。

評析
特斯拉會持續擁有並經營所有超級充電站,其他車商只需要為該廠牌電動車的充電費用付費即可。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21:19: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待了 6 個月,特斯拉自駕軟體副總裁離職

作者 陳瑞霖

各家科技大廠紛紛投入資源研發自動駕駛相關技術,而熱門的電動車廠特斯拉也有加入,並希望在今年年底完成完全自駕技術的開發。而特斯拉自動駕駛軟體副總裁 Chris Lattner 要離開特斯拉,原因是不適應特斯拉的工作。

Lattner 在特斯拉發表聲明後,又在 Twitter 說:「結果最後終究發現特斯拉並不適合我,如今歡迎大家介紹適合資深工程主管的職位。」

Lattner 從蘋果過去特斯拉已經 6 個月,但不適應特斯拉公司,顯然是受到 Elon Musk 目標導向的壓力所致。目前特斯拉要在短時間研發自駕車技術,導致人才出走。

儘管一年前特斯拉在佛羅里達州的車禍,經調查後發現責任在車主身上,車主未確實將手放在方向盤上。但是不少人指責特斯拉是否不顧安全性,太急於推出自駕系統了。

特斯拉表示,他們正考慮由自駕車硬體副總裁 Jim Keller 兼管自駕車軟體部門的可能性。另外特斯拉表示由 Musk 創辦的非營利組織 OpenAI 研究科學家 Andrej Karpathy,將成為 AI 和自動駕駛視覺部門總監。

自駕車技術火熱,連帶的人才爭奪戰也熱烈進行。3 月時自動駕駛副總裁 David Nistér 離開特斯拉,出任 Nvidia 自動駕駛副總裁,也許與這次去職的 Lattner 一樣,都受不了特斯拉殘酷的文化。

評析
各家科技大廠紛紛投入資源研發自動駕駛相關技術,而特斯拉希望在今年年底完成完全自駕技術的開發。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21: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1日台灣醒報,供同學參考

6年補助16億元 國產電動汽車仍空談

台灣醒報 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

「政府補助裕隆發展電動汽車產業高達16億元,還趕走2003年就在台灣設廠的特斯拉,但6年來試行車卻只做出489輛,達成率只有13.7%。」民進黨立委林俊憲21日在記者會上痛批,裕隆電動汽車根本讓政府當冤大頭。經濟部工業局金屬機電組長黃裕峰支吾其詞地說,「這些補助至今帶動38家廠商、405個零部件進入電動汽車零組件供應鏈,達成率低是因全球市場有限。」

面對全球暖化議題,世界各國在這10多年來陸續研發綠能交通工具,其中僅有電動機車「GOGOGRO」在台發展優異,前年接受國發基金補助10億元後,在今年1~5月總掛牌數有4819台,於電動機車市佔率高達58%,並分別在德國、法國佔有灘頭堡。而當初制定政策趕走現在的電動汽車龍頭企業特斯拉後,台灣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如何?

補助16億元打水漂?
「政府從2001年開始,經濟部工業局補助3.4億元、技術處也補助12.6億元,至今卻連一台可市售的國產電動汽車都沒有。」林俊憲21日在「保護裕隆趕走特斯拉!政府巨額補助發展,至今買不到國產電動車」記者會上批評,政府為保障裕隆汽車發展電動汽車,在2009年制定相關政策趕走從2003年就在林口設研發廠的特斯拉,到今天人家成為產業龍頭,台灣的成績在哪?

林俊憲指出,經濟部制定的每年電動汽車產出目標數從最高1500輛,下調到200輛,且實際銷售輛最低只有3台,「6年來總預計目標產出3564輛電動汽車,但實際賣出、產出的卻只有489輛,達成率僅13.7%,對得起納稅民眾?不需要檢討接下來要補助的計畫嗎?」

仍未克服充電等問題
「當時從2013年目標產出1500輛,下修到2014年目標產出169輛,是經過評估營運成本,及地方政府檢討試營運點是否適當後,才決定下修。」黃裕峰解釋,目前各國政府對於電動汽車的研發,都還屬前期試研推廣階段,包括續航力、充電設施及營運模式等都還在研發可行性,且世界各國的電動汽車市場都面臨車價過高的問題,但這部分近年有下降趨勢。

不過,觀察車界數十年發展的業者受訪時表示,中國大陸在近幾年發展電動汽車卻有大幅進展,台商「敏實集團」更在去年底獲得中國大陸核發的第5張電動汽車造車執照,發展十分亮眼。

