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9-23 20:05 編輯

轉貼2018年2月7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彭博報告:到 2025 年,中國將坐擁全球 99% 電動公車

作者 Emma stein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公車將在 2025 年前全面電動化,而中國會是該趨勢領導者。

截至 2017 年止,全球有 38 萬 6 千輛電動公車在路上呼嘯,但到了 2025 年,這數字將攀升 3 倍至 120 萬輛,等於全球有 47% 公車將全面電動化。其中,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作者兼 BNEF 分析師 Aleksandra O’Donovan 表示,中國由於明確的城市政策與支持,將成為此一趨勢領導者,占比高達99%。

《evobsession》報導,號稱中國矽谷的深圳擁有超過 1,200 萬人口,而他們已在 2017 年底完成 100% 電動公車轉型,高達 16,359 輛,這數字遠超過北美 5 大公車車隊的總數,政府總補貼金額達 4.9 億美元。

除了深圳,中國還有無數城市都在電動公車轉型路上全力衝刺,從 2017 年年初看起,1 月,廣東陽山投入 40 輛純電動公車營運;2 月,開封宣布 610 輛純電動公車準備陸續投入使用;3 月,北京增加了 70 輛雙層電動公車;4 月,廈門投入 200 輛全新純電動公車;7 月,瀋陽宣布 2 年內現有 2,300 輛柴油公車將全數淘汰並更換為電動公車;11 月,廣東佛山市禪城區宣布計畫要在 2018 年底淘汰所有柴油公車,2020 年時全面電動化。

上述幾個例子還只是冰山一角,Tim Dixon 於《evobsession》文章整理出更多項目。

雖然電動公車成本比傳統柴油或燃氣還要昂貴,但如考慮燃料消耗與維護費用,總體成本就比舊型公車還便宜,加上電池價格逐漸下降,預計到 2026 年,某些電動公車前期成本已足以和柴油公車競爭。

不過成本仍然是轉型的最大障礙,阻止其他國家的政府交通部門加速投資。哥倫比亞大學一份在 2016 年發表的報告指出,電動公車成本雖然比柴油公車貴 30 萬美元,但一輛電動公車每年節省費用約 39,000 美元,相當於增加公車 12 年使用壽命。

除了中國,紐約也在努力推出更多電動公車,管理美國紐約市公共運輸的機構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MTA)於上月初宣布,他們正在測試 10 輛電動公車車隊,通過測試後就會準備再訂購 60 輛。哥倫比亞大學報告也估算,如果將 MTA 旗下管理的傳統燃料公車都轉為電動公車,每年將減少紐約市內 57.5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評析
全球近一半公車將在 2025 年前全面電動化,而中國會是該趨勢領導者。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需求大
柱狀電池供不應求、韓廠擬擴產回應

記者 陳苓 報導

特斯拉和Panasonic合資興建的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據傳生產不順,Panasonic只好把日本廠的產能,都拿來滿足特斯拉需求。Panasonic產能吃緊,其他業者轉往韓廠下單,Samsung SDI和LG Chem滿手訂單,都有意擴充產能。

韓媒BusinessKorea、Investor報導,業界消息透露,特斯拉和Panasonic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廠,太陽能發電供電不穩,阻礙生產,儘管特斯拉尋求外部供電,但是工廠地處沙漠,輸電不易,難以正常生產。受此影響,Panasonic日本廠生產的圓柱狀電池,全數供應給特斯拉,無暇顧及其他客戶,這些業者只好轉單韓廠。

相關人士透露,Samsung SDI在南韓、中國、馬來西亞的電池廠全都產能滿開,此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個月。有鑑於需求大增,該公司計畫在原有工廠內,增設新的產線。不過細節尚未敲定,將視市況做出最後決定。

外傳Samsung SDI打算把舊款的18650電池產線,改為新款的217000電池產線。21700是圓柱狀電池,電量比前代18650增加50%,獲得特斯拉平價車款Model 3欽點使用。由於特斯拉需求極大,全球217000電池多供貨給特斯拉,使得此種電池供不應求,Samsung SDI和LG Chem看準商機,打算增產回應。

南韓電池廠銷售大躍進,2016年兩家韓廠排名還在全球6~10名之間,2017年擠進前五強。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出貨量排行榜上,LG Chem和Samsung SDI分別拿下第四、第五名。

MoneyDJ新聞去年8月1日報導,特斯拉宣佈與松下在超級工廠量產用於Model 3中的21700型號電池(其中的「21」指電池直徑為21mm,「70」指長度為70mm,「0」代表圓柱體型的電池)。據瞭解,特斯拉使用的21700型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原來Model S使用的18650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單體容量提升35%,系統成本降低10%左右。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相較其他型號,除了保持了18650型電池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穩定性,21700型還兼具了經濟性。物理尺寸的增加不僅可以提升能量密度,同時也會影響到循環壽命等性能。根據有關測算,容量每提升10%,循環壽命約會降低20%,不斷加大尺寸,安全性上也存在風險;而21700型可能是目前可量產電池中能量密度最高且成本最低的電池。

評析
Panasonic日本廠生產的圓柱狀電池,全數供應給特斯拉,無暇顧及其他客戶,這些業者只好轉單韓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2: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豐田、鈴木合攻印度  2020年擬推小型電動車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豐田與鈴木結伴,計畫2020年在印度推出小型大眾化電動車,並將進一步推廣至全球其它市場。

豐田與鈴木的電動車合作案主要受政策引導,據豐田印度子公司常務董事Tachibana表示,小型電動車是跟上政府燃油效率標準的最佳選擇,但對於大型車而言,省油又低排放的油電混合車則較為理想。(Economic Times)

知情人士指出新電動車可能交由鈴木位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廠房生產,除此之外,該人士還說豐田打算在2022年,將旗下八成車種電動化。Tachibana對此不至可否。

