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權值股;台積電 – 台積進擊7奈米 力壓英特爾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5-6 15:42: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6 15:44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高通驍龍新晶片 改採台積7奈米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外電報導,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正努力研發新一代驍龍(Snapdragon)855行動平台,將由台積電以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預計2019年上市。法人認為,一旦高通順利轉單,將有利台積電2019年營運動能。

市場對高通旗艦晶片訂單即將轉回台積電早有預期,高通高層就曾在說明與台灣供應鏈的合作關係時表示,雙方於2005年起合作65奈米,一路到45奈米和28奈米、FinFET製程。由於台積電下一個FinFET製程就是7奈米,外界早已肯定高通7奈米將會轉投台積電。

高通驍龍800系列行動平台屬於最高階產品線,往往是各大手機廠旗艦機種使用的主晶片,法人預期,當高通順利轉單,將有利台積電未來營運動能。

外電引用高通一位工程師在LinkedIn的個人資料顯示,目前正在從事「sdm845」和「sdm855」的開發及調測工作,並認為這兩個英文縮寫很可能分別代表驍龍行動平台845和855晶片。

外電報導,驍龍845晶片內部代號為Napali v2.0,驍龍855則稱為Hana v1.0;目前高通在開發用於驍龍845的Linux內核驅動程式,預訂明年初上市,預期南韓三星Galaxy S9和Galaxy S9 Plus可能是最早搭配這顆晶片的手機。

在進入1x奈米時代後,高通的旗艦晶片合作對象轉向三星,已由三星以14奈米生產驍龍820、採10奈米代工今年主打的驍龍835等,7奈米才又轉回台積電生產。

評析
高通新一代驍龍855行動平台,將由台積電以7奈米製程代工生產,預計2019年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18-5-22 19:38: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為1美元...踏進半導體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半導體教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心目中對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張忠謀說,當他感到幸福,便覺得自己成功,他一直都很努力在追求幸福。

張忠謀昨(13)日應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大師講座邀請,以「我的旅程」為題出席演講,這是張忠謀日前宣布退休後,第一次出席的公開活動。歷時近兩小時、全程英文的演講中,從出生、求學到踏入社會的人生歷程,張忠謀說,他一生都在學習,擔任台積電董事長30年期間,張忠謀認為,他獲得的最大成就,在於從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談起跨入半導體產業,張忠謀說是誤打誤撞。24歲那年是他人生的轉捩點,三個月內他做出兩個重大決定。第一個決定是因為兩度申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班失利,迫使他走上就業之路。

第二個決定是找工作時,他一心想進福特汽車,但因福特比半導體公司希凡尼亞開的薪水低1美元,張忠謀打電話爭取高一點的薪水未能如願,讓學機械工程的他,意外跨入全然陌生的半導體業,而態度決定一切。

演講現場有同學發問,怎樣才算成功的人生?張忠謀感性地說,成功有很多方面可以表現,對他來說,當他覺得幸福,便覺得自己成功。
 樓主| 發表於 2018-5-22 19:38: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三星權五鉉明年3月裸退
發展估轉向 不再與台積、英特爾軍備競賽

涂志豪/新聞分析

三星電子第3季初步財報創下新高紀錄,但半導體掌門人權五鉉卻丟下震撼彈,將在明年3月董事會任期屆滿後請辭。相較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是在完成所有安排後,選在明年股東常會後退休,權五鉉決定在明年3月裸退,卻為三星未來的發展投下變數。

三星集團少主李在鎔及前未來戰略室長崔志成雙雙身陷囹圄,權五鉉是三星電子執行長及副會長,等於是現在檯面上的最高掌門人。在三星獲利創下新高之際,權五鉉意外宣布裸退,業界對此大感震驚,卻也充滿好奇,已有不少消息指稱權五鉉是因功高震主而閃退。

但權五鉉對外表示,辭職一事其實已經想了很久,決定在此刻退出,是因為身處變化快速的資訊科技(IT)產業當中,相信後續接任者更能進行創新經營,經營團隊也會有個全新的開始。

事實上,全球半導體業的經營層正進入世代交替階段。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完成所有安排後,選在明年股東常會後退休,外界看好台積電將可順利由劉德音及魏哲家兩位共同執行長接棒,因此近期股價及市值頻創新高。

反觀權五鉉明年3月辭去所有職位後裸退,卻恐為三星的未來發展投下變數。三星的三大事業群中,權五鉉主管半導體及面板事業,加上又是集團副會長,職位位階最高,另二位則是負責消費電子的尹富根、負責IT及手機部門的申宗均。業界認為,權五鉉此時決定離開,另二位高階主管看來是無法掌控半導體及面板事業,勢必會出現群龍無首的問題。

在權五鉉離職後,三星的半導體事業發展方向,也必然會出現重大改變。三星目前是全球記憶體市場龍頭,晶圓代工雖然積極搶攻先進製程市占率,但在7奈米世代的接單情況沒有想像中好。業界預期,三星應會設法在記憶體事業上擠出更多獲利,晶圓代工的衝刺計畫可能朝向獲利最大化的方向前進,不再與台積電及英特爾進行軍備競賽,而是改往利基市場發展。

評析
在權五鉉離職後,三星的半導體事業發展方向,也必然會出現重大改變。
 樓主| 發表於 2018-5-22 19:40: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25 20:09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7奈米發威 明年獲利衝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本周四(19日)登場,法人押注明年營運將強勁爆發。除10奈米製程明年第1季達到全能生產外,明年下半年7奈米主力客戶高通重返,以及輝達、和中國晶片大廠海思擴大布局下,台積電全年每股純益超過15元,再創新高,也讓台積電調升配息、再創新高更添助力。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明年6月退休,各界都給了正面評價,肯定他對台積電貢獻,並奠定台積電未來十年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台積電股價上周寫下237.5元歷史天價,市值站上6.15兆元,創單一上市公司最高市值紀錄,換算張忠謀宣布退休後,市值大增4,408億元,也等於在30周年慶送給股東大禮。

聚焦台積電營運的外資法人機構,也在法說會前夕出具報告,持續給予台積電買進評價,目標價調升至250元。外資並在法說前翻多,連續買超九個交易日,累計買超6萬1,659張。

台積電第3季合併營收達2,521.07億元,季增近18%,超出公司設定的財務預估高標,法人預料,配合蘋果11月iPhon X上市,台積電本季營收仍可延續成長力道,下半年展現強勁回升,其中光是蘋果的相關處理器,下半年即貢獻台積電近30%的營收。

儘管有外資機構對iPhone 8/8+銷售下修預估出貨量,但對台積電明年營運,普遍預期比今年成長更為強勁。其中在占台積電營收逾半的智慧型手機晶片部分,台積電以10奈米獨攬蘋果A11處理器明年第一代將全能生產,基中六核心的處理器搭載蘋果自己設計的首款繪圖處理器,效能和照相功能更大幅提升。

至於台積電的16奈米製程,重心轉移至大陸南京廠,預估明年下半年就近服務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客戶。

明年台積電成長動能最強的製程是7奈米,原因是台積電7奈米製程效能更為卓著,且進展比預估還快,不僅有利台積電確保蘋果下世代處理器訂單,也讓原本在10奈米轉向三星的高通重返台積電,加上中國最大手機和網通晶片廠海思也將在下半年擴大投片量,加上輝達在AI人工智慧和智慧車等領域大放異彩,以及聯發科的新晶片助攻,都讓台積電明年成長動能比今年更強。

法人預估,台積電明年營收和獲利仍可成長中高個位數成長,每股純益預估15元起跳,也讓台積電有再增發現金股息的實力。

評析
明年台積電成長動能最強的製程是7奈米,原因是台積電7奈米製程效能更為卓著,且進展比預估還快

 樓主| 發表於 2018-5-22 19:41: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22 19:42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四大支柱 撐起台積下個黃金十年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本周四(19日)登場,緊接著23日將舉行30周年慶,從種種跡象顯示,台積電已設定行動裝置、AI人工智慧、智慧汽車和物聯網四大領域,將是未來十年支撐台積電持續穩坐晶圓代工龍大的四根大柱。台積電也針對這四大領域,各自提升四大技術平台,以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相關客戶。

台積電今年30周年慶,已敲定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手機晶片大廠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ADI執行長Vincent Roche、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執行長Simon Segars、通訊大廠博通(Broadcom)執行長Hock Ta、微影設備大廠ASML執行長Peter Wennin、以及蘋果營運長Jeff Williams等人,以半導體下一個10年,暢談半導體未來發展趨勢。

事實上,台積電已針對半導體未來10年發展,選定行動裝置、高速運算電腦、智慧汽車和物聯網四大領域,作為未來發展四大重心,並成立四大技術平台,其中高速運算電腦應用涵蓋AI人工智慧、智慧車和智慧醫療、智慧家庭、智慧工廠和智慧城市。也是繼智慧型手機後,被視為未來推升台積電營收成長關鍵動能。

其中最為關鍵是這些領域所需的高速運算晶片,需要7奈米以下更先進的製程技術生產這些先進晶片,台積電也樂觀預估,到2025年,高速運算電腦晶片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5%,足見爆發力驚人。

台積電目前在四大技術平台取得絕佳優勢,四大技術平台客戶導入進度,預料將是此次法說會聚焦重心。

台積電7奈米已預定明年第1季量產,接著推出7奈米強化版提供極紫外光(EUV)解決方案,迎戰三星,並訂2019年下半年量產。台積電也將在5奈米製程全數導入EUV,並已於南科廠展開相關建廠作業。

評析
行動裝置、AI人工智慧、智慧汽車和物聯網四大領域,將是未來十年支撐台積電持續穩坐晶圓代工龍大的四根大柱。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20:04: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19日法說 外資三問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股最大權值股台積電法說會19日登場,成為年底前電子業最重要的景氣風向球。外資圈備妥三問包括聚焦先進製程、與對手競爭狀況,以及新商機對台積電營運貢獻;整體而言,外資圈對台積電後市看好度是「史上最高」。

外資圈提出的對台積電三問包括:一、7奈米先進製程客戶投產速度如何?二、16奈米製程與其他對手競爭狀況變化?三、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的長線大商機,未來對台積電營運貢獻度為何?

台積電股價上周再創歷史新天價,來到237.5元,市值突破6.1兆元。美系外資分析師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宣布退休計畫後,市場一度以利空解讀,但關鍵點在,張忠謀已訂定交棒計畫,宣布退休非但不是突發利空,反而是讓不確定性因素消除,國際資金當然回歸基本面。

綜觀外資圈對台積電股價預估值,以里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的300元最高,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摩根大通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哈戈谷都賦予250元。

同時,瑞銀、美林、花旗環球、瑞穗、德意志證券等,對台積電的投資評等都是「買進」,外資圈團結一心、高度看好台積電的共識度可說是史上最高。

評析
外資圈備妥三問包括聚焦先進製程、與對手競爭狀況,以及新商機對台積電營運貢獻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20: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左大川 明年3月退休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6)日宣布,資深副總經理左大川決定將於明年3月1日退休,左大川的資材及風險管理職務將由副總經理林錦坤接任、資訊技術職務將由資深處長陳文耀接任。左大川表示,退休後之生涯規畫會將大部分時間留給家庭,以享天倫之樂。

左大川於1996年加入台積電,曾分別擔任多個組織的主管職務。在他的帶領下,資訊技術組織一路從生產自動化、資料分析發展到近來的機器學習,對於協助台積電提升營運效率及加速研發速度上有卓越貢獻。同時,在資材及風險管理業務上也帶領台積電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友好關係。

左大川表示,對台積電近21年的經歷是非常感恩,尤其是感謝董事長張忠謀給予他個人能參與台積電奇蹟式的成長過程。

左大川說,當我剛加入台積電時,台積電只是一家剛超過10億美元營收的中型公司,經過21年後,已成為超過300億美元營收及100億美元稅後淨利的世界頂級公司,而且市值也超過了2,000億美元。這趟比雲霄飛車還要刺激的經歷,真是任何人一生中都難得碰到的機遇。

左大川表示,在這過程中也有幸能近距離觀察董事長張忠謀的決策過程,從中學習到了何謂策略思考(strategic thinking)及深度思考(in-depth thinking),這真是莫大的奇遇,「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台積公司董事長張忠謀表示,過去21年來,左大川奉獻努力,見證台積電不斷再攀高峰,是台積電屢創奇蹟的重要貢獻者。我珍惜並真心感謝左大川對公司的付出,因為有他,資產效能與資訊科技成為台積電的競爭利器。張忠謀接著表示,「那美好的仗,我們已經一起打過,祝福大川有一個豐富愉快的退休生活。」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20:04: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 加購1億度綠電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16)日宣布再度認購1億度綠色電力,並在將來直接購買再生能源,以響應全球減碳行動。由於綠色電力在電力生產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因此這1億度綠色電力,約可減少碳排放量達5,290萬公斤,相當於529萬棵樹一年的碳吸收量。

台積電實際行動落實環保愛台灣,累計台積電自2015年迄今,已認購4億度綠電,相當於2,116萬顆樹一年的碳吸收量。台積電表示,未來將直接購買再生能源,以響應全球減碳行動。

台積電財務長暨發言人何麗梅指出,促進環境永續是台積電環境保護政策的願景,將持續致力於節能減碳、節約用水等友善環境作為,並於今年再度認購綠色電力,以減緩氣候變遷對環境所帶來的衝擊。何麗梅表示,台積電也承諾,未來在法規與市場供給等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會直接購買再生能源,是積極支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體現。

台積電自2015年至今,已認購了4億度綠色電力。

評析
台積電宣布再度認購1億度綠色電力,並在將來直接購買再生能源,以響應全球減碳行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20: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25 20:07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稱霸全球晶圓代工 關鍵在專注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7日電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誤打誤撞跨入半導體業,不過,台積電的成功,並不是令人意外的結果,專注應是台積電稱霸全球晶圓代工業一大關鍵。

