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1: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6日《先探投資週刊》2016期,供同學參考

2019電池產業投資關鍵法則

文/馮欣仁

隨著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量產逐步穩定,以及賓士、BMW、福斯、豐田、通用等傳統車廠也開始投入電動車量產行業,將帶動整體產業鏈蓬勃發展。中國將從明年起實施雙積分制;所謂的雙積分制,分為「油耗積分」與「新能源積分」,即是迫使車廠開始生產新能源車(純電動或是插電式油電車),將加速電動車產業鏈。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到二○四○年,全球將有三億輛電動車,屆時對於電池相關材料需求勢必大增。未來電動車要取代傳統燃油車,除了靠各國政府獎勵補貼措施之外,關鍵仍在於電池成本必須降低,由於電池成本占整台電動車高達四成,唯有壓低電池成本才能讓消費者有意願去換購親民且經濟實惠的電動車。

正極材料攸關電池成本
正極材料、隔離膜、負極材料與電解液為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其中,正極材料為主要材料,占了電池成本五○%以上。正極材料不僅作為電極材料參與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並且是電池中鋰離子的主要來源,其活性與鋰離子分布等指標是影響鋰電池性能表現的最大關鍵。因此,在正極材料的選用必須考量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適用電壓、與電解液之間的安定性、可逆的電化學反應等條件。

目前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各國家與各個廠商對正極材料的選擇不盡相同,日本和韓國主要開發錳酸鋰(LMO)和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NCM),中國則偏向磷酸鐵鋰(LFP)發展。相較於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三元電池的容量高、壽命長、電瓶重量輕;在容量與安全性方面比較均衡,因此,近來逐步獲得電動車廠商採用,如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即是使用Panasonic所提供的鎳鈷鋁(NCA)三元材料,未來將朝向高鎳低鈷的趨勢發展。根據統計,到二○二○年車用三元材料需求將達二○萬噸,年均增速將達到五四%。

生產正極材料的廠商,日本主要是日亞化、日本電工、住友金屬礦山、戶田工業等;國內廠商則是有康普、美琪瑪、立凱KY、長園科、台塑鋰鐵材料科技、尚化等。中國則因享有地利之便,在正極材料占有領導地位,主要業者包括寧波杉杉股份、當升科技、廈門鎢業、天津巴莫、湖南瑞翔、寧波金和、湖南升華、湖南長遠鋰科、貴州安達等。其中,杉杉股份旗下的杉杉能源將於長沙建置十萬噸電池正極材料產能,不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未來更可以滿足八○萬輛新能源汽車需求。

日商主導隔離膜市場
除了正極材料之外,隔離膜是決定電池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的重要材料,隔離膜的主要作用是使電池的正負極分隔開,防止正負極接觸而發生短路。由於隔離膜的安全性、滲透性、孔隙度及膜厚度將互相影響離子傳導度及機械強度,所以不同的產品必須應用不同的設計方式,如單層、雙層及三層的隔離膜。在四大鋰離子電池材料中,隔離膜的成本占比僅次於正極材料,約為十~十五%,在一些高端電池中,隔離膜成本占比更高。目前全球隔離膜主要集中在日商手中,目前旭化成為龍頭、東麗株式會社緊追在後,其他還包括宇部興產與住友化學。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16期】

評析
由於電池成本占整台電動車高達四成,唯有壓低電池成本才能讓消費者有意願去換購電動車。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44: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20-3-14 20:49 編輯

轉貼2018年12月7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有錢了?
預計使用現金和股票還可轉換公司債

鉅亨網編譯黃意文

《彭博社》報導,根據取得的債券交割通知書,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告知持有該公司可轉換債券 (Convertible Bond) 的債權人,若他們在明年 3 月債券到期時,選擇轉換債券成股份,特斯拉將以 50% 股票和 50% 現金的比例支付債權人。

該交割通知日期為11 月 30 日,涉及 3 月初到期的 9.2 億美元可轉換公司債,股權轉換價格為每股 359.88 美元,特斯拉 (TSLA-US) 股價週四 (6 日)收於每股 363.06 美元。

特斯拉今年第3 季的正現金流為 8.81 億美元,與今年稍早的現金情況大為不同,今年初,特斯拉因 Model 3 陷入生產瓶頸,因而燃燒大量現金以達到生產目標。

該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 在 11 月下旬的訪問中表示,當時公司大量燃燒現金,一度朝破產只差幾週之遠。特斯拉已順利度過此瓶頸,預計第 4 季 Model 3 的生產量和交貨量將持續提升,預期未來將持續繳出正向現金流表現。

利用現金和股票償還債務的決定,可能代表者特斯拉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將可在未來實現盈利可持續性。

特斯拉在第 3季繳出歷史新高的利潤,並且似乎已將 Model 3 生產瓶頸的困境拋在腦後。在截至 9 月 30 日的 1 季中,該公司擁有約 30 億美元的現金。彭博分析師預測,特斯拉第4 季將產生 3.6 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明年第 1 季的自由現金流預估將為 1.1 億美元。


馬斯克在 10月 24 日的財報會議上表示,公司未來可以實現盈利能力,但他提出警告,因明年第 1 季有較高金額的債券將到期,因此該季可能會是例外,但在那之後,公司可以實現持續獲利。


馬斯克在財報會議上指出,目前公司的營運計劃為償還債務,並且不再進行融資,將致力於減少債務負擔和降低公司的整體槓桿率。

評析
利用現金和股票還債的決定,代表特斯拉對未來營運充滿信心,將可在未來實現盈利可持續性。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0: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激進的特斯拉和開著特斯拉睡著的人們,錯的究竟是誰?

