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4-4 14:3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車廠一頭熱?專家:電動車接受度不高、消費者未必買單

記者 陳苓 報導

歐洲和中國都將逐步淘汰汽油車,轉向電動車,電動車似乎確定躍居未來車市主流。但是部分人士指出,消費者對電動車接受度不高、充電設施不足,質疑電動車銷售真能一飛衝天。

CNBC、Dayton Daily News報導,AutoTrader分析師Michelle Krebs對電動車前景抱持疑慮。Krebs說,美國消費者雖然對電動車有興趣,但是真要買車時,還是選擇購買傳統汽油車。數據顯示,今年7月美國電動車銷售年增近50%。儘管如此,她指出,電動車買氣只佔美國整體車市的1%,消費者接受度不高。

接受度之外,充電設施過少也是一大問題。Krebs表示,美國除了加州之外,多數地區缺乏充電基礎設施,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更多電動車上路後,就會有更多充電站;但是充電站要先變多,才會吸引民眾購買電動車,現在還沒到達此一轉捩點。

再來,等到新電動車2020年現身之後,如果到時汽油價格仍處於低檔,很難說服消費者放棄汽油車、改買電動車。她說,這關乎經濟學,電動車能否提高生活品質?便利出行?這些條件要到位,新科技才能廣為民眾接受。

美國俄亥俄州戴頓(Dayton)大學教授John Heitmann認為汽油車來日無多,不過這是官方命令使然,大家都沒問消費者想要什麼,其實民眾寧可繼續駕駛汽油車。美國中心地帶充電站極少,要開電動車出門,必須事先做好規劃。

電動車聖光罩頂,車廠若不投入研發似乎就輸人一截。問題是目前市場對電動車需求不大,就連特斯拉都尚未能從電動車獲利,傳統車廠又搶瘋狂進,也許會導致供需失衡。

Business Insider、ZeroHedge引述外媒報導,特斯拉燒錢速度再破新高,今年第二季燒掉了12億美元,平均每天用掉1,300萬美元。過去六年來,該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多為負值,而且錢越燒越兇,一再刷新紀錄。去年特斯拉電動車銷售創新高,營收達70億美元,但是仍虧損6.75億美元。

傳統車廠也好不哪去,通用汽車(GM)每賣出一輛Chevrolet Bolt電動車,就虧損9千美元。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的Fiat 500電動車,每賣一輛就損失2萬美元,該公司執行長Sergio Marchionne高呼,電動車行銷應奠基於消費者需求,而非政策誘因。

評析
電動車買氣只佔美國整體車市的1%,消費者接受度不高,接受度之外,充電設施過少也是一大問題。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4-6 15:19: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4-6 15:22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加碼投資電動車與自駕車
通用市值重新超越特斯拉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汽車大廠通用(GM)多年來高獲利、低負債且不斷創新汽車銷售方式的努力,始終未受到投資人青睞,直至最近推動全力轉型,其中包括加碼投資電動車與自駕車等科技,終於成功拉抬股價,市值重新超越特斯拉。

在周二即將公布第3季財報前,通用宣布一系列自駕車計畫的變革。通用投資電動車與自駕車領域,使得過去在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近4年領導下幾乎停滯的股價重獲成長動能,突破2010年股票重新上市以來的波段高點。

通用汽車目前市值為665億美元,遠超過最近幾年股價低迷的福特汽車(Ford),亦勝過併購傳言不斷、近年股價創新高的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但更重要的是,身為美國最大汽車公司的通用市值勝過特斯拉。

特斯拉被譽為「汽車產業的未來」,由穆斯克(Elon Musk)所創辦,特斯拉今年稍早的市值一度超越通用。但近來因為平價電動車款Model 3生產進度落後,導致穆斯克推動電動車的計畫備受打擊。

巴克萊銀行(Barclays)汽車分析師強森(Brian Johnson)表示:「通用積極投入自駕車等領域,而特斯拉面臨電動車生產瓶頸,投資人會認為通用市值可望往上成長,而特斯拉市值則會下降。」

強森亦指出,通用在自駕等新興領域的投入遭到市場低估,未來發展不見得會輸給矽谷新秀,像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駕車公司Waymo與叫車軟體公司優步(Uber)。

評析
通用積極投入自駕車等領域,而特斯拉面臨電動車生產瓶頸,為通用市值可望往上成長,而特斯拉市值則會下降。

 樓主| 發表於 2018-4-6 15:19: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豐田在洛杉磯港 測試氫燃料電池卡車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豐田正在洛杉磯港鄰近地區進行氫燃料電池卡車的短程載貨測試,僅排放水蒸氣的氫燃料電池車可望成為運輸和港口業者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的對策之一。

豐田的氫燃料電池卡車將運送洛杉磯港和長灘港(Long Beach)的貨物至鄰近的倉庫,該公司預估每日送貨里程約在200英里上下。這條路程短、運送次數頻繁的路線,目的是測試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工作周期。

豐田日後也將進行長程送貨測試,此為氫燃料電池卡車可行性研究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洛杉磯港降低整體排放量的長期目標。

