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21: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汽車 2年內在陸建千座換電站

工商時報 黃欣/綜合報導

大陸電動車品牌蔚來汽車正加速全球布局的腳步。根據規畫,該品牌除將以上海作為總部、德國慕尼黑作為全球設計中心,針對電動車目前最大障礙的充電問題,該企業也發下豪語,將於2020年前在大陸各地建立1,100座換電站。

新浪財經報導,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日前在旗下電動車蔚來ES8的新車發表會上表示,為解決發展電動車發展最大障礙的充電問題,到2020年,蔚來計畫在全大陸建設超過1,100座換電站,投放超過1,200輛行動充電車。和傳統充電站不同的是,透過換電站的更換電池,可大幅節省車主等待充電時間。

此外,李斌還指出,ES8車主將可享受終身免費品質保障、車聯網服務、異地充電、終身免費道路救援等4項終身服務,藉以提升消費者購買的吸引力。

蔚來汽車雖然才成立短短3年,但發展相當快速。該公司設計的電動車還在圖紙階段,包括大陸電商巨頭騰訊、京東、百度,以及手機廠牌小米及聯想等企業都看好前景,紛紛投資成為股東。日前更傳出該公司最快將在今年內赴美上市,引發投資人關注。

報導稱,李斌在創立蔚來汽車時,就已規畫好其全球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上海將是蔚來全球總部,也是全球量產車研發中心;慕尼黑是全球設計中心;倫敦是全球極限性能研發中心和蔚來車隊總部。而在大陸布局方面,北京將是全球軟體研發中心、合肥為製造基地、南京則將成立整車試驗製造廠。

大陸官方大力扶植新能源車的政策下,該公司預期到2020年前,大陸消費者購買的電動汽車或將達到300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2017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達77.7萬輛,年增率達53.3%。

評析
蔚來汽車針對電動車目前最大障礙的充電問題,將於2020年前在大陸各地建立1,100座換電站。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22: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買氣恐降溫!陸砍補助、今年增幅或低於10%

記者 陳苓 報導

2017年電動車銷售爆發,成長51%之多,麥格理(Macquarie)高呼,電動車市場邁向成熟。但是該外資同時提醒,今年電動車買氣將放緩。

Business Insider、Mining Journal報導,麥格理報告稱,2017年電動車步入成熟(come of age)。電動車在2017年躍居主流的說法,只比事實稍微誇大一點。

該行分析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的官方數據,估計2017年電動車銷量為110萬輛,年增率高達51%。電動車占整體新車的銷售比重,從2016年的1.1%、2017年升至1.7%。若從單月數據看來,2017年年底,電動車的銷售比重已經突破2%。

2017年售出的電動車中,以電池電動車(BEV)較受歡迎,買氣提升61%、至734,000輛。油電混合車(PHEV)略遜一籌,銷售提高36%、至386,000輛。

各國當中,電動車最大市場在中國,2017年中國銷售暴增72%、至579,000輛。中國以外地區的電動車銷售僅提高34%、至540,000輛。

麥格理表示,2018年電動車的成長幅度將降至30~40%,不及去年的51%。成長幅度實際會降低多少,要看中國和特斯拉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表現。報告稱,中國政府下砍電動車補助,今年買氣勢必萎縮。

此外,麥格里中國汽車分析師Janet Lewis在另一份報告提到,中國新能源車積分制2019年上路,屆時車廠必須生產或進口一定比例的環保車,Lewis認為,車廠為了取得2019年的積分,會延後銷售,2018年中國電動車的銷售成長率恐在10%以下。

麥格理看法不像Lewis一樣悲觀,估計今年中國電動車銷售成長率為25%。特斯拉Model 3交車情況是否好轉,則是全球電動車買氣的另一觀察重點。

評析
2018年電動車的成長幅度實際會降低多少,要看中國和特斯拉平價電動車Model 3的表現。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2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美銀:電動車將在2020年代起飛  汽油需求2025年觸頂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Platts報導,美銀美林全球研究22日發表報告指出,電動車(EV)預估將在2020年代初期快速起飛、進而導致石油需求增幅快速下滑。美銀預期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觸頂,當年度EV銷售佔比將達到40%、2050年進一步升至95%。

美銀指出,石油目前主要是一種運輸燃料、過去5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大多靠運輸業來驅動。過去10年電池技術已經出現重大進展,美銀美林汽車業分析師預期六年內(最遲在2023年)EV售價(不包括補貼)將與傳統汽車相當、汽油需求預料將在2025年觸頂。此外,自駕車可能會在2020年代起飛、進而拉高EV的普及速度。

根據嘉能可(Glencore)在上個月公布的投影片資料,2020年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將達210萬台、占當年度整體新車銷售比重僅有2%;2025年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將達1,010萬台、佔比跳升至10%;2030年將有3,170萬台新車是屬於電動車款、佔比進一步升至30%。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於去年11月發布「世界石油展望(WOO)」報告指出,假設全球EV年度銷售量在2040年達到8千萬輛(相當於每5台車就有3台是電動車),在EV滲透率高於預期的情況下、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可能會在2040年較基準預估值減少250萬桶至1.08億桶。據此推斷,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代下半階段持平於這個水位。

英國金融時報去年8月報導,瑞銀(UBS)預估2021年歐洲未經補貼的純電動車整體持有成本將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相當、中國也可望在2025年達到這項里程碑。

韓聯社報導,S-Oil Corp.(南韓煉油大廠)執行長Othman Al-Ghamdi 1月9日在公司總部發表新年演說時表示,全球環保法令趨於嚴格以及EV的技術創新正對公司構成威脅。他說,EV數量擴充是遲早的事、趨勢改變幾乎已成定局。

官網顯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沙特阿美)是S-Oil Corp.的最大股東。沙特阿美企業規劃部副總裁Yasser Mufti上個月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共乘(ride-sharing)趨勢恐令零售燃料需求打上問號;相較於電動車、自駕車,共乘趨勢將會帶來更為立即性的威脅。沙特阿美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商。

評析
美銀預期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觸頂,當年度EV銷售佔比將達到40%、2050年進一步升至95%。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2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揭露...CEO沒底薪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3日公布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的10年薪酬計畫,這10年穆斯克的薪酬完全視公司的市值與經營績效而定。換句話說,穆斯克也可能一毛都領不到。

根據這份方案,穆斯克沒有底薪也沒有獎金,他的薪酬將與特斯拉的股價和獲利表現緊密結合。特斯拉對穆斯克提出10年股票選擇權方案,分12批進行。特斯拉市值須先達到1,000億美元關卡,穆斯克才能執行手中的選擇權,之後每增加500億美元,穆斯克就能執行一批選擇權。

另外,特斯拉也對營收設定目標,從200億美元起步,最高至1,750億美元,比通用汽車公司的營收還高。特斯拉2016年的營收為70億美元。特斯拉還規定,穆斯克得有執行長或執行董事長兼產品長的頭銜,才能執行選擇權。這幾年各界不斷揣測穆斯克是否會離開公司,而這份薪酬方案或許有助破除謠言,安撫投資人穆斯克會繼續帶領特斯拉進入下一個快速成長期。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穆斯克已是特斯拉最大股東,坐擁215億美元資產,最新薪酬計畫最多可讓穆斯克的身價再增加558億美元。特斯拉特別回應,因為仍可能有額外的員工股票獎勵、或合併與增資等變數,上述數字僅是假定。

若穆斯克果真執行所有選擇權,代表屆時特斯拉市值已擴大至6,500億美元,成為美國市值第四大公司,僅次於Google母公司Alphabet、微軟及蘋果。特斯拉22日收盤市值為591億美元。

評析
穆斯克沒有底薪也沒有獎金,他的薪酬將與特斯拉的股價和獲利表現緊密結合。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20:26: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4日MoneyDJ新聞 ,供同學參考

浦項鋼鐵攜手陸華友鈷業、搶攻電池原料市場

記者 陳苓 報導

鋰電池商機龐大,南韓鋼鐵大廠浦項鋼鐵(POSCO)積極卡位,與中國華友鈷業(Huayou Cobalt)合作,要打入中國鋰電池市場。

路透社、韓聯社報導,浦項鋼鐵是全球第五大鋼鐵廠,該公司跨足鋰電池原料,24日宣布與華友鈷業成立兩家合資企業,將在浙江設廠生產前驅物(precursor)和陰極(cathode),估計2020年下半投產。兩家合資廠每年可分別生產4,600噸的前驅物和陰極。

前驅物可參與化學作用,產生其他化合物。陰極是鋰電池的重要中級原料。浦項鋼鐵表示,合資企業可確保該公司的鋰電池材料供應。華友鈷業是鈷礦大廠,供應全球50%鈷需求,鈷是鋰電池的關鍵原料。

電池原料價格漲不停,南韓電池廠加強垂直整合,要掌握上游原料,鞏固競爭力。

BusinessKorea 22日報導,電池原料鈷、鋰、鎳等價格飆漲,韓廠努力確保原料供應無虞。業界消息指出,去年LG Chem入股硫酸鎳(nickel sulfate)生產商Kemco,取得10%股權。Samsung SDI則打入智利國營礦商CORFO鋰礦場和煉製廠建案,成了最終決選業者之一,盼能藉此取得穩定的原料供應。

不只如此,業界消息稱,韓廠努力增產電池中級原料--陰極材料,陰極材料由鈷、鋰、鎳等製成,目前LG Chem和Samsung SDI產量不多,多向Umicore Korea、Ecopro、L&F採購,如今兩大電池廠都打算把陰極材料改成半數自製。LG Chem計畫把陰極材料的產能提高三倍,Samsung SDI也考慮擴產陰極材料。

Mining、INN、marketMogul報導,剛果是鈷的最大生產國,全球有2/3的鈷來自剛果。該國有意把鈷的出口稅調高兩倍,從2%升至5%。剛果調高鈷的出口稅,對中國衝擊較小。中國幾乎壟斷了剛果鈷礦,大部分都運往中國煉製,中國也囤積大量的鈷礦儲備。

評析
鋰電池商機龐大,南韓浦項鋼鐵積極卡位,與中國華友鈷業合作,要打入中國鋰電池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9-9 15:36: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5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又出事!特斯拉自動導航 公路上撞消防車

世界日報 編譯盧炯燊/綜合24日電

特斯拉(Tesla)裝有自動導航模式(Autopilot Mode)的電動汽車又發生撞車事故,全國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NTCB)及聯邦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署(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又一次展開調查。

出事的是特斯拉一輛Model S型電動車,23日在洛杉磯附近卡爾弗城(Culver City)405號公路撞向一輛停在路邊的消防車。按照特斯拉的汽車自動導航系統,它會在公路上與前車保持一段固定距離行進,也會轉線及自動剎車。

NTCB及NHTSA24日分別證實已派員前往調查,其中NTCB表示會集中調查司機及汽車所涉及因素,NHTSA則會調查撞車意外及從中了解需要改善之處。

據肇事汽車的司機向加州公路巡警表示,在撞車前,他校定了自動導航模式,但公路巡警在事後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目前仍未能確認司機的說法。

2016年5月,在佛州一宗致命交通意外中,特斯拉裝有自動導航系統的Model S汽車撞向一輛拖車,導致司機死亡。

而今次最新撞車意外,適值國會及NTCB及NHTSA確定如何立法規管自動導航汽車。一直以來,普遍認為自動導航系統可以減少撞車意外,但電腦控制的汽車有時也會發生錯誤。

評析
一直以來,普遍認為自動導航系統可以減少撞車意外,但電腦控制的汽車有時也會發生錯誤。
 樓主| 發表於 2018-9-9 15:36: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22 編輯

轉貼2018年1月2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Nissan 在英國推出太陽能充電系統
減少 66% 電費並能用於電動車充電

作者 EnergyTrend

Nissan(日產)是日本最早研發電動車的廠商,早在 2010 年就已發表「Leaf」,加入純電動車的行列。近日為了結合電動車與儲能系統,Nissan 在英國推出「all-in-one」服務,整合太陽能板、儲能電池與能源管理系統,將太陽能善加利用並可用於電動車充電。

隨著太陽能板與屋頂太陽能的裝置量上升,儲能系統越來越受歡迎,可將日間儲存的電力在夜間善加利用,且還可以幫自家電動車充電,減少對充電站的需求。Nissan 表示,這項解決方案可以減少用戶對電網的依賴與節省能源支出,預估可減少 66% 的能源費用。

為了讓電動車能在自家充電,目前各大廠商也整合太陽能或是儲能系統,例如賓士(Mercedes-Benz)、雷諾(Renault)、三菱(Mitsubishi)、比亞迪與特斯拉(Tesla)等,而 Nissan 也在 2016 年推出家用儲能電池系統「xStorage」,用 16 個 Leaf 回收電池組成,最大儲存容量為 4.2 kWh。

而 Nissan 新推出的家用太陽能儲能解決方案便是將 xStorage 連接至太陽能板,儲能系統的容量細分為 4.2kWh、6kWh 與 7.2kWh,用於家庭供電之餘,也可為 Nissan 旗下的 Leaf 和 e-NV200 電動車充電。

再生能源中,太陽能產業的進步速度遙遙領先其他產業,Nissan 歐洲能源董事總經理 Francisco Carranza 指出,現在英國約有 88 萬戶家庭裝置太陽能板,除了減少電費也能增加房產價值。

太陽能板在日照強烈、夏日等高峰期能產出大量電力,但電網無法負荷,夜間也不能使用多餘的電力,於是發電業者與廠商紛紛將目光轉至儲能電池。由於儲能電池可搭載智慧功能,讓用戶能遠程控制,Nissan 新的解決方案也包括能源管理系統,可以控制並管理自身的電力使用,能提高能源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性,將有效利用太陽能與儲存容量,可降低家庭的能源成本與排碳量。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Nissan是日本最早研發電動車的廠商,早在 2010 年就已發表「Leaf」,加入純電動車的行列。

