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09: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研調:電池材料往三元發展 今年鈷金屬供給吃緊料改善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新能源車快速發展推升動力電池需求,去(2017)年鈷金屬價格高漲114%,為擺脫成本上漲的壓力,減少鈷金屬用量成為電池材料商的當務之急。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Trend)預估,今(2018)年鈷含量較低的三元電池將成為主流,鈷金屬供給吃緊狀況有望改善。

EnergyTrend資深研究經理呂理舜指出,鈷金屬的價格屢創新高,從去年初的35 USD/kg,逐步上漲至75 USD/kg,主要原因是市場對電動車需求的期待過高。而鈷價持續高漲,也導致電池產業的合約談判中,已出現許多不履行合約價格的情況。

為了解決成本上漲問題,同時往高能量密度(>200Wh/kg)產品推進,電池芯廠積極導入鎳錳鈷(NMC)與鎳鈷鋁(NCA)等正極材料,增加鎳金屬的使用量,相對的鈷金屬的比重也會逐漸降低。EnergyTrend研究顯示,目前日韓電池廠主要產品中,鎳、錳、鈷的配比大多為6:2:2,預估今年的配比主流將轉為8:1:1,而中國大陸電池廠也會逐漸將材料配比從5:3:2提升至6:2:2。呂理舜指出,隨著鈷金屬的使用量降低,對於改善鈷金屬短缺情況也將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EnergyTrend表示,過去鋰電池大多是再利用而非回收,但隨著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回收產業的市場前景看好,目前廢電池回收價格已從1,700~2,500 USD/ton拉高至3,000 USD/ton以上。

評析
隨著鈷金屬的使用量降低,對於改善鈷金屬短缺情況也將有一定的幫助。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生產大落後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再次延後新大眾車款Model 3的生產目標,上季交貨數量也低於預期,令投資人大失所望,儘管該公司宣稱在克服量產挑戰方面已有「重大進展」。特斯拉股價4日盤中跌約1%。

特斯拉3日表示,到今年第1季末,每周可望組裝2,500輛Model 3,只達原先承諾產量的一半。每周生產5,000輛的目標將再延後三個月、估計要到第2季末才能達標。

特斯拉最初預定去年12月達標,但11月時宣布延到今年第1季末。特斯拉也公布,去年第4季Model 3交貨僅1,550輛,遠低於FactSet訪調分析師預測的4,100輛。

若連同Model S與X,特斯拉上季共交車29,870輛,全年共交付約10.13萬輛Model S與X,超過特斯拉預估的10萬輛。

基於Model 3生產進度落後,分析師認為特斯拉再次募資的可能性升高。特斯拉為加快生產速度,已砸重金投資機器人、裝配線和模具等設備,每季燒錢甚鉅,去年第3季和第4季的資本支出都達到11億美元。

分析師說,特斯拉進一步延後量產達標時程,將讓市場關注這對特斯拉上半年現金流的影響。

RBC資本市場分析師史派克說:「空方會解讀為又一次食言。」他認為,特斯拉的彈性空間很有限,應會設法籌資以減輕風險。受此利空衝擊,特斯拉股價4日盤中下跌1%至317.25美元。

去年該股全年漲幅高達46%,年底時市值為523億美元,超越福特汽車公司,但仍舊落後通用汽車(GM)。

每輛3.5萬美元起跳的Model 3是特斯拉最便宜的車款,也是打入大眾市場希望之所繫,對特斯拉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有望使該公司從小眾市場車商轉型成量產製造商,趕在眾車廠紛紛搶進電動車市場之前鞏固競爭優勢。

評析
特斯拉進一步延後量產達標時程,將讓市場關注這對特斯拉上半年現金流的影響。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鐵粉力挺 特斯拉股價穿防彈衣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金融時報Lex專欄指出,儘管特斯拉上季Model 3交車量不如預期,但跌幅沒分析師所預測的那麼大,數量少得可憐的特斯拉Model 3車主,還收到一項振奮的消息:新車配備自動雨刷。特斯拉也再度展現亮麗特點:股價具有「防彈」功能。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去年夏季曾預測,12月時可月產2萬輛Model 3。預估產量一降再降,3日公布最新產量仍低於預期。上季Model 3共生產2,425輛;分析師希望能交車4,000輛,但實際僅交出1,550輛。

Lex專欄指出,雖特斯拉股價下跌,但僅跌1%。特斯拉股價一向能躲過利空,穆斯克死忠信徒也認為股價強韌完全合理。穆斯克一再強調,正處平躺S型生產曲線尾端;產量很快會出現指數性成長,一切都會變好。

由於Model S及X兩款車的生產及需求都強,去年總交車量增加三分之一,超過10萬輛。

評析
穆斯克一再強調,正處平躺S型生產曲線尾端;產量很快會出現指數性成長,一切都會變好。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12: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29 20:07 編輯

轉貼2018年1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全固態電池來勢洶?MGC傳研發關鍵材料、股價衝歷史高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刊工業新聞5日報導,三菱瓦斯化學(MGC)計畫在2020年結束前研發全固態電池關鍵材料「固態電解質」。MGC將和東北大學等多所大學及企業合作,加快次世代電池材料的實用化腳步,期望最快在2024年獲得採用。

報導指出,以豐田為首的日本國內外廠商正加快電動車(EV)等車用全固態電池的研發,而Toray、住友化學等材料商也動起來著手進行材料的研發,次世代電池的研發競爭恐進一步激化。

和現行主流的鋰離子電池相比,理論上全固態電池擁有大容量化、急速充電等特徵,有望解決當前被視為EV普及障礙的「續航距離不足」、「充電時間費時」等問題。

現行EV用鋰離子電池使用液體電解質(電解液),而全固態電池的正極、負極、電解質全為固態,因此不用擔心液體外漏、安全性很高,且僅需數分鐘時間就可充好電、遠優於現行鋰離子電池的數十分鐘,加上具備大容量化特性,因此充飽一次電可行駛的距離有望提升。

豐田汽車於2017年10月25日表明,計畫在2020年代前半(2025年以前)將使用於EV、PHV的次世代電池「全固態電池」進行實用化。豐田副社長Didier Leroy 10月25日在東京車展媒體說明會上表示,「豐田全固態電池專利申請數居全球之冠,超過200人的技術人員正加快研發」。

產經新聞2017年12月21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及本田汽車(Honda)正在研發可提高電動車(EV)續航距離、並大幅縮短充電時間的「全固態電池」,期望藉由研發次世代電池克服被視為EV弱點的「充電時間費時」問題、擴大EV的普及。

日經新聞報導,Toray正考慮研發全固態式鋰離子電池用材料。Toray社長日覺昭廣於2017年11月22日舉行的營運說明會上表示,「正關注全固態電池的動向、考慮提供材料」。日覺昭廣雖未提及所計畫研發的全固態電池用材料的名稱,不過因Toray正在研發可提升電極導電性、被稱為「石墨烯(graphene)」的材料,而石墨烯也可充作電池的材料使用,因此Taray考慮研發的全固態電池用材料或許可能就是指石墨烯。

現行使用液體電解質(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需要使用「分隔膜(separator)」,而Toray為全球分隔膜大廠,不過全固體電池無需使用分隔膜,因此若全固體電池普及的話、恐衝擊Toray電池材料事業,因此Toray考慮研發全固體電池用材料、柔軟因應市場需求。

評析
全固態電池擁有大容量化、急速充電等特徵,可解決EV普及障礙的「續航距離不足」、「充電時間費時」等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12: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史上首見!2017年挪威化石燃料車銷售量佔比跌破5成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挪威道路交通諮詢委員會(OFV)公布,2017年當地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合併新車銷售量佔比達52%,高於化石燃料汽車。挪威電動車協會秘書長Christina Bu表示,要不是有些買主等待特斯拉(Tesla)Model 3等較新車款,電動車實際銷售量應該會更高。

挪威針對車牌號碼開頭「EL」或「EK」的電動車給予購車、停車、過路費減免等多項優惠。尖峰時刻共乘電動車還可享有使用巴士專用道的特權。
法新社、時事通信社報導,西歐最大原油出口國挪威已定下2025年停賣汽、柴油新車的目標。

OFV數據顯示,2017年挪威零排放車(主要為電動車)銷售量佔比為20.9%、高於2016年的15.7%。Bu表示,7年內要從21%升至100%不是一件容易達成的目標。

Thomson Reuters報導,OFV會長Oeyvind Solberg Thorsen表示,這是史上頭一遭化石燃料汽車銷售量佔比跌破50%。2017年挪威柴油車銷售量占比自2016年的31%大跌至23%。

IONITY GmbH去年11月發布新聞稿宣布、2020年底以前將在歐洲設立400個高速充電站。IONITY表示,2017年將在德國、挪威以及奧地利的主要道路(間隔約120公里)設置20個快速充電站。IONITY成立於2016年,股東包括福特、BMW、戴姆勒以及福斯(Volkswagen)。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去年11月發布「世界石油展望(WOO)」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上路的電動車(EV)據估計已升至200萬輛,目前已有6個國家的EV市佔率(佔整體轎車銷售量比重)突破1%。不過,EV目前僅占全球整體轎車車隊不到0.2%的比例。

評析
挪威2017年當地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合併新車銷售量佔比達52%,高於化石燃料汽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供應增加以及需求疲弱 BMI預估鎳價將會下跌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MINING.com》1月4日報導,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旗下國際商業資訊研究(BMI Research)最新報告預估鎳價將會下跌,因來自印尼的供應增加、中國大陸需求疲弱,以及對電動車市場過度樂觀的預期將會消退的影響。該行仍維持2018年平均鎳價將為每噸10,000美元的預估,相比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鎳1月4日收盤為每噸12,650美元。

報告指出,電動車市場能夠對鎳市帶來實質的影響可能還要好多年以後,但目前全球鎳市正轉向供給過剩,鎳價的短期壓力將持續增加。此外,當前鎳的主要需求來源仍然是不鏽鋼的生產,佔總體鎳消費的七成比重,而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則正從重工業轉向消費等輕工業,將會擠壓到鎳的需求。

在供應的部分,印尼2017年初取消了長達三年的鎳礦石出口禁令,最新的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印尼的鎳礦出口量較上年同期大增62%。BMI預估,全球精煉鎳產量將從2017年的189萬噸,增加至2018年的192萬噸,主要的增長來自於大陸、俄羅斯以及澳洲等國。

BMI也預估,2017~2021年期間,印尼精煉鎳的產量增幅將是全球最快,預期產量將從2017年的4.3萬噸增加至2021年的5萬噸,年均增長幅度將達到9.4%。澳洲的精煉鎳也將穩定增長,但最大鎳產國菲律賓未來幾個月的產量增長可能仍乏善可陳,主要是受到去年大動作的環保查核以及關閉礦場的影響。

印尼能源與礦物資源部煤炭和礦物總局局長班龐(Bambang Gatot Ariyono)表示,截至2017年10月份,13座鎳冶煉廠已開始運營,並生產各種產品,如鎳鐵以及鎳生鐵等,在該國建設冶煉廠的投資額大約達到50.3億美元。印尼此前禁止鎳礦的出口,要求礦商在國內建設冶煉廠,以提高礦業的生產價值。班龐表示,截至2017年10月份,已經建設和開始運營的13座鎳冶煉廠生產了將近60萬噸(59.8萬噸)的鎳鐵和鎳生鐵。

評析
因印尼的供應增加、大陸需求疲弱,以及對電動車市場過度樂觀將會消退的影響,預估鎳價將會下跌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13: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能見度激增,傳樂金化學美國電池廠擬擴產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樂金化學(LG Chem)看好美國電動車市場起飛,電池需求成長動能強勁,傳將對旗下美國電動車電池廠進行擴廠。

樂金化學的美國電池廠位在密西根州,產業最新消息透露,樂金化學計畫投入100億韓圜(940萬美元)來強化電動車電池產能,原來四條產線預計今年八月將擴充成五條。

在完成擴廠後,密西根廠年產能將拉升至3千兆瓦時(GWh),能滿足5萬輛通用Chevrolet Bolt的電池需求。

從2009年起,通用、福特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CA)陸續成為樂金化學客戶,目前三大車廠均在衝刺電動車,樂金化學顯然也跟著客戶需求走。

通用旗下純電動車Chevrolet Bolt去年11月賣出2,987 輛,不僅連續第8個月呈現成長,且打敗所有電動車款,成為當月全美最暢銷的電動車,市佔率達35%。

評析
樂金化學看好美國電動車市場起飛,電池需求成長動能強勁,將對旗下美國電動車電池廠進行擴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8-28 15: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投資電動車 今春量產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布局電動車報喜,集團內金屬機殼大廠鴻準轉投資IDG能源投資集團持股的大陸電動車新興品牌小鵬汽車宣布,將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發表旗下新款SUV(休旅)電動車2.0版本,新車最快今年春天量產。

