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擬赴美IPO 融資20億美元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蔚來汽車(Nio)擬赴美國IPO(首次公開發行),融資規模最高將達到20億美元。目前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8家銀行,為其今年計劃中的赴美上市做準備工作。

路透報導,該知情人士指出,其他幾家銀行包括美銀美林、瑞士信貸、花旗集團、德銀、摩根大通和瑞銀集團。

2017年12月,當時已有外媒爆料,蔚來汽車正考慮最快將於2018年在美國IPO,同時,蔚來還在考慮以3億至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美國業務股份,但當時蔚來尚未就IPO或股份出售事宜做出最終決定。

新浪看點指出,如果蔚來汽車的發行規模能達到預期上限,那麼其赴美上市將成為2014年後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美國上市案例,並將一併創下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新紀錄。根據公布資料顯示,蔚來汽車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2億美元,估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報導稱,蔚來汽車的總部位於上海,2014年由中國互聯網企業家李斌創辦,其投資者包括騰訊控股、汽車之家創辦人李想、京東CEO劉強東以及高瓴資本和紅杉資本、順為資本等互聯網企業與企業家聯合發起創立,並獲得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厚樸、聯想集團、華平、IDG等數十家知名機構投資。

2017年4月,蔚來攜11輛車亮相2017上海國際車展,這是蔚來品牌的中國首秀。同年12月,蔚來ES8正式上市,基準版補貼前售價為44.8萬元。

市場人士表示,中國目前的電動汽車市場結構中,最高端的是特斯拉,Model X約80萬元起跳,而中國電動車老牌公司比亞迪大多數是混合動力為主,至於其他公司的電動車大都是20萬元以下的低端電動車,中階價位的市場空間正為蔚來汽車提供了機會。

評析
根據公布資料顯示,蔚來汽車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2億美元,估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5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看好電動車前景 
英飛凌與上汽宣布合資新公司

楊喻斐/台北報導

看好電動車市場發展,英飛凌與上海汽車集團宣佈成立合資企業,為中國活躍的電動汽車市場製造功率模組,合資公司命名為「上汽英飛凌汽車功率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由上汽集團持股51%,英飛凌持股49%。企業總部設於上海,生產基地則位於英飛凌無錫工廠擴建專案內,預計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英飛凌負責業務運營的董事會成員 Jochen Hanebeck 表示,英飛凌提供先進的半導體解決方案,在全球主要電動汽車市場均居於領先地位。其中包括充滿活力的中國市場,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且成長最快的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市場。

英飛凌與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攜手合作,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英飛凌的市場地位、擴充產能,從而滿足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同時,憑藉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需求量身定制的產品,將共同拓展更多業務。這項合作將使彼此得以更加快速地服務中國的電動汽車客戶。

上汽集團總裁陳志鑫表示,英飛凌在汽車功率模組領域聲譽卓著,對此次合作感到非常高興,也深具信心。相信英飛凌先進的功率模組解決方案將與上汽在電動汽車整車和系統領域專業技術完美融合。電動汽車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極高的便利性和絕佳的駕駛體驗,還能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

該合資公司旨在為中國生產的客戶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服務和體驗,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提供功率解決方案。此外,英飛凌亦將繼續獨立服務於其它市場。該合資公司主要為中國市場生產汽車級框架式IGBT 組 HybridPACK TM。

2006年,英飛凌首度推出HybridPACK TM 系列的第一代汽車級框架式IGBT 模組,目前已被廣泛用於全球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中。該產品系列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有助於客戶優化系統設計、提高性價比、並縮短產品上市時程。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IHS Markit 最新預測:至2020年,中國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200萬輛,2024年將達到430萬輛,約占全球預期總需求量的45%。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7年,中國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產量為79.4萬輛。

評析
英飛凌先進的功率模組解決方案將與上汽在電動汽車整車和系統領域專業技術完美融合。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邊緣運算夯!特斯拉享優勢  蘋果2年後或生產汽車

記者 陳苓 報導

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興起,裝置的運算需求大增,原先做法是把複雜運算交由雲端處理,但是數據來回傳輸太花時間,「邊際運算」(Edge Computing)成了熱門技術。

NetworkWorld、巴倫(Barronˋs)報導,邊緣運算是什麼?維基百科解釋,邊緣運算將應用程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路中心節點,移往網路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邊緣節點更接近用戶的終端裝置,可以加快資料的處理與傳送速度,減少延遲。

簡單來說,邊緣運算是把數據移往比較接近裝置的地方處理,不再大費周章送往「遠在天邊」的數據中心或雲端。思科的企業策略創新資深主管Helder Antunes說,多數情況下,所有數據都送上雲端,用粗大通道連接雲端和裝置,是不切實際的作法。

Guggenheim的Robert Cihra報告稱,當前硬體裝置只是「連接雲端的通道」,未來運算能力將提高,變成「邊緣電腦」(edge computers)。他認為此種趨勢有利垂直整合業者(同時發展軟硬體者),如特斯拉、蘋果;谷歌不落人後,也開始打造硬體。

Cihra指出,特斯拉是領先群雄的業者之一,把汽車變成邊緣運算裝置。自駕車必須能夠自行思考行動,而且不能仰賴雲端,必須實時處理感測器傳來的資訊。和當前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相比,自駕車所需的運算能力為ADAS的50~100倍,所需的DRAM和NAND為ADAS的10倍。汽車變身邊緣運算裝置,若要發揮最大效用,必須徹底整合軟硬體,特斯拉所做的正是如此。

他預測,由於自駕車營運模式是垂直整合,蘋果不大可能出售模組化AI給第三方廠商,未來兩年可能考慮自行打造汽車或徹底退出,他們認為蘋果應該會選擇加入汽車戰場。

評析
邊緣運算是把數據移往比較接近裝置的地方處理,可以加快資料的處理與傳送速度,減少延遲。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19 編輯

轉貼2018年3月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固態電池突破性進展?
戴森、三星參與 Ionic Materials 融資


作者 Emma stein

包括南韓三星(Samsung)、英國戴森(Dyson)等科技業巨頭已集體向一家小公司 Ionic Materials 投資 6,500 萬美元,《Futurism》報導,這樣的信任讓人震驚,只因為 Ionic Materials 似乎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取得獨特進展。

Ionic Materials 成立於 1986 年,創立之初由矽谷傳奇人物比爾‧喬伊(Bill Joy)鼎力支持。上個月,這家小公司完成高達 6,5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投資者包括未經正式宣布但有消息來源證實的南韓三星(Samsung)、英國戴森(Dyson),以及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 S.A.)、日產(Nissan)、三菱(Mitsubishi)主導營運的風險投資公司 Alliance Ventures 等。

比爾‧喬伊押注的是一種固態鹼性電池,和日常生活所見如手電筒、遙控器中的電池一樣,但它又能充電,適用於電動車、電網和家庭電力儲存用途,更重要的是比鋰離子電池更便宜安全,雖然距離商業化可能還要 5 年時間,但 Ionic Materials 宣傳影片顯示,就算有人直接將子彈打入電池表面,電池仍能正常工作。

Ionic Materials 專注製造一種全新的聚合物來取代當今鋰離子電池中的液態電解質,《Futurism》報導,目前為止 Ionic Materials 研究人員已宣布 3 項重大突破,首先他們斷言,鋰離子在聚合物中移動得比常規液態電解質還快,這基本上與既有物理認知相反,理論上離子應該更不容易通過固體,如果這項研究是事實,將在固態電池領域帶來重大革新。

其次,Ionic Materials 表示材料工作電壓高達 5V;第三,固態電池研究中大多數材料約在 60°C 溫度下運行,但他們的材料能在室溫環境下工作。

如果這些技術最終通過重重考核,首先商業化的對象可能是智慧型手機,但儘管如此,《Axios》報導指出,該公司尚未發布其技術的完整公共數據,許多外部專家仍對該公司的研究成果抱持懷疑態度。但這種新材料也可能是電池領域解凍的關鍵,從投資者動向來看,我們快要擁有可行的固態電池了嗎?

評析
Ionic Materials 似乎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取得獨特進展。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5: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豐田投資 28 億美元成立無人駕駛技術研究所

作者 linli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將投資成立專注前沿技術開發的新公司 TRI-AD,該公司由豐田與汽車零組件供應商 Aisin Seiki、Denso 共同成立,未來將向 TRI-AD 投資 28 億美元,招募 1,000 名員工,開發完全可以自主決策的無人駕駛車輛,提升豐田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競爭力。

長期以來,身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對於新技術的研發一向非常重視,新成立的 TRI-AD 將成為豐田研究所的一個重要分支,豐田研究所由豐田公司在 2015 年成立,設立在北美,總投資高達 10 億美元,該研究所開發了大量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豐田的產品中,目前專注於無人駕駛和機器人技術的研發,並招募了 DARPA 機器人挑戰賽的前負責人做為主管來主導研發工作。

未來豐田研究所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將關注兩個方向,一是完全無人駕駛,二是輔助人類駕駛員的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後者已經在 Lexus LS 600hl 的測試車中有過公開展示,在 2018 年 CES 展示了一些更精簡的硬體產品。

豐田公司表示,TRI-AD 的辦公室將設立在東京,豐田公司持股占比為 90%,合作夥伴汽車零組件供應商 Aisin Seiki、Denso 分別持股 5%。目標是為自動駕駛開發了一個完整、高集成度、可量化的自動駕駛系統,將這一系統與豐田研究所開發的軟體整合,打造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新品採用的技術由公司內部完成研發。

目前豐田研究所 CEO James Kuffner 博士將擔任 TRI-AD 的 CEO,James Kuffner 博士表示,打造可量產的軟體是豐田無人駕駛技術研發計畫成功的關鍵,TRI-AD 的使命是招募全球頂尖的軟體工程師來提升豐田的競爭力,以更高效、更具顛覆性的方式來提升軟體研發速度,全球範圍內的招募將很快啟動,他非常開心能夠領導這項工作。

2018 年 2 月豐田研發所旗下的風險投資基金參與了無人駕駛新創公司 May Mobility 的種子輪投資,總部位於美國 Ann Arbor 的 May Mobility 研發的是用於大學校園、中央商務區等區域的低速無人駕駛汽車。

自駕車多需整合外部技術
目前在無人駕駛領域進行投資和研發的汽車廠商很多,但大多數都選擇了尋找外部的技術供應商,或者購併新創公司來提升技術實力,完全採用內部研發的公司並不多,美國汽車製造商通用即將推出加入了完全自動駕駛系統的 Chevy Bolt 新品,該車採用的技術主要是來自通用汽車在 2016 年收購的無人駕駛技術新創公司 Cruise Automation。 Ford也選擇了購併外部技術研發公司,斥資 10 億美元收購無人駕駛技術新創公司 Argo。

同時許多矽谷公司嘗試為汽車廠商提供完整的無人駕駛技術解決方案,而不是成立汽車研發部門打造新車,Waymo 最初是 Google 內部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部門,但已經將目標調整為與汽車廠商合作,共同打造無人駕駛車,Fiat-Chrysler 是 Waymo 最新的合作夥伴。

評析
未來豐田研究所將關注兩個方向,一是完全無人駕駛,二是輔助人類駕駛員的自動駕駛系統。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5: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趕進度  Model 3躍升全美電動車銷售榜首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InsideEVs報告顯示,Model 3今年前兩個月在美國賣出約4,360輛,擊敗特斯拉自家的Model S與Model X,以及通用Chevy Bolt EV,成為美國年初電動車銷售榜首。

Model 3去年由於產線遭遇瓶頸,產出嚴重落後,全年僅交付1,770輛。不過二月底消息傳出,特斯拉首度開放新客戶下單訂製Model 3,顯示Model 3產線狀況已有好轉跡象。

報告指出Model 3一月交付1,875輛、二月交付2,485輛,進一步證明Molel 3產出已在加速中,不過對照特斯拉設定三月底每週交付2,500輛的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要追趕。(cleantechnica.com)

豐田Prius Prime今年前兩個月賣出3,546輛,約比Model 3低20%,位居排行榜第二。最常被拿來與Model 3做對比的通用Chevy Bolt EV,同期間僅賣出2,601輛。

評析
Model 3今年前兩個月在美國賣出約4,360輛,成為美國年初電動車銷售榜首。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3: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淳紳研發電動車馬達 預計第3季驗證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6日電

淳紳除了自行開發電動車底盤外,也將發展動力技術,淳紳表示,目前正在研發高功率密度的電動車馬達,預計第3季進行驗證,並使用在2019年底量產的電動車上。

淳紳表示,台灣的製造技術領先全球,就連特斯拉(Tesla)的馬達重要零組件都在台灣製造,不過在馬達的設計上,仍然是歐美日的強項,目前淳紳的電動車馬達採國際合作,開發出自有專利,減少昂貴稀土磁鐵的使用,並將廣域的能量轉換效率大幅提升,除了增加續航力,也能減少碳排放量,更符合環保節能特性。

淳紳為了加速包括馬達在內原有的電動車相關研發作業,以及開發新的汽車電子產品,從去年底就開始招募相關人才,目前已經網羅13名資深工程師加入團隊,4月也還會有新血注入。

