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7: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瞄準中國電動車市 全球車商10年將投入逾9兆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暖化,減碳又節省的電動汽車日受歡迎,據《路透》報導,全球汽車製造商正計劃在未來5-10年內,增加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24兆元)電動車技術支出,其中近一半的資金將瞄準中國市場。

據《路透》分析指出,汽車廠商為了在中國、歐洲和北美量產電動汽車,將砸下3000億美元的支出,並計劃投入近45%至中國市場,超過1350億美元。其中德國大眾福斯汽車(Volkswagen)就負擔了大部份支出,將近3分之1的910億美元。對此集團CEO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福斯的未來在中國市場手上,目前也與中國兩大車企上汽集團、一汽轎車合作數10年,看好中國未來成為汽車強國。

根據福斯浩大的電動汽車計劃,預計2025年前將在3大洲建立最多150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能,並推出300個車型的電動車版本,含括奧迪與保時捷在內等全球12個品牌。

相比之下,德國戴姆勒(Daimler)在這方面計劃投資420億美元,而美國頭號汽車廠商通用汽車(GM)則計劃支出80億美元。

評析
全球汽車製造商正計劃在未來5-10年內,增加3000億美元電動車技術支出,其中45%資金將瞄準中國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8: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沒在開玩笑」馬斯克預告 未來特斯拉跑車會飛!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知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電動車,擁有罕見的「生化武器防禦模式(Bioweapon Defense Mode)」,有車主認證,該功能在去年加州連日大火時,仍能維持車內空氣清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最新在推特上表示,他預計在新一代特斯拉Roadster跑車上,加裝能讓車垂直飛行的推進器,並自稱「不是在開玩笑」。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9日在推特上,轉貼一個垂直懸浮汽車的動態圖片,並稱特斯拉的新一代Roadster跑車,「將會做到相同的功能」。

馬斯克在推文中指出,他「不是在開玩笑」,也透露他計劃將旗下公司SpaceX的「冷流噴射推進器系統」,結合「超高壓空氣」,讓車體做到騰空、垂直懸浮功能,可以在不到8秒的時間內加速1/4英里,甚至「加速到人類的耐力極限」。

特斯拉的櫻桃紅雙座敞篷Roadster跑車,則在去年搭乘SpaceX的「獵鷹重型」(Falcon Heavy)運載火箭,往火星方向前進。

評析
馬斯克表示,他預計在新一代特斯拉Roadster跑車上,加裝能讓車垂直飛行的推進器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8: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BMW前主管領軍 中國新創品牌拜騰挑戰特斯拉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9日專電

中國新創汽車品牌拜騰(Byton),首款概念車以大螢幕取代儀表板,在美國消費電子展受到矚目。拜騰執行長華福康出身德國車廠BMW,目標是挑戰特斯拉在電動車的霸主地位。

華福康(Carsten Breitfeld)在BMW任職超過20年,曾參與電動車的研發,擔任油電混合動力跑車i8的計畫主持人。2016年,他與多位負責電動車的BMW工程師跳槽到騰訊與富士康在南京新創的汽車公司,在德國汽車業界引起議論。

拜騰首款概念車M-Byte,在方向盤上裝置觸控螢幕,一整片的48吋大螢幕取代儀表板和中控台,提供亞馬遜和谷歌的服務,這幾天在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展出備受矚目,號稱即將在年底量產。

華福康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訪問時表示,南京的總廠已經完工,很快就能生產測試用的樣車,拜騰會如期量產,明年起在中國和歐美銷售,不會重蹈特斯拉的覆轍延遲交貨。

從全球各大廠的概念車來看,未來的汽車有如裝上4個輪子的智慧型手機,結合雲端提供車主交通和娛樂等服務,拜騰也不例外。

華福康還透露,拜騰賣的不只是電動車,將來也會提供交通服務,長遠來看,營業額的5成將來自軟體平台。

拜騰在德國慕尼黑和加州矽谷設有分公司,員工來自德國汽車業和谷歌、特斯拉、蘋果等美國高科技大廠,背後又有中國官方電動車政策、市場和供應鏈的支持,有機會在汽車工業闖出一片天。

埃森哲顧問公司Accenture的專家施密特(Axel Schmidt)看好拜騰,他說,拜騰主管經驗豐富,背後金主資金雄厚,而且一開始就大膽採用大螢幕,讓汽車成了客廳的延伸,成功與競爭者區隔開來。

不過,顧能(Gartner)的專家藍西(Mike Ramsey)不看好拜騰的前景,他分析說,不管概念車再好,資金再多,經理人有多優秀,新創品牌很難靠自己打進汽車業,特斯拉當年也是得到戴姆勒(Daimler)、豐田(Toyota)和美國政府的奧援,才挺過創業的最初階段。

評析
拜騰執行長華福康出身德國車廠BMW,目標是挑戰特斯拉在電動車的霸主地位。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8: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海放雙B凌志!2018全美最賣豪華車是Model 3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去年歷經風雨,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因下市風波丟掉董事長職位,工作環境嚴酷及生產延遲還被外界猛烈砲轟。

不過好消息是,特斯拉2018年電動車銷量24.5萬輛,相當於2003-2017年銷量的總和,其中Model 3賣氣最旺,是美國豪華轎車市場第1名。

美國最具公信力之一的評選機構KELLEY BLUE BOOK(凱利藍皮書)指出,2018整年,特斯拉賣出14萬5846輛Model 3,輕鬆超越第2名的凌志RX(11萬1641輛)。第3名是賓士GLC(6萬2435輛),第4名奧迪Q5(6萬1835輛)。

Model 3去年秋天空降最暢銷豪華車排行的上段,第3季賣出5萬5000輛,後市持續緊俏,第4季賣出6萬3000輛。

但諷刺的是,Model 3定位是「特斯拉首款大眾化平價」車款,卻因成本還沒降下來,意外打進豪華車銷售榜。

Model 3原本主打3.5萬美元(約108萬台幣)起跳,搭配續航力較短的「標準」電池,至少要等到2月才有可能開賣。目前特斯拉生產都是長程版本,價格至少4.5萬美元(約139萬台幣)。

評析
特斯拉2018年電動車銷量24.5萬輛,其中Model 3賣氣最旺,是美國豪華轎車市場第1名。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8: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LG化學砸1.2兆韓元 在南京擴建電池生產線

中央社 首爾10日專電

南韓LG化學今天表示,將投入1.2兆韓元(約合新台幣330億4575萬元)擴建在中國南京的電池生產線,因應圓柱型電池全球需求量激增。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圓柱型電池廣泛應用於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LEV輕型電動車,以及電動工具和無線吸塵器等,全球需求量激增。

報導指出,市場調研公司B3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圓柱型電池全球需求量從2015年的23億塊,將增至今年的60億塊。

報導稱,LG化學新能源電池項目簽約儀式9日在南京玄武酒店舉行,LG化學電池事業本部長金鐘現、南京市長藍紹敏出席。金鐘現表示,擴建南京生產線後,LG化學有望引領電動汽車市場,還將在輕型電動車、電動工具等全新領域搶占先機。

評析
南韓LG化學將投入1.2兆韓元擴建在中國南京的電池生產線,因應圓柱型電池全球需求量激增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福特、福斯合攻自駕車 傳下周宣布深化結盟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路透社報導,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全球兩大車廠福斯與福特,計畫在自駕車與電動車擴大伙伴關係,可能下周二在底特律舉行的車展上做宣布。

去年貿易紛擾不斷,迫使車廠重新思考生產佈局。報導指出,福特與福斯打從去年六月起就有意更緊密合作,起初談判只聚焦在商用車的生產,之後才進一步延伸至其它項目。商用車是福特的強項,福斯這方面能力相對較弱。

從福特與福斯深化合作可知,面對自駕車技術研發競爭,以及更嚴苛的排放法規,車廠必須設法管控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不過,兩公司此前也表示任何形式的結盟,都不會牽涉合併或入股。

金融時報相關報導指出,福特如何取得福斯電動車技術的授權,是雙方合作重點之一。福斯已展示過如何以自家電動車平台MEB當底盤,打造SUV、迷你巴士等多種不同車型,這可讓福特省下龐大研發經費,將資源投注於自駕技術。

另外,福斯周三宣布成功延攬蘋果一名主管Alexander Hitzinger,他將加入商用車技術團隊,負責開發自駕車技術。

評析
福斯與福特,計畫在自駕車與電動車擴大伙伴關係,不過任何形式的結盟,都不會牽涉合併或入股。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9: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將成電動車龍頭?國際車廠研發資金、近半砸在中國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國以政策引導電動車發展,下令傳統汽油車逐步退場。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車廠為了鞏固市佔,相繼砸錢在中國開發電動車,估計國際車商未來5~10年的電動車研發費用中,有半數都放在中國。中國有望甩開德國、日本等傳統汽車大國,躍居電動車強國。

路透社報導,路透分析全球29家大型車廠,過去兩年公布的投資採購計畫,發現未來5~10年,車廠將斥資3,00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其中45%的投資(1,350億美元)集中在中國。各車廠中,以福斯(Volkswagen)投資手筆最大,3,000億美元有將近1/3、大約910億美元,來自福斯。

過去數十年來,德國、日本、美國稱霸汽油車科技,中國只能死命追趕。現在龐大銀彈流入中國,未來車業版圖可能改寫,中國有望引領電動車發展。福斯執行長Herbert Diess表示,福斯的未來取決於中國市場,中國將成世界汽車強國之一。中國具備發展次世代汽車的適當環境,福斯發現當地有充分技能,歐洲或其他地方僅部分擁有。Diess本週稍早在北京對記者做出以上表示。

福斯砸下重金,要在2025年打造1,500萬輛電動車,最終目標是旗下奧迪(Audi)、保時捷( Porsche)等12個品牌的300種車款,全都推出電動車版本。福斯和中國兩大車廠--上汽、一汽,都成立了合資企業。

評析
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車廠為了鞏固市佔,相繼砸錢在中國開發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9: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新創品牌齊聚 中國成新世代汽車最大戰場

作者 黃 嬿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放緩,但投資者仍然看好電動汽車,譬如一開始由騰訊與富士康等資金支持的電動汽車新創公司 BYTON 在尚未生產任何一輛汽車時,估值已達 40 億美元,現在還準備籌集至少 5 億美元,即使跳入汽車產業必須不斷面臨資金壓力,但中國電動車政策一直跑在世界之先,因此成為汽車與科技產業各家高手的兵家必爭之地。

據 Quartz 報導,這家由 BMW 前副總裁 Carsten Breitfeld 當家的汽車公司 BYTON,在去年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 (CES) 上推出全電動 SUV 原型車 BYTON Concept 後,到現在仍處於籌資過程中,今年又帶著一輛 SUV 回到 CES,新亮相的 M-Byte 搭載亞馬遜的語音助理 Alexa,內部陳設一樣具備吸睛的 48 英吋寬的影音顯示面板。

但是,在 CES 上顯示的 M-Byte 模型不是最終版本,BYTON 表示,將會在 2019 年中期推出最終版,並在年底開始量產,宣稱目前已經收到超過 7 萬輛汽車的訂單,2020 年推向歐美市場,定價 4.5 萬美元起跳,配備 71 kWh 的電池,約可行駛 250 英里,另一版搭載 95 kWh 的電池可行駛 310 英里。

BYTON 雖然是中德混血,母公司是電動汽車新創公司 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但基本上是由一支前 BMW 經理團隊在經營,此外還聘請蘋果、Google 和其他知名汽車製造商的專業經理人。由於 BMW 早於 2008 年就在研究電動車,具備深厚的技術實力,因此市場並不認為 BYTON 會是空包彈。BMW 官網分析指出,到目前為止, BYTON 已經在資金、概念發布、工廠擴建以及在中國南京開設全球總部等方面實現所有計畫中的里程碑。

BYTON 還在德國慕尼黑和加州聖克拉拉設有辦事處,負責大部分設計和技術工作。根據 BYTON 的 LinkedIn 頁面,去年中就僱用超過 1 千名員工。另外一家引發熱議的汽車新創公司是由阿里巴巴支持的汽車品牌小鵬,在去年 CES 上也表現出色,8 月估值達到 36 億美元,去年底開始交付首批 24 量旗艦電動車。

現在投資者對中國電動汽車新創公司的熱情,原因是傳統汽車需求將受到經濟放緩以及大城市化石燃料汽車新車註冊限制影響,加上政府正在為新能源汽車領域提供財政支持,因而形成資金充沛與巨頭相爭的局面。