張忠謀因為兩度申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班失利,迫使他走上就業之路。原先他一心想進福特汽車(Ford),但因福特開的薪水比希凡尼亞(Sylvania)低1美元,在爭取福特提高薪資未成下,讓他選擇了希凡尼亞,意外跨入了半導體產業。

張忠謀之後在台灣創立台積電,同樣也不在他原本規劃內。他曾說,1985年來到台灣擔任工研院院長,當時並沒有想到要成立公司。

直到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找了張忠謀,給他一個題目,「假如成立一個半導體公司,要怎樣的公司」,才讓張忠謀發想出晶圓代工創新商業模式,並催生了台積電。

台積電成立30年,並不是一開始就大放異彩,為各界關注焦點,張忠謀曾說,台積電創新商業模式的毀壞性,直到做了10多年後,才被大家看到。

台積電發展初期,與聯電互為伯仲,外界也多以「晶圓雙雄」來稱呼兩公司。直到台積電成功自主開發0.13微米製程技術,聯電因選擇與IBM合作開發失利,台積電就此拉大與聯電的差距。

近年南韓三星(Samsung)積極發展晶圓代工事業,成為台積電頭號對手,不僅自台積電手中搶走手機晶片廠高通(Qualcomm)訂單,並爭搶蘋果(Apple)處理器大單。

台積電不僅接連獨吃蘋果A10及A11處理器訂單,法人預期,台積電明年可望再獨吃蘋果A12新處理器訂單。此外,台積電也將搶回高通7奈米訂單,將在7奈米製程贏得更大勝利。

台積電至2016年囊括全球高達56%晶圓代工市占,穩居龍頭地位,市占率並連續7年攀高,張忠謀認為,堅實的技術領先地位,及對於研發投資和資本支出的承諾,是台積電能持續擴大市占的主因。

業界人士認為,除了有素質高、優秀的人才,專注應是台積電成功的一大關鍵。

不少企業隨著規模擴大,往往會從事業外投資,台積電則是始終專注晶圓代工本業。台積電即便過去曾跨足太陽能與發光二極體(LED)領域,也都是與既有的技術接近。

正因為專注晶圓代工本業,張忠謀多次以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說明台積電迎戰三星等對手的必勝決心。

他曾說,史達林格勒對蘇聯是攸關生死,對德國則不是生死問題,在有差別的條件下,德國30萬大軍完全被殲滅;晶圓代工是台積電的史達林格勒,攸關生活,有決心來防禦。

台積電30年來固守晶圓代工領域,並堅持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和客戶信任4大核心價值,業者認為,這都是台積電能夠技術領先,奠定堅強製造實力,與贏得客戶信任,進而稱霸全球晶圓代工業的關鍵。

評析
台積電的成功,專注應是台積電稱霸全球晶圓代工業一大關鍵。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20:05: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25 20:06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7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市場憂人才出走 台積為何老神在在?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老將轉隊 對二線晶圓廠衝擊較大
昔日台積電研發大將梁孟松轉檯中芯、資深副總左大川宣布退休,台積電(2330)研發人才相繼外流凋零,令外界擔憂,然而台積電3、5、7奈米技術研發超前,老神在在,業界預期梁孟松轉投對岸半導體界,未來影響較大為先進技術領先群之外,聯電、格羅方德等二線晶圓代工廠商。

從2002年開始,中芯國際透過各種方式取得台積電商業秘密及侵犯專利,延攬超過100名以上台積電員工,到2009年;昔日研發大將梁孟松投奔敵營三星;2016年底,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獨董;到昨日台積電宣布資深副總左大川明年退休,著實令外界擔憂研發人才相繼外流凋零,撼動台積電未來3、5、7奈米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地位。

惟業界持不同看法,2003年台積電推出0.13微米銅製程驚艷業界,一戰擊敗IBM,梁孟松居功厥偉,到關鍵14/16奈米技術上,在梁孟松協助下,確實幫助三星14奈米快速達陣,導致台積電大客戶高通訂單流失,超車造成不小傷害。

在梁孟松事件後,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研發上採更為嚴控管理,3、5、7奈米均由不同研發團隊進行,各團隊各自獨立運作,在既有SOP製程基礎上各自獨立研發,每個研發單位均不清楚其他單位關鍵技術。

10奈米以下 完全是另一場賽局
而先進製程進入10奈米以下,像是電晶體的關鍵製程技術與介電質層材料組合完全不同,梁孟松昔日掌握製程技術難以幫助中芯國際在更先進製程上發揮作用,過去在14/16奈米製程成功經驗難以複製到更先進3、5、7奈米,轉檯中芯國際,也對台積電製程技術領先地位不構成威脅。

比起中芯 三星才是主要對手
此外,業界也推論,當年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專利官司,台積電最終願意接受中芯賠款和解,爾後蔣尚義擔任中芯國際獨董,雙方已有一定默契,梁孟松為蔣尚義昔日台積電研發愛將,梁孟松轉檯中芯國際,對台積電而言,目前主要競爭對手為三星,梁孟松雖在先進製程競賽中已發揮不了作用,人才不為敵營所用,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仍為商場戰略上策。

中芯國際在關鍵製程技術與良率與台積電相差甚遠,但在梁孟松加入後,在28、14奈米可望獲得長足進步,業界預期未來影響較大的反而是技術領先群之外,格羅方德、聯電等14奈米以上廠商,一旦中芯國際14奈米建立起來,挾其中國半導體基金資源,低價搶單恐影響二線晶圓代工廠商生機。

評析
老將轉隊對二線晶圓廠衝擊較大,10奈米以下,完全是另一場賽局,比起中芯,三星才是主要對手

 樓主| 發表於 2018-5-30 15:3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30 15:37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從台積電、三星、中芯接班異動 看晶圓代工競局

工商時報 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

2017年10月可謂是全球晶圓代工業者接班議題最為火熱的時期,不但2日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宣布將於2018年6月退休,雙首長平行領導接續,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魏哲家擔任總裁;且10月中旬三星電子宣布,掌管三星電子半導體與面板事業且身為主要功臣的副會長暨共同執行長權五鉉,將宣布退休,此也震撼南韓財經界與科技業;再者中芯國際16日任命出身台積電的梁孟松,為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與趙海軍共同管理公司;顯然,主要廠商的經營管理階層異動,或將牽動未來全球晶圓代工的競爭局面。

相對於台積電董事長的接棒布局相當縝密,且對於兩位接班人的培育時間也相當長,三星的情況顯然較為不同,除先前少東入獄服刑之外,目前權五鉉又選擇於三星這個關鍵時刻離開,三星內部的領導、管理勢必會有一番陣痛期。而剛好2018年又是台積電與三星7奈米的關鍵戰役,恐怕三星近期因內部領導的關係而再次與蘋果訂單擦身而過。不過原先市場對於2018年7奈米之戰,也就相對較看好台積電,特別是在EUV的採用上,市場較認同台積電所採取的漸進式的做法,Samsung的跳躍式策略仍將面臨風險,7奈米製程良率也恐因光源強度與生產量未達經濟效益而面臨問題。

而市場傳出未來三星晶圓代工部門恐不再與台積電及英特爾進行軍備競賽,而是改往利基市場發展,這個評論恐怕有些言之過早,在三星擁有終端品牌、自有處理器晶片、也期望在未來高速運算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考量下,恐怕還是會持續與台積電、Intel同樣並存於晶圓代工先進製程競速的前段班之列。

若以中芯國際高階主管的異動情況來說,雖然2017年第四季中芯國際28奈米佔營收比重估計約10%,但其多偏向中低階的28奈米多晶矽氮氧化矽(Ploy/SiON)技術,高階28奈米HKMG(high-k絕緣層+金屬柵極)製程良率一直不如預期,加上中芯國際持續面臨到來自於台積電、聯電於中國本土的強力競爭,除聯電廈門12吋廠已開始導入28奈米之外,台積電南京廠更將於2018年下半年投入16奈米製程,台系業者勢必將壓制中芯國際先進製程的布局與競爭力;因而短期內中芯國際則祭出挖角梁孟松大將的策略,畢竟過去梁孟松因涉嫌洩漏台積電關鍵技術鰭式場效電晶體技術(FinFET)給三星,使台積電與三星技術差距急劇縮短,所以這次中芯國際期望梁孟松能協助中芯國際目前在製程微縮所面臨的瓶頸,藉此舒緩內部及中國官方對於中芯國際的壓力,畢竟中芯國際在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的提升上必須扮演領航者的角色。

而預料此次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或許在高階28奈米HKMG 製程乃至於14奈米製程的研發,將給予中國晶圓代工業帶來正面加持的作用,但預料對於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將不具威脅性,畢竟台積電領先中芯國際至少三個世代五年的時間,但台積電須提防的是未來中芯國際恐怕會加強對台灣晶圓代工業挖角,屆時台積電勢必將成為中芯國際人才庫的首選;至於中芯國際加速28奈米、14奈米製程的研發速度,則對於二線晶圓代工廠如聯電、Global Foundries恐較有更多正面的對決。

整體來說,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已就未來幾年台積電整體市場、製程技術、擴產計畫做出最完整的規劃與布局,近期股價的表現也充分反映市場對於台積電接棒計畫給予正面肯定;反觀三星未來高層接班情況尚不明朗,是否給予台積電再次拉大與三星競爭差距的契機,值得觀察;至於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後,未來在二線晶圓代工族群所掀起的競爭漣漪,以及對台灣強力挖角的負面效益,預料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評析
三星未來高層接班情況尚不明朗,是否給予台積電再次拉大與三星競爭差距的契機,值得觀察

 樓主| 發表於 2018-5-30 15:36: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為 7 奈米製程做準備,三星宣布 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完成驗證

作者 Atkinson

根據外電報導,18 日三星官方正式宣布已完成了 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的驗證,不久之後可量產。三星表示,相較 10 奈米製程技術,新推出的 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可使晶片能效提升 10%,晶片面積降低 10%。

三星表示,即將量產的 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將是三星推出內含 EUV 技術的 7 奈米製程技術前,最先進的製程技術之一。高通副總裁也聲明指出,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是延續採用經過驗證的 10 奈米製程技術,能提供比 10 奈米製程技術更好的性能和可擴展性,預估未來市場將會持續成長。

據了解,當前主流處理器,包括蘋果 A11、高通驍龍 835、三星 Exynos 8895、華為麒麟 970 等都採用 10 奈米製程技術生產,性能都已非常卓越。未來隨著手機晶片改朝換代,手機廠商也需搭配更先進製程、處理速度更快,同時更節能的手機處理器,使手機操作遲滯獲得解決。

市場分析師表示,三星 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主要是為了之後更先進 7 奈米製程技術做準備。未來三星自行研發的處理器,以及部分高通 ARM 架構處理器,或許會採用最新的 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

評析
三星 8 奈米 LPP 製程技術主要是為了之後更先進 7 奈米製程技術做準備。

 樓主| 發表於 2018-6-5 15:2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19日法說 外資提前押寶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明(19)日登場,外資提前啟動押寶行情,瑞銀、花旗環球證券同步調升對台積電推測合理股價至275元與269元,分居外資第二、三高價,率先按讚權值王。台積電股價有望再度發動漲勢,引領多頭持續攻高。台積電昨日收235.5元,跌2.5元。

外資圈現在對台積電未來12個月股價估值最高者,還是里昂證券的300元。根據過往經驗,台積電就算處於產業順風期,股價並不容易超越多數外資券商預期,且台積電股本大,外資法人掌握約八成籌碼,又多為長線投資,外資券商過去鮮少對台積電啟動價格追逐戰,此次出現大轉變,足見眼前情況與過去已大不相同。

外資券商之所以在推估股價、財務預期上展現對台積電的熱愛,最重要原因在於:「已經不是只從智慧手機市況來看待台積電。」在後智慧機時代,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領域推升高效能運算需求,商機甚至已經放眼2020年之後,外資因而重新評價台積電。

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呂家璈指出,根據瑞銀全球半導體研究團隊最新觀察,機器學習至2021年整體市場規模來到350億美元,若加上通用伺服器CPU規模上看170億美元,晶圓代工從中獲得的商機可達80億至120億美元,遠比先前估計的70億美元更高,成為半導體產業長線大商機。台積電居晶圓代工領頭羊,受惠程度最高。

花旗環球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徐振志認為,台積電供給蘋果新機使用的A11應用處理器,已可提供生物辨識3D感測機器學習,這類功能持續推升對晶圓代工尖端製程的需求。

評析
外資券商過去鮮少對台積電啟動價格追逐戰,此次出現大轉變,足見眼前情況與過去已大不相同。
 樓主| 發表於 2018-6-5 15:2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外資持股比 衝新高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今(19)日登場,數家外資券商提前調高對台積電後市預期,國際機構法人也以行動支持,10月以來大舉回補持股,幾乎抵銷第3季賣超部位的一半,使得外資對台積電持股比率可望重新站回80%,再創新高,走出一波法說會行情。

根據統計,外資對台積電持股歷史高峰出現在今年的6月8日,當時為80.21%;持股張數則是2,079.9萬張;經過第3季的逢高調節,目前持有張數為2,063.3萬張,持股比率79.57%。

好消息是,外資第3季雖然賣超台積電9.7萬張,但第4季才剛過半個月時間,就已經回補逾半的5.6萬張。歐系外資分析師說,國際法人近期顯然著眼台積電受惠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長線商機帶動,買超趨勢尚在延續中,要挑戰八成以上持股高峰,大有可為。

外資圈對台積電推測合理股價估值在250元以上的券商,共有七家:瑞銀、里昂、花旗環球、德意志、摩根士丹利、麥格理與摩根大通證券。

德意志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周立中上周才剛完成亞洲行銷之旅,他指出,國際投資人現在最擔心蘋果iPhone 8與iPhone X賣不好,也擔心半導體庫存還在調整階段;不過,德意志認為,即使新iPhone循環相對疲弱,由於Android陣營在中國市場陸續推出新款智慧機,同時身為非蘋陣營重要晶圓代工廠的台積電,將會從中得利。

