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權值股;台積電 – 台積進擊7奈米 力壓英特爾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2-5 15:47: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5月3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當個好女友!格羅方德調整 7 奈米製程讓 AMD 易於迎接台積電

作者 Atkinson

向來是 AMD 忠實合作夥伴的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回應了日前 AMD 宣布 7 奈米製程節點將加入台積電代工一事。令人感動的是,為了讓 AMD 產品在兩家代工廠之間不會出現太大差異性,格羅方德將調整相關製程,盡可能與台積電一致,使雙方生產的產品效能保持一致。

AMD 規劃下一代產品發展將進入 7 奈米製程節點之際,包括 Zen 2 架構處理器、Navi 架構 GPU、Vgea 架構顯示卡等產品都確定採用 7 奈米製程之後,AMD 也已決定,7 奈米製程同時使用台積電及格羅方德兩家的技術。問題是代工廠的生產技術各不同,AMD 要如何保證產品一致性成為難題。格羅方德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將讓步,會調整製程技術,使其與台積電 7 奈米製程技術接近,讓 AMD 能同時採用格羅方德與台積電的技術。

生產半導體晶片的廠商,雖然台積電、格羅方德、三星都有 7 奈米製程技術,問題是每家技術都不相同,都是 7 奈米製程生產的晶片線寬不見得一樣,這讓同時使用兩家晶片的晶圓代工廠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之前蘋果 A9 處理器就使用台積電 16 奈米和三星 14 奈米製程技術,最後兩家代工廠的處理器性能、功耗都不一樣,給蘋果惹了不少麻煩,所以之後決定由台積電獨家生產。

因此,雖然 AMD 在 Polaris 架構發表時,也曾提過會使用台積電和格羅方德兩家代工廠生產,但之後的代工廠只有格羅方德一家,但 7 奈米製程節點,AMD 又重新表態,將同時使用兩家代工廠。這麼做雖然麻煩很多,但 AMD 更可能擔心依賴單一廠商一旦出現問題,所有生產就陷入停擺,多個台積電來生產會更可靠。

但台積電與格羅方德兩家的 7 奈米製程並不相同,AMD 如何保證代工晶片品質一樣?甚至,最低要求是不能出現明顯差異。格羅方德日前在外媒採訪時表示,他們調整了 7 奈米製程的閘極距及 SRAM 單元,使之與台積電的 7 奈米製程更接近,這就能讓 AMD 同時使用兩家的 7 奈米製程。

格羅方德指出,對 AMD 另外採用台積電為代工廠也表示理解。原因是 AMD 的訂單需求超過格羅方德的產能,因此尋求台積電加入代工,這對格羅方德來說完全沒問題。最後,AMD 同時採用兩家代工廠 7 奈米製程後,分別會收到什麼樣的訂單呢?市場人士預估,照目前情況來看,CPU 部分的 Zen 2 處理器可能繼續留在格羅方德生產,有高性能 GPU 生產經驗的台積電,可能分配到 GPU 晶片的生產訂單。

評析
格羅方德將調整相關製程,盡可能與台積電一致,使雙方生產的產品效能保持一致。
 樓主| 發表於 2019-2-21 20: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戴樂格遭蘋果砍單/兩家都是客戶…台積沒影響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德國晶片供應商戴樂格半導體(Dialog)證實,蘋果今、明兩年將對該公司砍單三成,市場預期,蘋果將開始使用自製的電源管理晶片。

一名交易員說:「 蘋果已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他認為這反映對蘋果銷售遞減的趨勢,讓剛開始設法分散營收來源、降低對蘋果依賴的戴樂格措手不及。

法人認為,戴樂格和蘋果都在台積電投片,對台積電影響不大。

由於戴樂格的電源管理晶片代工廠為台積電,蘋果減少對其下單,勢必會連帶影響戴樂格在台積電的投片量。

不過,法人認為,蘋果自製的電源管理晶片同樣委由台積電代工,此消彼長下,對於台積電不會產生任何實質的影響。

由於蘋果積極提高各項主要零組件自製率,市場早就盛傳,蘋果已經順利研發兩顆自家電源管理晶片,最快今年起,將改為自製,進而對現行晶片供應商戴勒格造成衝擊。

戴樂格5月31日證實,蘋果已決定今年對該公司砍單30% ,明年砍單幅度與今年相當。

評析
蘋果將開始使用自製的電源管理晶片,不過戴樂格和蘋果都在台積電投片,對台積電影響不大。
 樓主| 發表於 2019-2-21 20: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後張忠謀時代 外資續捧台積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明(5)日將參與台積電職涯最後股東會,接著將正式交棒退休,「後張忠謀時代」正式來臨。外資圈高度肯定張忠謀貢獻,並聚焦市占、新主流、挖礦波動與管理層接棒順暢度,持續對台積電寄予厚望。

張忠謀交班宣布已久,市場其實多所準備。外資法人的共識是,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打下極為堅實基礎,擘畫藍圖方向清晰,張忠謀華麗轉身後,研判並不會對台積電帶來負面衝擊。

外資聚焦的4大關鍵,首推台積電市占。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調查,晶圓代工上半年全球市占率排名中,台積電囊括過半的56.1%高市占,遙遙領先均不到1成的格羅方德、三星與聯電。

有了眼前的成功,未來展望更加重要。德意志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周立中預測,台積電技術遙遙領先二線對手達21個月之久,接下來無論在7、5或3奈米製程上,市占率都會趨近百分百。

台積電除保持技術領先,也得要產業進化配合,外資看台積的第二關鍵,便是「新主流技術商機」。德意志認為,未來幾年內,高效能運算(HPC)、物聯網(IoT)與車用,占晶圓代工營收比重將攀升到47%,取代智慧機擔綱成長主力。

瑞信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艾蘭迪(Randy Abrams)指出,NVIDIA日前於台灣舉行大會,偕同生態系軟硬體廠商討論深度學習、人工智慧最新發展。鑒於NVIDIA與台積電合作密切,印證瑞信看好資料中心、車用、智慧城市、IoT需要更龐大處理能力,有利台積電長遠發展之觀點。

第三個觀察點「挖礦」,則較容易產生變數,吸引外資緊盯。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甫奪下《機構投資人》雜誌半導體上游票選第三名肯定,他對挖礦後市變化的關注密切程度,是外資圈最高。

詹家鴻認為,比起比特幣價格波動,挖礦算力大幅提高的結構性問題,更需要關注。如果加密貨幣挖礦難度提高、價格又無利可圖,便會大大影響參與者的熱情;因此,跳脫出加密貨幣思考框架,AI將是提供半導體成長的未來大商機。

最後,張忠謀去年宣布退休時程,同時布達劉德音、魏哲家任未來「雙首長」,經過1年時間磨合,外資圈目前對雙領導人的能力持正面態度,台積電能否再創榮耀,外界拭目以待。

評析
未來幾年內,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與車用,占晶圓代工營收比重將攀升到47%,取代智慧機擔綱成長主力。
 樓主| 發表於 2019-2-21 20: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比特大陸密訪台積 聚焦新挖礦晶片合作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業界傳出,全球虛擬貨幣挖礦機龍頭比特大陸(Bitmain)共同創辦人暨共同執行長詹克團上周旋風式來台,密訪台積電、力晶等供應鏈夥伴,尋求為新一代高效能挖礦晶片展開合作,並商討比特大陸轉型發展人工智慧(AI)應用後的合作方向。

至昨(3)日截稿前,台積電未對詹克團是否拜會有任何回應;比特大陸和力晶發言窗口則表示,不清楚相關行程。台積電預計明(5)日舉行股東會,不僅是董事長張忠謀的退休前告別秀,與比特大陸接下來的合作發展,預料也是小股東關切的議題。

業界消息指出,詹克團此次來台,力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以及將升任台積電總裁的共同執行長魏哲家親自接待,凸顯兩家公司對比特大陸的重視。

近期虛擬貨幣價格震盪激烈,比特幣一度面臨7,000美元大關保衛戰,市場對虛擬貨幣市場產生疑慮,並傳出比特大陸對供應鏈拉貨力道顯著放緩,砍單聲四起。

比特大陸為台積電大客戶,外資擔憂後市,接連出脫持股,使得台積電股價走勢受影響。詹克團上周訪台與台積電、力晶談新合作案,意味比特大陸仍會持續強化與台積電等夥伴合作,破除外界砍單傳聞,不僅牽動虛擬貨幣未來動態,也關係到創意、智原等挖礦機相關業者接單。

業界消息指出,考量虛擬貨幣價格從高點快速滑落,挖礦機業者積極找尋更具挖礦效率的解決方案,為了改善上一代挖礦機的缺點,並提高「礦工」的挖礦誘因,能以更低的成本挖礦,藉此解決虛擬貨幣價格崩跌、礦工無利可圖,整個挖礦市場人氣潰散的問題,詹克團此次來台,希望透過與台積電和力晶的技術,開發出更新一代的高效能挖礦晶片。

由於礦工最大的成本是挖礦時的高耗電問題,因此,新一代挖礦機最需要的就是更低的耗能與更高的運算能力,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以及力晶在記憶體領域獨到的代工能力,受到比特大陸高度青睞。

比特大陸也朝發展AI轉型,對客製化晶片(ASIC)與記憶體需求龐大。比特大陸先前已與力晶就記憶體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共識,由力晶旗下愛普提供比特大陸未來AI應用所需的記憶體,並由力晶負責代工。

評析
詹克團此次來台,希望透過與台積電和力晶的技術,開發出更新一代的高效能挖礦晶片。
 樓主| 發表於 2019-2-21 20: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對岸挖礦機二哥 也來搶晶片產能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台積電通吃大陸兩大虛擬貨幣挖礦機廠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訂單,供應鏈更傳出,嘉楠耘智在台積電投片的7奈米特殊應用晶片(ASIC)將於7月量產,進度比比特大陸還快。

嘉楠耘智是大陸第二大比特幣挖礦機製造商,市占僅次比特大陸。嘉楠耘智上個月在大陸舉行供應商大會,首度讓供應鏈名單曝光,在台供應商主要有台積、創意及立隆、聚鼎等。

在嘉楠耘智的供應商大會上,最大獎就是頒給台積電,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在客製化晶片(ASIC)上的合作,而台積電表現優異的省電製程,成為嘉南耘智布局挖礦機市場的主要功臣。

供應鏈傳出,嘉南耘智新一代ASIC同樣在台積電投片,且由上一代的16奈米跳到7奈米,並計畫在7月量產,在先進製程的使用上,進度比頭號競爭對手比特大陸更快。但這項訊息並未獲得台積電的證實。

嘉楠耘智去年營收超過人民幣12億元,獲利逾人民幣3億元,年增率分別達到20倍和125倍,今年營收和獲利各上看人民幣100億元和50億元,並傳出可能在香港申請IPO。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後市存在變數,中國大陸兩大挖礦機業者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紛紛將轉型重點放在人工智慧(AI)晶片。

法人認為,AI晶片應用分散且多元,未來這兩家業者是否成為聯發科等台系IC設計廠的主要競爭對手,仍須觀察。

評析
嘉楠耘智在台積電投片的7奈米特殊應用晶片(ASIC)將於7月量產,進度比比特大陸還快。
 樓主| 發表於 2019-2-21 20:22: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7奈米 吞下安謀大單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外電報導,矽智財大廠安謀(ARM)發表支援行動裝置的新一代中央處理器(CPU)架構「Cortex-A76」,將採用台積7奈米,為行動裝置帶來桌機級般的優異效能;加上蘋果今年iPhone新機處理器訂單可望由台積電全拿,有外資看好,台積電下半年7奈米產能供應吃緊,第3季毛利率可望重返五成大關。

花旗證券預估,第2季台積電10奈米產能將進一步下滑,7奈米仍保有顯著比重,這也反映台積電必須以7奈米代工A12處理器,若iPhone買氣強於預期,台積電產能可能進入吃緊狀態。

花旗預期,台積電第3季受7奈米量產帶動,營收將由第2季的2,316億元提升至2,632億元,季增13%,毛利率由本季的49.1%,提升為50.8%。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哈戈谷以「強勁」形容台積電下半年7奈米動能,預期除了iPhone訂單,超微、高通等大客戶也將採用7奈米,帶動台積電第3季營收來到96億美元,比本季84億美元成長超過一成,每股純益挑戰4元。

外資圈預期,台積電7奈米將於6月開始出貨,其中蘋果搭載在新機的A12處理器訂單,可望是首批採用的產品。

此外,台積電通吃超微、高通、輝達等大廠7奈米產品訂單,加上虛擬貨幣挖礦機業者為求提高挖礦效能,也朝7奈米晶片前進,配合安謀發表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的新一代CPU,台積電囊括全球一線大廠7奈米訂單,業績增添柴火。

安謀發表Cortex-A76、Mali-G76與Mali-V76矽智財產品,當中,Cortex-A76支援Windows作業系統,效能大幅提升,被視為安謀代表作。

根據安謀表示,Cortex-A76較前一代Cortex-A75效能提升1.35倍,功耗降低40%,透過機器學習的標準測試提高四倍;應用於行動裝置,可提供桌機般的突出功效。

Cortex-A76將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達到功效提升目標。

評析
安謀Cortex-A76將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較前一代Cortex-A75效能提升1.35倍,功耗降低40%。
 樓主| 發表於 2019-2-23 15:32: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人臉辨識概念/台積電鈺創原相 進補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人臉辨識系統應用逐步擴增,機場通關系統也是重點使用的領域,有利於帶動台積電、日月光投控、鈺創等半導體供應鏈的動能。

人臉辨識系統早被用在機場通關系統,智慧型手機則是去年導入,手機市場一年規模超過10億支,吸引大批業者投入,當應用逐步擴增至機場通關系統、無人商店等領域,相關供應商將受惠。

蘋果去年新機導入人臉辨識技術「Face ID」前,台積電、日月光、同欣電就被點名為供應鏈。手機晶片龍頭場高通去年也推出自家3D感測晶片,合作對象包括台積電、精材、奇景等台廠。

IC設計廠鈺創則推出全球首創3D自然光深度視覺IC及技術平台,傳出已獲臉書、美國指標電商的無人商店、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等採用,將成為今年的營運動能。