作者 愛范兒

Autopilot 一直是特斯拉引以為傲的配置,在傳統汽車還處於「手扶腳踩」的階段,特斯拉已經具備「自己動」的技能了。

當然這也不能說明傳統車企不行,特斯拉智慧化超前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傳統造車和新造車的理念不同。這個「理念不同」其實很廣泛:
1.傳統車企在創新升級上「大象轉身難輕盈」,有心無力,慢慢來。
2.傳統思維局限,創新能力匱乏。
3.安全量產才是關鍵,不冒進。

二.電車智慧化的先天優勢。
傳統車企的產品主要還是以燃油車為主,在燃油車的底子上實現智慧化,尤其在自動駕駛車身控制等方面都存在劣勢。相反的是,電就像血液,能夠很好的帶動車輛智慧化的脈搏。不是油車不努力,是先天弱點太明顯。

特斯拉專注電動汽車十餘年,主流車企雖然早有涉獵,但也只能說剛剛起步。術業有專攻,傳統主機廠善「油」,特斯拉會「電」,特斯拉憑藉多年摸索掌握了很多核心科技。

起始跑道不同,至於最終是不是殊途同歸,短期內政策和市場還不完全一致。

智慧化肯定是沒錯的,能源形式上,筆者相信以後電>油。

三.最後才是所謂的技術不行,你看看近幾年有多少人從傳統車企跳出投身新造車就知道了。
人才流失,是傳統車企面臨的一大窘境。

大概就是這三方面因素互相影響,這才造成了「特斯拉領先」的現狀,不是一句傳統車企不努力或者特斯拉很厲害能籠統概括的。

激進的特斯拉們和保守的傳統品牌,兩派局面,由此誕生。

激進意味著風險,意味著要面臨更多的未知,當然還有外界褒貶不一的看法。

11 月 30 日凌晨,一輛特斯拉 Model S 以每小時 70 英里(約 112km/h)的速度在馬路飛馳,車內駕駛已經處於睡眠狀態。執勤警車一路追趕,並以鳴笛和閃警燈的方式要求其停車,均未果。

警察判斷車輛正處於自動駕駛模式,於是機智地利用自動駕駛的特性,採用「首尾包夾」的辦法,逼停了這輛特斯拉。事後了解到,駕駛是酒後開車,開啟自動駕駛功能後就睡著了。

警車跟隨這輛特斯拉一共跑了 7 分鐘,開了 11.2 公里。

加州高速巡警發言人阿特•蒙特爾向媒體表示:「我們掌握自動駕駛技術實在是一件好事,然而,即便車輛可以自動駕駛,我們仍然需要在清醒時使用這項技術。駕駛也需要明白即便車輛自動駕駛,也有責任保持對車輛的控制。」

雖然不像 Autopilot 之前的幾起人命事故那麼嚴重,但「自動駕駛是不是放縱駕駛開車喝酒或者睡覺」再次引發了討論。

特斯拉的駕駛手冊裡這樣寫道,「Autopilot 並不適合昏昏欲睡的駕駛使用,因為駕駛必須掌控方向盤,專心致志,且隨時準備接管。」

與其他駕駛輔助技術的初衷一樣,如果司機出現疲勞駕駛等情況,Autopilot 的許多安全功能都可以幫助緩解問題。

其實在早年,特斯拉對於 Autopilot 的宣傳字眼都是自動駕駛,Autopilot 直譯也是自動駕駛的意思。由於事故頻發,才被加上了「輔助」二字。不客氣地說,激進的特斯拉在早期把 Autopilot 做為賣點進行宣傳的時候確實是存在問題的。

不過特斯拉也有自己的檢測機制,著名音樂製作人兼特斯拉車主 Zedd 曾經在 Twitter 上為特斯拉發聲:「我曾經深夜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使用 Autopilot 後睡著了,但車輛發出警報並關掉了音樂讓我醒來。如果沒有它,我可能已經死亡。」

按照特斯拉的安全邏輯,當 Autopilot 工作時,如果駕駛雙手離開方向盤,系統沒有檢測到方向盤上有壓力時,車內便會每隔幾秒鐘發出警報,警報會持續一分鐘左右,危險也很有可能在這一分鐘內發生。

如果駕駛遲遲不接管方向盤,一旦周圍環境允許,車輛便會減速並自動停靠在路邊。但最近這次事件報警機制為什麼沒有被觸發,各方都沒有做出回應。

儘管如此,依舊有很多特斯拉車主「放飛自我」,濫用 Autopilot 輔助駕駛,甚至耍盡小聰明規避報警機制,會睡覺的還是睡覺。

個人觀點,在 L4、L5 自動駕駛還沒有完全普及之前,做為廠商在功能設置上有義務要考慮人性,牽涉到倫理問題需要三思,能和特斯拉 Autopilot 媲美的凱迪拉克超級巡航系統剛進中國就被叫停了。

這不是因噎廢食,而是安全至上。其實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各位怎麼看使用 Autopilot 睡著的事情呢?特斯拉有沒有責任,還是車主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

評析
Autopilot 並不適合昏昏欲睡的駕駛使用,因為駕駛必須掌控方向盤,專心致志,且隨時準備接管。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0: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Semi 取得重要試駕用戶 特斯拉致力將其推向市場

作者 雷鋒網

特斯拉 Semi 電動卡車有望成為卡車界的革命性產品,目前特斯拉正在尋求用戶回饋,以便更快推向市場。

據外媒 electrek 報導,特斯拉正為重要用戶試駕電動半掛卡車,而這個重要用戶就是艾伯森公司(Albertsons Companies)。特斯拉提供艾伯森一輛 Semi 樣車,並讓他們試駕。

艾伯森是美國最大食品和藥品零售商之一,也是喜互惠(Safeway)的所有者,有一支 1,400 多輛卡車的重要船隊,並可能成為特斯拉電動卡車計畫的大客戶。目前艾伯森公司宣布訂購 10 輛全電動特斯拉 Semi 卡車,要用於南加州船隊。

特斯拉本身沒有製造半掛卡車的經驗,因此他們聘請一些在其他公司從事半掛卡車專案的工程師。

傑羅姆‧吉倫(Jerome Guillen)曾領導特斯拉 Semi 卡車計畫一年多,後來被提拔為特斯拉汽車業務總裁。進入特斯拉之前,他也曾領導戴姆勒的 eCascadia 電動卡車專案。

雖然網羅不少人才,但特斯拉對卡車業還需要更多了解,吉倫表示會與客戶密切合作,推出這款電動卡車。

透過艾伯森的試駕,似乎可看出特斯拉正致力於將 Semi 卡車推向市場。

去年發表半掛卡車時,特斯拉表示,計劃於 2019 年推向市場,但現在特斯拉還沒有更新具體的時間表。

價格方面,根據特斯拉去年公布的資料,續航 300 英里和 500 英里的常規版本車型分別為 15 萬美元和 18 萬美元,此外,特斯拉還推出 20 萬美元的創始者版(Founders Series)。

