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49: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5日世界日報,供同學參考

繼大豆船後…滿載特斯拉貨輪狂奔中國

世界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繼「狂奔的大豆船」之後,彭博報導,特斯拉正忙著向中國市場搶運新生產的Model 3,目的是趕在3月1日中美貿易戰休兵截止日期前盡可能鋪貨,避免隨後可能出現的高關稅影響。

報導指出,共有3艘滿載Model 3車型的貨輪,將在本月底前抵達中國港口,每艘船足足有兩個橄欖球場的長度。其中一艘已於13日抵達港口,另外兩艘抵達港口的時間分別為19日和24日。

雖然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已正式開工建設,本土化顯然也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和關稅影響,但中國工廠真正推出組裝車,最早也是今年底的事情了。

報導指出,即使Model 3的價格,相對於之前推出的Model S和Model X已大幅下降,但仍遠高於中國本土廠商生產的電動汽車,此外中美貿易戰也可能推漲Model 3的成本。

評析
共有3艘滿載Model 3車型的貨輪,將在本月底前抵達中國港口,每艘船足足有兩個橄欖球場的長度。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4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8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美傳「三套關稅劇本」 汽車業剉咧等

聯合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美國商務部預定十七日向總統川普呈交有關進口汽車是否威脅國安的調查結果報告,據傳將建議三套關稅選項,在美歐汽車生產或銷售銳減之際,加重全球汽車業面臨的逆風;業者也擔心美國關稅措施將牽動國際供應鏈,讓情況雪上加霜。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的結論是汽車進口確實威脅到國安。德國經濟周刊報導,商務部將建議三個選項,第一是比照鋼鐵國安關稅,對進口車全面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第二是比照歐盟,對進口車全面徵收百分之十關稅;第三是對電動車與相關零件課稅。相較之下,美國目前對多數進口車課徵的關稅稅率為百分之二點五。

德國經濟周刊指出,歐盟官員透露已準備好回擊美國的關稅行動,歐盟的關稅報復措施清單將針對價值兩百億歐元的美國輸歐汽車產品,包括特斯拉的電動車。

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說,汽車關稅威脅是讓歐洲有動機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唯一方式,他說,歐洲人或許在拖延時間,期盼川普無法連任,但貿易失衡問題仍是下一任美國總統要擔心的議題。

川普收到商務部的報告後,須在九十天內做決定。他先前已放話為逼迫歐盟與日本坐上談判桌,支持對進口車徵收百分之廿關稅。不過,即便川普政府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加拿大與墨西哥仍將受惠於新版北美自貿協議,輸美汽車享有免關稅待遇。

華爾街日報與彭博資訊分析,若川普對進口汽車與汽車零件加徵百分之廿、甚至百分之廿五關稅,從日本、德國與南韓賣到美國的汽車售價將大漲,影響美國境內銷售的近半數汽車;美國百分之四十八小客車仰賴進口。

據估計,每輛美國製汽車因此增加的關稅成本將多達二二七○美元,進口車的關稅成本增幅更上看六八七五美元,使美國新車年銷售減少一三○萬輛,迫使許多消費者轉向二手車。若美國的貿易夥伴提出報復措施,美國汽車與零件出口也將受衝擊。

美國一月汽車與零件生產銳減百分之八點八、歐洲上月汽車銷售下滑百分之四點六,美國加徵汽車與零件關稅恐將加重汽車業面臨的逆風,並加劇全球經濟降溫的困境。

評析
歐洲人或許在拖延時間,期盼川普無法連任,但貿易失衡問題仍是下一任美國總統要擔心的議題。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歐盟揚言報復 鎖定特斯拉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歐盟內部人士透露,若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歐盟可能會以關稅報復回應,報復清單包含特斯拉的電動車。

德國經濟周刊報導,歐盟官員透露,已經準備好回擊美國的汽車加徵關稅行動,歐盟的關稅報復措施清單將針對價值200億歐元(226億美元)的美國輸歐汽車產品,其中包括特斯拉的電動車。

根據德國經濟資訊研究院(Ifo)15日公布的資料,如果美國實施25%的永久關稅,德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可能會銳減約50%,相當約170億歐元。

評析
若川普決定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歐盟可能會以關稅報復回應,報復清單包含特斯拉的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亞馬遜密集下注 Aurora 和 Rivian,汽車趨勢悄然生變

作者 雷鋒網

亞馬遜正不斷擴大業務領域,投資的企業也在不斷增加。

2 月 15 日,亞馬遜以領投方身分進入電動卡車公司 Rivian 新一輪 7 億美元融資的動作,讓這家電商起家的平台再度受到關注。畢竟,幾天前自動駕駛汽車公司 Aurora 剛宣布,已從亞馬遜、紅杉資本和殼牌的投資部門等投資者獲得 5.3 億美元以上的資金。