豐田去年4月宣布將打造一支重型、零排放的氫燃料電池卡車車隊,這款概念卡車馬力超過670匹,扭力達1,325磅尺,裝有2顆豐田的「未來」(Mirai)氫燃料電池組,和1顆12千瓦小時(kWh)的電池。

以壓縮氫氣為燃料,只排放水蒸氣的氫燃料電池車,儘管多年前早已問世,但直到近期它的效能和里程數才提升至可替代汽油車的水準。

此外,氫燃料電池車充氣站極度短缺,成為抑制該環保車款起飛的原因之一。專家指出,卡車等商業用途的車款較易接觸位在港口或倉庫的充氣站,故較適合發展氫燃料電池車。

豐田開發氫燃料電池車的經驗比其他汽車廠豐富,該公司2015年便在美國出售氫燃料電池轎車「未來」,不過近期的報告暗示銷售狀況並不理想。該公司亦表示今年將在東京銷售氫燃料電池公車,趕在2020年夏季奧運開幕前推出。

美國新創公司Nikola Motor也有意推出氫燃料電池卡車,預計2020年問世。

評析
氫燃料電池車充氣站極度短缺,成為抑制該環保車款起飛的原因之一。
 樓主| 發表於 2018-4-6 15: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4-6 15:22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陸資海外收購再出招
中化競購全球鋰電池巨頭


工商時報 吳孟翰/綜合報導

陸資企業的海外鉅額收購又有新動作。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大陸中國中化集團正在競購全球鋰電池供應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ociedad Quimica y Minera de Chile S.A.,簡稱SQM)價值40億美元的股權,競購者還有大陸知名私募創投機構與鋰生產商。

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出售SQM股權的公司為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競購者還包括大陸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金沙江創投、寧波杉杉,以及大陸最大鋰生產商之一的天齊鋰業。

智利化工礦業公司成立於1968年,總部位於智利聖地牙哥,主營化肥、化工產品、碘、鋰的生產及銷售,是全球鋰化工3大巨頭之一。路透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金沙江創投在今年4月曾與智利政府會面,討論潛在收購事宜。此外,天齊鋰業和杉杉股份也曾於去年競購SQM股權,不過最終未能成功。

受此消息激勵,中化集團旗下控股公司中化國際A股昨(23)日股價上漲2.1%,報10.2元人民幣。

中化集團及大陸相關業者、投資者所以積極競購SQM股權,看中的是大陸國內外蓬勃的電動車發展。電動車的動力主要依靠鋰電池,而鋰則是鋰電池的主要材料。世界各國大力發展電動車,「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相繼出爐,造成鋰的需求大增。今年以來,SQM在紐交所的股價已經上漲約105%。大陸亦在今年9月首度表態將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提上議程。

據花旗投資研究(Citi Research)的數據,全球電動車的鋰電池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400億美元,遠高於2015年的240億美元,而大陸則是當前世界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大陸政府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年銷量將達到700萬輛,去年的數字則為35.1萬輛。

中化集團以石化起家,是大陸4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除了石化,能源也成為該公司主要業務之一。據網易援引美媒報導,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該公司自2016年以來,已形成能源、石化、農業、房地產和金融5大主要業務板塊。目前該公司正在為在港上市事宜做準備。

評析
中化集團及大陸相關業者、投資者所以積極競購SQM股權,看中的是大陸國內外蓬勃的電動車發展。

 樓主| 發表於 2018-4-6 15:19: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4-6 15:21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主導電動車市場 大陸力挺本土電池公司

工商時報 吳孟翰/綜合報導

大陸全力扶持電動車產業,並列入「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政策,惟根據外國車商與專家稱,大陸利用操縱電動車電池市場,不僅支持本土電池生產商,更是藉以在全球電動車布局中搶得更多機會。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並未明令禁止使用外國電動車電池,但汽車生產商必須使用大陸政府批准的電池生產商供應的電池,才有資格享受電動汽車補貼。而大陸工信部的電池供應商名單中所列的57家電池生產商,全部為大陸公司。

對於外資電池廠尚未能進入大陸市場,研究機構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師Mark Newman稱,大陸政府希望本土企業在沒有外國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經營2、3年,以便獲得客戶、達到規模效應,並改善自身的技術。顧問公司AlixPartners稱,目前大陸電池廠的產能在全球占比達50%以上。

大陸政府上個月要求其國內外的所有車廠,在2019年之前開始生產電動車或其他替代性能源車輛。分析人士稱,此舉主要目標是為其國內的產品創造一個巨大的壟斷市場,以幫助本土產業超過外國競爭對手。目前,天津力神、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陸本土電池廠都在積極擴大其電池產能。

華爾街日報援引兩家外資車商代表的說法稱,他們在大陸以外的市場皆和國際主流電池廠商合作,希望在大陸市場也能延續相同合作關係,但大陸政府官員提出警告,若不與大陸本土電池生產商達成供應協議,可能招致官方不滿。

評析
大陸利用操縱電動車電池市場,不僅支持本土電池生產商,更是藉以在全球電動車布局中搶得更多機會。

 樓主| 發表於 2018-4-6 15:20: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國際石油巨擘加強投資電動車、綠能

