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6-5-29 19:5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6-5-29 19:51 編輯

轉貼2016年4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解決市區壅塞 特斯拉 正研發自駕巴士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汽車(Tesla)的鬼點子王創辦人穆斯克(Elon Musk)又有新創意!針對全球各國市中心交通壅塞的棘手問題,穆斯克指出,特斯拉已在秘密研發一款「自駕巴士」,相信是解決該難題的利器。

特斯拉股價周五盤中報248.7美元,小漲0.1%,仍處於7個月的高檔水位。

穆斯克是在周四參加挪威一場運輸會議上做以上表示。他說:「我非常認同高密度都市運輸問題必需解決,有一款新的汽車或運輸工具非常適合,它不是只載送乘客到公車站,而是到他們想要的目的地。」

穆斯克指出:「我們已想出一個對策,它與巴士有所不同,但可以解決市中心的密度問題。」

穆斯克又故作神秘地表示:「這個計畫我不想講太多,我發言得要很小心,只能提示是一輛自動駕駛運輸工具。」

特斯拉一直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領導廠商,包括去年推出具有半自動駕駛技術功能的電動休旅車Model X,上個月穆斯克透露新平價車款Model 3的相關細節,其中以15吋的觸控螢幕平板取代傳統的汽車儀表板,特斯拉的用意就是讓Model 3成為第一款具備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

穆斯克本月稍早並公布消息指出,Model 3的預購訂單已達40萬輛,該款平價版電動車預計最快2017年才會上市。

評析
特斯拉已在秘密研發一款自駕巴士,解決市區壅塞的棘手問題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6-5-29 19:53: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4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分析師:蘋果車恐永不見天日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近兩年蘋果不斷傳出發展電動車的消息,還四處挖角汽車業專家, 卻有分析師認為蘋果電動車很可能像蘋果電視一樣永不見天日,因為蘋果跨足汽車領域面臨太多難題,且電動車獲利率對蘋果來說也不夠高。

  研究機構Edison Investment Research科技業分析師溫沙(Richa rd Windsor)近日受訪時表示:「我覺得蘋果電動車和蘋果電視下場相同。當初蘋果也傳出打造大尺寸電視的消息,但最終從未發表實際產品。」

  華爾街日報日前曾引述消息報導,蘋果原本打算開發55吋至65吋電視,但後來因為苦尋不到能與對手區隔的獨特功能,於是放棄蘋果電視計畫。

  溫沙則認為,代號「Project Titan」的蘋果電動車計畫比電視更難實現,原因除了汽車產業入門門檻更高且法規更複雜之外,蘋果至今也無法確定電動車到底能為公司創造多少獲利。

  即便蘋果手頭現金充足,但汽車產業對任何一個外行人來說都不是兩三下就能精通本領。以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為例,該公司至今已連續11季虧損,可見要靠電動車賺錢絕不容易。

  蘋果去年度獲利之所以能年增35%至534億美元,是因為iPhone、iPad及Mac毛利率高達40%,但溫沙聲稱要在汽車業達到相同毛利率「實在不可能」。

  他表示:「製造一台車要承擔鋼板、輪框、煞車墊和座椅等零件成本。假設連零件採購量更大的汽車大廠都無法達到40%毛利率,蘋果怎可能辦到?」

  溫沙認為就算蘋果目前確實在開發電動車,其最終目的或許不是真的銷售電動車,而是藉由研發製造過程來了解電動車市場,以便充實蘋果車內娛樂軟體系統。


評析
蘋果是藉由研發製造過程來了解電動車市場,以便充實蘋果車內娛樂軟體系統。

 樓主| 發表於 2016-5-29 19:55: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4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新車賣翻 Tesla增加供應商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和大工業獨家供應電動車大廠Tesla減速齒輪箱地位出現變數。在Tesla新車款Model 3預約總數超過40萬輛後,Tesla評估開放第二供應來源,以確保未來大量交車的關鍵零組件供應無虞。

電動車大廠Tesla既有車款Model S與Model X成功通過市場考驗,未來電動車的實用性大幅拉高。新車款Model 3尚未開始交車,僅開放預訂,總銷數量已超過40萬輛,相當於台灣車市一整年的規模,市場需求驚人,被認為是電動車供應鏈體系最大利多。

和大目前為Tesla減速齒輪箱的獨家供應廠商,但新車款Model 3的市場需求驚人,Tesla原廠也對供應鏈體系的供應量能更加謹慎評估。

和大指出,Tesla將在5月決定繼續由和大獨家供應,或比照科技業者開放第二個供應來源,但不論是否開放第二供應來源,和大與Tesla的供應關係不變,和大一定會供應新車款減速齒輪箱。

Tesla高層近期才造訪位於中科的和大,除了解和大對於新車款減速齒輪箱的圖面設計外,產能規劃更是重點。

和大原本即預期Model 3的價位降至約3.5萬美元(約新台幣115萬元)後,市場接受度勢必大幅拉高,需求將較舊款倍增,Tesla並將成為和大的第一大客戶。Model 3預計明年底開始出貨,目前訂單量比原本預估更多,已出現競爭對手,交車已排到2019年以後。

