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權值股;鴻海 – 鴻海引進超級董事 攻機器人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5-6-26 06:52: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6月2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郭董唱旺鴻海:今年燦爛光明

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尹慧中/台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25)日在股東會上為集團未來發展前景定調,三大成長動能包含工業4.0、中國及印度龐大內需消費市場,以及智慧型手機持續爆發成長,讓鴻海前景「一片燦爛光明」,也讓他「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激情」。

對於鴻海今年營運,郭台銘說,鴻海不會給大家驚訝,不會說突然這一季虧錢,全年營收維持年增率不低於一成的目標,內部則定年增15%,獲利不會比去年差。

鴻海昨天股東會,小股東把握與郭董面對面交流機會,發言踴躍,因此會議從早上9時開到下午將近4時才結束。股東詢問今年獲利表現可否維持去年年成長22%水準。郭台銘說:「有信心。」透露今年鴻海集團營收、獲利均可望同步再寫新猷。

郭董看多營運,外資也「用力買」回應,昨天外資大買3.1萬餘張,居台股買超第一,連四個交易日買超。鴻海昨天股價漲1.4元、收99元。

郭台銘直言,這二年到三年鴻海是集團的轉型關鍵年,「很快會有轉型變化的產品出來」,不僅硬體出貨成長,也會有服務業務,迎接虛實整合時代。他並欽點集團中最具成長態勢的兩家公司,分別是工業電腦廠樺漢與半導體封裝廠F-訊芯。

昨日股東會上,郭台銘多次提到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他表示,集團發展方向「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加上物聯網汽車,都與工業4.0息息相關,這些也是鴻海的強項,全球的成長趨勢跟集團發展非常吻合,因此「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激情」。

郭台銘強調,鴻海在工業4.0是「非常重要的Player(一員)」,集團累積40年的模具經驗都將成為大數據,並用雲端處理技術把訊息快速連結。

近期鴻海被中國大陸選為「中國製造2025的標竿企業」,將利用大數據掌控在印度、巴西的工廠。在工業4.0之下,不僅降低庫存、增加服務的附加價值,工業自動化也提高毛利率表現,「大數據變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郭台銘也表示,對製造業仍相當有信心,鴻海集團已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為全球製造總量最大的企業、幾乎沒有對手,並且還要持續擴大市占率,加上還有關鍵零組件的優勢,對手除了低價搶單,也很難有其他方式競爭。
 樓主| 發表於 2015-6-30 07:18: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6-30 07:20 編輯

轉貼2015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攜歐商 投資法物聯網

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鴻海再次出手投資新創公司,這次聚焦歐洲市場,外電報導,鴻海攜手歐洲電信運營商Orange、瑞士電信公司Swisscom,以及荷蘭電信公司KPN旗下創投基金KPN Ventures等,投資法國雲端解決方案「Actility」,藉此強化集團物聯網與電動車布局。

此次「Actility」投資案總規模約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億元)。鴻海昨(29)日證實該投資案,但並未透露集團投資金額與持股比例。此外,鴻海也加入「LoRA物聯網聯盟」,與思科、IBM等國際大廠同為共同聯盟會員,目標建置低功耗廣域網路(LPWAN),以加速推動物聯網、機器對機器、智慧城市,以及工業應用時代來臨。

Actility於2010年於法國巴黎成立,主要產品為「ThingPark」平台,為不同企業的物聯網開發進行部署。鴻海副總裁暨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表示,鴻海集團正在轉變成一個高科技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包括硬體生產製造與軟體服務提升附加價值。

呂芳銘指出,透過此次策略性投資,將擴大與Actility在物聯網上的合作,集團將充分利用強大的網絡,加速物聯網生態系統發展,將應用其LoRaWAN技術與物聯網溝通平台解決方案至台灣、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

鴻海此次布局,各界多抱持正面看待。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總監趙祖佑表示,物聯網剛起飛,現在全球有相當多新創公司打造物聯網領域發展平台。

評析
鴻海集團正在轉變成一個高科技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包括硬體生產製造與軟體服務提升附加價值。

 樓主| 發表於 2015-7-6 09: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6 09:16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郭董兌現 鴻海股東4G優惠出爐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日前股東會小股東起鬨,要鴻海送手機,手機雖未到手,但郭董承諾的電信優惠卻已登場,鴻海祭出原股東不論持股多寡,即使1股也可拿持股證明,到亞太電信申辦門號,享有前6個月免繳月租的優惠,初估優惠金額可達2,988~8,388元,大致與一支中低階手機價格相當。

上月25日、鴻海股東會上承諾要給小股東優惠的郭董,不到一周火速決定「鴻海股東亞太電信Gt 4G專屬優惠方案」。

鴻海指出,從7月10日起至9月30日止,鴻海原股東只要備齊所需證明文件,不管是搭配手機專案或單辦門號,到亞太電信全國直營、加盟門市,或是利用亞太網路門市,來申辦「鴻海股東亞太電信Gt 4G專屬優惠方案」,可立即享受五大指定資費前6個月免月租優惠,紮紮實實省下2,988至8,388元。

所謂「鴻海原股東」,指的是今年股東會前股票停止過戶日(104年4月27日)前持有鴻海股票的股東。所謂股東證明文件,包括股東開會通知單、集保存摺,甚或是向股務代理福邦證券,索取的持股證明文件。

只要具優惠資格的鴻海股東,均可持證明文件,到亞太電信全省及網路門市申辦「Gt 4G鴻海/亞太股東專屬優惠方案」,選擇24/30期購機方案或12期單辦門號方案,搭配資費498/698/898/1,098/1,398型,從第二張帳單起算,足足6個月免繳月租費的優惠(不含破月),等同享有2,988至8,388元不等的資費優惠,相當於免費取得一支智慧型手機。

亞太電信強調,由於專屬方案非常優惠,所以每戶鴻海股東只能享有一門優惠。至於適用498/698/898/1098/1398五大資費方案,只要月付898元以上,就可享有4G上網吃到飽、網內通話、簡訊免費,另還贈送網外通話分鐘數80分鐘以上(含行動、市話)服務,原本優惠就傲視群雄,現加上前6個月免月租費,郭董對鴻海股東用心可見一斑。

評析
所謂「鴻海原股東」,指的是今年股東會前股票停止過戶日(104年4月27日)前持有鴻海股票的股東。所謂股東證明文件,包括股東開會通知單、集保存摺,甚或是向股務代理福邦證券,索取的持股證明文件。

 樓主| 發表於 2015-7-6 09: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7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又售GoPro持股 鴻海進帳7.5億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2317)旗下Foxteq Holdings昨日公告處分運動攝影機品牌大廠GoPro持股,估計獲利2421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5億元,這已是鴻海自去年以來第六度賣出GoPro,致持股比例快速下修至5.48%,截至目前為止,累計處分利益已追高至新台幣46.7億元。

Foxteq Holdings繼5月7日至5月28日大舉出脫GoPro普通股70萬4,480股後,昨日再公告,6月3日至7月1日期間,再處分GoPro普通股65萬股,平均每單位交易價格為53.6美元,交易總金額3483萬美元,處分利益為2421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5億元。

鴻海指出,Foxteq Holdings處分GoPro持股,是為了實現部分投資利益。 Foxteq Holdings去年來共6度公告出脫GoPro持股,經統計,Foxteq Holdings現還握有735萬股GoPro股份,持股比率約5.48%。
 樓主| 發表於 2015-7-6 09:27: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6 09:28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百萬機器人王國 再等等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2317)的「百萬機器人大軍」還沒這麼快!統領鴻海機器人軍團的「鴻海集團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家鵬初估,以目前鴻海大陸廠區的機器人約5萬台、年增產1萬台的速率計算,截至2020年止可達10萬台、帶動的自動化程度只來到3成。

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今年2月27日發售由鴻海製造的仿真人形機器人「Pepper」,販售對象是應用程式的研發人員,限量300部,上午10點起接受網路訂購,開放不到1分鐘就售完,最後還因超額訂購,不得不用抽籤來決定誰是幸運者。

爆紅的「Pepper」,為低調耕耘機器人市場的鴻海帶來超高知名度,身為鴻海機器人幕後操刀者的戴家鵬指出,現中國廠區已有5萬台可供操作的機器人,另還有成千上百個自動化設備,未來每年還會再新增1萬台機器人,現主要生產地在廣東深圳和山西晉城,員工總數為1,600人。

早先市場傳出鴻海機器人「Foxbot」每台要價2~2.5萬美元,平均每個機器人可組裝3萬台裝置,不過,當時面對外界提問,鴻海一律以機器人現仍不敷使用,不會對外販售來回應。不過,日前戴家鵬已鬆口,強調Foxbot很快就會在中國上市,首位客戶是中國製造商,至於細節則未透露。

戴家鵬強調,現產出的機器人可完成20多項生產任務,包括沖壓、印刷、打磨、包裝和測試等高難度動作都難不了它,不過這些機器人主要是用來取代「3D」崗位的員工,所謂3D指的是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和無聊(dull)的工作,而不是單純用來取代人工。

對於進度遠遠落後郭董所謂的「百萬機器大軍」,戴家鵬解釋說,進軍機器人領域並不容易,尤其是機器人要仿真人做到肢體協調,中間要經過很多試誤的過程,尤其是在產品周期愈來愈短的科技業,難度更高。如何讓機器人在幾個月後,可以透過格式化或是程式設計,得以一再被重複使用,這確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所以說「機器人不單是機器人,它還要是一種解決方案。」

事實上,不單只鴻海看好機器自動化的前景,廣東省政府也在今年初豪擲9,430億元人民幣,用來鼓勵生產機器人或是導入自動化生產的製造商。依規定,截至2018年止,只要符合規定的廣州、深圳和東莞廠商,均得以向廣東省政府申請2~5億元人民幣的年度補貼,連帶也在廣東省工業園區裡興起低階工業機器人導入風潮,初估至去年底止,當地就有多達20萬個智能機器人上線,顯見郭董說的「機器人是未來的趨勢」,確實是真知灼見。

評析
機器人是未來的趨勢
 樓主| 發表於 2015-7-7 16:17: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 08:29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7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投資未執行 越南撤鴻海執照

聯合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外電彭博引述越南報紙《Dau Tu》的報導指出,越南方面撤銷鴻海(2317)2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61.7億元的投資項目執照。越南媒體指出,鴻海2008年取得這項投資執照以來,就一直沒有執行這項計畫。

《Dau Tu》引述永福省(Vinh Phuc)投資促進局的消息指出,永福省撤銷鴻海在當地投資2億美元,興建電子、電腦、手機工廠的執照。對鴻海來說,61億元的投資額並不算大。

目前鴻海曾在2007年宣佈投入50億美元在越南各地建設工廠,但僅僅實施了一部分計劃,鴻海投資越南的廠房,主要集中設在越南北部的北江省及永福省的工業區內。

去年5月越南爆發排華及攻擊台商事件,鴻海還緊急將越南廠區放假三天,就是為了顧及員工安全。

法人則表示,蘋果主要生產據點都是以中國大陸為主,尤其是鴻海的鄭州廠、更是生產iPhone的大本營,而越南則是南韓廠三星電子的天下,因此近年來鴻海布局越南、在越南設廠的動作並不積極,主要還是考量整體零組件的供應鏈供貨狀況。

