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權值股;台積電 – 台積進擊7奈米 力壓英特爾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7-31 19:53: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9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高通7奈米 將重返台積懷抱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通訊晶片巨擘高通(Qualcomm)今(9)日宣布推出全球首顆採三星10奈米製程ARM架構之伺服器處理器,挑戰全球伺服器龍頭英特爾意味濃厚。由於台積電與安謀(ARM)早在去年即攜手研發ARM架構伺服器處理器研發,加上三星7奈米製程研發卡關,高通欲挖英特爾伺服器牆角,下一世代7奈米伺服器處理器勢必重回台積電與ARM陣營,兩強相爭,台積電成最大贏家。

高通指出,全球首顆10奈米伺服器處理器Centriq 2400已經開始商用供貨,該處理器是首款以高效能ARM架構處理器,採用三星10奈米FinFET製程所打造的一款單晶片,為現今數據中心運行的各種雲端作業負載提供突破性的吞吐量效能所設計。

目前全球伺服器處理器為英特爾一家獨大,市占率高達99%以上,以X86架構處理器占整體伺服器市場約96%,因此,不少國際大廠覬覦伺服器大餅,紛紛進入分食英特爾市占率行列,高通在通訊晶片面臨飽和狀態下,轉向伺服器市場挖英特爾牆角意味濃厚。

由於資料中心處理器要能處理大量、高速資料傳輸,且資料保存不能出錯,對於處理器製程要求更為先進,高通以ARM架構挑戰英特爾X86架構,在成本及低耗功有其長處,不過在效能上仍有差距,所幸拜先進製程逐漸7、5、3奈米先進製程不斷前進,拉近雙方差距,因此,未來高通PK英特爾關鍵在未來先進製程演進。

而台積電早在與安謀完成完成全球第一顆10奈米晶片,面對ARM架構效能問題,ARM以台積電7奈米製程優化提高效能,在相同功耗下提供更多的效能優勢,或在相同效能下提供更低的功耗,台積電與安謀合作陣營可提供高通伺服器更好效能製程。

高通合作對象三星過去採跳躍式研發,基礎打不好,7奈米製程研發不順,良率始終是一大問題,今年9月台積電與賽靈思(Xilinx)、安謀已提前共同發表全球首款採用7奈米製程的CCIX試產晶片,進度超前三星,因此,業界預期高通下一代7奈米伺服器處理器勢必重回台積電與安謀陣營。

評析
三星7奈米製程研發卡關,高通下一世代7奈米伺服器處理器勢必重回台積電與ARM陣營,台積電成最大贏家。
 樓主| 發表於 2018-7-31 19:54: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比特幣漲翻天、台積賺很大!挖礦需求料挹注5%營收

記者 陳苓 報導

虛擬貨幣價格著火狂飆,比特幣站穩7,000美元大關。不過市場談到數位貨幣受惠者,往往只想到GPU大廠Nvidia和超微(AMD),其實台積電(2330)也是這股熱潮的贏家,從中狠狠賺了一票。

The Street、Quartz報導,10月19日台積公布第三季財報,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表示,虛擬貨幣的挖礦需求,為該公司Q3營收挹注了3.5億~4億美元,大約佔整體營收的5%。劉德音說,Q3挖礦營收大增、估計Q4也將維持相同表現。

虛擬貨幣礦工需要高效能的運算晶片,協助挖礦。台積已和挖礦設備大廠Bitmain簽約,替Bitmain生產客製化晶片,台積也替許多IC設計業者生產挖礦晶片。儘管挖礦晶片目前只佔台積營收的一小部分,預料未來業績將大幅成長。

劉德音估計,當下高效能運算晶片的潛在市場範圍(TAM)為115億美元,五年後將翻倍至230億美元,2020年開始可望成為台積電的主要成長引擎。

Curzio Research執行長Frank Curzio說,要是虛擬貨幣的挖礦需求,每季都讓台積賺進4億美元,明年台積將可進帳16億美元,佔該公司整體年度營收的5%。

評析
虛擬貨幣的挖礦需求,為台積電Q3營收挹注了3.5億~4億美元,大約佔整體營收的5%。
 樓主| 發表於 2018-7-31 19:54: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營收新高 第4季將續強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10)日公布10月營收為945.2億元,衝上歷史新高,主要受惠於大客戶蘋果拉貨力道轉強。法人預期,台積電第4季營收將可順利創新高。

不過,就台積電釋出的第4季財測來看,在10月營收創新高後,11月和12月營收趨勢向下;再加上蘋果拉貨高峰即將告一段落,法人預估,明年第1季營收季減幅度可能達到一成水準,步入產業淡季。

台積電10月營收945.2億元,較上月增加了6.7%,也較去年同期成長3.8%;累計今年1至10月合併營收約為7,943.97 億元,年增2.3%。

台積電本季受惠於蘋果及非蘋陣營集中推出行動裝置新品,以及貨幣挖礦帶來運算需求,營收表現預估將比上季好,預期第4季業績將持續受行動裝置新品推出而受惠。

據台積電第4季財測,合併營收將落在2,757.3億元至2,787.6億元,較上季營收成長9.3%至10.5%,毛利率在48%至50%,營業利益率預估在37%至39%。

不過,因台積電10月營收已先行衝高,對照第4季財測,代表11月和12月的平均單月營收將落在906.05億元到921億元之間,低於10月水準,恐怕無法再寫單月新高。

展望明年第1季,隨著蘋果、聯發科等主力客戶的拉貨高峰即將結束,再加上產業步入傳統淡季,工作天數也會變少,法人預估,台積電下一季營收將會比本季衰退一成以上;而蘋果新機iPhone X的後續銷售力道,將決定是否出現下一波補貨動能。

台積電曾於前一次法說會上指出,若以美元計價,今年全年營收將較去年成長約8.8%,雖然今年還無法突破兆元大關,但全年營收仍可再創歷史新高。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更樂觀期待,在可見的未來三年內,台積電的美元營收可望逐年成長5%至10%,優於世界經濟成長率3%的水準。

法人認為,蘋果和高通兩大手機客戶訂單,再加上行動裝置、高速運算、車用電子與物聯網等四大應用,將成為台積電未來六大營運成長動能。

評析
蘋果拉貨高峰即將告一段落,明年第1季營收季減幅度可能達到一成水準,步入產業淡季。
 樓主| 發表於 2018-7-31 19:55: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A11X晶片 台積7奈米拿下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蘋果針對明年新款iPad Pro打造的全新8核心A11X Bionic應用處理器,並已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業界消息傳出,蘋果A11X將在明年第1季末或第2季初,開始在台積電以7奈米投片,並採用台積電新一代整合扇出型晶圓級封裝(InFO WLP)製程,預期是台積電首款量產的7奈米晶片。

蘋果10奈米A11 Bionic應用處理器在第4季放量出貨,推升台積電10月合併營收衝上945.2億元、並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然而根據設備業者消息,台積電與蘋果合作的新一代A11X Bionic應用處理器,已經完成晶片設計定案,預計明年會以7奈米製程導入量產,將搭載在2018年版的iPad Pro產品中。

相較於蘋果A11應用處理器的6核心架構,A11X應用處理器採用8核心架構設計,包括3核運算速度快的Monsoon核心及5核低功耗運算的Mistral核心,同樣內建M11協同處理器核心及針對人工智慧打造的Neural Engine運算核心,採用新一代InFO WLP封裝製程。業界人士指出,A11X將是蘋果首款採用7奈米製程量產的晶片,也可望成台積電首款量產的7奈米晶片。

由蘋果近年A系列處理器發展來看,自去年開始已有明確的製程技術微縮及架構升級的脈絡可循。蘋果2016年推出的4核心A10 Fusion處理器採用16奈米,但2017年初推出的A10X Fusion處理器將製程升級至10奈米,核心架構也優化為6核心。正因先有了A10X在先進製程上的練兵,所以今年下半年推出的6核心A11 Bionic處理器在10奈米投片良率的拉升速度加快。

由此來看,明年初推出的A11X Bionic處理器,製程將再升級至7奈米,核心架構則優化為8核心。若蘋果能順利走完7奈米製程的學習曲線,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A12處理器就可望以最快速度導入7奈米製程量產。以此脈絡來看,蘋果A12X處理器將在2019年初投片,會成為首款採用極紫外光(EUV)7+奈米製程的晶片。

對台積電來說,由於10奈米及7奈米設備共用率高達9成,今年10奈米由製程完成研發到量產投片的推進十分順利,為明年初7奈米量產打下良好基礎,所以明年第1季7奈米將如期拉高投片量,第2季底可望開始挹注營收。而台積電7奈米接單情況遠優於10奈米,許多16奈米客戶都跳過10奈米世代,直接採用7奈米投片,隨7奈米產能拉升,台積電明年營收可望續創新高。

評析
台積電許多16奈米客戶都跳過10奈米世代,直接採用7奈米投片,隨7奈米產能拉升,明年營收可望續創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7-31 19:5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5奈米計畫啟動 砸1,298億元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14)日召開季度例行董事會,會中決議通過資本預算約1,298億元,其中包括將投入逾505億元興建廠房的資本支出,正式啟動5奈米新廠的建廠計畫。

設備業者指出,台積電位於南科園區內的5奈米新廠總投資金額上看2,000億元,要趕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建廠、下半年進入試產,2020年正式量產。

台積電昨天召開董事會,會中決議核准資本預算約新台幣1,298億1,960萬元,包括興建廠房資本預算約505億2,450萬元,其他項目資本預算約792億9,510萬元,用來擴充及升級先進製程產能、擴充先進封裝製程產能、擴充特殊製程產能、轉換邏輯製程產能為特殊製程產能、及包括2018年第一季研發資本預算與經常性資本預算。

另外,台積電董事會亦核准在額度不超過20億美元範圍內,對台積電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的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TSMC Global Ltd.增資,以降低外匯避險成本。

此次台積電董事會決議最大的亮點,在於台積電正式啟動5奈米新廠的建廠計畫。台積電的10奈米及7奈米生產線集中在中科的12吋超大型晶圓廠Fab 15,5奈米則是南科12吋超大型晶圓廠Fab 14的延伸,預計將興建第8期至第10期等共3個廠區,5奈米合計月產能可望上看9~10萬片。

台積電5奈米新廠今年9月動土,占地超過40公頃,由於建廠及設備成本愈來愈高,5奈米3個廠區的總投資金額將創下新高紀錄,設備業者推估應達2,000億元。

也因此,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預計達108億美元已創下歷史新高,明、後兩年資本支出看來會高於今年。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在日前法說會中就指出,台積電未年幾年資本支出將維持在100億美元以上,資本支出營收占比將維持在30~35%。

台積電第四季已開始進行7奈米試產,預計明年第一季正式量產,部光罩製程採用極紫外光(EUV)技術的7+奈米預計在2019年進入量產。至於5奈米的部份,目前規劃2019年下半年開始試產,2020年進入量產。

再者,台積電已決定選擇在南科園區興建3奈米晶圓廠,分別是南科Fab 14第11期及第12期,由於目前台灣缺水缺電問題仍懸而未決,台積電也持續與政府及主管機關溝通,3奈米新廠將在2020年開始建廠。

評析
台積電5奈米新廠總投資金額上看2,000億元,要趕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建廠、下半年進入試產,2020年正式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18-8-11 19:15: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三星 2017 年狂砸台幣 7,800 億元資本支出,為英特爾與台積電總和

作者 Atkinson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半導體競爭從產品、技術,延伸到資本支出。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IC Insights 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17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將達 908 億美元(約新台幣 2.74 兆元),較 2016 年成長 35% 。其中,南韓半導體大廠三星的資本支出翻倍成長,由 2016 年 113 億美元(約新台幣 3,403 億元),成長至 2017 年的 260 億美元(約新台幣 7,834 億元),為英特爾及台積電全年資本支出的總和。

報告表示,三星 2017 年的資本支出達 260 億美元,不但金額之高史無前例,年成長幅度也是從未見過的新高。IC Insights 預計,三星在 2017 年第 4 季將有 86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約佔全體半導體產業當季資本支出 262 億美元的 33%。三星 2017 年第 4 季的銷售金額,約等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金額的 16%。

至於,三星的 260 億美元資本支出會如何分配?IC Insights 表示,3D NAND Flash 方面,將花費 140 億美元在平澤(Pyeongtaek)工廠的產能擴大計畫。另外 70 億美元會用在 DRAM 製程轉移,以及填補製程轉移損失的容量消耗。晶圓代工部分,將花費 50 億美元用於提升 10 奈米製程能力。

對三星擴大資本支出,IC Insights 表示,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造成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 3D NAND Flash 產業。IC Insights 解釋,未來 3D NAND Flash 可能因三星擴產造成產量過剩,不過並非三星一家公司造成,而是三星帶給其他 SK 海力士、美光、東芝、英特爾等公司的壓力,在某些特別領域的資本支出增加,以提升產能。

