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31: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BMW催油門 攜手台灣大攻車聯網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黃晶琳/台北報導



車聯網來了。國際知名車廠特斯拉、BMW已攜手台灣電信業者進入車聯網市場。業界估,未來三年內,其他汽車品牌的高檔車將全面啟動智慧車聯網服務,車聯網時代已經來臨。

近年美國、歐洲、大陸及日本都積極發展車聯網應用。根據「全球行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估,2018年全球車聯網產值將高達新台幣1.2兆元。看準車聯網商機,國際車廠也陸續宣布與電信業者合作。

今年起,國際車廠攜手電信業者陸續在台灣實現車聯網應用。台灣富豪表示,VOLVO已在歐美發展互聯網,提供車況資訊的聯結,以及進階的應用,亞太地區則計畫在三年內啟動,藉由互聯網系統擴展更多元的服務內容。

BMW已與台灣大合作發展車聯網。BMW台灣總代理汎德汽車表示,目前的合作模式是原廠出廠時每一部車上都配置一張SIM卡,台灣由台灣大提供電信服務,相關費用綁在車價上,前三年免費,三年後,除進階服務需要費用,基本服務仍然免費。除BMW外,智慧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也已與台灣大哥大攜手。

特斯拉推出豪華純電動房車,搭載17吋觸控螢幕,內建智慧車載系統,包含高畫質倒車系統、查地圖、衛星導航、購物等服務,也可與車主的手機行事曆同步、透過藍牙及免持聽筒打電話,等於一支大型智慧機,背後則內建通訊系統以及SIM卡,確保網路連接的狀態,而傳輸服務則採用台灣大行動網路,車主無須付費。

台灣大去年已經打造Global eSIM(eUICC)及SIM管理平台,同時思科Jasper發展物聯網平台控制中心,並積極搶進國際車廠,已經陸續與特斯拉及BMW等國際車廠合作,近期AT&T及台灣大所屬的Bridge電信聯盟宣布攜手合作,共同拓展車聯網,藉此台灣大可望擴大與全球特斯拉、BWM、通用、VOLVO等22個國際車廠的合作。

評析
國際知名車廠特斯拉、BMW已攜手台灣電信業者進入車聯網市場。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32: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光環太亮!鋰價飆、泡沫現蹤,恐供過於求崩盤

記者 陳苓 報導

特斯拉準備在今年下半發布平價電動車「Model 3」,年初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見圖)先量產備戰,讓電動車電池的必備原料---鋰,價格漲翻天。部分人士擔心,鋰價泡沫吹太大,漲勢可能已經觸頂。

AGmetalminer.com、路透、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分析師預測電動車將成主流,推升鋰需求,促使鋰價飛漲。去年以來,鋰的均價大漲60%;若從2014年算起,鋰價更暴衝3倍。中國漲勢更為驚人,電動車電池所需的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價格在九個月之間,從每噸7,000美元、升至2萬美元以上。

鋰價暴衝,引發泡沫憂慮。顧問機構CRU Group主管Paul Robinson說,鋰價的上行空間很小,供給大增會趕上需求成長,情況一如以往的稀土和釩(vanadium)。由於鋰礦儲藏豐富,仍有許多礦藏可供開採,要是大型開採案紛紛啟動,供給不及將變成供給過剩,價格勢必出現修正。

Stormcrow Capital董事長Jon Hykawy警告,毫無疑問地,鋰礦市場相當擁擠,會出現撲殺潮。他說,鋰礦是最新的泡沫產業。

鋰礦到底有多熱?阿根廷是鋰礦大國,該國放寬資本和貨幣限制後,40家外國業者有意到阿根廷採礦,其中一半都鎖定鋰礦。該國政府估計,要是所有開採計畫都順利進行,阿根廷鋰礦產出將達每年16.5萬噸,約佔2021年全球供給的45%。當前全球鋰礦產出僅有18.5萬噸,由此可見供給成長之快。
倘若再加上智利、美國、澳大利亞的新增產出,供給大增可能會導致鋰礦市場崩盤,價格一夕暴跌。

OilPrice、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1月報導,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1月4日投產,目標2018年開始,每年生產35GW的鋰電池,相當於目前全球鋰電池廠的產能總和。這也表示,有了特斯拉電池廠之後,2018年起全球鋰電池產能將增加一倍。

外界看好電池生產大增,會壓低電池成本、電動車將變得更便宜,引爆買氣,2016年電動車電池價格已經大跌22%,估計今年還會續降15~20%。電動車需求增加,會促使電池主原料鋰進入多頭牛市,估計電動車用到的鋰含量,約為智慧機的4,800倍,電動車普及,將使得鋰供給吃緊。晨星估計,至2025年為止,鋰的需求將每年成長16%,表現超越過去一世紀的任何原物料。

評析
電動車將成主流,促使鋰價飛漲,去年以來,鋰的均價大漲60%;若從2014年算起,鋰價更暴衝3倍。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3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前特斯拉高層籌建動力電池工廠,中美鋰電池大戰開打?

作者 36Kr

近日,特斯拉供應鏈前副總裁 Peter Carlsson 和另一位前特斯拉供應鏈高層 Paolo Cerruti 正式對外公布了他們創辦的汽車動力電池創業公司 North Volt。不久以前,寧德時代新能源(CATL)與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就汽車動力電池供應簽署協定的新聞也一度引發關注。可以肯定的是,在汽車產業電氣化的大潮下,動力電池工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神祕的 North Volt
據外媒報導,Peter Carlsson 是在 3 月 6 日斯德哥爾摩的一個活動上正式公布新公司的進展。公司計劃在歐洲──可能是瑞典或芬蘭,建造鋰電池工廠。他們有雄心勃勃的目標:使鋰電池成本降到低於 100 美元/kWh。

Carlsson 透過外媒 Breakit 表示,North Volt 目前已在全世界招攬了約 30 人左右鋰電池專家隊伍,工廠建設的第一階段成本需要 10 億美元,公司的早期投資者為瑞典投資公司 VINNOVA 和瑞典國家能源署。

「我們了解有許多投資者對該專案有興趣。我們希望明年該專案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時建立充分的信心,我們需要大量資本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工廠。目前預估它會分為 4 階段,總造價達 400 億克朗。Vinnova 和瑞典能源署是公司早期的支援者。」