法人認為,隨著越南內需市場逐漸成長,鴻海的越南工廠就可轉型為貿易市場取向,在當地生產的產品立刻就可以在當地銷售,因此儘管近年來鴻海在越南的投資廠房規模並未明顯擴大,但是「棄之可惜」,留著也可發展當地貿易市場的營運中心。

受到中國大陸缺工、流動率高再加上工資快速上漲,今年年初、同為代工廠的仁寶就宣布,下半年將會啟動越南生產基地的規劃。

不過法人認為,對於鴻海來說,越南廠具有攻入當地內需市場的戰略意義,鴻海位在中國大陸的工廠,也將轉型為主打當地內需市場,鴻海不會將生產據點從中國大陸轉移到越南或是其他地方。


評析
對於鴻海來說,越南廠具有攻入當地內需市場的戰略意義,可發展當地貿易市場的營運中心。




 樓主| 發表於 2015-7-7 16:28: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7 16:30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Nokia揪鴻海 揮軍雙印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由鴻海代工製造的諾基亞(Nokia)平板電腦N1,繼1月初於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出現「秒殺」成績後,最近則傳出將進軍印度、印尼。由於涉及單一客戶,鴻海並不對此做評論;不過,近期雙方合作傳言不斷,像是與微軟的合約明年到期後,諾基亞可能攜手鴻海,重返智慧型手機市場。

N1是諾基亞委託鴻海設計、製造,為全球第1款導入USB Type-C連接埠的平板電腦。因N1螢幕尺寸達7.9吋、解析度達2K,厚度也只有6.9mm,所以在許多評測網站以及專業玩家間,經常把該產品與蘋果iPad mini相較,甚至有媒體暱稱此機為「iPad Mini殺手」。

N1在「1月登陸、5月攻台」後,外媒NPU報導,N1不僅在6月29日已獲得印尼官方認證,且在送證資料中還出現鴻海子公司「Futaihua Industrial」的名字,這讓外界猜測未來N1於印尼的銷售,可能藉由鴻海在當地的通路商關係大舉鋪貨。不過對於傳言,鴻海指出因涉及單一客戶,所以不予評論。

於此同時,在印度貿易情報網站「Zauba」資料庫中,也被發現N1以「測試」為由申請進口,似乎為將來的大舉販售留下伏筆。市場預期,下半年N1若能在這兩個人口達全球前5名的國家上市,將對於諾基亞的品牌價值、鴻海的業績貢獻,帶來相當程度挹注。

事實上,有關諾基亞、鴻海兩邊合作的相關傳言,還有6月下旬時諾基亞執行長Rajeev Suri明確指出,待明年與微軟的協議到期後,這家昔日手機霸主將重返市場。當時有外電點名,過去與其關係緊密的鴻海,將在機電整合、硬體生產上給予諾基亞協助,且可能在鴻海印度的工廠製造出貨。

據瞭解,儘管諾基亞曾研發自有作業系統Symbian,但在重返智慧型手機市場後,可能將改投Android陣營;今年稍早的MWC大展上,諾基亞便曾展出搭載該系統的手機。市場預期,未來諾基亞新手機銷售初期,將在印度、中國大陸與部分歐洲國家發售,之後再推展至世界各地。
評析
N1是諾基亞委託鴻海設計、製造,為全球第1款導入USB Type-C連接埠的平板電腦。

 樓主| 發表於 2015-7-12 07:28: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7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八大生活 進入測試階段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在別人眼中只是口號的「十一屏三網二雲」及「八大生活」,在鴻海努力多年,現已正式進入測試階段,據悉包括鴻海廠區甚或區外興建的「未來教室」都設有實驗區,鴻海距離實現以工業4.0為基礎的科技生活,似乎愈來愈近。

鴻海今年積極布局的「雲移物大智網」和機器人,藉以掌握全球工業4.0發展嶄新契機,近期傳出已有初步進展。

鴻海集團副總裁呂芳銘指出,鴻海集團過去在「十一屏三網二雲」以及八大生活,都只是片面學習,但現透過亞太電真正與消費者接觸,「現已將片斷的學習串起來」。

為了落實物聯網,呂芳銘說,鴻海開放了一個生產樓層,引進思科網路、HP伺服器,甚至甲骨文及戴爾的硬體來進行測試,目的就是想從中找出一個「開放」的「標準」,呂芳銘透露,現確實有很多不同的標準在測試中,對鴻海來說,聯網技術現根本不成問題,「現比較麻煩的,反倒是如何解決物聯網安全問題。」

至於鴻海說了很多年的在八大生活(包括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安全、健康、財產交易、環保交通等),現也已初露曙光。呂芳銘說,在教育生活部分,鴻海已敲定與台中女中、師大附中、新竹實驗中學進行合作,現台中女中及師大附中的「未來教室」已蓋好,至於新竹實驗中學則規畫將未來教室設在新大樓裡,除了這三所高中外,鴻海也聽從台大教授葉丙成的建議,將未來教室擴及偏鄉以及小學。

除了未來教室,智慧辦公室(SMART OFFICE)也在鴻海內部實驗中,呂芳銘指出,除了大陸二個廠區,台灣的土城、南港、內湖廠也都設有實驗區。呂芳銘指出,所謂未來辦公室,要做到任何人進入辦公室,隨便坐哪個位置,只要鍵入個人資料,那個位置馬上就可以將溫度、光源、桌椅高度,依個人需求即時調整。
 樓主| 發表於 2015-7-12 07:2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 08:29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新單滿載 Q2報喜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蘋果新單報到,身為蘋果最大代工夥伴的鴻海6月營收先迎春!不但6月合併營收以3,185.56億元跑贏歷年6月,就連第2季合併營收也創歷年同期新高。據了解,6月淡季不淡的鴻海,現已在為新單暖身,鄭州廠區日前悄悄展開招工行動,旺季效應也可期。

因颱風攪局,原本預定10日公布營收的鴻海,趕在前一天公布6月合併營收,合計6月營收3,185.56億元,較5月3,015.99億元成長5.62%,比去年同期微增0.49%。

雖然鴻海6月營收表現就今年來說,只算落在中段班,但與歷年6月相較,卻算是優等生。

由於iPhone6/6Plus銷售熱潮已過,市場現已將目光轉向即將登場iPhone 6S,連帶壓抑鴻海6月表現。鴻海證實,6月消費電子(Consumer)產品營收較5月下滑,不過在通訊(Communication)和電腦(Computing)逆勢成長下,6月營收還是較5月回溫,連帶拉抬第2季營收。合計第2季合併營收9,726.23億元,雖較第1季1.014兆元減少4.1%,但與去年同期8,790.94億元相較,仍成長10.6%,同時也是歷年第2季新高。

鴻海上半年營收合計達1兆9,869.47億元,較去年同期1兆7,623.97億元,成長12.74%。

法人指出,鴻海6月營收應算是符合預期,甚或是小幅優於預期,至於下半年展望,目前看來也屬樂觀。

法人表示,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出,蘋果要求供應商在今年底前,包括新款4.7吋和5.5吋iPhone的製造量,要達到8,500萬支到9,000萬支的水準,若消息屬實,即意味著蘋果新款iPhone的初期下單量,有機會創歷史新高,身為最大代工夥伴的鴻海,可望成為最大受惠者,據以判斷郭董要兌現今年股東會上的業績支票,包括今年營收成長不低於1成、獲利表現不會比去年差,看來難度應該不高。
評析
鴻海今年6月第2季合併營收均創歷年同期新高,蘋果新單開始發酵

 樓主| 發表於 2015-7-15 06:56: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15 07:04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重回印度 要蓋12座廠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相準印度的人口紅利,以及龐大內需市場,加上有新總理對製造業的全力相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決定大撒銀彈、重回印度設廠,預計2020年之前,一口氣設立10-12座廠,初估可帶來100萬個工作機會;對於投資印度,郭台銘說「我準備好了!」

前進印度,郭董動作愈來愈大,除了合資籌設太陽能廠外,隨著主力客戶小米傳出即將在8月量產,市場也盛傳,鴻海將在印度為蘋果設立組裝廠。

不過,郭台銘並不以此為滿,他接受印度媒體專訪時直言,未來5年,鴻海集團計畫在印度設立10-12座廠,可望釋出100萬個工作機會。此外,也考慮在德里、孟買(Mumbai)、班加羅爾(Bengaluru)、海得拉巴(Hyderabad)設立育成中心。

郭台銘信心滿滿的說,「我準備好了」,但前提是「還要靠印度政府幫忙、促成。」

重回印度市場的鴻海,雖然先前在南印清奈(Chennai)的投資鎩羽而歸,但這次可是做足了準備,還特別派遣先鋒部隊,做地毯性的考察。提到印度,郭台銘如數家珍,強調「印度哪個省對製造業最友善,我們就從那裡開始」。

提到前次失敗,郭台銘表示,是因當時印度政府對製造業的支持不足,但現在情況已全數改觀,「(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推動『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技能印度』(Skill India)等政策,現印度已有軟體和內容,但還需要硬體。」,至於「硬體的支援,我們可以提供。」

10-12個未來工廠所要服務的對象是誰呢?除了報載的小米和蘋果外,郭台銘也鬆口指出,「考慮和本地品牌合作」,不單在當地生產零組件,也可以在設計上提供協助,讓印度品牌可以真正走出去。

不過,郭台銘強調,要達成「來印度製造」目標仍有瓶頸尚待克服,交通是其一。郭台銘打趣說,「我聽說到你們公司只要20分鐘,實際上卻花了1小時20分鐘」。此外,印度的基礎建設也不足,除了水電,中國兩年內4G普及率達98%,現印度4G僅1%,都有待加強。再者,印度各省稅務規定不同,想去哪做生意,都得個別解決,這也是問題。

外傳鴻海前進印度第一個廠的落腳地,落在莫迪出身的古茶拉底省,對此,郭台銘則表示,尚未拍板。

前進印度,郭台銘表示,鴻海集團將採夥伴策略,做為「互聯網+」(Internet Plus)大策略的一環。「鴻海不只是硬體製造商而已,包括資訊處理的內容和硬體、雲端、頻寬都很在行,未來我們會找印度企業做合作夥伴,共同去打造這些」。
評析
人口紅利,龐大內需市場,政府全力相挺,才能成就鴻海集團印度代工霸主

 樓主| 發表於 2015-7-15 07:06: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15 07:09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先市場、再工廠 郭董棄越赴印

工商時報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才傳出越南投資遭撤照,卻又傳出擴大印度投資,版圖轉換之快,讓人有如霧裡看花,連帶也使得鴻海『捨越南、攻印度』之說甚囂塵上。對越南,鴻海曾有期許,但當地去年發生的暴動,卻一舉打亂了鴻海布局,連帶激化了印度的意外之旅。應該說,鴻海現階段「攻印度」屬實,至於「捨越南」則未有進一步規畫。

外電日前傳出,越南宣布撤銷鴻海2億美元(約新台幣61.7億元)的投資項目執照,原因出在鴻海自2007年進軍越南至今,8年來僅在越南北部北江省及永福省的工業區內設廠,主攻通訊零組件的生產,員工數也不多,只有近千人。