媒體數度問及政府投入16億元,有否取得實質成果說服民眾買單?黃裕峰支吾其詞地說,「取得了數項相關專利權,並帶動38家廠商、405個零部件打入電動汽車零組件的供應鏈中。」期間不時與林俊憲交頭接耳,可能有部分資訊不便透露,而林俊憲也出面打圓場說,未來一定要有檢討目標。會後,黃裕峰致電具體舉例說,補助取得的具體成果,如台積電的充電設施取得日本「Chademon」的認證,將市場推動到歐美、中國大陸等地區。

最後,黃裕峰說,目標未達到與國際市場息息相關,國際上也還未克服諸多技術問題,政府不會放棄研發電動汽車產業。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部官員另外受訪時嘆道,政府補助16億元研發電動汽車產業,但特斯拉獲得數千億元的補助,對產業來說政府補助只是零頭,更何況這6年來政策還轉往發展電動大巴,電動汽車產業公司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做。

評析
政府補助16億元研發電動汽車產業,但特斯拉獲得數千億元的補助,對產業來說政府補助只是零頭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21:21: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領電動車補助 裕隆:帶動逾500億投資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2日電

裕隆遭到立法委員質疑,拿了政府對電動車的補助卻沒成效。裕隆回應,自2006年至今組成的團隊投資自主技術及品牌超過新台幣500億元,助廠商打進國際供應鏈。

民進黨籍立委林俊憲今天指出,經濟部歷年補助電動車16億元,但至今卻無法上市;對比電動機車Gogoro拿國發基金10億元後,在電動機車的市占率達58%,直指政府單位包庇裕隆集團。

事實上,裕隆董事長嚴凱泰也曾抱怨過,比起裕隆投資自主品牌超過500億元,政府的補助根本是「杯水車薪」。

裕隆表示,行政院在2006年編定20億元推動台灣整車科專計畫(IA),最後核定15億元補助款,其中裕隆拿走9億元、協力廠商拿到6億元;至今裕隆已經發表7款新車、研發完成4款電動車、開發4套引擎及3套新能源(電動車)動力,其中光是電動車技術就投入30億元。

裕隆指出,政府政策以9億元帶動裕隆集團自主品牌超過500億元投資,補助部分僅占研發投入的1.8%,且以6億元帶動195家以上協力廠創造上百億元投資,推動如同致、能晶、輝創、富田等台灣零組件廠商打入國際供應鏈,包括通用(GM)、特斯拉(Tesla)、本田(Honda)等供應鏈中,都見到台廠蹤跡。

至於2011年起的電動車先導運行計畫,裕隆澄清,車廠根本不具申請資格,何來補助之說?包括地方政府、國營企業、認同綠能的公司行號等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必須採購參加先導運行的品牌,包括進口的豐田(Toyota)、日產(Nissan)及國產的納智捷(Luxgen),補助的2.5億元不是被裕隆拿走。

與中國大陸上海、美國洛杉磯、德國柏林、荷蘭阿姆斯特丹、日本神奈川等國際主要推動純電動車的城市相比,台灣電動車推動目標達成率約9.6%,僅輸給幾乎全額補助購車差額的神奈川,還大贏上海、洛杉磯及柏林的不到3%。

裕隆主管表示,今年下半年嘗試將Luxgen S3EV商業化,以共享汽車方式推廣,不排除直接販售給消費者。裕隆強調,會考慮消費者在價格上的接受度及充電的便利性,找尋適合推出的時間點。

評析
比起裕隆投資自主品牌超過500億元,政府的補助根本是杯水車薪。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0 21:22: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看上台灣供應鏈 13年前曾訪裕隆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2日電

特斯拉(Tesla)曾經跟裕隆牽上線?裕隆總經理姚振祥透露,當年特斯拉還在台灣設點時,曾經訪過裕隆三義廠,裕隆還探詢過有沒有代工組裝的機會。

姚振祥指出,特斯拉當年曾在林口設有辦公室,並開始在台灣尋找零組件配套廠,與裕隆接觸主要就是希望能引介適合的廠商,並在2004至2005年間來訪三義廠,包括和大、富田都是裕隆介紹的,當時也問過特斯拉代表,裕隆是否有幫特斯拉代工組裝的機會。

對於特斯拉現在成為電動車第一把交椅,姚振祥說,特斯拉在研發的進度上比較快,也讓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但全球也只有特斯拉有這樣的地位。