IC Insights 也指出,三星這樣的資本支出規模,足以阻止任何中國在 DRAM 及 3D NAND Flash 等產品新創公司進入市場的希望。尤其中國相關新創公司技術無法與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公司競爭,如果沒有一家大型相關合資企業出現,則中國廠商難以與這些領先者對抗。

評析
三星擴大資本支出260 億美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造成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 3D NAND Flash 產業。
 樓主| 發表於 2018-8-11 19: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魏哲家: AI是半導體重大商機

工商時報 蘇嘉維/新竹報導



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昨(15)日舉辦2017年會,理事長魏哲家表示,人工智慧(AI)將使人類生活更健康、安全及方便,這些科技都需要用到半導體,台灣半導體業者一定要把握機會。但魏哲家也提醒,中國大陸正在傾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台灣業者若不努力,未來發展將可能落後。

魏哲家也承諾,TSIA會持續扮演產業與政府的溝通橋樑,讓台灣業者能無後顧之憂,協助台灣半導體產業再創高點。

AI商機,台灣要把握機會
魏哲家指出,人工智慧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健康、更方便,這些科技都需要用到半導體技術,如此重大的商機將是半導體產業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呼籲,台灣半導體業者一定要把握機會,因為若不再努力提升自己能力,未來很可能將會落後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

魏哲家表示,現在中國大陸消費市場崛起,佔有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對於半導體業者而言將是一大市場,但現在中國不論是地方或中央都在傾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這將是對台灣的一大挑戰。

半導體協會協助迎接挑戰
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魏哲家說,TSIA不會偏向於特定公司或產業,將會一視同仁協助每一個會員面對未來挑戰,TSIA將會扮演政府與產業之間的溝通橋梁,持續與政府在水、電、土地及人才等方面溝通,同時帶動產業參與國際事務。目前TSIA擁有的成果,也是歷任理事長一棒接一棒的傳承,未來會持續努力完成TSIA的任務。

TSIA於今年年會上,特別邀請到半導體先驅學者施敏,他同時也是浮閘記憶體效應(Floating-gate memory)的發明者。魏哲家指出,若沒有施敏的研究,今年大家手上拿的智慧手機可能就無法順暢的使用。

評析
人工智慧將使人類生活更健康、安全及方便,這些科技都需要用到半導體,台灣半導體業者一定要把握機會。
 樓主| 發表於 2018-8-11 19:18: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衝刺AI世代 台積電每年培育300位機器學習工程師

工商時報 蘇嘉維/新竹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步入智慧工廠世代,全面導入機器學習應用。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左大川表示,公司目前有數十個機器學習的客戶專案計畫,預計每年將可望訓練出300個機器學習領域工程師,他相信,台灣絕對有能力在人工智慧(AI)世代衝刺。

左大川表示,台積電從2011年起就全面導入工廠自動化,從2016年開始導入機器學習應用,利用機器學習,成功優化晶圓研磨時間與研磨壓力的控制,大幅減少人力,更提高研磨後的精準度。

台積電利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方法,交由電腦自動辨識缺陷,除了大幅提升辨識精準度之外,也減少過去透過人員辨識缺陷所需的大量人力。左大川說,目前台積電已經開始建力機器學習人才培育,每年培育300位機器學習人才,並實際結合工作上的專案,腦力激盪出有助於優化營運業務的方式,將使用機器學習的文化,深植於全公司當中,讓智慧工廠不再是口號。

台積電指出,自2000年以來,台積就積極建置全自動化生產環境,當作智慧製造的基石,從2012年以來,透過整合式的IT平台與大數據分析,讓工廠生產流程更有效率,接下來的重點將是深化機器學習在工廠各方面的應用,打造取代人腦,甚至超越人腦的智慧化生產與管理,預測到2020年,台積電的機台與人員生產力可在分別提升19%、33%。

台積電5奈米新廠於今年9月動工,左大川表示,5奈米世代已經全面進入僅數顆原子厚的時代,已經不太可能用人力辨識晶圓缺陷,因此讓機器學習顯得特別重要,同時也會在量子化學上持續研究。

評析
台積電目前有數十個機器學習的客戶專案計畫,每年將可望訓練出300個機器學習領域工程師。
 樓主| 發表於 2018-8-11 19:19: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7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南京廠 5招高規防中國竊密

【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台積電(2330)投資30億美元(約904.7億元台幣)在南京設立8吋晶圓廠,備受科技業矚目,但鮮為人知的是,台積電為防止自家技術機密在中國外洩,在南京廠保密防諜的手段可以說直逼情報機構水準。

直逼情報機構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左大川周三出席在新竹舉行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年會時,首度透露台積電新竹總公司與南京晶圓廠之間的5大資安保密作法。

首先,台積電新竹總公司與南京廠之間有2條直通資料線路,所有往來資料100%加密;其次,台積電技術部門在往來資料中加入假資料,以降低洩密機率;
第3,台積電將90%晶片製造資料存在中國本地伺服器,但把10%最敏感晶片技術資料存在台灣。

第4,台積電最敏感晶片技術資料,只開放給南京廠有需要知道的主管,而且資料只能叫出1次,無法再度存取;最後,台積電在南京廠與新竹總公司均設置獨立防火牆,避免南京廠員工可以跨海駭進台灣總公司偷資料。

左大川表示,台積電對南京廠的資安防護前提,是假設進出南京廠傳輸專線的所有進出資料,全都會被有心人攔截及複製,即使有上述5招防護,台積電仍擔心不夠,將持續提升防護。

評析
台積電為防止自家技術機密在中國外洩,在南京廠保密防諜的手段可以說直逼情報機構水準。
 樓主| 發表於 2018-8-11 19:33: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陸打造產業鏈 台積電晶圓製造服務聯盟成立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自前年台積電宣布在大陸南京市投資30億美元蓋廠後,陸方決定以此為契機,打造相關產業鏈。昨(16)日傳出,在台積電支持下,「台積電晶圓製造服務聯盟」日前在上海成立。

集微網報導,台積電晶圓製造服務聯盟是由上海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簡稱ICC)牽線,聯合合肥、南京、成都、武漢、杭州、濟南、無錫、蘇州8個地區的積體電路產業基地,在台積電大力支持下成立。

報導稱,該聯盟旨在打通長江流域積體電路設計企業與台積電晶圓製造的管道,為大陸的優秀IC設計企業提供先進工藝流片服務,加快積體電路趕上世界先進水準的步伐。

上海ICC主任張力天、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嚴曉浪、台積電(南京)總經理羅鎮球、無錫市新吳區副區長樊曉華、武漢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董事長鄒雪城、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局集成電路處處長蔣軍等人均應邀出席「台積電晶圓製造服務聯盟」成立儀式。

羅鎮球在致詞時表示,未來是積體電路設計大爆發的時代,台積電與上海ICC長期合作,感受到ICC在人員素質、專業素養、整合資源上的能力和優勢,台積電將為大陸客戶服務,共同推展IC設計產業發展。

報導提到,看準大陸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市場的發展潛力,台積電擬沿著長江沿岸,為大陸各重點發展IC的區域打通晶圓製造服務。目前台積電南京廠廠房建置大致完成,16奈米設備已從台灣南科12吋晶圓廠陸續運抵南京,預計明年正式對外接單,並於下半年量產,月產能約2萬片。

大陸企業包括海思、紫光展銳、寒武紀、地平線機器人等知名企業均與台積電展開合作。其中,寒武紀已與台積電在16奈米攜手合作,未來將鎖定7奈米甚至5奈米;地平線的AI處理器「盤古」預計今年將投片,也選定台積電進行量產合作。

評析
看準大陸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發展潛力,台積電擬沿著長江沿岸,為大陸各重點發展IC的區域打通晶圓製造服務。
 樓主| 發表於 2018-8-11 19:33: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證實 遭歐盟反壟斷調查
專家:台積價格最貴 一向守法 料可過關

【劉利貞、劉煥彥、范中興╱綜合報導】

全球晶圓代工一哥台積電(2330)在上季財報中證實,歐盟執委會於9月28日請台積電提供相關資料,對其展開反壟斷的初期調查,釐清是否如對手宣稱有違反公平競爭行為。

台積電未提及控告方,但外媒9月曾披露晶圓代工二哥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向歐盟狀告台積電,長年以各種手段打壓競爭。
格羅方德競爭手段

台積電在11月14日提報台、美兩地主管機關的中、英文財務報告文件中表示,已於9月28日獲歐盟執委會通知,要求提供涉及反競爭行為疑慮的相關資料與文件。台積電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鑒於調查尚處於初步階段,目前要預測本案調查如何進行、可能結果及其影響仍為時過早。

歐盟為何針對台積電發起調查仍不清楚,但路透曾於9月22日引述業界消息,格羅方德向歐盟反壟斷機關控訴,台積電以排他性條款、綑綁折扣、甚至罰款等,阻止客戶轉投其他同業。台積當時否認,稱這些指控「毫無根據」。

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在10月法說會後表示,已有收到相關部門提供資料,說有影響還太早,會提供資訊充分配合,她強調台積電一向尊重法律,也相信是符合法規範,在市場上公平競爭。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指出,這應該只是格羅方德商業競爭的一種手段,台積電公司制度完善,有很濃的美式企業文化,非常重視守法,在業界並沒有聽說過什麼涉及壟斷的傳聞。

吳金榮指出,台積電的技術製程最先進、生產良率最高、交期最準時,本來就是半導體代工廠的首選,且台積電的代工價格最貴,成本結構較差的公司還不敢找台積電代工,而像高通、博通等廠訂單來來去去,也沒聽說誰被台積電處罰,很難看出有不公平競爭。

違法可罰年營收10%
格羅方德到歐盟指控台積電,其實是引政治力介入,干擾台積電,且選擇歐盟而非美國,也是經過精密計算的。不過,吳金榮認為,以台積電內部完善的制度,以及強勁的法律團隊,應該有能力應對歐盟的調查,安然過關。

根據IC Insights公布2016年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台積電高達58%,遠遠領先格羅方德的11%。

按歐盟反壟斷法規,若被認定違法,罰金最高可達全球年營收的10%,台積電2016年營收9479.38億元台幣,10%將相當於948億元台幣。

評析
台積電公司制度完善,有很濃的美式企業文化,非常重視守法,在業界並沒有聽說過什麼涉及壟斷的傳聞。
 樓主| 發表於 2018-8-11 19:34: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半導體微波退火技術 台積採用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交通大學、工研院、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NDL)合作,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合作開發出「半導體微波退火」技術,將微波加入半導體製程,讓半導體在退火過程時降溫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獲得台積電、晶電及碳纖化工業採用,有效取代傳統紅外光及爐管製程。

半導體退火並非單指降溫,而是從加熱到降溫的迅速升降溫過程。半導體晶圓中因摻入雜質,會讓導致晶圓材料性質產生劇烈變化。透過退火程序,可恢復晶圓晶體的結構、消除缺陷。

退火過程攸關半導體產品良率,以7奈米製程為例,退火過程中磊晶受熱溫度需壓低至攝氏600度以下;製程尺寸愈小,要求的溫度愈低,未來市場趨勢要求降低至攝氏450度以下。

目前「快速熱退火」技術因過程溫度高,易有熱擴散效應。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研究員黃昆平指出,「半導體微波退火」直接以微波對晶圓的矽晶原子加熱,可避免熱擴散效應,達到低溫退火效果,可批次處理多片晶圓,較「快速熱退火」單次僅能處理一片晶圓更有效率。

評析
半導體微波退火直接以微波對晶圓的矽晶原子加熱,可避免熱擴散效應,達到低溫退火效果,可批次處理多片晶圓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4: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19 15:10 編輯

轉貼2017年11月2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傳蘋果揪台積電 要突破Micro LED技術瓶頸

劉煥彥/台北報導

《電子時報》日前報導,近期業界傳出蘋果縮編在桃園龍潭的Micro LED研發團隊人力,轉移至其他研發計劃,主因是難以突破Micro LED的巨量移轉技術瓶頸。惟消息人士強調,蘋果制式縮編,並非裁掉整個團隊。

令人注意的是,報導最後一段提到,蘋果仍會持續開發Micro LED在智慧手表與AR的應用,特別是AR應用被蘋果視為與台積電(2330)合作矽基Micro LED背板的重要應用,可藉此避開在巨量移轉技術上的瓶頸。

報導指出,2014年蘋果以3~4億美元,從台廠手中買下專門研發Micro LED技術的新創公司LuxVue,一舉成為全球擁有最多Micro LED技術專利的業者,使得蘋果在這方面的布局動見觀瞻。

根據部分台廠人士說法,儘管蘋果Micro LED技術研發有波折,但桃園龍潭廠本來就是定位在研發,如今任務告一段落,轉移至蘋果總部,惟蘋果在台灣並非放棄或延緩這項技術的開發。

