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2 19: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20 編輯

轉貼2018年2月2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自駕搭載AI 陳良基:台灣產業找到新春天

中央社記者黃雅娟台北2018年2月23日電

電電公會、淳紳 (4529) 公司及桃園市政府今天簽署自動駕駛合作意向書,未來將整合產業資源搶占國際自駕市場。科技部長陳良基認為,自駕車就是台灣的機會,零組件產業可以找到新春天。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今天下午與淳紳公司及桃園市政府簽署自動駕駛合作意向書,由電電公會整合台灣車輛統整合聯盟(Taiwan V-Team,簡稱V-team)會員資源,未來將提供淳紳公司自駕車相關系統零組件及資源,並於桃園市政府提供的測試場域進行自駕功能驗證。

出席觀禮的科技部長陳良基致詞時表示,「今天的科技就是明天的經濟」,從去年開始推動人工智慧(AI),未來會變成各行各業的工具。「汽車電子,未來就是電子的汽車。」

陳良基表示,未來2030年自駕車比例可能超過2至3成,自駕車有望讓台灣科技產業再創高峰,同時桃園擁有全台灣中小型製造業最多的縣市,包括港商(ASMPT)先進太平洋公司的研發中心也進駐桃園,顯見國際大廠已經看到台灣的實力,台灣要勇敢在這個時機點投入。「自駕車就是台灣的機會」,台灣零組件可以找到新的春天。

淳紳公司董事長沈瑋致詞時指出,今年年底前預計要產出一萬輛自駕車,未來期待高科技項目能在台灣打出一片新天地。他也期許,台灣應該擺脫傳統低毛利做法,新科技、新技術能為產業創造更多利益,同業先進一起合作,「新的春天就來」。

根據電電公會提供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汽車電子產值達新台幣7.8兆元,預估2020年將到達9.71兆元。汽車電子在整車的成本占比,已增加約40%,未來將增至60%,顯示汽車電子產業未來的成長潛力。

電電公會表示,整合旗下V-team相關會員產品技術與資源,安裝至淳紳公司電動車樣車,開發自動駕駛系統技術載具平台,至桃園市政府提供的自動駕駛域進行功能測試驗證,整合產業上中下游與實際驗證,希望提升國內自動駕駛技術能力,在全世界搶占一席之地。

評析
科技部長陳良基認為,自駕車就是台灣的機會,零組件產業可以找到新春天。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2 19: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順產 特斯拉首對新客接單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Tesla)證實首度開放新客戶預約平價電動車款Model 3,一改過去只開放給員工和現有車主的限制,顯示這家電動車大廠已克服先前Model 3的生產瓶頸,加快組裝速度。

特斯拉表示,一批客戶周四已收到通知,告知客戶可遞交訂單並設定車輛配備。特斯拉估計,下單後約4周即可交車。這家矽谷車廠一般都是先向一個群組發送訂購邀請,然後再根據客戶訂單排入產線。

特斯拉並未透露究竟多少客戶收到此份通知,但這是該車廠首次開放給新客戶,先前只限員工或是特斯拉現有車主訂購。

先前Model 3產線面臨生產瓶頸,預定產量一再跳票,也令外界大失所望,如今新客戶也能訂購Model 3,代表生產線已漸入佳境、產量正持續增加的好消息。可惜的是,客戶目前只能訂購價格較高、配備較先進的長程版Model 3,而非價格最親民的標準版。Model 3是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積極發展的核心產品之一,希望藉此打入大眾市場,讓特斯拉不只是利基型的豪華車廠,同時是銷售電動車、太陽能板、蓄電電池的主流業者。自2016年發表平價電動車款Model 3以來,特斯拉已收到50筆輛預購訂單。

自去年7月開始生產Model 3後,特斯拉卻遭遇生產困境,導致出貨量遠遜於預期,難以達到先前訂立的出貨目標。

特斯拉今年1月表示,去年第4季出貨約1,600輛Model 3,遠遜於原訂單周生產5,000輛的目標。特斯拉已將此目標延後至今年6月前達成。周產量5,000輛的速度,1年可生產25萬輛。

評析
新客戶也能訂購Model 3,代表生產線已漸入佳境、產量正持續增加的好消息。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2 19: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現代豪華車Genesis 打敗奧迪、BMW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余曉惠/綜合外電



談到豪華汽車品牌,很少人會想到南韓現代汽車,但現代旗下的Genesis品牌今年卻擊敗德國眾多強敵,獲美國《消費者報告》評選為2018年最佳汽車品牌冠軍。

彭博資訊報導,雖然現代Genesis今年才登陸北美市場,但在22日公布的這份排行榜上,以總分1分之差將上次冠軍的奧迪(Audi)踢到老二,寶馬(BMW)、豐田凌志(Lexus)與保時捷(Porsche)分居三到五名,南韓同鄉起亞汽車(KIA)位居第六,再來是速霸陸(Subaru)、特斯拉(Tesla)、本田與豐田。

《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是美國權威性的獨立評測雜誌,其汽車測試主管費雪(Jake Fisher)表示,Genesis奪冠反映南韓車廠這幾年來的穩定進步,先是可靠度和省油表現,現在則是性能和豪華設備方面。Genesis僅兩款車—G80和G90—接受該雜誌評比,而奧迪和寶馬分別各有八款車受評。

