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生技;製藥 – 康友-KY 3引擎點火 成長動能強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5-24 20:32: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澳優去年大賺 晟德進補約4億

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4123)併購澳優乳業(1717.HK)效益浮現!受惠澳優去年度獲利約達2.1億至2.19億人民幣,較前一年度翻漲逾3倍,以晟德目前持股達4成估算,挹注的獲利約4億台幣,貢獻EPS約1.4元。

營運大放異彩的澳優,公告2016年營收約人民幣27億元,年成長率30%,當中包括集團自家品牌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在大陸的銷售額,可望增加約47%約人民幣17億元。該公司初估獲利為人民幣2.1億至2.19億元間,較前一年度的人民幣5,060萬元,增長估計不少於315%。

澳優集團主席顏衛彬表示,由於結構調整策略發酵,帶動自家品牌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業務銷售持續上升,加上澳優產品的市場需求增長,創造去年的營運佳績。整體來看,目前「佳貝艾特」仍是大陸羊奶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第一品牌,在進口羊奶粉總銷售中,佔逾5成銷售額,較2015年同比增長超過40%,全球銷售增加至65個國家和地區。

已經成為晟德大金雞的澳優,去年啟動建廠和收購攻勢,7月買下長沙工廠旁土地為日後擴建做準備;8月收購澳洲專業營養品公司Nutrition Care,進軍蓬勃發展的國際營養品市場;9月則與新西蘭第二大乳品合作企業Westland簽訂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在新西蘭羅爾斯頓興建一座新奶粉混合和包裝生產廠房,擴大於全球黃金奶源上的戰略佈局。

澳優也在法國進行投資,確保旗下有機品牌「能力多有機」和「悠藍有機」供應鏈的可靠和穩定。除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去年12月,澳優亦推出主打兒童市場的功能性液態奶「醇奶客」。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澳優已成為晟德穩定的現金流來源,也是推波公司打世界盃的最大推手。

晟德去年前3季EPS 0.33元,雖然有來自於澳優的獲利大補丸,不過,因還要提列東曜等新藥公司的虧損,因此,年度獲利可能還不會太出色。

評析
澳優已成為晟德穩定的現金流來源,也是推波公司打世界盃的最大推手。
 樓主| 發表於 2018-5-24 20:33: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永信子公司 崇信 送件新三板掛牌

杜蕙蓉/台北報導



永信控股(3705)昨(16)日召開法說,董事長李芳全表示,瞄準中國一致性評價新政策帶來的BE(生物相等性)試驗市場商機,除在中國成立CRO公司「崇信」外,永信(昆山)也再擴建一條2倍產線,且已送件申請新三板掛牌,力拚下半年掛牌。

另外,日本市場部分,由於日本因醫院沒有門診,因此六至七成的藥品都透過藥局調劑,永信多年前收購日本通路商的效益發威,去年日本地區業績成長率達45%。

法人表示,永信營運佈局完整,從中間體、原料藥、製劑、通路,產品也含蓋人用藥和動物藥,加上台灣、大陸、馬來西亞和美國都設有生產基地,日本也有通路,未來營運看好。

李芳全指出,自己是學新藥出身,但因家族的關係投入學名藥,反而越做越有趣,其實公司不是不做新藥,而是資源配置下不會全做新藥。隨著日本醫改政策鼓勵學名藥,美國總統川普也對高藥價有意見,加上對印度和大陸等原料藥的嚴格監控,創造學名藥的層層關卡,也讓學名藥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預估美國2018年學名藥市場規模將達853億美元、中國也可達963億美元,日本則有1兆1172億日元。

看好大陸市場,李芳全表示,大陸推動品質的一致性評價,讓當地有能力從事合規BE試驗的CRO公司,身價水漲船高,而且單一BE試驗價格從30萬人民幣,跳升至400~500萬人民幣。

永信控繼在2013年買下台灣有豐富CRO經驗的鴻諭公司後,目前也已赴中國新設CRO公司-崇信,爭取商機。

永信發言人李仰哲表示,因應中國新三板掛牌計畫,先前已透過增資將永信藥品(昆山)的持股降至99%,透過中國資本市場籌資,未來將有更多籌碼進行併購,擴大營運規模。去年永信藥品(昆山)也新增一條錠劑產線,產能比既有產線多2倍。

評析
永信瞄準中國一致性評價新政策帶來的BE(生物相等性)試驗市場商機,在中國成立CRO崇信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18-5-24 20:33: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晟德營運跨大步 加速擴張海外市場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3月6日電

晟德(4123)今年將加速海外擴張,將於第一季投資一水劑藥廠,開啟大陸市場。糖尿病新藥CS02完成關鍵動物療效試驗,預計今年第2季及第3季申請美國FDA及TFDA新藥臨床試驗許可。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糖尿病新藥CS02完成關鍵動物療效試驗,有恢復受損胰島beta細胞的潛能,預計今年第2季及第3季將申請美國FDA及台灣TFDA新藥臨床試驗許可。

展望2017台灣生技業發展,晟德集團與旗下玉晟生技投資,將持續以「領域聚焦」、「財務穩健」、「關注未來」三大投資策略布局集團未來,專注於現有投資項目,做好、做精、做實,其新藥投資也會更加聚焦並圍繞現有投資領域。同時,將持續關注健康產業,並透過香港投資平台,跨足全球市場。並重視新趨勢發展及項目,做好風險控管。

林榮錦表示,晟德集團所併購的「澳優乳業」,2016年全年營收可望突破新高,預計將較2015年成長30%達到約新台幣135億元(人民幣27億元),全年獲利預估將介於10.5億至10.95億元(人民幣2.10億至2.19億),將不排出持續尋找併購機會,目標2020年將成為全球嬰兒羊奶粉第一領導品牌與中國前十大牛乳嬰幼兒奶粉品牌。

集團旗下以益生菌為主軸的「豐華生技」也預計將於3月29日進行上櫃送件申請,甫於淮安落成的大型益生菌生產基地,試營運過程順暢,預估第2季將明顯帶動營運成長,另外為因應大陸發酵飲料的快速發展,淮安濃縮液的大型生產基地亦將於第2季開始興建,完成發酵事業的供應鏈布局。

評析
糖尿病新藥CS02完成關鍵動物療效試驗,預計今年第2季及第3季申請美FDA及TFDA新藥臨床試驗許可。
 樓主| 發表於 2018-5-24 20:34: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林榮錦:2017生技產業將面臨四挑戰、三趨勢

經濟日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4123)董事長林榮錦看2017年生技產業發展表示,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國際局勢恐將變動不斷,今年生技業恐將面臨四大挑戰,包括1.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丕變,衝擊生技產業;2.國際大藥廠日趨保守;3.法規與投資環境改變;4.生技人才的培養。

另外,生技產業的三大發展趨勢包括新藥開發公司仍將持續發展、生技產業新星崛起,以及生技產業的多元應用發展。

林榮錦表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美國為縮小國內貧富差距、調整醫療條件,預估將大量引進各種學名藥以降低藥品價格,一般學名藥將會走向價格競爭的惡劣環境。同時,新藥開發則必須更加滿足unmet medical needs(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如何選題將是未來每個新藥開發公司的重大挑戰。

此外,國際大藥廠日趨保守,國際大公司將更專注服務與通路,並減少研發投入,在需要更多產品來豐富產品組合、創造營收的情形下,國際企業仍將以併購新藥公司為主軸。但因不願冒險,會想要看到後期臨床資料較為完整的品項,因此新藥的授權將不再青睞太過早期的品項。

林榮錦看生技業發展趨勢認為,隨著國際市場的改變,許多沒有市場機會的新藥開發公司將會陷入困境,市場必將歷經一番汰弱留強,國際大藥廠減少研發投入,但對於併購新品項或公司仍充滿興趣。

此外,隨著生物技術發展,過去由小分子藥開始,經歷了大分子藥階段,未來則可能包含免疫腫瘤療法與前瞻細胞治療,僅管目前免疫腫瘤療法與細胞治療仍有許多問題仍待克服,但其未來是可期的。此外,近年來對於藥物經濟學的重視,也使得精準醫療成為未來趨勢。

同時生技也將關注農業、大健康、環保產業未來。林榮錦表示,由於具有人口紅利的地區有極大之市場與需求,且急於改善並提升其生活品質,因此未來無論是農業、大健康產業,甚或是環保及移動醫療、大數據或資訊等的應用發展,也都會是生技產業應該持續關注的領域。

評析
近年來對於藥物經濟學的重視,也使得精準醫療成為未來趨勢。
 樓主| 發表於 2018-5-24 20:3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生技股研發收割期 外資喊進中裕東洋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3月7日電

歐系外資聚焦台灣生技類股,看好研發投入將進入收割期,首次將中裕(4147)及東洋(4105)納入評等給予「優於大盤表現」目標價上看230元及130元。

中裕今天在歐洲市場授權條件優於預期,且歐系外資今日首次將中裕納入評等加持下,激勵今日股價跳空漲停,委買張高掛一度超過4萬張。

東洋今天也隨著類股勁揚,早盤漲幅維持在3%以上震盪,一度來到120.5元,創下近4個月來新高。

最新歐系報告預估台灣生技產業2015-202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7.6%,較2010-201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5%更高,研發投入將進入收割期,產業採共同合作模式,帶動產業成長。

首次將東洋、中裕及智擎(4162)納入評等,其中東洋及中裕都給予「優於大盤表現」評等,目標價分別上看130元、230元;至於智擎評等為「中立」,目標價220元。

歐系外資表示,台灣政府在1982年開始大力推進生技產業,採取與扶植半導體產業類似的政策。以各領域來看,醫療器械佔產業營收比45%,生技比重也有佔29%,兩者在過去10年中的複合成長率達9%,過去10年,營收比重26%藥品年複合成長率約2.2%,隨著學名藥和新藥審批增加,預期製藥產業2015-2020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將有7.6%的水準,相較2010-2015年1.3%,大幅成長。

歐系外資表示,台灣龍頭學名藥大廠持續進入門檻提升,像是聚焦腫瘤學等,帶動獲利相較其他競爭廠商提升約10到20個百分點。這些生技大廠也透過OEM或是開發專業用藥拓站海外市場。部分廠商在2016年已獲得批准,預期在2017-2018年會有更多廠商瞄準海外市場。

至於過往市場多擔憂新藥開發因漫長時所帶來的風險,歐系外資表示,台灣新藥開發轉向共同合作模式,有望提高成功率,並降低風險,而台灣新藥製造商最有效的成功正是這種模式。

評析
台灣新藥開發轉向共同合作模式,有望提高成功率,並降低風險
 樓主| 發表於 2018-5-24 20:36: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8日《北美智權報》180期,供同學參考

重整混亂的藥品市場  大陸政府推動製藥業大改革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截至2015年底,大陸擁有5,065家藥品生產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産國和出口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製劑生産國,但其中高達97%的產品為仿製藥,藥品同質化嚴重,重複生產加上低水平問題突長期存在。大陸藥品生產行業集中度低,藥品流通環節多、流通秩序混亂,由此更衍生出掛靠經營、商業賄賂屢禁不止等亂象,在藥品價格推升下,不良藥品企業甚至會誘導醫生開大處方、開貴藥,對國家和個人都造成很大的損失,大陸醫藥領域確實已到了需要全面改革創新的時候!