今年5月《財訊》雙周刊曾報導,2013~2014年蘋果在桃園龍潭設立的秘密研發單位,就是要集結台灣面板人才與本地供應鏈的力量,研發繼OLED之後最有希望的新世代面板技術Micro LED,並可望在2017年底量產。

蘋果據傳希望將Micro LED技術給2018年推出的新版Apple Watch,甚至著眼2020年以後的未來iPhone面板。

報導提到,蘋果的桃園龍潭廠機密等級之高,連前總統馬英九想參觀都進不去。

產業研究機構LEDinside估計,若Micro LED要全面取代現有液晶顯示器(LCD)的零組件,包括背光模組、液晶、偏光板等,Micro LED潛在市場規模可達300~400億美元(9100億~1.2兆元台幣)。

評析
蘋果希望將Micro LED技術給2018年推出的新版Apple Watch,甚至著眼2020年以後的未來iPhone面板。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5: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19 15:13 編輯

轉貼2017年11月2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7奈米製程 台積電副總:技術將領先三星

中央社記者朱則瑋台北21日電

台積電副總經理余振華今天表示,台積電一直在進步,非常有可能在7奈米製程這一代,超越包括INTEL、三星電子等大廠,未來台積電會持續和台灣相關產業合作,一起進步。

2017總統科學獎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振華、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院士陳建德獲得,今天在總統府舉辦頒獎典禮,由總統蔡英文親自表揚恭賀。

余振華長期鑽研半導體領域,是世界級次級奈米IC 後段連線製程創新技術權威,更是台灣半導體製程的重要推手,他在台積電服務超過20年,其中,他的創新研發成果CoWoS,InFO-PoP及TSV技術領先全球,可廣泛用於高效能高頻寬、低耗能的微系統晶片,也促使台積電成為iPhone7獨家供應商,提高台積電競爭力。

余振華今天受訪時說,董事長張忠謀強調三個競爭力,第一個是技術保持領先、第二個是生產保持完美效能、第三個則是客戶服務及夥伴關係,台積電在這3個競爭力中表現優異,這幾年一直再往上進步,非常有可能在7奈米製程的這一代,就可以超越INTEL、三星電子等國際大廠,進步非常大。

余振華指出,他非常幸運,有機會進入這間了不起的公司,台積電容許他們犯錯,容許他們發揮研發能量,且眼光看得非常遠,懂得在基礎深深扎根,這樣等往後相關技術做起來後,才能長長久久,在產業達到頂尖;董事長張忠謀要求很高,經常對同仁期許「要做得好、更好、更更好!」不但技術要領先別人,還要把距離拉大。

余振華說,往後半導體上中下游整體產業,都需相輔相成,台積電也會找尋跟台灣廠商合作機會,就算廠商發展還沒成熟、成形,也希望鼓勵他們一起努力進步;能得到總統科學獎,其實是台積電所有人的努力,他只是代表團隊同仁、台積電來領獎。

獲獎的中研院院士王惠鈞是台灣蛋白質結晶學領域發展的重要推手,由於他的努力,讓台灣生物醫學提升到國際水準,並在產學界付出甚多,他表示,現在生物科技產業配合政府政策發展,前景大有可為,大家一定要有信心。

中研院院士陳建德則研發出高解析分光儀,並推動「台灣光子源」同步加速器興建計畫,讓台灣躋身世界具超高亮度X光光源的先進國家行列。

陳建德說,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內的台灣光子源,可協助台灣產業進行產品研發與製程優化,在政府支持下,目前已有7條的光束線實驗站建置完成,未來要建到25條,到時年輕人或高科技產業想做跟全世界競爭的研究,不用出國,在國內就有健全設備。

評析
台積電一直在進步,非常有可能在7奈米製程這一代,超越包括INTEL、三星電子等大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23 14:58 編輯

轉貼2017年11月2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拚晶圓代工、三星搶人大作戰!傳挖角格芯、英特爾主管

記者 陳苓 報導

三星電子覬覦晶圓代工市場,搶當晶圓代工二哥不是說說而已。該公司近來從各大公司挖角人才,打算快速縮小和聯電(2303)、台積電(2330)的差距。

韓媒BusinessKorea 22日報導,業界人士透露,前格芯(GlobalFoundries)主管Kye Jong-wook,上個月跳槽至三星,將在晶圓代工部門擔任研發辦公室的設計實現(design enablement)團隊主管。

此外,不久前英特爾主管Song Byeong-moo也加盟三星。Song畢業於康乃爾大學,將負責提高良率、改善製程表現等。Yuri Masuoka則是前台積電員工,他轉投三星,近來獲得升職,將與Song攜手合作。

不只如此,三星系統LSI部門新主管Kang In-yeop,之前曾在高通工作13年,負責研發3G、4G modem晶片。他在三星少主李在鎔延攬之下,2010年轉入三星,負責開發三星的行動處理器。

三星電子動作不斷,之前傳出三星耍心機,幾乎買斷製程微縮必備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EUV),藉此妨礙對手。

韓媒BusinessKorea 10月20日報導,業界消息稱,三星正向荷蘭業者艾司摩爾(ASML)洽談,打算購買10台EUV設備。EUV極為昂貴,一台要價2,000億韓圜(約1.8億美元),艾司摩爾是全球唯一的EUV生產商,今年只製造12台,要是其中10台都被三星訂走,其他業者買不到設備,只能跳腳。

評析
三星近來從各大公司挖角人才,打算快速縮小和聯電、台積電的差距。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6: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工作62年:每週工時不超過50小時

中央社記者蔡怡杼台北2017年11月23日電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在他62年的職場生涯中,很少每週工時超過50小時,他並多次以此向所有員工勉勵,以促進員工生活平衡。至於一例一休修法,他則是不評論。

「2017年第十屆台灣企業永續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共67家獲獎,張忠謀獲頒「企業永續終身成就獎」。

張忠謀指出,台積電提供優質工作,對於社會經濟面以及大家的生活平衡快樂都有益,而政府、行政院講的起薪新台幣3萬元,台積電超出這很多、很多。

張忠謀說,自他24歲開始工作起算,迄今62年的職場生涯中,超過9成時間的每週工時未超過50小時,有的話,只是幾個星期,最多就1、2個月的每週工時超過50小時,他並多次以此跟所有員工勉勵,以促進員工生活平衡。

他表示,從一開始工程師升職到經理,到後來管理幾萬人,都是如此。從不帶公文回家批,但在家思考很多,很多重要的idea都在家想出來,這不算在50小時裡面,但在家比較輕鬆,可以翹腳、聽音樂,或是陪太太一起畫畫。

對於立法院正推動一例一休修法,張忠謀強調他不評論,因為一例一休對台積電不是問題。

另外,張忠謀指出,創辦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企業價值的建立,並根據企業價值寫出經營理念,讓員工了解,這就是所謂的立下志、道,這樣之後招募進公司的員工也就會志同道合。

張忠謀並揭櫫台積電的4大價值,第一個是誠信正直;第二個是承諾,即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了就使命必達,這不僅是員工與公司間的雙向承諾,也擴及到客戶與供應商上;第三個創新,台積電獎勵創新,獎勵成功的創新,但也不懲罰失敗的創新,畢竟很多創新都是失敗的;以及第四個是客戶信任,客戶信任對台積電很重要,台積電客戶從一開始的幾十個到現在也僅數百個,尤其,前30大客戶貢獻了台積電8成營收。

另外,張忠謀也透露,台積電目前的經營理念有10個,其實是有點湊數,本來有7個,是當年副總叫他湊10個,但他不會告訴大家湊數的3個是哪3個。

張忠謀指出,公司治理就是基於企業價值與觀念,平衡利害關係人利益,他看了很多書並思考後得出,利害關係人主要有三類,包含股東、員工、社會,所謂的公司治理就是要平衡股東、員工、社會間的利益。

他說,公司治理是董事長領導的董事會的責任,而董事是由股東選出的,有了董事之後再選出董事長,另外,也會選出獨立董事,事實上台積電董事會中獨立董事佔多數,但今年是特別的一年,獨立董事與非獨立董事一樣多。

張忠謀表示,「因為我還在董事會,明年我退休了,獨立董事就會比非獨立董事還要多。」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19 14:58 編輯

轉貼2017年11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看產業整併 台積會更壯大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國際半導體大廠併購案頻傳,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3)日對此表示,大廠整併後規模壯大,確實有利提升議價權,但「他們變大,台積電也會同步變大」,而且台積電賣的是技術,不是商品,預期公司會更壯大。

張忠謀強調,台積電未來幾年營收年增率仍可保持5%至10%水準,對公司持續成長深具信心。

張忠謀昨天出席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17第十屆台灣企業永續獎」頒獎典禮,獲頒企業永續終身成就獎後,針對近期國際半導體業整併潮,尤其是大客戶博通提出巨額收購高通等併購案,提出看法。

張忠謀說,半導體產業整併確實是趨勢,台積電來自前30大客戶的業績,就占公司總營收八成。他引述博通執行長陳福英(Hock E. Tan)先前出席台積電30周年慶時說法,明確表達未來半導體產業可能必須靠併購,維持企業持續成長,也認為整併對產業發展是好事。

張忠謀認為,台積電客戶們整併後,對台積電議價能力確實可能提升,不過,台積電賣的是技術,不像一般零售、百貨商店,銷售大量商品供客戶挑選,台積電模式是要與客戶針對產品製程與設計細項一起合作,往往在二至三年前就須敲定,且雙方合作緊密。張忠謀強調,客戶間整併,對整個半導體產業是正面的,台積電也會同步成長壯大。

半導體業者認為,全球半導體業整併潮,反而讓相關廠商都加深與台積電合作,例如安華高併購博通後,持續擴大與台積電的合作關係,未來若再併購高通,將成為台積電超級大客戶,在台積電擁有製程技術領先及強大的產能優勢下,與台積電的合作將加深,台積電將成為最大贏家。

評析
全球半導體業整併潮,反而讓相關廠商都加深與台積電合作,台積電將成為最大贏家。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9: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原始股東 狂賺200倍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3)日表示,台積電成立迄今30年,帶給股東龐大的報酬,若股東從公司成立到現在一直抱著台積電股票, 投資報酬率高達200倍;台積電營收則成長1萬倍,年複合成長率為 27%;技術發展也從3微米到3奈米,進步1,000倍。

此外,台積電員工數也由一開始創設的數百人,激增至4.3萬人 ;若包括供應商,創造共約19萬個工作機會;台積電營收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達 4.1%,這些都是台積電成立30年重要成就。

他強調,這是台積員工、股東、客戶及供應商,還有很多人共同努力才奠定的成果,特別要感謝這些人。

張忠謀昨天出席「2017台灣企業永續獎」頒獎典禮, 獲頒企業永續終身成就獎後,以實際數字,說明台積電這30年來的卓越成就。

張忠謀指出,台積電營收從1987年成立第一年的200萬至300萬美元,一路成長到去年的300億美元,成長1萬倍,30年來的年複合成長率約27%,技術發展從3微米到3奈米則是進步1,000倍。

張忠謀提到,這30年來,台積電給股東很大的回報,股價和股息配發都不錯。以目前的市值推算, 若和1994年公司上市時比較,成長50倍,如果是原始投資人,更賺了200多倍。

張忠謀指出,台積電今年完成許多里程碑,股價一度衝上245元,市值也衝至6.35兆元,均創新高。台積電及相關供應鏈廠商,共為台灣創造了19萬個工作機會,且員工薪資都遠高於業界平均水準。

評析
台積電成立迄今30年,帶給股東龐大的報酬,若股東從公司成立到現在一直抱著台積電股票, 投資報酬率高達200倍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三星突襲 搶7奈米訂單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台積電與三星在半導體產業貼身肉搏戰,南韓媒體報導指出,台積電自三星手中搶走高通(Qualcomm)7奈米製程訂單後,三星即將拿下美國和中國大陸客戶7奈米訂單。法人認為,這代表台積電暫時無法通吃7奈米客戶訂單。

進入1x奈米時代後,高通的旗艦晶片合作對象轉向三星,這兩年陸續由三星以14奈米生產驍龍820行動平台,以及採10奈米代工今年主打的驍龍835。

直到近期,市場傳出高通明年度最高階旗艦晶片將轉由台積電以7奈米生產,加上穩握在手的蘋果應用處理器A12訂單,這兩家客戶將是台積電明年度最高階7奈米製程最主要客戶。

雖然三星痛失高通旗艦晶片訂單,也沒有重新找回蘋果訂單,不過,南韓媒體報導指出,三星電子晶圓代工事業部門已和美國和大陸大型客戶就7奈米晶圓代工服務合約展開討論。

南韓媒體報導,美商客戶已同意生產測試晶片,目前正準備中。

評析
台積電自三星手中搶走高通7奈米製程訂單後,三星即將拿下美國和中國大陸客戶7奈米訂單。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5: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iX追單 台積Q4營收拚高標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蘋果新機iPhone X賣相不差,市場傳出,蘋果已向台積電追加5%訂單。法人預估,台積電第4季營收可望達到財測高標,並在蘋果追單效應下,有利緩和明年第1季淡季效應。

