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分享] 生技;保健食品 – 大江保健療法成形 成長動能強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立康拚轉型 觀光工廠創佳績

杜蕙蓉/台北報導



借殼上市成功案例,立康生醫(6242)轉型創佳績!董事長鄭育修表示,隨著集團製藥及保健研發資源優勢發揮,台南、苗栗觀光工廠效益展現,未來營運樂觀,法人初估立康2016年營收、獲利可望同步創新高,EPS上看2.74元。

由老牌中草藥廠商生春堂集團在2014年8月入股亨豐並更名的立康生醫,去年11月30日已恢復普通股交易,該公司利用觀光工廠銷售自有品牌產品的營運模式,加上二代接班導入與國際接軌的廠房管理,營運連續創佳績。

鄭育修表示,生春堂製藥是由其父親鄭慶祥在1982年創立,以中藥房起家。集團目前已擁有3個中藥廠、1個西藥廠、2個食品廠、2個化妝品工廠與2個觀光工廠。

鄭育修表示,集團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有現代中藥GMP與PIC/S GMP認證的西藥廠,且是國內唯一以中藥、而非食品通過美國FDA零缺失查廠的廠商,透過集團資源整合,目前自家產品與貼牌代工產品都有不錯的口碑。其中,更以立康生醫打造的觀光工廠建構的品牌知名度最為耀眼。

立康去年前11月營收與前一年同期相當,而前三季毛利率67.4%,稅後淨利3,800萬元,年成長6.68%,EPS達1.71元。

法人預估,在第四季旺季效應加持中,EPS有機會挑戰2.74元,將創轉型後新高。

鄭育修指出,目前的業績來源,除透過觀光工廠模式帶來的銷售,透過完整的售後咨詢服務,也帶來會員的高回購率,會員銷售每年約有15%的成長。截至去年11月止,會員人數已達24萬,目前營收貢獻的比重已達30%,相較前一年度增加約4個百分點。

鄭育修表示,為了延續成長動能,立康開發的產品線已由目前偏中高齡的客戶群,逐步向如腸胃道、保肝等新世代產品延伸,並透過銷售模式的創新與結盟同業開發更多元的產品,未來亦不排除以購併方式持續擴大公司經營規模。

評析
立康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有中藥GMP與PIC/S GMP認證的西藥廠,且是國內唯一以中藥通過美國FDA查廠的廠商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07: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不靠陸客 立康觀光產值居亞軍

杜蕙蓉/新聞側寫

頂著中、西醫留美學位的光環,立康生醫董事長鄭育修、黃雅翌夫婦,為立康保健食品打出的權威品牌,讓其旗下台南永康的「中草藥產業文化館」,觀光人潮僅次於奇美博物館,2015年度在全國133間觀光工廠產值中,其名次躍居第二名。

另外,不落人後的立康苗栗頭份「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也高居第五名。鄭育修表示,目前也規畫在宜蘭建置觀光工廠,期望以此三個據點能網羅全台的觀光人潮。

鄭育修表示,立康生醫是以經營觀光工廠的模式銷售集團濃縮中藥、酸痛貼布、保健食品、美容商品等上百種自有品牌產品,當初的設計是希望能以永續經營的模式來建構消費者的信心,因此,創立之初,即排除了陸客。

由於消費群穩定,立康台南廠、苗栗廠的參觀遊覽車最高曾超過100台車,觀光人次達4、5千人。長期以來,其觀光人次都晉身觀光工廠業前十大,以2015年全國通過評鑑觀光工廠評鑑所創造的產值約40億元計算,立康生醫兩廠的市占率約11.4%,也是國內中草藥同業最具規模的觀光工廠。

而就其觀光工廠的銷售品項來看,保健食品類的營收貢獻最大,2016年營收占比即超過7成,最熱銷的產品包括龜鹿二仙膠、納豆紅麴、複方葉黃素,其中,高價位的龜鹿二仙膠更是火紅,每年都帶來耀眼的業績和回客率。

評析
立康是以經營觀光工廠的模式銷售集團濃縮中藥、酸痛貼布、保健食品、美容商品等上百種自有品牌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08: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葡萄王 擬買3千張庫藏股

杜蕙蓉、黃鳳丹/台北報導



葡萄王(1707)在爆出竄改有效期限、上演兄弟鬩牆戲碼後,4個交易日市值蒸發83億元。董事長曾盛麟除了信心喊話要帶領同仁渡過難關外,葡萄王昨日董事會也祭出庫藏股動作,預計將買回3千張自家股票。

法人認為,以葡萄王近日成交量能都還維持7、8千張大量,昨日委賣張數已降至1,320張,加上預計在118-349.5元區間價格買回自家股票,將有助於今(4)日終止跌停命運。

風波持續延燒的葡萄王,昨日仍未止住跌勢,再吞一根跌停,總計去年12月28日遭指控竄改過期日標籤後,4個交易日股價從230元掉到3日收盤168.5元,跌幅已超過26%,市值蒸發83億元,目前市值為225.8億元。

而外資、投信連4日大舉賣超達7,317張,外資持有比率從原本22%降至20%,投信更從近8%快速降至5%。

另外,昨日標借張數54張更創下近1年半新高,顯然透過融券放空的投資人,仍然不願回補,持續看壞葡萄王股價後勢。不過葡萄王昨日董事會也通過祭出庫藏股,預計將買回3千張自家股票,展現董事長曾盛麟先前信心喊話要帶領同仁渡過難關的決心。

被認為是慘遭家族爭家業「修理」的葡萄王,日前檢調傳喚董事長曾盛麟,葡萄王子公司葡眾總經理曾美菁及多名公司員工後,曾盛麟以200萬元交保候傳,使得案情有愈演愈烈趨勢。

葡萄王是在1969年由曾水照在創辦,1991年,轉型投入保健食品及生技產業,1993年投資成立葡眾企業,改走多層次直銷通路,2000年前後,葡萄王雖因投資大陸失利,加上提神飲料「蠻牛」上市,搶走康貝特一半以上市占率,讓葡萄王營運陷入困境,股票更曾跌到3.93元。

所幸旗下葡眾發展傳銷有成,挹注葡萄王在2001年順利轉虧為盈,10多來營收、獲利持續創新高,2014年年曾盛麟接班後,更是大力改革,並推波葡萄王走向年輕化,也吸引法人圈關注,近年曾盛麟更極力拓展海外市場,除了結盟雲南白藥外,該公司開發的原料也開始進軍東南亞。

評析
董事長曾盛麟除了信心喊話要帶領同仁渡過難關外,也將買回3千張庫藏股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葡萄王利空淡化 震盪仍大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老牌保健食品廠葡萄王(1707)上月28日遭爆將過期品改標販售,董事長曾盛麟及相關人員遭檢調搜索約談,形象負面並受輿論大力抨擊,導致股價重挫至167.5元,五個交易日跌幅一度高達27%,不過隨著事件淡化,近日公司派又出手買庫藏股護盤,股價再度回溫。

法人分析,葡萄王6日股價雖反彈回181元,但過期改標事件發展仍不明朗,震盪幅度仍大,投資人得注意。

葡萄王創辦人曾水照的小兒子曾盛麟於2014年接班,2016年10月股價一度衝高到282元新高價,市值也一度高達280億元。

不過,上月28日媒體報料葡萄王將「過期品改標販售」,事件爆發後也引發葡萄王股價崩落。27日葡萄王收盤價為230.5元,28日打入跌停,29日股價則上沖下洗,開盤跌破200元後急拉,一度站上220.5元,振幅逾10%,最後以207.5平盤作收,爆出10491張大量,也顯見主力籌碼互換的現象。

緊接著兩個交易日,葡萄王皆以長黑棒作收,直到本月3日總跌幅已經高達27%,同日晚間葡萄王董事會也公告實施庫藏股救市,總計買回3000張普通股、總金額上限28.13億元,公告一出,葡萄王連兩個交易日終於起死回生,開始回漲。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9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中天集團啟動合併計劃 旗下泉盛將併協和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1月9日電

中天集團(4128)啟動合併計劃,為打國際盃做準備,今天宣布旗下轉投資泉盛生技(4159)將與協和新藥進行合併,每1股協和新藥普通股換發0.8787股泉盛生技普通股。

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台灣生技公司一定要打國際盃,泉盛生技及協和新藥在產品、人才及市場上均有互補性,雙方合併可說是優勢互補,這是集團購併策略的第一槍,後續還會有。他認為,「百億級」的生技公司才足以前進國際盃,這將是集團目標。

兩家公司分別於9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合併案。泉盛生技為存續公司,協和新藥為消滅公司,合併後存續公司名稱為「泉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和新藥與泉盛生技暫定換股比例為1:0.8787,即每1股協和新藥普通股換發0.8787股泉盛生技普通股。

此議案將在兩家公司於106年2月24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中,討論通過並經主管機關核准後確定,合併基準日暫訂為106年3月26日。合併後泉盛生技實收資本額約為30億元,透過雙方互補特性資源整合及管理、人才與資源共用,未來將全力展開國際臨床發展及授權,為股東創造最大權益。

路孔明指出,泉盛與協和二家公司具互補、互利特性,應用泉盛藥物開發的經驗與基礎將協和產品快速帶入臨床。協和特有的癌症藥物及新穎腫瘤標的平台,可強化泉盛癌症產品線,增加獲利空間。

他分析,協和目前主力為學術界進入藥物開發的前端基礎研究,泉盛著重藥物開發中後端包含臨床前與臨床開發。

泉盛抗體產品線多聚焦於免疫疾病,抗癌抗體部分產品線較弱,以抗體藥物總體市場而言,抗癌抗體市場仍占抗體藥物總市場40%以上。協和癌症幹細胞與免疫檢查點藥物開發,衍生的藥物開發機會及癌症幹細胞新穎標的,恰好填補泉盛抗癌抗體的缺口,協和亦需要泉盛平台增加藥物開發價值。

協和產品線仍在早期開發階段,泉盛藥物開發經驗及藥物開發平台,將可協助協和縮短產品開發的學習曲線,加速藥物進入臨床。

兩者結合將涵蓋現在主流的抗體藥物市場及未來核酸藥物市場,擴大市場涵蓋率,增加研發的實力。

評析
協和主力為學術界進入藥物開發的前端基礎研究,泉盛著重藥物開發中後端包含臨床前與臨床開發。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6: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1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大江看新線導入對1月出貨影響小 今年成長可達陣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受到元月新產能導入恐影響營收傳言影響,大江(8436)近日股價面臨修正,但公司澄清,即便如此也不致影響出貨。法人則認為,隨粉包新產線到位,產能將較之前大增,加上面膜新廠的挹注,全年營收三成的成長目標,將順利達陣。

大江是專業保健品與保養品的代工廠,因擁有核心專利的自有原料,獲得不少國際大廠客戶的支持,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在十三五計畫及人均消費提高的帶動下,帶動中國大陸保健食品需求大幅增長。以去年前三季來看,中國銷售佔比64%、台灣9%及其他海外市場27%。

不過,近日受到元月營收恐受導入新產能及產能置換的傳言影響,大江近日股價面臨修正,但經營團隊強調,歲修主要是因應三條粉包線的新線擴增及日本引進的新機台裝機,且歲修不至於影響出貨,中國客戶的需求也維持強勁。

法人則認為,導入新產能對工作天數的影響有限,只是按照往例,因中國農曆春節影響,第一季通常是大江營運的低點,惟經營團隊喊出全年營收年增三成的目標,可望順利達陣,每季營收的年增成長,也會有三成水準。

大江也預估,三條粉包新產線到位後,產能將較擴線前增加七成,而去年完工投產的金山廠,雖目前產能利用率維持在15-20%,但期許透過新客戶及既有客戶新產品的移轉,拉高新廠產能利用率。

至於磐石生產基地的面膜新廠,預計第一季底、第二季完工,法人認為,因新廠拉高生產及環保規格,主要就是爭取新的國際客戶訂單,今年可望有新客戶的小量出貨,挹注增長。

法人認為,大江去年第四季毛利率可望維持在第三季高峰,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上修至7元以上,今年營收三成的增長可望達到,獲利增幅與營收趨近,每股盈餘再創上櫃新高。

評析
隨粉包新產線到位,產能將較之前大增,加上面膜新廠的挹注,今年營收三成的增長可望達到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再爆高價買樓、收回扣
葡萄王:不實指控將依法追究

杜蕙蓉/台北報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葡萄王(1707),再遭週刊爆料公司高價買樓及收受回扣,導致昨日股價重挫逾半支停板。葡萄王表示,內湖大樓是以2家鑑價公司做參考,也非蚊子館,針對計畫性惡意詆毀的言論,將積極研議採取適法途徑,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葡萄王表示,公司所買下的葡眾內湖總部大樓,經由兩家不同鑑價公司提出鑑價作為參考,從內政部不動產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該地段102年間,商業大樓成交價介於53~70萬(每坪),後與太子建設公司議價達成共識,並無高價購買掏空公司之舉。再則葡眾內湖總部大樓現已進行設計裝修發包階段,絕無報導指稱的「閒置」或「蚊子館」一事。