中國目前是全球電動車銷售的領先者,印度遙遙落後,不過印度計畫2030年全面改用電動車,預料將可加速趕上。根據產業研究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的估計,中國2017年電動車銷售量年增54.4%、來到54.1萬輛。第二名的美國電動車銷售量不到中國的一半,僅19.9萬輛、年增26.8%。

評析
豐田與鈴木計畫2020年在印度推出小型大眾化電動車,並將進一步推廣至全球其它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2: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LIT連7跌止步
鈷礦生產有變、剛果施壓外商重談合約

記者 陳苓 報導

非洲國家剛果是鈷礦生產大國,該國把鈷當成搖錢樹,剛果國營礦業公司放話,要和外國合資企業重談合約,未來更計畫把所有礦場收歸國有。

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報導,剛果國營礦業公司Gecamines主席Albert Yuma,6日在南非開普敦的礦業會議上,痛批在剛果採礦的外國業者,多年來一直竊取Gecamines財富,鈷價提高讓他們有充分理由,和外商重新協商合資企業的契約。Gecamines的終極目標是收回剛果所有礦場的100%所有權。

剛果是礦業大國,富含鈷、銅、鑽石、黃金的礦藏。Gecamines營運不善,多數資產都售予外資,成立合資企業。

Yuma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剛果從礦業生產中獲益過少,指控外商在成本和生產數據動手腳,以便短繳股息和權利金給剛果政府。他說審計結果發現,數家外商涉及不法活動,他不願指明有哪些業者,只說等到三月份審計結果出爐,會公布更多細節。

目前還不清楚Yuma的說法代表政府政作法轉變,或只是談判策略,以取得更有利的合約。不過剛果政府態度日趨強硬,已經讓在該國開採的外國礦商備感憂心,嘉能可(Glencore)、洛陽鉬業(China Molybdenum)、Ivanhoe等外商可能受到影響。

嘉實XQ全球贏家報價系統顯示,6日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LIT)上漲2.34%、收34.97美元。之前LIT連續七日收低。

在此之前,剛果國會才通過法案,把鈷列為戰略原物料,調高鈷的稅率。本案尚需剛果總統簽字,才有法律效力。

Mining、INN、marketMogul 1月報導,剛果是鈷的最大生產國,全球有2/3的鈷來自剛果。依據現行的剛果稅法,鈷是基礎金屬,出口稅率2%。剛果礦業部長Martin Kabwelulu表示,該國擬修改稅法,把鈷改列「戰略原物料」,變更生效後,鈷的出口稅率將一口氣增至5%。目前法案仍在國會審議。

電動車熱潮使得鈷價飛漲,估計每輛電動車內的鋰電池需要15公斤的鈷原料。2017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鈷價大漲132%,從年初的每噸32,500美元,年底升至75,500美元。

評析
剛果國營礦業公司放話,要和外國合資企業重談合約,未來更計畫把所有礦場收歸國有。
 樓主| 發表於 2018-9-23 20: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Q4虧損低於預期  本季末拚週產2,500台Model 3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CNBC報導,特斯拉(Tesla Inc)於美國股市7日盤後公布2017年第4季(截至2017年12月31日為止)財報:總營收報32.9億美元、優於Thomson Reuters調查的32.8億美元分析師預估值;經調整後的每股虧損3.04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3.12美元虧損金額。特斯拉第4季淨損6.75億美元、創史上單季最大虧損紀錄。

根據特斯拉7日發布給股東的信件內容,2017年第4季Model S、Model X交車量合計達28,425台、創單季歷史新高,分別較2016年第4季、2017年第3季成長28%、10%。Model 3為1,542台。2017年第4季特斯拉整體交車量合計為29,967台。

2017年第4季Model S、Model X淨訂單量逼近第3季所創下的單季歷史最高紀錄,全年度遠高於2016年,並未受到Model 3問世的影響。特斯拉指出,儘管量產過程遇到阻礙、2017年第4季Model 3淨訂單量呈現持穩。

特斯拉在去年8月發表財報時說Model 3每週產量將在2017年底達到5千台,最新說法是今年第1季底將達到週產2,500台目標、2018年第2季底才會拉升至5千台。

截至2017年第4季底為止的自由現金流量為負2.76797億美元。作為對照,截至2017年第3季底、2016年第4季底為止的自由現金流量分別為負14.16996億美元、負9.69821億美元。

特斯拉2017年營收報118億美元、年度有機增長率為55%,預估今年的營收成長率將遠高於2017年。

特斯拉預期2018年內的某個時間點季度營益將出現可持續的正數。2018年Model S、Model X交車量預估合計將達到10萬台。在Model 3客戶按次計費的挹注下,超級充電站業務將在2018年開始創造營收。

特斯拉第4季資本支出金額為7.87億美元,多數用來擴充Model 3以及Gigafactory 1生產線產能。特斯拉指出,部分Model 3的資本支出款項已推遲至2018年第1季。

特斯拉預估2018年資本支出將略高於2017年,多數將用來支應Gigafactory 1、Fremont工廠擴產以及擴充店面、服務中心、超級充電站。特斯拉指出,2017年超級充電站新增338座、全球累計達到1,128座。

特斯拉於去年11月宣布買下未上市自動化製造設備生產商Perbix Machine Co Inc(Thomson Reuters)。特斯拉表示,Perbix成立於1976年、現已成為集團成員,負責設計、打造高度自動化量產製造機械。Perbix的加入將可協助特斯拉更有效率地提升Model 3產量。

截至2017年第4季底為止特斯拉的現金水位為33.67914億美元、較2016年底縮減0.7%。

特斯拉7日在正常盤逆勢上漲3.30%、收345.00美元;盤後續漲0.44%至346.51美元。

評析
儘管量產過程遇到阻礙、2017年第4季Model 3淨訂單量呈現持穩。
 樓主| 發表於 2018-9-27 19:56: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汽車業進入CASE世代
滴滴與12家車商合推電動車共享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全球頂尖汽車聯盟「雷諾-日產-三菱(Renault-Nissan-Mitsubishi)」7日宣布與中國行動運輸平台商滴滴出行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就中國電動車共享計畫尋求合作。