淳紳表示,台灣的自動駕駛研發和中國大陸電動車廠準備進入量產階段,正在同步進行,3月底前就會把自動駕駛測試用都會型小車運抵台灣,預計5月底前就能正式公開亮相。

評析
淳紳正在研發高功率密度的電動車馬達,預計第3季進行驗證,並使用在2019年底量產的電動車上。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鈷礦價格飛漲,產地剛果卻深陷童工和走私問題

作者 黃 彥鈞

電動車的快速發展帶動電池所需的關鍵金屬鈷價上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礦開採更是爆發式成長,但當地有雇用童工和嚴重的走私問題。

電動車商無不尋求長期穩定的電池原料供應,但也不想捲入血汗採礦的醜聞。2016 年國際特赦組織報告指出,許多孩子被送往剛果的礦區為蘋果(Apple)和微軟(Microsoft)等公司開採鈷礦,讓這些科技巨頭飽受批評。國際特赦組織表示,之前 2015 年的礦坑坍塌就已導致幾十名工人死亡。

電動車蔚為風潮讓鈷礦需求直衝天際,過去一年半鈷礦的價格已上漲 3 倍,目前的交易價格超過每公噸 8 萬美元。全球有三分之二鈷礦供應來自剛果這個極度貧困的國家,高漲的價格讓更多人在富含鈷礦的 Katanga 地區投入手工挖礦的行列。

根據一位不願具名的國際金屬供應商主管估計,去年人工採礦的產量很可能至少增加了 50%。剛果民主共和國國營的礦業公司 Gecamines 估計,2017年人工採礦的產量已占該國鈷礦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雖然國際特赦組織 2016 年的報告讓剛果的鈷礦產量下滑,但 2017 年又再度反彈。政府統計數據顯示,鈷礦主要出口品的半加工產品氫氧化鈷,在 2017 年出貨量成長了 20% 來到約 27 萬公噸。由嘉能可(Glencore Plc)和洛陽欒川鉬業兩家公司經營的剛果最大礦山,在全國出貨量成長期間產量並未成長,因此成長來自其他中小型礦場。

國營礦業公司 Gecamines 的董事長 Albert Yuma 表示,每年約有 2 萬至 3 萬噸的鈷未向剛果政府申報而偷渡到尚比亞。以現在鈷礦的價格計算,這代表價值 25 億美元的礦產走私到海外。因此即使鈷礦價格高漲,當地多數人的處境並未因此有太大改善。

評析
電動車商無不尋求長期穩定的電池原料供應,但也不想捲入血汗採礦的醜聞。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4: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3年內市值將超車比亞迪

工商時報 賴瑩綺/綜合報導

成立不到4年,正計畫赴美上市的大陸新能源車企蔚來汽車預計,公司在3年後的估值將超過「老前輩」比亞迪的250億美元,達360億美元。蔚來還估計,3年後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將達45萬輛,年均增長率246.62%。

資料顯示,蔚來係由騰訊、京東、小米等大陸互聯網頂尖企業於2014年底聯合創立,並獲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機構投資。

每日汽車報導,蔚來近日公布往後3年(至2021年)公司預期的運營狀況顯示,今年整車銷量在3萬輛左右,至2021年達45萬輛,年均增長246.62%。去年全年大陸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年增53.3%。

蔚來還預計,到2021年,各業務營收達1,543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升至161億元。以此估算,在扣除其他費用,蔚來汽車到2021年推算估值將達360億美元。

相較之下,已成立23年的比亞迪目前市值約為250億美元。銷量方面,去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37萬輛,大陸第一。另一家蔚來想要超越的新能源汽車車企特斯拉,估值則為600億美元。

此外,報導指出,蔚來對於其財務狀況的預期也很驚人。該公司說,今年將虧損51億元,2019年虧損縮減至10億元,至2020年,公司將正式開始盈利,2021年盈利額達161億元。

報導表示,已成立15年的特斯拉,都未能達成轉虧為盈的目標。特斯拉到目前為止仍處於虧損狀態,一些分析師還預計,到2020年特斯拉都不會盈利。

有分析認為,蔚來為了成功在美IPO並賣個高價,這個報表做得太過好看。稍早市場傳出,蔚來已聘請高盛、摩根士丹利等8家國際知名投行協助其赴美IPO事宜,希望融資20多億美元。

報導還指出,蔚來也希望在大陸廣大的新能源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不過,去年大陸純電動客車市場首次出現年減,幅度達22.61%,也讓市場擔心新能源汽車很快進入增長疲乏期。

評析
蔚來已聘請高盛、摩根士丹利等8家國際知名投行協助其赴美IPO事宜,希望融資20多億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4: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積極尋找海外併購對象 吉利拚轉型新能源車企

工商時報 賴瑩綺/綜合報導

剛收購賓士母公司戴姆勒9.69%股份的大陸汽車製造商吉利控股,其董事長李書福昨(6)日表示,公司將繼續在全球市場中尋找適合的併購對象,以實現「外延式」成長。他還說,未來新能源汽車是公司的經營重點,並將加快從傳統汽車企業轉型至新能源車企的速度。

上月底,吉利斥資90億美元收購9.69%的股權後,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股東。在此之前,吉利還收購VOLVO、寶騰等多國知名車企。

不過吉利似乎還不想停止其海外收購腳步。

中國證券網報導,李書福昨表示,公司將在全球市場內不斷尋找合適的併購對象,以實現外延式成長,也期望透過併購來提升公司的技術創新和資源整合利用能力,創造協同效應。

李書福指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達到成為全球性汽車集團的目標,公司一直在探索全球型發展之路。從海外併購中獲得的「走出去、引進來」經驗,改變以往大陸企業用資本換技術的舊有模式,也有助於吉利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繼續推進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李書福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吉利在集團層面整合全球資源,增強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能力,成為一個源自中國、面向全球的國際化企業。

通過對VOLVO、寶騰等的收購,不僅擴大產品類型、提升技術研發,並拓展了國際市場,使吉利控股集團更為成熟。

李書福說,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是吉利經營的重點,經過幾年的儲備,公司確立了EV、PHEV和HEV三條技術路線,公司將繼續推進技術升級,加快從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企轉型。

評析
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是吉利經營的重點,將繼續推進技術升級,加快從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企轉型。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4: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6 14:46 編輯

轉貼2018年3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松下啟動變革 要當冠軍與挑戰者

經濟日報 張義宮

日本松下集團今年迎向「創業100周年」,社長津賀一宏表示,創業100周年是一個階段性的時點,不管松下成為歷史多麼悠久的企業,始終要以「一介商人」的姿態,謙虛且堅定地面向未來,一年一年堅實地走下去。

走出虧損 浴火重生
他宣布,將在創業100周年之際,重新開啟「松下幸之助歷史館」,這是松下集團發展中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方。

松下集團1918年由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創立以來,以通過事業為世界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做貢獻為基本理念,向社會提供著產品與服務。

松下是日本家電業的龍頭,曾經派駐海外多年的津賀一宏,在2012在上任,帶動松下走出虧損的劣勢。今年他用視頻的形式向Panasonic集團全體員工發送了新年談話,取代用e-mail方式,其中,談到松下經營管理的動向,值得借鏡。

津賀一宏說:「松下集團經歷重重磨難,終於迎來了100周年,這是非常值得慶祝的。這不僅是每位員工辛勤勞作的結果,更是拜客戶、合作夥伴的支援所賜,當然還有以創始人為首的各位前輩們的努力,決不能忘記對他們的感謝。」

結構調整 事業轉型
他指出,過去20年松下集團沒有很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從而成長變得緩慢,在2011年和2012年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赤字,之後銷售額持續下降。

從那時起的五年間,進行了一系列事業改革,包括痛苦的結構調整、競爭地位惡化的事業轉型、積極投資增長領域等。

去年終於止住了銷售額減少的劣勢,今年全年將實現「銷售和利潤同步增長」的目標。

通過努力,開始建立應對變化的能力,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現在要做的是,實現2018年會計年度的目標,並進一步增加銷售,儘早使銷售額增長和利潤增長成為常態。

津賀一宏強調,邁向新的100年,要以作為「冠軍」和「挑戰者」來面對變化。而面對新的百年,將會比過去的百年變化更為迅速。

松下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公司,如果僅是基於現有商業模式經營,以目前的形態生存,恐怕連未來10年都活不過去。

津賀一宏表示,為了讓集團能夠在未來發展下去,必須不斷改變事業內容和商業模式,將社會的變化變成成長的機會。

然而,應該怎樣做才能跟上變化呢?

津賀一宏直言,每個事業都以冠軍或挑戰者的心態來進行變革的話,松下將成為對社會更有貢獻的、充滿吸引力的公司。

首先,「冠軍」事業擁有巨大的資產和基於此種資產的優勢。應當以目前的優勢為軸心,不斷創建圍繞它的新領域。

掌握優勢 迅速應變
他舉例,以EV挑戰傳統汽車產業的特斯拉正是「挑戰者」的代表。憑藉堅定的決心,走了不同於產業往日的道路,嘗試成為「冠軍」,從而改變世界。

松下的「挑戰者」事業應當做出和特斯拉一樣的努力,或與他們一同果敢地做「冠軍」不能做的「改變行業的構造」,或「創造一個新的領域」。

津賀一宏認為,松下擁有在歷史中磨練出的產品製造能力、技術能力,及通過與客戶密切交流獲得的品牌信用等優勢,進一步強化這些優勢,並通過Cross-Value Innovation來靈活應對新時代的變化,將是未來的生存之道。

津賀一宏期許,將現在每個產品的「Panasonic」品牌,一點一點地塑造成為「可以應對變化的、優秀企業的品牌」,公司是否能夠繼續向前發展,是由現在的思維和舉措決定,期待著每一位員工接受挑戰,一起努力。

評析
松下邁向新的100年,要以作為「冠軍」和「挑戰者」來面對變化。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5: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鈷太貴、鎳看旺!
俄巨擘:2025年電池將用掉50萬噸鎳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車用電池需求強勁,關鍵材料鈷報價飆翻,促使廠商調高鎳在電池的佔比、降低鈷用量。俄羅斯採礦商Norilsk Nickel預測,到了2025年,電池業界一年將消耗超過50萬噸的鎳。

路透社6日報導,Nornickel是當今數一數二的鎳生產商,經常跟巴西淡水河谷(Vale SA)爭奪第一名寶座。Nornickel在2017會計年度財報中直指,50萬噸的Class 1等級鎳(指品質最高的鎳,大多用來生產不銹鋼),相當於當前全球消費量的將近一半。

Nornickel並說,電動車日益普及,電池廠商也將開始拉高陰極材料中的鎳比例,這會讓Class 1鎳的需求一路增強至2025年。該公司近期將著手降低鈷庫存。

Metal Bulletin 6日報導,報價顯示,低等級的鈷報價,目前已來到每磅38.80-39.85美元、逼近40美元關卡,高等級的鈷報價也保持在每磅39-39.90美元,持續在高檔徘徊。

一名大型企業的內部人士認為,鈷報價一旦衝破每磅40美元、漲速就可能減緩,因為電池商未來可能會受不了鈷價過高、想辦法降低用量。供應商內部人也坦承,客戶對鈷價太高抱怨連天,這恐怕會促使電池業者尋找替代方案。

目前鈷的年產量只有大約100,000公噸,是鎳、銅的副產品,全球超過60%的鈷都來自剛果共和國。不過,剛果政治不穩、開採礦脈時又有使用童工的道德疑慮,鈷的供給狀況令人擔憂。

鈷的報價漲翻天,三星、LG Chem、SK Innovation等電池業者大喊吃不消,最近都在拉高電池中的鎳比重,降低鈷用量。但看在電池材料供應巨擘Umicore眼裡,這麼做卻可能導致電池不穩,且對車用電池而言,鈷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報導,Umicore執行長Marc Grynberg 2月12日直言,若拉高鎳的比例,勢必會降低電池的穩定性,也會影響到電池壽命和充電速度。鈷能夠彌補鎳所缺乏的穩定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鎳更能增加能量密度的元素,而最能穩定物質的元素,則非鈷莫屬。他直言,未來三十年,電池界都無法完全捨棄鈷(this is not going to happen in the next three decades)。

評析
鈷報價一旦衝破每磅40美元、漲速就可能減緩,因為電池商未來可能會受不了鈷價過高、想辦法降低用量。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為了特斯拉?Panasonic考慮在中國增產車用電池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時事通信社6日報導,Panasonic副社長、車用相關事業負責人伊藤好生(Yoshio Ito)受訪時表示,計畫在中國增產車用電池,考慮利用位於江蘇省的2座工廠(無錫工廠和蘇州工廠)生產搭載於電動車(EV)的車用電池。Panasonic位於江蘇省的工廠目前生產使用於筆電等用途的鋰離子電池,而Panasonic考慮將其產線變更為車用、或是新設車用產線。

報導指出,Panasonic位於中國的車用電池主要據點「大連工廠」甫於2017年12月啟用,不過因看好EV等環保車將在中國市場普及,因此計畫藉由整備生產體制、增產因應需求。

Panasonic為美國特斯拉(Tesla)電池供應商,特斯拉據悉已著手進行評估、計畫在上海生產EV,而Panasonic考慮在中國增產車用電池、主要是為了特斯拉?