400 億克朗大約相當於新台幣 1,424 億元,因此,如果他們可以成功融資,North Volt 未來將成為鋰電池工業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知情人士透露,在 2015 年離職前,Carlsson 曾負責特斯拉汽車工廠和超級電池工廠的電池供應鏈管理,一直做到離職前的特斯拉全球採購和供應鏈主管。Cerruti 在特斯拉則負責供應鏈的運作規畫,2016 年 2 月,Cerruti 從特斯拉離職,以 COO 的身分加盟 North Volt。

根據他們的規畫,North Volt 將在未來 2 年內獲得融資和確定廠址,以便在 2019 年開始建設。如生產將從 2020 年開始,並在 2023 年產能完全釋放時達到約 32GWh/年的年產能。

不容小覷的中國軍團
CATL 是依據近年來抓住電動汽車工業徐徐起勢的機會迅速發展壯大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公司在 2016 年達到了產能期相比超過 200% 的增長達到 7.5GWh,超過 LG 化學,穩居全球第三。寧德時代 CEO 黃世霖表示,公司計劃在 2020 年前將電池產能增加 5 倍,達到 50GWh/年。如果該計畫如期實現,CTAL 將超越比亞迪成為僅次於特斯拉─松下聯盟的全球第二大動力電池製造商。

近日,CATL 與國能電動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簽署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合作協定。NEVS 的前身即紳寶汽車(SAAB)。2017 年 1 月,NEVS 在中國獲批建造電動汽車工廠的資質,該工廠的汽車產能可達 20 萬輛/年,預計 2017 年年底投產。

NEVS 董事長蔣大龍表示:「CATL 成熟的供給能力以及電池方面的先進技術可以縮短我們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達到了我們對電池在數量與品質方面的需求。最終,CATL 在中國本土的經驗與營運網路將使 NEVS 的中國用戶受益。」

在技術路線上,黃世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CATL 基本定了一個技術路線:儲能和大巴將來主要走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主要是因為安全、成本和產品實用性的考慮;客用車領域,純電動、混合動力和輕混會走三元路線。所以未來兩種技術路線的產能比例要看哪一個市場走得快,它的比例自然就會多起來。」

與此同時,之前一直堅持磷酸鐵鋰路線的動力電池巨頭比亞迪在比亞迪秦 100 和唐 100 上將電池從磷酸鐵鋰變成了鎳鈷錳酸鋰,後者也就是三元鋰,意味著堅持多年的比亞迪在乘用車網域正式「倒戈」,在特斯拉實力自證透過優秀的電池組管理技術可以使三元鋰電池達到車規級別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後,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優勢愈發突顯,在整個動力電池工業,除了特斯拉─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學也公布了下世代圓柱形三元鋰電池的規畫,三元鋰電池正在成為動力電池主流。

與此同時,比亞迪堅持的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瓶頸問題也日漸突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反倒認為比亞迪的決策更為明智。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也專門發微博表示,比亞迪此舉結束了電池路線之爭,燐酸鐵鋰屬於大巴,三元鋰電池屬於客用車。

在比亞迪成功布局三元鋰電池後,無論是2016年位列第二的產能,還是雄心勃勃的投產計畫,比亞迪的影響力都不容小覷。

如果我們算上三星 SDI、LG 化學和日本 AESC 等動力電池主流玩家的擴產計畫,未來幾年的電池產業會產能過剩,豈不是得不償失。關於類似的擔憂,我想用寧德時代 CEO 黃世霖的因應來結尾:「現在看各個同行報出來的產能總數,它肯定會過剩,但是我們預計很快會出現『強者恆強』的狀態。隨著工業產能的擴充,很快大家會認識到我們需要品質過關的電池來裝配大巴或者客用車。因此,未來技術能力不夠的產能一定過剩,因為達不到工業要求。但技術能夠達到要求的產品還會供不應求,所以會有一個淘汰過程,所以產能過剩是相對的。」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評析
在汽車產業電氣化的大潮下,動力電池工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8:5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池材料炒家當心!剛果產能明年大開 鈷價恐墜回地球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車用鋰電池的關鍵材料──鈷在需求增溫、供給短缺的帶動下,年初迄今報價已狂飆135%,但認為鈷價可能漲到外太空的避險基金和投機客要小心了,因為剛果的礦脈明(2018)年將開出大量產能,屆時供需景況驟變、原本飛龍在天的鈷價恐墜回地球。

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全球最大鈷生產商嘉能可(Glencore Plc)位於剛果共和國的加丹加(Katanga)礦場,在花費4.3億美元整治機台後,明年就可上線產鈷,預計市場將因此增加最多22,000公噸的供應量。目前鈷的全球年產量約在100,000公噸左右。

高盛分析師指出,加丹加礦場重新上線,將明顯改變供需狀態、終結短缺,預計鈷的供給量到了2019年底,都能充分滿足需求。

鈷是銅和鎳的副產品。原物料價格於2015年底慘崩之際,數個銅礦和鎳礦都被迫縮減產能,而嘉能可也在市況最為嚴峻的時候決定暫時封閉加丹加礦場。巴西礦商Votorantim Metais則跟著在2016年初暫停了鎳、鈷的生產線。

不過,中國預定要在2020年讓500萬輛電動車上路,特斯拉(Tesla Motors)首款平價電動車接單接到手軟,卻讓車用電池的需求水漲船高。根據倫敦原物料顧問機構CRU分析師Edward Spencer的數據,高級鈷的報價已拉高至每磅27美元。

看準這個趨勢,業界開始有消息傳出,括瑞士專門關注採礦業的創投機構Pala Investments,以及中國大型原物料基金上海混沌投資(Shanghai Chaos Investment)在內的六家機構,因看好電動車業者的需求,至今已囤積了約6,000公噸的鈷,價值多達2.8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全球總產量的17%。(註:混沌投資的控股股東是被稱為「中國索羅斯」的葛衛東。)

路透社2月14日報導,根據電池用鈷鹽製造商eCobalt Solutions的預估,到了2020年,75%的鋰電池都將含有鈷,因為鈷能增加電動車每一次充電的里程數。

