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生技;製藥 – 康友-KY 3引擎點火 成長動能強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8-16 05:4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1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東洋新董座:做不好就下台走人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台北2014年8月15日電)
上櫃製藥廠商台灣東洋(4105)新任董事長蕭英鈞6月24日上任,今天出席公開活動表示,未來1、2年若不能讓東洋達成年賺5億元的目標,就下台走人。

蕭英鈞今天出席元富證券舉辦的生技產業展望說明會,開門見山表示有投資人跟他說「如果做不好,請下台」。對於投資人的期待,蕭英鈞說,他不但不生氣,反而覺得很高興,因為做不好本來就應該下台。

他說,身為東洋的創辦人之一,一直都在負責部分業務,為了理想,7、8年前開始不領薪水,每年只領新台幣1000元的生日禮金。

對於未來的期許,他說,未來1、2年若不能讓東洋達成年賺5億元(不含業外)的目標,就下台走人。在達成獲利目標之前,也不會支領薪水。

東洋上半年營收15.06億元,年減7.1%;稅後淨利7476萬元,較去年同期的5.68億元大減86.8%,EPS由去年的2.66元下滑至0.32元。

對於上半年獲利大幅衰退,蕭英鈞說,去年上半年獲利包括處份轉投資股份利益4.78億元,若扣除這部分,今年上半年獲利與去年同期差距不大。由於轉投資持股減少,今年分潤少了約2000萬元,也影響上半年獲利表現。

他說,東洋的產品線很齊全,未來在衝刺本業獲利的同時,也會努力減少不可能實現的研發費用,希望每年減少1億元研發費用;其他費用也會朝減少1億元的目標邁進。
 樓主| 發表於 2014-8-19 20:2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 將躍長效針劑二哥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4105)表示,「微脂體平台」建立完成,今年底前六堵廠產能也將到位,將躍登全球「長效針劑」廠二哥,每批出貨量達2萬針以上,極力爭取國際代工訂單。

東洋表示,東洋的產品線相當健全,公司旗下「四大超級學名藥」將持續發酵,其中,為國際大廠嬌生(J&J)代工的抗癌針劑LDIA08(Caelyx),已穩定出貨。東洋昨(18)日以跌停59.4元作收,下跌4.4元。

不過法人指出,東洋今年前七月營收17.28億元,年增率僅1.03%,LDIA08的貢獻似乎有限,因該產品今年4月完成首批出貨後,第二批遞延至7月才交貨,而單批訂單量僅7萬針,換算營收貢獻僅1,000餘萬元,今年若要達成50萬針的目標,要很拚。

可喜的是,東洋治療精神疾病的學名藥Risperidone已經接近開發完成,全球市場可期,市場需求量約1,000萬針,而大陸則約400萬針,已和國際大廠接觸,產品線已經準備好了。

此外,東洋四大超級學名藥之一、可治療全身性黴菌感染的「LAIA98」(即LIPO-AB) ,預估2018年可在全球上市。另一個學名要Leuprolide,則用於治療前列腺癌,預計2015年應可在全球上市。

東洋表示,公司另有三個產品,全都聚焦次要抗癌用藥,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等,將持續尋求國際夥伴合作。
 樓主| 發表於 2014-8-22 05:38: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21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強生(4747)下半年業績更旺,最快年底啟動藥廠併購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強生製藥(4747)董事長黃柏熊今(21)日表示,海外市場拓展是未來重要的營運動能,但現有廠房的產能利用率已達95%,擬併購老藥廠以擴充產能,預計投入5~6億元進行廠房更新、設備添購,最快年底就會定案,屆時,也會在資本市場籌資。至於下半年營運,在傳統旺季、PIC/S GMP將實施效應下,業績可望續增溫,明後年在新藥證取得、海外市場貢獻下,營運將逐年攀升。
    104年全面實施PIC/S GMP,所有廠商都被要求在103年底前通過查廠。黃柏熊表示,後PIC/S時代來臨,將淘汰1/3的廠家,國內市場競爭家數減少,市場走上專業化、分工化,有助惡性價格競爭減少。健保局提供符合PIC/S GMP標準的廠商等同原廠藥給付價,使國資廠在專利期已過的藥品搶市占率增加,國內代工機會增加,產品外銷機會也增加。
    上半年營收1.8億元、年成長約2成,毛利率持穩在55.75%,營業利益4407萬元、年成長25.4%。稅後淨利3715萬元,年成長26.9%,EPS為1.44元,也優於去年同期的1.28元。經營團隊表示,上半年利潤力達20.59%,高於去年同期的19.37%,主要是景德製藥代工訂單增加,其利潤率達50%,加上經銷通路增加,生產飽和、成本降低,對毛利率具正面效益。
    展望未來,黃柏熊表示,未來成長策略包括開發加值學名藥、第一學名藥及佈建通路商以增加醫院市占率,開拓醫院市場以帶動診所、藥局市場成長,並積極爭取後PIC/S時代來臨的代工商機。外銷市場,與代銷代理商合作,現已與菲律賓公司在談,目前藥證已拿到,明年下半年有機會出貨,而現有的香港、澳門市場也持續銷售。
    第四季延釋型抗憂鬱腸膜衣錠、抗躁憂鬱用藥預計第四季上市,市場規模各為2億元,明年上半年將有實質業績貢獻(取得健保核價)。明年有機會取得紅斑性狼瘡、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疾病用藥(開發為抗癌雞尾酒療法用藥),及二項抗過敏鼻噴劑共三張藥證,105年更是取證高峰,規劃有8項產品將上市。
    至於下半年營運,在傳統旺季、PIC/S GMP將實施,部分藥廠不願升級,帶來的轉單效應等帶動下,業績可望優於上半年。另外,為拓展外銷市場,但現有廠房的利用率已達95%,將透過併購老藥廠以擴充產能,初步鎖定新北市藥廠,已在談判中,由於該藥廠的廠房老舊,併購後將投入4億元進行廠房重建,1.5億元添購設備,最快年底就會定案,屆時也會在資本市場籌資。
發表於 2014-8-22 13:08:49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版大熱心分享
發表於 2014-9-7 16:29:35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你 真的是很不錯的資訊哦 !
 樓主| 發表於 2014-9-22 07:47: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南光Q3營收季增上看2成 拚新高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南光(1752)受惠日本客戶抗癌學名藥出貨暢旺,8月營收創下新高後,9月初估也將維持高峰,法人預估,該公司第三季營收可望季增15~20%,創下單季新高,且獲利也將達近幾季最佳水準,下半年營運將明顯優於上半年。明年起則因有美國藥證挹注,未來獲利將一年好過一年。

積極佈局外銷市場的南光,由於折舊攤提費用上揚,導致上半年每股稅後小虧0.06元,但相較於去年同期,營運已明顯成長,法人預期,南光在陸績接獲日本藥廠代工訂單,且明年攻入美國學名藥市場開始漸入收成下,營運樂觀。

就初步統計,南光近兩年累計已送出7張美國藥證申請,除負責前段產品研發與送件布局外,也與3~4家當地銷售夥伴。目前送出的申請案,涵蓋的範圍包括骨科、抗癌、抗感染、血液系統及神經系統等,部分還屬挑 戰原廠專利的P4學名藥。

進度最快也是 該公司首個銷美藥證的骨科學名藥,原廠專利今年 9月到期,南光送件時屬P3學名藥(送件時還屬專利保護期、正式上 市時專利已過),該藥品現切入學名藥廠有限,美國市場規模至少1、2億美元。 由於南光去年第三季即獲美國FDA查廠,今年上半年取得正式通知函,法人認為,就時間點估算,南光今年底、明年初有機會取得藥證,開始登美銷售。

南光在大陸市場,除了急救科及降腦壓的用藥,營業額穩定成長外,下半年有機會再取得血液系統相關的藥證。日本市場則切入當地首仿抗癌學名藥,現正式出貨雖僅1家日本藥廠,但潛在合作的廠家至少3-5家。
 樓主| 發表於 2014-9-25 06: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林榮錦:晟德握60億找標的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目前手中有60億現金,正在積極尋找可以投資的案源。他認為Si2C應該要到學研界大力推廣,協助導向商業化,也歡迎有好案源可以提供投資。

前晚才從北京匆匆回國參加Si2C成果發表會的林榮錦,昨日也應邀發表演講。

林榮錦表示,1998年他接手瀕臨破產的晟德,在調整營運為專業水劑廠後,2005年在晟德水劑已占據國內65%的市占率後,就面臨了第2階段的調整,當時,他們曾想以9億元去併購匈牙利藥廠,也想過讓晟德延伸產品線至錠劑、膠囊等藥品領域,但那樣將會進入與同業在藥價競爭的紅海市場。

接著,他們也想去大陸設藥廠,而以大陸市場概況分析,可能要興建30~40個藥廠才有競爭力,但那樣也會讓晟德成為沒有創新能力的製藥廠。

因此,他說服股東給他10年時間,不要分紅,讓晟德轉型為生技工業銀行,相信晟德會在10年內從原本市值12億的公司拉高至100億,現在看來,目標都已提前達標。

林榮錦認為,Si2C應該要協助篩選學界或業界在不同疾病領域中,具有轉譯能力的專家或資源;引進具有經驗的國際顧問或專家,提升產業知識能力與經驗,而且要到學界大力推廣,尋找更多的案源。
 樓主| 發表於 2014-9-30 05:50: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永信 搶進大陸醫藥市場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永信(3705)昨(29)日宣布,結盟台耀(4746)和四川匯鑫製藥,合資設立永耀鑫藥業,聯手搶進大陸醫藥市場。由於永信國際化布局漸趨完整下,法人認為,今年EPS有機會挑戰轉型控股後新高。

根據永信的公告,新成立的永耀鑫總投資額為2,300萬美元,三方出資比率為永信、台耀各35%,匯鑫製藥30%,生產基地將設在成都,預計2016年完工投產,未來營運鎖定為原料藥、中間體和藥品。

永信前8月營收38.31億元,年增18.71%,今年業績亮麗。 該公司近年強化集團內的垂直整合,目前也與集團旗下的原料藥公司永日(4102)加強產品合作,已開發心血管等藥品搶市。

最受矚目的日本市場,永信是採取收購通路動作,去年5月斥資3億元,買下CMX全數股權後,去年底已按照進度完成抗感染學名藥的上市,並取得保險價。永日已申請4張適應症包括抗腫瘤及周邊治療等日本藥證,在今年有機會順利取證下,也讓永信搶進日本市場的成效相當被看好。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2 09:28: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1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生達拚轉型 布局海外市場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達(1720)啟動學名藥大轉型,總經理范滋庭表示,已積極布局日本、東南亞、大陸及美國等海外地區,搶攻P4困難學名藥市場,預期5~8年內外銷比重能超過5成,營運將力拚一年好過一年。

范滋庭說,生達目標是「Better-than-Generics(比學名藥更好的藥廠)」,目前在一級戰區的美國,預計今年底前已送件申請藥證張數將達5張,除了去年送件的降血脂、帕金森氏症用藥外,僵直性脊椎炎用藥則規畫今年9、10月間送件。

另外,生達在東南亞有150張藥證,大陸市場已送件治療糖尿病、關節輔助等兩項藥證申請,已進入最後審查階段,正排隊等領證,預計今年底取得;該公司規畫今年再送兩張藥證申請,6月已送件血糖用藥申請,B肝用藥則在第3季送件。