不過由於政府對新車製造商的製造限制,新創公司得依靠現有的製造商才能製造汽車,譬如小鵬與海馬汽車合作生產,其他像 BYTON 和 WM Motors 則選擇收購現有汽車製造商獲得製造許可來建立自己的工廠。

即使資金壓力不小,但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將熱鬧非凡,一家位於上海的紐約上市汽車製造商 NIO 在 2018 年可能已銷售超過 1 萬輛車,特斯拉上海工廠也在月初破土動工,預計夏天完工即可開始生產,每年預計可製造 25 萬輛車,最終目標是達到 50 萬輛,生產車型包括 Model 3 與 Model Y。

一夕之間,傳統車廠紛紛敗下陣來的中國,卻成為電動車的巨大戰場。分析指出,傳統上,中國汽車公司沒有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競爭的本錢與意願,但這些新的電動汽車新創公司正在計劃打破這種模式,並直接與成熟的汽車業者競爭,在資金充沛下中國戰場的優勝劣敗很可能成為決定電動車世代贏家的關鍵。

評析
中國電動車政策一直跑在世界之先,因此成為汽車與科技產業各家高手的兵家必爭之地。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39: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新加坡共享經濟夯 布局電動車充電網絡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新加坡10日專電

新加坡共享經濟夯,由於電動車可減少噪音與空氣污染,星國正積極落實電動車共享計畫,有業者期盼2020年時90%的新加坡人可以在300公尺內找到充電站。

新加坡能源集團(SP Group)昨天宣布要在東、西、中、北部等8個地點設置38個充電點,讓電動車最快半小時內充電完成。新加坡能源集團的目標是,2020年全島總共設置1000個充電點,發展成新加坡規模最大的公共電動車充電網絡。

在新加坡提供電動車充電設備的業者,包括推動共享電動車業者BlueSG和充電設備的供應商Greenlots。BlueSG也在新加坡設有多處充電點。

新加坡2009年推出電動車實驗計畫,2018年推出全新的車輛減排稅務計畫(VES),鼓勵購買電動車。雖然私人電動車購買市場仍待開發,但電動車運用於大眾交通領域則很火熱,共享電動車經濟學是正夯的現在進行式。

BlueSG於2017年12月投入新加坡市場,推出新加坡第一家電動車共享服務,約有2000人報名為旗下會員,讓沒有汽車的新加坡人可隨時租用這種電動車,既環保也降低空氣污染。

新加坡是面積不大的城市國家,一旦擁有完整充電站網絡,有利推動電動車市場,克服一般國家消費者必須面對的充電、續航里程等問題。新加坡私人汽車每天僅約行駛50公里,不必天天充電,如果充電路網完備,駕駛途中沒電的機會很低。

新加坡本地企業也加入研究電動車的風潮,諸如有業者研發電動超級跑車及電動卡車「螞蟻卡車」(Ant Truck)。新加坡也在2017年成立電動車協會,推廣新加坡人使用電動車,推動環境保護與降低空氣污染。

新加坡的叫車服務業者Grab今年計劃引進200輛電動車供駕駛租用,明天會推出進入市場的第一批20輛電動車。

新加坡計程車業龍頭康福德高(ComfortDelGro)也從明天起擴大測試新款的電動計程車。這種新款的電動計程車大約一小時充完電,最多行駛約350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電動車時代已來臨,但電動車售價平均新幣12萬元(約272萬元)以上、充電站電源會不會因所在位置分配不均而電源超載,可能是新加坡私人電動車市場未普及的原因。

評析
新加坡共享經濟夯,星國正積極落實電動車共享計畫,期盼2020年可在300公尺內找到充電站。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40: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李克強:願發中國綠卡給穆斯克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據最新曝光消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下午於中南海紫光閣會見特斯拉(Tesla)CEO穆斯克(Elon Musk),穆斯克表示,中國的發展速度和辦事效率令人印象深刻,很難想像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開設一個汽車工廠的全部程式,以自己對中國的熱愛之情後,李克強回應:「我們可以向你發放『中國綠卡』。」

9日穆斯克獲李克強接見後,隨即與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新能源汽車發展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設等議題交換意見。值得注意的是,此一詳細內容是在10日下午由中國政府網罕見披露,且從官網上的照片可看到當日有三輛特斯拉進駐中南海紫光閣前,李克強興緻濃厚的與穆斯克討論特斯拉裝備。

穆斯克首先對李克強說,特斯拉將力爭把上海工廠建造成世界最先進的工廠之一。李克強對此詢問,「你所說的最先進含義是指工廠生產線,還是汽車本身?」穆斯克解釋二者兼有:上海工廠將通過智慧系統,實現任何一個操作與中央資料庫交流互動,就像「擁有生命一樣」;該工廠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則在續航里程、功率成本、軟體升級等若干指標方面均達到世界最先進水準。

在李克強問穆斯克對中國政府還有什麼期待?穆斯克表示,「我希望能把特斯拉上海工廠打造成全球範例;我非常熱愛中國,願意多到這裡來。」李克強馬上強調,「如果你確有這個想法,我們可以向你發放中國綠卡。」穆斯克回應,特斯拉下一步將根據中國市場需求將產品本土化,相信會取得巨大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強當日亦提及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強調產品本土化的想法與賈伯斯有相似之處,是從源自中國等東方禪文化中得到靈感,對蘋果手機介面進行了優化。李克強說,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其實是貫通的,沒有藝術的技術很難有長遠的發展前景。

會見即將結束時,李克強應穆斯克邀請,在紫光閣外參觀了3款不同型號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車。

此時李克強詢問「電池安裝在哪里,占車重多大比例,能否進一步降低?汽車軟體是否自主研發,與製造工廠可以線上連接?」根據中國政府網報導,當發現其中一款汽車車門自動打開時占用空間較大時,李克強建議,中國市場雖然巨大,但中國城市的土地有限,車位空間普遍緊湊,這一設計需要根據中國停車位大小進一步改進。

評析
上海工廠將通過智慧系統,實現任何一個操作與中央資料庫交流互動,就像「擁有生命一樣」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41: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與中國,魚水相幫

工商時報 李書良/新聞分析

特斯拉(Tesla)CEO穆斯克高呼熱愛中國,此行訪中鋒頭之盛,毫不遜於蘋果CEO庫克。穆斯克在中美貿戰當口以行動力挺中方,除政治意義不言可喻之外,事實上中國與特斯拉正處於「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利關係。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項目之一,中國政府近年大灑銀彈補貼,讓中國業者穩占優勢。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熱鬧有餘、精彩不足」,技術、管理與品牌行銷均不如外企,因此引進做為全球品牌及技術領先的特斯拉,不僅能改變中國新能源車的生態環境,也能刺激中國業者走向更高層次的競爭。

而對於燒錢極兇、業績還不穩定的特斯拉來說,最初的中國之路起先並不順遂,曾一度與上海市政府的談判陷入膠著,但2018年5月後在中國的建廠布局速度飛快,連穆斯克這名狂人都嘖嘖稱奇。以數據來看,2014年,特斯拉在中國的營收僅4.8億美元,但2017年已達20.3億美元,占其總營收17.3%,中國成為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該年特斯拉電動車在中國銷量為1.5萬輛,占中國電動車市場3.2%。2018年受到中美間的關稅戰衝擊,前10月的電動車銷量只有1.11萬輛,占比跌至1.7%。

但中國電動車市場仍是兵家必爭之地,但自從特斯拉拿下第一張於上海自貿區獨資落戶的許可後,已在征途中踏上最佳的墊腳石。

評析
引進特斯拉,不僅能改變中國新能源車的生態環境,也能刺激中國業者走向更高層次的競爭。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41: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出售千億戴姆勒持股 中國吉利否認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中國吉利汽車傳出,已削減其持有德國戴姆勒汽車公司(Daimler AG)9.7%股份的一半,吉利已對此表示否認,並稱沒有計劃削減戴姆勒的持股。

《彭博》今(11)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億萬富翁李書福的吉利汽車公司,在去年2月收購德國汽車大廠戴姆勒9.7%的股權、創中國車廠最大海外收購後,已將其戴姆勒公司的持股削減了一半以上。

另有消息人士稱,吉利削減對戴姆勒約5.4%的持股,據戴姆勒週四的收盤價,這筆金額約達28.5億歐元(約新台幣1009億元)。

而中國吉利則在其網站上聲明回應,該公司「做為戴姆勒長期戰略投資者和單一最大股東」,沒有計劃削減其在戴姆勒的股權,且所有戴姆勒持股保持不變。

吉利汽車股價今在香港上漲0.909%,至每股11.100港元。

評析
吉利做為戴姆勒長期戰略投資者和單一最大股東,沒有計劃削減戴姆勒的股權,且所有持股保持不變。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41: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兩大汽車商歐洲大裁員 數千人丟工作

中央社法蘭克福10日綜合外電報導

汽車製造商因燃油車需求暴跌、更嚴格排放規定及中國領銜的全球經濟走緩而陷入困境,福特(Ford)、捷豹荒原路華(Jaguar Land Rover)今天揭示將在歐洲大舉裁員。

捷豹荒原路華將自4萬2500個工作機會中裁掉4500人,福特則說將裁掉「上千人」,這是大幅整頓業務的一部分,大幅整頓可能導致工廠關閉,部分車款因此停產。

中美貿易戰加上英國脫歐重擊車市,迫使汽車製造商重新評估個別車款及製造地的獲利能力。

最近幾季,捷豹荒原路華、福特的獲利都不如寶馬(BMW)、福斯(Volkswagen)、寶獅(Peugeot),促使投資人升高對管理階層施壓,要求遏阻損失。

福特歐洲、中東、非洲集團副總裁阿姆斯壯(Steven Armstrong)今天透過聲明表示:「我們正採取決定性行動,改變福特在歐洲的業務。」

有5萬3000名員工的福特歐洲,已經虧損多年,且自從勁敵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因為將歐洲歐寶(European Opel)、沃豪(Vauxhall)等品牌賣給法國寶獅而讓獲利成長後,面臨重組營運的壓力不斷攀升。

捷豹荒原路華說,中國曾是需求最強勁國家之一,但2018年跌了21.6%,是所有市場中跌幅最大的。

捷豹荒原路華商務長(CCO)布勞提根(Felix Brautigam)說:「中國經濟放緩及當前貿易緊張,持續影響消費者的信心。」

福特、捷豹荒原路華兩家公司工作機會削減,肇因於燃油車需求下降,及歐洲決策官員上個月同意更嚴格的污染限制,迫使製造商加速投資電動車製造。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瓊斯(Adam Jonas )表示:「我們認為福特歐洲可能需要削減20%到30%的產能和人力。」

福特說,公司將會退出家庭房車、多功能休旅車(MPV)市場,檢討在俄羅斯的營運,以及把福特英國和福特信貸的總部整併在同一地。

評析
中美貿易戰加上英國脫歐重擊車市,迫使汽車製造商重新評估個別車款及製造地的獲利能力。
 樓主| 發表於 2020-4-12 13:41: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新加坡落實環保節能 計程車擴大測試電動車

中央社 新加坡11日專電

新加坡落實推動智慧國的環保節能目標,不僅計程車業者從今天起擴大測試電動計程車,叫車服務業者Grab也推出電動車上路。

新加坡計程車業者龍頭康福德高(Comfort DelGro),2018年7月率先測試兩輛電動計程車,今天再另外測試不同款式的電動計程車。

康福德高公告指出,新款測試電動計程車電池,比原測試中的電動計程車電力高出一倍,可行駛得更久。

叫車服務業者Grab也同樣瞄準電動車市場,共同加入新加坡競爭激烈的計程車叫車戰局。

Grab今年計劃引進200輛電動車提供駕駛人租用,今天第一批20輛電動車搶先進入市場試水溫。

電動車發展技術推陳出新,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報導,電動車的充電時間遠較兩年前進步,原本一般需要數小時充電的電動車,如今僅需一個多小時即能快速充電。

報導也指出,電動計程車如果與一般汽車相比,不僅大幅降低40%到70%成本,收入更能增加多達25%。

推動落實智慧國目標願景,既是新加坡的未來式,也是現在進行式,環保又節能的電動車是重要環節之一。

評析
新加坡推動落實智慧國目標願景,不僅計程車擴大測試電動計程車,叫車服務Grab也推出電動車上路。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47: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德車廠示警 今年逆風不減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儘管去年銷售再創新高,福斯汽車(VW)仍加入戴姆勒(Daimler)和寶馬(BMW)等德系車廠的行列,再對車市前景發布預警,表示由於經濟情勢面臨不確定性,且轉型至電動車的成本高昂,今年仍充滿挑戰。