鴻海市場布局由越南轉向印度,市場紛紛將矛頭指向去年5月、越南爆發史上最激烈的排華及攻擊台商事件,鴻海當時基於員工保全起見,還緊急宣布越南廠區放假3天。

不過,嚴格來說,鴻海前進印度,越南排華只是近因,遠因則出在主力客戶蘋果的供應鏈在越南不夠「集市」,且這麼多年來,越南的內需市場的表現,似乎也不如預期。

反觀印度,前有蘋果背書,相準蘋果想在印度內需市場大展身手,前進印度設廠,以降低生產成本,成了必殺技。後有小米新廠今年8月就將量產,兩者同為鴻海的大客戶,如鴻海可以前進印度設廠,等於一兼二顧。

郭台銘曾經說過「先有市場,再有工廠!」同樣的話,放在鴻海對於越南和印度二個地區的實際行動,就可說明一切。

根據IDC預測,印度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將達1.11億支,是全球第3大智慧型手機市場,相較12億多的人口總數,普及率僅10%,成長潛力無限,對於全球第一大手機代工廠鴻海而言,前進印度,捨我其誰;至於越南,雖然目前商機還不大,但時間會改變一切,或者再過五年、十年,越南還是有機會成為郭董手中最重要的一顆棋。

評析
說穿了就是利益而已
 樓主| 發表於 2015-7-15 07: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15 07:13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 擬擴大錢進捷克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的投資版圖又將擴大,捷克工業部傳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擬在7月下旬造訪捷克,擴大對捷克投資,金額上看數10億元捷克克朗,投資標的涵蓋研究中心和設計中心。

繼宣布撒銀彈、擴大印度投資,未來5年擬在當地興建10至12個新廠後,鴻海又將觸角伸到歐洲,路透社網站昨日引述捷克工業部消息指出,鴻海集團計畫在捷克擴大投資,初估投資金額達數10億元捷克克朗,這對陷入歐債危機的捷克來說,金援的效益顯著。

外傳為了此投資案,郭台銘7月下旬還將親自飛往捷克,並在7月21日,與捷克總理索布卡(Bohuslav Sobotka)會面,屆時雙方會針對此案簽署相關合作備忘錄,由於該合作案尚未簽訂合作協定,對於相關細節,雙方都三緘其口。

前進捷克,鴻海並非第一次,事實上,捷克原本就是鴻海歐洲總部,鴻海在當地廠區的規模不小,主攻的是LCD面板模組、監視器與電腦零組件等的生產,就出口額來說,也躋身捷克前三大出口商。

由於鴻海在捷克原本就有廠,就產業前景來看,短期內也沒有急速擴充產線的需求,再加上此波投資金額並不大,外界揣測鴻海這次就算是要擴大捷克投資,重點應該也不會擺在設廠上,而是放在籌設研發中心或是設計中心,目的就在落實鴻海既有的「一地設計、三地製造、全球交貨」的CMM策略。
評析
成本極小化,利益極大化

 樓主| 發表於 2015-7-15 07: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15 07:16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新蘋板來了 鴻海大小通吃

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市場傳出,蘋果下半年耶誕旺季將推出大、小尺寸的平板電腦,即12.9吋的iPad Pro和7.9吋iPad mini,同時這兩款新產品的組裝訂單全由鴻海拿下,通吃蘋果平板商機。
不過屬於中間尺寸、9.7吋的iPad Air 3,傳出將延後推出。蘋果傳要推出iPad Pro已經有一兩年的時間,原先市場猜測去年年底要推出,後又傳出因缺乏關鍵零組件,至少得要到明年上半年才會問世,但現在似乎有提早的跡象。

富邦投顧下游硬體分析師廖顯毅指出,現在看來蘋果可望於下半年推出新品,且因為蘋果希望將市場聚焦在iPad Pro,並讓主要組裝廠鴻海能順利量產、調配產能,因此也傳出打算今年將暫時不會推出新改款的9.7吋iPad Air 3。而這也將是蘋果自2010年推出iPad產品以來,首度未在當年針對9.7吋產品推出新品。

蘋果平板電腦去年銷售不如預期,原先市場也預期,小尺寸的iPad mini今年可能不會推出,廖顯毅則表示,蘋果仍將預計今年推出iPad mini 4,但是很有可能將是「末代產品」,蘋果未來將會把主力放在大尺寸的iPad Pro。

在訂單的分布上,iPad Pro將由鴻海獨家代工,而iPad mini部分,過去組裝則為鴻海與和碩分食,今年則可能全數由鴻海拿下。

在其他零組件方面,iPad Pro相關供應鏈大致維持原先平板電腦相關供應鏈名單,據了解,面板將由日本的夏普與南韓的三星供貨,大量量產後則將由夏普為主要供應商。觸控面板方面,則由鴻海旗下F-GIS業成與TPK供貨。

至於在金屬機殼方面,三大金屬機殼廠商鴻準、可成與F-鎧勝原本就是平板電腦的供應鏈,這部分訂單也將延續。

蘋果平板電腦整體銷整體出貨量從2013年達到高峰後,2014年起開始衰退、今年預估出貨量也將再下滑,法人預估今年蘋果平板電腦整體出貨量估僅有4,600萬台,年減28%。

評析
蘋果的滋味,鴻海最知道
 樓主| 發表於 2015-8-2 08:34: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0 05:48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印度設廠 多家客戶聲聲催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2317)印度設廠的「口袋客戶」名單浮現!繼市場傳出蘋果、小米、富可視(Infocus)後,也傳出微軟(Microsoft)要求鴻海加速在印度投產。此外,包括亞馬遜(Amazon)、戴爾(Dell)和思科(Cisco)都納入鴻海的口袋客戶名單中。由此看來,郭董的「5年內計畫斥資逾20億美元,在印度籌設10至12個新廠」宣示所言不虛。

相準印度商機,不單蘋果、小米、富可視攜手鴻海前進印度,外傳微軟也於日前找上鴻海,希望鴻海可以比照小米、富可視模式,在其印度廠內,為微軟代工智慧型手機。如果雙方順利搭上線,推測微軟名下的二款智慧型手機,都有可能會移師到印度生產。

由於該案已洽商一段時間,印度當地甚至傳出,微軟與鴻海洽談合作,現已接近拍板階段。若成局,在印度生產Windows手機,就將跨出歷史的第一步。

對此,鴻海僅表示,不針對個別客戶或是單一產品評論。

事實上,早先富智康國際董事主席童文欣就曾露出口風,強調富智康接洽的客戶並不單只有小米或是富可視而已,還有很多客戶也有接觸。雖然,童文欣並不願進一步透露潛在客戶名單,不過從近期市場將矛頭指向蘋果、微軟,甚至亞馬遜、戴爾和思科,甚至還傳出鴻海有意和日本軟銀合資,在印度設廠生產電信產品,種種跡象看來,鴻海進軍印度市場,這一次陣仗不小。

據悉,微軟對於轉進印度生產,原本就有高度興趣,當初之所以以54.4億歐元(75億美元)買下諾基亞,其名下擁有印度手機生產廠也是誘因之一,誰知後因諾基亞與印度賦稅署出現紛爭,受限於稅務糾紛已進入司法階段,諾基亞印度廠並未納入該筆交易中,微軟前進印度生產智慧手機宣告夢碎。連帶的,諾基亞印度廠被迫關閉,就連接諾基亞代工訂單的鴻海也遭到池魚之殃,於去年底宣布印度廠熄燈。

如今,不單鴻海打算捲土重來,再度搶進印度代工市場,就連微軟也打算一圓當初的印度夢,市場推測,雙方攜手可能性不低。

由於現正在為小米和富可視代工、位於Sri省的手機代工廠,日產能僅一萬支,雖然小米、富可視都未揭露實際下單量,不過,應已佔掉大部分的產能,如今客戶若再新增微軟,以現今的產能推測,再擴產的機率不低。

 樓主| 發表於 2015-8-2 08:3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 08:39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印度製造手機 再下一城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2317)前進印度,未來5年擬在印度籌設10至~12個新廠,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才「喊聲」,各家業者就爭相舉手報名,繼小米、富可視(InFocus)、微軟之後,市場再傳印度最大電信公司Bharti Airtel,也與鴻海接洽,希望為其代工4G手機,鴻海口袋客戶名單再添新手。

不單牛仔很忙,鴻海今年夏天也很忙,特別在印度市場,外傳鴻海已開始在印度生產智慧手機,且已出貨小米及富可視,緊接著,又傳鴻海可能會在印度興建iPhone工廠,有了蘋果掛保證,印度市場頓時炙手可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連帶也使得代工王鴻海訂單接不完。

相準鴻海的代工技術,不單國際大廠紛紛招手,連印度當地的電信商也想借重鴻海的長才。傳印度電信商Bharti Airtel有意找鴻海為其作嫁,推出自有品牌的4G智慧型手機,目標價位設定在4,000至12,000元印度盧比,上市日期就挑在今年底、約10~11月間開賣。

事實上,Airtel和鴻海早就是盟友,今年6月中,日本軟銀前進印度,搶佔潔淨能源商機,當時找上的盟友除了鴻海外,另一個策略夥伴Bharti Enterprise(巴提企業)就是Airtel的母公司。

據悉Airtel之所以這麼急著推出自有品牌產品,就是希望趕在另一家印度電信商Reliance Jio Infocomm之前,搶佔4G電信服務市場,外傳Reliance Jio Infocomm規畫在今年底推出LTE服務、同時推出自有品牌LTE智慧手機,Airtel此番大陣仗地找上鴻海,且上市日期還特別挑在10、11月,頗有後發先至的味道。

甚至印度當地有一說,Airtel高層甚至在日前股東會上放話,為迎戰Reliance Jio Infocomm,不排除會將4G智慧型手機的價格下壓到不到4,000元印度盧比,顯示印度當地的電信市場也是煙硝味十足。

早在3年前,Airtel就在加爾各答推出印度第一個4G服務,包括那格浦爾,奧蘭加巴德,班加羅爾,浦那,昌迪加爾和帕蒂亞拉等城市都提供跨區服務,此外,德里、海得拉巴、Vizag港、馬杜賴、欽奈、哥印拜陀和孟買,現也已進入4G測試階段,如今透過手機綁約,增加客戶對其電信服務的黏著度,看來Airtel爭4G印度市佔,可是有備而來。

評析
鴻海未來的重心就是印度
 樓主| 發表於 2015-8-2 08:4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 08:49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工業4.0布局 擴及全球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工業4.0」布局快馬加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今年的股東會上打包票說,「鴻海發展工業4.0,不會輸給任何人」,支票才剛開出不到一個月,鴻海「工業4.0」全球布局就已開向第三站,從中國、印度,到新近簽約的捷克,鴻海「工業4.0」布局已一路由中亞、南亞擴及歐洲。

「中國製造2025」來了!但早在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出中國將朝向「智能製造」發展前,鴻海就已布局工業4.0,雖一直鴨子划水,但泛起的漣漪已逐漸擴大。

對工業4.0的布局,鴻海在中國步伐邁得最早,除了眾所周知的百萬機器人大軍外,設於貴安新區的富士康第四代綠色園區,數據中心數也由去年的1座,激增至今年的11座,未來可能以6倍速成長。