根據大陸近期發布的過度重複藥品公告顯示,大陸同時有超過100家藥廠同時生産的藥品多達129種;另一方面,大陸藥品批發企業超過1.3萬家、零售企業45.3萬多家,前三大藥品批發企業市場占有率僅爲33%,與已開發國家普遍八成以上的占有率相差甚遠。

為了追求市場效益,大陸一些藥品生產企業不斷擴大藥劑生產的品種,或是建設新的生產線,造成藥品生產重複、生產設備閒置率過高,營造出藥品生產市場繁榮的假象。其中更有少數企業以劑型、包裝、規格等不同為由,重複申報批准文號,造成藥品上市許可泛濫,2015年8月,大陸國務院印發44號文《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揭開了深化大陸藥品監管制度改革的大幕。此輪改革的目的不僅在於解决審評審批積壓、申報資料質量不高、仿製藥質量不高等實際問題,還要建立起一個科學、有效和完善的藥品監管體制。在大陸政府推行的這一套監管體制中,「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可謂最重要的支柱。

大陸藥品註冊將推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是歐洲、美國、日本等製藥先進國家監管藥品的通行做法,藉由「藥品上市許可」與「生産許可」分離的管理模式,允許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包括藥品生產企業、研發機構或者科研人員)自行生產藥品,或是委託其他企業生產藥品。而大陸過去採取上市許可與生産許可合一的管理模式,僅允許藥品生産企業在取得藥品批准文號,獲得認證並生產該藥品,也就是說,藥品上市許可只頒發給具有《藥品生産許可證》的生産企業,藥品研發機構、科研人員不具備獨立獲取藥品上市許可的資格,新藥研發機構獲得新藥證書後只能將相關藥品技術轉讓給藥品生産企業,這種「捆綁」模式不利於鼓勵新藥創新。

過去大陸製藥市場經濟秩序尚未建立、大部分製藥廠商以生産仿製藥爲主,政府進行註冊和監管有其必要性,但隨著大陸一定的合理性。但隨著大陸醫藥産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這種捆綁制的管理方式將會成爲大陸藥品產業發展的阻礙。

2016年6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於正式發布印發《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方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四川這10省(市)展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工作,允許藥品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取得藥品批准文號,對藥品質量承擔相應責任,試點將實施至2018年11月4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實施,意味著大陸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業已登臺。通過試點的方式先驗證其科學性和可行性,未來將成爲大陸《藥品管理法》的核心制度之一,進而在大陸藥品市場全面推廣實施。

藥品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分離的管理模式,有助於研發者獲得和集中資金、技術和人力進行持續研究和新藥研發。由於藥品從研發到獲取批准文號需要很長的週期,若在過程中出現問題,那麼此前投入的生產線就會變成一種浪費。新制讓研發者能透過技術轉讓、委託生產或其他形式生產藥品,提高設備利用率,亦有助於改變中國藥品研發投入不足的被動局面。

三大環節 改革大陸藥品生産流通使用
近日,大陸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産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將實施以重大新藥為專項的國家科技計劃,以政府力量扶植持符合條件的藥品企業和科研單位所研發的新藥及關鍵技術,目的在提升大陸生產藥物創新能力和質量療效,顛覆過去以仿製藥為主的市場,促進形成一批臨床價值和質量水平高的品牌藥。

為了加强大陸藥品生產業的技術創新,《若干意見》從藥品生産、流通、使用三個環節提出改革意見。

生產環節方面,首先是嚴格進行藥品上市的審評審批,優化審評審批程序、加快臨床急需的新藥和短缺藥品審評審批。其次是加快推進已上市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對於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在採購、使用、醫保支付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除了推動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鼓勵新藥研發,同時也加强藥品生産質量安全監管。

流通環節方面,將推動藥品流通企業的轉型升級與併購重組,打破醫藥產品市場分割與地方保護制度;為減少流通環節,推動藥品購銷「兩票制」、淘汰不合規範的企業。此外,大陸政府希望促進醫療機構對於藥品集中採購的參與度,鼓勵跨區域和專科醫院聯合採購。

至於使用環節,首先必須優化調整基本藥物目錄,要求公立醫院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擴大臨床路徑覆蓋面,促進合理用藥;再來是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快建立公立醫院補償新機制,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爲主,輔以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複合型付費方式,訂立合理的醫保支付標準。

圖一、大陸《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産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醫藥產業結構調整策略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

值得注意的是,在《若干意見》中,對於專利藥品和已過專利期獨家生産的藥品,大陸未來將採取註冊承諾、藥價談判、集中採購、醫保支付等綜合措施,針對藥價實施動態管理,目標在實現上市銷售價格不高於原產國或大陸周邊可比價格。

為了降低過期專利藥過高的價格,廣東省藥品中心去年首創性地引入「過期專利藥比價系數」規則,即要求過期專利藥與普通GMP組中經濟技術標得分最高的品種進行比價,此舉意在遏制過期專利藥的虛高價格,今年3月2日剛舉辦第一次藥品競價交易正式報價和新低價藥報價工作,今年第一季藥品競價成交總金額超過200億元,平均降價率預計達9.51%,[2]既能減輕大陸醫保資金負擔,也有利於破除市場壟斷,促進大陸本土藥品研發創新。

台灣生技業者認為,大陸醫改最重要的目標是全球的醫藥市場,大陸政府正在動用國家力量進行大規模的醫改,藥物發展的效率和品質將有顯著提升,相關政策的後續發展值得台灣相關業者持續關注。

評析
大陸正在動用國家力量進行大規模的醫改,藥物發展的效率和品質將有顯著提升
 樓主| 發表於 2018-5-24 20:37: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康友拚通過GMP認證 產能看增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3月13日電

輸液廠康友(6452)表示,新產能目前已處於GMP認證及試生產階段,待GMP認證正式通過,即可直接投入市場銷售,產能可望倍增。

另外印尼疫苗廠廠區正加速建設中,設備已陸續預訂在途,有望第4季開始試產,明年正式量產。康友已經與當地養雞單位合作開發通路,隨著疫苗新產能的開出,與疫苗新產品的推出,今年展望樂觀。

康友2月營收為人民幣6644萬元,年增10.79%,若以台幣計價約為3億元,年減1.58%, 主因為人民幣匯率較去年同期下滑11.17%,過去一年在原有產能上進行產品結構調整, 實際營運並未受到人民幣匯率影響,仍可維持營收穩定增長。

另外輸液產品也積極推動南向發展,已正式公告千萬美金緬甸設廠,目前東南亞輸液供不應求,第一階段計劃設置年產能5000萬瓶生產線,直接與官方單位合作,供應當地需求。

評析
康友新產能目前已處於GMP認證及試生產階段,待GMP認證正式通過,即可直接投入市場銷售,產能可望倍增。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3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養金雞 澳優擬配息0.215元

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4123)轉投資澳優乳業(1717.HK)公告2016年全年業績,營收新台幣137億元(約人民幣27.4億)、獲利10.5億元(約人民幣2.1億),均創下歷史新高,EPS達新台幣0.85元(約為人民幣17.04分),年成長247.8%。董事會建議派發新台幣0.215元(約每股港幣0.05元)現金股息。

身兼澳優執行董事的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2017年是集團加速海外擴張的關鍵一年,未來將在既有的現金流基礎下,擴大海外布局,並持續併購,完成大健康產業的全面布局。

林榮錦表示,為完善集團的中長期布局,將持續尋求相關保健品的併購機會,冀擴大澳優既有母嬰通路的價值,目標2020年成為全球嬰兒羊奶粉第一領導品牌,並成為全球有機嬰幼兒牛奶粉前五大領導品牌與中國前十大乳嬰幼兒奶粉品牌。

林榮錦指出,中國嬰幼兒配方奶每年的產值高達750億人民幣,在二胎化等國家政策帶動的機遇下,澳優算是站在對的產業趨勢上;為了增加「長尾效應」,目前的策略是將嬰幼兒產品線至3歲以後,並跨入功能性液態奶及營養品系列,希望商機是由一胎、二胎延伸至父母、長輩,因此,將採取併購方式拓展營運規模。

目前澳優乳業在大陸有2.5萬家母嬰店,未來幾年會持續增加母嬰店家數。而除穩固既有在大陸嬰幼兒羊奶粉市佔率五成的優勢外,未來也會在現有母嬰店通路上,導入新類別產品,擴大通路效益。接下來第二階段則將啟動歐美市場優質品牌的併購,並引進中國市場。

澳優去年營收年增長30.3%,淨利年成長320.4%。

評析
晟德未來將在既有的現金流基礎下,擴大海外布局,並持續併購,完成大健康產業的全面布局。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38: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將與荷商合資 進軍抗癌、困難疾病市場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即時報導

台灣東洋啟動「新智擎計畫」,內部透露該公司將與荷蘭新藥公司結盟,在台共同成立子公司,全力攻入新劑型抗癌、困難疾病藥品領域,面向全球市場,此案也將是三年來該公司最大決策,可望成為下一個獲利引擎。

東洋表示,該計劃將是東洋投資智擎生技後,最具指標性的創新合作案,新公司資本額約2億元,由東洋掌握六成以上股權,最快4月中下旬成立,近期將進一步揭露細節。

東洋去年稅後純益達到11.9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元,隨較前年微減,主因前年有業外利益貢獻,換言之,去年東洋本業仍優於去年,更值得注意的是,東洋近期董事會通過去年配發現金股利3.8元,也創下掛牌以來的新高紀錄。

東洋未來與荷蘭夥伴,將全力投入癌症領域新劑型新藥開發,第一宗產品是旗下開發已久的「多發性硬化症」,該產品早/中期開發已經成熟,將從臨床二/三期開始進行。

據悉,東洋與荷蘭夥伴在新公司的籌劃已經一年多,而雙方在藥品開發領域則合作已久,對彼此的優勢均能掌握,未來東洋負責劑型開發、製造,而荷蘭夥伴則專注專利規劃、技術支援等。

東洋新公司進度最快的「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產品,是一種新劑型新藥Methylprednisolone,是以微脂體(Liposome)所包覆的「糖皮質激素」,而劑型改良也是東洋的強項所在。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疾病,而這類的免疫疾病通常是被認為比癌症更為棘手的領域,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病變。現有療法包括干擾素、類固醇甚至是化療,來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統。

東洋是國內老牌藥廠,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代工「曼秀雷敦」(俗稱面速力達母)軟膏,1994年由現任董事長蕭英鈞、前董座林榮錦接手後,進行大刀闊斧整頓。

近年,東洋積極轉入困難劑型、藥品的開發與代工,也大力轉投資新藥領域,大幅提升公司價值。東洋多年前投資的智擎,在2011年獲得美國生技公司Merrimack的2.2億美元藥品授權金,使之澈底母以子貴,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代表作。

評析
東洋積極轉入困難劑型、藥品的開發與代工,也大力轉投資新藥領域,大幅提升公司價值。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3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蕭英鈞扭轉東洋 連年獲利攀高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即時報導

東洋董事長蕭英鈞自2014年6月接任董座以來,積極扭轉公司營運,連年讓公司本業獲利攀高,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內部指出,未來公司的營運、配息都會繼續創高,要大家拭目以待。

蕭英鈞、東洋前董事長林榮錦、生寶董事長章修綱三人是北醫藥學系同學,三人年輕時共同創業,1994年由前二者接下東洋後,蕭英鈞便隱身幕後,扮演公司成長的推進器。

三年前,蕭、林因案決裂、纏訟,不過兩人仍分庭抗禮,在生技領域各有佳作,其中,蕭英鈞接董座後的東洋也開始從獲利的谷底躍起,去年本業繼續創高,也寫下每股配息3.8元的新高紀錄。

業界指出,由於東洋過去都由林榮錦主導,而林在生技業界戰功彪炳,重整多家公司都卓有成效,也因此贏得生技界艾科卡的名號,相對之下,多年來「神隱」的蕭英鈞,確實較不為人知。但是蕭在接任後就邀請當時仍在野的行政院院長林全,擔任東洋獨立董事(林在任院長前已經辭任),也讓人見識倒他數十年深耕的人脈資源。

蕭英鈞低調的個性,也在接任東洋董座後展露無遺,他僅在2014年在多方邀請下,對外喊出「要恢復東洋往日的榮光並啟動國際結盟」,隨之便惜字如金。如今看來他言出必果,堪稱生技的老馬,確有千里之行的能耐。

評析
蕭英鈞自2014年6月接任東洋董事長以來,積極扭轉公司營運,連年讓公司本業獲利攀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39: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康友南進加速 揮軍菲律賓

杜蕙蓉/台北報導



康友-KY(6452)南進布局腳步加速!繼印尼和緬甸之後,也計畫前進菲律賓,上周五並獲菲國總統杜特蒂熱情接待,期盼康友能創造高端人才就業機會,帶動產業升級;目前康友規畫投資領域為大輸液和動物疫苗產業。

康友董事長黃文烈表示,菲律賓人口超過1億人,但只有5家輸液廠,沒有疫苗公司,而生產的輸液也是基本型的輸液,因此,有80%以上的輸液都要仰賴進口,而疫苗對於以農業為主的菲律賓,更是十分欠缺;為此,康友將先召開董事會評估,再明確投資金額和地點。

連續3年獲利都超過一個資本額的康友,去年受人民幣匯率影響之下,營收43.3億元,較前一年度略為下滑,因此,獲利亦將受波及,但法人初估相較2015年EPS 16.54元的新高水平,去年EPS應還有8成以上。

備受全球矚目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上任後先以掃毒創造投資環境後,也積極招商引資,此次康友董座黃文烈和創業股東王命亮等核心主管到菲律賓考察,杜特蒂特別安排在達沃行館見面,並請來藥監局長和衛生部副部長等相關單位主管列席,期待雙方能有更密切的合作,創造雙贏。

營運布局鎖定大輸液和動物疫苗的康友,是大陸排名第六的輸液廠,市占率約4%,隨著新版GMP規範實施,中國輸液產業大洗牌,原本上千家的輸液廠將降至300家左右,最後能存活競爭的將不超過100家;而康友的新產能已在GMP認證及試生產階段,只要GMP認證正式通過,產能即可望倍增。

另外,該公司輸液產品也積極推動南向發展,已正式公告結合蘇州中化前進投資,投資額在千萬美元以上,由於東南亞輸液供不應求,第一階段計畫設置年產能5000萬瓶生產線,直接與官方單位合作,供應當地需求。

至於印尼疫苗廠廠區則在加速建設中,將力拚第四季開始試產,明年正式量產。公司已經與當地養雞單位合作開發通路,隨著疫苗新產能的開出,與疫苗新產品的推出,今年展望樂觀。

評析
康友繼印尼和緬甸之後,也計畫前進菲律賓,目前規畫投資領域為大輸液和動物疫苗產業。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39: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康友去年每股賺13.9元 不如前年16.54元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3月22日電