和大表示,因應Tesla新車款的市場需求,新廠已開始投產,未來大量開出後,可大量供應Tesla的新車款需求。不過由於Tesla Model 3的訂單量確實太多,原廠對此仍在評估。

評析
Tesla評估開放第二供應來源,以確保未來大量交車的關鍵零組件供應無虞。

 樓主| 發表於 2016-5-29 19:57: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4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Tesla新工廠…可能落腳大陸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為了滿足新車Model 3的市場需求,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全球銷售總裁麥克尼爾昨(28)日表示,特斯拉可能在大陸建廠。

中國證券報報導,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27日會見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兼亞太區負責人任宇翔時表示,大陸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希望特斯拉加強在大陸生產製造與研發,與大陸業界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進步和標準體系。特斯拉隔日就表態有意在大陸設廠。

大陸央視英文頻道報導,麥克尼爾表示,特斯拉以往每年都產能翻倍,今後還將繼續翻倍,整個公司的一大重點是確保能夠按時交付Model 3的下單數量。

麥克尼爾補充,特斯拉在加州擁有的產能為每年60萬輛,除此之外,還是希望能增加一家工廠,很有可能會在中國大陸。

評析
大陸希望特斯拉加強在大陸生產製造與研發,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4月30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推電動車 特斯拉籲法規要友善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電動車品牌特斯拉(Tesla)今年三月在台灣設立子公司,對台灣電動車市場投下震撼彈。不過,特斯拉台灣經銷商孚海昨天表示,目前台灣在牌照稅、關稅上都不友善,充電站設施也不完備,法規與認證上更有很多模糊地方,都是對電動車發展很不利的因素。

由數位時代主辦的未來商務展,昨天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最大亮點是特斯拉Motor S開進園區內。不少參展民眾看到特斯拉都十分好奇,紛紛拍照留念。

台灣扶植電動車產業多年,全台灣只有484輛電動小客車開上路。經濟部日前指出,主因電動車售價太高,很難普及到民間。

但特斯拉台灣經銷商孚海國際執行長陳德威表示,特斯拉在美國一台七萬多美元,加消費稅後約八萬多美元(約250萬台幣)。到台灣後,透過關稅、牌照稅與奢侈稅等重重課稅,一台立刻變400萬台幣起跳。

目前台灣約有39台特斯拉Motor S。陳德威說,反觀香港才七萬多人,有4000多台特斯拉在馬路上跑,這是因為香港對於電動小客車完全免關稅,讓消費者可以享受美國的物價。

陳德威說,電動車相關法規2012年才完備,2013年孚海開始進口,但是2014年發生驗完車、主管機關遲不發核可證,牌照差點無法獲得。陳德威說,「面對新事物,會有恐懼、質疑都是正常的,但希望政府能有更開放的態度。」

孚海國際主管吳宗駿昨天說,現在充電站設施很不完備,他自己曾碰到好幾次公有停車場,充電站停車位被汽油車停走,「那一次我還帶外賓去看台灣的充電站設施,結果很尷尬。」

昨天特斯拉供試開,共有百位幸運兒可體驗特斯拉駕駛感受。幸運兒王先生一下車就直呼過癮,表示「超快!又安靜。」

評析
課稅、認證、充電站,三障礙讓電動車腿軟。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08: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6-7-3 06:09 編輯

轉貼2016年4月30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是誰不友善?全台只有36輛特斯拉趴趴走

聯合報/高詩琴 報導

課稅、認證、充電站,三障礙讓電動車腿軟
全球電動車龍頭品牌特斯拉(Tesla)今年3月在台灣設立子公司,對台灣電動車市場投下震撼彈。不過,特斯拉台灣經銷商孚海29日表示,台灣在牌照稅、關稅上都不友善,充電站設施也不完備,法規與認證上更有很多模糊地方,都是對電動車發展很不利的因素。

由數位時代主辦的未來商務展,昨天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最大亮點是特斯拉Motor S開進園區,供民眾試開。不少參展民眾看到特斯拉都十分好奇,紛紛拍照留念。

萬萬稅! 在台賣價比美貴150萬
台灣扶植電動車產業多年,但全台灣只有484輛電動小客車開上路。經濟部日前指出,主因電動車售價太高,很難普及到民間。

但特斯拉台灣經銷商孚海國際執行長陳德威表示,特斯拉在美國一台7萬多美元,加消費稅後約8萬多美元、約合250萬台幣。但來到台灣後,透過關稅、牌照稅與奢侈稅等重重課稅,一台立刻變成400萬元起跳。

目前台灣約有39台特斯拉Motor S,有36名是車主。陳德威說,反觀香港,就有4000多台特斯拉在馬路上跑,這是因為香港對於電動小客車完全免關稅,讓消費者可以享受美國的物價。

陳德威說,電動車相關法規2012年才完備,2013年孚海開始進口,但是2014年發生驗完車、主管機關遲不發核可證,牌照差點無法獲得。在認證上,也發生規定不明確,或是很不友善的規定,如噪音分貝測試標準採用與汽油車一致的標準。