至於日本市場,生達採取和日本藥廠策略聯盟合作研發及製造,由日本進行產品包裝及銷售,也與日本藥廠攜手進軍美國市場,去年已送出1張P4藥證申請。

生達去年合併子公司的集團營收首度超過30億元,上半年每股稅後淨利1.13元,前8月營收達21.48億元,年增5.73%。法人預估,生達今年全年營收及獲利有機會優於去年,每股盈餘將挑戰近5年新高。

學名藥廠過去殺價競爭,造成不少重複度高的藥品毛利率已轉為負值,但這幾年隨老藥廠帶動不再加入殺價競爭,甚至各自調整產品線,轉向毛利率較高藥品,逐步走出差異化下,該公司去年毛利率3年來也首度止跌回升,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來到44.17%高檔中,年度獲利相對樂觀。
發表於 2014-10-12 12: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版大熱心分享
發表於 2014-10-13 07:50:04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您的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3 07:5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2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從東洋到晟德 林榮錦讓他們天蠶變

杜蕙蓉

改造企業一次成功可以說是僥倖,但如果三、四次都能讓企業起死回生,就一定要功力;尤其是生技這樣高知識障礙的產業,林榮錦一直都是奇蹟的創造者。

從1994年接任瀕臨倒閉的東洋後,竟能讓東洋一路獲利,且從未向股東要過一毛錢,透過盈餘轉增資,讓今天的東洋已經成為一個超過10家子公司的大集團;緊接著1998年他著手整頓晟德,也讓晟德成為浴火重生,目前不僅巳完整架構生技工業銀行模式,腳步也積極拓展至海外藥廠。

林榮錦表示,經營公司最關鍵的是要清楚將公司定位,並找到對的人來掌舵。只要能讓產銷研發財的組織配置適當化,適當化後費用自然會大幅度下跌,公司自然就會有正向現金流可以運轉,而能穩紮穩打走向國際化。

成立於1960年的台灣東洋,是在1968年與日本東洋釀造株式會社技術合作,以傳統學名藥生產和代理為主。

不過,由於定位不清楚及管理不善、使得產品線過於繁雜虧損連連,1994年時,東洋已經是一家累積虧損達4.6億元,每月仍以虧損650萬的速度像滾雪球般的再增加,讓當時的董事長張天德急的倒處尋找外部資金的挹注或承接。

那時,林榮錦、章修綱和蕭英鈞三人成立的東杏藥品生意倒是不錯,他們代理東洋的藥品銷售,是東洋的經銷商,東洋銷售最佳的前幾名藥品幾乎都是由東杏代銷。

雖然事業順利,林榮錦卻認為藥品經銷商是欠缺技術無根的產業,因此,一直著手規劃籌備蓋廠。於是,他向張天德提出自己的看法,想終止和東洋的經銷關係。

張天德以台灣藥廠數量過多,力勸林榮錦不如接手東洋,不僅可以省去建廠花費和藥廠認證法規的時程,且通路的建置也是曠日費時,於是林榮錦等人接受張天德的建議,讓東杏和東洋合併,由林榮錦接手經營。

林榮錦表示,以當時國內製藥業的市場來看,大型醫院處方用藥占市場7成比重 ,但經過他們清點庫存後發現,東洋所生產的200多種藥品,居然有超過 80%是銷售到藥房與小診所,品項太過繁雜。

因此,經營團隊重新定位公司為台灣的原廠藥廠,首先低價出清與企業定位不合的庫存,接著大刀闊斧裁撤藥房的業務單位,重新建立大型醫院的業務部隊,並將生產線由9條縮減到4條,27種藥品包裝減為7種,將產、銷、研、 發、財與公司定位一致的單純化,用最簡單模式經營東洋。

林榮錦表示,傳統企業主的創業模式,通常以自有資金為先,接著再跟親朋好友籌錢,等商業運轉初上軌道後,錢差不多也燒光了,於是就跟銀行融資。而銀行借錢通常先看營收數字,這時候,就很容易發生企業的「兩套帳」現象。

以製藥業為例,多增加銷售品項,也意味著營收數字會漂亮,但相對地,庫存種類會大量增加,因此,表面上看到資產的高營收和高生產力,其實很可能成為負擔與負債。

而很多學名藥廠為了要融資,也只能用這種多種類的藥品品項來「美化帳面」,這是當時很多學名藥廠的窘境。

不過,林榮錦卻不願意這樣,他一口氣打銷庫存,以廉價出清的方式拿回現金,並大量裁減虧損品項的生產線,聚焦有通路優勢的藥品市場。結果的短短8個月,東洋的現金流就轉正,一年後公司就開始轉虧為盈。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3 07:52: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3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拚學名藥品牌化 林榮錦讓東洋天蠶變

杜蕙蓉

1994年接手東洋,儘管很快就讓東洋起死回生,但林榮錦卻有感於學名藥的紅海市場,如果不發展自己的特色,終究會再落入殺價競爭的輪迴。於是,他力倡學名藥品牌化政策,1996年起,他開始將業務、研發到製造都加入行銷概念,並開始投入資金導入長期的研發,積極朝向困難學名藥方向發展。

林榮錦改變學名藥的劑型及給藥途徑,例如從注射變口服、短效變長效,這種新劑型新藥也讓東洋脫離複製原廠藥模式,創造東洋新的營運契機。

1997年,東洋與台微體簽署合作協議。台微體的創辦人洪基隆是以微脂體技術聞名,他們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三個由微脂體包覆的技術Lipo-Doxa,此技術平台後來開發的卵巢癌、乳癌抗癌藥物,是奠定東洋而後走向專業癌症藥的最大利基,也是讓東洋而後業績長紅,從1998-2005年,每年都以25%-30%的速度成長的最大動能。

而且因為這個微脂體包覆技術,讓東洋的生產製程不斷創新,目前東洋(4105)與國際大藥廠嬌生合作生產重量級抗癌藥品Doxil/C aelyx即源自於此技術平台。

領軍東洋,讓東洋從一家面臨倒閉的公司,擴展到一個擁有癌症、心血管與重症抗感染藥物、新藥、蛋白質相似藥和佈局大陸事業體的生技製藥集團。

這個豐碩的成果,讓林榮錦在2010年6月在北醫創校5 0周年慶上,獲頒名譽醫學博士學位,與醫學界極負盛名的伍焜玉、 吳元煌、阮仲洲同享榮耀,他是其中唯一不是醫學系的學生卻 因長期專注於發展生技製藥產業,並將「Made in Taiwan」藥品打進國際市場而備受矚目。

不過,這位有6次整頓生技製藥公司成功的經營者,其實對藥學系並不感興趣,還差點休學,且是勉強才畢業。……

從小家境並不好的林榮錦,大學聯考時,並沒有依照母親的期許考取醫科,而是唸了第二志願的藥學,當時由於家裡籌不出學費, 註冊當天,原本他是要去學校辦休學,結果學校告知有貸款,才讓他 5年內都是以貸款模式完成學業。

有趣的是,林榮錦的藥學系也唸的十分痛苦,在校成績很濫,是因為老師同情才畢得了業;不過,雖然在藥學系吊車尾,在商學領域他卻是個大天才。

有一天,宿舍同學在看經濟學,他一時興起借來看一下,居然一個晚上就把書看完,而後他就以自修方式看完鮑爾一的會計學、麥克波特的行銷學,這樣土法煉鋼的模式,也讓他練出了十八般武藝。

畢業後,林榮錦在必治妥當業務員,負擔家計,賺錢供兩個妹妹唸書。那時台灣的醫藥生態環境不佳,很多業務員為了爭取生意,吃喝嫖賭,陪醫生至到北投玩樂時,是把所有的啤酒都在浴缸裡,大家再跳下去喝。

林榮錦不想過這種糜爛的生活,因而轉行去創業,結果投入一種撕不破的名片行業卻告失敗。而讓他體悟「競爭如果不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那麼終歸會被淘汰!」於是,他又回到製藥業,這一次的重返,讓他從此和生技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3 07:54: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4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從東洋、晟德 看林榮錦如何讓其天蠶變

杜蕙蓉

林榮錦在重回製藥產業後,更加堅信專業的重要性,這是他後來整頓公司都會給予關鍵性定位,並尋找生命周期長的產品,讓公司很快就會有正向現金流的最大原因。

林榮錦認為,在國際製藥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下,台灣藥廠要生存,必須找到最有特色及高障礙產品,以便利用生命周期夠長的產品來創造足夠久且大的現金流,及利用政策優惠養分,壯大競爭力。

東洋的經營,林榮錦就是先從毛利不高的學名藥著手,先針對使用方式研發改良,變成「類新藥」學名藥,此舉不僅有效降低病人接受療程的痛苦 ,產品毛利率也隨之提升,而在這漸進式移動公司定位過程中,不斷累積新藥開發所需核心能力。

2000 年起,林榮錦除了將東洋鎖定以抗癌、心血管與重症抗感染藥物等方向進行新藥的開發及行銷布局,拉高了競爭門檻外,也採取「販賣知識」策略。他們提供疾病類別管理的專業知識,讓藥廠和醫院、醫生等通路間不再只是「關係」而已,凸顯東洋的附加價值,建立競爭優勢。

2001年東洋上櫃,很快就成為生技股的新星,在而年年創造25%左右的營收成長率,更讓它成為本土藥廠的領頭羊。

不過,這個風光林榮錦並不滿足,2005年東洋進行第二階段的大轉型。

林榮錦表示,2005 年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和國際藥商洽談時,對方只問他:「你們的藥廠有沒有通過國際認證?」

他回答: 「沒有,兩年後再說。」

於是,回國後,林榮錦決定退出一般學名藥市場,全力提升廠房規格,並以藥品要前進國際市場為目標。

林榮錦以威而剛為例指出,原本一顆威而剛藥要300元,專利過期後,一顆藥跌到3元 ,但民眾不會因威而鋼便宜了,就照三餐吃;再如全球銷售最好治療高血壓的利普妥,一年可以銷售120億美元,以利普妥如此龐大的銷售額,它的製造成本可能只要2-3000萬美元,且在那裡生產都可以。因此,生技業若只定位在要生產威而鋼或利普妥,是很難創造利基的。

他認為,如果一個公司做了龐大的投資,但業績沒有起色,醫院虧錢,健保也虧錢,那麼就是市場的結構性已經出了問題,這也是他後來經營的公司都以放眼國際為目標的原因。

為了要讓藥廠符合國際法規,林榮錦一口氣裁撤2/3的生產藥廠,俾以能將生產線可能會交叉污染性降至最低,他們將幾億顆藥轉給其它藥廠代工,導致每年的成本增加5、6000萬元,也讓東洋那時的營運獲利無法像過去的風光,這一切的動作就是希望東洋的藥廠等晉升至國際藥廠的水準。

所報老天不負苦心人,林榮錦低調練兵3年(2005~2008),終於揚眉吐氣。2009 年,台灣東洋中壢廠癌症全品項通過歐盟查廠認證,為全台第一家通過歐盟認證的製藥廠。同年,抗癌藥物-紫衫醇Docetaxel 也正式在歐洲取得第一家學名藥藥證。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3 07:55: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5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林榮錦:未來台灣剩3種藥廠能生存

杜蕙蓉

除了打造專業癌症藥廠,並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外,林榮錦很早就體認必須要投入新劑型和蛋白質新藥的開發。他認為,未來台灣只有3種藥廠能生存。

第1種:專業生產學名藥的 藥廠,這個產業需要資本與經濟規模,競爭相當激烈。預計未來,台 灣市場將整合到5~10家藥廠,傳統大學名藥廠由先入者在足夠大的資本下取得經濟規模成本優勢,有大者恆大的趨勢,中小型藥廠 將被整合。