葡萄王表示,旗下子公司葡眾舉辦表揚活動及購買進口車絕無收取回扣之事。

針對惡意詆毀的言論、行動及週刊未經查證錯誤報導,已涉公司形象與聲譽的損害,葡萄王表示,將積極研議採取適法途徑,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評析
針對惡意詆毀的言論、行動及週刊未經查證錯誤報導,葡萄王將積極研議採取適法途徑,
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曾盛麟:葡萄王產品未被要求下架

杜蕙蓉/台北報導

葡萄王(1707)昨(18)日開放平鎮新廠的首度媒體參訪及進行產品退貨銷毀說明,董事長曾盛麟表示,自己接任以來,產品安全沒有問題,日前食藥署及衛生局已到工廠查核,並沒有要求產品下架。

2016年9月完成遷廠的平鎮新廠,已於10月試車投產,該新廠以膠囊及粉包為主。目前生產的膠囊,日產量約35~45萬粒,但仍將引進新的機台及產能優化,將膠囊的日產能再提高20~30萬粒。

針對竄改食品效期引發爭議,曾盛麟表示,近期一連串恩怨情仇與內部動盪,造成消費者不安感到抱歉,而開放新廠參觀,希望大家明白生產製程安全無虞。

他坦誠,目前雖然有少量退貨,但數量有限,金額還無法對外透露;而食藥署及衛生局也未要求其產品下架。為杜絕消費者疑慮,即日起到2月底,可憑發票到原購買通路進行退貨。退貨產品將於年後全數報廢銷毀,銷毀過程將全程記錄,供外界檢驗。

葡萄王的平鎮新廠原本是要等觀光工廠開放後,一併開放參觀,但在食品爭議下,葡萄王昨日也提前帶媒體參訪,希望公開生產製程,讓外界明白安全無虞。

曾盛麟表示,自他接任以來,就非常重視國家法規、品質安全管理及消費者權益,他可以打包票,產品安全沒有問題,他自己十幾年來也一直食用自家產品,希望消費者能夠繼續支持。

葡萄王研發處主管表示,該公司擁有國際標準的檢驗實驗室,從原料、半成品到成品的檢驗項目最高可達674項。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7: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健康產業 保健、醫美吸金

杜蕙蓉

兩岸政策積極推動健康產業,中國國務院規畫「健康中國2030」綱要,預期至2030年,中國的健康產業規模將高達16兆元人民幣,加上新政府推動長照產業,將推波生醫族群依舊是金雞年的熱門產業,其中,醫美、保健食品、健身器材更因原本就有不錯的獲利表現,而有機會扮演領頭羊角色。

另外,就開發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當人均所得超過3千美元,即是啟動食衣住行以外非必要消費的開端,從3千美元至1萬美元將是內需消費快速起飛期。而大陸人均所得在2009年突破3千美元,城鎮可支配所得則在2011年超越該水準,都已符合內需起飛的基礎門檻,而且從十二五到十三五,生技醫一直都是政策扶持的重心。

就初步統計,除了「救急、救命」藥物、醫材外,「類高端消費」的保健食品、隱形眼鏡、眼科雷射手術、醫學美容,也都是未來黃金十年的最「吸睛」又「吸金」的產業。

整體來看,2016業績成長動能最強的保健食品和獲利表現頗為整齊的醫美股,2017年應可延續成長動能。

保健食品中,葡萄王在金雞年不僅營收有機會衝破百億元,獲利更有望大賺一個股本。該公司除了本業營運穩定成長,與雲南白藥的合作案將在大陸舖貨、上海廠也因代工業務增加,拉高營業利益,而直銷葡眾業務強勁成長中,吸引外資加碼,目標價也調高至311元,首度突破300元大關。

大江營收看增3成
2016年營收成長逾5成的大江,不僅入選MSCI成份股,也因接單暢旺,持續在兩岸擴建產能,目前屏東磐石生產中心的S5廠,每月生產機能性飲品450萬瓶、氣泡機能飲330萬瓶、機能性果凍100萬瓶;S9廠則是錠劑每月1,200顆萬、膠囊1,000萬顆、小粉包1,200萬包、大粉包50萬包;新建置的 的S11環保綠能面膜廠,預計2017年上半年完工,月產能500萬片面膜。

大陸金山生產中心,則包括S7面膜廠,每月生產130萬片、S8機能性飲品廠,月產900萬瓶。法人預期,大江因產品已陸續打進歐洲、美洲和東南亞,今年營收和獲利都有望成長3成以上。

首家以營收破百億元製藥股的晟德,題材豐富,不僅旗下豐華(興櫃公司)生產的益生菌,在淮安新廠加入量產後,今年成長動能相當可觀。而晟德併購的澳優乳業,則繼2016年8月底宣布以7.63億台幣買下澳洲 營養品Nutrition Care公司約75%股權,正式進軍國際營養品市場後,9月底也與紐西蘭第二大乳品公司Westland合資在紐西蘭建廠,生產奶基粉產品,新廠年產能為3萬噸,預定2017年底完工。澳優因優勢的通路和掌握乳源,將持續進行的併購案和業務拓展,也讓晟德成為大贏家。

美容保養品族群中,還是以麗豐-KY、佐登-KY和達爾膚為指標。麗豐-KY挾著兩岸3,500家實體店面和克麗緹娜品牌知名度,拿下「台灣20大國際品牌」大獎,其品牌價值成長率更以 19%居冠、達9,500萬美元(約30億台幣),稱霸國內醫美業。麗豐最受矚目的是有穩定成長的實體通路,今年預計可達4千家,而積極架構的新美力電商平台,更因有實體通路支撐,即使來自於克緹的授權金減少,該公司EPS都還維持在9~10元間。

佐登因登陸策略轉向,在複製台灣的成功模式,大舉增加大陸直營店的比例,預計2017年年底將挑戰200家,另外,進軍馬來西亞效益顯現中,初估今年營收成長率將從3成起跳。

主打自有品牌DR.WU的達爾膚,則因在台灣實體通路維持高成長,國內外新增通路如寶雅、緬甸也表現突出,中國大陸積極拓增產品線及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結合代言人昆凌高度影響力發酵,預期也可延續成長力道。

大陸市場仍大有可為
聿新科除了美容保養品外,成功研發高純度98%的醫療級蝦紅素,由於該產品單價及毛利率均高,隨著台南廠2017年1月完工,預期上半年將可完成GMP查廠,下半年可望開始量產純度高達98%的蝦紅素,將帶動整體毛利率更有機會從目前的35~36%,衝高到50%,營運將呈三級跳。

另外,健身、養老等產業主要是「健康中國2030」規畫已鎖定該領域。相較歐美國家現況,中國的健康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新浪引述數據指出,美國健康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5%,日本、加拿大也超過10%,而中國健康產業僅占GDP的4%~5%,這意味著中國健康產業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目前健康產業包括醫療服務業,以及因醫療產生的康復、養老、健康器材等服務領域,其消費以年均20%增速成長。綱要指出,到2030年,健康產業將實現16兆元的總經濟規模。

該健身、養老產業中,岱宇2017年題材不少,除了併購德國第二大商用健身器材通路商外,也在美國電視購物台推出「 超輪」,成長看好。

評析
2016業績成長動能最強的保健食品和獲利表現頗為整齊的醫美股,2017年應可延續成長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7: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立康轉型中草藥觀光工廠 蓄勢待發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即時報導

立康生醫(6242)8日公告1月合併營收2625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51%,立康表示,主要是今年農曆春節較往年提早,因應提前休館,影響1月營收表現,待市場恢復營運步伐,營收也將後來居上。

立康成功轉型,以觀光工廠模式銷售各式藥品、保健食品、美容商品,並提供健康諮詢、產品宅配與售後服務,目前營收來源以保健食品占大宗,營收占比逾七成,主力商品包括納豆丹參膠囊、養生固骨寶、葉黃素複方膠囊等,其次則是藥品營收比重逾二成,主力商品如龜鹿二仙膠丸。

立康指出,目前旗下有二間觀光工廠,分別為台南「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以及苗栗「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根據工研院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台觀光工廠共有133家、總產值52億元,「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產值居冠,「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產值也居第五大,估計立康在國內觀光工廠掌握約8.7%市占率,產值高達4.5億元,居市場領導地位。

近年觀光工廠熱潮持續增溫,隨著國人愈益重視休閒旅遊的深度,強調體驗及戶外遊憩,可望進一步帶動立康生醫台南、苗栗兩間觀光工廠的業績表現。

立康生醫董事長鄭育修表示,立康同時經營生物科技與觀光旅遊服務,並將中草藥產業加值化,從生產提升至觀光層次,兼具傳承與創新,立康同時也是台股第一家以觀光工廠模式掛牌的生技公司,未來將持續開發中草藥為本的生活化商品,並進行跨業合作,替旗下觀光工廠挹注多元風貌,持續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

評析
立康成功轉型,以觀光工廠模式銷售各式藥品、保健食品、美容商品,並提供健康諮詢、產品宅配與售後服務
 樓主| 發表於 2018-5-8 17:18: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2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葡萄王有潛利 花旗力挺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近期生技股頗有表現,在此波行情下,花旗環球證券台灣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最近出具報告看好葡萄王後市,這也是葡萄王爆發改標風波後,初次有外資新納進研究範圍、且給予正面展望。法人指出,不占權值的保健食品次族群可望搶搭台股類股輪動風。

外資券商積極尋找具利基型的中小型股,谷月涵可說是長青樹代表,近幾年來,他對台灣生技產業興趣高昂,多次出席神隆等生技股的法說場合,成了將台灣生技股推向國際法人面前的重要推手。

長線基金首重現金股息,葡萄王過去三年每年都配發5元以上。美系外資依據獲利能力、過往配發率估算,2016、2017年的現金股利分別上看7元與8元,2018年度的現金股利甚至可能超過10元,是生技股中的高配息代表。

分析師解釋,單以這幾年數字推論,假設一檔長線資金抱著葡萄王五、六年,就可從中領回40元左右的現金股利,也讓現階段不到200元的股價顯得有吸引力。

花旗環球認為,葡萄王旗下葡眾在台灣多層次傳銷市場中,成長動能最大,針對先前的改標事件,公司已強調品管嚴格,股價下挫反而創造出絕佳買點。

評析
花旗環球認為,葡萄王旗下葡眾在台灣多層次傳銷市場中,成長動能最大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葡萄王金雞母 葡眾現金股利60元

杜蕙蓉/台北報導



葡萄王金雞母葡眾再演業績、股利傳奇!該公司不僅連續3年打破直銷產業60億元天險,2016年營收更以逾81億元再創新高,昨(21)日董事會也大方通過配發60.352元現金股利。法人初估以葡萄王目前約持有逾6成股權計算,預計葡眾股利現金流將由6.37億元起跳。

另外,由於葡眾的股利配發率約在8成左右,因此,以葡眾1.76億股本估算,葡眾去年稅後盈餘超過13.2億元,相當於葡萄王目前13.4億資本額。

葡萄王去年12月底時,遭檢舉涉嫌竄改產品效期,而葡眾企業也被控涉有詐欺弊案,為此,葡萄王董事長曾盛麟和葡眾總經理曾美菁分別以以200萬元、300萬元交保。

不過,由於2015時曾美菁即控告前男友林愈得巧取豪奪,包括土地、藝術品、房地產、汽車和不當得利等案件,合計財物及現金和吃喝玩樂等損失約2億元。本月17日花蓮法院二審判決曾美菁勝訴,林愈得必須返還曾美菁斥資4,488.5萬元買下的花蓮土地。

法人認為,此舉將有助於釐清葡眾高價買樓及收受回扣等弊案,而葡萄王也因產品未被衛福部要求下架,預期消費者信心應該可以慢慢回來。

持續坐穩國內直銷業排行第二名(僅次於安麗)、本土直銷第一名寶座的葡眾。目前會員數約20萬人,雖然1月有葡萄王改標效期消息,但在促銷活動中,單月營收仍逆勢成長15%,帶動葡萄王1月營收達6.96億元,年成長率9.82%。

不過,2月受限工作天數,加上沒有促銷活動,葡眾單月營收可能會出現首度年衰退現象。

年年營收、EPS、股利都令人驚艷的葡眾,2013年以前,由於資本額僅1,6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曾以衝破500元演出大傳奇,並配發最高每股486.1608元股利,其中386.16元為現金股息,100元為股票股利;2013年之後,雖然股本增加至1.76億元,但該公司現金股利也都超過50元。