不過,由於98%的鈷都是銅、鎳礦的副產品,因此投資人很難買到純粹的鈷。歐洲一名交易員透露,私募股權基金業者雖然考慮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鈷合約,但流動性卻不足,難以滿足投資機構的龐大需求。因此,許多基金公司決定直接囤積鈷、靜待價格上漲,設定的目標價則是每磅25美元,甚至更多。

評析
剛果的礦脈2018年將開出大量產能,屆時供需景況驟變、原本飛龍在天的鈷價恐墜回地球。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8:5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確保Model 3今年順利上市 特斯拉再募資10億美元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周三宣布,為了讓新款電動車Model 3能順利在今年上市,公司必須再募資10億美元以確保手頭現金充裕。

特斯拉周三共發行價值2.5億美元的新股,以及價值7.5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

目前身為特斯拉最大股東的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表示,周三發行的新股將有10%由他買下。

儘管特斯拉自2010年股票上市以來營收持續成長,但至今只有2季創造獲利,再加上該公司為了研發電動車不斷投入龐大資金,使得負債日漸沉重,只好一再募資籌措資金。

今年2月穆斯克便透露公司需要再次募資。由於特斯拉在明年將有超過20億美元債務到期,況且該公司也預定在明年擴大產量,因此分析師早已預期這回募資金額最高可達25億美元。

特斯拉先前曾多次宣稱,要在明年底前達到年產量50萬台的目標,並在2020年擴大至年產量100萬台。然而,特斯拉去年產量僅8.4萬台,要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產量勢必需要龐大資金支持。

當年靠Model S打響名號的特斯拉近年又推出Model X電動休旅車,但這兩款車的價格皆屬於頂級市場。特斯拉為了讓電動車打入主流市場,與傳統汽車大廠直接競爭,近來全力投入Model 3研發。

定價不到4萬美元的Model 3直接挑戰通用汽車旗下品牌雪佛蘭推出的電動車Bolt。去年特斯拉開放Model 3預購以來,訂單量迅速超過40萬台,無奈生產作業一再延宕。

儘管如此,特斯拉還是野心勃勃,宣稱未來將推出大型電動車及電動卡車等多樣車款。

評析
特斯拉去年產量僅8.4萬台,要在明年底前達到年產量50萬台的目標,勢必需要龐大資金支持。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8:5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9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蘋果電動車新進展? 傳布局行車警示系統

中央社 台北19日電

蘋果還是對電動車不死心?外媒報導,蘋果積極布局行車警示系統技術,警示範圍可覆蓋整個車體,駕駛行車若遇到突發狀況,系統可即時提供資訊提醒駕駛防範。

國外科技網站Patently Apple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日前公布蘋果數項專利,包括車載狀況警示系統(in-vehicle situational awareness system)以及強化狀況警示的車輛無線系統。

在行車警示部分,報導指出,當駕駛者開車接近警車、或是當有摩托車、卡車從駕駛者行車周遭突然出現等特定駕駛狀況,相關技術專利可即時警示駕駛者,警示範圍可覆蓋整個車體,連結煞車、方向盤和制動元件和其他系統。

在車輛無線系統部分,報導指出,相關系統可內建於車輛中,可從鄰近車輛透過無線通訊取得或傳輸即時行車警示資訊,強化停車感測系統、車道偏移系統和盲點偵測系統的不足之處。

報導指出,蘋果可能採用低功耗藍牙協定(Bluetooth Low Energy protocol)結合全球定位系統(GPS),作為無線傳輸接收行車警示資訊的標準。

蘋果積極布局上述專利,外界解讀蘋果對發展電動車計畫仍有企圖心。

外媒去年9月報導,傳出蘋果代號Titan(Project Titan)、預計在2020年推出電動車的計畫,可能會順延到2021年實現。

蘋果似乎正透過名為Titan的計畫,持續開發電動車產品。但蘋果對此口風非常緊,一點訊息都不肯透露。

外媒先前指出,蘋果已從特斯拉(Tesla)、福特(Ford)、賓士(Mercedes-Benz)、通用(GM)、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NV)、A123 Systems等,挖角汽車業和電池廠商的工程師好手。

蘋果也從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自主系統實驗室(Autonomous Systems Lab),積極挖角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經驗十足的工程師與主管。

評析
蘋果積極布局行車警示系統技術,駕駛行車若遇到突發狀況,系統可即時提供資訊提醒駕駛防範。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8:55: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元攜特斯拉 合建充電站

經濟日報 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

東元攜手全球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台北花博建置六座超級充電站,強調「充電30分鐘,可以讓車跑270公里以上」,有助電動車產業快速開拓市場。

特斯拉今年交付台灣第一批Model S,與東元合作,由東元建置充電站,在台北花博公園設立六座特斯拉車主專用的超級充電站。

東元表示,電機電力事業部擁有輸配電規劃、設計、施工等整合能力及服務,曾與多家大廠合作,在國內外接案建置廠房或數據資訊中心。此次興建的超級充電站,Model S車主可快速輕易滿足長途旅行的需求。

東元指出,電機電力事業部產品和服務項目包括智慧型配電盤、智慧型發電機等,以雲端智慧監控系統,透過行動App隨時掌握用電及保護電驛動態,並透過行動裝置即時傳送異常警訊,加速處理時效性。

東元指出,電力事業部積極發展智能微電網,連結能源管理系統、電池管理與併網系統,配合綠色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進行能源儲存與釋放管理,達成截峰填谷模式,降低尖峰時段饋線之衝擊,建立競爭優勢。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特斯拉進軍台灣電動車市場,並積極建置充電站。目前已設立100座目的型充電站、六座超級充電站,以及車主家中的家用充電站。

在三種不同型態的充電站中,僅超級充電站為特斯拉自營,其餘目的型充電站為特斯拉建置完成後,由飯店或是百貨公司負責營運;而家用充電站則由車主自行使用。東元為特斯拉六座超級充電站的執行單位,意即承包廠商。其餘兩種不同模式的充電站則非東元負責。

評析
特斯拉與東元合作,由東元建置充電站,在台北花博公園設立六座特斯拉車主專用的超級充電站。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8:55: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Model 3超安全 死亡車禍料減90%?大摩:二手舊車糟了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要價35,000美元的平價車種「Model 3」預計今(2017)年稍晚就能開賣,摩根士丹利(通稱大摩)認為,這款電動車的安全度會是一般車輛的10倍之多,發生死亡車禍的機率有望比其他車種低90%。

