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本益比?本益比有何用處? % X. `9 u6 @! h9 O' Z9 N
一般法人在評估一檔個股的目標價時,最常見的評價方式是仰賴本益比(PE Ratio或P/E Ratio或PER或P/E)或股價淨值比這二個數字,本文僅就本益比提出教學,股價淨值比的教學文章請點擊後閱讀 認識股價淨值比 。
1 w' X, n4 u8 y& V7 s8 s
( X7 ?% R/ s7 b$ M1 q本益比的種類 2 p) I# x2 K. b2 J t
( f3 s& {* l' K$ p
個股本益比 ! c2 w) Q" T: T" u9 ?4 b% j0 j
; S& i4 K, c: U, o p本益比(PER或P/E)中,“本”意指股票的每股市價,此為投資人購進股票的成本.“益”意指公司一年的每股稅後純益(簡稱稅後EPS或EPS或每股稅後盈餘)。因此,本益比即為每股市價相對於其每股稅後純益(EPS)的倍數。以公式表示:
- v: C. d! f( m3 Z % l7 }9 E- X K
本益比= 股價/ 每股稅後純益 = P/E
) K: g: `) O5 I, z; zP:每股股價 E:每股稅後純益 # t9 n, ?' v _8 T
理論上,本益比由某一時點的市價除以當期每股稅後純益,但由於公司的當期財務資料無法得知,故實務上採用最近公告稅後純益或是預測的每股稅後純益來計算。目前台灣証券交易所公布的本益比,係根據各上市公司所公告的財務報表來計算最近四季的每股稅後純益(EPS)。 , G. x+ ]( e; A0 H0 w: y' |. b+ A+ _
+ c+ T! L9 h" m市場本益比
$ z/ R, Z& ^; A' b' } 8 f7 J- H6 k! F8 @
股票市場中每一種股票的本益比都不一樣,因此若要計算整個市場的本益比,要將個股的股價和稅後純益加以平均。平均的方法依照所採用的權數不同可分成 簡單算術平均 和 發行量加權平均 兩種。簡單算術平均賦予每一種股票相同的權數,而發行量加權平均則以各種股票的發行股數當作權數。 其計算公式如下: 以下表之甲、乙、丙三種股票來闡釋市場本益比的計算方法。
* O9 q: {& y: ?
# g; x0 K' p& W6 r+ _7 w! B( P; P0 x' y7 r, ~4 [ o" v
+ F, E* m6 { X* r& i& B" \- z7 s: l! E3 F% k5 U. r% P
2 b: F3 B% Q! N2 B; X股票種類 | ' [9 q- o% @" o3 @! r7 t
股價 |
3 j7 ?" Y7 O1 M) P4 S' o5 c0 l每股稅後純益 | , c& L, o9 v& d o+ m- `; M
發行股數(億股) | $ G; W4 w2 }3 I' N3 W4 ~, _# A$ D
本益比 |
, V& O& i9 {/ n# V: g& r5 |
* q' K1 ]- A+ t甲 |
' Q$ \ s% }# p) _8 k, X3 J200 | % ?3 i8 p1 L5 I; i( h6 ]4 Q G
20 |
7 C. g% Z3 l3 J" K8 |
3 m+ B+ h. L+ N, D i: d( H; Z' h! Q( @10 | - u8 M5 D! Y8 k9 y4 d0 r: z' J' Y" V
| - D! u8 e* d7 j& P
6 r& k2 ?3 ]: M( S, q( z# t8 ?% P
乙 | # V, @* ]% W& L0 D% Y( U* F6 M
200 | # K# p0 E k+ o* M3 [ K
10 |
/ _8 ]! }7 \* {8 r6 f+ I4 |
3 H: `8 O0 E; k7 y20 |
4 {& P5 i% j) |: U1 K | 5 H9 i. ~% m: m$ |/ v1 ?