陳德威說,面對新事物,會有恐懼、質疑都是正常的,但希望政府能有更開放的態度。

充電站夠少了…還有汽油車占位
孚海國際主管吳宗駿昨天說,現在充電站設施很不完備,他自己曾碰到好幾次公有停車場,充電站停車位被汽油車停走,「那一次我還帶外賓去看台灣的充電站設施,結果很尷尬。」

昨天特斯拉供試開,民眾參與意願高,主辦單位採取抽獎制,共有百位幸運兒可以親身體驗特斯拉駕駛感受。幸運兒王先生一下車就直呼過癮,表示「超快!又安靜,真的很不一樣」。

評析
課稅、認證、充電站,三障礙讓電動車腿軟。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啟動大陸充電夥伴計畫

賴湘茹/綜合報導

特斯拉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近日共同啟動「特斯拉充電夥伴計畫」,從獲得CQC認證證書的充電設施企業中,優先選擇並進行互聯互通測試,將其納入「特斯拉充電夥伴計畫」。

分析稱,此合作意義在於,車企和充電設施企業進行聯合測試,確保新國家標準產品互聯互通性、安全性及生產一致性。CQC為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隸屬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的認證機構。

該計畫的背景是,中國政府正在推進新能源車戰略產業,提供產業及消費者相關補貼,希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銷售量超過每年300萬台,而2015年的銷售量為33萬台。

在補貼政策帶動下,行業湧入大量企業,不過目前運行的情況是,當前企業對新能源車充電設備設施升級改造的意願和效率都較低,如何快速推動新國家標準成為新課題。

CQC與特斯拉合作,意在使市場自發建立秩序及規範,雙方希望透過此項目,帶動主流企業主動進行新國家標準的兼容與改造,盡快實現充電行業的規範性和安全性。

據了解,CQC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陸續推出了充電設施、充電電纜、動力電池、電機等自願認證項目。通過CQC認證,等同該款充電樁的安全性經過大陸最權威機構的考核,可互通互聯,為任何滿足新國家標準的電動汽車充電。

評析
CQC與特斯拉合作,意在使市場自發建立秩序及規範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1: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澄清:Model 3預購訂單絕無灌水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平價電動車Model 3龐大的預購量傳出疑似浮報,對此創辦人暨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迅速發言澄清,稱Model 3的預購訂單絕無灌水。

特斯拉上個月宣稱Model 3是「公司所有車款中首周預購量最大」,開放預購首周接獲逾32.5萬筆訂單,之後訂單數量已超越40萬筆。

Model 3售價約在3.5萬美元,價格約是Model S的一半,預計在2017年稍晚上市。若將逾40萬筆預購訂單換算成銷售額,Model 3的銷售數字將超越傳統汽車。

不過部分人士質疑Model 3龐大的預購訂單可能有灌水嫌疑。分析師瓦爾曼(Anton Wahlman)上周向美國財經網站Seeking Alpha表示,雖然特斯拉規定每人至多只能訂購2輛Model 3,但他成功預訂了20輛。

瓦爾曼近期發現,特斯拉的線上訂單表格有點問題,消費者能不受上限2輛的訂購限制。他上周測試了特斯拉的線上訂單表格,並且成功重複下單。

瓦爾曼表示,特斯拉雖設下2輛限制,但事實上是每張訂單以2輛為限,消費者可提交無數張訂單。他無意指稱有人蓄意為預購量灌水,但此舉技術上可行。

雅虎Finance進行測試證實瓦爾曼的說法,只要遞交不同訂單就能重複預訂,超出特斯拉的訂購上限。

瓦爾曼指出,由此來看,特斯拉宣稱的40萬筆訂單可能並非來自潛在買家,有些可能是投機人士所為,恐推高訂單數量。部分人士質疑Model 3的預購訂單可能誤導大眾。

對此,穆斯克迅速提出回應,以消除市場疑慮。他透過推特表示,「重複的訂單將被刪除,每位客戶最多只能訂購2輛,而且只有5%的訂單是預購2輛,故不太可能有投機訂購的情形發生。」

評析
開放預購首周接獲逾32.5萬筆訂單,之後訂單數量已超越40萬筆。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相中家用儲能 賓士推儲能電池

經濟日報 記者劉怡妤╱即時報導

不讓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專美於前,國際車廠競爭由電動車轉進儲能系統,繼特斯拉規劃第3季下世代儲能系統亮相,賓士(Mercedes-Benz)正投入家用儲能電池系統率先在德國銷售,後續隨著產能擴充將推往全球其他市場。

特斯拉去年5月推出儲能系統分別為家庭用Powerwall以及企業用的Powerpack,企圖擴展觸角由電動車轉往儲能系統設備,由於先進國家對於未來電網規畫朝向分域且區域自主發電,促使儲能設備應用而生;特斯拉首款Powerwall首周訂單量即繳出3.8萬筆的佳績,顯示儲能市場逐漸起飛。