費雪說:「南韓車廠多年來用心檢查出廠的每一輛車,而且這些公司真的打造出很具競爭力的車。從Genesis推出豪華運動休旅車(SUV)就可以看出這家公司正在實現這一點,因為豪華汽車市場最重要的就是SUV。」

在此報告中排名第八的特斯拉,是表現最佳的美國汽車品牌,但在環保轎車的評比上,冠軍卻由通用汽車(GM)的Chevrolet Bolt純電動車拿下。特斯拉的Model S因價格高,銷量不及一同受評的電動車或油電車,發揮的環保效益較少。

豐田的車款則在多個項目均為首選品牌,旗下車款Corolla被消費者報告評為最佳轎車、Camry為最佳中型車,Highlander為最佳中型SUV,Sienna則是最佳多功能休旅車(minivan)。費雪說,豐田在可靠性排第一,今年所有車款都增加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和汽車防撞系統更加分不少,試駕表現和操控性方面較差。

評析
現代旗下的Genesis品牌今年擊敗德國眾多強敵,獲美國《消費者報告》評選為2018年最佳汽車品牌冠軍。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4 19:26: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池大戰!全球電動車業者搶原料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從福斯汽車到特斯拉,全球汽車製造業者不僅搶攻電動車市場,也大肆搶奪電池所需的鋰、鈷原料,以確保電池供給無虞。

全球所有電動車製造業者都苦於鋰礦供給缺乏「適當的長期合約」。伍德麥肯錫分析師指出,許多汽車製造廠都高度擔憂會遭遇電池供給短缺困境。

全球前五大鋰電池供應廠有兩家在中國大陸,分別是寧德新能源科技(CATL)與比亞迪(BYD);大陸並掌控陰極/陽極材料、電解質溶液及分離器等鋰離子電池等四大關鍵性組件全球供給量的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七。

日本Panasonic是全球最大電池供應廠,汽車廠在科技上也具有競爭力,但投資能力才是未來電池領域的競爭關鍵。日產汽車去年便與大陸金沙江資本公司合作,以提升成本競爭力,可能將向大陸業者採購電池。

豐田於元月斥資二點二四億美元,買下澳洲Orocobre的百分之十五股權,因為該公司在阿根廷開發鋰礦;豐田同時加強與Panasonic合作,使固態電池加速商業化,讓電池壽命及充電速度都超越鋰離子電池。

德國福斯汽車已對外徵求五年的鈷供給合約,但尚未找到供應商;BMW表示即將與供應簽署大宗的鋰、鈷供約,特斯拉也在與世界最大鋰生產商之一智利SQM公司洽談合約。

大陸汽車業者已經進行的鋰礦交易額已超過十億美元。長城汽車已與澳洲Pilbara礦業簽約,確保五年鋰原料供給無缺;比亞迪也與青海鹽湖鉀肥公司合作,從鹽湖中提取鋰材料製造電池。

電池另一項重要原料是鈷,但全球半數以上的鈷產自政局動盪的剛果,使汽車及電池業者更擔心鈷礦供給短缺;大陸也掌控在鈷礦供應鏈。

評析
全球汽車製造業者不僅搶攻電動車市場,也大肆搶奪電池所需的鋰、鈷原料,以確保電池供給無虞。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4 19:26: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斥資90億美元
吉利入股近10% 成戴姆勒最大股東

工商時報 楊日興/綜合報導

以海外併購聞名的中國車企吉利再下一城,在斥資90億美元收購9.69%股權之後,成為賓士(Mercedes-Benz)母公司德國戴姆勒(DAIMLER)集團的最大股東。除了看中戴姆勒在業界的影響力之外,外界猜測電動車等未來趨勢也是吉利此次重金收購的主因。

華爾街見聞昨(24)日援引汽車商報報導稱,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強調,有媒體稱此次為李書福個人投資戴姆勒,此說法並不正確。吉利入股戴姆勒的資金來源是吉利海外公司透過海外資本市場安排,並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他也表示,會長期持有戴姆勒股權,但並無進一步增持計劃。

去年底曾傳出吉利汽車有意收購戴姆勒最多5%股權,意在第3大股東位置,在吉利入股之前,戴姆勒的兩大股東為持股6.8%的科威特投資局、持股6%的貝萊德(BlackRock)。此次吉利一出手便收購近1成股權拿下最大股東之位,令人震驚。

從早期的澳洲變速箱巨頭DSI、英國計程車生產商錳銅到知名汽車品牌VOLVO,吉利均實現完全收購。2010年的VOLVO收購案吉利更不惜利用大量債務融資,也要完成交易,顯示吉利收購的決心。2017年,吉利更入股馬來西亞車企寶騰49%股權,並在年底成為VOLVO集團最大股東。

戴姆勒作為世界最知名的汽車集團之一,吉利此次入股引起外界關注其戰略目標。路透引述與李書福熟悉的人士稱,吉利的目標是和戴姆勒組成行業聯盟,以因應未來汽車新趨勢下的競爭。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趨勢下,全球汽車產業已經開始洗牌,不少車企巨頭互相合作甚至尋求與科技企業支持。該人士表示,李書福認為,在未來車業新競爭下,現有製造商僅有1至3家能存活,製造商應當組成聯盟,投資未來。