 樓主| 發表於 2018-9-9 15:36: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怒駁Model 3電池品管、交車堪慮謠言!盤後跳高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在市場傳出Model 3可能延後交貨、電池品管堪慮的衝擊下,股價於正常交易時段聞訊腳軟,但公司隨後痛批報導是一派胡言,盤後股價應聲反彈。

CNBC 25日引述內部人士爆料,Gigafactory超大電池廠的製造問題,比特斯拉先前坦承的還要嚴重,可能導致Model 3延後交車、電池還恐出現品管疑慮。

特斯拉內部工程師和前任員工提到的問題包括,截至2017年12月中旬為止,該公司仍在手工製作一部份的電池,甚至得向鋰電池供應夥伴Panasonic借兵協助這項組裝作業。不只如此,負責品管的員工經驗不足,部分電池出廠時,恐有嚴重缺陷。

特斯拉嚴正否認了消息。路透社、MarketWatch、TechCrunch等外電報導,特斯拉25日發言人表示,CNBC的新聞是一篇充滿錯誤又誤導人的文章,在此鄭重聲明,1月稍早提供的Model 3生產目標將如期達成。而且,在產能全開之前,生產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必須用手工完成,這在之前就有詳細說明過。

發言人痛批,CNBC暗指特斯拉可能會把電池有疑慮的汽車交給客戶,是完全錯誤、跟所有證據和事實相左的謬論,而單靠不願具名、且未提供證據的消息人士,就發出這樣的報導,更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徑。過去六個月來,Model 3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從未出現過任何安全疑慮。

特斯拉25日在正常交易時段應聲下跌了2.39%、收337.64美元,創1月12日以來收盤低;盤後則一度跳漲近2%,目前則是小漲0.85%至340.50美元。

特斯拉去(2017)年坦承,Gigafactory出了些問題,導致生產進度落後。不過,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去年11月1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聲稱,製造問題正在順利解決中,會盡快讓Model 3交車。

馬斯克原本承諾要在2017年第三季交出1,600輛Model 3,但最終僅交出了200輛。之後他在2017年8月向股東表示,2017年底Model 3的週產量應可來到5,000台,惟他11月又下修預估,聲稱到2018年3月底週產量可達2,500台,之後會於6月拉高至5,000台。

根據最新的股東會資料,特斯拉在2017年底的Model 3交車數還不到2,000台,且都是較為昂貴、里程數較多的版本。截至1月中旬為止,售價35,000美元的Model 3基本款仍未曾出貨。

評析
特斯拉在2017年底的Model 3交車數還不到2,000台,且都是較為昂貴、里程數較多的版本。
 樓主| 發表於 2018-9-10 20:18: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3新能源車廠 BAT追捧

工商時報 吳孟翰/綜合報導



大陸力推新能源車產業發展,市場前景持續看好。目前除大陸老牌的東風、金杯等車汽紛紛轉入新能汽車研製,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等BAT互聯網3巨頭亦競相投資新能源車廠,其中尤以威馬汽車、小鵬汽車與蔚來汽車3家最受BAT青睞。

綜合陸媒報導,蔚來汽車在2015年就獲騰訊與京東等聯合投資,2017年11月騰訊又加碼領投蔚來汽車,協助後者完成10億美元的D輪融資。12月初,威馬汽車完成新1輪10億美元融資,領投方正是全球中文搜索龍頭百度。緊接著阿里巴巴旗下的杭州阿里創業投資亦也在12月中旬投資小鵬汽車,取得後者10.03%股份,前者並計畫繼續參與小鵬汽車在今年的第2波增資計畫。

其中,蔚來汽車與威馬汽車還同時獲得騰訊與百度的資金挹注。去年3月,騰訊與百度便共同領投蔚來汽車,對於投資規模,百度僅表示投資規模為美元9位數。而在12月22日,騰訊也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等共同參與威馬汽車的新1輪融資。

3家車廠的歷史都不長。蔚來汽車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於2014年共同成立,當年正值大陸大力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該公司因而占據天時,有良好的政策發展環境。蔚來汽車一開始就以網際網路模式強勢切入新能源電動車市場,主打高收入客群。去年12月蔚來的第1款量產車純電動SUV NIO ES8正式上市,售價44.8萬人民幣起跳。

廣州的小鵬汽車同樣成立於2014年,其核心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全球知名車廠與互聯網公司。該董事長何小鵬過去曾任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等職;去年10月出任該公司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的谷俊麗則為前特斯拉技術專家。此外,小鵬汽車還與一汽集團旗下的海馬汽車合作,去年開始生產第1款車型,最終版的電動SUV預計於今年上市。

至於威馬汽車則成立於2015年12月,為3者中最年輕,但其創始人沈暉卻大有來頭,汽車行業經驗豐富。沈暉曾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在2010年時帶領團隊全資收購瑞典的Volvo汽車集團,並任Volvo全球高級副總裁。威馬汽車的首款量產車預計在今年初上市。

評析
大陸力推新能源車產業發展,其中尤以威馬汽車、小鵬汽車與蔚來汽車3家最受BAT青睞
 樓主| 發表於 2018-9-10 20: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釩電池崛起 原料漲價1.3 倍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一種鮮少談起的電池用金屬,過去一年來價格大漲逾130%,超過人們常說的鈷、鋰、鎳;它叫作「釩」(vanadium),名氣雖不響亮,但表現卻真不凡。

釩呈銀藍色,名稱源自於北歐主掌美麗的女神之Vanadis。帶動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是供給吃緊,以及鋼鐵業對釩猛下訂單,占總量需求量的90%。

但分析家預料,未來釩的用途將轉變。BMO資本公司指出,釩可用於工業規模的電池,有助於消弭再生能源業每天的尖、離峰電力供給量落差,將創造龐大的新市場,並成為業界競相爭奪的原料。

當前電力儲存設備的主要科技是鋰離子電池,但釩流電池卻有其優勢,包括電力可儲存更久,且可以重複充電及放電,但功率不會受到明顯影響;而且容易回收,完全不受電力儲存計畫的空間限制。

瑞士帕拉投資公司董事麥紐斯基指出,釩流電池在大規模電網應用上比鋰離子電池更優,已是不爭的事實。

業界專家指出,中國正開始以釩流電池作為新選項。政府正在推廣這項科技,並已在大連新建釩流電池備載設施,規模比特斯拉在南澳新建的電池模組大一倍。

電池用五氧化二釩粉沬今年來已上漲27%,約每磅12.38美元;由於中國政府要求在地震帶須使用更強的鋼材,因而帶動釩價上漲。釩價的風險之一,就是價格過高可能使製造業改用其他材料。

倫敦基準礦業情報公司指出,釩流電池製造業者相當脆弱,因為對釩的依賴太高,而且業界迄今還沒有特斯拉那樣的大廠。

評析
釩價格大漲的主要原因是供給吃緊,以及鋼鐵業對釩猛下訂單,占總量需求量的90%。
 樓主| 發表於 2018-9-10 20: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國際電動車廠 來台找夥伴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超過十家國際大型車廠找上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尋求合作、拓展電動車市場,以和大工業(1536)為首的電動車相關產業,可望藉此登上各大車廠一階供應商地位,台灣汽車零組件版圖可望更上一層樓。

以往台灣零組件廠多半以外銷北美、供應售後維修市場為主,但近年來情況雖已有所改變,多家零組件廠中,如東陽實業與中國大陸多家車廠合作,大億交通攻進美國福特;和大則透過客戶供應歐洲多家車廠相關傳動系統產品。

不過,目前真正直接供應歐美大車廠的一階供應商仍屬有限,傳統車廠為加快電動車的生產時程,台灣零組件廠因為具有經驗,因此成為合作的優先對象。和大帶動的電動車商機,預期將在未來一年間快速展現,市場規模將數倍,甚至數十倍於特斯拉的規模。

和大指出,繼特斯拉之外,北美與歐洲各有一家大車廠的訂單已經落袋,將在2019年開始生產電動車,除這兩家車廠之外,另有12家車廠也找上和大,正在洽談合作事宜。

除了和大之外,台灣多家零組件廠都積極投入電動車的相關領域,和大生產的減速齒輪箱取代傳統的變速箱。而取代引擎成為電動車動力來源的馬達,台灣也有多家業者積極投入,有機會在這一波強勁需求中獲得機會。

評析
超過十家國際大型車廠找上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尋求合作、拓展電動車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9-10 20: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電動車市爭霸!阿里/鴻海注資、小鵬募得人幣22億元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國電動車市群雄爭霸,小鵬汽車(Xiaopeng Motors)宣布獲得阿里巴巴和鴻海(2317)青睞,取得人民幣22億元融資。

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報導,小鵬汽車29日宣布,B輪融資募得人幣22億元,將用於研發。前三大金主是阿里巴巴、鴻海、IDG Capital。小鵬汽車的A、B兩輪融資總共募得了人幣50億元。

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發布會表示,小鵬汽車跨足網路、人工智慧和傳統製造業,投資該公司讓阿里巴巴能觸及這些領域。鴻海旗下的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指出,富士康會運用在工業互聯網40年的經驗和技術,幫助小鵬汽車。

小鵬汽車今年一月在美國賭城消費電子展(CES)秀出電動休旅車「G3」(見圖),這款電動車最特別之處,在於擋風玻璃從車身前方一路延伸到車頂中央,要讓沿途風光盡收眼底。新車定價在人幣25萬~人幣30萬之間,價格與奧迪(Audi)A3、BMW X1相近,預定今年稍晚開賣。人幣25萬約為3.87萬美元,作為對照,特斯拉Model X電動車,在中國售價為11.8萬美元。

小鵬汽車創辦人何小鵬是中國行動瀏覽器「UC」研發者,他把UC賣給阿里巴巴,賺進大把銀子。他認為未來趨勢在聯網汽車,自掏腰包投資,估計明年為止,他將砸下人幣10億元投資小鵬汽車。他說自己有足夠信心,願意把所有財富都賭在電動車上。

中國科技巨擘爭相錢進電動車,CNBC去年底報導,中國三大科技業者「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加入電動車戰場。阿里巴巴死對頭騰訊砸下17.8億美元,收購5%特斯拉股權,並投資中國電動車新創業者蔚來汽車(Nio)。百度則投資另一中國新創電動車商威馬汽車(WM Motor)。

評析
中國電動車市群雄爭霸,小鵬汽車獲得阿里巴巴和鴻海青睞,取得人民幣22億元融資。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2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搶「鋰」大作戰,傳特斯拉擬投資智利最大鋰礦商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電動車競爭日趨激烈,戰火已往上游蔓延到原物料層面,繼豐田之後,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為確保關鍵電池材料的貨源,目前也考慮遠赴鋰礦產地投資。

金融時報報導,智利產業發展機構(Corfo)副主席Eduardo Bitran透露,特斯拉正與智利最大鋰礦製造商SQM協商,有可能在智利開設高質量鋰礦處理廠,目的是應付未來電動車增產所需。

如果成案,這將是特斯拉第一筆電池原料投資案。Bitran指出隨著鋰礦供給增加,智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直接深入智利,或與當地業者策略合作,對特斯拉這種大廠而言有其戰略意涵。

值得一提的是,SQM最近剛與Corfo達成和解,並獲准擴產,預估2026年鋰產出將成長四倍。除了設廠外,特斯拉也有可能投資研發鋰礦處理技術,或合資設立陰極材料廠。

豐田旗下投資部門豐田通商(Toyota Tsusho)月中已宣布入股澳洲鋰礦商Orocobre,將協助擴大Orocobre位在阿根廷的碳酸鋰礦年產能。包含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以及長城汽車近期都有類似的投資案。

評析
特斯拉為確保關鍵電池材料的貨源,目前也考慮遠赴鋰礦產地投資。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26: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9-18 03:54 編輯

轉貼2018年1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原料爭奪卡位戰 特斯拉想投資智利鋰礦商SQM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周一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首批平價電動車正加緊量產,對鋰礦的需求大增,為了確保電池材料供應無虞,特斯拉與智利最大鋰礦生產商SQM(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進行洽商,擬投資SQM以取得電池重要材料來源。

智利經濟產業發展機構Corfo執行副總裁畢特朗(Eduardo Bitran)向《金融時報》表示,特斯拉可能同意在智利打造1座加工廠,生產鋰電池所需的高品質鋰礦。

隨著電動車漸受歡迎,帶動鋰礦需求增長,鋰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如果談判成功,這將是特斯拉首次投資電池原料領域。

畢特朗指出,「鋰礦供應持續上揚,對於電動車大廠來說,能夠取得智利鋰礦來源是一大關鍵。深入智利或與智利擁有策略聯盟關係,是特斯拉這類企業的布署重點。」

全球車廠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產量,早已展開原料供應爭奪戰。本月豐田(Toyota)旗下豐田通商向鋰礦業者Orocobre買下15%股權,協助Orocobre阿根廷鋰礦場產能增加。

SQM全球鋰礦生產成本最低的廠商之一。本月,該公司甫解決1起與Corfo之間的紛爭,預料SQM在2026年以前鋰礦產量增加3倍。

畢特朗表示,特斯拉與SQM的洽商仍在初步階段,特斯拉可能投資加工技術,直接將智利沙漠底下的鹽製作成電動車電池所需的氫氧化鋰(lithium hydroxide)。

他提及,特斯拉也可能須尋找1個合作夥伴,才能在智利進行生產電池陰極(battery cathodes)。

SQM與特斯拉對此消息不予置評。

特斯拉在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工廠仍苦於達到Model 3平價車款生產目標,該車廠自2017年初開始與Panasonic合作,在該廠自行生產電池。