鈺創認為,人臉辨識系統大量被手機廠導入後,讓影像感測、擷取及量測和處理變更重要,未來會延伸在很多領域應用,包括行動支付、交通、通關、零售店及金融或居家安全監控。未來甚至會導入汽車和無人機等,利用影像分析技術進行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空拍監控。

感測晶片廠原相的主力產品是CMOS影像感測器,終端應用除目前業績占比最高的光學滑鼠或電競滑鼠,還有數位相機、攝影機、玩具相機及物件追蹤和生物辨識系統,但生物辨識系統應用效益仍不明顯。

在生物辨識系統方面,原相主要布車用手勢控制晶片,預定今年下半年陸續出貨,成為今年的營運動能之一。

評析
高通去年也推出自家3D感測晶片,合作對象包括台積電、精材、奇景等台廠。
 樓主| 發表於 2019-2-23 15:3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4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退休 業者:沒有他就沒有台積電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18年6月4日電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即將退休,偉詮電 (2436) 董事長林錫銘說,很慶幸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有張忠謀,因為「沒有張忠謀就沒有台積電 (2330) ,也就沒有台灣半導體當前的國際地位」。

林錫銘說,偉詮電28年來,所有產品都交由台積電代工,雖然報價比較高,但是台積電在張忠謀領導下,紀律嚴明、品質可靠、交貨準時,讓客戶(偉詮電)非常安心,而這也正是台積電成功的地方。

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與張忠謀共同創建台積電,是張忠謀稱許的「最佳戰友」,而在曾繁城眼中,張忠謀不斷地學習、精進是「值得敬佩的長官」。

曾繁城說,張忠謀強調有系統、有紀律的終身學習,就連娛樂也不例外,他(張忠謀)當工程師時,全力追求技術製程進步,到了管理階層,就用心學習管理與財務,甚至普通的休閒娛樂也要精益求精,張忠謀愛打橋牌,就把牌打成世界級的高手「他(張忠謀)是全方位的」。

敦泰電子 (3545) 董事長胡正大曾是台積電行銷副總經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台灣爆發SARS疫情期間,張忠謀獨排眾議率團前往美國推廣業務的那段往事。

胡正大說,當時很多人擔心,全球對SARS都很緊張,台積電赴美可能造成國外客戶疑慮,但張忠謀認為既然美國並未禁止入境,業務推廣、客戶服務就沒有理由停下來,因此決定照常「出團」。

不過當時張忠謀特別要求所有團員,行前都要健檢以確認「沒生病」,在飛機上必須全程戴口罩,同時,抵達美國立即入住旅館「自主隔離」3天,確定未受感染才能出席活動;胡正大說,這些自律的做法,有效消除客戶的疑慮,達到推廣業務的效果。

資深分析師王兆立說,張忠謀不但讓台積電這隻「大象」會「跳舞」,股價表現也打敗很多華爾街大型避險基金,如果沒有張忠謀的堅持,台積電不會變成全球第一名的晶圓代工廠,制霸全球。

台積電小股東說,散戶都知道買台積電就是買「張忠謀」,而且不管什麼時候買都能賺錢,小股東們感謝張董所做的一切,祝福他永遠健康快樂。

評析
沒有張忠謀就沒有台積電 (2330) ,也就沒有台灣半導體當前的國際地位」。
 樓主| 發表於 2019-2-23 15:33: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挖礦訂單 傳三星分食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加密貨幣挖礦機大廠比特大陸(Bitmain)高層造訪台灣供應鏈,但業界傳出在晶片採購策略上已有變化,比特大陸將採用多晶圓代工(multi-foundry)策略,三星可望在下半年爭取到挖礦機特殊應用晶片(ASIC)訂單,台積電訂單恐遭分食。

比特幣價格疲弱效應
業界人士分析,比特幣價格已跌至8,000美元以下,整體來看,各類加密貨幣短期內恐難見到止跌反彈,挖礦機銷售動能的確受到影響,不僅退貨潮傳言此起彼落,比特大陸大砍晶圓代工訂單消息也是不脛而走。對比特大陸等挖礦機業者來說,基於成本及繪圖卡用GDDR供貨等考量,自然會將挖礦運算ASIC委由其它晶圓代工廠代工。

比特大陸共同執行長詹克團5月底來台拜訪供應鏈,5月28日上午與力晶執行長黃崇仁見面,下午則與台積電共同執行長魏哲家見面。市場消息原本預期比特大陸將對台積電擴大下單,也將向力晶轉投資記憶體設計廠愛普購買DRAM,但業界人士指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比特大陸今年上半年向晶豪科及鈺創採購所需的利基型DRAM,相關DRAM主要由力晶代工生產。比特大陸雖有意直接向力晶採購DRAM,但力晶已轉型為晶圓代工廠,為了不與代工客戶直接競爭,力晶說明比特大陸要透過記憶體設計公司來下單,才能取得所需產能。比特大陸原本有意向力晶轉投資的愛普下單,但因貨款交期無共識及規格不符等原因,比特大陸已將下半年所需利基型DRAM訂單繼續下給晶豪科。

不再集中單一晶圓代工廠
另外,業界亦傳出比特大陸將採多晶圓代工策略,不再過度集中在單一晶圓代工廠投片,一來可以降低先進製程產能不足的風險,二來可以擁有更好的議價主導權,三來也可爭取到更多三星的繪圖卡用GDDR產能。

據了解,三星今年以來十分積極爭取加密貨幣挖礦ASIC,而且與IC設計服務廠智原合作爭取到挖礦運算ASIC訂單,隨著三星下半年14奈米及7奈米產能開出,加上報價上比台積電更具吸引力,業界早已盛傳三星與比特大陸間洽談合作多時,最快今年下半年就可爭取到比特大陸ASIC代工訂單。

評析
比特大陸將採多晶圓代工)策略,三星可望在下半年爭取到挖礦機ASIC訂單,台積電訂單恐遭分食。
 樓主| 發表於 2019-2-23 15:3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晶圓教父張忠謀 今裸退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將在今(5)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張忠謀在主持完最後一場股東會及董事會後,將正式由台積電光榮退休,而張忠謀計畫在今日股東會後舉行感性告別記者會,說明宣布退休到真正退休的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不過,台灣半導體業界希望張忠謀可以退而不休,希望今後還能有機會或管道向晶圓教父張忠謀請益。

台積電去年成立滿30週年,正是而立之年,但張忠謀卻在去年10月初宣布裸退。張忠謀已說明,退休後不續任下屆董事,亦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部門工作。

由張忠謀一手創辦的台積電,以及由張忠謀發想及創造出來的晶圓代工商業模式,是業界有名的破壞式創新案例,而且台積電過去10年來在技術推進上突飛猛晉,不僅大幅縮小與英特爾間的技術差距,也帶來許多技術上的創新,包括應用在蘋果A11應用處理器的整合扇出型(InFO)封裝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業界人士多數認為,若沒有台積電,智慧型手機及人工智慧運算,可能不會那麼早出現,也因此,業界希望張忠謀可以退而不休,並希望能夠讓其它半導體業界眾多後輩們,還有機會或管道可以向張忠謀請益。

張忠謀先前說過,退休的決定是逐漸形成的,但在思考的過程中,也同時在想包括台積電以後的制度,因為決定他退休後的台積電制度,將是他對台積電非常重要、也是最後的貢獻,也就是股東會之後的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

張忠謀在今日退休後,現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另一共同執行長魏哲家擔任總裁。而台積電交棒給劉、魏兩人之後,能否在守成之餘仍能開創新局,全球半導體業都在看。

評析
台灣半導體業界希望張忠謀可以退而不休,希望今後還能有機會或管道向晶圓教父張忠謀請益。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0: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18 21:22 編輯

轉貼2018年6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今退休 細數台積電對台灣哪些重大成就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張家瑋/台北報導





6月鳳凰花開、驪歌初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將在今(5)日主持台積電股東會之後,正式退休。

張忠謀1987年創辦台積電,把人生最精華的30多年都投注在台積電,屢屢創造科技業奇蹟,改寫半導體重要里程碑,創下無數世界級成就。

從無到有 成就無人可及
他首開創晶圓代工成功營運模式,從無到有,再到追求卓越,以堅強建立自主研發的毅力,攀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霸主,市值更一度站上6.7兆元,創台股單一上市公司新高,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樹立良好典範,也成為各產業追求的標竿,成就非凡。

台積電邁入而立之年,在張忠謀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去年在晶圓代工領域共締造八個第一:包括營收金額、毛利金額、晶圓產能、晶圓出貨、先進製程進度、繳稅金額和員工人數,都締造歷史新高紀錄。

加上連續多年研發和在台投資金額都居台廠之冠,張忠謀帶領的台積電,不只成就公司偉大光環,更是台灣之光,因為有他,才會有台積電,並奠定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地位。

台積電從默默無聞、不被看好的公司,躍居全球半導體領域大咖,資本額從初期的13.775億元,現在高達2,593億元,總市值一度創台灣證券史上最高市值紀錄,更曾超越半導體巨人英特爾,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半導體企業。目前市值為5.9兆元。

技術領先 推動智慧革命
台積電也是台灣唯一擠進全球百大市值企業,2017年營收逼近1兆元,占台灣GDP比重4%,外銷出口比重6.8%,創造4.7萬人就業機會,2016年對台灣稅賦貢獻達360億元,為國內企業之冠。

張忠謀曾透露,台積電創立初期,員工僅100多人,現在有4.7萬人,而且待遇遠高於台灣平均之上。

這些員工家庭成員大約二至三人,也就是養活了15萬人,這些員工的生活水準因為台積電而改善不少,這也是成就。

若說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因創新商業模式而改變全世界,被時代雜誌評選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那推動眾多科技業雄心壯志、夢想成真的幕後推手就是台積電,若非張忠謀打造的台積電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智慧型手機不會這麼快推出。

破壞式創新 帶台廠起飛
目前最夯的人工智慧(AI)應用,20年前早已提出,但過去礙於類神經網絡需高速運算技術而無法實現,在台積電先進製程不斷推進下,克服以往技術問題,讓類神經網絡高速運算處理技術得以誕生,高速運算推動人工智慧發展加快,晶圓代工的長足進步,功不可沒。

台積電破壞式創新商業模式,改變半導體業界生態規則,亞德諾半導體執行長Vincent Roche指出,台積電首創晶圓代工模式,無晶圓廠與其合作,結果非常成功。晶圓代工造就全球IC設計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更打造台灣成為半導體重鎮,台積電母雞帶小雞,協助台灣IC設計業者闖出一片天,進而登上國際舞台。

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晶圓代工廠,讓無晶圓半導體廠安心將生產交由台積電負責,業者將資源專注產品設計開發及銷售上,台積電目前全球市占率已高達56.1%,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

台積電技術持續創新。張忠謀說,每年透過台積電,使半導體界有許多的創新,這些創新大部分是無晶圓工廠的公司所發明;他強調,如果沒有台積電,不可能會有這麼多無晶圓工廠公司存在,也不可能產生這麼多創新。

評析
張忠謀創辦台積電,從無到有,成就無人可及,技術領先,推動智慧革命,破壞式創新, 帶台廠起飛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回顧30年精華
張忠謀帶領台積電走過的日子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張家瑋/台北報導



6月鳳凰花開、驪歌初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將在今(5)日主持台積電股東會之後,正式退休。

張忠謀1987年創辦台積電,把人生最精華的30多年都投注在台積電,屢屢創造科技業奇蹟,改寫半導體重要里程碑,創下無數世界級成就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4: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魏劉共治 要讓1+1>2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張家瑋/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於今天台積電股東會後退休,交棒給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與魏哲家,由劉德音接董事長、魏哲家擔任總裁。

外界認為,劉德音個性內斂,與魏哲家互補;張忠謀希望兩人未來能發揮「1加1大於2」的功能,但兩人也將面對三星與英特爾搶單、雙首長制初期可能需要磨合期、美中貿易關係局勢變化、半導體摩爾定律走到盡頭等四大難題。

不過,面對三星砸重金擴大晶圓代工能量、英特爾也大動作分食晶圓代工大餅,以及中國大陸全力扶植以中芯為首的晶圓代工加速製程技術腳步,並挖角前台積電研發大將梁孟松出任共同執行長,鎖定台積電進行挖角行動,加上雙首長制之下,未來兩人領導若出現意見分歧時,要如何尋求共識,值得觀察。

從大環境來看,美中貿易大戰目前雖看似停火,但日後是否會再生波折, 將是劉德音和魏哲家日後接任董事長和總裁將面臨的重大挑戰。

另外,摩爾定律失效,晶片可容納電晶體數量不再停留在18個到24個月增加一倍,預期晶片的電晶體數仍會增加,但張忠謀估計到2025年會遭遇瓶頸,台積電還有八年的緩衝期,是繼任者未來在技術上尋求突破挑戰。

目前占台積電營收比重高達六成以上的通訊類產品,短期受到高階手機需求疲弱,營運表現受影響;不過,5G時代即將來臨,有機會在明年見到趨勢成形,5G所串起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庭、家電等商機將蓬勃發展,可望再創台積電另一波營運高峰。

同時,車用電子及人工智慧應用逐漸增加,也將帶動台積電在車用及高效能運算需求大增。

劉德音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暨電腦資訊博士,曾任世大積體電路總經理、台積電南廠區副總經理、先進技術事業資深副總經理、營運資深副總經理、共同營運長及共同執行長。

魏哲家擁有美國耶魯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曾任新加坡特許半導體資深副總經理,以及台積電南廠區營運副總經理、主流技術事業資深副總經理、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共同營運長和共同執行長。

評析
劉德音個性內斂,與魏哲家互補;張忠謀希望兩人未來能發揮「1加1大於2」的功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4: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感謝張忠謀!盼台積再創奇蹟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竹報導



台積電5日召開股東常會,主持會議的董事長張忠謀表示,這是他最後一次主持台積電股東會,很高興看到公司成立31年來奇蹟式的成長,他相信台積電還會再一次一次地創造奇蹟。