Panasonic社長津賀一宏曾於1月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會場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電動車(EV)用電池,不過具體的時間表尚未敲定。Panasonic是特斯拉車用電池的主要供應商,目前於日本、美國生產特斯拉EV用電池。上述「大連工廠」生產和特斯拉用電池不同種類的產品。

Panasonic 2月5日將包含車用電池在內的(二次)電池事業今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營收目標自原先預估的4,715億日圓下修450億日圓至4,265億日圓、營益目標也自原先預估的盈餘66億日圓下修120億日圓至虧損54億日圓。

Panasonic最高財務負責人(CFO)梅田博和於2月5日舉行的財報說明會上表示,「特斯拉新型電動車Model 3生產延遲的影響是上述下修值(營收下修450億日圓、營益下修120億日圓)的幾乎一倍」。也就是說,Panasonic電池事業的營收、營益分別因Model 3生產延遲而較原先預估值縮減了900億日圓、240億日圓。

評析
Panasonic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電動車(EV)用電池,不過具體的時間表尚未敲定。
 樓主| 發表於 2018-11-6 14:46: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接管世界 只差最後5考驗

經濟日報 記者李京倫/報導

雖然汽車業已投資數十億美元研發電動車,但電動車目前市占率極低,未來也撲朔迷離,一些重要的原物料依然短缺,也沒有足夠的充電站,電動車售價仍比許多汽油車高了數千美元。汽車公司正努力克服這些障礙。德國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德勒斯勒向汽車業提供建議,他說:「很多人都在擔心,克服這些障礙究竟要多久,以及他們必須付出多少。」

紐約時報報導,若要電動車像燃油車一樣遍布世界各地,下列一些前提條件必須發生。

1.造價與電池價格 持續降低
當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價格和燃油車相近時,電動車將成主流,這天到來的時間幾乎完全取決於電池價格。

2011年以來,電池價格已下跌超過50%。美林證券預計,在2024年前,美國電動車將比燃油車便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年前,美林證券預測的時間點還是2030年。電池價格下跌的一個原因是製造商在擴充產能,供應量不斷增長。

以生產豪華車聞名的車商戴姆勒也做起電池生意,投資5億9000萬美元(約台幣173億元)在德國建電池廠。在2017年的動工儀式上,德國總理梅克爾說:「這是在投資未來,非常重要。」

戴姆勒電池部門的品管主任考佛說:「我們本可採購電池,但電池是車輛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戴姆勒寧願自己搶食市場大餅,也不願把餅讓給三星和松下之類的供應商。

2.電池原料供應 須穩定又實惠
汽車製造商正在爭奪製造電池所需的鈷、鋰、石墨等能源的主導權。車商必須避免資源短缺,因為那會使電動車價格走高,昂貴到無法承受。

製造商必須處理地緣政治的問題。電動車電池的一個重要原料是鋰,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世界四分之三的鋰蘊藏在中國大陸和智利,當需求激增時,大陸可以像沙烏地阿拉伯使用石油一樣,把自然資源當作外交籌碼。

電動車電池重要原料被少數國家掌控的風險,促使鑽探工人來到歐洲最大鋰礦藏區、捷克齊諾維茲地區的山腰。

澳洲公司「歐洲金屬控股」正在鑽入岩床,並抽出核心樣品來繪製礦床圖,預計今年完成可行性研究,並在不久之後開始在齊諾維茲地區採礦並予加工。歐洲金屬捷克子公司的經理帕夫里克視察鑽井隊時說:「我們已與一些電池製造商接觸。」

至於鈷,主要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這是世界上戰亂最頻繁的國家之一,這裡的非法採礦活動被指使用童工。

礦業公司正在尋找問題不大的地方,總部設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第一鈷業公司已經宣布,計畫在安大略省重啟一座銀礦和鈷礦山。執行長梅爾說:「電動車的發展已經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

3.更多充電站 提升充電速度
即使人們能夠以與燃油車相同甚至更低的價格購買電動車,他們也面臨一個問題: 在哪裡充電。人們可不想花費一整天時間充電。

如果充電站夠密集,而且喝杯咖啡或去趟洗手間的時間就能使電動車充飽電的話,電動車將變得司空見慣,然而現在,開電動車跨國旅行不啻是一場冒險。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市場行銷教授史塔福德為了開特斯拉電動車Model S,從猶他州洛根市到加州柏克萊市,在行前非常謹慎地規劃了充電站點。

特斯拉的車主可免費使用特斯拉充電站,並可利用等待時間進餐或購物。特斯拉宣稱,只需半小時,充電站提供的電量就足以行駛274公里,但史塔福德說,特斯拉充電站的效率參差不齊。

在內華達州一個充電站,旁邊除了賭場之外一片荒涼;在另一個充電站,充電柱則被非法停放的卡車阻擋。在舊金山灣區,有時充電還需排隊。

不過,像ABB這類新創事業已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充電站,充電站正變得越來越常見。2010年,美國只有幾百個充電站,目前約有1萬6000個公共充電站,相比之下,約有11萬2000個加油站。

福斯汽車的廢氣排放醜聞加速了福斯在電動車方面的布局。為了補償受影響的客戶,福斯同意花費20億美元(約台幣587億元)推廣電動車,並建設基礎設施,計畫在2019年年中之前,在全美設置2000多個快速充電柱。

4.催油門沒聲音 車主習慣嗎?
電動車推廣的很大一個障礙在心理層面上。人們已經習慣加油、換檔及加速時發動機的噪音。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特性不同,消費者購買時要改變觀念。

他們可能會為電動車帶來的加速體驗感到驚喜,根據「汽車潮流」雜誌的報導,售價13萬5000美元(約台幣396萬元)的特斯拉Model S從時速0加到100公里,比貴了數十萬美元的法拉利、藍寶堅尼和保時捷更快。

電動車沒有發動機的聲音,非常安靜。它們不需要換機油,聞起來也沒有汽油的惡心味道。駕駛電動車更省錢,1.6公里只要1美分(約台幣0.3元),而燃油車是它的10倍。電動車的底部一般裝有重型電池組,重心低,穩定性高。史塔福德說:「毫無疑問,電動車的表現更驚豔。我不認為普通車主會明白這一點,除非他們親自試一試。」

5.零件市場變小 傳統工廠得轉型
電動車的零件比傳統汽車少25%左右。生產發動機零件例如活塞、燃油噴射系統或火星塞的傳統汽車零件公司將不得不尋找新產品出售,不然就等著倒閉。

政府將會損失燃油稅收,加油站和汽車修理廠的業績將越來越糟糕。特斯拉允許消費者在線上購車,為了與特斯拉競爭,傳統汽車公司將不得不精簡經銷網。汽車零件製造商博世(Bosch)執行長丹納說:「蛋糕將會變小。」

主流汽車製造商將面臨善用科技的造車新勢力。大陸企業正大力投資電動汽車。以創新吸塵器聞名的英國公司戴森(Dyson)也已宣布製造電動車的計畫。

大型汽車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威脅,並主張它們的優勢是能夠建立龐大的製造網路,比特斯拉更快製造出電動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福斯客車品牌最高主管狄斯說:「生產100萬輛汽車對我們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傳統汽車製造商曾引以為傲的製造內燃機技能,將不再給它們帶來任何競爭優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希爾說:「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在失去大量的智慧資本,必須找到替代方案。」

電動車的零件比傳統汽車少25%左右。生產發動機零件例如活塞、燃油噴射系統或火星塞的傳統汽車零件公司將不得不尋找新產品出售,不然就等著倒閉。

政府將會損失燃油稅收,加油站和汽車修理廠的業績將越來越糟糕。特斯拉允許消費者在線上購車,為了與特斯拉競爭,傳統汽車公司將不得不精簡經銷網。汽車零件製造商博世(Bosch)執行長丹納說:「蛋糕將會變小。」

主流汽車製造商將面臨善用科技的造車新勢力。大陸企業正大力投資電動汽車。以創新吸塵器聞名的英國公司戴森(Dyson)也已宣布製造電動車的計畫。

大型汽車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威脅,並主張它們的優勢是能夠建立龐大的製造網路,比特斯拉更快製造出電動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福斯客車品牌最高主管狄斯說:「生產100萬輛汽車對我們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傳統汽車製造商曾引以為傲的製造內燃機技能,將不再給它們帶來任何競爭優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希爾說:「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在失去大量的智慧資本,必須找到替代方案。」

評析
當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價格和燃油車相近時,電動車將成主流,這天到來的時間幾乎完全取決於電池價格。
 樓主| 發表於 2018-11-9 15:06: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Chevrolet Bolt需求旺  通用擬增產搶市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通用汽車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周三昭告擴大佈局電動車,她說旗下電動車Chevrolet Bolt需求強勁,位在底特律的工廠將擴充產能。

芭拉在休斯頓舉行的CERAWeek年度能源會議上表示,隨著消費者的瞭解增加,轉換電動車的不安全感已經減弱,滿意度則持續提升。(investors.com)

據芭拉表示,將電動車續航里程拉長超過200英里,對消費者滿意度有很大幫助。另外,芭拉預期中國開始重視環保後,未來將成為最大電動車需求市場。

通用去年矢言到2023年,將推出至少20款電動車,務求到2026年電動車年銷售輛至少達到100萬輛。

Chevrolet Bolt於2016年10月上市,為通用第一款量產電動車。據路透社報導,Chevrolet Bolt去年賣出2.6萬輛,較2016年成長45倍。

評析
通用昭告擴大佈局電動車,旗下電動車Chevrolet Bolt需求強勁,位在底特律的工廠將擴充產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11-9 15:06: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要用?
南韓鋰電池材料新突破 電動車里程數倍增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南韓科學家在車用電池研發上有重大突破!最新開發出的矽氧奈米粉末(silicon oxide nano powder),在用作鋰電池的陰極材料後,可讓電動車單次充電的里程數增加一倍之多。

BusinessKorea 8日報導,由韓國能源研究所(Korea Institute of Energy Research)Jang Bo-yoon博士帶領的團隊7日宣布,已成功開發了矽氧奈米粉末,車用電池容量可因而倍增,預計明(2018)年1月就可量產,電動車單次充電可行駛500公里。

更特別的是,由於採用了低成本的矽材料(每公斤只要價2-3美元)以及感應發熱器,其成本僅是日本競爭品的30-50%。

研發人員正在跟某家企業共同開發新產品,最快明年1月量產,供應包括特斯拉(Tesla Inc.)在內的全球電池製造商所需。

評析
南韓開發出的矽氧奈米粉末,在用作鋰電池的陰極材料後,可讓電動車單次充電的里程數增加一倍之多。
 樓主| 發表於 2018-11-9 15: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8日《北美智權報》206期,供同學參考

挑戰Tesla
拜騰要做出「中國製造」的自動駕駛電動車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近幾年大陸電動車銷量突飛猛進,靠的正是大陸政府重金和政策雙管齊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門檻極高,即使擁有偉大的技術,沒有鉅額資本還是玩不動。但一家2016年才成立的大陸電動車新創公司,居然能開出支票,要在明年推出首款智慧電動車,並在2020年挑戰L4級別自動駕駛,究竟要如何才有可能辦到?

從2015年起,大陸的電動車銷量已是全球第一,2017年又再度蟬聯冠軍,背後強大靠山正是大陸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重點扶植。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由於大陸政府的補貼政策仍不明朗,新能源汽車銷量未如預期成長,第一季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售在低水平徘徊,整個上半年大陸新能源車賣不到20萬輛。

直到官方公告新能源車補貼和購置稅免稅後,明顯提振新能源車輛的買氣,去年第四季終於進入銷售的高速成長期,連帶提振大陸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熱情。根據2017年年終統計,大陸新能源乘用車共銷售55萬6,393輛,比2016年成長69%;其中純電動車全年累計銷量44萬8,820輛,占新能源車總量的81%,仍是絕對主導。

除了政策補貼外,大陸正在研究停產燃油車時間表,外界估計時間會落在2030年之前。同時自2019年起,在大陸生產汽車的外商,必須確保其中有10%是新能源汽車,若無法完成配額,可能被趕出大陸市場。就在這個時間點,有一家全新的大陸本土電動車商興起了,打著「世界首款智能互聯汽車」的廣告,誓言要做出一台「中國南京製造」的電動車!