評析
為了確保電池材料供應無虞,特斯拉擬投資SQM以取得電池重要材料來源。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27: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30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鴻海阿里 加碼投資小鵬汽車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陳昱翔、戴瑞芬/綜合報導



外電報導,鴻海集團擬透過子公司鴻準轉投資IDG,與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聯手參與大陸電動車品牌小鵬汽車新一輪融資案,預計投資人民幣22億元(約新台幣103億元)。

這是阿里在汽車領域的最大一筆投資案。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度公開宣布不再投資汽車整車項目的鴻海富士康,這次再次出手,富士康集團旗下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在現場宣布,「在互聯網汽車發展的關鍵時刻,對小鵬汽車進行投資和深度合作。」

回顧最近一次鴻海集團直接以旗下子公司切入電動車相關指標投資案是在去年3月29日,當時以深圳子公司富泰華入股大陸動力鋰電池龍頭CATL(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並取得約1.19%股權。

業界人士觀察,目前鴻海集團在電動車供應鏈布局已逐步完善,已投資的領域包含車用面板、沖壓模具、車用PCB以及感應器、鏡頭、車聯網等。

盧松青表示,富士康將運用在工業互聯網累計40餘年的經驗與技術,協助小鵬汽車發展新科技與品質。他強調,傳統製造正在全面進入高科技、高智慧新製造的工業互聯網時代。而傳統汽車製造和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也將殊途同歸,引領智慧出行的新起點。

法人認為,電動車已是未來汽車產業新趨勢,大陸業者發展速度又特別快,因此吸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大舉投資;對小鵬汽車而言,除獲得更多資金投入研發外,鴻海因具備製造經驗,加上阿里巴巴的線上通路優勢,雙強聯手之後,勢必有助小鵬汽車快速發展。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總部設於廣州,團隊成員大多來自福特、特斯拉等知名汽車公司,主要產品為SUV類型的電動車,1.0版本車款已量產。股東結構方面,除創辦人何小鵬、夏珩、何濤等原始股東外,還包括小米、鴻海、IDG以及阿里巴巴等「全明星級陣容」。

據悉,小鵬汽車獲得充裕銀彈之後,正持續新車布局,創辦人何小鵬日前也宣布,旗下最新款「小鵬汽車2.0」預計今年春天量產上市,車型在外觀、續航里程,品質和自動駕駛都較 1.0 版大幅度提高。

隨著小鵬汽車將推出新款SUV(休旅)電動車2.0版本,讓鴻準去年12月中旬公布投資IDG能源投資集團之後,在短短一個月便有重大成果,也為鴻海集團衝刺電動車領域寫新里程碑。

評析
富士康將運用在工業互聯網累計40餘年的經驗與技術,協助小鵬汽車發展新科技與品質。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27: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30日聯合報 ,供同學參考

小鵬董座 陸首批特斯拉嘗鮮者

聯合報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小鵬汽車為近年來中國大陸竄起速度最快的電動車業者之一,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創業前就高度關注電動車市場,也是大陸當地第一批持有特斯拉的嘗鮮者。

據悉,何小鵬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曾擔任UC優視聯合創始人,之後UC優視被阿里併購,他則從技術經理、測試經理等職位,一路爬到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等職位,因此他與阿里巴巴集團的關係相當密切,遂引入阿里巴巴作為大股東。

去年八月何小鵬離開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加入小鵬汽車,並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同時也開始積極拉攏鴻海集團、阿里巴巴集團投資。

據悉,小鵬汽車今年發布第一款上市量產車型小鵬汽車「G3」。該機種是首款採用太空駕駛座艙的互聯網汽車,配備了全景式擋風玻璃,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將進化成為出行的移動空間。

此外,小鵬汽車G3車內也整合全自動空調系統,包含PM2.5監控預警、空氣調節、花粉過濾、活性碳濾網等功能,能保持車內空氣達到醫學級標準;小鵬汽車強調,G3的攝像頭架構是小鵬汽車針對亞洲駕駛問題的獨家創新,旨在協同自主研發以適配亞洲駕駛環境的首創解決方案。

評析
小鵬汽車為近年來中國大陸竄起速度最快的電動車業者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28: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三個小夥子 郭董霸業大功臣

經濟日報 記者 陳昱翔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是大陸近年快速崛起的電動車品牌之一,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內,已完成小鵬汽車1.0版量產車型在北京掛牌上路,三位創辦人,夏珩、楊春雷和何濤都是30多歲的年輕人,隨著鴻海集團持續注資小鵬汽車,這三個年輕人,儼然成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電動車布局最關鍵的三個小夥子。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創業前就高度關注電動車市場,也是特斯拉第一批持有者,顯示他對追求高科技、新能源應用趨勢相當熱衷。

何小鵬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之後成為UC優視聯合創始人,他27歲時開發出UC瀏覽器,如今在全球有4.3億用戶。隨著UC優視被阿里併購,何小鵬從技術經理、測試經理等職位,一路爬到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遊戲董事長等職位,因此他與阿里巴巴集團的關係相當密切,遂引入阿里作為大股東。

2017年8月,何小鵬離開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加入小鵬汽車,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同時開始積極拉攏鴻海集團、阿里巴巴集團投資,有了二大巨頭做靠山,何小鵬擴大電動車王國版圖更添助力。

小鵬汽車也不負鴻海與阿里兩大集團期望,今年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會發布第一款上市量產車型小鵬汽車「 G3」。該機種是首款採用太空駕駛座艙的互聯網汽車,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將進化成為出行的移動空間。

評析
隨著鴻海集團持續注資小鵬汽車,三位創辦人,儼然成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電動車布局最關鍵的三個小夥子。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8:59: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電池疑雲延燒  傳Model 3電池關鍵設計師已離職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為特斯拉(Tesla Inc.)打造電池科技的關鍵人物──Ernest Villanueva,傳出已在去(2017)年離職。

CNBC 29日報導,Villanueva在專業人脈網站「LinkedIn」張貼的簡歷上,顯示他最近擔任的職務是「電池模組設計」資深經理,但尚未註明他已辭職。

Villanueva握有諸多專利,曾協助特斯拉設計車用電池,應用的產品包括Roadster、Model S、Model X和Model 3。他從2006年就加入特斯拉(當時公司只成立三年),而根據消息人士透露,Villanueva幾個月前才剛辭去職務。

特斯拉去(2017)年坦承,Gigafactory超大電池廠出了些問題,導致生產進度落後。不過,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去年11月1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聲稱,製造問題正在順利解決中,會盡快讓Model 3交車。

馬斯克原本承諾要在2017年第三季交出1,600輛Model 3,但最終僅交出了200輛。之後他在2017年8月向股東表示,2017年底Model 3的週產量應可來到5,000台,惟他11月又下修預估,聲稱到2018年3月底週產量可達2,500台,之後會於6月拉高至5,000台。

CNBC甫於1月25日引述內部人士爆料,Gigafactory的製造問題,比特斯拉先前坦承的還要嚴重,可能導致Model 3延後交車、電池還恐出現品管疑慮。

特斯拉內部工程師和前任員工提到的問題包括,截至2017年12月中旬為止,該公司仍在手工製作一部份的電池,甚至得向鋰電池供應夥伴Panasonic借兵協助這項組裝作業。不只如此,負責品管的員工經驗不足,部分電池出廠時,恐有嚴重缺陷。

特斯拉嚴正否認了消息。路透社、MarketWatch、TechCrunch等外電報導,特斯拉25日發言人表示,CNBC的新聞是一篇充滿錯誤又誤導人的文章,在此鄭重聲明,1月稍早提供的Model 3生產目標將如期達成。而且,在產能全開之前,生產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必須用手工完成,這在之前就有詳細說明過。

發言人痛批,CNBC暗指特斯拉可能會把電池有疑慮的汽車交給客戶,是完全錯誤、跟所有證據和事實相左的謬論,而單靠不願具名、且未提供證據的消息人士,就發出這樣的報導,更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徑。過去六個月來,Model 3電池在生產過程中,從未出現過任何安全疑慮。

評析
CNBC暗指特斯拉可能會把電池有疑慮的汽車交給客戶,是完全錯誤、跟所有證據和事實相左的謬論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8:5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引發採鈷熱   First Cobalt擬從百年銀礦中挖寶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根據商品諮詢機構CRU集團的預估、到2030年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鈷年度需求量大約是目前全球年產量(10萬噸)的三倍。CRU預期電動車(EV)佔全球整體汽車銷售量比重將在2025年升至10%、2030年跳升至30%。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鈷報價自2016年初以來已大漲270%、升至80,000美元/公噸。Cobalt 27 Capital Corp(TSX-V:KBLT)執行長Anthony Milewski表示,覬覦鈷的汽車製造商或電池公司最終可能會併購Cobalt 27(註:擁有3,000噸鈷)。

加拿大一座擁有110年歷史的銀礦現在成為First Cobalt Corp鎖定的目標。過去在採銀的時候、伴生的鈷不是被丟在地上就是被送到垃圾堆。First Cobalt執行長Trent Mell表示,嚴格來說鈷不是已經絕跡了、只是過去的價格太低大家沒用心找。加拿大為世界第三大鈷生產國(僅次於剛果、中國)、佔全球供給量約6%,主要廠商包括Vale SA(VALE.US)、Sherritt International Corp.、Royal Nickel Corp.、First Cobalt Corp.以及Fortune Minerals Ltd.。

Cobalt 27 Capital Corp(TSX-V:KBLT)於2017年6月23日在加拿大創業板初次公開發行(IPO)、IPO價格為9.0加幣,2018年1月29日以12.62加幣坐收。

Thomson Reuters報價系統顯示,First Cobalt Corp 29日上漲2.83%、收1.09加幣,過去一年累計漲幅高達98.18%。Fortune Minerals Ltd. 29日下跌3.57%、收0.270加幣,過去一年累計漲幅達54.29%。Glencore 1月29日上漲3.26%、收415.00便士,過去一年累計漲幅達27.70%。

根據Glencore在去(2017)年12月公布的投影片資料,2020年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將達210萬台、占當年度整體新車銷售比重僅有2%;2025年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將達1,010萬台、佔比跳升至10%;2030年將有3,170萬台新車是屬於電動車款、佔比進一步升至30%。Glencore表示未來3年自家公司的鈷產量將增長133%。

Platts報導,美銀美林全球研究1月22日發表報告指出,EV預估將在2020年代初期快速起飛、進而導致石油需求增幅快速下滑。美銀預期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觸頂,當年度EV銷售佔比將達到40%、2050年進一步升至95%。

美銀美林汽車業分析師預期六年內(最遲在2023年)EV售價(不包括補貼)將與傳統汽車相當、汽油需求預料將在2025年觸頂。

評析
加拿大一座擁有110年歷史的銀礦現在成為First Cobalt Corp鎖定的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8:59: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超會賺!特斯拉南澳鋰電池廠  2天就獲利100萬澳元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特斯拉(Tesla Inc.)在南澳洲打造的全球最大鋰電池發電廠,自2017年12月啟用以來,優異的表現令人頻頻驚呼,除了曾在燃煤發電廠無預警跳電時,瞬間向國家電網輸送100百萬瓦(MW)的電力之外,最新消息顯示,這座廠房還在數天之內,賺取了100萬澳元(相當於80萬美元)的利潤。

Electrek、Renew Economy日前報導,特斯拉的南澳鋰電池廠分為兩部分,其中30 MW/ 90 MWh的發電量可供法國再生能源公司Neoen在電力躉售市場交易,一部分則提供給南澳政府用來穩定電網。

由於特斯拉的「Powerpack」供電系統可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從充電轉換到放電狀態,正好可讓Neoen利用澳洲電價時高時低的特性海撈一筆。

根據計算,若Powerpack系統在電費超低的時段充電,並於用電高峰、電費高達14,000澳元/MWh時,輸送電力到電網賺錢,那麼估計只要兩天,Neoen就可從中賺取超過100萬澳元的利潤。

特斯拉這座鋰電池廠,才剛上線數週,就證明其價值驚人。Business Insider、Green Matters等外電2017年1月21日報導,南澳洲能源部長Tom Koutsantonis對5AA電台表示,位於維多利亞省的Loy Yang燃煤發電廠意外跳電後,特斯拉的鋰電池廠竟然只花短短140毫秒,就對國家電網輸送了100 MW的電力,速度刷新史上高,這麼迅速又大量的輸電行動,讓所有營運業者嚇了一大跳。

Koutsantonis還說,若是換南澳的Torrens Island發電廠遇到同樣情況,大概得花上一個半小時才能把同樣的電力輸送給市場使用。

特斯拉的南澳鋰電池廠在2017年11月順利測試完成,12月初正式啟用,目前跟Neoen位於Hornsdale的風電廠互相配合。

評析
特斯拉的鋰電池廠只花短短140毫秒,就對國家電網輸送了100 MW的電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9:00: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月3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BP宣布投資移動式電動車快速充電系統製造商FreeWire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BP 1月30日宣布,旗下創投單位「BP Ventures」已砸500萬美元投資美國移動式電動車(EV)快速充電系統製造商FreeWire Technologies Inc.。BP表示,今年內將在英國、歐洲的特定零售據點安裝FreeWire的「Mobi Charger」EV充電設備。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去年6月在英國國會開議大典上宣布,主要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將被強制要求安裝電動車充電設備。(太陽報)

Platts報導,美銀美林全球研究1月22日發表報告指出,EV預估將在2020年代初期快速起飛、進而導致石油需求增幅迅速下滑。美銀預期石油需求將在2030年觸頂,當年度EV銷售佔比將達到40%、2050年進一步升至95%。

