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權值股;台積電 – 台積進擊7奈米 力壓英特爾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07: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英特爾7奈米 採EUV技術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隨著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及記憶體廠三星電子的7奈米邏輯製程均支援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並會在2019年進入量產階段,半導體龍頭英特爾也確定正在開發中的7奈米製程會支援新一代EUV技術。法人表示,三大半導體廠支援EUV的7奈米製程將在2020年之後放量,打進英特爾及台積電EUV光罩盒供應鏈的家登(3680)將成為最大受惠者。

英特爾10奈米製程推進不如預期,導致14奈米產能供不應求,並造成2018年第四季以來的處理器缺貨問題,預期要等到2019年第二季才會獲得紓解。英特爾日前已宣布將擴大資本支出提升產能,並且預期10奈米Ice Lake處理器將在今年第四季量產出貨。

至於英特爾未來製程微縮計畫,據外電報導,掌管英特爾製程及製造業務技術及系統架構事業的總裁兼首席工程師Murthy Renduchintala日前指出,10奈米製程與2014年訂定的製程標準相同,不論性能、密度、功耗等都保持不變。另外,有了10奈米的製程研發經驗,英特爾7奈米發展良好,並將加入新一代EUV微影技術,由於10奈米及7奈米是由不同團隊開發,7奈米EUV製程不會受到10奈米製程延遲影響。不過,英特爾未提及7奈米何時可進入量產。

業界指出,台積電及三星的7奈米EUV製程2019年逐步提升產能,但要開始真正大量進行投片量產,應該要等到2020年之後。英特爾的7奈米EUV製程要真正進入生產階段,預期也要等到2020年或2021年之後。不過,以三大半導體廠的計畫來看,EUV微影技術將成為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主流。

隨著EUV製程進入量產階段,全球可提供EUV光罩盒的業者只有兩家,家登是其中之一。家登新一代EUV光罩傳送盒G/GP Type在2018年底獲得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認證通過,雙版本傳送盒可支援ASML的量產型EUV機台NXE: 3400B機型及未來更先進的機型。家登表示,看好2019年半導體大廠開始採用EUV技術,家登光罩傳送盒可望放量出貨,目前產能已供不應求,並積極擴產因應,對今年營運樂觀。

評析
英特爾將擴大資本支出提升產能,並且預期10奈米Ice Lake處理器將在今年第四季量產出貨。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四利多 長線挑戰高價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外資保守看2019年蘋概股,台股三大精神指標台積電、大立光、鴻海首當其衝,其中,以競爭力及財務表現衡量,券商預期台積電短期走弱後,仍有機會挑戰268元歷史高點,大立光、鴻海則面臨轉型壓力,不容易創下新高價。

摩根大通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哈戈谷預期,台積電今年受到四股力量推動,營收增幅延續雙位數,一是格芯退出7奈米,來自AMD的轉單效應將明朗;二是高通訂單自去年底回歸,雙方合作期拉長到2020年;三是蘋果新款iPhone A13的處理器代工由台積電全拿;四是明年5G版iPhone數據機晶片代工,可能也由台積奪單。

摩根大通給予台積電285元目標價,是力挺權王代表,其他如花旗、凱基投顧給出270元,大和資本266元,也看好追平或超越歷史最高價。

股王大立光則出現兩極觀點,野村、德意志等看好多鏡頭帶旺大立光,同時有摩根士丹利、麥格理等看壞到3,000元以下。不過外資圈給股王最高價,已經沒有「六」字頭,想超越6,075元天價的機率小。

鴻海則獲更少外資認同,除了曾喊出200元的麥格理還給出150元,其他目標價普遍不及90元。各家指出的挑戰有iPhone營收比重高、代工競爭激烈、轉投資績效不如預期等。

評析
摩根大通半導體分析師哈戈谷預期,台積電今年受到四股力量推動,營收增幅延續雙位數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13: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立光、台積法說 難報喜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股王大立光法說會將於10日登場,權值王台積電將隔周接棒演出,外資圈對於蘋概雙王2018年第4季表現並無太大期待,對2019年第1季更是以「淡季恐更淡」觀點視之,外資分析師不諱言,台股想掀起元月行情、乃至第1季作夢行情,「得先過這兩關。」

股王與權王,法說先發
股王與權王照慣例為法說季打頭陣:股王大立光公告將於10日舉行法說,權值王台積電則公告於相隔一周的17日登場,接連兩場重量級法說會搶在農曆年前登場,值得留意的是,美股蘋果將在31日公布財報,但台股30日即為農曆年前封關日,也就是說,這兩場法說結果就是台系蘋果供應鏈的指路明燈。

考量蘋果iPhone銷售不振,研究機構最關心之處已非股王、權王釋出的營運成果,反而是在眾所周知的第1季淡季之中,是否可能釋出較光明的長線展望,讓台股整體科技類股投資氣氛獲得支撐。

關注大立光毛利率表現
市場對大立光2018年第4季每股純益共識為58元左右,但隨各家外資機構立場不同,推測值從40多元至70元出頭都有,全看大立光毛利率能否維持高檔。

至於今年第1季的營運展望,大和資本、摩根大通、瑞信、野村證券等早已全面鎖定蘋果今年下半年度新機是否採用3鏡頭,以及Android陣營智慧機升級多鏡頭的速度,然摩根士丹利證券持相反論調,認為蘋果採用多鏡頭趨勢並不明朗。

美系外資分析師並指出,蘋果新機規格尚未確定,加上大立光向來不評論單一客戶狀況,在法說會上,應不會得到明確解答。

估台積首季營收季減1成
外資研究機構對台積電第1季的營運,則已接連打下預防針,目前共識為營收季減10~15%之間,延伸到2019年全年,野村、麥格理、摩根大通證券,日前紛紛調整財務模型,以美元計價,修正過後,市場對台積電全年營收年增率共識降到0到7%左右。

里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認為,儘管台積電長線市占提高,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商機題材健全,但不能忽略半導體產業整體景氣下滑的風險,現在恐非較佳的切入點。

不過,當市場對台積電首季營運減速已有預期,利空加速發酵後,會否再度上演利空出盡戲碼、激勵股價大反彈?吸引樂觀派法人目光。

評析
外資對台積電第1季的營運,目前共識為營收季減10~15%之間,延伸到2019年全年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港商馬來亞:台積電Q2也逆風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港商馬來亞證券指出,台積電(2330)成熟製程需求減弱,不是新鮮事,但是,肩負外界高度期望的7奈米製程產能並未滿載,則是新的利空,市場預期第1季營運落底的想法太過樂觀,逆風料將延續到第2季,導致2019年全年營收恐陷入0成長窘況,現在還未真正落底。

台積電這一波下修潮,最主要原因是整體半導體產業成長性減弱,外資圈中,最早由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分析師詹家鴻所提出,並給予「中立」投資評等。詹家鴻的想法一度面對整個市場挑戰,然隨半導體各領域企業不斷傳出財測失利、展望下修,這股火也牽連到台積電,轉趨保守的外資愈來愈多,討論焦點也從「台積電能不能免疫」,轉向「台積電何時利空出盡」。

馬來亞證券點出的新利空,聚焦7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偏低。回顧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填不滿,得追溯到2016年第1季的16奈米製程,台積電當時只是蘋果A9應用處理器的第二供應商;到了2016年第2季,台積電於A10應用處理器奪回獨家代工地位,便成功將16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拉上來。

不過,這一次的狀況,有點不一樣。台積電現在已是各家下游廠商的7奈米製程獨家供應者,但其新客戶超微(AMD)最快得到今年底才會大量投產,另外,馬來亞估計,蘋果、海思半導體、高通三大客戶共占台積電7奈米製程8成營收,卻也都因為終端需求疑慮,縮減訂單。

因此,馬來亞研判,當蘋果A13應用處理器於第2季下旬投產後,7奈米產能利用率才會顯著拉高。

昨(3)日不但台積電下跌1.82%,與台積電關係親近的供應鏈如:環球晶、創意、世界先進,全部壟罩在市場擔憂台積電上半年整體表現不佳陰霾中,股價皆出現嚴重拉回,跌幅輕則5.4%、重則遭打落跌停。

評析
市場預期第1季營運落底太過樂觀,逆風料將延續到第2季,導致2019年全年營收恐陷入0成長窘況。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3奈米廠 用水有解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簡永祥/台北報導



為了幫台積3奈米廠解決用水問題,內政部營建署昨(3)日表示,台南永康再生水廠統包工程已決標,預計2020年將可完工,預計每日供應南科台南園區1.55萬噸再生水。

此外,安平再生水廠目前也正在協商用水契約,預計2021年通水,每日可挹注3.75萬噸用水。

台積電3奈米投資計畫繼通過環評審查,也解決關鍵用水供應,意謂台積電在南科晶圓18廠的第四到六期新廠興建,可望在今年動工,並如期在2022年量產,成為全球第一家提供3奈米晶圓代工服務的業者,全力衝刺生產人工智慧(AI)晶片,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寫下新紀元。

台南永康、安平再生水廠都是營建署推動的再生水六大示範案之一。營建署昨天宣布,永康廠統包工程已在去年12月27日決標,由國內山林水環境工程公司以近47.2億元得標,預估工期約750天,在2020年全期完工後,每日將可供應南科台南園區1.55萬噸再生水。

官員也透露,安平廠目前仍在針對用水契約、招標文件進行協商,目標2021年通水,每日可挹注台積電3.75萬噸再生水。

營建署指出,台積電預計在南科台南園區興建3奈米晶圓代工廠,並承諾使用7.3萬噸再生水。

此外,台積電5奈米廠過去也承諾,每日將使用3.25萬噸再生水,未來永康、安平再生水廠開始供水後,將可為高科技產業用水開闢水源,為南科、台積電解渴。

另外,除了永康、安平,台南還有仁德再生水廠、以南科自己的再生水廠,經盤點應可滿足台積電再生水需求。

評析
除了永康、安平,台南還有仁德再生水廠、以南科自己的再生水廠,經盤點應可滿足台積電再生水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3奈米廠…供電問題 暗藏變數

經濟日報 記者 翁至威

台積3奈米廠去年底通過環評,但缺水、缺電問題始終是外界關注焦點。台積電已在環評大會中承諾,3奈米廠正式營運量產後,將採用20%再生能源,但以核養綠公投通過,綠能建置出現一連串變數,未來能否達到承諾目標,外界打了問號。

按環評報告,繼再生水廠逐步到位,「缺水」問題可解後,「缺電」問題再度引發關注;儘管經濟部已保證今年供電可維持備用容量率15%以上、備轉容量率10%以上,但供電議題紛擾,確保供電無虞,將成為成敗關鍵。

台積3奈米廠被國家視為重大投資案,供電能否穩定被視為最大隱憂。政府綠能政策轉彎,離岸風電能否順利趕上時程併聯發電,仍有變數;加上以核養綠公投過關,行政院、經濟部的能源政策及配比還在檢討階段,未來如何變化有待觀察。

評析
以核養綠公投過關,行政院、經濟部的能源政策及配比還在檢討階段,未來如何變化有待觀察。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20:15: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降財測 七外資:蘋概疲弱到下季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蘋果下修財測,衝擊全球蘋概股昨(3)日大幅走弱,台股當中,台積電等15大蘋概股一天市值蒸發近1,500億元。摩根士丹利等七外資最新觀點示警,蘋果股價還有探底隱憂,蘋概股業績恐疲弱到第2季。

台股昨因台積電、大立光、鴻海等蘋概三王全面走弱,終場下跌61點、收9,492點,2019開年兩天跌掉234點,外資兩天共提款184億元,15大蘋概股就占了81億元。

鴻準、美律、嘉聯益、穩懋、全新、可成、和碩、緯創、臻鼎、TPK、瑞儀、台郡與三王等15檔蘋概股,短線明顯轉弱,總計昨天市值蒸發1,473億元。

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瑞信、馬來亞銀行及加拿大皇家銀行等外資機構,皆在蘋果發布利空後火速更新報告,彙整外資圈觀點,認為蘋果短線恐進一步測底,最低是高盛把目標價砍到140美元,距離2日收盤的潛在跌幅達11%。

摩根大通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直言,蘋果調降財測,對蘋概股不是幾天就會消化的壓力。花旗分析師Jim Suva以「驚訝」形容蘋果財測跌破眼鏡,呼籲投資人避開體質不好的蘋概股。

哈戈谷分析,蘋果最近一季的營收財測降到840億美元,跟市場預測890億美元到930億美元,差距逾5%,換算去年第4季iPhone銷量僅6,500萬支,蘋果來自iPhone的營收約比前年同期大減15%。

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施曉娟說,現在保守看第1季出貨也會調降,剩下4,200萬支,季減約35%。瑞士信貸和馬來亞銀行來自供應鏈的新消息,更悲觀預言減幅有四到五成。

瑞信認為,蘋果調降財測,凸顯手機鏈面臨瓶頸。去年12月手機下游同時傳出iPhone與大陸一線機種都有新砍單,各地買氣普遍不振。

對照手機營收比重高的可成、臻鼎、台郡、大立光、嘉聯益和鴻準,瑞信指出,市場對部分廠商的第4季營收,預估還能成長雙位數「太樂觀」,等到實績出爐,預測與現實的落差將是股價一大壓力。

評析
摩根大通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直言,蘋果調降財測,對蘋概股不是幾天就會消化的壓力。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6: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搶攻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訂單
NVIDIA 7 奈米 GPU 恐轉向三星生產