輸液、疫苗大廠康友(6452)董事會通過2016年財報,2016年營收為43.34億元,年減1.72%,稅後淨利為9.05億元,EPS為13.90元,低於前一年度的16.54元。

康友表示,出貨若以人民幣計價,持續成長,惟去年人民幣匯率貶值,影響新台幣計價營收獲利,今年第2季起,六安輸液廠新產能將完成GMP認證,營收重回成長軌道,另外印尼、緬甸、菲律賓火力全開,康友全力南向,搶攻疫苗、輸液商機。

目前六安廠輸液產能約4.3億瓶,新產線預計第2季完成GMP認證,產能有望增長。

2016年康友在中國大輸液市場激烈競爭之下,仍維持穩健營運。在目前營運本業上,第2季輸液產能擴增之後,營運就可以重新成長,另外也積極投入在東南亞市場的經營,除了輸液外,與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旗下維科公司合作疫苗也積極進軍當地市場。

印尼疫苗廠預計第4季可望開始進行試產,並積極申請相關銷售許可,與當地農業單位通路進行合作,希望加速產品上市時程。

緬甸市場目前自有輸液產能短缺,當地售價為中國大陸市場的2至3倍,相當具有潛力,康友將積極投入輸液佈局。。另外,近來康友考察菲律賓市場,獲得總統杜特蒂接見,康友也看好菲律賓當地市場。

康友表示,東南亞地區人口眾多,市場龐大,不論生產輸液或是疫苗都有龐大商機,另外康友也積極評估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合作機會,未來也將透過併購來成長與擴充產品線。

評析
康友也積極評估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合作機會,未來也將透過併購來成長與擴充產品線。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39: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拚當微脂體藥龍頭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4105)叫陣Teva,要搶攻全球微脂體藥品生產龍頭,近期該公司的微脂體技術將結盟歐商,內部期許,三年內要搶下全球微脂體藥品五成以上市場。

東洋近日也因此傳出獲得外資、中國大藥廠青睞,對東洋發出收購令,短期內有意收購8到10%股權。東洋昨(26)日對此證實並表示,公司歡迎一切善意投資與合作。東洋24日股價收112元平盤。

東洋近期啟動「新智擎計畫」,將以微脂體藥品開發技術與荷蘭新藥公司結盟,在台合資成立子公司,全力攻入新劑型抗癌、困難疾病藥品領域,而此案也將是該公司三年來最大決策,最快第3季將有技術授權權利金入帳。

東洋的微脂體技術包括開發、量產能力,量產領域除了已經開始為楊森藥廠代工抗癌新藥Doxil,今年旗下的抗多重抗藥性的抗生素產品Colimycin,也將在中國大陸上市,另外2019年也將生產旗下自有品牌的兩支抗癌針劑。

據悉,東洋多年前與荷蘭藥廠合作開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產品,該產品必須以微脂體技術包裹,雙方在多年合作後,決定合作搶進困難、抗癌疾病市場,將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而這項消息也會在4月上旬(清明連假後)正式披露,由東洋持有七成左右股權。

東洋具備全球罕見的微脂體開發、量產能力,預計2019年旗下自有品牌的抗癌產品上市後,全球將有五成以上的微脂體產品來自東洋,可望挑戰Teva的龍頭地位。

東洋的微脂體技術不僅為國際大廠代工,近期與荷商結盟的新公司所開發的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產品,最快三年內也將問世。這個MS產品,根據內部指出,未來會有液態、凍乾兩種劑型,液態已做完臨床一期試驗。

據悉,全球最大學名藥廠Teva有MS領域的技術的產品,但一次療程必須三個月,而東洋開發的產品的療程僅需一周即可完成,且劑量更低,因此極具國際競爭力。

對於外資、中國藥廠的收購計畫,消息人士指出,外資圈多是法人機構,而中國大陸方面卻是大藥廠,且該藥廠積極接觸東洋高層,且明確表示有意積極入股,短期內希望能夠收購東洋8到10%股權。

評析
近期東洋的微脂體技術將結盟歐商,內部期許,三年內要搶下全球微脂體藥品五成以上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40: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衝刺生技 投資銀行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晟德(4123)為成立逾50年的老牌藥廠,主攻感冒藥等水劑,但因經營不善,東洋前董事長林榮錦在1998年接手重整、擔任董事長後,以具優勢的水劑產品,坐穩國內供應龍頭,並以其為首要現金牛(Cash Cow),利用穩定現金流優勢,發展生技投資銀行。

林榮錦指出,歷經十多年耕耘,帳上長期投資如新藥公司智擎、永昕、順藥以及創新醫材廠益安等已上櫃,其餘也陸續跟進。

攻大健康產業
晟德近年積極布局大健康事業,其中代表作為2014年攜手玉晟生技,持續加碼投資香港上市公司澳優乳業,目前持股該公司約四成股權。去年澳優營收及獲利分別創下歷史新高,全年營收年增30.3%、達137億元,稅後純益10.5億元,年增320.4%。

晟德在新藥、大健康等事業布局陸續開花結果,加上本業水劑銷售穩健,近三年季營收和獲利三級跳,展望今年營運,林榮錦表示,今年是集團加速海外擴張的關鍵一年,未來將在既有的現金流基礎下,擴大海外布局,並持續併購,完成大健康產業的全面布局,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今年本業兒科及精神科水劑用藥的新布局?

答:原有的水劑業務將擴張中國大陸市場,第1季將投入2億元投資南京一家水劑廠,取得該廠包含水劑、軟膠囊及鼻噴三類劑型與十多張藥證,未來旗下兒科及精神科水劑用藥可順利進入大陸市場銷售。

問:集團在新藥研發上有何具體進展?

答:自主研發的CS02,有望成為國內「老藥新用」的成功範例,該項發現來自國內健保資料庫,研究團隊經大數據分析,獲知一項使用30年的老藥對糖尿病患相當有效,存活率高、惡化比例小,再運用生物技術將該藥有效成分的左旋切除,保留右旋,促使其毒性大幅降低,藥效更佳,據此以新的右旋成分取得全球專利,挖掘出其新藥潛力。

CS02老藥新用
傳統藥物治療糖尿病僅能治標無法治本,患者用藥後需逐次施打胰島素,但會造成胰島beta細胞持續萎縮,需不斷增加劑量。CS02則具備恢復受損胰島beta細胞的功能,讓糖尿病根治的機會大增。

CS02目前已完成關鍵動物療效試驗,第2季、第3季分別向美國FDA及台灣TFDA申請臨床許可,估計全球市場規模上看百億美元,未來將積極爭取國際授權,集團則經營兩岸市場的銷售。

要併保健品廠
問:集團大健康布局是否有進一步動作?

答:隨著持股四成的澳優乳業繳出亮麗成績,為完善集團的中長期布局,將持續尋求相關保健品的併購機會,盼擴大澳優既有母嬰通路的價值,目標在2020年成為全球嬰兒羊奶粉第一領導品牌,並成為全球有機嬰幼兒牛奶粉前五大領導品牌、大陸前十大乳嬰幼兒奶粉品牌。

大陸嬰幼兒配方奶每年產值高達人民幣750億元,受惠於開放二胎化等政策帶動,澳優站在對的產業趨勢,為增加其「長尾效應」,未來策略是將嬰幼兒產品線拉長至3歲以後,並跨入功能性液態奶及營養品系列,盼商機是由一胎、二胎延伸至父母和長輩,將採取併購方式拓展營運規模。

集團轉投資的益生菌廠豐華第1季底將啟動上櫃送件申請,旗下淮安益生菌新廠運轉順暢,第2季起新產能將開始挹注成長。另外,新的濃縮液也將在第2季開始興建,進一步搶攻大陸市場商機。

評析
今年是晟德集團加速海外擴張的關鍵一年,未來將擴大海外布局,並持續併購,完成大健康產業的全面布局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4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法人觀點:坐擁四金雞 晟德長線看俏

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

法人長線看好晟德(4123)股價表現,主因轉投資的澳優乳業可望為公司轉型及營收帶來很大貢獻,並有助打進世界盃;豐華營運步上軌道,有效貢獻營收及獲利;順天醫藥及益安生技接棒成為獲利金雞母。

分析師指出,晟德是國內最大的專業藥水製造廠,市占率68%,除水劑製造外,晟德及其關係企業持有澳優乳業43.62%股權,正式跨入中國大陸嬰幼兒奶粉市場。

晟德為善用產能,有做牛奶粉的貼牌產品,去年開始簡化相關流程,降低成本並爭取更多訂單,貼牌目的為聯合大廠將特定配方或理念發揚光大;另外,澳優未來成長動能為常溫液態奶及營養保健品,在併購澳洲的營養保健品商,透過產品種類擴大,公司策略將圍繞母嬰產品,在大陸建立通路。

澳優羊奶及有機奶在大陸銷量均是第一,並獲得荷蘭羊奶生產總量的20%。羊奶目前占大陸乳源僅10%,而2015年大陸進口羊奶粉市占率排名,澳優名列第一、達64%。澳優已在河南建構全球最強的羊奶粉製造廠基地,將透過自有品牌及貼牌代工模式走向北美及全球市場,2020年營收挑戰10億歐元,其中65%營收來自大陸。

評析
晟德轉投資的澳優乳業可望為公司轉型及營收帶來很大貢獻,並有助打進世界盃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41: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8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康友布局東協 印尼廠Q4試產

聯合晚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康友-KY(6452)第2季可望受惠六安輸液廠新產能將完成GMP認證,營收重回成長軌道,另外看好東南亞市場,揮軍印尼、緬甸、菲律賓火力全開,搶攻疫苗、輸液商機。

康友去年營收43.34億元,年減1.7%,稅後淨利9.05億元,EPS為13.9元。康友表示,公司出貨若以人民幣計價,持續成長,但去年人民幣匯率貶值,影響以台幣計價的營收獲利。

康友表示,東南亞地區人口眾多,市場龐大,不論生產輸液或是疫苗都有龐大商機,另也積極評估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合作機會,擬透過併購來成長與擴充產品線。

康友表示,印尼疫苗廠第4季可望開始進行試產,同時也積極申請相關銷售許可,另外也與當地農業單位通路進行合作,希望加速產品上市時程。在緬甸部分,將積極投入輸液布局。緬甸市場目前自有輸液產能短缺,當地售價是中國大陸市場的二至三倍,相當具有潛力。另外,近來也考察了菲律賓市場,尋找投資機會。

康友表示,中國輸液市場激烈競爭,不過,去年仍維持穩健營運。第2季輸液產能擴增後,營運就可以重新成長。

評析
康友看好東南亞市場,揮軍印尼、緬甸、菲律賓火力全開,搶攻疫苗、輸液商機。
 樓主| 發表於 2018-5-25 19:41: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股利1元 業績看俏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晟德(4123)昨(28)日去年稅後純益2.5億元,年增118.5%,每股稅後純益(EPS)0.79元,擬配發0.5元現金股利及0.5元股票股利。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表示,對今年營運信心滿滿,隨轉投資陸續開花結果,今年營收有望成長逾50%,衝刺300億元大關。

晟德今年配發現金股利為公司公司成立以來顯示首例,突顯其轉投資事業陸續開花結果、營運越顯穩健。按晟德昨日收盤價61.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0.8%。

晟德去年營收、獲利雙雙高飛,主要為林榮錦以「生技工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有成,晟德旗下擁有20家轉投資生技公司,其中興櫃和上櫃公司投資帳面金額為69億元,去年陸續處分智擎、中美冠科及M-Venture持股,投資報酬倍數成長,加上轉投資澳優乳業挹注,去年營運跳躍式成長。

展望今年,林榮錦表示,主要轉投資澳優乳業品牌已有12個系列34個配方註冊通過,有利持續擴張中國大陸市占,今年持續保持50%以上成長速度,加上旗下益安、順藥中生醫藥、雅祥生醫及天使投資輪的安盛生科都將陸續進入收割期,今年營收將挑戰300億元大關。

評析
晟德董事長林榮錦對今年營運信心滿滿,隨轉投資陸續開花結果,今年營收有望成長逾50%,衝刺300億元大關。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26 14:13 編輯

轉貼2017年4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荷商合資 殷瀚生技正式成立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4105)6日與荷蘭公司2-BBB共同宣布,正式在台設立殷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EnhanX),攜手開發微脂體新藥2B3-201,這也是近期傳言東洋啟動「新智擎計畫」後,首度對外揭露子公司名稱。

殷瀚生技的資本額約3.6億元,東洋以現金出資2.4億元,取得66.67%股權;2-BBB則以新藥試驗成果及部分專利作價1.2億元,取得33.33%股權。

東洋表示,此次與2-BBB公司合資,共同開發急性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with acute relapses)便是利用兩個公司各自的利基與優勢。

台灣東洋近20年在微脂體Liposome及微球Microsphere(均屬長效特殊注射藥品)的耕耘,成績不俗,是國際間極少數能將產品推向癌症治療領域的研發型製藥公司。

另一方面,2-BBB團隊長期專注於研究好發於歐、美白人的多發性硬化症,特別是致力於開發腦部疾病的藥物已有十幾年的經驗,引領執行許多新藥的臨床試驗,之前的臨床實驗用藥即來自於台灣東洋的製劑研發團隊。