歐洲最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 plc)去年10月宣布收購EV充電服務經營商NewMotion。依據收購條件、NewMotion將成為殼牌旗下全資子公司。NewMotion在英國、法國、德國以及荷蘭經營超過3萬個私人(包括家庭、企業)電動車充電點。

S-Oil Corp.(南韓煉油大廠, 010950.KS)執行長Othman Al-Ghamdi 1月9日在公司總部發表新年演說時表示,全球環保法令趨於嚴格以及EV的技術創新正對公司構成威脅。(韓聯社)

福斯(Volkswagen AG)旗下子公司Electrify America LLC上個月宣布與SemaConnect、EV Connect以及Greenlots合作,預計於2019年6月底以前在美國17個大都會區的工作場所、公寓大樓設置2,800座充電站。這項計畫是Electrify America在未來十年預計於美國砸20億美元投資EV基礎設施和教育的一部分。

IONITY GmbH去年11月發布新聞稿宣布、2020年底以前將在歐洲設立400個高速充電站。IONITY表示,2017年將在德國、挪威以及奧地利的主要道路(間隔約120公里)設置20個快速充電站。IONITY成立於2016年,股東包括福特、BMW、戴姆勒以及福斯(Volkswagen)。

ABB Ltd.(瑞士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執行長Ulrich Spiesshofer去年10月點名電動車充電為高速成長市場之一。全球超過5千座的電動車/電動巴士快速充電站已和ABB Ability雲端管理系統連線。

AeroVironment Inc.(無人機製造商)執行長Wahid Nawabi上個月在接受CNBC「Mad Money」節目主持人Jim Cramer專訪時透露,AeroVironment也生產電動車充電產品、目前已和全球九家汽車大廠結盟,未來數年潛在營收上看數十億美元。

評析
BP表示今年內將在英國、歐洲的特定零售據點安裝FreeWire的「Mobi Charger」EV充電設備。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9: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Nornickel去年鎳產量年減8% 今年鉑鈀產量將減少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全球最大鎳與鈀生產商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Norilsk Nickel, Nornickel)1月31日公布生產報告表示,2017年第四季,該公司鎳產量較前季的54,175公噸增加11%至60,032公噸,銅產量較前季的95,955公噸增加15%至110,203公噸,鈀金產量較前季的69.3萬盎司增加9%至75.3萬盎司,鉑金產量較前季的17.3萬盎司增加2%至17.7萬盎司。

2017全年,諾里爾斯克鎳業的鎳產量年減8%至217,112公噸,銅產量年增11%至401,083公噸,鈀金產量年增6%至278萬盎司,鉑金產量年增4%至67萬盎司。該公司預計2018年鎳產量21.0-21.5萬噸,銅產量40-42萬噸,鈀金產量263.0-272.5萬盎司,鉑金產量60-65萬盎司。與2017年的產量相比,該公司今年鉑金產量最多可能減少10%,鈀金產量最多可能減少5%。

英國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 WoodMac)分析師Adrian Gardner表示,鎳市的基本面至少在未來幾年內看來都相當良好,包括中國大陸的進口增加以及供應吃緊等,預期將對鎳價構成支撐。今年全球鎳需求預估約210萬噸,其中大陸需求佔半數比重;不過,由於大陸對環保的查核趨嚴,國內產量減少,將增加對進口的依賴。2017年12月,大陸鎳進口量較上年同期倍增至41,315公噸。

電動車市場的增長也將增加對鎳的需求,WoodMac預估,2018年電動車市場的鎳需求量約6~8萬噸,至2025年將會增加至22萬噸。不過,兩大鎳礦產國印尼與菲律賓的產量預期增加,則可能會略為壓制鎳價的漲幅。

世界金屬統計局報告表示,2017年1~11月,全球鎳市供給短缺63,600噸,相比2016全年為供給短缺68,200噸。全球精煉鎳產量為167.46萬噸,需求量為173.83萬噸;全球礦產鎳產量年增11.6萬噸至173.49萬噸。大陸精煉鎳產量年減400噸,表觀需求量年減12.2萬噸,主要由於進口減少的影響;全球表觀需求量年減3.2萬噸。

國際鎳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Nickel Study Group, INSG)報告表示,2017年全球鎳產量預估將較2016年的199.1萬噸增加3.1%至205.2萬噸,2018年繼續增長7.5%至220.6萬噸。2017年全球鎳消費量則預估將較2016年的203.7萬噸增加5.6%至215萬噸,2018年繼續增長5.1%至225.9萬噸。2016-2018年,鎳市的供給缺口分別為4.6萬噸、9.8萬噸與5.3萬噸。

評析
電動車市場的增長將增加對鎳的需求,18年電動車的鎳需求量約6~8萬噸,至25年將會增加至22萬噸。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9:00: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早放空亞馬遜和特斯拉?
知名操盤手績效滑鐵盧

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綜合外電報導

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安霍恩(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公司,顯然錯過了20年來最佳的元月股市行情。

消息人士透露,安霍恩旗下避險基金Greenlight Capital Offshore的績效在1月跌6%,Greenlight Capital LP基金則下跌6.6%。

美股標普500指數上月底雖遭遇亂流,但全月仍漲5.6%,寫下自1997年來最佳元月表現,也創2016年3月來最佳單月表現。

消息人士告訴CNBC,安霍恩向投資人坦承,該公司避險基金放空的許多企業上漲15%,表現甚至超越基金的做多部位。安霍恩還說,旗下多數基金的不佳表現都是發生在1月的最末一周。

安霍恩的避險基金Greenlight Capital去年表現極差,報酬率僅1.6%,遠不如標普500指數大盤的19.4%漲幅。

這位避險基金經理人去年就開始唱衰股市,押注股市會下跌。

安霍恩在1月16日寫給客戶的年度信件中表示:「這一年最大的輸家是放空一籃子泡沫股與開拓重工」,「看到整年關於押注亞馬遜(漲56%)、 athenahealth公司(漲26%)、Netflix(漲55%)與特斯拉(漲46%)的虧損是很難受的,當我們相信這些股票的價格已不太有利潤,而且沒有一家是有好表現或達到2017年的基本預期。」

如果安霍恩未出脫這些持股,那麼這些股票也很可能是導致他的避險基金在1月虧損的原因。

亞馬遜1月大漲24%、athenahealth跌6%、Netflix飆漲41%而特斯拉大漲14%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9: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淳紳今年仍虧 電動車拚明年第3季量產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8年2月2日電

淳紳(4529)由於電動車距離量產還有一段時間,今年仍難脫虧損命運,淳紳表示,在中國大陸的贛州工廠最快可在明年第3季量產,屆時營運可望上路。

淳紳也透露,年後將與電電公會及桃園市政府宣布合作計畫,將在桃園市選定封閉場域推動自動駕駛車,將在年底前開始進行第一期的驗證,屆時淳紳的自駕車可望在台灣亮相。

淳紳表示,孫公司「中國新能源汽車」與「贛南蘇區(贛州)新能源汽車投資中心」在中國大陸江西省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合資「贛州昶洧新能源汽車」持續獲得資金挹注,「贛南蘇區(贛州)新能源汽車投資中心」已匯入人民幣6.3億元,超過承諾投資人民幣12.3億元逾半,短期內資金狀況無虞。

淳紳指出,由於當地開放電動車的政策速度不一,贛州工廠的量產進度受到延遲,原本預定今年底前量產的時程恐怕遞延至明年第3季。

此外,淳紳持股約36%的香港昶洧近期也獲得陸資入股,以每股5美元的價格買入200萬股,占比不到1%,由於對方以中國大陸自然人身分入股,加上有物聯網的相關背景,未來在電動車的技術上有合作空間。

評析
淳紳在中國大陸的贛州工廠最快可在明年第3季量產,屆時營運可望上路。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9:01: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百事可樂結盟特斯拉 廠房興建充電站

經濟日報 國際中心/路透西雅圖2日電

特斯拉據悉正和已訂購電動聯結卡車Tesla Semi的百事可樂(PepsiCo)等客戶合作,在他們的廠房內興建充電站。百事可樂透露,最終可能與其他公司共享設施和分攤成本。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對如何讓Tesla Semi從原型車到真正上路所言不多,但根據路透獨家取得的消息,為了力拼電動連結車明年上路,特斯拉正與包括百事可樂、安布英博和優比速等客戶合作,在他們的廠房內興建充電站。

這些公司是已經預先訂購Tesla Semi九家公司的其中幾家。他們透露,目前雙方合作細節尚待敲定,但會包括特斯拉的設計和工程。但被問道若有建造成本,特斯拉會承擔多少比例、是否會得到補償等,他們不願多談。

有關特斯拉能否兌現激進交車時間表的質疑聲音從未停歇,但至少目前來看,這項合作消息顯示企業客戶認真看待此事,特斯拉本身也在思考如何解決動力持久的問題。

評析
為了力拼電動連結車明年上路,特斯拉正與百事可樂、安布英博和優比速等客戶合作,在他們的廠房內興建充電站。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9: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5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美電動車大廠Tesla 電池商業價值驚人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旗下在澳洲南部的電池系統Powerpack,在啟用後不久就讓外界發現Powerpack的商業價值:兩天就能讓法國電力公司Neoen賺進100萬美元。

Powerpack的電力分為兩部分,其中Neoen掌控30 MW/ 90 MWh(30百萬瓦/90百萬瓦小時)發電量,Neoen可選擇在電力批發市場交易,70 MW/ 39MWh的電力提供給南澳政府。

相較於其他電力儲存系統,特別是化石燃料發電,Powerpack的優勢是不用一秒就能從充電轉換到供電狀態,代表Powerpack可馬上對需求與定價做出反應,如此正好可讓Neoen利用澳洲電價大幅波動的特性海撈一筆。

Powerpack可挑電力供應過剩時段充電,幾乎不用投入什麼成本,並於用電高峰電費高達14,000澳元 / MWh時輸送電力到電網賺錢,那麼估計在1月18日至19日短短兩天內,Neoen已經從批發市場賺到100萬美元左右。

過去幾年南澳遭遇電力問題,原因出在燃煤發電廠老舊,天氣炎熱,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又無法補上電力缺口,導致南澳電價大漲,經常停電。現在Powerpack證明特斯拉的設計是南澳能源困境一個有效、可靠且賺錢的解決方案。

評析
Powerpack的優勢是不用一秒就能從充電轉換到供電狀態,代表Powerpack可馬上對需求與定價做出反應
 樓主| 發表於 2018-9-20 19: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21 編輯

轉貼2018年2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澳洲5萬家庭 變身虛擬電廠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澳洲南澳省政府4日宣布一項具劃時代意義的計畫,將向當地5萬戶家庭提供太陽能板和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電池,把這些家戶相互連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虛擬發電廠。

南澳省政府初期將先為1,100戶公共住宅免費安裝5千瓦 (KW)的太陽能板網路,這些太陽能板會與13.5千瓦/小時(KW/h)的特斯拉「能源牆」(Powerwall)二代電池相連。此計畫之後將再增加2.4萬戶公共住宅,並於未來四年間推廣至全南澳省至少5萬個家戶。

南澳州長維瑟里爾(Jay Weatherill)說:「我們已經生產出全世界最大的電池,現在我們將產出全世界最大的虛擬發電廠。」「我們將利用民眾住家替南澳省電網發電,參與計畫的家庭將能省下大筆能源費用。」

維瑟里爾表示:「我們正有效地將額外的發電廠納入南澳的能源市場,而這額外的競爭將為每個人壓低能源價格。」他並引述「前沿經濟學」(Frontier Economics)的分析指出,該發電廠預料將能讓參與計畫的家戶省下30%的電力費用。

這個互聯發電廠將獲得南澳省政府資助200萬澳幣(160萬美元),並獲得來自「納稅人再生技術基金」3,000萬澳幣的貸款。

特斯拉表示,該虛擬發電廠將提供250百萬瓦的太陽能和650百萬瓦小時的電池儲能,「在關鍵時刻,這個虛擬發電廠能提供的電力,與一座大型燃氣渦輪發電廠或燃煤發電廠相當」。

特斯拉去年已在南澳打造全世界最大的電池,提供電力給逾3萬戶家庭。

南澳省在2016年曾因「前所未見的」暴風雨造成電力傳輸中斷,導致全州大停電,之後政府便努力尋找更多發電方式,尤其是透過可再生能源來解決能源災難。

評析
在關鍵時刻,這個虛擬發電廠能提供的電力,與一座大型燃氣渦輪發電廠或燃煤發電廠相當。

 樓主| 發表於 2018-9-22 19:27: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5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日產投資2,700億 攻陸電動車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中日關係回溫,日本企業啟動在大陸的大規模投資計畫。日產汽車昨(5)日宣布,未來五年將通過合資夥伴在中國投資人民幣600億元(約新台幣2,700億元),主要投入於電動車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日產預估2022年以前,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售量將從去年的152萬輛提高至260萬輛。

華爾街見聞報導,日產昨天在北京舉行東風日產2022中期事業計畫發布會說明這項新計畫,2022年在大陸銷量達260萬輛,將比2017年創紀錄銷售量152萬輛成長達70%。

去年擔任日產汽車首席執行官的西川廣人曾表示,為實現自2017年11.7兆日圓提高至2022年16.5兆日圓的營收目標,中國市場是關鍵。

日產計劃到2022年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40款車型,其中一半將是搭載「e-power」的電動車型,以挑戰目前主導中國市場的大眾汽車( Volkswagen,台灣稱福斯)和通用汽車,並對抗同樣來自日本的本田汽車日益激烈的競爭。

根據新公布的計畫,電動汽車到2022年將貢獻日產總銷量的30%。

日產旗下的高端車型「英菲尼迪」(Infiniti),到2022年將有四分之一轉化為電動車型,到2025年所有的英菲尼迪車型都將要電動化。

路透中文網報導,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關潤表示,爭取到2022年電動車的年銷量達到約70萬輛,採用全電電池動力和「e-Power」混合動力,其中不包括電動輕型商用車輛。

大陸國家發改委今年1月5日發布「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提出要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要達到50%,將積極引導資本加大支援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台。

日產汽車於2003年與中國東風汽車組建合資企業。通用汽車、大眾汽車、本田汽車和豐田汽車在中國大陸均設有兩家合資企業,而日產汽車僅透過東風日產這一家合資企業生產和銷售汽車。東風日產希望通過該中期事業計畫的實施,能夠早日躋身中國大陸前三的合資品牌。

評析
日產未來五年將通過合資夥伴在中國投資人民幣600億元,主要投入於電動車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樓主| 發表於 2018-9-22 19:27: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要為 Semi 建充電站,如何走出第一步?