依據聯盟所公布的2022年戰略計劃,雷諾-日產-三菱預估三家公司的合併營收將在2022年底達到2,400億美元、屆時年度銷售量將超過1,400萬台,遠高於2017年的1,060萬台。聯盟將利用共通的電動車平台與零件、對全球市場推出12款純電動車款。

滴滴出行7日宣布與下列12家頂尖車商攜手發表開放的新能源汽車共享平台:北汽新能源電動車(BAIC BJEV)、比亞迪(BYD)、長安汽車集團、奇瑞汽車集團、東風乘用車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吉利汽車、華泰汽車、江淮汽車、起亞汽車、雷諾-日產-三菱、眾泰汽車。

根據GM Insights的預估,2017-2024年期間全球汽車共享市場平均年成長幅度將高達34%、中國市場年增幅預估將超過40%。

日經亞洲評論日前報導,汽車業正進入「CASE(連結、自主駕駛、共享、電動)」世代,主要車廠負責人一致認為目前正處於百年一遇的革命時期。

滴滴出行上個月宣布,繼滴滴研究院、滴滴美國加州研究院之後將再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藉以加大AI前瞻基礎研究並加快推進全球智慧交通前沿技術發展。滴滴副總裁葉傑平指出,滴滴透過AI與大數據技術、目前已可以提前15分鐘預知需求變化且準確度高達85%。

滴滴出行於去年底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超過4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沙特阿美)企業規劃部副總裁Yasser Mufti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相較於電動車、自駕車,共乘趨勢將會帶來更為立即性的威脅。沙特阿美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商。

根據軟銀集團公司(SoftBank Group Corp.)7日公布的投影片資料,目前每天平均有2,500萬人使用滴滴出行的服務。

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旗下全資子公司MOIA去年底在柏林TechCrunch Disrupt會議上發表專為共乘市場設計的六人座電動車。這台號稱是全球首款電動共乘車續航力超過300公里、30分鐘的充電時間即可讓蓄電量回升至80%。

MOIA計畫於2018年底在德國漢堡推出共乘服務、初期規劃將配置200台。MOIA執行長Ole Harms表示,公司希望藉由這項服務能讓城市減少100萬台的用路車輛。

評析
汽車業正進入「CASE(連結、自主駕駛、共享、電動)」世代,目前正處於百年一遇的革命時期。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0: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非洲兩大銅產國產量增長 銅需求將隨電動車成長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路透社報導,非洲最大銅產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礦業協會2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國銅產量年增6.9%至109萬噸,鈷產量年增15.5%至73,940公噸,黃金產量年增2.7%至23.27公噸。該國是全球第五大的銅產國,礦產出口佔該國出口收入的98%。該國也計畫持續提高其銅產量,國際商業資訊研究(BMI Research)報告預估,民主剛果銅產量佔全球比重將從2016年的4.7%提高至2021年的5%。民主剛果也是全球最大的鈷礦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的半數比重。

非洲第二大銅產國尚比亞礦業部長亞魯馬(Christopher Yaluma)則是表示,該國的銅產量目前受困於電力的供應不足,銅礦產業只能夠得到所需電力的70%;預期在電力供應問題解決之後,該國的銅產量將能夠很快提高至150萬噸。尚比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國銅產量較上年度的774,000公噸增加10.2%至852,608.7公噸,主要因為銅價去年大漲三成激勵礦商生產的影響。

在尚比亞經營的主要外國礦商包括瑞士嘉能可公司(Glencore PLC)、加拿大巴瑞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加拿大第一量子礦產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和印度韋丹塔資源集團(Vedanta Resources)等。

韋丹塔資源集團在尚比亞當地的事業單位KCM執行長Steven Din表示,該公司計劃未來三年將尚比亞當地的的銅產量提高四倍,主要的產量增長將是來自於該公司在當地的旗艦礦場康科拉銅礦。Din表示,公司計劃投資10億美元,將康科拉銅礦的產量在未來三年提高三倍。KCM 2017財政年度銅產量從上年度的4.9萬噸提高至9.4萬噸,該公司並計劃未來三年將產量提升至40萬噸。

國際銅業協會發佈的2018年銅行業展望報告表示,隨著多款新型電動汽車推向市場,電動汽車有望在2018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報告預估,在技術改良、價格下調和充電樁普及的推動下,到2025年,預計六分之一的車輛將由電力驅動。按電動車市場佔有率排序,前十大市場分別為中國、美國、挪威、英國、法國、日本、德國、荷蘭、瑞典和加拿大,前十大合計的市場佔有率總計達95%。

電動汽車高度依賴銅材,其銅材需求量有望從2017年的18.5萬噸增至2027年的174萬噸。電動汽車的多個關鍵部件都用到銅,如電池、電機、充電站以及配套設施等。每輛傳統汽車通常要用掉23公斤銅,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要使用40公斤銅,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要使用60公斤銅,而純電池驅動電動汽車則需要多達83公斤的銅。

評析
在技術改良、價格下調和充電樁普及的推動下,到2025年,預計六分之一的車輛將由電力驅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1: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Lyft 聘請特斯拉高層擔任 COO,與 Uber 爭搶全美市占率

作者 36Kr

據彭博社報導,Lyft 聘請特斯拉高層喬恩‧麥克尼爾(Jon McNeill)擔任首席營運長。

麥克尼爾是特斯拉全球銷售和服務總裁,是該公司很有影響力的人。麥克尼爾於 2015 年 11 月加入特斯拉,並在體育用品公司 Lululemon 董事會任職。他是特斯拉唯一有年度現金激勵計畫的高層,他的薪酬與 2017 年下半年銷售業績掛鉤。但因特斯拉 2017 年下半年業績不佳,他的總薪酬在 2017 年降至 234 萬美元,比 2016 年同期下降 64%。