為了布局工業4.0,鴻海去年7月撒大錢,拿下南韓SK集團(鮮京集團)旗下控股公司SK C&C公司4.9%持股,躍升SK C&C第二大股東。果不其然,手中握有韓國最大數據中心的SK C&C緊跟著在今年3月,就和鴻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雙方將攜手前進大陸IT服務市場。

前進鴻海最近投資的大熱門─印度,自然也少不了大數據,據傳鴻海現已在印度孟買、班加羅爾、海德拉巴等一線城市建立數據中心、科技研發育成中心,也積極與當地物聯網新創企業接觸,不排除投資當地業者,建構供應鏈生態系統。

鴻海除了放眼亞洲,主掌歐洲製造中心的捷克,也成了新一輪的典範轉移要塞。未來鴻海規畫投入31餘億元,在當地興建研發設計中心以及數據中心,目標是希望藉由大數據的幫助,提升捷計的生產效率,真正做到「智慧生產」。

郭台銘在今年股東會上曾提及,他讀了一份非常機密的報告,報告指出1990年時美國、歐盟及日本為主導世界經濟的三大區域,當時占世界GDP總量73%,但到了2014、15年佔比已降至48%,預期至2050年將只剩28%,這顯示世界經濟影響力已出現區塊移轉的現象。他並鐵口直斷的說,新興市場未來將具備強大的經濟影響力,由鴻海近期積極在新興市場進行工業4.0的布局來看,郭董看好新興市場的心情不言而喻。
評析
鴻海「工業4.0」布局已一路由中亞、南亞擴及歐洲。


 樓主| 發表於 2015-8-2 08:52: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0 05:49 編輯

轉貼2015年7月3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iPhone6S爆單 鴻海瘋加班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iPhone6S單來了,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區繃緊神經應戰,外傳預定招募的10萬大軍即將在8月1日成軍,外加機器人Foxbot助陣,還是不足以應付急遽增加的訂單,為此鄭州廠已全線啟動加班制,且加班時數由3小時起跳,目標朝向全年出貨1.2億支iPhone前進。

iPhone6S、6S Plus廬山真面目即將揭曉,在上游零組件廠相繼交貨後,現零組件已全數交付給鄭州廠,並已展開組裝作業。

為了因應激增的訂單,鄭州廠不僅急聘10萬名新兵,且已全面啟動加班制。

iPhone6/6Plus在大陸市場掀起銷售熱潮,連帶也使得對於即將接棒上陣的iPhone6S、6S Plus寄予厚望。為了做好準備,鄭州廠區早在7月就展開擴大徵人動作,且一口氣就計畫新增10萬大兵,除須簽訂勞動合同的短期工和長期工之外,也開放了臨時工招聘,且隨到隨聘,不限名額。近期幾乎每天新增的工作人數都逾上千人,據悉鄭州廠招聘行動即將在8月1日截止,意味著原先預定招聘的10萬大軍,已經成軍。

儘管招聘新手過程很順利,不過面對激增的iPhone6S、6S Plus訂單,還是有去化不易之感,外傳鄭州廠員工已全線投入加班作業,且因iPhone 6S單量太大,已改採「上6休1」(每工作6天休息1天)的模式,等於每個月只放4天假。

至於有多少員工參與加班?每人加班時數多少?目前為此,並沒有確切消息傳出,不過據側面了解,鄭州廠第一線新進員工一個月底薪約1,900元人民幣,但只要每天加班3小時,月薪就可望超出3,500元人民幣,現只知鄭州廠多數員工月薪都已超出3,500元人民幣。

為了確保勞工權益,一般鄭州廠在有加班需求時,都會先行發放問卷,請員工填寫,表達加班的意願,如員工不願加班,也可以跟組長講明,並不會強迫。

依據鄭州廠現行規定,周間加班費每小時是16.2元人民幣,周六提高至24.6元人民幣,周日更加碼到32.4元人民幣,如果碰到國定假日,還會發放3倍工資,夜班人員,除了有加班費可領,還有額外的夜間補貼可領,由於加班費十分可觀,一般員工加班的意願都不低。


評析
iPhone6S爆單iPhone6S熱賣
 樓主| 發表於 2015-8-10 05:50: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0 05:53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機器人 千台1分鐘賣光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由鴻海代工的機器人Pepper網上二度稱捷,連續二次達成一分鐘完售的任務,在成功打入家庭、餐廳、銀行後,10月1日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還將趁勝追擊,推出只租不賣的企業商用版,期待可以年產1萬台的速度,快速地將Pepper由日本推向大陸、美國等海外市場去。

鴻海與軟銀合作開發的人型機器人Pepper昨日再度開賣,依然搶爆,限量1,000台不到1分鐘就完售。

由日本軟銀、阿里巴巴、鴻海共同投資的SoftBank Robotics為怕顧客向隅,昨日提前預告,第3批Pepper將在8月29日在網上開賣,定價約19萬8,000日圓(約合台幣約5萬元),依然限量1千台。另加碼預告10月1日將推出只租不賣企業商用版Pepper,現暫定月租金為5萬5,000日圓(約合台幣約1.4萬元),合約為期36個月,此舉等於宣告Pepper將由家用正式跨入商用租賃市場。

據悉商用的Pepper功能更為強大,為便於Pepper接觸更多潛在客戶,商用Pepper特別內建了標準應用程式,除了會主動和客戶打招呼,還可回答顧客問題、進行演講、做產品解說,甚至可透過玩遊戲進行互動,甚至記錄客戶的反應。除了內建的標準應用程式外,商用Pepper也可以接受Pepper商務企業客戶量身定做,針對其需求,設計可配搭其業務的應用軟體。

此外,軟銀也規畫推出Pepper商務平台,方便企業下載程式、進行數據及互動分析、管理應用程式或提供其他快速支援。

Pepper網上熱銷即將進入第三輪,透過限量1千台的飢餓行銷,Pepper成功打響名號,也使得同時相中此市場的三位好朋友,包括軟銀社長孫正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Pepper愈來愈具信心,而呼應孫正義喊出希望建立月銷1,000台的生產體制,鴻海也積極的朝向年產1萬台的方向努力,未來則期待可以將Pepper從日本推向國際,甚或進一步銷往中國大陸、美國等海外市場。

評析
機器人時代來臨


 樓主| 發表於 2015-8-10 05:54: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6 19:51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鴻海下半年很忙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迎旺季,鴻海訂單紛來沓至,除了印度廠產能一開出就被搶訂一空,鄭州廠也因外傳即將在9月上市的iPhone 6S忙翻,不得不全面加班因應,就連任天堂次世代的家用遊戲機NX,也傳出指名鴻海集團代工,且最遲今年10月啟動生產,鴻海下半年忙翻。

台灣主計總處日前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只有0.64%,較今年5月預測的3.05%大幅減少2.41個百分點,創下11季以來新低,推究原因主要是出在出口遭遇大逆風,但經濟不景氣卻絲毫未在鴻海身上嗅出味道。

鴻海近期佳音頻傳,除了已入袋的iPhone 6S外,外傳任天堂已與鴻海團簽署合同,揚言最遲今年10月開始組裝生產。

雖然任天堂在最新出爐的獲利報告,僅概估今年第二季(4月到6月),Wii U的銷量為47萬台,較去年同期下滑8%,但全球銷量已經超過1,000萬台,達1,010萬台,市場樂觀預估,Wii U從今年4月起算至明年3月,銷量應有機會挑戰340萬台,且拜日圓貶值效益啟動,任天堂上季財報(4至6月)本業順利轉虧為盈,且表現遠遠超出分析師預期。

順利繳出佳績的任天堂打算趁勝追擊,外傳任天堂已在頻頻催促代工廠鴻海集團,加緊組裝進度,希望可以趕在今年底前,順利上市。

就連已經入袋的iPhone 6S也趕來報喜,根據日本蘋果情報網站iPhone Mania報導,蘋果上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財報,截至2015年6月底為止的帳外(off-balance sheet)交易額達265億美元,不但年增26%、就連季增幅度也達到15%,其中用來支付供應商的金額就達到220億美元,分別較去年及上一季成長41%及14%,顯示供應鏈商的出貨金額將大舉攀升。外資據此大膽推測,iPhone 6S銷售不單有機會超越去年iPhone 6的銷售水準,甚至還可能刷新歷代iPhone銷售紀錄。
評析
下半年忙翻,股價是否也漲翻


 樓主| 發表於 2015-8-16 19:54: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6 20:02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夏普鬆口 鴻夏戀再起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夏戀再起?日本夏普(Sharp)社長高橋興三在財報會議上鬆口,可考慮和他公司進行合作,甚至接受其他公司以過半股權方式入股面板事業。貌似認錯的夏普,再度給了鴻夏戀起死回生的想像空間。

跌跌不休的日圓,救不起日本夏普!去年首季(4至6月)風光繳出21億日圓營業獲利的夏普,今年營運卻急轉直下,不但宣告退出北美電視市場,且今年首季營業損失還放大至137億日圓,截至2015年6月底為止,夏普面板庫存已達1.67個月,較3月底的1.46個月,多出0.21個月,為了減少面板庫存,夏普上季更大膽祭出減產措施,其生產智慧型手機專用的高解析度面板廠稼動率已降至2至3成,但市況依然未見好轉,現暫估減產行動有可能會延續到今年9月。

夏普業績的急速惡化,似乎出乎高橋興三的意料之外。

高橋興三才剛在今年5月放話,完全不考慮分拆液晶面板事業,也不考慮讓外部企業入股面板事業,他強調,若缺少液晶面板這塊,營運計畫就不可能實現,因此面板事業絕對不可能分拆,即使是小量的股權或是資產,都不可拆,否則就等同是放棄中期營運計畫。

不過,才短短2個月,高橋興三不但認錯,而且態度180度大轉變。市場傳出高橋興三在7月31日舉行財報會議上已鬆口,表示考慮分拆面板事業、或考慮和其他公司進行合作,甚或接受其他公司入股面板事業,原因自然是因為面板事業遭遇競爭,比5月時更為嚴峻。

高橋興三在財報會議上主動示好,表示不但投資比例不會特別設限,且還會考慮其他廣泛合作的可能性,市場從高橋興三談話推敲,推測夏普極有可能接受外部企業持有其面板事業過半的股權,這也使得鴻海入股的機會大增。

快速崩壞的夏普,讓鴻夏戀憑添變數,甚至有法人唱衰,現在的夏普,可能連鴻海也不想淌渾水了。

不過,對於鴻夏戀表現一直有情有義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才剛在今年股東會上回應小股東「為何一直不放棄夏普」的提問,他說,台廠與日本是互補大於競爭,與韓國則是pure competition(純粹是競爭),而且是血淋淋的競爭。「有了夏普,我們在面板技術上,可與韓國的差距縮短。」看來郭董依然對鴻夏戀念念不忘。

如今機會又來了,鴻夏戀談不談得成,發球權似乎又回到了鴻海手中。
 樓主| 發表於 2015-8-16 20:05: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6 20:12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阿里軟銀再合體  參股印度電商三哥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3大超級好朋友鴻海集團、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以及日本軟銀再合體,傳齊向印度電商Snapdeal招手擬組成同盟,對另一印度電商Flipkart和正在印度擴大投資的美國亞馬遜宣戰,印度電商龍頭寶座爭奪戰一觸即發。