賓士母公司戴姆勒看好儲能系統市場正投入新領域,生產家用儲能設備規劃整合太陽能發電,作為太陽能儲能電池設備,如同特斯拉自建電池廠,戴姆勒再砸下5億美元擴充旗下電池廠產能,預計新廠將於明年下半年投產;而特斯拉於內華達州興建的電池廠Gigafactory預計明年量產,隨著鋰電池供給問題可望解決將有助於電動車與後端儲能系統市場快速成長放大。

台廠中台達電(2308)以鴨子划水逐步穩紮穩打,取得鋰電池儲能技術與生產,據了解,目前所生產的超級鋰電池為高容量且具備快速充放電特性,公司表示,產品適用於儲能系統以及大型貨卡車型的電動車,由於充放電快速且能提供大動力,可望攻下大型儲能與大型電動車市場,目前產品出貨日本太陽能電廠用於儲能。

評析
國際車廠競爭由電動車轉進儲能系統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2: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和諧富騰挖角 打造明日車

經濟日報 記者蘇珮儀/綜合報導

富士康、騰訊及和諧汽車合資的電動車新創公司和諧富騰(Future Mobility)再次大動作挖角,不久前才挖走了BMW一整個電動車團隊,昨(4)日又傳出,其挖走了Alphabet(谷歌母公司)、戴姆勒的自動駕駛汽車人才。

路透報導,一名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和諧富騰從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部門挖來了設計師盧克納(Wolfram Luchner),和諧富騰還挖來了戴姆勒旗下公司梅賽德斯賓士,其北美自動駕駛研發業務負責人德爾格羅西(Luca Delgrossi)。

路透聯繫了和諧富騰,其公司執行長戴雷(Daniel Kirchert)證實了這兩則消息。

戴雷表示,和諧富騰的目標,是要在大陸生產供應當地、歐洲及美國銷售的豪華車,但不願透露開始生產的時間表。

戴雷指出,汽車業正面臨三大轉折點:電動動力、車聯網和自動駕駛。

他表示,由富士康、騰訊及和諧汽車所組成的和諧富騰,將憑藉三大股東既有的能力進行研發,比傳統汽車製造商更快適應未來趨勢,傳統車企要趕上潮流所做的改變將更加困難。

據路透、彭博及中國日報報導,戴雷還證實公司進行其他高調的招募活動,包括從特斯拉和BMW都挖來了人才。

和諧富騰執行長官戴雷(Daniel Kirchert)即是從寶馬挖角來的,他曾是BMWi8插電式混合動力運動車的部門經理。

而高風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羅威(Bill Russo)則冷眼看待和諧富騰的挖角作風。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年產50萬輛 拚提前達陣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首季財報虧損持續擴大,但卻無礙對於出貨前景的樂觀預測。特斯拉表示,鑒於平價電動車Mod el 3預購熱烈,將會提前兩年實現年產50萬輛的目標。

  受到年產50萬輛目標提前達陣的利多刺激,特斯拉周四早盤跳空開高衝至228美元、大漲近3%,但隨後在市場對該目標傳出質疑聲引發 賣單反摜,股價又跌至平盤之下,報220美元。

  受Model X零件短缺與其他生產問題影響,讓交車進度不如預期, 特斯拉首季虧損2.83億美元,扣除非常態性項目後,相當每股虧損0 .57美元,為去年同期虧損近兩倍,不過仍略優於市場預期。至於營 收則增長22%至11.5億美元。

  此外特斯拉聲稱,由於平價電動車Model 3預購情況超出預期,迄今接到訂單近40萬輛,也促使特斯拉決定將原定在2020年達成年產5 0萬輛目標提前兩年至2018年達成。

  特斯拉創辦人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致函給股東的信中承認這是深具野心的目標。他寫道「未來兩年將產能增加4倍是一大挑戰,且可能需要額外資本挹注。」他還重申今年出貨量目標為8到9萬輛不變。

  然而受產能計畫將提早達陣影響,特斯拉表示今年資本支出將從前估的15億美元升至22.5億美元,這也使要在2016年開始創造現金流的承諾跳票。

評析
未來兩年將產能增加4倍是一大挑戰,且可能需要額外資本挹注。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的iPhone時刻即將來臨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即時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顯然認為,特斯拉的iPhone時刻即將來臨,也就是像當年iPhone問世後帶動手機產業革新一樣,可能掀起全球汽車工業革命。

倫敦金融時報評論指出,一大明顯的跡象是,群眾3月底蜂擁到特斯拉銷售據點外大排長龍,願意付一筆1,000美元的頭期款,只為預購一部兩年多後才會上市的特斯拉電動車。

這種瘋狂排隊搶購的熱潮,令人聯想到蘋果以往每次推出新iPhone時引發的盛況,也證明穆斯克有能力像蘋果已故執行長賈伯斯一般,激起消費大眾的熱情。

如果這些預購訂單全部轉化為銷售額,特斯拉將賺進140億美元的營收。這將會讓新款Model 3電動車創下空前最大規模的消費者產品上市佳績。即使是iPhone本身,也不是初上市就有這種銷售規模,一直到第三年才達到。

基於市場反應熱烈,特斯拉已經訂下目標,要在2020年之前達到50萬輛的產量目標,幾乎是2015年交貨量的十倍。這看來已經是不容易達到的目標了,但現在穆斯克打算提早在2018年達標,並且把2020年的新目標提高到100萬輛。

單價3.5萬美元,並有特斯拉品牌光環加持,而且納入許多目前僅昂貴車款Model S才具備的功能,穆斯克確信Model 3象徵特斯拉突破的關鍵時刻。

許多矽谷大廠近年來也在汽車業門外徘徊,設法闖入這場電動車盛宴。特斯拉先馳得點,帶給其他破壞式創新的科技業者什麼啟示?