小鵬汽車大股東包括小米、阿里巴巴等大陸一流企業,小鵬汽車積極推出新電動車,意味鴻海集團與小米、阿里等大咖在電動車領域合作有新突破,鴻準成為鴻海集團衝刺電動車領域的另一先鋒之餘,未來也可望為鴻準帶來更多電動車機殼應用訂單。

鴻準是在去年12月中旬宣布,透過旗下五家子公司,合計出資港幣14.85億元(約新台幣45.43億元)投資香港上市公司IDG能源投資集團,取得24.37%股權。由於IDG能源投資集團原以天然氣等能源布局為主,與鴻準主要承接iPhone等消費性產品機殼訂單大不相同,市場當時對鴻準這項投資完全摸不著頭緒。

IDG能源投資集團在獲得鴻準注資後,便參與小鵬汽車新一輪增資,但並未透露金額,鴻準藉此成為小鵬汽車主要股東,也讓鴻海注資IDG能源投資的最重要原因浮出檯面。

小鵬汽車獲得充裕銀彈之後,持續新車布局,創辦人何小鵬宣布,旗下最新款「小鵬汽車2.0」將在本周二(9日)登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

何小鵬並透露,「小鵬汽車2.0」預計今年春天量產上市,車型在外觀、續航里程,品質和自動駕駛都較 1.0 版大幅度提高。

隨著小鵬汽車將推出新款SUV(休旅)電動車2.0版本,讓鴻準去年12月中旬公布投資IDG能源投資集團之後,在短短一個月便有重大成果,也為鴻海集團衝刺電動車領域寫新里程碑。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總部設於廣州,團隊成員大多來自福特、特斯拉等知名汽車公司,主要產品為SUV類型的電動車,1.0版本車款已量產。股東結構方面,除創辦人何小鵬、夏珩、何濤等原始股東外,還包括小米、鴻海、IDG以及阿里巴巴等「全明星級陣容」。

評析
小鵬汽車積極推出新電動車,意味鴻海集團與小米、阿里等大咖在電動車領域合作有新突破
 樓主| 發表於 2018-8-29 20: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8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中國智慧電動概念車CES亮相 挑戰特斯拉

中央社張正芊拉斯維加斯7日綜合外電報導

由中國科技業巨擘騰訊共同投資,並由蘋果、谷歌和特斯拉等美國科技企業前主管領導的中國電動車創新企業拜騰,今天發表智慧概念新車,訂於明年上市,將挑戰特斯拉公司。

法新社報導,拜騰(Byton)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CES)發表深具未來感的電動概念車,號稱是裝上車輪的電腦,具備高度自動化智慧功能。品牌名稱Byton的含意正是「車輪上的位元」。

總部位於南京的拜騰承諾,這款「富有直覺和智能」的車輛,將在2019年於全球上市,每輛啟售價4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133萬元)。

由於早前發表的其他概念電動車,預定售價至少10萬美元(約新台幣295萬元),因此Byton的新車,預期將與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Model 3和其他大車廠推出的車款一較高下。

拜騰總裁和共同創辦人戴雷(Daniel Kirchert)表示:「它具備自動化和共享的特性,是專為未來打造的產品。」

Byton新車運用臉部辨識技術來解鎖和適應駕駛,並提供一系列其他方式與車輛互動,包括利用亞馬遜公司(Amazon)的Alexa語音助理服務進行聲控,或利用觸控和手勢控制。

Byton新車同時配備「數位」內裝,擁有全景顯示螢幕,可提供導航、娛樂甚至監控駕駛和乘客健康狀況等功能。它還將具備5G網路連線,並改善人工智慧(AI)功能。

戴雷表示:「它對你越了解,你的使用者經驗就會更好。」

原任德國豪華車集團BMW主管、現任拜騰董事長暨執行長的布萊特菲爾德(Carsten Breitfeld)則在發表會上說:「這將是2019年市場上最先進的車款。」

拜騰獲得逾2億美元(約新台幣59億元)的投資資金支持,領導團隊成員來自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BMW集團、蘋果公司(Apple Inc.)和谷歌公司(Google Inc.)的前主管。新車預估2019年在中國推出,2020年在美國和歐洲上市。

拜騰表示,Byton新車每次充電續航力超過500公里,且15至30分鐘內就能充飽電。初步將提供「等級3」自動化,部分功能不需要駕駛;自2020年開始,則將提供「等級4」的接近全自動駕駛功能。

評析
Byton新車每次充電續航力超過500公里,且15至30分鐘內就能充飽電。初步將提供「等級3」自動化。
 樓主| 發表於 2018-8-29 20:07: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中國拚2020年智能新車佔比達5成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月5日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當中第二項「戰略綱領」所提到的「戰略願景」,到202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車新車佔比將達到50%;智能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將達到90%,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

發改委預期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將全面形成:新車基本實現智能化,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人–車–路–雲」實現高度協同,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基本滿足智能汽車發展需要;203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將可享譽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社會。

根據上述徵求意見稿的定義,智能汽車通常也被稱為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是指通過搭載先進傳感器(感應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運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人工智慧, AI)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由單純交通運輸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間轉變的新一代汽車。

新華網1月3日引述新京報報導,由中關村京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統籌規劃建設的「中關村人工智能科技園」規劃用地面積54.87公頃,涵蓋超高速大數據、雲端運算、生物識別、深度學習等產業,目標是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這座園區計劃推行5G通信服務、並建設專有超算中心和專業雲,同時將推動北京市門頭溝區成為智能駕駛先行先試示範區。

中國發改委於去年11月27日印發《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通知,強調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突破製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行動計劃點名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新材料、製造業智能化、重大技術裝備等項目為重點領域。

中國新創公司BYTON 1月2日宣布,2018年1月7日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將首度發布全新智慧電動車。除了語音識別、觸控、生物識別和必要的實體按鈕之外,BYTON的共享體驗顯示裝置還內建Air Touch感測器、讓前座與後座的乘客都能透過手勢去控制螢幕。值得一提的是,BYTON內建臉部辨識技術,車主、乘客無須拿出鑰匙就能開啟車門。

瑞典新創公司Uniti上個月發表名為「Uniti One」的自主駕駛電動車。Uniti One內建NVIDIA DRIVE PX自主駕駛平台、預計在2019年開始出貨,具有兩人座、四人座以及五人座選項。

評析
發改委預期到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新車佔比將達到50%
 樓主| 發表於 2018-8-29 20:07: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CES大亮點!傳統車廠用電動與自駕車科技拚場

4經濟日報 記者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9日在拉斯維加斯揭幕,傳統車廠都發布最新技術,以自駕車與電動車為主,成為今年CES的一大亮點。日本汽車大廠豐田發表自駕電動概念車「e-Palette」,打造「無人駕駛經濟」領頭羊的形象,日產更發表腦波駕駛技術,南韓現代汽車則展示新款氫燃料概念車。

豐田在CES發表的概念車e-Palette將有三種車款,較大版本類似小巴,成人可在車內站立,甚至能改裝為行動旅館房間,合作廠商還能在e-Palette裝設自家自駕系統。豐田社長豐田章男8日說,目標是希望豐田能從汽車公司轉型為行動公司。

為此豐田找來亞馬遜、Uber、馬自達(Mazda)、必勝客(Pizza Hut)、滴滴出行等業者組成聯盟,測試e-Palette。豐田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時推出e-Palette,但屆時可能仍需要兩名工程師或試駕人員在車內,確保行車安全。

日產也在CES發表腦波駕駛技術,號稱有「讀心術」,可讀懂駕駛者在想什麼。日產研發的是一款腦波頭戴裝置,萬一民眾開車遇到危急狀況,反應時間可因此加快0.2至0.5秒。

現代則會在CES展發表新款氫燃料概念車,這輛車充滿氣可跑500哩,還是零排放車,因為只排出水蒸氣。跟現代前一款氫氣車相比,新款車能量密度高30%,並配備自動緊急煞車與塞車輔助系統。

起亞汽車也發表全電動概念車款Niro,號稱單次充電可行駛最多238哩,略少於特斯拉Model X的295哩。叫車業者Lyft也與自駕軟體業者Aptiv合作,打造共八輛車的半自駕BMW試乘車隊,民眾能用Lyft應用程式(App)設定前往拉斯維加斯逾20個地點的行程。

評析
傳統車廠都發布最新技術,以自駕車與電動車為主,成為今年CES的一大亮點。
 樓主| 發表於 2018-8-29 20:08: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電池廠投產、電動車價格降,鋰礦大牛市到來?

記者 陳苓 報導

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本月初啟用,預料全球鋰電池的產能將增加一倍,電池成本可望因此大減,電動車買氣將飆升。電動車電池的主原料鋰將受惠,價格繼續暴衝。

OilPrice、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4日投產,目標2018年開始,每年生產35GW的鋰電池,相當於目前全球鋰電池廠的產能總和。這也表示,有了特斯拉電池廠之後,2018年起全球鋰電池產能將增加一倍。

外界看好電池生產大增,會壓低電池成本、電動車將變得更便宜,引爆買氣,2016年電動車電池價格已經大跌22%,估計今年還會續降15~20%。電動車需求增加,會促使電池主原料鋰進入多頭牛市,估計電動車用到的鋰含量,約為智慧機的4,800倍,電動車普及,將使得鋰供給吃緊。晨星估計,至2025年為止,鋰的需求將每年成長16%,表現超越過去一世紀的任何原物料。

2016年鋰價狂漲60%,儘管全球鋰的蘊藏量龐大,但是開採不易,可能會供不應求。阿根廷鋰礦商 Orocobre執行長Richard Seville說,供給緊縮,需要開採更多,但是這需要時間,預估常常又過於樂觀。

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廠將生產平價電動車Model 3所需的電池,巴克萊認為可能是原物料的黑天鵝事件。2016年黑天鵝事件頻傳,2017年原物料市場也有13大黑天鵝,可能引發價格震盪,包括特斯拉的電池科技出現突破、中美貿易大戰等。

MarketWatch、Business Insider報導,巴克萊研究5日報告稱,他們所謂的黑天鵝是尚未反應在市場價格的極端事件。原物料的黑天鵝事件有許多形式,市場可能會立刻反應、或花好幾年消化。2017年之始,指數就顯示出空前波動性,投資人特別擔憂地緣政治發展。

報告把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列為黑天鵝之一,指出如果平價電動車「Model 3」準時交車,可能會撼動能源界。市場傾向於反應未來發展,順利交車或電池科技突破,會讓電動車價格遠低於目前水準,將改變市場看法,重新考量電動車對原油需求的中期影響。

評析
特斯拉的Gigafactory啟用,預料全球鋰電池的產能將增加一倍,電池成本可望因此大減,電動車買氣將飆升。
 樓主| 發表於 2018-8-29 20:09: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充電站、Model 3消息熱炒!特斯拉大漲、鋰礦商同歡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股價在沉寂多日後,週一(1月8日)突大漲6%,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推文要在充電站加蓋老式汽車餐館,大受粉絲歡迎,而鋰礦供應商股價大漲,也為特斯拉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生產狀況增添樂觀氛圍。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1月6日發表推文指出,他打算在洛杉磯一座全新的超級充電站,加蓋老式汽車餐館,而餐廳不但會應粉絲要求供應爆米花,還會在戶外螢幕播映史上最精采的電影片段。就如同馬斯克上個月(2017年12月)宣布要把特斯拉電動車送上火星的推文一樣,這筆推文也獲得粉絲熱烈回響,股價跟著熱炒。

馬斯克是不是認真的,目前並不清楚。不過,他最近透過Instagram聲稱要把自己的Roadster電動跑車,放上SpaceX的測試火箭,並在稍後親口證實這項消息。

馬斯克經常用Twitter跟顧客互動、並對未來要發表的產品提出暗示。然而,部分人士卻批評,馬斯克只是想藉此分散人們對公司營運的關注。特斯拉的交車進度仍嚴重落後自訂目標,而在試圖擴產的同時,燒錢的速度也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R.W. Baird分析師Ben Kallo看好美國化學大廠Albemarle Corp.的鋰電池事業前景時,則提到Model 3正在持續擴產。

The Motley Fool、Benzinga等外電報導,Kallo報告稱,鋰礦市場未來幾年將保持在平衡或吃緊的狀態,中期而言,需求成長會跟供給同步、甚至超越,而Albemarle的擴產計畫則仍照進度進行。

Kallo認為,接下來有幾個推升Albemarle股價的催化劑,當中包括展示新款電動車的汽車大展、汽車OEM大廠可能宣布電動車計畫、特斯拉開始擴產Model 3等。

特斯拉8日終場大漲6.26%、收336.41美元,創2017年12月18日以來收盤高。Albemarle 8日則跳空勁揚4.35%、收137.45美元,創2017年11月14日以來收盤高。

評析
特斯拉的交車進度仍嚴重落後自訂目標,而在試圖擴產的同時,燒錢的速度也不容小覷。
 樓主| 發表於 2018-8-29 20: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現代汽車新一代氫燃料電池車「NEXO」亮相、3月開賣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南韓汽車巨擘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全新一代氫燃料電池車「NEXO」,週二(1月9日)在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上正式亮相。