彭博資訊報導,福斯銷售部門主管達爾海姆表示,由於地緣政治動盪,今年遭遇的逆風不會減弱。上月福斯全球汽車銷量驟降8.4%至91.6萬輛,中國市場的降幅更達到12.5%,不過2018全年銷量總計成長0.9%至1,083萬輛,再度改寫歷史新高。

寶馬也認為今年汽車產業困難重重,儘管該公司預料今年銷量仍將小幅成長。寶馬11日表示,去年全球銷量成長1.8%至212.5萬輛,為10年來最小增幅。

去年戴姆勒旗下豪華車品牌賓士(Mercedes)的全球銷量達到231萬輛,僅成長0.9%,為10年來最小增幅,反轉以往兩位數成長走勢,且去年幾乎靠中國市場獨撐大局。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喬納斯預估,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年降0.3%,為2009年來首度下降,並重申對美國車市謹慎看法,預期底特律三大車廠的獲利全面走下坡。

去年下半年汽車製造商苦哈哈,如今貿易緊張仍持續,英國脫歐憂慮加劇,中國車市銷量更20年來首度下滑。

美國汽車大廠福特與Jaguar Land Rover 10日同步宣布歐洲部門裁員數千人。

歐洲車廠將面臨更嚴格排碳規定,可能無法達到2020年的新目標,而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興趣仍低,電動車的售價仍比燃油車貴。去年寶馬i3電動車的成績為3.5萬輛,占總銷量的比率約1.6%。

經濟焦慮正削弱消費者信心,歐洲第二大車市英國新車掛牌量驟降6.8%,為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大降幅,美國利率持續升高,汽車售價變貴,也令消費者卻步。

評析
德車廠示警,表示由於經濟情勢面臨不確定性,且轉型至電動車的成本高昂,今年仍充滿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48: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全球車廠砸重金 攻新能源車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全球車廠計劃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增加3,000億美元電動車技術支出,其中近半資金將瞄準中國,有助汽車業加速脫離化石燃料,並轉而注重發展亞洲電池和電動車技術供應商。

據路透對各公司公開資料的獨家分析,全球車廠計劃用於推動中國、歐洲和北美電動車量產的這3,000億美元資金,規模前所未見,甚至比埃及或智利經濟規模還大,光是投資中國部分就超過1,350億美元,當中很大部分是受到政府減碳政策所帶動,且約910億美元、亦即約三分之一來自德國福斯汽車。

這些支出將用來繼續推動技術發展,以提高電動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目前的電動車技術已改進電池成本、續航距離和充電時間。

業界主管表示,中國這數十年來一直在追趕主導燃油車技術的德國、日本、美國車廠,現在換中國準備好帶頭領導電動車的發展。福斯執行長戴斯表示:「福斯的未來將決定於中國市場。中國將成為全球汽車強國之一。」

戴斯說,他們在中國看到的是一個真正適合發展新一代汽車的正確環境,以及某些在歐洲和其他地方只能部分具備的技能。

評析
全球車廠計劃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增加3,000億美元電動車技術支出,其中近半資金將瞄準中國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48: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通用報喜 去年獲利超預期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全球汽車大廠紛紛對市場展望示警,通用汽車(GM)卻捎來好消息:2018年獲利超越華爾街預期,2019年每股盈餘可望更上一層樓。這證明執行長巴拉的策略奏效,讓通用獲利在市況變差時不僅未萎縮,反而逆勢成長。

57歲的巴拉11日在投資人簡報會上說:「我們多年來採取的行動,讓通用能以更纖瘦、敏捷的姿態邁入2019年,立於致勝地位。」

巴拉說,削減成本加上利潤高的卡車將上市,可望使今年通用每股盈餘比分析師預測值高出1美元左右。通用預測2019年不計一次性項目的每股盈餘介於6.5與7美元之間,顯著高於分析師預測的每股5.86美元。今年汽車自由現金流量估計在45億美元至60億美元之譜。

這些好消息引起投資人歡呼。通用股價11日盤中一度飆升9.3%,收盤漲7%至37.18美元。

在巴拉領導下,通用已撤出虧錢事業,強調售價較高的車款。過去兩年來,通用脫售德國歐寶部門,擺脫多年來幾乎年年虧損約10億美元的包袱;停止在俄羅斯和印度生產;整頓南韓部門;在北美關閉五座廠、割捨銷售差的車款,並裁員近1.5萬人。巴拉11日說:「我們不怕做果敢的決定。」

通用不僅採取守勢,也積極準備挾著凱迪拉克新車進攻電動車市。總裁盧斯表示,凱迪拉克品牌將是通用電動化「矛頭的尖端」,亦即通用電動車主品牌,日後將推出新豪華車款挑戰特斯拉。

全球汽車工業正籠罩在愁雲慘霧中,獲利飽受原物料成本升高、廢氣排放標準更嚴格、貿易衝突衝擊,德國三大車廠福斯、寶馬、戴姆勒已對未來展望示警,福特和塔塔旗下的Jaguar Land Rover也在歐洲大舉裁員。但通用表現仍不斷令人驚艷,印證多年來大刀闊斧整頓有成。

評析
通用不僅採取守勢,也積極準備挾著凱迪拉克新車進攻電動車市,日後將推出新豪華車款挑戰特斯拉。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49: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太空事業 裁員10%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個人投資的太空事業SpaceX計劃裁員約10%,理由是公司積極發展全新一套事業,需要重新定位。SpaceX現有員工6,000多人,11日發出的聲明並未詳述人力精簡數字,但知情人士透露裁員幅度為一成。

這家位於加州洛杉磯地區的太空公司以民間資金發射火箭已有數次成功的經驗,顧客包括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美國空軍。不過這類將補給品送上國際太空站、發射商業衛星進入地球軌道等火箭發射服務,在馬斯克看來,只是他要達到更遠大的目標的墊腳石。

馬斯克的太空夢終極目標在達陣火星。SpaceX在聲明中說:「超級困難的挑戰橫亙前方」,裁員的原因之一是,必須集中資源來「開發航行於星球間的太空船」。另外,公司也計劃推出衛星通訊網,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服務。SpaceX認為,這些發展目標,個別嘗試都有機構因而破產,因此,SpaceX必須成為更加精實的公司。

評析
馬斯克個人投資的太空事業SpaceX計劃裁員約10%,理由是公司積極發展全新一套事業,需要重新定位。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49: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3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比亞迪王傳福:2030年大陸汽車全面電動化完全可行

聯合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大陸汽車銷量在增長28年後,去年首次出現下滑,但是電動車卻保持60%以上的高速增長。大陸電動車龍頭廠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大陸電動汽車市場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爆發,2030年將可實現全面電動化。

王傳福12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上表示,當前在發展電動汽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儘快制定汽車全面電動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時間表。

王傳福建議,在全面電動化的路線上,一定要分領域、分車型,實現循序漸進、分步推進。

中國證券網報導,工信部從2009年起開始為推進新能源汽車提供財政補貼,但導致2016年「騙補」弊端,去年起財政補貼將逐步退場,預計2020年之後全面取消。也因此,去年汽車整體銷量在增長28年後,首次出現下滑;不過,電動車卻逆勢成長逾60%。

王傳福認為,電動汽車市場開始從政策的單輪驅動轉向「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他透露比亞迪電動車銷售在2017年之前有70%的銷量主要在北上廣深等政策紅利受惠的一線城市;但到2018年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儘管北上廣深銷售總量還在增長,但比例在下降,而在非限購、非限行的城市,銷量占比卻已大幅提升到50%。

他因此認為,大陸電動汽車市場今後還將迎來更大規模的全面爆發。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8年底大陸汽車量達2.4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達26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09%,與2017年相比,增加107萬輛,增長70.00%。而純電動汽車有211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06%。從統計趨勢來看,近五年新能源汽車年均增加50萬輛,呈加快增長趨勢。

王傳福認為,汽車全面電動化一定要分領域、分車型,實現循序漸進、分步推進。一是公車和計程車可以最先實現全面電動化,會起到節能減排和示範效應。二是城市物流、環衛等卡車全面電動化,替代燃油卡車的技術能力和市場基礎。

此外,私家車全面電動化會是在2030年,因為私家車涉及到購置成本、基礎設施、不同地區的消費理念和接受程度的不同等因素,適合最後實現全面電動化。

評析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大陸電動汽車市場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爆發,2030年將可實現全面電動化。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49: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3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功能性自駕車 多人座正夯

聯合晚報 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

德國車廠設計的自駕車,已由拉風豪華的概念車變成盒狀外形的人員載運車輛,凸顯出自駕車研發競賽已出現轉變,雖然短時間內無法占據公路,但很可能未來幾年就能在限定區域內提供運輸服務。

彭博資訊報導,生產賓士車的德國車廠戴姆勒(Daimler)四年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推出的自駕概念車,主打奢華內裝以寵愛有錢嬌客跨入汽車的未來新境界;該車廠今年重返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時走實用風:氣泡造型的自駕計程車,希望能在市區各地安全可靠地載運人與物。

管理顧問業者羅蘭貝格公司合夥人伯恩哈德說:「這些車輛的技術複雜度中等,以低速行駛,比傳統汽車易於生產製造。整體而言,特殊用途的自駕車有很大的潛力。」

羅蘭貝格預估,短程自駕車2020年時可達約100萬輛,2025年前可能增加一倍至250萬輛。雖然僅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小部分,但已超過全球最暢銷豪華車款賓士的去年銷售量。

今年在CES和其他地方登場的主要概念車,包括戴姆勒的電動無人車Vision Urbanetic,最多容納12人、外型可變換為貨車。

博世(Bosch)自駕巴士概念車的設計是4人用,可提供預訂、推薦和旅遊情報等服務,用戶可透過博世的電子支付平台付費。

福斯的Sedric最新概念車是一款迷你校車,或4人座自駕計程車,適合共享或個人使用,可能2025年前後上路。

寶馬汽車(BMW)支持的新創事業May Mobility推出六人座電動車,行駛於底特律市中心公路,可將工人由停車場送到辦公室。

自駕車上路後會碰上的路況經常難以預測,所以技術障礙仍大。博世和戴姆勒已在加州矽谷以自動化共享服務,聯手進行測試。

評析
德國車廠設計的自駕車,已由豪華的概念車變成盒狀的人員載運車輛,凸顯出自駕車研發走實用風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0: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半吊子政策 電動化恐壓垮台灣汽車業

工商時報 陳信榮/台北報導



政府劃下2040年全面停止汽柴油車產銷的紅線,2022年起也將大幅加嚴新車油耗標準,想藉此引導廠商增加產銷電動車。但有目標卻無配套,電動車成本居高不下,卻遲遲盼不到政府的補貼紅利,攸關電動車推廣的充電基礎設施仍然「缺」很大,國內車廠無力也不敢貿然投入電動車開發。

倘若任由此「半吊子」政策推展下去,車廠只能擴大進口電動車應付,進一步壓縮國產車生存空間,最終將壓垮台灣汽車工業。

行政院2017年底突然宣布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的目標,能源局接著在去年10月大幅修改「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將2022年以後各品牌產銷新車的平均油耗標準大幅加嚴至每公升20.9公里,國內車廠坦言,「政府不顧產業現況執意推行,業者只剩無奈!」

車廠業者直言,每公升20.9公里的油耗標準,就連油電複合動力(Hybrid)車都做不到,政府訂此目標無異告訴所有車廠,「不用作無謂的掙扎!」

面對僅剩不到3年就要實施的油耗新規,各車廠私下開玩笑地說:「大家都無為而治,以不變應萬變」,因為根本不知如何對應,只能消極以待。

業者透露,代理代工豐田品牌車的和泰、國瑞汽車,這3年還可以透過銷售更多油電車,儲存油耗積分,為現有汽油車在2022年以後銷售「續命」,但積分終究會有用完的一天;其他車廠,光應付當下國產車市占銷量下滑就已經焦頭爛額,2022年的新政根本無餘力多想。

更有車商心存僥倖,認為有機會如同機車強制加裝ABS政策,在民怨沸騰下,於實施前夕臨時喊卡,屆時2022年超嚴油耗規定、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政策,也可能因「選票考量」出現轉圜,現在就大舉投資對應新法規的,不就成為傻瓜笨蛋。

業者坦言,政府仿效歐美先進國家限縮燃油車產銷,以推廣電動車政策,但卻只學了半套,有目標卻沒有配套,「有棍子、卻沒有蘿蔔」,要產業如何配合?