第2種:開發新藥的廠商。這類廠商如果開發藥品成功, 將99%被國際大藥廠併購,而利用國際大廠核心能力整合下而融入世 界市場利益。

第3種:特殊劑型的新藥開發,這是把舊藥改良藥效, 這類藥品有智慧財的保護及藥品經濟學效益的產品,因沒有學名藥藥 價殺戮的缺點,最適合台灣這種中型藥商的發展戰略。

林榮錦認為,蛋白質藥物都是「半新藥」,沒有像化學藥市場的「學名藥」, 只有「相似藥」,蛋白質藥的專利過期後,其他藥廠可以做相似藥。 但因技術、知識及資金的門檻非常高,即使有相似藥出現,藥價也一 樣很高。在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正進行認證的新藥 中,有60%以上都是蛋白質藥,即顯示蛋白質藥的研發絕對是國際製 藥產業的大趨勢。 如果國內藥廠不投入,未來子孫在醫療負擔上會很辛苦。

2005年時,現任永昕總經理溫國蘭找上林榮錦,希望東洋能投資永昕的蛋白質工廠,生產生物相似藥。當時,林榮錦雖然有看到蛋白質藥物的趨勢,卻不了解分子生物學和蛋白質新藥領域。於是,他自掏腰包,到南陽街的補習班一口氣上了40堂課。

一開始,他投資永昕1,500萬元,當作進入蛋白質藥物的入門,只是由於持股不高,沒有主導性,而永昕的營運也毫無起色,眼見投永昕的資本快要燒光了。2011年時,永昕的股東們,希望能由林榮錦來經營,因此,林榮錦透過旗下的晟德藥廠加碼投資,拿下主導權後,就開始進行永昕的改造。

由於永昕在2001年創立時,即興建一座500公升的拋棄式製程的反應器,林榮錦乃將永昕定位為生物藥品的開發和生產,除了先幫國際藥廠代工生產生物相似藥外,也投入生物相似藥的開發,希望藉由生產和開發並進方式,讓永昕能結合上游的金樺共王國。

2013年6月永昕宣佈斥資3億元興建2000公升反應器產線動工,並在2014年初投產。

林榮錦認為,相對於小分子藥,生物藥品「製程就等於產品」,一 旦確定生產代工基地後,就不能再更換,因而永昕只要與客戶確認長 久合作關係後,也承諾客戶不會再開發相同成分的生物相似藥,以求相互保障。

除了有生產線外,永昕也投入生物藥開發,進度最快的兩個生物相似藥,分別為治療類風溼性 關節炎TuNEX,及白血球低下症的GranNEX,其中TuNEX已進行國內三期臨床試驗中,GranNEX也劃進入IND(人體臨床試驗)。

另外,為了掌握細胞株,俾以能和蛋白質藥物平台整合,林榮錦透過旗下的晟德,斥資一億元創立金樺,專注於細胞株的開發。

林榮錦認為,蛋白質藥必須找到產品生命週期夠長、單位價值夠高的東西。因為 製藥產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現金流,投資能否回收,關鍵在產品生命 周期夠不夠長,基本上從萌芽期、成長期到成熟期,都是在虧錢,成熟期之後,才是現金流回收最強的階段,所以一定得把成熟期拉得愈長,獲利才會愈高,這是永昕的策略 。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3 07:5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5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的褪變 全面搶進新藥開發

杜蕙蓉

從1994年接手東洋,到2014年6月宣佈退任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擴大東洋集團版圖,最為膾炙人口的是,他把東洋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20年來沒有向股東要過一毛錢,卻能在不斷的利用盈餘轉增資和向銀行貸款下,打造東洋成為一個醫藥王國,旗下並有東洋、東生華、智擎、永昕等陸續上櫃。

無獨有偶的,晟德也是他最棒的傑作,他架構晟德為生技工業行式,讓晟德以小兵立大功模式,成功孕育小雞,且由於股權掌握度高,晟德這幾年更是以「神的速度」,全面搶進新藥開發和生技創投領域,它的潛力甚至超東洋,但這樣一家爆發力高的公司,當年也是在破產邊緣。

成立已逾50年的晟德大藥廠,原本是一個家族公司,16年前由於定位不清楚及管理不善、一度面臨倒閉。1998年林榮錦接手時,晟德累積的虧損達1.3億元, 銀行借款9,000萬,每月利息近80萬。108個銷售品項月營業額780萬,大型醫院佔280萬,診所350萬,其中藥房問題最大,業務員11人,月營收95萬,但應收帳款逾750萬。

林榮錦在清點庫存後發現,晟德生產的100多項藥品,營業額的80%是水劑的產品。因此,他認為應該以晟德的優勢產品出發,於是他重新定位公司為內服液劑,專攻兒科與呼吸道疾病的專業藥廠。

首先他們清理與企業定位不合的庫存,接著大刀闊斧裁撤消費性產 品的藥房業務單位,回歸處方市場,重新建立大型醫院以及開業醫生 的業務部隊,並關閉拆除膠囊、軟膏、錠劑等所有製劑生產線,27種 藥品包裝減為4種,將產、銷、研、發、財與公司定位一致的單純化 ,用最簡單的模式經營晟德,讓晟德成為內服液劑專業藥廠,產品毛利率也隨之提升。

林榮錦認為,在國際製藥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情況下,台灣藥廠要生存, 必須找到最有特色及高障礙的產品,以便利用生命週期夠長的產品來 創造足夠久且大的現金流,及利用政策優惠養分,壯大競爭力。

一開始晟德從學名藥的內服液劑著手,以小兒科及成人上呼吸道的 適應症為主軸針對劑型研發改良,變成「類新藥」不僅提高兒童用藥 醫囑性,並且以原瓶給藥一併排除傳統藥劑磨粉的缺失,而在這漸進 式移動公司定位過程中,不斷累積新藥開發所需核心能力。

由於定位清楚,晟德很快就囊括市場,但是水劑兒童用藥規模小,淡旺季明顯,在2005年時晟德水劑已占據國內65%的市占率,這個佳績林榮錦並不以為嘉,他反而對晟德的未來充滿隱憂,而開始思索晟德的下一步。

林榮錦說,最早時,他曾想以9億元去併購匈牙利藥廠,但覺得戰線太長,且如果只是多增加海外一個生產據點,在經濟效益上並不划算。

接著,他也想過讓 晟德延伸產品線至錠劑、膠囊等藥品領域,但那樣將會進入與同業在藥價競爭的紅海市場裡。

後來,他們也想去大陸設藥廠,但以大陸市場概況分析,那麼晟德可能要 建30~40個藥廠才有競爭力,但那樣也會讓晟德成為只投入資本卻沒有創新能力的製藥廠。

最後,他是採取讓晟德投入精神/神經科慢性疾病藥品開發,來延伸晟德專業的水劑領域,且讓晟德轉型為生技工業銀行。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3 07:5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6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的褪變(2)

杜蕙蓉

今年5月晟德在生技銀行架構成形下,宣布合併子公司玉晟創投,將以1股玉晟創投換發0.522股晟德普通股,這一個合併的動作,除了讓晟德擁有玉晟創投持有的智擎8,169張、永昕 2千張外,尚包括蛋白質藥物/單株抗體開發廠金樺、益生菌株產品開發公司豐華、醫材開發益安生醫、原料藥廠得榮、中草藥的順天堂等, 潛在獲利相當可觀。

會讓晟德從麻雀變鳳凰,起因於2005年時在晟德水劑已占據國內65%的市占率下,林榮錦認為,必須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調整下,他除了讓晟德持續原來的水劑王國,並將藥品發展領域從兒童用藥延伸至精神科外,也說服股東給他10年時間,獲利不要分紅,讓晟德有充裕的資金水位轉型為生技工業銀行。

接著2009年時,為響應政府政策及加強生醫上下游價值鏈的整合,晟德原本規劃與國發基金共同投資玉晟創投,後來國發基金縮手,改由晟德與遠雄等法人機構合資,晟德持股比例52%。

晟德發言人林秀月表示,當初設計由晟德轉投資玉晟創投,共同尋求具潛力投 資標,主要考量生技醫療產業價值鏈長,屬高風險高回收產業,風險分散下,俾以將部分創投股權分散給晟德外的其他股東。不過,隨著投資標的開始進入開花結果階段,加上雙方資源整合,有助於效益提升,因而決議整併。

林榮錦表示,當初在定位晟德為生技工業銀行時,訂下的目標是10年內,晟德的市值將從原本的12億拉高至100億,現在晟德的市值已約近200億元,顯然已提前達標。

而且由於晟德的生技銀行架構已成形,預計未來10年,每年都會有一家公司IPO,預期到2020年,晟德將是一家市值達500億元的公司。

天生就是個創業家的林榮錦,在今年六月辭任東洋集團董事長,正式主導接掌晟德集團後,晟德正以火速的步調大舉投資,尤其是創藥的開發和大陸佈局。

林榮錦表示,晟德要搶攻的是「黃金療法」,是所謂的新藥開發。以一個成功上市的新藥售價300元分析,創造從發明到藥品上市的黃金療法,約可享受到104元的利潤,也就是擁有專利加臨床數據的發明者可拿到35 %的利益,而65%則由行銷端分享,在目前行銷通路幾乎都由國際大 廠囊括下,台灣不可能走全球行銷,而只能專攻黃金療法。

林榮錦認為,只要掌握黃金療法就是賈伯斯,即使是小,但只要能做到全 球化或地理位置的擴張就有機會。

實際上,短短3個月時,林榮錦已在大陸成立了晟濟和順都。

備受矚目的晟濟生技,是晟德結合長期投資夥伴德福創投基金聯手併購蘇州康聚而成立,蘇州康聚目前已有兩個長效蛋白質新藥開發中,未來康聚和晟德的股權相當,等到2018年時,再視晟濟的        IPO市場而定,如果是在台灣掛牌,晟德結合德福的持股會高一點,但若要在大陸上市,那麼康聚的持股會高一些。

蘇州康聚是基因工程新藥研發的科技型公司。核心團隊曾長期從事 以哺乳細胞表達系統以及大腸桿菌表達系統為技術平台,製備重組藥 用蛋白的研發工作。研發的產品主要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惡性腫瘤 的臨床治療。

晟濟第一階段的投資額,晟德和德福基金合計投資3千萬人民幣,晟德先出資2,400萬人民幣 ,第二階段增資規劃在2016年底,就由德福出資較多,讓雙方持股相當;等到2018年,第三階段增資時,預期資本額將達到9千萬人民幣 規模。就規劃內容,那時二個長效蛋白質新藥中一個完成二期臨床 ,將開始進三期臨床;一個則是完成一期臨床。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4 05:42: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7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免疫抑制劑發功 中化外銷動能將轉強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中化(1701)明年將與安成藥攜手開發心絞痛用藥,並與集團關係企業中化合成合作「免疫抑制劑」也有機會銷美國,外銷動能將轉強;另外轉投資的蘇州中化,配合大陸新興經濟區開發計畫,近期順利完成搬遷,預期新廠產能將增三倍,動能大增。

中化是國內三大本土學名藥廠之一,早年集團已赴蘇州設立蘇州中化,為首批登陸的製藥廠供應鏈,近年積極調整公司營運,從外銷布局到內部產品結構同步進行。中化昨日股價收20.9元,下跌0.55元。

中化在台有六個廠區,近年中化重新檢視產品線,進行結構調整,讓毛利率持續走揚,去年同期已經來到29.44%,今年則提高至31.58%。展望未來,中化成長動能除了外銷市場,還包括與安成藥合作的心絞痛學名藥。