特斯拉 CEO 馬斯克表示,預計正式生產版的 Semi 電動卡車更高效,續航接近 600 英里。至於 Semi 更多細節,特斯拉將於 2019 年公布。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 Semi 電動卡車有望成為卡車界的革命性產品,目前正在尋求用戶回饋,以便更快推向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8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工人指控待遇差 
投訴事件可能在矽谷引發連鎖反應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遭員工指控薪水低、工作環境差、常強制加班、不給組工會等問題,美國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將就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針對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提起的一系列訴訟展開審理,由於此案涉及特斯拉不公平對待工人和有關安全方面的投訴。

外媒報導指出,由於UAW訴特斯拉案可能對矽谷其他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最近有些事態發展值得關注,因此矽谷不少科技大廠正挫著等後續的相關發展。

由於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UAW之間的爭議關係已經持續了2年多,而特斯拉否認所有關於限制工會組織的相關指控,也否認曾試圖阻止員工討論安全問題,並對支持工會的工人進行報復。

但是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如果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若是在上次事件佔上風,這種連鎖反應可能會影響矽谷的所有科技公司。

事實上,馬斯克先前曾炮轟該工會,2017年5月,在回應針對NLRB的訴訟時,馬斯克在Twitter上寫出「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汽車廠,特斯拉團隊投票加入工會,如果他們願意,(明天)就可以這樣做。」

這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但特斯拉工人們從來沒有進行過類似投票,UAW也未評論他們是否會或何時會舉行投票,因此,從去年夏天開始的聽證會,今天在奧克蘭的NLRB辦公室將繼續進行,雙方的律師也將向行政法法官AmitaTracy提出額外的案情摘要。

雖然這起案件的最終獲勝者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至於法官的裁決要求或繼續提起上訴,但當裁決結果公佈時,其可能在整個矽谷和其他地方產生深遠的連鎖反應。

但如果擁有40萬成員的UAW佔上風,連鎖效應不一定會影響到在美國運營的其他美國汽車製造商,畢竟許多人已經加入了工會,還有些人則在非工會和支持保障就業權的工廠工作。

至於其他科技公司也能感受到這種影響,畢竟,如果特斯拉的員工最終被組織起來,亞馬遜、谷歌(Google)和其他非汽車科技龍頭的員工可能會大膽效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門研究勞工問題的教授Harley Shaiken 指出,UAW與特斯拉的勞資糾紛裁決將具有歷史性意義,而在此發生的事情將不僅僅影響特斯拉本身,未來將有可能成為組建工會的少數高科技公司之一,但它只是汽車業的初創企業,而不是傳統的底特律汽車製造商。”
由於特斯拉所在的領域正是結合傳統工業和傳統企業的顛覆者,特斯拉更是再生能源技術的創新者,也是汽車製造業的創新者。

馬斯克創立的公司特立獨行,他不僅想要改變汽車行業,其SpaceX更希望能改變宇宙航太事業甚至於太陽能產業的SolarCity與隧道挖掘工程The Boring 產業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他所有員工在被錄用時都會獲得股權獎勵,而且他們還可以根據業績獲得額外獎勵,這些獎勵可以是現金形式,也可以是股權形式。特斯拉表示,它還提供慷慨的產假和陪產假,6種醫療計劃選擇,以及每月130美元的通勤補貼。

但是在另一方面UAW指出,市值約為610億美元的特斯拉,其核心就是一家汽車製造商,其約1萬名全職員工已經擁有合法組織工會的權利,但其努力受到了阻礙。

隨著特斯拉繼續增加其Model3電動車產量,讓這個問題已變得更加嚴重,最近更由於生產混亂,導致該車型的推出速度才有所放緩。

特斯拉表示,Model3電動車月產量將從最初的5000輛提高到7000輛。

評析
特斯拉否認所有關於限制工會組織的相關指控,也否認曾試圖阻止員工討論安全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1: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揭密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  這裡是機器人的世界

作者 愛范兒

今年特斯拉風波不斷,馬斯克先在 Twitter 掀起私有化鬧劇,又在直播抽大麻,多位高層相繼離職,公司股價動盪……

所幸上一季特斯拉終於轉虧為盈,利潤達 3.12 億美元,一切似乎走向正軌,也包括了掌握未來特斯拉產能命脈的超級電池工廠 Gigafactory 1。

早在 2013 年,特斯拉就宣布自建電池工廠的計畫,Gigafactory 1 最終選址內華達州,總投資超過 50 億美元。

目前 Gigafactory 1 整體建築結構占地面積超過 18 萬平方公尺,多層作業區面積超過 46 萬平方公尺,但 Gigafactory 1 尚未完全竣工,現在僅完成 30%。

如果工廠完工,Gigafactory 1 將成為全球物理面積最大的建築,使用面積則僅次於波音艾弗雷特工廠(Boeing Everett Plant)。雖然還未完工,但工廠 2016 年就開始投產,部分 Model 3 電池就是在這裡生產,最近外媒 The Verge 走進特斯拉這家位於荒漠之中的超級電池工廠。

透過 The Verge 的鏡頭,可以更直覺感受這座超級電池工廠的大,灰色的走廊似乎看不到盡頭。生產車間的主色調為白色和特斯拉標誌性的紅色,這裡是機器人的世界,充斥著機器的轟鳴聲。

不知道為什麼,這座巨大的工廠幾乎不需要人工監督,就達到「無人駕駛」。
參觀 Gigafactory 1 的記者 Sean O’Kane 感歎。正如馬斯克的描述,Gigafactory 就是「一台打造機器的機器」,工廠的組裝線上是機器人承擔大部分的工作。

在 Gigafactory 1 工作的機器人主要有 3 種。自動引導車(AGV)可根據地面磁鐵或導航路標移動或改變路徑,能安全避開人類和障礙物,順暢無阻地穿梭於工廠裡。

另外一個機器人是自動駕駛智慧車(AIV),可負荷 60 公斤貨物,續航時間長達 19 小時,且會自動充電。

M-900iB 機器手臂則跟很多汽車工廠的機器手臂類似,這款機器手臂每個組合可有效負荷 700 公斤,單個機器手臂可負荷 360 公斤。

但高度自動化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力,Gigafactory 1 籌建之前就承諾為當地帶來 6,500 個工作機會,並在 2020 年達到每年 35 兆瓦的電池產能,每年生產 20 萬輛特斯拉電動車。