作者 藍 弋丰

對石油巨擘來說,最大的心腹之患,就是未來電動車若普及,最大宗石油需求之一:內燃機車輛用的汽柴油,就會大幅萎縮,其次則是終有一日可再生能源發展到不只可取代煤,還能取代燃氣發電,往往與石油一併產出的天然氣也不知該何處去了。依此觀點,油氣大廠應該全面抵制電動車與綠能,不過,資本家想的不一樣,不管是出於避險,或是「打不贏就加入」,國際油氣大廠殼牌、道達爾大力投資電動車、綠能。

電動車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充電站不夠普及,而石油巨擘殼牌(Shell)不旦不針對這點打擊潛在對手,還「贈敵予鹽」出手相助。2017 年 10 月 13 日,殼牌宣布購併電動車充電站企業 NewMotion,NewMotion 身為歐洲最大電動車充電網路之一,旗下管理 3 萬座住宅與商業充電站,加上其他結盟充電站系統,並可提供車主使用 5 萬座以上充電站。

殼牌會不會採取是「買下後拋棄」策略,購併關鍵環節後,藉由故意拖慢其發展,打算藉此拖累電動車的普及進度?就殼牌的動作來說,看來並不像,因為殼牌不僅大動作投資 NewMotion,更實際推動充電站數量增加,在殼牌加油站本身就提供電動車快速充電服務,可於 30 分鐘內充電 80%。殼牌此計畫預定將從英國北部開始,從英國 400 座殼牌加油站先挑選 10 座測試。除了支援電動車的充電站,殼牌還將於 2017 年內於英國 3 個所屬加油站設立氫燃料電池車的加氫站。

事實上殼牌並非突發奇想,投資綠能早已是殼牌的長期策略。殼牌目前每年投資 2 億美元在可再生能源,更計畫到 2020 年時提升到 10 億美元;推動電動車充電站的計畫也不僅在英國,還包括挪威、菲律賓、荷蘭。殼牌積極跨足電動車可說是未雨綢繆,根據殼牌自身估算,2040 年全球將有四分之一汽車為電動車,在傳統汽車市佔不可避免逐漸受侵蝕的情況下,殼牌當然得先在電動車領域建立灘頭堡。

法國石油巨擘道達爾的看法也英雄所見略同。道達爾估計至 2030 年時電動車將佔有新車市場 15%~30%,石油需求預計屆時將達頂峰,之後不再成長甚至逐漸下滑。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國石油(BP)則分別預期到 2035 年、2040 年,全球電動車總數量就會超過 1 億輛。

因此,殼牌買下 NewMotion,道達爾也出手買下兼營天然氣與電動車充電的 PitPoint,殼牌也與道達爾共同參與全球氫能會議未來 5 年對氫能 107 億美元的投資。殼牌也擁有 400 百萬瓦(megawatt)規模的風力發電場。英國石油則在美國擁有 1.5 吉瓦(gigawatt)風力發電容量。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則計劃將於 2018 年為蘇格蘭 Hywind 漂浮式離岸風電計畫添加 1,000 度電儲能容量的鋰電池能源儲存系統。

除此之外,道達爾先前 2017 年 9 月大舉投資法國 EREN 集團可再生能源部門(EREN RE),以 2.375 億歐元買下 23% 股權,以及 5 年內可買下剩下所有股權的選擇權。EREN 可再生能源部門將改名為「道達爾 EREN」,道達爾表示希望此投資能大幅加速道達爾打進太陽能與風能市場的速度;同月,道達爾也買下法國節能公司 GreenFlex。

道達爾先前已宣布 2035 年前將投資五分之一資產配置於可再生能源,先前就已積極投資,2011 年注資 14 億美元投資美國晶矽太陽能電池龍頭太陽能源(SunPower),到 2017 年並設立道達爾太陽能部門,打算發展商用及工業等級太陽能發電場;2016 年時,道達爾斥資 11 億美元買下生產鎳氫、鎳鎘與一次性鋰電池的法國電池廠 Saft,道達爾風險創投部門則投資美國風機租賃業者聯合風能(United Wind)。

比起其他同業,艾克森美孚則較鍾情替代燃料。2009 年時宣布注資 6 億美元與合成基因公司(Synthetic Genomics)合作,發展藻類生質燃料,當時艾克森美孚樂觀認為 10 年內就能有所成果,不過如今改為預期要數十年。合成基因以基因科技改造藻類,以提升製造燃料的效率,原本藻類只製造 10%~15% 油脂,這個先天問題讓眾多藻類生質燃料新創企業都遇上困難,但透過基因改造後,2017 年 6 月艾克森美孚與合成基因發表成果,可將藻類製造油脂率拉升到 40%。即使如此,要達到商業可行的規模與成本,還有相當距離。

生質燃料受葉綠素光能轉換率遠低於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理論弱點影響,發展遠遜於其他可再生能源,這使艾克森美孚想要靠生質燃料在減碳辯論時保住內燃機汽車的努力可能終究化為泡影。即使最「鐵齒」的艾克森美孚也與電動車有沾到邊,艾克森美孚化學部門早在 2008 年就曾發表生產電動車用電池的薄膜,供應給加拿大電池廠 Electrovaya,用於當年推出的原型電動車 Maya-300。