根據新聞稿,NEXO具備更加完備的駕駛輔助功能,將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的「Mirai」、本田汽車 (Honda Motor Co.)的「Clarity Fuel Cell」一較高下。

NEXO將在3月起於南韓開賣,今(2018)年還將出口到特定市場。這款汽車只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加氫,就可跑超過590公里(相當於370英里)。

此外,NEXO還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遙控代客停車助理服務(Remote Smart Parking Assistant)、車道追隨系統(Lane Following System)和高速公路輔助駕駛系統(Highway Driving Assistant)。

BMW、特斯拉等車廠,都推出了遙控代客停車助理服務。ADAS則支援「Level 2」自駕功能,汽車可自主掌舵、加速和減速,但仍需由駕駛人負責變換車道、下高速公路、轉彎等。

在被問到氫燃料電池車未來的需求時,現代汽車副董事長Chung Eui-sun表示,目前這種車款需求雖不多,但20年內就能成長為龐然大物。

評析
NEXO將在3月起於南韓開賣,這款汽車只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加氫,就可跑超過590公里(相當於370英里)。
 樓主| 發表於 2018-8-29 20: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動力電池技術突破,2025年電動車性價比料勝燃油車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過去一年,大陸電動汽車產業正在向高品質發輾轉型,發展形勢良好;而電動汽車再往前發展要跨越一個臨界點,就是電動車的性價比達到和超過燃油車,他預期這個臨界點會可能會在2025年前後出現。

大陸去(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70萬輛,去年1-11月累計銷售60.9萬輛、年增51.4%。專家預測,大陸去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可能超過8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日前表示,大陸去年新能源汽車70萬輛銷量目標應可達成,今(2018)年新能源車銷量增速仍可保持40%至50%,預期銷量將超過100萬輛。

陳清泰指出,電動汽車再往前發展要跨越一個臨界點,就是電動車的性價比達到和超過燃油車,如果跨過了這個坎,電動車就可依託市場力量自主發展了,目前仍需靠政策、靠政府補貼。他亦預期,當財政補貼完全取消後,雙積分政策作為替代政策,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將在2020年12%的基礎上繼續上調。

對於上述臨界點會出現在什麼時候?陳清泰的判斷是,大約在2025年前後。對此,他建議大陸車企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準備,首先是在財政補貼退坡之後,做好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工作,另外電動車自身要透過輕量化、節能化提高性價比;其次,產品技術要雙線作戰,其中一條戰線是完善汽車的行駛功能,另一條戰線則是將智慧網聯和共用化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上;第三,自動駕駛是爭奪未來的一個制高點;第四,在有限的時間要加緊做品牌建設。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2017年大陸動力電池技術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已達到150瓦時/公斤甚至以上,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有望於2020年前實現300瓦時/公斤目標。

他進一步指出,2025年,具備一般性價比的純電動轎車合理的里程是300-400公里;但2030年,最大的技術突破將體現在電解質上,固態電池會規模產業化,電池單體比能量可望觸及500瓦時/公斤;2030年常規的性價比車型,續航里程應該可達到500公里以上。

評析
動汽車再往前發展要跨越一個臨界點,就是電動車的性價比達到和超過燃油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8-30 14: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淳紳旗下昶洧深化電動車布局 杭州設研發/銷售中心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淳紳(4529)投資的昶洧Thunder Power電動車公司,為網羅互聯網高科技人才,宣布斥資超過2億元於杭州設立分公司,作為研發及銷售中心。另外,公司表示,新研發的SUV車款,去年於法蘭克福車展中首度亮相展出後,即運至義大利研發中心裝上電池動力系統實際上路試駕,性能已達初階段目標,車子並於十二月底運抵贛州廠繼續進行後續的測試和改良。

淳紳董事長沈瑋表示,目前各家車廠都在研發電動休旅車,是趨勢也是能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的車款,目前Thunder Power的底盤和電池包技術都已達到世界級的水準,在首款Sedan量產後,休旅車將會成為集團重點之一,目標訂在2020年量產上市。

為改善台灣的空汙狀況,行政院去年(2017)底宣布2040年將禁售燃油車,以符合整體世界趨勢,也勢必帶動電動車產業發展。沈瑋表示,2018年公司會延攬更多優秀人才,投入電動車的軟硬體研發。此外,香港昶洧杭州分公司已於2017年12月中開始運作,未來電動車的研發工作將同步在台灣台北、義大利米蘭和大陸杭州進行,研發成果將就近在贛州工廠測試,加速推動電動車量產上市。

除了杭州分公司,昶洧位於江西贛州的工廠也有進展。第一期廠房目前設備已建置完成,已可進行樣車試產運作。贛州第二期廠房日前開始整地規劃,佔地面積將近60萬平方公尺(約達18.1萬坪),將做為電動車的主要生產線,總投資已逾9億人民幣,未來目標設定為每年至少十萬輛的產能。若加上已經完工的第一期廠房和新增土地,昶洧在贛州的電動車生產基地面積已有將近68萬平方公尺(20.5萬坪)

評析
未來電動車的研發工作將同步在台灣台北、義大利米蘭和大陸杭州進行,研發成果將就近在贛州工廠測試
 樓主| 發表於 2018-8-30 14: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Panasonic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EV用電池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10日報導,Panasonic社長津賀一宏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會場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Tesla)電動車(EV)用電池,不過具體的時間表尚未敲定。Panasonic是特斯拉車用電池的主要供應商,目前於日本、美國生產特斯拉EV用電池。

特斯拉據悉已著手進行評估、計畫在上海生產EV,而身為電池供應商的Panasonic也將視特斯拉動向、進行投資評估。Panasonic位於中國的車用電池主要據點「大連工廠」生產和特斯拉用電池不同種類的產品。

津賀一宏計畫於1月11日拜訪和特斯拉共同營運的美國內華達州「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津賀一宏表示,「因電池組工程自動化延遲,因此想要觀看實際現狀、進行討論」。津賀一宏指出,特斯拉已將原定要在2018年3月底前週產5,000台的生產目標下砍至2,500台。

etnews、Inside EVs報導,2017年10月份北美電動車銷量,由通用汽車(GM)的「Bolt」稱王,銷量達2,781輛,今年至今,Bolt為北美第二暢銷的電動車款。與此同時,特斯拉「Model S」銷量驟減,從前月的4,860輛減至1,120輛。「Model X」銷量也從前月的3,120輛跌至850輛。「Model 3」更因電池供給問題,僅售出145輛。

特斯拉電池由日廠Panasonic供應,其他歐美車廠如通用等,則向韓廠LG Chem和Samsung SDI購買電池。特斯拉市佔大減,使得日本業者電池的市佔跟著萎縮,10月份跌至44.5%。相反地,韓廠市佔則升至55.5%,首次壓倒日廠。

韓廠市佔連年提高,2016年南韓/日本業者市佔分別為22%、78%。今年韓廠市佔升至30~40%之間,10月更飆破5成。

評析
Panasonic位於中國的車用電池主要據點「大連工廠」生產和特斯拉用電池不同種類的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8-30 14: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淳紳電動SUV 目標2020年量產上市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8年1月10日電

淳紳(4529)轉投資昶洧電動車宣布,斥資超過新台幣2億元,在中國大陸杭州設立分公司,淳紳也表示,電動休旅車將是未來研發重點,目標訂在2020年量產上市。

淳紳表示,新研發運動休旅車(SUV)車款,去年在法蘭克福車展中首度亮相展出後,即運至義大利研發中心裝上電池動力系統實際上路試駕,性能已達初階段目標;董事長沈瑋表示,目前Thunder Power的底盤和電池包技術都已經達到世界級水準,在首款房車量產後,休旅車將會成為集團重點之一。

沈瑋表示,今年會延攬更多優秀人才,投入電動車的軟硬體研發,未來電動車的研發工作將同步在台灣、義大利米蘭和杭州進行,研發成果將就近在贛州工廠測試,加速推動電動車量產上市。

除了杭州分公司,昶洧位於江西贛州的工廠第1期廠房目前設備已建置完成,已可進行樣車試產運作,第2期廠房日前開始整地規劃,第2期廠房佔地面積約18.1萬坪,將做為電動車的主要生產線,總投資額超過人民幣9億元,未來目標設定每年至少10萬輛的產能。

評析
目前Thunder Power的底盤和電池包技術都已達世界級水準,在首款房車量產後,休旅車將會成為集團重點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8-9-1 14:41: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搶食EV商機!GS傳在歐建車用鋰電池新廠、股價逆勢飆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11日報導,因英法政府宣布將在2040年前禁售汽油車,提振電動車(EV)等環保車用電池需求看俏,故為了因應需求,GS Yuasa計畫於2019年在匈牙利興建一座EV用鋰離子電池新工廠,所生產的電池主要將供應給歐洲車廠使用。GS也將成為首家在歐洲生產車用鋰離子電池的日系廠商。

GS於2007年搶進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目前透過子公司於滋賀縣栗東市及京都府福知山市進行生產,供應給三菱汽車的EV、本田汽車的HV使用。GS車用鋰離子電池事業原先持續陷入虧損,不過之後於2016年度終於轉虧為盈。

根據GS公布的財報資料顯示,2017年4-9月期間GS車用鋰離子電池事業營收較1年前同期成長5.8%至196.06億日圓、營益自1年前同期的虧損5.34億日圓轉為盈餘2.25億日圓。

在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上,GS競爭同業也相繼進行增產投資。Samsung SDI計畫在匈牙利興建EV電池工廠;龍頭廠Panasonic除和美國特斯拉(Tesla)共同營運「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之外,也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EV用電池。

評析
GS Yuasa計畫於2019年在匈牙利興建一座EV用鋰離子電池新工廠,將供應給歐洲車廠使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08: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2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印度有車族少 電動車前景看好

聯合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美國推廣電動車的路徑,是以豪華電動車起家,再推出平價電動車;但印度在有車族偏少的情況下,發展路徑正好相反。

彭博資訊報導,許多印度民眾接觸電動車初體驗,是搭乘公共運輸系統與公司車,Lithium Urban科技公司等業者正在擴大業務,Lithium Urban向企業界提供電動車隊,此舉有助於印度在二○三○年停售燃油車。

Lithium Urban採用印度車商馬興達拉推出的電動車e2o,服務企業員工客群,且這些電動車的成本比燃油車便宜,電動車每公里成本不到一盧比,但柴汽油車為四至五盧比。

印度每一千人有車族僅廿人,遠低於美國的八百人,印度有車族偏少,代表印度在電動車領域有跳躍發展的機會,不會面臨其他國家會遭遇的一些挑戰與成本,更可能從大眾運輸系統與公司車著手。

預料印度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會愈來愈高,其實眾人也可從中國觀察到一些雷同之處。

評析
印度有車族偏少,代表印度在電動車領域有跳躍發展的機會,更能從大眾運輸系統與公司車著手。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2017年中國電動車銷量升82%、新能源車今年拚百萬輛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行業信息部1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46.8萬輛,比2016年分別增長81.7%、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萬輛、11.1萬輛,年增幅分別達40.3%、39.4%。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77.7萬輛,年增率分別達到53.8%、53.3%。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達2.7%,比2016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Thomson Reuters報導,CAAM一名主管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肯定會突破100萬輛。

中汽協會網絡部1月11日公布,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和認證部主任劉鍇指出,截止2017年12月為止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172.9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接近15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保有量80.1萬輛;聯盟成員單位實際上報公共充電樁數量21.39萬個、私人充電樁數量23.18萬個。他說,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建成投運公共充電樁最多的國家。

中國財政部網站上個月28日公告,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

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將自2018年4月1日起開始施行。根據第三章第十七條的規定,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

韓聯社報導,S-Oil Corp.(南韓煉油大廠)執行長Othman Al-Ghamdi 1月9日在公司總部發表新年演說時表示,全球環保法令趨於嚴格以及電動車(EV)的技術創新正對公司構成威脅。他說,EV數量擴充是遲早的事、趨勢改變幾乎已成定局。

紐約時報報導,挪威道路交通諮詢委員會(OFV)公布,2017年當地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合併新車銷售量佔比達52%,高於化石燃料汽車。

ABB Ltd(瑞士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執行長(CEO)Ulrich Spiesshofer去年10月點名電動車充電為高速成長市場之一。全球超過5千座的電動車/電動巴士快速充電站已和ABB Ability雲端管理系統連線。

評析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建成投運公共充電樁最多的國家。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鈷礦大國出口稅擬翻倍!鈷價恐飆過頭、衝擊電動車發展

記者 陳苓 報導

全球車廠競相發展電動車,電動車的電池原料--鈷,價格暴衝。剛果是鈷的主要產地,該國有意把鈷的出口稅調高兩倍,也許會打擊電動車發展。

Mining、INN、marketMogul報導,剛果是鈷的最大生產國,全球有2/3的鈷來自剛果。依據現行的剛果稅法,鈷是基礎金屬,出口稅率2%。剛果礦業部長Martin Kabwelulu表示,該國擬修改稅法,把鈷改列「戰略原物料」,變更生效後,鈷的出口稅率將一口氣增至5%。目前法案仍在國會審議。