評析
葡萄王因產品未被衛福部要求下架,預期消費者信心應該可以慢慢回來。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從天然物找尋美容保健品原料 各大廠新趨勢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從天然動、植物身上找到元素加以研發製造是不少學術機構近來熱中研究的對象,也是各大醫美保健廠主流趨勢,上市櫃公司大江生醫、達爾膚、克緹、天賜爾等近來都積極研發各種天然動植物、益生菌萃取出來的產品,獲得市場高評價,成了醫美保健品市場主流。

大江生醫近年來積極研究自主原料開發,日前推出的自有產品「Cell Young天山雪蓮萃取物」、「加麗膜生物纖維面膜」、「BabyGuard母乳益生菌」等皆獲得韓國首爾發明獎。

大江生醫總經理林詠翔表示,天山雪蓮萃取物是從植物天山雪蓮萃取出天然成分,具8%至13%的保水、黑斑、紋理、毛孔收斂、除紋等效果,研發後目前已被歐美一線護膚品牌採用。

大江生醫的母乳益生菌則從健康母乳分離出700多株益生菌,再從中篩選出綜合活性最高的3株而製造出益生菌產品,可有效控制過敏反應、調節免疫;加麗膜則透過特殊加工製成,注入綠茶萃取多酚、黃金藻萃取多糖、乳酸菌發酵物等,經抗氧化測試,可抗痘、增加皮膚彈力、保濕。

達爾膚則研發出角鯊產品,內容含有植萃角鯊烷、白羽扇豆精粹、杜沙藻胡蘿蔔素與深海褐藻精粹等相關植物萃取物,該產品具有抗老修復等效果,在市場上熱門銷售,同時也帶動達爾膚業績節節高升。克緹旗下克麗緹娜近來則推出螺旋海藻專利產品,可修復敏感肌膚,並幫助肌膚抵擋危險因子。

評析
從天然動、植物身上找到元素加以研發製造,是各大醫美保健廠主流趨勢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大江去年每股賺6.9元 擬配息2元配股1.5元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大江生醫(8436)昨(3)日公布2016年全年自結營收31.1億元,年增達51%,淨利5.14億元,年增113%,每股稅後純益(EPS)6.9元,年增92%,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2元、股票股利1.5元,2016年整體表現優於預期,2017年有機會再創佳績。

大江生醫以代工生產保健品、美容保養品為主,2011年公開發行、2013年正式上櫃,同年接到LVHM集團旗下Sephora自有品牌代工面膜訂單,在國際保養品界打開知名度,被喻為「生技保健界的聯發科」,營收表現佳,也是保健品代工廠的績優生。

大江生醫總經理林詠翔表示,大江2016年營收九成來自全球40個國家的海外收入,其中膠囊錠劑狀15%、非膠囊錠劑健康食品約25%,大江仍以出口作為主要銷售導向,去年在中國大陸、亞太地區及歐美地區都獲得不少知名品牌大訂單,2017年將著重開發美國及印度市場,大江將努力打世界盃。

他表示,除了開拓產品研發新動能,大江2017年同時也將進軍魚油市場,魚油在保健功能性食品市場一直都是常青產品。

尤其是最需要補充DHA的幼童、老人族群,但目前軟膠囊劑型常造成服用者吞嚥意外,大江獨創乳化魚油液態包劑型,並以液態鋁袋包裝,兼具攜帶方便與服用順暢優勢,可望帶動魚油革命趨勢。

面膜需求則依然火紅。林詠翔表示,大江生醫將於今年第二季在屏東農業科技園區落成啟用最新面膜廠,不僅導入環保概念,也將是一座以陽光打造頂級面膜的全新概念廠,節能環保,獲得歐美護膚一線品牌的高度認同,將是護膚研發製造業界未來標竿,估計新設粉包及面膜產線將提升產能50%,直接因應目前可見蓬勃市場需求帶動的高度成長。

林詠翔說,大江2016年以研發創新為主軸,2017年將延伸科研的廣度與深度,首創企業設置常態基金預算,支持學術投稿SCI論文選集,首次入選合作者有台灣大學食品系教授潘敏雄、中山大學海資系教授溫志宏、中國醫藥大學食科系主任魏宗德及教授江秀梅,透過產學合作,並將入選SCI論文的台灣研究直接商品化,推動到全球市場,成為良性循環,也成為大江成長新動能。

評析
大江除了開拓產品研發新動能, 2017年同時也將進軍魚油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0: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林詠翔將掌大江 分階進化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黃文奇、高行/台北報導



生技界傳出董監事改選消息,據悉,台灣保健品代工廠大江生醫董事長楊武男將於今年6月董監事改選時正式退休,預計由總經理林詠翔正式接任董座,這也將寫下國內老牌生技公司,由非家族人士擔任董座的罕例。

林詠翔說,世代交替,接棒後任重而道遠,將努力創造大江生醫更好的業績表現,預計三年內要讓業績衝破百億元。

他規劃用三個階段打造大江成為國際保健大廠,成為台灣保健品代工廠模範生;這三階段分別是業務的大江、研發的大江、財務的大江,第三階段預計在三年內啟動,並將發起國際併購。

在打造大江三階段部分,林詠翔說,第一階段業務的大江已經在2002年到2011年這十年間,完成建構強大的業務團隊,第二階段則從2012年起建構研發系統,自2020年起,就要邁入「財務的大江」。

所謂財務的大江,林詠翔表示,公司規劃屆時年營收將突破百億元,而大江也將正式成立財務控股公司,以併購的方式儘速讓大江的營收提升,未來的目標是打造千億元營收的保健食品集團。林詠翔說,全球保健食品市場自2009年起就有新台幣20兆元市場,大江有信心用未來的十年拿下1%的市占率。

大江生醫早期名為大江興業,現任董事長楊武男1980年以貿易起家,直到2000年左右公司才轉型踏入生技領域,當時的生技部門只有林詠翔,他單打獨鬥地拿到國外正式代工訂單,成功轉型為生物整合設計服務商,專注研發並製造保健、保養品等代工業務。

除了大江生醫,另外東洋與聯合骨科也將在6月啟動董監改選。其中,東洋今年應仍是蕭英鈞拿下董事長職務。

評析
林詠翔接棒後任重而道遠,將努力創造大江生醫更好的業績表現,預計三年內要讓業績衝破百億元。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立康去年EPS 2.77元寫新高  今年2月營收攀同期新高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中草藥廠商生春堂集團旗下立康(6242)公布去(2016)年全年稅後淨利6,151萬元,續創歷史新高,年增16.38%,每股盈餘為2.77元;經董事會同意,決議每股配發1.3元現金股利。立康也公布今(2017)年2月合併營收3,562萬元,為歷年同期新高水準,月增35.67%,年增43.08%;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為6,187萬元,年增14.09%。

展望今(2017)年,立康表示,在國人對休閒與樂活體驗需求日益提升下,觀光工廠參訪熱潮仍不褪,旗下二間觀光工廠:台南「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與苗栗「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的業績表現將持續穩健。此外,公司並計畫開發新據點,同時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合作,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提升營運成長動能。

立康董事長鄭育修表示,公司於2015年轉虧為盈,2016年獲利再創新高,持續展現轉型綜效;未來將持續開發新據點,同時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合作,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深度推廣「立康」品牌,提升營運成長動能。

立康今日公布去(2016)年營運成果,全年合併營收4.51億元,年減1.14%,其中保健食品、藥品銷售之營收占比分別為73.95%、23%;受惠整體費用控制得宜,去年稅後淨利續創新高、達6151萬元,年增16.38%,是公司自轉型生醫觀光工廠以來,連續第二年繳出獲利成績單;每股稅後盈餘為2.77元。

回顧去年,立康表示,國內觀光工廠參觀人次持續維持高檔,帶動公司旗下二間觀光工廠業績表現穩健,而去年公司買下原承租的苗栗觀光工廠建物與土地,受惠固定資產攤銷加計利息費用遠比付租金合算,以及公司有效管控行銷推廣費用等效益發揮,整體費用率下降,推升去年稅後淨利續創新高。

公司進一步指出,立康的前身為亨豐科技,為連接器業者,2014年間以現任董事長鄭育修為首的經營團隊駐,仰賴該團隊具有深厚的中西醫藥背景與豐富的行銷經驗,成功引進觀光工廠模式銷售各式藥品、保健食品,同時提供健康諮詢、產品宅配與售後服務等,並且完成公司更名,目前已改掛生技醫療類股,是台股第一家以觀光工廠模式掛牌的生技公司。

評析
立康未來將持續開發新據點,同時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合作,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提升營運成長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天賜爾衝業績 要搭「格雷」風潮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根據臉書(Facebook)公布的數據,84%的台灣人會透過行動裝置觀看影片間接達到廣告效益。天賜爾(4135〉搭上情慾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Fifty Shades Darker)」,將於3月中旬在網路上推出Kuso版本的影片,並同時銷售TS6R格雷限定款商品及情慾套組禮盒,迎接白色情人節到來,預期帶動旗下TS6R護一生相關產品銷售熱潮。

天賜爾是台灣本土保健品廠,專門研究應用益生菌相關產品,又以旗下TS6R女性護一生系列保養、清潔、改善等相關產品銷售最熱門,由藝人陶晶瑩代言,並在各大藥局、通路、電子商務上販售,引發女性討論。

天賜爾公布今年2月營收為新台幣1042萬元,因農曆新年長假及二二八連假,出貨及工作天數較少影響,較去年同期減少15%,預期3月工作天數恢復正常,營運成長動能將重回正常表現。

天賜爾近期積極布局電子商務通路,除了運用LINE官方帳號推播外,看好「網紅產業」崛起所創造的龐大產值,並透過媒體創作、互動、直播方式推廣TS6R護一生系列,目前透過LINE帶來的電子商務營收占比已達40%,預期透過各種廣告宣傳,可進而帶動醫美實體診所、電視購物、實體通路等銷售表現。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益生菌廠豐華近期申請上櫃  今年營收獲利拚同增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看好大陸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益生菌廠商豐華(6553)近年啟動大擴產,其中淮安二廠的菌粉產線,第二季可望量產,初期年產能將較目前倍增,發酵液產線則將於第二季興建,明年完工。

法人認為,在新產能挹注下,豐華今年營收將繳出不亞於去年的成長,獲利同步增加,公司也預計第一季底送件申請上櫃。

豐華是專業益生菌廠商,目前資本額6.25億元,最大股東包括晟德(4123)與玉晟創投,持股比例近四成。公司主要技術平台是益生菌從菌株篩選至培養量產的一貫化製程,其中前段的菌粉生產以台灣為主,再以進口方式銷往大陸,現有客戶群以大陸食品與藥廠為大宗,以菌粉形式出貨的比重占比約85%,其中多數客戶又要求將菌粉包裝成終端成品形式交貨,另近年新增發酵濃縮液的產品形式,交貨給食品、餐飲與工業市場。

豐華因初期即瞄準大陸的大健康產業,因而生產的菌株都在大陸正面表列之列,公司除菌粉放在台灣生產外,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包括蘇州與淮安,製程以後段組裝為主,既有的蘇州與淮安一廠產能皆已滿載,淮安二廠去年已完工,但查廠通過的時間點從原定的3月,遞延至9月,設備產能進駐後,預估今年第二季量產,初期年產能規劃4億包,以是目前的蘇州與淮安一廠的水準,未來新廠最大產能可擴建至10億包,以跟上大陸大健康產業的快速成長。

除了粉包劑型,豐華近年另個快速成長的產品線,則是發酵濃縮液劑型,交貨對象包括食品餐飲業與潛在的工業清洗應用。公司既有的蘇州廠發酵液產能,一班制利用率已拉高至六成左右,今年新增的需求將以現有產能與調整至兩班制因應。公司也已規劃在淮安新廠擴建發酵濃縮液產線,第二季動工,預估明年完工量產。

但受到提列現增員工認股費用、人民幣匯損與新產線折舊費用影響,豐華去年上半年轉虧,法人估計,全年雖可有盈餘,但不及2015年水準。而今年在新產線挹注下,營收將繳出不亞於去年的成長,獲利也會同步增加。

評析
在新產能挹注下,豐華今年營收將繳出不亞於去年的成長,獲利同步增加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立康轉型觀光工廠 獲利衝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立康生醫積極轉型為觀光工廠,以模式銷售各式藥品、保健食品、美容商品,並提供健康諮詢、產品宅配與售後服務,帶動觀光工廠熱潮。立康表示,觀光工廠熱潮不斷,旗下兩間觀光工廠業績穩健,公司計畫繼續開發新據點,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合作,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提升營運成長動能。

立康生醫日前公布2016年全年合併營收4.5億元,較2015年同期略減1.1%,其中保健食品、藥品銷售占比分別為73.9%、23%,2016年全年稅後純益6,151萬元,續創新高,較2015年同期增加16.4%,是公司自轉型生醫觀光工廠以來,連續第二年繳出獲利成績單,每股稅後純益(EPS)2.77元,經董事會同意決議配發1.3元現金股利。