特斯拉週三(2/7)的財報電話會議時,馬斯克表示,麥克尼爾的部門近期將直接向他匯報,「目前還沒有計畫尋找代理人」。特斯拉曾表示要拓展自家叫車服務,但馬斯克 2016 年宣布以來,這方面少有動作。在週三電話會議時,他重新提及這件事。他說,特斯拉希望經營一個共享的自駕車隊,就像 Uber 和 Lyft 的聯合車隊。

Lyft 方面,麥克尼爾將彌補前任 COO 雷克斯‧提本斯(Rex Tibbens)的空缺。

麥克尼爾在 Lyft 的職責將包括維護用戶滿意度,這對叫車公司而言是很重要的業務。該公司正嘗試增加乘客和司機,同時保持成本控制。此外,麥克尼爾還是保險公司 Censio 創始人,他可能會幫助 Lyft 為司機提供保險。

麥克尼爾任職之後,將幫助 Lfyt 在全美擴張,跟 Uber 爭奪市占率。

Uber 是 Lyft 最大的競爭對手。2017 年,Uber 遭遇連續醜聞,前 CEO 卡拉尼克黯然出局,公司處於嚴重的動盪。Lyft 趁勢崛起,抓住機會取得很多原本 Uber 的市占率,Lfyt 宣布 2017 年市占率提高了 50% 以上。Lyft 週三發表的聲明表示,用戶訂單量增加一倍以上。此外,Lfyt 2017 年 10 月和 11 月還獲得 15 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 Alphabet 旗下投資公司 CapitalG。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評析
Lyft 聘請特斯拉高層麥克尼爾擔任首席營運長,將幫助 Lfyt 在全美擴張,跟 Uber 爭奪市占率。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2: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8日《北美智權報》204期,供同學參考

自動駕駛關鍵技術:LiDAR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由Reed Exhibition主辦的第10屆汽車電子技術展「Automotive World 2018」,剛於2018年1月在東京落幕,觀察AUTOMOTIVE WORLD 2018可發現,「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簡稱LiDAR)是汽車大廠及新創公司布局自動駕駛的重要技術,雖然目前LiDAR的效能與價格還未能達到普及的程度,但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較低價的LiDAR可望問世!

AUTOMOTIVE WORLD是由汽車技術相關的展會及高峰技術論壇組成,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汽車技術博覽會,主要涵蓋了汽車電子技術、車聯網技術、EV/HEV/FCV技術、汽車輕量化技術、汽車配件加工技術等重要領域,今年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500家的汽車整車廠商、汽車零件製造商參展,展覽期間舉辦近350場研討會,總參觀人數達到11.5萬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同時也舉辦了第一屆「日本國際自動駕駛技術展」(1st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Expo),匯集最新的傳感器、雷達、AI/半導體與測繪技術。

LiDAR是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施雅茹表示,觀察AUTOMOTIVE WORLD 2018可發現,LiDAR是新創公司布局自動駕駛的重要技術,但目前LiDAR的效能與價格,還無法達到多數車廠可接受的狀態,但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較低價的LiDAR可望問世。



圖三、未來兩年智慧車發展重點 (圖片來源:光寶,MIC整理(2018年1月))

LiDAR技術成為各家廠商差異化重點
光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簡稱LiDAR)即光探測與測量,是一種結合雷射((LASER))、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測量裝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簡稱IMU)三種技術的系統,LiDAR可透過光測量距離,比雷達更精確,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Google、百度、Uber等無人駕駛汽車研發團隊都運用LiDAR作為感測器,結合圖像識別等技術對路况進行判斷。LiDAR最早的商業應用是在飛機上的機載雷射探測和測距系統,近幾年則以無人車的應用最熱門,主要的LiDAR廠商包括美國的Velodyne和Quanergy、德國IBEO,以及以色列Innoviz、加拿大LeddarTech和Phantom Intelligence,還有美國Aerostar和TriLumina等新創企業。而福斯(Volkswagen,VW)、日產(NISSAN)、豐田(TOYOTA)等傳統的汽車廠商也紛紛開始採用LiDAR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豐田公司甚至已自行研發一套LiDAR系統,其他公司的自動駕駛實驗多數仍使用美國Velodyne的LiDAR。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資深分析師范哲豪指出,在2018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8)中,Velodyne展示多款固態Lidar,包括最近推出的VLS-128,擁有128個雷射通道和最佳的自主車輛感應技術,具備長距離、高分辨率和最寬環繞場的三重優勢,能讓自主車輛在低速城市環境下以高速行駛的傳感器。此外還有固態LiDAR“Velodyne Velarray”,可實現一系列ADAS和自主應用的隱藏和低輪廓檢測。外形小巧同時兼顧成本效益的Velarray,具有業界領先的3D視野。Velodyne並與法國高階無人駕駛高級電動車廠商NAVYA合作,攜手打造世界上第一輛無人自駕出租車。這輛配備10個LiDar、4個雷達和6個攝影機的“Autonom Cab”,將能夠乘載6名乘客。

Innoviz推出兩款固態LiDAR
以色列的Innoviz Technologies是LiDAR傳感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截至去年11月,Innoviz已獲得8,2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國汽車零件製造德爾福汽車(Delphi Automotive PLC)、加拿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大廠麥格納(Magna International)、360 Capital Partners、中國耀途資本、Naver、三星催化基金(Samsung Catalyst)及軟銀韓國風險投資公司(SoftBank Ventures Korea)。

Innoviz的LiDAR技術,採用的是該公司專有的系統,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和探測器設計,提供業界最準確、最長距離的自主車輛傳感能力。而Innoviz旗下兩款固態LiDAR InnovizPro與InnovizOne,分別將在2018年第一季和2019年上市。