作者 雷鋒網

據路透社消息,特斯拉正在與百威英博、百事可樂和 UPS 合作,在他們的設施裡建立充電裝置,這也是特斯拉為 2019 年推出 Semi 預做的努力。

目前這些合作公司都沒有透露和特斯拉的合作細節。

外界對於特斯拉能否如期交貨表示懷疑,合作消息傳出,顯示合作客戶正積極幫助特斯拉。目前特斯拉在努力解決最大的障礙之一:保持大型鑽井平台的動力。

這些和特斯拉合作的廠商向路透社透露:只能保證在電池耗盡之前,有了充電樁的存在就可以把 Semi 送回家。

已經預定了 100 台 Semi 的百事可樂公司表示,最終可能會與其他公司一起分擔共享充電樁成本。百事可樂高層 Mike O’Connell 表示,已經和特斯拉就充電成本進行過多次會議討論。Mike O’Connel 說:「百事內部有很多能源和工程方面的經驗,當然特斯拉還將他們的能力帶到能源和收費領域。」

傳統卡車處於高科技的轉折點,特斯拉推動自己的充電站銷售計畫,打算向停靠的卡車司機出售自己的電子裝置,這些卡車司機曾和矽谷汽車製造商討論這件事情。

特斯拉目前已在全球營運超過 1,000 個充電樁,而這些充電樁主要是針對家用車;馬斯克曾公開表示,重型卡車也會採取類似措施,保證充電供給,經營一個由太陽能驅動的「巨型卡車」,可以在 30 分鐘內幫 Semi 電池充電。

對特斯拉能快速建立商用充電站這件事情尚未清晰,但特斯拉已一直在「瘦身」努力提高 Model 3 的產量。但一些分析師對特斯拉在 2019 年推出 Semi 都表示懷疑,更不相信特斯拉能鋪設龐大的充電網。

特斯拉的發言人 Catherine Thomas 稱,目前總部位於加州的公司正在與大客戶為建立 Semi 的充電樁進行緊密合作。她拒絕進一步評論特斯拉的卡車充電樁計畫。

根據聖路易斯啤酒供應鏈高級主管 James Sembrot 的說法,百威英博正在評估在大型釀酒廠和其他關鍵點為 40 輛特斯拉的 Semi 安裝充電樁。Sembrot 說:「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對這項尖端技術進行大規模投資,確保我們的地位。」

包裹運輸巨頭 UPS 全球工程總監 Scott Phillippi 表示,UPS 也期望與特斯拉(Tesla)緊密合作,共同建設充電站。據悉 UPS 已經在 2017 年 12 月預訂了 125 台 Semi。

根據特斯拉發言人 Catherine Thomas 說法,雜貨連鎖店 Loblaw Companies Ltd 很可能希望利用太陽能,同時也在考慮特斯拉以外的其他潛在合作夥伴,以使充電設施發揮作用。

美國營運電動公車的運輸公司也提供了一些線索,根據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 2016 年一份報告,一輛供給 6 輛電動公車的「快速充電車」裝置將花費 24.9 萬美元。

但分析師和汽車行業高層表示,商用卡車設施的價格很容易達到數百萬美元,這取決於諸如大型鑽井平台數量、電力和現有能源基礎設施給定的區域範圍。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推動自己的充電站銷售計畫,打算向停靠的卡車司機出售自己的電子裝置
 樓主| 發表於 2018-9-22 19:28: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6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鴻海投資電動車 近三月三度加碼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鴻海昨(5)日公告,集團旗下鴻富錦精密(鄭州)公司取得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公司股權,投資金額人民幣3億元(約新台幣13.98億元)。據了解,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為電動車品牌小鵬汽車的母公司,相關布局被市場解讀為鴻海集團持續開拓新創汽車電子應用,首度以子公司直接投資小鵬汽車母公司。投資後持有橙行智動公司股權約2.94%。

先前鴻海旗下的鴻準科技轉投資香港IDG能源、投資取得小鵬汽車股權,最近還與阿里巴巴、小米攜手參與小鵬汽車第三輪融資,共投入人民幣22億元(約新台幣103億元)。鴻海直接以子公司鴻富錦精密電子投資橙行智動,有別過往由轉投資的鴻準間接投資小鵬汽車,顯示對這項投資的重視。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先前雖預告,鴻海「不做整車」,但鴻海集團持續開拓多元車用領域,不做整車是純指整車製造,但包括汽車零配件製造、新創汽車等領域,鴻海持續策略投資,諸多計畫都在檯面下「鴨子划水」前進。

鴻海集團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持續與阿里巴巴等夥伴開拓新創汽車應用投資,鴻海集團旗下L次集團是關鍵角色之一。

評析
鴻海集團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持續與阿里巴巴等夥伴開拓新創汽車應用投資
 樓主| 發表於 2018-9-22 19:2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Model 3影響最少到6月?
Panasonic電池事業慘變賠錢貨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Panasonic 5日於日股盤後發布新聞稿宣布,因日圓相對於歐元等主要貨幣呈現走貶,加上刪減固定費用及法務相關費用減少,因此將今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合併營收目標自原先預估的7.8兆日圓上修至7.95兆日圓,合併營益自3,350億日圓上修至3,500億日圓、合併純益自1,600億日圓上修至2,100億日圓。

Panasonic上述修正過後的純益預估值優於金融情報服務公司QUICK事前調查所得的1,796億日圓。

Panasonic雖調升財測、且純益優預期,不過被Panasonic視為重點成長領域的電池事業卻受特斯拉(Tesla)新型電動車(EV)「Model 3」生產延遲影響而變成「賠錢貨」。

Panasonic 5日將包含車用電池在內的(二次)電池事業今年度營收目標自原先預估的4,715億日圓下修450億日圓至4,265億日圓、營益目標也自原先預估的盈餘66億日圓下修120億日圓至虧損54億日圓。

日經新聞、路透社報導,Panasonic最高財務負責人(CFO)梅田博和於5日舉行的財報說明會上表示,「Model 3生產延遲的影響是上述下修值(營收下修450億日圓、營益下修120億日圓)的幾乎一倍」。也就是說,Panasonic電池事業的營收、營益分別因Model 3生產延遲而較原先預估值縮減了900億日圓、240億日圓。

不過梅田博和強調,電池事業業績下修只不過是因為獲利時間往後推延而已,「一旦Model 3生產上軌道、獲利就有望急速改善」。

朝日新聞報導,Model 3對Panasonic電池事業的影響最少恐會持續至6月左右。

CNBC 1月25日引述內部人士爆料,Gigafactory超大電池廠的製造問題,比特斯拉先前坦承的還要嚴重,可能導致Model 3延後交車、電池還恐出現品管疑慮。

特斯拉內部工程師和前任員工提到的問題包括,截至2017年12月中旬為止,該公司仍在手工製作一部份的電池,甚至得向鋰電池供應夥伴Panasonic借兵協助這項組裝作業。不只如此,負責品管的員工經驗不足,部分電池出廠時,恐有嚴重缺陷。

特斯拉嚴正否認了消息。路透社、MarketWatch、TechCrunch等外電報導,特斯拉發言人1月25日表示,CNBC的新聞是一篇充滿錯誤又誤導人的文章,在此鄭重聲明,1月稍早提供的Model 3生產目標將如期達成。而且,在產能全開之前,生產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必須用手工完成,這在之前就有詳細說明過。

評析
Panasonic電池事業的營收、營益分別因Model 3生產延遲而較原先預估值縮減了900億日圓、240億日圓。
 樓主| 發表於 2018-9-22 19:29: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的普及對傳統電網是福還是禍?

作者 linli

電動車是許多未來出遊方式的必備選擇,在一個高度依賴個人交通設備的現代社會,大規模使用電動車能降低碳排放,但從燃油汽車到電動車的轉變,不僅是交通產業的顛覆,同時對電力網路也是非常大的挑戰,如果現在美國所有燃油汽車換成電動車,電網就會瞬間摧毀。

USC Viterbi 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教授 Mohammed Beshir 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購買電動車,顯然會對公關事業產生重大影響,人們看到電動車的興起感到興奮,就像看到新年煙火感到興奮卻無法了解其危險和挑戰。目前電動車的普及率並不高,但如果城市的公共事業管理部門無法意識到巨大的變化正在發生,就像熱鍋上的青蛙,沒有意識到處在沸騰的水中,直接感到危險才開始防範,已經太晚了。

好消息是電動車還沒有開始大規模普及,目前電動車的使用對於電力網路而言還是有利的,透過平衡和調節日常的用電需求,甚至將可再生能源儲存在汽車的動力電池,都可以緩解電動車的普及對電力網路的壓力。

電動車大規模普及之前,公共事業部門有足夠計畫進行提前規劃,Mohammed Beshir 教授表示當電動車占總乘用車的比重超過 15% 時,才會看到對電力供應網路有實質性影響,據 Bloomberg 新能源財經部門在 2017年夏天發表的報告顯示,大約到 2035 年全球的電動車普及能到這個水準。

電動車充電給電網帶來新負荷
但對於電動車普及加快的城市而言,則需要更為謹慎,如果一個城市的某一街區每一個家庭都有電動車,但該街區的電力需求將達到其他普通街區的兩倍。急劇提升的電力負荷會給城市供電系統帶來巨大的挑戰。

目前傳統的公共用電是採用高壓電輸送方式,發電廠將電能透過高壓電線輸出,由密集的電力網路進入各家各戶,如果電動車普及的街區電力需求激增,可能會影響高壓電線傳輸的安全性,電網問題看起來像是一個全國性的系統問題,但大多數故障都是在社區開始。

當電網達到極限負荷時,會導致變壓器過載並引發爆炸,電力供應部門需要配置更多變壓器來解決這個問題,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電動車,整個社區需要配置更多變壓器,變壓器的採購和安裝成本非常高,這意味著對於整個社區的市民來說,無論你是否購買電動車,你都需要與其他的電力用戶一起承擔這筆費用。

時段分隔降低壓力
電動車帶來的挑戰顯而易見,但由此產生的好處也非常顯著,至少可以平衡一下高昂的升級成本,但僅僅是電動車還不能夠顛覆現在社會的生活方式。 Argonne 國家研究中國車輛系統工程分析師 Jarod Kelly 認為電動車帶來的電力需求是有顯著的高峰與低谷期,高峰期主要是在下午 6 點之後,當車主回到家裡開始做晚飯,就是電動車充電的時間。電力需求在凌晨降至低谷,可以讓電動車在這個時間段充電,大多數電動車製造商都對充電系統進行了設置,根據用戶下次用車的時間合理安排充電時間,透過這種設置,能夠很大程度地緩解電動車對電力供應帶來的壓力。

錯峰充電模式是為了適應白天和夜晚不同的電力需求,供電系統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啟動或者關閉發電機。儘管如此電動車帶來的電力成本還是非常昂貴的,電動車需要的能量非常大,甚至比一整個家庭的用電需求更高。在有效地調節下,一個街區的電動車都在夜晚充電,白天使用,白天和夜間的電力需求差距越來越小,總體需求上升時,發電成本會越來越低,無論你開的是什麼車,成本的變化都會反應在你的電費賬單中。

電動車對於公共事業管理部門而言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有些城市還為在家中安裝充電樁的家庭提供了資金補貼,洛杉磯電力部門提供了 500 美元的補貼,如果你承諾在非高峰期充電,則可以享受優惠價。電動車的普及還會推動電力部門引入更豐富的能源系統,比如太陽能發電等。電動車可以在行駛的過程中依靠太陽能充電,在電力需求高峰期時還能把電力輸送到電網系統,或者是在夜晚利用風能發電,滿足白天的形式需求,這種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模塊化方案解決了風能和太陽能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電動車的熱潮有機會推動電力和整個可再生能源的飛速發展。

評析
電動車充電給電網帶來新負荷,有電動車街區的電力需求將達到其他普通街區的兩倍。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19:59: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通用汽車財報讚
2017年電動車交貨量創歷史新高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GM.US)6日公布2017年第4季財報:營收年減5.5%至377億美元;非依照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non-GAAP)每股稀釋盈餘年增21.3%至創紀錄的1.65美元。MarketWatch報導,根據FactSet的調查,分析師原先預期通用汽車第4季營收、non-GAAP每股稀釋盈餘各為369.8億美元、1.39美元。

通用汽車1月表示,2018年盈餘預估大致與2017年相當。通用汽車公司6日公布,2017年營收年減2.4%至1,456億美元;non-GAAP每股稀釋盈餘年增8.2%至6.62美元,優於原先預估區間(6.0-6.50美元)。

通用汽車計畫在2023年底以前至少推出20款全新電動車。此外,通用汽車日前向美國運輸部提出申請、要求在公共道路上部署第四代自駕Cruise AV(沒有方向盤、煞車踏板或加速油門踏板)。