目前 Gigafactory 1 有望提前完成目標,目前特斯拉工廠已有 7,000 多名員工,此外松下公司也租用 Gigafactory 1 的一部分為特斯拉生產電池電芯,並額外僱用 3,000 多人。

松下也為電池生產帶來先進的機器,馬斯克稱松下這些機器讓電池生產速度「比機槍射出的子彈速度還快」。

特斯拉今年電池產能超過 20 兆瓦,很有可能提前達到 2020 年的目標,屆時全球 60% 鋰電池產量都將來自特斯拉,Gigafactory 1 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工廠。

現在 Gigafactory 1 生產的產品有 Model 3 電池、特斯拉汽車的動力傳動系統及兩款太陽能蓄電池 Powerwall 和 Powerpack。

儘管這些產品都已公開發表,但出於保密原因,參觀記者不允許拍攝具體的生產流程,而工廠工人也是透過玻璃窗口來監管電池生產。

這座投資超過 50 億美元工廠的設計也很考究,為了與周邊環境融合,採用鑽石形狀外觀,屋頂和周圍山頂都鋪設了太陽能面板。同時為了抵禦地震,工廠以 4 種不同的結構建立在 4 個獨立地基上,一個地基的花費就高達 1,600 萬美元。

雖然目前特斯拉主要產能都由加州費利蒙工廠承擔,但 Gigafactory 能讓特斯拉以更低成本量產汽車,包括讓特斯拉轉虧為盈的入門級電動車 Model 3,Gigafactory 是保證 Model 3 不再跳票的關鍵。

特斯拉也在籌建更多 Gigafactory,在紐約水牛城建設 Gigafactory 2,負責製造特斯拉太陽能屋頂瓦片和太陽能模組等產品。

第三家 Gigafactory 則坐落在中國,根據上海環境部門的公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計畫(一期)建成後,生產車型包括 Model 3 和 Model Y,目標年產 25 萬輛純電動整車。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最終目標是年產量最大達 50 萬輛,《證券日報》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整個計畫投資或許超過 100 億美元。

按照馬斯克的計畫,還會開設十幾間 Gigafactory,不過這些超級工廠可能不都由特斯拉來建設。對特斯拉來說,Gigafactory 不僅決定了 Model 3 等的產能是否跟上,也寄託了馬斯克對可持續交通和能源生產的願景。特斯拉營運副總裁 Chris Lister 表示:

Gigafactory 對實現公司的使命至關重要,這個使命超越了電動車,目標是要推動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型。
這座沙漠中的工廠正讓馬斯克的目標越來越近,未來馬斯克或許不需要擔心產能問題,而操心到在工廠過夜,還得靠大麻來緩解壓力了。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

評析
Gigafactory 就是一台打造機器的機器,工廠的組裝線上是機器人承擔大部分的工作。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2: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9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的噩夢:特斯拉車主蜂擁購買保時捷電動車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對於高端電動車粉絲來說,2019 年,會是高潮不斷的一年。捷豹的純電動跑車 型 SUV I-Pace 已經面世,奧迪首款純電動汽車 e-tron SUV 將於第二季上市,賓士也有首款純電動 SUV EQC。

保時捷也不甘落後,首款全電動跑車 Taycan 正在靜待買家,對特斯拉來說,這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對 Taycan 最感興趣的群體,正是特斯拉的車主。

CNET 報導稱,保時捷北美公司總裁及 CEO Klaus Zellmer 稱,這款電動跑車收到的預訂單數「非常驚人」:「如果所有預訂的客戶都購買了這款車,我們第一年就能賣光」。

Klaus Zellmer 並未透露具體的訂單數,不過他表示,大量的預訂客戶,並不全是保時捷的老主顧。預訂 Taycan 的客戶中,超過一半的客戶都不曾購買保時捷產品。「從我們的消息來看,他們都是其他品牌的顧客,比如奧迪,寶馬,或是梅賽德斯奔馳。排在第一的是特斯拉,這是很有趣的事情,因為這證明有興趣購買特斯拉的人,他們的好奇心明顯是不會得到滿足的。」

傳統車企紛紛轉型、發展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先驅特斯拉的地位遇到了重大挑戰。雖說第三季特斯拉交出了不錯的業績成績單,Model 3 交付量環比大增 203.8%,自由現金流轉正並創下 15 年新高的 8.81 億美元,但市場仍然不乏擔憂。執掌綠光資本的 David Einhorn 就表示,第三季已經是特斯拉的巔峰狀態,該公司已經透支了客戶的大部分需求。

Quartz 還提到了保時捷相對於特斯拉的一個關鍵優勢:保時捷不會輕易推遲交付。在保時捷最初的計劃中,Taycan 的年產量預計是 20000 台,而保時捷 CEO Oliver Blume 本月對德國媒體 WirtschaftsWoche 表示,公司有意提高這一數目——「如果 Blume 釋放了這一信號,他就有能力做到。」類似 Model 3 那樣的危機,或許不太可能發生在 1948 年開始造車、2002 年開始生產 SUV 的保時捷身上。

不過也有分析師仍然看好特斯拉的先發優勢。今年 9 月,伯恩斯坦分析師 Toni Sacconaghi 分析電動車市場狀況後認為,特斯拉仍是「無與倫比的品牌」,公司受到的競爭壓力有些被誇大了,主要的對手至少要到 2020 年才會進入市場。

今年以來,受到 Model 3 生產困境和馬斯克怒斥投資者、放言私有化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特斯拉股價大幅波動。截至上周五收盤,特斯拉年內累漲 15%。

評析
傳統車企紛紛轉型、發展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特斯拉的地位遇到了重大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車廠超結盟 雙福攜手同行

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



知情人士透露,德國福斯汽車(VW)明年1月可能宣布和福特汽車加強結盟關係,簽訂一項超廣泛結盟計畫,包括共用汽車組裝廠、合併行銷及經銷業務及共同開發產品等,甚至可能合作開發自駕與電動車,以落實美國在地生產,避免自家汽車受新一輪關稅波及。

財經網站CNBC報導,福斯執行長戴斯說,他上周與戴姆勒(Daimler)、寶馬(BMW)等德國汽車業主管,一同出席在白宮舉行的汽車業主管會議後,與福特公司有深入會談。這場白宮會議旨在緩和貿易緊張,因為美總統川普先前威脅對歐洲進口車開徵新一輪關稅。