麥格理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廖光河則預期,台積電第4季營收因有蘋果、海思半導體、聯發科、輝達(Nvidia)等訂單驅動,單季營收會較第3季成長,明年更有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智慧機以外的商機挹注。

評析
國際法人近期顯然著眼台積電受惠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長線商機帶動,10月以來大舉回補持股

 樓主| 發表於 2018-6-8 20: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營收旺 Q4看增兩位數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9)日舉行法說會,終場股價以239元再寫新天價,市值站上6.22兆元新高,加上公司釋出第4季合併營收以美元計價季增一成、全年營收年增8.8%、各項製程仍將維持領先等利多,展望耀眼,成為史上最風光的一次法說會。

昨天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月初宣布退休後的首場法說,張忠謀未出席,由即將接棒的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和魏哲家,與財務長何麗梅三人挑大樑。台積電股價昨盤中股價一度推升至241.5元,大漲4元,漲幅1.68%,續寫歷史新高價。台積電美股早盤開出大跌逾 1%。

台積電公布第3季毛利率49.9%、營業利益率38.9%都達預估高標,第3季稅後純益899.3億元,季增35.7%、年增37.1%,都顯示製程營運和控管能力優越,單季每股純益3.47元,優於上季的2.56元。

劉德音表示,台積電第3季營收受惠美系通訊新產品量產,即使IC設計庫存水位仍偏高,但結果表現仍優於預期,主因通訊產品,還有高速運算、物聯網與虛擬貨幣引發的挖礦需求帶動。

台積電並釋出第4季合併營收將落在91億美元到92億美元,季增一成,歸功於10奈米持續放量,估占營收25%,但因10奈米仍在初期量產階段侵蝕部分毛利率,估單季毛利率仍低於五成、約在48%到50%。

何麗梅補充說,台積電的第4季預估值若以美元計價,或用30.3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基礎,單季將創歷史新高,同時也使台積電今年合併營收年增率8.8%,同創新高。

台積電的亮眼表現,加上記憶體價格大漲,劉德音因而上調今年全球半導體業成長預估值,由上季預估年增12%,上調至年增率16%,其中記憶體年增高達51%,扣除記憶體,年增率為6%。至於晶圓代工產業年增率,他也比原先樂觀,預估可比去年成長達7%,優於原估的年增6%,而台積電年增8.8%,優於產業平均成長率,符合年初預估的成長5~10%區間。

劉德音強調,今年半導體成長,除記憶體外,半導體晶圓內含價值提升,加上高速運算、汽車相關需求上揚,推升半導體產值成長,尤其高速運算,預估將是未來半導體成長主要動能,台積電也會協助客戶抓住成長趨勢。

何麗梅並對明年台積電營收也有信心地表示,和今年相同的成長軌跡,公司也打算明年提高現金股息,但增加幅度將由董事會決定。

評析
台積電第3季表現仍優於預期,主因通訊產品,還有高速運算、物聯網與虛擬貨幣引發的挖礦需求帶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2: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3,264億 台積資本支出創新高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9)日在法說會公布今年資本支出將達108億美元(換算約新台幣3,264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表示,未來幾年的資本支出都會超過百億美元,產能和技術同步推升,但面臨折舊增高,台積電將透過四大策略保利潤,讓毛利率維持在50%附近。

何麗梅表示,台積電近幾年高資本支出,讓台積電今年折舊金額增加約16%,明年也會增加。而且未來不管在先進製程和成熟製程,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但台積電仍會透過四大面向,包括持續創造更多價值、增加營運績效、做好產能規劃並提高生產效率、持續創新技術,讓未來幾年的毛利率靠近50%,希望能持穩不墜。

這也是何麗梅在歷次的法說會中,昨天專程向法人說明台積電未來的獲利能力。她解釋,台積電第4季毛利率會受10奈米影響,主因10奈米仍在初期量產階段,估計新製程需八季的學習時間,第3季10奈米量產就稀釋了毛利率2 個百分點,第4季約稀釋3個百分點,但預估明年全年影響毛利率只降到1個百分點。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和魏哲家昨異口同聲地表示,台積電未來將在智慧型手機、高速運算電腦(HPC)、物聯網與汽車電子四大領域大啖商機。劉德音甚至強調,應用於AI(人工智慧)的HPC,未來五年會快速成長,增速比他兩年前預估還快。

昨天的法說會中,劉德音和魏哲家分工,針對台積電建置四大平台,劉德音負責說明前二項,魏哲家負責後二項,分工明確,細說台積電未來的機會和布局。

智慧型手機部分,劉德音預估,自2017年到2021年年複合成長率約 6%的年複合成長率,整體來看,台積電不論高階或是中低階智慧型手機都會好。但高階智慧型手機挹注台積電的營收更比中低階手機更明顯。

就HPC的發展,劉德音強調,AI將是非常重要的驅動力,主因深度學習及資料中心,需要功能更強大的繪圖處理器( GPU)、中央處理器(CPU)、可編程邏輯元件( FPGA),以及特殊應用IC(ASIC)晶片的需求。

魏哲家則針對台積電在物聯網的布局強調,這項領域也是台積電重要平台,今年已有10億美元營收來自這塊領域。

評析
台積電未來幾年的資本支出都會超過百億美元,產能和技術同步推升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3: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資本支出未來幾年維持逾百億美元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年提前進行7奈米試產產能建置,資本支出預估將達10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財務長何麗梅表示,台積電未來幾年資本支出都會維持在100億美元以上。同時,台積電先進製程推進順利,營運帶來的自由現金流量十分充沛,未來幾年股利逐年增加的目標不變。法人推估,台積電明年發放現金股利可望上看8~9元。

台積電10奈米順利進入量產,7奈米也已在第3季進入生產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可導入量產,至於採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的7+奈米則預計在2019年進入生產階段。以7奈米推進情況來看,明年底前會有超過50個晶片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而且有超過一半是包括繪圖晶片、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等高效能運算(HPC)相關晶片。至於5奈米研發順利,預計2020年進入量產。

台積電已設定智慧型手機、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四大平台是未來成長主要動能。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表示,2017~2021年的智慧手機出貨量仍會有6%的年複合成長率,硬體上的升級、支援人工智慧或虛擬實境等新功能,都會推動相關晶片市場成長。另外,人工智慧在HPC領域的應用愈來愈廣,台積電會協助客戶搶進市場,未來5年的成長會加速。

共同執行長魏哲家表示,台積電今年將有10億美元營收來自物聯網應用,未來5年的CAGR高達20%,在物聯網應用中很重要的感測器產品上,台積電已推出40奈米製程爭取龐大商機。在汽車電子部份,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包含自駕功能的智慧汽車、電動車等是3大主流,今年對台積電營收貢獻已上看14億美元,預估5年內營收規模可成長1倍。

為了讓製程微縮及推進順利進行,台積電上修今年資本支出至10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且未來幾年資本支出也將維持在100億美元以上,資本支出營收占比將維持在30~35%。

由於台積電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足以因應資本支出,法人預估今年賺逾一個股本沒有問題。在考量未來幾年自由現金流量十分充沛情況下,何麗梅表示,過去3年的股利已逐年提升,未來幾年股利逐年增加的目標不變。

評析
台積電未來幾年資本支出也將維持在100億美元以上,資本支出營收占比將維持在30~35%。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3: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雙CEO談接棒 會很順利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9)舉行法說會,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與魏哲家,首度在董事長張忠謀宣布退休後露面,兩人自信心和笑容大增,但回答法人仍相當謹慎和小心,表現四平八穩。

在被法人問到未來接任董事長與總裁看法,劉、魏兩人異口同聲說,轉換將會很順利。

魏哲家認為張忠謀在管理與業務上都樹立很高的標準,未來對他而言,最大挑戰就是門檻太高,很難超越。至於劉德音,魏哲家表示,和他已認識很久,未來雙方還是會維持過去步調一起合作,相信接棒後不會有問題。

劉德音則說,魏哲家本來就是好的執行長 ,接棒對兩人挑戰不會太大。對他個人而言,是要扮演好新的角色 (指董事長〉,他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到。

劉德音強調,過去就與魏哲家密切合作,距離張忠謀卸任(明年6月股東會後)還有八個多月時間,雙方還有時間可以調整,預期可順利度過這段轉換期。

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人在法說會仍依照過去分工模式,劉德音負責回答法人提問先進製程,尤其在7奈米以及智慧型手機和高速運算和AI人工智慧的發展及布局;魏哲家則回答物聯網和汽車電子的製程發展以及南京廠布局,甚至28奈米在中國大陸追趕下,是否還能維持高市占等。

但涉及公司和同業競爭及涵蓋高階和成熟技術的布局,同時涵蓋劉和魏分工項目,兩人也會不約而同互看一下,看誰先回答;不過這次的法說會,兩人的笑容,明顯比過去多,而且多了更多自信。

評析
在被法人問到未來接任董事長與總裁看法,劉、魏兩人異口同聲說,轉換將會很順利。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3: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 7 奈米製程恐滿載  中國海思尋求第 2 供應商支援

作者 Atkinson

19 日台積電法說會上,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才表示,7 奈米及 7 奈米 + 將會如期在 2018 年試產或量產,而且成為台積電 2018 年重要的獲利來源之一。但是現在,就有平面媒體報導表示,向來是台積電重要客戶之一的中國海思,預計在 7 奈米製程上尋找第 2 供應商,以確保未來在 7 奈米製程方面有足夠給海思來使用。目前,台積電的競爭對手,包括三星、格羅方德、英特爾都磨刀霍霍的準備搶單。

根據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在法說會上的說法,台積電的 7 奈米及 7 奈米 + 先進製程,前者將在 2018 年第 2 季進入量產,而即將導入 EUV 技術的 7 奈米 + 製程也將在 2018 年進入試產的階段。而且,在 2018 年底之前,包括 7 奈米及 7 奈米 + 先進製程將會有 50 個設計定案,其中有一半來自於高效能運算 (HPC) 的應用領域。因此,看起來台積電 7 奈米製程在前期的產量時將會處於相當吃緊的狀態。所以,平面媒體報導指出,這樣的情況下,使得即便是台積電向來忠誠客戶的中國海思,也必須尋求第 2 供應商的支援,以求屆時有足供的產能能使用。

市場分析師表示,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過去台積電的 10 奈米製程上。2017 年初,台積電為了獨家生產蘋果的 iPhone 8 所使用 A11 處理器,幾乎整個吃下了所有的台積電 10 奈米製程產能。導致其他廠商包括海思、聯發科等廠商都無法獲得產生以生產新款晶片。這一延誤,還幾乎讓聯發科的首顆 10 奈米晶片 X30 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優勢,使高通由三星 10 奈米製程所生產的驍龍 835 晶片漁翁得利,幾乎囊括 2017 年上半年 Android 陣營的所有新款高階智慧型手機。

目前,台積電的 7 奈米製程除了可望再次獲得蘋果新一代 A 系列行動晶片的獨家生產訂單之外,外傳有部分高通的晶片訂單也經回流台積電生產。在這兩家大廠的下單下,未來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能擠出的量恐怕也相當有限。所以,在避免過去 10 奈米的歷史重演,中國海思就考慮尋求第 2 供應商的支援。目前,包括三星、格羅方德以及英特爾都想搶這份訂單。

分析師指出,就這 3 家台積電的競爭對手來看,三星是最有條件拿下該份訂單的廠商。其原因是除了三星可以透過綁樁 OLED 面板,DRAM 和 NAND 快閃記憶體等資源的方式,服務來吸引中國海思下單之外,三星也是目前繼台積電之後,準備在 2018 年導入 7 奈米製程的代工商。只是,三星與中國海思不但在晶片方面是直接競爭對手的關係,還在手機市場上與海思的母公司中國華為有著競爭關係。因此,要透過這種綁樁的銷售策略來搶海思的訂單,其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至於,目前全球排名第二的晶圓代工商格羅方德,其情況就與三星有所不同了。由於格羅方德有來自 IBM 方面的技術支持,如果好好利用手頭上的資源,說不定能得到海思的青睞。不過,格羅方德目前面臨的問題是,除了要幫夥伴 AMD 生產產品之外,自家的 7 奈米製程也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問世。雖然格羅方德曾宣布 7 奈米製程將在 2018 年量產。但是,格羅方德的延遲也不是第一次。加上即使進展順利,到時候產能也可能必須給 AMD,無暇顧及其他的廠商。

至於,在英特爾的部分,雖然始終聲稱自己的製程技術要優於其他競爭對手,也就是自家的 10 奈米製程相當於其他半導體廠商的 7 奈米製程。不過,連自家的第 8 代酷睿處理器都還沿用 14 奈米製程,而 10 奈米製程最快也必須要到 2018 年才問世的情況下。中國海思是不是真的會信任英特爾的製程技術保證,將新一代晶片交給英特爾的 10 奈米製程代工生產,其中恐怕還會有很多的疑慮需要釐清。

評析
在避免過去 10 奈米的歷史重演,中國海思就考慮尋求第 2 供應商的支援。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3: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WSJ:想買便宜又賺錢的亞洲科技股? 看看台積電吧!

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若投資人想布局賺錢的科技股,但當前股價仍相對便宜的個股,可以考慮台積電(2330)。

從預估本益比來看,根據彭博統計,現在局面一片大好的台積電,預估本益比僅18.02倍。反觀身為台積電客戶,目前受益於資料中心晶片與比特幣挖礦需求均暢旺的輝達(NVidia),預估本益比達49倍;同樣受惠比特幣挖礦題材的台積電客戶超微(AMD),預估本益比更達134倍!