穆斯克有個簡潔的答案:蘋果和Google並沒有製造出什麼東西,只是在汽車界短暫兜圈子,尚未找到可打入車市的突破點。

「製造東西」(Making things)成為一大關鍵點。代工製造商在汽車業早已存在,但迄今卻沒有一個全球供應鏈能立即撥接上線,如同蘋果技巧純熟地生產iOS裝置那般。

現在全世界甚至還沒有足夠的電池產能,能夠支撐大量生產的電動車市場。猜猜看誰將率先取得充裕的電池產能?沒錯,就是穆斯克,前提是特斯拉目前在內華達州興建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能達成預定計畫,協助穆斯克實現他雄偉的電動車計畫。

如果穆斯克的願景成真,特斯拉Model 3與iPhone相提並論,就不會顯得太離譜。和電動車一樣,智慧手機也曾經歷多曙光乍現、卻又幻滅的前例,直到蘋果出手才真正打開市場,宣告智慧手機的黎明到來。

要促成一個致勝的公式,需要多股科技趨勢合流—處理效能的成本降低、行動網路頻寬擴增—加上多點觸控螢幕這類創新技術,以及正確的封裝。電動車產業也正引頸期待類似的時刻來臨,一旦必要條件都到位,市場起飛自然就水到渠成。

評析
特斯拉就像當年iPhone問世後帶動手機產業革新一樣,可能掀起全球汽車工業革命。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經濟學 奔馳吧!

經濟日報 陳清文

全球電動汽車(EV)龍頭特斯拉(Tesla)平價新車預購賣翻,電動車新世紀提早來臨。5月5日,Tesla發表財報,符合市場預期之外,更計劃提前兩年於2018年達到50萬輛銷售目標,盤後股價一度暴漲8%,EV的樂觀前景帶給台灣廠商夯爆的商機。

2015年中國與歐洲買氣旺盛,帶動全球EV銷量大幅成長。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報告,2015全年EV銷量約46萬輛;2016年估計達67萬輛,中國約有32萬輛。中國在政策強力補助下,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EV市場。2020年全球EV銷量將超越150萬輛,比今年多出一倍。

Tesla2015年的總營收為53億美元,年增47%,銷量為5萬輛;2016年營收預估為86億美元,年成長63%,銷售量估為8萬至9萬輛;2017年營收將達108億美元,是去年的兩倍。Tesla預估今年開始轉虧為盈,明年起獲利將跳躍式成長。

專家提出「特斯拉經濟學」,精算Tesla Model S每月花費730美元(約新台幣2.3萬元),成本與豪華房車相當,省卻了加油與維修,成本效益優勝。電動車的實用性與市場性大幅提升,全球大廠全速推進。

Tesla於美國時間3月31日發表第4款EV:Model 3,改打中小型豪華轎車,鎖定目標是BMW 3系列與賓士C-Class。Tesla第一車款Roadster,打破眾人對於EV的成見,成為性能極佳又時尚的電動超跑;第二款是四門高級轎車Model S,曾被評選為世界最強的汽車,讓電動馬達媲美內燃機;第三款是休旅車Model X,走入家庭實用的高階車款。Model 3是Tesla最平價車款,相對一般汽油車種,仍為高級車款與金字塔上層的客群。

Tesla訂價3.5萬美元的Model 3開放預購後,第一周即接到32萬輛的驚人訂單。如今,總訂購量已超過40萬輛,相當於140億美元的營業額,顯示優質EV市場需求驚人,是供應鏈最大利多。

Tesla成立初期就以台灣為發展基地,讓台灣供應鏈受益匪淺。Tesla Model 3要到2017年底交車,該車款零件供應商評選將於5月出爐,業界看好具高品質與成本競爭優勢的和大、F-貿聯等現有台廠,可望維持主力供應商。但是,Tesla Model 3的訂單量龐大,Tesla料將新增第二供應商,成為台商的競爭者。Tesla製造部門主管要離職,製造成本需要大幅降低,成為台灣供應商的新變數。

Model 3預購數字大好,帶給Tesla巨大的生產挑戰與財務負擔。它正全力提升產能與充電服務,與Panasonic合作,打造位於美國的三座Gigafactory超級電池工廠,每年可提供50萬輛EV,將在2017年底,設立1.5萬個充電站以及7,200個快速充電系統。更洽談在大陸設廠,擴增產能。