共同開發的產品部分,東洋指出,2B3-201是在微脂體外部銜接glutathione (GSH),使得2B3-201具有靶向性,再加上其奈米大小的形體,能更有效的穿透苦腦科學家許久的血腦屏障問題,讓藥品可以抵達身體所需的部位,解除病灶。未來東洋也將負責所有的產品生產,並將成為世界級特殊醫藥製劑技術平台及生產基地。

目前2B3-201已經完成臨床一期的試驗,未來將以凍晶劑型做臨床試驗,其二三期臨床試驗將會一併在全球展開,預期能在最短的期間內提供病人治療上的服務。

多發性硬化症係指人類中樞神經系統之包覆纖維及髓鞘遭到自我免疫系統的破壞,致神經訊號之傳導遭到損害,甚至於停止;其主要病症好發於腦部或脊髓。另外,多發性硬化症係一好發於歐、美白人的疾病,性別上以女性居多。

目前台灣全國罹患此一病症患者約少於2,000人,全球大概有250萬名病患。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醫界對此一疾病第一、二線治療之平均治療費用約落在7,000到9,000美金之間。至於其他因神經發炎而產生之病灶治療則花費更大。

評析
東洋此次與2-BBB公司合資,共同開發急性多發性硬化症,便是利用兩個公司各自的利基與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2: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康友估第二季業績重回成長軌道

杜蕙蓉/台北報導

康友-KY(6452) ) 受到台幣持續升值影響,3月合併營收3.35億元,年減10.05%。公司表示,三月開始六安輸液廠產能的GMP認證進入最後階段,近期可望通過,看好第二季克服匯率因素重回成長軌道。

其實,若以人民幣計價,康友3月營收為7,531萬人民幣,年增1.47%。由於中國大陸醫藥改革,對於整體管理更趨嚴格。康友認為,將有助於整體市場秩序更為健康,優質廠商的營運可望受惠,目前六安新產能建置過程一直與主管機關保持良好溝通,新產能的GMP認證,正式進入最後階段。

康友表示,未來六安產能可望增加一倍,在市場秩序改善之後,公司持續開發三線以下城市市場,對於成長看法樂觀。

另外,第二季印尼疫苗廠設備正式到位,即將進入屋頂加蓋工程,預計第四季開始試產,同步也會進行相關證照審批。

康友表示,新產能、新產品持續開發完成,第二季可望回到成長軌道,未來除了中國、印尼外,配合政府南向政策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政策,公司更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緬甸、菲律賓都是重點目標。

評析
康友新產能、新產品持續開發完成,第二季可望回到成長軌道,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2: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26 14:18 編輯

轉貼2017年4月1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自有產品陸續上市,東生華明年營收拚轉正成長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力拼轉型,東生華(8432)近年強化在研發段的布局,產品Pipeline於今年中後,會陸續取得藥證,今年底後會開始有營收貢獻。法人預期,東生華今年營收仍會受既有產品的健保價調整衝擊,但明年起年變動率力拼轉正,邁向收成。另長期持有順藥(6535)及漢達生技(6620)的股份,市值超過4億元,潛在價值可觀。

東生華原是由東洋(4105)切割成立的利基學名藥廠,目前聚焦的領域包括心血管、腸胃科與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等三大塊,初期因營運模式以藥品代理與銷售的通路商為主,但近年積極強化前段研發的投入,自有產品的Pipeline漸趨完整。

而自有產品Pipeline中,進度最快者係與永昕(4726)合作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生物藥TuNEX,去年已送出國內的藥證申請,業界估計,順利的話,5、6月可望取得藥證,將創國內首例。根據雙方的分工,東生華將取得國內的銷售權利,並由永昕進行產品代工,另中國大陸市場,也可進行合作夥伴洽商的商業授權。

東生華規劃,因原廠藥有健保給付,為求合理競爭,TuNEX也將爭取國內健保給付,法人估計,按照過往審核進度,年底可期,內部期許高峰銷售能搶下原廠三成的市場,長期效益可持續觀察。

其他產品線部分,東生華預期,年底前心絞痛的用藥,有機會取得國內藥證,同時明年上半年以前,不排除還有其他產品可陸續取得藥證,法人認為,在公司自有產品陸續上市銷售後,最快明年營收年變動率有機會力拼由負轉正。

另外在轉投資方面,東生華比較重要的投資包括順藥及漢達生技,根據最新的股價估算,兩檔持股市值已經超過4億元,只是因會計分類歸在備供出售,相對成本的價值僅列於股東權益的加項,未處分前對損益表挹注不大,但潛在價值可期。

法人預期,今年東生華若無業外挹注,獲利可能較去年下降,但本業盈餘持穩,而因董事會已通過每股將配發3.1元現金股利,換算現金殖利率超過4%,具防禦價值。

評析
東生華今年營收仍會受既有產品的健保價調整衝擊,但明年起年變動率力拼轉正,邁向收成。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看獲利 年年走升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東洋(4105)昨(19)日舉行法人說明會,由董事長蕭英鈞親自主持,公司指出,東洋將持續維持癌症治療本土龍頭廠商地位,更可預期整體獲利一年比一年好,並將以回饋投資人合理報酬為己任,繼續採行「高股利政策」。

東洋去年配發現金股利3.8元,蕭英鈞掌舵三年,交出亮眼成績單;蕭英鈞昨日表示,東洋訂定三大成長策略,包括國內每年至少推三款新藥、每年至少在三個新國家取得藥證、發展短期有獲利貢獻的重磅產品。

此次東洋法說,最受矚目的議題莫過於東洋與荷蘭合作夥伴2-BBB,共同成立的台灣子公司殷翰,雙方共同開發多發性硬化症之微脂體新藥2B3-201的專案。

殷瀚生技資本額3.6 億元,台灣東洋以現金出資2.4億元,取得66.67%股權;2-BBB則以新藥試驗成果及應用專利作價1.2億元,取得33.33%股權。

東洋指出,殷翰開發的2B3-201是在微脂體外部銜接 glutathione(GSH),針對目前難治的多發性硬化症,而微脂體技術可使2B3-201具有靶向性,再加上其奈米大小的形體,能更有效的穿透苦惱科學家許久的「血腦屏障」問題,讓藥品可以抵達身體所預設的部位,解除病灶。

展望未來,東洋的多產品線可望繼續為公司推動營運成長,其中,具有多重抗藥性的革蘭氏陰性菌嚴重感染疾病,東洋的Colimycin(克痢黴素注射劑)搶進中國大陸市場,估每年市場需求達人民幣10億元。

另外,東洋也與義大利公司MolMed合作,推出癌症細胞治療新藥Zalmoxis,目前取得歐洲藥證,一個療程費用約9萬美元。

此外,東洋也與國際大廠共同開發抗癌微脂體藥品Pegylipo,負責美國市場,未來可陸續認列包括簽約金50萬美元、三期里程碑金各100萬美元,產品上市後還有利潤可以分配。

評析
東洋將持續維持癌症治療本土龍頭廠商地位,更可預期整體獲利一年比一年好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2: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生達 今年大陸營收拚倍增

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達(1720)總經理范滋庭昨(25)日在法說會中表示,看好大陸一致性評價商機,大陸已成為未來外銷市場首選,預期今年大陸營收有機會呈現倍數成長,2021年則以外銷營收拚過半,營業額10億元為目標。

創立50年從未出現過虧損的生達,在本業,轉投資生泰、生展發威中,近3年來EPS都由1.9元起跳,股利也都有逾1元水準;該公司2016年合併營收36.73億元,EPS為1.9元。

范滋庭指出,在健保砍藥價及TFDA要求規範趨嚴的兩頭壓縮下,未來台灣市場只能求穩,營運重點在於產線與產品規格的國際化,並以「進一退三」的模式汰弱扶強,也就是每年上市一個新品項,就淘汰現有三個量少且毛利低的品項,來提高毛利率,創造獲利。

而海外市場將成為主要成長動能,原本積極布局的美國市場,目前也改變策略以大陸為第一優先,其次是日本,第三則是美國市場。

范滋庭認為,為搶攻大陸一致性評價商機,目前除了採取外銷方式進軍外,也和當地中型藥企合作,由生達提供技術、共同開發、參與BE、利潤分享;其中已取得藥證許可的抗生素,2016年銷售約1億台幣,今年因競爭藥廠被撤銷證照,合作的經銷商今年已拿到廣東數百萬支標案,金額就超過2億。此外,還有二個糖尿病用藥及一個心血管用藥,正等待藥證中,因此,未來來自於大陸的營收成長將可預期。

日本市場部分,生達先前已透過和生泰合作,取得細支氣管炎用藥Montelukast的證照,該藥去年已開始出貨,貢獻年營業額約2、3千萬台幣,雖然不大,但也深化和日本通路商合作關係。

美國方面,也是與生泰聯手,從原料藥垂直整合,2015年開始出貨一項糖尿病用藥,去年營業額貢獻約3千萬台幣,另外,也有一項降血脂用藥已獲核准,但須等原廠專利到期才能上市,其餘審查中的品項有3個。

評析
為搶攻大陸商機,除採取外銷方式進軍外,也和當地中型藥企合作,生達提供技術、共同開發、參與BE、利潤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攜手Seqirus 跨入流感疫苗業務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4105)27日宣布,與全球第二大流感疫苗公司Seqirus正式締結合作,跨足流感疫苗事業,宣示投入資源讓台灣流感防疫更升級。

東洋藥品宣布將與全球第二大流感疫苗公司Seqirus締結合作,取得原諾華三價高度純化次單位流感疫苗之台灣區獨家銷售權,昨日與Seqirus正式簽訂合作契約,投入流感疫苗業務領域。

東洋董事長蕭英鈞表示,這次與Seqirus的結盟,有很大的指標意義,象徵台灣東洋正式跨足流感事業,將投入資源提供全國民眾與醫護人員最全面、專業的流感疫苗服務。

蕭英鈞表示,諾華三價流感疫苗,由東洋銷售後,仍將維持其英國製造。就此,Seqirus營運副總裁Lorna Meldrum也表示,對於台灣東洋有高度信心,自從Seqirus收購原諾華三價流感疫苗後,就積極尋找值得信賴的在地夥伴,最後選定台灣東洋的原因,正是因為肯定其在台灣藥業的長期耕耘,且東洋已建立完備的診所、地區醫院與醫學中心專業服務體系,相信定可幫助台灣流感防疫更上層樓。 東洋去年稅後純益達到11.9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元,隨較前年微減,主因前年有業外利益貢獻,換言之,去年東洋本業仍優於去年。

東洋指出,除了流感疫苗外將持續維持癌症治療本土龍頭廠商地位,更可預期整體獲利一年比一年好,並將以回饋投資人合理報酬為己任,繼續採行「高股利政策」。

東洋去年配發現金股利3.8元,蕭英鈞掌舵三年,交出亮眼成績單;蕭英鈞近日表示,東洋訂定三大成長策略,包括國內每年至少推三款新藥、每年至少在三個新國家取得藥證、發展短期有獲利貢獻的重磅產品。

評析
東洋與全球第二大流感疫苗公司Seqirus正式締結合作,跨足流感疫苗事業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4: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26 14:19 編輯

轉貼2017年5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加碼台灣 收購乳品通路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旗下的澳優乳業近期又有新動作,業內近期傳出,澳優將來台收購乳品銷售通路;晟德集團對此證實,但表示,澳優是將透過增資台灣子公司,以「投資」台灣乳品通路,而進度仍在洽談中,若有實質進度將正式公告。

澳優乳業營運主體在中國大陸湖南長沙,而生產設備主要設於荷蘭、中國及澳洲,從事研發、奶源收集、加工、生產及包裝乳製品。去年,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就表示,要繼續發動澳優公司在國際上的併購,完成大健康布局。

去年,澳優將業務範圍拓展至生產及銷售營養產品,部分透過收購在澳大利亞擁有生產設施的Nutrition Care Pharmaceuticals Pty Ltd. ,繼續拓展國際業務。另外,澳優又與新西蘭第二大乳品合作企業Westland簽訂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在紐西蘭興建一座新奶粉混合和包裝生產廠房,擴大全球乳源版圖。

對於在台的業務拓展,晟德表示,澳優已經在台成立據點,作為集團擴充亞洲市場業務的經營據點,近期確實不斷尋覓可以合作的標的,在台希望找到乳品的銷售網絡與通路。

在投資規劃上,晟德表示,澳優在全球21個國家擁有銷售網絡,但獨漏台灣,目前在台洽談的對象都是未上市公司,定位是乳品的銷售通路與網絡,未來若確定投資,將由澳優增資台灣子公司,再由子公司投資有意合作的標的。

在基本面方面,澳優乳業2016年營收及獲利分別創下歷史新高,營收年增長30.3%,達到新台幣137億元,稅後純益大幅躍進,年增達到三倍有餘(320.4%),達新台幣10.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85元。

不過,澳優母公司晟德去年的營運獲利卻仍未有起色,晟德去年營收因澳優的挹注呈現大幅度成長,達到150.39億元,較前年的67.92億元,成長超過121%;但營收上揚獲利卻下滑,晟德去年因提列其他子公司的虧損,獲利雖有澳優進補卻仍「不好看」,稅後純益僅1,945萬元,每股稅後純益則為0.07元。