手機、工業和車用客戶加持,台積電今年第4季營運淡季不淡,原本市場傳出,在蘋果拉貨高峰結束後,台積電明年第1季將進入傳統淡季,營收季減逾10%。

不過,近期市場傳出,雖然蘋果iPhone 8買氣欠佳,但缺貨中的iPhone X仍有排隊訂單,因此蘋果已向應用處理器A11代工廠台積電追加訂單,追單量大約5%,雖然追加幅度不算高,但仍有利台積電整體出貨量。

法人指出,目前台積電前三大客戶分別是蘋果、高通和博通,其次分別是聯發科和大陸手機晶片廠海思;從前五大客戶組合來看,代表手機晶片是台積電最重要客戶群。

法人預估,光是來自蘋果的訂單,10月就貢獻台積電約100億元營收,訂單動向影響相當大。在蘋果追單效益,台積電第4季營收將會達到財測高標,並產生遞延效應,使明年第1季的淡季效應有機會收斂。

在蘋果拉貨效應下,台積電10月營收拉高到945.2億元,月增6.7%,年增3.8%,改寫歷史新高;今年1至10月合併營收約7,943.97億元,年增2.3%。據台積電第4季財測,本季合併營收將在2757.3億至2787.6億元。

評析
台積電第4季營收可望達到財測高標,並在蘋果追單效應下,有利緩和明年第1季淡季效應。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4:54: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半導體市值今年來增2.81兆 台積電最多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2017年11月26日電

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再創波段新高,今年來大漲48%,台灣半導體類股同樣有不錯表現,類股市值今年來大增新台幣2.81兆元,台積電(2330)市值增加最多,達1.62兆元。

據法人統計,目前半導體類股市值已達9.78兆元,今年來市值大增2.81兆元,增幅達40.34%;其中,台積電市值達6.32兆元,今年來增加1.62兆元,為市值最大的半導體廠,同時也是今年來市值增加最多的半導體廠。

台積電製程技術領先,10奈米製程獨拿蘋果(Apple) A11處理器訂單,今年美元營收將成長約9%,董事長張忠謀看好,在高速運算等4大平台驅動下,台積電未來3年美元營收仍可望逐年成長5%至10%。

除業績可望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紀錄,晶圓代工產業龍頭地位穩固,台積電今年股息也已增至每股新台幣7元現金,未來並將持續增加,為台積電吸引外資不斷搶進,股價迭創新高的關鍵。

此外,手機晶片廠聯發科(2454)毛利率止跌回升,營運轉機浮現,法人普遍看好,聯發科明年在曦力P23與P40等新晶片效益發酵下,可望搶回過去流失的手機晶片市占,並帶動毛利率進一步回升。

據法人統計,聯發科目前市值達5155.7億元,今年來增加1730.5億元,為市值第2大的半導體廠,同時也是今年來市值增加第2大的半導體廠。

至於矽晶圓廠環球晶圓(6488)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南亞科(2408)今年營運同時受惠市場缺貨漲價效益,獲利高度成長,市值也都隨著水漲船高,兩公司今年來市值同步大增逾1000億元。

評析
半導體類股今年來市值大增2.81兆元,其中台積電市值今年來增加1.62兆元,為市值最大的半導體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4:54: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三大隱憂…台積遭大摩降評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大摩)開出看壞半導體產業的第一槍,調降台積電等相關業者評等,在台積電今年營運可望續創新高、股價在相對高檔之際,大摩認為,台積電面臨HPC(高速運算)需求減緩、智慧機晶片尺寸縮小、及代工廠競爭激烈等三大隱憂,因此調降其評等。

此外,大摩也認為,包括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及亞洲半導體廠的好光景即將觸頂,同步調降日月光、群聯等台灣半導體指標廠投資評等。

大摩昨(26)日出具一份有關於半導體產業的中型報告指出,NAND及亞洲半導體廠過去以來,受惠龐大需求揚升及強勢定價能力的好光景即將觸頂,因此,現階段正是減碼相關業者的好時機。

其中,大摩調降台積電評等,最受矚目。大摩認為,台積電雖在產業創新的科技潮流中定位正確,但因面臨HPC(高速運算)需求減緩、智慧機晶片尺寸縮小、及代工廠競爭激烈等三大隱憂,因此下調2018、2019年營運預期,並將評等由「優於大盤」降至「中立」,目標價由250元降為239元。

至於NAND Flash產業後市,大摩認為,本波NAND Flash復甦循環到第4季已有放緩跡象,包含固態硬碟(SSD)價格在本季因供應過剩回軟,中國智慧機降低記憶體需求,iPhone X下一季度需求也將減少。

由於種種因素均不支持股價相關個股股價續漲,因而初評群聯「劣於大盤」,目標價299元,以該公司上周五(24日)收盤價342元計算,潛在回檔空間為12.5%。同遭調降評級的還有韓廠三星,由「優於大盤」降至「中立」。

評析
大摩認為台積電面臨HPC需求減緩、智慧機晶片尺寸縮小、及代工廠競爭激烈等三大隱憂,因此調降其評等。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4:55: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後市 外資多空論戰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大摩)本周日(26日)開第一槍調降台積電評等至中立,導致台積電股價昨(27)日重挫並拖累台股大跌逾百點之後,外資圈針對台積電後市展開多空論戰,麥格理證券昨天立即還以顏色,發布報告看好台積電。

台積電股價近一個月高低落差不超過10元,持續在240元上下震盪,但在大摩開出調降評等的第一槍後,花旗環球、瑞銀、匯豐、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等外資券商窗口,昨天都賣超台積電,外資昨天更賣超1.7萬張,終場跌7元,收237元。

相較於大摩認為,台積電面臨HPC(高速運算)需求減緩、智慧機晶片尺寸縮小、及代工廠競爭激烈等三大隱憂,因此調降其評等。麥格理證券指出,台積電在汽車電子、導入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等,技術領先的地位更鞏固,自從2000年來,台積電前十大客戶獲利貢獻度從48%提高至69%,對台積前景更有利。

麥格理預估,台積電今年每股純益可達12.9元,明年估增至13.2元,若給予17倍本益比,相當於300元的目標價。麥格理先前曾於7月間發布台積電投資報告,當時目標價為262元。

台積電具技術領先地位,國內外機構法人普遍不看壞後市,然而,台積電今年以來漲幅達35%,不論主動式基金或被動式基金皆持有台積電,在機構法人盤點年終績效之餘,是否須換股操作,成了法人現階段最大的思考議題。

評析
外資圈針對台積電後市展開多空論戰,麥格理證券昨天立即還以顏色,發布報告看好台積電。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4:55: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9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比特幣升破1萬美元 8台廠受惠
彭博:帶旺台積、日月光、技嘉等業者

【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虛擬貨幣投資熱潮愈演愈烈,比特幣價格昨漲破1萬美元(約30萬元台幣)大關,累計今年以來已經狂飆逾900%。彭博報導,台積電(2330)、日月光(2311)與技嘉(2376)等8台廠,是比特幣價格大漲主要受益者。

市場計算需求大提升
全球多個比特幣交易平台均顯示,比特幣價格昨上午突破1萬美元。根據虛擬貨幣新聞網站CoinMarketCap的報價,南韓交易量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Bithumb的比特幣報價昨漲至10176.4美元。另外,南韓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one及Korbit、非洲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Luno和土耳其交易平台Paribu,昨天上午的比特幣報價介於10061.60至12045.80美元。

比特幣價格近來漲勢兇猛,上周五才站上8000美元大關,周一就衝上9700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將推出比特幣期貨,加上機構投資人大多看好比特幣後市,都助長這波漲勢。

隨著比特幣價格大漲提高市場對龐大計算能力的需求,亞洲科技股成為主要受益者。彭博報導,台積電、日月光、矽品(2325)、創意(3443)、世芯(3661)、華碩(2357)、微星(2377)和技嘉,都從這波比特幣熱潮受益。

「擔心這泡沫怎收場」
至於比特幣展望,美國避險基金Fortress前基金經理人諾沃葛拉茲(Michael Novogratz)周一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預測,到了2018年底,比特幣價格可能達到4萬美元。

諾沃葛拉茲認為,今年虛擬貨幣價格飛漲是因為大量熱錢流入,特別是亞洲資金,而虛擬貨幣實體規模有限,例如比特幣只有2100萬枚,這意謂比特幣與石油或農產品等大宗商品不同,無法因應市場波動而減少或增加供給量。

美國大型避險基金CITADEL創辦人格里芬(Ken Griffin)則警告,目前的比特幣熱潮就像幾個世紀前的荷蘭鬱金香狂熱。他說:「比特幣是一場騙局嗎?不是,但也不是貨幣的未來,這些泡沫往往會在淚水中結束,我擔心這個泡沫會怎麼收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4:56: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9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三星宣布量產第 2 代 10 奈米 FinFET 製程,產品 2018 年首季問世

作者 Atkinson

南韓科技大廠三星電子於 29 日宣布,已經開始大規模量產以第 2 代 10 奈米(nm)FinFET 製程技術(10LPP)為基礎的單晶片系統(SoC)產品,搭配該單晶片系統的電子產品,也預計在 2018 年首季問市。

三星表示,針對低功耗產品研發的第 2 代 10 奈米 FinFET 製程技術,相較於第 1 代 10 奈米 FinFET 製程技術(10LPE),10LPP 的製程可使性能提高 10%,功耗降低 15%。由於該製程延續已量產的 10LPE 製程,所以將可大幅縮短從開發到大量生產的準備時間,並提供更高的初期生產良率,因此更具競爭優勢。

三星進一步表示,採用 10LPP 製程技術製造的單晶片系統產品,預計將於 2018 年首季推出相關電子產品。三星電子代工市場行銷副總裁 Ryan Lee 表示,透過從 10LPE 製程向 10LPP 製程邁進,三星將更能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提高性能,提高初期產量。

另外,三星還同時宣布,位於南韓華城的最新 S3 生產線,目前正準備加速生產 10 奈米及其以下製程技術。S3 是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的第 3 座晶圓廠,其它 2 座分別是位於南韓京畿道的器興(Giheung)的 S1,以及位於美國奧斯汀的 S2。根據規畫,三星的 7 奈米 FinFET 製程技術與 EUV(Extreme Ultra Violet)技術也預計將在 S3 晶圓廠於 2018 年開始大量生產。

評析
三星宣布已經開始大規模量產以第 2 代 10 奈米FinFET 製程技術為基礎的SoC產品,預計在 2018 年首季問市。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4:57: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全球晶圓代工廠排名 台積獨霸 市占升至55.9%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指出,受到高運算量終端裝置及資料中心需求的帶動,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約573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7.1%,全球晶圓代工產值連續五年的年成長率高於5%。

從應用來看,高運算量相關應用持續帶動半導體產業對先進製程的需求,2017年10奈米製程節點開始放量,預估2017年邏輯半導體整體產值年成長率7.1%當中,超過95%的成長動能來自10奈米的銷售貢獻,顯示10奈米製程的開出成為2017年晶圓代工產值成長最重要的引擎。

觀察2017年全球前10大晶圓代工業者排名,整體排名與2016年相同,台積電、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電分居前三。其中,台積電產能規模龐大,加上高於全球平均水準的年成長率,市占率達55.9%,持續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全球排名第二的格羅方德(市佔率9.4%)受惠於新產能的開出與產能利用率提升,2017年營收呈現年增8.2%的相對高成長表現。

在晶圓代工市場排名第三的聯電(市占率8.5%),今年開始量產14奈米,但僅占全年營收約1%,然而在整體產能提升與產品組合轉換帶動下,實際營收年成長率達6.8%。而與台積電同為10奈米製程技術先驅的三星(市佔率7.7%),則因採用的大客戶僅有高通(Qualcomm),致使成長受限而排名第四。

排名第五的是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中芯雖持續擴大資本支出,然而受限於2017年實際開出的產能有限,與28奈米良率的瓶頸未突破,使得成長率低於全球市場平均。高塔半導體(TowerJazz)及華虹半導體則透過產能擴增,在市場對8吋廠需求持續暢旺下,帶來大於10%的年成長。力晶則因調升代工業務比重,交出高成長率成績單。

另一方面,在5G與電動車的需求驅使下,可觀察到晶圓代工業者積極的投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如氮化鎵(GaN)及碳化矽(SiC)的開發,如台積電提供GaN的代工服務,X-Fab公布SiC晶圓代工業務將於今年第四季貢獻營收等。展望2018年,除7奈米先進製程節點將帶動整體產值之外,在2018年為5G試營運重要的觀察年下,第三代半導體的代工服務所帶來的產業生態鏈變化,同為市場值得關注的重點。

評析
受到高運算量終端裝置及資料中心需求的帶動,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約573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7.1%
 樓主| 發表於 2018-8-27 18:51: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4奈米大戰,三星較吃香?搶先用EUV、擁抱GAAFET

