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場,公司盈餘的配發(即俗稱的除權、除息)亦是資本市場裡的年度大事。從三、四月起陸續有公司召開董事會、股東會,討論並承認去年經營成果(即財務報告),並決定配發盈餘獲利給股東。從6月開始,即進入一年一度的除權息旺季,7、8月則逐漸進入除權息的高峰。在此向同學們簡單說明《除權、除息》的意義與是否應參與除權息的考量與觀察。 % h& Q. }; ?1 N5 X% F& U
& z* v. R( P$ ?
一家公司配發多少現金股息?多少股票股利?員工分紅配股比例多少?是否有現金增資?現金增資認購價多少?甚麼時間為除權息基準日?,各位除了可以在該 公司公告訊息中得之外,通常可以在券商網站上看到彙整資料,亦可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上查得相關訊息,其表格如下。(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www.tse.com.tw首頁>市場公告>除權除息>預告表)
3 N$ z# s% e0 f5 k5 ?9 _
$ o2 |" i6 K$ d% U, N, h7 }9 \
1 g$ W( }$ Z+ ]9 K! z
4 \* H* m' }3 U
; [; z x! E P2 o, R5 ]4 ?* o 9 U$ J2 |: Q& K! u
除權、除息股價的計算 % f. Z9 @5 j! g
+ J2 L3 V* d: d9 `# V( J5 y/ J
; ~" f h) c1 n5 M# O, i 許多人只知道,除權、除息過後,股價會較除權、除息前一天減少,有時只減少一點點,有時股價卻大幅縮水一半。到底除權、息後的價格,對投資人來說是吃虧?還是佔便宜?投資人可以到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 www.tse.com.tw 首頁 > 市場公告 > 除權除息 >計算結果表 查詢,以下是證交所公告的除權、息計算結果表。
: ~ n) }% ?% N
* [! Q! l9 L! U3 F. \0 Q只要輸入日期,不用輸入繁雜的計算公式,相關資訊馬上呈現,一目了然。 8 d! x. M) i! ?8 L7 H: g1 l9 h3 N
8 t5 P, h' S+ X9 _7 B" r4 m* m
# M! D( e8 M6 n# j
% r% U! h& ?) O; r+ R& X
( g8 y; ^9 T. m0 L' a下面為除權息參考價的計算公式: ; B" X7 }0 s" z2 B0 T% `- }' s( u
0 F+ f' A0 O! l! v, F/ }
- v/ u* r( H l. ~/ Q
Y2 w7 @' C6 C- w/ j. A' I* I% e 除權息前收盤價-息值+10元*員工紅利配股率+現金增資認購價*現金增資配股率 公式:除權息參考價=----------------------------------------------------------------------------------------------------------------- 1+無償配股率+員工紅利配股率+現金增資配股率
除權息前收盤價-息值+10元*員工紅利配股率 開盤競價基準=--------------------------------------------------------------- 1+無償配股率+員工紅利配股率 ; z( w$ c! Y1 d1 m# i, y: V
. g7 R; D: D: E* H( |0 C