自 2011 年投資網約車平台 Uber,到後來先後多輪注資卡車貨運平台 Convoy,再到今年初,短短幾天時間內分別在自動駕駛和電動車領域進行布局,亞馬遜對汽車出遊領域的投資動作連連,或許意味著出遊趨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領投 Rivian
當前,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市場一家獨大。

數據顯示,特斯拉擁有美國電動車約 80% 的市占率,占美國電動車總營收的九成以上。在這種格局下,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dam Jona 認為,Rivian 今後將對特斯拉構成挑戰,理由是前者是一家真正重新進行車輛設計的初創企業。

據了解,Rivian 創立於 2009 年,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底特律的車企,創始人兼 CEO 為 RJ Scaringe,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汽車實驗室並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

根據維基百科,最初,Rivian 計劃推出一款百公里燃油 3.92 升的汽車,但是由於該公司在 2011 年將業務重點轉向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所以原有產品計畫並未成行。2015 年,Rivian 獲得大筆投資,開始在密西根和灣區建立研究設施,並專門研究電動自動駕駛汽車,著手建立相關產品的整體生態系統。

截至目前,Rivian 的產品主要是純電動皮卡和 SUV。按照計畫,Rivian 將在 2020 年秋季開始銷售首款電動皮卡車型 R1T。

根據 Rivian 官網介紹,其電動驅動器透過 4 個獨立的電機提供動力和扭矩,每個車輪可提供 200 馬力。同時,這家公司還透過 180 千瓦時的電力,開發出一套具備智慧電池管理系統的電池組。而且,每台 Rivian 的車輛均標配了 Level 3 等級的自動駕駛硬體。

對於此次投資,亞馬遜全球消費者首席執行長 Jeff Wilke 表示:「我們受到 Rivian 對電動交通未來願景的啟發。RJ 已經建立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組織,擁有與之相匹配的產品組合和技術。我們很高興能投資這樣一家創新公司。」

目前尚不清楚亞馬遜此次領投的具體金額,但巨頭對電動車領域的發力,與其自身業務擴張,以及近幾年全球車企向電動化轉型均有密切關係。

亞馬遜的布局
2 月 1 日,亞馬遜發布的 2018 年度財報顯示,其去年全年的銷售額達到 2,323.87 億美元,與同期相比增長 30.9%,淨利潤 100.73 億美元,與同期相比增長 232.1%。

據亞馬遜 CFO 布萊恩·奧爾薩夫斯基透露,去年增長最快的業務分別是註冊業務、AWS 雲端計算、廣告和全食超市。其中,AWS 的 21.8 億美元的營業利潤成為亞馬遜的利潤支柱,占其總營業利潤的 57.5%,這說明亞馬遜仍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科技公司巨頭。

主體業務貢獻巨額利潤之外,有媒體注意到,亞馬遜將運輸和物流服務首次列入風險因素。

「我們的業務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在不同行業有許多競爭對手,包括實體、電子商務和零售、電子商務服務、數位內容和電子裝置、網路和基礎設施計算服務、運輸和物流服務,以及跨地域的競爭,包括跨國界競爭。」亞馬遜在年度財報中表示。

雖是首次提及物流重要性,但亞馬遜對相關領域的投資早已有之。雷鋒網整理亞馬遜和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的過往投資發現,在遍及遊戲、醫療、傳媒、金融等投資中,對於汽車出遊的投資最早於 2011 年浮出水面。

2011 年 5 月,網約車平台 Uber 開始在美國紐約營運,隨後在 B 輪融資中獲得 Menlo Ventures、傑夫·貝佐斯和高盛共計 3,200 萬美元投資。之後,Uber 在出遊領域不斷探索盈利模式,在觸角伸向外賣、貨運等領域時還與亞馬遜有交集。

以物流卡車為例,自 2015 年在種子輪進入 Convoy 後,亞馬遜連續 3 輪投資了這家被稱為「貨運版 Uber」的卡車物流平台。

做為一家由電商平台起家的公司,運輸和物流服務對於亞馬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最新消息顯示,亞馬遜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從美國航空運輸服務集團(ATSG)再租賃 10 架 B767 貨機,將其 Prime Air 品牌貨機數量增加至 50 架,透過擴大集團的航空網路增強本土市場物流能力。

除了航空網路,亞馬遜在物流貨車、快遞服務、無人配送等方面均有所嘗試。華爾街預測亞馬遜今年將加倍發展送貨服務,屆時或與聯邦快遞、UP 產生直接競爭。

與此同時,對於汽車出遊領域的投資仍在不斷增加。幾天前,自動駕駛汽車初創企業 Aurora 宣布,已經從亞馬遜、紅杉資本和殼牌等投資者籌集到 5.3 億美元以上的資金,估值超過 25 億美元。與 Rivian 直接生產車輛不同,Aurora 主要與福斯、現代和拜騰等合作,為客戶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我們一直在尋求投資創新的、客戶至上的公司,Aurora 就是這樣的公司。無論是在訂單履行中心還是在路上,自動駕駛技術都有可能幫助我們的員工和合作夥伴的工作變得更安全、更有效率。」亞馬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下個趨勢
從共享經濟到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汽車出遊領域的趨勢正在發生變化。