作者 Atkinson

在格芯(GLOBALFOUNDRIES)放棄 7 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研發,英特爾(Intel)仍在 14 奈米製程生產與 10 奈米製程研發中掙扎的當下,能與晶圓代工市占率超過 60% 台積電競爭者就只剩下南韓三星。不過 7 奈米製程節點,台積電幾乎席捲市場,並在 2019 年推出加強版,內含 EUV 技術的 7 奈米+ 製程,三星幾乎處於弱勢。日前三星突破重圍,拿下 IBM 新一代 Power 處理器代工訂單,現在又傳出輝達(NVIDIA)的 7 奈米 GPU 將轉向三星代工,顯見台積電與三星的競爭仍有好戲可期。

根據日本網路媒體《Mynavi》報導,雖然 NVIDIA 的 GPU 一直都是由台積電代工,不過也不是絕對,因為 Pascal 架構的 GPU 中,三星就成功搶到 GP107 GPU 訂單,其中 GTX 1050 Ti 及 GTX 1050 顯卡的 GPU 核心就是三星 14 奈米製程代工。雖然有市場消息傳出,Turing 核心 GPU 最初考慮使用三星 10 奈米製程,最終還是由台積電 12 奈米 FFN 製程生產。現再爆出 NVIDIA 下一代 7 奈米製程 GPU 將由三星代工,顯示三星積極搶台積電訂單中。

雖然,報導中並沒有說明 NVIDIA 將會選擇三星的 7 奈米 EUV 製程來代工 7 奈米製程 GPU 的原因。不過,三星為了搶台積電的訂單,會給出很優惠的代工價格似乎是已經可以確定的情況,這對於目前營運遭遇瓶頸的 NVIDIA 來說或許是個關鍵點。而且,EUV 技術的好處是在於能夠降低在使用光罩的數量,因而節省製造成本,而這對 GPU 這樣的大核心的晶片來說依舊是關鍵要素。

只是,採用了內含 EUV 技術的製程之後,主要缺點就是產能低。以現有的 EUV 光刻機來說,每小時處理的晶圓數量比沉浸式 DUV 光刻機要少很多。不過,這個問題會隨著時間而獲得解決,所以對 GPU 來說這似乎也不是多嚴重問題的情況下。而且,考量到高性能 GPU 出貨量遠低於行動處理器數量,所以 NVIDIA 相信這也對產能要求沒那麼嚴苛要求。

報導進一步指出,雖然由三星 7 奈米 EUV 製程來代工,有助於 NVIDIA 降低高階 GPU 的生產成本。但是,因為 NVIDIA 的 7 奈米 GPU 不會這麼早上市,也就是上市的日期預定會在 2020 年。換句話說,2019 年 NVIDIA 的主力還是台積電的 12 奈米 FFN 製程的圖靈顯卡。因此,短期內對於 NVIDIA 的財務貢獻影響不大。

只是,報導也表示,在 NVIDIA 可能轉向三星代工 7 奈米 GPU 後, NVIDIA 下一代 7 奈米 GPU 也或許是三星、台積電兩家同時代工。2020 年上市,由三星 7 奈米 EUV 製程生產的 GPU,可能是 NVIDIA 下一代高端顯卡。台積電部分,則是以 7 奈米製程大規模量產中低階 GPU 為主。

評析
三星為了搶台積電的訂單,給出很優惠的代工價格,對營運遭遇瓶頸的 NVIDIA 來說或許是個關鍵點。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6: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5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今年科技趨勢 自駕車、5G、AI 笑傲江湖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2019年開春美中貿易戰仍懸而未決,全球科技產業仍繃緊神經,但科技趨勢潮流仍不斷向前邁進,根據各大研調機構對2019年科技趨勢所作的預測,不約而同聚焦在人工智慧、5G及車用所帶起周邊應用興起,對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的台灣而言,下一波趨勢崛起,誰能站在科技浪頭上,將是半導體族群再次翻轉重要里程碑。

2019年 23%企業會用AI
近期國內外各大研調機構對於2019年科技趨勢紛紛作出預測,AI、5G及車用不僅是半導體企業成長一門顯學,也再次被各機構入榜重中之重,顧能(Gartner)調查顯示,全球各行業雖只有14%表示已開始部署AI,而23%計畫在未來一年之內會用AI,但大部分的企業信息長都計劃在接下來的1至3年中開始使用。

顧能預估,2021年人工智慧增強功能將產生2.9兆美元商業價值。集邦科技表示,中國快速發展AI,預計將在2025年創造4,000億人民幣產值的規模。而歐美晶片業者在AI晶片開發,也開始著重神經網路運算的效能提升,再加上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已經進入量產時程,將大幅強化2019年旗艦智慧型手機的運算性能。國際數據資訊(IDC)預測2022年,全球25%的終端設備將具備AI邊緣運算的功能,AI應用將從企業、消費應用往外擴散至下個階段至環境智能。

2020年 66%企業布局5G
另外,根據顧能調查發現,在考量以物聯網通訊與影片將成為企業運作效率關鍵之下,66%的企業組織有意在2020年前部署5G。IDC表示,5G初期應用會以EMBB所帶來的3D,VR/AR, 4K8K或全像投影等服務為主,隨著高、中、低頻的5G基站布建完整和網路切片等技術的導入,屆時遠端遙控的無人智慧工廠、遠距離智慧醫療、自駕車和大規模車隊自動管理、大眾交通智慧運輸系統和智慧城市的運作就會陸續展開。

集邦認為, 2019年5G逐步朝商用化邁進,其中新基地台建設和現有設備更新,將加快5G相關投資,並帶動光通訊相關產品需求提升,初期以光纖、光纜布建及基地台天線和射頻元件為主,預估網路優化維護將對網路通訊設備有新一波需求。

2021年前 10%汽車導入自駕
新能源車與自駕車部分,工研院IEK指出,全球電動化趨勢逐漸排擠傳統車輛銷量,全球電動機車市場以亞洲為主戰場,預估2018至2020年複合成長率為12.1%,全球總銷量將達到135.5萬台。集邦表示,自駕車在AI與安全性功能同時並進發展的情況下,預期2019年Level 3至Level 4車用中央處理器的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顧能則預測,2021年10%的汽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動駕駛。

評析
近期各大研調機構對於2019年科技趨勢紛紛作出預測,AI、5G及車用是半導體企業成長一門顯學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5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半導體掀浪 產業龍頭搶先機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2019年5G、AI時代來臨,串連起物聯網、自駕車、區塊鏈、智能環境、語音辨識等應用崛起,帶來半導體產業一連串的變化與商機,台灣半導體產業聚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從上游晶圓代工到IC設計可望雨露均霑,而產業龍頭挾其豐沛資源將優先受惠。

無論是5G、AI或是其他科技趨勢都跳脫不出台積電營運範疇,外資點名台積電優先受惠,2018年營收突破1兆元台幣,2019年維持5%至10%成長,物聯網、高效能運算及車用在2019年呈現雙位數成長,7奈米先進製程技術定於一尊,營收比重將快速攀升。世界先進則持續受惠於外商IDM客戶委外生產趨勢,車用營收比重逐季攀升。

IC設計龍頭聯發科在5G、AI開發腳步領先國內同業,連帶在物聯網、車用也多有著墨,並與國際大廠合作開發,其中手機晶片,5G多模數據機晶片Helio M70為Sub-6GHz頻段中功能最強大的晶片,今年量產出貨。日前發表P90晶片搭載全新超強AI引擎APU 2.0,AI處理速度大幅提升,在國外專業評比網站跑分勝出競爭對手。

在車用晶片領域,聯發科開發Autus平台,為自動駕駛提供AI、毫米波、機器學習及先進視覺處理解決方案。為物聯網所設計研發的產品項目超過一百萬種消費性電子產品,高效能、低耗功特性更獲得國際品牌大廠採用。

5G及AI帶動物聯網、語音辨識、自駕車、智慧城市等等商機,台廠包括:瑞昱、立積、矽力-KY、茂達、凌陽、盛群、凌通、新唐、信驊、原相、晶相光、尚立等也有機會成為此波趨勢潮流受惠者。

評析
無論是5G、AI或是其他科技趨勢都跳脫不出台積電營運範疇,外資點名台積電優先受惠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6: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7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砍財測拖累 台積首季不妙

蕭文康╱台北報導

近期遭遇大客戶蘋果下修財測,加上進入傳統淡季,台積電(2330)頓時成為外資提款機,今年以來賣超5萬1905張,股價創18個月來新低。台積電預計周四公布的12月營收,法說會17日登場,其業績表現以及營運展望看法,都將牽動台積電本身和半導體族群短期股價表現。

17日法說會市場關注
台積電預計本周四(10日)公布12月營收,由於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在上季法說會預估,以30.8元台幣兌1美元的匯率估算,第4季營收預估將落在93.5~94.5億美元(2879.8~2910.6億元台幣)之間,較上季84.9億美元季增10~11%。再以10~11月合併營收已達1999.89億元推算,台積電12月合併營收約在879.91~910.71億元,將較11月再衰退7.4~10.57%。

台積預計在17日舉行法說,預計首季營運展望、今年全年資本支出計劃、3奈米製程建廠進度等預料將成焦點。其中,市場憂心佔台積電營收2成的蘋果下修財測之後,台積電首季營運面臨更大衰退壓力。

原本市場預測,台積首季營運在傳統淡季影響之下季減1成,現在蘋果看淡手機銷售動能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衝擊,恐再下修到季減15%。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認為,台積電的營運將持續成長,未來幾年仍將成長5~10%,因此在資本支出上維持穩健的支出,去年預估約100~105億美元,未來5年平均約在100~120億美元之間。

3奈米新廠2020年動土
至於位在南科的3奈米新廠環差案上月過關,因為該區屬於南科的滯洪池,得等到2020年第3季底南科管理局才能完成土地移交,台積電預計3奈米新廠最快會在2020年第4季動土興建,投資金額推估將不會少於5奈米的6000億元。

台積電上周五股價大跌7.5元來到208元,再創18個月新低,若以去年底最後交易日每股226元計,台積電今年以來才3個交易日,股價已大跌18元、市值蒸發約達4667億元。

評析
蘋果看淡手機銷售動能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衝擊,台積首季營運恐再下修到季減15%。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6: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7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實習生 薪22~35K

蕭文康╱台北報導

台積電(2330)2019實習計劃正式啟動,開放在校學生報名,實習領域包括研究與發展、IC設計、營運製造、資訊工程、人力資源、財務、法務、企業規劃等。這次台積電首度公開實習生薪酬約在22~35K,有興趣未來進入台積電工作的學生,可利用實習機會比別人更早了解職場環境。

台積電指出,每年都會提供在學學生實習機會,實習期間須具備學生身分,只要在學學生皆可申請,碩博生優先晉用。實習期間,每一位學生都會被分派與所學領域相關的專案,讓學生可以提早體驗職場,並與台積電的工作團隊有進一步的互動與學習。

正式員工年薪逾百萬
今年可加入的實習領域為:1.科技領域:研究與發展、IC設計、營運製造、品質與可靠性等。2.其他領域:資訊工程、人力資源、財務、法務、企業規劃等。實習期間為國內大學自2019年7月1日起,國外大學2019年4月起,實際期間可彈性調整。

今年較特別的是台積電在實習計劃的官網上首度透露實習薪資範圍為2萬2000元到3萬5000元。台積電正式員工起薪,博士學歷約6萬元、碩士4.5萬元、學士3.8萬元,但若加上年度分紅,年資1年的「菜鳥」員工年薪有可能超過19個月、逾百萬元水準。

如果想直接進入台積電工作,還可以參加台積電「2019年校園徵才活動」,可先透過「線上應徵」事先登入履歷,符合資格者,可享有優先面試的權利,今年首場預計在3月9日從台灣大學起跑。

評析
台積電每年都會提供在學學生實習機會,只要在學學生皆可申請,碩博生優先晉用。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7: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目標價 大摩降到1字頭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搶在台積電下周四(17日)舉行法說會前,外資摩根士丹利證券最新報告大潑台積電冷水,預言法說會將報憂,並下調目標價到199元,是外資圈首家將台積電目標降至「1字頭」的券商。大摩並調降信驊、南亞科等半導體指標廠目標價,凸顯外資看淡半導體後市。

花旗環球則看淡大立光,目標價降至4,810元,並針對大立光發布近30天可能走跌的預警,原因是上月營收低於預期、第1季產能利用率低將壓抑毛利。根據花旗預估,大立光首季毛利率恐跌到63%,第2季67%,雙雙低於市場預估的66%、69%。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表示,台積電下周法說會釋出壞消息的機率高。大摩率先推演三大情境:基本情境預期台積電首季營收將季減10%至15%、年營收衰退5%或成長5%,資本支出80億到百億美元,有別於市場看好權王今年營收高成長。

先前外資圈預期,台積電今年營收增幅可望達中高個位數至雙位數百分比,因此基本情境若實現,詹家鴻認為,台積電股價恐跌到199元。而最差情境是首季營收季減15%至20%、年營收減5%至10%及資本支出低於80億美元,股價將跌到183元。

評析
摩根士丹利大潑台積電冷水,預言法說會將報憂,並下調目標價到199元。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EUV導入7+奈米製程 台積電續領先全球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2330)今年持續往先進製程邁進,首度將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導入7奈米加強版(7+)製程,預計上半年量產,5奈米晶圓廠也趕工中,今年可望進入風險試產,先進製程持續領先全球同業,將囊括5G、AI(人工智慧)晶片代工訂單。

韓國三星宣稱也將量產7奈米EUV製程,但還限於用在自家產品;英特爾10奈米製程延遲,7奈米製程預計今年推出;台積電去年下半年已大量生產7奈米製程,服務大咖客戶,今年將更進一步率先採一台上億昂貴EUV微影設備,量產7+奈米製程,在晶圓代工持續領先英特爾、三星競爭對手。