人潮即是錢潮,擁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在阿里巴巴登高一呼下,市場規模已直逼1800億美元,市場如此吸引人,引得擁有全球第二大人口國的印度欣羨不已,相較於中國大陸,去年印度電商市場規模僅23億美元,反倒顯得市場成長潛力可期。

相準印度成長商機,3大超級好朋友鴻海集團、阿里巴巴、日本軟銀近日又聯手出擊,傳三者將合資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參與Snapdeal約5億元的募資案,由於Snapdeal現有市值已達50億美元,外傳阿里巴巴和鴻海集團將各別出資2億多美元,目標就是希望拿下Snapdeal的1成股權。

至於在Snapdeal前一輪募資已搶先卡位、投資6.27億美元的軟銀,這次也不會缺席。

不過,包括鴻海在內,傳言有意參與投資者都未針對此次投資額做出說明。

Snapdeal為印度知名的電商,創始於2010年,現市場規模僅次於印度本土電商Flipkart和來自美國的亞馬遜。

近幾年印度電商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去年7月,Flipkart突然宣佈從摩根士丹利、俄羅斯DST等公司獲得10億美元的單筆投資,一舉將公司市值推升至50億美元,Flipkart甚至揚言,未來將朝向千億美元市值的目標前進,且在Flipkart募資的消息見報次日,亞馬遜也隨即宣布將擴大對印度投資20億美元。

為了突圍而出,Snapdeal跟進在去年宣布將著手構建全新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且隨之展開收購行動,找尋一些與其業務可以進行垂直或是水平整合的電子商務公司投資,光去年就收購了提供電視和手機話費儲值服務的Free Charge公司,以及個人融資平台業者Rupee Power。

不同於Flipkart和亞馬遜印度網站都將焦點聚焦在實體商品的銷售,Snapdeal希望將所有的交易都轉移到網路平台來,其營運模式和阿里巴巴極為類似,強調會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買家,提供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網路交易平台。

也正因為如此,市場極為看好Snapdeal和3位超級好朋友的全新組合,認為可以透過阿里巴巴和日本軟銀的軟實力,和鴻海集團的硬底子相整合,形成真正的軟硬整合、虛實合一,成功的在印度電商市場闖出新名號。
評析
去年印度電商市場規模僅23億美元,顯然市場成長潛力可期。

 樓主| 發表於 2015-8-16 20:14: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6 20:16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印度代工版圖再升級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印度代工版圖再現升級版,外傳索尼(Sony)近期也來軋一角,擬委請鴻海印度廠出馬代工,首批2款43吋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液晶電視模組已敲定印度時間4日出貨。鴻海印度代工忙,客戶接不完,從智慧型手機跨足電視,可謂是事業愈做愈大。

鴻海布局印度腳步加快,就連日本大廠索尼也傳出擬攜手鴻海富士康,在印度製造液晶電視產品的消息。外傳索尼在印度的首發,主打的是2款43吋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液晶電視模組,該筆訂單已委由富士康印度子公司Competition TeamTechnology位於斯利柏倫菩德(Sriperumbudur)的工廠製造,並已在印度當地時間4日出貨。

由於索尼原本就是鴻海的老搭檔,雖在異地重啟合作,但合作進展的十分順利,據悉索尼有意將電視尺寸擴及22吋到43吋全系列,除了供印度內銷,也考慮出口,如果市場接受度不錯,索尼也直言,未來不排除考慮自行在印度設廠。

就索尼的全球布局言之,印度儼然已成為索尼全球第四大市場,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經統計在2014年至2015年間,索尼印度靠著銷售電視和智慧型手機,即締造了10600億盧比的銷售業績,幾乎佔索尼全球4成的營收。

事實上,索尼也非印度市場的生手,索尼登陸印度的時間很早,但由於當時市場還不夠成熟,索尼不得不於2004年關掉位於Haryana、主攻家庭影音設備的工廠,如今索尼規畫重返印度,這個舊廠也重新被啟用,用來生產電視影音專用的零組件。

印度總理莫迪倡議的「Made in India」政策,今年快速地在全球發酵,搶得先機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今年7月初打包票,要在2020年前,砸下120億美元,在印度蓋10至12個工廠,聘僱上百萬名印度勞工,當時看似遠期支票的諾言,如今一一兌現,隨著印度製造愈來愈夯,鴻海口袋客戶名單也一一浮出檯面,從蘋果、小米、富可視(InFocus)、微軟、印度電信商Airtel等,如今靠索尼推一把,成功將訂單領域由智慧型手機擴及電視,鴻海的印度製造夢,愈來愈築夢踏實。

評析
鴻海印度代工忙,客戶接不完,從智慧型手機跨足電視,可謂是事業愈做愈大。
 樓主| 發表於 2015-8-17 07:12: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7 07:14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大軍 打造印度蘋果鏈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印度蘋果來了!傳鴻海將和印度阿達尼集團(Gautam Adani)聯手在印度籌設蘋果生產線,合資金額上看50億美元,目標年產4億支iPhone,除用以搶食印度內銷市場外,還將放眼中東、非洲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

相準智慧手機熱銷地

美國波士頓著名的信息技術、通信行業和消費科技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預言,2019年前,印度可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銷售市場,也看好新興市場拉美、非洲和中東地區可望在2020年取代亞太地區,成為引領下一波智慧手機熱銷地。

相準此商機,前進印度動作最為積極的鴻海集團,由集團總裁郭台銘領軍上陣,光最近一個半月,郭董就親自跑了印度二趟。

郭台銘目前再訪印度

目前人在印度的郭台銘,4日還特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記者會證實,鴻海結盟的印度夥伴除了電商Snapdeal、印度手機品牌廠Micromax外,現也在尋求和二手翻新品銷售公司GreenDust以及Adani集團進行合作,並強調未來鴻海集團不只想在印度組裝產品,還希望可以在整個供應鏈包括液晶電視、電池和其他電子產品,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為了打造印度蘋果,鴻海集團派出30多名幹部多次到印度考察,包括卡納塔卡(Karnataka)、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及古茶拉底(Gujarat)都曾入選,最終才拍板落腳在Adani集團位於蒙德拉(Mundra)及古茶拉底(Gujarat)的經濟特區裡,據傳廠地係由Adani提供。

可望與Adani合資設廠

針對此傳言,Adani企業指出,現雙方的合作還在協商階段,雙方也還未簽定合約。

雖然雙方均未針對合資金額,或是計畫生產的產品做出說明,不過,外傳郭台銘4日已親自向印度政府官員做過報告,說明整個投資計畫,簡報過程長達2.5小時。且4日受到此消息帶動,Adani股價還狂飆11.32%。

另外,印度經濟時報也引述可靠消息來源披露,未來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美元,初期將在Gujarat省和Karnataka省設置2家工廠,希望將手機年產能擴增至4億支,其中半數供印度內銷,餘下2億支則會出口至中東、非洲和俄羅斯等地。

種種跡象顯示,雙方的合作,應已接近最後拍板階段。

評析
2019年前,印度可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銷售市場,也看好新興市場拉美、非洲和中東地區可望在2020年取代亞太地區,成為引領下一波智慧手機熱銷地。
 樓主| 發表於 2015-8-19 06:06: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9 06:09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貴州到印度 郭董的一帶一路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大陸「一帶一路」、亞投行,喊得震天價響,向來跑在前面的鴻海等不及亞投行上路,搶先宣布在印度設廠,從中國大陸第一大代工王,搖身一變成印度最大投資王。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靠著強攻印度,強勢打通「一帶一路」任督二脈的企圖清晰可見。

大陸主打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風光上路,成了今年的投資盛事,如何打通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順利貫穿歐亞大陸,並東接亞太經濟圈、西連歐洲經濟圈,將全球重要經濟圈盡納囊中,成了中美角力的關鍵。

一帶一路商機當前,不願錯失良機的郭台銘,才於月初與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在貴陽會面時高調表態,鴻海富士康高度重視與貴州的合作,將掌握「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把貴州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進行戰略布局,推動更多資金、技術和項目向貴州聚集,加速打造朝向南亞和東南亞的新平台。

在建設貴州上,鴻海集團不遺餘力,除在中國大陸貴州貴安新區建立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內建用貨櫃改裝的雲端數據中心,也與阿里巴巴以及北京世紀互聯寬頻資料中心合作,推出「雲上貴州」的新應用,藉以打造全新的智慧城市;隨後又催生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成為重要股東,手握貴陽大數據交易所21.5%的股份。

此外,郭董也將戰線拉長至印度,攜手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一起到印度開疆闢土,並宣布多個投資案,包括今年6月宣布和印度Bharti Enterprise、日本軟銀合資成立SBG,規畫未來10年要在印度投下200億美元,籌建太陽能發電廠,近期又傳出將和阿里巴巴將分別出資2億美元,投資印度電子商務網站Snapdeal.com,進軍印度通路。

至於最在行的組裝,鴻海也沒放過,光是這個月,表態要找鴻海代工的家數就不可勝數,如今再加上即將新設的蘋果代工廠,鴻海無疑已坐穩印度第一大代工業者的寶座。

靠著蘋果的加持,鴻海不但成功地將代工版圖由中國大陸擴及印度,就連市場佈局,也隨著半數印度內銷、半數外銷的規畫,順利地與中東和非洲、俄國接軌。

鴻海一路將戰線從中國大陸拉長到南亞,未來甚至不排除進駐非洲,大陸用心描繪的「一帶一路」戰略,郭台銘早已經開始起跑。


評析
緊跟政策 事半功倍
 樓主| 發表於 2015-8-19 06: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19 06:13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今年機器人產能 再增5成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由鴻海代工的軟銀(Softbank)人型機器人「Pepper」賣翻了,一機難求不僅嚇壞了日本人,也逼得鴻海不得不快速提高產能,據傳鴻海規畫在今年內再擴充5成的產能,將每小時生產台數擴增至15台,等於年初的3倍,先前傳出的年產萬台目標,應該很快可以實現。

鴻海不僅在堺工廠轉虧為盈的管理能力讓日本人驚艷,就連製造機器人的能力也令日本人刮目相看。

軟銀委託鴻海代工的人型機器人「Pepper」今年6月20日上市,隨即在市場掀起熱潮,不單,6、7月間連二次上線銷售,單次限量千台的Pepper,均告一分鐘完銷。

Pepper大受好評,代工廠鴻海也跟著沾光,看好市場前景,鴻海也立馬展開擴產行動,據日經新聞報導,鴻海用來生產Pepper的大陸煙台工廠,在今年2月剛啟動量產時,每小時產量為5台,但半年後的今日每小時的產量已激增至10台,儘管如此,還是不足以滿足日本市場的需求。

據傳為了快速擴大市占,鴻海計畫在今年內將產能再往上提高5成,亦即每小時的產量希望可以達到15台,相較於2月的5台,鴻海等於只花了10個月,就將產能推升至年初的3倍。

為了因應稼動率的提升,外傳鴻海煙台廠也在積極募兵中,除了規畫將現有的Pepper組裝作業員人數,由現行的700人增加至1,000人,也積極導入自動化生產,以提升效率。