中化與安成藥合作的產品今年上半年已取得藥證,可望於今年底、明年初正式登美銷售。
發表於 2014-10-14 15:05:20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p470121大 生技產業追蹤分享 感恩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 19:38: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7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蘇州中化 拚年複合成長20%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中化集團旗下金雞母蘇州中化斥資5億人民幣興建的新基地昨(16)日落成。蘇州中化總經理王勳煇表示,由於新基地產能擴建3倍,未來除搶攻首仿藥等利基藥品外,也將全力衝刺外銷市場,並以年複合成長20%,2020年營業額達10億、獲利超過1億人民幣為目標。

營運報喜的蘇州中化,日前才取得降血糖用藥伏格列波糖片0.3毫克首仿藥藥證。該藥品蘇州中化在2008年時,已拿到0.2毫克藥證,每年約可貢獻1千多萬人民幣營收,約佔該藥品整體市佔一成左右,是中化重磅級藥品,因此,剛拿下的0.3毫克首仿藥,已被認為是明年重要的成長力來源。

蘇州中化資本額2,250萬美元,是中化百分之百獨資公司。該公司去年營收2.6億人民幣,獲利2,600萬人民幣,今年推估營收3億人民幣,獲利3,000萬人民幣,也規劃回台上市,並由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輔導中。

王勳煇表示,因應中國新版CGMP規定及未來成長需求,特別是注射劑廠已全面強制適用,位於滸關的新基地投產後,效益已逐步顯現。新基地最特別的是全數啟動自動化,單一產線人工已由傳統15人縮至3、4人,對於降低成本頗有助益。

王勳煇表示,由於新基地的產能規劃為舊廠的三倍,目前也積極拓展外銷市場,並已和日本最大醫藥通路商日本調劑(Nihon Generic)和Saikyo Pharma兩家公司洽談代工訂單中,預計本月日本厚生省來查廠後,明年代工量就會放大。

另外,除日本市場外,蘇州中化也進軍越南、菲律賓、香港、澳門等市場,而將開拓的市場包括非洲、緬甸等東南亞市場和歐洲市場。

蘇州中化研發所所長李遠福表示,該公司積極強化研發團隊,每年有3~5個新產品上市,現已有包含臨床和製造共15案已送件。

王勳煇表示,蘇州中化新基地生產藥品外,也依照中國商業公司倉庫GSP規範建造了一個標準的物流總倉,並已通過認證,現已有二部控溫的冷凍車等物流車隊,未來不管是代理或自製產品銷售網絡佈局有絕對加分。
 樓主| 發表於 2014-11-5 05:55: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8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永豐餘晟德 合組醫材聯盟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永豐餘總裁何壽川、晟德董事長林榮錦再攜手,邀科技部、史丹佛大學合作的「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B)人才,共組「STB高階醫材產學合作、育成聯盟」(簡稱STB育成聯盟),催生台灣「小蘋果」公司創新艦隊,三年內要為台灣帶進千億產值。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昨(29)日閉幕,BTC委員張有德在結論後表示,因應政府扶植高階醫材旗艦公司,STB計畫七年來訓練30餘位高階醫材專家,這些專家已陸續回國投入產業、成立創新公司,另外未加入STB的遺珠,也加入STB育成聯盟,交流、媒合,投入創新醫材開發。

何壽川與林榮錦為國內生技產業早期投資者,因張有德而在高階醫材領域結盟,2012年在開曼、台灣等地共同以約3億元成立益安生醫,開發心血管、手術用等多項侵入性類別的高階醫材。

林榮錦表示,台灣未來不一定需要如台積電、鴻海這樣龐大規模的公司,但卻可以扶植很多「小蘋果」類型的創新公司,用具備爆發力的創新技術突圍,創造台灣獨特的競爭力。


張有德指出,STB育成聯盟規模目前約60人,成員多為醫學工程師、醫師及生醫產業界專家、資金提供者等。STB育成聯盟除了產業交流外,也是一個媒合平台,創業條件具備的人才、技術、資金都有,將協助這些新創公司與國際大廠連線。

發表於 2014-11-5 08:58:4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p470121大 用心追蹤 謝謝你
發表於 2014-11-5 19:5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大大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3 19:20: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0 編輯

轉貼2014年11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斥資30億 入股澳優乳業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昨(11)日宣布以30億新台幣入股澳優乳業集團,取得25.84%的主導性股權。澳優不僅是在香港掛牌的上市公司,更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旗下的海普凱諾更是中國第一大羊奶品牌;晟德入主國際級企業,不但順利切入大陸廣大市場,也堪稱另一個台灣之光!

不僅如此,晟德董事長林榮錦還將擔任澳優CEO(執行長),進行旗下澳優海普凱諾(荷蘭)的整併和中長期營運布局,創下本土藥廠兼任海外集團CEO先例。

成立於2003年9月的澳優乳品(中國)。2009年在香港上市之初,主要業務是與以澳洲為基地的乳品企業銷售往中國。2011年澳優以約1,700萬歐元收購荷蘭海普諾凱(Hyproca)51%股權,而拿下海普諾凱1897等品牌、Hyproca羊奶粉和Kabrita有機奶的嬰兒配方至中國地區原有銷售管道,迅速打開中國市場。

林榮錦表示,位於荷蘭的澳優海普凱諾(被收購後更名)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但因年年擴建產能,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他預計擔任CEO一年,在2015年底以前完成澳優海普諾凱剩下49%股權的完全收購,並安排繼任CEO人選,且進行營運資源整合。

澳優海普凱諾總部位於海倫芬,在荷蘭擁有三家工廠:Lyempf、Lypack和Hyproca Dairy。根據規劃,澳優海普諾將斥資60億台幣自2014年起建置12公頃的新工廠、2條混和生產線和1條包裝線,搭配Lypack既有包裝線,俾以提升年產能符合未來市場需求。

林榮錦表示,澳優海普諾凱自1996~2011年在持續進行垂直整合,從上游乳源收集至下游生產、包裝及銷售通路下,已建構起完整價值鏈,並發展成為荷蘭乳製品業內之前五大公司;其擁有的三座荷蘭廠房,均為中國首批獲准註冊之境外乳品生產企業。

林榮錦表示,澳優在中國有能力多、美納多、海普諾凱1897、佳貝艾特(kabrita)、美優高、歐選、奶福、牛奶客等8大自有品牌。其中市佔居高的海普諾凱1897,每罐售價459人民幣,去年該品牌在大陸的年營收是5千萬人民幣,今年約可成長至1.3億人民幣。

為了搶攻金字搭端市場,林榮錦表示,澳優海普諾凱公司未來將以高利潤之「羊乳及有機嬰兒配方奶粉」品牌為主要經營方向,並輔以代工製造以及貼牌,以確保產能利用率及獲得銷售之通路管道,且具有穩定現金流以支持品牌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4-11-26 05:59: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09 編輯

轉貼2014年11月2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智擎攻新藥 東洋大贏家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4105)轉投資的智擎生技旗下新藥MM-398,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快速審查資格,近期即將送藥證審查。法人指出,東洋持有智擎股權逾2.1萬張,目前價值逾50億元,超越兩個股本,是最大贏家。
東洋大股東、智擎董事長的林榮錦近期表示,泛東洋關係企業投資智擎,迄今獲利約30倍。業界指出,第二贏家則為行政院開發基金(國發基金),目前持有智擎逾1.5萬張股票,帳面價值超過36億元,與東洋相同是智擎少數早期投資人之一。

生醫族群昨(20)日在多項利多加持下,同受法人青睞,櫃買生醫指數昨收160.05點,上漲4.83點,漲幅為3.11%,一洗近日低迷的陰霾;東洋昨日股價收58.2元,上漲3.1元,漲幅達到5.63%,而智擎關係人之一的晟德,昨收98元,上漲5元,漲幅也逾5%。

智擎說,公司授權夥伴美國Merrimack公司開發的喜樹鹼奈米製劑MM-398,已正式取得美國FDA的新藥快速審查資格(Fast Track designation)。所謂快速審查,是美國FDA針對有積極醫療需求的嚴重疾病,加速其新藥的發展進程,而以較短的時間進行法規審查並核發藥證,使患者能獲得較快的治療機會。

智擎指出,旗下的MM-398是對於胰臟癌病人於第一線標準藥物gemcitabine失敗後的治療用藥。

此外,Merrimack近期將送申請藥證,智擎強調,Merrimack在正式提出藥證申請前,已陸續啟動「滾動式提交」,此申請的方式是指,製藥公司可以依照類別將所完成的法規文件,分批次送交美國當局進行先期審驗,可以更加速審查時間。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09: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3 編輯

轉貼2014年11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生達小金雞 生展前3季EPS賺贏去年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達(1720)成功養金雞,旗下生展生技(8279)登錄興櫃,前3季EPS達1.22元,超過去年全年獲利。生展董事長陳威仁表示,生展技術核心平台為醱酵製程,現已累積全球39件專利,目標3年內成為台灣藥品級醱酵專業領導廠,5年內成為國際級醱酵原料藥廠。

生展資本額1.71億元,主要經營項目為醱酵原料藥、生化營養保健品、預防醫學之個人化醫療器材及健檢設備代理及銷售。今年前3季營收3.8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75億元。

陳威仁表示,生展透過醱酵技術平台產製的原料藥,Mupirocin已行銷16國,未來全球市占率目標20%~30%,鼻腔專用殺菌抗生素Mupirocin Calcium預計2年後效益顯現。另外,素有軟黃金之稱的冬蟲夏草,已和四川藏寶蟲草生技公司策略聯盟,目前已建構全人工養殖基地,3年後將量產。

生展開發的Mupirocin,已取得11個國家專利,行銷16國,該品項目前包括原廠,全球只有3個原料藥供應商,初估該品項供應全球10%需求。

陳威仁指出,Mupirocin是一種殺菌抗生素,該原料所生產的製劑,在全球有2.28億美元的市場。透過此原料藥醱酵技術平台,又發展出第2個新產品Mupirocin Calcium,為鼻腔專用殺菌抗生素,已取得台灣外銷專用許可執照,目前正積極提供樣品洽商客戶,預計2年內發酵。

保健品方面,生展以原料藥cGMP及食品GMP製造背景,將西藥的速崩、緩釋、發泡等高技術劑型運用在生化營養品,目前生化營養品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生展在預防醫學的個人化醫療器材獨家代理業務,包括血糖機、血壓機、骨密機、動脈硬度檢測儀、疼痛檢測儀等產品外,也受託國內外各大知名企業保健食品研發、設計處方及代工,產品遍布各大連鎖賣場、連鎖藥妝店及醫療院所。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18: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0 編輯

轉貼2014年12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拚國際化 不排除股權併購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東洋(4105)新任董事長蕭英鈞昨(16)日表示,為維持合理獲利和加速國際化,未來每年都會有2~3個新品上市,且每年擴充2~3個次要市場國家業務,在特色學名藥將陸續和國際藥廠合作下,不排除透過股權合作方式進行國際策略合作。

營運漸入佳境的東洋,第3季獲利已超過上半年總和,第4季在費用降低、本業獲利穩定和出售1,650張智擎股票業外挹注中,法人預期單季獲利十分出色,全年EPS約落在2至2.5元間。

蕭英鈞表示,在啟動國際化中,首要目標是每年選定2至3個國家進行市場擴充,明年除了先併購越南經銷商夥伴外,也選定進軍韓國、菲律賓,依照當地市場選定利基產品銷售,2016年則規劃進入東歐、南美或中東國家。

第二階段則是強化和國際大廠合作,目前4個特色藥品都以國際市場為目標,抗癌針劑LDIA08(Caelyx)已穩定出貨,但今年營收挹注還不明顯,該藥主要是配合客戶銷售計畫,將爭取更好、更合理的條件,來開拓業績和獲利。