預計上半年量產
台積電去年初動土興建的5奈米製程12吋晶圓廠Fab 18,投資總額約高達7500億元,第一期土建工程已見主體外觀,今年上半年可望進入裝機階段,並進入風險試產,預計明年上半年進入量產,將更積極採EUV設備。業界推估,台積電往7+製程與5奈米推進,領先全球同業,將有助搶奪未來5G、AI主流市場訂單,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寶座。

台積電上週受蘋果調降首季財報影響,股價大跌到210元關卡以下,昨回升到213元,漲幅2.4%。台積電本週四將公布去年12月營收,17日將舉行法說會,去年第四季營收創新高應可如預期,市場最關注的是今年第一季下滑幅度與全年營運走勢。

5奈米晶圓廠也趕工中
外資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台積電第一季最差情況將是營收季減15%到20%,全年營收衰退5%到10%,資本支出則低於80億美元,股價預期跌到183元;基本情況則是第一季營收減10%到15%,全年介於衰退5%到成長5%,資本支出介於80億到100億美元,目標價199元。業界認為,台積電今年上半年雖難有強勁成長動能,但仍短空長多,營運與股價不若大摩看得悲觀,法說會釋出訊息恐「打臉」大摩。

評析
台積電去年下半年已大量生產7奈米製程,今年將更進一步率先採EUV微影設備,量產7+奈米製程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8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南科超高壓擴建 台積3奈米用電無虞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

台電將增建3台5百MVA超高壓變電器  最晚2025年完成
投資達新台幣六千億元的台積電三奈米新廠去年通過環評,其「供電心臟」的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案也出爐。台電內部通過擴建計畫案,將以六十九.八億元增建三台五百MVA的大型超高壓變電器,額外增加一五○萬瓩可靠供電能力;據透露,該案將於二○二五年完成,擴建後可完全供應台積電三奈米廠八十八萬瓩的用電需求,整體南科供電能力增加到四二五萬瓩,相當於全台供電能力的八%。

台積電三奈米新廠環評通過,做為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重鎮,南科用電穩定性備受外界檢驗;台電內部已通過台電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計畫案,目前正在國營會進行審查。

南科超高壓變電所二○一一年完工,目前共有六台五百MVA的變壓器,原本設計的可靠供電能力為二七五萬瓩;因南科匯集台積電、華邦、聯電等大廠,負載幾達上限,在三奈米擴廠規劃前即已到二四○萬瓩、僅剩三十五萬瓩餘裕。

台積電三奈米廠用電規劃約為八十八萬瓩,南科超高壓變電所擴建後可增加一五○萬瓩可靠供電能力,整體南科供電能力將增加到四二五萬瓩,可完全涵蓋台積電所需用電、且仍有餘裕。

如新廠進駐 仍有擴建第4台空間
台電指出,該擴建案雖將增建三台變壓器,但實際上可規劃到四台,若未來南科有新廠進駐,還是有擴充空間;據了解,此擴建案將以七年分階段完工,最晚完工期為二○二五年。

國營會表示,目前已收到台電相關規劃,由於此案環評已併同南科相關環評通過,正在進行審查作業並彙整相關部會意見;官員說,此為固定資產投資計畫,基本上只需經濟部核定,即可定案。

評析
台積電三奈米新廠環評通過,做為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重鎮,南科用電穩定性備受外界檢驗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7: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英特爾10奈米處理器 總動員

工商時報 涂志豪/美國拉斯維加斯8日專電

半導體龍頭英特爾10奈米火力全開,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發表採用10奈米的個人電腦及伺服器處理器Ice Lake、全新異質整合型處理器Lakefield、以及5G基地台處理器Snow Ridge等新產品。同時,英特爾亦發表雅典娜計畫(Project Athena),協助ODM/OEM廠推出新型高階筆電,以實現全新體驗並運用包括5G和人工智慧(AI)在內的次世代科技。

在CES開幕前夕,英特爾發布了多項關於PC和新裝置的訊息,包括AI、5G、自動駕駛等多個成長領域,並討論資料中心、雲端服務、網路和邊緣運算等領域,在實現新的用戶體驗和未來產品外型設計上所需要的創新。英特爾展示了最新具先進AI和記憶體功能的Xeon可擴充處理器,以及第9代Intel Core桌上型電腦處理器,也討論了用於PC、伺服器、5G無線存取基地台的新一代10奈米產品、新晶片設計的未來奠基於全新推出的3D封裝技術Foveros。

代號為Ice Lake的英特爾首款10奈米PC處理器,採用全新的Sunny Cove微架構,具備用於加速AI使用的指令集和Intel Gen11繪圖處理器。包括宏碁、華碩、戴爾、惠普等OEM合作夥伴將在今年底推出搭載Ice Lake新裝置。而為了協助開發新型高階筆電,英特爾宣布了雅典娜計畫,這是一項創新計畫和新的產業規格,以實現全新體驗並運用包括5G和人工智慧在內的次世代科技,第一款雅典娜計畫的裝置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

英特爾同步展示了同樣採用10奈米且代號Ice Lake的Xeon可擴充伺服器處理器,針對伺服器應用的Ice Lake處理器與即將推出的14奈米Cooper Lake相容,預期能夠實現效能改進,並具備可提升硬體的新安全措施等功能,預計從2020年開始出貨。

至於英特爾首款採用Foveros的3D封裝的Lakefield新處理器平台,透過採用混合CPU架構和封裝科技的新方法來加速客戶創新。

這種混合式的CPU架構能夠將過往必需各自獨立的不同矽智財(IP)元件整合在一個占用較少主機板空間的單一產品當中,從而使OEM廠商能夠更具彈性地實現輕薄的外型設計。Lakefield預計將於今年投產。

英特爾已推出新一代5G數據機晶片,此次則發表代號為Snow Ridge的1奈米系統單晶片(SoC),擴展長達10年的網路基礎設施投資。Snow Ridge是專為5G無線存取和邊緣運算所開發,能將英特爾架構導入無線存取基地台,並允許更多運算功能分配至網路邊緣。Snow Ridge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

評析
英特爾在CES發表採用10奈米的伺服器處理器Ice Lake、Lakefield、以及5G基地台處理器Snow Ridge。
 樓主| 發表於 2020-3-30 17:48: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七檔科技股 今年強棒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大和資本發布2019年大趨勢報告,點名5G、光纖、3D感測、多鏡頭、高效運算和記憶體為六大照亮科技股的亮點,並從全球精選18檔可望跑贏大盤的潛力股,台廠共七檔入列,包括台積電(2330)、台達電等後市受到矚目。

野村證券昨(8)日新出爐的台達電報告,也異口同聲唱旺台達電,看好電動車、5G時代,台達電表現領先,將其評級由「中立」升至「買進」,目標價135元拉高到175元,一舉喊出外資圈新高價。

2019年被外資視為科技股爆發的一年,大和例行發布的百頁趨勢報告中,不看淡台廠實力,一口氣點名台積電、大立光、台達電、聯發科、聯亞、日月光投控和穩懋等七檔將搭上大趨勢,比下日港韓、成個股獲選最多的國家。

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徐禕成表示,近年科技發展變遷快速,2017年科技股才度過大好時光,2018就迎來修正,主要是手機賣不動、美中貿易戰等雜音干擾,但產業基本面其實變化不大,反而提供今年好的開始。

大和2017年推薦的精選股,曾繳出跑贏亞太股市兩成以上的佳績,今年預期美中貿易休兵、科技股評價合理、無晶圓廠庫存可控,以及非手機需求穩定等四大因素支撐,科技股仍將表現不俗。

徐禕成指出,今年大和看到兩個重要里程,一是大數據相關營收將超越傳統的消費性電子,二是5G基地台鋪天蓋地襲來,加速科技發展進程,據此細分出六個值得關注的趨勢,台廠以代工高階晶片的台積電、生產手機應用處理器的聯發科、功率放大器製造廠穩懋及供電系統大廠台達電等,發揮關鍵功能。

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李佳伶表示,台達電自併購全球十大電源廠Eltek以來,綜效正式顯現,預期台達電去年在電信電源事業、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和電動車等三大業務強勁成長,繳出亮麗成績。

李佳伶指出,台達電自去年第3季起,產品單價(ASP)就逐步拉升,今年獲利可望受惠5G、雲端和電動車爆發,進一步跳高,調升台達電今年每股純益(EPS)自7元到8元,明年也從7.6元調高到9.1元。

評析
大和2019年大趨勢報告,點名5G、光纖、3D感測、多鏡頭、高效運算和記憶體為六大亮點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6: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挖礦熱帶動!
市調:去年專業晶圓代工成長全拜中國之賜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科技市調機構IC Insights 8日發表統計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專業晶圓代工的營收跳增30%至76億美元,是2016年9%成長率的三倍之多;2018年又再度狂增41%,是整體市場成長率(5%)的8倍以上。

報告指出,中國專業晶圓代工營收2018年擴充41%之後,對全球市場的佔比也較2017年大增5個百分點、來到19%,超越其餘亞太地區的總和。整體來看,中國基本上是2018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能夠成長的最主要原因。

2018年所有大型專業晶圓代工廠,在中國的營收都出現雙位數成長率,增幅最大者要屬台積電(2330)。台積電2017年對中國的銷售額跳增44%,2018年又大增61%、來到60億美元。中國2018年對台積電的營收佔比已從2016年的9%躍升至18%。可以說,台積電2018年的營收成長全是拜中國之賜。

IC Insights發現,台積電2018年在中國的營收成長中,有一大部分是因虛擬貨幣市場的挖礦需求帶動。台積電的虛幣相關營收一路跳漲至2018年Q2,但下半年隨即趨緩,其中國相關營收也明顯在Q3、Q4降溫。2018年比特幣報價慘崩(從1月的超過15,000美元、一路崩潰至12月的不到4,000美元),導致挖礦用的IC需求萎縮。

評析
台積電2018年在中國的營收成長中,有一大部分是因虛擬貨幣市場的挖礦需求帶動。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好神 年營收突破兆元

工商時報 蘇嘉維/台北報導



台積電公告2018年12月合併營收為898.31億元、月減8.7%,第四季合併營收為2,897.7億元、季增11.3%。累計2018年全年合併營收為1.03兆元,如法人預期首度突破兆元關卡,並改寫歷史新高。

台積電2018年12月合併營收寫下近五個月來單月新低。法人表示,由於蘋果A12應用處理器晶圓出貨量逐步下調,以及客戶端進行年終庫存盤點,影響終端需求拉貨量。

台積電2018年第四季營收為2,897.7億元,受惠於7奈米製程放量出貨,成功改寫歷史新高。法人表示,根據台積電上次法說會釋出的財測指出,上季合併營收將可望落在2,879.8~2,910.6億元區間,實際結果落在中間水位,其中7奈米製程在蘋果、海思等大客戶投片帶動下,晶圓營收約佔兩成水準。

台積電2018年全年合併營收年成長5.5%,首度突破兆元。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2018年第一季的法說會上預估當年度合併營收以美元計價將可望成長10~15%,隨後又因為全球晶片挖礦市場需求轉弱,因而下修全年營收只會成長約7~9%,但仍可望突破兆元水準。

法人指出,台積電屢次下修2018年營收主因,不外乎挖礦需求減少、智慧手機步入成熟市場,加上蘋果新機賣不動等原因。

展望2019年第一季,法人預期,雖然高通、海思及超微等客戶對於7奈米訂單需求放緩,蘋果仍下修7奈米製程晶圓拉貨量,加上傳統淡季效應發酵,本季合併營收可能季減雙位數水準,但仍有機會力拼優於2018年第一季表現。

台積電將於17日舉行2019年首季法說會,除將釋出本季業績與全年展望外,也可望對當前中美貿易戰、智慧手機需求下滑等利空因素釋疑。

至於先進製程布局進度,台積電將可望在今年第二季量產極紫外光(EUV)微影的7+製程,5奈米製程也將同步在本季進入風險試產,預估在2020年進入量產階段。

評析
台積電屢次下修2018年營收主因,不外乎挖礦需求減少、蘋果新機賣不動等原因。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7: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7奈米助攻 超微晶片火力全開

工商時報 涂志豪/美國拉斯維加斯10日專電

處理器大廠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專題演說中,發表基於7奈米Vega繪圖晶片的高階電競繪圖卡Radeon VII,同時預告代號為Rome的7奈米伺服器EPYC處理器、代號為Mattise的7奈米桌上型電腦第三代Ryzen處理器將在年中推出。超微今年7奈米產品線火力全開,台積電可說是功不可沒。

蘇姿丰在CES專題演說中指出,新科技創造了龐大的數據資料,需要人工智慧及資料中心協助處理,加上電競產業的快速成長,許多的數據或資訊的處理仍要依賴電腦處理。超微認為異質運算(Heterogeneous Computing)的時代已經到來,需要利用中央處理器(CPU)、繪圖處理器(GPU)、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加速器、高速互連技術等來進行高效能運算(HPC),這將是電腦市場未來商機所在。

為了搶攻高效能運算龐大商機,蘇姿丰宣布推出採用7奈米Vega繪圖晶片的高階電競繪圖卡Radeon VII。這是業界首款採用7奈米繪圖晶片的繪圖卡,搭載16GB高頻寬記憶體(HBM),與上代Radeon RX Vega64相較,電競運算效能平均提升29%,內容創作運算效能平均提升36%。新繪圖卡預計2月7日發售,售價699美元,成為力抗競爭對手輝達(NVIDIA)高階繪圖卡GeForce RTX 2080的最佳武器。