立康表示,2016年稅後純益擁有亮眼表現,主要是受惠於整體費用控制得宜,此外,立康今年以來也積極布局,帶動營收成長,日前公布今年2月合併營收3,561萬元,較1月增加35.7%,較去年同期更是增加了43.1%。

立康生醫目前旗下有二間觀光工廠,分別為台南「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以及苗栗「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目前營收來源以保健食品占大宗,營收占比逾七成,主力商品包括納豆丹參膠囊、養生固骨寶、葉黃素複方膠囊等,其次則是藥品營收比重逾二成,主力商品如龜鹿二仙膠丸。

根據工研院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台觀光工廠共有133家、總產值52億元,「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產值居冠,「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產值也居第五大,估計立康在國內觀光工廠掌握約8.7%市占率,產值高達4.5億元,居市場領導地位。

立康生醫董事長鄭育修表示,觀光工廠熱潮持續增溫,加上國人愈益重視休閒旅遊的深度與趣味性,強調體驗及戶外遊憩,可望進一步帶動立康生醫台南、苗栗兩間觀光工廠的業績表現。

鄭育修說,立康同時經營生物科技與觀光旅遊服務,同時將中草藥產業加值化,從生產提升至觀光層次,兼具傳承與創新,立康同時也是台股第一家以觀光工廠模式掛牌的生技公司,未來將持續開發中草藥為本的生活化商品,並進行跨業合作,替旗下觀光工廠挹注多元風貌,持續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

評析
立康未來將持續開發中草藥為本的生活化商品,並進行跨業合作,替旗下觀光工廠挹注多元風貌,持續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大江生醫積極打入東協 參加印尼產業高峰會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台灣保健品大廠大江生醫(8436)以台灣食品生技業代表身份,本月30日出席台灣印尼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大江生醫總經理林詠翔在論壇中發表印尼食品生技發展策略。林詠翔表示,過去幾年大江生醫成長快速,2016年營業額達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年成長51%,能有這樣的成績,除了在歐美國家成功切入國際一級品牌的供應鏈外,最重要的就是東協崛起,其中印尼是大江生醫在東協國家中最看重的市場。

大江生醫2017年在雅加達成立了第一個非華文國家的分公司,地點在Jalan Jend Sudirman Kav 76-78的IndoFood Tower,除就近服務大江生醫印尼客戶,更能藉此獲得更多印尼在地化資源。

林詠翔表示,印尼是草藥大國,擁有獨特的熱帶生態圈、豐饒的農業與植物,這些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恰巧能作為大江生醫致力研發天然物料、生物整合的基礎,希望能藉由與當地的產官學界合作,以印尼當地的食物如蛇皮果皮、榴槤殼內膜等獨特盛產農業副產物進行開發,帶進國際的先進萃取技術,加上最佳化的配方及國際品牌成功商品的寶貴經驗,讓新一代的印尼功能性食品與護膚品,展現更強更直接的效果,贏得更成功的銷售成果。

林詠翔說,此外,大江生醫也將率先導入全球基因檢測科技,以旗下大江基因與健樂士診所豐富基因疾病分析經驗,打造專屬印尼人體質基因保健方案,建立印尼人種基因庫,在地化經營獨一無二的先進保健方案。

印尼食品監管單位CABI官員、印尼食品科技學會PATPI總裁與印尼食品協會GAPMMI代表在論壇發言時,皆肯定大江生醫在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並期許大江生醫加入能帶動印尼的農業、生技、食品各環節產業活絡,為印尼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

評析
大江在雅加達成立分公司,除就近服務大江生醫印尼客戶,更能藉此獲得更多印尼在地化資源。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葡萄王大江 日內瓦發明展摘金

杜蕙蓉/台北報導



葡萄王(1707)、大江生醫(8436)繼去年獲利大獲異彩,EPS各以9.82、6.9元同步創下掛牌以來新高紀錄外,近日在日內瓦發明展中,雙雙抱走金牌大獎,法人預期該得獎作品,有機會為其今年營運添加助力。

目前為止,在國際發明展已獲得超過98項獎項肯定的大江,此次勇奪2金2銀2特別獎!其中,獨家首創的LipoMask微脂粒面膜,更拿下金牌獎與大會特別獎。

另外,葡萄王則以液態發酵技術榮獲1金1銅1特別獎,得到金牌和特別獎的蟬花預防乾眼症新產品,在獲利國際大獎肯定下,公司也乘勝追擊,預計今年4月將在美國亞馬遜網路上販售。

葡萄王表示,現代人長期在冷氣房或暴露於紫外光下工作,約有30%的人有乾眼症,常用的眼藥水又含有BAC,易造成二次傷害。葡萄王將名貴傳統中藥材-蟬花,進行液態發酵培養後,並萃取出具減緩乾眼症的有效物質,且經由口服可顯著改善淚液分泌量及品質,並能保護眼角膜受損情形,2015年已取得美國FDA的New dietary ingredient(NDI No.834),可外銷於美國。

大江得獎的2面金牌中, LipoMask微脂粒面膜,是將精華液包覆成粒徑小於1微米、高穿透力的微脂粒,使精華液快速深入皮膚細胞,達到極致美容的保養效果。而Block 2.5青梨幼果萃取是最新抗霾,可促進巨噬細胞之吞噬能力,促進肺部清除空氣中懸浮微粒並保護肺部免於PM 2.5傷害。

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of Geneva)創辦於1973年,是瑞士聯邦政府及日內瓦市政府贊助的大型國際展覽,世界三大發明展之一。該大展每年均有40國發明人來參賽;今年共計有來自全球45個國家、726發明人、700餘件作品角逐參展,其中公司行號佔76%、學術及個人作品佔24%。

評析
葡萄王、大江近日在日內瓦發明展中,雙雙抱走金牌大獎,該得獎作品,有機會為其今年營運添加助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3: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9 19:14 編輯

轉貼2017年4月1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立康今年營收拚兩位數增  獲利續墊高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台南、苗栗觀光工廠創造可觀產值,立康生醫(6242)去年獲利創下新高,法人預期,今年在新產品推出與費用控管下,營收可望挑戰兩位數成長,獲利再創高峰。經營團隊也評估將集團宜蘭龍德廠,納入觀光工廠營運,一旦敲定,可望再添新營運動能。

立康生醫成立於2007年,兩大股東分別為生春堂製藥(37.5%)及立康生技(18%),公司是將集團在中草藥、西藥、保健品、保養品的國際化製程優勢,轉換成發展服務業的新營運模式,跨足觀光工廠,目前已有台南廠及苗栗廠兩地的觀光工廠營運中,並透過觀光工廠銷售自家生產與貼牌的產品,且累積會員。以公司現階段的營收比重來看,台南廠銷售佔比約四成、苗栗廠占比三成、另會員回購占比也約三成。

而立康生醫算是國內觀光工廠的先行者之一,經營也頗具成效。以兩家觀光工廠創造約4.5億元產值(含延伸的會員回購銷售)來看,約佔官方公布國內觀光工廠總產值46億元的近一成,去年台南廠創造產值也重回國內觀光工廠的首位,苗栗廠則排名第五名。

法人認為,目前國內獲官方核准的觀光工廠家數共計134家,總觀光人次已達2100萬人,立康生醫憑藉兩個廠、全年約70萬人次的觀光人次,能有近10%的產值佔有率,顯示平均客單價較高。而此應與公司產品定位有關,公司鎖定中高齡人口在骨骼及心血管保健等核心領域開發出的產品線,如龜鹿二仙膠等,在目標群眾中頗具品牌知名度,回購率高,是營運的關鍵利基之一。

立康也期許透過新產品的投入,增加營運動能,包括貼牌的益生菌與保肝類產品,挹注成長。另方面,公司也不排除增加新據點與異業結盟的可能,包括集團內的宜蘭龍德廠,評估納入觀光工廠經營,且目前也有多個外部合作案,正在評估階段,一旦敲定新營運據點,可望增加產品銷售通路,成長加速。

因立康在觀光工廠的成功經驗,也成為軟實力輸出的利基,今年起取得「濟生Beauty兩岸觀光生醫美學健康館」的三年行銷合作案,雖金額不大,但假設該案成功,可望建立新的長期穩定收入來源。

法人估計,立康首季因會員回購的營收占比拉高,淨利率會較去年同期改善,單季每股稅後盈餘估近0.6元,今年全年營收挑戰兩位數成長,每股稅後盈餘3元,再創高峰。

評析
今年在新產品推出與費用控管下,營收可望挑戰兩位數成長,獲利再創高峰。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配方遭竊? 葡萄王:營運無礙

杜蕙蓉/台北報導

葡萄王 (1707) 再爆案外案!該公司董事長胞兄曾盛陽,去年初涉嫌透過內鬼竊取乳酸菌秘方,被桃園地檢署依洩漏營業秘密罪諭知50萬元交保;葡萄王表示,該案對營運無礙,期盼檢方能深入追查涉案人員及事實全貌,盡速釐清案情。

從去年12月以來話題不斷的葡萄王,昨日一早又因媒體報導「葡萄王獨家配方遭竊取」,損失數億元,而受關注。不過,市場認為此舉顯示先前葡萄王爆發將過期產品回收改標疑雲是有心人操作下,也帶動葡萄王股價穩步走高,終場以185.5元作收,上漲1.09%。

葡萄王去年合併營收91.87億,年成長26%、稅後淨利12.96億,較前一年增23.3%、EPS 9.82元,三創新高,董事會已決議將配現金6.4元,殖利率約3.45%。

不過,該公司因在去年底爆發部分產品竄改有效期限事件,雖是4~5年前的產品,但對品牌形象仍有影響下,該公司今年第1季營收20億元,微幅衰退0.25%。法人認為,葡萄王今年在直銷體系的葡眾、主攻代工市場的上海葡萄王業績仍可望延續成長力中,年度營收雖有機會挑戰百億元大關,但成長力可能不如過去。

葡萄王昨日發出聲明表示,對相關情事,深表痛心及遺憾。為保障全體股東之權利,將全力配合檢調單位調查,並持續提供所需相關資料,期盼得以深入追查涉案人員及事實全貌,盡速釐清案情。

評析
葡萄王今年在直銷體系的葡眾、主攻代工市場的上海葡萄王業績仍可望延續成長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5-9 19: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觀光工廠夯 立康獲利續拚高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立康(6242)繼去年交出每股淨利2.77元新高佳績後,董事長鄭育修表示,未來除計畫將宜蘭藥廠納入觀光工廠規畫外,亦不排除透過異業結盟或結合傳統觀光資源,持續通路效益,預期今年營運仍維持向上,並力拚獲利再創新高。

根據統計,國內觀光工廠自2011年的74家發展至去年的134家,參觀人數由2011年的650萬人次至去年增加為2,210萬人,而134家的觀光工廠中,有9家為生技廠商。

鄭育修說,去年全台134家觀光工廠產值約46億,立康的台南中草藥產業文化館產值就逼近4.5億,居全台冠軍。

由於參訪熱潮不褪,立康旗下台南的「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與苗栗的「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營運穩健成長。繼2015年轉虧為盈後,去年立康營收4.5億元,稅後淨利6,151萬元,年增16.38%,EPS為2.77元,預計配發現金股息1.3元。該公司今年第1季營收為1.03億,年增8.21%。

立康現有20多萬會員人數持續增加,並享有高回購率下,公司全年獲利可望再創新高。

評析
未來除計畫將宜蘭藥廠納入觀光工廠規畫外,亦不排除透過異業結盟或結合傳統觀光資源,持續通路效益。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0:3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佰研澄清 無毒之家未販售過期品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5月5日電

號稱最大有機原物料商春橋田涉改標賣過期9年食品,被指流入「無毒的家」,佰研(3205)出面澄清早在2015年已與春橋田解約,另,也從未販售「台灣有機有限公司」商品。

針對媒體報導食藥署公布配合檢調查獲高雄「春橋田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有機有限公司」涉嫌將逾期的腰果、杏仁果、黑糖粉等食品原料分裝,並重新打印延長有效日期後再行販售,根據食藥署掌握產品有流入連鎖的無毒的家門市。

佰研公告澄清聲明表示「無毒的家目前並未販售任何有關「春橋田」公司商品(2015年11月20日起因該公司未通過本公司一級自主品管稽核,已解除合作關係,商品全面下架),本公司也從未販售「台灣有機有限公司」商品」。

佰研發言人李英宏表示,部分媒體未善盡查證之責,報導「春橋田部分食品逾期9年還誇稱健康食品,流入無毒的家」,本公司亦將保留法律追訴權,再有媒體報導不實,依法究責,以正視聽。

佰研表示,無毒的家秉持著「有機、環保、天然」概念,一直以來嚴格遵守政府食品安全三級品管,善盡企業道德。

評析
佰研公告澄清聲明表示「無毒的家目前並未販售任何有關「春橋田」公司商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觀光工廠夯 立康Q1營收獲利續增