法人認為,今年晟德若轉投資事業虧損能進一步縮小,澳優乳液也能持續挹注戰略成果,則營運獲利應能繳出更好的成績單。

評析
今年晟德若轉投資事業虧損能縮小,澳優乳業也能持續挹注戰略成果,則營運獲利應能繳出更好的成績單。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董座林榮錦 生技業艾科卡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近期似乎消失在鎂光燈前,據悉,連親近他的人士都說,「林先生最近很難找到人,都不接電話」。

不過,就晟德不斷端出營運規劃來看,林榮錦現在的韜光養晦之舉,實際上是有意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林榮錦在經營管理方面,堪稱一把好手,對於併購、重整企業,更是在行;多年前,他就被譽為生技業界的艾科卡。

艾科卡(Lido Anthony Iacocca)是美國汽車產業界的傳奇人物,擅長扭轉頹勢,讓原本虧損的公司轉盈。

不過,林榮錦近年因與東洋間的官司纏身,確實打亂了他的企業局;業界認為,近年若無官司干擾,林榮錦或許還能繼續複製智擎的成功模式,再寫多幾頁的傳奇。

林榮錦在離開東洋後,繼續透過晟德集團前進全球乳業市場,看準乳品的廣大市場,吃下澳優過半的股權;林榮錦這一步棋,有別於他過去專注於「小而美」企業(如過去投資智擎)的主張,一度讓人看不清他的經營思維。

親近林榮錦的人士說,事實上,乳品與藥品兩種產業雖然同屬生技領域,不過林對這兩種產業的經營想法卻是截然不同。

乳品屬於必需品,企業要能寡占才能通吃市場,而藥品只要做到黃金標準,公司雖小也能贏者全拿。

評析
乳品屬於必需品,企業要能寡占才能通吃市場,而藥品只要做到黃金標準,公司雖小也能贏者全拿。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5: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康友第1季EPS 3.23元 加速南進布局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5月5日電

輸液大廠康友(6452)受到人民幣對新台幣貶值影響,第1季稅後淨利為 2.07億元,年減6.89%,EPS為3.23元,公司表示, 第一季為營運谷底。

康友表示,4月6安新產能通過GMP認證, 將逐漸配合通路需求開出,在新產能助攻下營運可望克服匯率不利因素翻揚。

另外,康友將利用大輸液技術與經驗,積極尋求機會於東南亞國家投資設立大輸液生產企業,以此開拓東協市場。康友結盟中化前往緬甸設廠批文已獲財政部投審會許可,未來將與緬甸工業部旗下BPI 藥廠合作,在緬甸設廠生產與銷售大輸液。

此外,康友南進佈局腳步加速,董事長黃文烈於3月中旬往菲律賓考察, 獲菲國總統杜特蒂熱情接待,並與列席之藥監局、衛生部及相關單位主管了解菲國醫藥行業發展情形。目前,菲律賓的醫藥行業主要係依賴進口,因此進軍菲律賓生技行業前景可期。期望利用現有大輸液成熟技術與經驗,規劃於菲律賓投資設立大輸液生產企業。

另外,董事會通過105(2016)年度盈餘分配案,將配發現金股利每股8元、股票股利每股1.53846154元,合計股利 9.53846154元。

評析
康友將利用大輸液技術與經驗,積極尋求機會於東南亞國家投資設立大輸液生產企業,以此開拓東協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GMP認證效應 康友4月營收轉正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輸液廠康友(6452)8日公告4月合併營收約3.44億元,與上月相較,月增2.7%,若以人民幣計價,康友4月營收約人民幣7,800萬元,較上月成長3.7%,亦年增4.9%,康友表示,受惠六安輸液廠產能的GMP認證效應逐漸發酵,康友4月營收轉正成長。

展望第2季,康友維持審慎樂觀看法,4月六安兩條輸液生產線已通過GMP認證,成為第2季營收成長動能,且公司積極布局三線以下城市,又結盟中化前往緬甸設廠,啟動南向政策,營收、獲利成長可期。

康友指出,東協醫藥市場,是未來公司重點發展區域,公司挾現有大輸液之成熟技術與經驗,在東協市場積極開拓,並評估併購對象,以期提升東協市場滲透率。

評析
康友挾現有大輸液之成熟技術與經驗,在東協市場積極開拓,並評估併購對象,以期提升東協市場滲透率。
 樓主| 發表於 2018-5-26 14: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1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晟德首季每股虧0.07元 大幅縮減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5月15日電

晟德藥業(4123)公佈2017第一季合併營收38.1億元,年增16.8%。因轉投資新藥研發前端成本投入,單季虧損2097萬,每股虧損0.07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4.5%。

晟德表示,第1季合併營收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集團旗下轉投資澳優乳業及豐華生物營收挹注。

晟德藥業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晟德持續搶攻大健康事業,投資全球品牌澳優乳業及專精於功能性益生菌研發與製造的豐華。由於兩家公司均屬高障礙的傳統產業,具備高度資金、技術與人才知識門檻,近年藉由資源整合能力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林榮錦看好全球嬰幼兒配方奶粉及健康保健市場的發展趨勢,澳優乳業與豐華將協助集團擴大品牌國際能見度、鞏固市場領導地位和完善產品線,同時帶來穩定且龐大的現金流優勢,有利於中長期的策略佈局。

晟德表示,澳優乳業2017年第1季營收達新台幣33.98億(7.51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30.3%;自有品牌嬰幼兒配方牛、羊奶粉的銷售持續上升,優於預期,其中配方羊奶粉營收續創新高。獲利達新台幣2.94億(約為人民幣0.65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2.5%。瞄準中國二胎化政策,嬰幼兒配方奶每年估計高達新台幣3390億商機,產業成長可期。

澳優第一季自有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在中國的銷售額直逼新台幣10億大關(人民幣2.21億),較去年同期相比高達72.7%成長;澳優自有嬰幼兒配方牛奶粉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為新台幣11.62億元(人民幣2.57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6.1%。

展望第2季,澳優乳業持續看好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並將因應中國政府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政策提前做好供貨及品質管理,加速銷售通路的佈建。

評析
晟德第1季合併營收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集團旗下轉投資澳優乳業及豐華生物營收挹注。

 樓主| 發表於 2018-5-27 15:13: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6-1 21:18 編輯

轉貼2017年6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澳優乳業去年獲利翻4倍 晟德吃補

彭暄貽/台北報導

晟德藥業集團投資澳優乳業三年有成。晟德2014年投資澳優乳業(持股近4成,為最大股東),透過高知識門檻製藥背景的優勢,與澳優乳業團隊攜手強化全球一條龍產業鏈,2016年度獲利較2015年翻漲超過4倍;今年第一季營收33.98億元,年增30.3%;獲利2.94億元,年成長22.5%。

晟德表示,為滿足大陸急速成長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需求,澳優乳業持續完善全球供應鏈的設置,不僅於今年5月簽訂合約收購澳洲ADP工廠,於荷蘭斥資1.10億歐元打造的綠色工廠也即將於2017年Q3正式啟用,全廠區落成後預計年產能達9萬噸,將帶動營運動能持續上揚。

身兼澳優乳業執行董事的晟德藥業集團董事長林榮錦指出,晟德投資澳優乳業的主要原因在於晟德以成為台灣的『生技工業銀行』為宗旨,透過策略性的投資與併購,串起生技上下游產業鍊的整合。生技產業大多屬高風險投資,澳優乳業能為集團注入穩定而強大現金流,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有利於長程規劃。

其次,晟德非常看好大健康產業的市場發展,例如配方奶粉、營養保健食品等,皆為晟德持續關注的對象,未來亦積極評估併購其他合適的品牌或合作夥伴。希望未來可運用這樣專業和經驗持續帶領台灣生技業前進國際、接軌全球!

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說,澳優乳業以成為全球領先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食品供應商和消費者最信賴的營養健康顧問為目標。今年是澳優乳業『黃金十年』發展戰略的第二年,我們將持續推行業務結構調整,完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全球供應鏈建設。此外,將積極進行營養品及新品的研發,增加上游進口、向下擴張通路渠道,全面佈局海外市場。

評析
配方奶粉、營養保健食品等,皆為晟德持續關注的對象,未來亦積極評估併購其他合適的品牌或合作夥伴。

 樓主| 發表於 2018-5-27 15:13: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南光今年外銷增長靠美國  日針劑客戶訂單緩升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日本抗癌針劑客戶出貨低點已過,製藥廠南光(1752)首季毛利率較去年第四季回升,但仍低於去年同期,所幸有業外配合客戶抗癌藥的研發補助金入帳,單季獲利還趨近去年同期,每股稅後盈餘0.64元。法人預期,南光首款銷美的抗生素用藥近日將開始正式銷售,因還屬P4類用藥,競爭者有限,且通路夥伴不弱,長期潛力值得觀察。

南光專注於較具門檻的學名藥產銷,特別是在點滴注射液與針劑上,獲得國內大型醫療院所與國外客戶青睞,是獲利相對穩健的關鍵。但公司去年外銷佔比降到21%,其中主力市場的日本,比重僅存14%,特別是第四季甚至降至個位數,導致營運不如預期,與日本抗癌針劑客戶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有關。

法人指出,因該日本客戶同樣成分的藥品,對手推出便利性較高的一針劑型,對該客戶的兩針劑型形成不小競爭,導致訂單下滑,是南光去年下半年營運不如預期的關鍵。但據了解,該客戶去年底、今年初也跟進推出一針劑型,訂單也自去年第四季低檔小幅回升,也是南光首季毛利率可以較前季小幅改善的關鍵。

不過相較於去年同期,南光因銷日比重下滑,毛利率仍明顯走降,幸而業外有配合美國客戶抗癌藥證的研發里程碑金補助款入帳,金額超過4千萬元,讓首季單季獲利還趨近去年同期,每股稅後盈餘 0.64元。

法人預期,南光今年的營收能否恢復成長,關鍵仍在外銷。其中在美國市場,首款取得藥證的抗生素,還屬原廠專利尚未到期的P4用藥,只是有三家以上的學名藥廠以挑戰或是避過原廠專利的方式,讓產品優先上市,南光亦循該管道。以原廠一家獨佔時的年銷額約2億美元估算,學名藥廠即便藥價打折,潛力市場應該也有1.5億元左右,因目前競爭者有限,南光通路夥伴實力也不弱,長期潛力應可期待。

至於日本市場,南光的最大抗癌針劑客戶,在一針劑產品上市後,多少能扳回一點頹勢,只是較難回到以往的銷貨高峰,但去年第四季有望是低點,爾後緩步回升。

法人估計,南光今年營收能否繳出年增成長成績,關鍵在外銷,特別是銷美新品,未來在等待美國FDA藥證核准的品項上,仍有機會取得藥證,是中長期成長的關鍵。

評析
南光今年營收能否繳出年增成長成績,關鍵在外銷,特別是銷美新品,取得美國FDA藥證,是中長期成長的關鍵。
 樓主| 發表於 2018-5-27 15:15: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康友加強南進 擬星國設東協總部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康友-KY(6452)營運穩定,昨日股東會順利通過配發每股9.53元新高股利,董事長黃文烈表示,預期2018年大陸輸液產線將再進行一波大淘汰,而康友的新產線已備妥迎戰;另外,在加大南進力度下,除了將前進印局、緬甸和菲律賓設廠外,也規劃在加坡設東協區域總部。

黃文烈表示,大陸自2013年推出新版GMP認證原本通過的300多家輸液廠,目前已剩下217家,由於該認證是每5年大清查一次,因此,2018將進入大考核階段,預估還會再淘汰一批廠商,而康友六安廠新增加的兩條新塑瓶和軟代產線,已取得藥品GMP認證專家現場檢查合格意見,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拿到執照投產,新增產能各為1億瓶和1億袋,明年的GMP大普查,對公司營運相對有利。

南進方面,黃文烈表示,去年與哈爾濱獸醫研究院旗下維科公司合作,在印尼設立疫苗廠,全力搶進當地禽流感疫苗市場。目前印尼廠大型設備採購簽約已經完成,預計廠房主體下半年落成,明年上半年可進行試生產及GMP驗收,正式投產並銷售。

另外,聯手蘇州中化和緬甸工業局的製藥局合作,在緬甸成立的輸液廠,也已進入審批階段,明年有望正式設廠。康友相當看好該投資案。

此外,康友3月間應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邀請,前往考察,也可望在菲律賓設立輸液、疫苗廠,疫苗產品則鎖定家畜類疫苗。

黃文烈表示,東協目前在輸液、疫苗和藥品的需求十分強勁,為了整合南進資源,目前已初步選定以新加坡為東協區域總部,未來將可進行產品出口的調度,也方便進行人才的招募和訓練。

康友去年受人民幣貶值影響,仍交出營收43.34億元,EPS 13.9元,連續3年獲利超過一個股本,昨日股東會通過股利8元現金、1.53846154元股票。

評析
在加大南進力度下,除了將前進印局、緬甸和菲律賓設廠外,也規劃在加坡設東協區域總部。

 樓主| 發表於 2018-5-27 15: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3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東洋獲義藥廠血液惡性腫瘤藥獨家銷售權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6月30日電