若以財報數字來說,台積電上季營收年增18%,營業利潤率達39%,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佔有率更接近60%。

從題材面來看,台積電不僅受惠動能強勁的智慧手機晶片需求,還吃到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與自駕車等「明日之星」的題材。

《華爾街日報》在報導中說:「人工智慧、雲端運算都是帶動今年許多科技飆股的題材,有些科技股受惠於這些趨勢,特別是在亞洲,但估值依然合理。」

「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就是1檔這樣的個股。還在科技股尋找投資價值的投資人,應該要看看台積電的籌碼。」

今年截至今天台股收盤,台積電股價累計大漲30.85%至237.5元台幣,市值6兆1585億元台幣。

評析
台積電不僅受惠動能強勁的智慧手機晶片需求,還吃到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與自駕車等「明日之星」的題材。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4: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三星耍心機、傳擬買斷EUV機台,阻撓台積7奈米製程

記者 陳苓 報導

三星電子耍手段、搶奪晶圓代工市場!據傳製程微縮必備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EUV),可能會被三星幾乎買斷,藉此妨礙對手。

韓媒BusinessKorea 20日報導(見此),業界消息稱,三星正向荷蘭業者艾司摩爾(ASML)洽談,打算購買10台EUV設備。EUV極為昂貴,一台要價2,000億韓圜(約1.8億美元),艾司摩爾是全球唯一的EUV生產商,今年只製造12台,要是其中10台都被三星訂走,其他業者買不到設備,只能跳腳。

外界認為,三星買斷EUV機台,可以強化7奈米以下製程的競爭力,並可搞小動作,阻礙對手。如此一來,台積電(2330)、GlobalFoundries、英特爾(Intel)都很難買到設備,不易發展次世代的微縮製程。

三星在OLED市場用過相同招數,嘗到甜頭,可能打算故技重施。三星是中小型OLED面板龍頭,三星幾乎買斷日廠Canon Tokki生產的OLED蒸鍍機,害得LG Display(LGD)和陸廠搶不到足夠設備,發展遲遲追不上三星。

三星對晶圓代工野心勃勃,積極投入製程微縮。Wccftech報導,三星18日宣布,提前三個月完成了8奈米FinFET LPP的製程驗證,準備投入生產。今年稍早,三星10奈米FinFET量產出包,良率欠佳。三星晶圓行銷副總Ryan Lee說,8奈米量產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8奈米採用已驗證過的10奈米技術,生產會比較順暢。

高通也幫腔,預測三星的8奈米晶片出貨不會延遲,搭載新晶片的智慧機將如期在明年初問世。

韓媒Investor 4月26日報導,據了解,LGD中小型OLED面板的良率問題,導因於日廠Canon Tokki出售的OLED生產設備極為有限。Canon Tokki幾乎壟斷OLED生產設備市場,該公司和Samsung Display密切合作,今年製造的七台設備中,有五台被三星訂走,LGD和中國面板廠京東方只分別搶到一台。

LGD無奈之下,只好找上韓廠Sunic System打造OLED生產設備。不過兩家公司均為首次生產智慧機OLED,據傳蘋果不放心,指名一定要用Canon Tokki設備,因此Canon Tokki儀器將用來滿足蘋果訂單,Sunic System設備可能供貨給中國業者。據了解明年Canon Tokki將打造十台設備,三星已定下五台,LG生產情況將視能買到幾台設備而定。

評析
三星為在半導體製程取得優勢,可能再次採取「搶光設備」的策略。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4: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Q4讚 五外資唱高股價

經濟日報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後,九家外資昨(20)日出具最新評論報告,從外資圈氛圍看,市場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明年退休帶來的營運疑慮已經降低,在新釋出的外資報告中,有五家調升台積電目標價,其中以花旗環球證券的269元最高。

張忠謀10月初宣布將於明年退休,雖引發市場討論,但因共同執行長模式已運作近四年,外界預料對台積電未來五年營運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也讓外資對台積評等大多維持「買進」、「加碼」。尤其10奈米第4季營運表現優於預期,紛紛讓外資調升目標價,目前市場多數目標價都在250到269元之間。外資圈現在對台積電股價估值最高者,還是里昂證券的300元。

花旗環球在新出爐的報告重申「買進」評等,並重申台積電目標價為269元,是最新出具的外資報告中,對台積電目標價最高的外資法人。

美系外資也指出,從台積電第3季營運結果及第4季財測表現來看,高效能運算系統、人工智慧,尤其智慧手機現在越做越輕薄,空間有限,讓智慧手機中的AI應用程序升級,進一步推動半導體製程前進,這對半導體技術領先者來說相當有利,台積電有望受惠。

市場上大部分外資普遍喊買台積電,但大和證券逆向操作,將台積電評等由「優於大盤」調降為「持有」,但將目標價從230元調升到237元,建議投資人注意短期波動。

日系外資表示,台積電第3季營運結果優於預期,但第4季毛利財測卻低於預期,長線上看好7奈米製程有望在HPC、AI議題帶動下升溫,但短線上10奈米利潤可能出現波動,台積電此時股價不具吸引力,建議投資人可到明年第1季後再做觀察,屆時才是切入台積電的好時機。

外資對台積電最新出具的研究報告中,多在探討10奈米、7奈米新製程進展,並看好7奈米、高效能運算系統(HPC)能見度漸佳,將帶動台積電未來營運表現。台積電第4季受惠10奈米製程大量出貨,單季營收有望季增一成,再創歷史新高,上修今年資本支出至108億美元。

評析
在新釋出的外資報告中,有五家調升台積電目標價,其中以花旗環球證券的269元最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5: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全球瘋挖礦 台廠滿訂單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傳出遭美國監管單位盯上的比特幣(BitCoin),儘管一度引發賣壓,但仍維持在5,600~5,700美元區間,等於1塊錢比特幣就可買5支號稱史上最貴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X,更遑論最近更一舉飆破6,000美元關卡,比特幣熱潮可謂是來勢洶洶。

比特幣及以太幣(Ether)等加密型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y),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這類貨幣不像一般貨幣有實體的錢幣型態,只是網路世界的一組難以破解的編碼。因此,想要擁有比特幣或以太幣,最快的方式當然是透過交易平台進行買賣,不然就是得利用電腦24小時不停的進行「挖礦」,想辦法在區塊鏈「礦山」中把隱藏的比特幣或以太幣給挖出來。

雖然比特幣只是個虛擬貨幣,但已有愈來愈多國家承認其合法支付地位。日本新版支付服務法在今年4月1日生效,包括家電連鎖店Bic Camera等均接受比特幣付款。而包括印度及俄國也傳出有意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合法化。不過,大陸官方目前仍不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還以可能影響金融為由,要求大陸關閉比特幣交易平台,不過,市場預期大陸將放寬監管,也激勵比特幣行情突破6,000美元大關。

事實上,目前全球有7成的比特幣是來自大陸的礦工,大陸業界也流傳一句話,「深圳的礦機加上四川的水電」,成就了大陸比特幣的挖礦大業。

數千台到上萬台的挖礦機、數十台的大型風扇或冷卻設備,每天24小時不停的挖礦,但能挖到的比特幣已愈來愈少,比特幣價值也愈來愈高,不僅大陸人瘋挖礦,包括日本、台灣、韓國等地都有人建置挖礦專業平台。

但挖礦帶來的負面問題也不少,如台灣日前就發生有人在民宅設立挖礦機導致電線走火。而挖比特幣需要耗費大量電力,挖出1塊錢比特幣的耗電量,幾乎是正常家庭3~4個月的用電量。

所以,礦工們要持續升級挖礦機,也塑造出難以想像的比特幣挖礦生態圈,為挖礦機打造特殊應用晶片(ASIC)的創意接單暢旺,記憶體廠如威剛、宜鼎等亦滿手訂單,就連台積電也看到挖礦的好行情。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在日前法說會中就指出,第三季加密型虛擬貨幣的挖礦相關晶片需求強勁,並帶來了3.5~4億美元營收。

評析
台積電第三季加密型虛擬貨幣的挖礦相關晶片需求強勁,並帶來了3.5~4億美元營收。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5: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6-30 20:46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挖礦利器→ASIC晶片搶手 台積電、創意 受惠大

工商時報 蘇嘉維/台北報導

比特幣持續飆漲,截至昨(21)日為止,價格已經漲破6,000美元,光是本月初至今漲幅就高達39%,甚至有市場調查指出,比特幣將漲破1萬美元,將可望持續吸引更多挖礦工跳入。

法人表示,比特幣概念股如台積電及創意等廠商,都有機會受惠這波比特幣熱潮,挹注業績成長。

翻開過去比特幣挖礦工具歷史,從過去CPU時代,一路到顯示卡當中GPU,再進入到FPGA晶片運算,直到目前的ASIC晶片。由於CPU設計用作通用運算,因此不適用於特定運算需求,直到後期的FPGA及ASIC晶片,當中可以植入特定演算法,因此成為礦工的最愛。

IC設計服務業者創意今年以來受惠於比特幣價格飆漲,接獲許多挖礦ASIC晶片訂單,業者先前也對外釋出好消息,晶片訂單接單相當暢旺。法人表示,創意訂單能見度已經到年底。

挖礦需求火熱,連台積電在日前的法說會上也罕見提到,上季雖然IC設計端庫存水位仍偏高,但是因為通訊、高速運算及虛擬貨幣引發的挖礦需求,帶動財報達到高標水準,EPS達到3.47元,遠優於前季的2.56元。

不過,創意最被看好的其實是人工智慧市場,由於人工智慧同樣需要高速運算需求,各大OEM及ODM廠皆需要屬於自家產品的ASIC晶片,隨著人工智慧發展逐漸蓬勃,人工智慧將可望成為創意的主要營收來源。

法人表示,創意為台積電持有36%的子公司,因此創意接獲的訂單都委由台積電投片量產,因此看好比特幣及人工智慧訂單持續湧進,創意及台積電都將可望共享商機。

評析
比特幣概念股如台積電及創意等廠商,都有機會受惠這波比特幣熱潮,挹注業績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6: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19 15:14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2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明30周年慶 科技大咖來台
蘋果高通輝達等齊聚 展望半導體未來10年


【蕭文康╱台北報導】

台積電(2330)將在周一(23日)盛大舉辦「台積公司30周年慶」,一連串的活動中包括有半導體論壇、晚宴以及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等,由於包括蘋果營運長、高通及輝達等知名科技公司重要高層均來台與會,無論在場中或會外可能拜訪台灣的供應鏈等,預料都將成為產業界關注焦點。

張忠謀親自主持
據台積電說明,周年慶活動將由當天下午舉行的半導體論壇揭開序幕。

論壇主題是「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展望,Semiconductor︰The Next 10 Years」,由董事長張忠謀親自主持,將邀請包括國際大廠高通、博通、輝達(nVIDIA)、亞德諾(ADI)、艾司摩爾(ASML)、安謀(ARM)、蘋果等重量級客戶及合作夥伴來台灣。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與會人士均屬科技產業中的重量級人士,台積電也首度直播全場論壇,論壇除了由張忠謀親自主持,與談人士包括了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亞德諾執行長Vincent Roche、安謀執行長Simon Segars、博通執行長Hock Tan、艾司摩爾執行長Peter Wennink、以及蘋果營運長Jeff Williams等。

首度採全場直播
事實上,張忠謀對於台積電30周年慶相當重視,也是人生另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日前宣布即將於明年中股東會後退休。

而為何選擇此時宣布?理由之一就是10月23日就要舉行30周年慶,很多重要的客戶都會來台灣參加,「若他們離開了,我才宣布,他們會覺得我們不禮貌。」

另外,在論壇結束後之後,張忠謀也會主持晚宴歡迎參加周年慶的貴賓。而晚宴結束之後,台積電將接送貴賓前往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台積電也提醒參與貴賓要穿西裝等正式服裝才能進場。

台積電近期活動除了19日才結束的第3季法人說明會外,昨也有部分廠區在竹北體育場舉行家庭日,而在23日舉行完30周年慶後,預計於11月4日,張忠謀也將會出席並主持退休前最後一次運動會,而歷年他在運動會中的談話也都是產業界關注的焦點。

台積電30周年慶重點
◎時間:10月23日下午1點半
◎主持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論壇主題: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展望
◎論壇出席貴賓: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亞德諾執行長Vincent Roche、安謀執行長Simon Segars、博通執行長Hock Tan、艾司摩爾執行長Peter Wennink、以及蘋果營運長Jeff Williams等
◎晚宴:君悅飯店
◎音樂會:國家音樂廳
◎其他:台積電首度現場直播
資料來源:台積電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7: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2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媒訪台積工程師:很多陸廠哈TSMC人才 出高薪挖角

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上海財經媒體《第一財經》日前刊出題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熱錢湧入、政策頻出,但核心技術仍差3代」的專文,其中提到在整體半導體產業中,中國在設計與封測這兩領域,與外國差距逐漸縮小。

然而,中國在製造(晶圓代工)上仍有不少差距,而且核心技術距離國際最頂尖水準的廠商,還差了3代。

產業研究機構集邦資訊半導體業分析師郭高航受訪時表示,半導體製程需要大量設備和材料,陸廠在生產設備方面,北方華創的刻蝕機能做到28nm級別,但也沒有大規模量產,而現在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已經到7nm,相差3代,而陸廠在光刻機領域的差距更大。

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球晶圓代工業在12吋晶圓產能中,三星以22%位居全球第1,其次是14%的美光,SK海力士與台積電(2330)均為13%,並列第3,中芯國際僅以2%排名第9位。

報導指出,大陸半導體業的最大問題,「也許還是人才和技術存在的先天短板(弱點)」。

另外,報導也訪問台積電1位不具名工程師,他認為中國政府鼓勵本土產業的措施,將縮小陸廠與國外廠商的差距。

在引進人才方面,這位工程師提到,現在不少企業開出非常高的薪資,「能誘使台積電的人跳槽,第一個原因是薪資,第二個是他們是不是真的能做他們想做的事」。

「甚至有時候,實現自我成就會比工資更重要。」

評析
大陸半導體業的最大問題,「也許還是人才和技術存在的先天短板(弱點)」。
 樓主| 發表於 2018-6-30 20:4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獨吞蘋果A12新單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供應鏈透露,台積電挾7奈米製程優越的效益,再度完封三星,獨拿蘋果下世代A12處理器,也寫下台積電在20奈米及10奈米和7奈米製程三個製程世代,都獨攬蘋果先進處理器大單的紀錄,並奠定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放心交棒的根基; 台積電也訂今(23)日的30周年慶,和供應鏈分享此榮耀。