通用汽車2017年全球銷售量年增0.8%至890萬台。其中,電動車交貨量達到創紀錄的69,500台,包括Chevrolet Bolt電動車(26,000台)、Baojun E100(11,500台)均創下歷史新高。

韓聯社報導,通用汽車公司1月15日宣布,Chevrolet Bolt電動車(續航力達383公里)今年分配給南韓消費者的數量為5,000台、遠高於去年的600台。GM表示,快充站可讓Bolt的蓄電量在1小時內達到80%。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加州車輛管理局(DMV)1月31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隸屬通用汽車公司的Cruise Automation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間總計在美國加州進行132,000英里的自駕車測試、大約是此前一年的13倍。報告顯示,最近這一年Cruise自駕車平均1千英里才會出現0.797次解除自動駕駛模式(disengagement)的情形、遠優於此前一年的18.51次。

評析
通用2017年電動車交貨量達69,500台,包括Chevrolet Bolt電動車(26,000台)、Baojun E100(11,500台)均創下歷史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9-23 20:05 編輯

轉貼2018年2月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彭博報告:到 2025 年,中國將坐擁全球 99% 電動公車

作者 Emma stein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公車將在 2025 年前全面電動化,而中國會是該趨勢領導者。

截至 2017 年止,全球有 38 萬 6 千輛電動公車在路上呼嘯,但到了 2025 年,這數字將攀升 3 倍至 120 萬輛,等於全球有 47% 公車將全面電動化。其中,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作者兼 BNEF 分析師 Aleksandra O’Donovan 表示,中國由於明確的城市政策與支持,將成為此一趨勢領導者,占比高達99%。

《evobsession》報導,號稱中國矽谷的深圳擁有超過 1,200 萬人口,而他們已在 2017 年底完成 100% 電動公車轉型,高達 16,359 輛,這數字遠超過北美 5 大公車車隊的總數,政府總補貼金額達 4.9 億美元。

除了深圳,中國還有無數城市都在電動公車轉型路上全力衝刺,從 2017 年年初看起,1 月,廣東陽山投入 40 輛純電動公車營運;2 月,開封宣布 610 輛純電動公車準備陸續投入使用;3 月,北京增加了 70 輛雙層電動公車;4 月,廈門投入 200 輛全新純電動公車;7 月,瀋陽宣布 2 年內現有 2,300 輛柴油公車將全數淘汰並更換為電動公車;11 月,廣東佛山市禪城區宣布計畫要在 2018 年底淘汰所有柴油公車,2020 年時全面電動化。

上述幾個例子還只是冰山一角,Tim Dixon 於《evobsession》文章整理出更多項目。

雖然電動公車成本比傳統柴油或燃氣還要昂貴,但如考慮燃料消耗與維護費用,總體成本就比舊型公車還便宜,加上電池價格逐漸下降,預計到 2026 年,某些電動公車前期成本已足以和柴油公車競爭。

不過成本仍然是轉型的最大障礙,阻止其他國家的政府交通部門加速投資。哥倫比亞大學一份在 2016 年發表的報告指出,電動公車成本雖然比柴油公車貴 30 萬美元,但一輛電動公車每年節省費用約 39,000 美元,相當於增加公車 12 年使用壽命。

除了中國,紐約也在努力推出更多電動公車,管理美國紐約市公共運輸的機構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MTA)於上月初宣布,他們正在測試 10 輛電動公車車隊,通過測試後就會準備再訂購 60 輛。哥倫比亞大學報告也估算,如果將 MTA 旗下管理的傳統燃料公車都轉為電動公車,每年將減少紐約市內 57.5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評析
全球近一半公車將在 2025 年前全面電動化,而中國會是該趨勢領導者。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需求大
柱狀電池供不應求、韓廠擬擴產回應

記者 陳苓 報導

特斯拉和Panasonic合資興建的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據傳生產不順,Panasonic只好把日本廠的產能,都拿來滿足特斯拉需求。Panasonic產能吃緊,其他業者轉往韓廠下單,Samsung SDI和LG Chem滿手訂單,都有意擴充產能。

韓媒BusinessKorea、Investor報導,業界消息透露,特斯拉和Panasonic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廠,太陽能發電供電不穩,阻礙生產,儘管特斯拉尋求外部供電,但是工廠地處沙漠,輸電不易,難以正常生產。受此影響,Panasonic日本廠生產的圓柱狀電池,全數供應給特斯拉,無暇顧及其他客戶,這些業者只好轉單韓廠。

相關人士透露,Samsung SDI在南韓、中國、馬來西亞的電池廠全都產能滿開,此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個月。有鑑於需求大增,該公司計畫在原有工廠內,增設新的產線。不過細節尚未敲定,將視市況做出最後決定。

外傳Samsung SDI打算把舊款的18650電池產線,改為新款的217000電池產線。21700是圓柱狀電池,電量比前代18650增加50%,獲得特斯拉平價車款Model 3欽點使用。由於特斯拉需求極大,全球217000電池多供貨給特斯拉,使得此種電池供不應求,Samsung SDI和LG Chem看準商機,打算增產回應。

南韓電池廠銷售大躍進,2016年兩家韓廠排名還在全球6~10名之間,2017年擠進前五強。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出貨量排行榜上,LG Chem和Samsung SDI分別拿下第四、第五名。

MoneyDJ新聞去年8月1日報導,特斯拉宣佈與松下在超級工廠量產用於Model 3中的21700型號電池(其中的「21」指電池直徑為21mm,「70」指長度為70mm,「0」代表圓柱體型的電池)。據瞭解,特斯拉使用的21700型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原來Model S使用的18650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單體容量提升35%,系統成本降低10%左右。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相較其他型號,除了保持了18650型電池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穩定性,21700型還兼具了經濟性。物理尺寸的增加不僅可以提升能量密度,同時也會影響到循環壽命等性能。根據有關測算,容量每提升10%,循環壽命約會降低20%,不斷加大尺寸,安全性上也存在風險;而21700型可能是目前可量產電池中能量密度最高且成本最低的電池。

評析
Panasonic日本廠生產的圓柱狀電池,全數供應給特斯拉,無暇顧及其他客戶,這些業者只好轉單韓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2: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豐田、鈴木合攻印度  2020年擬推小型電動車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豐田與鈴木結伴,計畫2020年在印度推出小型大眾化電動車,並將進一步推廣至全球其它市場。

豐田與鈴木的電動車合作案主要受政策引導,據豐田印度子公司常務董事Tachibana表示,小型電動車是跟上政府燃油效率標準的最佳選擇,但對於大型車而言,省油又低排放的油電混合車則較為理想。(Economic Times)

知情人士指出新電動車可能交由鈴木位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廠房生產,除此之外,該人士還說豐田打算在2022年,將旗下八成車種電動化。Tachibana對此不至可否。

中國目前是全球電動車銷售的領先者,印度遙遙落後,不過印度計畫2030年全面改用電動車,預料將可加速趕上。根據產業研究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的估計,中國2017年電動車銷售量年增54.4%、來到54.1萬輛。第二名的美國電動車銷售量不到中國的一半,僅19.9萬輛、年增26.8%。

評析
豐田與鈴木計畫2020年在印度推出小型大眾化電動車,並將進一步推廣至全球其它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2: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LIT連7跌止步
鈷礦生產有變、剛果施壓外商重談合約

記者 陳苓 報導

非洲國家剛果是鈷礦生產大國,該國把鈷當成搖錢樹,剛果國營礦業公司放話,要和外國合資企業重談合約,未來更計畫把所有礦場收歸國有。

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報導,剛果國營礦業公司Gecamines主席Albert Yuma,6日在南非開普敦的礦業會議上,痛批在剛果採礦的外國業者,多年來一直竊取Gecamines財富,鈷價提高讓他們有充分理由,和外商重新協商合資企業的契約。Gecamines的終極目標是收回剛果所有礦場的100%所有權。

剛果是礦業大國,富含鈷、銅、鑽石、黃金的礦藏。Gecamines營運不善,多數資產都售予外資,成立合資企業。

Yuma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剛果從礦業生產中獲益過少,指控外商在成本和生產數據動手腳,以便短繳股息和權利金給剛果政府。他說審計結果發現,數家外商涉及不法活動,他不願指明有哪些業者,只說等到三月份審計結果出爐,會公布更多細節。

目前還不清楚Yuma的說法代表政府政作法轉變,或只是談判策略,以取得更有利的合約。不過剛果政府態度日趨強硬,已經讓在該國開採的外國礦商備感憂心,嘉能可(Glencore)、洛陽鉬業(China Molybdenum)、Ivanhoe等外商可能受到影響。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6日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LIT)上漲2.34%、收34.97美元。之前LIT連續七日收低。

在此之前,剛果國會才通過法案,把鈷列為戰略原物料,調高鈷的稅率。本案尚需剛果總統簽字,才有法律效力。

Mining、INN、marketMogul 1月報導,剛果是鈷的最大生產國,全球有2/3的鈷來自剛果。依據現行的剛果稅法,鈷是基礎金屬,出口稅率2%。剛果礦業部長Martin Kabwelulu表示,該國擬修改稅法,把鈷改列「戰略原物料」,變更生效後,鈷的出口稅率將一口氣增至5%。目前法案仍在國會審議。

電動車熱潮使得鈷價飛漲,估計每輛電動車內的鋰電池需要15公斤的鈷原料。2017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鈷價大漲132%,從年初的每噸32,500美元,年底升至75,500美元。

評析
剛果國營礦業公司放話,要和外國合資企業重談合約,未來更計畫把所有礦場收歸國有。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Q4虧損低於預期  本季末拚週產2,500台Model 3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CNBC報導,特斯拉(Tesla Inc)於美國股市7日盤後公布2017年第4季(截至2017年12月31日為止)財報:總營收報32.9億美元、優於Thomson Reuters調查的32.8億美元分析師預估值;經調整後的每股虧損3.04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3.12美元虧損金額。特斯拉第4季淨損6.75億美元、創史上單季最大虧損紀錄。

根據特斯拉7日發布給股東的信件內容,2017年第4季Model S、Model X交車量合計達28,425台、創單季歷史新高,分別較2016年第4季、2017年第3季成長28%、10%。Model 3為1,542台。2017年第4季特斯拉整體交車量合計為29,967台。

2017年第4季Model S、Model X淨訂單量逼近第3季所創下的單季歷史最高紀錄,全年度遠高於2016年,並未受到Model 3問世的影響。特斯拉指出,儘管量產過程遇到阻礙、2017年第4季Model 3淨訂單量呈現持穩。

特斯拉在去年8月發表財報時說Model 3每週產量將在2017年底達到5千台,最新說法是今年第1季底將達到週產2,500台目標、2018年第2季底才會拉升至5千台。

截至2017年第4季底為止的自由現金流量為負2.76797億美元。作為對照,截至2017年第3季底、2016年第4季底為止的自由現金流量分別為負14.16996億美元、負9.69821億美元。

特斯拉2017年營收報118億美元、年度有機增長率為55%,預估今年的營收成長率將遠高於2017年。

特斯拉預期2018年內的某個時間點季度營益將出現可持續的正數。2018年Model S、Model X交車量預估合計將達到10萬台。在Model 3客戶按次計費的挹注下,超級充電站業務將在2018年開始創造營收。

特斯拉第4季資本支出金額為7.87億美元,多數用來擴充Model 3以及Gigafactory 1生產線產能。特斯拉指出,部分Model 3的資本支出款項已推遲至2018年第1季。

特斯拉預估2018年資本支出將略高於2017年,多數將用來支應Gigafactory 1、Fremont工廠擴產以及擴充店面、服務中心、超級充電站。特斯拉指出,2017年超級充電站新增338座、全球累計達到1,128座。

特斯拉於去年11月宣布買下未上市自動化製造設備生產商Perbix Machine Co Inc(Thomson Reuters)。特斯拉表示,Perbix成立於1976年、現已成為集團成員,負責設計、打造高度自動化量產製造機械。Perbix的加入將可協助特斯拉更有效率地提升Model 3產量。

截至2017年第4季底為止特斯拉的現金水位為33.67914億美元、較2016年底縮減0.7%。

特斯拉7日在正常盤逆勢上漲3.30%、收345.00美元;盤後續漲0.44%至346.51美元。

評析
儘管量產過程遇到阻礙、2017年第4季Model 3淨訂單量呈現持穩。
 樓主| 發表於 2018-9-27 19:56: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汽車業進入CASE世代
滴滴與12家車商合推電動車共享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全球頂尖汽車聯盟「雷諾-日產-三菱(Renault-Nissan-Mitsubishi)」7日宣布與中國行動運輸平台商滴滴出行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就中國電動車共享計畫尋求合作。

依據聯盟所公布的2022年戰略計劃,雷諾-日產-三菱預估三家公司的合併營收將在2022年底達到2,400億美元、屆時年度銷售量將超過1,400萬台,遠高於2017年的1,060萬台。聯盟將利用共通的電動車平台與零件、對全球市場推出12款純電動車款。

滴滴出行7日宣布與下列12家頂尖車商攜手發表開放的新能源汽車共享平台:北汽新能源電動車(BAIC BJEV)、比亞迪(BYD)、長安汽車集團、奇瑞汽車集團、東風乘用車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吉利汽車、華泰汽車、江淮汽車、起亞汽車、雷諾-日產-三菱、眾泰汽車。