當前,這些石油巨擘最主要的投資重心仍然還是油氣本業,道達爾最近最大筆投資,是以 75 億美元買下快桅油氣(Maersk Oil & Gas);殼牌每年花在油氣新計畫的預算高達 250 億美元。比起來,雙方對電動車、綠能相關投資,仍是小巫見大巫,這樣的投資規模比例,比較是「避險」性質,還沒有到全盤轉型的程度。

不過,隨著電動車與可再生能源技術日漸成熟,市場接受度也越來越高,或許有一天,會看到過往的石油巨擘,成為電動車或綠能巨擘,一如丹能集團(DONG Energy)原為丹麥石油與天然氣(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縮寫,積極由傳統能源公司轉型成為綠能公司,並將公司名稱改為沃旭能源(Ørsted )的例子。

評析
殼牌積極跨足電動車可說是未雨綢繆,在傳統汽車市佔逐漸受侵蝕的情況下,殼牌先在電動車領域建立灘頭堡。

 樓主| 發表於 2018-4-15 19: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歐洲最大電池廠傳明年動工,產能超過韓電池雙雄總合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隨著歐、美相繼加入電動車電池大戰,使得原先中日韓三足鼎立,擴展成五雄爭霸。

根據產業消息,瑞典新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已與地方政府完成簽約,將斥資約40億歐元打造歐洲本土最大電池廠。包含福斯、豪華車廠BMW與Mercedes-Benz,以及其它歐洲車廠擬合力贊助22億歐元,支持Northvolt的設廠計畫。

韓國媒體BusinessKorea報導指出,新電池廠將在2018下半年動工,2020年預估產能達8GWh,2023年產將進一步倍增至32GWh,超過南韓LG Chem與三星SDI年產能總合。據瞭解,LG Chem電池年產能為20GWh、三星SDI為10GWh。

在此同時,特斯拉與Panasonic合資的電池工廠GigaFactory,明年也計畫提高產能至35GWh。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年中還宣布將放眼全球,計畫最多再增建四座GigaFactory,確切地點將在年底公布。

評析
瑞典新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已與地方政府完成簽約,將斥資約40億歐元打造歐洲本土最大電池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4-17 19:5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4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陸版特斯拉Nio搶占中國,電動SUV拚年底上市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中國政策推使下,新創電動車廠Nio計畫加快腳步,將趕在今年底12月在大陸推出量產型電動休旅車ES8。

Nio正式名稱是蔚來汽車(NextEV),雖然才成立三年,但已有陸版特斯拉之稱,且背後投資人個個有來頭,百度、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以及騰訊都是出資者。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Nio計畫一年內還要再推出一款新電動車。除此之外,Nio也放眼美國市場,且已展示美國車款設計,計畫2020年上市。

Nio總裁兼創辦人李想及(Lihong Qin)說美國可能是第二市場,但也可能先挑戰鄰近的韓國或印度。Nio除在德國成立設計中心外,在加州、英國都設有辦公室。

中國目前是全球發展電動車最積極的國家之一,根據上海汽車顧問公司Auto Foresight表示,去年中國中央加地方政府,給予每輛電動車的補貼達人民幣10萬元,或相當於1.5萬美元。

評析
新創電動車廠Nio計畫加快腳步,將趕在今年底12月在大陸推出量產型電動休旅車ES8。
 樓主| 發表於 2018-4-17 19:5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東京車展 電動「氫氣車」聚光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東京車展定27日揭幕,今年將以「超越汽車」作為車展主題,各大車廠將呈現後化石燃料時代的視野,強打電動車、氫燃料電池概念車以及自駕技術,力拚擺脫醜聞纏身陰霾。

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JADA)27日起將舉辦為期十天的第45屆東京車展,今年總共有153家公司和組織參展,其中日本有14家本土廠商參加車展,國際廠商有13家。

豐田將在車展上發表燃料電池概念車Fine-Comfort Ride,宣稱里程數比目前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多50%,這款概念車為六人座,擁有自動駕駛功能,豐田此舉顯然與蔚為風潮的電動車互別苗頭。

本田汽車公司的Sports EV Concept概念車也即將在車展亮相,這款概念車是電動跑車,採用人工智慧(AI)技術,底盤與上月本田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發表的Urban EV Concept概念車相同。

日產汽車公司則對參展內容保密到家,只說展示車款將呈現日產智慧行動科技的未來,也就是包括電動化、自動駕駛等技術。日產因爆發無照人員檢修風波,本月截至20日止國內銷量掉兩成。

彭博資訊報導,雖然日本汽車產業依然很有競爭力,但不可否認,日本車商在電動車市場面臨的來自中國廠商的競爭壓力愈來愈激烈,根據「中國製造2025」等中期計畫,北京力圖到2030年讓中國在AI與自駕車領域在國際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諮詢公司Carnorama分析師賢宮雄(音譯)表示,相較於今年上海或法蘭克福車展,中國與德國車廠使出渾身解數,發表各種電動車,長期來看日本汽車產業可能會落後外國競爭對手。