三星為爭奪蘋果A12處理器大單,幾乎全員卯足全勁,甚至不惜提早在7奈米導入極紫外光(EUV)製程技術,想以縮短光罩數,提升晶片良率等,加上掌握記憶體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關鍵零組件,打動蘋果,讓蘋果重啟雙代工來源,瓜分台積電的訂單。

領導三星的晶片和零組件業務部門的權五鉉(Kwon Oh-hyun)還為此去了趟美國,並拜訪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眾多客戶,會後向韓國媒體透露與蘋果達成三星重獲 iPhone處理器生產訂單的協議。

近期甚至傳出三星要封鎖台積電導入EUV進度,打算包下主要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一年期EUV訂單,全力阻擋台積電進度。但台積電表示導入EUV進度,早已規劃,而且也向艾司摩爾承購設備,不會影響台積電在7奈米強化版及5奈米導入EUV進度。

法人圈也證實,台積電7奈米以優於三星的效能,包括省電和電晶體運算速率,超越三星,讓台積電獨拿蘋果下世代A12處理器大單。

台積電供應鏈也以台積電持續獨攬蘋果A12處理器大單,完封三星的7奈米,證明三星想全數包下ASML未來一年的EUV機台,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艾司摩爾不會得罪大客戶,而且也深知台積電的實力。

台積電內部也對7奈米製程抱持高度信心,預料有相當高比率16奈米製程客戶,都會直接跳過10奈米,導入7奈米製程量產。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日前在法說會透露,到明年底將有50個產品導入7奈米製程量產,明年7奈米將成為推升台積電營收成長動能,而且可能是歷任製程中,挹注營收爬升速度最快的製程。

台積的7奈米,除了蘋果A12處理器外,還包括原本在10奈米轉向三星的高通,也重返台積電,其餘還包括中國最大手機和網通晶片廠海思,以及在AI人工智慧和智慧車等領域大放異彩的輝達,加上本土IC設計聯發科新晶片助攻,都讓台積電明年成長動能比今年更強。

評析
台積電7奈米以優於三星的效能,包括省電和電晶體運算速率,超越三星,讓台積電獨拿蘋果下世代A12處理器大單。

 樓主| 發表於 2018-7-4 20: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今30週年 張忠謀揭未來10年趨勢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今(23)日盛大舉辦「台積公司30週年慶」活動,將由下午舉行的半導體論壇揭開序幕,董事長張忠謀將揭櫫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趨勢。據了解,張忠謀將針對行動運算、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台積電未來四大成長動能,與重量級客戶及合作夥伴進行對話,人工智慧及自駕車亦將成為熱門討論話題。

台積電今舉辦30週年活動並盛大舉辦「台積公司30週年慶」論壇,由董事長張忠謀親自主持,與談人包括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亞德諾執行長Vincent Roche、安謀執行長Simon Segars、博通執行長Hock Tan、艾司摩爾執行長Peter Wennink、以及蘋果營運長Jeff Williams等,論壇主題則是半導體的未來10年展望(Semiconductor: The Next 10 Years)。

台積電將於30週年慶當天在國家音樂廳舉辦音樂會,此次曲目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原本由委內瑞拉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Simon Bolivar Symphony Orchestra of Venezuela)演出,但因演出單位遭受政經不可抗力因素取消,音樂會改由比利時列日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克里斯蒂安.阿閔(Christian Arming)領軍的維也納室內管弦樂團來台演出。

成立30週年的台積電,營收及獲利創下新高,股價及市值也改寫歷史新高。張忠謀曾指出,如今半導體晶片愈來愈普及,運算應用無所不在,一個智慧化的未來是仰賴持續不斷精進與創新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結合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及客戶創新的演算方式、客製化的架構,以及堅強的設計實力,客戶能夠針對過去不曾涉足的應用產品市場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台積電並能透過客戶,將足跡擴展到全球的高效能運算市場。

台積電即將邁入第4個10年,已走在半導體技術的最前端,發展成為全球邏輯積體電路產業最大的產能提供者,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已成為今日資訊科技產業的骨幹。業界預期,張忠謀今年將針對行動運算、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台積電未來四大成長動能,透過與客戶及夥伴對話,讓市場各了解半導體未來10年的發展藍圖,同時也展現台積電無可取代的晶圓代工夥伴地位。

評析
台積電成為全球邏輯積體電路產業最大的產能提供者,生產的晶片已成為今日資訊科技產業的骨幹。

 樓主| 發表於 2018-7-4 20:01: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破壞式創新、堅守核心價值 台積創造代工霸業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明年6月股東常會後退休,而今年第三季財報繳出亮麗成績單,股價續創新高,總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逼近新台幣6.2兆元規模,超過可口可樂、IBM、英特爾等國際大廠,幾乎快與奇異(GE)、AT&T並駕齊驅。

30年來台積電能創下如此佳績,董事長張忠謀自然是居功厥偉。細數台積電成立30年來的許多重大突破,由張忠謀開創的晶圓代工商業模式,帶來對半導體產業的破壞式創新,讓IC設計產業(fabless)能夠帶領市場不斷創新是最關鍵原因。第二個重要因素則是台積電一直堅守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和客戶信任的核心價值。

台積電去年合併營收達9,479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3,342.47億元,同創歷史新高。而台積電年度獲利已蟬聯多年台股獲利第一高,對台灣生產毛額(GDP)貢獻高達4%左右,且繳交的營業所得稅逾300億元,也是企業繳稅冠軍,占全國營所稅比重超過11%。

台積電持續在台投資,今年資本支出達108億美元,投資規模已遠遠超過國內科技業。台積電目前員工人數達4.7萬人,員工待遇已遠在台灣平均薪資水準之上,這是張忠謀認為屬於台積電的重要成就之一。

隨著台積電5奈米晶圓廠開始興建,同時確立3奈米晶圓廠留在台灣,龐大生態系統也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如台積電去年產值的直接效益約新台幣8,370億元,誘發消費效益高達2.42兆元,帶動產值倍數達2.89倍。再者,台積電帶動供應鏈與週邊產業就業人數達32萬人,創造就業倍數達8.12倍,無疑是台灣經濟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大支柱。

台積電已是全球擁有最大邏輯IC產業的半導體大廠,光是去年一年,台積電就以249種製程技術,為449個客戶生產9,275種不同產品,為客戶生產的晶片被廣泛地運用在電腦產品、通訊產品、消費性、工業用及標準類半導體等多樣電子產品應用領域。如此多樣化的晶片生產有助於緩和市場需求的波動性,使台積電維持較高的產能利用率及獲利率。

評析
台積電一直堅守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和客戶信任的核心價值,這是台積電的重要成就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8-7-11 20:32: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一樁失敗交易催生…台積電 顛覆產業鏈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手創造了晶圓代工的產業模式,然而當年卻是一樁未成的交易,孕育出對全球科技業影響深遠的創新之舉。

1984年,張忠謀在紐約擔任通用器材的總裁時,一個創業家希望募資5,000萬美元欲設廠生產晶片。這筆錢在當時不算小數目,張忠謀便要對方回去擬好書面提案再來。然而對方一去不回,直到張忠謀打電話聯絡,才發現原來他已找到願意接單生產的工廠,不需要自己蓋廠,所需的資金也大大降低。

張忠謀說,當年投資不成「我其實很失望,但也讓我有了靈感。」三年後,他回台創立台積電提供純晶圓代工的服務,讓無廠半導體公司將設計交給台積電生產,這項創舉帶動往後高通﹑博通和輝達(Nvidia)等IC設計業者的興起,引導產業走向設計、製造、封測的專業分工模式。

就在台積電將於本月慶祝創立30年前夕,86歲的張忠謀宣布將於2018年6月退休,交棒給現任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魏哲家則將擔任總裁。

「自從我們成立以後,無廠半導體公司在全球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他說,「過去30年半導體產業的多數創新都來自於這些公司。推動產業的許多創新,可能是我最大的驕傲。」

張忠謀當年在台灣政府協助下創立台積電,他所構建的半導體產業模式不只讓蘋果的iPhone成為可能,也創造了一個世代的企業領袖,提振了台灣經濟。深受台灣人民敬重的張忠謀表示,未來台積電擴張仍將以台灣為主。

目前在全球規模達500億美元的市場中,台積電占有率達59%,股價市值超過國際晶片大廠英特爾。台積電的成功不僅在於成為台灣市值最大的企業,也讓這個人口2,300萬的小島聞名國際。

但如同張忠謀所言,台積電過去30年沒有一個時刻萬里無雲,現在也不是。半導體產業正面臨每隔幾年便出現一次的重要關卡,隨著汽車﹑家電等愈來愈多裝置都能連上網,新興的物連網趨勢將是下一個成長動力。同時中國大陸在全球舞台上崛起,勢將帶動產業全面洗牌。

為了因應三星與英特爾搶食晶圓代工的大餅,台積電準備斥資最高逾200億美元在南台灣打造先進的三奈米新廠,以技術保持領先距離。在全球半導體業的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之際,張忠謀表示,過去台積電一年的資本支出都在100億美元左右,往後可能逐步攀高,至每年上看110億美元。

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級的領袖人物也與張忠謀的成長背景有關。1931年出生在浙江寧波的他,因中日戰爭及國共內戰而隨家人輾轉於上海、重慶及香港,之後赴美國哈佛及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1955年,張忠謀進入希凡尼亞半導體(Sylvania Semiconductor)任職,開啟了他和半導體事業一生的緣分。1958年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前後達25年,期間他重拾書本,取得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回到德儀後歷任該公司全球半導體集團總經理及總公司資深副總裁。1985年,他獲台灣政府邀請出掌工研院,開啟成立台積電的序曲。

張忠謀在2005年曾將台積電總執行長一位交棒給蔡力行,不過在全球金融風暴後,他在2009年6月重掌兵符。對於他這次宣布裸退,目前股價反應出投資人對交棒計畫投下信任票。
 樓主| 發表於 2018-7-11 20:3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慶30/迎戰大猩猩…接班人考驗重重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獨創的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造就其營運逐年走高,最近十年的實力,更一舉對決在董事長張忠謀口中全球半導體業裡的800磅大猩猩英特爾與三星。雖然目前這兩隻大猩猩仍是台積電最大的威脅,與台積電分食訂單。但近十年也是台積電展現加速推進先進製程研發決心和戰力最強有力的時期。

台積電今年30周年,在最近的十年中可稱為先進技術起飛時期,期間挾28奈米創下史上最久且市占最高的黃金時期,即使這項獨門必殺絕技,今年已進入第六年,仍是台積電最賺錢的製程之一,為台積電奠定投入更大研發資金的基石,也把對手聯電、格羅方德和中芯遠遠拋在後面。

到了20奈米以下,因投資金額昂貴,有實力投資並不多,最後只剩三星和英特爾兩家。有了前研發大將梁孟松投靠三星,讓三星加速推進至14奈米的心中之痛,台積電內部對先進製程爭戰,花了相當大心血建立資安和營業祕密和專利防護網,這股防護甚至涵蓋設備、材料等供應鏈。

台積電的研發金額,也從過去占營收的低個位數,至今推升占營收達8~10%之高,投資總額直追三星和英特爾。

20奈米堪稱台積電展現不畏懼三星分食代工訂單的重大里程碑,因為獨攬蘋果處理器訂單,接著又用16奈米絕佳的晶片效能讓三星滿頭包,後來更以10奈米製程,獨攬蘋果A11處理器。

台積電10奈米關鍵一役拉開與三星及英特爾「兩隻大猩猩」的差距,除了積極布建硬體規畫藍圖之外,由董事長張忠謀領軍的「夜鷹計畫」菁英24小時三班輪值不停休研發,且研發大軍人數已超過5,000人,更是台積打贏這場關鍵戰役最大後盾。

目前台積電在10奈米製程又獨攬蘋果A11處理器,估計今年營收占20%,但三星和英特爾仍虎視耽耽揚言要拿下蘋果訂單,讓台積電在7奈米以下仍不敢懈怠,可預期未來在7奈米,甚至5奈米和3奈米製程,台積電和兩隻大猩猩的爭戰會更激烈,也是未來兩位接班人必須面對的挑戰。

評析
台積電10奈米關鍵一役拉開與三星及英特爾「兩隻大猩猩」的差距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3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台積、創意 業績喊衝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台積電和世界在第4季客戶訂單需求增溫下,將淡季不淡;創意第3季獲利不如預期,但可預期比特幣和人工智慧(AI)升溫下,也備受看好,三大指標股都被看好是集團年底作帳上攻標的。

台積電第3季毛利率49.9%、營業利益率38.9%都達預估高標,第3季稅後純益899.3億元,季增35.7%、年增37.1%,每股純益3.47元,優於上一季的2.56元。

台積電表示,第3季營收受惠美系通訊新產品量產,即使IC設計庫存水位仍偏高,但表現仍優於預期,主因通訊產品,還有高速運算、物聯網與虛擬貨幣引發的挖礦需求帶動。

台積電釋出第4季合併營收落在91億至92億美元,季增一成,歸功於10奈米持續放量,估占營收25%,但10奈米仍在初期量產階段,會侵蝕部分毛利率,估單季毛利率約在48%至50%。

台積電第4季預估值若以美元計價,或用30.3元兌換1美元的匯率基礎,單季將創歷史新高,今年合併營收年增8.8%,同創新高。

法人看好未來手機、車用導入指紋辨識晶片和電源管理IC,加上高解析度電腦採用LCD驅動IC比重拉升,將為世界本季營運添柴火。

創意預估,明年客戶將會從28奈米製程轉進16奈米製程,加上委託設計服務(NRE)專案等,將於明年認列,包括高階影像處理器、機器學習約二至三個專案。

28奈米製程仍有自動駕駛、5G 基地台、資料中心SSD等領域。外資認為,創意將掀比價效應,將目標價上調至350元,有機會超越聯發科,成為新一代IC設計新指標。

評析
台積電第3季營收表現仍優於預期,主因通訊產品,還有高速運算、物聯網與虛擬貨幣引發的挖礦需求帶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19: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30週年慶 紅色調喜氣洋洋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23)日舉行30周年慶,會場一片喜氣洋洋的紅色調,台積電預計有超過2,000位夥伴共同參與,一同歡慶台積電的30周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在台積電與夥伴們的通力合作下,許許多多劃時代的半導體創新一一成真。這次也安排用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的演出當做壓軸,共同迎接台積電下一個30年。