4 q1 E' T0 m$ a2 Z. A0 ~: b& { 由以上除權(息)參考價公式可知,若去除員工紅利配股因素,除權(息)前與 除權(息)後的總市值是不變的。基本上,股價依比例(權值)向下調整,而股數則 依比例(權值)而增加。投資人的投資部位絶對不會因為除權(息)這個因子,而會 有所增減。但考量員工紅利配股因素的話,投資人宜注意的是,在參考價公式的分母裡加上員工紅利配股率,而分子則是 10 元(股票面額)乘上員工紅利配股率。因此, 若是股價高於面額(10 元)越多者,或是員工紅利配股率越高者,將使得除權參考價越低。因為員工紅利配股大多是公司無償配發給員工,以為之激勵員工之用。實際上股票價格的縮水,有部分流入配發公司員工的股利之中,因此,頗有公司《獎勵員工》,但是全體股東買單。
: i. A0 I" }, Q& U' Q ) Z( F& H/ @! z$ Q6 @
2 }+ f! h& g6 L 是否參與除權息所應該作的考量: ! m: H, s: e' j+ v2 T5 @
% s3 I5 H& U j3 b5 V: { ] 市場上有許多資深投資人特別偏好公司配發股票股利(樂於參與除權),但這是基於投資人在過去大多頭的投資經驗。76 年的 1 月加權指數約在 1000 左右,短短 4年多的時間,指數推升至台股歷史高點的12682(79.02.12),在全民股市投資運動的簇擁下,指數整整漲了12.6倍。當時可稱之為「隨便買,隨便賺」的「黃金年代」。 4 U: K/ W) `- m" B( y B/ L
, R, ~8 T2 W' ^! `1 f
+ X$ \4 U; \' g當時投資知識尚未普及,許多投資人不分青紅皂白,不分業績好壞,看到股價因除權後降低,便瘋狂搶進,使得股價一路跳空漲,無量飆升,很快地又回到除權前的價位(即所謂的填權,此即市場所謂的除權行情),參與除權的投資人莫不荷包賺的飽飽的,笑的合不攏嘴。然而大多頭的「黃金年代」已過,在空頭市場的修正過程中,投 資人亦經歷了除權後股價持續下挫的痛苦經驗。
6 v$ p% C5 A( `: J. q
& V D& @' Z. G: Y1 L% r 2 W% ~- H/ D4 }9 F
(一)多空方向
* m; B( q9 F2 \! `
2 i5 d; M. m3 d! v. q! S* B' J) r: h8 F# X
由過去歷史經驗可知,行情的多空,左右著股價的走勢。若股市處在多頭,參與除權,往往能獲得股價上揚的利益,即是填權(息)機會大;反之,股價將 持續滑落,長期處於貼權(息)狀態。 如台達電於95年6/16 除權(息),當時大盤仍處於向下探底的過程,6/16 台達電股 價以下跌 1.1 元作收(除權參考價 84.1,6/16 當天收盤 83 元),之後仍繼續連續下跌了三天,最低來到 74 元。而同年6/20 除權(息)的台積電股價開高走低, 當天以小漲一毛做收。而大盤在 6/21 起展開波段反彈行情,台積電股價亦隨之向上彈升,達成部分填權(息)。而自 6/21 以來除權息的個股,大多是向上 展開貼權(息)之路,少有貼權(息)的情況發生。所以,是否將參與除權(息),投資人首要的考量是「大盤行情的多空與個股的多空方向」。 + n4 }) _0 m4 t; `! e
& Z) f( p0 v, C4 T
6 y. v2 \& M! F' l' Q4 P {6 B
(二)產業、公司基本面考量 ' @" ~+ Y0 `7 j& N7 o/ W1 c
. v; T+ B# d/ c9 N3 u8 ?/ V
( {: a Y9 D) S, M# ^6 F
就算是在經濟繁榮的時代也有會公司經營不善而虧損,在多頭市場也有倍數上漲與逆勢下跌的個股,只是數量多寡與佔比問題。因此若能在多頭的格局下,挑選出產業、公司基本面佳的股票,想必獲利機會與程度必將大大提升,其次,要觀察個別公司成長趨勢是不是穩定?今年、明年是否能繼續賺錢?若能如此填權(息)機率較高。反之,產業趨勢已經走弱,或公司競爭力已經衰退,就不該參加這類公司除權息。
" }* ?( L1 H( Y; z 9 ? M; e3 Y3 E, V' c/ B
, z. o8 h$ w& f9 z: u
6 b# P7 J' ^- a) a$ c. T8 N8 ~7 T
(三)員工分紅比例高低
" Q2 v# F/ Z- d' `/ q0 P