台灣東洋藥品(4105)宣布今天與義大利藥物開發公司MolMed簽訂合約授權,獨家授予台灣東洋在特定亞洲地區經銷其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Zalmoxis藥品。

雙方簽定東洋在台灣、香港、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市場,進行以Zalmoxis藥品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獨家銷售權。Zalmoxis日前獲歐洲委員會(EMA)核准,用於受白血病或其他高風險血液惡性腫瘤影響的成年患者,這也是第一個針對此類患者的細胞治療生物制劑。舉凡配對不全(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aplo-HSCT)手術或接受合併治療的患者均為適用對象。

義大利MolMed的執行長Riccardo Palmisano表示,與台灣東洋簽署這項協議,是更進一步將Zalmoxis藥品商業化的一個重要進程,符合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把Zalmoxis藥品推向市場的目標。

東洋董事長蕭英鈞表示,MolMed是一家在發展細胞治療上具有領先地位的公司, Zalmoxis藥品是第一個針對特定患者的細胞治療產品,相信Zalmoxis藥品可以為高危血液惡性腫瘤患者帶來益處,東洋有信心在亞洲市場成功推廣。

台灣東洋計劃以此建立亞洲細胞治療中心,嘉惠來自亞洲各國此一類型病患。

評析
東洋與義大利MolMed簽訂合約授權,獨家授予東洋在特定亞洲地區經銷其治療血液惡性腫瘤藥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6-15 20:0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9日《萬寶週刊》1235期,供同學參考

卡位有獲利的生技股

【撰文/張文赫】

外資點火權值股,指數創下10545點波段新高,多頭行情熱到不行,與足足慘淡一年半的生技族群成為強烈的對比,相對大盤生技股大約還在6000~7000點的位階,不過櫃買生技指數近期完成底部,並且帶量突破季線,出現轉強的訊號。

配合生技產業的年度盛事,同時也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2017年台灣生技月,以五合一形式舉行,包含有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華人新興市場商機合作研討會、國際研討會、生物科技大展以及生技商機媒合會,6月29日正式登場,今年規劃的生技展,共計有英、美、中、港、日、韓等15個國家地區、600家廠商參展,使用超過1310個攤位,國內如太景、杏國、基亞、亞獅康、國鼎、藥華、懷特、基因檢測尖端、基龍米克斯、普生、慧智等關鍵大廠皆不缺席。此外,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邀請國內外重量級講者分享國際新技術,並討論投資與併購議題,邀請多家國內外業者參與公司展望說明會,同時,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等國家也都將參與盛事,題材性相當豐富。再加上美國NBI生技指數近期創下1年半新高,對於台股跌深的生技股是雙利多,報復性反彈隨時上演。

過往生技股的狂漲,跑第一棒的一定是新藥股,因為具有指標意義,但自基亞事件以及浩鼎事件後,投資人受傷太深,對於新藥股避之猶恐不及,反而趨向真正有獲利成長的醫材、保健食品、製藥的公司,醫材股豪展(4735)2014年轉虧為盈後,每年維持高度成長,去年EP S 2.48元,今年上看3.5元以上,股價領先創下歷史新高57.8元;保健食品大江(8436)同樣也是成長股,前年EP S 4.02、去年EPS 6.9元,今年上看8元,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206元,因此這波生技股一定要找有獲利的公司,並且伴隨今年業績向上成長。

大型控股中天、生達獲利佳
中天(4128)為大型生技控股公司,Q1認列泉盛轉投資收益轉虧為盈EPS 1.68元,且轉投資的泉盛、合一、棉花田、鑽石投資等皆將陸續發揮效益,其中持股4300萬股的合一生技ON101新藥三期臨床期中分析結果達標,已開始申請大陸、美國、歐盟三期臨床試驗;泉盛生技FB825也進入二期臨床,目標是全球唯一的長效型抗過敏新藥,這兩項新藥都是無國際競爭者的大藥,未來對外技轉大藥廠的機會很大,今天也大漲6.7%。此外,中天尚持有棉花田3600萬股,持股比率為72%,持有鑽石投資1.1億股,轉投資金額近1個資本額,今年開始有機會轉為金雞母,替中天營運孕育正面動能,旗下新藥股浩鼎(4174)、中裕(4147)、泰福-KY(6541)都是超過百元以上的價格,潛在利益豐厚。股價回測季線支撐轉強突破短波段的高點到25.5元,長期以來外資是只買不賣,籌碼面非常集中。

生達( 1 7 2 0 )連續獲利20年以上,每年都固定配息,轉投資的生泰(1777)、生展(8279)紛紛掛牌,更重要的是本業的藥品打入美國簡易新藥an d a的市場,並且看好中國市場,目前除了採取外銷方式進軍外,也和當地中型藥企合作,由生達提供技術、共同開發、參與BE、利潤分享;其中已取得藥證許可的抗生素,2016年銷售約1億台幣,今年因競爭藥廠被撤銷證照,合作的經銷商今年已拿到廣東數百萬支標案,金額就超過2億,此外,還有二個糖尿病用藥及一個心血管用藥,正等待藥證中,再加上轉投資90%的端強供應奶粉搶攻二胎商機,未來大陸市場的成長力道將可預期。去年EPS 1.9元 配息1.5元 股息殖利率5%,是生技股的優等生。

孤兒藥廠科懋獲利穩健 殖利率超過5%
科懋( 6 4 9 6 )成立於1988年,初期以西藥代理進口與銷售為主,目前以罕見疾病為主要業務,1996年創立科進製藥,積極投入西藥、中草藥之新藥和新劑型研發,並與國內外藥廠 合作開發新藥和技術轉移,部分產品量產則委託國內著名藥廠,如五洲等藥廠製造,目前已成功開發出特殊中毒解毒劑、罕見疾病藥物和特殊疾病專用藥等。公司自2014年掛牌以來,獲利非常穩定,連續4年EPS維持在3~4元,今年Q1因去年下半年健保藥價跟進原廠調整,另子公司科進自有產品線的降血脂用藥脂妙清,在大型醫學中心與各級醫療院所的用藥增加,都帶動營收增長,且因代理利潤回歸合理,又有台幣升值的貢獻,毛利率37.41%,較去年同期顯著成長,EPS 1.35成長1.7倍,全年獲利將挑戰掛牌以來新高,公司宣布配息現金4元,其中包括1元的資本公積,公司大方配息,殖利率超過5%,7月12日除息日,股價帶量突破季線轉強,後續可以留意。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35期】

評析
生達看好中國市場,和當地中型藥企合作,由生達提供技術、共同開發、參與BE、利潤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18-6-15 20:04: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30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新廠啟動 康友添動能

聯合晚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康友-KY(6452) 印尼疫苗廠預計下半年廠房主體完工,緬甸與菲律賓項目也獲當地政府的認可與支持,全面開展東協市場。另,大輸液本業部分,公司表示,六安廠兩條新塑瓶產線已取得藥品GMP認證專家現場檢查合格意見,產能將漸進式開出,會是今年營運動能。

康友-KY去年與哈爾濱獸醫研究院旗下的的維科公司合作,於印尼設立疫苗廠,全力搶進當地禽流感疫苗市場。公司表示,維科不僅在禽流感方面技術領先,近年來在家畜類疫病防治上之技術也首屈一指。康友將再次攜手維科公司,成為維科動物疫苗全系列產品的東協總代理,進一步開拓東協市場。

康友-KY表示,目前印尼廠大型設備採購簽約已經完成,預計廠房主體下半年落成, 明年上半年可進行試生產及GMP驗收,正式投產並銷售。

印尼之外,緬甸輸液廠將與緬甸工業局之製藥局合作,公司表示,緬甸當地人口超過6,000萬人,全年輸液需求巨大,緬甸國內產能嚴重不足,供需缺口龐大,緬甸大輸液項目已經進入審批階段,明年有望正式設廠。

另外,康友也評估將在菲律賓設立輸液、疫苗廠,疫苗產品可能以家畜類疫苗先行。

評析
康友印尼疫苗廠下半年廠房主體完工,緬甸與菲律賓項目也獲當地政府的認可與支持,全面開展東協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6-15 20:05: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南光報喜 抗生素針劑銷美

杜蕙蓉/台北報導

南光(1752)繼點滴注射液與針劑外銷日本後,美國市場的拓展也傳出佳音,開發的抗生素Linezolid注射劑本周開始出貨正式銷售。由於是屬於P4類用藥,競爭者有限中,法人預期第一年銷量有機會上看40萬袋,帶動今年營運看漲。

積極拓展外銷市場的南光,目前外銷是以中國和日本為主,日本除了以往舊有癌症針劑產品的委託開發代工外,近二年也有原研廠委託的新產品進入試製階段,以及大型輸注液等產品陸續上市,為南光營運增添動能。

南光總經理王玉杯表示,該公司布局美國市場已久,首個進軍的產品是PP軟袋預混合輸注液-抗生素Linezolid注射劑,該產品2016年底順利取得美國FDA核可,採美國PP環保材質,目前已納入國內健保給付,今年開始將同時外銷美國市場。

法人表示,Linezolid注射劑第一年銷量有機會上看40萬袋,將協助南光將軟袋輸注液的市場慢慢轉移至美國及日本等市場。由於有美、日市場加持,南光未來將可望與東協、中南美洲、中東市場和大陸簽訂銷售授權,而該品項將成未來公司營收成長重要指標,有機會與全球指標性學名藥廠共同競爭劃分全球市場。

南光開拓海外市場有成,近2年EPS都有2元以上,而今年第1季也交出EPS 0.64元的佳績。

法人表示,南光今年的營收成長動能為外銷,除了中國和日本市場外,將打前鋒進軍美國市場的抗生素,還屬原廠專利尚未到期的P4用藥,以目前原廠一家獨佔時的年銷額約2億美元估算,學名藥廠即便藥價打折,潛力市場應該也有1.5億元左右,在目前競爭者有限,南光通路夥伴實力也不弱下,應可創造不錯的業績,並帶動南光今年EPS可望以2.5元起跳,並創新紀錄。

評析
南光今年的營收成長動能為外銷,除了中國和日本市場外,美國市場的拓展也傳出佳音
 樓主| 發表於 2018-6-15 20:05: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南光報喜 抗生素針劑銷美

杜蕙蓉/台北報導

南光(1752)繼點滴注射液與針劑外銷日本後,美國市場的拓展也傳出佳音,開發的抗生素Linezolid注射劑本周開始出貨正式銷售。由於是屬於P4類用藥,競爭者有限中,法人預期第一年銷量有機會上看40萬袋,帶動今年營運看漲。

積極拓展外銷市場的南光,目前外銷是以中國和日本為主,日本除了以往舊有癌症針劑產品的委託開發代工外,近二年也有原研廠委託的新產品進入試製階段,以及大型輸注液等產品陸續上市,為南光營運增添動能。

南光總經理王玉杯表示,該公司布局美國市場已久,首個進軍的產品是PP軟袋預混合輸注液-抗生素Linezolid注射劑,該產品2016年底順利取得美國FDA核可,採美國PP環保材質,目前已納入國內健保給付,今年開始將同時外銷美國市場。

法人表示,Linezolid注射劑第一年銷量有機會上看40萬袋,將協助南光將軟袋輸注液的市場慢慢轉移至美國及日本等市場。由於有美、日市場加持,南光未來將可望與東協、中南美洲、中東市場和大陸簽訂銷售授權,而該品項將成未來公司營收成長重要指標,有機會與全球指標性學名藥廠共同競爭劃分全球市場。

南光開拓海外市場有成,近2年EPS都有2元以上,而今年第1季也交出EPS 0.64元的佳績。

法人表示,南光今年的營收成長動能為外銷,除了中國和日本市場外,將打前鋒進軍美國市場的抗生素,還屬原廠專利尚未到期的P4用藥,以目前原廠一家獨佔時的年銷額約2億美元估算,學名藥廠即便藥價打折,潛力市場應該也有1.5億元左右,在目前競爭者有限,南光通路夥伴實力也不弱下,應可創造不錯的業績,並帶動南光今年EPS可望以2.5元起跳,並創新紀錄。

評析
南光今年的營收成長動能為外銷,除了中國和日本市場外,美國市場的拓展也傳出佳音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23: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永昕、東生華TuNEX獲藥證  通過查驗審核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永昕(4726)、東生華(8432)攜手合作開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相似藥TuNEX大報喜!該新藥昨(12)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TFDA)查驗登記審核,預計第3季中下旬取得上市許可,首創由台廠成功開發的生物藥品,將搶攻國內約35億元的市場。

TuNEX是由永昕開發,2011年與東生華簽訂合作開發契約共同合作開發台灣市場,東生華負責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支付費用以及負責台灣藥品查驗登記,上市後具有台灣獨家銷售權,永昕則掌握藥品的化學製造管控(CMC)的關鍵能力技術,負責TuNEX藥品的製造與供貨。