另外東洋開發的微脂體(Liposome)、微脂球的技術、產能與資本投入,都已陸續到位,最近還有如消化道、內分泌癌症等新的品項開發,上週土耳其完成查廠,11月也陸續經過歐洲二次查廠及韓國查廠,加上本就已取得美國FDA和日本厚生省認證,六堵廠預期2015年底也可完成查廠,加速國際接軌。

至於第三階段則鎖定外部成長。蕭英鈞表示說,國際學名藥大廠如Actavis、艾威群等,都是透過併購達到快速成長的目標,東洋不排除併購區域經銷商或引進國際大廠的策略夥伴,且合作模式不設限。

蕭英鈞和東洋前董座林榮錦是北醫同學,當年和章修綱一起合資入主整頓東洋,而後章修綱出脫大部分持股,自創生寶集團和瑞寶基因。而由林榮錦擔任東洋集團董事長也在今年6月股東常會後更動,轉由蕭英鈞接任。

蕭英鈞表示,東洋本來就是國內生技的領導企業,但也有一些問題,經過半年的整頓,已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重要成果。他預計,明年在持績控管成本下,將讓東洋獲利恢復合理水準,如果可以不處分智擎股票,也盡量不會調節。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19: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4 編輯

轉貼2014年12月18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生達聚焦衝刺西藥,Q4營收看增,全年EPS挑戰2元,創8年新高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老牌製劑廠生達(1720)年初已將保健食品切割給子公司生展,聚焦發展西藥事業,衝刺慢性病藥品,前三季營收、獲利同步成長,由於第四季為傳統旺季,營收表現將優於第三季,全年EPS將超過2元,創下近8年來最好成績。

    專注在西藥領域,今年初生達已藉由專業鑑價將保健品事業切割給子公司生展。國內市場以外銷市場為後盾,國內市場毛利率太低、賠錢的藥品就不賣,將資源放在慢性病,包括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藥品,也讓前三季毛利率達43.81%,高於去年同期的42.69%。


    第四季為傳統旺季,營收表現可望優於第三季,毛利率預料也會維持在高檔,全年毛利率應可優於去年,法人預估,今年營收將小幅成長,超過32億元,獲利成長力道更強,EPS估將超過2元,創下近8年最好成績,甚至有機會挑戰2.2元。


    外銷部分,持續鎖定日本、東南亞、中國及美國市場,發展P4學名藥、505(b)2類新藥及透過藥廠聯盟發展全新藥,在東南亞有150張藥證,中國、日本、美國等藥證都在申請中。公司表示,以生達單獨財報來看,今年外銷的營收占比可能維持在18%,看好美國市場發酵,將帶動外銷比重過半,營運規模進一步跳高。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24: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5 編輯

轉貼2014年12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南光內外兼備 營運倒吃甘蔗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南光(1752)受惠PIC/s GMP將上路,轉單效應發揮,加上外銷抗癌藥等藥品出貨量放大,繼第三季營收改寫新高後,第四季將可延續長紅力道;法人預期,該公司今年營收將成長25%以上,每股稅後盈餘約落在0.5~0.6元間,明年營收可望維持二成以上的成長,EPS將回到1元以上。

營運倒吃甘蔗的南光,自第三季起內、外銷營收明顯增加。內銷市場部分,除了因PIC/s GMP將於今年底前全面實施,不少廠商考量廠房升格與建置成本淡出,而讓南光享有轉戰效應外,加上該公司主力的大型注射液(LVP)產品,也新增切入不少標案,而自費的醫美與防止急重症病房交叉感染的新產品─海派封管沖洗液,合作醫療院所與醫學中心增加,帶動業績成長。

外銷部分,最大業績來源的日本市場,已有抗癌藥、玻尿酸與抗腦壓等產品出貨,其中,抗癌藥的出貨已占銷日營業額的一半以上。銷陸部分,南光目前已取得6張藥證,最大貢獻來自急救用藥。

至於積極布局的美國市場,南光去年第三季完成美國FDA查廠,截至目前為止,已送出7張以上藥證申請。進度最快的骨科用藥,雖終端產值不算大,但專利近年才到期,且生產技術門檻頗高,在切入者有限下,南光也將該藥品視為進軍美國市場的灘頭堡,預計最快明年上半年有機取得藥證。

法人表示,南光目前內、外銷的貢獻比重約8:2,預期因中、日藥證與標案數量逐年累積下,外銷營業額成長將轉強,並成為未來業績成長的重要動能。

為捍衛股價,南光也實施庫藏股,預計在11月7日至明年1月6日前買進1千張自家股票,買進區間價23~45元,而該公司昨日收盤32.35元,微幅上漲0.3元。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25: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5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永信 海外市場有成

杜蕙蓉

永信(3705)營運火力全開,除為台微體(4152)生產抗全身黴菌感染的困難學名藥外,收購日本CMX通路,開始獲利;另外,結盟台耀(4746)和四川匯鑫製藥,合資設立永耀鑫藥業,聯手搶進中國大陸醫藥市場。

由於永信國際化布局漸趨完整,法人認為,該公司2014年前三季交出EPS 2.21佳績,全年EPS有機會挑戰轉型控股後新高,而2015年營運將延續成長軌道。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永信,已與台微體結盟抗黴菌感染的困難學名藥,該藥品原廠全球銷售約5億美元,歐洲占比近半。台微體除全球生產代工與台灣銷售委由永信外,歐美市場通路部分也與超級大咖Sandoz合作,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有機會取證。

而2013年5月斥資3億元併購的CMX,已有抗感染學名藥上市,並取得保險價。而申請4張適應症包括抗腫瘤及周邊治療等日本藥證,在陸續取證中,也讓永信搶進日本市場逐步開花結果。

至於中國市場,永信原本只在蘇州設置生產基地,2014年結盟台耀、匯鑫成立的永耀鑫,總投資額2,300萬美元,永信持股比例35%,新廠將瞄準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預計2016年完工。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28: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6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董座林榮錦 遠征荷蘭打天下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不僅名人大換跑道,轉進生技產業,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也轉換戰場,他已於元旦前起程至荷蘭澳優海普諾凱擔任執行長(CEO)。

林榮錦表示,將以3年拿下澳優集團的主導權,並完全收購荷蘭澳優,預計2020年時,澳優集團營業規模將達新台幣400億元。

林榮錦表示:「以後是長駐荷蘭,回台灣是出差!」因此,旗下的金樺、順天生技和豐華必須按進度時間順利登錄興櫃,否則3家公司2015年的掛牌日將沒有董事長一起參加慶祝。

晟德在去年11/11宣布以30億新台幣入股澳優乳業集團,取得25.84%的主導性股權。澳優不僅是香港掛牌的上市公司,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並持有荷蘭澳優海普諾凱(Hyproca)51%股權,目前海普諾凱是中國第一大羊奶品牌,且是獲利的公司。去年上半年澳優乳業營收9.37億元,利潤超過5千萬人民幣。法人認為,入股澳優,也將創造晟德的現金流。

林榮錦表示,澳優乳業在中國擁有8大品牌,其中市占居高的海普諾凱1897,每罐售價459元人民幣,2013年該品牌在大陸的年營收是5千萬元人民幣,2014年已跳升至1.3億元人民幣。

就中長期規劃,林榮錦表示,澳優集團除了成為擁有主導性品牌的的奶粉外,也將發展全系列奶粉,包括出生兒、成長期和哺乳期的媽媽奶粉和有機奶粉。而Kabrita則將主攻特殊性如針對糖尿病和癌症病患用的奶粉,預計在2020年前將完成美國臨床試驗並註冊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32: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6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生技教父林榮錦 涉掏空4億

陳志賢、蕭博文/台北報導

外用藥品小護士「曼秀雷敦」製造商、國內知名上櫃藥廠「東洋製藥」前董事長林榮錦,遭大學同學、東洋公司新董座蕭英鈞向檢調檢舉,指控林在去年間將乳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新藥專利技術,未經東洋同意,無償移轉給某家瑞士公司,致東洋損失近4億元,涉嫌違反證交法特別背信罪。

林500萬、王10萬交保

台北地檢署昨天指揮台北市調處搜索林榮錦擔任負責人的另家上櫃公司「晟德藥品」、子公司「昱晟創投」、孫公司「宜諾法」等3家公司,同步約談林榮錦及晟德財務處長王素琦2名嫌疑人到案,訊後林榮錦以500萬、王素琦10萬交保。

東洋製藥成立於1960年,在1994年間因虧損,當時的東洋製藥董事長張天德緊急找公司最大藥品經銷商東杏公司董事長林榮錦入主當救火隊,林榮錦在1996年重組東洋,成功拯救瀕臨倒閉的東洋製藥,轉虧為盈,還讓東洋在2001年成功上櫃,業界給林榮錦「生技業艾科卡」封號。

去年6月,東洋製藥改由林榮錦的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的同學、東洋股東之一蕭英鈞接任董事長,法人圈一片譁然,紛紛猜測林榮錦何以決定卸任董座的原因。

同學接棒 查出不法

不過,東洋新經營團隊進駐後,查帳發現林榮錦在董事長任內涉嫌掏空資產、移轉多種癌症新藥專利,導致東洋損失數億,去年向檢調提出檢舉。

另起爐灶 疑勾結外鬼

東洋公司指控,林榮錦自2009年至去年止,涉嫌安排他自己公司與東洋進行非常規交易,掏空資產,甚至林在去年未經公司決策過程,私自與一家瑞士公司簽約,讓該家瑞士公司無償取得東洋新開發的乳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用藥的專利授權,光是新藥專利的損失就超過4億元。

檢調懷疑,林榮錦疑與該家瑞士公司有非常特別的關係,疑藉由東洋董事長職權將東洋專利技術移轉海外牟利,不排除林有入股,或實際經營該家瑞士公司,正深入調查中。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34: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7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聞幕後-林榮錦、蕭英鈞 42年情誼反目

杜蕙蓉

台灣東洋前董事長林榮錦被譽為經營之神,有拯救6家公司的成功經驗,投資創立的事業體超過30家,他怎樣都不會想到是被創業夥伴兼同學的蕭英鈞「射擊」,而且是以證交法及特別背信罪列為嫌疑人。

這起剪不斷理還亂的官司,看在東洋、晟德共同轉投資的公司和熟悉他們的朋友眼裡,根本就是一場經營理念的分歧和時空環境的錯置。

林榮錦、蕭英鈞和生寶集團董事長章修綱三人是北醫同學,學號還連在一起,3人原本就是好朋友,後來還一起創業。

1994年時,他們接受張天德(久裕企業創辦人)邀請,一起入股瀕臨倒閉的東洋,當時的規劃是輪流擔任總經理。但第一年由林榮錦接手後,就成功整頓東洋成為獲利公司,後來就一直由林榮錦任總經理主導營運並兼任董事長。

後來章修綱因轉投資生寶臍帶血和瑞安藥廠而淡出,讓東洋成為張天德、林榮錦和蕭英鈞三大家族三足鼎立的局面。

林榮錦行事果決,蕭英鈞理性保守;當年很多投資案,由於大股東不願意釋股也不願意增資,所有的轉投資幾乎都是透過盈餘轉增資方式成立。這對於一路衝鋒陷陣的林榮錦來說,腳步太慢了,而且一些新創公司的高階經理人不能享有技術股的分紅,也很不公平;但蕭英鈞則認為是要一步一腳印的穩紮穩打。

為了能快速投資,林榮錦而後不少在東洋碰壁的案子,都轉由他主導性較強的晟德投資,而且在去年6月之前林榮錦由於兼任東洋和晟德集團董事長,基於經費預算和風險考量,不少投資案和研發案也是由兩家公司一起投資。不過,在兩董事長分家後,現在很多投資案也開始有很多理念上的磨擦。

就林榮錦的角度來看,他創造了很多人的財富,東洋今天家大業大,因為養了智擎這一家金雞母,要保東洋10年獲利沒問題;而在蕭英鈞的眼裡,則希望能打造出一個沒有林榮錦的東洋王國,且能有更大的發揮。

只是這二個從年少輕狂的18歲年紀就認識,一起並肩作戰,到現在60歲了,竟然演變成要對簿公堂,42年的情誼,落得這樣的局面,令人不勝噓唏!