在全球汽車產業面對傳統競爭挑戰與面臨技術轉型風險之際,福特和福斯加強結盟,可讓彼此各自發揮強項、彌補雙方弱點。這項合作案最受矚目、可能也是影響最深遠的項目是,兩公司合力將自駕車和電動車推向市場,雙方均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這兩個領域。

除了可能在廂型車和其他商用車合作外,福斯與福特也討論到可能共享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汽車組裝廠。此外,雙方可能合併行銷和經銷業務,以利用各自的強項,一方面可使福特在美國市場取得領先,另方面,福斯將主宰歐洲和中國市場。

福斯和福特還可能共同研發其他部門產品,例如輕卡車,因為福斯在這方面一直無法擴大市占,但這正好是福特的強項。尋求合作綜效以戰勝傳統對手的汽車業者,並非只有福斯與福特。

評析
福特和福斯加強結盟,可讓彼此各自發揮強項、彌補雙方弱點,兩公司合力將自駕車和電動車推向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從波蘭看台灣…台達:電動車將是能跑的儲能裝置

聯合報 記者吳姿賢/波蘭卡托維治報導

聯合國氣候峰會每年場外重頭戲「永續創新論壇」昨登場,各國企業、官員及民間組織,就如何利用電動車降低交通碳排量對談。台達資深副總裁鄭安是唯一受邀台灣企業代表,他說,「電動車未來是能跑的儲能裝置」,所剩電力可轉給居家使用,甚至賣給電力公司。

交通運輸為碳排一大來源,今年格外受氣候峰會重視,隨處可見電動車元素。穿梭會場的接駁巴士多半使用綠能,也開放民眾試乘電動車,路邊電動車充電樁更搶手,常出現車主排隊使用的畫面。

目前全球用電結構約四成來自核能及再生能源,其餘六成為碳排量較高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鄭安在論壇上與義大利、法國官員及國際企業領袖,共同倡議永續運輸。他說,若未來電動車普及,全球使用綠能比率將提高,可打造更乾淨的交通運輸,達到減碳效果。

但電動車增加,用電將面臨考驗。鄭安說,全球現有三百萬輛電動車,由於各國政策鼓勵,預估二○二○年起,電動車數量將顯著上揚,至二○三○年達一億五千萬輛。屆時電力需求大增,尖峰時刻恐衝擊電網設施。

鄭安表示,除了整合儲能、調度再生能源等技術,彈性應對充電需求以外,雙向電動車充電器更是未來解決問題的趨勢。例如,特斯拉充飽約有八十度電,而台灣家戶日用電量約十餘度,若停電可將電動車的電轉供居家使用好幾天,解決電力問題。

這場論壇極受重視,連氣候峰會大會主席、波蘭環境部副部長都前來關心。因今年峰會東道主波蘭為燃煤大國,也正為能源轉型傷透腦筋。波蘭目前將交通系統列為轉型重點,在峰會上強調發展電動交通的決心。

評析
電動車未來是能跑的儲能裝置,所剩電力可轉給居家使用,甚至賣給電力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3: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不介意更好的電動車出現
馬斯克:即使特斯拉因此破產,對世界來說還是好事

作者 Nana Ho

近日在接受 CBS《60 分鐘》(60 Minutes)節目採訪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被問及如何看待通用汽車(GM)轉往電動車發展,馬斯克似乎對此並不關心。儘管面對電動車市場日益競爭,馬斯克仍表示,他只是希望電動車能夠取得成功──即使那意味著特斯拉在競爭中落敗、甚至破產也是一樣。

2002 年將與人合夥創辦的 PayPal 轉賣給 eBay 以後,馬斯克在隔年創立了特斯拉,並且開始為推動電動車普及化而努力。儘管過程中一直不被同業看好,但這些年來徘徊在破產邊緣之間,特斯拉逐漸用豪華電動車累積起忠實的粉絲群,現在更努力在進入大眾市場。

在 10 月公布的最新財報中,特斯拉終於迎來 2013、2016 年之後的第三次的單季獲利,營收達到 68.24 億美元,淨利潤還達到刷新高的 3.12 億美元。

許多人都認為特斯拉成功了,但也有許多人並不是這麼看好。隨著傳統車商開始朝向電動車發展,市場將會變的日益競爭。日產、通用、BMW……幾乎所有車商都開始投入大量資金發展相關技術,福斯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日前更對外表示,福斯將投資近 500 億美元開發電動、自駕和聯網技術在內的「未來車」,計畫透過磨練大規模生產的專業技術,來達到在未來幾年銷售數百萬台電動車的目標。

而大規模生產可能正是特斯拉的弱點。過去近一年間,面對 Model 3 如雪花般的訂單,特斯拉在量產上一直碰到許多問題,儘管近期產能終於開始達標,但一些專家也因此懷疑未來面臨傳統車廠的競爭,特斯拉是否還能保持電動車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然而對於通用汽車在內的競爭者加入,馬斯克只是表示,特斯拉的目標是加速電動車和永續交通系統的出現,希望藉此幫助環境維持,因為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如果有人加入競爭並製造出比特斯拉更好的電動車,而且因為真的太好了以至於特斯拉無法賣出汽車而破產,我還是覺得這對世界來說是好事。」

評析
馬斯克只是希望電動車能夠取得成功──即使那意味著特斯拉在競爭中落敗、甚至破產也是一樣。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3: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又開砲 上節目嗆聲SEC、想收購對手工廠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先前鬧出特斯拉(TESLA)「私有化」風波,10月才與美國證管會(SEC)協議和解,除了付出4000萬美元代價,還被勒令3年不得擔任董事長職務。但他本性依然不改,昨晚又在媒體前開砲了!