TuNEX(商品名:瑪力優凍晶注射劑25毫克)有機會在8、9月取得上市許可,永昕將可望有來自於東生華的1,000萬元里程碑挹注,目前除了由東生華進行台灣市場行銷外,永昕也積極規劃前進大陸市場,而東亞則授權友華布局。

營運大見轉機的永昕,2016年在新增日本客戶訂單挹注中,營收跨過2億元,以2.01億元年成長率48.8%創佳績。該公司今年也在代工業務成長中,上半年營收0.99億元,年成長率148%,由於下半年新增美國客戶開發的新藥也將進入下個臨床階段下,法人預期其營運將更耀眼,全年CDMO業務上看2.5億元。

另外,東生華上半年營收2.41億元,雖略較去年同期衰退6.92%,但該公司轉投資的漢達生 技,卻已逐步展現效益。漢達聚焦於505(b)2新藥以及高技術門檻的利基型學名藥,目前開發的治思覺失調症學名藥已獲美國FDA核准,而另一項治療12歲以上糜爛性食道炎之Dexlansoprazole美國首發學名藥,也享180天獨賣期,預期對今年營運將有不錯的業績貢獻。

東生華表示,與永昕共同開發之ENIA(TuNEX),適用於對疾病緩解型抗風濕性藥物(即DMARDs,例如methotrexate)無適當療效之成人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依據2016年IMS Data,台灣地區市場規模約36億元。

評析
東生華與永昕共同開發之ENIA,適用於對疾病緩解型抗風濕性藥物,無適當療效之成人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23: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17 21:25 編輯

轉貼2017年7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產能加入 康友下半年成長轉強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康友-KY(6452)受到人民幣匯率與產能受限影響,上半年營收年減8%。法人認為,隨著六安廠的新產線投入,下半年成長將可以轉強,全年獲利將可以持穩去年水平;另外,因為南進力度放大,預期2018年將陸續投產下,2019年起將可重啟強勁成長力道。

2015、2016年連續兩年都賺進一個資本額,居上市櫃製藥同業獲利王的康友,主要產品聚焦輸液類產品,是中國前六大廠,其中,安徽、河南、湖北因地利優勢,市佔率居冠。

該公司原本在六安廠有6條產線,由於產能吃緊,今年規劃再增6條,其中2條塑瓶和軟袋產線在通過GMP認證後,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拿到執照投產,新增產能各為1億瓶 和1億袋。

另外,4條產線則規畫今年底前將陸續投入,但時間點得視GMP審批進度而定。法人認為,由於大陸自2013年推出新版GMP認證,導致原本通過的300多家輸液廠,已剩下217家,而2018年將進入每5年大清查一次的大考核,預估還會再淘汰一批廠商下,康友因有新產線的加入,營運相對有利。

康友表示,在中國大陸官方政策的汰弱換強下,有助於公司的市占率提升,而且近年輸液價格的醫保給付平穩,預期未來幾年大陸整體輸液市場將維持成長,二線以下城市的成長將高於產業平均。

至於南進部分,康友與哈爾濱維科生物合作的的印尼疫苗廠,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完工,明年第一季投產。而與蘇州中化、緬甸工業局的製藥局合作,在緬甸成立的輸液廠,也已進入審批階段,明年有望正式設廠。

康友上半年因匯率與產能影響,營收下滑8%,表現較弱,不過下半年有新產能挹注,法人認為,只要匯率不要持續大貶,營收年增率應可由負轉正,全年營收應可延續成長力道,獲利則持穩去年水準。

評析
隨著六安廠的新產線投入,下半年成長將可以轉強,全年獲利將可以持穩去年水平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24: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糖尿病新藥  美准二期臨床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即時報導

晟德( 4123 )7日宣布,旗下糖尿病新藥CS02,將進入美國二期臨床試驗,近期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

台灣市場部分,晟德也將規劃10月完成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合計將收案208位二型糖尿病受試者。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於2015報告,2015年全球估計有4.15億糖尿病人口,同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約為500萬,相當於每六秒鐘就有一個成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同時預估至2040年全球罹患糖尿病的人口將高達6.42億人,屆時相當於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罹病,糖尿病患者正在快速增加中。

晟德表示,該公司研發團隊自國際研究文獻中取得靈感並與台灣健保資料庫大數據交叉分析比對,獲知一項使用30年的老藥對治療糖尿病有效。透過獨家生物技術,切除副作用風險高的左旋、僅保留右旋有效成分,並以此「右旋成份之全新應用」取得國際專利,大舉提高藥物安全性及專利技術門檻,成為全球「新成份新適應症」的少數先例。

另外,根據多次動物實驗結果顯示,CS02的特殊機轉能有效降低並穩定小鼠血糖以及糖化血色素(HbA1c);此外,已有文獻證實CS02相關成份具有恢復受損胰島beta細胞的潛力,相對於現行藥物大多僅聚焦於控制血糖的功能,CS02可望從根本改善糖尿病問題,成為糖尿病病友新佳音。

晟德總經理許瑞寶表示,經相關文獻證實,糖尿病新藥CS02之相關成份具有改善受損胰島beta細胞的潛力,若成功開發上市,可望顛覆全球糖尿病的治療模式,使糖尿病從根本獲得到改善。

評析
CS02之相關成份具有改善受損胰島beta細胞的潛力,若成功開發上市,可望顛覆全球糖尿病的治療模式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24: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自結上半年獲利 約4.69億元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4105)8日通過前七月、上半年自結數字,上半年稅後純益約4.6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89元,獲利部分較去年同期稅後純益6.35億元,下滑26.1%。

東洋表示,今年上半年因存貨過期打消,因此產生部分費用,導致影響上半年獲利數字,實質而言,上半年營運業績與去年相仿,並無太大變動。

東洋自結7月合併營業收入為3.4億元,合併營業利益為1.05億元,合併稅前淨利為1.0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純益約為8,278萬元。

另外,東洋前七月合併營收約22.16億元,自結合併營業利益為6.94億元,合併稅前淨利為6.8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純益約為5.47億元。

評析
東洋今年上半年因存貨過期打消,因此產生部分費用,導致影響上半年獲利數字,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24: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子公司 入股美精技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晟德藥業( 4123 )集團旗下博晟生醫昨(9)日宣布,入股全美前五大骨科醫材廠之一Exactech台灣子公司台灣美精技,取得過半股權。

博晟持續深耕「生物性骨材」市場,並藉由投資台灣美精技及Osteo公司豐富旗下產品組合,強化獲利能力,為營運新添「材火」。

博晟表示,本次投資案除原先「脊椎」及「創傷」兩大修復技術平台外,再添「關節軟骨組織」修復的關鍵技術,將健全其產品線並增強未來獲利動能,並有利於海外授權與通路布建等全球版圖的擴張。

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表示,看好台灣美精技「兩相軟骨修復植體」技術,攜手台灣美精技將使博晟在創新骨材的產品布局更加完整,未來將透過與Exactech策略合作,加速開拓國際事業版圖。

台灣美精技2008年自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和台大醫院取得「兩相軟骨修復植體」的技術移轉,並於2010年通過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進入臨床試驗。「兩相軟骨修復植體」目前已進入三期臨床,與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及長庚醫學院林口分院等11間醫院攜手合作擴大收案,預計於2017年年底收案完畢,預估可於2019年在台上市。

博晟另一項主力產品OIF/β-TCP,技術是骨誘導因子加上生物陶瓷骨材,是技轉於日本Osteo公司,也是台灣第一個複合性生物性骨材,並取得該項產品日本以外的全球權利,規畫2017年進入一/二期臨床。

此外,博晟也投資Osteo公司並拿下15.8%股權,雙方各鎖定兩項適應症進行開發,研究成果將互相分享。

評析
博晟持續深耕「生物性骨材」市場,並藉由投資台灣美精技及Osteo公司豐富旗下產品組合,強化獲利能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2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4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晟德上半年EPS為-0.15元 虧損收斂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8月14日

晟德藥廠(4123)2017上半年合併營收新台幣84.5億元,年增20.5%。但因晟德自身及轉投資新藥研發前端成本投入,累積上半年虧損4179萬,每股虧損0.15元,相較去年同期的-0.4元已見收斂。

晟德表示,營收成長除了本業的水劑營收3.22億元,主要受惠集團旗下轉投資公司澳優乳業(1717.HK)及豐華生物科技(6553)營收挹注,上半年營收表現分別為新台幣76.54億(17.03億人民幣)與新台幣3.26億元。

澳優乳業2017年上半年營收達新台幣76.54億(約為17.03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36.1%;獲利為6.89億(約為人民幣1.53億),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1.0%。每股盈餘新台幣0.54元(約人民幣0.12元)。

晟德表示,澳優乳業上半年營收成長主要原因為以自家品牌奶粉為核心的戰略調整與佈局效益逐步發揮、組織與銷售網絡建設日益完善、實施清晰的品牌定位,有效迎合全球市場不同的需求並配合創新業務策略帶動業務發展。

此外,澳優乳業位於荷蘭及紐西蘭的新廠房將於今年底完工,待投入使用後,澳優在紐西蘭的產能將新增約1.5萬噸,在荷蘭的混合及包裝產能預計將於2019年前由3萬噸逐步提升至9萬噸。

評析
因晟德自身及轉投資新藥研發前端成本投入,累積上半年虧損4179萬,每股虧損0.15元,相較去年同期的-0.4元已見收斂。
 樓主| 發表於 2018-8-17 21:25: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東生華拚新藥 3藥品漸收成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東生華(8432)總經理陳俊良下午在業績發表會中表示,除了慢性疾病的藥品行銷穩定成長外,積極投入的新藥開發已逐步進入收成,與永昕(4726)合作開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相似藥TuNEX預計下半年取證,而和印度藥廠Lupin合作開發的穏定型心絞痛產品,則可望於下半年取證。

至於另一個開發中的生物相似藥TRIA11,主要是針對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等疾病,將進軍歐盟進行一期臨床,力拚2020年取證。

陳俊良表示,東生華核心能力是慢性疾病領域特殊劑型藥品開發與行銷,目前除了心血管、胃腸等藥品開發有不錯的市佔率外,近年也積極投入新藥開發。

進度最快的TuNEX是由永昕開發,2011年與東生華簽訂合作開發契約共同合作開發台灣市場,東生華負責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支付費用以及負責台灣藥品查驗登記,上市後具有台灣獨家銷售權,永昕則掌握藥品的化學製造管控(CMC)的關鍵能力技術,負責TuNEX藥品的製造與供貨。

東生華表示,與永昕共同開發之ENIA(TuNEX),適用於對疾病緩解型抗風濕性藥物(即DMARDs,例如methotrexate)無適當療效之成人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依據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發佈於2011年的資料顯示,台灣地區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數約4萬人。依據2016年IMS Data,台灣地區市場規模約36億元.

評析
東生華核心能力是慢性疾病領域特殊劑型藥品開發與行銷,心血管、胃腸等藥品開發有不錯的市佔率。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49: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東洋案遭判刑10年 林榮錦:錯愕不能接受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9月1日電

晟德大藥廠(4123)董事長林榮錦被控於台灣東洋(4105)董座任內涉及掏空案,台北地院今天判決林榮錦有期徒刑10年,全案可上訴。林榮錦表示,判決結果不能接受,很錯愕。

針對台北地方法院就台灣東洋藥品指控晟德董事長林榮錦損害東洋利益乙案,判決林榮錦有罪,晟德發表聲明表示,該案為林榮錦個人案件,對晟德經營與財務並無影響。

同時晟德也代林榮錦發表聲明,林榮錦感謝2年多來大家對他和這個案件的關注,他尊重司法,但遺憾的是,可能在法庭上的說明仍有不足,導致結果和期待有些出入。

林榮錦透過影音聲明表示,針對今天的判決不能接受,也錯愕,跟他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他一直在為台灣生技產業努力奮鬥,過去幾年中有兩個世界級的新藥,在他和團隊中誕生,這在世界上來說,非常難得的。

林榮錦說:「我將東洋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公司,經營到今天有一點點成就,它就像是我的生技夢,就像我的國際夢,對我來說,東洋就像一個藝術品般,夢想全建於它身上,怎麼可能為了私人的一點利益去傷害它呢?」

他認為,也許這次的訴訟案件,法院迫於結案時間壓力,對若干應調查清楚的事項無法完善調查,且對法院裁准保全證據的東洋公司郵件資料,未同意全部查閱,而僅部分同意查閱資料,又無法給予他及辯護人充分的查閱時間,造成東洋公司擁有全部的,而他方卻僅有小部分的郵件證據,兩造攻防資訊顯然不對等,嚴重影響他訴訟防禦權,亦屬憾事。

林榮錦指出,該訴訟雖然讓他感到遺憾與被汙衊,但對他而言也是很大的學習和省思,2008年把東洋轉型到特殊困難學名藥的策略,是一個對的選擇,即使在今天回頭來看,無論是對東洋的員工、股東也都是正確的決策,無奈今天遭人不當扭曲事實,誤導法院,深表遺憾。他將向法院提起上訴,爭取清白。

評析
林榮錦指出,此次兩造攻防資訊顯然不對等,嚴重影響他的訴訟防禦權,將在收到法院判決書後聲請上訴。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49: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生技業救世主 林榮錦這次得先救自己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9月1日電