業內普遍認為,園區和物流等固定線路將是最早實現自動駕駛的場景。對於美國市場來說,迫切程度或許更大。

公開數據顯示,美國卡車市場規模超過 7,000 億美元,70% 以上的貨物依賴貨車運輸,且長期面臨卡車司機短缺的難題,透過自動駕駛方案解決提升物流效率由此成為業界發力的重心。亞馬遜從早期注資共享平台,到現在對 Aurora 和 Rivian 的密集投資,暗合這一趨勢。

事實上,Uber 在全盛之時,也曾在 2016 年 8 月宣布收購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Otto,並計劃和 Volvo 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2017 年 11 月,特斯拉發表了無人駕駛電動卡車 Semi ,續航里程可達 800 公里,負載能力超過 36 噸,並且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以無人駕駛模式行駛。

一定意義上,全球汽車自動化和電動化不可逆的背景下,亞馬遜選擇投資 Aurora 和 Rivian,未來既可以與自身的物流服務進行融合,同時也是押注下個趨勢的前瞻動作。

中國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同樣在受到資本認可,比如智加科技(Plus.ai)、嬴徹科技等。不久前,圖森未來宣布獲得新浪資本領投的 9,500 萬美元 D 輪融資,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進而躍升獨角獸序列。

除了初創平台,百度和部分傳統車企等也在布局自動駕駛卡車。去年 11 月,百度發表了與江鈴汽車合作開發、名為「特順」的 L4 等級自動駕駛車輛,主要適用於園區接駁、物流分撥等場景。此外,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Udelv 基於百度 Apollo 3.5 平台開發的 Newton,也已與當地 Volvo 商店合作送貨服務。

整體來看,亞馬遜、百度等科技巨頭對於自動駕駛和電動卡車的投入,勢必會加快新技術的商業化進程,這對於業界和消費者來說或許都是好事。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亞馬遜以領投方身分進入電動卡車公司 Rivian 新一輪 7 億美元融資的動作,讓亞馬遜再度受到關注。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1: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中國EV商機大!Nidec傳建新廠、倍增關鍵零件產能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15日報導,中國車市雖減速,不過因當局加強環保規範、提振電動車(EV)相關需求龐大,也吸引企業擴大對EV主要零件的投資,日本電產(Nidec)就計畫倍增中國EV關鍵零件「驅動馬達」產能。驅動馬達相當於EV的心臟部位、等同汽油車的引擎。

除Nidec之外,德國Bosch將在中國量產驅動用零件,日立和本田也在中國設立新公司、將在中國當地生產EV馬達。

報導指出,Nidec目前在中國浙江省興建中的驅動馬達新廠(第一工廠)預計將在今年5月正式量產、年產能為60萬-70萬台,而Nidec計畫投資200-300億日圓在上述新廠鄰近地興建第二工廠,年產能預估將同於第一工廠,且預計會在2020年啟用生產。Nidec的EV用驅動馬達產品已獲得中國廣州汽車集團的轎車採用、且預估會在近期內開始供貨給歐洲車廠使用,目標在2025年度將該事業營收擴增至2,000億日圓。

Nidec日前雖以中國景氣減速為由調降今年度(2018年4月-2019年3月)財測,不過將中國EV相關市場定位為成長領域。

根據Nidec 1月23日公佈的財報資料顯示,2018年度前三季(2018年4-12月)期間「車用產品事業」銷售額成長3.2%至2,237.66億日圓;「精密小型馬達事業(包含震動馬達(或稱為觸覺元件)、硬碟機(HDD)用馬達等產品)」銷售額則下滑0.5%至3,432.53億日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14日公布統計數據指出,2018年中國新車銷售量年減2.8%至2,808萬台。據日媒指出,中國新車銷售量陷入萎縮、為28年來(1990年以來)首見,陷入萎縮主因為美中貿易摩擦、衝擊消費者購車意願。

根據中國乘聯會公布的資料顯示,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00.8萬台,年增88.5%,高於2017年增速;其中,12月新能源車批發銷量達16萬台,月增19%,年增79.1%。

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在中國、歐洲、美洲需求加持下,預估2035年全球電動化車款(xEV;包含電動車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油電混合車HV、輕型HV(Mild-Hybrid;48V)和燃料電池車FCV)市場規模(銷售量)預估為6,341萬台、將較2017年(442萬台)飆增13.3倍(增加約1,330%):其中,中國市場預估為2,045萬台、將較2017年(83萬台)暴增23.6倍。

富士經濟在另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2035年EV全球銷售量預估將暴增至1,125萬台,將較2017年跳增近14倍(增加1,380%)。其中中國EV市場預估將在2018年以後呈現急速擴大,加上2020年左右隨著外資車廠在中國生產的EV車款陸續開賣,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而受中國EV需求持續擴大影響,預估將讓歐洲、印度加快推動EV。