業界人士大力反對,強調增稅會阻礙外國投資。但是政府卻說,非洲尚比亞的稅率更高,而且國家需要更多稅收。一般認為,倘若剛果新稅法過關,礦商嘉能可(Glencore)受創最重,嘉能可在剛果挖掘鈷礦,也是全球鈷的龍頭廠商。

電動車熱潮使得鈷價飛漲,估計每輛電動車內的鋰電池需要15公斤的鈷原料。2017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鈷價大漲132%,從年初的每噸32,500美元,年底升至75,500美元。

剛果調高鈷的出口稅,對中國衝擊較小。中國幾乎壟斷了剛果鈷礦,大部分都運往中國煉製,中國也囤積大量的鈷礦儲備。

當前電動車價格高昂,主因電池成本過高,外界預測未來電池成本將大幅降低,讓一般人無需政府補助,也能買得起電動車。然而,鈷是打造電動車電池的必備原料,要是鈷價持續飛漲,也許會打亂此一樂觀預測,妨礙電動車發展。

Mining.com、金融時報等報導,Wood Mackenzie預測,2020年電動車電池的鈷需求將成長4倍、2025年成長11倍。倘若車廠無法取得足夠供給,將拖累電動車的上市進度。Wood Mackenzie金屬市場主管Gavin Montgomery說,問題在於,鈷供給短缺是否會衝擊電動車革命,鈷價暴漲可能會減緩電池成本的下滑速度,也可能影響電動車產出,這或許有些危言聳聽,但絕非毫無可能。

評析
鈷是打造電動車電池的必備原料,要是鈷價持續飛漲,也許會打亂此一樂觀預測,妨礙電動車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搶食EV商機!旭化成擴產鋰電池關鍵材料、產能增7成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旭化成(Asahi Kasei)11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因鋰離子電池以電動車(EV)等車用需求為中心呈現急速增長,故決議投資75億日圓對日本、美國工廠進行增產投資,增產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分隔膜(separator)」。

其中,旭化成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現有據點內將增設年產能約1.5億平方公尺(m2)的分隔膜產線、預計2018年度下半年商轉;位於日本滋賀縣守山市的守山製造所內也將增設年產能約9,000萬平方公尺(m2)的分隔膜產線、預計2020年度上半年商轉。

旭化成指出,上述增產工程完工量產後,該公司整體分隔膜年產能將增至11億平方公尺(m2)、將較現行(約6.6億m2)大增約7成。

旭化成曾於2017年3月30日宣布,因電動車(EV)、油電混合車(HV)等車用鋰離子電池需求預估將呈現急速增長,故決議擴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分隔膜」產能,計畫投下約150億日圓,在守山製造所(滋賀縣守山市)增設年產能約2億平方公尺(m2)的分隔膜產線,並預計於2019年度上半年商轉。待上述增產工程完工後,該公司整體分隔膜年產能將從現行的約6.6億m2提高3成至約8.6億m2。

在EV市場持續擴大的背景下,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廠紛紛增產搶食商機。

Toray 2017年10月19日宣布,旗下南韓子公司「Toray Battery Separator Film Korea Limited(簡稱TBSK)」將投資約2,000億韓圜(約200億日圓)增產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分隔膜」,目標將TBSK分隔膜產能提高約50%,主因全球電動車(EV)普及、帶動車用需求急速擴大。

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商W-Scope 2017年9月4日宣布,因來自電動車(EV)的需求急增,故決議投下200億日圓擴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分隔膜」產能,計畫在南韓增設4條產線(第12-15號產線),目標在2020年末將整體分隔膜產能擴增至2016年末的3.6倍水準。

日本民間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2017年10月17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因中國電動車(EV)市場急速增長、加上今後歐洲EV市場也預估將擴大,提振2017年以後車用鋰離子電池用關鍵材料需求料將持續增長,預估2017年全球4大關鍵材料(正極材、負極材、電解液和分隔膜)市場規模有望年增29.6%至127億9,956萬美元,且之後市場規模也將逐年呈現擴大,預估2020年將擴增至220億8,815萬美元、將較2016年跳增1.24倍(增加124%)。

評析
在EV市場持續擴大的背景下,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廠紛紛增產搶食商機。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9-2 15:11 編輯

轉貼2018年1月1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Tesla Semi省下的錢兩年超越柴油卡車!特斯拉走揚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雖然聲稱,半掛式電動卡車(聯結車)「Tesla Semi」(見圖)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為車主省下的錢,將超越柴油卡車,但至今仍有許多人對此感到懷疑。不過,根據Piper Jaffray分析師Alexander Potter估算,Tesla Semi只要兩年的時間,節省下的經費就會超過柴油車。

CNBC、ValueWalk報導,Potter 11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在計入引擎製造、燃料/電力和維修費用,並將大型商務聯結車的使用狀況納入考量後,他相信電動卡車將取得最終勝利。

Potter說,電動車的製造成本昂貴不少,柴油卡車需要的零件(扣除電動車不需要者)成本只要37,128美元,電動卡車必需的零件成本(扣除柴油卡車需要者)卻高達82,720美元。兩者差距這麼大,跟要價多達54,500美元的車用電池脫不了關係。

然而,電動卡車的維修、燃料成本較低,柴油卡車每年需花費35,676美元,電動卡車卻只需支出不到14,306美元。Potter指出,用這個費率來計算,電動卡車只需2.1年,就可打平比柴油卡車多出的購入成本,然後開始為車主省錢。

不過,Potter坦承,還有其他變數必須考量。舉例來說,當車用電池老化後,更換的成本是不是遠高,或車主能否乾脆把較舊的卡車重新佈署到里程較短的路線。另外,在極嚴苛的天候下,電動卡車的故障率和維修成本也難以估算。

特斯拉11日股價聞訊走揚,終場上漲0.94%、收337.95美元,創2017年12月18日以來收盤高;盤中最高一度勁揚2.99%至344.81美元。

評析
電動卡車的維修、燃料成本較低,柴油卡車每年需花費35,676美元,電動卡車卻只需支出不到14,306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日本汽車工業危機來臨,電動車將顛覆市場格局

作者 linli

日本汽車廠商是汽車工業最大的贏家之一,富士山附近的工廠中,工人正在組裝全球最暢銷的車款。他們負責組裝一些非常複雜的零組件,擁有十分深厚的技術背景,但他們的工作和組裝零件都可能在未來幾十年被淘汰,因為電動車時代的到來,已開始顛覆日本的汽車工業。

電動車的興起對汽車工業的供應鏈帶來巨大的衝擊,電力驅動設計使變速器的皮帶、齒輪及數千個在傳統燃油汽車使用的零組件都將被淘汰,供應商已感到壓力,特別是在以汽車製造為支柱產業的日本。

日本車用變速器製造商 Jatco 公司 CEO Terry Nakatsuka 表示,全世界都在追逐電動車,這趨勢會摧毀他們公司的業務。Jatco 是全球最大的變速器供應商之一,旗下有 7,000 多名員工,是日本汽車工業和供應商體系的一部分,相關產業為日本創造了 10% 工作,占據日本出口貿易額 25%,創造的利潤遠高於其他產業。

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廠商正在積極調整發展戰略,確保不會在電動車時代被其他國家的廠商超越。豐田是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長期以來該公司對電動車市場接受度都表示懷疑,在 Tesla 等海外廠商的競爭壓力之下,該公司才開始考慮重視電動車產品線,目前已推出油電混合動力車,未來將推出一系列電動車新品。

日本仍持續研究氫燃料電池
日本政府也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提升對電動車相關產業的支持,但被專業人士認為日本政府的計畫缺乏重點策略,可能讓日本在行動網路技術之後再一次錯過終點的技術變革。在消費電子時代,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行動裝置普及,使曾經無處不在的日本品牌逐漸退出市場。數位化產品的研發轉移到矽谷,大規模的供應鏈和製造業轉移到中國,東芝、Sharp、三洋等品牌對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而言已非常陌生。一橋大學客座教授 James Kondo 曾在美國和日本的科技公司任職,他表示,尖端技術進入汽車工業使日本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汽車工業是很多產業的重要驅動力,不僅是經濟格局,還有消費者的心理認知,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目前電動車只占整個乘用車市場非常小一部分,但前景光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在電動車產業發展投入巨大,法國和英國也宣布逐步淘汰燃油汽車的時間表,以應對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2017 年東京車展,豐田和本田都展示了最新的電動原型車,以打消外界對日本投資電動車不足的擔憂。但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重點不同,前者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車用氫燃料電池,但其他國家對這技術的追捧已減弱,主要原因是氫燃料的獲取成本非常昂貴,但日本對氫燃料電池的熱情不減,政府支持向氫燃料社會轉型並投入資金,計劃在 2025 年之前建設 320 個氫燃料供應站。

日本工業部部長世耕弘成(Hiroshige Seko)於 2017 年 9 月表示,電動車發展趨勢越來越顯著,銷量也在不斷成長,但日本不能貿然進入電動車領域。日本廠商面對電動車熱潮的另一大調整就是加快生產線的自動化升級,最終達到 100% 機器人操作,由機器人承擔的工作可能會隨著燃油汽車的淘汰而消失,即使這些工作在汽車產業發生變革時被淘汰,面臨失業的人也會更少。

並不是所有日本汽車廠商對電動車都保持謹慎態度。Nissan 是日本最早進入電動車市場的廠商之一,2010 年就推出 Leaf 純電動車。其他車廠也在加快進入電動車市場,豐田與松下達成了電池研發合作協議,2020 年之前推出 10 款電動車產品,力拚在 2030 年後每年能售出 100 萬台純電動車。業內人士對豐田電動車業務前景比較樂觀,Tesla 在產能方面有非常大的困境,只有豐田這樣的大公司才有能力將電動車推向大眾市場。

評析
豐田是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長期以來該公司對電動車市場接受度都表示懷疑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09: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中國力推電動車 德車廠積極卡位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4日專電

中國全力推動電動車,企圖主導汽車工業的未來,迫使德國車廠搶進,福斯、戴姆勒等大廠已宣布近期內將在中國推出電動車。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中國政府透過補貼、放寬車牌發放和買國產車免稅等方式,大力扶持本土的電動車業,科技業巨擘阿里巴巴、騰訊和富士康也紛紛投資。

在發展電動車的道路上,中國也努力吸收德國造車的經驗,最近誕生的兩個電動車品牌拜騰(Byton)和蔚來(NIO),前者由前BMW主管華福康(Carsten Breitfeld)主導,後者甚至將全球設計中心設在慕尼黑,也就是BMW的總部。

中國政府力推電動車,目的除了減少空氣污染,也與中國汽車市場目前仍由外商合資企業主導有關,建立本土的電動車產業鏈,能打破外商燃油引擎技術主宰的局面。

中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坦承,電動車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中國政府想抓住這次機會,一舉超越其它國家」。

中國強勢主導交通轉型,已對全球汽車工業造成影響。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管理諮詢公司的專家貝哈特(Wolfgang Bernhart)表示,中國走在世界各國前面,引導技術走向,任何想在電動車產業占一席之地的廠商,非得在中國賣出一定的數量不可,迫使各國車廠在中國投入電動車的生產。

德國最大車廠福斯(Volkswagen)已宣布,2025年前將投資100億歐元(新台幣3600億元),在中國推出40款的電動車。

戴姆勒(Daimler)在不來梅(Bremen)和北京製造的新款電動休旅車EQC,明年將在中國上市。

BMW在中國大東與鐵西的車廠,目前也在調整生產線,最遲2021年就可同時生產燃油引擎車和電動車;此外,BMW正與長城汽車談判,成立合資企業生產電動車。

2015年,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去年,中國賣出了70萬輛的電動車,今年可望賣出100萬輛。

評析
中國全力推動電動車,企圖主導汽車工業的未來,迫使德國車廠搶進,將在中國推出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福特衝刺電動車 5年加碼至110億美元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福特汽車為了在未來車市保有競爭力,周日宣布將在2022年前投資11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較先前預估增加1倍以上,目的在充實旗下電動車陣容以吸引廣大消費者。

福特全球市場主管法利(Jim Farley)周日在底特律車展會場表示:「我們在眼前第一波車輛電動化的過程中發現消費者想要性能好的車,因此我們開始在電動車市場找到市場定位,那就是將福特經典車款電動化,並瞄準較高價位市場。」

目前Focus迷你車是福特在美國銷售的唯一一款全電動車,但相較之下美國消費者比較偏好Mustang跑車及F-150卡車等熱門車款。福特表示,上述投資旨在未來推出16款全電動車及24款油電混合車,其中包括油電混合版的F-150卡車,預定在2020年前上市。

去年福特曾宣稱將在2020年前投資45億美元發展電動車,隨後又在去年10月表示,未來5年內將從傳統汽車部門挪出5億美元資金投入電動車。周日宣布的最新投資金額110億美元與當初相比增加1倍以上,可見來自對手的壓力日漸沉重。

福斯汽車就在去年11月宣布,未來5年內將投資40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通用汽車也在去年宣布,2023年前將推出20款採用鋰電池或燃料電池的電動車,並預期電動車部門將在2021年前開始獲利。

去年福特全球銷售量9,000萬台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使用汽油或柴油引擎的傳統汽車,尤其近年在油價下跌的情況下,福特生產的卡車及休旅車成為公司兩大搖錢樹。

福特周日表示公司除了加速發展電動車之外,也將從其他部門挪出70億美元資金投入卡車及休旅車研發。福特周日在底特律車展會場展示最新卡車Ford Ranger,預計明年初在美國上市。

評析
福特為了在未來車市保有競爭力,將在2022年前投資11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較先前預估增加1倍以上。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挪威電動車發展為什麼傲視全球?