蘇姿丰也宣布,研發代號Rome的新一代伺服器EPYC處理器已經進行認證,採用全新Zen 2架構及7奈米製程,預期今年中開始量產出貨。此外,同樣採用Zen 2架構及7奈米製程的第三代Ryzen桌上型電腦處理器,也會在今年中正式推出,不僅會是全球首款7奈米x86處理器,也將全球首發支援更快的PCIe Gen 4規格。

超微之所以看好2019年營運,當然最大的關鍵就是獲得台積電7奈米製程及產能支援。

而對台積電來說,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趨緩,7奈米手機晶片訂單恐低於去年,但有了超微7奈米訂單加持,今年7奈米仍會是推升成長的主要動能。

評析
超微之所以看好2019年營運,當然最大的關鍵就是獲得台積電7奈米製程及產能支援。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7: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外資:台積將演利空出盡行情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股王大立光昨(11)日上演「利空出盡」行情,無懼三外資在法說會後砍價,一開盤就飆漲6%,最高更漲逾9%,助攻台股自去年10月股災來首度站上季線。隨台積電法說會將在17日登場,外資法人直指,下一個利空出盡就是台積電。

目前明確指出台積電可望「利空出盡」的指標性外資,包括花旗環球和大和資本,兩家外資都在昨日更新台積電的營收看法,認為結果並不像想像悲觀,值得期待法說會展望「優於預期」。

大立光10日舉行法說會,釋出1月營收跟去年12月持平、但2月會比1月衰退的說法,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大和資本、花旗環球、瑞士信貸、麥格理、德意志、美林、滙豐和馬來亞銀行等十大外資最新觀點中,共計三家砍價、一家升價。

包括摩根大通由4,400元降至4,100元,德意志4,800元降至4,590元,滙豐4,080元降至3,760元,花旗則從4,810元升至4,900元,四家評級皆重申「優於大盤」或「買進」。

外資分析師歸納,大立光得以在法說會後利空出盡,有三大多方訊號,包括一、大立光上季毛利率69.4%,比最悲觀的預期來得好,支撐獲利,第二,股王展望偏淡,但大致符合預期;第三,部分外資雖然砍價,然調幅都不大,且評級全數重申正向。

例如瑞士信貸和花旗環球分析,股王上一季財報比原本的悲觀預期好,花旗並因此上修大立光今、明年每股純益(EPS)預估4%、2%,目標價跟著上修。大和則認為,股王第1季可望落底,今年由弱轉強,在年初提供好的買進時機。

花旗及大和最新台積電報告,還提供台股下一步指引:台積電可望成為下個利空出盡的公司。

花旗環球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徐振志表示,台積電因為7奈米走強,上一季繳出不錯業績,使獲利有利多可期;就今年財測,花旗雖將台積電首季營收下調到2,538億元,但仍比去年同期增2%,同時預期7奈米持續發揮,將帶動獲利年增7%。

大和證券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徐禕成也表示,台積電上一季靠7奈米發威,創下強勁營收,但股價逆勢走弱,買盤有低估之虞,若17日法說會的7奈米展望優於預期,有機會重振股價。

評析
花旗及大和最新台積電報告,還提供台股下一步指引:台積電可望成為下個利空出盡的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法說會兩指標  半導體業風向球

工商時報 蘇嘉維、王淑以/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7日舉行法說會,法人圈高度關注今年營收成長幅度、資本支出兩大指標,視此為2019年台灣半導體市場發展的重要參考數據,此外,中美貿易戰、智慧手機市場飽和、5G及人工智慧(AI)等三大議題,也是市場關注的聚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2018年全年合併營收突破兆元關卡,營收達到1.03兆元、年成長5.52%再度改寫歷史新高,雖符合法人圈先前預期,不過對於今年的發展,因中美貿易戰、智慧手機市場步入成熟期等不利因素干擾,外資圈紛紛調整台積電至中立評等,對台積電2019年業績表現打上問號。

部分持悲觀看法的法人認為,台積電第1季營收將有雙位數季減幅度,預期有10%~15%以上季衰退,今年營運將與去年持平,營運陷入停滯。凱基投顧表示,因蘋果新款iPhone銷售欠佳、Android智慧型手機動能減弱以及經濟景氣雜音使得客戶投片量保守,估計台積電第1季營收將有雙位數季減衰退,普遍預期有15%以上季衰退,年減約4~5%。

但也有法人表示,台積電歷經今年營運雜音後,2020年將有強勁營運動能,包括來自於高通高階的AP、5G基頻晶片及Intel 5G基頻晶片與FPGA等的高毛利訂單。若台積電股價有大幅度拉回時,建議投資人買進。

因美股走揚,資金回流台股,外資上周積極買超台積電,連續5個交易日都站在買方,合計5天買超達1.24萬張,強勁回補力道,讓台積電股價上演了破底翻的走勢,但現階段走回升行情還是反彈行情?市場關注仍在季線。

業內人士則指出,由於全球晶圓代工二哥格芯(Global Foundry)放棄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研發,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晶圓代工上已穩坐龍頭,目前蘋果、高通及超微等在7奈米製程,已先後推出產品,使台積電7奈米製程業績在去年第4季達到兩成水準,2019年也可望再度提升占比。因此,隨著台積電2019年將開始量產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的7+奈米製程,將使台積電的客戶黏著度更高,帶動台積電業績持續穩健成長。

按台積電先前規劃,行動運算、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各項平台,今年都有機會明顯成長,台積電2019年整題營收成長幅度將可望維持先前預期的增長5%~10%。即便如此,台積電在目前大環境逆風情況下,該如何向上成長,市場仍高度關注。

至於如何觀察台積電對景氣看法是否樂觀,法人最重視指標為資本支出。對此,根據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先前的說法,未來五年資本支出都將落在100億~120億美元間,因此,台積電2019年的資本支出預料也在該範圍內,水位高低程度,同樣也是景氣樂觀與否的觀察指標。

評析
台積電今年營收成長幅度、資本支出兩大指標,為2019年台灣半導體市場發展的重要參考數據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8: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法說 醞釀利空出盡行情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周四(17日)登場,引爆台股農曆年封關前壓軸大戲,釋出展望不僅影響整體電子股走向,更是封關行情指引明燈。因大立光法說後股價強漲,考量台積電首季動能不佳廣為市場知悉,且外資圈對台積電後市看法也以樂觀派居多,法人期待台積電複製利空出盡行情。

外資圈對台積電看法中,摩根士丹利、港商馬來亞、大陸銀河聯昌證券對後市謹慎,其餘如摩根大通、瑞信、大和資本證券等全數看多,產業景氣與營運動能就等台積電法說說分明。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看多或偏保守的外資券商,對台積電首季營收估計值都在季減10~15%之間,可見市場對首季營運狀況有一定共識,對台積電股價影響偏低,重點在於全年營運展望與資本支出。

大摩於台積電法說會前,提出3種情境,其中,最悲觀的狀況是邏輯半導體庫存問題嚴重,2019年營收財測年減5~10%,資本支出降到80億美元以下,這恐導致台積電股價於法說會後拉回12%。樂觀的狀況則是台積電釋出如先前提及的營收年增5~10%,但這也只會讓股價反彈5%,因為市場依舊擔心半導體景氣影響,台積電未來幾季可能下修預期。

甫奪下《亞元雜誌》(Asiamoney)票選2018年台灣最佳半導體產業分析師的里昂證券侯明孝,雖長期對台積電抱持正面看法、給予「優於大盤」長線展望,卻也在去年第4季以來頻頻示警產業景氣丕變,他最新的供應鏈調查指出,客戶不只針對第1季砍單,部分砍單已蔓延至第2季,台積電防禦力相對較佳,但市場對半導體產業預期有下修風險。

包含里昂在內,大和資本、美林、花旗環球、瑞信、摩根大通、麥格理、巴黎、匯豐、凱基投顧、大陸華興資本等,均鞏固對台積電看多態度。

匯豐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洪希民認為,既然市場對台積電上半年的「辛苦」有心理準備,反應留意下半年來自高通、AMD的訂單挹注,加上蘋果的季節性需求,維持看多台積電論調。

大和資本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徐禕成指出,台積電本季營收財測,將比市場想像來得更好,因為7奈米製程的需求相當多元,有助抵銷蘋果iPhone疲軟,以及加密貨幣需求大減問題。

港商馬來亞證券則認為,台積電7奈米製程產能未滿載,不只新客戶超微(AMD)尚未大量投產,其他大客戶甚至可能因對終端需求有疑慮,進而縮減訂單,逆風料將延續到第2季。

此外,統整外資圈對台積電法說的關注焦點,有以下幾大必考題:1.半導體庫存狀況。2.對智慧機出貨量與半導體內涵價值的最新預估。3.先進製程需求狀況與資本支出。4.台積電如何應對產能利用率偏低時期。

評析
外資圈對台積電後市看法也以樂觀派居多,法人期待台積電複製利空出盡行情。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9: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法說會 外資四問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17日登場,面對近期蘋果iPhone和大陸手機買氣不振,半導體庫存調整不如預期,外資圈將在法說會提問的問題,以半導體景氣列為首要重點。

此外,台積電先進製程進度、中長期業績展望及資本支出規劃,也是各外資關切焦點。

摩根大通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哈戈谷表示,台積電曾釋出每年營收複合成長中高個位數的展望,關鍵是電動車、5G、高效運算(HPC)及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提高先進製程需求。

然而近期市況疲弱,摩根大通除了掌握到iPhone有新砍單,今年邏輯半導體營收可能衰退,整體產業庫存將去化更長的時間,台積電部分7奈米計畫延宕,恐壓抑台積第1季營收季減16%,全年美元計價營收僅成長1%。

花旗環球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徐振志預期,半導體逆風止於上半年,不至於引發需求全面衰退的系統性風險。

對照台積電首季營收,預估將比去年第4季減少12%,比去年同期仍有2%的正成長,而擺脫第1季谷底,第2季可望回升,下半年進一步跳高。

最悲觀看半導體景氣,則以摩根士丹利和里昂證券為代表。

大摩日前已調降台積電目標價至199元,里昂則保守看科技股恐重演2000年科技泡沫的風暴,台積的目標價在去年底降為240元,屬於外資圈中間偏低。

對照兩家看台積電先進製程出或及資本支出,也相對其他外資預估來得低。

評析
台積電先進製程進度、中長期業績展望及資本支出規劃,也是各外資關切焦點。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9: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大摩看台積電展望 推演三劇本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針對本次法說推演出三情境,預期台積電最可能釋出今(2019)年營收正負成長5%的展望,次為營收成長5%至10%,最差為衰退5%至10%,發生機率各50%、30%及10%。

摩根士丹利的台積電看法備受外資圈重視。在其基本情境中,預期台積電第1季營收季減10%至15%,資本支出80至100億美元,比樂觀派外資的預估值低,因此推測台積電法說會後股價可能落在199元。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表示,台積電釋出的展望恐低於預期,主要是蘋概股迎接第二波砍單的機率高。日前摩根士丹利蘋果分析師胡伯蒂下調了iPhone出貨預估,但台積電尚未調整展望,因此第1季財測有反映的壓力,將連帶影響全年財測。

新一代iPhone銷量下滑,台積電的資本支出也可能下調。詹家鴻指出,假設7奈米需求不如預期,台積先前採購5奈米EUV/DUV已綽綽有餘,推測今年的資本支出將低於百億美元,不過他也提到,若台積電手中現金更多,可望用來加發股利,讓股利金額從去年的8元大幅提高到9元。因此大摩雖保守看台積電股價,仍維持「中立」評級,預期高殖利率將是台積電下檔最大保護。

至於第二種偏樂觀的情境,預估首季營收季減幅收斂到5%至10%,資本支出仍有百億美元,股價上漲至219元。第三種最悲觀的情境,首季營收估季減15%至20%,資本支出低於80億美元,股價來到183元。

評析
大摩預期台積電今年營收正負成長5%的展望,次為營收成長5%至10%,最差為衰退5%至10%。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39: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十大外資預測 台積股利衝8.5元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本周四(17日)將舉行法說會,摩根大通等十大外資搶先發出報告,都看好去年每股純益與股利可望創新高,其中,股利估至少8.5元。儘管上半年營運遭逢逆風,短線展望保守,但具高殖利率優勢,配合7奈米發威,下半年基本面反彈機率大。

台積電本周四法說會,不僅牽動法人對半導體後市的解讀,也是台股走勢重要風向球。台積電本月初股價下探波段低點208元後,外資逢低買盤介入,上周天天買超,五天來合計買逾2.5萬張。

短線來看,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林、花旗、大和資本、野村、滙豐、麥格理、里昂及馬來亞銀行等十大外資,超過半數認為台積電短線遭逢逆風,本次法說會釋出的訊息恐偏負面,但全年仍可望「先蹲後跳」。

由於半導體庫存壓力大,摩根士丹利等超過半數券商保守估台積電上半年營收恐持平去年同期、甚至面臨衰退,但下半年7奈米發威、電子新品齊發,台積營收可望顯著彈升,支撐全年業績持續成長。

十大外資並預期,台積電去年營收創下1.03兆元新高,將公布的年度獲利、每股純益將刷新紀錄,帶動派發股利、股息殖利率寫新猷。

各家外資預估台積電去年獲利數字當中,最低為里昂證券估3,447億元,每股純益13.3元;摩根士丹利、花旗等七家估每股純益達13.5元以上占大宗。

台積電2017年盈餘每股配發現金股利8元,創新高,十大外資看好去年度盈餘分配可望進一步攀升,花旗、麥格理等預估每股派發8.5元,大和等多達五家券商預估可派發9元,摩根大通和美林更估出9.5元,換算台積電平均殖利率將高達4.5%至5%。