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立康生醫(6242)公布4月營收5132萬元,年增18.61%,創轉型以來單月次高紀錄。立康表示,自從轉型為觀光工廠後,業績表現日漸增加,又有不少新品上市,帶動4月營收突破5千萬元大關,對第二季營運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立康表示,第1季是觀光工廠季節性傳統淡季,但受惠立康推出益生菌、保肝健康食品等新品上市,以及旗下享高回購率暢銷產品持續挹注,帶動第一季營收表現淡季不淡,第一季稅後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45.15%,達到1458萬元,每股純益(EPS)0.66元。

立康表示,第2季是季節性傳統觀光旺季,立康觀光工廠消費主力以國內遊客為主,鄉鎮村里自強活動、公協會社團旅遊等行程多在4、5月間舉辦,不僅參觀人次增加,加上持續有新品上市,各種效益發酵下,率先帶動4月營收突破5千萬元大關,創下公司自2014年轉型以來單月營收次高。

立康生醫董事長鄭育修表示,公司將持續開發新據點,同時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合作,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深度推廣立康品牌,並伺機爭取為同業整合觀光工廠行銷管理商機,提升長期營運成長動能。

評析
今年在新產品推出與費用控管下,營收可望挑戰兩位數成長,獲利再創高峰。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0: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國際展再報佳音!大江獲法國發明獎1金3銀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大江生醫(8436)面膜於法國發明獎再傳捷報,總共拿下1金3銀的優異成績,其中獲金牌獎的產品於問世至今,已取得法國及韓國兩大美妝大國的金獎肯定,同時目前已獲得歐洲一線大廠訂單的指定採用。

大江生醫此次在法國發明獎獲獎的作品,包括1項金牌獎的功能自帶面膜,與3項銀牌獎的LipoMask微脂膜、Cell Young冰花幹細胞萃取物及茶葉幹細胞抗UV紫外線系列。而公司累計至今,也已於國際發明展獲得超過102項獎項肯定。

其中最受矚目就是獲得金牌的「加麗膜」,問世迄今已獲得法國與韓國兩大美妝大國雙金獎肯定,是大江生醫獨家以特殊加工方式所製成的功能自帶生物纖維面膜。創新革命性的生物纖維面膜製程,在微細僅不織布之1/5000的膜片纖維中,植入保濕、彈力等效性成分,與精華液功效搭配成為雙效面膜,讓臉部皮膚先吸收精華液,再吸收纖維功效,形成二階段護膚流程,能有效導入護膚成分到臉部皮膚底層。目前已獲得歐洲一線大廠訂單指定採用

銀牌獎的LipoMask微脂膜,剛獲得今年日內瓦金牌。大江獨家首創的LipoMask微脂粒面膜,係將精華液包覆成粒徑小於1微米、高穿透力的微脂粒,使精華液快速深入皮膚細胞,達到極致美容的保養效果。

同樣取得銀牌獎主打給予皮膚細胞抗光老化能力之冰花幹細胞萃取物 是取自近年流行的珍稀植物,而大江生醫經人工馴化後取該珍稀植物幼嫩植株,其冰花幹細胞萃取物則可做為一創新原料,應用於各類機能性食品及保養品中。  

另一銀牌獎茶葉幹細胞,大江生醫培育茶葉傷癒細胞,從中萃取效性成分,製程有別於茶葉水萃程序,更萃取出過去未見的抗UV紫外線的效性成分數據,茶葉經由萃取製程改變,萃取出抑制黑色素成分,並能應用在護膚品領域,是美白的全新路線。

評析
大江獲金牌獎的產品,已取得法國及韓國兩大國的金獎肯定,同時已獲得歐洲一線大廠訂單的指定採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1: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大江Q1每股盈餘1.65元  面膜新廠Q3可望投產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主力產品需求暢旺,大江(8436)首季營收年增逾三成,最新公布財報單季每股稅後盈餘1.65元,毛利率表現優於去年同期,今年全年營收年增三成有望,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稅後盈餘超過9元,再創掛牌新高。

大江目前是以替客戶設計保健品與保養面膜的業務為主,以銷售區域來說,中國大陸港澳等地的銷售佔比過半,是最大區域,其他主要海外銷售區域還包括東南亞等。如果以營收比重來看,機能性飲料、粉包及面膜為三大主力產品,首季營收8.41億元,年增31.4%。

公司最新公布,上季稅後盈餘1.24億元,年增47%,法人預期,單季毛利率略優於去年全年,但業外難免因台幣升值提列匯兌損失,單季每股稅後盈餘1.65元,創歷年同期新高。

而大江4月營收雖因工作天數較少因素,跌落3億元,年增率也降至17%,導致股價回跌,不過,法人認為,因公司今年初新增3條粉包產線,稼動率已過半,且金山S8飲品新廠隨既有客戶新產品與新客戶的生產轉移,稼動率已從去年底兩成拉高至三成,本季營收達成年增三成的目標仍可期,今年營收逐季成長可期。

除了粉包與飲品的新產線外,大江屏東新廠雖因防火需求設計變更,導致投產的時間略延後,但法人預期,第三季仍可望加入量產,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面膜將扮演下一波營運成長的主力。

法人預期,大江今年營收成長三成無虞,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稅後盈餘9元以上,再創掛牌新高。

評析
屏東新廠第三季可望加入量產,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面膜將扮演下一波營運成長的主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1: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11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中天首季每股賺1.68元 轉投資今年結果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5月11日電

中天生技(4128)第1季因認列泉盛(4159) 轉投資收益,EPS達1.68元,創下新紀錄,董事長黃山內表示,原本轉投資的虧損包袱從今年起轉為獲利助力,本業也將穩定成長。

黃山內表示,中天已通過2項「生技新藥」藥證,過去為了分散新藥開發的風險,一直在擴張轉投資,積極轉型為轉投資控股,除了鑽石投資持續獲利外,其他轉投資初期建構時,相當比例轉投資虧損,歷經多年努力,轉投資將在下半年起陸續見到開花結果,今年轉投資部分將由負轉正,未來中天整體獲利會是正向發展。

中天今天公布季報,首季營收3.27億元,稅後盈餘7.1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虧損9889萬元見到大幅度改善,EPS為1.68元。

中天表示,中天資本額為42億元,首季獲利7.16億元,主要是轉投資泉盛生技因合併協和新藥後失去控制權,一次性認列投資收益入帳,目前中天帳上尚有泉盛生技約5900萬股。

黃山內表示,近來較少跟外界接觸,法人對中天也較陌生,主要是新藥需長期間耕耘,在業績未顯著成長前中天始終保持低調,今年整體看來,多年布局的成效有機會逐漸顯現。

黃山內指出,包括轉投資的泉盛、合一、棉花田、鑽石投資等將陸續發揮效益,其中持股約4300萬股的合一生技ON101新藥三期臨床期中分析結果達標,同時已開始申請大陸、美國、歐盟三期臨床試驗;泉盛生技的FB825進入二期臨床,目標是全球唯一的長效型抗過敏新藥,這兩項新藥都是無國際競爭者的大藥,未來對外技轉大藥廠的機會很大。

此外,中天尚持有棉花田3600萬股,持股比例為72%,持有鑽石投資1.1億股,轉投資金額近1個資本額,黃山內樂觀期待,過去的轉投資包袱將在今年開始轉為集團金雞母,為集團營運孕育正面動能。

評析
歷經多年努力,中天轉投資下半年起陸續見到開花結果,轉投資部分將由負轉正,未來整體獲利會是正向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江今年業績 拚增長3成

杜蕙蓉/台北報導



大江生醫(8436)昨(19)日股東會完成世代交替,董事長楊武男、副董事長關淑君雙雙宣布退休,由總經理林詠翔接任董事長。林詠翔表示,在新市場和新產品加值中,今年業績續拚增三成。

營運表現耀眼的大江,去年EPS以6.9元交出7年新高紀錄,並配發3.5元股利,其中,現金2元、股票1.5元;該公司今年第一季EPS1.65元,前4月營收11.3億元,年成長率27.4%,表現亮麗。

楊武男表示,大江是他和關淑君在1980年創立,早期公司名是大江興業,以貿易起家,後來轉進保健食品,並以研發設計和代工生產為主。雖然兩人在大江已超過35年,但在公司都是「舉目無親」,沒有一個親戚在大江任職,主要是希望能建立專業經理人制度,落實公司治理,而從實際的營運來看,他們很早就培養的年輕幹部都很優秀,早已獨當一面了。

虔誠基督教徒的楊武男和關淑君,在卸任大江董座和副董座職務後,二人都把大江的股票捐給台灣陽光關懷協會,致力青少年的關懷和反毒;另外,他們成立的陽光投資仍握有大江一席董事,未來將扮演監督、鼓勵的角色。

林詠翔表示,大江已從2002年到2011年「業務的大江」,進展至「研發的大江」,隨著業務、研發能量累積的累積,將逐步以併購來加快營運規模,預計2020年即可正式啟動「財務的大江」,並成為國際保健大廠的目標。

林詠翔表示,基因療法已成趨勢,只要掌握基因就是控制通往未來的路,大江近年積極布局,今年已擴大基因研發中心規模,並將強化對消費者的客製化服務,預期基因檢測與保健品的連結將創造不錯的利基,該公司目前200項專利中,有100項與基因有關。

近10年來,年年都建置新廠的大江,今年功能性飲品、粉包及面膜三大事業體將同步發威,而在站穩中國市場後,該公司積極拓展的歐洲、美國和東南亞市場亦將陸續展現成果中,法人預期大江今年營收成長率將由3成起跳,獲利則同步攀高。

評析
今年功能性飲品、粉包及面膜三大事業體將同步發威,今年營收成長率將由3成起跳,獲利則同步攀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3: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5月2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天良出包 感冒液改效期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天良生技(4127)遭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查獲感冒液更改效期,昨(25)日食藥署指出,於該公司五樓出貨區查獲改包裝、批號及效期之藥品共1,524瓶,現場已立即封存,並將庫存品及待報廢品共逾16萬瓶全數封存,不准出貨。

天良生技昨日公告表示,發生「諾克治痛感冒液」部份有效期限「有誤」,對此舉深感抱歉,並已經立即停止諾克治痛感冒液之銷售,即時將市面上貨品全面下架回收。天良昨日股價以17.35元平盤作收。

食藥署昨日表示,該署24日會同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赴天良生物科技執行藥品優良運銷規範(GDP)符合性評鑑,發現天良將「天良諾克治痛感冒液」舊標籤刮除批號及效期並貼上新標籤,全案已依違反藥事法移請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3: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搶東協商機 生展大馬設點

工商時報 彭暄貽/台北報導

搶攻東協商機及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生展生技(8279)宣布馬來西亞子公司3日開幕,成為國際化佈局建立第一個灘頭堡。董事長陳威仁認為,近年東協市場成長力道強勁,東協6.18億人口隨著快速經濟的發展,成為全球各產業都積極爭取進入的市場。伴隨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與支持,現正為切入東協市場的大好時機。

生展因成功切入國際級品牌供應鏈,2016年營收年增19.38%,EPS4.69元,年增24.73%,表現亮眼,伴隨東協市場參與可望蓄勢成長推進。

馬來西亞具有多元的種族文化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向來為國際廠商關注的投資地點,尤其近年當地政府為吸引優秀企業進駐,推出一系列優惠的獎勵投資方案,也成功吸引不少國際企業前往設廠或成立營運總部。台馬經濟合作會議後,雙方政府同意在高附加價值、高科技領域進行深度的合作,其中生物科技產業便是最被看好的產業項目之一。

陳威仁表示,生展生技核心技術為微生物醱酵技術整合,串連菌種培養儲存、功能性菌株篩選、放大量化生產以及製程優化等技術,恰符合馬來西亞政府獎勵的生物科技技術發展項目,因此將進一步與當地產學機構交流,開發出在地化特色保健素材,未來也不排除進一步擴大投資,於馬來西亞設立生產基地行銷全球。

近年來為推動上下游銷售整合,除生產代工、自有品牌商品外,生展生技也積極代理歐美日知名保健品牌商品,提供消費者更多元化的選擇,目前已成功將國際知名品牌如:WEIDER、Wellness等引入台灣知名連鎖通路賣場,並取得廣大迴響,未來也將積極進行亞洲東協市場的佈局,將不同的國際、台灣品牌商品,逐步引入馬來西亞、印尼以及其他東協市場。

評析
近年東協市場成長力道強勁,伴隨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與支持,現正為切入東協市場的大好時機。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4: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立康 啟動異業種合作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立康生醫(6242)董事長鄭育修昨(8)日在股東會中表示,將以開發新據點、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策略合作和爭取為同業整合觀光工廠的行銷管理商機三大策略,拓展營運版圖,延續成長力道。

開啟第一家以觀光工廠模式營運掛牌上櫃的立康,目前在台南、苗栗分別擁有「中草藥產業文化館」與「健康養生觀光工廠」,各具特色,該公司除計畫將宜蘭藥廠納入觀光工廠規畫外,正積極透過異業結盟和結合傳統觀光資源,持續通路效益,法人預期其今年營收獲利將再創新高。