張忠謀表示,在攜手並進的歷程中,台積電與客戶、許多關鍵的投資人都建立了長期互信的深厚關係。為了感謝共同譜寫台積電歷史的夥伴,在3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特別安排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的演出當做壓軸,讓大家在天籟聲中,共同迎接台積公司的下一個30年。

另外,台積電也為每位來參加30周年慶活動的賓客準備一份伴手禮,內容是阿里山的茶葉並以金銀兩色精緻包裝,台積電在附上的字卡中寫明這份伴手禮是2009年8月阿里山風災後,台積電曾幫助重整的佳部落製茶廠的產品,希望藉30周年慶,與里佳部落聯手奉上一盞感恩茶。

台積電昨舉行30周年慶及半導體論壇,邀請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亞德諾執行長Vincent Roche、安謀執行長Simon Segars、博通執行長Hock Tan、艾司摩爾執行長Peter Wennink、以及蘋果營運長Jeff Williams等7大咖同台。而在訪談過程中,「張式幽默」貫穿全場,全場來賓笑聲不斷。

論壇本來是以來賓姓氏字母排序,但因第一位與談者黃仁勳的簡報投影片還沒處理好,所以由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先開場,原訂15分鐘的開場白時間,他只講了10分鐘,擔任引言人的張忠謀忍不住對Mollenkopf說你講太短了,但沒關係,等一下讓你補救(remedy)一下。沒想到Mollenkopf立馬回應說「我現在很擅長remedy」,意指高通在全球的訴訟需要不斷救火,引場全場哄堂大笑。

張忠謀介紹黃仁勳時,則提及在當年到美國打電話給黃的故事,雖然台積電及NVIDIA是長久合作夥伴,他及黃仁勳是多年老朋友,但沒想到這時候要等投影片。黃仁勳則看了看與會的其他來賓然後說,投影片晚來是大概只有我認真準備,同樣引發會場一片笑聲。黃仁勳解釋,「因為每次張董事長要我講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我都要認真準備,但沒想到我今天的表現在這裡被大家平分了。」

評析
在台積電與夥伴們的通力合作下,許許多多劃時代的半導體創新一一成真。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20: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營運長:跟台積一起賭對了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23)日舉行30周年慶,蘋果營運長傑夫‧威廉斯(Jeff Williams)受邀與會,並參與由台積董事長張忠謀主持的半導體論壇。張忠謀表示,台積電與蘋果的合作時間沒有很久,卻是非常密切,對雙方來說,這個合作非常重要。

2010年雙方種下合作種子
威廉斯表示,原本希望分享未來幾年蘋果的產品規畫藍圖,並請大家保密,但這應該沒辦法做到。蘋果在2010年與台積電種下合作種子,這個合作是個很大的賭注,而且看來是成功的。

回想與台積電合作的緣由,威廉斯說他當年到張董事長家拜訪,夫人張淑芬也在場,當時雙方還沒有生意上的往來,但那是一頓非常美好的晚餐,討論到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把科技及蘋果的雄心壯志結合在一起。

威廉斯表示,對蘋果來說,與台積電的合作就是押寶在台積電身上,可以讓蘋果把資源放在新產品研發上。蘋果有尖端的技術,但希望有穩固的發展基礎。而對台積電來說,這是個金額龐大的投資,且對良率的要求比過去半導體產業的平均要求更高。雙方後來決定一起下賭注,蘋果把iPhone及iPad內建處理器晶片全數交由台積電生產。

推崇台積大投資及效率
這是個很大的投資計畫,台積電為此投資超過90億美元。威廉斯強調,台積電在台灣台南的晶圓廠中,只花了11個月就讓蘋果的晶片進入量產,且晶片品質可說毫無瑕疵,也造就了累計達5億顆晶片的出貨,很少有半導體廠願意做這樣子的投資。

但提到半導體未來10年的願景,威廉斯說,他要改一下這個題目的方向。在10年之前的那個年代,晶片已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但在行動裝置推陳出新後,行動革命的時代來臨,晶片運算效能及功耗之間要做取捨,兩者只能選一個,這是很大的關鍵。而在即將進入的未來10年,問題不在是運算處理能力夠不夠,而是有沒有足夠的願景來應用這些新科技。蘋果的A11 Bionic處理器在台積電下單生產,可以針對一張照片影像進行10億次的運算,蘋果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有很大的期待。

威廉斯表示,蘋果要發展更安全的生態系統,晶片上的神經運算引擎已可協助Face ID進行臉部辨識,所以蘋果未來10年的願景,是希望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接下來可以做的部分,是透過半導體的技術及規模,在醫療科技上進行革新,醫療產業已準好迎接新科技。對蘋果來說,在終端裝置上加強運算能力,在雲端運算上加強學習,但創新不會自己完成,仍仰賴運用科技為未來10年帶來創新。

評析
台積電與蘋果的合作時間沒有很久,卻是非常密切,對雙方來說,這個合作非常重要。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20: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半導體大咖看未來10年 點名HPC、物聯網、車電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23)日盛大舉辦「台積公司30周年慶」,董事長張忠謀在半導體論壇中與重量級客戶及合作夥伴,針對半導體未來10年發展提出看法。與會的半導體大咖一致認同,以人工智慧為主體的高效能運算(HPC)前景看好,物聯網及汽車電子等應用也將無所不在,正好呼應了張忠謀重申的行動運算、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台積電未來四大成長動能。

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從高通及台積電30年的歷史,可看到人際溝通已由電話及電腦,轉換到手機及網路,未來的30年會看到所有的裝置都聯網,都與雲端聯結,就是物聯網時代已到來。半導體未來10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當網路應用更有智慧的同時,還有低功耗及系統問題需要解決,至於半導體層面的問題反而不用太擔心,特別是因為有台積電的平台存在。

亞德諾(ADI)執行長Vincent Roche:將實體的類比環境與數位化結合在一起,是ADI的重要工作。半導體的未來是大數據時代,而數位訊號的轉換更為關鍵,ADI與台積電合作多年,採用到最先進的20奈米製程生產高速訊號處理器。

安謀(ARM)執行長Simon Segars:ARM與台積電的合作時間較短,但ARM的合作夥伴都直接下單台積電。在大數據時代中,會看到很多機會、很多新創模式,大家要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數據,當然也要解決安全與隱私障礙問題。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新的電腦運算形式已出現,就是透過深度學習來達到人工智慧目標。深度學習是利用神經網絡來處理大量數據資料,並作為學習的基礎。NVIDIA透過半導體建立加速運算方式,讓中央處理器及繪圖處理器相輔相成,未來應用在自駕車,可讓車子有認知及推理能力,來加快解決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

博通執行長Hock Tan:30年前半導體市場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30%,但2010年以來CAGR已不到5%,半導體帶給大家超額報酬的年代已經過去,因為近年半導體市場成長幅度不大,反而看到很多併購機會,未來市場會走向垂直整合,台積電帶來很重要的幫助。

艾司摩爾執行長Peter Wennink:半導體未來10年要在不同層級有不同創新,如製程上的不斷微縮,需要極紫外光(EUV)技術創新,運算架構上的微縮則是由處理器及記憶體的年代,轉換到處理器及繪圖晶片及人工智慧晶片的整合。這需要合作夥伴共同解決產業開發的複雜性。

評析
行動運算、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是半導體未來10年發展的成長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21: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台積福音?傳政府拒發執照、三星晶圓廠難如期動工

記者 陳苓 報導

三星電子使盡手段,處心積慮想當晶圓代工二哥,不料三星的擴產計畫,據傳在南韓踢到鐵板,新廠所在地的政府拒發執照,可能無法如期開工。

韓媒Pulse 27日報導,三星擬斥資6兆韓圜(53億美元)在南韓華城(Hwaseong),打造18號線晶圓代工廠。新廠原訂11月動工、2019年下半落成啟用。18號線廠將裝設極紫外光微影設備(EUV),是7奈米以下製程的重要工具。

目前三星是晶圓代工小四,市佔率僅7.9%,18號線廠是三星翻身的重要關鍵,盼能一舉超車聯電(2303),躍居晶圓代工二哥,進逼龍頭老大台積電(2330)。

不過外傳南韓政府的交通衝擊報告預測,三星在華城建廠和水原(Suwon)的新住宅建案,會讓華城和水原之間的塞車情況惡化。華城市政府要求三星出資,協助興建造價700億韓圜的地下公路,紓解交通壅塞,遭到三星回絕。三星指控華城市建房政策有問題,才是交通惡化主因。華城市政府一怒拒發新廠執照,雙方仍在商談,目前看來,18號線廠恐怕無法如期在11月破土施工。

韓媒BusinessKorea 8月19日報導,三星華城廠的18號線原定明年動工,三星決定提前至今年11月破土。18號線的建築面積為40,536平方公尺(約1.2萬坪),總樓面面積為298,114平方公尺(約9萬坪)。

華城廠為綜合晶圓廠,生產DRAM、3D NAND flash、系統半導體等。18線將裝設數十台先進晶圓代工所需的極紫外光(EUV)微影機台。三星提前施工,顯示該公司有意強化晶圓代工競爭力。三星今年把晶圓代工部門獨立出來,大舉投資,並放話搶市。

三星電子耍手段、搶奪晶圓代工市場。據傳製程微縮必備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EUV),可能會被三星幾乎買斷,藉此妨礙對手。

韓媒BusinessKorea 10月20日報導,業界消息稱,三星正向荷蘭業者艾司摩爾(ASML)洽談,打算購買10台EUV設備。EUV極為昂貴,一台要價2,000億韓圜(約1.8億美元),艾司摩爾是全球唯一的EUV生產商,今年只製造12台,要是其中10台都被三星訂走,其他業者買不到設備,只能跳腳。

外界認為,三星買斷EUV機台,可以強化7奈米以下製程的競爭力,並可搞小動作,阻礙對手。如此一來,台積電(2330)、GlobalFoundries、英特爾(Intel)都很難買到設備,不易發展次世代的微縮製程。

評析
三星的擴產計畫,據傳在南韓踢到鐵板,新廠所在地的政府拒發執照,可能無法如期開工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格羅方德 7 奈米測試良率達 65%  未來將積極布局中國市場

作者 Atkinson

因競爭對手台積電、三星陸續在 2018 年挺進 7 奈米先進製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日前也宣布,該公司的 7 奈米製程不但在測試良率已提升到 65%,未來將按照時程使用 EUV 技術的商用和普及,並與客戶 AMD 展開合作。根據格羅方德先前公布,7 奈米製程將在 2018 年推出,並在年底量產。

根據格羅方德全球銷售和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 Mike Cadigan 日前在中國上海舉辦的 GTC 技術大會演講表示,隨著 5G 即將開始商用,資料傳輸的速度越來越高,手機需要滿足高速且大量的資料傳輸,需要不同以往的射頻元件。在高性能運算需求方面,格羅方德將提供 FinFET 製程,從 14LPP 到 12LP,再到 7LP 等各節點的製程技術。

格羅方德首席技術長兼全球研發高級副總裁 Gary Patton 指出,目前 7 奈米製程的 7LP EUV 技術已有積極進展。7 奈米 LP 製程預期將比 14 奈米製程效能提升 40%、功耗降低 60%。目前,7 奈米測試良率已經提高到 65%,將按計劃進行 EUV 技術的商用和普及,並且與客戶 AMD 合作。

Gary Patton 坦言,在 EUV 技術上,格羅方德的 7 奈米製程確實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如何進一步提升良率、光罩防塵膜瑕疵等問題,必須努力克服才能投入大規模量產,目標是將良率提高到 95%。格羅方德目前採取分階段採用 EUV 技術的策略,第一階段將不採用光罩防塵膜(pellicle),第二階段才會使用。

除了先進製程,傳統的成熟製程一般很難滿足所有應用的要求,物聯網(IOT)對低功耗的要求更高,因此低功耗高性價比要求的應用,格羅方德也針對物聯網、行動通信、射頻晶片提供 22FDX、12FDX 等製程解決方案。

Gary Patton 指出,目前格羅方德 20、22 奈米已進入量產準備階段,且 2018 年底前已有 15 個設計定案,並陸續有 135 家客戶展開初期接觸。他指出,目前 12FDX 性能已經 90% 達到目標,預計 2018 年下半年進入試產,2019 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格羅方德在中國的布局方面,受矚目的成都晶圓廠 Fab 11(11 廠)廠房施工建設歷時 8 個多月,一期廠房即將於 11 月初封頂,項目進展十分順利。預計在 2018 年完工時,將成為中國境內最大的晶圓廠,並成為中國最先進 12 吋晶圓廠之一。同時,Fab 11 也將成為格羅方德  22FDX 製程的生產中心。

預計先期 Fab 11 會以生產 0.13 微米到 0.18 微米的主流成熟技術產品為主,每月產能為 20,000 片。到 2019 年下半年,將進行高度差異化的 22FDX(FD-SOI)製程量產,屆時產量將提高至每月 65,000 片。

評析
格羅方德的 7 奈米製程測試良率已提升到 65%,7 奈米製程將在 2018 年推出,並在年底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Q3專利申請量 台積、阿里蟬聯冠軍

工商時報 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昨(31)日發布第3季專利申請統計,台積電與阿里巴巴繼續蟬聯發明專利申請量的冠軍,全體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增率7%,呈連3季正成長,顯示隨著景氣回升,國內外廠商的專利布局也加緊腳步。