馬斯克周日接受CBS電視網節目《60 Minutes》專訪時,聲稱自己接受SEC的和解條件是因為尊重司法,「我想明確表達:我不尊重SEC。我不尊重他們」。同時,對SEC要求特斯拉強化監督他的溝通方式,他嗤之以鼻地表示,從上月和解後他在推特(twitter)的推文從未遭受審查。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新任董座鄧霍姆(Robyn Denholm)是他親自挑選,並宣稱他不想再次擔任董事長,「我其實更喜歡完全不要掛任何職銜」。

由於特斯拉從不花錢在傳統廣告宣傳上,媒體對於馬斯克的報導,經常與特斯拉如何向市場行銷自身品牌的畫等號。今年來馬斯克言行頻頻脫序,9月在網路直播節目上抽大麻、喝威士忌,才重創形象並脫類公司股價下跌。不過,最近科技媒體record的訪談和Axios在HBO播出的深入專訪,似乎稍稍挽回了他的聲望。

此外,馬斯克在《60 Minutes》上提到,他有對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準備閒置的工廠有興趣。這家美國老牌車廠日前宣布將裁員1.47萬人,並在全球關閉7座廠房,以因應市場變化及銷售下滑。

馬斯克說:「我們可能會感興趣。如果通用打算出售或關閉工廠,我們或許會想接手。」

評析
媒體對於馬斯克的報導,經常與特斯拉如何向市場行銷自身品牌的畫等號。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3: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市占躍進 「銅」需求可期

聯合晚報 記者葉子菁/台北報導

早期因技術與成本的關係,電動機車普及率不高,但因環保意識抬頭與政府補貼,電動機車市占明顯攀升。根據TrendForce綠能研究的調查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電動機車總量預估為7.8萬輛,市占率達8%,預估2019年的市占率可望達雙位數,將帶動銅的需求有爆發性成長。

不僅是電動機車風潮席捲全台,各類電動車輛的發展也在全球蓬勃進行中,甚至多國已訂出禁售燃油車輛的年限,歐洲主要國家的年限多在2025-2040間,而台灣政府則設定2035年。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公布其調查報告,全球電動車在2017年銷售量年增24.6%至34萬台,預估在2035年銷售量將暴增14倍至1,125萬台。

國票華頓投信表示,由於電動車發展已上軌道,投資人對相關產業的關注也明顯增加,但往往卻忽略掉一項基礎的投資標的,那就是「銅」;銅的導電性極佳,在車輛上主要用途在於佈線,平均一輛汽油動力車需使用23公斤的銅,而一輛純電動車則要汽油動力車近四倍的銅需求量。新加坡星展銀行(DBS)在《銅及其電氣化的未來》報告中預估,在2030年電動車對銅的需求量將從2017年的20.8萬噸增加至191萬噸,年增長率達19%。

此外,電動車所消耗的銅占全球總量的比重將從2017年的0.9%大幅躍升至8.2%。電動車將是銅另一個爆發性需求的主要來源,而供給方面難以大幅成長的情況下,未來供需結構可望由現行的供略過於求轉為供不應求。由於銅擁有基本面支撐,且價格處於歷史低檔區,中長期表現值得期待。

評析
電動車所消耗的銅占全球總量的比重將從2017年的0.9%大幅躍升至8.2%。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3: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0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連降6個月!中國車市恐近30年來首次年度衰退危機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中國車市陷入寒冬,中國乘聯會今公佈數據指出,11月廣義乘用車零售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8%至205萬輛,為連續6個月下跌,同時也意味著,今年恐將創下1990年來首次年銷量下跌的紀錄。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根據乘聯會數據指出,今年1月至11月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015.2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4%。其中,11月廣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為連續第6個月下跌,國產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8%至202萬輛。報告也指出,全年產銷負成長基本已定局,恐為28年來首次出現年銷量下滑。

乘聯會指出,隨著中國房市近年銷售帶來的債務激增和現金匱乏,購車等消費選項將連帶受擠壓。此外,製造業結構性壓力的增長,也同樣為車市低迷的原因之一。

而面對中國車市疲軟,此前也傳出,該國政府將推出購置稅減半計畫。但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卻也表示,因今年低迷局面較為嚴重,即便真的祭出購置稅優惠政策,估計也無法回到2015、2016年市場回彈的局面。

評析
中國車市陷入寒冬,11月廣義乘用車零售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8%至205萬輛,為連續6個月下跌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20:54: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再度砲轟SEC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早已和美國證管會(SEC)結下樑子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又把砲口對準SEC,表示自己並不尊重該機構。另外他也說考慮購置通用汽車將閒置的廠房,衝刺產能。

馬斯克在CBS電視台9日播出的《60分鐘》節目訪問中,表示「我想聲明的是,我並不尊重SEC」。

馬斯克8月時一則準備讓特斯拉下市、並已確保資金來源的推文,引起SEC調查,最後他與該機構達成和解,且辭去董事長。馬斯克說,接任董事長的鄧霍姆由他一手挑選,他自己未來也不會想當董事長,最好「什麼職銜都不要有」。

他說,遵守和解條款出於對司法系統的尊重。他和SEC於10月達成和解後他的推文就未受公司審查。訪問聚焦特斯拉如何提振Model 3產能,馬斯克歸功大帳棚內搭的第三條產線。在提振產能方面,馬斯克說,願意買進一些通用汽車廠房。

評析
馬斯克說,自己並不尊重SEC,遵守和解條款出於對司法系統的尊重。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19:3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為電池儲能新星開路  澳洲研發全新鋁離子電池電極

作者 EnergyTrend

雖然現在大多電池研究重心都在鋰離子技術,但有望改寫電池遊戲規則的生力軍也陸續冒出,就好比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近期已為鋁離子電池打造全新電極結構,有效提高電極電化學性能與穩定性,可望加速該技術商業化進展。

鋰離子電池是當前使用範圍最廣的電池之一,從手機、3C 產品到電動車或是大型儲能電廠,鋰離子電池可說是無處不在,然而該技術也不是完美無缺,除了使用壽命短、成本較高之外,其安全性問題一直以來也為人詬病,這讓不少新型電池技術有機會挑戰鋰離子電池目前的地位。

鋁離子電池為備受看好的儲能新星,科學家看中鋁含量多,地殼中含量居金屬首位、占地殼總量 8.3%,再加上由於鋁擁有多種氧化還原形態,其理論體積容量也相當高。

但鋁離子電池至今尚未量產也不是沒有原因。雖然鋁離子電池運作方式跟鋰離子電池很像,放電時鋁離子會從陰極移動到陽極、充電時再回到陰極,只可惜科學家一直苦於找不到低成本又高效的電極。

而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突破性技術在於新電極結合石墨與有機分子,以往科學家都沒有在電極中加入有機化合物,團隊指導教授 Dong-Jun Kim 博士表示,研究將氧化還原巨環化合物(macrocyclic compound)當作活性材料,成功設計出全新的可充式鋁電池電極。