評析
中國車市雖減速,不過因加強環保規範、提振電動車相關需求龐大,也吸引企業擴大對主要零件的投資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2: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8日風傳媒,供同學參考

Tesla進入中國,賣得贏本土品牌嗎?
專家用PEST分析法解讀產業現況

綠學院         王煜全

面對未知,我們的抉擇往往不靠譜—不是靠猜測,靠直覺,就是靠道聽塗說。如果你能更清楚地看到未來的世界會如何發展,你就能做出更理性的抉擇。你可以了解一個行業的全局,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歷史和未來趨勢,就可以在行業裡順利地開展工作。

我們今天來用PEST分析法(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Technology)看懂前幾年美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宣布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面臨什麼樣的大環境呢?跟大陸本土的汽車廠商相比,特斯拉擁有怎樣的優勢和劣勢呢?

Politics(政治環境)
隨著大陸經濟的蓬勃發展,環境污染也不斷加劇。在低碳環保成為世界主流聲音的今天,大陸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許多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利多相繼出台。

例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購買電動車可以享受國家新能源補貼。此外,根據當地政策,消費者還可以享受區域性新能源補貼以及免除徵收車輛購置稅的政策優惠。

不僅如此,在一些限制汽車牌照發放的城市和地區,電動車還可以享受免抽籤的政策,甚至可以免交新車上牌費。如今,在北京抽籤買汽油車,中簽率已經低於1/800,而且,抽籤每兩個月才進行一次。但是買電動車不需要抽籤,只須排隊拿牌照即可,這對於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不過,這些優惠只針對大陸製造的電動車,作為進口車的特斯拉,其消費者與這些優惠政策無緣。正因為政策偏向本地的電動車品牌,所以,政治這一宏觀因素不僅沒有給特斯拉帶來好處,還會給特斯拉的市場佔有率帶來直接威脅。

Economy(經濟環境)
大陸雖然是GDP大國,但是由於家庭可支配所得的限制,對於高質量的電動車消費能力十分有限。

特斯拉之前的電動車在中國大陸的價格平均是本地國產電動車的3~5倍。一輛Tesla Model S標準版售價約70萬人民幣,Tesla Model X則約為80萬人民幣。大陸國產電動車平均在20~30萬人民幣,加上大陸政府補貼,價格更低,兩者價差懸殊。

為了爭奪大眾市場,特斯拉推出Model 3,售價僅約40萬人民幣(含車輛購置稅及保險等),基於品牌優勢,以及具競爭力的價格,預計可以獲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不過,大陸汽車產業起步較晚,在電動車的基礎設施建設環節較為薄弱。特斯拉電動車充電有兩種選擇,一是在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或超級充電樁充電,二是在自家安裝充電樁充電。在大陸,大多數城市居民都居住在住宅小區,車庫也往往是公共區域,如果要安裝充電樁,需要得到物業和其他業主的同意。這在無形中增加了用戶的使用成本,是特斯拉和所有電動車面臨的一道難題。

此外,2014年7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降,現在原油價格僅為45美元一桶。油價的下降無疑會對電動車的消費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在消費水平並不高的大陸,特斯拉難逃其影響。

Society(社會環境)
由於環境污染日益加劇,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意識也逐漸覺醒。人們在消費時,比以前更加注重節能減碳,電動車剛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這對於特斯拉是一大優勢。

但是,特斯拉也面臨著另一個挑戰,那就是共享經濟這種新商業模式的衝擊。Frost&Sullivan全球總裁Aroop Zutshi認為,過去,人們會非常注重擁有某些東西,現在,越來越多人傾向於不再擁有某些東西,而是對擁有的權利進行一種交易,比如Uber、滴滴打車的租車模式,未來人們將會更加注重對擁有的權利進行互動。人們價值觀的轉變,也會對特斯拉造成一定的影響。

Technology(技術環境)
作為電動車的開拓者,特斯拉一直處於技術領先的壟斷地位。就汽車整體的安全性來說,大陸汽車產業整體發展晚,技術落後於美國,處於劣勢。

特斯拉電動車基本性能已經達到傳統跑車水平,以Model S為例,標準版最高時速可達225公里∕小時,靜止起步至時速100公里僅需4.4秒。Ludicrous加速模式升級的Model S從靜止起步至時速100公里甚至可以達到2.7秒,完全可以與法拉利、保時捷等傳統超跑相媲美。這些綜合性能的高度是大陸電動車暫時無法企及的。

而另一項至關重要的數據—電動車的續航里程(NEDC),Model S標準版續航里程可達480公里,Ludicrous加速模式可達613公里。相比之下,本地的電動車續航里程普遍在350公里左右,兩者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就汽車電力補給來說,特斯拉獨創了90秒更換汽車電池的換車系統,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

早在2014年,特斯拉宣布開放其下所有電動車的相關專利,包含700項專利及未來專利,最大化地推動整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理論上,大陸的汽車品牌與特斯拉掌握了同等程度的技術專利。但是由於大陸汽車產業整體發展落後,加之特斯拉本身就是電動車的領跑者,所以總體而言大陸的科技環境因素對特斯拉來說更為有利。