MarketWatch、Business Insider等外電報導,大摩分析師Adam Jonas 23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為每台車安裝超級電腦後,車子安全性提升至其他車輛兩倍已經不夠看,他相信Model 3的安全度會是其他車輛的十倍之多,這會讓死亡車禍的發生機會降低90%。

Jonas認為,缺少特斯拉駕車輔助科技的二手車價值將因而猛掉,未來甚至會被禁止上路。特斯拉蒐集資料的能力超群,還能將先進的安全輔助技術應用到電動車,還未推出類似科技的傳統車廠,競爭力堪虞。

假如Model 3大獲成功、數百萬輛擁有自駕功能的車輛上路,那麼對行車安全的統計資料應有影響,這會凸顯其科技的優異程度,並迫使主管機關下令要求所有車輛都必須配備類似的系統。

特斯拉23日終場下跌0.09%、收254.78美元;年初迄今已大漲19.23%。

不過,最近有人仔細挖掘特斯拉向美國證管會(SEC)呈交的最新10-K報告,發現該公司已在內文悄悄坦承,Model 3 Beta版的原型車,至今尚無蹤影。

美國權威汽車雜誌《Car and Driver》記者Anton Wahlman 3月2日報導,特斯拉在3月1日發布的10-K報告中表示,已在測試Model 3的設計和製程時開發出多種版本,可作為Model 3 Beta版原型車的候選選項;在董事會選定要用哪一款作為Beta版的原型車之後,特斯拉下一階段的工作里程碑就能順利達陣。

Wahlman認為,這意味著特斯拉在該份公告涵蓋的期間內(截至2016年12月31日為止),仍舊還未完成Model 3 Beta版的原型車。不過,這份文件是在2017年3月1日發布,這或許也代表至3月初為止,董事會還未對要用哪款原型車拍板定案。

一般而言,正常車廠得花兩年的時間進行試產,才能正式發售新車,但特斯拉從開發出Beta原型車到正式投產,竟只花了3-6個月的時間。誠然,特斯拉在發售Model S、X之後,的確成熟許多,Model 3的設計沒那麼複雜,也能縮短研發時間,但任何事情都有極限,特斯拉能否達標,還得看下半年。

評析
大摩認為,Model 3的安全度會是一般車輛的10倍之多,發生死亡車禍的機率有望比其他車種低90%。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8:56: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陸打壓韓電池商 台供應行情看俏

彭暄貽/台北報導

中國對韓薩德報復力道蔓延。先前韓國電動車電池商遭到鎖定,被踢出中國補助名單之外,近來北京又出新招,據傳中國電動車商可能要求電池供應商砍價35~40%,韓商更難獲利;尤其,北京打算把合格電池廠的生產門檻一口氣增至8GWh,韓商生存空間大受打壓。

在工信部最新列出的493款新能源車推薦名單當中,沒有一款內建LG Chem、三星SDI的車用電池,加上北京當局呼籲企業在2020年底前將車用電池產能拉高一倍,還鼓勵業者前往海外投資,台塑、永裕等部分電池材料廠打入中國供應鏈者,營運反倒有機會趁勢放大。

中國對電池市場虎視眈眈,成長最快的電池廠「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簡稱寧德時代或CATL)已誓言要在2020年底前,使電池產量超越特斯拉(Tesla)、Panasonic合資的「Gigafactory」超大電池廠。北京當局更呼籲企業在2020年底前將車用電池產能拉高一倍,還鼓勵業者前往海外投資。

寧德時代透露要將觸角探至全球的野心,聲稱該公司希望跟特斯拉合作,也一直在跟通用汽車(GM)接洽,而福斯(Volkswagen)、BMW則已都是他們的客戶。高盛預估,鋰電池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估計到了2025年市場總值上看400億美元、且主要會由中國主導。

分析師指出,除了擴大供給外,中國也努力刺激需求,官方估計2020年在大陸全國上路的電動車,將上看500萬輛、遠高於目前的100萬輛。在2016年,中國共計賣出507,000輛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等於在12個月內成長50%,在兼具產能、市場雙重利多,產業威脅不容小覷。

評析
高盛預估,鋰電池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2025年市場總值上看400億美元、且主要會由中國主導。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8:58: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6-4 18:59 編輯

轉貼2017年3月2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Elon Musk 發 Twitter 公布 Model 3 已接近最終量產版本

作者 雷鋒網

特斯拉 Model 3 發表將近一年,最近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社群平台 Twitter 上透露了有關 Model 3 的最新動態。

近日,Elon Musk 透過 Twitter 發表接近量產(Release Candidate,RC 版)的 Model 3 動態影片。在 Twitter 上,他表示「很多人把 Model 3 看做下一代特斯拉汽車,就像 iPhone 2 與 iPhone 3 的關係。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接著他又在下一條推文上表示,Model 3 是一款比 Model S 體積更小、更經濟實惠的車型,擁有比較短的續航里程、更小的輸出功率及更少功能。而 Model S 搭載了更多先進技術。

Model 3 原型車於今年 2 月開始試產。根據特斯拉的規劃,在 7 月正式量產後,Model 3 將在 9 月進行「大批量生產」,第四季的某個節點將產能提升至 5,000 輛/週。按照這一規劃,2017 年全年交付的 Model 3 至少可以達到 1 萬輛。

Model 3 的入門級車型定價大約為 35,000 美元(約 115 萬元新台幣),續航里程約為 350 公里。Model 3 對特斯拉的意義不言而喻,這是一款面向大眾的平價車型,是特斯拉轉入大規模量產的開始。

在未來幾年,特斯拉能否擺脫連年虧損,Model 3 將有決定性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這一車型在打開中低階電動車市場和提高銷量方面被特斯拉寄予厚望。

根據 Elon Musk 在 Twitter 透露關於 Model 3 的相關消息以及 electrek 網站的訊息來看:

一、Musk 表示,Model 3 與 BMW 3 系、奧迪 A4 的定位一致。第一批 Model 3 將會全部採用後輪驅動,對於全輪驅動/雙電機版本,Musk 的回應是「要明年才有」。