根據團隊發表在《Nature Energy》的論文,該材料會讓電極形成層狀超結構,進而實現可逆插入與萃取陽離子型鋁錯合物(aluminium complex),且該電極也具有出色的電化學性能與穩定性,循環逾 5,000 次後仍能穩定運作。

巨環化合物──石墨電極也能進一步提升電極的比容量、電導率和表面負載,Kim 指出,新結構對於研究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科學家來說意義重大,只不過目前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團隊還需要再多加改進。未來在繼續研究鋁離子電池的同時,也會關注其他電池技術的潛力,並嚐試將氧化還原有機分子用於鋁、鎂、鋅和鈣等電池。

目前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已成功在鋁離子電池研究有所進展,並為低成本儲能技術開闢另一種可能,但這項技術何時能跨出實驗室,現在還不好說。

(本文由 EnergyTrend 授權轉載)

評析
澳洲大學已成功在鋁離子電池研究有所進展,但這項技術何時能跨出實驗室,現在還不好說。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19:33: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蘋果傳攻電動車 機器人無線充電露端倪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2日電

蘋果布局電動車傳新進展。外媒報導,蘋果(Apple)開發一套機器人系統,除了可搬運電動車外,也可進行無線充電。

國外科技網站Patently Apple報導,一項專利顯示,蘋果正在開發機器人系統,整合行動充電系統和小型基地台,這個機器人系統除了可用來搬運電動車外,系統內無線充電功能,也可以對電動車進行無線充電。

電動車內的電源電路、控制電路和無線充電電路等設計,可讓電動車具備行駛、煞車、加速等控制功能。

蘋果布局電動自駕車技術的傳言持續不斷。國外媒體日前報導,原特斯拉(Tesla)高階副總裁費爾德(Doug Field)回到蘋果,參與Apple Car計畫。

國外新聞網站CNBC日前引述前特斯拉員工和領英(LinkedIn)訊息報導,從2017年開始不少原先特斯拉的員工轉效蘋果,到今年目前為止,蘋果已經雇用至少46名來自特斯拉的員工。

CNBC分析,蘋果挖角不少特斯拉的員工,不僅是為了外界高度矚目的造車計畫,蘋果也需要軟體、螢幕、光電和電池相關的技術人才。

國外科技網站MacRumors先前引述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投資報告預期,蘋果可能在2023年到2025年期間推出Apple Car。

外媒去年9月報導,傳出蘋果正進行代號Titan(Project Titan)的電動車計畫。但蘋果對此口風非常緊,一點訊息都不肯透露。

外媒先前指出,蘋果已從特斯拉、福特(Ford)、賓士(Mercedes-Benz)、通用(GM)、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NV)、A123 Systems等,挖角汽車業和電池廠商的工程師好手。

蘋果也從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自主系統實驗室(Autonomous Systems Lab),積極挖角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經驗十足的工程師與主管。

評析
外媒報導,蘋果開發一套機器人系統,除了可搬運電動車外,也可進行無線充電。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19:33: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馬斯克盼產業正向循環  考慮收購GM關閉的工廠

為了更積極朝電動車、無人車的趨勢發展,美國通用汽車(GM)在11月時,宣布進行業務重組計畫,要在明年底前裁掉15%的白領員工,以及關閉全球7個生產基地。

面對各家車廠積極布局電動車,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認為競爭是好事,就算有一天特斯拉破產也沒關係,並透露未來考慮收購某些通用關閉的工廠。

馬斯克:考慮收購通用工廠
先前特斯拉在生產Model 3時產能遭遇瓶頸,為了解決「生產地獄」馬斯克不僅夜宿工廠,還在加州工廠旁的空地搭起帳棚,加開臨時生產線,最近接受外媒《60 分鐘》(60 Minutes)節目採訪時,他回憶:「從所有傳統標準來看,那些認為特斯拉會失敗的人是對的,但他們沒有想到特斯拉會在一個帳篷下,建立一條生產線。」

帳篷生產線的策略奏效,今年第三季的出貨數量高出華爾街預期,數量高達去年同期的兩倍,尤其最受外界關注的Model 3產量更達到5.3萬輛。節目中馬斯克表達對於通用汽車工廠的興趣,「我們很有可能會感興趣,如果他們(指通用)要把工廠賣掉,或是沒有打算再利用,那麼我們會接手。」他說。

特斯拉收購工廠早有前例,2010年通用汽車和豐田打算關閉位於加州的工廠,當時特斯拉以4,200萬美元的低價收購,如今這座工廠的員工數量不僅超越原來的工廠,每年還能生產超過30萬輛電動車。而收購工廠對特斯拉來說,比起自己從頭闢建可以省下不少成本,同時還能直接接手既有的設備,以及熟悉相關技術的員工。

電動車競爭正向循環,特斯拉破產也沒關係?
正因為Model 3產能問題逐步獲得改善,今年第三季也迎來睽違已久的單季獲利。然而許多傳統車商其實都有電動車研發計畫,賓士(Mercedes-Benz)、BMW、奧迪(Audi)都紛紛要推出電動車產品,在市場競爭日益強勁的態勢下,甚至有分析師認為電動車市場將出現一波翻轉,預估特斯拉在未來10年內,市佔恐下跌10%,2019年將會是特斯拉的轉捩點。

「特斯拉的意義,在於加速電動車以及永續交通的發展,」馬斯克在接受《60 分鐘》節目訪問時表示:「這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我們正試圖幫助環境。」在透露有意收購通用關閉工廠的意願後,外界也好奇馬斯克如何看待日益強勁的競爭環境,「如果有人加入競爭,甚至製造出比特斯拉還要好的產品,因而讓我們破產,我覺得這對世界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成功不必在我,馬斯克顯然看得很開。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轉載)

評析
收購工廠對特斯拉來說,比起自己從頭闢建可以省下不少成本,同時還能直接接手既有的設備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19:33: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3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台灣首例!特斯拉自動駕駛 國道撞車

聯合報 記者張弘昌、張雅婷、董俞佳/連線報導

有自動駕駛功能的美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在台灣發生首件撞車事件。廿九歲林姓男子前晚駕車上國道三號後啟動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因精神不濟、未注意路況,撞上當時停在國道內側車道處理事故的兩輛警車,所幸警員及時跳開,未造成傷亡。