裕隆的電動車發展近期再成媒體焦點,姚振祥說,其實全球發展狀況都差不多,差別在於政府補助力道的強弱,舉例而言,特斯拉有美國政府給予這麼大的優惠,一定會回美國;中國大陸也有政府帶頭,補助力道也相當猛。

評析
全球電動車發展狀況都差不多,差別在於政府補助力道的強弱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1 16: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計劃上海建製造工廠,關稅考量是主因

作者 linli

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在 Model X 的銷售和 Model 3 的產能上都面臨著巨大挑戰,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Tesla 則看到了電動車需求持續成長帶來的機會,並希望能夠透過投資建廠、本土化製造等方式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分一杯羹,據悉 Tesla 將在上海建造海外第一座電動車製造工廠,未來可能會用於 Model 3 電動車的生產。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經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將首次在中國生產製造電動車,此次合作將有助於特斯拉進一步提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政府對於電動車的銷售和生產有許多優惠政策和補貼。

特斯拉的製造工廠將建在上海臨港開發區,細節正在確認中,將在本月晚些時候對外公開,據悉上海市政府要求該製造工廠必須由特斯拉和上海的合作夥伴共同投資建造,但是否持有控股權還不得而知。市場諮詢公司 Dunne Automotive 總裁 Michael Dune 表示,特斯拉有機會佔據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地位,許多有實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公司都會選擇在上海建造生產基地。

特斯拉選擇在上海生產電動車,有助於直接與中國汽車廠商的產品競爭,這比在美國生產再進口到中國市場銷售,至少能夠降低 25% 的進口關稅,正是由於關稅的成本,Tesla Model S 和 Model X 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比美國市場高一倍。

中國政府已經將電動車產業做為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目標是在未來 10 年內將混合式和全電動車的銷量提升 10 倍,2016 年中國市場電動車的銷量約為 28.3 萬台,佔比全球銷量的 41%,Tesla 2016 年營收大約為 70 億美元,其中 15% 來自中國市場。目前大約有 200 家公司宣布在中國製造電動車的計畫,其中北汽汽車和比亞迪公司的電動車佔總銷量的 89%。

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早在 3 年前就表示希望能夠在中國建設製造工廠,自 2014 年以後每次到訪中國都會與大量政府官員見面。 2017 年 6 月初特斯拉宣布 2017 年下半年在中國超級充電站建設計畫。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大約有 117 個超級充電站。

評析
特斯拉選擇在上海生產電動車,有助於直接與中國汽車廠商的產品競爭,至少能夠降低 25% 的進口關稅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1 16: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3日聯合新聞網,供同學參考

引領潮流 電動車成男人的新玩具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昱丞/綜合報導

受夠高亢的引擎噪音了嗎?電動車成為車群中最安靜的低調王者。科技持續進步,電動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高性能的科技猛獸,除了能彰顯尊貴地位外,還可區分和凡人的與眾不同,成為引領新潮流的先行者。

Tesla Model S P100D 續航力破600公里
馬兒跑得快、跑得遠,已不再是難事,Tesla旗艦房車Model S P100D絕對可以滿足此需求,續航里程最高可以達到613公里,充滿電去全台最長公路「台九線」走一回,享受東部的絕佳美景,絕對綽綽有餘。

Tesla Model S P100D擁有強悍的性能,0-100km/hr加速僅需要2.5秒,可與其匹敵的車款是馬王「Ferrari LaFerrari」、「Bugatti Chiron」等超級跑車,加速性能之猛爆不言可喻,而且這些超跑專為性能而生,Model S P100D還保有著實用性。

Tesla Model S P100D可坐滿至少五個大人,還可以選配第三排座椅,中控台上的17吋大螢幕搭配上全數位儀表板,彷彿置身於科幻片的未來車中,而且駕駛只要拿著鑰匙,什麼按鍵都不用按,坐上駕駛座,就可以啟動馬達,讓車子帶領著乘客遨遊世界。

Rimac Concept One 有錢不一定買到
如果覺得不夠看,那Rimac Concept One應該可以滿足高端買家的需求,低趴的外型,戰鬥的內裝,破千匹的馬力,而且全球只限量8輛,售價為98萬美元(約新台幣2956萬元)。

克羅埃西亞的Rimac成立於2009年,Concept One為旗下的第一款超跑,採用四個電動馬達,分別裝在四個輪子上,搭配上全輪扭矩引導系統,以每秒100次的運算速度,分配各個輪子的扭力輸出,過彎也很厲害。