產業觀察是一場持久戰,持久的專注才能讓你看得更準。有了這些捷徑,你就能在分析產業、企業時更快地上手,更準確地做出判讀。

評析
由於大陸汽車產業發展落後,加之特斯拉就是電動車的領跑者,大陸的科技環境因素對特斯拉更有利。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2: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鋰電池原料缺 美鑽研回收技術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有鑑於全球對鋰電池原料需求不斷攀升,為了因應潛在供應短缺的風險,促使美國政府著手發展回收電池技術,透過回收電動車、手機等裝置的鋰電池,盼能取得更穩定且可靠的原料來源。

美國能源部宣布,在國家安全考量下,將斥資1,500萬美元在芝加哥附近的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展開三年的研發計畫。此研究案將結合阿貢、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及數家大學之力,合作開發最新技術,冀望趕上中國在製造與回收鋰電池的實力。

美能源部旗下的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辦公室官員西蒙斯表示,美國仰賴他國供應鋰、鈷、鎳、石墨等金屬以及電池成品,實在不利於國家安全,因為這些來源國之中,有些並非親密盟友。

專家指出,鋰鹽(Lithium salts)主要產於少數南美、非洲國家以及澳洲,鈷礦則大多來自剛果。近期與美國貿易關係緊張的中國,則是鋰電池的生產重鎮,中國已積極回收電池以取得鋰原料,減少對鋰原料的進口依賴。

鋰電池需求持續增加,也是美政府投入研發回收技術的原因。能源部成立的最新回收中心ReCell Center主任史班根柏格(Jeff Spangenberg)表示,美國車廠未來十年大舉投入打造電動車,加上目前電動車電池也接近使用年限,因此現在是展開電池回收的時機。

史班根柏格說:「我們進行很多分析...如果不進行回收,我們的材料將會用盡。如果我們能從回收材料取得穩定供應源,這將大幅降低風險。」

Creation Inn僱問、鋰電池產業研究員梅林(Hans Eric Melin)表示,「在美國回收鋰電池實在沒道理,當地無法使用這些材料,除非你要賣到中國,因為那裡才是電池生產地。」

評析
為了因應潛在供應短缺的風險,美國著手發展回收電池技術,盼能取得更穩定且可靠的原料來源。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2: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德國衝刺電動車 擬延長補助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財政部長蕭茲(Olaf Scholz)向媒體透露,政府計畫延長電動車購車補助,以提振市場對潔淨汽車的需求。

蕭茲表示:「德國政府不會在2021年停止對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的稅務補貼,而是打算在未來10年維持這項計畫。」

柴油車排氣造假醜聞拖累,讓德國汽車產業陷入低潮,德國努力提升電動車銷量。蕭茲表示,電動車有助改善空氣品質,和達成氣候目標。


不過蕭茲亦指出,油電混合車的補助規定會較嚴格,未來油電混合車電池動力行使的距離,要比現在更遠才符合補助資格。

德國政府在2016年推出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購車補助,購買純電動車的車主可獲得4,000歐元補貼,購買油電混合車可獲得3,000歐元補助,政府和汽車業者平均分攤補貼成本。

電動車補貼計畫雖然提升需求和銷售,但電動車占整體比重仍微不足道。據德國聯邦交通管理局(KBA)統計,2018年電動車僅占新車註冊的1%。

據德新社(DPA)數據顯示,德國政府為電動車補貼計畫提撥6億歐元,但至今只發出1.34億歐元。德國原先計畫2020年前路上能有100萬輛電動車,但已將目標延後至2022年。

德國除了推動電動車銷售,也計畫與法國合作興建2座電池廠,德國與法國各設1座。在此之前,德國在2018年11月宣布提撥10億歐元,資助電動車電池生產。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演說中表示,法國將在未來5年投資7億歐元,以提振歐洲電動車電池產業,和降低對亞洲電池對手的依賴。

此外,馬克宏表示:「法國使用的電動車電池全都在亞洲生產,身為法國總統,我並不樂見這種情形。」

亞洲業者目前主導電動車電池市場,例如大陸的寧德時代(CATL),與韓國的樂金化學(LG Chem)和三星等。

評析
德國政府計畫延長電動車購車補助,以提振市場對潔淨汽車的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3: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鈷鋰礦商 股價崩跌

經濟日報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

股市及油價已從去年底的低迷態勢回升,但電動車及手機電池原料的鈷及鋰卻未見反彈跡象,因中國電動車前景不明及產量供過於求等利空夾擊,拖累市場信心,不僅鈷鋰價格欲振乏力,相關礦商股價更跌逾50%。

根據大宗商品報價機構FastMarkets截至6日的數據,鈷價今年跌逾30%,創兩年來新低;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公司報價,鋰價截至1月連跌十個月,觸及多年低點。