LeddarTech將於2018年推出首批樣品
LeddarTech是加拿大LiDAR領先廠商,截至2017年9月,已獲得來自德爾福、歐司朗(Osram)、瑪涅蒂•瑪瑞利(Magneti Marelli)以及IDT(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等投資方總額高達1.01億美元的C輪融資。

LeddarTech所研發的LiDAR控制晶片LeddarCore,可以從近13億個樣本和算術運算中,每秒生成高達24.5萬個數字化波形(digitized waveforms),這些波形使用LeddarTech專有的信號處理算法進行演算,每秒可執行超過250億次操作,藉此獲得完整的LiDAR數據資料,實現最先進的ADAS和自動駕駛應用。LeddarCore LCA2已經被提名為CES 2018「汽車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嵌入式技術」兩個項目的創新大獎,這款突破性的晶片,將是第一款能夠實現LiDAR大規模量產的的3D固態LiDAR,能夠滿足汽車行業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嚴格要求,最快能在2020年實現固態LiDAR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LeddarTech目前正在研發LeddarCore LCA3,將於2018年推出首批樣品。

除了LiDAR之外,HD/ 3D地圖是2018年各國發展自動駕駛的另一項重要關鍵技術,軟硬體廠商與政府間皆積極投入建構技術與合作伙伴,施雅茹預期,高精度地圖是自動駕駛的成功要素,將成為未來兩年的發展重點。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204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評析
除了LiDAR之外,HD/ 3D地圖是2018年各國發展自動駕駛的另一項重要關鍵技術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財報 上季虧損創新高

聯合報 編譯易起宇、謝汶均/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七日發布財報,上季虧損創歷來新高,但平價車款Model 3的產量可望在第二季底前達標,執行長馬斯克並預期今年內將首度出現持續性營業利益。

馬斯克說,在下個月前將可解決困擾Model 3的電池生產問題,「從現在起的四、五個月,步上相當顯著的正現金流量軌道。」他發函股東說,「在營運規模維持高水準情況下,今年將是特斯拉蛻變的一年」、「Model 3與能源產品同步增產,同時嚴密控制營運支出,我們應該會在二○一八年的某一時點使營業利益持續性轉正」。

特斯拉能否長期存續取決於售價三點五萬美元起跳的Model 3,該公司說,目前產能維持在一月修正的目標,也就是在三月底前達到每周生產二五○○輛,第二季底前達到每周生產五千輛的里程碑。

但特斯拉也提及很難準確預測產能,暗示仍可能面臨生產延遲。特斯拉上季僅交貨一五五○輛Model 3,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四一○○輛,反映這款受到高度期待的新車尚未對特斯拉的營收帶來助益。

特斯拉上季虧損創下歷來新高,並表示今年支出還會略增。特斯拉截至去年十二月底的第四季營收為卅二點九億美元,優於前年同季的廿二點八億美元,也略高於分析師預估的卅二點八億美元。但淨損從一年前的一點二一億美元擴大為六點七五億美元,但扣除部分項目後每股虧損為三點○四美元,略少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虧損三點一二美元。

特斯拉上季資本支出七點八七億美元,低於預測,但公司指出,因佛蒙特工廠和內華達的超級電池廠將增產,今年資本支出將比去年的卅四億美元「略為增加」。

評析
平價車款Model 3的產量可望在第二季底前達標,馬斯克預期今年內將首度出現持續性營業利益。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4: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大賠 專家籲務實點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特斯拉既有能力把Roadster電動跑車送上外太空,難道沒辦法把Model 3平價電動車運往經銷商的展示廳?

彭博Gadfly專欄作家丹寧(Liam Denning)指出,特斯拉兌現2018是「轉型年」的承諾,就必須設法儘快解決Model 3生產線瓶頸問題,否則就只能繼續從市場籌資。

丹寧指出,日前SpaceX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順利把一輛特斯拉Roadster跑車送上太空軌道,更是行銷宣傳上的神來之筆,但對投資人而言,一輛Roadster飛上天際,倒不如10萬輛Model 3停在加州費利蒙車廠外等著交貨來得踏實。

特斯拉仍維持Model 3生產目標不變,未再往後延,讓投資人鬆了口氣。但特斯拉並未提供更新的資料,說明目前的生產進度如何。這點令投資人不安,擔心既定的生產目標是否野心過大。

每家矽谷公司在事業擴張的過程中,都面臨如何擴大規模的難題,特斯拉也不例外。

特斯拉預計今年將銷售10萬輛Model S和X電動車,意味在這方面的成長是零。

其他方面似乎也乏善可陳。例如18.9%的毛利率,就汽車產業而言,是相當弱的數字。即使上季營收比一年前躍升44%,乍看下很耀眼,但毛利增幅卻不到1%,更何況淨損還達到歷來最糟的水準。

特斯拉若想取信投資人砸重金開發新車是值得的投資,並兌現2018是「轉型年」的承諾,就必須設法儘快解決Model 3生產線瓶頸問題。

評析
特斯拉若想取信投資人,並兌現2018是「轉型年」的承諾,就必須設法儘快解決Model 3生產線瓶頸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4: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不鏽鋼與電池帶動 全球鎳消費估年均增長4%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普氏能源資訊2月8日報導,英國羅斯基爾資訊服務公司(Roskill Information Services Limited)在報告當中表示,2017~2027年期間,全球的鎳消費量預估將取得每年約4%的增長,主要受到不鏽鋼與電池部門需求增長的帶動;不過,報告也稱,由於印尼冶煉廠推進量產,預估同期全球精煉鎳的供應增速將會超過需求的增速。

Roskill報告稱,印尼冶煉廠的投資規模顯示,未來幾年全球精煉鎳的供應增速將會高於需求增長,這會令鎳市逐漸由小幅的短缺轉為溫和的過剩。報告表示,2014年印尼鎳產量僅2.4萬噸,但2017年預估已經增加至17萬噸,並預估至2027年印尼的鎳產量將會增加至55萬噸。