準總統蔡英文表示,汽車工業供應鏈非常廣泛,尤其電動汽車將帶動能源管理、儲能、物聯網等的成長,台灣要有自己的汽車工業,EV產業鏈就是最佳的選項。

但當前台灣在牌照稅、關稅上都不友善,充電站設施不完備,法規與認證有很多模糊處,不利於電動車發展。目前,台灣只有484輛EV上路,主因售價太高,且充電設施缺乏。Tesla在美國加消費稅後每台8萬多美元(約260萬台幣)。進口到台灣,加上關稅與奢侈稅後,要新台幣400萬起跳。

台灣EV的環境與法規需要大力革新,還要增強EV研發創新,才能成為應用與發展先進國。

(作者是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

評析
Tesla Model 3的訂單量龐大,Tesla料將新增第二供應商,成為台商的競爭者。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6: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6日 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蘋果飆電動車 傳找谷歌高手來圓夢

中央社 台北 6日電

蘋果(Apple)是否正秘密打造電動車,外界熱議,蘋果還是冷處理。不過國外媒體報導,一名專攻電動車電池充電系統的好手,從Google轉投效蘋果了。

國外網站媒體Quartz報導,越來越多訊息指向蘋果正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最新消息是蘋果已挖角前Google的一名員工,這名員工專攻電動車電池充電系統。

報導指出,Google之前申請電動車電池充電系統專利的發明人之一艾德伯格(Kurt Adelberger),已經離開Google轉投效蘋果。根據艾德柏格在LinkedIn的資料顯示,他在蘋果擔任產品設計師。

報導指出,艾德伯格專攻能源儲存技術和降低電動車充電成本應用,在Google任職期間,艾德柏格也從事太陽能面板和其他能源儲存系統相關的工作;艾德伯格轉到蘋果任職,是否與電動車有關,仍待觀察。

儘管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虧說,全矽谷都知道蘋果正在打造某種車款這個公開的秘密,不過蘋果仍沒有被刺激到,口風還是相當緊,打死不透露一絲絲訊息;但是外界傳言持續滿天飛。

國外媒體網站MacRumors日前引述德國FrankfurterAllgemeine Zeitung報導,蘋果在德國柏林市中心秘密營運研發中心,雇用了15名到20名男女高階人員,這些人員來自於德國汽車產業界,分別具有工程、軟體、硬體和行銷專業背景。報導暗示蘋果可能透過此一研發中心,正在布局電動車。

國外媒體先前報導,蘋果透過名為Titan的計畫,對內表明在2019年要達到出貨電動車產品的目標。

蘋果已從特斯拉(Tesla)、福特(Ford)、賓士(Mercedes-Benz)、通用(GM)、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NV)、A123Systems等,挖角汽車業和電池廠商的工程師好手。

蘋果也從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自主系統實驗室(Autonomous Systems Lab),積極挖角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經驗十足的工程師與主管。

國外媒體先前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前年還率領蘋果資深主管,親自前往BMW位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的生產工廠,實地考察BMW電動車electric i3的量產狀況。

評析
艾德伯格專攻能源儲存技術和降低電動車充電成本應用,已經離開Google轉投效蘋果。

 樓主| 發表於 2016-7-3 06:17: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7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搶貨 白色石油漲很大
電動車手機需求暴增 Q1鋰價暴漲47%

【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被稱為「白色石油」的鋰,在電動車廠搶購下,繼去年大漲28%,今年首季再飆47%。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為兌現大量訂單狂搶鋰,掀起「特斯拉效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年產量要達50萬輛,得吸收全球的鋰,如今要提前2年在2018達此目標,勢必搶更凶。

未來3~5年需求強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特斯拉不僅對汽車業投下震撼彈,也撼動了鋰及其他金屬市場。該公司的電動車使用大量鋰,1輛Model S所需的鋰,比1萬支智慧手機還多。特斯拉宣稱已收到近40萬輛Model 3訂單,將需要超級大量的鋰。其他電動車製造商也在持續掃貨中,未來3~5年鋰需求可能保持強勁。

據高盛(Goldman Sachs)推估,在智慧手機和電動車應用的驅動下,2025年鋰需求將暴增2倍至57萬噸,行情持續看俏。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第1季碳酸鋰均價較去年同季暴漲47%;去年鋰價也逆勢強漲28%。

另外,中國政府正全力推動電動車輛的發展,對鋰的需求也非常龐大。


鋁銅看漲鉑鈀走弱
鋰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輕1項金屬,地殼蘊藏大量的鋰但難以挖掘,主要蘊藏在偏遠地區,構成技術及物流挑戰。全球主要鋰產區約有6個,主要分布在智利、阿根廷和澳洲。

不過不同於黃金、銅或其他商品,鋰沒有現貨市場,不在交易所交易,而是由買賣雙方個別議價訂合約。

「特斯拉效應」不只在鋰市場發酵,Model S車架為全鋁製,鋁比鋼鐵輕,需求將隨輕量化趨勢而走高。用於導電的銅需求亦看增,1輛電動車需使用60公斤的銅,為柴油車用量的4倍。

與此同時,分析師稱,鉑和鈀的需求可能減弱,因這2種金屬主要用於催化轉化器,過濾柴油燃料的排放物,在電動汽車中派不上用場。

評析
在電動車廠搶購下,鋰繼去年大漲28%,今年首季再飆47%。

 樓主| 發表於 2016-7-7 05:04: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6-7-7 05:06 編輯