而且最讓生技業膽戰心驚的是,林榮錦和蕭英鈞茶壺內風暴終於上演,今(8)日勢必衝擊晟德和東洋的股價,而生技類股在歷經基亞事件後,也希望這場東洋董事內鬨不要「帶賽」類股,讓他們能免受池魚之殃!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37: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7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林榮錦概念股 一天蒸發近50億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東洋(4105)前董座林榮錦陷入背信疑雲!相關概念股昨日除興櫃的益安(6499)勉強收紅外,包括晟德(4123)、永昕(4726)等個股跳空跌停,而掀起官司的東洋一樣不支,總計相關個股一天內蒸發近50億元。法人認為,因不確定性心理面影響,相關族群籌碼還待整理。

飽受自家官司困擾的東洋、晟德家族,昨日開盤幾乎就是注定跳空跌停命運,在失望性賣盤殺出中,東洋大爆去年以來單日最大量10,995張成交量能,且有1,681張委賣單高掛,晟德更以7,338張委賣單,高居排行榜第一,而永昕也有1,453張,整個林榮錦概念股就是一個「慘」字。

法人表示,林榮錦20年前入主東洋並主導公司重整,積極朝特殊學名藥與新藥研發等領域發展,成功將傳統學名藥廠轉型為新興生技公司,2011年5月時東洋股價曾以178元創新高,最高市值260億元。

法人認為,目前因進入司法程序所知訊息有限,且尚未有具體法律判決,採「中性」看待此事件。至於晟德與東洋營運,由於兩個集團都依照原規畫進行,中長期發展影響不大,惟股價在短線上難免受到不同程度衝擊,甚至生技相關族群的股價表現亦可能受此事件干擾,而需時間來釐清事件原委,進而沉澱紛亂的訊息與籌碼。

另外,東洋發言人曾天賜昨日召開重大訊息中表示,7日向檢調對前董事長林榮錦提出背信罪,是為維護公司的權益,並非私人之間的事情,目的在矯正過去授權過程的扭曲,將損失的權益要回來,對營運是正面的。

另外,東洋與晟德的合作案,基於就事論事原則,原則上不會變動。而派任由林榮錦為代表的子公司,內部可能會評估檢討。

至於晟德則發出聲明表示,針對公司及董事長林榮錦被東洋藥品指控損害該鎮東洋利益一事,依瞭解,該等指控純屬無稽。晟德公司及董事長林榮錦一向謹守商業規範、合法經營,對於東洋的無端指控致損害公司及林榮錦權益,將採取法律行動。以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20:42: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8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掏空疑雲漸除 晟德爆天量上攻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4123)挾著去年營收交出佳績,加上董座林榮錦上周發email給集團員工打氣,透露目前「整體狀況已在掌握之中」,上周五也如期至大陸參加澳優乳業董事會,預期入股案不變,也讓東洋掏空疑雲壓力漸除下,昨日股價大爆1萬8,386張歷史新天量,當日周轉率高達8.79%,躍居店頭個股成交排行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三大法人聯袂賣超晟德高達911張,但該股在多空交戰中,仍以93元作收,上漲2.88%。市場解讀,龐大買盤應該是來自於林榮錦的「粉絲股東」。

由於成交量爆天量,晟德昨日的成交金額16.34億元,也高佔店頭生醫類股成交金額37.51億的43.56%。

晟德受惠傳統旺季來臨,自結去年12月營收9825萬元,月增率24.69%,年增率33.74%;累計去年1-12月營收9億0345萬元,年增率22.44%。該公司前3季小賺0.05元,但第4季因有處分業外東洋和益安登錄興櫃的釋股利益挹注,預估單季獲利將耀眼。

上周林榮錦遭東洋現任董座蕭英鈞指控疑涉嫌將東洋乳癌以及卵巢癌製藥專利技術,無償授權給瑞士紙上公司,導致林榮錦相關概念股包括晟德、智擎和永昕等個股重挫,單日市值蒸發近50億元,晟德更是連2日跌停。

不過,近日林榮錦發email給親朋好友和相關子公司,表示自己向來律己甚嚴,並遵守國家法令與商業規範,問心無愧。他要各企業體持續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一切如常運作,朝向2015年所設定的目標仍繼續邁進。

由於林榮錦的打氣,加上晟德業績成長,旗下子公司金樺、順天和豐華登錄興櫃進度不變,而林榮錦上周五也到大陸參加澳優乳業董事會,在所有的奶粉開發、設廠、市場開拓和荷蘭子公司收購都如期進行中,也為晟德打了一針強心劑。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25: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9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13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外銷業績撐竿跳,南光去年Q4營收創新高,EPS估逾0.3元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針劑藥廠南光(1752)去年業績唱高歌,在海外市場拓展效益顯,營收成長高達6、7成,內銷市場維持二位數成長下,全年營收達12.76億元,年成長高達26.05%,其中,第四季營收近3.59億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法人預估,EPS可望維持0.3至0.4元。
    隨著產品推廣時程推進,效益也逐漸顯現,也推升南光業績從7月起站穩1億元之上。日本市場主要產品為玻尿酸、抗腦壓及癌症針劑產品,癌症針劑產品的營收占比已躍升為第一大,今年可望維持高成長。中國主要產品包括降腦壓、急救及腸胃藥。
    南光表示,去年內、外銷業績同步成長,內銷維持二位數成長,外銷成長動能更強,外銷的營收占比已逼近20%,相較2013年的15%,已有明顯的成長。以此推估,去年外銷業績成長高達6、7成,癌症針劑產品堪稱最大功臣。
    第四季為傳統旺季,在既有品項成長力道延續下,去年第四季營收收近3.59億元,略優於去年第三季,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儘管日幣兌台幣貶值對毛利率、業外都會造成些許損失,但人民幣升值具正面貢獻,法人評估,兩相綜合下,影響不大,毛利率持穩在33%至34%,EPS約達0.3至0.4元。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26: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19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13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南光上半年可望拿下首張美國藥證,今年業績將大幅成長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南光製藥(1752)今年仍聚焦外銷市場,除日本、中國市場業績持續增溫,更重要的是,上半年有機會取得首張美國市場藥證,其為骨科用藥,年市場約1億美元,雖然原廠專利已於去年下半年到期,但市場處於供需吃緊情況,有機會在下半年上市搶食市場大餅,成為業績成長的新助力。
    去年外銷的營收占比已逼近20%,相較2013年的15%,以全年營收12.76億元推估,外銷成長高達6、7成,日本市場主要動能來自癌症針劑產品,隨著推廣時程推進,效益也逐漸顯現。內銷產品分散,業績維持二位數成長,產品包括注射液、癌症針劑等。
    展望2015年,南光預期,美國市場有機會取得首張藥證,主要用於骨科的治療。該骨科用藥先前已找到具通路的藥廠合作,其原廠專利已於去年下半年到期,但產品生產具相當進入門檻,屬高技術門檻的針劑藥品,目前市場供需仍不平衡,目標在上半年取得藥證,下半年在美上市。
    日本市場,除了二針劑型、一針劑型的癌症針劑產品(適應症是從上呼吸道至胃消化系統癌症)及乳癌針劑藥品,骨科用藥有機會在上半年取得藥證,免疫系統也有機會在今年拿到。中國市場除現有的降腦壓、急救及腸胃藥。
    法人預估,內銷市場今年預料維持二位數成長,外銷則有機會維持去年的高成長,全年營收將挑戰16億元,年成長率約25-30%。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29: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21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安成藥、生達搶進P4學名藥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挑戰P4第四類專利學名藥,安成藥(4180)、生達(1720)、友霖(4166)、南光(1752)卯勁向前衝!自2014年以來,4家公司都已向美國FDA申請藥證,且除了生達外,其餘3家都與原廠進行專利PK戰。不過,法人認為,即使被告也證明開發的新藥具競爭力,身價反而會水漲船高。
   安成藥總經理陳志光表示,相較於新藥不及1%的成功率,挑戰P4藥品成功上市的機率有5成,若是第一家成功開發的藥廠,還享有180天的獨賣保護,節省了全新藥品的廣告行銷費用,而獨賣保護的學名藥只要賣價是原廠的7成,就可獲得同等的利潤貢獻。

  就初步統計,國內目前以安成藥最積極投入P4領域,另外,益邦、美時(1795)、中化(1701)、生達、南光和友霖等藥廠,也積極卡位。其中,南光和友霖開發的專利藥品都已經在去年遭到原廠提出專利訴訟,生達的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也在去年9月向FDA申請藥證中。
   另外,安成藥昨(22)日也公告指出,原廠Supernus Pharmaceuticals在美國紐澤西地方法院對該公司開發的抗癲癇藥品Oxtellar XR學名藥提出專利侵權訴訟。
   不過,此專利侵權訴訟是法規程序,因產品尚未上市,故無侵權賠償問題。
   法人表示,安成藥開發的抗癲癇藥品,目前美國市場規模約為1,900萬美元,而到目前為止,挑戰原廠專利的只有安成藥1家。
  至於已完成美國FDA查廠的南光,除了癌症藥挑戰P4外,該公司已經送出7張以上藥證申請。進度最快的骨科用藥,雖然終端產值不算大,但是專利近年才到期,由於生產技術門檻頗高,該藥品已視為南光進軍美國市場的灘頭堡,預計最快上半年有機取得藥證。
   而生達近年送件申請美國藥證張數已累積至4-5張,適應症包括漸凍人、帕金森氏症、糖尿病及多發性硬化症等,目前已有一張乳癌用藥取得藥證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3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22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27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三同」添助力,生達藥品業績成長力轉強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生達(1720)過去幾年在健保藥價調整、國內市場競爭影響下,藥品業績僅個位數成長。總經理范滋庭表示,去年7月上路的「三同」打破萬年專利藥,帶來不錯機會,已有部分藥品的原廠退出市場,可望慢慢發酵。另外,代理大日本住友製藥的精神分裂藥「LATUDA」,為生達首個代理新藥,預計今年中取得藥證,後年取得健保核價,將帶來業績的另一波新動能。
    范滋庭表示,過去幾年演變很慢的學名藥產業,近幾年變化不小,也變得更明確。PIC/S GMP規範不斷拉高,導致規模較小藥廠退出市場,目前符合規範的藥廠,未來仍可能退出,也讓學名藥廠之間,從過去的競爭激烈,到現在的合作機會增加。
    而三同就是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藥品,同劑型、同成分、同核價。去年7月1日實施,已有部分藥品的原廠決定退出,患者必須轉向學名藥廠購買,或者,有的原廠原本銷售量就不大,在價格調降後,考量需獨立生產線,也選擇不生產。范滋庭強調,這是學名藥廠的機會,現在只是剛開始,未來效益會慢慢顯現,有機會帶動業績成長力道轉強。
    另外,代理大日本住友製藥的安眠鎮靜藥,生達在去年第二季開始在台銷售,年營收貢獻約3-4千萬元,今年將進一步負責製造,未來原料部分也會技轉,對業績的貢獻度將提升。而另一個同樣代理大日本住友的精神科用藥LATUDA,已於2013年送件申請查登,預計今年第二季底、第三季初取得藥證,明年初取得健保核價。
    LATUDA為生達代理的首個新藥,在美國剛上市已締造超過一億美元的營收,日本則尚未上市,法人認為,此可望對業績的貢獻度可能超過新台幣一億元,將推波生達在明年有新一波的業績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32: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22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27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生達集團分工效益大,今年營運馬力強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生達(1720)去年12月營收衝上3.47億元新高,年增率31.5%,主要系國內藥品銷售的季節性因素帶動,大陸抗生素集中出貨,及子公司端強、生展的強勁成長帶動。總經理范滋庭表示,未來集團將逐步完成集團分工、垂直整合佈局,未來集團營運的成長力道有機會轉強。
    過去藥品事業業績穩健成長,集團主要成長力道來自生展生技(8279)、端強。范滋庭表示,端強負責品牌行銷,成長性強,而生展的原料藥、保健品成長力道均強,過去雖受價格競爭,但近期食安問題,外界認同度提升,目前產能不足,已規劃擴產。
    生達去年初已將食品切割予生展,專注處方藥,以醫院、診所、藥局通路為主;原料藥廠生展生技專注發酵原料藥、健康食品,也負責耕耘食品市場;端強則負責奶粉銷售,及藥局進行品牌行銷,未來更會延伸至非處方藥業務。
    轉投資公司則包括生泰(1777)、勝霖,原料藥廠生泰專注有機合成技術,聚焦日本市場;勝霖旗下通路高達130家,端強的奶粉、非處方藥及生展的食品,均透過其通路銷售。
    去年合併營收近33億元,年成長8.38%,其中,12月營收衝上3.47億元,年增率31.5%,創下歷史新高,除了國內藥品銷售的季節性因素帶動,大陸抗生素例行性的集中在年底出貨,主要就是端強、生展的強勁成長帶動。范滋庭表示,隨著三同實施的效益顯現,集團完成分工、垂直整合佈局,未來集團的成長力道有機會轉強。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36: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24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南光接單滿到Q2 營運樂觀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南光(1752)外銷訂單暴衝,目前訂單能見度已滿載至第2季,加上美國、日本等一級市場,藥證有斬獲,總經理王玉杯表示,由於外銷市場進入收成期,今年營收和獲利將延續成長力道,營運表現樂觀。