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簡稱FMC)是一家成立於2016年3月的大陸電動汽車新創公司,集結了許多來自全球各地智慧互聯科技領域的頂級人才,營運總部、智慧製造基地及研發中心設在南京,在德國慕尼黑設立產品概念及設計中心,智慧汽車創新技術研發和自動駕駛系統開發則交給位於美國矽谷的研發中心。

在今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2018)中,FMC公開新電動車品牌——「拜騰」(BYTON)的首款車型BYTON Concept,這台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新一代智慧電動車,預計將在2019年底在BYTON位於南京的工廠正式投產,售價將由4.5 萬美元起跳。

拜騰是大陸本土的電動車品牌,卻能以新創之姿勇闖高門檻的新能源車領域,並從成立之初就受到大量鎂光燈注目,主因是背後推手大有來頭,核心管理團隊囊括了全球汽車設計、電氣動力系統、自動駕駛、汽車工程與製造等領域的頂級專家。

拜騰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Daniel Kirchert)曾任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營銷高級副總裁、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總經理,負責BMW和Infiniti品牌汽車在大陸的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是個對大陸高檔汽車經驗豐富的「中國通」;而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畢福康(Carsten Breitfeld)則在BMW集團總部工作20年,2010年起擔任BMW新一代電動超級跑車i8項目總監,能請到全球電動汽車研發領域重量級人物坐鎮,拜騰自是讓人刮目相看。

大陸政府現正積極推動「中國製造2025」與工業4.0標準,宣布投入智慧電動車市場的FMC,正符合高端製造業的條件,吸引許多地方政府向FMC招手。最後在去年9月,FMC將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的落腳點,選在位居大陸國家級前10位的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該項目規劃面積16公頃、總產能30萬台,總投資額達到人民幣110.7億元。

除了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有初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業配套資源豐富,更重要的是受到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已被列入江蘇省重大項目之一。

按照規劃,FMC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將分期建設,一期項目規劃產能10萬台,計劃在明年底前竣工投產,FMC將在該產業園內建設智能製造基地、研發中心和客戶體驗中心,依據同級最高質量及環保安全標準,採用國際尖端技術的生產設備,Byton的首款電動車即將「Made in 南京」並銷往全世界。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06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評析
拜騰是大陸本土的電動車品牌,要在明年推出首款智慧電動車,並在2020年挑戰L4級別自動駕駛
 樓主| 發表於 2018-11-9 15:07: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9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充電慢、跑不遠 為什麼賣那麼貴?

聯合報 記者李京倫╱綜合報導

雖然汽車業已投資數十億美元研發電動車,但電動車目前市占率極低,未來也撲朔迷離,一些重要的原物料依然短缺,也沒有足夠的充電站,電動車售價仍比許多汽油車高了數千美元。汽車公司正努力克服這些障礙。德國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德勒斯勒向汽車業提供建議,他說:「很多人都在擔心,克服這些障礙究竟要多久,以及他們必須付出多少。」

紐約時報報導,若要電動車像燃油車一樣遍布世界各地,一些前提條件必須發生。

●製造引擎和零件的成本持續降低
當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價格和燃油車相近時,電動車將成為主流,這一天到來的時間幾乎完全取決於電池的價格。

2011年以來,電池價格已經下跌超過50%。美林證券預計,在2024年前,美國電動車將比燃油車便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年前,美林證券預測的時間點還是2030年。電池價格下跌的一個原因是製造商在擴充產能,供應量不斷增長,價格隨之下降。

以生產豪華車聞名的車商戴姆勒也做起電池生意,投資5億9000萬美元(約台幣173億元)在德國東部的卡門茨市建立電池廠。在2017年5月的動工儀式上,德國總理梅克爾對戴姆勒高階主管和在場的其他名流說:「這是在投資未來,非常重要。」

戴姆勒電池部門的品管主任考佛說:「我們本可以採購電池,但電池是車輛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戴姆勒寧願自己搶食市場大餅,也不願把餅讓給三星和松下之類的供應商。

●電池原料供應 須穩定又實惠
汽車製造商正在爭奪製造電池所需的鈷、鋰、石墨等能源的主導權。車商必須避免資源短缺,因為那會使電動車價格走高,昂貴到無法承受。

製造商必須處理地緣政治的問題。電動車電池的一個重要原料是鋰,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世界四分之三的鋰蘊藏在中國大陸和智利,當需求激增時,大陸可以像沙烏地阿拉伯使用石油一樣,把自然資源當作外交籌碼。

電動車電池重要原料被少數國家掌控的風險,促使鑽探工人來到歐洲最大鋰礦藏區、捷克齊諾維茲地區的山腰。澳洲公司「歐洲金屬控股」正在鑽入岩床,並抽出核心樣品來繪製礦床圖,預計今年完成可行性研究,並在不久之後開始在齊諾維茲地區採礦並予加工。歐洲金屬捷克子公司的經理帕夫里克視察鑽井隊時說:「我們已與一些電池製造商接觸。」

至於鈷,主要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這是世界上戰亂最頻繁的國家之一,這裡的非法採礦活動被指使用童工。

礦業公司正在尋找問題不大的地方,總部設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第一鈷業公司已經宣布,計畫在安大略省重啟一座銀礦和鈷礦山。執行長梅爾說:「電動車的發展已經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

●更多充電站 提升充電速度
即使人們能夠以與燃油車相同甚至更低的價格購買電動車,他們也面臨一個問題: 在哪裡充電。人們可不想花費一整天時間充電。

如果充電站夠密集,而且喝杯咖啡或去趟洗手間就能使電動車充飽電的話,電動車將變得司空見慣,然而現在,開電動車跨國旅行不啻是一場冒險。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市場行銷教授史塔福德為了開特斯拉電動車Model S,從猶他州洛根市到加州柏克萊市,在行前非常謹慎地規劃了充電站點。

特斯拉的車主可免費使用特斯拉充電站,並可利用等待時間進餐或購物。特斯拉宣稱,只需半小時,充電站提供的電量就足以行駛274公里,但史塔福德說,特斯拉充電站的效率參差不齊。

在內華達州一個充電站,旁邊除了賭場之外一片荒涼;在另一個充電站,充電柱則被非法停放的卡車阻擋。在舊金山灣區,有時充電還需排隊。

不過,像ABB這類新創事業已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充電站,充電站正變得越來越常見。2010年,美國只有幾百個充電站,目前約有1萬6000個公共充電站,相比之下,約有11萬2000個加油站。

福斯汽車的廢氣排放醜聞加速了福斯在電動車方面的布局。為了補償受影響的客戶,福斯同意花費20億美元(約台幣587億元)推廣電動車,並建設基礎設施,計畫在2019年年中之前,在全美設置2000多個快速充電柱。

評析
當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價格和燃油車相近時,電動車將成為主流的時間,幾乎完全取決於電池的價格。
 樓主| 發表於 2018-11-9 15:07: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9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迎戰電動車未來,歐洲廣設 350KW 快速充電網路

作者 EnergyTrend

看好電動車市場前景,不少廠商著手研發電動車相關技術,帶動電力基礎設施與鋰離子電池等相關產業發展,目前歐洲也開始布建超高速電動車充電站,讓充電網路能與電動車同步進展,確保未來每輛電動車都有地方可以充電。

歐洲電動車充電網路計畫已頗具規模,如今有 5 個超高速(ultra-fast)充電站正在建設,其中由充電營運服務 Allego、Hubject 與汽車廠商奧迪、BMW、雷諾等公司推出的 Ultra-E 專案已在 2017 年 12 月於德國打造歐洲首個公用快速充電站,並在同月宣布將在德國、比利時與荷蘭陸續建設另外 20 個充電站。

近期 Allego 則釋出更大的充電網路計畫 MEGA-E,未來將在歐洲部署超過 300 個充電站。雷諾集團日前也入資南歐的充電布建計畫 E-VIA FLEX-E,2018 年底開始在義大利、法國與西班牙建立規模界於 150KW 到 350KW 之間的高速充電站。

另一個備受矚目的電動車充電廠商為 IONITY,該公司在 2017 年 11 月由 BMW、戴姆勒、福特及福斯共同成立,並在 12 月與荷蘭殼牌著手建設 20 個充電站,並計劃在 2018 年打造 100 個高速充電站,其希望在 2020 年於歐洲各地建設 400 座容量達 350KW 充電站,為歐洲電動車提供全面支援。

IONITY 成立不久即得到多家廠商支持,該公司在 2017 年 11 月底與殼牌簽訂合作協議,計劃將其超級充電站推廣到歐洲 18 國,包括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波蘭、斯洛維尼亞、捷克以及匈牙利等,未來殼牌在歐洲的高速公路加油站將有四分之一會提供高速充電服務。

與工業機器人廠商 ABB 合作的荷蘭新創公司 Fastned 也即將著手部署 350KW 充電站,2017 年 9 月該公司獲得德國政府 410 萬歐元(約 500 萬美元)補貼,希望可在德國建設 25 個快速充電站,日前該公司已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高速公路「De Watering 服務區」打造第一座 350KW 充電站,Fastned 也表示他們已經準備好為更多電動車提供充電技術,未來將致力於提供更好的充電效率與充電速度。

如今歐洲已有許多國家訂定禁售燃油車目標,未來 10 到 20 年電動車將是歐洲主流,因此充電網路將如同現在的加油站,充電基礎設備布設將越來越重要,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廠商投入充電站市場。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歐洲開始布建超高速電動車充電站,讓充電網路與電動車同步進展,確保未來每輛電動車都有地方可以充電。
 樓主| 發表於 2018-11-9 15: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美貿易戰 馬斯克吐怨言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當前中美貿易關係緊繃,美國總統川普昨(9)日宣布對鋼鐵和鋁產品實施高關稅,全球知名電動車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同日也在Twitter上向川普抱怨中國政府徵收的汽車關稅,並稱上海設廠的計劃進展不順,令他日益感到沮喪。

新浪科技報導,昨日川普在Twitter發表有關對中國貿易問題的推文,表示美方已要求中國制定計劃,削減中美貿易逆差,馬斯克隨即在下面反問稱:「你認為美國和中國應該制定平等的汽車政策嗎?也就是說,相同的進口關稅、所有權限制和其他因素。」

馬斯克抱怨說,中國政府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而美國卻只對中國汽車徵收2.5%的關稅。他還表示,沒有一家美國公司在中國可以擁有50%的自有工廠股權,但中國汽車公司卻可以擁有美國公司。

馬斯克補充稱:「整體來說,我反對進口關稅,但目前的情況導致事情很複雜。中國目前的規定讓情況很糟糕,(特斯拉)就像穿著鉛做的鞋子參加奧運會的賽跑比賽。」

他並表示,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對特斯拉電動汽車不斷增長的需求,公司前往中國設廠,然而在上海設廠的計劃進展不順,令他日益感到沮喪。

對於馬斯克在推文上的抱怨,川普隨後回應稱:「我們某些情況下會做一些互惠關稅專案,所以,如果中國向我們徵收25%,如果印度向我們徵收75%,我們卻不收稅……,我們也會徵收同樣數字的關稅。這稱作互惠稅、鏡像稅。」

香港信報報導,為了避開中國政府25%的進口關稅,外國汽車生產商透過與中國本地汽車生產商建立的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汽車,中國藉此要求外商對利潤進行分成,並有可能共用技術,而馬斯克一直試圖避免這種方式。

2017年,特斯拉在中國的營業收入已達到20億美元,年增長約1倍,這使得中國成為特斯拉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於美國。

評析
2017年特斯拉在中國的營業收入已達到20億美元,年增長約1倍,成為特斯拉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僅次於美國。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0 14:20: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鈷價將飆漲 衝擊電動車

經濟日報 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簡稱民主剛果)總統卡比拉(Joseph Kabila)打破數周來的沉默,表示將簽署會大幅提高金屬出口關稅和開採許可費的礦業法規,這意味作為鈷礦成本將上漲,電池價格可能也跟著變貴,可能不利電動車的普及化。

電動車蔚為風潮讓鈷價在過去兩年翻漲三倍,最近因民主剛果徵收的稅率可能進一步攀高。根據金融時報,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鈷價9日盤中觸及2008年來最高、每磅40美元,一周以來累計漲逾6%。彭博資訊的報價則顯示,LME鈷現貨價格8日收漲1.2%至每公噸84,020美元。

民主剛果是全球最大的鈷礦出口國,全球逾六成產量出於此,若總統簽署立法,鈷礦的開採許可費漲幅依法將增至10%,是過去的五倍。此外,當地出口銅礦的關稅將從2%調漲為3.5%,另外還會被課50%的超級利得稅。

彭博智庫分析師歐恩說,這將大幅衝擊未來的金屬供應,且勢將墊高生產成本,「成本上漲和獲利被侵蝕的壓力,在加上未來落實政策時的不確定性,或許會讓投資民主剛果礦業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民主剛果國會1月已通過礦業法規,只待總統簽署生效,因此礦商在90天期限內全力遊說。日前嘉能可(Glencore)執行長葛蘭森柏格等多名礦商高層與卡比拉長談六小時,最後還是無法翻案。去年嘉能可在這個非洲中部國家生產約13億美元的鈷。

眼見鈷價狂飆,從特斯拉到福斯,各大車商皆設法簽下鈷礦的長期合約,以確保自家電動車電池供應無虞。一名交易員說,法規生效後,未來電動車電池的供應鏈廠商可能找上成本較低、人工開採的小型業者,但這類僱主通常雇用童工。