中國證券報引述知情人士分析指出,吉利此次投資案獲得湖北地方政府支持,吉利可藉由入股戴姆勒接入其電池技術,並在武漢合資電動車企業。

報導稱,雖然李書福表示其收購資金並未來自中國,但鑒於賓士、VOLVO近期在電動化的大力投入,吉利也在去年收購飛天汽車公司,可彰顯李書福對未來汽車趨勢相當關注。

評析
吉利的目標是和戴姆勒組成行業聯盟,以因應未來汽車新趨勢下的競爭。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4 19:26: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長城攜手寶馬 攻新能源車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鑒於中國政府積極推展新能源車,並訂下時間表,中外車企此刻無不加緊尋求結盟。中國最大的運動休旅車生產商長城汽車宣布,將與德國寶馬(BMWG.DE)簽署意向書,雙方將對以合資公司模式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合作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中國最大的純電動車廠商比亞迪,其董事長王傳福去年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中國政府「雙積分」政策推動下,2020年公共汽車將全面電動化,2025年重型卡車全面電動化,到2030年包括所有轎車在內,中國將全面普及電動汽車。

分析人士也預估,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銷售量將從2016年的50萬輛,迅速增加至2025年的700萬輛。然而,中國車企最大的弱點是電池供給能力。在此背景下,目前中外車企正積極尋求結盟合作,外商希望藉此搶下中國電動車市場,中企則盼以此吸收國外先進汽車技術。

路透報導,長城汽車日前宣布與德國寶馬簽署意向書,雙方已就成立合資公司達成共識,其中包括長城汽車或其關聯方將會是合資公司的多數股東,而寶馬或其關聯方則為少數股東;合資公司將聚焦於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採購與生產,以及其他相關活動。

長城汽車在公告上表示,如果雙方合資合作能夠順利實施,預期會提升公司技術水準和品牌溢價能力,有利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開拓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簽署意向書後,雙方將進一步決定投資規模,建立商業模式及完成專案可行性研究。

報導稱,長城汽車與寶馬曾在2016年4月簽署關於探討和開發純電動汽車和傳統動力汽車可行性的保密協定,又於2017年2月簽署關於對MINI品牌汽車合作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和評估的協定。

評析
長城汽車與德國寶馬成立合資公司,將聚焦於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採購與生產,以及其他相關活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7 19:4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郭台銘現身小鵬汽車 頭戴小紅帽試乘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參與領投小鵬汽車一個月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頭戴小紅帽現身小鵬汽車研發總部。

澎湃新聞報導,小鵬汽車24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到小鵬汽車研發總部,為小鵬汽車帶來了豐厚的「開工利是」。同時,郭台銘還參觀廠區並試乘了小鵬汽車G3車型。並與高管團隊長談兩小時。

官博發表評價指出,註定2018年會是互聯網和製造業牽手的不凡之年。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未來雙方會推進更多合作,但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小鵬汽車是成立於2014年的新興造車企業。小鵬汽車計畫在2018年8月至2020年底,形成大批量生產能力,年產5萬至10萬輛汽車,預計在2020年底前實現年產20萬輛汽車。

目前,小鵬汽車已經實現量產,身居新型造車企業前列。

去年12月,占地3000畝的小鵬汽車智慧網聯科技產業園(肇慶基地)奠基動工。

2017年10月,小鵬汽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電子消費展上發佈了G3車型。彼時,何小鵬稱,G3是眾多新造車企業重第一個上公告的車型,在北京已經有一部分車型上牌運行,這在新造車勢力中是最領先的。

之前,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小鵬汽車批發量已經達到39輛。

今年1月29日,小鵬汽車在香港宣布,啟動總額人民幣22億元的B輪融資,並獲得阿里巴巴集團、鴻海和IDG資本的聯合領投支持。

B輪融資完成後,小鵬汽車從資本市場融資規模將超過50億美元。

當時在儀式現場,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曾表示,鴻海將運用在工業互聯網累計40多年的經驗與技術,協助小鵬汽車實現對科技與品質的極致追求和有效平衡,很高興深度參與到互聯網汽車發展的關鍵時期。

雖然,至今雙方尚未公開闡述具體合作方式,但已有端倪。

在官博的照片中,郭台銘頭戴的紅色鴨舌帽上,清晰地標注著「8K+5G生態」。8K為8K顯示,5G則為無線通訊技術。

鴻海目前借助在8K顯示和5G無線通訊,鎖定海量影像雲端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動雲端儲存、雲端計算、雲端效能、無線傳輸和物聯網(IoT)等應用技術。

這與何小鵬對於小鵬汽車的創想不謀而合。

何小鵬曾表示,未來汽車作為移動終端會像智慧手機一樣,透過車聯網及智慧硬體替代掉很多傳統產品。因此,小鵬汽車試圖成為業內首個車內增加計算單元,並建立安卓系統的App Store,滿足使用者個性化需求的車企。不久後,他在小鵬汽車G3的發布會上宣佈,小鵬汽車本身的願景就是做全球智慧出行營運商。

從車聯網及相關硬體上看,雙方頗有融合空間。目前,小鵬汽車就試圖透過車輛收集即時行駛數據等方式,積累實際場景數據,推動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各項技術進步。同時,智慧出行將更加挑戰車輛的聯網及計算能力。