經濟日報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



乾淨能源意識興起,促使全球大力推廣電動車;但各國苦於難以提升電動車占所新車銷售比率,許多國家都面臨僅達2%或3%的困境。不過,挪威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的新車占比持續成長,2017年高達52%,足供各國借鏡。

依據挪威當局統計,電池電動車(BEV)及插電式混和動力電動車(PHEV)去年共占所有車輛39.2%,高於2016年的29.1%。目前挪威市占率最高的汽車是福斯的Gulf,所有Golf電動車款去年共賣出12,164輛。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新車,在挪威的銷售也直線上升,Model X和Model S去年分居第四、第八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暢銷榜前15名的車款中,有5款是全電動車,13款是純電動車或油電混合動力。此外,挪威去年的平均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值也再度刷新標準,去年12月為74g/km,去年全年則為82 g/km。

對挪威民眾而言,激勵他們選擇電動車的原因很簡單:經濟考量。在挪威購車要付出的代價,在全球數一數二,對於電動車則提供高額免稅優惠;挪威國會在2016年同意,電動車優惠補助方案將延續至2020年;此外挪威各政黨也達成共識,去年9月大選後開始加強支持電動車。

挪威的優惠措施,讓購買電動車的車主得以省下關稅和營業稅;另外,電動車充電的費用,也低於汽油或柴油。電動車主也無須支付過路費、渡輪費和城市排放費用,還有免費停車、開放行駛部分巴士車道以免塞車等措施。

不過,奧斯陸當局已修正對電動車的策略,例如在尖峰時段禁止電動車行使巴士車道。另外,中間偏右政府也提案對大型的電動車課稅,主要針對特斯拉的兩款高價電動車,因而被稱為「特斯拉稅」,但在環保團體的強大壓力下已撤回。挪威電動車協會秘書長布魯(Christina Blu)表示,當局不該對大型電動車徵稅,以免衝擊家庭用的電動車車款銷售,進而影響2025年時電動車占新車比100%的目標。

挪威的數據相當突出,但一名歐洲車商高管也指出,挪威是否稱得上各國典範仍待觀察;他表示:「挪威看起來遙遙領先,但這得歸功於補助措施。對其他許多國家來說,推廣電動車仍面臨諸多挑戰。」(本文為電動車數位專題系列四之一)

評析
挪威看起來遙遙領先,但這得歸功於補助措施。對其他許多國家來說,推廣電動車仍面臨諸多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車用鋰電池夯  日廠忙增產!
豐田子公司PEVE擴產至3倍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豐田汽車(Toyota)旗下子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 (PEVE)」15日宣布,為了因應引領環保車市場的油電混和車(HV)需求持續增加,將在宮城工廠廠區內興建HV用鋰離子電池新廠房,並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啟用生產,年產能約20萬台。PEVE為豐田和Panasonic合資設立的車用電池製造商。

上述新廠將成為宮城工廠第5座廠房、也是宮城工廠廠區內第2座鋰離子電池廠房(其他3座廠房為生產HV用鎳氫電池)。

PEVE於2016年10月24日宣布,將在宮城工廠內興建第4座廠房(宮城工廠內首座鋰離子電池廠房),並預計於2019年下半年啟用生產,年產能約20萬台。

日經新聞報導,除上述2座新廠之外,PEVE目前也透過大森工廠供應鋰離子電池給豐田HV車款「Prius」使用。大森工廠鋰離子電池年產能約20萬台,也就是說,待上述宮城工廠第5廠房完工量產後,PEVE鋰離子電池年產能將擴增至60萬台的水準、將達現行的3倍。

車用鋰離子電池需求夯,吸引日廠相繼祭出增產投資。

GS Yuasa於11日宣布,將在匈牙利興建車用鋰離子電池新工廠、並預計於2019年啟用生產。另外,車用電池龍頭廠Panasonic除和美國特斯拉(Tesla)共同營運「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之外,也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EV用電池。

豐田、Panasonic於2017年12月13日宣布,將開始就車用角形電池事業的合作可能性進行檢討評估。豐田汽車副社長寺師茂樹於2017年12月18日舉行的事業說明會上宣布,計畫在2030年結束前砸下1.5兆日圓用於研發、生產使用於電動車(EV)等車款的車用電池。

評析
車用鋰離子電池需求夯,吸引日廠相繼祭出增產投資。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11: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衝刺充電樁布建 目標2020年電動車「城際出行無憂」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家電網公司計畫到2020年建設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2萬個,建成覆蓋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區主要城市的公共充電網路;並且在目前已建成的全球最大智慧車聯網平台基礎上,接入充電樁300萬個,基本實現電動汽車「城市內暢行無阻,城市間出行無憂」。

據大陸國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江冰指出,智慧車聯網平台已實現與南方電網、特來電、普天、萬幫星星充電、科陸等19家充電樁運營商互聯互通,累計接入充電樁17萬個,註冊客戶超過80萬個。

而為了破解充電樁「進社區難」、「安裝難」等等問題,去(2017)年該公司完成了北京、上海等18個城市老舊社區的1萬個車位電氣化改造。

江冰表示,包括電動汽車暢行工程在內,國家電網2018-2020年將實施美麗鄉村服務工程、保衛藍天電能替代工程、陽光扶貧攻堅工程、能效服務示範引領工程、太陽能雲網連萬家工程、家庭共用電氣化工程、供電服務心連心工程等八大服務工程。

評析
大陸國家電網公司計畫到2020年建設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2萬個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三星SDI發表新電池技術,充電20分鐘跑600公里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三星SDI周一在底特律汽車展上發表新充電技術,以及高能量密度電池,號稱只要充電20分鐘,最遠能跑600公里(373英里)。

三星SDI當日展示四種電池產品,蓄電量依序為37、50、60與94安培小時,據三星SDI表示,電池可驅動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最高達600公里。

三星SDI展示新「石墨烯球(graphene balls)」技術,這種神奇的特殊材料,能增加電池容量45%,充電速度提高五倍。國際重要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去年11月曾刊載三星SDI在石墨烯球的研究成果。

三星SDI還展示多功能電池模組,可以依據里程需求做調整,讓車商在同一車種變換不同里程數。

三星SDI還開發出低高度電池芯,對照傳統電池芯,高度減少逾兩成,能增加車內可運用空間。

評析
三星SDI發表新充電技術,以及高能量密度電池,號稱只要充電20分鐘,最遠能跑600公里。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確保電池材料貨源,豐田通商策略入股澳洲鋰礦商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豐田為確保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貨源,集團旗下投資部門周二宣布將斥資近三億澳幣,入股澳洲鋰礦商Orocobre,使兩者合作關係提升至戰略層級。

金融時報報導,豐田通商(Toyota Tsusho)將以2.82億澳幣,換取Orocobre 15%的股權,資金將用於擴大Orocobre位在阿根廷的碳酸鋰礦年產能,計畫從去年的17,500噸提高143%至42,500噸。

豐田通商表示,本投資案將能確保長期穩定的鋰供給,以因應全球需求增加的趨勢。電動車廠為鞏固鋰貨源,直接入股礦場似乎成為最保險手段,包含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以及長城汽車近期都有類似的投資案。

另外,豐田通商與Orocobre目前還打算在日本福島打造氫氧化鋰廠,預估年產能可達10,000噸。

評析
豐田為確保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貨源,入股澳洲鋰礦商Orocobre,使兩者合作關係提升至戰略層級。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全球電動車投資破九百億美元  德國車廠占逾半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電動車投資熱潮源源不絕,路透社報導指出,在福特汽車日前宣布電動車投資加倍後,全球車廠投入研發電動車總額至少來到900億美元,且持續增加中。

電動車投資額與市佔率完全不成比例,目前全球每年賣出約九千萬輛新車,電動車占比還不到1個百分點。掀起電動車革命的特斯拉,旗下三種車款去年銷售量僅有十萬輛出頭,目前還要面對大車廠競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對電動車的投資,美國車廠占190億美元、中國占210億美元、德國占520億美元。雖然帳面上中國車廠的比重不高,不過美國與德國車廠主管私下受訪時透露,電動車投資預算多是分配給中國市場。

目前投資電動車最積極的車廠,正是深耕大陸市場最用力的德國車廠福斯。福斯已宣布將砸下400億美元,計畫在2030年底前將旗下300多款車型進行電動化。

評析
截至目前為止對電動車的投資,美國車廠占190億美元、中國占210億美元、德國占520億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920億美元投資計畫上膛 車廠搶攻電動車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路透報導,汽車製造商連日來相繼在底特律車展發表電動車投資計畫,使近來全球車廠宣布的電動車投資總額累積達920億美元,其中多數將投入大陸市場。

據路透統計,上述920億美元當中有多達520億美元來自德國車廠,包括福斯近日宣布的400億美元電動車投資計畫。大陸汽車製造商合計將投資210億美元,其餘190億美元來自美國業者。

儘管去年全球汽車銷售量9,000萬台中只有不到1%是電動車,就連高居電動車市場領導地位的特斯拉(Tesla)去年銷售量也只有10萬台,但各家車廠依舊認為布局電動車市刻不容緩。

福特就在周日宣布,2022年前將投資110億美元發展電動車,較先前預估金額增加1倍以上。

戴姆勒日前也宣布投資117億美元,在未來推出10款全電動車及40款油電混合車。通用雖未公布明確投資金額,但也表示2023年前將推出20款採用鋰電池及燃料電池的電動車。

在德國方面,福斯日前宣布將在2030年前投資400億美元,將旗下300款汽車電動化。這些業者不約而同瞄準大陸市場,因為大陸先前宣布新法規,要求汽車製造商自明年起達到政府要求的電動車產量配額。

通用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表示,通用對電動車的投資多數將導向大陸,未來通用旗下頂級品牌凱迪拉克將擔任前鋒打入大陸電動車市場。

除了各家業者看好大陸電動車需求之外,歐美政府減碳政策也對汽車製造商形成壓力,再加上傳統車廠不甘心讓特斯拉專美於前,皆促成這波電動車投資潮。

評析
近來全球車廠宣布的電動車投資總額累積達920億美元,其中多數將投入大陸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專題之二 日本製造商瞻前顧後的市場現實

經濟日報 記者易起宇╱綜合外電報導



不同於全球其他國家的同業,日本幾家世界知名的車廠,例如豐田、本田、日產等,都還尚未打算全心投入發展電動車,讓人不禁擔心這些車廠會落後於不斷崛起的對手。不過,這些日本車廠會如此謹慎還是有其原因。

日本政府對國內汽車業轉型設立了一項目標,必須在2030年前達到新車銷售的50%至70%是所謂「新世代車輛」,包括油電混合動力車(H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純電動車(EV)和燃料電池車(FCV),其中希望EV和PHV能占20%至30%。

然而,日本車廠對於發展電動車似乎不太情願。豐田自從日本國內2014年停產旗下電動車Rav4後,就沒再對國內消費者生產過全電動車款,本田更是從未在日本出過任何電動車種,只有日產汽車最為積極,自2010年起,已在全球賣出29萬輛Nissan Leaf電動車。

野村綜合研究所全球製造業顧問部部長小林敬幸表示,轉型電動車對企業獲利會造成風險,所以日本車廠想繼續銷售HV和PHV,這些也是日本車廠們最領先國外對手的領域。

小林說:「這些車廠投資了大量經費和資源在開發HV,自然會希望讓投下去的資本能盡可能多獲得一點回報。我相信日本車廠不會完全接納現在的電動車轉型。」

除了車廠之外,汽車零組件供應商也對電動車轉型表示出不太情願。在全球無段變速系統(CVT)市場握有約50%市占率的Jatco公司社長中塚晃章表示:「如果所有車輛現在都替換為電動車,我們公司將會失去所有工作。」由於電動車不需要多段變速系統調節速度,如果電動車完全替代掉傳統車輛,這家公司將可能喪失其賴以為生的事業。

不過,中塚雖然承認電動車轉型會威脅到他公司的存續,但他不認為使用內燃引擎的傳統汽車已經是過去的產物。他說:「到最後,要不要買電動車還是取決於消費者。我想日本廠商現在採取的是比較實際做法,那就是等著觀察顧客真正的需求。」