南光去年一度因衛福部公布33項藥品與藥證不符,慘遭下架,損失營業額超過1億多元;但外銷市場奏捷,全年營收仍達12.76億元,年成長率26.05%。法人預估,EPS可望維持0.3至0.4元水準,今年1月營收也改寫歷史新高,由於訂單能見度高,年度營收有挑戰18億元,EPS逾1.5元機會。

王玉杯表示,南光5年來已投入至少20億元,用於廠房設備的升級與建設,現不僅已是台灣少數符合美國、日本、中國及台灣PIC/s GMP生產規格的廠商,目前已向美國FDA送件申請藥證數量已超過7張。

日本市場方面,除原有抗癌類用藥、玻尿酸與抗腦壓等產品外,今年也有二針劑型、一針劑型的癌症針劑產品(適應症是從上呼吸道至胃消化系統癌症)及乳癌針劑藥品,骨科用藥有機會在上半年取得藥證,免疫系統也有機會在今年拿到。

大陸市場南光已累積6張藥證,最大貢獻來自急救用藥。法人預期,在中日藥證與標案數量逐年累積下,外銷營業額成長將轉強,營收佔比也將逐年拉高。

另外,內銷市場部分,南光的許利基產品與PP軟袋也有不錯的成長。其中近年主打自費用於醫美與防止重症病房交叉感染的產品-海派封管沖洗液,已陸續打入重點大型醫院,而在嚴格要求點滴袋需要無毒中,目前PP軟袋也有逐步取代PVC軟袋現象。

法人表示,受惠內外銷成長帶動,南光今年營收成長將優於去年,也因單季營收都有機會越過折舊攤提的損益平衡點,全年有望季季獲利,每股稅後盈餘1.5元以上。


評析
受惠內外銷成長帶動,南光今年營收成長將優於去年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41: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25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5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永信去年EPS有望挑戰3元,今年營收續拼二位數成長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學名藥廠永信(3705)去年台灣市場頗有斬獲,藥品、保健食品同增長,推升全年營收成長近14%,預料EPS有機會挑戰3元。由於中國市場成長力道持強,日本市場今年營運也可望回神,國內市場也持穩向上,若代工客戶能今年取得微脂體學名藥的藥證,微脂體針劑有機會大量出貨,今年營收有機會維持去年二位數增長的強勁動能。
    永信控股目前主要業績來自永信藥品,營收占比約6-7成,獲利比重更達8成。去年營收首度突破40億元,年成長9.54%,主要是隨新藥證取得,產品品項擴充,帶動醫院、診所通路銷售,而保健食品也有不錯成長。
    日本市場主要是先前併購的Chemix Inc的貢獻,不過,去年首季因日本公布新藥價,致營收、獲利表現受影響,但隨新藥證的取得,產品線擴充,預料今年營運也能轉強。
    大陸則趕上醫改的浪潮,近幾年已新增消炎止痛針劑、降血糖複方等藥證,營收維持20%成長,去年營收破億人民幣達新台幣5.28億元,年成長19.27%,目前替美國永信代工,今年業績可望維持二位數的成長。
    至於美國市場,已積極發展品牌藥物,先前陸續取得精神科(嗜睡)、抗感染、心血管、止痛、化療輔助、抗生素等藥證,近兩年仍處於產品調整期,營運維持小虧,今年營收可望進一步成長,營運也可望轉盈。
    代工方面,永信負責台微體(4152)的微脂體學名藥AmBiL的全球的生產製造權,由於AmBiL去年已提出歐洲藥證申請,順利的話,今年有機會上市銷售,永信明業績添大補丸。
    綜觀來看,在內外銷同步成長,若AmBiL代工順利大量出貨,法人預估,今年營收有機會維持二位數的成長,EPS也將維持在3元以上。


 樓主| 發表於 2015-4-9 07:4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25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陸需求旺 F-康友 業績二位數成長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醫股再添高獲利新兵,F-康友(6452)繼去年創下每股獲利13.92元的歷史新高後,董事長黃文烈表示,大陸大型輸液的需求持續成長,加上新版GMP預計將淘汰空出的3成市場,激勵公司營運仍可延續成長力道,法人預估,今年營運應可維持兩位數成長。

F-康友預計3月25日上市,承銷價暫訂160元。黃文烈表示,未來的股利政策將以配發現金為主,基於目前仍持續興建新廠的資金需求,股利的配發是以殖利率維持3%以上為標準,法人推估,應有5元以上實力。

F-康友成立於2013年,實收資本額5.5億元,其中,台籍股權61%、印尼20.5%、香港18.5%,未來上市後資本額將增至6.5億元。

該公司營運主體為六安華源製藥,由於六安華源位於大陸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運輸便利,三省總人口達2.2億人,人口基數龐大,另外布局以中低端市場為主,為新農合受惠區域,加上全生產線已取得GMP認證,具高技術、高資本門檻,新競爭者不易切入,帶動公司業績水漲船高。

黃文烈指出,F-康友去年9月起逐步調高製程,塑瓶由6,500萬瓶調高至9,500萬瓶,軟袋5,500萬袋提高至8,500萬袋;另外,尼可剎米原料藥每年300噸,乳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藥每年160噸。

中商情報網預估,今年大陸大型輸液的需求量為112億瓶,2019年可望成長到142億瓶;市場規模預估2015年達279億人民幣,2019年預估將達328億人民幣。

另外,4月將啟動六條生產線的擴產,包括軟袋生產線2條,塑瓶生產線4條,全產後軟袋產能將提高1倍,塑瓶產能提高兩倍,預計明年首季底全部到位,塑瓶將達2億瓶,軟袋達1億袋,產能倍數成長,並可因應未來3~5年的產能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08:35: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26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17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打破沈默反駁掏空疑雲!林榮錦稱「請問我無償授權哪項產品?」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日前陷入掏空東洋疑雲的晟德(4123)董事長林榮錦,今日首度打破沈默,針對指控進行回應,他說,如果說我將這乳癌、卵巢癌等產品無償授權給瑞士商Inopha AG,那請問是哪項產品?「到現在我還搞不清楚,到底無償讓與哪個產品」。微脂體小紅莓藥物(Lipo-Dox)現在東洋還在賣 ,Caelyx2(LDIA09)還在共同開發階段,而東洋替嬌生(J&J )代工的Doxil/Caelyx去年已開始有里程金入帳。
    林榮錦強調,我從東洋董事長下來時,沒改過電腦一個字,沒刪除一個字,還留下智擎60億元股票可慢慢賣,並有3個新藥在2014年上市,未來五年沒有對手。而替嬌生代工的Doxil/Caelyx,當初雙方簽約的量是其全球銷量的20-80%,只要好好爭取,工廠的產能要填滿沒有問題,去年東洋也已經有授權金93萬美元入帳。
    對於東洋指控無償讓與乳癌、卵巢癌等產品給Inopha AG,林榮錦說「請問我無償授權哪項產品?商品名為何?」他解釋,微脂體小紅莓藥物在1997到1998年間上市,2005年開始衝外銷,但香港、新加坡、歐洲等國家都進不去,甚至英國還正式行文,其功能型覆型劑不同,認為這不是Doxil/Caelyx的學名藥,也因此,此產品現在還在銷售,但僅在台灣、泰國、越南、斯里蘭卡四個國家。
    也因此,2008年決定斷尾求生,要求當時負責歐洲市場拓展的員工歐德甯(Denis Opitz)轉任顧問,並希望其幫忙尋找後段臨床尋求夥伴,也因此,在2008年與Inopha AG簽訂共同開發合約,目標開發與Doxil/Caelyx完全一樣的學名藥,也就是Caelyx2(LDIA09),希望共同享有市場,根據合約,Inopha AG負責後段的臨床等,享有美國歐洲等約2/3市場、但銷售要支付東洋5%權利金,東洋則保有亞洲市場,而產品製造要在東洋、代工費永遠要比外面多20%,但產品到現在沒有一個國家通過。
    林榮錦說,誰都沒有料到,2012年嬌生的Doxil/Caelyx會爆發CMO生產污染,開始與東洋接觸,並看中東洋製造能力、歐洲臨床及動物試驗等數據。由於2008年東洋已與Inopha AG簽訂專屬授權合約,由Inopha AG主導簽訂三方合約,但亞洲權利仍屬於東洋。根據合約,在該國有學名藥上市前,嬌生第一年需支付2.5%的權利金,第二年起權利金增至5%。東洋去年已拿到前金、日本送件里程金共93萬歐元,嬌生也通知,將再支付162萬歐元的日本取得藥證權利金。
    原本東洋與Inopha AG簽訂的是10年的共同開發合約,但與嬌生簽約為15年,比原本條件還好,還能收取5%權利金,而製造方面,賣給嬌生與原訂的代工費的價差部分,東洋可分2/3。林榮錦說「請問我淘空在哪?我能在2008年預料嬌生2012年的危機嗎?這根本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08:37: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30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再添生力軍 金樺今登興櫃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晟德(4123)家族再添生力軍!旗下專注細胞株開發的金樺(6521)預計今(18)日登興櫃,參考價為每股42元。董事長林榮錦表示,金樺目標是朝向新藥開發為目標,並鎖定高達620億美元生物藥專利到期的相似藥市場。