摩根大通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哈戈谷最新報告指出,雖然蘋果針對iPhone出現第二波砍單,恐導致蘋概股上半年業績不如預期,但台積電股價已大幅走弱,殖利率買點浮現,預估再跌空間不大,重申其為摩根大通亞洲蘋概股首選。

評析
儘管上半年營運遭逢逆風,短線展望保守,但具高殖利率,配合7奈米發威,下半年基本面反彈機率大。
 樓主| 發表於 2020-4-2 12:40: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法說會17日登場 外資轉賣超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4日電

台積電即將於1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法人普遍認為,台積電今年營運恐將面臨成長壓力,營收可能成長不到5%,外資今天轉為賣超,終止連續5個交易日買超趨勢。

蘋果(Apple)下修財測,市場多認為,台積電第一季蘋果訂單恐將減少。此外,華為與輝達(NVIDIA)等大廠訂單也將趨緩,可能影響台積電上半年業績逐季滑落。

法人預期,隨著超微(AMD)與高通(Qualcomm)7奈米訂單挹注,台積電下半年業績可望止跌回升。

只因蘋果iPhone訂單減緩,Android平台智慧手機市場持續低迷不振,加上比特幣市場需求減少,法人預期,台積電今年營運恐面臨成長壓力,營收可能成長不到5%。

外資今天對台積電轉為賣超1850張,終止連續5個交易日買超趨勢。在外資賣超下,台積電股價收在新台幣218.5元,跌2元,跌幅約0.91%。

評析
台積電今年營運恐將面臨成長壓力,營收可能成長不到5%,外資今天轉為賣超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三星 7 奈米沒時程優勢 改衝 2021 年 3 奈米 GAA 製程

作者 Atkinson

為了減低近期記憶體降價帶來的衝擊,全球記憶體龍頭三星逐漸強化晶圓代工業務,希望有機會進一步拉近與台積電的差距。在先進製程的發展,根據三星高層表示,將在 2019 下半年量產內含 EUV技術的 7 奈米製程,而 2021 年量產更先進的 3 奈米 GAA 製程。

根據國外科技網站《Tomshardware》報導,三星晶圓代工業務市場副總 Ryan Sanghyun Lee 表示,三星從 2002 年一直在開發矽奈米線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Gate-All-Around,GAA )技術,也就是透過使用奈米設備製造 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可顯著提升電晶體性能。三星準備在 2021 年量產 3 奈米 GAA 製程。

2018 年底,三星就已宣布將在 2020 年生產 4 奈米 GAA 製程。根據市場人士觀察,包括 Gartner 副總裁 Samuel Wang 都對 2022 年之前量產 GAA 技術表示懷疑。Samuel Wang 現在也說,三星看起來可能比預期更早量產 GAA 製程晶片。

報導進一步表示,關於三星 3 奈米 GAA 製程何時進入量產,至今似乎並沒有統一說法。三星晶圓代工業務負責人 Eun Seung Jung 在 2018 年 12 月在 IEDM 會議就表示,三星已完成 3 奈米製程技術性能驗證,進一步優化製程後,目標是在 2020 年大規模量產。

不過 3 奈米 GAA 製程不論 2020 年還是 2021 年量產,都還離現在都還有點遠。三星 2019 年主推的是內含 EUV 技術的 7 奈米製程,預計 2019 下半年量產。儘管三星 2018 年就已經宣布內含 EUV 技術的 7 奈米製程能量產,實際上之前所說的量產只是風險試產,遠未達到規模量產的地步,2019 年底量產才有可能。

只是,在內含 EUV 技術的 7 奈米製程,台積電之前也宣布將在 2019 年量產,看起來三星也沒有進度優勢,目前僅能寄望在三星在內含 EUV 技術的 7 奈米製程有自己開發的光罩檢查工具,而在其他競爭對手還沒有類似的商業工具的情況下,能有更好的良率以及更低的成本。因此 7 奈米節點,三星現階段想要超前,似乎還需要一點運氣。

評析
三星已完成 3 奈米製程技術性能驗證,進一步優化製程後,目標是在 2020 年大規模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滙豐:台積Q1營收恐減二成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本周四(17日)法說會釋出正式展望前,外資圈對後市看法分歧。滙豐證券昨(14)日發布報告,預期台積電本季營收恐季減逾二成,是目前對台積電本季展望最悲觀的外資,並下調目標價至242元。法人示警,愈來愈多機構下修權王,宜慎防台股封關前紅包行情落空。

滙豐原本給台積電目標價248元,最新雖僅調降至242元,評級重申「買進」,不過其預測台積第1季營收可能季減逾20%,居外資圈最高。對比摩根士丹利先前給出的三情境預期,更是落在最差情境的下緣,也就是第1季營收恐季減15%至20%。惟滙豐預估台積電全年營收仍可望成長2%,不至於轉為負增長。

滙豐表示,台積電本季營收減幅很可能大於預期,主因手機動能極為疲弱。雖然台積電上季營收創單季新高,但法說會公布的7奈米產能利用率可能不及預期,預期7奈米發威時程將遞延到第2季底、第3季初。

滙豐下調台積電第1季營收預估至2,278億元,較去年第4季衰退約21%,今、明年每股純益(EPS)預估同步降至14.23元、17.32元,目標價跟著下調。

此前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及麥格理等外資券商,也下調台積電目標價,原因不出半導體景氣走弱及手機景氣不振。當中,摩根士丹利特別關注台積股價和台股走勢,在台積電目標價下修之際,也下調今年台股目標至9,500點。

分析師表示,隨愈來愈多機構示警台積電法說會,確實有必要多一分小心,特別是台、美股架構都在修正格局的盤整階段,一旦權王表現不如預期,台股進一步修正的壓力大。建議投資人搶封關前的紅包行情,宜適度保留現金,不要過度追高。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台股封關倒數計時。儘管上周大盤上演「破底翻」戲碼,引動市場投資氛圍轉趨偏多,不過法人提醒,愈接近台股封關日,愈應留意丙種資金結帳賣壓、權證大戶釋出籌碼、及市場大戶避險交易等三大變數。

台股昨(14)日下跌51點、以9,708點收市,集中市場成交量僅716億元,為今年來最低,失守季線。三大法人賣超40.77億元,外資賣超42.06億元。

台股將在元月30日封關。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儘管台股短線上檔有季線壓力,但由於現階段利空不跌,加上美股仍在反彈格局當中,個股依舊有機會持續輪漲,但要留意封關前來自籌碼面壓力。

評析
滙豐證券預期台積電本季營收恐季減逾二成,是目前對台積電本季展望最悲觀的外資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3: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對岸窺視半導體商業機密 業者防堵洩密有一套

經濟日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國內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傳出前員工盜取公司商業機密,換取中國科技公司高薪職位,面對中國半導體業崛起頻頻向台灣半導體科技公司竊取商業機密,半導體企業除了在法律上築起一道智慧財產權圍牆,內部控管也有一套防機密外洩機制。

台灣半導體一線大廠台積電、聯發科更是對岸窺視商業技術機密頭號標的,過去不乏傳出不肖員工竊取商業機密案例,像是去年台積電在員工提出離職申請時,發現其列印紀錄有異常,台積電主動報請檢調偵辦。

此外,也不乏國際大企業竊取競爭對手商業機密,去年聯發科某工程師有意跳槽美商高通,拿聯發科新研發的雙相機技術等營業秘密向高通做簡報,離職時東窗事發,被控違反營業秘密法。

面對層出不窮案例,半導體企業自有一套防堵機密外洩作法,台積電在廠區及辦公區員工不能使用自己行動電話,且行動電話對外聯絡通訊屏蔽,員工不能使用自己電子郵件帳號;作業線上,生產機台參數數據在傳輸後立即及網路中銷毀,以防重要參數機密外洩。

聯發科及多數IC設計公司,對於員工電腦使用進行控管,不得使用通訊軟體,及對外部網路進行聯繫與資料傳輸,對外防火牆時時監控,防止駭客入侵企業資料中心,另外,當企業內部資料出現大量列印,資訊中心也會收到訊息監控,以防止員工盜印公司機密。

評析
去年台積電在員工提出離職申請時,發現其列印紀錄有異常,台積電主動報請檢調偵辦。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 7 奈米助攻
外媒建議蘋果 Mac 捨英特爾就 AMD Ryzen 處理器

作者 Atkinson

本屆消費電子展(CES),處理器大廠 AMD 正式秀出 7 奈米 Ryzen 處理器,在多核心的優勢及台積電 7 奈米的助攻下,展示性能不但略超過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的 Core i9-9900K 處理器,耗能表現還更勝一籌。現有外媒表示,憑藉優異的性能,蘋果 Mac 電腦應該思考離開英特爾處理器,轉向 AMD 處理器,在性能、功耗、價格、開發都有好處。

根據國外科技網站《Macworld》專文分析,蘋果決定放棄 IBM 的 Power 處理器轉向 X86 架構處理器時,英特爾處理器就成為 Mac 系列電腦的首選。2005 年,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非常強勢,當時 AMD 處理器產品競爭力不行,所以蘋果只有跟 AMD 的 GPU 產品合作。這些年來蘋果所用的 GPU 都是由 AMD 供應。

不過,在處理器這樣的核心技術,蘋果不願意依賴協力廠商廠商。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目前使用自行開發的處理器。Mac 雖然還依賴英特爾供應,但是蘋果自研 ARM 處理器取代英特爾的新聞幾乎每年有傳出,顯見蘋果也朝著自行開發 Mac 電腦處理器的方向在努力中。只不過,這個時程似乎沒那麼快,要 ARM 架構處理器的性能追上 X86 處理器還是需要時間。

所以,在報導中還表示,就在蘋果在自行開發處理器成熟之前,因為看到了本屆 CES 上 AMD 展出了 7 奈米 Ryzen 處理器的表現之後,認為蘋果實在應該放棄英特爾處理器,轉向 AMD 的 Ryzen 處理器,以使得 Mac 電腦在性能、功耗、價格、開發上都有好處。

而報導中強調,蘋果應該使用 AMD 處理器有幾大原因,其中包括性能、功耗方面。而根據 AMD 在 CES 中對 7 奈米 Ryzen 處理器的性能展示,說明了 AMD 7 奈米 Ryzen 處理器不只是在同樣的核心數下有優勢,甚至在 Threadripper 處理器還預計會有 64 核 128 執行緒的版本。此外,AMD 還首先支援了 PCIe 4.0 的介面,這對喜歡 Mac Pro 電腦提供更多 IO 介面的蘋果來說,AMD 的處理器更能投其所好。

除了性能、功耗、製程優勢,另一個選擇 AMD 的重要原因就是價格。雖然,蘋果購買 AMD 或者英特爾處理器的價格並非按照消費等級的處理器價格來購買。但是,報導還是認為 AMD 的價格顯然不會超過英特爾的水準,而這些省下來的成本還可以讓利給消費者,達到「三贏」結果。

此外,報導中還進一步表示,相較於蘋果自行開發的 ARM 架構處理器,採用 AMD 的 X86 架構處理器在 Mac 電腦開發也不需要做額外的工作,這也是目前擁有的好處。

因此,綜合以上優點,報導認為蘋果在自行研發的 ARM 架構處理器成熟,以取代 X86 處理器之前,應該把 Mac 電腦的處理器從英特爾轉向 AMD,使得 Mac 電腦在不論性能、功耗、技術乃至成本方面都能獲得好處。而對於外媒這樣的建議,蘋果是否買單,而最後消費者是否接受,就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評析
外媒表示,憑藉優異的性能,蘋果 Mac 電腦應該思考離開英特爾處理器,轉向 AMD 處理器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4: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外資對台積電 猛打預防針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積電17日召開萬眾矚目的法說,外資再度打下預防針,繼先前對首季營收共識為季減10~15%後,瑞信、匯豐證券同步出手,研判第1季營收恐較上季減少18與20%,但仍維持正向投資評等,與多數外資一同放眼長線營運動能。

隨台積電法說會逼近,外資圈頻頻下修對台積電財務預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樂觀派外資無論是下修財務數字,或是略調降推測合理股價估值,無一倒戈轉向保守派,所持的理由也相當接近,全面放眼7奈米製程獨霸地位,靜待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的商機湧現。

另一個有趣之處在於,外資雖多給予台積電「買進」投資評等,然幾乎都強調逢低承接,且基於台積電可望發放8~9元現金股利的預期,推敲當股價來到200元附近,因現金殖利率將超過4%,反而會是較安全的買點。

瑞信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艾蘭迪(Randy Abrams)說明,考量2019是台積電轉型年,若將目標放到2020年的5G、物聯網(IoT)、AI、資料中心、車用等契機,台積電股價若下探15倍本益比、約190~200元區間時,下檔支撐性將非常強勁。

匯豐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洪希民指出,觀察台積電幾個重要客戶的戒慎立場,智慧機需求依舊十分疲軟,台積電首季營收可能季減2成,毛利率因產能利用率較差的關係,也會較上季衰退。至於第2季,則因7奈米專案要等到第2季底才會貢獻營收,整體營收仍會下滑。

考量iPhone全年出貨量將衰退3%,以及Android陣營智慧機出貨量只能持平、甚至年減,匯豐也把台積電全年營收年增6%的預期,下修為2%。

瑞信證券對上半年看法同樣保守,然同時重申,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受惠季節性復甦,加上對2020年新商機的期待感,台積電股價屆時會有反彈契機。

摩根大通證券則把台積電2019年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年增率,修正為1%。

評析
隨台積電法說會逼近,外資圈頻頻下修對台積電財務預期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5: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7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的「兩兆企業」地位 告訴我們什麼是投資智慧?