記者 陳苓 報導

晶圓代工之戰,7奈米製程預料由台積電(2330)勝出,4奈米之戰仍在激烈廝殺。外媒稱,三星電子搶先使用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又投入研發能取代「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的新技術,目前看來似乎較佔上風。

Android Authority報導,製程不斷微縮,傳統微影技術來到極限,無法解決更精密的曝光顯像需求,必須改用波長更短的EUV,才能準確刻蝕電路圖。5奈米以下製程,EUV是必備工具。三星明年生產7奈米時,就會率先採用EUV,這有如讓三星在6奈米以下的競賽搶先起跑,可望加快發展速度。

相較之下,台積電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原名格羅方德)的第一代7奈米製程,仍會使用傳統的浸潤式微影技術,第二代才會使用EUV。

製程微縮除了需擁抱EUV,也需開發FinFET技術接班人。電晶體運作是靠閘極(gate)控制電流是否能夠通過,不過晶片越做越小,電流通道寬度不斷變窄,難以控制電流方向,未來FinFET恐怕不敷使用,不少人認為「閘極全環場效電晶體」(Gate-all-around FET,GAAFET)是最佳解決方案。

今年稍早,三星、格芯和IBM攜手,發布全球首見的5奈米晶圓技術,採用EUV和GAAFET技術。三星路徑圖也估計,FinFET難以在5奈米之後使用,4奈米將採用GAAFET。儘管晶圓代工研發不易,容易遇上挫折延誤,不過目前看來三星進度最快。該公司的展望顯示,計畫最快在2020年生產4奈米,進度超乎同業,也許有望勝出。

評析
三星電子搶先使用EUV微影設備,又投入研發能取代FinFET的新技術,目前看來4奈米之戰似乎較佔上風。
 樓主| 發表於 2018-8-27 18:5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為何降評台積電?
大摩罕見自我辯護 這4點摔了4800億市值

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報導,上周末華爾街巨擘摩根士丹利證券調降台股最大權值股台積電(2330)的投資評等,導致本周一至周四這4天,台積電市值累計大跌160億美元(逾4800億元台幣)後,摩根士丹利罕見地再出報告,自我辯護這麼做的原因。

報導指出,大摩科技業分析師Charlie Chan與Daniel Yen在昨天發表的最新報告中指出,之所以調降台積電的投資評等與明後兩年財測,原因有4點:

1. 台積電的股價估值「豐厚」(rich);
2. 高性能運算半導體的需求成長暫時減緩;
3. 智慧手機處理晶片的尺寸變小;
4. 晶圓代工產業的競爭更激烈;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也估計,台積電明年第1季營收將季減近10%,因為蘋果iPhone處理晶片的代工訂單營收將在本季到頂,而新興市場智慧手機的晶片出貨將在明年第1季下滑。

大摩也指出,若金融市場對台積電看法調整至更合理的水準,或高性能運算晶片的代工需求優於預期,才會頓台積電後市看法更正面。彭博統計,上周五台股收盤後,台積電的股價淨值比是4.4倍,至少是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摩根士丹利在本周日出具降評的研究報告後,周一起台積電股價連跌4天,其中以昨天收盤大跌3.62%最慘,今天終場則強彈2.21%至231元台幣。

彭博數據也顯示,目前中外法人圈對台積電的投資評等,有15家是買進、17家是持有,沒有人給予賣出評等,平均目標價為252.08元台幣。

評析
彭博數據顯示,目前中外法人圈對台積電的投資評等,有15家是買進、17家是持有,沒有人給予賣出評等。
 樓主| 發表於 2018-8-27 18:52: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2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電源晶片 傳台積獨吃代工
原供應商戴樂格半導體 股價一度崩23%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經濟新聞》周四引述產業消息報導,蘋果最快2018年將在iPhone引入自主設計電源管理晶片(PMIC),且有意全部交由台積電(2330)代工製造,現行PMIC供應商戴樂格半導體(dialog SEMICONDUCTOR)股價聞訊大跌,成為蘋果擴大開發半導體的最新受害者。對此,台積電表示不回應與客戶有關事項。

消息人士透露,蘋果自主設計的PMIC效能將為業界最先進,可提升多重零件運作時的電力消耗控管能力,降低手機耗能,且「按照蘋果目前的計劃,從明年起將把部分或約1半iPhone所採用的PMIC,換成自主設計晶片」。

明年起換成自主設計
但另1人透露,蘋果的PMIC開發尚無明確時間表,可能延遲到2019年才啟用。

目前iPhone、iPad和Apple Watch內建的PMIC,均由戴樂格獨家設計,而戴樂格所設計晶片也是由台積電代工。2016年戴樂格高達74%營收來自蘋果,蘋果將改用自行設計的PMIC,拖累戴樂格股價周四在法蘭克福盤中重挫23.11%、收盤仍跌17.9%,惟昨天開盤一度反彈7.55%。

蘋果積極發展自製晶片,以提升在AI(人工智慧)等新領域競爭力、降低對外部晶片設計商的依賴。分析師指出,這有助蘋果提升軟硬體整合能力,創造出與三星、華為等對手有所區隔的產品,但也勢必殃及目前某些供應商。

評析
蘋果積極發展自製晶片,以提升在AI等新領域競爭力、降低對外部晶片設計商的依賴。這有助蘋果提升軟硬體整合能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8-27 18:5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電源晶片 傳台積獨家代工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記者謝佳雯/綜合報導



據傳蘋果正著手自行設計電源管理晶片,最快明年iPhone就能採用,以減輕對蘋果供應商戴樂格半導體(Dialog)的依賴,而這款新晶片可能交由台積電獨家代工。

日經新聞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這款新晶片負責處理智慧手機的充電與電源管理功能,根據蘋果的計畫,明年起iPhone電源管理晶片可能會有一些或半數改採用自己設計的晶片。

不過,也有其他消息人士表示,蘋果確實正在研發電源管理晶片,但時間表還不是那麼確定,也可能延到2019年。電源管理晶片是手機最關鍵、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之一,僅次於核心處理器、數據機與記憶體晶片。

報導也引述業界消息來源,表示新晶片將由台積電獨家生產,去年起台積電已是iPhone核心處理器獨家供應商,現在戴樂格供應給蘋果的iPhone電源管理晶片也由台積電生產。

透過自行設計晶片,蘋果不僅能維持對供應商的影響力,更能提升整合軟硬體的能力,擴大iPhone與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的區別。此外,在蘋果研發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之際,此舉也有助於增強蘋果的競爭力。

總部位於英國的戴樂格有四分之三的營收仰賴蘋果訂單,利空引發戴樂格周四股價一度暴跌23%,周五回升,盤中股價反彈2%。

彭博產業分析師表示,下一代iPhone應該仍會採用戴樂格的電源管理晶片,但此後就如日經新聞所言,蘋果可能會改採自家設計的晶片。Hauck & Aufhauser分析師布拉斯也認為,可以預見蘋果將採用自己設計的晶片,但時間點可能不是明年。

評析
在蘋果研發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之際,此舉也有助於增強蘋果的競爭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8-27 18:53: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7奈米訂單 明年爆發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在蘋果等大客戶對7奈米製程需求強勁下,積極衝刺明年度7奈米量產腳步,預料將帶動台積電新一波成長動能。供應鏈消息傳出,由於台積電7奈米技術獨步同業,蓄勢待發,明年動能看俏。

台積電預定本周四(7日)舉行供應鏈管理論壇,是台積電罕見在一年內連續舉行二次供應鏈管理論壇活動,凸顯台積電在30周年慶,對供應鏈合作夥伴的重視。這次的供應鏈管理論壇,仍由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擔綱進行專題演說,預料除宣布衝刺7奈米製程量產外,也將宣告5奈米試產及量產進度,為台積電明、後年再寫營運高峰打下好基礎。

台積電上周受美系外資出具報告看淡明年營收成長動能,並調降評等影響,打擊台股多頭士氣,市場冀望台積電本周四登場的供應管理論壇,能再度凝聚市場信心,讓台積電重新扮演台股多頭總司令。

據了解,台積電已拿下蘋果明年度新一代A系列行動晶片獨家生產訂單,帶動台積電7奈米量產「未演先轟動」。業界解讀,台積電此次將透過舉辦供應鏈管理論壇,宣示衝刺10奈米製程產能及加速7奈米製程量產的決心。

台積電原先規劃,7奈米及7奈米+先進製程,前者將在明年第2季進入量產,而即將導入EUV技術的7奈米+製程,也將在明年進入試產階段。在2018年底之前,包括7奈米及7奈米+先進製程將會有50個設計定案

台積電下半年隨著為蘋果代工A11處理器放量出貨,營運強勁成長,第3季繳出單季營收2,521.07億元、每股純益3.46元,同創今年新高佳績,10月和11月都處於出貨高峰,預料今年全年合併營收年增率可達8.8%,改寫歷史新高,獲利可望同寫新猷,明年在7奈米製程量產後,業績持續看增。

台積電本周四的供應鏈管理論壇,主題仍沿用今年2月舉辦的「合作並創雙贏」,也是負責採購業務的資深副總兼資訊長左大川明年2月退休前的「告別秀」,將由他擔任論壇開場主持人。

評析
由於台積電7奈米技術獨步同業,蓄勢待發,明年動能看俏。
 樓主| 發表於 2018-8-27 18:5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Dialog 證實蘋果將採自行設計,台積電代工生產電源管理晶片

作者 Atkinson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上週報導,蘋果 iPhone 智慧型手機最快將於 2018 年起,開始採用自主研發的電源管理晶片(PMIC),由台積電協助開發和生產,以取代原供應商戴樂格(Dialog Semiconductor)的產品,使 Dialog 當天倫敦證交所股價一度重挫 23%,跌至 28.53 歐元。Dialog 在 4 日首度證實這項消息,使該公司股價再度大跌,每股價格最低來到 23.43 歐元。

Dialog 聲明指出,公司承認蘋果內部有針對電源管理晶片設計的資源和能力,且預期最快在 2018 年,會有 iPhone 導入蘋果自家設計的 PMIC 產品。不過 Dialog 強調,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並沒有任何因素會影響 Dialog 的業績。

Dialog 日前公布 2017 年第 3 季調整後的營業利益,雖然較前一年同期成長 4%,但對第 4 季營收預測介於 4.15 億至 4.55 億美元之間,與分析師預估數字少了 9%。目前 Dialog 的訂單超過七成來自蘋果,使市場分析師普遍看淡未來 Dialog 的業績。

蘋果近年來逐步降低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除自行設計 A 系列處理器,其他還包括繪圖晶片、藍牙晶片等零組件開發,甚至有傳聞指出,目前蘋果業整開積極開發基頻晶片,除提升蘋果本身的半導體能力,也讓供應商備感壓力。蘋果在 2017 年 4 月,宣布未來將採用自家繪圖晶片,停止與供應商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的合作,使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業績慘跌,股價應聲倒地,市值縮水三分之二,最後不得不公開求售。

評析
目前蘋果業整開積極開發基頻晶片,除提升蘋果本身的半導體能力,也讓供應商備感壓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8-27 18:54: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高通進軍NB 台積有甜頭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謝佳雯/夏威夷6日電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大動作切入筆電市場,主打「常時連網筆電」,已獲得華碩、惠普、聯想等多家筆電品牌客戶採用,並多家與電信運營商合作,華碩首款「常時連網筆電」售價甚至僅599美元(約新台幣1.8萬元)起跳。

高通此舉,象徵正式搶進PC霸主英特爾的地盤。在此之前,英特爾也曾嘗試進軍高通所屬的行動裝置相關主晶片領域,但成效不如預期,英特爾仍無法在行動裝置領域超越高通。

高通這次結合筆電和手機的電信營運商產業鏈,企圖讓筆電進入手機化時代。法人認為,若高通這次能夠順利敲開PC市場大門,擴大處理器應用範圍,對於下一代7奈米處理器的代工廠台積電來說,也可望受惠。

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於美國時間5日舉辦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高調宣示進軍筆電市場的決心,首日即邀請華碩執行長沈振來以及微軟、惠普、美國電信營運商Sprint、超微等供應鏈代表與會。

沈振來現場宣布推出華碩首款採用驍龍835處理器、搭載Win10作業系統的可變形二合一筆電「Nova GO」,預計於明年初上市。

沈振來指出,「Nova Go」可保持長時間連網、且連網速度可達千兆級LTE速度以上(Gigabit LTE),待機達到30天、續航力為22小時,共分為4GB/64GB、8GB /256GB兩種版本,售價分別為599美元和799美元。

高通技術執行副總裁暨QCT共同總裁Cristiano Amon認為,手機處理器採用先進製程的速度已經高於電腦,創新也更快。他肯定華碩的「Nova Go」的訂價相當具備吸引力。筆電大廠惠普副總裁暨消費性個人系統部門總經理Kevin Frost也在現場發表一款同樣搭載驍龍835處理器的「可拆式鍵盤PC「HP ENVY x2」。