初期採用後輪驅動,是為了簡化生產,跟上產能,而全輪驅動/雙電機版本則要在 Model 3 上市後的 6~9 個月才開始生產和對外發售。

這也表示 Model 3 高性能版本「P」系列(Performance,意為「性能」)大概也會在這一時間點發售。但性能上依然不及 Model S 系列,因為 Model S 擁有更大的電池空間和更先進的技術。Musk 表示,在下一代特斯拉 Roadster 上市前,Model S 將永遠是特斯拉最快的汽車。

二、Model 3 的最大電池組容量為 75kWh,並採用比現售車型更高容量密度的電池。據 Musk 回應,在現有的電池能量密度下,Model 3 的短軸距只能放下 75kWh 的電池組,言外之意是 Model 3 的頂配只有 75D。

Model 3 有可能採用來自 Gigafactory 超級電池工廠生產的全新 2170 電池。


三、Model 3 將採用單一顯螢幕結構(不會有 HUD 抬頭顯示功能),換言之是把儀表板和多媒體訊息都組合在單一顯示螢幕上。Musk 解釋,汽車的自動駕駛程度越高,(就好比)乘坐計程車,還有哪個乘客會去看司機的儀表板?

四、特斯拉計劃在 2017 年第四季某個時間節點每週生產 5,000 輛 Model 3 以紓解訂單壓力,預計 2017 年全年將交付至少 10,000 輛 Model 3。

五、Musk 還透過 Twitter 對外透露,Model Y 和下一代 Roadster 車型也將在幾年後推出。他在 Twitter 上還調侃福特汽車:最初 Model 3 命名為 Model E,由於福特已經取得「Model E」的商標,所以特斯拉只好將 Model E 改為 Model 3。

Musk 稱,現在特斯拉的產品線就變成:S3X(原為 SEX,根據特斯拉 Model S、Model 3、Model X 的後一個字母組成)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Model 3 對特斯拉的意義不言而喻,這是一款面向大眾的平價車型,是特斯拉轉入大規模量產的開始。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9: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騰訊18億美元 入股特斯拉

吳瑞達/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知名網站企業騰訊,已斥資約18億美元,入股美國電動車製造業商特斯拉(Tesla)、持股比率達5%,成為特斯拉的第5大股東。

對於此項投資,騰訊昨(28)日表示,特斯拉是全球新科技的拓荒者,包括電動車、輔助駕駛、分享技術、數位化全球資訊、可持續能源世代,以及大容量能源儲存技術等。騰訊並讚揚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是典型創業家,擁有願景、野心,以及執行力。

華爾街見聞報導,根據美國證交會公告,騰訊最近以配股方式及透過公開市場,買進特斯拉合計約817萬股,買進金額17.7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69億元),持股比率達5%。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目前持股比率約21%;富達投資持股14%;Baillie Gifford持股8.2%;T. Rowe Price持股7.3%,分別為前4大股東;騰訊入股後,成為第5大股東。

根據特斯拉3月1日向監管機構提交的資料顯示,該公司去年在中國大陸營收為10.65億美元,而2015年為3.185億美元,2014年為4.77億美元。按照去年營收計算,中國已成為特斯拉第2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據路透報導,特斯拉在中國營收暴增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中國大陸所實施的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讓特斯拉蒙受其利。

在投資特斯拉之前,騰訊也曾大手筆投資海外。去年6月21日,騰訊宣布收購遊戲公司Supercell的84.3%股權,總收購金額高達86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騰訊去年第4季營收,大致符合預期,受到其他收入推動,稅後盈餘123億元人民幣,年成長38%,超出預期。大摩將騰訊目標價由240港元,調高至255港元,維持「買進」評級。

騰訊昨股價上漲1.20港元,漲幅0.53%,收盤價226港元,為港股股王。

評析
中國大陸所實施的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讓特斯拉蒙受其利。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9:00: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有它當靠山 特斯拉在中國如虎添翼

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網路巨擘騰訊收購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5%股權,成為第5大股東,應有助於特斯拉拓展中國市場。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剛剛獲得了1家重量級、關係良好的公司鼎力相助,有助於進一步打入中國汽車市場,這家公司就是騰訊。

據特斯拉披露,騰訊斥資18億美元(543億台幣),收購特斯拉5%股權;馬斯克稱,騰訊不單只是投資人,而且還是顧問。

巴克萊汽車分析師強森(Brian Johnson)在周二報告中寫道:「騰訊持有特斯拉被動股權,不僅是對馬斯克和電動車的前途投下信任票,而且也可能協助拓展中國市場。」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仍在起步階段,馬斯克歸咎於銷售人員努力不夠,在2014年該公司電動車一推出後,便引發了市場對充電的疑慮。儘管該公司在中國的業績開始取得進展,去年中國營收成長2倍突破10億美元,但是與美國市場相比,銷售量還不到4分之1。

在購入股份後,騰訊成為特斯拉的第5大股東。馬斯克準備今年稍晚量產Model 3車款,同時特斯拉也在物色能夠大量生產電池的「巨型工廠」。

買進特斯拉股份後,騰訊加重了在科技方面的投資,其中包括叫車APP和地圖、無人駕駛汽車的人工智慧科技等,而這些科技正在重塑汽車行業和移動技術的未來。

特斯拉第4大股東T. Rowe Price的基金經理Joseph Fath說:「有了騰訊這位合作夥伴,有助於特斯拉在中國推出Model 3,騰訊在中國與百度、阿里巴巴是3家超級公司,而且它們顯然獲得政府大力支持。」

評析
有了騰訊這位合作夥伴,有助於特斯拉在中國推出Model 3,協助拓展中國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7-6-4 19:02: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蘋果納入羅伯特博世 電動車企圖心不減

中央社 台北30日電

蘋果公布前200大供應鏈廠商名單,外媒指出,蘋果將羅伯特博世(Robert Bosch GmbH)納入供應商名單,或許透露出蘋果布局電動車的企圖心。

蘋果公布前200大供應鏈廠商名單,蘋果公布大約97%比例的供應鏈廠商採購名單,這些廠商提供包括材料、零組件和最終組裝服務。名單中也公開供應鏈廠商提供蘋果材料、零組件和組裝的製造地點。