鄭育修指出,立康團隊具有深厚的中西醫藥背景與豐富的行銷經驗,挾集團在中草藥與西藥製劑之研發製造優勢,將傳統製藥產線與觀光旅遊服務結合,開創新的業務模式。未來立康將持續開發新據點、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策略合作,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深度推廣「立康」品牌,也將伺機爭取為同業整合觀光工廠的行銷管理商機,擴大公司營運成長的規模與動能。

營運表現耀眼的立康,昨日股東會順利通過配發每股現金股利1.3元。該公司去年度EPS 2.77元,而今年首季已交出稅後淨利1,458萬元、年增45.15%佳績,EPS為0.66元。累計1-5月營收為2億元,年增7.01%。

評析
立康正積極透過異業結盟和結合傳統觀光資源,持續通路效益,今年營收獲利將再創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6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護肝咖啡奪金 大江生醫展現跨界整合能力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6月16日電

甫獲台灣生技金質獎的大江生醫,再以龍眼殼咖啡全新創意與臨床實驗證實護肝功效,獲得世界三大發明獎之一的「2016年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金牌及大會評審團特別獎。

大江生醫(8436)表示,此次獲獎再次肯定大江在功能食品的跨界整合能力。

經人體臨床測試,TCI大江生醫的龍眼殼萃取,天然成分四階段護肝,1.降低胰島素抵抗,細胞對正常濃度的胰島素產生反應不足的現象,降低血液內脂肪酸的含量,提升肌肉細胞吸收葡萄糖,進而降低肝細胞儲備葡萄糖;2.降低脂肪含量,血液中膽固醇及壞膽固醇(LDL-C) 含量減少。

3.顯著降低肝纖維化風險,透過大江獨家基因技術,測試分析受測者血液樣本,了解會影響肝病變進程的相關基因組活動狀況,包括代謝異常和肝纖維化的可能性;4.有效清除脂肪肝,以腹部超音波進行檢查,經醫師判讀後受試者皆獲得改善。

大江生醫表示,龍眼殼萃取可有效降低細胞所釋出的GPT達90% 使肝臟維持正常機能,降低肝臟脂肪生成基因的表達量,啟動護肝調控基因的機制。龍眼殼萃取的風味,意外地與咖啡非常契合,能開發出喝得健康的保肝咖啡,將成為咖啡領域的最新功能性配料應用。

評析
此次獲獎再次肯定大江在功能食品的跨界整合能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5-10 19:54: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10 19:55 編輯

轉貼2017年6月2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中天孵金雞 醣基攻美報捷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生技月來了,生醫股動起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天集團(4128)今年將陸續推動旗下轉投資公司上市櫃,包括欣耀、醣基、永生-KY、鑽石生技投資等,可望為生醫市場注入一股活水。

其中,備受國際矚目的台灣新藥旗艦公司醣基生醫,上周舉行股東會,董事長陳良博院士表示,目前公司正準備推進產品進入美國臨床(IND),近期公司在產品開發方面有重大突破,也受到美國腫瘤臨床醫學會(ASCO)的看重,有機會引入大型合作夥伴,可望大步向前邁進。

陳良博說,醣基的進程將影響到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因此公司穩紮穩打,若順利,第一個產品很快就能夠進入臨床試驗。

另外,中天集團轉投資的欣耀開發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新藥SNP-610研發有新進度,將進入台灣、美國兩地臨床二期試驗,另外,旗下的「SNP-810無肝毒性新專利配方新藥」將有機會取代全球止痛成份藥「乙醯胺酚」,已申請美國臨床樞紐試驗,並與國際大廠洽談授權中。

近日,生技股絕地反攻,美國生技指數NBI近月以來強彈,帶動上周22日以來台灣的上櫃生技指數也繼續反彈,23日繼續突破140點,雖然後續有修正,仍收在139.67點。

業界指出,台灣生技股低迷已久,但近期因各項題材加持,國內外都有利多出爐,國內方面,除了生技月將在本周(28日)正式起跑,9月間又有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接棒,都對生技股有加分作用。

評析
醣基的進程將影響到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因此公司穩紮穩打,若順利,第一個產品很快就能夠進入臨床試驗。

 樓主| 發表於 2018-5-12 16:05: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佰研植物新藥 吸引日廠交流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佰研(3205)隨著保健食品和無毒的家布局已逐步展現成果下,該公司近年積極跨足的植物新藥,也因在動物實驗中能明顯縮小腫瘤細胞範圍,此一重大突破性進展,在今年的生技展中,吸引多家台廠與日本製藥協會等多家知名藥廠前來交流。

就初步統計,此次與會參加佰研新藥發表會的廠商,包括輝瑞日本公司、武田藥品公司、Wakamoto製藥株式會社、台灣協和醱酵麒麟公司、衛材株式會社、中外製藥公司等公司。

由於新藥開發有進展,佰研近日股價走勢穩健,重回百元大關,昨(30)日以103元作收,漲幅2.49%。

佰研開發的植物新藥開發計畫,2016年已通過「生物技術產業化拔尖輔導計畫」成果驗證,2017年「輔助化療藥物暨改善癌症惡病質之肺癌植物新藥開發」亦入選經濟部工業局生技產業育實加值輔導計畫,今年將持續進行臨床試驗規劃與IND送件。

除自主研發的植物新藥具有重大突破外,佰研昨天加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領軍成立的植物新藥研發聯盟。

植物新藥聯盟重要成員,包含來自東協的Bioalpha international、J-Biotech、大陸雲南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促進會、中美生技、佰研、耀德、玄天生技及綠品智慧型農場等,昨天也共同簽署多份合作意向書。

評析
佰研近年積極跨足的植物新藥,因在動物實驗中能明顯縮小腫瘤細胞範圍,具重大突破性進展
 樓主| 發表於 2018-5-12 16:05: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立康 6月、上半年業績齊高歌

杜蕙蓉/台北報導

立康(6242)受惠旺季效應以及客戶回購比率的增加,帶動立康6月營收達到4361萬元,年成長率22.06%,累計上半年營收為2.4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42%。

由於7、8月的暑假期間是觀光工廠的銷售淡季,預期第3季營收恐不如上半年出色下,立康表示,目前除持續開發新產品並伺機推出上市外,將更積極強化客戶回購業務,提升會員回購的黏著度與客購比(平均每位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件數),以維持營運的穩健成長。

立康目前在台南、苗栗分別擁有「中草藥產業文化館」與「健康養生觀光工廠」,各具特色。

董事長鄭育修表示,立康目前除了計畫將宜蘭藥廠納入觀光工廠規畫之外,正積極以開發新據點、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策略合作和爭取為同業整合觀光工廠的行銷管理商機三大策略,來拓展營運的版圖。

評析
立康正積極以開發新據點、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策略合作,來拓展營運的版圖。
 樓主| 發表於 2018-5-12 16:06: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東京發明展奪金 大江今年營收衝高有望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大江生醫(8436)雙喜臨門!繼6月營收以3.34億元改寫新高後,也以預防攝護腺腫大功效的Happy Angel香蕉雄蕊,拿下2017東京發明展金牌及大會評審團特別獎,而TCI 633護關節益生菌也得到銀牌肯定,法人預期,該獎項將有助於營運再衝高峰。

在國際大賽上年年抱大獎的大江,今年6月才拿下「2017傑出生技產業獎」的「金質獎」,而近日東京發明展大放異彩的Happy Angel,先前也拿下日內瓦金牌獎,再次突顯大江的研發和營運實力。

大江董事長林詠翔表示,該公司研發人員已逾90位,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高達1.7億元,有167項專利,目前的營收中,有65%是來自於專利的延伸。在產品已行銷全球42國,並因應各國法規下,也讓該公司比較容易開拓海外市場。

營運表現耀眼的大江,上半年營收17.7億元,年成長率28.5%,法人預期,該公司在功能性飲品、粉包及面膜三大引擎驅動下,今年營收將維持至少三成的成長,EPS有機會以9元創下新高。

大江表示,Happy Angel主要是用香蕉種植農業副產物-香蕉花,其萃取物含有高量的花青素。經實驗證實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細胞中二氫睪固酮生成,抑制60%的前列腺細胞LNCap cell增生,臨床試驗結果得知40%的受試者表示攝護腺肥大造成之症狀(如夜尿、排尿無力)有改善,其中有受試者經超音波影像發現攝護腺肥大程度由第二度變為第一度。

另外,拿下東京銀牌的TCI633,是由人類母乳中分離出來的專利益生菌。能在腸道中自生玻尿酸,能增進皮膚含水量並減輕關節不適的症狀。實驗顯示TCI633具有分泌玻尿酸的特性,食用後能提升血液中的玻尿酸濃度及皮膚含水量,改善肌膚狀況。

評析
大江在功能性飲品、粉包及面膜三大引擎驅動下,今年營收將維持至少三成的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5-12 16: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TQF認證成絆腳石 保健食品外銷 大卡關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保健食品南進大卡關!業者指出,由於台灣實施的是TQF認證,而非國際公認的GMP認證,導致產業外銷滯礙難行,眼見預估2020年達1,184億美元的保健食品商機就要飛了,業界目前正積極籌組「臺灣保健食品工業同業公會」自救,期望能殺出一條血路。

一直力促成立公會集廠家力量打進國際舞台的生展董事長陳威仁表示,由於目前產業類別中缺「保健食品」科目,在無法籌組「同業公會」凝聚力量與策略下,8/2將先成立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協會來暖身。

飽受非國際公認GMP認證之苦的保健食品廠,目前在馬來西亞的雙鶴公司,雖然把靈芝打得很響亮,但因在台灣生產的靈芝沒有辦法拿到GMP認證無法出口,另外包括利得等牛樟芝廠商也一樣出現困境,積極搶進東南亞的葡萄王也只能先銷售原料。

除了保健食品外,麗豐-KY成功在中國打克麗緹娜品牌,目前擁有3,600家店面,是亞洲最大的連鎖通路店面廠商,董事長陳碧華幾年前本來規劃回台投資建廠,生產美容保養品外銷海外,卻也因沒有比較權威的GMP等認證,在無法創造產品差異化下只能作罷。

陳威仁表示,美國和日本都在 2015分別成立保健食品項目辦公室(ODSP)、「機能性表示食品」制度,而推波產業快速成長。

陳威仁指出,過去台灣也有GMP制度,但前幾年發生的塑化劑等食安事件,政府把製造廠查核由GMP改為委託民間組織的 TQF認證,但全球都是公認GMP認證,台灣的TQF根本行不通,出口國的認證障礙、高關稅、原料素材源頭管理、國內食品衛生法規日趨嚴峻等問題,都明顯讓台灣保健食品海內外市場發展愈來愈困難。

有鑑於產業公會可以協調同業競合關係、增進共同利益,帶動產業發展,陳威仁認為成立「臺灣保健食品工業同業公會」,讓產業有「發言權」很重要。

評析
由於台灣實施的是TQF認證,而非國際公認的GMP認證,導致產業外銷滯礙難行
 樓主| 發表於 2018-5-12 16:06: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聞分析-政策搬石頭砸腳 產業怨聲載道

工商時報 杜蕙蓉

台灣俚語有句話叫「三八假賢惠」,綜觀生技產業一連串的事件,不管是一例一休、技轉案、稅率或保健食品的TQF認證,看起來都是政府搬石頭砸腳,讓民間產業怨聲載道,對政府的「假會」真的很無言!