評析
若高通這次能夠順利敲開PC市場大門,擴大處理器應用範圍,對7奈米處理器的代工廠台積電,也可望受惠。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2: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27 編輯

轉貼2017年12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三星固樁 互動密切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謝佳雯/夏威夷6日電

外界預期高通下一代7奈米旗艦晶片將轉由台積代工,不過,三星和高通高階主管於高通活動上互動良好,強調雙方會一直合作下去,為高通後續產品的訂單流向增添想像空間。

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於美國時間5日舉辦第二屆年度驍龍(Snapdragon)技術高峰會,明年主打的10奈米旗艦晶片驍龍845行動平台首度現身,現場因此邀請代工驍龍845的三星與會,由晶圓代工部門總經理鄭恩昇(ES Jung)親自到場。

鄭恩昇表示,過去十年,高通與三星有非常深度的合作,去年三星推出業界第一個10奈米製程時,高通採用而推出驍龍835行動平台;展望未來十年,三星將會持續與高通技術合作,共同推動晶圓製程的進步,做出世界最創新的事情。

演講結束,鄭恩昇不但與主持活動的高通技術執行副總裁暨QCT共同總裁Cristiano Amon握手致意,兩人還緊緊擁抱,說「接下來我們還會一直在一起」。

鄭恩昇和Amon如同「合作宣言」的舉動,也給外界留下許多想像空間。手機晶片供應鏈認為,高通7奈米晶片已在台積開案,因此要觀察的是非旗艦晶片的訂單,是否有部分轉向三星。

評析
高通7奈米晶片已在台積開案,因此要觀察的是非旗艦晶片的訂單,是否有部分轉向三星。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9-6 14:13 編輯

轉貼2017年12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快搶AI、5G市場
台積電砸1兆啟動 5奈米 3奈米 投資大計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7)日舉行年度供應鏈管理論壇,共有超過600個來自全球的合作夥伴參加。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在論壇宣示大投資計畫,由於看好人工智慧(AI)及5G的龐大市場,台積電5奈米新廠Fab 18將於明年動土興建,2019年上半年進入風險試產,3奈米新廠的投資金額更超過200億美元(逾新台幣6,000億元)。

設備業者估算,台積電為5奈米量身打造的Fab 18將興建3期工程,總月產能上看10萬片,總投資金額至少達新台幣4,000~5,000億元,加上3奈米新廠總投資金額超過6,000億元,亦即5奈米及3奈米總投資金額將超過1兆元。

以台積電過去投資策略,多已敲定客戶下單產能再建廠推估,此次大投資代表台積電看好未來5年營收獲利可望逐年創新高。

劉德音昨天在台積電供應鏈管理論壇的演說中指出,台積電去年共開發了250項技術,為全球470個客戶生產9,200個產品,晶圓出貨量超過1,100萬片,今年雖然即將結束,但仍會是台積電再創一個新的里程碑的一年。而半導體產業前景仍然令人興奮,台積電已建立未來發展的行動裝置、高效能運算、物聯網、汽車電子等四大平台,而平台背後有AI及5G的兩大重要發展,趨動台積電不斷成長茁壯。

劉德音表示,AI是所有產業的未來趨勢,未來的發展也毫無限制,各個領域都會應用到AI技術。至於5G的應用同樣廣泛,智慧型手機以外的物聯網或汽車電子等都會應用到5G,預期5G將會在2019年之後商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已準備好為客戶量產5G相關晶片。再者,台積電7奈米已有超過40個客戶採用,並預告明年產能將全年滿載。

劉德音說明,台積電建立了大聯盟(Grand Alliance)及開放創新平台(OIP),就是要與合作夥伴共同追求創新,包括建置有效的產能,及為客戶帶來正確的製程技術。台積電未來在5奈米及3奈米將擴大投資,其中針對5奈米設計的Fab 18共有3期工程,將在明年開始興建、後年導入試產,並會導入極紫外光(EUV)技術,至於已宣布在台南興建的3奈米新廠總投資金額會超過200億美元。

另外,台積電南京廠Fab 16第四季加快設備裝機速度,劉德音表示,南京廠是台積電獨資設立的晶圓廠,由於大陸當地需求強勁,未來仍有擴產計畫,而南京廠原訂明年下半年量產16奈米製程,目前看來已可提前到明年5月就會有晶圓產出。

評析
台積電已建立未來發展四大平台,而平台背後有AI及5G的兩大重要發展,趨動台積電不斷成長茁壯。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4: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搶單 南京廠提前量產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昨(7)日主持年度供應鏈管理論壇時,首度透露台積電南京12吋廠已預定明年5月開始出貨,時程比台積電原計畫提前半年。

半導體業界人士認為,台積電南京廠以驚人的速度提前出貨,透露台積電無論在製程技術、建廠等重要指標,都具有獨到且領先的地位,尤其近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快速崛起,台積電南京廠提前出貨,有利提前搶食龐大商機,為業績加分。

台積電南京廠將以16奈米切入量產。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前曾強調,台積電南京廠將是大陸首座能夠在地量產16奈米製程的重要基地,不僅能大幅提升大陸在地晶圓代工水準,也透過兩岸緊密合作,帶來更多互利、共贏的商機。

南京投資案是台積電服務全球客戶布局一環,投資額將控制在30億美元(約新台幣900億元)內,是台灣企業歷年來赴陸投資最大金額。

劉德音昨天在台積電年度供應鏈管理論壇的專題演說中,除了強調整個半導體產業因各式創新應用接二連三出現而感到興奮,也期許和供應商夥伴更緊密合作,讓這些應用得以實現,為世界打造一個更美好、更智能的未來。

針對南京廠,劉德音首度披露預定明年5月開始出貨,和台積電原規劃明年下半年投片量產,時程提前約半年,凸顯台積電效率卓著及客戶需求強勁。劉德音表示,台積電也在南京設立設計服務中心,就近服務當地客戶。

台積電規劃,南京廠主要生產16 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規劃月產能2萬片12 吋晶圓。

劉德音並在論壇開場時,對所有供應鏈夥伴說,去年是台積電頗有發展的一年,不單發展250種技術、9,200個客戶產品,還有1,100萬種晶片產出,以及470個客戶。他特別感謝與會的供應鏈夥伴和台積電共同合作,共同締造這個成果。

評析
台積電南京12吋廠已預定明年5月開始出貨,比原計畫提前半年,凸顯台積電效率卓著及客戶需求強勁。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7奈米晶片 台積、三星搶單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謝佳雯/夏威夷6日電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於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表示,台積電(2330)和三星都是非常好的合作夥伴,但明年會使用哪個製程,目前言之過早。雖然高通對外談及製程一向保守,但這樣的說法仍為外界留下不少想像空間。

高通新一代最高階旗艦晶片驍龍845平台明年登場,繼續採用三星10奈米LPP FinFET製程技術,市場早預期下代產品將進入7奈米時代,並轉回台積電生產。

6日是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第二天,主要介紹由三星代工的驍龍845行動平台,媒體關心明年新品將採用的先進製程走向,及與三星的合作關係。

雖然媒體問的是三星,但高通主管主動強調,高通一直和三星、台積電有非常好的合作,不只三星,也有用台積電的產品,推出晶片時都會和兩家代工廠研商相關技術和性能。

評析
高通一直和三星、台積電有非常好的合作,但明年會使用哪個製程,目前言之過早。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5: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931億 台積電11月績昂 歷史第3高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持續受惠於10奈米蘋果A11 Bionic應用處理器晶圓出貨放量,11月合併營收達931.53億元,為單月營收歷史第3高。由於10月及11月營收表現優於預期,法人看好台積電第四季合併營收可望達到2,757~2,788億元的高標。

台積電第四季因為進入智慧型手機及電腦晶片備貨旺季,帶動整體晶圓出貨成長,其中又以10奈米晶圓出貨拉升速度最快,加上台積電為蘋果代工的A11 Bionic應用處理器進入出貨旺季,推升第四季營收出現明顯成長。

台積電昨(6)日公告11月合併營收達931.53億元,較10月的945.20億元小幅下滑1.4%,與去年同期的930.30億元相較則成長0.1%,並為單月營收歷史第3高。累計今年前11月合併營收達8875.5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698.26億元成長2.0%。

在10奈米晶圓放量出貨下,台積電預估第四季合併營收將介於91~92億美元之間,以第三季平均匯率假設在30.3元情況下,合併營收介於新台幣2,757~2,788億元之間。然而以台積電10月及11月營收表現來看,12月營收只需達911億元就可達成業績展望高標。由於蘋果新iPhone X銷售情況優於預期,將帶動A11處理器出貨維持高檔。

台積電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達6,998.77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2,438.41億元,每股淨利9.40元。法人表示,台積電第四季營收衝上歷史新高,且隨著10奈米良率明顯改善,平均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均可望達到原先預期的高標。由此來看,台積電今年全年獲利將續創歷史新高,每股淨利上看13元以上。

台積電將在1月中旬召開法人說明會並對明年市場景氣提出看法。業界認為,智慧型手機晶片仍是明年晶圓代工市場主要成長動能,汽車電子及物聯網應用成長也十分快速,但就先進製程來看,人工智慧及高效能運算(HPC)將成為7奈米市場主力。台積電7奈米將在明年第一季順利進入量產,代表明年上半年營收可望維持高檔。

至於其它晶圓代工廠的表現部份,聯電公告11月合併營收月減12.0%達121.55億元,主要是受到28奈米高介電金屬閘極(HKMG)製程訂單減少影響,法人預估第四季營收將較上季下滑5%以內。世界先進預估第四季合併營收將介於62~66億美元之間,昨日公告11月合併營收達20.67億元,約與10月持平,法人預估12月營收也將維持在20億元以上高檔,應可順利達成財測目標。

評析
台積電為蘋果代工的A11 Bionic應用處理器進入出貨旺季,推升第四季營收出現明顯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5: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若非台幣大升 台積營收會更好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公告11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931.53億元,營運表現優於預期,但累計前11個月合併營收達8,875.50億元,僅較去年同期成長2.0%,主要關鍵在於匯率。事實上,今年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由於台積電的營業收入百分之百是以美元為單位,升值幅度愈大,自然對營收、毛利率的表現會造成負面影響。

台積電去年全年的合併營收達294.34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479.38億元,等於去年全年採用的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是在32.2元。但今年以來新台幣強勁升值,下半年匯率還一度升破30元整數關卡,對台積電自然造成影響。

以台積電預期第四季合併營收將達91~92億美元情況來看,全年營收將達320億美元,與去年相較約成長8.7%,符合董事長張忠謀在去年底預期今年以美元計價營收將年增5~10%的預估。但以目前預估的匯率約在30.3元左右來看,新台幣較去年同期升值約6%,才會導致以新台幣計算的營收年增率表現差強人意。

為了反映台積電實際營運成績,第三季開始所提供的營收業績展望,已經全數改為以美元計算的數字。台積電表示,台積電營收百分之百都是以美元計價,用美元才能真正反映營運狀況,但成本中有7成是以新台幣計價,所以台積電仍會對當季的新台幣兌率提供假設值。

新台幣升值不只對台積電營收造成影響,也對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造成影響。新台幣每升值1%,對營收的負面影響就達1%,對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將造成0.4個百分點的負面影響。

法人表示,台積電提供美元計價的營收預估值,的確能夠更清楚生意上的變化。台積電對於未來3年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年成長率仍可達5~10%的目標,隨明年7奈米產能進入量產,且全年訂單幾乎都已排定情況來看,明年營收上看340~350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

評析
新台幣升值不只對台積電營收造成影響,也對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造成影響。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明年營運 盯兩關鍵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受惠於蘋果拉貨效應,台積電第4季營收挑戰歷史新高。法人認為,台積電的7和7+奈米良率能否達到客戶要求並順利出貨,再加上高通是否會將中低階的600系列訂單轉由三星代工,是影響明年營運的兩大變數。

台積電今年第4季營運淡季不淡,主要受惠於手機、工業用和車用客戶加持,日前市場曾傳出,雖然蘋果i8買氣欠佳,但缺貨中的iX仍有排隊訂單,因此蘋果已向代工廠台積電追加訂單。

蘋果的追單量大約只有5%,幅度並不算高,但因為使用的是最先進的10奈米製程,單價相對較高,仍有利於台積電整體出貨量和產品均價(ASP)表現,提高對淡季效應的抵抗力。

明年第1季因為是傳統淡季,再加上主力客戶蘋果的拉貨高峰結束,市場預期台積電營收明年第1季季減率超過一成。

評析
高通是否會將中低階的600系列訂單轉由三星代工,是影響明年營運的變數。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6: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下季訂單多元  法人不看淡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11月合併營收為單月歷史次高,符合外資圈預期,將使得台積電第4季整體營收落在財測的上緣,顯示台積電仍是台股最穩健的大型電子股。