聯合報 記者黃昭勇╱台北報導



2018年台灣企業成績單出爐,台積電成為第四家兆元營收的企業,並保持台股總市值最高的寶座,成為目前台股唯一一家年營收與總市值都逾兆元的「兩兆企業」。當然,在鴻海股價維持高檔的時候,很早就當過兩兆企業,也見證了股市與產業發展的起伏。

看到「兩兆」這個名詞,就不得不想起2002年政府提出的「兩兆雙星」產業口號,最終與產業、市場發展其實不太吻合,讓不少相信政府政策的投資人受到損失。蔡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的太陽能等「5+2創新產業」會不會也就是一個口號。

科技股競爭力主要還是靠民間
科技股是台灣相當具有競爭力的上市櫃類股,更是政策上相當看好的兩兆(2個產值超過兆元)產業,但是從2002年政府提出「兩兆雙星」口號,看好半導體、面板業產值可以超過1兆,並寄望數位內容與生物技術產業可以快速發展以來,卻一直到2018年,台灣才真正出現了第一家兆元級營收的純半導體企業—台積電(2330)。

中華徵信所分析證交所上市公司營收資料指出,2018年台灣共有4家兆元級的企業,其中,鴻海(2317)一支獨秀、2018年合併營收已超過5兆,穩居台灣企業營收冠軍;其次是和碩(4938)的1.3兆,以及台積電、廣達各逾1兆元;從總市值來看,到2019年1月15日總市值超過1兆元的則只有台積電與台塑化(6505)。

營收代表著一家企業創造成長動能的能力,通常報表上反映的是企業的本業與多角化或轉投資的營業收入。以台灣2018年營收前十名企業來看,台積電是「純半導體」業的營收,鴻海是以電子組裝業營收為主,但因為鴻海佈局廣且深,營收來源還包括轉投資的供應鏈零組件所需,像是面板、連接器等等,營業收入已經日趨多元化。

市值累積不是一朝一夕
總市值是一家企業的股本X股價,股本的累積通常包含了新股上市的現金增資(IPO)、為了擴充產能與充實營運資金等的再次現金增資(SPO)、公司賺了錢之後發給股東股票股利的盈餘轉增資等等,這些資本的累積沒有個十年、八年,很難擴充到相當大的股本,而股價當然就是當前投資市場給這家企業的定價。

近幾年台股衝上萬點,有許多明星個股出現,因為股價衝破每股1,000元,總市值水漲船高,但要突破兆元市值門檻,還是需要一定的資本累積來支撐。

因此,總市值可以說是用來衡量一家企業在資本市場受尊敬的程度,年營收則是一家企業在產業上的江湖地位。台股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台泥(1101),但1962年2月9日當天一起上市的還有大同(2371)、味全(1201)、中化(1701)、台紙(1902)、士紙(1903)等公司。

從1962台灣第一批上市公司掛牌以來,目前總市值超過兆元的上市公司是台積電與台塑化,前者具有半導體的領先技術,更是蘋果等智慧型手機晶片最重要的晶圓代工廠,市場的江湖地位不言可喻。台塑化則是台塑集團的四大公司之一,獲利能力不俗,也是法人投資人的常備股。

政府頂多能錦上添花
只不過,政府鎖定的產業方向與企業表現有時很難接軌,以兩兆產業來說,半導體產業的兆元企業就只有台積電一家,原本政府相當看好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與液晶面板(LCD)產業並沒有出現兆元級企業,反倒是倒了不少,金融機構還因為配合政府看好產業積極放貸,幾度成為呆帳受災戶,投資人也受到損失。

政府政策對產業的幫助往往是錦上添花,台積電、鴻海這兩家「兩兆企業」,展現的是對產業發展的堅持,不斷地維持技術領先、創新領先與堅實的管理,這些不斷累積營收成長與資本擴大的企業,才會是長期投資的好選擇。

評析
總市值可以說是用來衡量一家企業在資本市場受尊敬的程度,年營收則是一家企業在產業上的江湖地位。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5: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目標價 花旗喊270元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台積電今(17)日法說備受關注,從外資最近發布報告來看,多數保守看待台積電第1季業績表現,股價也已先行反映。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表現不如大盤,今日發布的前景展望是否符合或優於市場預期,將是影響台股後市關鍵因素。

外資最近對台積電看法多偏保守,只有少數券商逆勢看好。花旗環球在15日發布的最新報告將台積電目標價定在270元,為目前最高價。花旗環球預估,台積電今年全年營收將成長8.5%,高於業界平均預估的6%;今年全年獲利成長7.6%,高於業界平均預估的5.6%。

花旗環球分析,台積電表現將優於業界,雖然台積電在iPhone與智慧手機供應鏈曝險比重高,但由於技術領先與客戶分散,因此可望勝出,今年市占率將進一步提高。雖然花旗目前對台積電較其他外資樂觀,但也坦承,未來不排除下修台積電營收與獲利。

第1季本來就是電子股淡季,最近發布的外資報告大多下修台積電獲利預估與目標價。即使是看多台灣科技股的麥格理證券,在11日發布的報告也下修台積電今、明兩年每股純益(EPS)預估值,今年EPS下調4%到14.39元,目標價從270元下調到250元,主要是因為智慧手機需求減弱。

另外,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及滙豐近日也紛紛下調台積電目標價。外商普遍預計台積電本季營收比上季高點下滑15%,滙豐更悲觀預估台積電第1季營收將比第4季減少逾20%。

今年以來,外資賣超台積電已達3.4萬張,主要集中在開年第一周,最近外資買多賣少。台積電今年以來股價跌3.5%,不及加權指數0.4%的漲幅。

評析
台積電今日發布的前景展望是否符合或優於市場預期,將是影響台股後市關鍵因素。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法說會在即  陸行之提 5 點觀察重點

作者 Atkinson

就在 2018 年新 3 款 iPhone 銷售不如預期、蘋果首次下修 2019 年第 1 季財測之後,加上市場預期半導體市場將面臨反轉,以及美中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的影下,17 日將舉行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201 8年第 4 季法說就顯得格外重要。針對外資如此重視的法說會,前外資半導體重量級分析師陸行之也提出 5 點觀察重點,要大家好好審視台積電的未來狀況,並觀察未來整體市場的趨勢。

整理陸行之所提出的 5 點台積電法說會觀察重點,包括
1.2019 年第 1 季季衰退是否不超過市場預期的 13%。
2.2019 年第 1 季的毛利及營業利潤率是否能守住市場預期的 47.5% 及 36.8%。
3.除了蘋果及華為外的 7 奈米外,高通、AMD、賽靈思(Xilinx 的 7 奈米是否能在 2019 年第 3 季前,量產出貨補破蘋果的缺口。
4.台積電是否不會下修其全年營收成長 5% 到 10% 的預估。
5.台積電是否不會下修其 2018/2019 資本支出低於 100 億美元。
陸行之還進一步表示,如果每題 1 分,有 3 分及以上就是及格,不到 3 分就 「嘿嘿嘿」。

事實上,根據台積電日前所公布的 12 月份及 2018 年全年自結營收數字,在12 月份營收部分,2018 年 12 月台積電營收達到 898.31 億元,較 11 月份減 8.7%,也較 2017 年同期減 0.1%。合計,第 4 季營收來到 2,897.7 億元,較第 3 季增加 11.3%,較2017 年同期的 2.775.7 億元,增加 4.3%,順利達成財測目標,並且創單季營收新高紀錄。

至於,在 2018 年全年營收方面,則是一舉突破兆元大關,來到 1 兆 314.74 億元,較 2017 年增加 5.5%,創歷史新高紀錄。根據之前台積電在法說會上的預估,2018 年第 4 季的營收金額約在 93.5 億美元到 94.5 億美元之間,季增 10.1% 到 11.3%,毛利率 47% 到 49%,營業利益率 36% 到 38%。而若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為 30.8 元的基準來計算,營收將達新台幣 2,879.8 億元到 2,910.6 億元之間,較第 3 季增加 10.6% 到 11.8%。因此,第 4 季實際營收金額達到 2,897.7 億元的情況下,是順利達成財測區間數字。

因此,能不能延續 2018 年的好表現,或者如陸行之所提問,雖然有所衰退、但是整體 2019 年首季的表現仍將在市場可接受的範圍內,這些內容都有待在法說會上來確認。《科技新報》也將會帶來第一手的報導,敬請期待。

評析
陸行之也提出 5 點觀察重點,要大家好好審視台積電的未來狀況,並觀察未來整體市場的趨勢。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6: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跌破眼鏡…台積Q1營收估大減22%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短線營運遇逆風,昨(17)日法說會釋出本季營收最高恐季減逾22%的訊息,跌破法人眼鏡,且毛利率、營益率「雙率雙降」至近年單季低點。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坦言,今年營收年增幅僅1%至3%,無法達成台積創辦人張忠謀當初喊出的年增5%至10%目標。

這是台積電金融風暴以來,首見單季營收出現季減逾20%。魏哲家表示,今年是半導體業的「Slow year(成長趨緩年)」,預期產業庫存調整要到今年中才能回到季節性正常水位。全年來看,預估不含記憶體的半導體產業年成長1%,晶圓代工僅持平,台積電仍可優於業界平均。

台積電昨天漲3元、收220.5元,外資反手買超逾2,700張;ADR早盤震盪,一度跌1.5%。台積電法說會昨天由董事長劉德音、魏哲家和資深副總兼財務長何麗梅共同主持。對於法人關注首季展望對今年的產業景氣看法,台積電釋出訊息,都相對保守。

何麗梅表示,首季除了消費性電子成長外,通訊、電腦和工業用等領域晶片全數下滑,尤其智慧手機銷售不如預期,整體半導體庫存升高,導致台積電7奈米產能利用率銳減,預估單季合併營收將介於73億至74億美元,相當於季減21.3%至22.3%。

台積電在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時,當年首季合併營收季減30.5%、2009年首季合併營收季減達38.8%。雖然台積電過去曾多次強調美中貿易戰影響有限,不過由於貿易紛爭已影響全球經濟,進而影響高階智慧手機銷售。

台積電雖未透露個別客戶訂單動向,但坦承首季合併營收銳減,關鍵是7奈米產能利用率急降,且除了出貨手機應用處理器外,其他製程供應給特定客戶的晶片訂單也減少。

台積電去年第4季7奈米製程營收占比達23%,本季受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影響,預估毛利率將降至43%到45%;營益率也由上季的37%,降至31%到33%,也是近幾年少見的低點。

台積電預估今年手機相關晶片仍會成長,物聯網應用晶片則有雙位數增幅,車用晶片持平;高速運算電腦加計加密貨幣晶片部分,則有二位數跌幅。

評析
台積電預估今年手機相關晶片仍會成長,物聯網應用晶片則有雙位數增幅,車用晶片持平
 樓主| 發表於 2020-4-16 20:56: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資本支出 維持百億美元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預估今年營收年增幅度將縮小為1%至3%,但為衝刺5G和AI布局,仍全力強化先進製程,全年資本支出維持百億美元以上高水準,估約100億到110億美元,與去年相當。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向法人信心喊話,強調台積電目前所處的地位,包括客戶數、技術廣度和深度和產品涵蓋領域,都是歷年與業界之冠。長期來看,台積電毛利率以50%為目標,營收以美元計,維持年增5%到10%目標不變。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對7奈米製程推升今年營收成長深具信心,預估今年營收占比將由去年的9%,增為25%以上。

台積電資深副總兼財務長何麗梅透露,今年資本支出估為100億到110億美元,總金額雖較去年底法說會釋出的100億至120億元略減,但仍是高水位,主要考量台積電承諾給客戶的產能必須要在2020年到位。

評析
台積電為衝刺5G和AI布局,仍全力強化先進製程,全年資本支出維持百億美元以上高水準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5: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 去年每天賺近10億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7)日公布去年第4季稅後純益999.84億元,歷史次高,季增12.3%,每股純益3.86元。去年稅後純益3,511.3億元,歷來最佳,等於每天賺逾9.6億元,每股賺13.54元。
台積電去年第4季營收為2,897.7億元,季增11.3%,年增 4.4%;毛利率 47.7%,季增 0.3 個百分點,年減2.3個百分點,符合先前預估的47%至49%低標區間。

以應用別區分,去年第4季蘋果iPhone 進入出貨旺季,通訊營收季增27%表現最好,帶動7奈米營收比重拉升,其餘應用則全數下滑,包含電腦、消費性電子與工業用相關,營收分別季減 2%、35% 與 3%。

台積電去年第4季營益率為37%,季增0.4個百分點,年減2.2個百分點,落在先前釋出的預估值(36%至38% )中間;單季稅後純益999.84億元,季增12.3%,年增0.7%,每股純益為3.86 元,則追平新高。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台積電去年大賺3,511.31億元,每股純益13.54元,創歷史新高,經營團隊打算今年增發現金股息,且若政策通過得以分次發放,台積電也考慮採取分次方式發放股息。

台積電資深副總兼財務長何麗梅表示,台積電的自由現金流量相當健康,加上去年獲利亮眼,經營團隊確實會向董事會建議今年增發股息,不過因是董事會的權限,每股配息會增發多少,必須等農曆年後舉行的董事會決議後,再對外公布。