評析
相較於中國與德國車廠使出渾身解數,發表各種電動車,日本汽車產業可能會落後外國競爭對手。

 樓主| 發表於 2018-4-19 17:58: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日產電動車IMx亮相  威力更甚「超跑殺手」GT-R

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綜合外電報導

日產汽車(Nissan)25日在東京車展公布概念電動車IMx,號稱威力比素有「東瀛戰神」、「超跑殺手」之稱的日產經典跑車GT-R還猛,目標要在2020年之後量產,並且將這款概念車的平台與合作夥伴三菱汽車、雷諾共享。

彭博資訊報導, 日產汽車表示,IMx概念車是日產目前產品陣容中最具威力的車款,扭力達700 牛頓米(Nm),高於GT-R的637 Nm。

日產一個月前才發表全球最暢銷電動車Leaf的第二代,以對抗來勢洶洶的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IMx在單次充飽電力後,最遠可行駛600公里,較新版Leaf提高50%。

此外,IMx還擁有360度的感測器,可執行全自動駕駛功能、情緒感測與眼球追蹤功能。IMx在進入自動駕駛模式時還會閃爍藍光,藉此提醒周邊車輛IMx處於自駕模式。

另一大廠豐田汽車則準備推出一款氫燃料電池車,目標電池滿載的情況下,續航力達1,000公里。

評析
IMx概念車是日產目前產品陣容中最具威力的車款,目標要在2020年之後量產
 樓主| 發表於 2018-4-19 17:5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專利數全球最多!豐田EV全固體電池拚2025年前問世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日經新聞報導,豐田汽車(Toyota)25日表明,計畫在2020年代前半(2025年以前)將使用於電動車(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的次世代電池「全固體電池」進行實用化。為了讓EV續航距離有飛躍性的增長,豐田正持續進行全固體電池的量產研發。

豐田副社長Didier Leroy 25日在東京車展(預計10月27日開幕)媒體說明會上表示,「豐田全固體電池專利申請數居全球之冠,超過200人的技術人員正加快研發」。Didier Leroy表示,「毫無疑問的,在很近的未來,EV將成為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

報導並指出,豐田也表明計畫在高級車品牌Lexus上實現自動駕駛技術。豐田目標在2020年實現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技術、之後在2020年代前半擴大至一般道路上。

東京新聞7月25日報導,豐田汽車計畫在2022年於日本國內開賣新型電動車(EV),其電池將採用充電量可達鋰離子電池2倍的「全固體電池」,將大幅提升EV的續航距離,且僅需數分鐘時間就可充飽電。

報導指出,現行市售的EV所搭載的電池以鋰離子電池為主,不過其弱點在於充飽一次電所能行駛的距離約300-400km、遜於汽油車,且即便使用快速充電技術、也需花費數十分鐘才能充飽電,而採用全固體電池的話,就有望一口氣將上述弱點全數解決。

日經亞洲評論7月25日報導,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計畫在2020年左右推出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第3等級(Level 3)自駕車。報導指出,豐田已告知供應商計畫在2023會計年度左右將自駕車技術等級升至Level 4。IHS Automotive預估2025年Level 4自駕車銷售量將達26萬輛、2035年預料將突破1千萬輛。

評析
為了讓EV續航距離有飛躍性的增長,豐田正持續進行全固體電池的量產研發。
 樓主| 發表於 2018-4-19 17:58: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本田喊後年進軍歐洲電動車市場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Thomson Reuters報導,本田汽車公司(Honda Motor Co)執行長Takahiro Hachigo 25日在東京車展對媒體記者表示,本田計畫分別於2019年、2020年在歐洲、日本開賣小型電動車。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聚焦電動車、機器人商機的日本電產(Nidec)10月24日將2017年度純益預估值調高至創紀錄的1,280億日圓(11.2億美元)。日本電產執行長Shigenobu Nagamori表示,加速轉向電動車已經在汽車業引發重大轉變。他將電動車、機器人視為未來的成長驅動來源。

英國最大汽車製造商Jaguar Land Rover(JLR)9月7日宣布,2020年起旗下所有新車都將具備電動或油電混合驅動選項。德國車廠BMW也在同一天宣布,2020年起開始量產電動車、預估到2025年將有12種純電動車款。

美聯社報導,倫敦、洛杉磯、巴黎、墨西哥城、西雅圖、哥本哈根、巴塞隆納、溫哥華、米蘭、基多、開普敦和奧克蘭等全球主要城市市長10月23日在巴黎開會,承諾自2030年起禁止汽油/柴油車在多數地區行駛。報導指出,市長們允諾逐步禁用內燃機,以便降低城市空氣與噪音污染、提升經濟生產力並減少污染相關死亡。

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將自2018年4月1日起開始施行。根據第三章第十七條的規定,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2021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另行公佈。

第五章第二十八條提到,乘用車企業2019年度產生的新能源汽車負積分、可以使用2020年度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進行抵償。