鴻海為了布機器人的局,事實上已經鴨子划水多年,據悉鴻海早在2007年,就設立了機器人子公司,從事產業用機器手臂的研發及生產,經過8年的沉潛,鴻海終於造出手及手肘都可以順暢做出人類動作的人型機器人Pepper,其工藝之精細,就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談到Pepper時,也忍不住大加讚賞。

負責Pepper研發的鴻海消費暨電腦產品事業群(CCPBG)副總經理林峰涵在提及Pepper產出的過程時,也不由得感嘆,Pepper是鴻海組裝過體型最大的人型機器人,為了提高精密度,鴻海從設計到模具,幾乎所有工序全都重新來過,經過無數次的試作,終於才打造出獨一無二的Pepper。



評析
鴻海只花了10個月,就將產能推升至年初的3倍。

 樓主| 發表於 2015-8-20 06:16: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0 06:19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砸50億美元 印度設廠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2317)集團的70人考察團前進印度2個月繳出新成績單,8日正式與印度馬哈拉什特拉邦(Maharashtra)簽訂諒解備忘錄(MOU)。鴻海集團規畫在未來5年內,在當地聘雇5萬人,並籌建一座佔地1500英畝(607公頃)的廠區。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去年5月26日上任,致力於引進外商投資,藉以振興印度陷入停滯的經濟,去年9月25日更跟進宣布啟動「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計劃,針對25項關鍵產業,全力發展印度製造業。

響應印度總理莫迪「印度製造」的口號,鴻海集團近2個月進出印度頻仍,為了促成印度製造大計,鴻海還特別派出了由70名精英幹部組成考察團作為先遣部隊,就連鴻事長郭台銘也自陳過去2個月光他就和印度馬哈拉什特拉邦行政首長法德納維斯(Devendra Fadnavis )見了7次面,終於促成此投資案。

8月8日,法德納維斯和郭台銘正式簽下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在馬哈拉什特拉邦首府、印度第一大城孟買舉行。雙方敲定未來五年將投入50億美元在馬哈拉什特拉邦設廠。

馬哈拉什特拉邦產業廳長迪薩伊(Subhash Desai)透露,此投資案的總廠區面積達1500英畝,將分2-3個區塊分段建設。據悉,鴻海第一階段會先投資10億美元,廠地面積約900英畝,餘下用地則會用來興建研發大樓,並將園區打造成智慧城。

為了因應不同的使用需求,印度官方已在孟買郊區的Khalapur和Pen-Khopoli路預留用地。此外,據了解,鴻海也看過印度位於浦納(Pune)、納格浦(Nagpur)、奧藍加巴德(Aurangabad)的土地。

儘管郭台銘和法德納維斯都引用保密協定,不願證實新廠是否用來生產iPhone,不過法人評估認為可能性極高。法人指出,馬哈拉什特拉邦位於印度西部,人口多達1億1000萬人(孟買本身即有1800萬人),約佔印度人口1/11,發展與富裕程度在印度也是數一數二,工業產能佔全國25%,GDP佔23.2%,對有意在印度自製、自銷iPhone的鴻海來說,確實有地利、人和之便。


評析
印度將是鴻海集團下一個製造重心

 樓主| 發表於 2015-8-21 06:49: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3 05:38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7月營收 刷新同期新高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昨(10)日公布7月營收,以3,121.92億元,刷新歷年同期新高,雖然與6月相較呈月減,不過相較於去年,減幅已明顯縮小,表現算是略優於法人預期。

全球果粉期待已久的次世代iPhone外傳將在9月9日現身,且一口氣還將推出三連發,除了新的iPhone 6S系列,外加新款iPad和Apple TV,也會選在同日發表!

雖然消息真假還有待證實,不過,法人已據以推估,iPhone 6S系列量產時點應會落在8月中下旬。

由於7月還處於新舊交接的尷尬期,鴻海7月營收表現有些「小低調」,結算7月營收為3,121.92億元較6月的3,185.55億元小幅下滑2%,與去年同期的2,602.17億元相比,成長近2成、達19.97%,並一舉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合計前7月營收則為2兆2,991.39億元,較去年同期年增13.67%。

雖然今年7月營收仍較6月小減2%,不過法人指出,相較去年7月營收月減幅高達17.91%,今年7月表現,仍算是優於法人預期。

鴻海也表示,就三大品牌線含消費電子(Consumer)、通訊(Communication)和電腦(Computing)7月的出貨狀況言之,若與今年6月相比,消費性電子相對要好一點,至於通訊及電腦表現則大致相當。但若與去年7月相較,還是由消費性電子拔得頭籌,通訊次之,其次才是電腦。

蘋果新品上市在即,不過法人指出,雖然目前市場傳言,新品有機會在8月中下旬量產出貨,不過,據了解,鴻海還在為新品出貨預做準備,即使8月量產,時間也會接近下旬,對8月營收挹注不大,量產效益恐怕還是要等到9月才會發酵。

評析
鴻海下半年仍會有旺季效應,第3季會比第2季更好,且受惠蘋果公司啟動拉貨,後市業績可望明顯增溫,8月已開始小量拉貨,9月業績將明顯向上。

 樓主| 發表於 2015-8-23 05:41: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3 05:42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Q2三率三升 鴻海上半年賺560億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好會賺,光上半年就淨賺560億元,且原本法人擔心毛利率可能會有跌破7%的「跳針」表現,這在第二季也沒發生,同樣呈現「三率三升」的榮景,繳出優於預期財報的鴻海,成功通過考驗,法人看好鴻海第三季業績就會開始爬坡,並在第四季來到峰頂。

鴻海昨日交出成績單,經結算,第2季營收9727.08億元,較首季微幅下滑4.18%,不過由第二季新增了未分配盈餘稅,使得稅負由首季的90億元,激增至141億元,致第2季累計稅後盈餘僅256.89億元,呈季減15.45%。

不過若和去年同期相較,鴻海第二季稅後盈餘仍呈年增27.26%,且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經換算今年第二季每股稅後盈餘為1.65元,表現仍優於法人預期的1.4至1.6元以及去年同期的1.3元。

就「三率」表現來看,鴻海第二季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依序為7.2%、3.4%、2.64%,均優於去年同期的7.05%、3.18%、2.3%,呈現三率三升,即使和首季的毛利率7.14%相較,也呈微幅上揚,惟因第二季研發費用較首季增加了近20億元,來到123億元,連帶也壓低營益率表現,第二季營益率則較首季下修0.41個百分點。

合計上半年營收1兆9868.3億元,年增12.72%,累計稅後盈餘560.7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97.28億元,成長41.14%,合計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3.61元。

除了本業表現亮眼外,鴻海在業外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其中尤以匯兌表現為最,第二季因人民幣波動較少,鴻海第二季匯兌大進補,達21.8億元,明顯超出首季的3.2億元,另利息收入扣除成本之後,第二季也進帳了39億元,較首季的20億元,幾近倍增。近期人民幣急貶,法人指出,鴻海逾9成收美金,僅當地的薪資和在本地採購支付人民幣,在「收美金,付人民幣」的結構下,對鴻海應是利多於弊。

評析
鴻海第三季業績就會開始爬坡,並在第四季來到峰頂。

 樓主| 發表於 2015-8-25 06:35: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5 06:37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4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 外資最高上看127元

聯合晚報 記者林韋伶/台北報導



上市股鴻海(2317)財報出爐,外資紛紛投下信任票,皆給予中立以上評等,目標價也多在百元以上,其中外資圈喊出的最高價為127元,激勵鴻海今(14)日股價開高,一度在90元關卡前徘徊;不過也有對鴻海後市較悲觀的外資給予其95元的目標價。
給予鴻海127元目標價的歐系外資指出,根據鴻海財報表現顯示,降低蘋果業務量、提升數據中心相關業務,有助鴻海利潤提升,鴻海毛利率7.2%、營益率3.4%的成績表現都較去年佳。另一家將鴻海目標價由120元提高到121元的歐系外資則分析,在iPhone組裝與零組件訂單穩定,且台幣趨貶的走勢下,鴻海股價有機會出現漲勢。

而重申鴻海114元目標價的歐系外資指出,儘管市場擔憂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但搶先一步進軍印度的鴻海將獲得報酬。此外,該外資指出,智慧型手機是物聯網題材中很重要的一環,因此看好手機長線上還是有成長動能。

不過市場上同時也有對鴻海後市相對保守的外資,一家給予鴻海中立評等與96元目標價的歐系外資就指出,儘管近期沒有看到蘋果對鴻海砍單,但預期在客戶產品進入轉換期時,鴻海短期內成長動能有限,就算今年旺季有旺,鴻海業績年增率也不會太高。而對於鴻海其它策略性的專案,該外資認為雖然內容相當有趣,但目前這些專案對公司營運占比仍低,難有實質貢獻。

另一家僅給予鴻海95元目標價的歐系外資則指出,預估和碩將蠶食4.7吋iPhone的訂單,讓鴻海難有大幅獲利成長。不過另一方面,該外資也分析,鴻海未來可能在包括12.9吋iPad或蘋果iWatch 2等產品上分一杯羹,因此仍是台股中相對有防禦性的個股。



評析
外資多數看好
 樓主| 發表於 2015-8-26 08:4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6 08:45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通過170億新投資 多路並進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昨日公布半年報,趁著家裡「大人」都在,也順便通過一連串投資,從模具、文創、電商、新能源、新材料一個也沒放過,四個投資案就花下5億3050萬美元,約當台幣169.76億元(以32元台幣兌一美元換算)。

為了持續追求成長,鴻海今年大舉斥資投入研發,繼首季投入103億元投入研發後,第二季又加碼至123億元,合計上半年就投入226億元進行研發。

不讓上半年專美於前,鴻海昨日光一天通過的投資案,投資額就逼近170億元台幣,扣除增加投資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Foxconn Holding Limited長期持股1.2億美元議案不計,與研發相關的投資就有四件。

其中金額最高的是投資廣宇旗下的漢陽光電,鴻海將投下4.5億美元取得Cybertan Technology Corp.89.87%,據悉透過此投資案,鴻海將可以和廣宇攜手,動用漢陽光電名下的一塊土地,用在上海佈局文創、電子商務,甚或進行新能源研發。此外,鴻海也在模具上擴大投資,包括轉投資3500萬美元在中國大陸嘉善設立富准精密模具公司,以及轉投資3500萬美元,在中國大陸武漢設立金機虎精密機械,從事精密模具製造加工事業。

評析

為了持續追求成長,鴻海今年大舉斥資投入研發,上半年投入226億元進行研發。

 樓主| 發表於 2015-8-27 07:58: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31 06:06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單太旺 鴻海鄭州廠 傳祭停休令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蘋果新品發表會即將登場,已幾近拍板的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的市場關注度已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iPhone 6C,外傳iPhone 6C屆時也會來軋一腳,成為同場加映。同時軋三機的鴻海,除了發高薪利誘加班外,外傳鴻海鄭州廠還特別在6C上市前一周祭出停休令,希望為6C順利上市護航。

iPhone6S即將上陣,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區繃緊神經應戰,先前預定招募的10萬大軍已在8月1日成軍,但在訂單源源不絕下,鴻海富士康鄭州廠又悄悄在近期展開新一輪的徵員行動。

