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效率市場假說中,當市場處於有效率的情況下,每股淨值是過去的資訊,而股價應該反映未來,所以每股淨值的高低對於股價未來的漲跌是沒有影響的。 其實在過去的一二十年中,學者對於市場是否有效率,提出了許多學術上的論證與證據,我個人是認為....市場是沒有效率的,又或者說....可以輕易找到證據來推翻市場是有效率的假設。 過去的股票評價模式多著眼於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也就是現金股利的折現值,不過 1961年曾經由 Edwards 和 Bell 提出,Ohlson在1991年及1995年發表的論文(Earning, 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中再度使用,這個透過每股淨值及超額報酬為基礎的評價模式,被稱為RIM(剩餘所得模型 Residual Income Model),又被稱為 EBO模型。 RIVM (EBO模型)的原始公式是... 由於企業的 ,因此替換後該公式成了... 當 t 的數量趨近無窮大時,若每一期的ROE假設為相同,該公式可以再被簡化為... 每股價值 = 每股淨值 + {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必要報酬率) × 每股淨值 } ÷ 必要報酬率
由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必要報酬率 = 超額報酬率 可知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必要報酬率) × 每股淨值 = 超額報酬 因此超額報酬折現後,就成了下式 {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必要報酬率) × 每股淨值 } ÷ 必要報酬率 = 超額報酬的折現值 (Present Value) 因此每股價值等於每股淨值加上超額報酬的折現值。
至於投資人要求的必要報酬率則可以由CAPM或APT模型進行估算了。 由EBO模型可以清楚的解釋為何公司股價會高於或低於淨值,亦即當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高於投資人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時,股價會高於淨值,當ROE低於必要報酬率時,股價就會低於淨值了。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買入風險性資產(也就是特定個股)後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是10%,然而股東權益報酬率只有1%,那麼超額報酬的折現值必定為負值,這將導致每股價值會低於每股淨值,也就出現了股價低於淨值的現象,用更白話一點來講,就是公司所能幫股東賺的報酬率,不能達到股東所要求的報酬率時(因為股東投資有風險的,所以會要求特定的報酬率),股價就會低於淨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