華爾街日報9月28日報導,本田汽車公司中國區發言人Keitaro Nakamura表示,即便2018年底實施的規定被推遲了一年、這仍然不是一個容易跨越的障礙。2016年本田在中國的銷售量為125萬台、沒有一台是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這家公司計畫自2018年起開始販售中國製的純電動車。

評析
本田計畫分別於2019年、2020年在歐洲、日本開賣小型電動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4-19 17:59: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5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自駕系統發展目標
馬斯克:未來不須乘客開口,車子也能預測目的地

作者 Nana Ho

究竟要什麼程度才能算是自動駕駛?許多人希望自駕車能在駕駛不用太多操作的情況下,直接將乘客運送至目的地,但馬斯克(Elon Musk)的目標似乎又更遠一些。

近日推特用戶 James Harvey 向馬斯克提出建議,希望特斯拉(Tesla)能考慮設計一款自駕車,當用戶上車時會立刻詢問打算前往的目的地。

但對特斯拉自動駕駛的未來走向,馬斯克顯然有自己的想法。在給 Harvey 的回覆中,馬斯克表示,他認為未來特斯拉的車子多數時間都不需要駕駛開口,便會自動預測你要前往的目的地。

就像往常一樣,馬斯克這番言論引起了廣大討論,許多人質疑這樣的可能性,但也有用戶指出,當你每天都早上 7 點坐上車,系統自然就會知道你大概是要去工作,馬斯克隨後也回推同意這個說法。

「這樣的推測並不要求系統是福爾摩斯才能做到。」

身為最早實際上路的自駕系統,特斯拉的自動駕駛(Autopilot)系統在 2014 年便搭載在 Model S、Model X 上,在那之後也針對軟硬體多次升級,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7 年 2 月推出。

就在不久前,傳出特斯拉將在 2017 年底前推出一套稱為「HW 2.5」的自動駕駛儀,其中更新的硬體加上全新的軟體,將再次升級特斯拉的自駕系統,逐步邁向實現第 5 級自駕標準的目標。

但目前來說,這仍只是傳聞,雖然現在的自駕系統能學會安全通過馬路,但還沒有任何一個系統能達到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判定的 5 級自駕標準。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如此相信特斯拉,雖然馬斯克先前曾公開表態,認為 Model 3 象徵特斯拉逐步接近第 5 級自駕系統,通用汽車(GE)自駕車總監 Scott Miller 卻明顯不太同意。

日前外媒採訪中,談到馬斯克的發言,Miller 表示,第 5 級自駕標準要求用相機、雷達完整偵測周遭變化,他根本想不到這該如何實現,他也認為特斯拉的技術並沒有向外界聲稱的如此先進,「所以我覺得他是在胡說八道。」

無論如何,如果馬斯克的推特真有一些「劇透」成分,或許我們還真能期待,早上出門搭上車後就能自動前往公司的一天。

評析
馬斯克表示,他認為未來特斯拉的車子多數時間都不需要駕駛開口,便會自動預測你要前往的目的地。
 樓主| 發表於 2018-4-21 21:52: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搭上電動車熱潮 鎳價翻漲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大宗商品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預期,電動車電池恐讓鎳礦供不應求、庫存下滑,最終推高價格,此言一出帶動鎳價周二升破每公噸12,000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鎳周二盤中最高升至每公噸12,080美元,終場以12,020美元作收,漲幅達1.8%。周三鎳價受到美元升值影響,盤中下挫1.1%,報每公噸11,865美元。

鎳價自5月跌破每公噸9,000美元的低點後,迄今已強彈將近35%,主要拜電動車熱潮、全球經濟加速成長,以及大陸開始整治霾害所賜。

伍德麥肯茲在報告中指出,預期電動車熱潮將讓鎳礦在2025年前出現結構性短缺。

伍德麥肯茲首席分析師莫爾蕭(Sean Mulshaw)表示:「主流的電動車鋰離子電池預期將會含鎳,取得足夠的礦鎳很有難度,因為2025年前市場供給主要是鐵鎳合金或鎳生鐵,但兩者皆不適合當作硫酸鎳電池的原料。」

伍德麥肯茲預期電動車銷量將由2016年的240萬輛,攀升至2025年的1,420萬輛。依據上述預測,電池市場對鎳礦的需求將由目前的4萬公噸,揚升至2025年的22萬公噸。

莫爾蕭指出,計入所有的電池應用,例如消費性電子產品和能源儲存等,鎳礦需求將增加至27.5萬公噸,約占全球供給量的12%。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將是能否有足夠的鎳礦滿足未來需求。

主要用於生產不銹鋼的鎳礦近幾年因為供給過剩和庫存過高,甚少得到市場青睞。分析師和投資人發現鎳礦可望用於電動車電池後,鎳礦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與電動車其他主要原料鋰和鈷相比,投資人若想投資鎳礦更簡單,可在倫敦和上海期交所交易。其他投資方式還有購買嘉能可(Glencore)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等公司的相關概念股股票。