評析
眼見鈷價狂飆,從特斯拉到福斯,各大車商皆設法簽下鈷礦的長期合約,以確保自家電動車電池供應無虞。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0 14: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能源業攻儲電 掀併購潮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彭博資訊報導,儲電對能源業的重要性日增,從今年2月鋰供應與電池等能源儲存相關併購案件數,為乾淨能源交易之冠,可見一斑。

上月乾淨能源領域以美元計金額最大筆的大型併購案當中,能源儲存公司就占兩項。太陽能光電設備商深圳市兆新能源2月11日宣布,將以9,900萬美元收購上海中鋰80%股權一案;總部在印度的用電大戶Windsor Machines公司另在上月5日宣布以160萬美元,買入儲電設備製造商R Cube能源儲存系統公司55%的股權。

這些交易發生在電力需求高、供應量卻偏低之際。再生能源的使用率雖逐漸升高,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有其間歇性,這更凸顯儲電備用的重要。鋰離子電池因為適合用於消費電子裝置和電動車,而常見於各大媒體的報導。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團隊最新的能源儲存展望報告,去年全球能源儲存部署量達1.2GW(1GW=10億瓦)。目前這個市場仍倚賴政府政策支持,例如美國的紐約州和亞歷桑納州都已在1月宣布能源儲存規定。電池組價格持續下滑,去年平均價格為每度電(千瓦時)209美元,比去年的價位便宜24%。

評析
儲電對能源業的重要性,從今年2月鋰供應與電池等能源儲存相關併購案件數,為乾淨能源交易之冠,可見一斑。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0 14: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想趕上特斯拉,Ionity 公布超快速充電網路設計概念

作者 Nana Ho

隨著電動車越來越受到關注,許多車廠都開始進行充電網路的布局,在 8 日登場的日內瓦車展中,Ionity 也公布了超快速充電網路的設計概念,整體設計看來未來主義色彩相當濃厚。

去年 11 月時,包含 BMW、戴姆勒(Daimler AG)、福特(Ford)、福斯(Volkswagen)、奧迪和保時捷在內等多家汽車集團合資成立了「Ionity」,計畫沿著歐洲主要路線打造超快速充電網路,讓電動車的長途旅行變得更為便利。

近日 Ionity 正式公布了充電站的全新設計概念,並在網站上簡單介紹了設計的內容。

Ionity 表示,為了符合電動車產業(E-Mobility)的形象,充電站的整體將會以開放、光亮及溫暖的空間感進行設計,結構表面也將以簡潔為主,將智慧介面與強大的輕質材料混合,為客戶帶來完整的充電體驗。

同時為了與 LOGO 的保持一致性,充電時能源的流動將會以光線的漸變作呈現,充電站上方好像懸浮著一樣的燈箱也將指引客戶前來,讓客戶在主要路線上可以立即識別,尤其在夜間將會特別引人注目。

Ionity 目前已經在為一些充電站點進行準備,首席營運長 Marcus Groll 表示,這些新的設計展現的是「規劃中的事」(things to come),「這些充電站設計理念對我們的股東、合作夥伴和客戶都是一個明確的訊息,這就是未來會呈現的樣子。」

根據了解,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目前可提供約 145kW 的功率,而 IONITY 的超高速充電站則將提供 350kW 的功率,但特斯拉目前在歐洲已經擁有超過 350 個充電站點,而目前 IONITY 仍處在剛起步的階段——自去年成立開始,IONITY 已經在 20 個充電站點展開工作,他們預計將在今年打造 100 個站點,並逐漸朝向 2020 年在全歐洲建造 400 個充電站的目標邁進。

Electrek 報導認為,Ionity 對電動車基礎設施的布局,明確顯示出希望趕上特斯拉(Tesla)的企圖心,而在這種競爭之下,雙方將能互相推動、進而擴展充電站網路並提升充電能力,對消費者來說無非是一件喜事。

評析
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目前可提供約 145kW 的功率,目前在歐洲已經擁有超過 350 個充電站點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0 14: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18 編輯

轉貼2018年3月1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萬鋼:電動車貿易 沒有不平衡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戴瑞芬、賴錦宏、林庭瑤、李春/北京10日電



美國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CEO穆斯克向美國總統川普告狀,要求解決中美電動汽車貿易不平衡。大陸科技部長萬鋼10日表示,中美科技創新的合作平台並沒有障礙,更歡迎各國的電動汽車都到中國市場來。

萬鋼10日出席全國人大「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記者會,萬鋼表示,沒聽過穆斯克抱怨過,而且中美科技創新合作不會有障礙。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擴大新能源汽車領域開放;同時,取消外商投資股比限制。

特斯拉正籌劃在上海建廠,可望受惠,成為第一家突破50:50股比限制,甚至100%獨資的外資車企。

不過,穆斯克8日卻向川普連發五條Twitter,抱怨「美國汽車進口到中國,需繳納25%的進口關稅;而中國汽車出口到美國,只需要繳納2.5%的關稅,整整10倍的差異。」

他還吐苦水「沒有任何一家美國車企在大陸工廠所有權(持股比例)在50%以上,但美國現在有五家100%中資背景的電動車企。」

萬鋼表示,中美電動汽車貿易沒有不平衡;他透露,特斯拉剛上市,就去過特斯拉駕駛過新開發的第一輛電動汽車,穆斯克第一次到中國,就開著特斯拉車到科技部。從2001年開始,科技部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對電動汽車的發展,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電池、電機、電控技術,都有中美科技合作。萬鋼還說,不只特斯拉,中美在電動汽車的合作十分緊密,科技部和美國能源部有一個聯合研究中心,進行三大關鍵內容合作,包括節能建築、清潔煤利用及電動汽車,包括卡車的高效使用,發揮各自的優勢互補。

走訪雙創基地 盛讚台青
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持續兩年多,科技部長萬鋼10日指出,雙創提高大陸創新創業的國際化水準,他特別提到拜訪過兩岸雙創孵化基地「蟻族」,台灣青年打造的眾創空間合作共贏讓他印象深刻。

萬鋼在全國人大科技部專場記者會表示,他走訪許多雙創基地,由台灣青年打造的創業基地「蟻族」,「我去拜訪了蟻王,也看到了蟻族生產的產品,感到非常興奮。」

他強調,「蟻族」眾創空間讓兩岸青年相互交流,實現眾創共贏,得到市場的肯定,打造出成功的創業主體引領眾創趨勢。

萬鋼還分享雙創的小故事,有個外國人質疑,共享單車怎麼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呢。萬鋼說,中國本來就是單車大國,共享才是創新。在雙創熱潮下,科技部統計,累計有4,200多家眾創空間、3,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00多家企業加速器和150多家國家高新區,形成創新服務的生態網路。

評析
特斯拉正籌劃在上海建廠,可望受惠,成為第一家突破50:50股比限制,甚至100%獨資的外資車企。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0 14:21: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戴姆勒收購北汽新能源3.93%股份
卡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全球知名車廠戴姆勒(Daimler AG)日前發布公告稱,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完成對中國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新能源汽車3.93%股份的收購,成為北汽新能源的股東之一。

新浪汽車報導,2017年6月,戴姆勒和北汽集團簽署深化合作的架構協定,其中包含戴姆勒擬投資北汽新能源的決議。戴姆勒希望透過與北汽集團及北汽新能源的緊密合作,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及客戶需求的了解。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Hubertus Troska說:「電動出行是戴姆勒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之一,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為此,戴姆勒正在中國市場及全球範圍內積極推動該戰略的不斷深化。」

稍早前,中國吉利汽車宣布收購近10%戴姆勒的股份。2月24日,吉利集團發布公告稱,已經透過旗下海外企業收購戴姆勒9.69%的股份,從而成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

當時,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希望與戴姆勒在電動技術上達成合作。然而,戴姆勒首席執行官Dieter Zetsche在內日瓦車展上表示,與吉利的任何產業聯盟,都將取決於目前的中國合作夥伴北汽是否同意。

去年7月,戴姆勒宣布將與北汽投資6.55億歐元在中國建電池廠。今年2月底,北汽和戴姆勒共同宣布,計畫擴大賓士乘用車在中國本土的生產規模,雙方將共同投資逾119億元人民幣,打造生產基地。

市場人士認為,儘管吉利極度垂涎戴姆勒的電動車技術,但戴姆勒似乎不以為然,希望繼續增強與中國合作夥伴北汽的關係,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

評析
戴姆勒希望透過與北汽集團及北汽新能源的緊密合作,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及客戶需求的了解。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0 14: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傳統車廠 攻時髦電動車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從美國福特到德國保時捷等傳統汽車製造商,計劃投資逾700億美元,效仿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推出新一代更時髦的電動車與電池,以擺脫電動車比傳統汽車難賣的困境。

華爾街日報報導,福特1月宣布將斥資110億美元開發更有吸引力的電動車,凸顯大型汽車公司願意推出外型迷人的電動車。

Jaguar、奧迪、保時捷、Volvo和豐田今年也將推出新款的電動車;福斯已承諾到2022年在電動車領域投資400億美元;戴姆勒旗下的賓士也將投資120億美元。

相較傳統汽車,美國民眾購買電動車的興趣缺缺,舉例來說,福特旗下Focus電動車花了六年,才賣出8,700輛。

雖然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的銷售首度跨過20萬輛大關,但也僅占整體汽車銷售市場的逾1%,況且美國民眾還享有購買這類車款的聯邦稅務補貼7,500美元。

原因之一在於,汽車製造商長久以來所推出的電動車外型較為古板,難以吸引消費者,因這些業者認為電動車需求並不高,所開發的一系列電動車通常被譏為「符合環保法規的車款」,目的僅為符合監管機關的要求,而非大量銷售。

評析
從美國到德國等傳統汽車製造商,計劃投資逾700億美元,,推出新一代更時髦的電動車與電池。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0 14:22: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證實2月一度停產Model 3

經濟日報 記者易起宇╱綜合報導

特斯拉2月下旬一度停產其眾所矚目的首輛量產電動車Model 3,不過該公司表示,包括這回在內的多次停產都在公司的計畫之內,反而有助於生產。

特斯拉昨(11)日證實,公司確實在2月20日至24日間暫停了加州費利蒙組裝廠的Model 3生產,這座工廠目前除了生產Model 3外,也生產Model S轎車和Model X運動休旅車(SUV)。

特斯拉發言人透過聲明稿表示:「我們的Model 3生產計畫包括了多次計畫中的費利蒙和內華達州Gigafactory 1工廠的停產。停產期間將用來改善自動化和進行系統性的障礙排除,以增加生產效率。」

特斯拉目前計劃在3月底前達到周產量2,500輛,6月底前達到5,000輛。據彭博開發的預測工具,Model 3的產量在2月下旬出現下滑,但在3月初已開始回升。

評析
多次停產都在公司的計畫之內,停產期間用來改善自動化和進行系統性的障礙排除,以增加生產效率。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2 15:43: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鋰生產大國欽點  韓廠將設電池原料廠

記者 陳苓 報導

鋰是電動車電池的必備原料,南美洲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國,該國為了發展下游工業,找來各國競標設立工廠,結果韓廠浦項鋼鐵(POSCO)和Samsung SDI領軍的聯盟雀屏中選,智利政府將保障鋰礦供應,協助得標廠商生產鋰電池原料。

BusinessKorea、Investor、路透社報導,浦項鋼鐵11日宣布,該公司和Samsung SDI率領的聯盟,將斥資575億韓圜(5,402萬美元)在智利港口城市Mejillones設立陰極(Cathode)工廠。陰極是鋰電池的原料,工廠預定2021年下半投產,年產量達3,200噸陰極。

專家認為,此舉可讓浦項鋼鐵和Samsung躍上國際舞台,和海外對手競爭。浦項鋼鐵進軍鋰電池原料動作頻頻,之前卡位中國市場,今年一月和陸廠華友鈷業(Huayou Cobalt)設立合資企業,2020年起將在中國生產4,600噸的陰極。浦項鋼鐵高層表示,該公司電池業務從中國拓展至南美,將成為全球的陰極生產商。

除此之外,對Samsung SDI來說,未來無須擔心陰極供給短缺。該公司總裁Jeon Yeong-hyun指出,鋰電池市場日益擴大,智利的合資企業將可帶來穩定的鋰電池原料供給。

電動車需求水漲船高,估計全球陰極買氣將暴增四倍,從2016年的21萬噸,2021年增至86萬噸。

評析
電動車需求水漲船高,估計全球陰極買氣將暴增四倍,從2016年的21萬噸,2021年增至86萬噸。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2 15:43: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全自駕車上路,馬斯克估最快2019年底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周日對自駕車發展發表最新看法,據他表示,全自駕車最快有望在一年半內實現,也就是2019年底左右。

Eelectrek.co報導指出,剛出廠的特斯拉電動車搭載Autopilot 2.0或2.5硬體,理論上應有全自駕能力,只是軟體還沒準備好,目前Autopilot也處在停用狀態。