張忠謀在會中被小股東問到如何看待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未來,他指出,以現在的走向來看,大陸半導體產業未來5~10年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但是那時候,還是會落後台積電5~7年時間。大陸會有很大的進步,台積電也會有很大進步,大陸半導體跟台積電之間仍會維持一定差距。

今年每股現金股利8元
台積電2017年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9774.50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約為3431.10億元,每股盈餘為13.23元,股東會亦表決通過今年每普通股配發現金股利8元。股東會也完成第14屆9席董事改選。其中4位現任董事及5位獨立董事均續任。台積電在股東會後召開第十四屆第一次董事會,全體董事於第一天會議議程中推舉劉德音為董事長、魏哲家為總裁及副董事長,今日將繼續第二天的會議議程。

張忠謀說,「這次股東會結束之後,我就正式退休了,我也非常高興以及有很大的信心說,下一屆董事會會是一個很能幹、很有能力的董事會,也是能夠維持台積電傳統價值的董事會。」

10年後世界仍需台積電
至於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張忠謀說,大陸確實在發展上拉進來很多財務上的資源,但這不代表可以成功建立半導體產業,因為這個產業仍需要有經驗的人才,也需要走過學習曲線。

另外有小股東問到,「10年後世界還會不會需要台積電?」張忠謀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台積電30年前成立並選擇了一個對的商業模式,製造矽的積體電路(矽IC),而矽IC至今仍看不到有任何東西可取代。矽IC就像是米飯或麵包,若沒有矽IC,世界上幾十億人的生活都會改變。

坦承陸美貿易戰有影響
張忠謀也說,台積電絕大多數的投資都是在台灣,因此投資環境方面也面臨挑戰,電及土地等都需要跟政府充分合作,希望政府能夠提供答案,現在為止還算是順利,但台積電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加。至於國際環境的挑戰如美中貿易戰,也會對台積電造成影響,雖然台積電主動因應的能力不大,但會盡全力去維護自身的權益。

評析
台積電絕大多數的投資都是在台灣,因此投資環境方面也面臨挑戰,電及土地等都需要跟政府充分合作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5: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20 03:53 編輯

轉貼2018年6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揮揮衣袖...開始忙退休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竹報導

張忠謀將在今年股東會後退休,因此有許多小股東一大早就到台積電總部大廳報到,把整個大廳擠的水洩不通,都是為了要到股東會現場一睹張忠謀的風采。而張忠謀一進入會場,所有股東們就爆出如雷掌聲。

許多台積電的老員工及老股東們,這次都親自出席股東常會,有幾位編號一百多號的退休員工,以股東身份出席並發言,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對張忠謀的感謝。幾位小股東說,謝謝張忠謀創立了台積電,讓他們有很棒的工作及豐厚的薪資收入,退休後持有的股票也有不錯的獲利。

張忠謀在股東會結束時說,「再次感謝所有股東這30年來的支持,過去30年,是我最興奮也最愉快的30年,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做出這一番大事業,謝謝大家。」張忠謀語畢,在場股東全部都起立鼓掌,掌聲延續了快3分鐘才停歇。

張忠謀在股東會後的記者會中,談及即將開始的退休生活時表示,有兩句詩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20年」,我則是獨領風騷了60年,是20年的3倍。

至於退休後會不會回到台積,張忠謀說:「這要看有沒有邀請我,我不會自動回來,因為自動回來好像是要干預營運,若是新任的董事長或總裁要請我回來,我會考慮一下要不要回來訪問。」

張忠謀說,他退休後規畫7月去大陸一趟,大家不要誤會,只是想去北京參加橋牌比賽。退休後最優先的頭一件事,就是要寫自傳下冊。上冊是20年前發表,自傳下冊會是之後最優先的工作。他計劃9月開始花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因為寫自傳下冊需要相當專心,預備今天之後靜下心來,專心的寫完自傳下冊。

張忠謀還說,他當然不能一天到晚都寫自傳,要調節一下生活,除了去北京打橋牌,也想去參加音樂會。以前是周一到周五在新竹,音樂會是周六或周日晚上才去,退休之後會住在台北,會有更多機會去聽音樂會。當然,還有跟Sophie(張忠謀夫人張淑芬英文名字)去旅遊,Sophie正在規劃行程,還不知道要去什麼地方或什麼時候去,他相信退休後的生活還是會很忙。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5: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資深分析師陳慧明:張忠謀「高度」創造非凡一生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退休,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回憶,張忠謀是少見的世界級領導者,「台灣可以找到100個和張忠謀一樣聰明的CEO,卻沒有一個有一樣的高度。」因為高度決定一切,讓張忠謀創造非凡的台積電。

陳慧明深耕半導體領域20年,過去曾在大和資本、瑞銀證券擔任分析師,曾數度擊敗眾多業界明星,奪下有「外資奧斯卡」美名的「機構投資人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票選最佳分析師」,名號不脛而走。目前陳慧明重心轉向大陸香港,仍持續關注台灣半導體業,看法備受重視。

陳慧明表示,張忠謀的一生,可以用一個字形容,英文來說,這個字是integrity(正直),中文來說,則是「高度」,兩者具有相同意義,是張忠謀給台積電塑造的文化,也是他和台積電締造非凡成就關鍵。

幾個層次看出張忠謀的不同凡響。第一,台積電是世界級公司,台灣稱得上世界級的公司不到三家,台積電規模又是最大,其次,領導台積電時期,張忠謀能直接對談英特爾、蘋果,國際化能力更是一流,第三,論政治,藍綠都佩服張忠謀,這種人鳳毛麟角,而且即便到中國、美國,也無人不曉,更重要是,罕見爭議。

從投資市場角度,外資持有台積電高達八成,對張的治理高度肯定。陳慧明指出,當外資來亞洲投資公司治理良好企業,他們看的不是三星、不是Sony,而是台積電,對外資來說,心中理想的100分,台積電比三星更貼近,因此外資愛買台積電,讓台積電相對三星享有更高本益比。

陳慧明1999年開始研究晶圓雙雄,他回憶,當時的台積電和聯電,規模大概是1.3倍比一倍,然而張忠謀對台積電的文化及制度安排,已初具雛形,長久下來有極為不同的發展。如果不是張忠謀的智慧,不會有今天的結果,張忠謀稱得上是把台灣帶上國際的關鍵人物,也有望塵莫及的眼光。

陳慧明回想過去有趣的事,是在報告中,以搞笑方式敘述台積電,例如台積電出貨的晶圓能堆疊出多少座101,對台灣GDP貢獻有誇大性陳述,然而台積電,就是這樣一家厲害的(Powerful)企業,背後功臣非張忠謀莫屬。

陳慧明指出,台灣或許找得到100個跟張忠謀一樣聰明的CEO,卻沒有一個有同樣的高度,而高度決定一切。論現在的主客觀條件,也難再塑造一個張忠謀,但不代表台積電的接班人沒有能力,經歷長年經營,現在的接班人也獲得法人圈相當肯定。

陳慧明認為,更好的評論點或許是三到五年過後,台積電面臨下個危機,屆時真正展現接班人的魄力、氣度與勇氣。

評析
台灣或許找得到100個跟張忠謀一樣聰明的CEO,卻沒有一個有同樣的高度,而高度決定一切。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6: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魏哲家宣示  台積5奈米明年試產

經濟日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昨(5)日表示,台積電持續投資研發及產能,讓公司能在行動裝置、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與車用半導體領域掌握商機。他並透露,台積電5奈米將在2019第1季試產、2020年開始量產。

台積電目前全球市占率超過五成,公司預估5奈米將在2019第1季試產,再度領先同業,也是台積電未來營運持續成長的動能。

魏哲家說,台積電去年持續在先進製程技術有顯著進展,10奈米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進入量產,其量產第1年營收即占年度所有晶圓銷售的10%;領先業界的7奈米已從研發邁入製造階段,已於今年開始量產;7奈米強化版也將隨後試產。

台積電晶圓18廠於今年1月動土,將大規模使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生產的5奈米製程,預計於2020年開始量產。

他說,台積電去年成功推出7奈米,客戶7奈米產品設計定案超過十件,預計今年底前客戶產品設計定案將超過50件。台積電7奈米強化版也預計在今年推出。相較於7奈米技術,7奈米強化版256M SRAM晶片已經展現了相同的良率水準。

此外,台積電5奈米技術開發,目前符合2019第1季試產的目標,晶片效能與SRAM開發載具良率的提升皆符合進度,客戶測試晶片已進入生產。

評析
台積電5奈米將在2019第1季試產、2020年開始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6: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專家傳真-淬鍊不凡 將是未來台積電的目標

工商時報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劉佩真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於2018年6月5日股東會後退休,宣告1986年台積電成立迄今的張忠謀時代正式畫下句點,也開啟劉德音董事長、魏哲家總裁共治台積電的階段,而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公司--台積電,未來是否能淬鍊不凡而再登高峰,將是市場矚目的焦點,畢竟短期內競爭對手動作頻頻,包括Samsung提及將3GAAE與3GAAP納入技術藍圖更新內容中、Global Foundries以2022年導入3奈米製程為目標、Intel擁有美國製造與美國優先的後盾、中芯國際在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目標中扮演關鍵角色,更何況中美貿易摩擦有朝向常態化及長期化的趨勢發展,顯然全球晶圓代工行業的競爭局面將趨於激烈與複雜。

而Samsung仍是台積電現階段頭號的競爭對手,特別是2017年5月Samsung將原屬於系統LSI事業部的晶圓代工事業組獨立成為新部門,以及提出多專案晶圓服務的計畫,企圖開發各界晶圓代工的客戶,且近期又在半導體暨裝置解決方案事業部(DS)底下成立名為「晶圓代工研究所」的研發單位,顯然在記憶體事業強力發展之餘,Samsung全面搶食晶圓代工市場的企圖心不言可喻。

更重要的是,2018年5月Samsung晶圓代工論壇除向客戶展示2018年下半年將在公司LSI旗下產品導入7奈米EUV製程,關鍵IP正在研發,預定2019年上半完成之外,也揭露未來技術發展藍圖,包括2020年上半年進入5LPE製程(5nm low power early)、2021年導入4LPE (4nm low power early),其中4奈米將是Samsung採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的最後一代製程,爾後3奈米製程Samsung將採用全新的環繞式閘極結構(Gate All Around;GAA),用環繞式的電網取代鰭狀結構,來克服FinFET的微縮限制,預計2022年有機會導入3GAAE/3GAAP(3nm Gate-All-Around Early/Plus)製程,顯然Samsung的技術發展藍圖之進程規畫依舊以緊跟台積電為目標;不過在EUV快速於7奈米初期就切入恐導致良率不佳,況且缺乏Apple的訂單支援,客戶基礎仍顯薄弱之下,Samsung晶圓代工事業部未來營運仍有待考驗。

至於Global Foundries部分,未來除將在美國與德國之間擇一來興建新12吋廠之外,近期公司更喊出將以2022年導入3奈米製程為目標來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然而除資金籌措問題之外,公司製程常採取跳躍式的作法,缺乏漸進式的布局基礎,導致先進製程良率表現不佳,甚至大客戶AMD也在7奈米導向台積電陣營,意謂鞏固既有客戶需有更優質的製造技術,此皆是Global Foundries所需面臨的難題。

整體來說,由於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產業的關鍵競爭要素,皆有相當高水準的表現,也就是說原先台積電在製程的廣度、製造良率與效率、製程設備的共用性、量產成本、客戶群基礎、供應商角色定位相確等層面的競爭力就遠優於其他競爭同業,特別是台積電能以258種不同製程,為465個客戶生產9,920種不同產品,再加上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藍圖規畫與執行,有著穩健的優異表現,目前規劃部分導入EUV的7奈米強化版會於2019年量產,全數採用EUV的5奈米則會在2020年量產。

台積電更已選定台南科學園區晶圓廠作為3奈米的基地,2022年可進入量產階段,況且為維持在先進製程的領先優勢,台積電也積極加強在封裝技術的布局,同時未來將以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行動裝置等四大市場應用的成長動能引領台灣半導體產業向前邁進,因此預料台積電2019年起的全球市佔率仍將穩步突破六成大關,依舊穩居晶圓代工龍頭的地位。

評析
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藍圖規畫與執行,有著穩健的優異表現,競爭力就遠優於其他同業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7: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獨享 MCU 訂單後 瑞薩繼續關廠淡出汽車電子生產

作者 Atkinson

自從 2018 年 3 月傳出日本瑞薩電子將先進的微控制器 (MCU) 交由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進行代工之後,6 月 1 日瑞薩電子宣佈,旗下 100% 全資子公司 Renesa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Ltd. (RSMC) 所屬,位於日本的山口工廠,以及滋賀工廠部分產線將在今後的 2 到 3 年間進行關閉。統計,從 2011 年 3 月至今,瑞薩電子在日本的 22 座生產據點中,已經進一步縮減到只剩下 8 座據點,7 年內縮減了超過六成。

根據 《日本經濟新聞》 的報導,RSMC 所屬的日本高知工廠已經於 5 月 31 日進行關閉。高知工廠主要生產家電、車用的微控制器,未來部分將轉移至其他據點生產。另外,山口工廠的部分,主要以生產用於產業機器等用途的泛用微控制器。由於該系列產品採用較舊的 6 吋矽晶圓產線,使得每片晶圓上所能取得的半導體數量較少、生產效率較為不佳,因此,也在本次列入停產計畫。至於,滋賀工廠的部分,在產線停產後,生產雷射二極體等化合物半導體的產線仍將持續進行生產。

報導進一步表示,為了降低晶片生產設備的高昂成本,2018 年 3 月瑞薩電子計畫將車用微控制器全數交由台積電進行代工生產,自己將專注於軟體及半導體研發上。目前,瑞薩電子自家的晶圓廠已經在逐漸退出生產車用半導體中,目標於 2020 年時將全數交由台積電來進行量產。此計畫不但使瑞薩電子能降低生產成本,而台積電方面也能利用已折舊的設備來生產 28 奈米製程的微控制器產品,增加設備使用價值,提升營收。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emicast Research 針對全球車用半導體產品市場的調查顯示,全球車用半導體市佔率排名第一的微恩智浦 (NXP),之後的二、三名為英飛凌 (Infineon) 及瑞薩,目前這三大企業均已委外代工生產。其中,恩智浦及英飛凌均將部分產品交由世界先進生產,而瑞薩在全球市占率約在 9.6%,2017 年半導體事業營收較前一年增加 23.4%,金額來到 7,657 億日圓。在車用半導體事業方面,2017 年營收較前一年成長 13.8%,達到 4,081 億日圓。