評析
電動車將由16年的240萬輛,攀升至25年的1,420萬輛。對鎳礦的需求將由目前的4萬公噸,揚升至25年的22萬公噸。

 樓主| 發表於 2018-4-27 19: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能源車恐產能過剩 陸官方出手查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市場傳出,大陸政府相關主管單位正著手調查新能源汽車的產能,確認是否存在過剩情況。資料顯示,在大陸政策補貼及配套推動下,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大陸共有逾200個新能源汽車投資案,投資金額逾1兆元人民幣(下同),已公開的產能規劃超過2千萬輛。

財新網昨(25)日報導,近日,中國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表示,大陸政府正在著手調查新能源汽車產能,以確認是否存在過剩。

據大陸汽車業內人士表示,按照企業對外披露的投資和產能資訊統計,今年前3季,大陸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項目已超過50個,投資金額達到2,300多億元,規劃產能逾200萬輛。截至2016年底,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累計超過100萬輛,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量數最大國家。

報導指出,中國科技部863方案電動汽車特聘專家王秉剛表示,對這些產能,大陸相關單位會加倍關注。王秉剛稱,在此之前,中國國家發改委停止新的新能源汽車業審核,原因就是對新能源的「口子」開得太大,規範不嚴謹,門檻不夠高,使得審核通過數目相對增多。

評析
大陸政府正在著手調查新能源汽車產能,以確認是否存在過剩。
 樓主| 發表於 2018-4-27 19: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7 15:45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東京車展 新能源、自駕車當道

工商時報 陳信榮/東京25日專電

第45屆東京車展昨(25)日開幕,日系車廠競相端出概念車、新科技,捍衛主場地位,本屆展覽以「超越汽車」(Beyond The Motor)為主題,日系車廠競秀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技術,期盼引領未來汽車趨勢。

東京車展昨天起一連12天,在東京國際展示場舉行,共計有15個汽車品牌參展,展出約400款各式車款。

儘管近年受到中國大陸崛起的擠壓,亞洲最大車展的地位,已轉移至上海∕北京車展上,但為維護日本汽車工業大國的顏面,東道主日系車廠仍奮力拿出最新研發的技術、概念車,向世人展現肌肉實力。

觀察本屆東京車展,不難看出,日本車廠加速投注於「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技術」兩大未來趨勢領域的開發。

在新能源車部分,日本車廠在油電複合動力(Hybrid)技術領銜國際車壇多年後,開始面臨國際車廠直接投入純電動車領域且快速拉開技術差距的挑戰,加上各國陸續定出更嚴苛的油耗標準、宣布禁售汽柴油車時程的壓力,這次車展,推出電動車或純電動概念車,幾乎成為參展日系品牌的「標準配備」。

日系車廠電動車領頭羊的日產(Nissan),搶先於車展前上市第二代純電動車Leaf;本田(Honda)則端出純電動雙門跑車Sports EV;三菱(Mitsubishi)首度公開電動跨界休旅概念車e-EVOLUTION。

日系車老大哥豐田(Toyota)汽車除投入電動車開發外,並堅持發展更為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技術(Fuel Cell),在這次東京車展中,秀出下一世代的Fine-Comfort RIDE概念車外,更推出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巴士SORA。

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日本車廠也展現迎頭趕上歐美車廠的高度企圖心。豐田展出Concept-i Ride及Concept-i WALK兩款全新個人載具概念車,其中Concept-i Ride具備自動停車的輔助功能,車內前方採用整合AI功能的大型面板,能主動提醒車輛訊息或外在資訊;凌志(Lexus)在LS+ Concept概念車上,秀出下一代的自動駕駛技術

日產Leaf配備日產ProPILOT Park自動駕駛系統,透過車身前後4顆高畫質鏡頭、12個超音波雷達操作,讓車輛具備自動跟車、煞停、停車輔助等功能,已達自動駕駛二級水準,未來有機會將推廣至其他日產車系產品。

評析
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日本車廠也展現迎頭趕上歐美車廠的高度企圖心。

 樓主| 發表於 2018-4-27 19:16: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重卡大戰 戴姆勒意外搶頭香
特斯拉嚇跌逾3%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戴姆勒(Daimler)周三搶在特斯拉之前發表商用電動卡車E-Fuso Vision On,令特斯拉股價重挫超過3%。

E-Fuso Vision On概念車能承載11噸重貨物,航程最遠達350公里(220英里),適用於中短程運輸。戴姆勒預計四年內完成開發,並在美國、英國與日本等充電基礎建設成熟的市場上市。

特斯拉將在11月16日展示重型電動卡車,沒料到戴姆勒竟出奇兵搶走原屬於特斯拉的風采。除此之外,戴姆勒所屬Fuso卡車品牌已在紐約、日本推展eCanter輕型電動卡車,且獲7-Eleven與UPS等大企業採用。

特斯拉執行長莫斯克(Elon Musk)為趕產Model 3忙得焦頭爛額之際,還分心協助遭超級颶風重創的波多黎各重建電網,似乎已無暇顧及其它競爭對手悄悄超車。特斯拉股價周三重挫3.4%,近五個交易日有四日走跌,