鈷、鋰價格齊跌與2017年的漲勢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投資人預期需求將大增導致供不應求,帶動價格飆升,但再礦商一窩蜂投入生產後,鈷鋰價格去年暴跌。作為全球電動車電池主要供應商的中國,因經濟成長疲軟及電動車補助政策不明等利空頻傳,進一步衝擊市場信心,也顯示若主要參與者以出乎投資人意料的方式改變行為,市場隨時可能風雲變色。

市場研究機構EV-Volumes指出,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年增64%,美、中兩國的銷量增幅更逼近80%,但由於電動車在美、中的市占僅2%及4%,且電池價格持續下挫,使市場對未來電動車普及率及電池前景的擔憂揮之不去。

鈷價的跌勢更是令人措手不及。花旗預測,精煉鈷產量供過於求的情況將從今年延續至2022年。幾家上市小型鈷鋰開採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幾乎腰斬,Lithium Americas跌57%,First Cobalt更崩跌83%。

評析
因中國電動車前景不明及產量供過於求等利空夾擊,不僅鈷鋰價格欲振乏力,相關礦商股價更跌逾50%。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3: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印度拚減排 砸大錢補助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印度電力部提出一套規模達8,850億盧比(124億美元)的獎勵案,鼓勵國營燃煤電廠安裝降低硫排放量的設備,同時發展電動車基礎建設,希望有助打擊空汙。

據印度電力部的規劃,新獎勵補助方案中高達8,350億盧比經費將用於抑制發電廠的硫排放,其餘補助金則預計到2025年前用來為國內70座城市發展電動車基礎建設。電力部原本便已提出一案,預料將把安裝減硫設備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路透報導指出,這項提案有助當地電廠紓解財務壓力,據會計師事務所Assocham-Grant Thornton的報告,印度公用事業目前無力償還大多借自國營銀行的貸款,或者需要整頓。代表未上市公司和國營事業的工業集團發電廠協會(APP)過去兩年持續遊說,希望爭取到這項補助。

印度政府已把發電廠的廢排達標期限從2017年12月最多再延長六年,因為發電廠無法達成環境部在2015年設立的嚴格標準。燃煤發電廠占當地所有工業廢排量的80%,所排放出的汙染物包括懸浮微粒、硫以及一氧化二氮,可能導致人類罹患肺部疾病及引起酸雨和霧霾。

另外,電動車基建獎勵是政府提高電動車銷售計畫的一環,期望在2030年達成所有新車皆電動化的目標。

評析
電動車基建獎勵是政府提高電動車銷售計畫的一環,期望在2030年達成所有新車皆電動化的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3: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巴菲特的左右手孟格:絕不錄用馬斯克

經濟日報 記者林聰毅╱綜合外電

股神巴菲特的左右手、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孟格(Charlie Munger)不僅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他對商業與生活的建議,也經常令人欽佩不已。

孟格上周四(14日)在總部位於洛杉磯的新聞日報公司(Daily Journal Corporation)年度股東大會擔任主席。會中一名股東問這位95歲的投資大師如何招聘才能適才適所,這位股東是指孟格經常掛在嘴邊的聘用原則:聘用一位智商130、但自認只有120的人;絕不任用智商170、卻自認有250的人。

孟格並半開玩笑說,「你必定是想到馬斯克」,隨即引起鬨堂大笑。

他接著解釋說:「當然,我想要的是了解其極限的人,而非不了解自己極限的人。」 「另一方面,我在生活中學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永遠別低估那些高估自己的人。 這些高估自己的怪咖,偶而會神來一筆。」

他說,「我不希望自己的個人生活圍繞著一群活在妄想狀態的人,他們偶爾湊巧會中大獎」,但「我想要行事謹慎之人」。

明白的說,孟格確實認為馬斯克是一個聰明絕頑的人,但可能不會給他一份工作,如果真有這麼一天。

孟格去年5月接受雅虎財經總編輯Andy Serwer採訪,他在被問及對特斯拉的看法時稱讚馬斯克「大膽且出色」。

他說:「特斯拉的創辦人大膽且出色,他試圖滿足很難實現的高願望,像這樣的人得到了一些非凡成果。」「他們有時很快遭遇一些失敗。 我完全不知道馬斯克會變成如何,但他成功與失敗的機會都很大,他似乎很喜歡這樣。」

孟格與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波克夏並未直接持有特斯拉股權,或其他由馬斯克領導的公司。

評析
孟格的聘用原則:聘用一位智商130、但自認只有120的人;絕不任用智商170、卻自認有250的人。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4: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不是特斯拉! Nissan Leaf才是最受歡迎電動車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人們談到電動車,時常先想到特斯拉(Tesla),或是中國的比亞迪(BYD),但德國研究指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電動車,是日產汽車的Nissan Leaf電動車。