實際上,鴻海是很多整車企業的零部件及配套系統供應商,產品覆蓋廣泛,包括車載娛樂設備、汽車電動機械、中央控制安全等。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富士康也已涉獵多年,早在10年前,富士康就已收購台灣的安泰電業,開始了汽車鋰電池動力系統的技術和研發製造。據悉,富士康為特斯拉電動汽車代工的零部件多達128個。

鴻海還曾與騰訊、和諧汽車成立基金投資了一家電動汽車初創企業Future Mobiliy Corporation,但富士康於2016年底退出。

但鴻海並沒有停止佈局新能源汽車。

2017年6月,鴻海與江蘇昆山達成合作,鴻海計畫總投資250億元在昆山建立多個項目,新能源電池便是其中重要一項。鴻海副總裁盧松青表示,此次與昆山簽約,目的在透過整合雙方電池研發資源,設立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重點突破新能源汽車關鍵動力的核心技術,並共同推進充電樁建設,為未來建設新能源整車研發製造基地奠定基礎

評析
未來汽車作為移動終端會像智慧手機一樣,透過車聯網及智慧硬體替代掉很多傳統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7 19:41: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 15:55 編輯

轉貼2018年2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北京汽車攜手賓士 布局新能源車

工商時報 賴瑩綺/綜合報導

大陸車企北京汽車近日宣布,以約58億元人民幣(下同)價格,將位於北京一處生產基地出售給北京賓士(Mercedes-Benz)。北汽表示,該交易除能使北京賓士產能提升,加大布局新能源車領域外,還將藉此加強與賓士母公司德國戴姆勒(DAIMLER)的戰略合作。

華爾街見聞報導,北京汽車23日公告指出,公司與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北京賓士訂立協議,擬出售北京分公司位於北京一處生產基地資產和待轉讓合約項下的全部權利、所有權和利益給北京賓士,對價為58.37億元。

資料顯示,該工廠建設於2011年,整體占地面積106萬平方公尺,此前投產車型包括紳寶D70、D50、D80、X55、X35以及新能源EU260等,二期建設完成後產能達到30萬輛。

北汽表示,上述交易可使北京賓士迅速實現有效產能,加大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外,公司還將藉此進一步加強與戴姆勒的戰略合作。戴姆勒持有北京汽車10.08%股權,此外還持有北京賓士49%權益。

同時,北汽與戴姆勒宣布,將擴大賓士乘用車的本土生產規模,以滿足未來中國市場的需求。雙方計畫投資超過119億元,打造北京賓士汽車新的豪華車生產基地。根據投資計畫,該新廠區將生產包括新能源電動車型在內的多款賓士產品,並將擁有完整的豪華車製造體系,進一步提高北京賓士整體產能。

本月初,戴姆勒獲大陸國家發改委批准,戰略入股北京新能源汽車。

評析
北汽與戴姆勒宣布,將擴大賓士乘用車的本土生產規模,以滿足未來中國市場的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7 19: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Tesla 電動卡車拿下 DHL 訂單,充電網路是挑戰

作者 linli

Tesla 電動半掛卡車出眾的性能和經濟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物流公司的關注,近日物流巨頭 DHL 確認訂購 10 台特斯拉電動半掛卡車,該公司看中的就是電動卡車能夠顯著降低運輸成本。

DHL 供應鏈運輸部門總裁 Jim Monkmeyer 確認,該公司已經訂購了10台 Tesla 電動半掛車,這批訂單大約在 2019 年開始生產。他表示,此次訂購電動卡車是一次嘗試,距離 DHL 將旗下的大部分卡車轉變為電動卡車還有數年的時間,但公司有將燃油卡車換成電動卡車的計畫,此舉可以大幅降低營運成本。

由於在燃油和電力之間的成本差異,維護成本上的優勢,大約在使用電動卡車兩年後所節省的成本就可以抵銷燃油卡車和電動卡車在購置費用上的差距,相對而言燃油卡車售價格較低,但營運成本較高。Jim Monkmeyer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DHL 預期根據不同能源的使用狀況和維護成本,使 Tesla 電動半掛車大約 18 個月的時間就能收回成本。到了 Tesla 電動半掛卡車在維護費用上的優勢,電動車的發動機組件數量更少且更簡單,便於日常的維護。

電動卡車的經濟性是吸引客戶的關鍵,DHL 在應用電動車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該公司在各個地區交付貨品所使用的車輛大約有 5,000 台電動滑板車。

物流公司使用的卡車每年的行駛里程大約為 6.5 萬到 10 萬英里,Tesla 承諾該公司的電動卡車每英里營運成本可節省 20%,新款的電動半掛卡車每英里成本為 1.26 美元,在物流運輸行業柴油卡車平均每英里運輸成本為 1.51 美元。

燃油卡車和電動卡車在經濟性上的差距還會持續變化,燃油卡車的效率將會在未來不斷提升,到 2020 年,燃油卡車相對於特斯拉電動卡車的成本劣勢會非常小。DHL 表示,仍然考慮兩種動力卡車的營運成本,最終這兩種類型的車輛可以隨意切換同時營運。但應用電動卡車還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充電裝置,以及物流公司如何將倉庫的加油站調整為超級充電站。