根據名單顯示,羅伯特博世(Robert Bosch GmbH)位於德國南部城市羅伊特林根(Reutlingen)的據點,名列蘋果前200大供應商。

值得玩味的是,國外科技媒體網站Appleinsider指出,這個據點主要以研發汽車電子為主,並且製造輪椅等相關行動解決方案。

報導引述不具名博世員工消息指出,當地據點主要以車用和行動可攜式相關方案為主,其中行動可攜式方案除了輪椅外,還包括動態步態訓練輔具等相關。

報導揣測,這個據點可能製造車用零配件和支援車用相關設備,或許可一窺蘋果布局汽車領域的企圖心。

Appleinsider並表示,羅伯特博世的氣壓感測元件打進蘋果iPhone 6S產品。

蘋果似乎正透過名為Titan的計畫,持續開發電動車產品。但蘋果對此口風非常緊,一點訊息都不肯透露。

外媒去年9月報導,傳出蘋果代號Titan(Project Titan)、預計在2020年推出電動車的計畫,可能會順延到2021年實現。

外媒先前指出,蘋果已從特斯拉(Tesla)、福特(Ford)、賓士(Mercedes-Benz)、通用(GM)、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NV)、A123 Systems等,挖角汽車業和電池廠商的工程師好手。

蘋果也從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自主系統實驗室(Autonomous Systems Lab),積極挖角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經驗十足的工程師與主管。

評析
蘋果將羅伯特博世(Robert Bosch GmbH)納入供應商名單,透露出蘋果布局電動車的企圖心。

 樓主| 發表於 2017-6-16 19: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搶攻電動車 鴻海砸44億入股寧德時代新能源

楊喻斐/台北報導

鴻海(2317)砸下人民幣10億元、換算約台幣44億元,投資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擴大長期投資電動車產業,積極建構電動車生態圈,搶攻中國當地電動車市場。

鴻海昨公告由子公司富泰華工業(深圳)斥資人民幣 10 億元(約台幣44億元) ,取得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 766 萬 6525 股,持股比例約為1.19%。鴻海表示,此為長期投資。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母公司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香港的鋰電池製造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ATL)。ATL由日本TDK旗下企業SAE投資成立,2005年時,ATL被日本TDK全資收購。

ATL主要生產環保電動汽車電池、高階消費電子產品電池,及高壓、大功率儲能電池,ATL在消費類電子領域的主要客戶有蘋果、TDK、亞馬遜、宏達電、中興、華為、酷派及聯想,電動汽車領域的主要客戶有 BMW、宇通、金龍、北汽等。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則是成立於 2011 年,主要生產電池芯、電池管理系統和動力電池系統,可應用在電動巴士、電動乘用車以及電能儲存領域。該公司具有材料、電池芯、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的核心技術,研發生產電動汽車及儲能系統的鋰電池、電動汽車電池模組、電動汽車電池系統、大型電網儲能系統、智慧電網儲能系統、分散式家庭儲能系統及電池管理系統等。

鴻海布局電動車不遺餘力,積極擴大生態圈,合作對象包括特斯拉、騰訊集團、和諧汽車等,投資的模式包括策略聯盟、合資成立公司等等,希望搶攻中國當地電動車市場之外,更放眼全球市場。

評析
寧德時代新能源具有材料、電池芯、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的核心技術

 樓主| 發表於 2017-6-16 19: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EV商機夯!旭化成增產鋰電池關鍵材料、增產提高3成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全球知名綜合性化學製造大廠旭化成(Asahi Kasei)30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因電動車(EV)、油電混合車(HV)等車用鋰離子電池需求預估將呈現急速增長,故決議擴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分隔膜(separator)」產能,計畫投下約150億日圓,在守山製造所(滋賀縣守山市)增設年產能約2億平方公尺(m2)的分隔膜產線,並預計於2019年度上半年商轉。

旭化成指出,待上述增產工程完工後,該公司整體分隔膜年產能將從現行的約6.6億m2提高3成至約8.6億m2。旭化成計畫於2020年結束前整備出年產能達約11億m2的分隔膜生產體制。

日經新聞報導,旭化成為全球分隔膜龍頭廠、全球市佔率達5成,目前於滋賀縣、宮崎縣以及美國和南韓生產分隔膜。

根據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預估,2020年全球分隔膜市場規模將增至3,000億日圓、將達2015年的2倍水準,而EV、HV等車用用途是推動分隔膜需求急增的最大功臣,預估2020年車用分隔膜佔整體市場比重將達約45%。

日刊工業新聞報導,為了因應全球各國加強環保規範,汽車業界大力推廣EV。美國特斯拉(Tesla)計畫於2018年將EV年產量提高至50萬台;豐田汽車(Toyota)計畫於2020年結束前整備出EV量產體制;福斯(VW)計畫於2025年賣出100萬台EV。

富士經濟預估,全球EV市場當前將持續呈現緩和增長,不過預估自2020年左右起,EV需求將呈現急速擴大,預估2035年全球EV市場規模將達567萬台、將較2015年飆增近16倍(成長1,567%)。

評析
旭化成為全球分隔膜龍頭廠、全球市佔率達5成,目前於滋賀縣、宮崎縣以及美國和南韓生產分隔膜。

 樓主| 發表於 2017-6-16 19: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怕被特斯拉超車!現代汽車急了、將打造電動車平台

記者 陳苓 報導

特斯拉(Tesla)電動車成功引領話題,各大車廠跟紛紛仿效,搶攻此一市場。原本力推燃料電池車的韓國車廠--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眼看市場風向轉變,也宣布要研發該公司首款電動車專屬的車用平台(car platform)。

路透社30日報導,車用平台意指外觀不同的汽車共享相通的設計、工程、生產流程,以及主要零件等,能夠壓低研發成本。現代汽車之前力推燃料電池車,如今轉攻電池車,突顯投資人施壓,要求該公司積極進軍新市場。

現代汽車的電動車平台,電池將位於汽車底部,以便容納大容量電池,並讓車內空間最大化。現代-起亞環保車主管Lee Ki-sang說,電動車平台初期投資費用高,但是他們必須替未來做準備。分析師說現代別無選擇,必須追隨特斯拉、通用汽車、Daimler AG旗下的賓士(Mercedes-Benz),打造單獨的電動車平台,才能留在此一市場。