智慧財產局官員表示,專利可分為發明、新型及設計3類,專利是屬地主義,必須向我國申請獲准,才能主張自己的專利權,過去3年由於全球景氣趨緩,來申請的件數持續下滑,自今年起3類專利申請總數已連3季成長,第3季成長4%,其中發明專利也是連3季成長,第3季成長7%。

以發明專利而言,在本國法人方面,申請數量前5名依序是台積電(225件)、鴻海、友達光電、聯發科及宏碁,清一色是電子資訊業,台積電已連續5季居冠。

而在外國法人方面,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前5名依序是阿里巴巴(151件)、高通、英特爾、應材及東京威力。智慧財產局官員表示,阿里巴巴去年全年申請量僅106件,今年起快速成長,前3季依序是372件、123件、151件,已連續3季居冠。

智慧財產局官員表示,由於產業特性,高科技產業的發明專利會比傳統產業來得多,從本季國內外申請數量來看即可發現,前5名大部分是半導體等電子資訊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是服務業而非電子產業,怎麼會有這麼多專利?智慧財產局官解釋,服務業的專利多屬商業方法的軟體創新,阿里巴巴申請的領域多和電子商務有關,例如身份的認證、資料傳輸處理、虛擬實境等等。

另外,金融科技的興起,近年金融機構申請專利也快速成長,何謂金融科技專利?官員表示,例如運用大數據規劃保險商品、加強資訊安全、支付身份的認證皆屬之,正確選擇合適的專利種類申請,才能有效發揮市場競爭優勢。

今年前3季國內金融專利申請量前3大依序是兆豐銀行(64件)、第一銀行(54件)、中國信託銀行(49件)。

評析
第3季專利申請統計,台積電與阿里巴巴繼續蟬聯發明專利申請量的冠軍
 樓主| 發表於 2018-7-20 19:23: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提高自製率 有利台積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正與大客戶蘋果大打專利授權金訴訟,市場傳出,蘋果加快自製基頻晶片的腳步,正在台積電10奈米製程進行測試,最快2019年就緒,可望成為台積電營運的助力。

蘋果的iPhone和iPad一向使用自家A系列應用處理器,過去主要搭配高通的基頻晶片,這兩年則加入第二供應商英特爾,今年即對高通發難,拒繳專利授權金,導致雙方對簿公堂,至今劍拔弩張氣氛不見緩和。

雖然市場傳出,聯發科有意趁著高通和蘋果關係決裂之際,正爭取以客製化晶片(ASIC)切入蘋果供應鏈,爭取手機基頻晶片備援供應商的位置,但目前未有實質進展。

昨(31)日有法人在聯發科法說會上詢問蘋果是否可能棄用高通晶片一事,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昨日回應:「毫無所悉。」

不過,因蘋果近三年從高通挖走不少基頻晶片研發工程師,市場早已預期蘋果將跟進三星、華為的腳步,全面自製手機基頻晶片,長期來看,包括高通、英特爾在內,終究將會失去蘋果這家大客戶。

市場傳出,隨著與高通關係惡化,蘋果自製基頻晶片的腳步加快進行中,正在台積電以10奈米進行測試中,比現行英特爾在台積電使用的28奈米製程更高階,也比高通在三星投產的14奈米更先進。

手機晶片供應鏈預估,最快2019年,蘋果首顆自製基頻晶片將會就緒,屆時,將有利於代工廠台積電營運穩定成長,但對現行的晶片供應商高通和英特爾來說,卻會痛失一家客戶。

評析
最快2019年,蘋果首顆自製基頻晶片將會就緒,屆時將有利於代工廠台積電營運穩定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47: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2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Intel 布局半導體代工,開放 22 及 10 奈米製程對 ARM 架構產品代工

作者 Atkinson

2017 年 ARM TechCon 大會,某些領域已形成相互爭關係的半導體大廠 Intel 和矽智財權廠商 AMD,兩者宣布將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其中一個相互合作的方式,就是基於 ARM 核心架構的行動晶片,預計將採用 Intel 的 22 奈米 FFL 製程技術,以及 10 奈米 HPM/GP 製程技術代工生產。

Intel 專注的 x86 核心架構市場,與 ARM 核心架構專注的行動市場,彼此幾乎不太有交集,過去 Intel 也曾經試圖以 x86 核心架構進入智慧型手機領域。而以 ARM 核心架構為主的高通,宣布 2017 年結合微軟 Windows 10 作業程式,進軍過去以 x86 核心架構為主的筆電市場。但目前為止一個失敗退出,另一個至今還沒有推出成品。目前 Intel 對半導體代工市場經營越來越積極的情況下,與曾經的競爭對手在某些領域握手言和,攜手拓展市場似乎是件可行的事。

這種合作日前開始落實。如 ARM 在 2017 年中發表的 Cortex-A55 核心架構,就已利用 Intel 的 22 奈米 FFL 製程代工生產,並實驗了在智慧型手機達成 0.45V 電壓、主頻 2.35GHz 的效能。此外,將以 Intel 10 奈米 HPM/GP 製程技術生產的 ARM 架構 SoC,也傳出將在 2017 年底前流片。更新一代系列核心架構,將預計實現 3.5GHz 主頻、0.5V 電壓,也就是單核最大功耗不到 0.9 瓦的效能,會是高通驍龍 820 晶片單核心不到一半的功耗。

目前 Intel 的 14 奈米製程已用在展訊的 x86 行動晶片產品。因是 x86 核心架構,進一步限制了展訊在消費級市場的發展,也影響了 Intel 在半導體代工市場的成績。為了增加營收,Intel 才在 ARM TechCon 大會強調,半導體代工部分一定會針對 ARM 核心架構的產品開放。

根據日前 Intel 公布資料顯示,同樣是 10 奈米製程,Intel 擁有的製程技術,能在每平方毫米放置 1 億個電晶體,台積電只有 4,800 萬個電晶體,三星也不過只有 5,160 萬個電晶體。按照 Intel 的說法,同節點的製程技術 Intel 領先競爭對手達 3 年以上。只是,對 Intel 以 10 奈米製程技術代工生產 ARM 晶片,誰會有興趣?截至目前為止,唯一有消息流出的就只有 LG。

評析
同樣是 10 奈米製程,Intel 的製程技術,能在每平方毫米放置 1 億個電晶體,台積電只有 4,800 萬個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47: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未來3年營收 看增5~10% 以美元計算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竹報導



台積電今年以美元計算合併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9%並再創歷史新高,董事長張忠謀昨(4)日表示,預期未來幾年全球邏輯半導體市場年成長率可望維持在4~5%;對台積電來說,去年及今年的美元計算合併營收均有接近10%的年成長率,預期未來3年美元計算營收仍有5~10%的年成長率,對此相當有把握。以下是張忠謀接受媒體訪談重點紀要。

問:對明年半導體市場表現看法為何?對台積電營運有何展望?

答:今年半導體市場較去年強勁成長,主要是因為記憶體的成長非常強勁,邏輯晶片方面其實也成長6%,6%還不錯但不能說很強勁。我覺得未來2年邏輯半導體市場成長還是平均每年4~5%。

我在2年前已經預期過,期待以後5年當中,台積電以美元計算營收會以5~10%成長幅度逐年成長,2年已經過去了,去年及今年以美元計算營收都是接近10%,未來3年我還是預期以美元計算營收會有5~10%成長,之前的預期仍然有效,對此亦相當有把握,但對匯率沒有把握。

問:台積電3奈米新廠將在台南建廠的規劃內容?

答:台積電3奈米新廠預期會落腳台南,但現在距離開始建廠至少還有2年時間,預計2020年3奈米新廠才會開始建廠。政府現在是說有關水電等一切都沒有問題,期望未來2年政府給台積電的信心會逐漸增加。

問:對劉德音及魏哲家等2位接班人有何期許?

答:劉德音及魏哲家擔任共同執行長已經4年,我當時說2位接班人表現出來仍是7~8成的工程師、只有2~3成是生意人,我希望訓練成至少7~8成像生意人、2~3成像工程師。4年過去了,也許還沒有達到目標,但2位接班人現在生意人的比重比4年前高出相當多。

我現在仍是台積電董事長,重要的事還是我做最後的決定,至明年6月為止,之後的事怎麼決定,我不能預見2位接班人要做什麼決定,但台積電的策略及戰術是有持續性的,而且台積電更重要的價值,我想會一直永久維持下去。

問:有關市場傳出博通將高價併購高通,及高通被公平會處以高額罰鍰有何看法?

答:我也是早上才看到這則外電,因為博通及高通等2家公司都是台積電很重要的客戶,很大又很重要,所以對於此事我最好嘴巴都不要開,但這併購案若是真的,將會是個非常大的合併案。至於公平會對高通罰款一事,我不能有評論也不能說。

評析
台積電未來3年美元計算營收仍有5~10%的年成長率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48: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下個十年 台積電投入AI

經濟日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天主持退休前最後一次運動會,他仍高分貝信心喊話,強調台積電在行動裝置、高速運算電腦、物聯網及汽車電子四大領域有完整戰略和戰術布局,將可再屢創新高,至少未來的三年,營收和獲利可年增百分之五到十。

對於目前正火紅的AI(人工智慧),張忠謀也強調,台積電的四大技術平台都會有AI的應用,且未來的十年將投入相當大的資源,預期會有很大貢獻。

張忠謀強調,他宣布明年六月交棒給現任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和魏哲家,分別出任台積電董事長和總裁,其實早在他宣布兩人接掌共同營運長時,就開始做交棒規劃。

他說,這兩入後來接任共同執行長時,已過了四年,雖然他二○一三年時曾公開表示希望兩人生意人比重升至七到八成,目前為止這部分和四年前相比,比重高出很多,但他已竭盡所能訓練他們。

張忠謀說,儘管未來事情怎麼決定無法預見,不過,公司策略與戰術都還是會有相當的持續性,台積電的附加價值更會一直維持下去。

他強調,雖將在明年六月交棒,但他已完成台積電未來的戰略和戰術布局,以台積電目前成立行動裝置、高速運算電腦、物聯網及汽車電子四大領平台,他深信台積電未來三年,營收和獲利仍可年增百分之五到十。

對於他在台積電卅周年慶論壇時向蘋果營運長傑夫.威廉斯提問,未來AI會不會出現在很多行動裝置上,其實他也看出這個發展趨勢,他的答案也是肯定會。而且會先在健康醫療方面應會先看到效果,例如預警中風。

張忠謀表示,台積電第三個十年,在行動裝置領域投資很多,也回收許多;但下個十年,台積電將會在AI投入相當大的資源,而且四大平台都會有AI的應用,對台積電將會有很大貢獻。

他分析,今年半導體景氣,記憶體成長非常強勁,邏輯晶片估計成長約百分之六,雖然不算很強勁,但比原預期成長百分之四到五高。他預估明、後年邏輯半導體平均年成長仍可達百分之四到五。他期待,台積電未來三年,以美元計價,營收仍可年成長百分之五到十。

評析
台積電在行動裝置、高速運算電腦、物聯網及汽車電子四大領域有完整戰略和戰術布局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48: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告別秀 發4.56億獎金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竹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4)日在新竹舉辦台積電30周年運動大會,台積電員工風雨無阻熱情參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雖然這次是最後一次主持台積電運動會,但看到員工士氣高昂,相信台積電會屢創奇蹟。

張忠謀也「照例」給員工送禮,今年5月31日前到職且符合職級條件員工約3.8萬人,包括職級在60~64職等的生產線直接人員、職級在20~26職等的行政及技術支援人員,職級在31~33職等的工程師及管理師,將可在月底領到1.2萬元紅包;總計此次共發出4.56億元獎金,創下運動會發出紅包總金額的新高紀錄。

張忠謀致詞時表示,每一年運動會都是他最興奮的一天,看到這麼多年輕台積人,也感到很年輕了。我看到高昂士氣、看到團隊精神、看到運動家精神,非常相信台積電會屢創奇蹟。張忠謀同時表示有3 件事情要向員工報告,第一件是大約2個星期前台積電舉辦了30週年慶祝活動,其中有個3個小時的座談會,邀請到世界半導體權威級人士參加,座談會主題是半導體的未來10年,在座談會中大家都描繪了一個非常光明的半導體產業未來10年。

張忠謀表示,第二件事是他將於明年6月這屆董事任期屆滿後退休,退休後不再擔任董事,也不會擔任經營階層任何職位。這次運動會是最後一次主持,感覺上有點戀戀不捨。他指出,30年前創辦了台積電,看到這麼多台積人,這30年是一生中最幸運、最興奮、最喜悅的30年;明年6月之後,台積電會由新的接班人接掌營運,也就是新任董事長劉德音及總裁魏哲家。

張忠謀表示,第三件事就是台積電今年營運又創紀錄,今年營收創下新高紀錄,獲利也創下新高紀錄,連員工人數也創下新高紀錄。張忠謀開完笑指出,員工人數多有好也有不好,好的就是人數多了,不好的就是分紅少了一點。

張忠謀說,今年營運美中不足之處,就是營收雖然創下紀錄,但並不是成長很高。其實若以美元計算,全年營收較去年成長9%,但今年因為新台幣升值,以新台幣計算的營收較去年成長4%左右,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但仍然是創下了新紀錄及再創奇蹟。

張忠謀說,台積電1987年成立,當年底員工只有189位,但到現在為止,當年的189位員工有23位仍然在職,其中一位就是我。而台積電也頒發了30年服務獎給這些員工。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48: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7-27 18:52 編輯

轉貼2017年11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張董憶往事 三星會長 曾有意延攬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竹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4)日表示,不對前員工梁孟松去中芯國際任職一事有所評論,因為已經有10年沒有跟他接觸過。張忠謀也回憶起創業之初與三星會長李健熙的一段淵源,提起李健熙1989年來台時有意延攬他到三星任職,但後來李健熙沒有再問,張忠謀也沒有再提起此事。

台積電前員工梁孟松日前確定接下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共同執行長一職,市場認為可能讓中芯國際加快先進製程研發。對於此事,張忠謀表示梁孟松在台積電上班已經是10年前的事,後來到三星又到中芯,也算是歷經滄桑,他不多加評論。