中西汽車產業研究所執行長中西孝樹也說:「我相信電動車肯定會是汽車業的未來,但目前電池成本還是太貴,行駛距離也相對短,成為主流還需要很多努力。」

不過,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小林也提醒,雖然日本的電動車技術並沒有落後於其他國家,但「如果日本打算先建立目標再建立市場,那將會顯得有一些晚」。(本文為電動車數位專題系列四之二)

評析
日本幾家車廠投資了大量經費和資源在開發HV,自然不會完全接納現在的電動車轉型。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3: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未來智慧汽車發展
恩智浦:持續以開放平台架構促成生態圈蓬勃發展

楊又肇

其實在以物聯網應用聞名之前,恩智浦半導體早已在汽車領域有長達60年的發展經驗 (其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同時在最新市場研究報告更顯示恩智浦成為汽車電子半導體龍頭地位。隨著近年來市場持續談論自動駕駛 (ADAS)、車聯網、智慧汽車等技術發展,恩智浦在背後扮演不少重要角色,而這也是何以多家廠商十分看重恩智浦發展潛能的原因。

就恩智浦對未來智慧汽車與車聯網應用發展的看法,其實並非僅著重於如何藉由汽車處理器平台S32等產品滿足更多車輛運算需求,而是更加著重在如何與車廠、相關供應鏈合力建造更大市場生態,同時藉由開放平台架構吸引更多合作夥伴加入,持續讓市場規模擴大。除此之餘,恩智浦也強調未來車輛發展將能帶動更多創新應用。與此同時,與政府機構交流,提供政府機構在制定智慧汽車相關規範時,恩智浦在不同國家與不同廠商的合作實務經驗。

因應中國近年來持續投入電動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恩智浦除了持續提出旗下V2X連網應用技術,更配合「中國製造2025」規劃與中國政府、學術及研究機構進行多方合作,期望能達成技術、規範及法令共同成長,進而可讓更多根基於新科技、新技術的服務順利誕生,而非僅只是讓車輛作為一般交通工具,更可能成為改進各類運輸需求、最佳化交通流量的重要平台,同時也能持續吸引更多廠商加入壯大此市場經濟規模。

目前歐美政府對於自動駕駛技術保持樂觀看法,因此能在建立一定規範之下使各地區法令配合技術發展做調整,而中國地區稍早也在北京地區率先推行首波自動駕駛車輛測試辦法,除確認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過程中的肇事責任歸屬、應盡投保義務等事項,並且公布可上路測試道路資訊,如此一來即可在不衝撞現有法規下持續推動自動駕駛車輛技術成長,並且實現政府、技術、市場生態三者共同成長目標。

與政府機構建立良好關係,並且共同制定明確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發展方向後,更重要的則是透過通用標準的開放平台架構,讓更多車廠、科技廠商與硬體元件商都能快速加入市場,進而讓自動駕駛技術經濟生態體系加倍成長。

現階段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部分,多數車廠藉由搭載光達 (LIDAR)等元件在內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配合雲端運算、電腦視覺運算等人工智慧相關技術使車輛能自主判斷「如何正確在道路行駛」。

恩智浦在智慧車載系統與自動駕駛技術的布局,則以基於視覺感測元件S32V234與嵌入式運算元件LS2085A,以及40W運作電功率下可達90000 DMIPS運算能力的BlueBox環境打造自動駕駛平台,並且提供自行研發的77GHz發射頻率的雷達為控制元件,以及RFCMOS或BiCMOS射頻前端技術,對應超短距離、短距離及中長距離的雷達感測應用,藉此協助OEM廠商生產、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所需平台。

而與OEM廠商及生態系統中的夥伴合作中,恩智浦認為開發自動駕駛應用必須能夠輕易連結多個硬體及軟體項目,因此與諸多軟硬體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更靈活的開發平台,藉此滿足不同開發需求。目前恩智浦針對自動駕駛提供的Automated Drive Kit開發工具是以Level 3等級作為開發基準,並且隨著自動駕駛生態系統性能提升,進而擴展到更高自動駕駛等級級別,現行合作對象包含東軟集團與AutonomouStuff。

此外,針對目前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更為積極的中國市場,恩智浦更成為中國國家智慧連網汽車上海測試點示範區新成員,並且支持上海市發展車聯網DSRC無線通信技術與相關道路測試項目,而今年8月也宣布與中國長安汽車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未來將使長安汽車大量採用恩智浦提供的i.MX6系列處理器,同時藉由模組化升級模式導入恩智浦車載資訊娛樂整合應用方案,另外也與廣汽集團共同研發基於以太網絡與安全標準的全新車載系統平台。

評析
恩智浦半導體早已在汽車領域有長達60年的發展經驗。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3: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23 編輯

轉貼2018年1月1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日產加快電動化、2025年日歐佔比5成;Infiniti變EV品牌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讀賣新聞17日報導,日產汽車(Nissan)社長西川廣人16日在美國接受電話訪談時表示,在主力市場日本、歐洲的新車銷售中,電動車(EV)等電動化車款銷售佔比將在2022年度提高至4成、2025年度將超過5成水準。

西川廣人指出,2022年度電動化車款佔中國市場新車銷售量比重將提升至3成、美國市場為2成左右。在銷售的電動車款中,1/3將為EV,其餘2/3為藉由引擎發電、馬達行駛的車款。

路透社17日報導,日產計畫讓該公司高級車品牌Infiniti變成EV品牌。西川廣人16日受訪時表示,「Infiniti將成為高級、高度電動化車款的品牌」。2021年以後開賣的所有新款Infiniti都將是EV或是稱為「e-POWER」的混合式車款。

日產於2011年開賣EV車款「Leaf」、一度主導全球EV市場,不過近年來美國特斯拉(Tesla)強勢竄出,德國車廠也增加對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的投資。

日產於2017年9月6日發表全面改良的「Leaf」新型車款,其續航距離(充飽一次電可行駛的距離)達400km、較舊型車款(280km)提升約4成,且可自駕、自動停車。

日產會長Carlos Ghosn於2017年6月28日舉行的股東會上表示,「日產在EV界居領導位置。日產EV累計銷售量超過60萬台、為美國特斯拉的2倍」。

豐田汽車(Toyota)副社長寺師茂樹於2017年12月18日舉行的事業說明會上宣布,豐田希望能成為電動式車款的市場領導者,計畫在2025年左右將僅搭載內燃機引擎的車款(純汽油車)數量降至零,2025年豐田於全球販售的車款將全數電動化,如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油電混合車(HV)、燃料電池車(FCV)等電動車款,且現有傳統車款也將推出電動版。

評析
日產在EV界居領導位置。日產EV累計銷售量超過60萬台、為美國特斯拉的2倍。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3: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挑戰特斯拉,法拉利計畫在 2020 年推出電動超跑

作者 黃 敬哲

法拉利執行長馬爾喬內(Sergio Marchionne)在 16 日的底特律車展表示,將挑戰特斯拉在高階電動車的市場,預計在 2020 年推出全電動的超級 SUV。

在去年 8 月就有消息傳出,法拉利將研發一台更寬敞的 4 人座多用途車,以擴展傳統的超跑業務,這是預計在 2021 年退休的執行長馬爾喬內最後的 5 年計畫。除此之外,法拉利還打算設計更多油電混合型的車款。這是為了迴避日趨嚴苛的環境法規,並讓馬爾喬內在任內能達成年交車上看萬輛的發展策略。

去年尚未定案的車型,如今已被正式公布,目標將會是 2020 年最快的休旅跑車。這位汽車業最資深的執行長馬爾喬內表示,並非小看特斯拉,但這種程度的技術還不值得市場驚訝,他只是在顯示,這是大家都可能做到的事情。法拉利將挑戰經營高階電動車多年的特斯拉,並打算一舉奪得市場的注意力。但目前此新車款仍缺乏技術細節。

雖然目前看來法拉利似乎並沒有如同其他科技巨頭,特別去投資電動或自駕車的新創企業。但馬爾喬內相當有信心的表示,將跑車電動化並不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不過他也承認,未來電動或混合動力車將會是趨勢,傳統燃料車的市場到 2025 年將僅剩一半,而傳統車商也必須在抵禦新創企業的興起下,在 10 年內進行技術轉型,以捍衛市場地位。

馬爾喬內更預言在 10 年,至少 4 級的自駕系統將會被廣泛應用,反而全電動車的發展並不會如想像中的那麼快,取代傳統燃油車的更多會是混合動力車。未來市場對汽車的消費心態將會改變,並更加的商品化。廠商必須去適應,並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評析
法拉利將挑戰特斯拉在高階電動車的市場,預計在 2020 年推出全電動的超級 SUV。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3: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生產落後 特斯拉鏈庫存大增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彭博資訊分析,特斯拉加州廠生產進度落後,對日本、台灣供應商的衝擊,可能遠勝美國。根據彭博資訊供應鏈分析工具SPLC數據,特斯拉多數亞洲供應商的庫存正逐季成長。

SPLC數據顯示,亞洲供應商共占特斯拉的銷貨成本20.19%,大多數亞洲供應商的庫存逐季攀高。分析特斯拉的銷貨成本可發現,來自日本廠商的部分占15.3%、台灣廠商占2%、南韓占1.8%、中國占1.1%,美國供應商則占5.5%。

據各亞洲供應商提供的最新數據,日本Panasonic最近一季存貨增加超過7%,該公司營收有三分之一為汽車零件,以電池為主。同樣供應電池的住友化學存貨也增加2.9%。日企的數據為截至去年9月底。

至於鴻海庫存增加38%、宸鴻增加33%,中國藍思科技增加19%。由於三家同時也是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蘋果去年秋季剛推出新iPhone,因此增加的庫存也可能和蘋果有關。

彭博列出的特斯拉台廠供應鏈還有正崴,其庫存成長24.33%,群創庫存增加8.71%。為特斯拉供應充電槍的康舒增加5.88%。

針對彭博資訊點名鴻海相關製造庫存較往年增加,分析師估計,由於時逢蘋果等終端應用新品推出,難以用單一客戶解讀鴻海庫存情形。依鴻海去年營收結構占比來看,仍以消費電子為最大宗,其次是通訊,電腦運算與其於車用比重占比相對不高。

宸鴻、正崴、康舒等,則均未回應單一客戶訂單狀況。

至於美國汽車零件製造商Adient,在止於9月一季的庫存增加12.4%、銷售下滑0.9%,庫存成長速度比營收成長快。

供應商:影響不大
【本報綜合報導】外電報導,特斯拉Model 3量產卡卡問題未解,恐衝擊台廠供應鏈庫存大增。據了解,特斯拉供貨分散,對相關供應鏈營收占比多在一成以內,對營運影響不大。

TPK宸鴻發言系統昨(17)日對特斯拉量產延誤、影響庫存的議題不予置評。法人認為,TPK即使存貨增加,主因也應是iPhone銷售旺季已過,與特斯拉量產問題未解的關聯性理應不大,且車用零組件訂單交期本來就比較長,存貨提升是早已預期的風險,不會影響TPK營運。

正崴主要供應特斯拉軟板產品,也投入研發奈米塗料技術,爭取特斯拉等電動車廠採用;康舒主要供應充電槍給特斯拉,但業者均未回應單一客戶訂單狀況。

經常被點名為「特斯拉概念股」的線束廠貿聯-KY ,產品線及客戶群多元分散,特斯拉目前占公司營收比重僅7%-8% ,貿聯營運受特斯拉牽動程度不如想像中嚴重。

鴻海集團主要透過群創供應特斯拉車用面板,也同時供貨模具,旗下模具大廠乙盛透過墨西哥廠供應特斯拉天窗、電池背蓋等部件,但特斯拉占乙盛營收比重不到一成。

針對彭博資訊點名鴻海相關製造庫存較往年增加,分析師估計,由於時逢蘋果等終端應用新品推出,難以用單一客戶產品問題,解讀鴻海庫存較往年提升。

評析
特斯拉加州廠生產進度落後,對日本、台灣供應商的衝擊,可能遠勝美國。
 樓主| 發表於 2018-9-2 15:2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專題之三:充電設施遍地開花的可行性

經濟日報 記者林昀嫻╱綜合外電報導

如何解決電動車的充電設施問題,就成了全球推動電動車的決策當局的主要挑戰。以下列舉金融時報歸納的五個企業正開發的解決方式:

● 路燈即公用充電設施
英國已有愈來愈多人行道裝設公共充電設施,但當地政府也可能限制這些額外裝設的「人行道家具」。為克服這項問題,德國充電設備製造商Ubitricity正將倫敦肯辛頓和切爾西等行政區的路燈改裝可充電的設施,如此不僅可照亮街道,也能讓電動車的充電設施倍增。