台積電去年股息提高至每股發8元,去年獲利大賺3,511.31億元,再締造上市公司最會賺錢紀錄,多家外資多認為今年配息保守每股配息8.5元起跳,也有至少五家外資券商認為可派發9元水準, 摩根大通和美林甚至更估可到9.5元。

評析
台積電的自由現金流量相當健康,加上去年獲利亮眼,經營團隊會向董事會建議今年增發股息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9: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魏哲家:2019是成長放緩的slow year

工商時報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總裁暨執行長魏哲家17日表示,而由於全球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定調2019年將會是成長放緩的slow year,預期全年不含記憶體的半導體市場成長率將僅1%,晶圓代工市場將與去年持平,而希望台積電表現優於產業平均水準,明年將重拾成長動能。

台積電去年營收及獲利同創歷史新高,但今年展望明顯趨於保守。台積電預估2018年不含記憶體的半導體市場年成長率達8%,晶圓代工市場年成長率達6%,台積電去年美元營收年成長率達6.5%,小幅優於產業平均水準。

不過魏哲家指出,今年因為美中貿易戰造成全球GDP下滑,加上半導體生產鏈庫存過高需要調整,2019年將會是成長放緩的slow year。魏哲家表示,今年以來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降溫,上半年看到客戶訂單減少及7奈米產能利用率明顯下降,所以對毛利率造成影響,但台積電仍看好7奈米製程會是今年營運重心,包括支援極紫外光(EUV)的7+奈米將在第二季進入量產,且有更多智慧型手機、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晶片會導入7奈米製程。此外,台積電上半年會開始試產5奈米,明年上半年進入量產預期不變,將重拾成長動能。

台積電預估7奈米占今年營收比重會達25%,台積電財務長何麗梅表示,下半年因產能利用率回升,毛利率會優於上半年,長期來看平均毛利率維持在50%以上是很好的目標。何麗梅說明,第一季包括智慧型手機及電腦等終端需求均轉弱,半導體生產鏈因庫存過高需要去化調整,去年底生產鏈庫存水位明顯高於季節性正常水準,所以台積電本季營收展望有較大的下滑幅度。上半年7奈米產能利用率下滑幅度比預期大,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後,利用率就會回升,下半年營運會明顯優於上半年。

評析
由於全球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定調2019年將會是成長放緩的slow year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9: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兩大掌門談笑風生 宣示先蹲後跳

工商時報 涂志豪/新聞分析

中美貿易戰餘波盪漾,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增,並壓抑了全球終端市場需求。影響所及,半導體生產鏈庫存過高,2019年對台積電來說,日子恐怕不太好過。不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暨執行長魏哲家對未來仍胸有成竹,劉德音說,看好人工智慧(AI)及5G的大趨勢會成為台積電未來幾年新的成長動能。

台積電是電子生產鏈的最上游,對今年景氣看法可說是洞見觀瞻。而台積電對上半年展望明顯保守,直指美中貿易戰造成太多不確定性,消費者的終端需求自然保守以對,今年營運面臨許多挑戰。不過,台積電昨日法說會公布第一季營收展望後,市場反而鬆了一口氣,多數業者認為最壞情況大概就是如此,下半年就會步入復甦成長階段。

劉德音及魏哲家昨日並未因展望保守而面露難色,兩大掌門人仍與在場法人及分析師談笑風生,對於中長期的產業前景顯然胸有成竹,意指2019年只是台積電在經過多年的快速成長後,短暫休養生息的一年,而2020年之後在AI及5G等新應用帶動下,台積電只要在先進製程完成布局,未來幾年營運仍是成長可期。

台積電制定了行動裝置、高效能運算、物聯網、汽車電子等四大平台,會是未來營運成長的新動能。而劉德音指出,台積電2019年四大平台的表現,行動裝置應用會小幅成長,物聯網應用會有兩位數百分比成長,汽車電子應用約與去年持平,高效能運算應用在不計入加密貨幣運算特殊應用晶片(ASIC)的情況下仍會略優於去年。

台積電看2017年至2021年的這5年當中,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5~10%。對台積電來說,2017年及2018年達成目標,雖然預期2019年營收幾乎沒有成長,但劉德音仍維持5年成長預期目標不變。

評析
劉德音看好人工智慧(AI)及5G的大趨勢會成為台積電未來幾年新的成長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6:5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法說後…外資看長不看短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落幕,釋出首季營收季減約22%財測,比市場最悲觀的季減20%預期,還要來得差,單季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也遜於市場估計值,然也喊話下半年會較好。外資分析師指出,台積電本次成績單只在及格邊緣,惟現金殖利率夠吸引力,18日可能開低,價值型買盤進場後可望走高。

繼摩根士丹利將台積電目標調降至199元後,預估將有外資再度開出降評「第二槍」。

根據知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在台積電法說前,提出5大觀察指標,對照台積電法說會訊息,首季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乃至全年營運成長力度,都比市場預期要差一些。

多家外資正在下修台積電財務數字,甚至降評,里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認為,整個半導體產業都走弱,台積電確實難以倖免。外資圈對台積電看法,轉為保守並不令人意外。

摩根大通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哈戈谷指出,台積電第一季財測走弱,今年全年成長幅度有限。小摩認為,台積電近期股價仍將走弱,3~6個月內預估在200~220元區間震盪,若第二季庫存修正結束,股價將觸底反彈。

明星外資分析師指出,外資對台積電看法,受到展望拖累,股價開低是合理推斷,不過,當市場行情有疑慮時,機構法人反而更願意增持台積電,因此,殖利率會是吸引力來源。

也有法人指出,台股近期走出一波「利空出盡」風潮,由股王大立光上季毛利優預期、觸發股價大漲點火,日前舉行法說的南亞科亦利空不跌,若由此一邏輯推導,台積電雖然短期展望不佳,想搶殖利率的買盤依然可能挾著利空出盡的威力,「錢」進台積電。

評析
台積電首季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乃至全年營運成長力度,都比市場預期要差一些。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7: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法說會 外資評「兩壞五好」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7)日法說會釋出本季營收季減幅度大於市場預估,但全年成長、資本支出及股利調高等展望不變,外資分析師認為股價短線雖難免有回檔壓力,但從法說會總體看來釋出「兩壞五好」的訊息,短期股價下跌後,長線支撐效應可望發酵,「回檔就是買點。」

摩根士丹利在台積電法說會前曾發布三大情境預測,基本情境預估台積首季營收季減10%至15%,全年營收成長或衰退5%,資本支出低於百億美元;最差情境是第1季減幅擴大到20%,兩種情境的合理股價皆下探「1」字頭。在展望短空長多下,法人認為,台積電股價可望守住200元大關。

外資分析師表示,台積電會中釋出兩大利空,一是第1季營收減幅高於預期,市場最悲觀預測季減20%,但台積電財測達22%,二是本季營益率、毛利率預估也低於預期,反映iPhone為主的手機需求低迷,7奈米貢獻及單季獲利恐跟著下滑。

不過,台積電強調,近期訂單下滑集中特定大客戶,景氣並未重演科技泡沫或金融海嘯的大衰退,同時看好下半年反彈、全年營收持續成長、股利連續調高,重申長期成長5%-10%的展望不變,是五個外資偏多解讀的正面訊號,有利股價重拾彈力。

亞系外資指出,由於台積首季財測不佳,今天開盤走跌機率大,但長線護短線支撐下,賣壓應有限。至於展望不好,外資會否期待創辦人張忠謀回鍋?外資直言「機率不大」、「沒想過」,不認為悲觀到要找救兵。

至於前知名外資分析師陸行之於會前發布「五個觀察重點」,據保守派法人分析,台積電分數只達0.5分,另外有法人認為可達1、2分,但都低於及格的3分,暗示明天開盤將有一定壓力。

外資圈認為,各大券商跟進下修短期財測無可避免,但因台積長期先進製程展望穩固,多數仍將給予「買進」評級,換言之,股價回檔可布局。

評析
從法說會總體看來釋出「兩壞五好」的訊息,短期股價下跌後,長線支撐效應可望發酵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7: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外資:台積股價回檔就是買點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17)日法說會釋出本季營收季減幅度大於市場預估,但全年成長、資本支出及股利調高等展望不變,外資分析師認為股價短線雖難免有回檔壓力,但從法說會總體看來釋出「兩壞五好」的訊息,短期股價下跌後,長線支撐效應可望發酵,「回檔就是買點。」

摩根士丹利在台積電法說會前曾發布三大情境預測,基本情境預估台積首季營收季減10%至15%,全年營收成長或衰退5%,資本支出低於百億美元;最差情境是第1季減幅擴大到20%,兩種情境的合理股價皆下探「1」字頭。在展望短空長多下,法人認為,台積電股價可望守住200元大關。

亞系外資指出,由於台積首季財測不佳,今天開盤走跌機率大,但長線護短線支撐下,賣壓應有限。至於展望不好,外資會否期待創辦人張忠謀回鍋?外資直言「機率不大」、「沒想過」,不認為悲觀到要找救兵。

外資圈認為,各大券商跟進下修短期財測無可避免,但因台積長期先進製程展望穩固,多數仍將給予「買進」評級,換言之,股價回檔可布局。

評析
因台積長期先進製程展望穩固,多數外資仍將給予「買進」評級,換言之,股價回檔可布局。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7: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立光條款 台積拚搶頭香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每年可望配發多次股利的「大立光條款」,可望由台積電搶頭香,成為季季配或半年配的領頭羊。台積電副總兼發言人何麗梅說:「季配息是一個好idea(想法),我們很喜歡,我們的投資人也喜歡。」台積電外資占比高達77.13%,她說,分季配息制在國外很常見,此案將於今年2月董事會決定。

台積電17日在法說會上釋出現金股利將超越前一年度看法,外資圈估計的8.5~9.5元,有望達陣,然台積電身為台股龍頭,現金殖利率上看3.85~4%獲國際機構法人青睞,有可能身先士卒,打響季季配息第一炮。

2018年11月1日公司法第228條之1、240條修訂案上路,股份有限公司得視章程規定之情形,每年分派二至三次盈餘,若以228-1條規定採多次分派,並以現金股利發放者,則可以董事會普通決議為之。權王台積電若採取一年多配的現金股利政策,預估將成為高獲利公司的領頭羊,對於去年賺了超過10元的台積電、大立光、牧德、譜瑞-KY、寶雅、國巨、環球晶等,都可望成為未來潛在可能一年多次配發股息的公司。

外資研究機構中,對台積電現金股利估算均高於前一年度,樂觀者如摩根大通、美林證券甚至喊出9.5元現金股利。不過,因台積電法說會後,今年的成長性不若過往強勁,法人認為,8.5元現金股利應是可期待的合理範圍。

假設台積電配息8.5元,以17日收盤價220.5元回推,殖利率是3.85%,外資分析師說,若因法說會利空導致股價下挫,一旦到達212.5元,現金股利就有4%;相較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現為2.7%左右,扣除交易成本的差距,也有將近1個百分點的利差,這對長線法人有很大吸引力。

外資交易室人員說,國際資金對台積電持股比重高居不下,達77%左右,其中考量不只有台積電位居晶圓代工全球龍頭、技術領先等優勢,更考量台積電流通性佳、配息穩定提高。因此,當台積電配息次數變多,等同為喜歡現金流的機構法人,創造出「季季可拿股利」的絕佳環境,有助提升外資對台積電的籌碼忠誠度。

評析
每年可望配發多次股利的「大立光條款」,可望由台積電搶頭香,成為季季配或半年配的領頭羊。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7:00: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自然人大戶 將成唯一輸家

工商時報 簡威瑟/台北報導

大立光條款起跑,台積電可望成為台股季季配的領頭羊。股務專家指出,此條款只有一個輸家,就是自然人大戶,因股利納入二代健保補充費課徵,單次1,000萬元上限,若股利超標,一年多配,將會出現一年多課的慘狀。

二代健保補充費的門檻為單次課徵上限1,000萬元,台積電採一年四次配發,意即原本一次僅繳納1,000萬元的二代健保補充費的上限將向上拉高,最高上限暴增四次共4,000萬元,為此,市場大戶無不怨聲載道。

但是若從課稅基礎考量下,自然人需要提列二代健保補充費,目前保險費費率為1.91%,上市櫃公司未來採季季配或半年配,大戶健保補充費將會向上拉高,成為二代健保補充費的最大支柱。

目前台積電主要自然人為經營團隊,包括曾繁城、劉德音、林錦坤及魏哲家等人,但都未觸及二代健保補充費最高門檻,持股張數目前在7,179至34,472張不等。

評析
上市櫃公司未來採季季配或半年配,大戶健保補充費將會向上拉高,成為二代健保補充費的最大支柱。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7: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年營收若是低標的1% 台灣經濟成長還能保2%?

聯合報 記者黃昭勇╱台北報導



台灣企業績優生台積電(2330)17日的法人說明會,針對2019年營收給出了預期之中、預料之外的數字:高標是成長3%,低標則僅將成長1%。

預期之中是因為蘋果手機賣不好,比特幣挖擴退燒,新的5G還沒上路,台積電的新主力客戶還不明顯;預料之外則是,全球市場並未真正進入熊市,多家國際機構預估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還有3%,台積電的營收成長會低於全球經濟成長?

如果只看台積電與台灣,從金融海嘯以來的數字分析,台積電年營收成長率只有3年低於台灣的經濟成長率,2019年會是第4次?還是台灣經濟成長率得下修?台北股市可能還沒修正完?