評析
瑞薩將車用(MCU全數交由台積電進行代工生產,自己將專注於軟體及半導體研發上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25日除息 發2,074億元現金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6)日公告,董事會決議6月25日除息,配息基準日為7月1日,以每股配發8元現金股利、股本約2,593億元計算,今年共計將發放逾2,074億元現金,創新高。
法人指出,台積電現金股利豐沛,可望為台股注入資金活水動能;除息當天,約使得大盤蒸發69點。台積電昨天股價漲1元、收230元。

台積電發放現金股利創新高,持股逾77%的外資成為最大贏家,估計可望領走約1,600億元。以最新統計來看,甫退休的創辦人張忠謀持有1.25億股,估計有超過10億元落袋。

台積電董事會昨天也核准資本預算約692.18億元,作為興建廠房、擴充及升級先進製程產能、購買先進製程設備、擴充先進封裝製程產能、轉換部分成熟製程產能為特殊製程產能,以及今年第3季研發資本預算與經常性資本預算。

評析
台積電6月25日除息,以每股配發8元現金股利、股本約2,593億元計算,今年發放逾2,074億元現金,創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8: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Q2營收 可望超標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8)日公告5月合併營收達809.69億元,優於市場預期,法人認為,台積電4月及5月營收表現比預期好,6月接單情況並無太大波動,加上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趨貶,預估第二季營收可望超越目標,但對第三季營運看法則趨於保守。

台積電公告5月合併營收達809.69億元,較4月的818.70億元小幅下滑1.1%,與去年5月的727.96億元相較則成長11.2%。累計今年前5個月合併營收達4,109.17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635.82億元相較,年成長率仍達13.0%。整體來看,台積電4月及5月營收表現均優於市場預期。

台積電第二季預期合併營收介於78~79億美元之間,較上季衰退6.6~7.8%之間,在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29.2元的假設下,以新台幣計算合併營收將介於2,277.6~2,306.8億元之間,較上季下滑7.0~8.2%。

由於6月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仍維持在30元上下,有助於台積電的新台幣計算營收表現,加上晶圓出貨情況與5月相較沒有太大波動,法人預期台積電6月營收不會有太劇烈的修正。以此推算,台積電第二季營收可望介於2,300~2,350億元之間,超標機率大增。

近來市場上有關台積電下半年營運表現的雜音不少,包括蘋果7奈米A12應用處理器的產能拉升速度不快、比特大陸大砍訂單,導致加密貨幣挖礦運算特殊應用晶片(ASIC)訂單急降等。因此,法人對台積電第三季看法已較年初保守,預期營收季增率僅介於10~15%,低於原先預估的季增2成。台積電預計在7月中法說會,才會對下半年營運展望進行說明。

業界人士透露,台積電7奈米已進入量產階段,但包下7成以上產能的蘋果A12應用處理器,還未見到明顯拉高投片量的情況,這也是為何市場對台積電第三季營運看法偏向保守的原因之一。不過,蘋果A12訂單將在第四季放量出貨,台積電第四季營收仍有機會改寫歷史新高。

聯電及世界先進公告5月營收,同樣優於預期。聯電5月合併營收月增5.4%達130.7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5%,法人預期第二季營收可望優於第一季並符合預期。世界先進受惠於8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及調漲價格,5月合併營收月增13.9%達24.2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0%,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

評析
近期新台幣趨貶,預估台積電第二季營收可望超越目標,但對第三季營運看法則趨於保守。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9: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5月營收/台積連兩月衰退 下季有雜音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張瀞文/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8)日公布5月營收為809.69億元,較4月微幅減少1.1%,連續兩個月營收下滑,且均低於900億元,但還是比去年同期成長一成。

以台積電第2季財測來看,6月營收趨勢依舊向下。展望第3季,法人認為,挖礦和智慧型手機兩大產品的展望仍有雜音,對下季看法審慎保守。

台積電原本預估,第2季受通訊晶片需求減緩影響,單季營收預估為78到79億美元,季減7%至8%,以新台幣29.2元計算,營收規模為2,278億至2,307億元之間。

台積電4、5月合計營收達1,628.39億元,對照第2季財測,6月營收可能持續下滑;但本季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幅度較高,有利於營收、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表現。

法人認為,台積電今年營運動能主要來自挖礦和電競、智慧型手機和車用等三大應用領域;但目前看來,在中國大陸嚴管數位貨幣市場後,挖礦機需求顯著放緩,近期市場傳出砍單幅度最高上看六成的聲音,但並未獲得台積電證實。

挖礦需求放緩,供應鏈傳出,台積電主力客戶之一的繪圖處理器龍頭輝達(Nvidia)最新的Turing(圖靈)顯示卡,原規畫6月量產,現傳出可能延後至下半年量產,同樣成為台積電第3季的營運變數。

評析
第3季挖礦和智慧型手機兩大產品的展望仍有雜音,對台積電下季看法審慎保守。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9: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退休的殘念:英特爾又超車了

作者 天下雜誌

就在張忠謀離開他一手創辦台積電的同時,去年一度被台積電超越市值的英特爾,卻在此時演出大復活,過去一年股價大漲 57%。甚至,撐起台積電今年上半年榮景的比特幣挖礦商機,可能即將退潮……

6 月 5 日,台積電創辦人、前董事長張忠謀的退休記者會,最熱門的話題是與中國的競合。例如,以股東身分進場的前分析師陸行之首先發難,問怎麼看未來中國半導體業與台積電的競爭?

張忠謀輕鬆以對,他認為,未來 5 至 10 年,中國半導體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但是台積電同時也會有進步,「那時他們還是會落後台積電至少 5 至 7 年,差距和現在差不多一樣,甚至更大。」

至於中國市場,張忠謀分析,受惠於比特幣市場高速成長,中國市場對台積電業績的貢獻也成長相當快。

「但你也知道,比特幣相當不穩定,」他罕見地提出警訊。

比特幣直直落,台積電營收成長也被下修
其實,如果看看即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全球第二大比特幣礦機公司「嘉楠耘智」的公開招股書,就知道「不穩定」一詞,顯得太保守。

該公司今年第一季末,竟然有高達 11 億人民幣的預付訂金(Prepayment,主要是用來預訂台積電的產能),以及 7.5 億人民幣的庫存。也就是說,嘉楠的訂金與存貨加總,竟然高達該公司總資產的九成。

種種跡象顯示,「這家公司正集結所有資源,要向規模大得多的對手──比特大陸,發動總攻擊。」美商聯博證券寫著。

但在比特幣價格直直落,從去年底逼近 2 萬美元,跌到現在 7,000 美元,不論誰輸誰贏,之後一場挖礦機晶片的庫存調整,幾乎無法避免。

博聯證券分析師馬克(Mark Li)原先預期比特幣到 2019 年才會退潮,「我們現在擔心會更早發生,」他在報告中寫著。

就在台積電股東會召開前 4 天,聯博證券在 6 月 1 日出具報告,下調台積電第三季的季營收成長率到 10%,而市場一般認為是 17%。聯博主要是擔心比特幣接下來可能出現大幅「庫存修正」。

也就是說,貢獻台積電第一季將近 10% 營收的比特幣挖礦,極可能在下半年出現大幅反轉。

智慧型手機市場趨緩,再少成長引擎
這出現在各界預期智慧型手機成長將停滯,甚至出現負成長的 2018 年,更是令人擔心。

過去外界質疑,當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時,台積電未來成長要靠什麼?張忠謀總會念出台積電的其他 3 大技術平台,「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然後說,他預期高效能運算會是最早發酵,接下行動運算的棒子。

2016 年,台積電剛推出採用最先進製程的「高效能運算」平台,勾畫的願景是,台積電可望結合 ARM、高通,攻入幾乎被英特爾寡占、市占率超過 90% 的伺服器處理器市場,目標是 ARM 架構伺服器在 2020 年搶下 20% 市占率。

但過了兩年,這塊幾乎毫無建樹,高通負責伺服器晶片部門的主管、從英特爾挖來的錢德拉塞卡爾(Anand Chandrasekhar)今年 5 月離職,外傳高通將退出伺服器市場,裁撤整個部門。

儘管如此,台積電新任董事長劉德音今年 1 月的法說,仍然興高采烈地說,「高效能運算是台積電成長最快的一塊。」

主要是兩個意想不到的「高效能運算」新應用:兩年前開始發酵的 AI(人工智慧),以及去年下半年來得又快又大量的比特幣挖礦晶片需求。

火紅的 AI 的應用,多數選擇英特爾
其中,挖礦需求占比遠高於 AI。台積電今年第一季營收有 9% 來自比特幣挖礦,但最具指標性的 AI 概念股輝達(NVIDIA),其 AI 相關業務還占台積電營收不到 2%,「AI 講得震天響, 結果還比不上比特幣,」一位資深半導體業者曾感嘆。

博聯證券曾經讓美國、亞洲 5 個科技分析師合作試算,未來 AI 對台積電營收貢獻如何?結果發現,即便在最樂觀的狀況,貢獻仍是有限。

而最樂觀的狀況,2025 年,所有新增資料中心有 50% 的運算力採用 GPU(現在是 4%),而且全部都由台積電製造,這樣可貢獻台積電每年 1%~1.8% 的新增營收。

同樣最樂觀的假設,2025 年全球已經有 500 萬輛自駕車上路,所用的 AI 晶片都是台積電製造,也僅貢獻台積電 0.1%~0.5% 年均營收成長。

該報告的結論坦言,AI 的確會推動台積電成長,但是「這樣的規模,可能比部分人士想像得少。」
原因之一,是台積電的營收規模已經上兆,幾百億的新增營收,都只是杯水車薪。

更重要的一點,與一般人認知差異很大的是,現在火紅的 AI 應用,多數仍使用英特爾製造的傳統伺服器處理器進行,而不是台積電製造的 NVIDIA GPU。

至少在目前,英特爾受惠於 AI 的程度,超過台積電。例如英特爾最近 4 月底的法說,大幅上調全年營收預測,而且一次就上調 4%。預期全年營收成長率會到 7.5%。

張忠謀退休這天,英特爾市值高出 32%
英特爾包括機械學習、雲端伺服器晶片等新事業,第一季營收較去年成長 49%,且首度超過 PC 營收。

許多人還記憶猶新,去年 3 月,台積電市值首度超過英特爾,媒體一度大肆慶賀,甚至有媒體週刊以此為封面故事。

現在,風水輪流轉,英特爾又大幅反超台積電。6 月 5 日,台積電市值為 1,992 億美元,英特爾為 2,634 億美元,較台積電高出 32%。

因為,過去一年間,英特爾股價大幅上漲 57%,而台積電經過最近一番股價修正之後,過去一年僅漲了 9%。

一旦比特幣挖礦需求退潮,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差距,只怕愈拉愈大。

但這些,都與張忠謀無關了。「我悄悄地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他在記者會的最後,引用徐志摩的詩句說。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

評析
現在火紅的 AI 應用,多數仍使用英特爾製造的傳統伺服器處理器進行,而不是台積電製造的 NVIDIA GPU。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29: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三星挖台積電牆角  
傳華為海思將推中階麒麟 710 處理器由三星代工

作者 Atkinson

就在競爭對手高通(Qualcomm)宣布推出中階行動處理器驍龍 710 之後,相對於中國處理器廠商華為海思,在現有中階處理器麒麟 659 規格已經落伍的情況下,傳聞稱華為海思將在 7 月份推出新款的麒麟 710 處理器。該新款處理器將使用三星 10 奈米 LPP 製程,而競爭對手正是高通新一代中階處理器──驍龍 710。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華為海思麒麟系列處理器現在主要有兩個等級的產品。包括高階的是麒麟 9XX 系列,如麒麟 950 / 960 / 970。以及低階的麒麟 65X 系列,包括了麒麟 650 及升頻版麒麟 659。雖然,華為海思有著兩種不同級別的處理器,但是相較高通,跨越的級別還是比較大。因此,為顧及全系列產品市場,因此預計推出麒麟 710 處理器。

相較競爭對手高通來說,驍龍 800 系列雖然是最頂級的處理器,但是這兩年賣的最好、最受廠商歡迎的則是驍龍 625、驍龍 660 這樣的中階處理器,直到當前為止,這些處理器都是中國品牌 OPPO、Vivo、小米等公司手機的最愛,而這也是高通日前推出驍龍 710 中階處理器的主因。

而報導進一步指出,為了能進一步搶食中階處理器的商機,華為海思計劃推出麒麟 710 中階處理器與高通打對台。麒麟 710 這個新的型號處理器,華為海思不光是在命名上就是對準驍龍 710 而來,就連在規格上也是如此。據了解,麒麟 710 的 CPU 架構更像是麒麟 960 降頻版。麒麟 960 降頻版所使用的是 4 大核 A73+4 小核 A53 架構,頻率分別是 2.4GHz、1.8GHz,而麒麟 710 則因為降頻,預計大核在速度將落在 2GHz 左右。

GPU 方面,預計麒麟 710 處理器預計也會使用 Mali-G72。不過,規模會比麒麟 970 的 MP12 縮減。只是,麒麟 710 處理器將縮減到 8 核、6 核、還是甚至是 4 核,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消息。

另外,在製程方面,麒麟 710 預計將採用三星代工,使用 10 奈米 LPP 製程。過去,華為海思一直是台積電的主要客戶之一,但是開闢第 2 代工廠的傳聞也一直沒有間斷,主要是因為避免一家獨享的風險之外,三星在代工業務中將提供比台積電更有誘惑力的報價,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根據消息指出,華為海思的麒麟 710 處理器預計在 2018 年 7 月份發表,首發將會搭載於華為的 Nova 3 智慧型手機上。