轉貼2016年5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挪威電動車盛行
挪威在電動車市場上堪稱是全球其他國家的「北極星」

【蕭麗君】
新聞提要
  ■北歐的挪威雖為石油生產大國,卻不吝提供慷慨的優惠措施,鼓勵民眾購買環保車,這也讓去年該國登記新車中,每5輛就有1輛是電動車。

  去年挪威登記所有新車中,5輛將近有1輛是電動車,該市占率在全球沒有1個國家可以媲美,這需歸功挪威提供慷慨的優惠措施沒有任何國家比的上。

引誘換車 免稅又低價
  根據挪威道路交通資訊會的統計指出,去年該國登記的15.07萬輛新車中,將近有2.6萬輛是零排放汽車,除了9輛是氫燃料電池車,其餘都是電動車,這也讓該國電動車市占率從2014年的12.5%拉抬至1 7.1%。

  挪威電動車協會的布烏(Christina Bu)指出,挪威在電動車市場上一直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在該領域上堪稱是全球其他國家的「北極星」。

  挪威雖然享有來自北海油田與天然氣儲備帶來的豐厚財富,不過它在推廣零排放汽車上卻依然不遺餘力,特別是對有意購買環保車的車主提供許多誘人優惠措施。

  例如挪威免除多數插電式混合車與電動車的銷售稅與登記費用,讓它們在價格上能較其他汽車更具競爭力。

  去年在挪威最受歡迎的電動車福斯Golf,售價為25.4萬克朗、約2萬8,300美元,遠低於同等級的柴油車售價32.7萬克朗。

  然而歸功於這些優惠措施,福斯Golf的電動車有3分之2銷到挪威。該國還是特斯拉Model S電動車的第2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此外,電動車車主還享有其他好康,例如不用支付過路費,以及在部分情況下,可使用部分車道免費停車。

停車充電 免費資源多
  奧斯陸近期還將開放全球最大電動車停車場,並設立86個充電站免費提供充電。  挪威推廣電動車有成,也印證政策成功與否,一切都是繫於誘因是否具有吸引力。像是其他歐美國家在提倡電動車普及化方面由於缺乏誘人措施,導致成效大打折扣。

  在法國,政府對將柴油車更換至電動車的車主提供1萬歐元補貼,電動車去年在法國登記新車中僅占0.9%。

  至於另1個力倡消費者購買環保車的荷蘭,電動車在去年前11個月只占新車登記的2%。根據ING銀行預估,該比重在2020將攀升至7%。

  布烏指出,目前其他國家無法全然仿效挪威作法,主要是它們對傳統汽車的課稅沒有像挪威如此重。

  她還補充,挪威政策在許多方面執行較易,而且不用擔心預算大幅膨脹,例如環保汽車可以在公車專用道上行駛,這並不會造成額外支出,並可讓交通更為順暢。

  面臨氣候變遷議題,195國去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遷峰會上矢言將大幅降低廢氣排放,這項改變也加速環保汽車的普及化。

  當時在巴黎峰會上,包括德國、挪威、英國與荷蘭等13個歐洲與北美國家均同意,2050年所有新車都將為零排放。

  不過在挪威去年達成5萬輛電動車上路目標後,目前該國政府已開始計畫將逐漸降低部分優惠但具爭議性的措施,但實行時機仍須視環保車是否具有足夠競爭力而定。

  福斯挪威分公司發言人史溫斯(Anita Svanes)表示,「我們仍將倚賴現行優惠措施一段期間。」

 樓主| 發表於 2016-7-7 05:06: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競賽 德車廠落後
寶馬、奧迪高續航里程車款,還要等好幾年才問世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時代來臨,不過德國車廠卻在這場電動車競賽中處於落後地 位!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面臨美國特斯拉與中國Future Mobility 等新進業者的激烈競爭,寶馬(BMW)與奧迪(Audi)的高續航里程 (long-range)電動車卻仍須好幾年才能推出。

  在特斯拉準備推出第3款電動車之際,德國汽車大廠寶馬與奧迪卻在周四雙雙表示,它們首款高續航里程電動車恐需好幾年才能上市。

  數年前寶馬曾因推出i3電動車與i8插電式油電跑車,而搶在奧迪與賓士等主要對手之前。如今寶馬卻遠遠落後。

  寶馬執行長克魯格(Harald Kruger)周四向股東說,iNext高續航里程電動車必須等到2021年才會上市。寶馬之前計畫要以iNext取代 它的旗艦車7系列。

  儘管該車廠標榜iNext具有自動駕駛與數位連接等最新技術,不過等到iNext推出,電動車市場競爭恐怕更為加劇。

  特斯拉目前已在研發高續航里程豪華電動車,並對自動駕駛與數位科技進行投資。  至於奧迪與賓士則略優於寶馬,計畫在2018年推出純電動車,只要充電1次就可跑至少500公里,時間比寶馬提早3年。