據特斯拉表示,一旦自駕功能證明比人類駕駛安全,並獲監管機構允許,將透過軟體啟動自駕功能。

馬斯克去年中就曾矢言,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將在2年後達到最高Level 5級別,他還說過特斯拉Autopilot 2.0自駕系統比人類駕駛聰明2-3倍。

CNBC上周五報導指出,目前自駕車測試里程數最多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駕車開發商Waymo ,Waymo也被認為是自駕車產業的領航者,緊追在後的不是特斯拉而是通用汽車。

評析
馬斯克表示,全自駕車最快有望在一年半內實現,也就是2019年底左右。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2 15:43: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3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生產又暫停 特斯拉:改善自動化技術

吳國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2月下旬暫時中止Model 3轎車的生產線,為期1個工作周,目的在改善工廠自動化技術及生產瓶頸,未來有助於提升產量。

Tesla周日確認,Model 3在加州費利蒙(Fremont)工廠的產線,生產在2月20日至2月24日暫時中斷,之後已恢復生產。Tesla目前在該廠生產Model S轎車、Model X休旅車及Model 3;電池則產於內華達州雷諾(Reno)東部的超大電池廠「Gigafactory」。

Tesla發言人說:「周期性的停產是在Model 3的生產計劃中,包括費利蒙廠和超大電池廠,用意是改善自動化技術及因應生產瓶頸,以提升產能。」該公司強調,產線重整不但不罕見,而且很平常。

在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計畫中,Model 3轎車被視為電動車普及化的關鍵,但加速產能的進度比預期長,而且更有挑戰性。特斯拉最新的目標是,在本月底將Model 3產能提升到1周2500輛,6月底加速至1周5000輛。

評析
特斯拉暫時中止Model 3生產線,目的在改善工廠自動化技術及生產瓶頸,未來有助於提升產量。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2 15:43: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6 19:23 編輯

轉貼2018年3月1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迫使傳統汽車廠商跟進電動車產業  投資總額已超 700 億美元

作者 linli

福特汽車公司花費 6 年的時間才售出了 8,700 台 Focus 電動車,僅僅相當於該公司熱門車況 F 系列燃油動力皮卡 3 天的銷量,美國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興趣不大,但消費者的冷淡並沒有阻止福特汽車向電動車市場投入巨資,該公司計劃投入 110 億美元研發更受關注的電動車產品。做為傳統汽車製造商的代表,福特汽車的戰略也表明越來越多大型汽車製造商願意嘗試研發更具競爭力的電動車產品,就像他們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對手特斯拉那樣。

在 2018 年 1 月的北美車展上福特宣布的電動車投資計畫,僅僅是全球汽車製造商投資電動車市場和電池產業的一部分,其他汽車製造商也都有大規模的電動車製造計畫,Jaguar 將在美國市場推出電動SUV、Audi、Porsche、豐田、沃爾沃均有多個品牌的電動車推出。

但美國市場對於電動車反應冷淡,受歡迎的車款絕大部分都是燃油汽車,儘管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美國市場的交付量首次突破 20 萬台,同時還有 7,500 美元的聯邦稅減免,但電動車的銷量僅占美國乘用車銷售市場的 1%。

電動車在美國市場推廣緩慢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傳統汽車製造商推出的電動車都是主流車款的電動版本,這樣的設計很難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同時傳統汽車製造商相信電動車的市場需求低迷,只是為了迎合政府的監管政府而推出電動車,沒有對電動車產品線足夠的重視,這些電動車往往被稱為合規車,主要目的是減少政府的監管而不是追求大規模出售。

福特汽車全球市場總監 Jim Farley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福特將把該公司最受歡迎、最有標誌性的燃油汽車設計到純電動車款,比如 F 系列皮卡,F-150 完全可以實現純電力驅動,目前電動車市場的選擇並不多,但未來的市場潛力巨大。

在福特的電動車計畫中,2020 年將推出高性能的電動 SUV 定名為 Mach 1,這也是福特汽車經典車款野馬跑車曾經使用的名字。隨著越來越多汽車廠商進入電動車市場,動力電池成本會顯著下降,電動車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一般比同款的燃油汽車定價高幾千美元。加州和中國等市場都有針對燃油汽車非常嚴格的監控措施,鼓勵汽車廠商推出電動車。

德國汽車製造商 Volkswagen 曾因為規避美國市場嚴格的汽車排量監管措施違規,該公司已經宣布將在 2020 年前向電動車市場投入 400 億美元。Mercedes-Benz 母公司 Daimler AG 則宣布了 120 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計畫,通用汽車將會在 2023 年前推出 20 款電動車,但沒有透露具體的投資金額。

美國最大的汽車經銷連鎖機構 Auto Nation 公司 CEO Mike Jackson 表示,預期到 2030 年電動車的銷量將占到美國汽車銷售量的 20%,遠高於當下的 1%,電動車市場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潛力,全球前三大乘用車市場都出現了強制汽車廠商推出電動車的政策,包括中國、歐洲、美國的監管機構都在鼓勵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電動車推廣還面臨著充電網路不統一的問題,遠距離行駛仍然需要充電站的支持,但缺乏充電網路使得消費者對於電動車表現出了觀望態度,目前電動車的售價也沒有太多競爭力,汽車廠商希望政府可以給予電動車更多稅費方面的優惠,也抵消售價對於市場需求的衝擊。Peugeot 公司 CEO Carlos Tavares 表示,如果電動車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那整個產業和政策制定者都會存在很大的疑問。

電動車的價格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接近目前燃油汽車的價格,Fiat Chrysler CEO Sergio Marchionne 曾開玩笑稱,他並不希望客戶選擇 Fiat 500 電動車,因為每售出一台 Fiat 500 電動車該公司就會虧損 1.4 萬美元,目前該公司的電動車業務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評析
福特汽車的戰略表明越來越多大型汽車製造商願意嘗試研發更具競爭力的電動車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4 16:03: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大戰 固態電池成新寵
雷諾/日產擬2025年推新車

記者 陳苓 報導

電動車電池進入次世代大戰,多家車廠爭相研發「固態電池」(solid-state batteries),宣稱此種電池比傳統鋰電池容量更大、充電時間更短、也更安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表示,目標2025年推出使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搶先卡位新市場。

InvestorIntel報導,固態電池被許多人視為顛覆車市的新科技,2015年電池業者Sakti3表示,即將開發出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為當前鋰電池的兩倍、成本只要鋰電池的1/5,而且固態電池不易燃、能使用更久、充電時間更短。新技術潛力無窮,Sakti3隨即被Dyson收購。

金融時報報導,固態電池潛力大,吸引車商爭先恐後湧入,豐田(Toyota)早早投入研發,目標2020年代上半推出固態電池電動車。BMW則預定2026年發布固態電池電動車,該公司表示電池容量將是未來車主挑選電動車的重點。

如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也加入此一陣營,雷諾電動車主管Gilles Normand表示,固態電池在成本、能量密度、熱穩定性(thermal stability)上,都優於當前的鋰電池。儘管仍有許多挑戰,研發已大有進展,估計2030年前推出固態電池電動車,可能的話,將於2025年問世。

評析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表示,2025年推出使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搶先卡位新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4 16:03: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Panasonic大連車用鋰電池廠量產出貨、供應美/中市場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Panasonic 13日發布新聞稿宣布,位於中國大連市的車用角形鋰離子電池工廠開始進行量產出貨、並於當日舉行了出貨儀式。該大連工廠開始出貨高輸出高容量且高安全性的角形鋰離子電池至北美和中國市場,之後也將擴增供應對象。

Panasonic指出,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提振電動車(EV)、油電混合車(H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等環保車市場逐年擴大,而隨著上述大連工廠開始進行量產出貨,Panasonic車用鋰離子電池事業也建構出覆蓋日本、美國以及中國等全球3大主要市場的生產體制,今後Panasonic將活用這些據點,進一步強化車用電池的全球競爭力、擴大車用電池事業。

Panasonic社長津賀一宏曾於1月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會場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電動車(EV)用電池,不過具體的時間表尚未敲定。Panasonic是特斯拉車用電池的主要供應商。

時事通信社3月6日報導,Panasonic副社長、車用相關事業負責人伊藤好生(Yoshio Ito)受訪時表示,計畫在中國增產車用電池,考慮利用位於江蘇省的2座工廠(無錫工廠和蘇州工廠)生產搭載於電動車(EV)的車用電池。Panasonic位於江蘇省的工廠目前生產使用於筆電等用途的鋰離子電池,而Panasonic考慮將其產線變更為車用、或是新設車用產線。

評析
Panasonic計畫在中國生產特斯拉電動車(EV)用電池,不過具體的時間表尚未敲定。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4 16:04: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改用永磁馬達,稀土釹漲聲響起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長程版Model 3電動車捨棄感應馬達、改採永磁式馬達,預料將導致已經因中國限制出口而供給吃緊的釹金屬,更加供不應求。

全球政府為削減碳排放,紛紛訂出新售車全面電動化時程,這已使得鋰、鈷等關鍵電池材料價格水漲船高,現在隨著Model 3克服產線瓶頸、產出逐漸放大,生產永磁馬達所需的釹也開始受到關注。

據市調機構IMARC統計,目前用在馬達裡頭的釹磁鐵價值超過113億美元,2010-2017年期間複合年成長率達8.5%。(路透社)

顧問公司Roskill資深分析師David Merriman指出,去年全球對釹的需求達31,700噸,供給不足3,300噸,他預測今年需求將進一步攀升至34,200噸,明年更上看38,800噸。

在此同時,車廠已在努力克服釹供給不足的問題,如豐田周一就宣布,成功以其它產量較多、價格較便宜的稀土,開發出釹用量減半的馬達磁鐵,有望應用在未來的電動車上。(日經新聞)

評析
特斯拉長程版Model 3電動車捨棄感應馬達、改採永磁式馬達,將導致供給吃緊的釹金屬,更加供不應求。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淳紳電動車估達有條件自駕 5月亮相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8年3月13日電

淳紳(4529)預計與桃園市政府合作開發自動駕駛系統,車輛已經運抵台灣,淳紳表示,5月底將公開展示前期開發成果,預計可達Level 3的程度。

根據美國運輸部採用的SAE(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自動駕駛分級標準,Level 3屬於「有條件自動駕駛」(Conditional Driving Automation),意即自動駕駛輔助控制期間,駕駛人可暫時免於操作,但是當系統偵測到行車環境需要駕駛人反應時,會立刻解除自動駕駛狀態,讓駕駛人接手後續控制。

淳紳副總經理謝豐吉表示,2年的開發計畫目標要達到自動駕駛Level 4的程度,讓車子在特定規劃的行車環境中,全交由自動駕駛系統控制,目前全球仍未有車廠可以達到Level 5的自動駕駛階段,未來淳紳會有新的專案計畫,向Level 5的自動駕駛科技發展推進。

此外,中國大陸國家發改委2月初在會議中點名優先支持淳紳旗下贛州昶洧興建整車廠,淳紳表示,贛州發改委3月初已經通過昶洧電動車廠的生產申請文件,並呈交國家發改委做最後審批,根據申請內容,贛州昶洧電動車廠的總面積約24公頃,將架設687套生產設備,目標年產量為10萬輛電動車,總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50億元。

淳紳表示,贛州昶洧日前又再取得9項專利,並獲得認定為有價無形資產,江西省政府為了鼓勵企業持續自主研發,再撥款人民幣350萬元(約新台幣1640萬元)獎勵金,加速推動電動車發展。

評析
淳紳與桃園市政府合作開發自動駕駛系統,5月底將公開展示前期開發成果,預計可達Level 3的程度。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1: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最大電池商 控股加拿大鋰礦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大陸最大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寧德時代),透過一項股權收購案,取得加拿大魁北克的1個鋰礦控股權;目前正積極推動股票上市的寧德時代,希望在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製造商。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根據12日的一項聲明,寧德時代旗下的加拿大時代,收購吉林省吉恩鎳業旗下吉恩國際所持有北美鋰業的3,660萬股票,並以90%以上的持股,成為加拿大魁北克省北美鋰業的控股股東。魁北克省政府擁有北美鋰業5%的股權。

目前,寧德時代正急於保障這項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在達成這筆交易之際,寧德時代正迅速擴大電動汽車電池產量,目標是到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製造商。

報導指出,2016年收購已破產的北美鋰業的吉林吉恩鎳業表示,它無法再滿足北美鋰業在La Corne鎮的鋰專案的資金需求。

這座鋰礦於1942年發現,曾於20世紀50年代向美國原子能機構提供鋰礦。

企業總部位在福建的寧德時代,是1家動力電池系統供應製造商,成立於2011年12月,目前是大陸動力電池的龍頭。

2017年11月,寧德時代公布在大陸創業板IPO的募股說明書。

證券時報網報導,寧德時代募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此次發行新股不超過2.17億股,占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10%,募投項目包括,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專案、寧德時代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擬用募集資金投資131.2億元人民幣。

寧德時代還未上市,目前估值已超過1,300億人民幣,市場認為,如果順利上市,寧德時代將成為創業板第1股。

評析
大陸最大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透過一項股權收購案,取得加拿大魁北克的1個鋰礦控股權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2: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4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亞馬遜品牌聲譽居冠 蘋果谷歌排名下滑