Concept One可以輸出1072hp/163.8kgm,0-100km/hr加速僅需2.6秒,以往電動車常因耗能、熱能等問題,導致後段加速不如預期,但是Concept One加速至200km/h、300km/h,也僅分別需要6.2秒及14.2秒,最高極速達到354km/hr。戰鬥、未來、科技,完美詮釋了Concept One的外觀與內裝,車室內一堆發亮的按鈕與旋鈕,加上大面積的液晶螢幕,彷彿可以穿越黑洞,如果從Concept One下車的是機器戰警,乍聽下也頗合理。

Porsche Mission E 未來概念進行式
Porsche於2015年發表電動概念車Mission E,將目標鎖定為Tesla Model S,Mission E的配置,來自利曼大賽的冠軍賽車「919 Hybrid」,透過兩具馬達,將輸出超過600hp,搭配上輕量化的設計,0-100km/hr加速需要3.5秒,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

值得興奮的是,Mission E將搭載一個渦輪充電系統,只需要15分鐘就可充滿80%的電力,大幅縮短充電時間,讓充電並不再是麻煩事,而且還會有無線充電功能,只要停好車,就可把Mission E充飽飽。

目前確定Mission E會投入量產,預計2020年正式上市,距今還有三年的時間,而現在科技一日千里,相信Mission E會持續進步,放入更多先進科技配備。

「電動」配備是汽車界的未來,不管是純電動車、油電混合,或是微型油電系統,都是各車廠未來研發的方向,如果有能力提前擁有,除了享受寧靜的行車感受,還可浸淫在先進科技的氛圍中,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妙事?

同場加映:BMW i3 都會穿梭超時尚
都會小車BMW i3短小可愛又靈活的車身尺碼,搭配上跟其他BMW車款比起來,稍微內斂卻不失科技感的外型,穿梭在都市中,絕對是路人眼球的焦點,想要當個優雅有型的環保科技型男型女,i3一定可以勝任這個角色。

對開式的車門,讓BMW i3上下車十分帥氣,內裝呈現相當有科技質感,雖然保持著許多實體按鍵,但兩個大螢幕就立在中控台與儀表板上,讓人不注意都難,材質也使用羊毛、皮革與木紋飾板,呈現貌似衝突又毫無違和感的氛圍。

BMW i3最高可以行駛200公里,0-100km/hr的加速為7.3秒,馬力達到170PS,行駛在道路上十分輕快,想要超車時,因電池動力的特性,還是能讓其他車欣賞一下BMW i3美麗渾圓的小屁股。

評析
電動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高性能的科技猛獸,除了能彰顯尊貴地位外,還可成為引領新潮流的先行者。

 樓主| 發表於 2017-10-31 16: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需求噴發!2030年將超越HV、35年跳增12倍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22日公布了油電混和車(HV)/插電式油電混和車(PHV)/電動車(EV)等環保車種的市場銷售動向報告,2016年全球HV銷售量年增14.5%至182萬台,其中日本市場年增8.1%至93萬台、北美年減5.3%至36萬台、歐洲大增45.5%至32萬台,中國市場銷售量為10萬台、達2015年的5倍水準。

2016年PHV全球銷售量年增42.9%至30萬台,其中,北美市場暴增60.0%至8萬台、歐洲成長22.2%至11萬台、中國大增50.0%至9萬台。2016年EV全球銷售量年增38.2%至47萬台,其中,中國暴增60.0%至24萬台、為全球最大的EV市場。

富士經濟指出,現行環保車種以HV需求最大,預估截至2025年左右為止,HV仍將是環保車種的主流產品,不過PHV、EV在2025年以後需求將急速增加,預估2030年時EV年銷售量將增至407萬台、超越HV(2030年銷售量預估為391萬台),且之後雙方的差距將持續擴大。

富士經濟預估,在中國需求增加加持下,2035年EV全球銷售量將擴大至630萬台、將達2016年的13.4倍(較2016年增加12.4倍)。

2035年PHV銷售量預估為540萬台、將達2016年的18倍,其中歐洲將維持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

HV銷售量預估為458萬台、為2016年的2.5倍,其中,日本市場銷售將持續穩健,北美、歐洲、中國需求將緩和擴大。

評析
2016年EV全球銷售量年增38.2%至47萬台,其中,中國暴增60.0%至24萬台、為全球最大的EV市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