|/ o6 Y3 b# y+ D
丙 | . K+ [- @( c3 c3 c$ D
600 |
9 T1 V/ \6 E: k6 M* j15 | D. K* O1 q, r$ [$ w- k5 P! s
4 |
7 a2 R1 e! ? S+ O' h; u40 | 9 P' ] Y! T' o! P
|
! r/ S/ C% w( t# h! ~
' I6 v8 `; G7 b$ E6 l, `* v簡單算術平均本益比 = 個股股價的算術平均 / 個股之每股稅後純益的算術平均 = [(200+200+600)/3] / [(20+10+15)/3] = 22.22 6 L8 L( L4 ]9 e. g( f* x: r
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 = 各上市公司所發行股票的市值總和 / 各上市公司的稅後純益總和 =[200 ×8+200 ×4+600 ×4 ] / [20 ×8+10 ×4+15 ×4] = 18.46
. S, t% Y7 |) N
* `- }9 q6 E. T$ k7 _0 C) i2 ~因為權數不同所計算的市場本益比會有差異,簡單算術平均和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皆會介於所採樣本的最大個股本益比和最小個股本益比之間。 本例中,由於甲股票的本益最低,且其發行股數較多,故權數較大,因而使得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低於簡單算術平均本益比。我們亦發現,簡單算術平均本益比和發行量加權平均本益比皆介於10(最小的個股本益比)和40(最大的個股本益比)之間。
8 h" {- k9 [2 {: R 在得知個股、行業別以及市場的本益比之後,即可求得相對本益比。 所謂相對本益比 = 個別股票的本益比/ 行業別本益比, 或= 行業別本益比 / 市場的本益比。 由相對本益比可約略了解個別股票的本益比在其所屬行業或整個市場中的相對大小。例如丁公司的本益比為15,其行業別本益比為10,則丁公司在其行業中的相對本益比為1.5,表示丁公司的本益比高出其行業別本益比百分之五十。
A# a, E' \; s6 ]* L; \. }
# v2 R! z6 l2 P: e. b
+ k1 F( k4 }0 ^% |" d; o本益比的計算
( Q5 J! w- a( b6 A* i, R3 J % S z9 K+ ~$ y0 { p
本益比是投資人購入股票的成本(股價),與上市公司每股獲利能力的比值。由於對於獲利能力的認知不一,因此本益比也有幾種計算方式:用已知每股獲利來計算的本益比
9 Z2 T, T! K. R6 r: g n公式:已知本益比=當日股價 ÷ 已知每股稅前獲利 - `' g) }5 I5 K# F) X1 u; t# \
目前包括證券交易所都在採用,由於已知本益比反應的是過去獲利狀況與現今股價的比值,對於合理股價的評估,這家公司未來成長的期望,這項指標並無法評估未來變化的問題。 也有以預估本益比作為評判的依據。一般上市公司都會針對新的一年發表營收與獲利目標。上市公司新年度的營收或獲利作預估,以這些預估獲利的數字為基礎,所計算出來的本益比,一般稱作為「預估本益比」。
# o% f2 x5 ~: U5 \' F9 k
公式:預估本益比(1) = 當日股價÷預估當期的每股稅前獲利
" E- [. N6 F' M6 A9 S. l: X 不過,預估本益比由於涵蓋尚未發生的未來變化,因此仍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要運用預估本益比,必須要隨時觀察產業與公司動態,適時調整。 也有人以已知的每股稅前獲利,加上預估獲利成長率來計算本益比,可以算是預估本益比的變化,計算方式如下: 6 c% U; |. y x* n7 T* s7 @
公式:預估本益比(2) = 當日股價÷[(已知每股稅前獲利)×(1+預估獲利成長率)] 不過預估獲利成長率也同樣有不確定因素存在,因此,與預估每股稅前獲利其實意義上相差不大。為了兼顧未來的成長前景,同時展現過去的經營基礎,我們建議可以採用預估本益比(1)作為評估的標準之一。
0 J3 v4 ^& r+ h7 n
& z' \+ j6 `, M% a) O* ]8 e
! U. w6 r* a' ~0 r! ~本益比的含意:
- @5 D8 {; Q7 `3 p M! Y4 K9 A0 X# `$ _
本益比(PER)15X代表什麼意思?它代表的是你投資15元,該公司幫你賺1元,所以你可以把他看成一種另類的存款,亦即存了15元後,一年可以領到1元的利息,換成利率就是1/15 =6.66%,相較於目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來說,15X的PER比定存的報酬率多了二倍!接著你要思考的是...股票屬於風險性的投資,冒這個風險來換取比定存(接近無風險報酬)高二倍的報酬,是否值得? / L1 i; ]' L; g: h( p4 I* Y C
$ T6 o/ L7 ]' \8 Z8 j% T
就以房貸利率來比較,目前固定利率的房貸約3.5%~4.5%不等,你拿房屋當成抵押品找銀行借錢,銀行要冒的風險並不大,至少有抵押品來擔保,但是你投資一家公司的股票,該公司有任何擔保事項嗎?當然沒有!所以有穩定擔保品的報酬率要3.5%~4.5%,完全沒有任何擔保,又要冒著股價上下波動的風險,結果是6.66%的報酬率,這樣的投資值得嗎?當你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必須考量該公司的誠信品質、獲利品質、財務結構穩定性、未來幾年獲利的成長性....等,不同的情況答案會不同!建議初入股市的投資人,最好先以本益比較低的個股作為投資上的標的。 3 v3 }1 u3 @0 i3 [" B) i
1 t: h: q0 ^3 ~9 v本益比評價並非一體適用於所有產業: 1 _- _7 n+ D( R2 q7 p3 l
6 o, P" G4 ?# N: ^5 x8 V% o: h8 c
本益比這個評價指標,並非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個股與產業,舉例來說,景氣循環週期較短的產業,其獲利將受到景氣循環影響較深,例如DRAM、TFT LCD、原物料、營建....等等,相關廠商在景氣高峰時獲利驚人,但是在景氣衰退時也是虧損的嚇人,況且這類型公司的股價經常提早反應"獲利下滑" 1~2個月,所以景氣高峰時這類型個股的本益比通常約8~10倍,景氣衰退後本益比通常落到5、6倍,甚至公司開始出現虧損時,本益比為負值(無意義),所以市場有句俗語來描寫這類型的產業與公司....買在高本益比,賣在低本益比!
$ C) t, H" z, d* M) X( r6 ]+ X ) k) f7 U$ x$ C7 b: z1 c
- |& K( i+ o2 e" w4 ?9 I1 H* e& n" Y3 J5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