印尼2014~2016年實施長達三年的鎳礦出口禁令,要求礦商在國內建設冶煉廠,以提高礦業的生產價值。印尼能源與礦物資源部煤炭和礦物總局局長班龐(Bambang Gatot Ariyono)表示,截至2017年10月份,13座鎳冶煉廠已開始運營生產,在該國建設冶煉廠的投資額大約達到50.3億美元。

Roskill報告預估,2017年,不鏽鋼部門約佔全球鎳消費量的七成比重,未來十年不鏽鋼部門的鎳消費量預估將年均增長2.5%,主要受到中國大陸與印尼產量增加的帶動。而隨著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電池部門的鎳需求量也將快速增加,未來十年預估將年均增長20%;至2027年,電池部門的鎳消費量預估將達到50萬噸,將佔到鎳市總需求的1/3比重。

路透社上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分析師對2018年全球鎳市供給短缺的預估上調至5萬噸,平均鎳價的預估為每噸11,704美元。不過,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巴哈爾(Robin Bhar)表示,來自印尼與中國大陸的供應增加,預期將令鎳市不虞匱乏。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旗下國際商業資訊研究(BMI Research)預估,全球精煉鎳產量將從2017年的189萬噸,增加至2018年的192萬噸,主要的增長來自於大陸、俄羅斯以及澳洲等國。

評析
全球的鎳消費量預估將取得每年約4%的增長,主要受到不鏽鋼與電池部門需求增長的帶動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4: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1月乘用車銷量年增7%,新能源車則年增達4倍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上證報報導,大陸乘聯會公佈,今(2018)年1月廣義乘用車(轎車+微型客車+MPV+SUV)合計銷量227.24萬輛、年增7.1%;其中,1月新能源車銷量達3萬輛、年增400%。

作為車界黑馬,吉利汽車1月銷量創歷史新高,達15.51萬輛、年增51%,並達公司2018年全年銷量目標158萬輛的10%。其中,熱銷車型全新遠景、帝豪GL、博越、帝豪GS分別銷售2.01萬輛、1.52萬輛、3.04萬輛、2.01萬輛,年增36%、49%、51%和94%。

在榮威RX5、榮威RX3等互聯網汽車的帶動下,上汽榮威1月銷量近5萬輛、年增57%,帶動上汽乘用車(自主品牌平台)整體銷量升至7.3萬輛、年增88%。上汽榮威表示,2018年純電動超級轎跑SUV榮威光之翼的量產車、全球首款純電動互聯網休旅車榮威Ei5也將上市,可望進一步提升上汽自主品牌綜合競爭力。

廣汽集團1月產銷數據顯示,其合計銷售汽車21.02萬輛、年增25.11%。其中,自主品牌廣汽乘用車1月銷量為6.12萬輛、年增32.33%。而受哈弗H6、VV5、VV7等暢銷車型帶動,長城汽車1月銷量也達到11萬輛,年增20.61%。

除自主品牌車持續熱銷,新能源車市場在2018年1月也迎來開門紅。1月比亞迪全系銷量4.22萬輛、年增47%。其中,在秦、唐、宋DM等主力新能源車型帶動下,比亞迪新能源車1月銷售7,151輛、年增1082%。根據比亞迪2018年純電動汽車產品戰略,2018年將陸續推出e5 450、秦EV 450、宋EV 400、元EV 360四款新車型。

除此之外,福田汽車1月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為522輛、154輛,分別年增141.67%、49.51%。另外,江淮汽車1月銷售純電動乘用車3,621輛、月增94.57%;江淮汽車內部人士表示,與大眾合作的純電動車擬在2018年上半年的產品會發佈,量產將在2018年下半年。

評析
今年1月廣義乘用車合計銷量227.24萬輛、年增7.1%,其中,新能源車銷量達3萬輛、年增400%。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5: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11-11 09:21 編輯

轉貼2018年2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巴士將起飛!BNEF:2025年獲全球半數公車採用

記者 陳苓 報導

電動車風潮銳不可擋,有機構預測七年之後,全球將近一半的公車都將改用電動巴士。
Oilprice 8日報導,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BNEF)研究稱,去年全球電動巴士銷量為38.6萬輛,估計2025年將增至120萬輛,屆時全球99%的電動巴士都在中國。BNEF分析師Aleksandra OˋDonovan表示,中國全力支持電動巴士、當地城市積極採用,將引領此一市場。

目前全球市區公車多半以柴油和天然氣為動力,電動巴士可望奪走柴油和天然氣巴士的部份市佔。儘管電動巴士初期購置費用高於柴油和天然氣巴士,BNEF研究發現,電動巴士的總體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較低,也就是說,雖然電動巴士定價較高,但是電動巴士的燃料和維修費用較低,可以拉低總體成本。

BNEF並說,鋰電池價格不斷降低,2026年電動巴士將能和柴油巴士一較高下。

美聯社先前報導,倫敦、洛杉磯、巴黎、墨西哥城、西雅圖、哥本哈根、巴塞隆納、溫哥華、米蘭、基多、開普敦和奧克蘭等全球主要城市市長2017年10月23日在巴黎開會,承諾自2030年起禁止汽油/柴油車在多數地區行駛。報導指出,市長們允諾逐步禁用內燃機,以便降低城市空氣與噪音污染、提升經濟生產力並減少污染相關死亡。

Thomson Reuters報導,上述12個大城市(總人口數逼近8千萬)承諾自2025年起僅採購零排放巴士。根據2017年10月23日發布的「零化石燃料街道宣言」,市長們誓言推廣步行、騎乘自行車以及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倫敦表示它目前擁有歐洲最大電動巴士車隊、當中有超過2,500台油電混合動力巴士出自中國比亞迪(BYD)以及英國Alexander Dennis。

評析
鋰電池價格不斷降低,2026年電動巴士將能和柴油巴士一較高下。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0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馬璽達發展電動車 領先印度同業