《Quartz》報導,據德國綠能研究單位Zentrum für Sonnenenergie- und Wasserstoff-Forschung(ZSW)上週公佈數據,約在10年前於日本和美國上市的日產Nissan Leaf電動車,截至2018年已銷售超過36萬輛,佔2018電動車銷售排行第1位、特斯拉Model S排名第2,同期銷量超過24萬輛,中國北汽集團的EC系列,則是第3大最受歡迎的電動車。特斯拉Model 3則排名第7。

目前中國車廠還難以打入歐洲,但Nissan Leaf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且是2018年挪威最受歡迎的電動車,去年送往挪威的1.2萬輛車中,約有半數是電動車。

而在近日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的狀況下,日產正計劃推出名為Leaf Plus的新型Leaf車型,同時中國的愛馳汽車、吉利汽車業也正尋求在歐洲推出電動車。

評析
德國研究指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電動車,是日產汽車的Nissan Leaf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4: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鈷價跌2年低、鋰價連摔,電動車金屬投資人受創

記者 陳苓 報導

電動車題材發燒,不少人擁抱生產電動車電池必備的原料--鈷和鋰,盼能從中受惠。不料鈷、鋰供給大增,今年以來價格重挫,讓投資人受創慘重。

ZeroHedge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今年至今鈷價大跌逾30%、摔至兩年低點。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鋰指數顯示,一月份為止,鋰價連續十個月下滑。今年鈷鋰表現和2017年迥異。當時外界預期電動車需求將增,鈷鋰價格飆升,成了市場熱門交易。然而,2018年礦商大舉增產,電動車大國--中國成長放緩,開始打壓鈷鋰價格。

南美洲和澳洲的鋰供給大增,部分投資人料想到鋰價將跌,但是鈷價下挫讓許多人大出意外。剛果是鈷的最大生產國,外界原以為剛果面臨生產挑戰,將支撐價格。不料礦商巨擘嘉能可(Glencore)和洛陽欒川鉬業的鈷產出都相當驚人。原物料分析商CRU的分析師George Heppel表示,剛果礦場增產,鈷的額外供給大增,過去幾個月價格如坐雲霄飛車。

儘管2018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大增64%,仍無法帶動鈷鋰價格起死回生。美國和中國的電動車買氣,都提高近80%;電動車在兩國車市的市佔分別是2%、4%。市場仍憂慮電動車業前景和普及速度,House Mountain Partners LLC創辦人Chris Berry說,投資人想要確定性,這需要時間才會出現。

評析
不少人擁抱鈷和鋰,盼能從中受惠,不料鈷、鋰供給大增,今年以來價格重挫,讓投資人受創慘重。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19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新型液流電池突破想像,電動車續航里程有望長達 5,000 公里

作者 Daisy Chuang

電動車發展至今,縮短充電時間、延長電池壽命已成為各地科學家致力解決的課題,而現在美國普渡大學團隊已研發出突破性技術,據稱透過其專利液流電池技術,電動車續航里程可達 480 公里,未來更有機會延長至 5,000 公里以上。

液流電池是種蓄電池系統,多由兩個電解質槽組成,充放電時電解質會被幫補到中間的發電室,而發電室也會以薄膜隔開兩種溶液、形成兩個電極,最後產生離子交換來發電。

除了常見的鋰離子電池與氫燃料電池,目前也有科學家嘗試將液流電池用在電動車之中,就好比之前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也打造新型液流電池,不僅可讓汽車在幾秒內完成燃料補充,還可以釋放電力與氫氣,完美解決兩種電動車系統不相容的狀況。

而此次美國普渡大學也帶來全新的液流電池技術,相較於過去液流電池,新系統只有一組電解質,也沒有薄膜或分離器,團隊工程師指出,研究採用水基電解質,可在不使用薄膜與分離器的情況下,透過陽極的氧化反應來產生電子,之後在陰極產生還原反應來為汽車提供電力,其中氧化劑是電解質中的大分子(macro-molecule),只會在陰極起反應。

普渡大學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教授 John Cushman 表示,單組液流系統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為電動車提供更輕、續航力更久的電池。

傳統液流電池能量密度較低,每公斤僅 20 Wh,鋰離子電池則高達 250,基本上一般液流電池在電動車應用沒什麼競爭力,但新技術已大幅高 2-3 倍,有望與鋰電池一較高下。

普渡大學新聞稿指出,若採用新型液流電池技術,車主補充燃料的方式就跟現在的加油一樣,續航里程更長達 480 公里、行駛 4,800 公里後更換一次陽極材料即可,更換陽極成本預估約為 65 美元(約新台幣 2,000 元)。

且新型液流電池系統既能產生電力、也可以製造氫氣,可用在氫燃料車或是氫-混合動力車,IFBattery 資深工程師 Michael Dziekan 表示,市面上氫燃料汽車氫氣箱中的壓縮氫氣壓力為 5,000 或 10,000 PSI,新系統則可以依據車型或是所需提供氫氣,壓力只有 20 或 30 PSI 而已,大幅降低危險性。