張忠謀也提及與李健熙之間的一段往事。1989年李健熙曾到台灣視察三星在台業務,當時被告知台灣有意進軍半導體產業,找了一位很有經驗、在國際大廠地位相當高的人,也就是張忠謀本人來主導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李健熙因此與張忠謀見了面。

張忠謀表示,李健熙當年不太知道台積電已經成立了2~3年,所以不可能要我放棄台積電,而由李健熙言語上來看,的確有意思要我去幫三星做事。他也聽到也許台灣會成立別的半導體公司,他不希望台灣成立,於是李健熙跟張忠謀說,要成立半導體公司要做的好,需要很多很多人才及資金。

張忠謀說,不需要他告訴我投資半導體需要資金及人才,因為我在德儀已經做了幾十年了,我對半導體產業可說是望盡天涯路,比李健熙還要望盡天涯路。後來李健熙請我去韓國看看三星的半導體投資,我也去了,帶了2~3位工研院同事去了韓國一趟。

張忠謀指出,到達韓國的第二天整天都是參觀三星工廠,三星也沒隱瞞什麼,機器看來都需要很多錢投資,到了第三天我們要回台灣,李健熙跟我們會面,但是李健熙沒有再問台灣是不是要放棄半導體產業,也沒有問張忠謀是不是願意到三星上班,張忠謀也不再提起此事。

張忠謀表示,三星由1983年的默默無名到1995年後獨霸記憶體市場,這個經過商學院應該把三星的半導體歷史當成一個很重要的個案研討(case study)。張忠謀也強調,三星的DRAM事業是已經建立的商務模式,三星的成功是硬拼出來的,台積電則是一定要找到新的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這是非常難的事,但台積電卻辦到了。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49: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7-27 18:53 編輯

轉貼2017年11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AI的3個關鍵技術與龐大商機

工商時報 黃鳳丹/台北報導


自從去年AlphaGo戰勝韓國圍棋棋王,人工智慧(AI)與深度學習瞬間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的重要關鍵字,並且被視為未來趨勢的一大亮點。富邦證券指出,其實AI的發展已超過60年,近年來是在「演算法技術、硬體的運算與儲存能力及物聯網帶來的大數據」三大條件配合下,開始進入各種商業模式發展,而不再只是好萊塢電影裡的虛幻角色。

富邦證券預言,AI的發展將是影響人類最深遠的新世代科技,其程度將更甚網際網路,也是未5~10年無論個人或企業最重要的投資課題,就AI的商機發展進程「現在才正要開始」,十分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大數據、演算法、運算系統是三大關鍵
人工智慧是先獲取現實世界的大數據,仰賴強大運算能力,再運用機器學習的各項演算技術,藉以萃取出複雜的規則,讓電腦展現出擬似人類智慧的行為,達到改進或解決人類問題得目標,所以必須從資料、演算、各種處理模組,再結合各種行業專長與生活習慣,進入各種商業應用。

因此可以確認的是-「沒有大量的數據資料,只有智能演算法並不能成就所謂的AI;沒有高效運算系統,也無法執行龐大資料的AI演算,因此,AI世界的完整建構,必須由大數據、演算法、運算系統三者所建構,缺一不可」。

根據專業機構預估,2016~2030年,AI將帶給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約14%的成長,貢獻規模達15.7兆美元,超過目前中國和印度的GDP總和,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機來源之一,其中,又以中國與北美受惠的幅度最大,因為AI帶來的價值主要是「勞動生產力的改善」與「消費者需求增加」。

富邦證指出,智慧手機自2007年蘋果iPhone問世後,短短10年已創造每年超過4,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AI影響的生活層面更勝智慧手機,可以推測「AI將是繼智慧手機後的下一個龐大市場商機,它正在重新定義商業模式和經濟型態,人們的生活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預估至2025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5%
根據研調機構IDC的預測,2017年全球AI產值(含軟體、硬體與服務)將達125億美元,而到2020年將以54%的年複合成長率來到460億美元。富邦證券更預估,2020~2025年間AI的應用市場規模,將以38%的年複合成長率達到2,300億美元水準,合計2017~2025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更達到45%。

富邦證指出,雖然現階段AI演算法理論模型、關鍵運算系統,以及各項技術處理模組,集中在美國、中國為主導的科技巨擘範疇,但實際上AI不僅以深度學習即可涵蓋,還需要許多技術輔助,並與相關軟硬體業者合作,才能打造完整的AI架構與生態體系,預期將有更多商機會出現在各種應用場景,例如交通運輸、工業製造、零售銷售、家居生活、醫療照護,以及金融財務等各大產業。

評析
大數據、演算法、運算系統是AI發展的三大關鍵,預估至2025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5%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49: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7-27 18:53 編輯

轉貼2017年11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從上而下整體產業鏈 都將受惠

工商時報 黃鳳丹/台北報導



富邦證認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及相關應用的軟硬體整合商機,將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台灣半導體產業從晶圓代工、IC設計、矽智財IP及記憶體等具備完整產業供應鏈,在AI運算系統中將扮演關鍵供應商的重要地位,也是投資AI族群的首選。以台灣晶圓龍頭台積電(2330)為例,目前已是Nvidia及Google高階AI晶片的代工廠,台積電CoWoS的2.5D/3D晶片封裝技術,強化晶片高速運算(HPC)能力,讓AI晶片的運算效能大幅提升。

富邦證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晶圓代工產業仍將是高效AI晶片市場的主要受惠者,除此還有運算開發設計晶片、資料感測元件與記憶體需求,這部份台灣的IC設計、IP供應商、記憶體及控制晶片、影像感測廠等族群,後續都值得投資人留意。

另一方面,AI為落實到每一個領域,終究需要整合產品的關鍵零組件、系統組裝、軟體介面、服務設計的產業價值鏈,才能發揮實際應用,從上到下都會是龐大商機所在。富邦證建議,投資人可針對智慧語音助理(喇叭)、自動駕駛的ADAS系統與元件、智慧製造與智慧工廠、影像辨識與安全監控等相關產業供應鏈,尋找合適標的,作為長線投資配置。

不過,AI題材持續延燒,投資人卻開始擔心泡沫化,富邦證表示,AI應用範圍與日俱增,「它的商業價值,現在才要開始」預期科技業的下一個黃金10年,就是AI人工智慧。

評析
台積電CoWoS的2.5D/3D晶片封裝技術,強化晶片高速運算能力,讓AI晶片的運算效能大幅提升。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50: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拆解iPhone X鏈 台積電大贏家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簡永祥/台北報導



iPhone X初步拆解報告曝光。外電報導,知名拆解網站iFixit拆解iPhone X發現,台積電主要客戶產品全數入列,使得台積電成為iPhone X熱銷的大贏家。
此外,蘋果高階機種今年擴大電池用複合板與導入類載板、高階軟板等,相關PCB廠商華通、燿華與軟板廠台郡、臻鼎等皆沾光。

儘管先前業界與投資圈對於iPhone X各主要零組件供應鏈都已有傳聞,但iFixit是在新機推出後,實際拆解新機並拍照,透過「有圖有真相」的方式,解構每一個重要零組件的供應商,更確立這些供應鏈的地位。

根據iFixit的拆解報告,在iPhone X中,可看到高通、英特爾、博通、德儀等全球主要一線半導體大廠的晶片,凸顯這支「歷來最貴的iPhone」,是由全球一流供應鏈共同成就的價值。

業界觀察,由於高通、博通、德儀等提供無線充電IC、近距無線通訊晶片業者,甚至主晶片A11處理器等,都是台積電操刀代工,iPhone X上市後熱銷,台積電堪稱大贏家,是推升台積電業績成長的重要動能,也難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智慧手機帶動公司業績的驅動力相當看好。

在PCB關鍵組件部分,儘管iFixit僅釋出初步報告,不過業界點名,由於今年新增類載板製程取代部分HDI應用,台灣PCB廠商包含華通、臻鼎與景碩都入列供應鏈。其中,燿華負責手機電池用板,隨著iPhone X首次採用兩個電池設置,也帶動整體複合板需求在今年顯著成長。

軟板方面,台灣主力供應商則包含台郡與臻鼎,以及近期獲得日商轉單的嘉聯益。而大立光則仍是主要的鏡頭供應商。

記憶體部分,則由SK海力士、東芝扮演主要供應商,台廠未能搶到商機。iFixit拆解報告指出,iPhone X內建3GB儲存容量的LPDDR4 RAM記憶體。

高通供應iPhone X的LTE收發器晶片、模組和電源管理IC相關晶片也是在台積電下單;後段封測由日月光、矽品和力成負責; WiFi整合藍牙無線通訊模組由日月光旗下環旭電子提供。

至於iPhone X的無線收發模組採用二個供應商產品,除高通外,英特爾也是供應商之一,這部分晶片是在台積電代工,後段封測分別由矽品和京元電負責。

此外,業界認為,今年高階PCB製程應用的熱點仍在類載板。

評析
知名拆解網站iFixit拆解iPhone X發現,台積電主要客戶產品全數入列,使得台積電成為iPhone X熱銷的大贏家。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50: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雙通」若合體 台半導體業當心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博通正式向高通發出收購要約,業界人士分析,「雙通」合併將打造IC設計業的巨無霸,將使全球半導體業排名重新洗牌之際,使得高通在手機晶片相關資源更充沛,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聯發科壓力更大;同時,儘管博通與高通原本就都是台積電主要客戶,一旦「雙通」合併,也會提高對供應鏈的議價權,值得關注。

目前全球IC設計業排名第3和第4的輝達與聯發科,全年營收規模約在80億美元附近。以高通和博通目前的營運規模來看,雙強合併,營收規模肯定超過350億美元,將輝達和聯發科狠甩在後。

若以內含製造業的全球半導體廠來看,「雙通」合併後,營收規模應會擠下台積電,進入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之位。

至於「雙通」合併若成局,首當其衝受影響的便是高通最大勁敵聯發科;同時也將提高未來新公司對供應鏈的議價權,例如兩者現在占台積電營收規模超過兩成,一旦合併,將會超過目前的第一大客戶蘋果,訂單流向對台積電營運的影響力倍增。

業界分析,博通這次向高通發出公開收購要約的時間,正值高通面臨各國反壟斷調查和大客戶蘋果專利侵權訴訟期間,股價在今年9月一度跌破50美元,但對照近期回穩的股價,溢價幅度未超過兩成,並不算高。

在上周末市場傳出博通擬以每股70美元向高通發出公開收購要約後,高通方面已傳出對收購價格並不滿意,後續大股東的意向將是收購案能否成局的第一關。

反壟斷審查部分,因為「雙通」的產品線互補,其實在反壟斷的疑慮較低,加上博通近日宣布將總部移往美國,顯然就是為了降低「地主國」對併購案的反對。

評析
儘管博通與高通都是台積電主要客戶,一旦「雙通」合併,也會提高對供應鏈的議價權,值得關注。
 樓主| 發表於 2018-7-27 18:51: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警訊 我半導體產值輸南韓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業再現警訊。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昨(7)日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達4,111億美元,創新高,年增近二成。台灣產值估805億美元,年增率0.5%,低於產業平均值,並被南韓的868億元首度超車,落居全球第三,2020年恐再被中國超越。

IEK研究經理彭茂榮指出,預估今年美國半導體產值以2,164億美元居全球之冠,南韓則受惠記憶體缺貨漲價潮,當地兩大記憶體晶片廠三星、SK海力士業績火熱,帶動南韓半導體產值升至868億美元,首度超越台灣。

他強調,台灣半導體產值今年成長趨緩 ,主因IC設計業衰退、華亞科被美光併購,及晶圓代工產值僅略成長。台灣半導體全球產值占比也從去年的18.1%降為16.3%。

彭茂榮表示,全球產值年增近二成,主因全球經濟成長持續,加上記憶體價格大漲,若扣除記憶體部分,則年成長約9%。今年台灣半導體業產值約新台幣2.46兆元,僅年成長0.5%,與去年差不多持平,成長力道低於產業平均數。

彭茂榮指出,南韓因三星、SK海力士兩大記憶體廠業績火熱,不僅推升半導體產值至868億美元,超越台灣,三星營收規模,也首次擠下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

不過,IEK預估明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成長要回復正常,主因記憶體增幅不會如今年般跳升。

IEK也提出警訊, 台灣半導體產值明年預估將達新台幣2.63兆元,年增7.1%,2020年產值進一步突破3兆元,但同時也會被中國超越,主因中國強力扶植半導體產業,國家主導投入大量資金,吸引技術、人才。

評析
台灣半導體產值今年成長趨緩 ,產值估805億美元,並被南韓的868億元首度超車,2020年恐再被中國超越。
 樓主| 發表於 2018-7-31 19:53: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1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早已指出:三星是台積電最大挑戰

經濟日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今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首度落後南韓,除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早已認為南韓三星是台積電最大的挑戰外,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測,明年南韓半導體資本支出維持高度成長,業界認為,明年南韓半導體產值超越台灣的態勢應該不會改變。

張忠謀已宣布將於明年六月股東會後正式交棒退休,他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積電在他退休後的數年內,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大於市場環境。他口中的競爭對手,並不是指積極布局半導體產業的中國大陸,而是早已在半導體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南韓三星。

張忠謀認為,大量投資並無法獲取領先的技術,而是需要真正的累積經驗,所以他對於三星的先進製程保持謹慎態度。

今年南韓半導體業產值拉高,對照各國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來看,南韓半導體業確實在今、明兩年都會維持高度成長的狀態。

SEMI曾發布「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指出,今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達到五五○億美元,年增率逼近四成,再創新高,最大的推手就是南韓,一舉由去年的八十五億美元,成長至今年的一九五億美元,年增率高達百分之一三○ 。

而明年不但南韓依然將是全球晶圓設備支出最強勁的地區,其中,三星更會在今、明兩年投入業界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晶圓設備支出。

評析
台積電的競爭對手,並不是積極布局半導體產業的大陸,而是早已在半導體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南韓三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