根據交通部電動車小客車掛牌數統計,截至今年十月,特斯拉在台已有一千零九十五輛領牌。交通部表示,現行法規並未同意採全自動駕駛,若採用此模式上路為違法,不過目前裁罰重點仍在車輛的外在表現行為,例如車子未注意號誌、超速。

交通部還說,目前自駕在國際上分五級,一到二級是駕駛輔助系統,所有駕駛行為由駕駛人操控,一旦肇事,肇事責任仍是駕駛人,要到第五級才會將駕駛權移轉到車輛,為全自動駕駛;不過第五級在國內外都沒開放,目前大多在封閉空間試驗。

據了解,特斯拉在台灣的自動駕駛只開放到第二級,且只能在國道和快速道路上使用;啟動自動駕駛後,車輛會控制油門及方向盤,從頭到尾維持在車道正中間,也會根據前車狀況減速或緊急煞車。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六大隊竹林分隊前晚十時許接獲通報,國道三號北上九十九點三公里靠近寶山交流道路段內側車道有事故需排除,兩輛巡邏車與四名國道警察趕抵現場處理期間,林姓男子駕駛價值三百多萬元特斯拉轎車突然高速衝撞其中一輛巡邏車,巡邏車再推撞前方另輛巡邏車,所幸四名員警及時跳開閃避。

肇事的特斯拉轎車車頭凹陷半毀,兩輛巡邏車因高速撞擊受損。警方指出,林姓男子酒測值為零,林表示是公司業務員,前天早上六時上班到晚上十時下班,從苗栗竹南要開車北返汐止,擔心開車時精神不濟,上高速公路後開啟自動輔助駕駛,直到衝撞巡邏車後才驚醒。

評析
特斯拉在台灣的自動駕駛只開放到第二級,且只能在國道和快速道路上使用。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19:34: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3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自動駕駛常誤判 上車須緊盯

林浩昇╱綜合報導

目前特斯拉在國內銷售的車款,主力車型為Model S轎跑車,以及近年相當受到家庭買家歡迎的Model X休旅車,兩車系都依據電池容量大小及性能輸出,分為75D、100D及性能化的P100D三種等級。

「現今科技風險仍大」
以Model S 75D來說,其在官網上的基本售價就要349萬2900元,若選配升級版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須加價15萬9000元;而Model X 75D五人座基礎價則為405萬7900元,選配6人座或7人座椅須額外加價。另外先前因產能供不應求,全球缺車的入門車款Model 3,官網上標示2019年可交車,售價約3.5萬美元,折合約109萬元台幣,而全新第二代Roadster跑車則尚未正式量產。

綜觀目前多數車廠提供的ACC主動車距控制系統,大部分仍無法在高速下針對靜止物體進行減速或閃避,而特斯拉也在Model S車款使用手冊中註明:「當行駛速度超過80km/h,前方跟隨的車輛駛離車道,而車道中仍有靜止物體時,可能不會因靜止的物體或車輛而進行減速」,這或許也是車主在未完全了解系統原理下,造成近期多起追撞靜止高速公路執勤車輛的發生原因之一。

汽車網站「CarStuff」總編輯楊欣儒表示:「自動輔助駕駛是Tesla近年主推、而且大眾普遍認知的科技,因此許多車主在邏輯上,認為上高速公路開啟後能萬無一失。」楊欣儒強調,事實上以目前國內允許的Level 2、甚至是國外的Level 3自動輔助駕駛等級來說,開車的人本身仍須對路況有較大集中力。」這也是許多車廠在系統使用溝通上的最大前提。

而被問及目前國內是否適合使用自動駕駛系統,楊欣儒表示雖全自動駕駛是許多車廠的發展遠望,但以現今科技程度及用車環境而言,仍然具有相當大風險,或許國內外有些網友會在網路炫耀成功用特斯拉自動駕駛從A點到B點,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幸運,且車上的偵測雷達或鏡頭,可能因惡劣環境如起霧、雨天、逆光等條件而誤判,而近期發生的多起疑似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造成的事故可以證明,現在電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可靠。

評析
以目前國內允許的Level 2自動輔助駕駛等級來說,開車的人本身仍須對路況有較大集中力。
 樓主| 發表於 2020-3-26 19:3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12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Tesla強勢回歸 股價挑戰新高

工商時報 顏嘉南、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今年股價走勢有如雲霄飛車,在克服幾次急漲急跌後如今又已逼近歷史高檔,這波短線漲幅已逾4成,不僅遠遠超過同期美股大盤表現,若2010年就緊抱特斯拉股票的投資人來說,投報率更超過20倍。

受到Model 3產量達陣以及營運由虧轉盈的利多刺激,特斯拉可謂是美股短線最剽悍的飆股,自10月初降至250.56美元收盤低點以來,迄今狂飆45%,同期標普500指數還下跌9%。特斯拉周四早盤開高,報373美元,上漲約1.5%。

過去3個月特斯拉股價躥揚37%,漲幅位居那斯達克100指數之冠,後者下跌8%。

此外,根據財經媒體CNBC的統計,若投資人在2010年特斯拉股票上市時就開始投資,以投資1,000美元計算,加計股利滾入再投資後,迄今持股市值將超過21,000美元,意即投報率超過20倍。

即便如此,據金融科技與分析公司S3 Partners數據顯示,特斯拉依然是空單餘額最高的美國上市股票,目前空頭部位將近104億美元。

空頭大軍瞄準特斯拉也與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的言行有關。穆斯克屢屢抨擊空方狙擊特斯拉,10月他在推特狠批空方想要殲滅特斯拉,4天後特斯拉股價便跌至今年低點。

Piper Jaffray技術分析師強生(Craig Johnson)表示,特斯拉股價漲勢強勁,重挫空頭部隊。「特斯拉的空單餘額比率自4月以來逐漸下降,空方現在相當緊張。」

強生指出,如果特斯拉的股價能突破上壓,空單回補將推動特斯拉股價進一步上揚。若股價能突破390美元,暗示股價將能繼續上攻。站上390美元也代表特斯拉將刷新高點紀錄,超越2017年9月締造的389.61美元高點。

即便特斯拉股價近來節節走高,但也有分析師不為所動。Strategic Wealth Partners執行長泰普(Mark Tepper)表示,特斯拉的管理團隊仍然讓他感到擔心,特別是穆斯克,還有特斯拉的交車能力。

評析
如果特斯拉的股價能突破上壓,空單回補將推動特斯拉股價進一步上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