業者指出,台灣現行電動車銷售雖然免稅,但車價還是遠遠高於一般燃油車,若沒有提供相當的誘因(如給予高額補貼),很難說服民眾購買;但補貼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政策下來,更遑論台灣的電動車充電設施「缺很大」的殘酷現實。

車廠直言,電動車造價昂貴,政府又沒有任何積極獎勵購車政策,車廠大舉投資導入生產,只會淪為賣不出去的廢鐵;若2022與2040年的新政真的執行,車廠只能透過增加進口電動車銷售,逐步減少國產汽車產銷,最終讓汽車工業全數退出台灣。

評析
政府仿效歐美先進國家限縮燃油車產銷,以推廣電動車政策,但卻只學了半套,有目標卻沒有配套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0: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雙福擴大電動車與自駕車合作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福特(Ford)與福斯(Volkswagen)等兩大汽車業巨擘將於本周宣布,雙方將加強聯盟關係,可能擴大到電動車與自駕車科技合作。

金融時報與彭博資訊等媒體報導,福特和福斯將在15日於底特律登場的北美國際車展上宣布這項消息,合作重點仍聚焦於商用車,屆時將宣布更多細節,並將證實雙方正在討論一系列的合作計畫。「雙福」的最初合作只聚焦於商用車輛的合作,但從去年6月起開始協商擴大結盟。

雙方的初步協商重點在於,福特將如何採用福斯的MEB平台電動車科技授權,即電動車的滑板型底座,可以在底座上進行多種車身設計;福斯已展示MEB平台如何能夠成為掀背車、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小巴等車款的基礎,並已宣布未來五年將對電動車投入300億美元。福斯也可能與福特的自駕車步門Argo AI合作。

福斯已經與多家汽車廠商協商MEB科技授權事宜,希望同業能普遍使用,使福斯能夠大量採購原料,並將平台授權給競爭廠商。

這也將是全球汽車巨擘攜手的最新案例;汽車製造商都尋求共同合作,希望能在競爭激烈、又屬資本密集的汽車業裡,共同分攤開發新科技的投資成本。

福特若與福斯深化合作,將可降低電動車開發成本,並把資源轉用於自駕車等科技領域;福特已保證將對電動車投資110億美元。雙方也可能討論自駕車部門的合作。

評析
福特與福斯雙方將加強聯盟關係,可能擴大到電動車與自駕車科技合作。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0: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2030年產銷估逾1500萬輛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業界人士稱,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產銷將超過1500萬輛;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基本普及,其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輛。

中新社報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主題為「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的該論壇上表示,電動汽車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標誌性、引領性產品。它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是把綠色能源、智能電網、新一代移動通訊、共享出行鏈接在一起的節點,從而推動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消費革命。

業內預期,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超過燃油車,市場將以強大的力量驅動電動汽車發展和能源結構轉型。陳清泰認為,以上預測要變成現實,涉及能源結構調整、智能電網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新一代移動通信支持、產業鏈的調整和改造等。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把汽車、能源、通信、交通、城市進行綜合考慮,實現技術協同、規畫協同等,有序推進。其中,打破壁壘、放開市場,加強跨學科、跨行業的協同創新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論壇上預計,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有以下發展趨勢;市場進入真正的優勝劣汰階段;汽車變革與能源、交通、環保革命的協同進一步增強;物流領域將是交通電動化新重點;氫能產業前景可期等。

評析
電動汽車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標誌性、引領性產品。它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0: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汽車銷量去年下降6%  20年來首跌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香港14日電

連續多年增長後,世界頭號汽車市場的中國車市面臨歷史性銷量滑坡,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公布最新數據,中國汽車銷量去年下降6%至2270萬輛,出現至少20年來首次年度下跌。

貿易摩擦、股市崩盤、貨幣貶值、消費信貸收縮......都讓消費者猶疑。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汽車製造商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汽車銷量下滑可能會加快不合格企業的擠出進程,其中一些可能會在年內退出市場。

上周汽車市場最吸引人的消息,一是全球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廠動工,今年年底前開始生產,另一個是吉利汽車去年銷售不達標,被多間投行下調目標價,股價單日急挫11.3%,錄得4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據報導,大肆擴張的車企僅是個別,實際上整個行業已出現滑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汽車類商品零售額自去年5月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後逐月擴大,到11月同比降幅已達10%,前11月總銷售額同比下降1.6%。據中金公司估算,自2017年3季度開始,乘用車銷售顯露疲態,月度環比開始持續為負。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表示,今年車市表現低迷,除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場外,還因為近兩年驅動車市增長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對汽車消費產生擠出效應。「房價一高,車市就不好。」

報導說,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預計,去年汽車銷售價格平均下跌6%,鑑於銷售仍乏力、庫存高企,未來一段時間汽車價格仍會下降。王永清則認為,如果沒有特殊政策出台,高速增長的風光時代可能不復返。

評析
中國汽車銷量去年下降6%至2270萬輛,出現至少20年來首次年度下跌。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1: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衝刺 福特尬日產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今年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各家車廠都搶在本周底特律車展發表電動車宣言。福特宣稱有16款電動車正在開發中,並預告明年將有「大驚喜」。日產汽車也預告,今年春天上市的第三代Leaf Plus單次充電行駛里程是第一代的3倍以上。

福特執行長哈克特(Jim Hackett)13日於底特律車展現場表示:「我們先前已宣布對電動車投資龐大經費,目前有16款新車正在研發設計中。未來一年我們將發表大驚喜。」

去年1到9月福特獲利年減27%,導致去年股價下跌39%,因此福特為了扭轉頹勢不得不加速發展電動車。

哈克特表示:「獲利萎縮的原因之一是車款老舊。福特現有車款和同業相比普遍老舊,但我們將成為業界車款最新的車廠。未來旗下75%的車款都將翻新。」

福特先前已宣布2022年前將投資110億美元,推出40款油電混合或全電動車。在擴大投資電動車之餘,未來5年福特也將節省140億美元成本以維持獲利。

當年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台電池電動車Leaf的日產汽車也不落人後,近日宣布今年春天即將上市的第三代Leaf Plus不僅行駛里程倍增,性能也會增強。

2017年上市的第二代Leaf單次充電可行駛150英里(約241公里),但第三代Leaf Plus拉長至226英里(約364公里),媲美特斯拉Model S、雪佛蘭Bolt EV及現代Kona EV。在加速度方面,Leaf Plus馬力從147增強至217,扭力也從174增強至250。

儘管日產尚未公布Leaf Plus售價,但目前第二代Leaf起價2.9萬美元是市面上最便宜的全電動車之一。

日產北美執行長雷佛特(Denis LeVot)於今年消費電子大展(CES)上預告,2020年前日產將透過旗下兩大品牌推出8款電動車,且未來3、4年日產電動車單次充電行駛里程將拉長至300英里(約483公里)。

評析
福特已宣布加速發展電動車,目前有16款電動車正在開發中,並預告明年將有「大驚喜」。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1: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福斯向川普示好 砸250億在美生產電動車

記者林育立柏林14日專電

美國總統川普一再威脅歐洲汽車工業果真奏效,德國福斯汽車宣布,將在美國興建電動車廠,總投資額8億美元(約新台幣250億元),預計可創造1000個工作機會。

福斯集團(Volkswagen)去年賣出1080萬輛車,比前一年增加0.9個百分點,連續3年蟬聯全球最大車廠。

不過,川普多次揚言對歐洲進口車祭出報復性關稅,施壓德國車廠擴大在美國的投資,讓德國汽車工業相當緊張。

上月初,福斯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在華府會晤川普時,承諾將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向川普示好。

市場也盛傳,福斯與美國汽車大廠福特(Ford)明天將底特律汽車展,正式宣布商用車、電動車等領域的結盟計畫。

福斯今天表示,將在美國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Chattanooga)廠投資8億美元,預計從2022年起生產電動休旅車ID.CROZZ。福斯原本就在查塔努加廠生產房車和休旅車。

迪斯強調,這個投資案是福斯集團北美戰略重要的一環。

福斯計劃在2022年前,在德國、捷克、美國的查塔努加、中國的安亭和佛山等8座工廠建立全新的電動車製造平台MEB,目標是在2025年前,每年的電動車銷售量達到100萬輛,成為全球電動車的領導者。

評析
福斯將在美國興建電動車廠,總投資額8億美元,預計可創造1000個工作機會。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1: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凱迪拉克2021年推電動車 比特斯拉便宜百萬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特斯拉勁敵出現!通用汽車旗下凱迪拉克總裁史蒂夫-卡萊爾(Steve Carlisle)表示,將於2021年正式銷售一款價格比特斯拉Model X更便宜的電動SUV,估售價5萬美元起(約154.18萬元台幣),較Model X至少10萬美元(308.36萬元台幣)省下一半價錢。

新浪網報導,卡萊爾在底特律舉行的北美國際汽車展前夕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該豪華品牌將在2021年現有新車型全面上市後開始生產這款電動SUV。

卡萊爾表示,這款中型豪華SUV的售價將與類似的汽油車型相當,價格在5萬美元左右,高配版價格更高。

凱迪拉克公司表示,整個行業正走向電動化,汽車製造商必須以與汽油車相當的價格銷售電動汽車,否則就無法實現電動車的銷量。

特斯拉正準備推出價格較低的Model Y,後者是一款小型SUV。卡萊爾表示,通用正以特斯拉的汽車為基準,開發自己的電動版本。他承認,特斯拉已做了很多工作來推廣電動汽車,並在消費者心目中獲得了一席之地。

評析
凱迪拉克這款中型豪華SUV的售價將與類似的汽油車型相當,價格在5萬美元左右,高配版價格更高。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2: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在3大關鍵領域大幅領先其他汽車製造商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ARK Invest 創辦人兼 CEO Catherine Wood 週一 (14 日) 指出,特斯拉 (TSLA-US) 雖然沒有出席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但這家電動車製造商在三個關鍵類別中已居領先地位。

她認為,傳統汽車製造商一直在大規模投資車輛電氣化,但特斯拉在電池技術、人工智慧和數據收集方面處於產業領先地位。

Wood 表示,「我們相信,交通產業正在大規模轉向電動車,而特斯拉領先其他企業好幾步。」她補充指出,其他汽車生產商很難追趕得上,因為電動車直接存在特斯拉的「DNA」中。

Wood 旗下以科技為主的投資基金 2018 年收穫頗豐,並在 2019 年持續這股上升趨勢,她認為特斯拉占有成本優勢,因為它為 Model S、Model X 和 Model 3 車型生產自有的電池。而其他汽車廠商還需要進行垂直整合。

此外,特斯拉使用的電池類型讓它比其他汽車製造商更具優勢。特斯拉車輛使用圓柱形鋰離子電池,一如在消費類電子產品中常見的款式,而非軟包式薄膜鋰離子電池。

Wood 說,「因此,特斯拉的成本曲線就像消費性電子產品一樣快速下降,這遠遠低於軟包式薄膜鋰離子電池。」她說,「從工程的角度來看,他們做出一件令人驚奇、沒有人認為是可能的事情。這讓他們遠遠領先於競爭。」

Wood 表示,她預計其他汽車製造商將轉向 Nvidia (NVDA-US) 尋求解決之道,但她批評該晶片製造商的「設計節奏」。

她說,「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業者都會採用 Nvidia,但他們的設計節奏更像是 3-5 年。」「而特斯拉是每一年到兩年就會更新設計,兩者動態完全不同。」

Wood 說,特斯拉還從自有的客戶那裡收集上百億英里的數據,並且每季繼續收集超過 10 億英里的數據。她補充說,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 的 Waymo 排在第二位,擁有的道路數據大約只有 2 億英里。她強調,「這就是驅動自駕車的基礎,而這正是我們發展的方向。」

評析
特斯拉在電池技術、人工智慧和數據收集方面處於產業領先地位,大幅領先其他汽車製造商。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需求為鎳市提供支撐 只待中美貿易糾紛化解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投資專家Matthew Bohlsen在投資網站《InvestorIntel》撰文表示,在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對峙以及大陸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鎳價也來到相對的低點;但只要中國以及全球經濟沒有陷入嚴重的衰退,一旦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能夠獲得解決,鎳價也就將可以迎來復甦。