根據GM Insights的預估,2017-2024年期間全球汽車共享市場平均年成長幅度將高達34%、中國市場年增幅預估將超過40%。

日經亞洲評論日前報導,汽車業正進入「CASE(連結、自主駕駛、共享、電動)」世代,主要車廠負責人一致認為目前正處於百年一遇的革命時期。

滴滴出行上個月宣布,繼滴滴研究院、滴滴美國加州研究院之後將再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藉以加大AI前瞻基礎研究並加快推進全球智慧交通前沿技術發展。滴滴副總裁葉傑平指出,滴滴透過AI與大數據技術、目前已可以提前15分鐘預知需求變化且準確度高達85%。

滴滴出行於去年底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超過4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沙特阿美)企業規劃部副總裁Yasser Mufti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相較於電動車、自駕車,共乘趨勢將會帶來更為立即性的威脅。沙特阿美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商。

根據軟銀集團公司(SoftBank Group Corp.)7日公布的投影片資料,目前每天平均有2,500萬人使用滴滴出行的服務。

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旗下全資子公司MOIA去年底在柏林TechCrunch Disrupt會議上發表專為共乘市場設計的六人座電動車。這台號稱是全球首款電動共乘車續航力超過300公里、30分鐘的充電時間即可讓蓄電量回升至80%。

MOIA計畫於2018年底在德國漢堡推出共乘服務、初期規劃將配置200台。MOIA執行長Ole Harms表示,公司希望藉由這項服務能讓城市減少100萬台的用路車輛。

評析
汽車業正進入「CASE(連結、自主駕駛、共享、電動)」世代,目前正處於百年一遇的革命時期。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0: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非洲兩大銅產國產量增長 銅需求將隨電動車成長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路透社報導,非洲最大銅產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礦業協會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國銅產量年增6.9%至109萬噸,鈷產量年增15.5%至73,940公噸,黃金產量年增2.7%至23.27公噸。該國是全球第五大的銅產國,礦產出口佔該國出口收入的98%。該國也計畫持續提高其銅產量,國際商業資訊研究(BMI Research)報告預估,民主剛果銅產量佔全球比重將從2016年的4.7%提高至2021年的5%。民主剛果也是全球最大的鈷礦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的半數比重。

非洲第二大銅產國尚比亞礦業部長亞魯馬(Christopher Yaluma)則是表示,該國的銅產量目前受困於電力的供應不足,銅礦產業只能夠得到所需電力的70%;預期在電力供應問題解決之後,該國的銅產量將能夠很快提高至150萬噸。尚比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國銅產量較上年度的774,000公噸增加10.2%至852,608.7公噸,主要因為銅價去年大漲三成激勵礦商生產的影響。

在尚比亞經營的主要外國礦商包括瑞士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加拿大巴瑞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加拿大第一量子礦產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和印度韋丹塔資源集團(Vedanta Resources)等。

韋丹塔資源集團在尚比亞當地的事業單位KCM執行長Steven Din表示,該公司計劃未來三年將尚比亞當地的的銅產量提高四倍,主要的產量增長將是來自於該公司在當地的旗艦礦場康科拉銅礦。Din表示,公司計劃投資10億美元,將康科拉銅礦的產量在未來三年提高三倍。KCM 2017財政年度銅產量從上年度的4.9萬噸提高至9.4萬噸,該公司並計劃未來三年將產量提升至40萬噸。

國際銅業協會發佈的2018年銅行業展望報告表示,隨著多款新型電動汽車推向市場,電動汽車有望在2018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報告預估,在技術改良、價格下調和充電樁普及的推動下,到2025年,預計六分之一的車輛將由電力驅動。按電動車市場佔有率排序,前十大市場分別為中國、美國、挪威、英國、法國、日本、德國、荷蘭、瑞典和加拿大,前十大合計的市場佔有率總計達95%。

電動汽車高度依賴銅材,其銅材需求量有望從2017年的18.5萬噸增至2027年的174萬噸。電動汽車的多個關鍵部件都用到銅,如電池、電機、充電站以及配套設施等。每輛傳統汽車通常要用掉23公斤銅,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要使用40公斤銅,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要使用60公斤銅,而純電池驅動電動汽車則需要多達83公斤的銅。

評析
在技術改良、價格下調和充電樁普及的推動下,到2025年,預計六分之一的車輛將由電力驅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1: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Lyft 聘請特斯拉高層擔任 COO,與 Uber 爭搶全美市占率

作者 36Kr

據彭博社報導,Lyft 聘請特斯拉高層喬恩‧麥克尼爾(Jon McNeill)擔任首席營運長。

麥克尼爾是特斯拉全球銷售和服務總裁,是該公司很有影響力的人。麥克尼爾於 2015 年 11 月加入特斯拉,並在體育用品公司 Lululemon 董事會任職。他是特斯拉唯一有年度現金激勵計畫的高層,他的薪酬與 2017 年下半年銷售業績掛鉤。但因特斯拉 2017 年下半年業績不佳,他的總薪酬在 2017 年降至 234 萬美元,比 2016 年同期下降 64%。

特斯拉週三(2/7)的財報電話會議時,馬斯克表示,麥克尼爾的部門近期將直接向他匯報,「目前還沒有計畫尋找代理人」。特斯拉曾表示要拓展自家叫車服務,但馬斯克 2016 年宣布以來,這方面少有動作。在週三電話會議時,他重新提及這件事。他說,特斯拉希望經營一個共享的自駕車隊,就像 Uber 和 Lyft 的聯合車隊。

Lyft 方面,麥克尼爾將彌補前任 COO 雷克斯‧提本斯(Rex Tibbens)的空缺。

麥克尼爾在 Lyft 的職責將包括維護用戶滿意度,這對叫車公司而言是很重要的業務。該公司正嘗試增加乘客和司機,同時保持成本控制。此外,麥克尼爾還是保險公司 Censio 創始人,他可能會幫助 Lyft 為司機提供保險。

麥克尼爾任職之後,將幫助 Lfyt 在全美擴張,跟 Uber 爭奪市占率。

Uber 是 Lyft 最大的競爭對手。2017 年,Uber 遭遇連續醜聞,前 CEO 卡拉尼克黯然出局,公司處於嚴重的動盪。Lyft 趁勢崛起,抓住機會取得很多原本 Uber 的市占率,Lfyt 宣布 2017 年市占率提高了 50% 以上。Lyft 週三發表的聲明表示,用戶訂單量增加一倍以上。此外,Lfyt 2017 年 10 月和 11 月還獲得 15 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 Alphabet 旗下投資公司 CapitalG。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評析
Lyft 聘請特斯拉高層麥克尼爾擔任首席營運長,將幫助 Lfyt 在全美擴張,跟 Uber 爭奪市占率。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2: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北美智權報》204期,供同學參考

自動駕駛關鍵技術:LiDAR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由Reed Exhibition主辦的第10屆汽車電子技術展「Automotive World 2018」,剛於2018年1月在東京落幕,觀察AUTOMOTIVE WORLD 2018可發現,「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簡稱LiDAR)是汽車大廠及新創公司布局自動駕駛的重要技術,雖然目前LiDAR的效能與價格還未能達到普及的程度,但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較低價的LiDAR可望問世!

AUTOMOTIVE WORLD是由汽車技術相關的展會及高峰技術論壇組成,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汽車技術博覽會,主要涵蓋了汽車電子技術、車聯網技術、EV/HEV/FCV技術、汽車輕量化技術、汽車配件加工技術等重要領域,今年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500家的汽車整車廠商、汽車零件製造商參展,展覽期間舉辦近350場研討會,總參觀人數達到11.5萬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同時也舉辦了第一屆「日本國際自動駕駛技術展」(1st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Expo),匯集最新的傳感器、雷達、AI/半導體與測繪技術。

LiDAR是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施雅茹表示,觀察AUTOMOTIVE WORLD 2018可發現,LiDAR是新創公司布局自動駕駛的重要技術,但目前LiDAR的效能與價格,還無法達到多數車廠可接受的狀態,但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較低價的LiDAR可望問世。



圖三、未來兩年智慧車發展重點 (圖片來源:光寶,MIC整理(2018年1月))

LiDAR技術成為各家廠商差異化重點
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簡稱LiDAR)即光探測與測量,是一種結合雷射((LASER))、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測量裝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簡稱IMU)三種技術的系統,LiDAR可透過光測量距離,比雷達更精確,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Google、百度、Uber等無人駕駛汽車研發團隊都運用LiDAR作為感測器,結合圖像識別等技術對路况進行判斷。LiDAR最早的商業應用是在飛機上的機載雷射探測和測距系統,近幾年則以無人車的應用最熱門,主要的LiDAR廠商包括美國的Velodyne和Quanergy、德國IBEO,以及以色列Innoviz、加拿大LeddarTech和Phantom Intelligence,還有美國Aerostar和TriLumina等新創企業。而福斯(Volkswagen,VW)、日產(NISSAN)、豐田(TOYOTA)等傳統的汽車廠商也紛紛開始採用LiDAR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豐田公司甚至已自行研發一套LiDAR系統,其他公司的自動駕駛實驗多數仍使用美國Velodyne的LiDAR。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資深分析師范哲豪指出,在2018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8)中,Velodyne展示多款固態Lidar,包括最近推出的VLS-128,擁有128個雷射通道和最佳的自主車輛感應技術,具備長距離、高分辨率和最寬環繞場的三重優勢,能讓自主車輛在低速城市環境下以高速行駛的傳感器。此外還有固態LiDAR“Velodyne Velarray”,可實現一系列ADAS和自主應用的隱藏和低輪廓檢測。外形小巧同時兼顧成本效益的Velarray,具有業界領先的3D視野。Velodyne並與法國高階無人駕駛高級電動車廠商NAVYA合作,攜手打造世界上第一輛無人自駕出租車。這輛配備10個LiDar、4個雷達和6個攝影機的“Autonom Cab”,將能夠乘載6名乘客。

Innoviz推出兩款固態LiDAR
以色列的Innoviz Technologies是LiDAR傳感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截至去年11月,Innoviz已獲得8,2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國汽車零件製造德爾福汽車(Delphi Automotive PLC)、加拿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大廠麥格納(Magna International)、360 Capital Partners、中國耀途資本、Naver、三星催化基金(Samsung Catalyst)及軟銀韓國風險投資公司(SoftBank Ventures Korea)。

Innoviz的LiDAR技術,採用的是該公司專有的系統,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和探測器設計,提供業界最準確、最長距離的自主車輛傳感能力。而Innoviz旗下兩款固態LiDAR InnovizPro與InnovizOne,分別將在2018年第一季和2019年上市。

LeddarTech將於2018年推出首批樣品
LeddarTech是加拿大LiDAR領先廠商,截至2017年9月,已獲得來自德爾福、歐司朗(Osram)、瑪涅蒂•瑪瑞利(Magneti Marelli)以及IDT(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等投資方總額高達1.01億美元的C輪融資。

LeddarTech所研發的LiDAR控制晶片LeddarCore,可以從近13億個樣本和算術運算中,每秒生成高達24.5萬個數字化波形(digitized waveforms),這些波形使用LeddarTech專有的信號處理算法進行演算,每秒可執行超過250億次操作,藉此獲得完整的LiDAR數據資料,實現最先進的ADAS和自動駕駛應用。LeddarCore LCA2已經被提名為CES 2018「汽車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嵌入式技術」兩個項目的創新大獎,這款突破性的晶片,將是第一款能夠實現LiDAR大規模量產的的3D固態LiDAR,能夠滿足汽車行業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嚴格要求,最快能在2020年實現固態LiDAR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LeddarTech目前正在研發LeddarCore LCA3,將於2018年推出首批樣品。

除了LiDAR之外,HD/ 3D地圖是2018年各國發展自動駕駛的另一項重要關鍵技術,軟硬體廠商與政府間皆積極投入建構技術與合作伙伴,施雅茹預期,高精度地圖是自動駕駛的成功要素,將成為未來兩年的發展重點。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04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評析
除了LiDAR之外,HD/ 3D地圖是2018年各國發展自動駕駛的另一項重要關鍵技術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財報 上季虧損創新高

聯合報 編譯易起宇、謝汶均/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七日發布財報,上季虧損創歷來新高,但平價車款Model 3的產量可望在第二季底前達標,執行長馬斯克並預期今年內將首度出現持續性營業利益。

馬斯克說,在下個月前將可解決困擾Model 3的電池生產問題,「從現在起的四、五個月,步上相當顯著的正現金流量軌道。」他發函股東說,「在營運規模維持高水準情況下,今年將是特斯拉蛻變的一年」、「Model 3與能源產品同步增產,同時嚴密控制營運支出,我們應該會在二○一八年的某一時點使營業利益持續性轉正」。

特斯拉能否長期存續取決於售價三點五萬美元起跳的Model 3,該公司說,目前產能維持在一月修正的目標,也就是在三月底前達到每周生產二五○○輛,第二季底前達到每周生產五千輛的里程碑。

但特斯拉也提及很難準確預測產能,暗示仍可能面臨生產延遲。特斯拉上季僅交貨一五五○輛Model 3,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四一○○輛,反映這款受到高度期待的新車尚未對特斯拉的營收帶來助益。

特斯拉上季虧損創下歷來新高,並表示今年支出還會略增。特斯拉截至去年十二月底的第四季營收為卅二點九億美元,優於前年同季的廿二點八億美元,也略高於分析師預估的卅二點八億美元。但淨損從一年前的一點二一億美元擴大為六點七五億美元,但扣除部分項目後每股虧損為三點○四美元,略少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虧損三點一二美元。

特斯拉上季資本支出七點八七億美元,低於預測,但公司指出,因佛蒙特工廠和內華達的超級電池廠將增產,今年資本支出將比去年的卅四億美元「略為增加」。

評析
平價車款Model 3的產量可望在第二季底前達標,馬斯克預期今年內將首度出現持續性營業利益。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4: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大賠 專家籲務實點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特斯拉既有能力把Roadster電動跑車送上外太空,難道沒辦法把Model 3平價電動車運往經銷商的展示廳?