為了擴大兵源,據悉鴻海富士康大舉將徵才年限放寬,從原先規定的23歲至40歲,來到18至45歲,且自8月3日起起動。

為了因應這個新措施,鴻海富士康還特別在富士康招聘網上點明,要應徵者注意一下年齡限制,強調「不管你的實際年齡是多少,都是以身份證上的年齡計算,差一天也不行,因為富士康招聘都是用機器刷身份證,來區分年齡,而不是用人工來做區分。」

儘管已經放寬聘用年齡,還不時在廠區啟動加班支援,外帶動用機器人Foxbot來助陣,但由於今年的新單太多,鴻海士康還是忙不過來。外傳原因就出在11月預定登場的新品除了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還多了iPhone 6C。

據悉自8月起,鴻海已開始在為新品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產出做足準備,至於即將上膛的6C,現也在如火如荼的準備中,據悉為了讓iPhone 6C可以提早在同一時間點和消費者見面,鴻海已祭出停休令,要求部分員工在iPhone 6C上市前一周停休,以求順利保送iPhone 6C上市。

蘋果新品發表會即將登場,除了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外,至於蘋果很可能挾帶登場的iPhone 6C,規格也相繼傳出。除配備螢幕僅四英寸,稍小外,功能倒是相當強大,除和iPhone 6S和6S Plus一樣,具NFC功能,並支援 Touch ID指紋識別外,其採用的是大猩猩玻璃低溫多晶矽觸控屏面板。
評析
11月預定登場的新品除了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還多了iPhone 6C,同時軋三機的鴻海鄭州廠還特別在6C上市前一周祭出停休令,希望為6C順利上市護航。



 樓主| 發表於 2015-8-27 16: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27 16:11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2億美元 富智康入股印商Snapdeal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入股印度電商Snapdeal成局,昨日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FIH)宣佈,將投入2億美元,間接拿下Snapdeal 4.27%股權,從潔淨能源、手機、電視代工到電商,鴻海集團在印度的佈局可謂是愈來愈綿密。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6月25日股東大會上直言,今年是鴻海重新進軍印度的元年,鴻海會以不同商用模式進軍印度,包括與印度網購、電商公司合作,儘管隨後有關鴻海集團入股Snapdeal的消息不斷,但郭董卻絲毫不漏口風,就連被印度媒體逼急了,也僅回應,「有接觸,但尚未入股」。

如今美夢終成真,昨日富智康宣佈,將通過新加坡子公司Wonderful Stars投資2億美元,入股Jasper Infotech Pvt,該公司旗下擁有並運營印度電商巨頭Snapdeal,透過此投資,富智康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Wonderful Stars將從而取得Snapdeal 4.27%的股權。

富智康今年上半年繳出亮眼的成單,經結算營業額達38.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2.83億美元成長67.67%,上半年分配至公司擁有人淨利達1.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4985萬美元大增160%,每股盈利1.68美分,也明顯高過去年同期的0.66美分。

基期已經墊高的富智康一直在尋求全新的轉型,對此次入股,富智康集團董事會主席童文欣直言,「印度對富智康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商業機遇」。

評析
今年是鴻海重新進軍印度的元年,鴻海會以不同商用模式進軍印度
 樓主| 發表於 2015-8-31 06:08: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8-31 06:12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點亮印度! 鴻海組團投資太陽能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為搶占市場商機,鴻海集團(2317)布下天羅地網,傳鴻海、日本軟銀、印度阿達尼集團(Adani Enterprises)三巨頭日前已接過頭,有意砸下30億美元,將其在印度的太陽能版圖,由光伏電站延伸至太陽能電池和電池板。

印度總理莫迪去年秋天宣布,要在5年任期內,讓印度全國家家戶戶都「至少亮起一盞燈」。以現今印度缺電人口逾3億人、高峰缺電量占總裝機13%的現況,印度至少要在2020年前,安裝100GW的太陽能發電設備才能達陣。初估,新增的發電量,將是印度現有太陽能發電能力的30倍。

莫迪登高一呼,馬上為市場帶來龐大商機,不讓美國太陽能服務商SunEdison專美於前,繼SunEdison宣布和印度業者Adani Enterprises將投資40億美元,用以興建印度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廠後,郭台銘也興起和Adani結盟念頭,並據傳透過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穿針引線,三方高層含印度阿達尼集團創始人高塔姆阿達尼(Gautam Adani)已在日前會過面。惟針對該合作案,迄今三方都未正面回應。

事實上,早在向阿達尼集團招手前,郭台銘和孫正義已搶先和印度最大的移動電信運營商巴帝電信(Bharti Enterprises)攜手,並已對外宣布將合資成立「SBG Cleantech」,作為這項龐大投資計畫的平台,據當初規畫,此公司將在未來10年內,投資200億美元,在印度當地建設數座大型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可達20GW。

據悉「SBG Cleantech」將由日本軟銀集團出資過半,持有最大股,其餘股權則由印度巴帝電信母公司、鴻海在中國內地的子公司共同持有,由於注資金額龐大,孫正義現正規畫,擬向日本國營金融機構或是民間銀行進行融資,以爭取在一年半後啟動新公司,正式展開業務,惟迄今新合資公司的額定資本額和成立時間,都尚未對外公布。

評析
鴻海集團佈局印度更趨積極
 樓主| 發表於 2015-9-1 06:09: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8 06:05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 可望接手夏普面板事業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糾纏了3年多的鴻夏戀再現轉機,隨著夏普營運持續惡化,夏普和鴻海重啟談判的傳言不斷,昨日傳出夏普有意斷尾求生,直接分割面板事業群賣給鴻海,甚或考慮將堺工廠持股轉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套現的意圖明顯。

另類鴻夏戀即將開跑,分合多次的夏普、鴻海近日似有機會重回談判桌,不過這次談的不是聯姻,而是買賣。

夏普7月底曾對外表明,不排除將夏普最主要的事業群液晶面板分拆出去,由於財政窘迫,這次夏普可不是說說而已;外傳10月1日起,夏普就會對含液晶面板在內的五大事業群分拆大業做出細部規畫,待資產堪定後就會和買主展開協商。

除了分割面板事業群外,外傳夏普也考慮直接將堺廠的持股直接「盤」出去,至於最有可能接手的買主就是鴻海。惟針對該傳聞,鴻海仍表示不予評論。

夏普受到中國經濟走疲拖累,面板業績直線下滑,光今年第二季(2015年4至6月間)就出現339億日圓(折合新台幣91億元)的淨損,其中光是面板事業群就貢獻137億日圓赤字,占比達4成。

為了振衰起蔽,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在7月底特別召開記者會,以開放的心胸對外表態,強調「和其他企業展開合作,也是選項之一」,「當然合作對象也包含鴻海在內。」同時也在近日展開優退制,目標希望可以減少3,234名員額。

據悉,夏普主要往來銀行對夏普出售虧損事業體相當支持。外傳若夏普成功出售液晶事業,預估挹注金額至少在5000億日圓以上。

除了上述二個自救的方案之外,夏普也同時向「產業革新機構」求援,由於中間所牽涉的單位過多,鴻夏戀的未來動向還有待觀察。

不過,法人認為這次成局的機會大增,因為鴻夏戀之前之所以無法成局,就是卡在鴻海堅持要「參與經營」,若是這一次藉由分拆,讓鴻海將液晶事業「整碗捧走」,或許另類的鴻夏戀有機會能夠修成正果。

評析
希望美夢成真




 樓主| 發表於 2015-9-2 07:38: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2 07:41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特殊材料園區 落腳河南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3C電子產品要求愈來愈精細,除了零組件朝輕薄短小開發外,鴻海集團(2317)也期待可以透過精細化工讓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經過多年的努力,鴻海集團正一特殊材料產業園區成型,園區設在河南省濮陽市,投資規模達7.5億元人民幣。

2013年鴻海股東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刻意安排三個專題演講,主講人分別為集團副總裁盧松青、不到40歲的新幹班精英傅紹明、以及材料技術團隊的林知本,這三個人分別負責連接器事業、奈米碳管和塑膠材料部門。當時郭台銘還特別指著會場上特別展示的九宮格電視說:「你看這台電視肉眼看起來幾乎是零接縫,靠的就是鴻海自己研發出來的膠材。」

時過兩年,小小的塑膠材料部門搖身成為正一特殊材料、鴻海旗下的小金雞,還打算擴大營業,在河南濮陽市籌設正一特殊材料產業園區。該投資案除已在日前經鴻海董事會通過,也於24日與濮陽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約,應該今年就會開工。據悉,正一特殊材料產業園區總投資額達7.5億元人民幣,園區占地200畝,將全數用來生產電子級高精密保護膠水、結構膠水、特殊油墨等精細化工產品。

法人指出,鴻海集團之所以選定河南濮陽作為特殊材料的生產要地,主要是看上該地是大陸重要的石油化工產業的基地,相關的基礎建設完整,再加上交通方便,剛好可以利用其地利之便,為集團各廠區提供材料,方便組裝高階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智慧電視,連帶也為集團產品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

為了促成該項投資,鴻海特別趁通過半年報之便,在董事會中順帶通過一連串大陸轉投資,從模具、文創、電商、新能源、新材料一應俱全,4個投資案共花費5億3,05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69.76億元,其中新材料部分指的就是正一特殊材料,顯示鴻海該產業園區早已胸有成竹。

評析
河南濮陽作為特殊材料的生產要地,主要是看上該地是大陸重要的石油化工產業的基地,相關的基礎建設完整,再加上交通方便
 樓主| 發表於 2015-9-3 16: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3 16:19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富貿商城上線 商品實體看得見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2317)旗下工業品採購垂直平台富貿商城正式宣布,從虛擬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跨向實體經營,首站華南旗艦店已於7月14日正式開業,其他線下體驗店也會跟進在各地展開,預期至明年底止,全數體驗店家數將上看260家。

鴻海集團雖然轉型路多舛,但鴻海集團轉型電商的方向沒有改變過,繼飛虎樂購、富連網後,鴻海集團今年5月又新上線了一個名為富貿商城的線上交易商城,據傳為了整合集團內部採購供應鏈,鴻海集團還特別成立了家名為富金機網絡科技公司。

富貿商城主打的是B2B+O2O模式,強調商品只對企業出售,有意加入會員者須先上傳證件(含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在線上註冊,再經富貿商城核可,才能正式下單,至於富貿商城線上銷售的產品也和其他網站大不同,含括機械設備、檢測設備、設備零組件、汽車零配件、模具標準零件、金屬、非金屬、包裝、生產輔助等材料,精密五金工具等等,以工業品為主。

由於部分銷售產品價格不菲,為了讓客戶可以「眼見為憑」,富貿商城近日宣布營運模式將由線上延伸到線下,擬在中國大陸各地籌設實體體驗店。體驗店第一站設在華南,屬旗艦店性質,該店已於今年7月14日開業,隨後義烏店也已於日前開張,外傳安徽、鎮江的線下旗艦店現也在建設中,目標是在明年底前,在全中國大陸布建260家店體驗店。

為了布好電商的局,富貿商城光物流取貨點就布了200多個,另還設了45個倉儲發貨中心。富貿商城將以各倉儲發貨中心為核心,向外輻射至華南、華中、華北、華東、西南等地區,保守推估其物流覆蓋城市就超過600座,如今再加上即將在明年成型的260個線下體驗店,以及由數千名資深技術員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集體驗與售後服務於一身的富貿商城,想玩出全然不同的B2B+O2O模式,可見一斑。