目前研究人員已在高球車進行測試,並致力於最佳化該技術,研究人員指出,未來有望將續航里程拉長至 4,800-5,800 公里。

雖然這項技術尚處於測試階段,但仍有機會改變電動車市場的遊戲規則,畢竟若採用液流電池,就不需要裝設大量充電站與加氫站,只要改良現有加油站即可,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缺電或是儲氫站安全性,說不定會比目前的電池系統更簡單與環保。

評析
單組液流系統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為電動車提供更輕、續航力更久的電池。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5: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專注電動車 本田2021年關英國廠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車廠本田(Honda)19日正式公告,訂於2021年關閉在英國的唯一廠房,預計有3,500人丟飯碗,儘管本田強調關廠與脫歐無關,但恐讓籠罩脫歐陰霾的英國經濟再添打擊。本田同時宣布,將收掉在土耳其的喜美(Civic)轎車生產線。

英國媒體及國會議員早在18日就披露這項消息,翌日本田社長兼執行長八鄉隆弘(Takahiro Hachigo)於東京召開記者正式宣布,2021年關閉在英格蘭南部斯溫頓(Swindon)的廠房,3,500人恐因此失業,不過本田的歐洲總部仍將留在英國。

本田斯溫頓工廠主要生產Civic、 CV-R等熱門車款,去年產量逾16萬輛,占英國去年汽車總產量152萬輛的10%左右。

八鄉隆弘強調關廠決定無關英國脫歐,主要是因應全球車市變局,本田須將生產重心轉往電動車才有競爭力。他同時宣布2021年起,設在土耳其的工廠停產喜美轎車,但本田在土國的營運仍打算維持下去。

儘管本田撇清關廠與脫歐的關係,然距離英國329脫歐大限剩不到40天,日本企業日益憂心脫歐後會影響在英國的投資,本田在此時機宣布生產線撤出英國實屬敏感。

根據日本駐倫敦大使館資料,約1,000家日企進駐英國,雇用14萬人,總投資額約600億英鎊(780億美元)。

就在本田宣布關閉英國、土耳其喜美生產線的2周前,另一日本汽車巨頭日產(Nissan)改變心意,放棄在英國北部桑德蘭(Sunderland)工廠生產新款休旅車X-Trail的計畫,讓爭取X-Trail英國製造的首相梅伊臉上無光。

在此之前,早有其他日企擔心脫歐亂局而有動作,像是消費電子大廠索尼、Panasonic,將歐洲總部從英國遷往歐盟;日立(Hitachi)280億美元在英國興建核電廠計畫也忍痛叫停。

評析
本田關廠決定無關英國脫歐,主要是因應全球車市變局,本田須將生產重心轉往電動車才有競爭力。
 樓主| 發表於 2020-7-11 17:5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9年2月2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公布 2018 年報,中國市場的表現扯了後腿

作者 36Kr

2 月 19 日晚間,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 2018 年年報顯示,當年特斯拉實現營收共計 214.6 億美元。中國做為特斯拉第二大消費市場,銷售收入較 2017 年有所下降,2018 年度中國地區的收入為 17.57 億美元,與同期相比下降 15.4%,2017 年其在中國銷售額為 20.27 億美元。

年報顯示,美國仍穩坐特斯拉全球市場頭把交椅,過去一年的收入增長甚至超過一倍。荷蘭與同期相比收入增長近兩倍,挪威收入下降 1.25%。中國與同期相比下降 15.4%,成為四大主流消費市場中降幅最大國家。

有分析稱,特斯拉 2018 年銷售收入下降的部分原因是受關稅影響。但 2018 年第四季有數據顯示,特斯拉在中國的需求正急轉直下。Daily Kanban 援引 JL Warren Capital 的分析稱,去年第四季,特斯拉在中國的進口量和註冊量劇減過半,其中 10 月的註冊量和進口量降幅都超過了 80%。

在中國可望成全球最重要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背景之下,特斯拉正努力追回中國這個大市場。

2 月 14 日,畢馬威年度報告「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指數報告」顯示,中國電動汽車市占率躍居全球第四,多項新規和全國擴大自動駕駛測試推動了該市場發展。2018 年,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模翻倍,從每百公里 2.5 座充電站增至 5.7 座。

不過,馬斯克顯然更在乎銷量,他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

1 月 7 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開工。特斯拉 Model 3 國產化後,將免去關稅門檻,減少 15% 的關稅,僅有 16% 的增值稅,將最終售價很可能降低至 30 萬人民幣以內,相比目前的售價將大大降低。

上海超級工廠的初始生產目標是每週生產 3,000 輛 Model 3,一年約 15.6 萬輛,這些車將全部投放中國市場。基於對中國市場的信心,特斯拉預計 2019 年將交付 36 萬至 40 萬輛汽車,與 2018 年相比增長約 45% 至 65%。

馬斯克在該公司 2018 年第四季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上海工廠以實現這一目標。」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評析
在中國可望成全球最重要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背景之下,特斯拉正努力追回中國這個大市場。
發表於 2021-5-17 12:49:17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資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