報導指出,2018上半年全球不鏽鋼生產數據強勁,一度帶動鎳價創下三年新高;但下半年在中美貿易戰以及全球經濟擔憂加重之下,鎳價也轉而回落,最終全年下跌了16%。

但鎳市仍不乏來自基本面的支撐,根據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報告,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產量將會達到3,100萬輛,與此同時,用於電動車電池的高純度鎳的需求也將從2017年的3.3萬噸大增至2025年的57萬噸,增長幅度達到17倍。

全球仍有七成的鎳是用於生產不鏽鋼,是鎳最主要的消費來源,因此不鏽鋼的生產也與鎳價息息相關,不鏽鋼生產則同時會用到高純度鎳以及較低品質的鎳。

世界金屬統計局的最新報告表示,2018年1-11月,中國大陸的不鏽鋼出口量為350萬噸,與上年同期相當,前四大的出口地區包括南韓(17%)、台灣(15%)、越南(12%)與印度(6%),合計佔了大陸不鏽鋼出口的半數比重。

同期,大陸的不鏽鋼進口量也從上年同期的90萬噸幾乎倍增至170萬噸,特別是來自印尼的進口量從上年同期的30萬噸大增至110萬噸,因包括大陸在內的投資令印尼不鏽鋼產能大增的影響,如浙江青山鋼管有限公司就在印尼投產了大型的不鏽鋼廠。

澳洲工業部的報告表示,全球鎳產量的強勁增長將會令鎳價受控,但鎳的需求也存在潛力,特別是受到電動車的帶動,電池部門的需求將快速增長。報告預估鎳價將從2018年平均的每噸13,655美元,略微上漲至2019年的每噸13,950美元,但2020年鎳價預期將再下滑至每噸13,750美元。

另一方面,高盛對未來12個月的鎳價預估則是從每噸18,000美元大幅下調至12,500美元,稱鎳市需求雖然有來自電動車市場的明亮前景,但來自印尼的新增供應也將大幅成長,將對鎳價構成壓力。

聯合國旗下機構國際鎳研究組(International Nickel Study Group, INSG)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鎳需求量為218.4萬噸,並預期2018與2019年全球鎳需求量將分別為235萬噸與242.2萬噸,分別將年增7.6%與3%。

日本最大鎳生產商住友金屬礦業公司(5713.JP)鎳銷售以及原材料部門總經理大山正則(Masanori Ohyama)表示,相比於2017年全球鎳市的供給短缺77,000公噸,2018年鎳市的供給缺口預計將擴大至93,000公噸;不過,受到印尼低等級鎳鐵產量增長的影響,預期2019年鎳市的供給缺口將會削減至49,000公噸。

評析
只要全球經濟沒有嚴重衰退,一旦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能夠獲得解決,鎳價也就將可以迎來復甦。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3: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能源車布局升級 恒大入主NEVS

工商時報 譚有勝/綜合報導

恒大造車布局又有大動作,該集團旗下恒大健康15日宣布,以9.3億美元收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成功入主這家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凸顯其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布局中將再上一層樓。

恒大健康股價15日收盤跌0.67%,報14.82港元。

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近期正式動工,曾收購美國電動車公司Faraday Future(FF)的恒大集團也在15日又有新一步的動向,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據新浪財經報導,恒大健康宣布,收購NEVS的51%股權。NEVS總部位於瑞典,由瑞典籍華人蔣大龍通過其控制的國家現代能源控股出資創立。2012年9月,NEVS宣佈收購原瑞典薩博汽車(Saab)的核心資產,並完全繼承該公司的智財權與造車技術。

薩博汽車曾是知名高端汽車製造商,因經營不善於2011年12月面臨破產清算,最終被NEVS收購,交易價格為18億瑞典克朗,約為2.56億美元。

自NEVS取得薩博新能源汽車的一系列成果後,NEVS在瑞典已擁有世界頂尖水平的電動車研發中心,擁有超過500人的全球研發團隊和多元化的國際管理團隊,員工超1,800人。該公司所擁有的車聯網、電動車生產技術或是恒大此次收購的主因。

恒大公告指出,NEVS是大陸發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10家企業之一,已有兩款達到量產條件的純電動汽車車型,並擁有瑞典特羅爾海坦以及大陸天津生產基地,且近期正計劃籌建上海生產基地。

恒大此次交易將分兩次支付,第一期的4.3億美元在2019年1月15日已完成支付,餘額在2019年1月31日以前支付。

評析
NEVS所擁有的車聯網、電動車生產技術或是恒大此次收購的主因。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3: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6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美車市失速 車企單打獨鬥out 合縱連橫將全面啟動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近來美中貿易戰的負面影響,使最大市場中國與美國的車市一片低迷,加上汽車共享服務的興起等,全球汽車市場將備受挑戰。而日趨重要的純電動車與自駕車,將成為各家廠商的開發目標,透過強化擅長領域,並尋求合作的可能。

《日經》報導指出,全球的新車銷量中,美中兩國即佔了一半(中國佔3成、美國佔2成),近來兩國汽車市場的低迷,將對零部件供應等供應鏈産生巨大影響。而消費動向的轉變從「擁有」趨向「使用」,促使汽車共享服務的興起,也將動搖新車市場。

據相關統計,2018至2022年新車市場的年均增速將為2%,較2011至2017年的3.7%幾乎下降一半。相關德國調查也顯示,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以轎車代步的方式減少,預估到2050年利用共享汽車移動的比例將從2015年的約7%提高至28%左右。

因應上述市場變化,各國開始通過制定環保政策,以推動燃油車轉向電動車。中國從2019年開始實施新能源車積分政策,要求汽車廠商必須生産一定比例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車被視為將切實增長的領域,中國2018年的新能源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6成以上,達125萬輛。

各家車企也開始合作開發電動車與自駕車,透過選擇優勢與集中的策略來推進銷售。本田和通用汽車合作自駕車技術開發。電動車方面,由豐田、馬自達、鈴木和日野汽車等共9家日本車企結盟。

在銷售與合作層面,鈴木專注於開拓其佔據優勢的印度市場,在電動化等新一代技術開發層面,計劃活用與豐田的一系列合作。豐田也將活用鈴木的銷售網路,致力於中國等其他新興國家市場。此外,日産汽車、法國雷諾和三菱汽車聯盟則將分佔優勢市場。三菱汽車致力開拓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市場,擅長純電動汽車技術的日産則將深耕中國市場。

評析
各家車企開始合作開發電動車與自駕車,透過選擇優勢與集中的策略來推進銷售。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3: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總價都不知道就下訂
保時捷電動跑車接單破360台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台灣保時捷於2018年11月正式啟動『Porsche全新純電跑車Taycan 預購專案』,消費者只需透過線上註冊並支付新台幣88,000元押金,即可優先擁有訂購Porsche Taycan的保留席次,可享率先入主首批到港保時捷純電跑車尊榮名額。

預購活動正式開跑僅短短兩個月時間,旋即引起國內消費者的廣大迴響,吸引不少喜愛熱衷體驗新世代綠能科技的客群與搶先下單預購,台灣保時捷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已接獲多達360張預購訂單,顯見國內市場對於Porsche全新純電跑車Taycan的殷切期待。

台灣保時捷發表Porsche Cayenne E-Hybrid,為保時捷的電動車時代掀起序幕。台灣保時捷去年11月宣布,Cayenne E-Hybrid純電模式可行駛44公里,而首部電動車Taycan將於2020初進入台灣。保時捷並以8.8萬元的訂金價開放消費者獲得優先購車權。

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除了特斯拉之外,傳統車廠開始投入電動車市場已成趨勢,其中性能車品牌保時捷更挾著原有的品牌形象投入電動車,純電動車Taycan今年9月發表後,2020年初即將進入台灣市場,在此之前保時捷已開始著手進行充電站的建置規劃,預計15分鐘充滿80%的高壓快充據點將在全省經銷展示中心設立,保時捷的積極投入也使得電動車的實用性進一步獲得車廠的印證。

此外保時捷有意將純電動車售價設定在特斯拉Model S的售價之下,一場電動車戰爭即將展開。

台灣保時捷看好台灣的電動車市場,主要是特斯拉在台灣有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可見台灣對於電動車已有認同,而且保時捷已有相當大的客戶認同,再加上積極建置充電設施,未來電動車的前景看好。

而且目前已有不少消費者積極詢問有關保時捷純電動車的銷售時程,並要求要第一個購買,二個月的時間已有360位消費者在不確知價格的情況下將可以8.8萬元的訂金取得優先購車的權利,這也反應台灣電動車市場的熱度。

評析
台灣保時捷已接獲多達360張預購訂單,顯見國內市場對於Porsche全新純電跑車Taycan的殷切期待。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4: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7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與福特合作 預計2022年推首款新車

林浩昇 / 綜合外電報導

車壇中兩大汽車巨頭Volkswagen及Ford將攜手的合作案,在去年雙方發出共同聲明之後,於昨(16)北美車展中正式發布未來進一步的結盟細節,這項合作最主要是針對兩家公司的商業用車領域進行整合與策略結盟,但並不包含任何交叉持股協議,並預計在2022年起開始提供雙方一同開發的中型Pick-up貨卡車,以及商用貨車。

另一方面,兩家公司也不排除其他進一步合作的計畫,並簽署了一份合作意向書,未來將針對自動駕駛車、移動服務及電動車的合作逐漸鋪路。Ford的首席執行長Jim Hackett表示:「兩公司合作不僅能提升新車開發及生產效率,還讓我們有機會在其他領域攜手,共創下一個移動時代。

而Volkswagen首席執行長Herbert Diess也表示:「Volkswagen和Ford利用雙方資源優勢,加上集結創新能力及市場互補的地位,將能有效提高兩公司在商用車輛的競爭力。」

就目前而言,Volkswagen和Ford在全球市場都已開拓了相當穩固的商用車銷售市場,Ford的Transit及Ranger、Volkswagen的T系列商旅車及Amarok,都是相當成功的全球戰略車種,去年光是兩公司的商用車,在全球就累積銷售了120萬輛新車。

至於在未來,Ford將首先為兩家公司設計中型卡車,並預計在2022年開始量產,並陸續為歐洲市場設計大型商用廂型車;而Volkswagen則打算主導都會商用車的開發計畫。

評析
這項合作最主要是針對兩家公司的商業用車領域進行整合與策略結盟,但並不包含任何交叉持股協議
 樓主| 發表於 2020-4-18 12:54: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喊停特斯拉消費者轉介優惠 以降低成本

經濟日報 記者陳律安╱綜合外電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17日推文表示,特斯拉的消費者轉介計畫將於2月1日告終。

這項消費者轉介優惠為,特斯拉車主給朋友一組轉介代碼後,便能享有六個月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免費充電服務。馬斯克表示,終止轉介是為了降低該計畫的成本,「這會對那些車輛帶來太多成本,特別是Model 3」。

特斯拉近來已推動好幾項撙節措施,以提振利潤與獲利能力。特斯拉上月底調降中國市場的Model 3價格,本周則停止販售最低價版本的Model S房車及Model X休旅車。

特斯拉也正嘗試提高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馬斯克近來也出席上海超級工廠的動土儀式,預定今年下半年開始部分生產。

評析
特斯拉近來已推動好幾項撙節措施,以提振利潤與獲利能力,終止轉介是為了降低該計畫的成本。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文在寅總統宣示:南韓要邁向「氫經濟」

經濟日報 記者林聰毅╱綜合外電

韓聯社報導,南韓總統文在寅17日在蔚山的一場集會中宣示,將打造「氫經濟」列為政府的施政目標。

他在會晤包括現代汽車在內的氫氣相關企業領袖時說:「政府有堅定的決心(打造)氫經濟。」

南韓政府在16日甫宣布一項野心勃勃的計畫,要在不到四年的時間使南韓的氫動力汽車增至8萬輛。

現代汽車是全球氫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的翹楚之一。 韓國目前只有大約2,000輛氫氣氫燃料電池車,但財政部16日表示,力拚在2022年增至8萬輛。

文在寅在蔚山舉行會議說:「有別於會產生溫室氣體和粉塵的碳,氫氣是一種乾淨能源,所產生的副產品只有水。此外,氫氣汽車在行駛時具有淨化粉塵的作用。」 蔚山是位於首爾東南方410公里的工業城,是許多氫氣企業的大本營,包括現代汽車的廠區。