中央社 倫敦13日綜合外電報導

一項年度品牌聲譽調查顯示,蘋果與Alphabet旗下的谷歌名次下跌,亞馬遜公司連續3年高居第一,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將旗下車款Roadster送上太空後,排名扶搖直上。

路透社報導,根據哈瑞斯民意調查(Harris Poll)今天發布的年度企業聲譽商數(ReputationQuotient)調查,蘋果(Apple)排名從第5落到第29,谷歌(Google)從第8掉到第28。蘋果近至2016年時,品牌聲譽還創下第2名佳績。

這項調查自1999年起,在每年12月11日至隔年1月12日之間,對2萬5800名美國成人進行「最有曝光率」企業品牌的聲譽調查。

哈瑞斯民意調查執行長格茲瑪(John Gerzema)表示,蘋果和谷歌名次下跌,歸因於兩家公司推出的吸睛產品數量不如過去幾年。

這類產品包括谷歌當年推出的Google文件、Google地圖等免費服務,與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推出的iPod、iPhone和iPad等產品。

同時,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穩居第一名,除2015年滑落第2外,已霸佔冠軍寶座5年。

格茲瑪將亞馬遜的排名,歸功於他們在消費者生活的涉足範圍日益擴大,併購全食超市公司(Whole Foods),進軍生鮮領域就是一項好例子。

格茲瑪表示,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公司(Tesla)雖然在地球上準時交車成績不甚理想,但以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火箭將旗下Roadster車款送上外太空的勢頭,名次仍從第9上攀至第3。

評析
一項年度品牌聲譽調查顯示,亞馬遜公司連續3年高居第一,特斯拉將Roadster送上太空後,排名扶搖直上。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首批電動車電池步報廢期,政策面力促回收利用管理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上證報報導,大陸2013年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個人消費市場,5年後這些動力電池開始步入報廢期,且由於新能源汽車最近5年複合增長率迅猛,因此,預期自今(2018)年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業內人士表示,與手機或電腦的鋰電池回收成本極高有所不同,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難度不算大,前景很廣闊。

大陸工信部等七部委於今年2月26日發佈《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產品的設計要求、生產要求和回收責任等,旨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範行業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動力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的使用壽命約5年,因此2013年產銷的動力電池今年起將陸續進入報廢期,未來數年這個市場會爆發式擴容。因此,近半年陸續有產業資本開始涉足此市場,包括格林美、比亞迪、寧德時代、華友鈷業、國軒高科、中航鋰電、駱駝股份、雄韜股份、天奇股份等多家電池生產及相關企業皆在積極佈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

據動力電池生產商相關人士指出,在通常情況下,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衰減到初始容量的60%至70%左右就要進行替換,但電池本身還有能量可繼續使用,所以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市場前景較為廣闊。另據新能源車整車和動力電池製造商表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製程技術不存在問題,可以說是比較成熟了,廢舊動力電池的主要價值在於電池金屬離子的再次利用。

有關於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具體操作,據大陸動力電池生產商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來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項目已能夠在其他領域得以利用,但回收拆解方面前景並不明朗。具體來看,不同公司生產出的動力電池標準的不統一,對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存在較大影響。

評析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製程技術不存在問題,廢舊動力電池的主要價值在於電池金屬離子的再次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2: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電動車隊 拚全球龍頭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周三報導,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福斯(Volkswagen)計畫在2025年前,在歐洲、中國大陸和美國至少興建16座電動車工廠,其中9座預估在2020年前投產,福斯矢言打造全球最大電動車隊,取代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

其中1座廠房將設在福斯的田納西州查塔努加(Chattanooga)工廠內,有5座將位在大陸,其餘將設在歐洲。福斯目前在歐洲已有3座廠房。福斯發下豪語,擬在2025年前銷售300萬輛電動車。

相較之下,特斯拉2017年賣出102,807輛電動車,大部分為高階的Model S汽車和Model X休旅車。Model 3於去年開始生產,但特斯拉一直未能達到生產目標。特斯拉接到50萬張Model 3訂單,不過產量仍遠遠低於每年25萬輛的目標。

福斯執行長穆勒(Matthias Muller)指出,自2019年起,福斯「幾乎每個月」都會推出新款電動車。

穆勒在年度股東大會表示:「公司計畫用數年的時間打造全球最大電動車隊,橫跨旗下所有品牌和區域。」福斯旗下品牌包括福斯(VW)、奧迪、保持捷、SKODA、賓利和藍寶堅尼等。

福斯的新電動車廠將建在現有廠房內部,並將利用標準化的基本技術來提升規模,以及降低成本。福斯利用相同的手法降低傳統汽車的生產成本。

藉由這項策略,福斯品牌將在2025年前推出50款新電動車和30款新油電混合車,並在2030年前為旗下逾300個車款打造電動車版本。

目前全球電動車需求仍只占新車銷量的一小部分,福斯和其他汽車廠的巨額電動車投資能否起飛,也有待觀察。

然而穆勒表示:「電動車銷售的絕對數字儘管微小,但首款最新e世代電動車問世時,情況至少會有所改變。」

評析
福斯計畫在2025年前,在歐洲、大陸和美國至少興建16座電動車工廠,其中9座預估在2020年前投產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8: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讓特斯拉14日股價大跌4.5%的三個原因

經濟日報 記者易起宇╱綜合報導

特斯拉昨(14)日股價一度大跌5%,收盤跌幅收斂到4.5%,創下逾一個月來最大跌幅,而造成這波震盪的主要原因和各媒體分別爆出的三項消息有關,包括:

繼上周離職的會計長布蘭德瑞茲(Eric Branderiz)之後,特斯拉財務長芮波(Susan Repo)也已跳槽到其他公司。對預計4月初將報告Model 3的生產、出貨狀況的特斯拉而言是項重傷。

CNBC報導,特斯拉生產的零件和車輛的瑕疵率過高,有高達40%的零件需要重新製作或維修,造成特斯拉難以達成生產目標,並影響員工士氣。據內部員工表示,負責品管的員工經驗不足,部分電池出廠時甚至帶有潛在嚴重缺陷。特斯拉則澄清,CNBC報導指的重製和其車輛品質無關,「專家」所稱的重製並非尋常舉動,或者能影響車輛品質,都是混淆訊息,甚至完全錯誤。

華爾街日報報導,福斯汽車正打算在電動車市場上打垮特斯拉,計劃在未來七年內推出30款新款混合動力車和50款全電動車,並加蓋16座新的電動車工廠生產這些車。

評析
CNBC報導指的重製和其車輛品質無關,重製或者能影響車輛品質,都是混淆訊息,甚至完全錯誤。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8: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福斯擴廠 力拚五年內要當電動車龍頭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德國車商福斯與陸、韓等電池供應商一口氣簽下價值200億歐元(250億美元)的合約,未來五年將密集推出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以及在全球擴增新生產設備,誓言要推出全球最大電動車隊,取代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地位。

華爾街日報報導,福斯13日表示,到2025年前將在歐洲、中國和美國建造至少16座電動車車廠,其中九座車廠可望於2020年前開始營運。其中一座將設在美國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市,五座設於中國,其餘車廠將以福斯在歐洲原有的三座車廠擴增。

藉由上述計畫,福斯企圖在2025年前實現每年銷售3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遠遠高於特斯拉去年的銷售成績10萬2,807輛。

福斯旗下已擁有奧迪、保時捷、賓利和藍寶堅尼等廠牌,福斯執行長穆勒13日更發出豪語,2019年起「幾乎每個月」都會推出一款新電動車。以車款來算,福斯旗下廠牌到2025年將分別推出50款電動車和30款油電混合車;到2030年電動車系列將逾300款。

此外,福斯也分別和南韓與中國電池商簽訂價值200億歐元(250億美元)的協議,包括三星SDI、樂金(LG)化學和中國新能源科技公司等業者,將對福斯在歐洲和中國的生產供應電池,以確保未來幾年大舉推出電動車的電池供應無虞。

福斯之後也將簽訂對北美的供應協議。整體而言,福斯計劃購買約500億歐元的電池,宣稱這是汽車業最大手筆的電池購買計畫,遠高於特斯拉去年大多向Panasonic採購的175億美元。

不過即使敲定電池供應無虞,福斯也尚未完全解決電動車的電力供應問題,因仍難以確保用於電動車關鍵零件的鈷原料供應。福斯表示正設法減少電動車對鈷的需求。

評析
福斯企圖在2025年前實現每年銷售3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遠遠高於特斯拉去年的銷售成績10萬2,807輛。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8: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挺「獨角獸企業」 寧德時代閃電上市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繼鴻海集團大陸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FII)之後,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估將成為陸股「閃電上市」第二股,顯示中國大陸資本市場正在積極給予「獨角獸企業」強力的支持。

鴻海集團去年3月29日發布公告,子公司富泰華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以人民幣逾10億元,取得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約766.65萬股,持股占比約1.19%。

寧德時代在排隊僅四個月後,於3月12日晚間更新公司招股說明書。《新京報》指出,在大陸首次公開發行(IPO)必須先將招股說明書進行預披露,說明企業開始「排隊」,一般所稱IPO排隊要一、兩年就是指這個過程。

然後在即將提交到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前,企業會對招股書進行預披露更新。

一位投資界人士稱,在更新公司招股說明書後,往往再一個月左右時間,就會進入「上會」階段,亦即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將開會進行審核。

寧德時代是在2017年11月10日在證監會網站預披露,如果進展順利,寧德時代大約只用了五個月時間就完成所有IPO流程。儘管比FII的創紀錄36天為長,但相較於去年A股IPO平均需費時一年三個月,依然快了許多。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寧德時代因「獨角獸效應」而實現IPO排隊速度的加快,早為業內所預期。華泰聯合證券則表示,在獨角獸概念被支持下,不排除監管層在發審流程優化等環節,會給予寧德時代更多支持性政策的可能。

大陸證監會表示,已專門成立關於四新類企業創新型經濟業態的專家委員會,大陸獨角獸企業中,資產10億美元的有100家左右,20億美元的不超過50家,接下來準備分批推進A股上市。

寧德時代2011年在福建寧德成立,其主要業務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與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2017年營收達人民幣199.97億元,增長34.4%;淨利潤39.72億元,增長31.4%。

更重要的是,寧德時代已於去年超越比亞迪和松下,成為全球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冠軍。

其客戶除宇通集團、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吉利集團、福汽集團、中車集團、東風集團、長安集團等大陸整車龍頭企業,也已經打入BMW、福斯等國際大廠的供應體系,是大陸少數能為國際汽車品牌提供動力電池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評析
寧德時代已於去年超越比亞迪和松下,成為全球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冠軍。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6 19:29: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保時捷首款電動車 2至3年內有望在台上路

吳凌祺/台北報導

台灣保時捷分公司14日在台正式營運,新任總裁在Martin Limpert在受訪時表示,保時捷的量產電動車,將有望在2至3年內、陸續來台上路。

環保潮流高漲,電動車已是全球車壇顯學,身為跑車製造廠的保時捷(Porsche)也不落人後,近日更在日內瓦車展推出一款名為Mission E Cross Turismo的概念車吸引眾人目光。事實上,Mission E Cross Turismo是2015年就推出—Mission E電動四門跑車的衍生版本,原廠已表示2019年Mission E就會正式上市,而Mission E Cross Turismo也將於稍後推出。

Martin Limpert強調保時捷不單只是推出電動車產品,計畫將推廣一種全新的「智慧型移動方式」,因此未來如何串連台灣各城市間便於使用電動車,尚牽涉到各式硬體佈建,以及與不同機構溝通協調;可以肯定的是保時捷認為電動車已是未來趨勢,保時捷除了積極研發、更不會只做一家「跟隨者」,而會用獨到方式、詮釋所謂的智慧移動方式。

接下來最讓人好奇的就是身為消費者,你能接受保時捷出品、沒有內燃機動力的純電動車嗎?若以從前車迷一開始無法接受保時捷製造休旅車(Cayenne)、後來卻造成市場大賣的歷史來看,保時捷電動車說不定會成為未來電動車市場的黑馬。

評析
保時捷的量產電動車,將有望在2至3年內、陸續來台上路。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5: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中國設廠卡關,馬斯克盼川普解圍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中國遲遲不批准特斯拉的上海設廠計畫,難怪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失去耐性,近期在進口鋼鋁加稅議題上甘冒中國之大不諱,罕見與美國總統川普站在同一陣線。

馬斯克本周稍早前痛批中國貿易不對等,造成美國車廠難以打開中國市場。據馬斯克表示,美國進口中國汽車關稅僅2.5%,但中國進口美國汽車關稅卻高達25%,兩者相差十倍。