聯合報 記者許祖菱╱綜合外電報導

今年印度新德里旗艦車展上,電動車成為矚目焦點。儘管電動車在印度因為昂貴價格、充電設施不足,使得大部份印度駕駛望之卻步,印度唯一的電動車製造廠馬璽達(Mahindra Electric)執行長巴布仍表示,馬璽達堅信電動車產業未來將起飛。他說:「我們早在政府宣告(汰換柴油車)之前,就已經開始投資了。」

法新社報導,印度空汙問題嚴重,有12.5億人口暴露在危險等級霧霾之中。總理莫迪為打擊空汙,宣布2030年將全面改用電動車。根據官方去年5月報告,印度透過推廣汽車共乘以及電動車,可將能源需求砍掉64%,並在2030年降低37%碳排放量。

今年新德里車展參展大廠多對生產電動車持保留態度,但有少數幾家車商躍躍欲試。印度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同時是世界第五大汽車市場,2016年共賣出400萬輛新車,預計到2022年銷售量可望增加到700萬輛。

車商馬璽達自2010年以來,投資7500萬美元(約台幣22億元)製造電動車,未來3年還將再投入9000萬美元(約台幣26.6億元)增加產量。其他有意加入電動車市場的車廠,也希望壓低生產成本競爭。

印度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計畫在2020年推出電動車。鈴木和日本電子產品大廠東芝(Toshiba)已經共同投資1.8億美元(約台幣53億元),建立一間鋰電池工廠;印度塔塔(Tata Motors )汽車公司去年9月也簽訂合約,將供應印度政府1萬台電動公務車。

印度政府向塔塔汽車所購買的電動車,每台要價1萬5500美元(約台幣46萬元)。這是印度當局首度購入電動車,要取代現在多達50萬輛燃油公務車。塔塔汽車也在進行電動巴士實驗,並想辦法將自家最受歡迎的低價車款「Nano」改造為電動車。

印度是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儘管電動車在印度前景看好,路上絕大多數車輛仍是燃油車。車商在新德里車展上指出,印度推行電動車最大的阻礙是充電站不足。

美銀美林證券預測,2025年電動車將占全球市場12%。

評析
印度透過推廣汽車共乘以及電動車,可將能源需求砍掉64%,並在2030年降低37%碳排放量。
 樓主| 發表於 2018-9-29 21:39: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壟斷全球鈷礦供應 陸要主導電動車產業

工商時報 楊日興/綜合報導

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受政策帶動,大陸已掌握電動車電池重要原料鈷的供應,鈷最大生產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下稱民主剛果)有逾9成的產量輸往陸資企業,陸企基本壟斷當地中間銷售網路,大陸政府也儲備大量的鈷,彰顯想成為電動車時代核心國的意圖。

鈷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料,常運用於包括筆電、手機、電動車等產品,而對用量大、正在迅速起飛的電動車行業,鈷的重要性更不可言喻,故引起大陸國企投入大量資源爭奪鈷供應鏈。

華爾街日報報導,民主剛果的鈷供應量占全球54%,鈷交易商Darton Commodities數據更指出,該國約94%生產的鈷出口至陸資冶煉廠。大宗商品調研機構CRU Group數據稱,陸資生產的精煉鈷化學品市占已達77%,並有望迅速成長至90%以上。

報導稱,陸資企業主導該國鈷交易的中間網路,近年更積極擴大產量。洛陽欒川鉬業在前年從美國礦業大廠費利浦手中買下民主剛果中一座大型銅鈷礦。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和當地國營企業正合資開發銅鈷礦。浙江華友鈷業去年開始從大型礦業商手中購鈷,並擴大購買量。

政府是陸企縱橫其中的關鍵。從鈷礦生產到電池製造各環節,大陸官方都大量投資,並以補貼本土電池商的方式排擠外國競爭者,企圖完權主導電動車電池產業。同時,大陸國家物資儲備局庫存約5,000噸的鈷,約全球15天的供應量,而該局在原油僅存備約3天的全球供應量。

業內巨頭也關注大陸政府舉動。坐擁3,000噸鈷的大礦商Cobalt 27執行長Anthony Milewski表示,大陸想成為電動車主導者的意圖很明顯。探勘公司First Cobalt執行長Trent Mell也指出,大陸敏銳投入鈷開採到電池製造環節,企圖掌握整個生態圈。

摩根士丹利估計,今年電動汽車中鈷的使用量將達到11,320噸,預計2025年達到62,940噸。湯森路透數據顯示,鈷價從2015年底以來上漲230%。

評析
從鈷礦生產到電池製造各環節,大陸官方都大量投資,企圖完權主導電動車電池產業。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 14: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新能源車補貼 門檻提高

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大陸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新政出爐。大陸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發改委等四個部委提出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政策,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新規自2月12日實施。

大陸財政部披露《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從三個方面調整完善推廣應用補貼政策。

一是提高技術門檻要求。進一步提高純電動乘用車、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專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鼓勵高性能動力電池應用,電池系統質量密度介於105至160Wh/kg的車型按0.6倍、1倍、1.1倍及1.2倍補貼。

二是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根據成本變化等情況,調整優化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車和新能源專用車補貼標準。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力度保持不變,燃料電池乘用車按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進行補貼,燃料電池客車和專用車採用定額補貼方式。

三是分類調整營運里程要求。對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業類專用車(含環衛車)、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民航機場場內車輛等申請財政補貼不作營運里程要求。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申請財政補貼的營運里程要求調整為2萬公里,車輛銷售上牌後將按申請撥付一部分補貼資金,達到營運里程要求後全部撥付,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通知規定,新能源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簡稱目錄)後,銷售推廣方可申請補貼。