文在寅並宣布,要到2030年前使南韓的氫動力汽車增至180萬輛。他說,為達此目標,政府將開始對燃料電池計程車和卡車提供補貼。

首爾當局還將與當地政府合作,在2022年前將燃料電池電動公車的數量增至2,000輛,並從2021年開始以燃料電池巴士取代全部820輛警用巴士。

根據青瓦台發布的文在寅講稿內容,「一旦氫燃料汽車的數量在2030年前達到政府設定的目標,南韓每年的粉塵將比現在減少約3萬噸(或約10%)」。

文在寅近來不斷強調氫氣做為新能源來源的重要性,而他在17日的宣示,象徵南韓政府首次將邁向氫經濟當成官方目標。

文在寅說:「氫是一種隨處都可找到的無窮盡資源。 目前,最常見的能源是從化石燃料提煉而來,但由太陽、風力和生物能源所產生再生能源,將來會更普及。」

評析
文在寅不斷強調氫氣做為新能源來源的重要性,要在不到四年使南韓的氫動力汽車增至8萬輛。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減少招聘 傳放棄開發電動車

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蘋果(Apple)主力產品iPhone買氣不如預期,業績表現走疲,為撙節成本,傳將減少部分部門人員招聘,甚至放棄電動自駕車開發,代號「泰坦」(Titan)的研發計劃恐變沉沒的鐵達尼號(Titanic),產品還沒面世就胎死腹中。

研究機構LYNX EQUITY STRATEGIES分析師拉杰庫瑪(KC Rajkumar)和尼薩(Jahanara Nissar)表示,聽到業界傳言,蘋果可能放棄秘密研發的電動自駕車計劃。 他們認為,如果情況屬實,蘋果將少了一個新成長途徑,並代表iPhone銷售疲軟可能已嚴重到必須透過終止研發計劃和裁員等方式,來收緊非核心項目支出的程度。

市場解讀:收緊非核心
美國財經資訊平台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的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本月稍早發給投資人的信函談到公司最近經營瓶頸,尤其是在中國,隔天在會議上也向員工坦白困境。

在會議中,被問及公司是否會採取凍結招聘等措施,庫克回答他不認為這是解決方案,但坦承有些部門將減少招聘,目前尚未決定是哪些部門,惟蘋果人工智慧團隊等關鍵部門將繼續以強勁速度增聘新員工。他強調,一個部門對蘋果未來的重要性並非以聘僱率來衡量。

庫克也說,縮減招聘不影響德州奧斯丁新設辦公室及洛杉磯地區的擴張計劃。蘋果正在洛杉磯壯大其原創影音內容團隊。

蘋果發言人對傳言不予置評。蘋果過去10年大幅招聘人手,但近年來員工人數增長放緩。在最近一個財年增加約9000人,員工人數達到13.2萬人。而在前一個財年,蘋果大約增加7000人。

評析
蘋果iPhone買氣不如預期,為撙節成本,傳將減少部分部門人員招聘,甚至放棄電動自駕車開發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7: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矽奈米粒子可助鋰電池一臂之力,電池容量有望增 10 倍

作者 Daisy Chuang

通常智慧型手機的電量會在一天之內用罄、電動車續航里程則平均不到 500 公里,目前電池容量著實不高,但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有望改變這一現狀,該團隊在鋰離子電池陽極添入矽奈米粒子,成功研發出電池容量超過 10 倍的矽-鋰電池。

鋰離子電池是目前電池儲能系統技術龍頭,消費型電子產品、電動車或是儲能系統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只不過該電池還是存在許多挑戰,像是電解質易燃、容量不高與壽命短等問題,這些都是科學家想逐一突破的課題。

其中矽可說是大幅提升鋰電池容量的陽極好幫手,不管是吸收鋰離子的效果還是在地殼上的含量,都比現在鋰電池採用的石墨陽極還要好,若採用 100% 矽陽極,電池容量理論上可以增加 70%,但事情總是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矽在充電時體積會膨脹 300%,放電時又會縮小恢復正常,只要充電一次矽材料就會不堪負荷碎成粉狀,大幅限制矽含量。

因此現在各國科學將都想要克服這項挑戰,像是先前挪威能源技術研究所將矽奈米粒子與未命名材料相結合,使矽顆粒能承受較大的體積變化,有望將電容量提升最高 5 倍;美國 Sila Nanotechnologies 公司則採用石墨-矽奈米複合材料,運用多孔支架為矽挪出可膨脹與縮小的空間,解決膨脹問題並讓電池容量提高 20%。

顯然這些研究都跟奈米技術有關,將矽製成奈米級的晶體、線狀或管狀或許就可以防止矽材料在充放電時受損。

而此次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也善加利用奈米技術,並想藉此得知目前技術可以把多小的矽材料放入鋰電池陽極中,阿爾伯塔大學化學家 Jillian Buriak 指出,團隊想觀察不同大小的矽奈米粒子在充放電中如何變化。

為了得出答案,團隊以 3、5、8 和 15 nm 四種不同直徑長度的矽奈米粒子進行實驗,將奈米粒子均勻放入高電導石墨烯氣凝膠之中,最後發現最小、約三十億分之一公尺的奈米粒子拔得頭籌,Buriak 對此表示,研究發現,將奈米粒子縮小有助科學家控制矽的膨脹與縮小等應變。

根據團隊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發表的研究,在電流密度達每克 400mA 下,新電池經過 500 次充放電之後表現仍良好,比容量達每克 1,100mAh,容量也能維持在 90%。

由於研究初步有成,阿爾伯塔大學下一步則計劃找出更便宜、更快速的矽奈米粒子製造方法,希望可盡快將該技術整合到現在的鋰離子電池製程,或許未來哪一天,電池充電速度與電池重量就能減少 10 倍,電動車續航里程也能增加 10 倍。

評析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在鋰離子電池陽極添入矽奈米粒子,成功研發出電池容量超過 10 倍的矽-鋰電池。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7: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裁員7% 穆斯克:未來路艱難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18日宣布,為了節省更多成本以壓低電動車Model 3的價格,將把正職員工裁員7%,逾三千人將失業。穆斯克坦言未來將「相當艱難」,同時預警第四季(去年12月底止)獲利將不如第三季。

受此消息衝擊,特斯拉18日股價早盤暴跌6.4%,每股325美元。

穆斯克18日發布的內部信件中表示:「我必須確定大家知道所有事實及數據,並了解公司未來之路相當艱難。」他強調除了透過裁員來節省開銷,「沒有其他路可走」。

穆斯克表示:「特斯拉必須做出這些成本節約措施,同時增加Model 3產量,未來幾個月也將進行多項製造工程改良。」

這是特斯拉近7個月來第二度裁員。去年6月特斯拉已裁員6%,這回再裁7%員工。特斯拉並未公布確切裁員人數,但穆斯克在去年10月推文中曾表示員工總數4.5萬人,依此推算這回裁員3,150人。

今年以來特斯拉為了壓低電動車價格、加速電動車普及市場,已不斷節省開銷,促成公司在上周宣布美國所有車款全面降價。這段期間特斯拉除了裁員之外,也宣布終止顧客推薦優惠專案,因為這類優惠「讓電動車成本大增」。

穆斯克表示:「今年5月起我們必須在所有區域市場推出中價位Model 3,因為我們必須將客群拓展到更多買得起特斯拉的消費者。」目前Model 3起價是4.4萬美元,但穆斯克表示最終目標是將Model 3價格降至3.5萬美元。

在各家傳統汽車大廠夾殺下,特斯拉要持續壓低成本又推動產能成長著實不易。該公司日前公布上季出貨量9.1萬台,低於分析師預期,也讓投資人擔心獲利難以延續。

去年第三季特斯拉信守承諾達到3.1億美元獲利,是創業15年來第三次季度獲利。穆斯克18日表示:「上季高價位Model 3出貨量可望讓公司在困境中幸運創造些許獲利。」但他預警上季獲利將不如前一季。

評析
特斯拉必須做出這些成本節約措施,同時增加Model 3產量,未來幾個月也將進行多項製造工程改良。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8: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要裁員7% 股價重挫

經濟日報 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18日向員工表示,將裁撤約7%、超過3,000名全職員工,以降低成本、讓公司用更便宜的價格販售Model 3,並警告「前路艱困」。初步數據顯示,特斯拉去年第4季獲利將較第3季下滑,股價在18日早盤應聲重挫約7%。

華爾街日報等梅體報導,馬斯克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說:「特斯拉需要裁員,以在未來幾周提高Model 3的生產率,進行多處生產工程的改善。」 他表示,為了讓標準版Model 3售價降到3.5萬美元、還能維持正常運作,提高產量和改善設計是關鍵的環節。根據彭博資訊,特斯拉去年約有4.5萬名員工,這波裁員相當於裁撤3,150人。

特斯拉已在去年第3季意外轉盈,並曾預告第4季有望繼續獲利。根據這份備忘錄,未經會計師審核的初步數據顯示,特斯拉去年第4季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仍為獲利,但較第3季下滑。上季財報將於2月5日公布。

馬斯克表示,公司「別無選擇」,只能裁員,要讓特斯拉的產品具備成本競爭力,「面臨極為艱難的挑戰」。特斯拉為了盡可能吸引有能力負擔得起自家車款的消費者,從5月開始,必須「至少能在所有市場提供中等續航力版本Model 3」,此外,「要繼續在較低價版本的Model 3上取得進展」。

特斯拉去年6月曾裁員9%,當時特斯拉也處於提高Model 3產量以解決延誤交車的關鍵時期。

馬斯克把價格比起現有車款較平易近人的Model 3視為打入主流市場的產品,但至今售價遲遲無法降到他承諾的3.5萬美元。即使特斯拉1月調降所有車款售價,入門的Model 3售價至少要4.4萬美元。

美國提供電動車買家的7,500美元聯邦抵稅優惠將在今年分階段取消,對次馬斯克在備忘錄中說:「壓低Model 3價格愈來愈有其必要,因為7月1日聯邦抵稅優惠再度減半之後,我們的車款售價會比現在貴上1,875美元,等到了年底,抵稅優惠會完全取消。」

特斯拉股價18日早盤跌6.8%,報323.69美元。

評析
特斯拉需要裁員,以在未來幾周提高Model 3的生產率,進行多處生產工程的改善。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9: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裁員是壞消息?眾分析師:沒那麼糟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宣布裁員,導致該股18日盤初應聲大跌近8%,但多位華爾街師表示,這消息並不像投資人所解讀的那麼負面,裁員對特斯拉而言也意味生產力提升。

Jefferies公司分析師Philippe Houchois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降低員額也意味生產力提升,依我們之見,這與成長率趨緩相符,但重點是生產力與流量改善的程度。」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18日宣布,將裁減全職員工7%。若根據去年10月特斯拉總員額約4.5萬人計算,這相當於裁掉約3,150名員工。Jefferies估計,新一波裁員將影響3,200人至3,500人。

Houchois認為,特斯拉裁員「並不令人訝異」。Oppenheimer研究分析師Colin Rusch也在CNBC訪談中表示,這消息「並不是重大意外」,「我們認為,這既是積極的削減成本行動 …也有幾分是為今年力拚Model 3大量交車整軍待發。」

其他四位華爾街分析師,包括Baird的Ben Kallo、Wedbush的Dan Ives、Canaccord Genuity的 Jed Dorsheimer,以及Consumer Edge的Derek Glynn也認為,大致而言,裁減人力對特斯拉是好事。

Kallo說,成本控管是「特斯拉過渡到下一個成長階段」的關鍵。他表示,在特斯拉做此宣布之後,Barid準備趁股價下跌逢低買進。

Ives預期,一年或一年半後,「特斯拉將能變成更強、更賺錢的電動車公司」。

Dorsheimer認為,特斯拉2019年的展望變得更佳。

Glynn說:「繼多年來營運大幅虧損後,管理階層如今聚焦於達成每季獲利目標,這令人鼓舞。」

Rusch說:「我們絕不樂見一家成長型公司像這樣裁員,但我們並不過度擔心。」

不過,另有分析師對特斯拉裁員持負面看法。花旗集團分析師Itay Michaeli就對特斯拉展望存疑,他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特斯拉調降第4季財測並宣布裁員,支持「特斯拉(第3季)亮麗財報難以為繼的論點」。