Jim Monkmeyer 表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建立充電網路,如何獲得更多支援,DHL 需要在一個遍及各個地區的充電系統才能夠大規模應用電動卡車,這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也是限制電動卡車應用的主要因素。

評析
DHL有將燃油卡車換成電動卡車的計畫,以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建立充電網路。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7 19:42: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大摩預測鋰礦供過於求未來價格恐腰斬  鋰業股崩跌

經濟日報 記者劉忠勇╱綜合外電報導

摩根士丹利預測鋰礦將供過於求,鋰價到2021年面臨幾乎減半的風險,並調降多檔鋰業股票評級。在美掛牌的Albermarle和SQM周一收盤大跌逾7%。

摩根士丹利認為,由於供應增加,預計今年碳酸鋰價格將達到每噸14,000美元以上的頂峰,隨後將逐漸下跌,並在2021年減為每噸7,700美元。

摩根士丹利將鋰業巨頭智利SQM和Albemarle股票評級從「中性」下調至「低於大盤權值」。

鋰已是全球熱門的原物料,近兩年來價格上漲逾一倍,市場看好電動車普及將帶動鋰電池的需求。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正和SQM洽談供應合約,據高盛估計,一輛Model S電池使用的鋰超過1萬支智慧手機。

評析
特斯拉正和SQM洽談供應合約,據高盛估計,一輛Model S電池使用的鋰超過1萬支智慧手機。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7 19:4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對手成為最大股東  戴姆勒高層不安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6日專電

中國吉利汽車入股德國戴姆勒(Daimler)集團,成為最大股東。不過,由於吉利旗下的瑞典富豪汽車(Volvo)是戴姆勒的競爭對手,消息傳出,讓戴姆勒高層不安。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吉利在銀行團的協助下,運用金融操作技巧,上週五突然宣布入股戴姆勒9.69%,一口氣成為最大股東,消息傳出震撼戴姆勒高層。

一名經理說,原本以為吉利將持股5到6%之間,「這比我們原先想像的還多很多。」

報導說,吉利的董事長李書福,入股成功後爭如取戴姆勒監事會的席位,將為戴姆勒帶來麻煩,因為吉利不僅握有富豪汽車,同時也是富豪卡車(Volvo Trucks)的最大股東,兩者都是戴姆勒的直接競爭對手。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監事會是討論公司未來戰略和最新車款的地方,「這些資訊我們不能和競爭對手的代表分享。」

此外,戴姆勒與北京汽車集團和比亞迪合作關係密切,與吉利的合作不在原先規劃內。這幾家公司在中國是競爭對手,戴姆勒高層擔心,吉利的入股將增加新舊夥伴之間發生衝突的風險。

戴姆勒在德國是指標性的企業,德國政府的態度也令人好奇。

德國經濟部長賽普利斯(Brigitte Zypries)告訴該報說,德國是開放的經濟體,歡迎任何符合市場遊戲規則的投資,吉利入股戴姆勒屬企業的決定,她不願評論。

不過,賽普利斯強調,投資行為必須合法,「德國的開放,不能被其他國家拿來作為工業戰略利益入侵的跳板。」

戴姆勒集團是德國最賺錢的公司,旗下包括賓士汽車(Mercedes-Benz)、戴姆勒卡車和戴姆勒巴士等品牌,去年營業額1640億歐元(約台幣6兆元),稅前淨利147億歐元(約台幣5000億元)。去年,戴姆勒在全球各地賣出了230萬輛車,其中中國就佔了50萬輛,是戴姆勒最大的市場。

評析
戴姆勒高層擔心,吉利的入股將增加新舊夥伴之間發生衝突的風險。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9 15: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EV夯!東海碳素鋰電池關鍵材料傳擴產7成、營收拚倍增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刊工業新聞27日報導,東海碳素(Tokai Carbon)計畫投資50億日圓,階段性擴增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負極材」產能,目標在2020年結束前將負極材產能較現行擴增70%。因電動車(EV)市場成長,因此東海碳素期望藉由增產建構穩定的供應體制。

據報導,在旺盛的鋰離子電池需求加持下,預估負極材將以年率約20%的速度持續呈現增長。報導指出,東海碳素2017年負極材事業營收年增12.3%至46億日圓,而東海碳素目標在2020年將負極材營收倍增至100億日圓。

EV商機夯,也讓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廠動起來、增產搶食商機,三菱化學、旭化成、Toray等日廠紛紛計畫擴增電池材料產能。

日本民間調查機構矢野經濟研究所2017年10月17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因中國電動車(EV)市場急速增長、加上今後歐洲EV市場也預估將擴大,預估202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4大關鍵材料(正極材、負極材、電解液和分隔膜)市場規模將擴增至220億8,815萬美元、將較2016年跳增1.24倍(增加124%)。

評析
EV商機夯,也讓日本鋰離子電池材料廠,三菱化學、旭化成、Toray等日廠紛紛計畫擴增電池材料產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 15:53: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竊喜!鋰恐嚴重過剩、2021年報價跌45% 類股倒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鋰礦生產商受到供給過剩疑慮的衝擊,週一(2月26日)股價全倒地,但電動車類股則往上攀高。