近年營運三級跳的金樺,因接獲日本知名大藥廠的總計9個專案的合作,2012年起營收倍增,從當年度的365萬元,成長至2013年的2,027萬元,2014年一舉拉高至4,545萬元,並順利轉虧為盈,每股稅後盈餘0.16元。

金樺總經理陳佩君指出,所謂的細胞株,指的就是「蛋白質的生產工廠」。若以種牛比喻,金樺就是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培養出不同種的母牛,例如可以生產巧克力口味牛奶的種牛。

目前金樺擁有三個宿主平台(細胞)共計四種細胞株平台,技術廣度超越多數國際細胞株製備公司,且此可涵蓋全球70%以上的生物藥生產平台。相對於國際大廠,金樺能提供客製化細胞株開發,再透過基因工程的修飾序列優化,提升藥物的親和力、專一性、半衰期及活性,優化細胞株特性,並提高細胞株產量,降低單位生產成本。

陳佩君表示,金樺是台灣第一家細胞株開發公司,具有特殊的細胞株優化能力,能有效的把細胞產出蛋白質的量能提高,與國際大廠比較,甚至有十倍左右的產能差距,換言之,能協助蛋白質藥廠在前段開發時有效降低九成的成本。

林榮錦表示,金樺不打算永遠做CRO,因為單純委託代工的服務收費可能會逐年遞減,目前金樺已積極布局生物相似藥和新藥市場,除了已進行相關的細胞株開發外,未檢將將開發高難度多醣生物藥及新藥。

陳佩君表示,金樺針對全球生物相似藥開發的細胞株,已能涵蓋三分之一的市場,上架細胞株也逐年增加中,今年起就會有實質營收挹注。而目前已鎖定三項高難度多醣生物藥進行開發,計畫以國際授權或共同開發,進入臨床與國際藥品市場,獲得中長期的穩定收益。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08:38: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32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20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日本市場發酵,南光上季EPS達0.5元改寫七年新高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南光製藥(1752)日本市場起飛,在癌症等小型針劑產品出貨量拉高下,去年第四季毛利率一舉衝高至36.54%,為近三年最好表現,獲利也較第二季成長逾5成,每股盈餘達0.5元,創下近七年新高;全年由虧轉盈,每股盈餘為0.76元。
    在去年Q4獲利報喜下,南光股價連二日漲停,衝上42.65元,創二年新高。
    南光製藥耕耘多年的海外市場,近兩年逐漸步收成,去年外銷比重更一口氣由18%跳躍至26%,主要系日本市場起飛貢獻,除玻尿酸、抗腦壓產品穩定向上,癌症針劑出貨量也隨推廣時程大幅成長。
    國內市場成長力道也不俗,在Non-PVC軟袋、急重症用海派沖洗液、醫美產品銷售穩健成長下,業績也維持向上表現。   
    在外銷、內銷同增長下,南光2014年營收達12.77億元,年成長26.06%,毛利率隨營收規模擴大、產品組合轉佳,成長至32.02%。稅後淨利6728萬元,每股盈餘為 0.76元,順利由虧轉盈。
    去年第四季受惠癌症等小型針劑產品出貨量提升,毛利率跳增至36.54%,為近三年最好表現,稅後淨利也達4371萬元,第三季大增53%,每股盈餘達0.5元,為96年第四季以來、近七年的最好表現。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08:41: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33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20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南光海外佈局陸續收割,拚Q2獲美首張骨鬆藥證,全年EPS上看2元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南光製藥(1752)前二月業績續唱高歌,累計營收達2.45億元,年增率高達44.09%。今年海外市場續揚帆,除日本市場業績由癌症針劑產品領軍向上,中國市場穩健成長,美國更力拼Q2取得首張藥證,為骨質疏鬆用藥,下半年可望有實質營收貢獻;國內市場也穩健成長。法人預估,全年營收有機會達16億元,EPS上看2元。
    海外市場仍是今年業績成長的最大動能,已耕耘數年的日本市場,除玻尿酸、抗腦壓產品穩定向上,癌症針劑出貨量隨推廣時程,也可望有進一步的成長,目前營收占比約15-20%。目前癌症針劑包括二針劑型、一針劑型產品(適應症是從上呼吸道至胃消化系統癌症)及乳癌針劑藥品,今年上半年有機會取得骨科用藥藥證,免疫系統也有機會在今年拿到。
    中國市場銷售產品包括降腦壓、急救及腸胃藥,今年業績可望維持穩定成長,目前營收占比不到10%。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市場有機會在今年取得首張藥證,為治療骨質疏鬆用藥,該藥與美國客戶合作開發,客戶負責歐美市場銷售,公司則保有亞洲銷售權,藥品上市後將共享利潤。預計上半年取得,下半年上市銷售,今年將有實質業績貢獻。
    加計骨質疏鬆用藥,南光在2014年中前共有7件學名藥針劑送入美國FDA申請ANDA,剩餘六件分別為血液用藥、抗感染用藥、神經系統用藥及抗癌用藥,其中3件為P4學名藥。南光表示,上述產品多與美國客戶採合作開發模式,客戶具有國際視野,在選藥上提供不少的奧援,在原料藥開發也共同負擔成本。
    國內市場也可望有二位數成長,南光指出,隨著PIC/S GMP上路及國內食安議題發酵,國內醫療院所對用藥安全的重視度提升,開始擴大採用on-PVC的大型輸液產品,而防止重症病房交叉感染的產品-海派封管沖洗液也已打入大型醫院,用於美白的自費醫美產品成長空間仍大。
    法人預估,南光今年營收有機會挑戰16億元,年成長超過25%,毛利率有機會維持在去年第四季的36%水準,甚至隨營收規模放大而進一步提升,每股盈餘上看2元,力拼10年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08:45: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40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2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洋去年EPS 3.14元 新高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4105)昨(25)日公布去年財報,去年第4季大賺6億元,全年稅後純益約7.79億元,較前年成長33%,每股純益3.14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東洋除了合併獲利看俏,去年本業獲利也有3.25億元,較前年的1.08億元成長逾200%。東洋董事長蕭英鈞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讓東洋成為百億美元的製藥旗艦廠。東洋昨日股價相較大盤有撐,收67.8元,漲0.8元。

東洋昨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蕭英鈞表示,今年將推出五項「利基型新藥」,規劃未來三年內每年至少推出三項新藥、搶進三個國家市場,預告今年營運動能仍會「相當不錯」。

東洋去年營收約29.79億元,略遜於前年的31.1億元,毛利率也維持在59%左右。獲利成長的原因,蕭英鈞說,開源節流、聚焦研發是關鍵。

蕭英鈞指出,去年撙節開支省了3,000萬元,向幾個國際夥伴爭取產品售價提高,也貢獻了約7,000萬元,這就多出約1億元獲利;轉投資智擎去年也開始賺錢,貢獻5,200萬元盈餘;大陸轉投資的榮港去年也小賺,少虧8,000多萬元。

東洋去年稅後純益約7.79億元,在蕭英鈞接手東洋後,去年第4季賺了6.1億元,其中包括處分智擎股權的獲利4億元,本業也貢獻約2億元。對於今年本業展望,蕭英鈞表示,今年計畫在台灣續推五項「利基新藥」,已有三項上市,包括抗血癌產品Ivic、與日本藥廠合作的抗大腸直腸癌產品TS-1、抗肺癌產品Pexeda,另外兩項產品抗化療後口腔炎的ES0013及抗血癌產品LN9012,正緊鑼密鼓準備中。此外,蕭英鈞也表示,除了未來每年都會至少推出三項新藥外,也規劃每年要搶進三個國際市場,目前東洋已經派人進駐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地,今年將繼續開發南韓,希望能繼續把公司推向國際化。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08:51: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43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晟德加碼投資 擬發行34億CB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不懼官司,林榮錦加碼再投資!晟德(4123)昨日舉行的股東臨時會中通過發行34億元公司債(CB),償還銀行借款和參與益安增資。另外,也授權董事會針對澳優乳業的收購案,可尋求策略夥伴。

林榮錦表示,澳優不僅是香港掛牌的上市公司,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並持有荷蘭澳優海普諾凱(Hyproca)51%股權,目前海普諾凱是中國第一大羊奶品牌,且是獲利公司。未來晟德將以拿下澳優主導權為目標,藉此成為全球性企業並擁有特色品牌。

林榮錦表示,晟德集團已持有澳優27.18%股權,初估澳優目前每年約可貢獻晟德1億元現金流,由於澳優在中國和荷蘭有完整的通路優勢,具足了併購能量,加上澳優的羊奶粉已申請美國查驗,未來也將開發各種功能性奶粉下,後市營運相當被看好。

法人認為,澳優成長動能強勁,晟德在持有27.18%股權下,應有機會加碼成為最大股東。

由於和東洋官司未果,晟德昨臨時股東會吸引不少小股東發言,導致議事進行緩慢,計2.5個小時才結束。不過,市場對於林榮錦的佈局還是給予肯定,晟德昨日逆勢走高,以90.7元作收。

 樓主| 發表於 2015-4-12 08:53: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4 08:45 編輯

轉貼2015年3月3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生達一門3傑 去年獲利齊高歌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生達集團火力全開! 受惠專業分工布局完成,各企業體經營效益顯現,加上獲得日本大廠委託研發的技術授權金收益挹注,集團一門三傑包括生達(1720)、生泰(1777) 、生展(8279)去年獲利同步改寫新高,生泰更以EPS4.93元,勇奪原料藥獲利王寶座。

另外生達EPS 2.09元和生展EPS 1.83元,表現一樣出色。

生達表示,該公司過去以國內處方藥為出貨大宗,近年持續國際化並強化研發能量,且透過子公司的垂直整合,跨足原料藥、通路及奶粉營養品的事業,帶動業績成長,去年外銷東南亞業績成長了23%。


另外,與日本大日本住友製藥在台攜手精神科新藥,其中已在歐盟及美國上市的新藥LATUDA,在美國剛上市就締造超過一億美元的營業額,可望成為精神科主流品項,該公司將其代理引進台灣,目前由TFDA審查中,預計近期內可領證。另一個代理銷售的安眠鎮靜藥,今年起轉由生達在台灣製造。

表現十分搶眼的生泰,過去客戶本來就囊括歐美大藥廠,近五年耕耘的重點在於相對封閉的日本市場,該公司以產品差異化區隔,並以高品質作為利基點,成功打進歐美日知名大藥廠的供應鏈。

生泰表示,去年透過現增籌資募資逾3億元,已規畫將用於研發大樓的擴建與廢水池的處理產能提升。其中研發大樓將於第二季動工,預計明年第一季完工,研發人員也將逐年增加,並與客戶投入關鍵中間體的研發與新品項的投入。廢水池則預期第四季擴建,完工後每日處理廢液將從目前150噸,跳升至400噸以上。

目前生達及生泰更聯手與日本大藥廠策略聯盟,瞄準日本及美國市場。兩家公司在日本的經營績效逐漸顯現,生達連續三年獲得日本委託研發授權金的挹注,生泰則在日本市場獲得業績及獲利並成為成長主要動能。

至於生展,去年稅後獲利3128萬元,EPS達1.83元,該公司主要成長動能包括Mu原料藥外銷及生化營養品專業分工佈局經營效益顯現,今年業績持續成長,目前Mu原料藥外銷約20個國家,去年該品項營收成長66%,今年接單已經滿線到年底,生化營養品也正積極開發國際接單業務。生展預計今年申請轉上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