評析
麒麟710將採用三星 10 奈米 LPP 製程,除了避免一家獨享的風險之外,三星提供更有誘惑力的報價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客戶擬直奔 7 奈米製程節點  台積電積極因應需求

作者 Atkinson

根據《彭博社》日前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已開始為將在 2018 年上市的蘋果 iPhone 生產 7 奈米製程 A12 處理器。相較 iPhone 8 和 iPhone X 目前使用的 10 奈米製程處理器,7 奈米製程的 A12 處理器體積更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台積電目前主要客戶包括高通、賽靈思、NVIDIA、聯發科、華為海思等,這些客戶都有很大的興趣直接跳過 10 奈米製程,使用 7 奈米製程節省開發成本。

NVIDIA 已證實,台積電是 7 奈米製程晶片生產的合作夥伴。不過,NVIDIA 傳聞的下一代顯示卡 GTX 1180 依然採用台積電 12 奈米 FinFET 製程技術。更多相關數據資訊,預計會在 2018 年 8 月公布。

台積電首款 7 奈米製程代號為 N7,預計 2018 年第 2 季投入量產,但在本月底之前可能會做一些小調整。此外,台積電還將繼續優化 7 奈米製程技術,N7 的後繼者為 N7 Plus,N7 Plus 製程將採用 EUV 光刻技術改進生產技術,預計 2019 年上線。

2018 年 4 月時台積電就曾表示,開始生產 7 奈米製程處理器,但並未具體說明是為哪家合作夥伴代工生產。一般預料,蘋果將成為首批在消費電子設備使用 7 奈米製程的手機廠商之一,不過並非唯一一家。因為競爭對手三星也宣布,將採用 7 奈米製程生產的處理器搭配新一代手機。

除了蘋果與三星,行動處理器大廠高通對 7 奈米處理器生產也表達高度興趣。中國華為海思也預計利用自主設計的 7 奈米製程處理器搭配新一代智慧型手機,以奪取中國市占率。

預計除了蘋果在 2018 年秋天計劃推出至少 3 款新 iPhone 搭配新一代 7 奈米製程的處理器,還有 NVIDIA、高通、華為海思也將加入 7 奈米晶片市場,使台積電 7 奈米製程一下子成為各家客戶競相追逐的標的。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台積電計劃花費逾 100 億美元資金擴大新竹總部的生產設施,包括一座用於最新一代晶片技術的研發中心。透過此布局,鞏固台積電 7 奈米製程節點的競爭優勢。

評析
除了蘋果,還有 NVIDIA、高通、華為海思也將加入 7 奈米晶片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1: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擁雙優勢 有助填息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去年度盈餘每股配發8元現金股利,將在6月25日除息。內外資法人普遍看好台積電7奈米優勢與蘋果iPhone新機拉貨效益,有助填息走勢。

外資昨(12)日對台積電賣壓減輕,尾盤「神秘之手」進場拉抬下,台積電收盤漲幅擴大到1.3%、以229元收市,助陣台股下跌點數收斂。

台積電去年度盈餘每股配發8元現金股利,將在6月25日除息。

根據歷史數據,台積電去年花32個交易日完成填息,前一年則僅三個交易日便填息,由於台積電近期股價持續在年線230以下盤整,不少法人開始關注外資對台積電除息動向。

元大投顧董事長彭一正說,根據元大研究團隊掌握,台積電下半年旺季將強勁成長,樂觀今年填息表現;外資圈看好台積電7奈米發威,第3季營收將雙位數成長。

日前蘋果傳出新款iPhone備貨量下修二成,摩根大通、美銀美林、瑞士信貸等重量級外資,皆在第一時間出具報告表示,並未透過供應鏈掌握相關消息,甚至直指報導以訛傳訛,呼籲客戶聚焦蘋概股營運,包括台積電、大立光、鴻海在內的指標廠,5月營收明顯回溫,第3季成長可期。

摩根大通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哈戈谷(Gokul Hariharan)持續看好台積電7奈米動能。

針對台積電5月營收略較4月衰退,摩根大通比對法人圈預估值,仍優於大多數預測,預期台積電6月營收將成長,本季財測將可以順利達標。

供應鏈訪查顯示,台積電獨吃新款iPhone A12處理器代工訂單,加上高通等大客戶回歸,基本面並未出現疑慮,可望帶動台積電7奈米發威,撐起全年營運。

彭一正表示,值得注意是,外資今年賣超台股超過千億元,明顯以台積電等權值股為提款機,需同時關注外資對台股進出動向。

評析
內外資法人普遍看好台積電7奈米優勢與蘋果iPhone新機拉貨效益,有助填息走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2: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3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IC將無所不能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科技部今天舉辦「IC 60積體電路60周年」活動,眾科技業大咖齊聚。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未來半導體產業在AI及5G科技驅動下,IC科技改變人類生活將是無所不能;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指出,未來5G、AI等科技趨勢都要用到半導體,IC 產業未來60年會比過去更精彩。

晶圓教父張忠謀也將在退休後,於9月出席首場「IC 60大師論壇」擔任主講。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IC 60」系列活動讓大眾更清楚瞭解台灣半導體產業,讓年輕人願意加入半導體產業。他以日常生活舉例半導體的重要性,智慧型手機已成為生活必需品,很多高科技產品的核心是半導體,過去60年半導體發展進步快速,以前不敢相信的事情都發生了,過去10MB記憶體要花了1萬元美金,現在1GB已經很便宜了。

因此,半導體改變了人類生活,未來進入物聯網時代,可運用物聯網讓生活更便捷、健康,尤其未來AI、5G時代來臨,半導體將是從過去無所不再,變成未來的無所不能,因此,IC產業從上下游產業及產官學合作不可或缺,而半導體產業未來是無極限,半導體將是科技產業基礎,推動發展其他科技業產進步。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指出,目前台灣半導體在人工智慧應用與下游結合還不夠,還需要各界合作努力。

對於外界認為摩爾定律要終結,盧超群呼籲年輕人未來從事半導體是最有前途,未來5G、AI、醫療、車用、物聯網、機器人科技趨勢,都要用到半導體,未來半導體60年會比過去更精彩。

評析
台積電魏哲家表示,未來半導體產業在AI及5G科技驅動下,IC科技改變人類生活將是無所不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3: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3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強化與台積電的競爭實力  格羅方德宣布全球裁員 5%

作者 Atkinson





根據外媒報導,晶圓代工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 11 日宣布,為了強化對競爭對手台積電的競爭實力,將全球裁員 5%。以目前格羅方德在全球 18,000 名員工來計算,預計將有 900 名員工受影響。雖不知道哪些地區的員工會受影響,但美國紐約州薩拉托加郡的 Fab 8 工廠內 3,400 名員工似乎不在此限。

根據公告,目前格羅方德全球 14 個據點雇用了 18,000 名員工,包含 10 座晶圓廠。格羅方德雖裁員 5%,但不涉及興建中的中國成都晶圓廠,以及新一代 7 奈米節點的晶圓製造研發。格羅方德 7 奈米節點的晶圓製造研發技術就在 Fab 8 工廠進行。

據了解,格羅方德的裁員計畫將在今後幾週進行,目的是為了提升全球成本結構,減少之前購併累積的冗員以提高與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競爭的能力,裁員是格羅方德重大變革的一部分。2018 年 3 月,格羅方德重大人事調整,前任執行長 Sanjay Jha 結束 4 年任期後,由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 Tom Caulfield 接任。

5 月,Tom Caulfield 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表示,他的目標是要致力讓公司稅前營收提升一倍以上,這比台積電成長率更高。要完成目標就必須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逐漸擺脫低利潤的晶片生產。外界評論 Tom Caulfield 這段談話,顯示格羅方德將逐漸退出某些成熟製程節點。目前狀況來說,美國紐約州 Fab 8 工廠與德國工廠的晶片生產技術與利潤,都已比新加坡晶圓廠高。

這已不是格羅方德首次裁員。2009 年,格羅方德從 Advanced Micro Devices 公司分拆出來後,就特別針對收購 IBM 和特許半導體公司後裁員美國佛蒙特州、德國及新加坡等據點的員工。格羅方德發言人 Steve Grasso 指出,這次裁員目的是為了改善全球成本結構的競爭力,並縮減前幾次購併產生的冗員。裁員之後,將可為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並繼續為未來投資。

儘管格羅方德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晶圓代工廠商,但先進製程的發展與獲利方面,格羅方德仍與龍頭台積電有很大差距。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7 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占有率方面,台積電高達 55.9%,格羅方德為 9.4%。營收方面,台積電營收高達 320 億美元,格羅方德僅有 54 億美元,不到台積電的五分之一。

近幾年,格羅方德在市場的表現呈現頹勢。格羅方德持續多年虧損的重要原因,就是投入先進製程的研發。格羅方德 FinFET 技術直接跳過 10 奈米節點,直接進軍 7 奈米市場,顯示 7 奈米製程是格羅方德未來的衝刺重心,不難理解為何研發 7 奈米製程的美國紐約州 Fab 8 工廠不受這次裁員影響。

早在 2017 年就有傳聞稱格羅方德的 7 奈米製程沒產能的消息,使處理器大廠 AMD 的訂單重回台積電。格羅方德更換執行長就是為了能順利研發先進製程,但似乎沒能留住老客戶 AMD 的心,AMD 將首批 7 奈米製程 GPU 轉單給台積電生產。就在 COMPUTEX Taipei 2018 國際記者會發表,AMD 介紹台積電代工的 7 奈米製程生產的 VEGA GPU。

格羅方德雖然面臨低潮,但幸運的是,隨著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應用興起,晶片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格羅方德能不能藉由變革迎接新的機會轉型,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評析
格羅方德持續多年虧損的重要原因,就是投入先進製程的研發。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5: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奔漲停 外資追捧台積電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昨(13)日強奔漲停,帶動半導體族群士氣。德意志、里昂、瑞信證券、元大投顧等全面瞄準最大權值股台積電,德意志並剖析台積電關鍵7奈米製程5大商機爆發,8大客戶訂單湧現,激勵7奈米製程營收明年大增277%。

激發本波晶圓代工熱潮的聯電,最早是由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呂家璈提出大轉機。他最新觀點是,整體半導體產業近年變化極大,不但競爭版圖改變,智慧機、車用、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如雨後春筍,晶圓代工廠產能吃緊,議價能力提升,產業結構已經轉佳,不能只以短線漲價商機視之。

有趣的是,原本產業都是由龍頭一哥帶動其餘個股攻堅,這次反其道而行,由聯電帶動台積電翻紅、世界先進上漲,提供法人另類思考角度。外資昨買超台積電7,264張,高居排行榜第三,也終止連續3個交易日賣超權值王。

聯電昨日爆出逾35萬張大量,以漲停收在18.5元;台積電上漲1.31%,收232元。

德意志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周立中指出,5大商機帶動台積電7奈米市占擴張,包括:智慧型手機晶片(蘋果、高通、海思半導體),網路晶片(博通、聯發科),電競GPU(Nvidia、AMD),可程式化邏輯元件FPGA(賽靈思),加密貨幣ASIC等。

在8大客戶加持下,德意志估計,台積電7奈米製程營收明年將大增近3倍,占整體營收比重從今年的1成不到,拉升至29%。同時,台積電在整體晶圓代工領域中的營收占比,也會由56%增加至6成。

元大投顧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家麒表示,以全球IC設計公司存貨周轉天數來看,半導體產業狀況已見好轉跡象,各公司也逐漸步入旺季,迎接強勁終端需求,整體產業今年仍持續成長,現在就看國際資金回流態度。

里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指出,根據最近與亞洲機構法人客戶對談,發現客戶對加密貨幣有所疑慮。然這是因為比特幣挖礦用ASIC,第二、三季正從16奈米轉換到7奈米製程,台積電長線營運動能依舊看俏,是半導體族群買進首選,推測合理股價估值285元。

不只里昂,台積電更是瑞信亞太(不含日本)最關注股票名單之一,瑞信賦予270元推測合理股價,並看好台積電奪下高通驍龍400系列晶片所帶來的貢獻,估今年營收成長將近1成。

評析
在8大客戶加持下,台積電7奈米製程營收明年將大增近3倍,占整體營收從今年的1成不到,拉升至29%。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6: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19 15:20 編輯

轉貼2018年6月1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贏過競爭對手  但良率問題使量產延後

作者 Atkinson



雖然,目前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的主力製程為 14 奈米,不過日前公布以 10 奈米製程,Cannonlake 架構生產的 Core i3-8121 處理器已經上市,而且還搭載在聯想 Ideapad 330 的筆記型電腦上。因此,既然有了產品,就有媒體開始以此來研究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的狀況。根據目前實測的結果,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中,電晶體密度達到了 100MTr/mm² ,是 14 奈米製程的 2.7 倍。而且,在處理器中,英特爾首次使用了貴金屬釕,增加起導電特性。

根據外國科技媒體《Techinsights》在日前以聯想 Ideapad 330 中的 Core i3-8121 處理器進行的測試分析,雖然詳細報告還沒有發布,但就先公布的幾項數據來看,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邏輯電晶體密度達到了 100.8MTr/mm²,也就是每平方毫米 1 億個電晶體,電晶體密度是 14 奈米製程的 2.7 倍多的水準。

另外,10 奈米 FinFET 製程使用的是第 3 代 FinFET 電晶體製程技術,其最小柵極距(gate pitch)從之前的 70 奈米,縮小到了 54 奈米。而最小金屬間距(metal pitch)也從之前的 52 奈米,縮小到了 36 奈米。以這樣的技術層級下,與現有 10 奈米製程,以及即將問世的 7 奈米製程相比,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具有最好的間距縮小技術。另外,因為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在後端製程的 BEOL 中,首次聯合使用金屬銅及貴金屬釕,使得其導電性能提升。而且在 contact 及 BEOL 端也使用了自對齊曝光方案(self-aligned patterning scheme)。

關於英特爾的10 奈米製程優勢,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日前表示,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為什麼難產的一大原因,就是他們對 10 奈米製程指標定的太高了。例如 10 奈米製程在 100MTr/ mm² 的電晶體密度上,實際上跟台積電、三星的 7 奈米製程差不多,這是較競爭對手優秀之處,但是因為碰上了良率的問題時,會讓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發展屢屢難產,也讓最後量產時間要比台積電與三星兩家競爭對手落後兩年多。