Hi Investment & Securities分析師Ko Tae-bong表示,單獨平台初始時可能會造成虧損,但是現代若不研發長程電動車將落後對手,例如300、500、600公里車款。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要價35,000美元的平價車種「Model 3」預計今(2017)年稍晚就能開賣,摩根士丹利(通稱大摩)認為,這款電動車的安全度會是一般車輛的10倍之多,發生死亡車禍的機率有望比其他車種低90%。

MarketWatch、Business Insider等外電報導,大摩分析師Adam Jonas 23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為每台車安裝超級電腦後,車子安全性提升至其他車輛兩倍已經不夠看,他相信Model 3的安全度會是其他車輛的十倍之多,這會讓死亡車禍的發生機會降低90%。

Jonas認為,缺少特斯拉駕車輔助科技的二手車價值將因而猛掉,未來甚至會被禁止上路。特斯拉蒐集資料的能力超群,還能將先進的安全輔助技術應用到電動車,還未推出類似科技的傳統車廠,競爭力堪虞。

評析
原本力推燃料電池車的現代汽車,眼看市場風向轉變,也宣布要研發電動車專屬的車用平台。

 樓主| 發表於 2017-6-16 19:24: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Tesla 8.1 系統更新推出
Autopilot 2.0 車款自動駕駛時速上限提升至 130km/h


作者 Unwire HK

如果大家有留意 Tesla 的消息,應該會知道去年 10 月之後出廠的 Model S 及 Model X 已加入更多更先進的感應器,雖然硬體規格更加先進,但原來實際上功能卻及不上舊車款。

幸好經過數個月時間 Tesla 工程師已積極進行改善,而在 3 月 30 日推出的 8.1 版本系統更新中,新車終於可以用到更多 Autopilot 輔助駕駛功能。

經過 8.1 版本更新後,所有配備 HW2 套件的 Tesla 新電動車將可以使用到更多功能,當中包括有(1)切線警告,在沒有打方向燈切換車道時,方向盤將會發出震動提醒;(2)高速自動駕駛(Autosteer),車輛在行車線上行駛時,HW2 車款可以 80 mph(130 kph)的速度自動駕駛,舊車款最高只得 45mph;(3)自動切換車道,當打方向燈時,車輛會自動切換;(4)召喚(Summon),在沒有司機的情況下,透過車鑰匙或應用程式可以自動停車及開車。

Tesla 8.1 版本系統更新目前已可透過 OTA 進行,除上述幾項與 Autopilot 有關的功能外,其他新功能包括有可以降低 Model X 鷹翼門打開時的預設高度、可以調整前座椅頭枕及導航系統加入評級及營業時間等資訊。值得留意的是 HW2 車款暫時仍沒有自動緊急剎車、自動擋風玻璃刮水及 high beam 車頭燈等,估計最快要等到下次更新時才會加入。
(本文由 Unwire HK 授權轉載)

評析
經過 8.1 版本更新後,所有配備 HW2 套件的 Tesla 新電動車將可以使用到更多功能

 樓主| 發表於 2017-6-16 19:25: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第三次交通革命來臨,台灣要搶食大餅

社論

國父孫中山高瞻遠矚說過:交通為實業之母。3月28日,特斯拉宣告騰訊投資17億美元,取得5%股權,讓特斯拉股價衝向歷史新高。最近,世界強國強力發展電動自駕車共享創新模式,將在2025年掀起第三次城市交通革命。台灣應發揮ICT產業優勢,將自駕車共享增列為前瞻基礎建設,以積極搶食全球新世代汽車業的商機大餅!

汽車與ICT科技的融合革新,是今年一整年最火熱的議題。3月13日,英特爾以153億美元併購以色列駕駛輔助系統公司Mobileye,震驚全球,預期在2024年推出自駕車。28日,軟銀傳出投資滴滴出行60億美元,將與騰訊合作加速發展自駕車與共享服務。麥肯錫預測,自駕車到2025年將創造約2000億美元產值,2020年全球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市場約200到300億美元。

全球前兩大產業是汽車與ICT產業,兩者的市場規模旗鼓相當,各約有1.5兆美元的硬體營收金額,但是ICT大廠市值卻遙遙領先汽車大廠,顯示ICT科技創新元素的價值遠高於傳統汽車元素。

2012年,五十大汽車廠總市值約只有ICT業者的三分之一(科技業1.9兆美元,汽車業0.7兆美元)。以今年3月28日市值來看,兩者差距更拉大,全球前十大汽車廠總市值約6500億美元,與前十大ICT廠總市值約3.8兆美元,可說天差地遠,甚至低於Apple的7540億美元市值。全球最大汽車廠豐田市值1660億美元,等同於ICT市值第十大的台積電!美國汽車龍頭GM市值532億美元,些微領先科技掛帥Tesla汽車廠的452億美元,未來還有縮小的趨勢!

全球知名研究機構爭相以未來汽車科技為主題,發表精采的論述觀點。總體而言,汽車的智慧性將全面加速運用人工智慧(AI)與各式ICT科技,在安全性將提升ADAS的功能,在服務面將採用大數據分析並優化汽車共享的運作模式等等。

科技網站 TechCrunch提出今年汽車科技七大趨勢:1.汽車業者開始採用交易不可逆的區塊鏈技術來管理供應鏈。2.擴增實境將協助改善行車安全以及汽車設計維修。3.3D列印成為下一個成本救星。4.自動駕駛車開始奔馳於路上。5.機器學習將強化汽車網路安全。6.汽車共享收益模式將指數成長。7.大數據將為汽車業與消費者帶來實質好處。

過去是由引擎來定義汽車,現在進入汽車3.0新世代,由「軟體來定義汽車」,軟體與數位智慧控制系統是汽車的頭腦與靈魂。在汽車3.0新世代自駕車共享情境下,汽車消費文化將發生轉變,傳統買車和駕車觀念將會發生改變,人們在重新思考汽車的用途。美國汽車共享大廠Lyft指出,美國每部汽車使用時間不到4%,其他都是在停車場浪費金錢,平均每輛汽車每年總費用達9,000美元。

雖然自駕車偶而發生車禍事故,美國新任交通部長趙小蘭認為人命關天,近年來美國交通事故激增,而自駕車具有更安全的性能,應該正面看待。美國城市交通已逼近堵到幾乎動彈不得的重症,每年損失數千億美元,迫切需要新世代汽車帶來交通革命,同時帶來新能源的創新服務!