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26日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通稱大摩)警告,鋰市場恐嚴重過剩,預估報價到了2021年恐大跌約45%,因此決定調降美國鋰礦商Albemarle Corp.、智利鋰生產巨頭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SQM)的投資評等至「減碼」。

Albemarle 26日應聲下挫7.28%、收110.10美元。SQM的美國存託憑證(ADR)也重挫8.02%、收53.71美元,創2月8日收盤低。追蹤鋰礦、電池類股的Global X鋰電池技術ETF (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代號為LIT.US)同步下挫3.41%、收35.96美元,創2月13日收盤低。

鋰報價下滑,則有利於特斯拉(Tesla Inc.)等電動車商。特斯拉26日終場勁揚1.53%、收357.42美元,創2017年10月18日以來收盤高。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26日同步上漲1.54%、收41.54美元。

SQM甫於1月17日宣布要大舉擴產,該公司當時表示,已跟智利監管機構Corfo和解,願付1,750萬美元及跟鋰價連動的權利金,而SQM的擴產計畫也獲監管機構核准,預計到了2030年,從智利阿他加馬沙漠(Atacama)產出的鋰礦,將額外增加349,553公噸。

SQM過去三年因為上述爭議,遲遲無法順利拉高產能,如今公司終於跟智利政府和解,市場擔憂供給若增加太快,恐衝擊鋰報價。大摩26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預計到了2025年,智利佔全球的鋰供給量將拉升至1/3,澳洲、阿根廷的佔比也會同步推高,若世界各地的開採計畫都如期進行,那麼從2019年起,市場將嚴重過剩,今(2018)年會是短缺的最後一年。

鋰價過去兩年已大增一倍以上,主要是拜電動車需求成長之賜。根據高盛估算,每台特斯拉電動跑車「Model S」使用的鋰,比1萬支智慧型手機的電池還多。智利當局1月曾透露,特斯拉正在跟SQM洽談氫氧化鋰的供應合約。

不過,大摩26日警告,電動車的成長率恐不足以消耗掉智利增加的鋰產量,預估當地採礦巨擘的開採計畫,將在2025年讓全球鋰的年產能增加約50萬噸。

大摩直指,電動車對全球汽車銷售量的佔比,必須在2025年拉高至31%(目前還不到2%),才能消耗掉過剩的鋰。根據預測,到了2021年,鋰鹽(lithium carbonate)每噸報價將從13,375美元重挫至7,332美元,之後還恐繼續朝礦商的生產成本7,030美元滑落。

評析
鋰價過去兩年已大增一倍以上,主要是拜電動車需求成長之賜。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 15:53: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Panasonic無暇他顧!韓廠搶市佔、砸3億美元擴產

記者 陳苓 報導

韓廠Samsung SDI是小型充電電池(secondary battery)的霸主,近來充電電池的需求日增,強敵Panasonic又為了供應特斯拉需求,忙到焦頭爛額、無暇他顧。據傳Samsung SDI斥資3,000億韓圜擴產小型電池,以鞏固龍頭地位。

BusinessKorea 1日報導,業界消息指出,Samsung SDI位於南韓天安市(Cheonan)的小型充電電池工廠開始動工擴產,外界估計投資額高達2,000~3,000億韓圜(1.8億美元~2.7億美元)。主要增產近來炙手可熱的圓柱型電池。

小型充電電池的買氣日增,研調機構B3估計,電動工具、電動車、智慧手機等需求加持下,今年小型電池需求將提高13%、至72億組。其中小型圓柱型電池備受歡迎,出貨量從2014年的19億組,2017增至33億組。

外界估計,若加上中型電池的投資,Samsung SDI打算砸下1兆韓圜擴產電池。另一韓廠LG Chem也來勢洶洶,打算斥資1.5兆韓圜投資生產設備,計畫2020年前產能提高到70GWh。

在此之前,媒體就盛傳韓廠將擴產,不過當時還沒有詳細的投資金額。

韓媒BusinessKorea、Investor 2月初報導,外傳Samsung SDI打算把舊款的18650電池產線,改為新款的217000電池產線。21700是圓柱狀電池,電量比前代18650增加50%,獲得特斯拉平價車款Model 3欽點使用。由於特斯拉需求極大,全球217000電池多供貨給特斯拉,使得此種電池供不應求,Samsung SDI和LG Chem看準商機,打算增產回應。

業界消息透露,特斯拉和Panasonic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廠,太陽能發電供電不穩,阻礙生產,儘管特斯拉尋求外部供電,但是工廠地處沙漠,輸電不易,難以正常生產。受此影響,Panasonic日本廠生產的圓柱狀電池,全數供應給特斯拉,無暇顧及其他客戶,這些業者只好轉單韓廠。

相關人士透露,Samsung SDI在南韓、中國、馬來西亞的電池廠全都產能滿開,此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個月。

評析
全球217000電池多供貨給特斯拉,使得此種電池供不應求,Samsung SDI和LG Chem看準商機,打算增產回應。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 15:53: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躍身戴姆勒最大股東
李書福:無意影響公司策略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8日專電

中國大陸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入股戴姆勒(Daimler),成為賓士母公司的最大股東,引發利益衝突疑慮,但他表示,不會爭取監事會的席位,也無意影響公司的發展策略。