馬斯克認為美國電動車廠當前在中國所面臨的處境,有如穿鉛鞋參加奧運,規則極為不公,他盼望川普能爭取到公平待遇。

上海政府隨後向路透社證實,特斯拉設廠計畫確實還在審核階段,但雙方交涉過程一直很順利,一旦定案會立即對外宣布。

中國目前積極發展電動車,特斯拉在中國設廠的企圖心一直很強烈,不過馬斯克並不想與當地業者合資,以致計畫卡關。中國目前限制外資股權不能超過50%。

評析
馬斯克本周稍早前痛批中國貿易不對等,造成美國車廠難以打開中國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5: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Tesla驚傳良率差  4成零件須重做
公司否認 稱效率改善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週三(3月14日)股價受到市場謠傳汽車良率極差的衝擊重挫,對此該公司鄭重否認,還表示Model S、Model X的生產效率已有大幅改善。

CNBC 14日引述內部員工報導,特斯拉位於加州的Fremont廠,由於製造出來的零組件和汽車失誤比例太高,重做(rework)和維修(repair)的工作已讓人難以負荷。

特斯拉一名現任工程師估計,Fremont廠製造或取得的零組件當中,多達40%需要重做,由於工作人員得耗費許多精力檢查、重做生產線完成的零組件,Model 3的出貨時程也只能被迫往後延。其他員工則指出,特斯拉有時甚至會把有缺陷或受損的零組件,直接從Fremont廠移送至位於加州Lathrop的翻修中心,而不是直接在生產線上修復零件,這是相當不尋常的現象。

特斯拉14日聞訊重挫4.45%、收326.63美元,創2月14日以來收盤低。

對此特斯拉發言人僅表示,該公司的翻修團隊並未「重做」(rework)汽車,員工們或許把重做和翻修(remanufacturing)的定義給混淆了,所謂翻修是指公司把舊的零件重新整理,以待未來用於前來維修的汽車中。認定此事不尋常、或相信這代表汽車品管有問題的「專家」,要不是太糊塗,就是完全搞錯了。特斯拉把關嚴格,每一輛汽車都得經過500多項的檢驗和測試,在最終校準時,需要調整的項目其實都相當微小,僅需數分鐘就可解決。

不過,特斯拉並未揭露其「直通率」(first pass yields, FPY)。所謂直通率,可看出以標準流程製作出的新車,有多少能第一次就通過所有的品管測試。

路透社隨後報導,針對品管問題可能會讓生產目標落空的傳言,特斯拉特地回應時表示,Model S、Model X的生產時間已經顯著縮短,過去員工要輪三班、還得努力增加工時,才能讓這兩款汽車達成年產10萬台的目標,如今則只需輪兩班、還幾乎不需要加班。

路透社、CNET News、MarketWatch報導,特斯拉發言人甫於3月12日透過電子郵件表示,Model 3生產線(包括加州Fremont廠、「Gigafactory 1」超大電池廠)確實曾在2月20-24日暫停,目的是在調整設備、改善自動化程序,如此才能解決生產瓶頸、拉高生產效率。這對試著拉高新品產能的公司來說,是相當正常且普遍的現象。

至於升級生產線的細節為何,特斯拉並未明說,僅表示未來數個月生產線還可能暫停數次。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去(2017)年7月原本估計,Model 3的月產量大概可在同年12月拉升至2萬台。不過,該公司隨後下修了這個數字,目前僅預估本(3)月底每週可生產2,500台,到了6月底則可週產5,000台。

評析
所謂翻修是指公司把舊的零件重新整理,以待未來用於前來維修的汽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5: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雙積分"是蝦米?
欲打造國際級車廠,擦亮中國製造絕招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國發展電動車,之前給予購買電動車的車主高額補貼,不料引發車廠的「騙補」歪風,業者假造銷售數據詐領補助。有鑑於此,北京當局改弦易轍,今年四月起將實施「雙積分制」(dual credits),藉此整併落後業者,培植出國際性的大車廠。

CNBC、南華早報、東方網、新能源報導,中國電動車政策原本採齊頭發展,民眾只要購買電動車,最多就能取得人民幣11萬元補貼,但是此種作法導致騙補猖獗,中國當局去年下砍20%補助,並宣布購車補貼將逐步退場,轉為雙積分制。

Wood Mackenzie分析師Yujiao Lei認為,中國原本推廣所有車廠的電動車,如今開始出現選擇性。2018年補助獨厚高性能的電動車、而非低階車種。此外,雙積分制也有利高性能電動車。

雙積分制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車廠生產越多汽油車,會消耗更多汽油,「油耗積分」隨之減少。相反地,生產越多續航力強、里程數高的環保車,「新能源積分」越多。車廠每年的油耗負分和新能源正分,必須抵銷歸零。負分車廠可向其他車廠購買多餘的正積分,如果積分未能歸零,就不能出售新車。

舉個例子,2018年至2020年環保車積分比例各為8%、10%、12%。如果車廠2019年賣出200萬輛汽車,達標積分為200萬×10%=20萬分。生產一輛低階電動車可得1積分;如果是性能較好的電動車,續航力達200公里,可得3.2積分。

研究諮詢機構China Policy資深產業分析師Cao Nanxin表示,中國政府逐漸減少補助,協助車廠不再倚靠補貼,能夠自力更生。中國想靠電動車擦亮「中國製造」招牌,從廉價商品生產國,升級成附加價值的產業國。

外國車廠為了取得正積分,紛紛與中國車商成立合資企業,競爭將更為激烈,車市會去蕪存菁。Deloitte的Macro Hecker預測,中國車市過於飽和,車廠過多,未來幾年可能吹起整併風。當局目的是促使中國誕生國際性的大車廠。

雙積分政策2021年正式施行,2018-2010年紀錄但不考核,等到政策生效時一併結算。

評析
車廠每年的油耗負分和新能源正分,必須抵銷歸零,如果積分未能歸零,就不能出售新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5: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瞄準中國與美國市場,松下大連廠開始量產車用鋰電池

作者 EnergyTrend

松下(Panasonic)日前宣布,中國遼寧省的大連工廠已開始量產車用鋰離子電池,目前將針對中國和北美市場的油電混合車(HV)市場,大量生產角形(prismatic type,又稱方形)鋰離子電池。

松下指出,近年人們開始關注環保議題,帶動電動車、油電混合車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等節能車商機,而隨著大連工廠開始量產出貨,松下車用鋰離子電池也將建構出日本、中國、美國世界三大市場生產體制。松下則希望未來能善加利用這些工廠,強化松下車用鋰離子電池競爭力與事業布局。

未來該公司也考慮在大連工廠周邊空地生產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和電動車等電池。據公司資料,大連工廠電池產量約可供給 20 萬輛電動車,但該工廠未來還想提供其他車型,尚不清楚整體產能與投資規模。

松下 2015 年斥資 4.12 億美元於中國遼寧打造鋰離子電池工廠,第一廠房已在本月投產,而第二廠房最快可於 2018 年內啟用,待第二廠房完工後,大連工廠整體產能有望擴增至 2 倍。

中國將在 2019 年開始要求廠商生產一定比例節能車,為了因應該國政策,車用鋰離子電池產量勢必得增加,而松下也認為這是個良好機會,不僅可響應政策,還能增強松下車用鋰離子電池布局。公司表示,未來將會提供高功率、高儲存容量且高穩定性的角形電池給北美與中國市場,之後還會再增加供應對象,為電動車盡一份心力。

目前松下為世界最大車用鋰離子廠商,市占率約四成,也是特斯拉合作廠商,長期為該公司生產圓柱形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封裝形式分為 3 種,為圓柱形、角形與高分子電池,大多車廠都是使用角形電池,特斯拉則在 2008 年開始採用圓柱形電池。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松下車用鋰離子電池將建構出日本、中國、美國世界三大市場生產體制。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5:13: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三星怕缺貨,傳學蘋果到剛果礦場搶鈷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全球掀起電動車熱潮,讓電池關鍵材料「鈷」奇貨可居。繼蘋果之後,三星為免日後出現斷貨,現在也直接殺到鈷礦的原產地剛果搶貨。

路透社報導,三星目前正與剛果鈷礦公司Somika洽談合約,務求確保生產智慧手機與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鈷原料貨源無虞。

剛果政局混亂,三星急於確保貨源、避免價格劇烈波動的動機雖然不難理解,但直接與礦商交涉,在過去仍非常少見。福斯與BMW等大型車廠為發展電動車,也都已加入全球搶鈷的行列。

全球鈷礦的供應,有三分之二來自剛果。鈷2016年的報價每噸只有2萬美元出頭,現已暴漲至每噸8萬美元,反映市場搶貨的激烈程度。

Investingnews報導,Somika總裁Chetan Chug確認三星議約消息屬實,目前雙方還在喬的階段。Chug指出通常只談一年約,最長談兩年,以確保最好的價格。

評析
繼蘋果之後,三星為免日後出現斷貨,現在也直接殺到鈷礦的原產地剛果搶貨。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5: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廠格林美飆8%!
搶鈷大戰報捷、吃下龍頭礦商1/3產能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國卡位電動車再下一城!陸電池材料廠格林美(GEM、002340.SZ)和全球最大鈷生產商嘉能可(Glencore),簽訂5萬噸鈷的供給合約,吃下了嘉能可1/3的鈷產出。

路透社、金融時報報導,格林美14日晚間宣布,與嘉能可簽訂三年合約,2018~2020年嘉能可將出售5.28萬噸氫氧化鈷(cobalt hydroxide)給格林美。5.28萬噸的鈷數量極多,相當於去年全球總產出的一半,也大約是嘉能可未來三年產出的1/3。

鈷是生產鋰電池的關鍵原料,中國搶先卡位,顯示該國意圖打破西方獨霸局面,掌握電動車市。全球80%的精煉鈷來自中國,格林美又取得大批鈷礦供應,將在電池界搶下主導地位。

中國電動車電池快速竄起,格林美是中國電動車電池廠寧德時代(CATL)的原料供應商之一。寧德時代本週宣布,該公司取得福斯和BMW大單,躍居全球電池一哥。

BMO Capital Markets估計,電動車電池約需10公斤鈷,用量是iPhone電池的1千倍。各界看好電動車買氣起飛,鈷價隨之一飛衝天,從2016年一月份的每磅將近10美元,最近升至每磅39美元,創2008年七月以來新高。

評析
陸電池材料廠格林美和嘉能可(Glencore),簽訂5萬噸鈷的供給合約,吃下了嘉能可1/3的鈷產出。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5:19: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鈷價續漲+鈷資源緊缺,陸企掀擴產併購潮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上證報報導,隨著鈷價的持續上漲,大陸華友鈷業日前宣佈,擬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鋰電動力三元前驅體新材料專案;格林美昨(14)日發佈自海外搶購鈷資源的訊息。據券商研究員表示,由於鈷礦資源掌握在少數巨頭手中,普遍的惜售現象,導致市場供應持續吃緊,貿易商很難從市場上補到貨,出貨意願不強,導致價格持續推高。但另一方面,不論是3C還是動力電池,下游買方的意願也不強烈。

而價格的僵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巨頭產業鏈延伸的步伐。大陸目前最大的鈷產品供應商華友鈷業(603799.SH)日前宣佈,披露擬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鋰電動力三元前驅體新材料專案,計畫投資63.7億元,預計建成投產之後,可實現年均營業收入125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利潤總額11.8億元。

該券商研究員認為,站在華友的角度,這就是產業鏈的正常延伸,由於掌控了上游的資源,做下游的前驅體有成本優勢,但是對下游公司而言,這就是一種警示,沒有材料資源,隨時可能被卡住脖子;儘管市場對華友鈷業向下游延伸早有預期,但如此巨大的投資體量,仍會構成衝擊。

該人士進一步分析,目前情況是誰有鈷礦誰就強勢,同時,鈷礦價格不可能一直維持在高檔,因此,對於華友這種巨頭來說,就是趁機擴大自身在產業鏈優勢,並透過產業鏈的延伸強化此一優勢。

除此之外,忙擴產的還有廢金屬回收巨頭格林美,公告顯示,格林美及下屬公司與嘉能可就動力電池原料粗制氫氧化鈷中間品的採購和雙方中長期合作等事宜簽訂戰略採購協議,2018、2019、2020年擬分別採購1.38萬、1.8萬、2.1萬噸,相當於格林美將大幅擴產,3年翻倍。

該券商研究員指出,盡可能地向上游靠攏,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一是找礦,主要指海外,大陸國內鈷礦資源基本上集中在金川一家;另外一條路則是收購鈷礦加工企業。目前華友鈷業、寒銳鈷業,幾乎都是早期在海外佈局的公司,洛陽鉬業於2016年完成對剛果(金)銅鈷企業TFM56%權益的併購,2017年再獲TFM另24%股權獨家購買權。此外,銀禧科技、新海宜等多家公司也都透過各種管道介入海外鈷礦。

但是暴利能持續多久呢?華友鈷業昨日晚間回覆監管層問詢函時表示,如果鈷、鋰等金屬價格繼續上漲,或維持在相對較高的價位,有可能導致下游廠商選擇或開發成本更低的潛在技術路線。

評析
隨著鈷價的持續上漲,大陸華友鈷業日前宣佈,擬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鋰電動力三元前驅體新材料專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