評析
戴姆勒商用電動卡車E-Fuso Vision On,能承載11噸重貨物,航程最遠達350公里,適用於中短程運輸。

 樓主| 發表於 2018-4-30 19:24: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豐田下重本 拚氫燃料電池車未來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豐田(Toyota)先前推出的氫燃料電池車銷路不佳,但這家日本車業龍頭仍投入鉅資發展該技術,期盼氫燃料電池車能與電動車並駕齊驅,在未來車市搶下一席之地。

氫燃料電池技術曾被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取笑「笨到不可思議」,但豐田認為,若單就特斯拉Model X等電動車,恐怕無法完全取代汽油車,但若是電動車加上豐田的氫燃料電池的「未來(Mirai)」,就有可能接替汽油車的地位。

在東京車展開幕前夕,豐田董事長內山田竹志(Uchiyamada Takeshi)向路透表示,「我們不認為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是敵對的零和關係」。他也強調,豐田沒有放棄氫燃料電池技術。

豐田2014年推出氫燃料電池車「未來」,定價724萬日圓,當時換算近7萬美元。豐田僅賣出4,300輛Mirai,遠低於開啟電動車時代的油電混合車Prius,後者熱銷400萬輛。

被稱為「Prius之父」的內山田竹志表示,豐田並沒有反對電動車,而且也投注大量心力在全固態鋰電池技術,希望讓電動車更具魅力。但豐田也認為,氫燃料電池車具有多項優勢。

負責Mirai的豐田首席工程師田中良和(Yoshikazu Tanaka)指出,氫燃料電池車可以在5分鐘內充氣完成,但該技術的成本高昂,充氣站數量有限,這都是發展該車款一大障礙,也是豐田致力解決的問題。

評析
Toyota投入鉅資發展該技術,期盼氫燃料電池車能與電動車並駕齊驅,在未來車市搶下一席之地。
 樓主| 發表於 2018-4-30 19:24: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難產 傳問題在座椅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坦承在首款量產化電動車Model 3生產上遇到瓶頸,但卻不願多談主因,外界猜測,問題或許跟特斯拉的座椅有關係。

路透報導,特斯拉從好幾年前開始,就承諾要做到汽車業數十年來從未見過的垂直整合。

路透指出,特斯拉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當初特斯拉在生產豪華休旅車Model X時,承包座椅製造的供應商無法應付特斯拉提出的繁複設計,雙方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因此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在量產Model 3時做了一項決定,那就是特斯拉將自己生產座椅。

不過,特斯拉這項決定卻讓許多業界老鳥困惑不已,座椅生產是一項利潤低、勞動密集度高的事業,一般大型車廠都會把這項工作外包給合作廠商。特斯拉則是在工廠內設置座椅產線,聘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找出能自動化座椅生產的方式。

從1970年代開始追蹤汽車產業的分析師凱勒說:「這真的是一家車廠需要會做的事嗎?並不是。」分析師普遍預測,隨特斯拉將從昂貴、稀有的手工汽車製造商轉型為量產汽車製造商,最終勢必得把座椅製造外包給供應商。

特斯拉日前揭露,Model 3在7月至9月間產量僅260輛,遠落後原本目標1,500輛。特斯拉並未回應路透報導,外界或許要到11月1日特斯拉發布第3季財報時才能獲悉更多訊息。

Jefferies投資銀行分析師霍喬斯表示,「可擴充性」(scalability)是目前特斯拉面臨的主要挑戰,迄今特斯拉尚未證明自己有量產車輛的能力,「我們不認為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能像外界想的一樣有利可圖且迅速擴大規模」。

評析
特斯拉坦承在首款量產化電動車Model 3生產上遇到瓶頸,問題或許跟特斯拉的座椅有關係。

 樓主| 發表於 2018-5-4 17:28: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鋰價利潤誘人、礦商拚擴產!當心供給過剩、熱潮破滅

記者 陳苓 報導

鋰是製作電動車電池的必備原料,電動車發燒,鋰價跟著一路狂飆。有分析師警告,當心鋰熱過頭,各地爭相擴產,導致鋰從供給短缺變成供給過剩,價格暴跌。

ZeroHedge引述外媒報導,鋰有多夯,看看澳洲礦商AVZ Minerals就知道,AVZ原本名不見經傳,因為準備開採鋰礦,一夕爆紅,幾個月內股價暴衝1,300%。另外,投資人擁抱鋰電池,「Global X鋰暨電池技術ETF」(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代號LIT )交易量破新高,今年迄今大漲59.72%。

B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Paul Gait表示,業者急著滿足鋰需求,可能同時有太多礦場開採,引發供給過剩。鋰的蘊藏量不少,阿根廷和玻利維亞各有900萬噸、智利也有750萬噸。Gait指出,鋰無法逃脫原物料的經濟學法則,遲早會供給過多。

Liberum Capital報告稱,鋰價處於高檔,足以讓全球鋰礦場都大賺一筆,業者有充分理由增產。BMO Capital Markets報告也說,供給大增,當前鋰短缺情況可能會在2019~2020年好轉。不過屆時電動車市場滲透率仍不明確,電池科技和鋰供給成長也不確定,讓市況難以預測。

評析
有分析師警告,當心鋰熱過頭,各地爭相擴產,導致鋰從供給短缺變成供給過剩,價格暴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