戴姆勒在德國是指標性的企業,官方對李書福的入股高度重視。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李書福在柏林與總理府官員和執政黨高層會晤時表示,他投資戴姆勒是著眼於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等汽車工業的未來,而非製造和引擎等「硬體」。

李書福向德國官員強調,他不會爭取戴姆勒監事會的席位,也無意影響戴姆勒的發展策略。

李書福還說,未來將好好經營富豪(Volvo),目前沒有用自己品牌打進歐洲市場的打算。

在德國,監事會不參與經營,但公司任何重要決策和規劃都要告知監事會。李書福是富豪的老闆,現在又成了戴姆勒最大的股東,如果他爭取成為戴姆勒監事會的一員,將引發利益衝突的疑慮。

在戴姆勒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董事唐仕凱(Hubertus Troska)今天在「商報」主辦的一場研討會上,稱讚李書福是一位「具有遠見的企業家」。

唐仕凱說,在中國的電動車領域,排名第一的是北京汽車,第二是比亞迪,第三是吉利,戴姆勒有這些夥伴,占了很好的位置。

他代表戴姆勒董事會強調:「我們正面看待李書福的入股。」

評析
李書福向德國官員強調,他不會爭取戴姆勒監事會的席位,也無意影響戴姆勒的發展策略。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 15:53: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淳紳電動車有譜 2人座車款拚年底量產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1日電

淳紳發展電動車即將在年底有具體成果,董事長沈瑋表示,旗下贛州昶洧新能源以專案方式取得興建純電動車整車廠資格,預計年底2人座都會型小車進入量產。

中國大陸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在2015年起開放申請純電動車生產資質,不過由於獲得資質的15家企業背景及技術受到外界質疑,發放計畫在去年6月喊停,也讓原本要申請的贛州昶洧受到影響,不過在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加速推動贛南蘇區振興發展計畫,點名支持贛州新能源,也讓贛州昶洧以專案方式取得資質,且是第1家取得生產許可的外資車廠。

沈瑋表示,目前贛州新能源有贛州政府官方投資占49%,淳紳則占51%,在獲准開始量產後,贛州昶洧預計今年底量產兩人座都會型小車,第一批量產預估1萬台,陸續在香港、台灣上市銷售,淳紳擁有兩地代理權,最快明年上市,新加坡、日本及東南亞也是未來計畫銷售的區域。

此外,淳紳希望在桃園取得15公頃地,每年有3至5萬台小車可以在台灣量產,並外銷國際。

淳紳表示,因應未來汽車代理銷售及建廠需求,今年起陸續將辦理增資,除了土地取得資金外,還要建置工業4.0自動化產線,整個資金需求超過新台幣50億元。

評析
淳紳希望在桃園取得15公頃地,每年有3至5萬台小車可以在台灣量產,並外銷國際。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 15:54: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戴森攻電動車 亞洲是金主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英國老牌家電大廠戴森(Dyson)在來自亞洲的需求支撐下,去年營收大增四成。這股強勁的營收成長動能,已成為戴森在2020年前打造自有電動車的有力武器。

戴森創辦人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表示,該公司的成長動力已轉向亞洲,亞洲地區去年為戴森帶來近四分之三的營收增幅。

根據戴森1日發布的聲明,2017全年營收大增40%至35億英鎊(48億美元),稅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則較一年前成長27%至8.01億英鎊。

持續的營收成長將讓戴森有資金達成在2020年前打造電動車的目標。

戴森去年9月公布電動車研發計畫的初始投資,金額為10億英鎊,也曾承諾將投資相同金額來研發固態電池,並預期公司的整體支出將增加。

戴森重心正轉向發展自動化產品,詹姆士戴森1日暗示,即將打造的電動車會涉及一系列自動化技術,例如目前應用在吸塵機器人的360度相機,「我們嘗試打造能自動做事的產品」。他也有意加速旗下產品自動化的比率,包含讓使用者不須手動啟動或關閉產品。

戴森還未決定將於何處生產電動車,目前英國和亞洲都在考慮範圍內。

詹姆士戴森指出,公司的專業技術重心正歷經轉變,過去求才時十分重視硬體技能,現在則聘用更多擁有軟體技能的員工。

目前特別把重點放在擁有人工智慧(AI)技術背景的人才,但他發現,要在AI領域找到擁有足夠技能的人才「是個大問題」。

評析
戴森重心正轉向發展自動化產品,即將打造的電動車會涉及一系列自動化技術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蔚來擬赴美IPO 融資20億美元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蔚來汽車(Nio)擬赴美國IPO(首次公開發行),融資規模最高將達到20億美元。目前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8家銀行,為其今年計劃中的赴美上市做準備工作。

路透報導,該知情人士指出,其他幾家銀行包括美銀美林、瑞士信貸、花旗集團、德銀、摩根大通和瑞銀集團。

2017年12月,當時已有外媒爆料,蔚來汽車正考慮最快將於2018年在美國IPO,同時,蔚來還在考慮以3億至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美國業務股份,但當時蔚來尚未就IPO或股份出售事宜做出最終決定。