特斯拉股價18日在紐約股市盤初大跌7.8%至320.4美元。

多家分析師給特斯拉更高的目標股價,Jefferies預期該股上看450美元,Oppenheimer認為可漲上418美元,Consumer Edge給的目標股價為350美元,Canaccord Genuity預估可漲抵323美元,Wedbush和Baird更分別把目標價訂估為440美元和465美元。花旗集團則認為會跌到284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dam Jonas在特斯拉宣布裁員後發布報告,仍看好特斯拉未來展望。他寫道:「競爭對手在哪裡?」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占有競爭優勢,且市場正日益成長。摩根士丹利估計,去年特斯拉在電動車銷售額計占有率達90%,以銷售量計占有率達80%。

Jefferies和Oppenheimer也提到,特斯拉在電動車銷售方面遙遙領先其他汽車製造商。

Rusch認為,對手貨仍無法與特斯拉電動車匹敵,這將「延長特斯拉的機會窗口」,但他也指出,「Model 3年產量要放大到50萬輛,仍具挑戰性,需要擴大產能」。

Houchois預期,隨著Model 3價格點逐漸朝3.5萬美元靠近,而「競爭對手多半仍在較高的價格點陷入電動車負利潤的零和遊戲」 ,特斯拉可望繼續穩坐電動車市一哥地位。

評析
特斯拉調降第4季財測並宣布裁員,支持「特斯拉(第3季)亮麗財報難以為繼的論點」。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9: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補貼近尾聲 全球電動車銷量增幅恐腰斬

經濟日報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

全球電動車市場去年表現強勁,但隨著市場預料中國的電動車補貼優惠將邁入尾聲,今年銷量成長可能減半至30%。

根據澳洲麥格理銀行,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成長30%,遠低於去年57%的成長率,因中國正考慮削減電動車補貼。麥格理分析師透納(Matt Turner)說:「中國去年電動車銷售量年增85%突破100萬輛,在全球總銷量占比從前年的48%上揚至53%。但市場擔憂這股強勁的態勢可能無以為繼,因中國預料很快將宣布削減電動車補貼。」

中國2010年推出電動車補貼方案,但業界認為這項優惠可能在2020年逐漸終止,「市場一直預料政府將削減補貼額度,但媒體報導削減的幅度大於市場所料,介於42%至55%。」

透納說,基於中國市場的重要地位,全球其他國家將難以補足這個缺口。麥格理預估,美國電動車市場今年增速勢將趨緩,「我們假設成長率將趨緩至30%,但其中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歐洲今年的電動車銷售則預料將優於去年,因特斯拉Model 3搶進歐洲市場,加上日本及歐洲車商推出多樣化車款。

透納說:「往年12月電動車銷售通常表現亮眼,2018年也不例外,12月賣出全球電動車銷量達到破紀錄的27.9萬輛,使全年銷售達到200萬輛。」預估今年中國削減補貼將導致電動車銷量成長減速,但風險不大。

評析
隨著市場預料中國的電動車補貼優惠將邁入尾聲,今年銷量成長可能減半至30%。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49: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限排立法!德高速公路將限速

聯合晚報 編譯郭宣含╱綜合報導

德國高速公路以能恣意飆高速聞名,但不限速的日子可能即將邁入歷史。德國政府委員會提出一項未來交通計畫草案,希望降低交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符合歐盟的要求。

該委員會提出許多建議以降低交通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包括調高燃料稅、設電動車配額,希望德國能因此達到歐盟設下的排放目標。

許多新聞媒體在18日審視這些提案草稿,這些提案恐在德國引發爭論,德國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數十年來無速限,駕駛可以盡情踩油門,完全展現車子的性能。

不過,德國若無法降低溫室氣體和有毒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將面臨歐盟重罰。德國交通的排放量自1990年以來便居高不下,因此成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目標。

德國政府一方面要保護德國重要的汽車產業,但一方面也需要採取行動保護快速惡化的環境。德國汽車業因一系列的排放造假醜聞,近年受到打擊。

委員會草案建議將高速公路限速定為時速130公里、自2023年開始調高燃料稅、廢除柴油車的減稅。

評析
德國政府委員會提出一項未來交通計畫草案,希望降低交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符合歐盟的要求。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0: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衝刺氫燃料電池的華麗冒險

作者 財訊

2009 年,受金融海嘯衝擊,有數百年石材工藝歷史的廣東雲浮縣決定轉型;當時,雲浮除了消費用品外,現代工業項目寥寥無幾。地方官員決定剷平一整座山頭,建立一個面積 13.4 百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集中扶植燃料電池科技。政府大力採取補貼政策,相關供應鏈企業紛紛前來設廠,生產數千輛氫燃料電池的客車與小卡車。受開發成功的鼓舞,當地正計畫再剷平鄰近的兩座山頭,成立汽車製造廠和化工廠。

廣東國鴻氫能董事長馬東生說:「我們搬來時,這裡還是荒山,第一印象是這裡怎麼是這類生產的地方,但在中國這是特殊產業。」雲浮園區是中國工業政策的縮影──設計之初透過政府的高額補貼,開發與掌控新興產業;這些關鍵性的產業是「2025 年中國製造」轉向高階製造的樞紐。

國家補貼扶植產業  打造全球電動車霸主地位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指出,過去 10 年,中國約耗費 588 億美元(約台幣 1.8 兆元)補貼汽車產業,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與電池霸主地位,超越日本與南韓。中國的太陽能市場也因補貼而擠入全球最大生產者行列,擊敗歐美對手。

現在北京當局也希望燃料電池重演戲碼──透過燃料電池和電動車減碳,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過度依賴。燃料電池汽車要與小型電動車競爭可能不易,因為後者成本不斷下降,且在卡車與大巴等大型車上可扮演要角,也能在船隻與火車上有所發揮。

全球最大電池廠商之一的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執行長麥克尤恩(Randy MacEwen)說:「中國在太陽能、風力與電動車領域打開了補貼的水龍頭,資金、企業進入這些新市場,結果中國在這三方面一馬當先;我們預期在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也會一樣。」

然而,中國衝刺燃料電池事業,也可能是一場豪賭。在一般電動車電池日益價廉,更易充電與蓄電之際,燃料電池汽車還缺乏競爭力。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曾對燃料電池和氫能嗤之以鼻,形容它「蠢到無以復加」。

中國補貼機器的力量在深圳一覽無遺。深圳是中國部分科技龍頭的基地,這裡的計程車幾乎都是獲股神巴菲特青睞的比亞迪生產的國產車,公共汽車也全是電動車。

車廠限購國產電池  寧德時代躍登電池龍頭廠
2019 年全球近半數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會在中國售出,由於中國政府規定國產車廠商不得向國外廠商購買電池,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CATL)已取代樂金化學和國際(Panasonic),躍登全球電池生產商之首。寧德時代也與德國車商 BMW 和戴姆勒簽約,提供後者電池,也計劃在德國設廠。

一如 5 年前的中國電動車產業,中國的燃料電池產業原本也落在日、韓、歐、美之後。豐田 2014 年底推出第一款燃料電池車 Mirai,售價約 6 萬 5,000 英鎊(約台幣 259 萬元),而南韓現代車廠 2019 年也將以類似價格推出 Nexo 燃料電池車。

為急起直追,中國廠商 2018 年開始取得並整合外國科技,5 月比亞迪宣布與美國混合動力公司合作,生產氫能燃料電池客車在檀香山機場使用;11 月,中國最大的柴油機製造商濰柴動力出資 1 億 8,400 萬美元購買巴拉 20% 股權;本月濰柴也付給電池商 Ceres 動力 4,800 萬英鎊,同樣買下 20% 股權。

「中國市場規模之大,Ceres 無法忽視。」Ceres 執行長寇德威(Phil Caldwell)表示,「這些科技我們在歐洲談論很多,中國政府卻實際推動。他們能夠創造市場、創造需求,而且把這些科技的成本價格曲線往下推。」Ceres 計畫對濰柴科技移轉,聯合在山東投資設施。

巴拉德與濰柴的聯合投資目標是在 21 年前,每年至少生產 2,000 枚燃料電池供商業用電動車輛使用──這也是燃料電池問世迄今最大的手筆。巴拉德預期,2020 年時,消費者購買與操作燃料電池巴士的全部費用與一般電動車相同。

催生燃料電池汽車 2018  年斥資近台幣 4,000 億元
英美資源集團鉑金市場開發部門負責人歐顏(Benny Oeyen)參觀雲浮飛馳巴士廠時,站在一輛氫燃料電池客車旁,看著水從車子的排氣管流出,他說:「這是人類解決能源科技挑戰的答案,這項科技如今不再是簡報中的空中樓閣。」

中央連同地方補助,中國 2018 年在氫燃料電池汽車共斥資 850 億人民幣(約台幣 3,800 億元),有「中國電動車之父」稱號的中國科技部前部長萬鋼 2018 年表示,「下一個時代屬於燃料電池科技」時,中國將對電動車的支持推到新高。

業界指出,中國的電動車補助 2020 年前會逐步退場,但燃料電池補助至少會持續到 2025 年。補貼使中國提前 2 年達標──年生產 5,000 輛燃料電池電動車;業者說,中國可以在 2030 年達到 200 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目標,屆時可占全球電動車總數的 5%。

在目前的計畫下,燃料電池汽車廠商受到獲利保證,每輛車中央政府補助金達 3 萬美元,前提是至少要跑 2 萬公里、具備起碼的供電標準。車廠也有地方政府補助,數目因地而異。英美資源集團亞太營銷部門負責人孫國江說:「在現有補助之下,燃料電池電動巴士車製造廠從第一天開始就賺錢。」英美資源看好燃料電池起飛會帶動鉑金的需求。

補貼也吸引眾多中國企業插足燃料電池汽車,包括上海汽車集團和旗下客車製造車廠宇通;上汽集團燃料電池研究部門表示,當公司達到一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目標時,價格會大幅下降;國營企業已經開始興建加氫站,中國能建集團即在江蘇如皋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加氫設施。氫價在中國也高度補貼,售價比柴油便宜。

發展燃料電池對中國來說有幾項好處,其一是減低對進口能源及原物料的依賴。鋰電池需要鈷、鋰與鎳等金屬,而大多數燃料電池只需要鉑金,而鉑金供應無虞,當觸媒用每千瓦也只需 0.5~0.6 公克。伯恩斯坦(Bernstein)顧問公司分析師蓋特(Paul Gait)說:「南非布許維(Bushveld)北緣所產鉑金,足供整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電力所需。」

中國的氫能或許也可自給自足。氫多半從甲烷等石化燃料中產生,也可用電分解水生產;電解雖非能源有效利用之道,但電若免費,何樂不為?北京過去 10 年對再生能源的投資浪費了很多電力,原因是間歇性的風力與太陽能無法妥善地整合到電網。江蘇南通安思卓科技集團總經理倪海寧說,中國可以不花太大的代價,將部分浪費的能源用來製造氫能。

去除補貼考驗生存  政府負責出錢卻未創造需求
因為無法整合到電力網,估計中國每年浪費的再生能源產能約在 150 兆瓦左右,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副祕書長王菊說,它可發動 1,800 萬輛燃料電池客車,「中國不必擔心氫能供應問題」。

儘管如此樂觀,若考慮到投入電動車的資金,燃料電池汽車面對的競爭勢必強烈。根據伯恩斯坦公司估計,21 世紀中期全球電動車市場預料增長 10 倍,達到 5,000 億美元規模,而 2023 年時售價將與汽油引擎汽車相同;這是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IDTechEx 顧問公司董事哈羅普(Peter Harrop)說:「這對燃料電池車來說益發困難;這不是迎頭趕上的問題,而是要追上一直跑在你前面的東西。中國為防萬一,對每匹賽馬都押注。」

批評者也提出警告:中國急衝燃料電池汽車,可能重蹈電動車的覆轍──政府出錢造成巨量生產,但卻未在需求上著力。目前,中國國內電動車車商已超過 100 家。

沒有補貼能否生存?廣東國鴻氫能董事長馬東生遲疑地說:「依賴補貼去除不易。」他也承認如果整個實驗失敗,「最好的燃料電池汽車只是廢鐵」。但他堅持一旦公司的年產量突破 10 萬輛,燃料電池大客車就能與電動車競爭。他說:「我們的策略從第一天開始就是走出政府補貼、繼續生存;我們的目標:抑低價格、全面商業化生產。」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評析
過去 10 年,中國約耗費 588 億美元補貼汽車產業,打造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與電池霸主地位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調漲全球充電價格 平均看漲33%