花旗環球證券預期台積電第4季營收可達2,790億元,相當於季增10%、年增6%,從台積電的11月營收結果看來,與花旗原先估算的相當,第4季可望創單季營收歷史新高紀錄。

內外資分析師都指出,台積電第4季可望創下佳績,與10奈米晶片量產、蘋果手機大量出貨有關,更是電子股的多頭指標。

展望明年第1季,花旗環球認為,台積電的10奈米晶片訂單還是很旺,即使蘋果手機訂單因淡季而下滑,平板電腦與非蘋陣營手機的訂單卻可增加,整體10奈米的出貨量將可季增20%。除此之外,台積電在16奈米、28奈米與8寸晶圓產能滿載,使得明年第1季可望淡季不淡。

瑞銀證券指出,即使台積電今年全年僅有3%的營收成長率,還是很看好後市,預期明年全年營收可望有一成以上的成長,尤其當台積電更進一步進入人工智慧領域,將會充分反映在營收數字上,屆時台積電將可享有更高的本益比評價。

評析
台積電第4季可望創下佳績,與10奈米晶片量產、蘋果手機大量出貨有關,更是電子股的多頭指標。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6: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摩看衰 台積張忠謀打臉

工商時報 黃鳳丹/台北報導



針對大摩日前以台積電將面臨短暫HPC(高效能運算)需求減緩而調降評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12)日在工商協進會早餐會後表示,明年首季營運本來就是比較低,但台積電供應都來不及,AI(人工智慧)應用廣泛,對高效能運算晶片需求沒有減緩的隱憂。

市場對HPC需求情形仍擔憂,而先進製程7奈米以下用得起的廠商不多?張忠謀說,這是自由市場,用不起就不用,可是有人用得起,因為這是價值的關係,有些應用的確不需要用到高速,但有些應用就必須這麼高速的運算。

摩根士丹利證券日前以台積電將面臨HPC需求趨緩,調降其投資評等。對此,張忠謀表示,他不擔心,台積電供應都來不及,現在大家都在講AI,而AI就必須要用高速度計算,「AI的發展,我覺得根本看不到有什麼限制,就以AI應用而言,相信HPC會是非常廣的,沒有需求減緩隱憂」。

台積電從外資券商調降評等後,外資就此連12日賣超達16.76萬張,股價也從244元跌至昨日收盤227.5元,市值蒸發4,278.5億元,跌破6兆元大關。不過,市場多方氣勢力挺張忠謀表示對長期需求的看法,昨日台積電股價尾盤一口氣向上作價2檔,力守平盤。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指出,外資於11月下旬提出的看法,正好是為耶誕節前夕調節步伐找藉口,今年在此之前,外資買超台股高達2,295.38億元,但此後短短13個交易日已賣超788.24億元,顯然總有必須落袋為安需求,因此便以「報酬滿足已到、營運將相對減緩」等理由調節。

蔡明翰表示,台積電長期受惠如物聯網、大數據等人工智慧應用,不論製程、良率、核心技術,相較國際競爭者都具備優勢,作為產業領先者,因而具備投資價值,只是市場投資人會因為介入的時間,以及整體資金配置盤算,去評估「現在便不便宜」。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也指出,台積電因外資持股比重高,有撼動大盤指數的影響力,參與者多數時候並不純然以基本面考量,但就長期投資角度,台積電今年營運亮眼,明年所能配發的現金股息與對照目前股價,換算殖利率已遠超過美國公債殖利率,也因此吸引長線資金的持續青睞。

評析
AI(人工智慧)應用廣泛,對高效能運算晶片需求沒有減緩的隱憂,台積電供應都來不及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7: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成本壓力!2018 年僅有三星與蘋果採用 7 奈米製程處理器

作者 Atkinson

因為智慧手機處理器的線寬越來越小,就意味著處理器性能越來越強大,耗電越來越低,但是晶片製造成本卻也因此而節節攀升。根據外國媒體報導,就是因為受到成本因素限制,2018 年可能只有三星電子和蘋果兩家採用 7 奈米製程的處理器,其他處理器製造商可能繼續沿用成本比較低的現有製程技術。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指出,晶片中的線寬越小,就可以在單位面積的晶片上整合更多的電晶體,也使得系統晶片可以整合更多晶片,讓功能更加強大。不過,之前所公布的高通驍龍 845 處理器,就有消息指出,高通已經決定該產品將不會採用新一代的 7 奈米製程製造,而將繼續使用三星半導體的 10 奈米製程生產。至於,全球第 2 大手機晶片廠商聯發科,也決定在其 Helio P 處理器中,採用台積電的 12 或 16 奈米製程,生產時間將是 2018 年上半年。

報導中進一步指出,半導體產業人士表示,手機晶片製造商遷移到 7 奈米製程的動力不足,主要是新技術所提供的競爭力比較有限。因為,採用 7 奈米製程生產的處理器,可以獲得更低的功耗。但是,在處理性能和晶片面積縮小方面,和 10 奈米製程相差不大。

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台積電,也正在優化其最新的 7 奈米 + 製程,這使得手機晶片製造商也保持觀望態度,然後決定採用 7 奈米製程,還是等待更進階的 7 奈米 + 製程,可以保持廠商們在 7 奈米製程上的投資不浪費。這也說明了高通的驍龍 845 處理器為什麼不前進 7 奈米製程,仍然留在 10 奈米製程的原因。

此外,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成長速度明顯下滑,廠商也壓低了晶片的採購價格,這使的晶片製造商會更加謹慎考慮所使用的製程和成本。因為一旦採用 7 奈米製程,這顯示代工成本將會增長,晶片製造商的利潤率也將受到影響。因此,做為高階手機龍頭廠的三星和蘋果,2018 年仍然會進入 7 奈米製程處理器的階段。至於,出貨量僅次於三星與蘋果的華為,在受限成本壓力下,預計將不會隨之跟進。

也業界人士統計,一旦手機晶片規劃採用了 7 奈米製程來生產之後,晶片製造商大約需要每年 1.2 億套到 1.5 億套的產量才能夠盈虧平衡,彌補研發成本。目前看來,只有蘋果、三星、高通和聯發科能夠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其他包括華為、小米在內的手機廠商,雖然有能力自行設計手機處理器。但是,因為產量規模比較低,難以和專業晶片製造商一樣,快速採用最先進的線寬和生產技術。因此,將不會貿然前進 7 奈米製程的世界中。

評析
因為受到成本因素限制,2018 年可能只有三星電子和蘋果兩家採用 7 奈米製程的處理器。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格羅方德公布 7 奈米製程資訊
預計較 14 奈米製程提升 40% 效能

作者 Atkinson

根據科技媒體《ZDNet》的報導,在日前的 2017 年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DEM 2017)上,晶圓代工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公布了有關其 7 奈米製程的詳細資訊。與當今用於 AMD 處理器,IBM Power 伺服器晶片,以及其他產品的 14 奈米製程產品相比,7 奈米製程在密度、性能與效率方面都有顯著提升。另外,格羅方德還表示,7 奈米製程將採用當前光刻技術。不過,該公司也計畫儘快啟用下一代 EUV 光刻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

報導中指出,格羅方德最新一代的 3D 或 FinFET 電晶體,在 7 奈米製程下具有 30 奈米的鰭間距(導電通道之間的間距)、56 奈米的柵極間距、以及 40 奈米的最小金屬間距。此外,7 奈米製程可生產的最小高密度 SRAM 單元尺寸為 0.0269 平方微米。以上公布的這些間距尺寸,相較 14 奈米製程來說已經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對此,格羅方德方面表示,其調整了鰭片形狀與輪廓以獲取最佳性能。不過,格羅方德卻拒絕提供有關該翅片寬度與高度的測量資料。

而根據格羅方德所公布的這些尺寸,不僅類似於台積電的 7 奈米製程,與英特爾宣稱跟其他晶圓代工廠 7 奈米製程同等級的 10 奈米製程來說也大致相同。至於,另一家晶圓代工大廠三星,則將於 2018 年初在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 2018)上公布其直接採用 EUV 技術的 7 奈米製程的詳細資訊。

據了解,格羅方德將提供兩款不同版本的 7 奈米製程。其中,用於行動處理器的高密度標準單元配有兩個鰭片,高度僅為 240 奈米。換言之,即是該款晶片在 SoC 級別上較 14 奈米的晶片面積減少了 0.36 倍。另一款則被設計用於高性能伺服器的晶片使用上(例如 IBM Power),不僅配有 4 個鰭片,以及較大的觸點與導線,還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執行。

總而言之,格羅方德方面預計 7 奈米製程能夠達成 2.8 倍的電晶體密度提升,並提高 40% 的性能表現,亦或者是在同等性能條件下將功耗降低 55%。另外在高性能版本上,還能夠額外提供 10% 的性能提升。儘管這些資料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這些資料均來自於 7 奈米製程與目前技術來源來自三星的 14 奈米製程的比較。

另外,格羅方德也宣布透過兩個階段將 EUV 光刻技術導入現有的製程中。第一階段,該公司會將 EUV 應用於觸體與通孔,藉此去除製造過程中至少 10 個光刻步驟,確保客戶無需重新設計其晶片即可降低晶片製造成本;在第二階段,該公司會達成 EUV 在幾個關鍵過程中的應用,只是這種做法可能需要重新設計晶片。不過,最終卻會獲得額外的功率、性能與尺寸上的優勢。

報導中進一步表示,格羅方德的 7 奈米製程將在 2018 年中期進行試生產,2019 年在紐約馬爾他工廠進行量產。對此,格羅方德表示,該公司有多種產品現在仍處於投入生產前的最後一個主要設計步驟,而且計劃在 2018 年推出。另外,7 奈米製程也是其格羅方德 FX-7 ASIC 產品的基礎,目前許多格羅方德的許多客戶正在使用 FX-7 ASIC 設計,封裝有高頻寬記憶體的專用高性能晶片,來用於處理機器學習的工作上。

至於,對需求更低功耗應用的客戶,格羅方德也推出了一套基於 FD-SOI(在絕緣材料上採用全耗盡型絕緣上覆矽)的替代方案。儘管 FD-SOI 需要採用不同類型的晶圓基片,因而導致其物料成本稍微偏高,但也因此能夠簡化設計與製程步驟,使得整體成本仍存在一定的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FD-SOI 能夠以更低的功耗提供類似高階 FinFET 的性能,使其更適用於諸如物聯網之類的應用,或中低階手機的處理器等。

格羅方德技術長 Gary Patton 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格羅方德將轉型成為一家全方位服務型代工廠商,其中,對 IBM Microelectronics 的成功收購,為該公司在 3D FinFET 領域帶來了大量智慧財產權與專業技術,使得格羅方德有能力自主研發其 7 奈米製程,以及領先的無線 RF(射頻)業務。

Gary Patton 強調,目前格羅方得的美國紐約馬爾他晶圓廠正在大量生產 14 奈米晶片,此外,格羅方德公司還營運了另外 4 座晶圓廠,而在中國成都的第 6 座晶圓廠將於 2018 年投入生產。目前除了 AMD 與 IBM 為主要客戶之外,其他在多個應用領域都有一定的成績,包括在人工智慧、汽車電子、5G 通訊與物聯網等項目。

評析
格羅方德預計 7 奈米製程能夠達成 2.8 倍的電晶體密度提升,並提高 40% 的性能表現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8日科技新報 ,供同學參考

三星半導體未來將著重非記憶體 SOC 及代工業務發展

作者 Atkinson

根據南韓媒體《The Investor》的報導,三星即將在 12 月 19 日舉行的一年兩次「全球戰略會議」上,由接任三星半導體業務負責人的金奇南(Kim Ki-nam)宣布,未來三星在半導體業務上將強化在非記憶體的 SOC(系統晶片)及代工業務的發展上。這是三星半導體部門在尋求當前除了最賺錢的記憶體業務之外,未來新的營收來源計畫。

報導指出,三星每年在 6 月及 12 月所舉行的「全球戰略會議」,是三星為接下來半年的營運策略定下計畫的重要會議。而根據知情人士的透露,在金奇南被任命為三星半導體部門執行長,以接替即將退休的三星副會長權五鉉之後,針對未來三星半導體部門的營運策略,將以著重在非記憶體產品及代工業務上為主。

報導引用另一家南韓媒體《南韓先驅報》的報導指出,當前全球的晶片智財權公司透露表示,目前三星正在強化與外部專家及晶片智財權公司的合作,而且也似乎在準備針對非記憶體產品業務加強投資。原因是三星希望能增加在單晶片系統產品上的多樣性,以填補未來在記憶體近期的榮景退燒之後,有一新的營收來源。

目前,三星的半導體部門正在針對大量的行動設備及家用電器開發相關人工智慧及物聯網 SOC 等相關產品,並希望藉曾能使得三星在之後的人工智慧及物聯網市場取得領先的地位。