新浪看點指出,如果蔚來汽車的發行規模能達到預期上限,那麼其赴美上市將成為2014年後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美國上市案例,並將一併創下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新紀錄。根據公布資料顯示,蔚來汽車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2億美元,估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報導稱,蔚來汽車的總部位於上海,2014年由中國互聯網企業家李斌創辦,其投資者包括騰訊控股、汽車之家創辦人李想、京東CEO劉強東以及高瓴資本和紅杉資本、順為資本等互聯網企業與企業家聯合發起創立,並獲得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厚樸、聯想集團、華平、IDG等數十家知名機構投資。

2017年4月,蔚來攜11輛車亮相2017上海國際車展,這是蔚來品牌的中國首秀。同年12月,蔚來ES8正式上市,基準版補貼前售價為44.8萬元。

市場人士表示,中國目前的電動汽車市場結構中,最高端的是特斯拉,Model X約80萬元起跳,而中國電動車老牌公司比亞迪大多數是混合動力為主,至於其他公司的電動車大都是20萬元以下的低端電動車,中階價位的市場空間正為蔚來汽車提供了機會。

評析
根據公布資料顯示,蔚來汽車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22億美元,估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4: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5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看好電動車前景 
英飛凌與上汽宣布合資新公司

楊喻斐/台北報導

看好電動車市場發展,英飛凌與上海汽車集團宣佈成立合資企業,為中國活躍的電動汽車市場製造功率模組,合資公司命名為「上汽英飛凌汽車功率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由上汽集團持股51%,英飛凌持股49%。企業總部設於上海,生產基地則位於英飛凌無錫工廠擴建專案內,預計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量產。

英飛凌負責業務運營的董事會成員 Jochen Hanebeck 表示,英飛凌提供先進的半導體解決方案,在全球主要電動汽車市場均居於領先地位。其中包括充滿活力的中國市場,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且成長最快的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市場。

英飛凌與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攜手合作,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英飛凌的市場地位、擴充產能,從而滿足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同時,憑藉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需求量身定制的產品,將共同拓展更多業務。這項合作將使彼此得以更加快速地服務中國的電動汽車客戶。

上汽集團總裁陳志鑫表示,英飛凌在汽車功率模組領域聲譽卓著,對此次合作感到非常高興,也深具信心。相信英飛凌先進的功率模組解決方案將與上汽在電動汽車整車和系統領域專業技術完美融合。電動汽車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極高的便利性和絕佳的駕駛體驗,還能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

該合資公司旨在為中國生產的客戶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服務和體驗,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提供功率解決方案。此外,英飛凌亦將繼續獨立服務於其它市場。該合資公司主要為中國市場生產汽車級框架式IGBT 組 HybridPACK TM。

2006年,英飛凌首度推出HybridPACK TM 系列的第一代汽車級框架式IGBT 模組,目前已被廣泛用於全球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中。該產品系列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有助於客戶優化系統設計、提高性價比、並縮短產品上市時程。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IHS Markit 最新預測:至2020年,中國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200萬輛,2024年將達到430萬輛,約占全球預期總需求量的45%。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7年,中國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產量為79.4萬輛。

評析
英飛凌先進的功率模組解決方案將與上汽在電動汽車整車和系統領域專業技術完美融合。
 樓主| 發表於 2018-11-4 14: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邊緣運算夯!特斯拉享優勢  蘋果2年後或生產汽車

記者 陳苓 報導

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興起,裝置的運算需求大增,原先做法是把複雜運算交由雲端處理,但是數據來回傳輸太花時間,「邊際運算」(Edge Computing)成了熱門技術。

NetworkWorld、巴倫(Barronˋs)報導,邊緣運算是什麼?維基百科解釋,邊緣運算將應用程式、數據資料與服務的運算,由網路中心節點,移往網路邏輯上的邊緣節點來處理;邊緣節點更接近用戶的終端裝置,可以加快資料的處理與傳送速度,減少延遲。

簡單來說,邊緣運算是把數據移往比較接近裝置的地方處理,不再大費周章送往「遠在天邊」的數據中心或雲端。思科的企業策略創新資深主管Helder Antunes說,多數情況下,所有數據都送上雲端,用粗大通道連接雲端和裝置,是不切實際的作法。

Guggenheim的Robert Cihra報告稱,當前硬體裝置只是「連接雲端的通道」,未來運算能力將提高,變成「邊緣電腦」(edge computers)。他認為此種趨勢有利垂直整合業者(同時發展軟硬體者),如特斯拉、蘋果;谷歌不落人後,也開始打造硬體。

Cihra指出,特斯拉是領先群雄的業者之一,把汽車變成邊緣運算裝置。自駕車必須能夠自行思考行動,而且不能仰賴雲端,必須實時處理感測器傳來的資訊。和當前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相比,自駕車所需的運算能力為ADAS的50~100倍,所需的DRAM和NAND為ADAS的10倍。汽車變身邊緣運算裝置,若要發揮最大效用,必須徹底整合軟硬體,特斯拉所做的正是如此。

他預測,由於自駕車營運模式是垂直整合,蘋果不大可能出售模組化AI給第三方廠商,未來兩年可能考慮自行打造汽車或徹底退出,他們認為蘋果應該會選擇加入汽車戰場。

評析
邊緣運算是把數據移往比較接近裝置的地方處理,可以加快資料的處理與傳送速度,減少延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