  奧迪執行長史泰勒(Rupert Stadler)向股東表示,「未來的行動時代將是零排放」,他說奧迪的電動車發展藍圖已經準備就緒。

  史泰勒聲稱,奧迪將在2018年進行電動車隊擴張,另外為追趕特斯拉與其他對手,預定2018年開始每年將推出1款新的電動車。

  除了德國車廠在推出電動車速度慢半拍外,電動車在德國銷售也是疲弱不振。為刺激電動車買氣,德國政府日前宣布對電動車提供購車補貼,還矢言將對全國充電網絡進行投資,並要求公家機關在車隊中 必須有一定數量為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16-7-7 05: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6-7-7 05:10 編輯

轉貼2016年5月17日台灣醒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產業官方冷淡 台灣業者迷航

台灣醒報 記者游清淵╱台北報導

「日本是用國家整體的力量,發展電動車產業。」一位汽車專家這樣說。最近,日本電動車商機大增,其國內的充電站已超出加油站數量。台灣也曾因2005年間鋰鐵電池突然熱門,相關電動車輛產業一度蓬勃發展,連美國特斯拉電車公司也在台設立分公司,但如今卻一片死寂,讓業者搖頭嘆息。

台商齊聚中國失焦
台灣電動車相關業者在國內發展無望,一窩蜂搶進中國,以為10多年來高喊要一步到位、攻入電動車的中國充滿電動車商機,但中國提拔以比亞迪為首的電動車企,不會讓利給台商。因此,台商最後淪落到引進陸製各式車輛入台組裝再銷售。

相較於近鄰日本,它已成為當前電動車量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甚至超越歐洲多數國家。單就電動車充電站而言,日本國內的數量已超過加油站,足以傲視全球,據估計到2020年,日本國內銷售的新車,將有半數是環保綠能車。數位趨勢及日本時報報導,日本全國有3.4萬座加油站,充電站數量則高達4萬個,比加油站還多。

國家資源與產業規格
全球充電系統的分享網站(Plugshare)也強調,共享經濟當道,一旦私營充電站開放,充電站數量勢必大增。即使扣除這些私營充電站,日本公營的充電站仍有6469個,超越歐洲的 3028個、美國的1686個,居全球之冠。依此趨勢,到2020年日本將有2百萬個充電站,每年賣出的6百萬輛車,有一半會是綠能車輛。

事實上,日本舉全國之力推廣環保車,不僅提供減稅、補貼等優惠,首相安倍也曾公開表示,購買綠能車輛最多可獲300萬日圓補助款。更重要的是,在日本政府與產業的合作下,早已制定車用電池與充電系統規格。無獨有偶的是,美國特斯拉純電動車廠的Model 3推出後,預估2020年的銷售量將達62萬輛,顯見綠能車售歡迎的趨勢已銳不可擋。

官方不動 產業自動
類似特斯拉的作法,根本不等政府建置充電系統。特斯拉就是自行在美國西岸到東岸,從北方到南方,自己建構充電、換電池系統。

相對於台灣,特斯拉最早在2003年就設立策略據點,2007離開,今年重返,其中整整10年光陰蹉跎,台灣已喪盡優勢。一位汽車專家表示,特斯拉重返的主因,其實是政黨輪替因素,許多人因此期望新政府,勿再漠視電動車的國際趨勢。

評析
日本是用國家整體的力量,發展電動車產業,中國提拔以比亞迪為首的電動車企。

 樓主| 發表於 2016-7-7 05: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5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高盛喊買Tesla股票 激勵股價飆漲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即時報導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18日調高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股票投資評等,從已維持三年的「中立」,提高到「買進」,認為此刻買進這檔股票正是時候。

高盛同時維持特斯特目標股價在每股250美元不變。高盛喊進特斯拉,激勵該股18日盤初暴漲9.1%至213.76美元。

上一回高盛給特斯拉「買進」評等是在2013年2月,當時估的目標股價是45美元。近幾個月來看好特斯拉前景的話題不斷,但高盛始終維持「中立」的評等不變,表示正等待更低的切入點。

高盛分析師團隊18日發布研究報告說:「我們認為,特斯拉的量產目標雄心勃勃,但華爾街人士和投資人的預期似乎較腳踏實地,自從發表Models 3以來股價已跌了23%,我們認為特斯拉目前的股價未充分反映該公司的破壞性潛力。」

高盛分析師預期,未來六個月期間,隨著經濟大環境更穩定、且Model 3的需求可望高於預期,特斯拉股價可能大漲22%。

高盛認為,特斯拉的生產目標—2018年達50萬輛、2020年達100萬輛—雖然達成的可能性很低,但仍有可能達成。報告說,其他競爭對手如Chevy Bolt、Audi Q6 e-tron和Hyundai loniq雖加入競爭戰局,但可能也不足為懼,主要因素是特斯拉及其執行長穆斯克的形象優勢。

這使高盛看好特斯拉的長期展望,預期Model S和ModelX車的市占率可望分別在所屬豪華車市場區塊躍升至前五名,而Model 3因為價位和需求水準,可望在所屬類別居於領導地位。

評析
高盛看好特斯拉,Model 3因為價位和需求水準,可望在所屬類別居於領導地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