評析
大陸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新政出爐,提出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政策,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 14:24: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鈷太貴   電池商不想用?
Umicore:別傻了,30年內都不可能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車用鋰電池的關鍵材料──鈷(Cobalt),報價飆翻天,電池製造商紛喊吃不消,南韓電池大廠三星SDI(Samsung SDI)傳已開始調整鋰電池的製作材料,希望能降低鈷的用量,甚至完全不使用鈷。不過,電池材料供應巨擘Umicore卻大潑冷水,直指將鈷從電池中移除的構想,恐怕是癡人說夢。

韓國時報、中央日報、The Investor 12日報導,三星SDI製作的車用電池,有鎳鈷鎂、鎳鈷鋁兩種款式,該公司目前已將兩種電池的鎳比重拉高至90%以上,鈷的佔比僅有5%。三星一名資深主管說,現在公司的目標,就是要把鈷完全從電池移除。

除此之外,三星也打算回收已經不堪使用的鋰電池,從中萃取鈷等關鍵材料,未來將投資國內外的資源回收商,並簽訂長期供應合約。

鈷價去(2017)年一飛沖天。MINING.com 12日報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鈷報價去年底飆升至每噸75,500美元,年增幅高達129%,主要就是受到供給吃緊疑慮日增、電池需求跳高的帶動。

為全世界供應超過半數鈷的剛果共和國,最近才剛調高了鈷的稅負和權利金,因此這款金屬的報價,今年勢必會持續走揚。根據顧問機構CRU的估算,到了2026年,電動車產業對鈷的需求,會從去年的12,000公噸膨脹至95,000公噸。德國豪華車商BMW最近也預估,2025年該公司對電池材料的需求,應會成長10倍之多。

三星、LG Chem、SK Innovation最近都在拉高電池中的鎳比重,降低鈷用量。但看在電池材料供應巨擘Umicore眼裡,這樣的做法可能導致電池不穩,且對車用電池而言,鈷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報導,Umicore執行長Marc Grynberg 12日直言,若拉高鎳的比例,勢必會降低電池的穩定性,也會影響到電池壽命和充電速度。鈷能夠彌補鎳所缺乏的穩定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鎳更能增加能量密度的元素,而最能穩定物質的元素,則非鈷莫屬。他直言,未來三十年,電池界都無法完全捨棄鈷(this is not going to happen in the next three decades)。

難道人們只能任採礦商獅子大開口?Grynberg表示,若能將人們用舊後隨手丟到抽屜裡的16億支手機全數回收,從中萃取出的鈷,應可供應上百萬台電動車所需。他直指,尚未被開發的鈷資源,其實多到令人吃驚,事實上,全球開採出來的鈷之中,約10%是被用到智慧型手機。

評析
鈷報價飆翻天,電池製造商紛喊吃不消,三星SDI傳希望能降低鈷的用量,甚至完全不使用鈷。
 樓主| 發表於 2018-10-2 14:24: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欠缺中國合作夥伴,傳特斯拉上海設廠計畫受挫

作者 Unwire Pro

自 2017 年 6 月傳出特斯拉(Tesla)有意於上海設廠後,雖然特斯拉一度非常接近跟上海政府達成協議,但根據《彭博》(Bloomberg)最新報導指出,由於特斯拉並未找到合適的中國當地合作夥伴,因此尚未能與上海政府達成設廠協議。

《彭博》指稱,雖然雙方已討論過在中國當地組裝的可能性,但由於中國政府要求外資企業需在當地尋找合作夥伴,並需由當地企業占主要股東地位,因此一直渴望自行掌握所有生產步驟的特斯拉,並未能與上海政府達成共識。

目前須付 25% 進口稅
2017 年 10 月,一度傳出上海政府與特斯拉達成協議,容許特斯拉獨資於上海自貿區設廠的消息,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一直表示特斯拉可在 2020 年於上海出產,但不排除時間可能會有變動。目前, 特斯拉一直在尋找機會於中國生產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等銷售,雖然特斯拉可在中國當地銷售,但 25% 的進口稅令其稅後單價高達 83.5 萬人民幣,大大影響特斯拉在當地的競爭力。

(本文由 Unwire Pro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Tesla)

評析
由於特斯拉並未找到合適的中國當地合作夥伴,因此尚未能與上海政府達成設廠協議。
 樓主| 發表於 2018-10-12 21:04: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1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戴森再下一城,計劃量產三款電動車

作者 Unwire HK

繼戴森( Dyson)早前公布旗下首款電動車,他們決定再下一城,計劃將大量生產第二及第三款電動車。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消息,戴森的首款電動車將在 2020 年前以較少產量推出,而第二及第三款電動車將以大產量進入市場,以進一步建立品牌,便於日後推出更多電動車。

據戴森內部消息,首款電動車只會生產少於 1 萬部。有分析指出,首款電動車是讓戴森熟習製車流程,以及與材料供應商建立長遠關係的產品。而公司創辦人 James Dyson 爵士亦向媒體證實,有關車款價位偏高,但不會是跑車車款。

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該公司將不會按原定計畫,在首款電動車中使用固態電池技術,而是將有關技術預留到進行大量生產的第二及第三款電動車。而戴森也向外媒證實,負責固態電池開發的主管 Ann Marie Sastry 已離開公司。發言人並沒有進一步解釋原因,僅表示公司不會介入員工的個人決定。

與傳統液態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的充電速度更快,而且性能更好。各大車廠早已在這個技術領域進行競賽。戴森一直將固態電池的開發過程保持機密,因此暫時未知 Ann Marie Sastry 的離開將對開發進度造成多大影響。

雖然戴森並無公開旗下的電動車將在哪裡生產,但 James Dyson 曾對《路透社》表示,為減少物流成本,他們將在同一個地方生產電池及電動車,同時指遠東將是一個理想的市場。有分析指上述言論,意味著戴森電動車有機會在中國生產。

(本文由 UnwireHK 授權轉載)

評析
戴森的首款電動車將在 2020 年前以較少產量推出,而第二及第三款電動車將以大產量進入市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