評析
因為良率問題,讓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發展屢屢難產,也讓最後量產時間要比台積電與三星落後兩年多。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透露 台積開發2奈米

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台北報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14)日表示,3奈米製程約在二年內開發成功,儘管面臨「摩爾定律」失效的挑戰,2奈米製程仍可望在2025年前問世。

張忠謀昨天出席歐洲商會(ECCT)午餐會,並以「創新、策略和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為題演講,雖然摩爾定律走到盡頭,但張忠謀仍有信心,3奈米製程問世後,2奈米製程也能在四年內完成研發。

針對大陸半導體產業是否將迎頭趕上台灣?張忠謀的答案是「不會馬上」,上周股東會時也有人提問,他維持原本的看法,雖然大陸IC半導體產業未來十年會迅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台積電也持續成長不落人後,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差距(Gap)不會縮小,技術領先五到七年。

張忠謀認為,雖然陸方砸下重金投資IC及半導體產業,但與台灣之間的差距無法光靠錢財填補,執行力、知識、經驗與人才都很重要。

他說,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仍以「非常大量(Very Heavy)」的政府補貼模式,規模約100億美元,但以他的看法,自由市場遠比政策介入更好,但這僅適用於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確實需要工業政策的扶植,而台灣已經過了這個階段。

他說,猶如麵包、稻米、鋼鐵及水泥一般,半導體未來也會深入民眾生活,而且成長速度會比這些產業還快,這點從智慧型手機的研發就能看出,像是他和妻子張淑芬的相處模式,「即便我們在一起,她有90%的時間都和別人聊天,或是閱讀簡訊。」甚至在行動支付普及的地區,如果沒有手機,哪裡都去不了,半導體的創新,可謂徹底改變人類得生活。

張忠謀也樂觀看待半導體產業景況,據他預估,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大約3%,半導體業的成長則會更好,可望達到5%,他也期許台積電持續保持競爭力,甚至超越5%的成長率。

評析
雖然摩爾定律走到盡頭,但張忠謀仍有信心,3奈米製程問世後,2奈米製程也能在四年內完成研發。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7: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看台灣大環境 不利創新

經濟日報 記者林彥呈/台北報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14)日出席歐洲商會(ECCT)午餐會,除了談及半導體產業發展,也不諱言以台灣目前環境來說,並不利於創新。

面對與會來賓提問,台灣的整體經濟環境是否對創新有利?張忠謀先是直言,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他也強調「NO!」因為台灣的文化、習性與執行力都不算友善的創新環境。

但張忠謀也說,比起他剛回到台灣時,如今環境已經改善很多,他相信未來會愈來愈好,因為世界朝向創新發展,提供創新的獎勵也更多,任何國家都需要改變,台灣當然也不例外,只是需要時間,即便不用上百年,可能也要數十年。

當別人問及張忠謀自己最大的創新是什麼時?他給了一個很出人意表的答案,他說自己50歲時,有天起床突然意識到自己老了,再不運動就會老得更快,所以跟隨潮流開始慢跑。他也笑說有天看到《紐約時報》報導「慢跑之父死於慢跑」,只不過他養成的慢跑習慣並未因此中斷,引起哄堂大笑;若以最賺錢的創新而言,自然非確立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莫屬。

他說,從字面上解讀,創新就是有所改變,而且需要被實踐,不能僅停留在構想的階段,雖然可能會失敗,甚至所費不貲,但「我們不會處罰失敗,否則員工就不會再投入創新了」。

評析
張忠謀出席午餐會,除了談及半導體產業發展,也不諱言以台灣目前環境來說,並不利於創新。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7: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AI助攻 晶圓代工龍頭地位穩固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14)日出席歐洲商會(ECCT)時,提出台灣半導體產業將領先大陸五到七年,話中其實暗藏玄機,暗指台灣在AI人工智慧和無人車和物聯網快速發展下,將可確保未來五年仍維持穩定成長,並奠定在晶圓代工持續領先地位。

張忠謀還未退休前,已透露雖然他交棒,但台積電已建立穩定成長的基礎,挾晶圓代工技術領先、產能龐大和穩定客戶關係三大利基,未來五年營收和獲利仍可維持5~10%的增幅。

雖然近期台積電營運受到蘋果手機銷售不如預期,本季營運面臨下滑,下季成長力度恐怕也會低於往年旺季表現。不過,從張忠謀昨天在歐洲商會發表的演說,似乎認為這短期的變動,不會影響台積電穩定成長的表現,台積電由於技術層次已涵蓋所有成熟、先進製程領域,隨著半導體元件深入民眾生活,無所不在,也為台積電營收和獲利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

評析
隨著半導體元件深入民眾生活,無所不在,也為台積電營收和獲利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8: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去年繳稅661.9億元 居台灣之冠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18年6月15日電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去年在全世界繳納的稅款達新台幣696億元,其中,繳納予中華民國政府的稅額比例達95.1%,約661.9億元,為台灣繳稅最多的公司。

台積電去年營運表現亮麗,稅後淨利達3431.1億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台灣廠區員工創造的人均利潤達21萬8951美元,是商業資源公司Expert Market評比全球十強中唯一的亞洲企業。

據台積電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指出,台積電自民國93年至106年止,已累積發放現金股利約新台幣1.2兆元,106年盈餘將每股配發8元現金股利,預計今年發放。

除回饋股東外,台積電並支持有助於企業創新及促進經濟成長的稅務政策,同時致力於資訊透明化及永續發展。

台積電指出,106年有效稅率13.4%,低於中華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的法定稅率17%,主要是因為台積電仍適用以前年度增資擴展所申請的5年免稅優惠,並享有投入研究發展支出而依法取得的投資抵減稅額。

據統計,台積電106年在全世界繳納稅款達696億元,其中,中華民國占95.1%,亞洲地區占2.4%,北美地區占2.4%;據彭博資料庫顯示,台積電是106年台灣繳納所得稅最多的公司。

台積電表示,107年修正生效的中華民國所得稅法,已取消兩稅合一制度,並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稅率由17%調升至20%,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的稅率由10%調降至5%。因台積電仍適用5年免稅優惠,經評估107年有效稅率不會有重大影響。

評析
台積電106年在全世界繳納稅款達696億元,其中,中華民國占95.1%,為台灣繳稅最多的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8: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20 03:55 編輯

轉貼2018年6月1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接班人年賺逾2億元 為中位數員工134倍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18年6月15日電

台積電(2330)統計,去年全球員工總體薪酬的中位數約為新台幣157萬元,創辦人張忠謀的接班人劉德音與魏哲家總體薪酬皆逾2億元,約為中位數員工的134倍。

台積電去年營收與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紀錄,員工人數也同創歷史新高,達4萬8602人,去年共晉用3663名新進員工。

張忠謀去年在台積電運動會時曾說,員工人數創紀錄有好也有不好,不好的是分紅更少了。劉德音與魏哲家去年員工分紅即較前年縮水。

隨著分紅減少,劉德音與魏哲家去年包含薪資、獎金、特支費與員工酬勞的總體薪酬都略降至2.11億元,較前年的2.13億元少,不過,兩人總體薪酬仍為台積電中位數員工的134倍。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5日退休,董事會推舉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接任董事長,另一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魏哲家擔任總裁及副董事長,台積電後張忠謀時代來臨。

評析
台積電去年營收與獲利續創歷史新高紀錄,員工人數也同創歷史新高,達4萬8602人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3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要超車台積電  三星宣布採用 EUV 技術 7 奈米製程完成驗證

作者 Atkinson

在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與三星的競爭始終是大家關心的戲碼。三星雖然有高通等 VIP 客戶,但在 7 奈米製程節點,高通預計會轉投台積電,三星要想受更多客戶的青睞,只能從製程技術著手了。這也是三星為什麼跳過非 EUV 技術的 7 奈米製程,直接上 7 奈米 LPP EUV 製程技術的原因。如今,三星終於公布了 7 奈米 LPP 製程已完成新思科技(Synopsys)物理認證,意味著 7 奈米 EUV 製程將可全球量產了。

目前全球前幾大晶圓代工廠商,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還沒搞定,距離 7 奈米製程最遙遠。台積電 7 奈米製程量產比較順利,會有蘋果、海思、高通、NVIDIA、AMD 等客戶陸續流片、量產。台積電第一代 7 奈米製程,使用的還是傳統多重曝光技術,必須到 2019 年第 2 代 7 奈米製程才會使用 EUV 光刻技術。

格羅方德也走與台積電相似路線,預計 2018 年量產 7 奈米 DUV 製程還是傳統的深紫外光刻技術。對此,號稱頻率可達 5GHz 的 AMD 7 奈米 Zen 2 處理器會使用格羅方德的 7 奈米製程技術,2019 年初問世,2020 年再下一代才是 7 奈米 EUV 製程技術。

相對其他競爭對手,三星在 EUV 技術最積極。三星直接跳過第一代非 EUV 光刻 7 奈米製程,直接使用加入 EUV 技術的 7 奈米 LPP 製程,預定 2018 下半年正式量產。日前,新思科技與三星已聯合宣布,三星使用的 7 奈米 LPP 製程技術完成 IC 驗證器的認證。

三星完成這次認證之後,7 奈米 LPP 製程就可立即提供認證的技術資料,包括 DRC 設計規則檢查、LVS 布局與原理圖、金屬填充技術檔等予相關客戶,意味著三星的 7 奈米 LPP 製程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目前 EUV 光刻技術競爭激烈,各家大廠搶 EUV 光刻機也成為重要目標之一。根據之前消息,ASML 的 EUV 光刻機,台積電訂購了約 10 台,三星訂購約 6 台,英特爾訂購 3 台,而格羅方德的 EUV 訂單數量不詳,中國中芯國際也訂了 1 台 EUV 光刻機,將用於 7 奈米製程技術研究,預計 2019 年初交貨。各家廠商都有 EUV 光刻機的情況下,似乎未來 7 奈米節點要勝出,就必須比較各家的技術與管理能力了。

評析
三星7奈米 LPP 製程已完成新思科技物理認證,意味著7奈米 EUV製程將可全球量產了。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40: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6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AI、5G、車電 半導體新箭頭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半導體族群股東會陸續舉行完畢,從今年各公司大老闆談話彙整未來幾年科技新趨勢,台積電(2330)及聯發科(2454)兩大半導體龍頭對AI、5G、車用電子等科技應用,帶動半導體產業新一波營運高峰寄予厚望,而中小型IC設計則在企業資源有限下,轉而聚焦於物聯網、Type-C、伺服器、健康醫療及無線充電等商機。

今年台積電股東會除了聚焦張忠謀告別秀,外界亦關注他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看法,張忠謀指出,未來十年世界還是需要台積電,尤其科技朝向人工智慧發展,相關晶片所用的還是矽積體電路,未來AI會是推動半導體持續成長重要推手。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參加科技部的活動時也表示,未來AI、5G時代來臨,半導體將是從過去無所不在,變成未來的無所不能,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將是無極限,將改變人類生活。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則表示,未來將持續投資前瞻技術與潛力市場,包括:5G、AI、下一代WiFi新技術(11ax)、車聯網、物聯網等,透過掌握領先的核心技術,整合創新功能以提升解決方案內容價值。執行長蔡力行則認為,聯發科聚焦於5G及AI應用,以聯發科擁有技術及IP資源,讓5G與AI技術應用融入到使用者生活當中,提供更好使用體驗。

相對於大企業投入5G及AI技術應用,IC設計中小型公司則轉而看好顯而易見利基型市場,MCU廠商盛群(6202)、新唐(4919)、凌通(4952)聚焦於物聯網、無線充電產業發展趨勢。原相(3227)則看好物聯網、AI、車用電子、人臉辨識及3D感測等應用商機。聯傑(3094)看好乙太網路架構下在物聯網、工業4.0應用。迅杰(6243)則積極整合USB Type-C PD3.0 規格應用於 NB、charger、Cable 產品。信驊(5274)及新唐預期雲端存取所帶起資料中心建置,及企業換機潮對伺服器需求增加,BMC(伺服器遠端管理控制晶片)需求持續增加。

評析
科技朝向人工智慧發展,相關晶片所用的還是矽積體電路,未來AI會是推動半導體持續成長重要推手。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40: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CSR報告書出爐 台積社會責任 十項第一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出爐,去年以十項第一,寫下成立以來最輝煌紀錄。 包括為國內最大綠電購買者、 最大晶圓產能、代工服務、營收、獲利和公益活動人次等,都寫下歷年新高,凸顯台積電不僅成為國內最會賺錢公司,也是落實公益和環保典範。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近來已成為法人圈選股指標,台積電日前完成去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涵蓋營運、公司治理、創新服務、供應鏈管理、綠色製造、友善職場和共好社會等七大主題的各項成就。

綜合評估台積電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去年共寫下十項第一,包括是國內最大綠電採購企業、公司活動居台之冠達33萬人次、去年營收9,774.5億元,居上市公司之冠、去年獲利高達3,431億元,也是台灣賺最多錢公司。

此外,去年台積電全球市占率高達56%,居全球之冠,也是全球最大IC產能提供者;台積電去年也獲選多家國際雜誌評選為最被推崇公司;去年客戶數達到465家,並以258種製程,生產近萬種產品。而且台積電在防止營業祕密外洩也是全球標竿,去年營業祕密註冊數超過8,000件,寫新高。

台積電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驚人,市場占有率連續八年成長達56%,是唯一連續17年入選為道瓊永續指數的半導體公司,也是首家連續三年成為半導體產業群組領導者的企業。

在綠電採購部分,台積電連續三年、累計認購4億度綠色電力,連續三年為我國綠電認購第一,占總綠電認購64.4%。

評析
台積電在防止營業祕密外洩也是全球標竿,去年營業祕密註冊數超過8,000件,寫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4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7奈米蘋單 Q4放量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業界傳出,台積電受客戶端拉貨動能不如預期強勁影響,第3季業績成長力道恐不如往年同期,隨著為蘋果獨家代工的7奈米A12處理器在第4季放量,台積電營運將倒吃甘蔗,全年可望再寫新猷。