用單一企業表現看全台灣的經濟成長當然會有失之偏頗的問題,但台積電等外銷主力軍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則無可懷疑。尤其,台積電身處半導體產業上游,營收表現處於先期反映景氣的領先訊號(領先指標有其嚴謹定義,我們只討論台積電營收與接單可能反映的先期訊息),台積電成長有限,台灣2019年的出口成長是不可能太好。

10年GDP翻倍 下次何時可見到?
回顧歷史,經濟景氣有4~7年一個小循環、7~10年一個大循環的慣性。分析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從1991年的5兆倍增到2000年的10兆,大約就是10年的時間,當時的經濟成長率約是在6%到8%之間。

但,下一次要倍增到20兆元,難度就很高了。

以主計總處最新的預測,2019年台灣GDP規模大約是18.3兆元,如果要依照10年倍增的走勢,2020年的經濟成長至少得達到9%的高成長,才可能較2000年翻一倍。

最近一次台灣經濟有如此高速的成長是2010年的10.63%,但那是前一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而衰退,基期偏低的影響。若目前台灣經濟結構沒有大變化,兩岸關係沒有巨大改變,2020年要高速成長到近兩位數的機率偏低。比較可能的是再花四到五年,也就是下一任總統任期後半、約2024年或2025年左右,台灣GDP規模有機會站上20兆大關。

台積電年營收到2兆要再幾年?
回過頭來看台積電,金融海嘯前後,台積電合併年營收規模大約是3,000億元,如果加計其中一年的衰退,大約是花了7年、在2013年倍增到6,000億元,依此估算,2020年很有機會再倍增到1.2兆元。

以台積電年營收在2012年突破5,000億元,2018年倍增到1兆元計算,也剛好是7年。

假設性問題來了,按照這個周期,台積電年營收在2024或2025年有機會突破2兆元?

假設性的答案是,很、有、可、能。

首先,以前董事長張忠謀交棒時給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每年要成長5%到10%的目標設定,計算高標年成長10%,就等於是7年營收翻一倍。

台積電營收翻倍到上兆的過程,除了金融海嘯亂流的哪幾年,基本上都超過年成長10%的高標,這當中,蘋果的iPhone大賣、比特幣挖礦所需的高速電腦熱銷都帶動了台積電的穩定高成長。

台積電的2兆挑戰 vs 台灣的20兆挑戰
簡單歸納,2024年或2025年,很可能就是台積電挑戰年營收2兆大關與台灣GDP突破20兆規模的時間點。哪一個比較可能達成?

台積電在張忠謀的帶領下,不僅維持研發能量與領先國際的技術,更重要的是透過實戰培養接班人,讓後張忠謀時代仍有成長可期。儘管今年兩位接班人就達不到設定的目標,但從台積電預估7奈米製程占2019年營收將達20%、5奈米明年下半年量產來看,技術的發展與商業量產的腳步沒有變慢。

台積電,還是維持在技術領先、商業往前的軌道上。

反觀政府的領導班子,先不談政黨再次輪替的問題,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下台後,蔡總統是找了蘇貞昌院長回鍋,「台灣政府」這家公司的接班問題是嚴重的。(好吧,張忠謀也曾在交棒給曾任台積電總執行長的蔡力行後重回第一線。)

蔡政府力推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與能源轉型的風電發展,前者遇到台中、高雄等新市長對誰出錢?有沒有效益的懷疑而裹足;後者受到政府該不該補貼購買再生能源、發展國產化的雜音。

就接班與計畫來看,政府的脈絡遠不如台積電清晰。

回歸投資面,不論是主計總處再次下修2019年經濟成長,台積電成長維持優於台灣經濟成長;或是台積電僅達低標而低於台灣經濟成長。前者將會是投資人重新檢視台股大環境,後者是國際投資人調整亞太科技股投資比重,台股恐怕都還得修正。

當然,也很可能市場出現好消息,逐季檢視的台積電在下一次法說會調高2019年的營運目標,那將會是台灣經濟的好消息。

評析
台積電營收翻倍到上兆的過程,除了金融海嘯亂流的哪幾年,基本上都超過年成長10%的高標
 樓主| 發表於 2020-5-30 17:02: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8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法說後 僅1外資降評

聯合晚報 記者馬瑞璿、張家瑋/台北報導



台積電(2330)法說會上公布第1季營收將季減21.2-22.3%,主要是受到大客戶智慧型手機成長力道衰減影響,由於季減幅度低於法人先前預期,市場相當意外。不過,從外資出具的最新報告看來,外資長線大多仍看好台積電表現,僅小幅調降台積電目標價,其中一家外資對台積電深具信心,調升台積電目標價至258元,但也有一家外資悲觀看待,不僅調降台積電評等至「劣於大盤」,目標價也下修至211元。台積電股價今開低走低,下跌2元,收在218.5元。

台積電對今年全年營運展望保守,主要原因在於總體經濟不確定性,恐對需求造成不利影響,供應鏈庫存調整恐將延續到今年中,2019年營收僅將年增1-3%,成長幅度低於5-10%長期平均成長目標。

港系外資是此次外資中,唯一一家調升目標價的券商,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從242元調升到258元,點評台積電現在雖面臨最壞的時光,但也可能是最好的時光。

港系外資指出,對於科技產業來說,現在正是走入下一代新科技的關鍵時刻,而台積電擁有強大的現金流,加上3奈米、5奈米、7奈米產品均將成為未來重要成長動能,持續看好台積電長線走勢,雖然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營運面臨逆風,但在技術持續引領市場的前提下,港系外資仍對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營運深具信心。

日系外資表示,近一個月以來,市場加速下修台積電財務預測,恐讓台積電股價較其他半導體廠更快觸底,由於存貨天數在去年第4季達到高峰,且存貨高水位情況有可能延續到今年第1季,將讓台積電今年上半年面臨壓力;但長線看來,7奈米製程有望讓台積電在景氣回溫時率先獲得訂單,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從260元下修到254元。

歐系外資則認為,此次半導體景氣循環下行風險高,推估全球半導體市場今年將衰退5-7%,因此,將台積電評等從「優於大盤」調降至「劣於大盤」,目標價從240元降到211元。

評析
在技術持續引領市場的前提下,港系外資仍對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營運深具信心。
 樓主| 發表於 2020-6-2 15:30: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六外資砍價 台積仍抗跌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台積電法說會保守看半導體景氣,摩根大通等十大外資最新報告,調升及調降目標價分別有一家和六家,包括里昂同步把權王評級降至「劣於大盤」。由於多數利空已經反映,加上公股行庫買盤進場,台積電昨(18)日相對抗跌,周五ADR開盤續漲。

外資昨日轉賣台積電、賣超1.3萬張,投信、自營商自行買賣部位也雙雙賣超,不過與去年第2季法說會不如預期相比,當時外資連續多天賣超10多萬張,這次外資圈領先示警,周四台積電ADR價格收漲,支撐昨日賣壓緩解,配合八大公股買超959張,終場股價小跌2元收218.5元。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環球、滙豐、大和資本、野村、美林、麥格理、里昂及馬來亞銀行等十大外資最新報告中,也因為半數以上提早調降財測,因此新出爐報告雖仍有券商下調目標價,但調幅都不算大。

包括花旗由270元降至263元、大和266元降至255元、野村260元降至254元、摩根大通245元降至240元、馬來亞220元降到210元。少數調幅較大是里昂,降評至劣於大盤又把目標價降至211元;但滙豐看好台積電先進製程發威,逆勢調高到258元,是唯一一家調升目標價的外資。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哈戈谷表示,這次台積電最大的不如預期,就是第1季營收減幅達22%,遠高於市場預估,由於第2季是淡季,他研判上半年表現都不好,不過好消息是,台積電不悲觀看下半年,客戶採用7奈米、5奈米的意願仍積極。

哈戈谷評點台積電今年展望,是「整理期」比外界預期來得久,但長線爆發力不減。他預料,台積電近三到六個月的股價,會在200元到220元區間震盪,一旦庫存去化的利多釋出,將隨時啟動漲勢。

花旗環球最新目標價暫居主要外資最高,成為最樂觀看台積電的代表。內容不約而同分析,台積電上半年衰退無可避免,不過下半年7奈米貢獻大增,將是台積技術發展最頂峰,而且客戶廣度達到歷來最廣的情況;預估全年7奈米營收比重可達25%,較去年的9%倍增,支撐每股純益(EPS)持平去年,2020年進一步達到16元。

評析
台積電上半年衰退無可避免,不過下半年7奈米貢獻大增,將是台積技術發展最頂峰
 樓主| 發表於 2020-6-4 18:42: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華爾街日報:台積電英特爾爭鋒 各有隱憂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8日專電

華爾街日報報導,半導體雙雄台積電與英特爾競爭激烈,台積電製程技術領先,業績卻受iPhone需求降溫拖累。英特爾近期股價表現亮眼,有望繳出亮麗年報,但好運勢不易維持。

台積電用於縮小微處理器尺寸的製程技術在去年超越英特爾(Intel),並運用這類技術替蘋果公司(Apple)生產iPhone應用處理器、打造輝達(NVIDIA)設計的熱門繪圖晶片。報導形容,台積電這陣子讓英特爾的日子很不好過。

但技術領先,未能讓台積電躲過市場需求走弱帶來的陣痛。iPhone買氣降溫,連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泡沫破裂,導致「挖礦」所需的繪圖晶片庫存暴增,使台積電業績受到衝擊。

台積電保守看待半導體業景氣,本週預估今年首季營收達73億至74億美元,季減約22%,衰退幅度大於市場預期的10%至20%。

相較之下,英特爾下週有望公布極為亮眼的年報,營收與營業利益創歷史新高,繳出2011年以來最佳成長率。英特爾因業界晶片供應吃緊而受益,主力放在個人電腦(PC)與伺服器市場價位較高的產品,躲過智慧型手機需求減弱的風暴。

但英特爾也面臨不少挑戰。隨著英特爾增加資本支出、提高產能,PC晶片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有望緩解。此外,PC需求連兩季成長後也出現降溫跡象,調研機構顧能(Gartner)估計去年第4季全球PC出貨量年減4%。

在資料中心方面,超微(AMD)推出台積電代工的最新伺服器晶片,預計挖走英特爾一部分市場。與此同時,亞馬遜(Amazon.com)等雲端服務業者過去兩年大舉投資帶動的晶片銷售熱潮可能降溫。

此外,英特爾前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去年因個人行為不當去職後,新舵手尚未浮上檯面。英特爾過去一季股價表現在科技權值股中名列前茅,華爾街日報認為,英特爾股價續旺有一定難度。

評析
iPhone買氣降溫,挖礦所需的繪圖晶片庫存暴增,使台積電業績受到衝擊。
 樓主| 發表於 2020-6-4 18:43: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1月19日《財訊快報理財年鑑》第201901期,供同學參考

七奈米強勢爆發

文/李純君

七奈米成為台積電最引以為傲的產線,其利用率的高低,牽動台積電一年營收與獲利的起伏,早先估計進入2019年後,即使步入第一季的產線淡季,七奈米依舊可以滿線,無奈蘋果、高通加上華為聯手砍單,台積電的七奈米在第一季無法發揮應有的貢獻,更無法繳出淡季不淡的成績單,不過進入第二季後,利用率將開始回升,下半年隨著AI與5G晶片訂單大舉釋出,台積電七奈米產線又將供給告急,2019年營運將先蹲後跳。

Q2起AI和5G晶片訂單陸續到位
蘋果2018年新機銷售遠不如預期,以及美中貿易戰蔓延,終端市場買氣急凍,台積電最自豪的七奈米產線在2019年首季算是遇到亂流,產能利用率從原先預期的可以滿載到剩下九成左右,連帶讓台積電第一季營運展望拉警報,還好進入第二季後,Xilinx等客戶投片量大增,加上AI晶片訂單陸續到位等挹注下,台積電七奈米產線利用率將開始回升,連帶更在AI、5G、汽車電子等加持下,下半年諸多新款七奈米的高單價晶片要問世,讓台積電七奈米產線利用率再度衝上滿載水位,甚至有望再度大滿線。

回顧台積電的七奈米,因為驗證期至少長達半年,所以客戶端真正開始大舉拉貨時間多半源自2018年第四季,當時台積電主要有七大客戶加持,包括蘋果A12核心處理器、高通(Qualcomm)Snapdragon 855、海思(華為)的麒麟980、賽靈思(Xilinx)的聖母峰(Everest)可程式邏輯晶片、AMD的「Rome」的伺服器處理晶片和「Vega 20」繪圖晶片,以及大陸寒武紀的AI晶片,和比特大陸七奈米比特幣挖礦運算ASIC,在上述七奈米訂單加持下,雖然2018年第四季中旬過後,半導體景氣有明顯降溫跡象,但台積電受惠於七奈米製程滿線,單季營運依舊表現穩健。

但慘的是,進入2019年開始,蘋果因為在2018年推出的3款手機售價太高、定位不清,銷售量甚為糟糕,連帶導致在台積電採用七奈米製程的A12核心處理器,晶片庫存水位高,而蘋果更在2018年底通知台積電,停止拉貨,且在2019年第一季停止釋單。蘋果喊卡,台積電七奈米產線利用率大降,原先台積電預期,高通與華為(海思)的七奈米訂單可以適時補上閒置產能,無奈美中貿易戰打亂整個市場節奏,終端市場買氣大受打擊,高通不單延後對台積電七奈米的下單時間,也大砍釋單量,同樣的,海思也對台積電告知,首季下單數量將比原先短少三~五成,這讓台積電2019年首季的七奈米產線利用率,拉了警報。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訊快報理財年鑑》第201901期】

評析
下半年隨著AI與5G晶片訂單大舉釋出,台積電七奈米產線又將供給告急,2019年營運將先蹲後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