● 感應墊
將連接至電網的感應墊置於電動車底部,而此感應墊便能為車輛充電,BMW和戴姆勒都已開發這類感應墊,讓電動車可在傳統車庫中透過車底的感應墊充電。

雷諾則進一步讓電動車在行駛中也能充電,透過高通在法國打造的一條100公尺充電公路,該公路上的壓力點可偵測到車輛行進,電流便能向上傳至車輛,使車輛邊移動邊充電。

● 電池新舊交換
直接將舊電池換為新電池,待有空時將舊電池充電,再用於其他車輛。相較於停車充電的時間,上述方式可能較省時快速,駕駛只要將車停靠於電池交換站,換上新電池開車上路,過程僅花短短幾分鐘。

這項概念原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提出,但因成本龐大而未付諸實行。不過,由中國百度資助的電動車新創公司Nio已計劃將電池交換作為主要賣點,最初將先限制交換站數量,以降低成本。

● 加油站設快速充電站
加油站附設電動車快速充電站,特斯拉等車商也已在服務中心和機場提供快速充電,甚至連超市也可望成為充電熱點。

● 上班時 讓車輛也充電
電力供應商Good Energy執行長達文波特表示:「在路途中停車充電可能有礙計畫或耗時,但在我們上班時,車輛就停在外頭達八個小時,這些時間就可以用來充電。」該公司正推動一項測試,鼓勵員工開車來上班時,僅需支付停車費,就能免費充電。(本文為電動車數位專題系列四之三)

評析
如何解決電動車的充電設施問題,就成了全球推動電動車的決策當局的主要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5: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通用與Waymo自駕車競賽並列領先,特斯拉意外落後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顧問機構Navigant最新報告指出,在自駕車發展上,通用與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部門Waymo目前位居領先位置,福特、福斯與戴姆勒(Daimler)也很有競爭力。電動車廠特斯拉相較之下,則明顯落後。

稱霸自駕車市場,除需具備先進自動駕駛技術外,還要有量產汽車,以及相關感應裝置與運算硬體的能力。從此觀察,矽谷科技公司與傳統車廠各自面對不同的挑戰。

報告指出Waymo的自駕軟體技術一流,但還要有生產伙伴來搭配。Waymo雖然已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CA)簽約生產600輛試運車,但然在尋找長期合作夥伴。

相反的,傳統車廠懂得造車,但軟體不一定靈光。通用有先見之明,兩年前透過併購舊金山新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已解決了自駕軟體實力不足的問題。

特斯拉是極少數軟硬兼具的車廠,理當佔有優勢,不過實情似乎不然,原因在於與Mobileye拆夥後,特斯拉必須從頭設計自駕系統。除此之外,特斯拉電動車還沒採用光波雷達(LiDAR),其它競爭者多認為LiDAR是實現全自駕所必備。

其它相關消息方面,優步(Uber)自駕車研發主管Eric Meyhofer周三表示,會與競爭者在同個期間內推出自駕車,預期最快為明年。不過Meyhofer也不忘強調,只有在確認安全無虞的狀況下,才會讓自駕車上路。

評析
在自駕車發展上,通用與Waymo目前位居領先,福特、福斯與戴姆勒也很有競爭力,特斯拉則明顯落後。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Autopilot 升級一拖再拖
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大計何時成真

作者 雷鋒網

一年前,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2019 年之前,特斯拉將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屆時,特斯拉駕駛將能安全地在車內睡覺。同時,2017 年底之前特斯拉將進行一個「橫跨美國」的完全自動駕駛展示。

但馬斯克宣布這個訊息之後,特斯拉在升級半自動駕駛系統 Autopilot 的表現不如人意。因此,很多人開始質疑,特斯拉是否能如期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事實證明,人們的質疑是有道理的。去年 8 月,馬斯克承認「橫跨美國」的自動駕駛展示將推遲。馬斯克宣布延遲後,Autopilot 2.0 的升級開始斷斷續續。

2017 年上半年,Autopilot 2.0 平均每 3 週升級一次。在此期間,Autopilot 2.0 進行了較大的升級,比如 Autosteer 在高速公路的速度達時速 90 英里,城市道路的速度達 35 英里。

但從 2017 下半年開始,Autopilot 2.0 升級彷彿進入停滯狀態:距離上一次大型升級將近 5 個月,很多進階輔助駕駛系統(ADAS)功能至今還不在 Autopilot 2.0 功能之列。

據了解,雖然 Autopilot 2.0 確實增加一些新功能(比如雨天感應雨刷),但一些可作業的功能(比如讀懂限速旗標和區分路上車型)仍然不在功能之列。高速公路自動變道、狹窄道路巡航系統、自動傳喚系統這些功能本來承諾在 2016 年末實現,但至今尚未實現。後來,特斯拉乾脆將此功能從官網移除了。

去年,馬斯克一次演講中播了一支影片,顯示特斯拉汽車從發動到停車的全過程:啟動、離開車庫、穿過城市、找到停車場、停車,全程由車輛自動作業。

雖然顯而易見,以特斯拉現在的自動駕駛技術,要實現以上過程仍需要人在背後操作。但特斯拉傳達了清晰的訊號:特斯拉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並且比你想像中快。

不過,特斯拉現在的「加強版 Autopilot」並不完善。去年,馬斯克還發推表示大部分「加強版功能」不久將實現,但很遺憾,這些功能至今尚未實現。

鑑於特斯拉差強人意的表現,一些特斯拉的忠實用戶開始懷疑特斯拉能否實現承諾的「完全自動駕駛」。特斯拉投資人、Model S 用戶、西雅圖電子工程師 Ian Jordan 表示,至今為止特斯拉汽車還是無法辨識限速號誌,特斯拉要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Jordan 表示,他的 Model S 經常在繁忙的交通狀況下出問題,因為 Autopilot 常在十字路口等地方「相當困惑」。特斯拉用戶可在任何時候開啟 Autopilot 系統,但其他進階輔助駕駛系統(ADAS,比如凱德拉克的 Super Cruise)僅限特定條件的道路才開啟。

特斯拉這麼做,是為了收集盡可能多的資料,因此鼓勵用戶使用 Autopilot 系統,只要處於安全狀態下。

這是特斯拉與其他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的區別之一,而另一個區別便是對光學雷達感測器的使用:特斯拉拒絕使用光學雷達,馬斯克表示光學雷達既昂貴,又「沒有意義」。

因此,特斯拉使用 8 個 360 度鏡頭、12 個超音波感測器和前側雷達來代替光學雷達。

大部分公司認為自駕車僅適合特定區域,比如市中心或大學校園。特斯拉的目標是讓人們擁有便宜、夠可信的自駕車。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說服人們 Autopilot 比人類駕駛更好、更安全。但身為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的一種,Autopilot 要讓人們信服,仍然道阻且長。究其原因,還要從內外兩方面分析。

一方面,特斯拉內部在 Autopilot 上矛盾不斷。去年馬斯克宣布特斯拉將在 2019 年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之後,Autopilot 工程師團隊卻對此信心不足。他們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Autopilot 缺乏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能力。

另外,CNN 曾報導:馬斯克認為相比 Autopilot 整體的「救人能力」,一些小問題可捨棄不計,但 Autopilot 的工程師團隊並不同意。

因此,Autopilot 團隊前負責人 Sterling Anderson 和 Chris Lattner 相繼離開。矛盾的主要原因在於馬斯克讓 Autopilot 市場化的方式。特斯拉官網上,Autopilot 說明為「完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與一些 Autopilot 骨幹的意見不一致。

另一方面,2016 年特斯拉發生第一起死亡事故之後,美國聯邦監管部門便加強監管特斯拉。最近,美國交通安全域將此事故歸因於 Autopilot,並建議包括特斯拉等所有汽車製造商對半自動駕駛系統更嚴格控制,並提高上市標準。

Autopilot 不盡人意的表現還有其他原因。現在,特斯拉正處在馬斯克所說「Model 3 的生產地獄型態」,顧客和投資人眼巴巴望著特斯拉,急切地想知道 Model 3 是否能如特斯拉許諾的那樣大規模量產。

2016 年,特斯拉決定放棄由 EyeQ3 晶片驅動的 Mobileye 視覺系統,改用自己的系統「Tesla Vision」,該系統由輝達 Drive PX2 驅動。

但 Navigant 進階研究分析師 Sam Abuelsamid 表示,相比很多依賴 Mobileye 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 2.0 的功能顯得非常不完善。從現在的表現來看,Autopilot 2.0 甚至不如一年半前的 Mobileye。

特斯拉給人的印象是,這些小問題都可以透過軟體升級來解決。但是自動駕駛技術、特別是 Level 4 和 Level 5(SAE)自動駕駛技術,需要非常進階的硬體配套,這樣才能保證自動駕駛的安全和可靠性。

據報導,最近特斯拉正祕密開發新的硬體,來配合實現特斯拉在 2016 年 10 月承諾,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目標。

一位特斯拉發言人接受採訪時表示,特斯拉正在努力升級硬體和軟體,並且,升級慢有原因。

他說:「雖然特斯拉的進階版 Autopilot 升級時間比大家期望長,但現在特斯拉產品已能為駕駛提供非常重要的協助。今年,我們還將重新設計平台,來提高資料收集、地圖和車隊學習(fleet learning)的能力。特斯拉一直將安全排在第一位,因此在新功能正式發行之前,我們會進行夠多測試,以保證安全性,這也是 Autopilot 升級慢的原因之一。一旦新功能通過安全效度測試,我們會將之加到 Autopilot 功能。我們非常感謝大家的耐心等待。」

不過,雖然大家對特斯拉的質疑聲一直不斷,但特斯拉依舊是信心滿滿的自動駕駛公司。Model S 和 Model X 銷量不斷升高,特斯拉股票再創新高,特斯拉品牌依舊高級。

特斯拉的忠實用戶似乎都已經意識到馬斯克的嘴上功夫比特斯拉的真正實力厲害,但這也並不妨礙他們對馬斯克的喜歡和崇拜。他們甚至覺得馬斯克好像 HBO 戲劇《矽谷群瞎傳》某個搞笑角色,馬斯克的人格魅力也是特斯拉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位特斯拉用戶說:「我很想說服自己馬斯克是 Henry Ford,但事實告訴我,他更像 Gavin Belson(《矽谷群瞎傳》角色,天生擅長包裝產品和宣傳公司形象,在公司被高層像神一樣崇拜)。」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在升級半自動駕駛系統 Autopilot 的表現不如人意,很多人開始質疑,特斯拉是否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6: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Model 3評價優!Tesla年初漲幅擊敗NASDAQ、創3個月高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平價電動車「Model 3」近來市場評價頗優,堪稱是同價位中設計最具未來感、又能打破既定規則的電動車,而該公司股價也跟著跳漲至三個月高。

CNBC、TheStreet等外電17日報導,Road & Track、Autoweek和USA Today最近都陸續發表評價,Model 3駕駛起來安靜順暢又充滿樂趣,內部裝潢、儀表板和車體設計則採用獨特的簡約風格,大獲市場好評。

其中,Road & Track雜誌寫道,駕駛極具匠心、專為賽車迷設計的跑車,雖可從中得到不少樂趣,但發現一款白領人士愛用的初階四門豪華轎車,開起來竟也同樣好玩,卻是另外一回事。

特斯拉幾乎未對媒體出借樣板車,因此評論者都是直接跟車主借用,或者在特斯拉會場上試開。Model 3定價雖為35,000美元起,但特斯拉已開始生產較為昂貴的版本,賦予汽車更長的里程數和較特殊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媒體測試的Model 3都是加價版本,售價在45,000~55,000美元之間。

根據特斯拉官方說法,Model 3的速度雖然比不上售價15萬美元的Model S P100D,時速卻能在5.1秒內從零拉高至60英里。與之相較,售價為37,495美元的「Chevrolet Bolt」電動車,從靜止到相同時速,得花上6.5秒。

特斯拉17日終場上漲2.09%、收347.16美元,創2017年10月19日以來收盤高;年初迄今已跳漲11.5%,漲勢優於那斯達克指數的5.72%。

評析
Model 3駕駛起來安靜順暢又充滿樂趣,內部裝潢、儀表板和車體設計則採用獨特的簡約風格,大獲市場好評。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9-5 20:18 編輯

轉貼2018年1月1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Peugeot拚重回美國市場,2025年全車種電動化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法國車廠Peugeot SA執行長Carlos Tavares周三矢言重回美國市場,將藉助從併購通用旗下品牌Opel、Vauxhall納編的工程師,為美國市場開發新車。

Tavares還說,2025年以前要將旗下所有車種進行電動化(意指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以給予消費者購買任一車款時有多一種選擇。(路透社)

Tavares進一步預言來到2030年,八成新車都將提供限制條件下自動駕馭功能,有一成會具備完全自駕的能力。

Peugeot因不敵日本車廠競爭,以及無法順應消費者偏好改變,於20多年前黯然退出美國,直到2014年Tavares上台時,才點燃重回美國市場的企圖。

Peugeot目前在美國已有提供車輛共享服務,但使用的是其它廠牌的車,Tavares計畫未來改用Peugeot汽車,接下來則是開展銷售業務。

評析
Peugeot矢言重回美國市場,2025年以前要將旗下所有車種進行電動化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專題之四:台灣全面電動車超英趕法的可能性