台積電向來不對單一客戶與訂單動向置評,強調目前並無修正全年營收目標年增5%至10%的看法,並維持7奈米今年第4季營收占比達20%、全年營收占比10%的目標。

供應鏈指出,7奈米是台積電今年成長的一大動能,客戶除了蘋果之外,還包括高通、海思、超微、賽靈思等一線大廠,連比特大陸開發應用在人工智慧(AI)的特殊應用IC也採用。

不過,台積電下季營運,受到蘋果新世代處理器拉貨進度影響甚大。近期傳出蘋果下半年保守看待新機出貨,雖然蘋果推出的三款新機,將大量採用臉部辨識晶片,但原訂第3季放量出貨時程,恐延至第4季。

此外,也傳出繪圖處理器龍頭輝達(Nvidia)最新的Turing(圖靈)顯示卡,原規畫6月量產,現在可能延後至下半年量產,也為台積電第3季營運增添變數。

受客戶端拉貨動能不如預期強勁、並持續調整庫存影響,業界傳出,台積電今年第3季營收季增幅度恐僅中高個位數成長,不如往年季增10%至15%水準。
由於變數仍多,近期三大法人對台積電多站在賣方,上周五台積電最後一盤逾2.1萬張大單敲進並拉升3元,帶動終場漲4.5元、收當日最高價231元,但三大法人持續調節,外資續賣逾8,200張,連兩日賣超,近五日當中,外資僅一天站在買方。

台積電去年試產7奈米,因效能比10奈米佳,很多客戶跳過10奈米採用7奈米,台積電估計,今年7奈米完成產品設計定案數超過50件。供應鍵透露,隨著為蘋果獨家代工的7奈米A12處理器第4季放量,台積電今年拉貨高峰應會落在第4季。

雖然三星日前宣布採用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的7奈米製程,並宣稱即將進入量產,但時程已遠遠落後台積電二個季度。為防止三星透過7奈米分食訂單,台積電預定明年下半年推出採用EUV微影設備的7奈米強化版,擴大接單優勢。

評析
為防止三星7奈米分食訂單,台積電明年下半年推出採用EUV微影設備的7奈米強化版,擴大接單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43: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三星 先進製程戰火燒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半導體材料出現近20年來最大變革。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美商應用材料公司開發完成應用以鈷金屬取代鎢,作為半導體晶片中的電晶體接點與導線,不僅讓摩爾定律得以持續延伸,也讓台積電和三星的戰火延伸至7奈米以下更先進的製程。

應材坦承,採用鈷這項新材料的設備已出貨晶圓廠,市場推斷台積電和三星都是買家,主因目前進人7奈米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只有台積電和三星。

台積電7奈米製程集中在中科生產,目前已進入量產,獨家為蘋果代工生產最新的A12處理器。不過,三星在7奈米也宣布成功取得高通高階手機晶片訂單,並積極爭取蘋果新處理器,雙方戰火在7奈米交鋒不停歇。

由於應材是晶圓代工關鍵機台最重要的供應商,業界預料,隨著台積電、三星同步導入應材最新的材料技術和設備,雙方在7奈米以下的戰火再度捉對廝殺,同時也加速人工智慧(AI)晶片功能更強大。

應材表示,已成功發開完成採用鈷金屬,解決目前晶片關鍵尺寸微縮時,傳統鎢與銅金屬材料在10奈米以下的製程,面臨其電性在電晶體接點與局部中段金屬導線製程上已逼近物理極限,無法順利微縮的技術瓶頸的限制,讓半導體先進製程持續往前推進。

應材不願透露目前已採用這項新材料技術和設備的晶圓製造廠,僅透露最新開發完成採用鈷作為電晶體接點與部分銅導線的連接,可讓晶片效能和功耗,再次呈現摩摩定律追求PPAC(效能更高、耗電更少、面積更小及成本更低 )的目標。

應材認為,這是半導體材料近20年來最大變革,可能讓長期使用的鎢金屬,逐漸消失在半導體更先進製程中。

應材強調,採用鈷材料可比鎢讓電晶體效能大幅提升,功耗更可大幅降低87%,晶圓可在順利微縮下,達到效能提升、耗電更省,以及成本下降的目標。

評析
隨著台積電、三星同步導入應材最新的材料技術和設備,雙方在7奈米以下的戰火再度捉對廝殺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43: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18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8吋晶圓缺貨明年紓解 台積電聯電評等兩樣情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18年6月18日電

歐系外資表示,8吋晶圓供不應求的狀況預計在2019年紓解,二級晶圓代工廠明後年面臨的挑戰將更嚴峻,維持台積電(2330)「買進」評等,並重申聯電(2303)、陸廠中芯「賣出」評等。

歐系外資出具研究報告表示,聯電日前在股東會宣布計劃調漲8吋晶圓價格,以反映成本增加,推估將挹注聯電今年獲利約5%到10%。

然而,歐系外資認為,聯電、中芯等二級晶圓代工廠明後年將面臨更多挑戰,包括55奈米、40奈米及28奈米製程的平均售價和毛利率下滑,原因在於晶圓代工廠龍頭台積電的55奈米、40奈米製程更具競爭力,加上二級晶圓代工廠的28奈米製程客戶規模縮減和產品組合惡化恐侵蝕獲利。

歐系外資預期,8吋晶圓供不應求的狀況將在2019年紓解,原因是2019年、2020年將有更多指紋辨識感應器和電源管理晶片從8吋晶圓改採12吋晶圓,以獲得更好的功耗及更小的晶片尺寸;若晶圓代工廠今年調漲8吋晶圓價格,等到明年8吋晶圓供給吃緊問題紓解後,將需要降價求售。

歐系外資認為,台積電先進製程擁有優勢、議價能力強,2018年到2022年的每股盈餘(EPS)年複合成長率上看12%,維持台積電「買進」評等及目標價新台幣268元;反觀二級晶圓代工廠的傳統製程在長期將面臨價格競爭加劇、產品組合缺乏差異化等挑戰,重申聯電「賣出」評等與目標價11.6元。

評析
8吋晶圓供不應求的狀況預計在2019年紓解,二級晶圓代工廠明後年面臨的挑戰將更嚴峻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4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技術論壇 秀5奈米進度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9)日宣布,年度技術論壇明(21)日登場。業界預料,台積電將在本次技術論壇中,揭露5奈米製程試產及提供代工服務更明確實時程,將是全球首家提供5奈米晶圓代工的業者。

台積電每年都會舉行技術論壇,邀集上下游供應鏈,提出公司先進製程藍圖,是外資圈與供應鏈夥伴一窺台積電技術發展的重要場合。

今年技術論壇,預料將由甫接任台積電總裁的魏哲家主持。雖然魏哲家先前已多次主持這項技術論壇,但今年特別延至在股東常會董監改選、新接班團隊正式上任後舉辦,意謂台積電新接班團隊,將持續精進半導體製程技術,迎接新挑戰。

今年的技術論壇,預料仍將分別說明台積電在行動裝置、高速運算、智慧車及物聯網四大技術平台布局和進展,預料也會引用主力客戶包括輝達(Nvidia)、亞德諾(ADI)、意法半導體(STM)、瑞薩等重量級半導體大廠,現身說法在導入台積電最新先進製程以及在成熟製程的成果,凸顯在四大領域均取得領先商機。

台積電技術論壇一直是全球關注台積電製程進展的重要指標,由於台積電製程已涵蓋各種應用,因而一改過去著眼製程技術的提升,改以行動裝置、高速運算、智慧車及物聯網四大技術平台,分別介紹在四大技術平台最新的技術發展。

台積電最新出爐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當中披露,去年客戶數達465家,並以258種製程、生產近萬種產品。台積電也挾四大技術平台領先優勢,去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提升至56%,居全球之冠。

台積電以7奈米獨家為蘋果代工最新A12處理器之後,正馬不停蹄朝5奈米推進,主要產品仍是手機應用處理器,預訂明年第1季在南科18廠進行試產,2020年正式量產。

台股昨天重挫逾1.6%,台積電昨天股價跌6元、收225元,外資大賣逾2.2萬張,連續三個交易日站在賣方。

評析
台積電將在本次技術論壇中,揭露5奈米製程試產及提供代工服務更明確實時程
 樓主| 發表於 2019-4-18 21:45: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10/7奈米明年產能增3倍 台積訂單滿手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7奈米已進入量產,第四季可望再爭取到超微(AMD)中央處理器及高通智慧型手機晶片訂單,並在明年放量投片。外資圈指出,台積電2019年10奈米及7奈米年總產能將上看110萬片,較今年增加3倍。

台積電今(21)日將舉行2018年台灣技術論壇,預期將說明7奈米量產進度及5奈米研發成果。近期因為比特幣價格持續破底,法人認為將影響台積電下半年加密貨幣挖礦運算特殊應用晶片(ASIC)接單,因此對第三季營運預估及看法趨於保守,部份法人亦預估台積電全年以美元計價營收恐難達成年成長約1成的目標。

台積電是否對加密貨幣相關市場提出說明及看法,亦成為今日技術論壇的另一重要焦點。

台積電已經開始量產的7奈米製程、是今年下半年營運重點,根據台積電在日前美國技術論壇的說明,今年將會有超過50個晶片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該製程與2個世代前的製程(16FF+)相較,速度可以提升35%。至於採用極紫外光(EUV)技術的7+奈米可以讓功耗再降低10%,預期明年將進入量產。

法人指出,台積電7奈米目前仍領先競爭同業,所以接單情況優於預期,除了市場普遍知悉的蘋果A12應用處理器訂單,還拿下了包括賽靈思(Xilinx)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海思手機晶片及網路處理器、超微繪圖晶片等訂單。因此在台積電預期中,7奈米在第四季營收占比可達20%(或占全年營收10%)的目標應可順利達成。

此外,外資圈近日傳出,台積電第四季可望爭取到高通手機晶片及超微中央處理器的7奈米代工訂單,應可順利在第四季開始生產,明年逐季放量投片。對台積電來說,明年將是10奈米、7奈米全線滿載投片的一年,全年總產能可望上看110萬片,較今年增加約3倍。

至於在5奈米製程方面,台積電研發進度符合預期,明年上半年可望展開風險試產,手機晶片及高效能運算(HPC)晶片是兩大主軸,台積電專為5奈米打造的Fab 18已經動土興建,預計2020年可望進入量產階段。

評析
台積電2019年10奈米及7奈米年總產能將上看110萬片,較今年增加3倍。
 樓主| 發表於 2019-4-19 15:16: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美中貿易戰 不利全球經濟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黃文奇/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持續升溫,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20)日表示,「每天在變,我希望貿易戰不要打起來!」美中兩方打起來,不僅對兩國不利,也對全球不利。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也憂心美方若對中國關稅貿易項目增多,就不只是造成美中兩國經濟受影響,全球經濟都會受衝擊。

張忠謀昨天應三三會邀請,以「企業經營的心得」為題發表演說前,針對媒體問及美中貿易大戰,作出以上回應,但被問及對台積電的影響,他強調,他已自台積電退休,有關台積電的事不回答。

張忠謀表示,美中貿易戰每天都在變,他個人希望貿易戰不要打起,若打起貿易戰來,不僅對美中雙方不利,對全球都不利,目前看來美中雙方都相當理智,言下之意,似乎也不宜太悲觀。

三三會昨日改選理監事,新任理事長由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出任。針對美中貿易戰升溫,許勝雄形容,過去雙方多半是「互相拿槍打一打,有靶子、有項目,現在看起來像是拿機關槍掃射。」

許勝雄說,他比較擔心一旦美國總統川普擴大加稅項目,若關稅貿易項目增多,金額由原本初期的340億美元擴大至2,000億美元,就不只是造成美中兩國經濟受影響,全球經濟都會受衝擊。

許勝雄強調,各國接連也採取貿易制裁,勢必形成進出口貿易的障礙,進而引起物價波動,導致消費能力減低衰弱,台灣是海島型經濟國家,恐無法置身事外。尤其是課徵範圍不僅侷限於鋼鋁、大豆等農產品,未來若連消費性電子產品、紡織、機械都涵蓋,對台灣影響會非常大。

許勝雄說,美中貿易戰, 最大的難題就是川普的「不可預測性」,過去以為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後,美中貿易有緩和機會,但目前判斷,兩方經貿談判團隊應不僅止於互相叫陣,若把政治因素加進來,後果難以預測。

許勝雄表示,在此氛圍下,政府能做的其實不多,我們只與其他可能因此波貿易戰受害的國家,儘速簽訂貿易協定,把國內投資環境做好。

台灣應該注意的是第二回合的貿易戰啟動,許勝雄表示,此次貿易戰蓄勢待發,大陸似乎也準備要反擊,不讓美國好過,台灣應該思考採取對應方式,台灣輸出大陸占出口額度逾四成,如果又有新的貿易制裁品項出爐,影響的層面將更廣。

評析
張忠謀他個人希望貿易戰不要打起,若打起貿易戰來,不僅對美中雙方不利,對全球都不利
 樓主| 發表於 2019-4-19 15: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接班人 張忠謀列四大特質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20)日受邀赴三三會演講,會中他深度解構他遴選接班人的條件。他表示,台積電的接班人必須具備誠信正直、重承諾、創新與贏得客戶信任等四大要素。

張忠謀昨天應三三會邀請,以「企業經營的心得」為題發表演說,會後回應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詢問他當初挑選接班人考慮的條件,做出上述回應。

張忠謀表示,他挑選接班人很重視人格,且價值觀要與台積電相符。他說,台積電的價值觀主要有四項,首先是誠信、正直;其次是公司經理人對公司彼此有承諾;第三點是對創新的重視;最後則是要讓客戶信任台積電。除這四大要素外,張忠謀強調,當然還必須要有能力,能力是長期的考驗。

張忠謀提到,台積電現在近20位副總經理,都是他親自提拔,他創立台積電以來,這些人長期的成績加上對他們的了解,進而選出接班人。目前接掌台積電的董事長劉德音和總裁魏哲家,其實是他很久以前就對雙首長制做準備。