依穀類研究所進行分析,過去保健食品外銷與成長幅度遠高於內銷市場,從2006年開始,保健食品產值平均年成長率約9%,但2011年塑化劑事件後,保健食品產值成長率降至約5%;頂新等食安事件後生產工廠GMP制度改為TQF,造成產品出口證明的通關障礙。

由於欠缺GMP認證無法出口,大江生醫去年營收20億元中,大陸的業績貢獻大於台灣,但該公司從台灣出口的面膜金額占全台灣9%,膠囊保健食品占14%,非膠囊定劑更高占25%,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知道政府是覺得大江很棒,還是檢討自己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元凶。

稅率也是一樣,每年都有生技產業的員工變成「賣身奴」,叫苦連天,也多方陳情認為國內很多稅率和股票買賣限制非常不合理。中裕執行長張念原認為,在美國員工認股只要向主管機關預先申報,就可以按約定處分,不會有內線問題,主管機關只要照著學即可,不理解為何台灣一直不做,就任由問題一直存在。

技轉和一例一休就更不用說了,生技是新創產業,為了打世界盃,常常都要和國外連結,但時差卻會讓上班時間出現落差,而一例一休就造成企業和員工間的心結;技轉則是讓學研單位更畏縮,產業發展更辛苦。

面對這種窘境,政府的「學半套」,不會裝會的心態,才真的是讓產業走不出去。

評析
不管是一例一休、技轉案、稅率或保健食品的TQF認證,看起來都是政府搬石頭砸腳,讓民間產業怨聲載道
 樓主| 發表於 2018-5-12 16:07: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葡萄王健康活力能量館 開幕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觀光工廠夯經濟,葡萄王打造的「健康活力能量館」昨(21)日盛大開幕,董事長曾盛麟表示,該能量館除了展現品牌形象外,也將葡萄王目前最熱銷的康貝特、益生菌等產品開發成系列食品,期望能加值桃園目前已有的20億觀光產值,並帶動公司營運延續成長力道。

親自出席能量館開幕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從2014年至今,觀光工廠及產業文化館的數量已從22家提升到27家,市府經濟發展局將成立「觀光工廠輔導團」,選定包含葡萄王的12家潛力企業輔導成為觀光工廠、爭取國際亮點觀光工廠認證,葡萄王的「健康活力能量館」就是市內第28家觀光工廠。

鄭文燦表示,市府團隊未來將針對「台灣好行」觀光巴士路線增設「葡萄王健康活力能量館」的停靠站點,力推親子族群參觀兼旅遊,相信「健康活力能量館」造型宛如超大型康貝特及科技互動的趣味體驗,將成為桃園觀光的新地標。

曾盛麟表示,目前已在健康活力能量館推出康貝特霜淇淋、樟芝咖啡、雲芝菌絲體的雲圈圈、巴西蘑菇的穀香餅及康貝兒風味的寶貝捲等系列食品,將有助於帶動公司健康、活力的形象。

曾盛麟指出,目前三大事業體仍延續成長力道,葡眾今年的會員數約可達20萬人,年成長率逾1成,受惠新會員和新、舊產品的銷售,營運持續看好。

上海葡萄王,去年的成長率是300%,目前在大陸掀起的大健康產業熱潮中,新增包括直銷、微商和藥廠跨足保健食品的大客戶,加上今年7月也新聘總經理,未來在專業經理人專任帶領下,營運將更上層樓,並力拚20~25%的成長目標。

葡萄王母公司部分,則是持續推出新產品,目前已推出國內第一個有健字號的機能性飲料─能量飲,目前葡萄王5、6月的營收成長率已轉正,足見改標陰影已淡化,下半年應可穩定成長。

評析
目前葡萄王5、6月的營收成長率已轉正,足見改標陰影已淡化,下半年應可穩定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6-14 19:3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29日《萬寶週刊》1235期,供同學參考

卡位有獲利的生技股

【撰文/張文赫】

外資點火權值股,指數創下10545點波段新高,多頭行情熱到不行,與足足慘淡一年半的生技族群成為強烈的對比,相對大盤生技股大約還在6000~7000點的位階,不過櫃買生技指數近期完成底部,並且帶量突破季線,出現轉強的訊號。

配合生技產業的年度盛事,同時也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2017年台灣生技月,以五合一形式舉行,包含有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華人新興市場商機合作研討會、國際研討會、生物科技大展以及生技商機媒合會,6月29日正式登場,今年規劃的生技展,共計有英、美、中、港、日、韓等15個國家地區、600家廠商參展,使用超過1310個攤位,國內如太景、杏國、基亞、亞獅康、國鼎、藥華、懷特、基因檢測尖端、基龍米克斯、普生、慧智等關鍵大廠皆不缺席。此外,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邀請國內外重量級講者分享國際新技術,並討論投資與併購議題,邀請多家國內外業者參與公司展望說明會,同時,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等國家也都將參與盛事,題材性相當豐富。再加上美國NBI生技指數近期創下1年半新高,對於台股跌深的生技股是雙利多,報復性反彈隨時上演。

過往生技股的狂漲,跑第一棒的一定是新藥股,因為具有指標意義,但自基亞事件以及浩鼎事件後,投資人受傷太深,對於新藥股避之猶恐不及,反而趨向真正有獲利成長的醫材、保健食品、製藥的公司,醫材股豪展(4735)2014年轉虧為盈後,每年維持高度成長,去年EP S 2.48元,今年上看3.5元以上,股價領先創下歷史新高57.8元;保健食品大江(8436)同樣也是成長股,前年EP S 4.02、去年EPS 6.9元,今年上看8元,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206元,因此這波生技股一定要找有獲利的公司,並且伴隨今年業績向上成長。

大型控股中天、生達獲利佳
中天(4128)為大型生技控股公司,Q1認列泉盛轉投資收益轉虧為盈EPS 1.68元,且轉投資的泉盛、合一、棉花田、鑽石投資等皆將陸續發揮效益,其中持股4300萬股的合一生技ON101新藥三期臨床期中分析結果達標,已開始申請大陸、美國、歐盟三期臨床試驗;泉盛生技FB825也進入二期臨床,目標是全球唯一的長效型抗過敏新藥,這兩項新藥都是無國際競爭者的大藥,未來對外技轉大藥廠的機會很大,今天也大漲6.7%。此外,中天尚持有棉花田3600萬股,持股比率為72%,持有鑽石投資1.1億股,轉投資金額近1個資本額,今年開始有機會轉為金雞母,替中天營運孕育正面動能,旗下新藥股浩鼎(4174)、中裕(4147)、泰福-KY(6541)都是超過百元以上的價格,潛在利益豐厚。股價回測季線支撐轉強突破短波段的高點到25.5元,長期以來外資是只買不賣,籌碼面非常集中。

生達( 1 7 2 0 )連續獲利20年以上,每年都固定配息,轉投資的生泰(1777)、生展(8279)紛紛掛牌,更重要的是本業的藥品打入美國簡易新藥an d a的市場,並且看好中國市場,目前除了採取外銷方式進軍外,也和當地中型藥企合作,由生達提供技術、共同開發、參與BE、利潤分享;其中已取得藥證許可的抗生素,2016年銷售約1億台幣,今年因競爭藥廠被撤銷證照,合作的經銷商今年已拿到廣東數百萬支標案,金額就超過2億,此外,還有二個糖尿病用藥及一個心血管用藥,正等待藥證中,再加上轉投資90%的端強供應奶粉搶攻二胎商機,未來大陸市場的成長力道將可預期。去年EPS 1.9元 配息1.5元 股息殖利率5%,是生技股的優等生。

孤兒藥廠科懋獲利穩健 殖利率超過5%
科懋( 6 4 9 6 )成立於1988年,初期以西藥代理進口與銷售為主,目前以罕見疾病為主要業務,1996年創立科進製藥,積極投入西藥、中草藥之新藥和新劑型研發,並與國內外藥廠 合作開發新藥和技術轉移,部分產品量產則委託國內著名藥廠,如五洲等藥廠製造,目前已成功開發出特殊中毒解毒劑、罕見疾病藥物和特殊疾病專用藥等。公司自2014年掛牌以來,獲利非常穩定,連續4年EPS維持在3~4元,今年Q1因去年下半年健保藥價跟進原廠調整,另子公司科進自有產品線的降血脂用藥脂妙清,在大型醫學中心與各級醫療院所的用藥增加,都帶動營收增長,且因代理利潤回歸合理,又有台幣升值的貢獻,毛利率37.41%,較去年同期顯著成長,EPS 1.35成長1.7倍,全年獲利將挑戰掛牌以來新高,公司宣布配息現金4元,其中包括1元的資本公積,公司大方配息,殖利率超過5%,7月12日除息日,股價帶量突破季線轉強,後續可以留意。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35期】
 樓主| 發表於 2018-6-14 19:39: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生展、康樂南向 營運衝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保健領域公司生展(8279)、康樂-KY近日同獲關注,法人指出,兩家公司都切入東南亞市場,近期南向議題頗熱,加上公司今年營運不俗,在相關題材帶動下,受到關注。

生展上季營運不俗,本季續衝。生展為響應新南向政策,特別前進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生展認為,東協擁有6.18億人口的市場,加上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與支持,當前切入東南亞市場,是最佳良機。

另外,立足東南亞的保健食品公司康樂-KY,近期表現也受關注,該公司上半年營收年減22%,第2季優於首季,法人指出,今年營運尚待觀察,應追蹤轉盈的時點。

康樂主要銷售保健食品與飲品,市場聚焦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地。

評析
生展為響應新南向政策,特別前進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另外,立足東南亞的康樂-KY,第2季優於首季。
 樓主| 發表於 2018-7-28 19:3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2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生展今年營收成長估25-30%  持續拓展外銷布局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保健品需求暢旺,生展(8279)第二季營收創下新高,法人估計,毛利率可望優於首季,而公司今年在保健品既有客戶新產品與新客戶的挹注下,加上下半年有新產能挹注,全年營收看增25-30%,獲利增幅趨近營收。經營團隊也將未來的拓展重點放在外銷市場,不排除尋求策略夥伴可能。

生展隸屬於生達(1720)集團,最初期原是以醱酵製程為主的原料藥較為外界熟知,但近年因公司比照藥級生產規格,獲得不少保健品通路廠商的認同,指標客戶包括Costco等,目前營收反倒以保健品及其原料佔比近七成為大宗,原料藥比重則介於10-20%,另有動物保健與預防醫學比重持穩在兩成。

而今年生展上半年營收繳出近三成的高成長,第二季營收創下新高,很重要的原因即來自保健品產業的高速成長。包括公司先前為主力客戶Weider代工貼牌的益生菌,在第二季Costco通路檔期熱銷,且該等成功模式也複製到其他產品線,為生展爭取到更多通路商的訂單,並跨入如多功能鈣片等新產品市場。

另外,生展的醱酵能力也對益生菌的生產有利,加上大陸大健康產業的崛起,人均所得拉高有助對非基礎消費品的消費力提升,公司去年起也將益生菌的原料交貨中國大陸如雲南白藥等指標廠商。在成品與原料的交貨同步提升下,法人估計,生展今年上半年來自保健品的營收成長應超過三成。

至於原料藥產品,生展的主力項目包括莫匹羅星(MU)與莫匹羅星鈣(MU鈣),公司在取得新藥證下,帶動歐美與中國等外銷製劑廠商的索樣訂單增加,但如美國還未到客戶要求正式出貨的查廠階段,預估新藥證的挹注最快將待年底發生。

因應保健品需求的增長,生展南科廠也將在下半年投產,未來將增加以非液劑劑型為主的產品,以分攤新營廠的產能吃緊情況,內部估計,下半年南科新廠產能投入後,保健品產能將增加15-20%,法人估計,今年底新產能利用率有望朝20-30%邁進,明年則有拚五成可能。至於新營廠則會利用設備增產,提高原料藥產能提高。

比較值得的是,生展也預期,未來較大的成長將來自外銷,以目前公司外銷佔比還低於15%來看,相對國內上市櫃外銷為主的保健品同業,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個差距可能來自是否能就近服務與供貨的差別。因此經營團隊除在東南亞如馬來西亞等地設立據點外,也不排除與當地夥伴合作的可能,以提供產能與業務行銷面的協助。

法人估計,生展今年營收將年增25-30%,雖下半年新產能投入恐影響折舊攤提費用,但隨營收規模成長,影響將降低,全年獲利增幅有機會趨近營收,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稅後盈餘有朝5.5元邁進機會。

評析
生展未來的拓展重點將放在外銷市場,不排除尋求策略夥伴可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7-28 19:34: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立康第2季獲利創高 上半年EPS1.8元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立康生醫(6242)8日公告2017年第2季營運成果及7月營收,第2季稅後純益約2,545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3.8%,創下立康自轉型以來單季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15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約4,000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7%,EPS為1.8元。

立康昨日同時公告7月營收約3,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主要來自客購業務成長的挹注,累計前七月營收為2.77億元,年增8.5%。

立康2017年第2季營收約1.4億元,較2016年同期成長10.3%,其中保健食品、藥品銷售之營收占比分別為80.4%、18.6%。累計上半年營收為2.43億元,年增9.4%,保健食品、藥品銷售之營收占比分別為78.1%、20.3%。

立康表示,受惠產品組合調整及費用掌控得宜,第2季營業淨利率為20%,累計上半年營業淨利率為17%,皆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提升。

立康表示,第2季是季節性傳統旺季,受惠參觀人次增加,以及益生菌與保肝等新產品上市效益的發酵,帶動第2季營收、獲利同步走高,創下立康自轉型觀光工廠以來單季次高。

不過,立康指出,第3季為觀光工廠的傳統淡季,第4季可望回復成長,公司將致力強化客戶回購業務,同時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此外也將持續尋求新據點的開發、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合作,對下半年整體營運展望仍抱持審慎樂觀。

評析
立康將持續尋求新據點的開發、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的合作,對下半年整體營運展望仍抱持審慎樂觀。
 樓主| 發表於 2018-7-28 19:3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9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大江下半年動能仍強  面膜新廠10月中下旬開幕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雖受到匯率影響,保健保養品廠商大江(8436)第二季毛利率略低於首季,但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3.3元,仍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法人預期,公司自第二季起逐季創高可期,今年以台幣計價的營收年增率仍將逾25%,每股稅後盈餘7.5-8元再創新高,而扮演下一個中長期成長動能的屏東面膜新廠,則確定會在10月中下旬開幕,挹注中期成長動能。