彭博Gadfly專欄作家丹寧(Liam Denning)指出,特斯拉兌現2018是「轉型年」的承諾,就必須設法儘快解決Model 3生產線瓶頸問題,否則就只能繼續從市場籌資。

丹寧指出,日前SpaceX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順利把一輛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上太空軌道,更是行銷宣傳上的神來之筆,但對投資人而言,一輛Roadster飛上天際,倒不如10萬輛Model 3停在加州費利蒙車廠外等著交貨來得踏實。

特斯拉仍維持Model 3生產目標不變,未再往後延,讓投資人鬆了口氣。但特斯拉並未提供更新的資料,說明目前的生產進度如何。這點令投資人不安,擔心既定的生產目標是否野心過大。

每家矽谷公司在事業擴張的過程中,都面臨如何擴大規模的難題,特斯拉也不例外。

特斯拉預計今年將銷售10萬輛Model S和X電動車,意味在這方面的成長是零。

其他方面似乎也乏善可陳。例如18.9%的毛利率,就汽車產業而言,是相當弱的數字。即使上季營收比一年前躍升44%,乍看下很耀眼,但毛利增幅卻不到1%,更何況淨損還達到歷來最糟的水準。

特斯拉若想取信投資人砸重金開發新車是值得的投資,並兌現2018是「轉型年」的承諾,就必須設法儘快解決Model 3生產線瓶頸問題。

評析
特斯拉若想取信投資人,並兌現2018是「轉型年」的承諾,就必須設法儘快解決Model 3生產線瓶頸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4: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不鏽鋼與電池帶動 全球鎳消費估年均增長4%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普氏能源資訊2月8日報導,英國羅斯基爾資訊服務公司(Roskill Information Services Limited)在報告當中表示,2017~2027年期間,全球的鎳消費量預估將取得每年約4%的增長,主要受到不鏽鋼與電池部門需求增長的帶動;不過,報告也稱,由於印尼冶煉廠推進量產,預估同期全球精煉鎳的供應增速將會超過需求的增速。

Roskill報告稱,印尼冶煉廠的投資規模顯示,未來幾年全球精煉鎳的供應增速將會高於需求增長,這會令鎳市逐漸由小幅的短缺轉為溫和的過剩。報告表示,2014年印尼鎳產量僅2.4萬噸,但2017年預估已經增加至17萬噸,並預估至2027年印尼的鎳產量將會增加至55萬噸。

印尼2014~2016年實施長達三年的鎳礦出口禁令,要求礦商在國內建設冶煉廠,以提高礦業的生產價值。印尼能源與礦物資源部煤炭和礦物總局局長班龐(Bambang Gatot Ariyono)表示,截至2017年10月份,13座鎳冶煉廠已開始運營生產,在該國建設冶煉廠的投資額大約達到50.3億美元。

Roskill報告預估,2017年,不鏽鋼部門約佔全球鎳消費量的七成比重,未來十年不鏽鋼部門的鎳消費量預估將年均增長2.5%,主要受到中國大陸與印尼產量增加的帶動。而隨著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電池部門的鎳需求量也將快速增加,未來十年預估將年均增長20%;至2027年,電池部門的鎳消費量預估將達到50萬噸,將佔到鎳市總需求的1/3比重。

路透社上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分析師對2018年全球鎳市供給短缺的預估上調至5萬噸,平均鎳價的預估為每噸11,704美元。不過,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巴哈爾(Robin Bhar)表示,來自印尼與中國大陸的供應增加,預期將令鎳市不虞匱乏。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旗下國際商業資訊研究(BMI Research)預估,全球精煉鎳產量將從2017年的189萬噸,增加至2018年的192萬噸,主要的增長來自於大陸、俄羅斯以及澳洲等國。

評析
全球的鎳消費量預估將取得每年約4%的增長,主要受到不鏽鋼與電池部門需求增長的帶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4: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1月乘用車銷量年增7%,新能源車則年增達4倍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上證報報導,大陸乘聯會公佈,今(2018)年1月廣義乘用車(轎車+微型客車+MPV+SUV)合計銷量227.24萬輛、年增7.1%;其中,1月新能源車銷量達3萬輛、年增400%。

作為車界黑馬,吉利汽車1月銷量創歷史新高,達15.51萬輛、年增51%,並達公司2018年全年銷量目標158萬輛的10%。其中,熱銷車型全新遠景、帝豪GL、博越、帝豪GS分別銷售2.01萬輛、1.52萬輛、3.04萬輛、2.01萬輛,年增36%、49%、51%和94%。

在榮威RX5、榮威RX3等互聯網汽車的帶動下,上汽榮威1月銷量近5萬輛、年增57%,帶動上汽乘用車(自主品牌平台)整體銷量升至7.3萬輛、年增88%。上汽榮威表示,2018年純電動超級轎跑SUV榮威光之翼的量產車、全球首款純電動互聯網休旅車榮威Ei5也將上市,可望進一步提升上汽自主品牌綜合競爭力。

廣汽集團1月產銷數據顯示,其合計銷售汽車21.02萬輛、年增25.11%。其中,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1月銷量為6.12萬輛、年增32.33%。而受哈弗H6、VV5、VV7等暢銷車型帶動,長城汽車1月銷量也達到11萬輛,年增20.61%。

除自主品牌車持續熱銷,新能源車市場在2018年1月也迎來開門紅。1月比亞迪全系銷量4.22萬輛、年增47%。其中,在秦、唐、宋DM等主力新能源車型帶動下,比亞迪新能源車1月銷售7,151輛、年增1082%。根據比亞迪2018年純電動汽車產品戰略,2018年將陸續推出e5 450、秦EV 450、宋EV 400、元EV 360四款新車型。

除此之外,福田汽車1月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522輛、154輛,分別年增141.67%、49.51%。另外,江淮汽車1月銷售純電動乘用車3,621輛、月增94.57%;江淮汽車內部人士表示,與大眾合作的純電動車擬在2018年上半年的產品會發佈,量產將在2018年下半年。

評析
今年1月廣義乘用車合計銷量227.24萬輛、年增7.1%,其中,新能源車銷量達3萬輛、年增400%。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5: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21 編輯

轉貼2018年2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巴士將起飛!BNEF:2025年獲全球半數公車採用

記者 陳苓 報導

電動車風潮銳不可擋,有機構預測七年之後,全球將近一半的公車都將改用電動巴士。
Oilprice 8日報導,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研究稱,去年全球電動巴士銷量為38.6萬輛,估計2025年將增至120萬輛,屆時全球99%的電動巴士都在中國。BNEF分析師Aleksandra OˋDonovan表示,中國全力支持電動巴士、當地城市積極採用,將引領此一市場。

目前全球市區公車多半以柴油和天然氣為動力,電動巴士可望奪走柴油和天然氣巴士的部份市佔。儘管電動巴士初期購置費用高於柴油和天然氣巴士,BNEF研究發現,電動巴士的總體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較低,也就是說,雖然電動巴士定價較高,但是電動巴士的燃料和維修費用較低,可以拉低總體成本。

BNEF並說,鋰電池價格不斷降低,2026年電動巴士將能和柴油巴士一較高下。

美聯社先前報導,倫敦、洛杉磯、巴黎、墨西哥城、西雅圖、哥本哈根、巴塞隆納、溫哥華、米蘭、基多、開普敦和奧克蘭等全球主要城市市長2017年10月23日在巴黎開會,承諾自2030年起禁止汽油/柴油車在多數地區行駛。報導指出,市長們允諾逐步禁用內燃機,以便降低城市空氣與噪音污染、提升經濟生產力並減少污染相關死亡。

Thomson Reuters報導,上述12個大城市(總人口數逼近8千萬)承諾自2025年起僅採購零排放巴士。根據2017年10月23日發布的「零化石燃料街道宣言」,市長們誓言推廣步行、騎乘自行車以及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倫敦表示它目前擁有歐洲最大電動巴士車隊、當中有超過2,500台油電混合動力巴士出自中國比亞迪(BYD)以及英國Alexander Dennis。

評析
鋰電池價格不斷降低,2026年電動巴士將能和柴油巴士一較高下。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0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馬璽達發展電動車 領先印度同業

聯合報 記者許祖菱╱綜合外電報導

今年印度新德里旗艦車展上,電動車成為矚目焦點。儘管電動車在印度因為昂貴價格、充電設施不足,使得大部份印度駕駛望之卻步,印度唯一的電動車製造廠馬璽達(Mahindra Electric)執行長巴布仍表示,馬璽達堅信電動車產業未來將起飛。他說:「我們早在政府宣告(汰換柴油車)之前,就已經開始投資了。」

法新社報導,印度空汙問題嚴重,有12.5億人口暴露在危險等級霧霾之中。總理莫迪為打擊空汙,宣布2030年將全面改用電動車。根據官方去年5月報告,印度透過推廣汽車共乘以及電動車,可將能源需求砍掉64%,並在2030年降低37%碳排放量。

今年新德里車展參展大廠多對生產電動車持保留態度,但有少數幾家車商躍躍欲試。印度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同時是世界第五大汽車市場,2016年共賣出400萬輛新車,預計到2022年銷售量可望增加到700萬輛。

車商馬璽達自2010年以來,投資7500萬美元(約台幣22億元)製造電動車,未來3年還將再投入9000萬美元(約台幣26.6億元)增加產量。其他有意加入電動車市場的車廠,也希望壓低生產成本競爭。

印度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計畫在2020年推出電動車。鈴木和日本電子產品大廠東芝(Toshiba)已經共同投資1.8億美元(約台幣53億元),建立一間鋰電池工廠;印度塔塔(Tata Motors )汽車公司去年9月也簽訂合約,將供應印度政府1萬台電動公務車。

印度政府向塔塔汽車所購買的電動車,每台要價1萬5500美元(約台幣46萬元)。這是印度當局首度購入電動車,要取代現在多達50萬輛燃油公務車。塔塔汽車也在進行電動巴士實驗,並想辦法將自家最受歡迎的低價車款「Nano」改造為電動車。

印度是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儘管電動車在印度前景看好,路上絕大多數車輛仍是燃油車。車商在新德里車展上指出,印度推行電動車最大的阻礙是充電站不足。

美銀美林證券預測,2025年電動車將占全球市場12%。

評析
印度透過推廣汽車共乘以及電動車,可將能源需求砍掉64%,並在2030年降低37%碳排放量。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9: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壟斷全球鈷礦供應 陸要主導電動車產業

工商時報 楊日興/綜合報導

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受政策帶動,大陸已掌握電動車電池重要原料鈷的供應,鈷最大生產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下稱民主剛果)有逾9成的產量輸往陸資企業,陸企基本壟斷當地中間銷售網路,大陸政府也儲備大量的鈷,彰顯想成為電動車時代核心國的意圖。

鈷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料,常運用於包括筆電、手機、電動車等產品,而對用量大、正在迅速起飛的電動車行業,鈷的重要性更不可言喻,故引起大陸國企投入大量資源爭奪鈷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報導,民主剛果的鈷供應量占全球54%,鈷交易商Darton Commodities數據更指出,該國約94%生產的鈷出口至陸資冶煉廠。大宗商品調研機構CRU Group數據稱,陸資生產的精煉鈷化學品市占已達77%,並有望迅速成長至90%以上。

報導稱,陸資企業主導該國鈷交易的中間網路,近年更積極擴大產量。洛陽欒川鉬業在前年從美國礦業大廠費利浦手中買下民主剛果中一座大型銅鈷礦。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和當地國營企業正合資開發銅鈷礦。浙江華友鈷業去年開始從大型礦業商手中購鈷,並擴大購買量。

政府是陸企縱橫其中的關鍵。從鈷礦生產到電池製造各環節,大陸官方都大量投資,並以補貼本土電池商的方式排擠外國競爭者,企圖完權主導電動車電池產業。同時,大陸國家物資儲備局庫存約5,000噸的鈷,約全球15天的供應量,而該局在原油僅存備約3天的全球供應量。

業內巨頭也關注大陸政府舉動。坐擁3,000噸鈷的大礦商Cobalt 27執行長Anthony Milewski表示,大陸想成為電動車主導者的意圖很明顯。探勘公司First Cobalt執行長Trent Mell也指出,大陸敏銳投入鈷開採到電池製造環節,企圖掌握整個生態圈。

摩根士丹利估計,今年電動汽車中鈷的使用量將達到11,320噸,預計2025年達到62,940噸。湯森路透數據顯示,鈷價從2015年底以來上漲230%。

評析
從鈷礦生產到電池製造各環節,大陸官方都大量投資,企圖完權主導電動車電池產業。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 14: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新能源車補貼 門檻提高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大陸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新政出爐。大陸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發改委等四個部委提出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政策,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新規自2月12日實施。

大陸財政部披露《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從三個方面調整完善推廣應用補貼政策。

一是提高技術門檻要求。進一步提高純電動乘用車、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專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鼓勵高性能動力電池應用,電池系統質量密度介於105至160Wh/kg的車型按0.6倍、1倍、1.1倍及1.2倍補貼。

二是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根據成本變化等情況,調整優化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專用車補貼標準。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保持不變,燃料電池乘用車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燃料電池客車和專用車採用定額補貼方式。

三是分類調整營運里程要求。對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業類專用車(含環衛車)、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民航機場場內車輛等申請財政補貼不作營運里程要求。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營運里程要求調整為2萬公里,車輛銷售上牌後將按申請撥付一部分補貼資金,達到營運里程要求後全部撥付,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通知規定,新能源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簡稱目錄)後,銷售推廣方可申請補貼。

評析
大陸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新政出爐,提出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政策,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