# J4 h, a8 w8 o7 x. i& S# k# D7 m
從先前除權(息)參考價的計算公式可知,員工分紅比例愈高者,公司市值流入員工口袋的比例愈多。這些年來電子業均以高員工分紅配股來獎勵員工,因此往往有「厚員工、薄股東」之嫌。這種影響在除權除息交易日,更是容易看出。 ! Z# z) k* K. {& b
6 G: h- |, u2 P' O! S8 N% ~ K4 M4 D M- b) `1 C0 O
! O5 {1 H( j2 h9 l5 b(四)稅負考量
/ h3 w) ~* g4 H7 W6 \) g1 ~. o; T' C, x1 L9 Z# x% E- ~( m- N4 v
- n" `/ j! e+ z/ `$ e1 @+ W3 f# G
自從實施兩稅合一制後,公司繳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股東可用來扣抵應繳納之綜所稅。若參加公司除權息,其扣抵稅率高於個人繳納綜合所得稅稅率時,可享受「稅盾」的利益,或有機會享受退稅。
% p/ ?7 J; G* f5 o7 k# j* H
1 X) C7 ?% [4 g( g 6 r0 b. G1 o$ o% \6 J4 D
◇總結來說除權息的考量要項有:
/ E [; J. J' `: M$ I- Q6 d
. s5 Y% Q! Z* Y1.時機:盤勢與個股多空方向。 " e$ z' S; j! \
* p: ^" {5 c* C+ u8 Z3 b2.產業、公司基本面:未來具有成長前景的,填權填息機率相對較高。 . Z# t% \4 G, |
/ o# D+ [8 i( E( l+ {, c) j3.員工分紅:高員工分紅配股,有「厚員工、薄股東」之嫌。
3 g0 I3 r5 w% C# h
9 n+ l$ h& g4 `' E8 [4.可扣抵稅額部份:參加高扣抵稅額公司除權息,將有機會享受退稅。
4 ]2 ?1 ~- `, n c! _. \
6 w, k P1 ]5 D. [+ x
- p* l3 H$ L3 `* H! v' q' l 消失的指數 - ~) M4 w- O2 Z/ [2 T1 B$ j
' W. ^" w: @1 r! I; V) Y & j: U0 T+ d! ~6 d, \2 ^
由於台灣加權指數的計算是市值(以股本*股價)來換算成指數,因此若公司僅僅實行除權,則不會對加權指數產生影響,因為價格雖調降,但股數增加,因此總市值維持不變。但由於近年來發放股息(即除息)已成為大多數公司主流,95年上千家上市櫃公司預計將發放近7000億元的現金股利。由於股息的發放直接反應在股價的減少上,因而指數也隨之降低或《蒸發不見》。以95年6/20台積電每股發放現金股利2.5元,合計發放618億元,而當日減少指數估計約為27點左右。因此,若有投資人觀察到近月的期貨指數均呈現大幅逆價差,可能是反映因除息而會消失的指數,並非是市場法人看壞後市與極度的偏空所致。 1 y% u& L/ l5 _/ W8 n. L0 `6 [9 y
, N1 x' J( K% Z( |1 I
) r# ^9 ]8 t+ s; m; Y
基本分析與交易實務的基礎教學文章尚有.... ; u, M, u; [" R3 n8 g
; ]" W7 O0 s+ B; u# d. X1 {3 J, N
" H6 B7 ~ I' l: N- R2 P3 \! C, |3 V# K! J5 t5 Z9 h8 D$ Z3 z) M; @2 f7 {4 P) I% @8 x2 {, d! D8 l4 F6 `+ R* x# A& d1 S4 b: c1 I5 J0 I8 j( J. Q c% I; T7 q6 L6 `& u7 [& t" I5 q/ }3 D8 F5 f7 ^, Z, R+ W$ U1 ]( y9 \& M) ?. d$ s: v+ M4 V6 W2 U* P) `8 F0 g" U+ W: ^) ], D5 n/ c! j
3 F9 y" j$ ~ T$ ~4 l( F/ a8 X*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