大江是專業保健與保養品廠商,公司的營運模式是利用專利原料與產程及技術,爭取關鍵客戶的設計代工訂單,目前銷售比重中,大陸佔比超過五成,客戶包括當地直銷、微銷指標客戶,近年在當地大健康產業的高速成長下,營運貢獻維持高成長。其他市場還包括東南亞、歐美及台灣內銷。

大江第二季毛利率略低於四成,主要是產品組合與匯率影響,上半年獲利年增41%,每股稅後盈餘3.3元。法人評估,大江銷往中國大陸的營業額中,多數都收受人民幣,也就是今年上半年雖以台幣計價的營收僅成長28.5%,但還原匯率影響,上半年以當地貨幣的原始營收計算,年增幅度都已超過三成,動能並無減弱,其中最大市場的大陸貢獻,增長推估則與平均值相當。

而隨保健與保養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成長,大江經營團隊認為公司所在的市場滲透率還非常有限,未來幾年高成長無虞,因此不斷進行擴產,也成為推升大江這幾年營收成長的重大關鍵。以目前來看,去年落成的金山機能飲料新廠,目前產能利用率還未過半,公司不斷爭取既有中國大陸客戶的新產品與新客戶的訂單,轉往該廠生產,效益也逐步顯現,在今年底產能利用率目標拉高至四至五成下,明年還有不小的接單成長空間,是其一動能。

面膜新廠則是下個重要成長動能。大江目前最大的客戶是LV集團旗下的Sephora,現還有部分委外生產,公司規劃的屏東綠能新廠,已規劃將在10月中下旬開幕,在客戶認證通過後,明年可望開始貢獻產出,初期將把現有客戶的訂單移往廠內生產,並同步爭取國際歐美大廠的訂單,挹注另個中期動能。

大江最新董事會也通過,將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內部也評估,公司目前已跟美系客戶有所往來,但如果能就近服務並了解市場,對拓展當地市場有利。

法人也認為,大江今年營收逐季走揚的趨勢沒變,第二季營收已創下新高,接下來三、四季營收可望連續創下高峰,單季營收的年增率應該都有接近三成水準,只是考量匯率影響,全年營收增幅略調至高於25%,每股稅後盈餘則落在7.5-8元。

評析
大江今年營收逐季走揚的趨勢沒變,第二季營收已創下新高,接下來三、四季營收可望連續創下高峰
 樓主| 發表於 2018-7-28 19:35: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大江開發魚油液態包裝 與最大魚油廠合作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8月17日電

大江生醫(8436)執行副總廖偉傑表示,透過大江新技術開發完成的魚油液態包裝,已與全球最大魚油供應商合作,將進行全球性業務合作,改善傳統膠囊式吞嚥不易的缺點。

大江生醫今天參加櫃買中心舉辦的業績發表會,廖偉傑表示,全球魚油年市場規模約50億美元,將結合全球最大魚油供應商進行新包裝轉換,該廠在芬蘭及加拿大有固定的契作魚,如果這個方案可以成功的話,預估整體需求量有機會上升10%到20%以上。大江的魚油產品最快今年底完成產線配置,明年開始貢獻營收。

廖偉傑解釋,目前魚油有99%是用軟膠囊方式呈現,基於老人跟小孩都有吞嚥上的問題,大江成功開發出液態包,以鋁袋包裝,解決吞嚥問題,將進一步推動消費者對魚油使用量,重點是大江透過獨特的乳化技術將魚油的魚腥味去除,獲得國際大廠青睞。

大江生醫7月營收3.57億元,再創單月新高,月增6.89%、年增30.7%。廖偉傑表示,8月目前走的方向看來也蠻好的,下半年成長幅度有機會優於上半年,全年營收年增30%的目標沒有變。

他指出,包括亞太、台灣、歐美地區的飲品銷售都是上升的,去年大陸飲品產品稼動率相對較低,今年成功開發相對價格及品質具競爭優勢的產品,帶動整體需求顯著成長。今年上半年上海展會到北京展會新增非常多客戶,預估今年下半年來自大陸的營收貢獻比例會上升。

另外,面膜產品上半年產能稼動率在8成到滿載間,除了既有大客戶外,已接獲歐美大型新客戶訂單,歐美市場會是明年度新的成長動能。

大江旗下屏東S11面膜廠將於9月開始接受客戶訪廠工作,明年整體訂單量上升幅度很大,原則上今年第4季開始投產貢獻營收。第一期月產能規劃為2000萬片,預計明年度將全產能稼動,並有機會在明年底達到滿載。

在資本支出部份,廖偉傑表示,大江已規劃1年半的自動倉儲廠將在明年啟動,因應未來5年全球供應鏈需求,第四個工廠會是發酵線,另外還有第五個工廠也正在規劃中,未來整個工廠運送工程將透過自動化軌道完成。

評析
透過大江新技術開發完成的魚油液態包裝,已與全球最大魚油供應商合作,將進行全球性業務合作
 樓主| 發表於 2018-7-28 19:35: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大江攻直銷 赴美設點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生技三巨頭齊聚,櫃買中心昨(17)日舉行生技公司上半年業績說明會,由大江生醫(8436)、精華光學、中天生技擔綱;其中,大江生醫宣布,因應川普美國製造,而公司在美國市場將開花結果,已規畫9月在美國猶他州設立分公司,瞄準直銷市場。

大江今年營運看俏,面膜業務接到歐美另一大型公司訂單,推升今年營運繼續拚三到四成的成長,獲利則會比營收成長性要好。大江昨日股價收180.5元,上漲7.5元。

櫃買中心業績發表會,大江生醫由執行副總經理廖偉傑出席,精華光則是董事長陳明賢親征,中天生技派出研發中心資深處長陳立。

大江生醫第2季稅後純益1.62億元,年增約3%、季增達到31.7%,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87元,但業外認列約1,000多萬元的匯損,上半年稅後純益仍達2.8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7%,EPS為3.3元,預計下半年將更好。

大江副總經理廖偉傑表示,大江持續完成自主開發原料(IBD),今年將完成十項IBD原料產品,此舉將繼續提升產品毛利率,讓匯損的衝擊降到最低。

市場方面,廖偉傑表示,除了看好美國,中國市場業績也遍地開花,飲料廠稼動率大幅拉高,目前營收占比約62%,下半年占比將進一步攀升。

面膜產品方面,大江過去該領域業績主要來自LV集團旗下美妝通路絲芙蘭(Sephora),占比約八成,但今年大江取得另一家歐美品牌大廠訂單,LV占大江面膜的營收比重已經逐漸下降到50%。

美國直銷市場方面,大江已規劃9月在猶他州設立分公司,主要是看好該地是多數直銷總部設立據點,今年底前美國會取得訂單,主貢獻會在明年。

至於下半年營運,廖偉傑說,7月營收創新高,目前看來8月也會有不錯表現,公司對今年設定的「全年三成營收成長目標」沒有改變,法人則看好下半年營收、獲利跳高,獲利會比營收成長動能更強。

評析
因應川普美國製造,而大江在美國市場將開花結果,已規畫9月在美國猶他州設立分公司,瞄準直銷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7-29 18:47: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生展全年EPS 上看7.5元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生展、大江領軍,保健食品股下半年亮眼。生展總經理陳威仁22日表示,南科廠繼續發酵下,加上公司團隊下半年也會更努力,有信心交出比上半年更好的成績單。法人估,生展今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EPS)有機會挑戰7.5元。

台灣生技股近期以保健食品族群表現較為亮眼,除了以益生菌為主的生展,還包括大江生醫、葡萄王等,尤以生展、大江近期表現受到矚目。生展22日股價收133.5元,下跌1元。

生展成立於1999年,主要以醱酵技術製造微生物醫藥原料藥、保健食品等產品為主,主要股東是國內老牌學名藥廠生達。生展今年上半年營收、獲利表現皆優於預期,稅後純益約6,480萬元,EPS為3.09 元,年增率約五成。

法人指出,生展今年上半年即使新廠運作、營收跳增,費用僅小幅增加150萬元,費用率從去年同期的22.4%下降到17.4%,下半年隨著訂單、出貨規模擴大,費用率將繼續下降。

據悉,生展今年將繼續執行多項國際合作,因此業務成長空間仍大,展望2017年,法人對營收預估為 10.08 億元,年增三成以上,EPS則預估有7.56 元,獲利年增率超越七成。

展望2018年,生展目前仍有多項在手合作案,且該公司日前積極耕耘東協市場,明年也將持續發酵,法人預估,生展明年營收約12.1 億元 年增仍達到兩成,而EPS可能超越9元,挑戰9.5元大關,離賺一個股本只有一步之遙。

至於近年表現甚為亮眼的大江,第2季稅後純益1.62億元,年增約3%、季增達到31.7%,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87元,但業外認列約1,000多萬元的匯損,上半年稅後純益仍達2.8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7%,EPS為3.3元,預計下半年也將更好。

市場方面,大江除了看好美國,中國市場業績也遍地開花,飲料廠稼動率大幅拉高,目前營收占比約62%,下半年占比將進一步攀升。

評析
2018年生展目前仍有多項在手合作案,且積極耕耘東協市場,明年也將持續發酵
 樓主| 發表於 2018-7-29 18:47: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保健食品族群獲利亮眼  義美軋一角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9月3日電

保健食品商機不斷被開發出來,台灣生技廠積極搶進,觀察近年保健食品族群,包括葡萄王(1707)、大江(8436)、生展(8279)財報都有亮眼成績,近來義美食品也軋一角積極跨足保健市場。

葡萄王雖然2016年底受產品竄改效期及兄弟鬩牆影響出現危機,不過旗下子公司葡眾在直銷體系中仍持續衝刺,穩坐台灣直銷業第二名,出貨量大增,2016葡萄王年營收仍創下新台幣91.85億元新高紀錄,每股純益(EPS)也高達9.82元,年增21.6%。

葡萄王今年上半年營收為43.57億元,與去年大約持平,毛利率為85.37%,稅後盈餘為5.8億元,EPS為4.3元。

大江除了歐美地區國際大品牌代工訂單持續成長外,中國大陸市場開拓有成,推動近年營運成長快速,去年年營收來到31.1億元,EPS來到6.9元歷史新紀錄。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7.67億元,年增29%,毛利率為40.56% ,稅後盈餘為2.85億元,EPS為3.3元,年增36.9%。

以發酵原料藥起家的生展生物科技近年積極投入保健品原料開發,也繳出亮眼成績,2016年年營收衝上7.69億元,EPS繳出4.69元亮眼成績。今年上半年營收來到4.53億元,年增29%,毛利率37.02%,稅後盈餘為6485萬元,EPS為3.09元,年增達50%。

生展董事長陳威仁表示,生展是以製藥的技術水準在做保健食品,有絕對的優勢打世界盃。今年將繼續執行多項國際合作,業務成長空間仍值得期待。

他指出,開發原料藥,時程長且市場變化大,為了充份利用資源並降低營運風險,生展積極將微生物醱酵核心技術應用在不同的領域,保健食品的開發是其一,產品從靈芝、紅麴、益生菌再到人工養殖冬蟲夏草。獲得不少保健品通路廠商的認同,指標客戶包括Costco等,目前保健品及其原料營收占比衝上近7成,原料藥比重則介於10-20%,動物保健與預防醫學比重持穩在2成左右。

據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預估,2015 年至2021年全球營養保健食品市場年平均複合成長率(CAGR)將可達7.3%,至2021 年規模可達2790億美元。其中功能性食品市場規模最大,達31%以上。

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與需求,以及人口高齡化和生活型態疾病(如肥胖、糖尿病)日益增長,都是推動保健食品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關鍵動力,包括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產品融入更多植物性原料、正餐零食化、運動營養品等則是今年的熱門趨勢。

除了生技業者積極搶進保健食品外,食品業者想朝該領域發展的不在少數,包括統一(1216)、桂格(1227) 、愛之味(1217)。

近來在食品界立下「安心」品牌口碑的義美食品,基於醫食同源的理念,創立83年來首度跨入了保健及生醫產業。總經理高志明表示,「簡單、安心」依舊是義美堅持的主軸。

義美砸下逾10億元自行開發冷凍真空乾燥食品的生產機器,目前已在桃園龍潭廠架構兩條生產線,以現代人最欠缺的蔬果為原料,搶進超級食物(Super Foods)市場。同時也搶進生醫領域,推出多款保健食品。

高志明表示,生醫保健食品由義美研發配方、委託台灣製藥業者杏輝代工,首發將推出四款營養補給品。他並透露,下一步義美生醫的營養補給品原料都要自己做,並成為原料供應商。

評析
生展是以製藥的技術水準在做保健食品,今年將繼續執行多項國際合作,業務成長空間仍值得期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