曾經讓2家生技廠起死回生的晟德大藥廠(4123)董事長林榮錦,如今身陷官司危機,儘管對法院判決錯愕,但他仍以「不畏逆境 再出發!」勉勵自己與同仁。

林榮錦被控涉及掏空案,台北地院今判林榮錦有期徒刑10年,全案可上訴。林榮錦在獲知此判決結果後表示錯愕,不能接受。但在稍稍整理情緒後,隨即寄給內部同仁一封感謝信,感謝同仁一路來的支持與鼓勵,雖然感到相當遺憾,但不會因此灰心,他將不畏逆境再出發。

他在公開信中對同仁吐露,自己面對這場訴訟,內心的煎熬與痛苦真的是旁人所無法想像,因為告他的人是曾經長時間與他密切共事的夥伴,應該更可以理解他怎麼可能會去做出傷害東洋(4105)的事情。

林榮錦在信裡說:「東洋曾經是我心中最大的驕傲、也是我一路呵護、悉心照顧的事業,我一路將公司從破產帶到上櫃、更將東洋經營成為市值數百億的企業,從生產、銷售、GMP、企業文化形塑等這些過程一路學習成長,我的國際夢、新藥開發的夢想都在東洋一一實現,我怎麼可能會做出違背我自己終身投注熱情的事業,更遑論要破壞我一手成就的事業。」

天生就是個創業家,對於投資生技產業眼光相當精準的林榮錦,除了將東洋打造成生技產業中具分量的企業,將晟德定調在生技銀行的架構發展,旗下轉投資綿密,包括永昕生技、智擎、順天醫、益安生醫、德榮生技、澳優乳業、豐華生技等。

2014年6月,林榮錦無預警卸任東洋董事長,由林榮錦的北醫同學蕭英鈞接任,2015年東洋控告林榮錦涉嫌以非常規交易等方式掏空公司資產,未經內部決策,擅自將東洋多項具專利的新藥製藥技術無償授權給Inopha AG,造成東洋鉅額損失,因此向檢調檢舉。

創立於民國49年的東洋製藥,是開發癌症新藥與抗生素的大廠,也是知名外用藥品小護士「曼秀雷敦」製造商,83年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直到林榮錦入主後才起死回生;90年東洋上櫃掛牌,市值從最低的新台幣11.39億元飆升到200多億元高峰,成為生技股績優生。

當年接下東洋,年僅39歲的林榮錦與蕭英鈞攜手將一家瀕臨倒閉的老公司,成功改造為生技界一線大廠,靠著學名藥打下穩固基礎後,林榮錦持續展開他「拯救」、「扶植」生技產業的使命,但卻在擴張投資的觀點上與現任東洋董事長蕭英鈞有所分歧,二人也因此漸行漸遠。

熟悉林榮錦的人,都知道他有過人的精力,以及快速精準的決策眼光,他曾分享自已的投資心法,他深信「人與趨勢」才是成敗關鍵,他的工作是負責尋找對的人才、看未來方向及產業趨勢。但此次與40年事業夥伴翻臉變仇人,自己身陷官司危機,他得先把自己救回來,他的生技夢才得以持續發光。

評析
此次與40年事業夥伴翻臉變仇人,自己身陷官司危機,他得先把自己救回來,他的生技夢才得以持續發光。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4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東洋:前董座林榮錦遭判刑 深感欣慰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9月1日電

晟德大藥廠(4123)董事長林榮錦於台灣東洋(4105)董事長任內被控涉及掏空案,台北地院今天判決林榮錦有期徒刑10 年。東洋表示,確保公司股東應有權益,深感欣慰。

針對台北地院一審判決,東洋發出聲明表示,本案審理歷時兩年半,經過約60次左右庭期,詰問約20名證人,且原本預計於去年底言詞辯論終結,為確保被告權益,審理時程一再展延至今年7月。另外,關於此案所涉及的郵件證據,法院亦已依辯護人要求准予閱覽,顯見本案已有充分的審酌,亦給被告充分機會答辯。

東洋對於法院能審酌證據,依法判處前董事長林榮錦應有之罪責,確保公司廣大股東應有權益,深感欣慰。對於公司既有權益回復、追索,將研議後辦理。

聲明稿指出,公理正義得到伸張,但台灣東洋將記取此次遭經理人不當掏空教訓,強化內部管控,使公司治理更完善且成為國際企業標竿。

東洋表示,此判決結果可停止林榮錦對公司繼續傷害,有益於公司回歸營運正途,讓公司能更專注本業。本案的判決亦有助於公司加速國際化的腳步,促進微脂體與微球相關新藥pipeline推向國際,使台灣東洋成為國際級創新生技製藥公司。

至於此案刑事附帶民事賠償部分,東洋指出將同步進行。為維護東洋權益,已向台北地方法院,對被告林榮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林榮錦應賠償新台幣57.7億元及利息。全案前已獲台北地方法院裁定,先行假扣押債務人林榮錦3.6億元債權在案。

東洋聲明指出,判決沒收金額為2289萬歐元,其中應屬台灣東洋部分,將立即向相關單位聲請發還。

評析
東洋對於法院能審酌證據,依法判處前董事長林榮錦應有之罪責,確保公司廣大股東應有權益,深感欣慰。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49: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人物側寫-成也東洋 敗也東洋

工商時報 彭暄貽、杜蕙蓉

63歲的林榮錦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擔任製藥公司經理人的經營代表作為生產曼秀雷敦(小護士)軟膏的東洋製藥公司,後與現任東洋董事長蕭英鈞決裂,前年離職後,隨即遭檢調偵辦起訴,並於昨日遭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刑10年。

林榮錦昨日對判決結果特地錄製一段影片回應他對判決結果相當錯愕,未來將提起上述、爭取清白。

東洋製藥成立於1960年,1994年間不堪虧損,當時東洋製藥董事長張天德緊急找公司最大藥品經銷商東杏公司董事長林榮錦入主救火。

林榮錦1996年重組瀕臨倒閉的東洋製藥,並轉虧為盈,因東洋沒有任何國際經驗與合作機會,找上Inopha AG合作歐州藥證申請,學習國際經驗,在當時是弱勢的東洋唯一的機會。

今年7月24日,林榮錦在最後一場答辯庭中表示,他的人生在40~60歲最精華的時光都奉獻給東洋,絕不會做傷害東洋的事;他不重視金錢,把事業當藝術,從中發掘培養好人才,讓一個事業體茁壯,為生技產業創造新動能是他的職志。

林榮錦表示,他一路將東洋從破產帶到上櫃、更將東洋經營成為市值數百億的企業。從生產、銷售、GMP、企業文化形塑等這些過程一路學習成長,他的國際夢、新藥開發的夢想都在東洋一一實現,怎麼可能會做出違背自己終身投注熱展情的事業。

因成功拯救東洋、晟德,投資創立的事業體超過30家,林榮錦曾被外界喻為生技業的艾科卡(Lido Anthony Iacocca),惟遭前東家、生技廠東洋控告背信案纏訟逾2年,並於昨日獲判有罪後,難免令人有不勝唏噓之感。

評析
林榮錦遭前東家東洋控告背信案纏訟逾2年,並遭判10年,難免令人有不勝唏噓之感。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1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銷美動能漸起  南光營運低潮可望近尾聲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消化日本客戶庫存,製藥廠南光(1752)上半年營收年減14%,累計每股稅後盈餘也自去年同期1.15元,減少至1元。不過,隨美國抗生素針劑產品開始出貨,7、8月營收年增率已轉正,法人預期,隨比較基期降低,今年下半年營收年增率有機會轉正,全年營收年衰退幅度預期將縮減至個位數,未來在銷美動能挹注下,營運有機會重回另一波成長。

南光是專業的製劑廠,最初以點滴輸液打響名號,後在技術門檻相對較高的針劑市場,取得國際市場客戶的認同,其中包括醫美、抗癌類的藥品獲日本客戶青睞,曾由外銷啟動一波不錯的成長。但隨日本客戶面臨同樣學名藥廠的競爭,修正策略,自去年第四季起月營收轉為年減,今年上半年仍處庫存消化,導致營收下滑14%,獲利也同步減少,每股稅後盈餘剩下1元,根據法人的估計,上半年外銷的營收比重應降至兩成以內,也是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過,南光團隊仍堅持技術本位的經營策略,並利用劑型開發與生產的能力,持續開發已開發國家的一級市場所需,繼日本之後,下一個被市場期待的市場來自美國。因南光先前累積五張以上的產品,已向美國FDA送件申請藥證,其中一款抗生素針劑用藥,率先取得核准,近月也開始有實質營收貢獻。

法人評估,南光7、8月營收年增率得以由負轉正,最大功臣就是銷美產品開始有所挹注。市場估計,該產品的原廠銷售額約7億美元,其中針劑市場約2億美元,若考量學名藥廠上市後的藥價打折,應該也有1.5億美元水準,目前已取得藥證的學名藥廠低於5家。

而南光雖未透露搭配的美國策略夥伴細節,但確定是屬美國一線的藥廠,法人也點名有機會是美國前十大的學名藥夥伴,在在地通路優勢下,加上競爭者有限,應可帶動南光相關營收,法人樂觀預期,高峰銷售有機會搶下近兩成的市占水準,是南光未來三年營收的一大補丸。

南光剩餘已送件申請藥證的品項,包括抗癌、骨質疏鬆症等,也在等待最後核准中,若能順利取得藥證,未來銷美產品線會更趨齊全,取代日本成為挹注外銷成長最重要的新動能所在。

法人認為,雖南光上半年營運還處衰退,但因去年下半年比較基期漸降,加上銷美動能增溫,今年下半年營收有機會挑戰年增率轉正,獲利也逐步回復過往水準。整體而言受日本客戶營運調整的低潮期應該已近尾聲,明年營運就有止跌轉升的實力。

評析
隨比較基期降低,今年下半年營收年增率有機會轉正,未來在銷美動能挹注下,營運有機會重回另一波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0: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東曜新藥報喜 江蘇獲MAH試點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旗下東曜藥業新藥開發獲捷報!該公司與蘇州開拓藥業合作的1.1類標靶新藥研發項目,近期獲批江蘇省首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MAH)項目,開啟台資藥廠先例!另外,東曜藥業最近也名列《2017中國生物藥研發實力TOP 50》排名37。

拿下首個MAH項目的東曜,是承接蘇州開拓藥業委託進行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案,預計雙方在建長期合作關係下,未來亦將有更多的新藥開發聯盟案。

東曜的生產基地在蘇州,建置10,000L規模的抗體藥物生產基地已近完工階段,將可滿足生物藥從上游研發、中試生產、臨床試驗用藥及商業化生產需求,為中國境內再增加一座可提供國、內外製藥公司符合國際法規的CMO/CDMO服務。

東曜是2010年時由東洋和晟德共同投資,雙方各自持股約40%的公司,不過,在東洋控告林榮錦後,雙方關係生變。2015年9月,東洋釋出股權,最後由晟德、台耀和Vivo合計以7.86億吃下全部的持股。

就統計來看,晟德目前共持有東曜46.55%股權,而全球最大的華人生技創投Vivo(維梧),則投資4.57億元,以持有21%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東曜目前已有3個化學藥,以及2個單抗藥物研發中;另外,該公司也代理日本大鵬的癌症藥物TS-1,並自組行銷團隊銷售中,俾以能有穩定的現金流和布局大陸通路。東曜此次能成為MAH試點專案,業界認為對其在中國市場的立足,指標意義濃厚。

評析
東曜此次能成為MAH試點專案,業界認為對其在中國市場的立足,指標意義濃厚。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4:50: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工研院領軍 中化、宏陽、聯新與日企簽署MOU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為迎接高齡化社會的挑戰與新商機,並開拓台日合作健康福祉產業契機,在工研院領軍促成下,台灣宏陽、聯新國際醫療集團醫院、中化銀髮與日本FB集團、高城等3家公司昨(2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合作開拓台日健康福祉產業商機。

此次成功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公司中,宏陽健康與日本FB集團,將聯手在台合作推廣輔具租賃業務。中化銀髮則與日本高城公司,將攜手進軍台灣高齡族群居家照護及服務市場。另外,聯新國際醫療集團醫院則與日本遠距醫療服務公司合作,將「YaDoc」線上診療服務引進台灣與中國大陸。

由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及台灣銀髮產業協會籌組「2017台灣日本健康福祉產業商機媒合拓銷團」,昨日在東京參加亞洲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國際福祉機器展(H.C.R.),並宣布成功促成上述的台日合作案。

工研院IEK副主任鍾俊元指出,IEK承接工業局健康福祉創新服務推動計畫,自2016年起搭建台日健康福祉產業交流合作平台,今年已邁入第二年,組團參與日本國際福祉機器展,搭橋台日企業媒合交流,日前並促成麗臺集團與日本Integrity Healthcare公司策略聯盟,預期將有助於相關業者掌握商機,進而開拓產業合作契機。

評析
中化銀髮則與日本高城公司,將攜手進軍台灣高齡族群居家照護及服務市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