經濟日報 記者劉忠勇╱台北報導





去年底,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台灣2035年將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乍看之下,這個日程遠比2025年讓台灣非核化的目標保守,也似乎更加可行。

為什麼說這個目標算保守?因為汽車生產大國德國和空汙嚴重的印度所訂的2030年更早,英、法也是2040年,這些國家都是汽車生產國,訂此目標時得考慮對當地龐大產業鏈的影響。

為什麼可行?首先,以挪威為例,這個汽車仰賴進口的北歐國家要在2025年實現新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去年逾五成的新車已採用電動或混合動力車,由此可見,供應鏈能否配合不是問題 。

不過,從今年上半年全台電動車掛牌數僅305輛,占新車銷售甚至不到0.02%來看,台灣幾乎從零開始,邁向電動車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面電動化 機車先行
我們也可以從電動機車找到可取的經驗。去年台灣機車全年掛牌數共100.5萬輛,創下22年最高紀錄,其中電動機車Gogoro銷售約3.5萬輛,在全台現有機車市占率已拉高至5%以上。單就11月來說,電動機車所占比率已達到10%。

電動機車占新車銷售比率大幅成長,主要是靠政府的補助,以台北市為例,二行程機車換購新台幣73,800 元的Gogoro 2 可享補助2.4萬元,補助比率逾30%。同時,業者如Gogoro也廣泛設置充換電站,提供更加便利的誘因,充飽一次電可跑110公里,也大大降低蓄航力不足的疑慮。

另一方面,政府也表示要在2020年起全面禁止高汙染的二行程機車。

挪威經驗
由台灣目前電動車的經驗來看,就是補助要大且要很有感。所謂的挪威經驗,也是大幅提供購買電動車誘因。譬如,買電動車可免除挪威政府高達25%的營業稅(VAT),還有高速公路不收費、免費停車、可走公車專用道等便利措施。

基礎設施也要完備,消費者不會只看價格,像電動機車一樣,也要提供更多便利的誘因。 這是需求面上的加強。政府也可在供給面上著力,譬如要求汽車銷售商逐步增加電動車款式和數量,或是逐步降低排碳的上限。

無論從需求面或供給面下手,都需要政府在電動車政策上有一致性,畢竟這是規劃要在22年內達成的目標 。別忘了,挪威能走到目前的成就,可是電動車政策實施了第28年才有的結果。(本文為電動車專題四之四)

評析
全面電動化,機車先行,補助要大且要很有感,基礎設施也要完備,政策上有一致性。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豐田次代FCV 2020年問世?傳成本砍半、年銷量拚3萬台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19日報導,豐田汽車(Toyota)計畫在2020年以後開賣燃料電池車(FCV)次代車款,且因現行量產版FCV車款「Mirai」因售價偏高、導致普及速度未及預期,因此豐田計畫將次代FCV車款的燃料電池系統等製造成本大砍至現行的一半以下水準,藉此壓低售價,之後更計畫在2025年進一步將製造成本壓縮至現行的1/4水準。

豐田早在1992年就開始進行FCV的研發,之後於2014年推出「Mirai」、且開賣後階段性擴增Mirai產能,但因Mirai每台要價高達700萬日圓,故截至目前為止的銷售量僅5,000台左右。

豐田計畫藉由大砍製造成本、壓低售價,將預計2020年以後開賣的次代FCV全球年銷售量目標設在3萬台以上、其中日本國內年銷量目標為1萬台以上。

豐田副社長寺師茂樹於2017年12月18日舉行的事業說明會上宣布,豐田希望能成為電動式車款的市場領導者,計畫在2025年左右將僅搭載內燃機引擎的車款(純汽油車)數量降至零,2025年豐田於全球販售的車款將全數電動化,如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油電混合車(HV)、燃料電池車(FCV)等電動車款,且現有傳統車款也將推出電動版。

豐田社長豐田章男2017年12月13日表示,計畫在2030年將電動式車款(包含EV、FCV、HV和PHV)佔全球新車銷售量比重提高至50%以上水準。具體來說,是計畫在2030年賣出550萬台電動式車款,其中EV/FCV為100萬台、HV/PHV為450萬台。豐田當前HV/PHV年銷售量為147萬台。

除了售價偏高之外,為FCV裝填氫燃料的氫氣站數量不足也是影響FCV普及速度的原因。

為了解決氫氣站數量不足問題,豐田汽車、JXTG能源等11家日本企業將在2018年春天設立一家合資公司、攜手在2022年3月底前於日本國內興建80座氫氣站,藉此在未來4年內將日本國內氫氣站數量擴增至現行的近2倍水準。

日本經濟產業省2017年12月26日公布「水素(氫)基本戰略」,目標在2030年將日本燃料電池車(FCV)普及數量擴增至400倍、供應FCV燃料的「氫氣站」數量擴增至9倍。

當前日本FCV普及數量為2,000台,之後計畫於2020年擴增至4萬台、2030年進一步擴增至80萬台的水準;在氫氣站部分,日本計畫於2020年將氫氣站興建成本砍半、將設置數量自現行的100座擴增至160座,2030年目標增至900座。

評析
除了售價偏高之外,為FCV裝填氫燃料的氫氣站數量不足也是影響FCV普及速度的原因。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無懼電動車興起?沙國有妙招、砸錢投資燃油效益技術

記者 陳苓 報導

國際相繼訂定禁售汽油車的時間表,促使車廠爭相研發電動車。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自有秘招對抗,該公司砸錢投資新技術,能提升汽油車的能源效益,清淨程度足以和電動車一較高下。

CNBC、Trucks.com、Oilprice報導,Aramco和加州引擎研發商Achates Power合作,在美國底特律車展上秀出新技術,他們在福特F-150貨卡車裝入Achates開發的「汽油壓縮點火引擎」(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宣稱新引擎可以減少50%的廢氣排放,燃油效率(fuel efficiency)達每加侖37英里,也就是一加侖汽油能跑37英里。

燃油效率是指汽車的省油程度,燃油效益越高,車子越省油,能跑的里程數越遠。汽油用量減少,就能減少廢氣排放,製造更少汙染。如果Achates實際上路測試也有相同表現,將是重大突破。

目前一般貨卡的燃油效率約為每加侖21英里。Achates執行長David Johnson表示,輕型貨卡的市佔率達40%,如果所有輕型貨卡都改裝該公司引擎,省油量和廢氣減排量有如把市場的整體轎車數量砍半。意思就是,要是所有貨卡都改裝新引擎,效果相當於轎車數量從1,000萬輛、減半至500萬輛。

這也難怪Aramco對於電動車興起,似乎老神在在。目前汽油車仍是市場主流,能源效益若能大幅提高,將可重創電動車。Aramco技術長Ahmad Al Khowaiter表示,電動車有其重要性,不過若要減排,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汽車的內燃機效能。

日本車廠馬自達(Mazda)贊同此種看法,指稱內燃機效能提高,會壓縮電動車需求。該公司表示,電動車的電力如果來自煤炭發電廠,其實比汽車更不環保。馬自達估計,計入煤炭發電廠的廢氣排放,Mazda 2汽油車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同款電動車少了9%。

評析
Saudi Aramco砸錢投資新技術,能提升汽油車的能源效益,清淨程度足以和電動車一較高下。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9: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鋰礦巨擘SQM大擴產!美概念股全倒、鋰電池ETF破季線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智利鋰生產巨頭Soc. Quimica & Minera de Chile SA (SQM)宣布要大舉擴充產能,消息一傳來,美國掛牌的鋰礦類股全都不支倒地。

英國金融時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Seeking Alpha等外電報導,SQM 17日宣布,已跟智利監管機構Corfo達成和解,願付出1,750萬美元,並支付跟鋰價連動的權利金,而SQM也終於獲准擴產,預計到了2030年,從智利阿他加馬沙漠(Atacama)產出的鋰礦,將額外增加349,553公噸。

SQM過去三年因為上述爭議,遲遲無法順利擴產,現在公司終於跟智利政府和解,市場擔憂供給若增加太快,恐衝擊鋰礦報價。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發表研究報告指出,SQM是全球成本最低的鋰生產商,如今終於獲准將鋰礦年產能拉高4-6倍。預計SQM將自2020年起,努力奪回市佔率,這對鋰礦報價和全球的概念股都相當不利。

過去五年來,受到需求大於供給、電動車蓬勃發展的帶動,鋰礦報價飆漲了超過200%,也激勵SQM、Albemarle和FMC Corp.等鋰礦生產商的股價。

德意志銀行則預測,2024年SQM年產的碳酸鋰當量(lithium carbonate equivalent),將從2019年的63,000噸一路膨脹至163,000噸。雖然SQM的擴產行動要到2020年才會影響市場,但投資人信心卻在此前就會受到打擊;隨著供給逐漸增加,鋰礦供需應該在2018年底就會開始恢復平衡。

SQM在美國掛牌的股票18日終場下跌0.89%、收59.02美元;盤中最低一度跌至56.51美元、創2017年12月18日以來盤中低。

Albemarle 18日跳空重挫7.12%、收117.91美元,創2017年9月5日收盤低;盤中最低跌至112.54美元、創2017年8月21日新低。FMC 18日終場則跳空下挫3.93%、收90.17美元,創2017年12月14日新低;盤中最低摔落至87.10美元、創2017年9月27日低。

另一方面,追蹤鋰礦、電池類股的Global X鋰電池技術ETF (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代號為LIT.US)18日也跳空下挫3.75%、收38.46美元,創2017年12月12日收盤低,一口氣跌破關鍵的60日移動平均線。

評析
智利鋰生產巨頭SQM要大舉擴充產能,市場擔憂供給若增加太快,恐衝擊鋰礦報價。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德統計:電動車掛牌量 中國領先各國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9日專電

根據德國汽車業專家的統計,中國去年掛牌的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近80萬輛,數量領先世界各國,預估今年可望超過百萬輛。

位於科隆近郊的汽車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表示,包括公車和商用車在內,中國去年共有77萬7000輛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掛牌,其中超過8成是純電動車。

排名第2的美國有19萬5000輛,光特斯拉(Tesla)就占了一半。歐洲最積極推動電動車的是挪威,去年有6萬2000輛掛牌,占總數的4成。

中國去年新車的銷售量超過240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如今全力發展電動車,掛牌數在去年成長53%。汽車管理中心的負責人布拉澤爾(Stefan Bratzel)表示,中國政府積極建立電動車的產業鏈,目的是成為全球電動車工業的領導者,並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看上中國市場的潛力,德國最大車廠福斯(Volkswagen)日前才與安徽江淮汽車(JAC)成立合資企業,預計明年開始生產低價位的小型電動車。

受益於每輛最多4000歐元(約新台幣14萬元)、由政府和業者各負擔一半的補貼,德國去年掛牌的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有5萬5000輛,在歐洲排名第2,年成長率達120%。

不過,由於福斯和戴姆勒(Daimler)等大廠,2020年起才會大量生產電動車,一般估計電動車在德國的銷售量屆時才會大增。

評析
中國去年掛牌的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近80萬輛,數量領先世界各國,預估今年可望超過百萬輛。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20: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調整新能源車補貼 苗圩:勢在必行

工商時報 楊日興/綜合報導



大陸官方確定提前分段退出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大陸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公開表示,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勢在必行」,且會在2020年底前分段調整分散壓力。證實此前市場所頻傳,今年大陸將提前縮減新能源車補貼的消息。

澎湃新聞報導,本月20日北京召開的「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苗圩公開表示,外界所重視的新能源車補助調整案一定會實施。與其推遲到2020年才一次性調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還不如分段釋放調整的壓力,才能使大家都能夠平穩渡過補助退場的影響。

此前市場已在盛傳,2018年官方將會提早調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日前表示,為防止補貼政策變動帶來的市場震盪,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將於今年提前調整退場,而且退場幅度會逐年增大。而2017年底也多次有專家、知情人士指出,大陸官方正在規畫提早調整新能源車補貼。

苗圩也指出,在財政補貼逐漸退場下,新能源車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使用通行便利等後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在政策銜接上仍不夠充分。

關於新能源車後續支持政策,大陸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該場論壇上也指出,在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退場的同時,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明確延長車輛購置稅優惠措施。在汽車節能積分制與相應獎勵制度、碳交易制度等方面都還需要政策推動,加快制度完成。

2017年大陸新能源車業規模持續擴大,全年產量達79.4萬輛,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銷量達77.7萬輛,占新車銷售比例的2.69%。有趣的是,去年底在補貼即將退場消息頻傳下,也帶動新能源車銷量衝刺,11月銷量達到8.07萬輛,年增長87%。對於今年新能源車銷售目標,萬鋼則說,對於100萬輛的銷量抱持樂觀態度。

雖然大陸仍積極推動新能源車發展,但苗圩指出,目前在發展上已經出現了充電設備不足、電池動力核心技術尚待突破、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有待健全等相關問題尚待解決。

評析
大陸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勢在必行」,且會在2020年底前分段調整分散壓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