張忠謀強調,以台積電現在的情形,的確需要兩位接班人,一位是CEO、總裁,另一位是董事長,兩人分工合作。以美國公司而言,其實CEO已兼具制定決定和執行兩項任務,但台灣的公司法制度,通常董事長負責決定,CEO負責執行,但台積並不是把CEO定位為執行長,而是稱為總裁,原因就是總裁必須兼具制定戰策、戰術和執行角色。

他表示,台積電需要二位接班人,關鍵董事長對外代表公司,對客戶、供應商,則是由總裁代表公司,是要去拿生意(訂單)的。台積每年高達3,000億元投資,都是由總裁擬定後,交由董事會決定,董事會議程則由董事長全權擬定,因此,董事長擔負責任相當重,必須先了解所有投資計畫,並為總裁提出的投資計畫護航,所以董事長是全職工作。

評析
張忠謀表示,台積電的接班人必須具備誠信正直、重承諾、創新與贏得客戶信任等四大要素。
 樓主| 發表於 2019-4-19 15:17: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退休後首演講  用這三個詞彙談創新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三三會昨(20)日舉行例會並改選理監事,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席擔任演講者,他演講以三個詞作為題目,包括「創新、戰略與執行還有CEO」,據悉,這也是張忠謀在今年6月5日退休後,首度公開演講。

談到創新,他說,創新有大有小,換不同牌子牙膏刷牙是「小創新」,一個本來不運動的人每天晨起做運動,則是「大創新」,現在的他就是這樣,退休後天天早上起床做運動,令人莞爾。

三三會會長江丙坤今天親自在例會前宣布,新任會長由許勝雄出任,將於7月1日正式生效。稍後,江丙坤介紹本次例會演講者─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張忠謀今天以三個詞彙作為演講重點,包括Innovation(創新)、strategies(戰略)與Execution(執行)及何謂CEO。

所謂創新,主要是西方的觀念,東方也講創新但較不重視,張忠謀指出,西方的科學觀念或技術的都有發明人,譬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有發明人的名字,但是東方發明火藥、印刷,發明人則較不為人所知。

張忠謀說,他在抗戰時期讀南開中學,當時校訓是「日新月異」,彼時,學生們每天在操場上做早操、喊口號,並不明白「日新月異」的意思,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創新。

張忠謀用英文解釋創新,名詞是「innovation」,動詞則是innovate,字典裡指出innovate的意思有兩個,一是to make changes(做出改變),二是to do things in a different way(用新方法做事),make與do都是動詞,表示創新要「做」,不僅是停留在idea(想法)的階段,那就廉價了。譬如應酬,張忠謀舉例,一頓飯吃下來總會聽到五到十個idea,但卻未見有人真的落實執行,可見「idea is cheap」。innovation與執行改革,是一體兩面。

創新可大可小,譬如早上刷牙,張忠謀說,如果本來是用黑人牙膏後來改用高露潔,這是小的創新,而大的呢?本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早上起來開始運動,這個就是比較大的創新。張忠謀笑說,就像他一樣,他現在做了幾十年來最大的創新,就是每天晨起運動,這是很好的創新。

如何在公司中鼓勵創新?張忠謀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公司應該獎勵成功(賺錢)的創新,而不罰虧錢的創新。但如此一來,如何避免一大堆虧錢的創新?張忠謀表示,以台積電為例,公司中有許多階層,無論哪個階層有誰提出創新想法,即使上層主管不認可,都可以不斷「上訴」,甚至可以一直到將申請方案遞到董事長,這樣除了可以層層把關,也讓創新想法不至於未萌芽就夭折。

其次,是strategies與Execution,英文中strategy是戰爭名詞,西方認為商場如戰場,因為商業一定有競爭,就像是打仗一樣,經營事業必須要先有目標,譬如獲利或市場佔有率與成長動能,而戰略就是勝過競爭者達到目標的手段。

從戰略來說,若以台積電為例,公司一開始確定做「專業晶圓代工」,是全球第一個專業晶圓代工的公司,張忠謀認為,若僅做普通半導體業,競爭者太多,不如走一條不同的路。當時專業晶圓代工雖然才剛起步、市場小,但台積電也因此能少了競爭者的干擾,而積極投入市場開發,逐漸坐大。

另外一個是Execution,張忠謀以他常講的三個W W W說明,這三個W就是「WHO、WHAT、WHEN」,亦即「誰負責、做什麼事情且要達成什麼目標與什麼時候完成?」把這三個W確定後,張忠謀認為,經營者甚至可以回家睡覺。

最後張忠謀談「CEO」的定位,CEO的職責就是想出strategies並且執行,他認為這兩者都同樣重要,僅有策略而無執行力則流於理論,而僅有執行力而無策略,則會讓部屬盲目無所從。台灣把CEO翻譯為執行長,但CEO策略與執行都要管,而不僅是執行。張忠謀認為,CEO應該就是「總裁」,不儘管執行,也要思考策略。

張忠謀指出,CEO這個詞彙最早是由美國建國元勳之一的亞歷山大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所發明,他同時也是美國憲法重要的起草人之一,美國憲法訂定三權分立,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以行政權為首,其中,憲法規定美國總統的就是行政的頭,即Chief executiv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在創辦美國並起草憲法後,漢米爾頓思考要辦銀行,當時他就找一個專業經理人來協助,漢米爾頓希望為這個專業經理人訂一個「職務」名稱,他想,Chief Executive已經用在美國總統身上,因此他又加一個Officer,就變成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這也是CEO的由來。後來,台積電也將CEO翻譯成「總裁」,以符其實。

評析
張忠謀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公司應該獎勵成功(賺錢)的創新,而不罰虧錢的創新。
 樓主| 發表於 2019-4-19 15:17: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1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技術論壇/魏哲家看好半導體4引擎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台積電(2330)年度技術論壇登場,今年仍由總裁暨副董事長魏哲家主持,他指出,看好行動裝置、高速運算、汽車及物聯網等四大領域平台在未來推動半導體產值成長,也預期5G及AI時代來臨,將帶給世界巨大變動。台積電目前7奈米製程已開始量產,5奈米預計2019年初進行風險性試產,最快2019年底開始大量產出。

今年台積電科技論壇上、下游合作夥伴齊聚,魏哲家一開始風趣說,很高興看到有這麼多合作夥伴參加,代表台積電客戶沒有減少。他表示,半導體是非常基本行業,就像創辦人張忠謀所言,半導體就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飯、麵包的地步,現在世界會因為新科技技術來臨,就是5G來臨加上AI的技術,未來會看到很大的變化。

談到AI,他說,其實AI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在讀大學就已經有了,不過,當時並不重要,主因當時缺少了硬體配合導致AI發展受限,時至今日因半導體產業創新,使得AI有了巨大進步,開始進入生活中,也因為AI進入生活中,可以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好、更容易,而台積電所做的就是讓合作夥伴產品成功。

另外,台積電今年論壇持續看好手機、高速運算、汽車與物聯網將是未來驅動半導體成長的四大平台;魏哲家說,手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東西,高速運算則會是以後一切東西的基礎。

在手機部份,為支援產品創新,台積電提供12奈米、10奈米與7奈米製程;在高速運算方面,台積電則同步提供先進前段與後段技術,讓系統效能更好。 汽車上具有許多感測器與通訊,台積電提供包括28奈米、16奈米與特殊技術;魏哲家表示,物聯網方面,台積電則持續改善低攻耗技術。

此外,台積電擁有1,500位設計人才,持續支援合作夥伴,目前7奈米已開始量產,5奈米製程預計2019年初進行風險性試產,最快2019年底開始大量產出。

評析
魏哲家看好行動裝置、高速運算、汽車及物聯網等四大領域平台在未來推動半導體產值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4-19 15:18: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蓋5奈米廠 砸7,500億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目前在南科興建的5奈米12吋晶圓廠Fab 18,預估總投資金額達250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7,500億元,將創下台灣科技業投資新高紀錄。台積電副董兼總裁魏哲家強調,半導體製程走到5奈米製程後,全世界可能只會剩下1~2家半導體廠有能力投資,但其中1家一定會是台積電。

強調從來不跟客戶競爭
台積電昨(21)日舉行2018年台灣技術論壇,由魏哲家主持,他強調,台積電跟客戶合作,從來不跟客戶競爭,台積電擁有1,500位設計服務人員,如果下定決心要做晶片應該有機會成功,但這樣就不會是客戶的忠誠合作夥伴。魏哲家開玩笑說,「沒有(既是)夥伴又(是)客戶競爭(者的),(這樣會)背後拿刀砍你」、「你們知道我在講誰」,引起台下一陣笑聲。與會客戶則說,這就是在暗指三星,自己做手機晶片又替別人代工手機晶片。

魏哲家指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維持領先,包括28、16、10、7奈米等製程世代,都是最先進入市場的領先者,現在7奈米已經進入量產,5奈米正在興建新廠,在進度上持續領先競爭同業。

研發經費與人員陣容驚人
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去年研發人員達6,145人,較2008年的2,069人增加近2倍,至於近3年研發經費每年都超過20億美元,去年達到26.52億美元,約新台幣780億元,創下新高紀錄。由於未來技術研發難度愈高,研發費用也會持續提高。

業者分析,台積電之所以能夠在7奈米製程幾乎囊括所有訂單,就是領先同業率先推出先進製程並進入量產。由此來看,台積電5奈米若能如期在明年底或後年初進入量產,代表2020年5奈米晶圓代工訂單也可望由台積電通吃。

魏哲家說,半導體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行業,就像創辦人張忠謀所言,半導體就像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麵包或米飯。台積電看好智慧型手機、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4大領域,將是未來帶動半導體及台積電成長的4大動能,而且隨著5G與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來臨,世界會發生重大變動。

明年底或後年初量產
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唯一目的就是幫助客戶的產品成功,即使技術不斷創新、產品不斷創新,都要跟客戶一起合作,合作是永遠不變的道理。所以,台積電從來不跟客戶競爭。魏哲家提及台積電是客戶產能與技術的供應夥伴,7奈米製程正大量生產,5奈米製程將在明年底或後年初大量生產,去年總產能達1,100萬片12吋約當晶圓,今年還會持續增加。

評析
台積電5奈米若能如期在明年底或後年初進入量產,代表2020年5奈米晶圓代工訂單也可望由台積電通吃。
 樓主| 發表於 2019-4-19 15:18: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先進製程 贏者通吃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聞分析

半導體製程跟隨摩爾定律發展持續微縮,以晶圓代工市場來說,7奈米已是進入量產製程中最先進的技術,但是會真正用到最先進製程來量產晶片的客戶,已經愈來愈少。對台積電而言,過去幾年砸下鉅資進行先進製程研發及建置產能,就是要在每個製程節點搶第一,因為先進製程市場已經變成贏者通吃的市場,也只有第一家進入量產的業者才能掌握絕大多數的獲利。

台積電近幾年來一直維持高額的資本支出,過去兩年資本支出維持在100億美元以上,今年更上修至115~120億美元,其中原因除了是先進製程的建廠成本愈來愈高,還包括研發費用支出也愈來愈高。

台積電2016年的資本支出達102億美元,當年度研發經費達21.67億美元,占比達21.2%。2017年資本支出提升到109億美元,當年度研發經費提升至26.52億美元,占比拉高到24.3%。由此趨勢來看,台積電未來幾年資本支出會持續維持高檔,研發費用也將逐年創下新高紀錄,對資本支出占比可能會持續提升。

台積電之所以要維持最先推出先進製程,並率先進入量產,原因無它,就是因為先進製程市場已經變成贏者通吃的市場。以今年7奈米製程世代來看,台積電領先同業在上半年進入量產,但競爭同業雖說下半年也可開始投片,但並無法達到像台積電一樣每月提供數萬片產能的量產規模。所以,台積電在7奈米世代不僅自三星手中搶回高通訂單,也自格芯(GlobalFoundries)手中搶回超微訂單。

但是要維持第一並不是件簡單輕鬆的事。由於先進製程的微縮愈來愈困難,開發成本愈來愈高,建廠成本同樣愈來愈高,台積電為5奈米製程打造的Fab 18總投資金額高達25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投資,若不能拿到足夠的代工訂單,自然會變成無法賺錢的投資。而要拿到足夠訂單來因應龐大投資,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要成為第一家推出先進製程並進入量產的晶圓代工廠。

但對台積電來說,未來要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摩爾定律走到3奈米之後,可能就無法再走下去,如此一來,台積電要如何維持在先進製程市場的領先地位,同時取得足夠多的訂單,這將是新任董事長劉德音及新任總裁魏哲家在2020年之後要優先解決的重要課題。

評析
先進製程市場已經變成贏者通吃的市場,也只有第一家進入量產的業者才能掌握絕大多數的獲利。
 樓主| 發表於 2019-4-19 15: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19 15:21 編輯

轉貼2018年6月2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研發人才 十年增三倍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新竹報導

台積電總裁暨副董事長魏哲家昨(21)日向上、下游合作夥伴喊話,台積電擁有1,500名設計人才,但從不跟客戶競爭,是客戶忠誠的夥伴,未來對於研發的投資也會持續上升。

魏哲家也在現場秀出台積電在研發上的投入。他指出,從2014年至今,台積電花了1.1兆元擴充產能,去年和今年分別投入100億美元以上。他並與會的供應商喊話:「台積電支援各位,必須買先進機器,使各位的產品能夠成功,這是台積電的任務。」

魏哲家強調,台積電擁有1,500位設計人才,跳下去做設計業務或許可以成功,但不會這樣做,因為沒有夥伴會跟客戶競爭。

魏哲家說,台積電的7奈米已經在大量生產,5奈米明年初產品定案,大量生產再明年底或後年初;為了支援這樣的研發,十年內,該公司的研發人數擴增三倍,去年研發人數將近6,200人,比2008年多了近二倍。

魏哲家說,這6,200人只從事研發,不事生產,這還不包括生產線上還有一部分也是從事技術發展的員工,研發費用達到780億元。

評析
為了支援5奈米的研發,十年內,研發人數擴增三倍,去年研發人數將近6,200人,比2008年多了近二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