經濟日報 記者黃嘉洵╱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本月底將正式終止全球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 Station)免費充電服務,並大幅調漲價格。新版收費方式將按各地電價及需求電量,制定更合理價格,特斯拉並表示將把額外營收用於擴增充電據點。

電動車新聞網站Electrek報導,自去年11月起,所有購買特斯拉的車主皆須遵循超級充電站的新版付費規則。在這段過渡期,特斯拉提供部份免費服務,但這些充電優惠將自本月底全面終止。

隨著新制正式上路,超級充電站將按每千瓦時(kWh)或每分鐘計費,Electrek發現各地的超級充電站因此價格大漲。新版充電規定淘汰以往依據國家/地區的計價方式,因地制宜按照各地電價及需求索費,為每個充電站制定更全面的充電價格。估計此舉讓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充電價格上漲約33%。

特斯拉已在去年調漲美國充電價格,部分地區價格漲幅直逼100%,大部分則上漲20%至40%。如今在特斯拉進一步調漲全球充電價格之際,美國將面臨二次漲價。例如,紐約上回調漲的充電價格為每kWh要0.24美元,如今將增加到0.32美元,漲幅達33%。加州則從每kWh要價0.26美元,漲到0.32至0.36美元之間。

海外超級充電站調漲後大部分費率將介於0.28美元至0.32美元之間。挪威作為特斯拉的重點市場,擁有最密集的超級充電站,充電價格從1.4挪威克朗上調至1.86挪威克朗。

特斯拉再次堅稱不會成為「以營利為導向的車廠」,發言人回應Electrek:「我們調漲各地超級充電站價格,是為了進一步反應各地電價差異及使用率。隨著特斯拉日漸普及,我們每周將持續擴增超級充電站,讓更多車主能以遠低於油價的花費及零排放享受長途駕駛。特斯拉貫徹一直以來的立場,超級充電站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目前全球已有1,422個超級充電站及超過1.20萬個超級充電樁,特斯拉表示,今年將運用超級充電站的營收將充電據點擴增一倍。

評析
特斯拉已在去年調漲美國充電價格,部分地區價格漲幅直逼100%,大部分則上漲20%至40%。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0: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0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衰事連連!裁員過後 特斯拉284億債券將到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18日宣布重組生產線裁員消息,導致股價大跌後,仍屋漏偏逢連夜雨,面臨債券到期的危機,如果特斯拉的股價在未來1個多月沒有起色,將使公司3分之1的現金蒸發。

《CNBC》報導,特斯拉有9.2億美元(約新台幣283.7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將在3月1日到期,其換股價為359.87美元,意思是說如果特斯拉的股價每股超過359美元,則部份債券可轉為股票。

然而特斯拉在18日以每股302.26美元作收,重挫12.97%,如果股價沒有在3月初時漲至259美元,則特斯拉必須以現金支付,使公司的現金蒸發3分之1。

《彭博》報導,特斯拉早前曾表示,債券持有人可在期限前拿回現金及股票各半,不過這是在股價高於359美元的狀況下。如果在3月1日時前特斯拉的股價無法成長16%以上,則特斯拉將別無選擇,只能支付現金。

對於特斯拉可能的債務問題,執行長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強調:「特斯拉當前的營運計劃,就是要償還債務;我們不要繼續融資,而是把它們都付清,減少債務及公司的整體槓桿。」

評析
特斯拉面臨債券到期的危機,如果股價在未來1個多月沒有起色,將使公司3分之1的現金蒸發。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0: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法政府要求 雷諾、日產整併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日經新聞》20日報導,法國政府代表團已通知日本當局,將尋求雷諾汽車與日產汽車公司整併,其中最可能的是將其納入單一控股公司的保護傘下。

包括法國政府指派的雷諾董事維亞(Martin Vial)在內的該代表團,並還要求任命日產汽車下一任董事長。日產汽車並未對此消息立即發表評論。

日產汽車前董事長高恩(Carlos Ghosn)去年11月19日被日本警方逮捕,並遭拘留逾兩個月。高恩被日本檢方指控,截至2018年3月為止的8年期間涉嫌短報薪酬,並且還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把個人投資虧損短暫轉移到日產公司帳上。不過高恩全盤否認日本當局的所有指控。

然而自從該醜聞爆發,日產已撤換高恩的董座職務。目前法國政府已通知雷諾在未來幾天舉行董事會,決定取代高恩的人選。

法國財長拉梅爾(Bruno Le Maire)在接受《星期日報》專訪提及高恩的繼任人選時,認為米其林集團執行長盛納德(Jean-Dominique Senard)是領導雷諾的理想選擇。

他表示,雖然最後決定取決於提名委員會遞交給董事會的人選提案,再由董事成員進行定奪,不過拉梅爾強調,「身為日產股東之一的法國政府,將有其發話權。我可以說盛納德在汽車業方面有卓越的能力。」

雷諾曾在1999年派高恩收購當時營運狀況岌岌可危的日產,不過因為擔心日產的財務體質不佳,最後改透過協議,與日產互相交換持股形成聯盟合作關係。雷諾擁有日產43%股權,日產則有雷諾15%持股。

至於法國政府又握有雷諾15%持股,是該汽車公司最大股東。

評析
法國政府代表團已通知日本當局,將尋求雷諾汽車與日產汽車公司整併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1: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巴菲特進軍鋰礦 可滿足特斯拉在內電動車需求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

「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已簽署協議,將在加州地熱井開採鋰礦:若開採計畫成功,每年可望開採9萬公噸碳酸鋰,價值15億美元,也能確保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和電池商供給無虞。

消息人士指出,波克夏已與特斯拉討論過供應鋰的議題。

目前美國的碳酸鋰主要倚賴智利和澳洲,本土唯一的供給,來自Albemarle公司經營的內華達Silver Peak。

波克夏能源公司再生能源部門副總裁Eriv Bessellng表示:「汽車製造商進一步拓展電動車市場之際,我們認為北美的(鋰)供給有利可圖。」

據傳波克夏可能與Salton Sea Industries公司合作開採鋰礦,但Eriv Bessellng拒絕評論。

金融時報引述募資文件表示,Salton Sea Industries「有潛力成為與智利、阿根廷『鋰礦三角區』抗衡的來源」。

特斯拉對Salton Sea早有興趣,2014年時也曾試圖以3.25億美元收購由地熱井開採鋰礦的Simbol Materials公司,但遭拒絕。

評析
目前美國的碳酸鋰主要倚賴智利和澳洲,本土唯一的供給,來自Albemarle公司經營的內華達Silver Peak。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便宜電動車跳票?福斯主席:維持低價很困難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經歷廢氣排放醜聞打擊後,奮力重振旗鼓,曾矢言要擴大生產「便宜」的電動車,不過福斯汽車主席卻在20日表示,福斯產線重心轉向電動車,將使汽車變得更加昂貴,這將不可避免地導緻小型車市場價格大幅上漲,未來恐非人人得以負擔。

福斯汽車主席潘師(Hans-Dieter Poetsch)向德國《世界報》(Welt)表示:「福斯汽車的目標是十分明確的,就是讓更多人能夠使用電動車,這也代表價格也要使更多人負擔得起。」不過他也承認,電動車的價格,很難與目前福斯入門款車種價格相同。

潘師對此的解釋是,由於電動馬達成本的關係,電動車的售價難以與當前的汽車價格雷同,因此電動車的引進使自小客車的價格「明顯上漲」恐怕是「不可避免」。

由於福斯汽車過去曾因柴油車排放數據造假醜聞,也就是「排放門」事件而造成重大損失,以及歐盟2030年前新車款排碳需減少37.5%的規定,福斯開始大舉進入電動車市場。福斯汽車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去年11月時曾躊躇滿志地表示,福斯將延續過往「大眾」策略,入門款電動車售價不會超過新台幣70萬元。

不過現在潘師現在表示,不但低價策略難以維持,歐盟2030年的減碳目標也比原本預期的要困難。

評析
由於電動馬達成本的關係,福斯電動車的售價難以與當前的汽車價格雷同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2: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1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股神巴菲特進軍鋰礦?「波克夏」否認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關於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將在美國加州投資,提煉鋰礦作為電動車電池原料的報導,巴菲特擁有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對此予以否認。

波克夏海瑟威的發言人Jessi Strawn向《路透》表示:「目前公司並沒有與任何人,簽署任何關於允許在加州地熱井開採鋰礦、或其他任何資源的協議。」

全球電動車市場不斷成長,稍早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稱,波克夏海瑟威旗下的能源公司BHE Renewables已與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討論合作事宜,成為特斯拉電池供應商;另外與加州政府簽約,每年可提煉價值新台幣45億元的鋰。

經過《路透》的查證後,波克夏海瑟威透過電子郵件對此予已否認,至於特斯拉,由於美國仍為週日(20日),故未能即時回復。

評析
目前波克夏並沒有與任何人,簽署任何關於允許在加州地熱井開採鋰礦、或其他任何資源的協議。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3: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北美車展趨勢
傳統廠商全線押注電動車 挑戰特斯拉

作者 linli

2019 年在底特律舉行的北美車展聚集了全球各大傳統汽車廠商,從日本日產(Nissan)到美國福特(Ford)、通用,均宣布更多電動車產品線計畫,展示多款將在未來 3 年發表的電動車新品。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後者當日股價交易價格下跌 3.7%。

福特在北美車展宣布,計劃到 2022 年投資 110 億美元發展電動車業務,推出 40 款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電動車業務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成長動力,目前有 16 款新車正在設計和開發,2020 年會給消費者帶來非常大的驚喜。2018 年 1~9 月,福特汽車的利潤比 2017 年同期下降 27%,過去一年股價累計下跌 39%,已跌到 2012 以來最低價。福特產品線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銷量較大的車款發售時間均較長,新品市場迴響平平,投入巨資押注電動車產品線也是一場豪賭,同時福特還在大規模重組公司,計劃未來 5 年透過裁員和精簡產品線,削減 140 億美元營運成本。

精簡產品線同時,福特也電動化現有的核心產品線,未來所有型號車款都將提供燃油和電動兩版本供消費者選擇,新款 Focus 已全線電動化升級,每款新品都提供電動版選擇,其他車款如 Fiesta、Transit 也提供純動力電池版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版,目前已在歐洲市場推出,2020 年還將推出純電動版的經典車款 Mustang。

通用汽車則計劃將高階品牌凱迪拉克(Cadillac)轉型為高階電動車品牌,這是確保該平台在未來市場競爭獲得成功的唯一機會,新一代電動車平台 BEV3 平台首款新品將是凱迪拉克品牌電動車,北美車展時展示凱迪拉克純電動 SUV 概念車,這款新品還沒命名,很快會進入量產。

日本廠商 Nissan 本次北美車展展示 IMs 和 Infiniti QX,展現了未來龐大的電動車推廣計畫,Nissan 北美 CEO Denis Le Vot 表示,電動車業務的關注點並非在是否發展,而是什麼時候發展。Nissan 是全球第一家大規模量產電動車的大型汽車製造商,2011 年 Leaf 電動車上市後就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之一,隨著特斯拉 Model 3 和雪佛蘭 Bolt EV 等競爭對手出現,Nissan 失去了電動車市場的優勢。

Nissan 未來將增加電動車業務投入,2022 年推出 8 款純電動車,與合作夥伴雷諾(Renault)、三菱(Mitsubishi)推出 4 款電動車。Nissan 高階品牌 Infiniti 電動車戰略更大膽,2021年開始 Infiniti 所有車款都將提供電動版,大約需要兩到三年逐步淘汰傳統燃油動力傳動系統。

雖然特斯拉沒有參加北美車展,但在電動車產業的影響力給所有傳統汽車廠商頗大壓力,每家車廠的新品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挑戰特斯拉。從發表電動概念車、量產計畫到針對電動車的裝配生產線,各大汽車廠商都在增加電動車投入。

凱迪拉克總裁 Steve Carlisle 表示,他確實研究了特斯拉的產品,與凱迪拉克現有的產品比較,特斯拉為電動車普及做了許多工作。Steve Carlisle 的態度代表傳統汽車廠商對特斯拉的態度發生顯著的變化,以往許多傳統汽車廠商的高層很少給予特斯拉正面評價,且從不以特斯拉的產品為主要競爭對手。但特斯拉多款產品持續熱銷,各地區市場增加對電動車的政策扶持力度,特斯拉成了每家想進軍電動車市場的廠商不得不重視的頭號對手。

評析
從日產到福特、通用,均宣布更多電動車產品線計畫,展示多款將在未來 3 年發表的電動車新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