至於,在代工業務方面,一位三星的官員曾經指出,在 2017 年三星將半導體代工業務獨立出來之後,一直在擴大全球的行銷活動以吸引國際客戶的青睞。尤其,隨著中低階晶片的需求在各行業快速成長下,代工業務被三星視為另一個新的業務成長引擎。因此,三星也希望藉由未來的加強投資,從當前的龍頭台積電中取得相對的優勢。

而對於以上的報導,目前三星拒絕做出任何評論。

評析
未來三星在半導體業務上將強化在非記憶體的 SOC(系統晶片)及代工業務的發展上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取得南京用地 超便宜

工商時報 涂志豪、曾麗芳/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18)日公告取得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152,347坪土地50年地上權,總交易金額達新台幣7.86億元。設備業者認為,台積電的南京廠將在明年第2季開始生產,後續還有擴產計畫,新取得的土地將用來興建南京廠第二期工程並擴充產能。

台積電南京廠目前正在積極進行設備裝機,預計明年開始營運並快速拉升產能。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日前在供應鏈論壇中指出,台積電南京廠是完全擁有的晶圓廠,提供當地晶圓代工服務,明年南京廠量產後會再擴產,因為大陸當地需求很強,南京廠明年5月就可開始有產能開出。

台積電昨日公告,取得坐落江蘇省南京市浦口經濟開發區步月路以北、雲杉路以西、秋韻路以南土地的50年地上權。取得土地面積達15萬2,347坪,總交易金額達7.86億元,等於一坪新台幣5,159元,以南京當地工業土地價格每坪約新台幣18,163元相比,台積電的取得成本只有市價的28.4%

設備業者表示,台積電南京廠明年將以16奈米製程接單生產,將成為大陸地區唯一可提供16奈米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廠,而根據台灣政府規定,台積電台灣廠區明年可進入7奈米量產,所以南京廠明年將可以進入10奈米世代,未來擴充的產能將可用來建置10奈米產能,繼續維持在大陸的先進製程領先地位。

在台灣,政府對台積電的投資需求也十分重視,積極為其解決缺水、缺電等問題。中科管理局長陳銘煌表示,台積電中科擴建第15廠案,每平方公尺的租金成本僅17.62元,每公頃租金17.62萬元,台積電擴廠共租用32公頃的土地(約9.68萬坪),每個月僅需支付563萬多元的租金成本;換算下來,一年租金還不到7,000萬元,且不用繳付鉅額保證金。

陳銘煌強調,中科管理局必須負責園區的水、電、馬路等公共設施建置,還要擔負起環評的重責大任,「廠商的租金成本包含了攤提公共設施經費,但只需攤提20年」,中科的租金很合理。

評析
台積電南京廠明年將以16奈米製程接單生產,將成為大陸地區唯一可提供16奈米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9-6 14:18: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20日MoneyDJ新聞 ,供同學參考

價格缺乏競爭力?三星搶晶圓代工吃鱉、料成長遜同業

記者 陳苓 報導

今年五月,三星電子把晶圓代工獨立出來,另立新部門,並放話要進軍此一市場,目標當上市場二哥。不過三星大動作似乎碰了一鼻子灰,今年該公司晶圓代工的成長幅度,落後同業。

韓媒BusinessKorea 20日報導,研調機構TrendForece預估,今年三星晶圓代工部門的營收僅年增2.7%、至43.98億美元,增幅低於業界平均值的7.1%,更落後台積電(2330)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原名格羅方德)的成長8%。從市佔來看,預料今年台積電市佔為55.9%、格芯為9.4%、聯電(2303)為8.5%。三星排第四,市佔只有7.7%。

報導稱,儘管三星搶在台積電之前,提早量產10奈米製程,但是客戶訂單並未因此增加。 Hyundai Investment & Securities主管Roh Keun-chang表示,和記憶體相比,晶圓代工的半導體體積較大,客戶重視穩定和可靠的產品,更勝於製程微縮。這也表示,客戶不會毫無條件一有新製程就採用。

不只如此,三星是記憶體大廠,部分專家指出,三星發展出來的製程較適合記憶體、較不適合晶圓代工。半導體業界人士指出,三星缺乏Know-how,難以依據客戶要求,用最少經費開發出最適製程,以相同規格產品而言,三星價格較不具競爭力。台積和格芯都以價格為武器,對付三星。
三星仍積極在製程微縮下功夫,希望未來能扳回一城,有外媒因此看好三星的長期潛力。

晶圓代工之戰,7奈米製程預料由台積電(2330)勝出,4奈米之戰仍在激烈廝殺。外媒稱,三星電子搶先使用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又投入研發能取代「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的新技術,目前看來似乎較佔上風。

Android Authority報導,製程不斷微縮,傳統微影技術來到極限,無法解決更精密的曝光顯像需求,必須改用波長更短的EUV,才能準確刻蝕電路圖。5奈米以下製程,EUV是必備工具。三星明年生產7奈米時,就會率先採用EUV,這有如讓三星在6奈米以下的競賽搶先起跑,可望加快發展速度。
相較之下,台積電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原名格羅方德)的第一代7奈米製程,仍會使用傳統的浸潤式微影技術,第二代才會使用EUV。

評析
晶圓代工之戰,7奈米製程預料由台積電勝出,4奈米之戰仍在激烈廝殺。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36: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9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7奈米爆發 歐資重申買進

聯合晚報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

長線看好台積電 目標價266元
市場傳出,受到蘋果新機iPhone X需求疲弱恐,讓主要供應商晶圓龍頭台積電(2330)10奈米A11處理器訂單明年第1季浮現出貨季減3成窘境,這使得市場對台積電明年首季展出現雜音,甚至看淡明年第2季前景。

不過,歐系外資在最新出具的報告中指出,智慧手機製造商確實會在明年上半年調整庫存,進而影響台積電營運表現,然隨著台積電7奈米製程將於明年進入爆發階段,長線仍看好台積電,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266元。

A11處理器訂單 明年Q1季減30-40%
智慧手機製造商普遍會於上半年度調整庫存,這也讓歐系外資預期蘋果A11處理器訂單會於明年首季季減30-40%,第2季還會再季減10-20%。

歐系外資預期,明年第1季iPhone零組件出貨量約為5,200萬組、第2季出貨量則為4,200萬組,季減率分別為39%以及19%,主要因為蘋果明年上半年進行庫存調整,同時,台積電也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進行製程轉換,從10奈米轉向7奈米,為第2季7奈米製程做準備。

明年Q1營收季減11%、年增6%
歐系外資認為,台積電明年首季營收會出現季減11%、年增6%走勢,主要反映蘋果、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業者庫存調整,走過淡季之後,第2季營收會出現季增2%、年增18%的走勢,主要是7奈米製程開始進入上升循環段、客戶12奈米訂單也陸續出貨所帶動。

蘋果A12處理器預計採用7奈米製程,並於明年第3季開始拉貨,其他採用7奈米製程的晶片,包括高通Snapdragon 855、麒麟980以及5G電信基地台相關晶片等,也會是台積電明年下半年營運成長的主要動能。

雖然台積電短線因為市場雜音股價走跌,但是歐系外資認為,此時正是布局台積電的好時機,尤其2017、2018年現金殖利率分別有3.5%以及4%,若說有什麼風險的話,建議投資人持續關注10奈米與7奈米製程、平均出貨單價(ASP)、資本支出以及匯率風險議題,長線持續看好台積電未來走勢。

評析
蘋果A12處理器預計採用7奈米製程,並於明年第3季開始拉貨,也是台積電明年下半年營運成長的主要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37: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比特幣挖礦ASIC急單湧入 台積電、創意 下季不淡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第一季雖進入淡季,但16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產能可望持續滿載。法人圈傳出,蘋果第一季雖然減少投片量,但空出來產能很快就被其它客戶搶光,其中,轉投資IC設計服務廠創意接獲比特幣(BitCoin)挖礦特殊應用晶片(ASIC)急單並增加投片量,是讓台積電先進製程維持滿載主因之一。法人亦看好台積電及創意第一季營運將淡季不淡。

台積電下半年為蘋果代工的10奈米A11 Bionic應用處理器順利量產出貨,帶動第三季營收強勁成長,第四季因進入10奈米晶圓出貨高峰期,單季合併營收有機會達新台幣2,757~2,788億元並創歷史新高,且10奈米占全年營收比重將衝上10%。

而蘋果每年第一季都會進行例行性零組件庫存調整,因此iPhone相關晶片在台積電的投片量出現下滑,法人預期明年第一季營收可能較第四季減少10%左右。

不過,蘋果供應鏈雖減少第一季的晶圓投片,但空出來的16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產能,很快就被其它客戶搶光。設備業者指出,今年下半年蘋果的投片量幾乎將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用光,包括繪圖晶片、手機晶片、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比特幣挖礦ASIC等客戶都要不到足夠產能,如今第一季先進製程產能空出來,自然先搶先贏,以免蘋果明年第二季後若再擴大投片時,又要面臨產能不足問題。

台積電一向不對市場傳言進行評論。然而據法人圈消息,第一季搶台積電16奈米及10奈米產能最積極的客戶,以比特幣挖礦ASIC客戶占了大宗。創意目前是市場上最大的比特幣挖礦ASIC委託設計(NRE)及量產服務提供者,又有台積電先進製程奧援,第一季獲得挖礦ASIC客戶追加急單,連帶使得台積電16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在淡季仍維持滿載投片,單季營收季減率可望降至5~8%間,營運已是淡季不淡。

再者,台積電7奈米明年第一季將進入量產階段,部份比特幣挖礦機業者也有意採用,如日本GMO Internet Group就表態將推出搭載7奈米挖礦ASIC的挖礦機。

事實上,比特幣價格在12月改寫新天價後出現回檔,但根據CoinDesk的報價,比特幣價格近日在1.6~1.7萬美元區間盤整,以太幣(Ether)則在800~840美元區間,價格都在歷史高檔,且隨時可能再創新天價,因此推升挖礦ASIC的需求持續衝高。

評析
第一季搶台積電16奈米及10奈米產能最積極的客戶,以比特幣挖礦ASIC客戶占了大宗。
 樓主| 發表於 2018-9-15 19:3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22日MoneyDJ新聞 ,供同學參考

比特幣夯、台積賺飽飽!傳三星眼紅、搶接挖礦晶片單

記者 陳苓 報導

三星電子果然是學人精,先仿效台積電(2330)跨足晶圓代工市場,如今眼看比特幣挖礦生意火熱,據傳又跟隨台積腳步,接下挖礦晶片的晶圓代工訂單。

韓媒etnews 22日報導,業界消息指出,三星電子和俄國比特幣挖礦硬體商Baikal簽約,將替Baikal生產挖礦專用的ASIC晶片,預定2018年1月採用14奈米製程量產。由於三星以往晶圓代工訂單多來自蘋果、高通等大廠,和小廠合作相當罕見。內情人士透露,台積電在此一領域賺進不少銀子,近來虛擬貨幣硬體市況熱,三星也決定接受Baikal訂單。

文章稱,中國業者Bitmain和Canaan Creative是挖礦硬體設備的領導者,兩家公司都是台積電客戶,透過台積16奈米製程生產,出貨量極大、挹注台積營收。Bitmain的螞蟻礦機S9(見圖)內建189個ASIC晶片,Canaan的AvalonMiner 821礦機也具備104個ASIC晶片。礦機處理比特幣雜湊(hash)函數的能力,較電腦和GPU快上一千倍。Bitmain不只出售挖礦設備,更自有挖礦工廠,掌控全球比特幣挖礦市場的60~70%市佔。

挖礦熱潮不只晶圓代工受惠,南韓外包封裝和測試(OSAT)業者也沾光,JECT STATS ChipPAC Korea封裝Bitmain的ASIC晶片,每日封裝量高達100萬組,據傳該公司,考慮擴充產能,處理龐大需求。其他南韓封測廠Amkor和ASE也都滿手訂單。

三星接下挖礦晶片訂單,也可能因為接單不順。今年五月,三星電子把晶圓代工獨立出來,另立新部門,並放話要進軍此一市場,目標當上市場二哥。不過三星大動作似乎碰了一鼻子灰,今年該公司晶圓代工的成長幅度,落後同業。

韓媒BusinessKorea 20日報導,儘管三星搶在台積電之前,提早量產10奈米製程,但是客戶訂單並未因此增加。 Hyundai Investment & Securities主管Roh Keun-chang表示,和記憶體相比,晶圓代工的半導體體積較大,客戶重視穩定和可靠的產品,更勝於製程微縮。這也表示,客戶不會毫無條件一有新製程就採用。

不只如此,三星是記憶體大廠,部分專家指出,三星發展出來的製程較適合記憶體、較不適合晶圓代工。半導體業界人士指出,三星缺乏Know-how,難以依據客戶要求,用最少經費開發出最適製程,以相同規格產品而言,三星價格較不具競爭力。台積和格芯都以價格為武器,對付三星。

評析
三星和俄國比特幣挖礦硬體商Baikal簽約,將替Baikal生產挖礦專用的ASIC晶片,採用14奈米製程量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