德中美日強國有志一同,聯手添加科技含金量,顛覆性革新汽車產業。未來十年,自駕車分享生態體系將會成熟,「汽車即服務Car as-a-service」可望成為第三次交通革命的全面普及模式,輕鬆享用各種車種,也不用準備昂貴的停車位,將會顛覆現有汽車生態體系。在此機遇之下,台灣如何分食大餅?

台灣ICT產業成長動能趨緩之際,汽車科技革新與第三次城市交通革命迎面撲來,這正是台灣科技跨域整合汽車產業的再成長良機。我們提出下列三點建議:

其一、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增列電動自駕車共享環境的建設:細部修正交通法規,成為全球自駕車環境最優的國家,開放國內外自駕車上路測試實驗,並釐清交通事故處置準則。

其二、汽車前瞻科技積極佈局:重點支持自駕車軟硬體前瞻科技的研發創新,包含AI在自駕車的深度應用,要以產品即服務的新思維,創新研發「自駕車as a Service」面向國際的整合式服務平台,

其三、台灣新世代汽車產業鏈再優化:例如台積電承接nVidia AI汽車晶片的代工製造;台灣特斯拉供應鏈的擴廠與技術精進。另外,鴻海集團在汽車電子領域已耕耘多年,群創2007年起深耕頂級車用面板市場,近年來已掌握BMW、保時捷、福特等商機。鴻海更攜手國際大廠一同加速電動自駕車的進展。

評析
台灣應發揮ICT產業優勢,將自駕車共享增列為前瞻基礎建設,以搶食全球新世代汽車業的商機

 樓主| 發表於 2017-6-16 19:25: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Q1銷量 飆歷史新高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周日公布,今年第1季(3月底止)全球銷售量較去年同期的1.5萬台激增69%,締造公司史上最高單季銷售量,令外界看好特斯拉在今年上半達成全球銷售量5萬台的目標。

在產能大增、銷量雙雙噴出的帶動下,特斯拉今年股價一路飆升,上周五收在278.30美元,年線漲幅高達30%。特斯拉股價周一早盤跳漲至290.5美元,勁揚4.4%,市值一舉來到466.7億美元,超越福特汽車成為美國第2大車廠。

回顧去年第3季特斯拉全球銷售量已達2.4萬台,使該公司締造史上第二次季度獲利。今年第1季特斯拉全球銷售量進一步增至2.5萬台車,其中Model S銷售量年增8%至1.3萬台,Model X休旅車銷售量也達到1.2萬台,與去年同期的2,400台相比增加近4倍。

但標普資本IQ公司調查分析師預期,今年第1季特斯拉可能虧1.3億美元,大於去年第4季1.2億美元虧損。特斯拉預定5月公布Q1財報。

今年第1季特斯拉產量2.5萬台,至於2018年前能否達到年產量50萬台的目標,全看特斯拉即將推出的新款電動車Model 3能否順利在今年7月投產。Model 3是特斯拉為了打入主流市場而研發的平價電動車,售價3.5萬美元起,比Model S便宜一半以上,無奈Model 3自研發至今投產時程一再延宕。

特斯拉為確保公司持續投入龐大資金提高電動車產量,在3月初募資10億美元。該公司目前約有34億美元現金,但債務達86億美元,令投資人頭痛。中國騰訊上周宣布投資18億美元買下特斯拉5%股權後,成特斯拉第5大股東,讓投資人稍鬆口氣。

特斯拉為了鞏固Model 3的市場定位,近日已停售Model S系列中售價6.9萬美元的低階款。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近日於推特發文表示:「我發現許多人將Model 3視為特斯拉下一代電動車,但事實不然。」將Model 3形容為體積較小、價格較低、功能較少的Model S。

評析
今年第1季全球銷售量較去年同期的1.5萬台激增69%,締造公司史上最高單季銷售量

 樓主| 發表於 2017-6-16 19:27: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攻陸 有靠山了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從中國騰訊集團拿到18億美元資金,能讓特斯拉難看的財報再支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有助擴大生產Model 3車款。

然而,騰訊入資對特斯拉的重要性在於未來展望,而非眼下之需。沒有這筆錢,特斯拉可能無法發展下一波更精密的電動車,從而將在這場全球戰中屈居下風。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歡迎外國車廠前來,條件是須與當地業者合資,共享利潤與科技。今天中國市場多數汽車都是中國自製,但其中大部分都打著外國品牌,包括通用、福特、別克等。這也使中國未能像日本及南韓一樣,在全球市場上打出具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牌。

這種態勢可能迅速轉變。騰訊、阿里巴巴及百度等中國當地的科技公司,已與外國競爭者具有相對均等的地位,且正致力於拓展下一代的聯網與新能源汽車。在政府協助下,很可能對未來的汽車做出重要的定義。

中國政府宣布的「2025中國製造」計畫中,十項目標產業就包括新能源汽車,且設定發展目標。政府已支持國內企業的研發、甚至生產,還對外國競爭者設置重大障礙。當地新能源車輛製造廠預料很快就會占有國內80%的市場。

中國業者在車聯網領域也相當進取,相關科技包括車內娛樂、導航、位置資訊分享,最終到自動駕駛。中國政府希望本國企業占有國內車用資訊科技產品的70%、及娛樂模組市場的80%。通用與福斯汽車去年已與百度CarLife簽約,代替蘋果CarPlay與Android Auto車用智慧系統。去年9月奧迪也與中國三大網路公司簽約,在位置資訊分享等技術進行合作。

這些做法都使特斯拉相對易受衝擊。儘管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優良,去年卻在中國只賣出7,500輛車,且特斯拉還沒有在中國製造的計畫。因此特斯拉要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維持長期能見度,沒有多少選擇,但若有一家中國政府扶植的公司入股特斯拉,便可能管用。

騰訊已在車聯網領域投入鉅資,當然也希望取得特斯拉的科技。因此特斯拉創辦人穆斯拉會稱騰訊為「顧問」兼投資人,絕非巧合。特斯拉絕對需要騰訊好好的顧,自己也要多多的問,才可望在中國市場有所成就。

(作者Adam Minter是彭博視角專欄作家)

評析
騰訊入資對特斯拉的重要性在於未來展望,沒有這筆錢,特斯拉可能無法發展下一波更精密的電動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