評析
另類的B2B+O2O模式

 樓主| 發表於 2015-9-8 06:08: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1 06:34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魅族傳結盟鴻海 卡位印度製造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背後有阿里巴巴撐腰的大陸手機品牌魅族,也規畫為印度總理莫迪的「MADE IN INDIA」政策背書,規畫將智慧型手機的製造地移師到印度,且登陸時間就設定在未來6個月內,為了達成這個願望,外傳魅族現正積極和鴻海集團接洽中,希望成為鴻海集團未來在印度新設10至12個新廠的策略夥伴之一。

成立於2003年的魅族,係於2008年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拜大陸市場快速成長之賜,再加上背後有大咖「阿里巴巴」當靠山,近年來魅族成長速度驚人,現員工總數已來到3千人,辦公室橫跨多國,包括德國、俄羅斯、以色列和香港,最近魅族更透過印度電商Snapdeal的協助,成功在印度推出名為MX5的新款手機,標價19999元盧比(約折合新台幣9,700元)。

初嚐印度市場滋味的魅族,近日也忙著前進印度,魅族行銷副總裁李楠(Li Nan)透露,現正在和鴻海集團協商,希望雙方可以儘速簽定合作契約,促成魅族印度製的手機早日在印度上市。

李楠表示,印度市場近幾年成長速度驚人,未來極有可能取代美國市場,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消費地,有鑑於此,魅族期待可以在印度建立堅實的灘頭堡。

李楠提及,魅族現在全球20個大城市,設有40個服務中心,希望未來可以儘速將服務中心的數量擴增至50個,為方便擴展印度市場,現魅族也已在印度設置行銷、研發部門,方便直接和位於中國大陸的總部做溝通。

據悉為了方便魅族揮軍前進印度,阿里巴巴還特別斥資5.9億美元,就是用來協助魅族,在印度籌設更多的服務中心。

根據科技市調機構IDC的統計,今年4至6月印度智慧手機出貨量成長44%,來到2,650萬支,這麼「可口」的成長率,所帶來市場魅力不容小覷,再加上目前大陸經濟正在下行,在總體經濟有疑慮下,推測前進印度的中國手機廠,將不只是小米、魅族而已,絡繹於途的陸廠也將一一浮出檯面。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19: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1 19:14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矽品逆襲 拉鴻海抗日月光

記者楊曉芳、涂志豪、鄭淑芳/台北報導



封測雙雄併購案大逆轉,在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牽線之下,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找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雙方昨(28)日宣布透過交叉持股結盟,力阻日月光敵意併購。

日月光上周突然宣布以每股45元價格公開收購矽品股權(上看25%),台灣兩大封測廠可能進行「強強合併」,此舉讓矽品一時之間招架不住。不過,在昨日獲得鴻海奧援,成為最大股東後,併購案情急轉直下,而扮演白騎士(White Knight)角色的鴻海,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贏家。矽品決定下周一下午三點舉行線上法說會,對外進行說明。 昨晚矽品ADR早盤下跌逾6%,報價在5.9美元左右。日月光ADR也下跌2.4%、報價4.89美元。

矽品2.34股換1股鴻海

矽品將以2.34股換1股鴻海,雙方交叉持股,以增資後計算,將可稀釋日月光大買股權的影響。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昨日親赴證交所,與鴻海集團數位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劉揚偉共同宣布,鴻海與矽品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透過股權交換方式成為策略聯盟合作夥伴,鴻海與矽品以股份交換方式受讓對方股份後,鴻海將持有矽品8.406億股,占矽品增資後約21.24%股權,而矽品將持有鴻海約3.592億股,占鴻海增資後約2.2%股權。

法人表示,就算日月光取得矽品25%股權約7.79億股,但矽品及鴻海完成發行新股並交換後,矽品股本膨脹到39.56億股,屆時日月光持股比重將被稀釋到20%以下。

林文伯昨日強調,矽品與鴻海長期以來一直在洽談合作,這一次的策略合作是為了進行垂直整合,與日月光提出公開收購無關,而是「時機到了」。

林文伯說,雙方將發新股直接交換,並針對案子討論很久。過去與鴻海就有合作關係,鴻海曾是矽品旗下矽豐公司的股東與監察人,雙方也曾在矽品投資的慎立公司一起合作過晶圓凸塊封裝技術,這次雙方合作將透過垂直整合,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矽品表示,未來可望與鴻海旗下的系統級封裝(SiP)封測廠F-訊芯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鴻海此時搭救矽品,是短暫停泊還是有入董事、經營權的想法?劉揚偉表示,未來是否進入矽品董事會及經營團隊、非最高目標,雙方發揮綜效才是最重要的。

具備IC設計背景的劉揚偉是郭台銘布局半導體產業的要員之一,昨日劉揚偉於現場強調,對於介入矽品的經營,並不是鴻海合作的最高目標,鴻海希望的是,透過策略合作,真正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日月光:持續進行收購

日月光昨晚10點50分則發布重訊指出,對於矽品審議委員會及董事會表示對本次公開收購的目的及價格仍尚有相當疑慮、建議矽品股東不參與售股的建議感到遺憾。日月光將持續進行原定收購計畫,並鼓勵矽品股東踴躍參與此次公開收購之應賣。
 樓主| 發表於 2015-9-13 15:39: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4 15:37 編輯

轉貼2015年8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三國演義 鴻海成最大贏家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繼F-訊芯在半導體建立灘頭堡後,昨(28)日意外出線,成為矽品擊退日月光敵意併購的戰友,並將成為矽品第一大股東,等於一夕間就完成了半導體領域的垂直整合。成功翻盤的鴻海,無疑是這場新三國演義的最大贏家。

矽品與鴻海昨日宣布,雙方將在增資發行新股後,透過股權交換方式,展開策略結盟,換股比例為1股鴻海換發2.34股矽品,以昨日鴻海、矽品收盤價88.6及39.5元換算,等於鴻海係以矽品市價折價4.15%入股,相較於日月光開價45元,更直接打了84折。

由於此雙方係採行增資發行新股後,再進行股權交換,換股後,鴻海將握有矽品21.24%持股,矽品則持有鴻海2.2%的股權,依據現行法令規定,鴻海將可以依法認列矽品投資損益,以矽品去年累計稅後盈餘117.34億元推算,鴻海即可認列到24.9億元。

主導此次計畫的鴻海創新數位系統事業群總經理劉揚偉闡釋,介入經營權一直不是鴻海策略聯盟的最大目標,重點在於日後兩家公司可以進行垂直整合,並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劉揚偉指出,一站式的高科技服務一直是鴻海努力的目標,小型化是未來尖端科技產品必要的競爭武器,為達到此目標,製程勢必得採用系級封裝(SiP)及高階IC封裝技術,再透過晶片到系統的高度垂直整合才能發揮綜效。

法人指出,旗下擁有訊芯的鴻海集團,如今多了矽品助陣,雙方聯手後,可先朝SMT用的SiP產品發展,未來更可進階到半導體SiP,等於搶到日月光的市場,對原本有意逼婚的日月光而言,算是偷雞不著蝕把米,鴻海則意外撿到大便宜。

評析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樓主| 發表於 2015-9-14 15:35: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9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深耕印度 傳設支付銀行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2317)集團跨足印度投資,邁大步,傳為在印度成功轉型為「六流」公司,鴻海集團近期將目光轉向金融業,擬在當地籌設支付銀行,且市場言之鑿鑿的說,該案已進入最後拍板階段。

貴陽大數據博覽會開展時,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曾語出驚人地說,鴻海未來將朝「六流」公司轉型,所謂的六流指的是訊息流、技術流、資金流、人員流、物料流和過程流。現在鴻海不單要在大陸成為六流公司,就連新布建的印度市場也規畫朝此方向前進,著眼於此,外傳鴻海有意在印度籌設提供存匯款服務的支付銀行,布建資金流。

外傳鴻海之所以考慮在印度新設支付銀行,主要是因為鴻海在印度的投資力度不斷放大,除在清奈省(Chennai)幫索尼(SONY)組裝電視,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籌設薄膜電晶體和半導體廠,出資支持寶萊塢導演Subhash Ghai所主導的媒體藝術科技學院Whistling Woods,從事內容創作外,鴻海也相中印度的新創科技及大數據分析、醫療應用裝置、物流等新興產業,為了提供完整的物流及金流服務,設立支付銀行,似乎有其必要性。

據悉印度儲備銀行(RBI)光最近就核准了11家企業或個人在印度成立支付銀行,包括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Vodafone)也在這波獲准名單裡,據印度政府高層透露,有鴻海參與在內的支付銀行投資案已拍板,甚至連運作模式和合作夥伴都已成型,就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前提及的兩家印度廠商,包括手機製造商Micromax和消費電子巨頭Videocon的合作案也可望在年底前敲定。針對此傳言,Micromax不願證實,強調確實有很多公司對投資Micromax深感興趣,但Micromax不會針對單一業者發表任何評論。

雖然上述投資案均獲相關單位證實,不過郭台銘8月初在新德里召開的記者會上,曾意有所指的表示,「目前雖然沒有什麼重大投資要宣布,但一段時間過後,就會有很多重大投資浮出檯面。」至於投資支付銀行會不會是其中一個重大投資案?且拭目以待。
 樓主| 發表於 2015-9-16 06:39: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6 06:41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郭台銘:結盟矽品 1+1>5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的普渡,昨(1)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兼程回台主祭,也首度開口談「鴻矽戀」,談到矽品,郭董讚不絕口,強調雙方結盟後,絕對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三、甚至大於五的功效。

談景氣,重點在長期發展

鴻海昨天在土城總部舉行中元普渡,選在下午3時30分開祭,面對今年景氣起伏不定,郭台銘說,只求同仁平安健康,事業順利,幸福安康地過日子,至於今年起伏不定的景氣,郭董依然淡定的回答「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郭董還特別以上月在大陸舉行的動員月會為例,強調過去幾年鴻海經歷了多次的金融危機,但鴻海對不景氣的感覺,並不那麼深刻,原因就出在鴻海不做投機生意,只重長期發展,這樣才能在高科技轉型中,緊緊抓住機會。

郭台銘指出,現在行業變化快,科技訊息發達,競爭也愈來愈激烈,要面對競爭,不單要講求反應快,還要夠準確。外界環境的變化,正好可以考驗你的反應速度的快速,不景氣,更要將基礎科技準備好,畢竟科技都離不開這些基礎的交互運用,待基礎穩固了,就不怕風吹雨打。

跟矽品「相交已30多年」

談到鴻矽戀,郭台銘也澄清說,雙方是舊識,相交已30多年,早先還曾在矽品子公司矽豐當過董事、監察人,一直以來鴻海就很關注這個市場,且旗下子公司F-訊芯上市前,都還在和矽品研究,如何在封裝技術上再精進。

合作不應只為拉高市占

郭台銘強調,近來手機、平板電腦愈來愈講求輕薄短小,在面積愈來愈小,半導體勢必得要模組化,甚或要用堆疊、精細的技術,將零組件和半導體結合在一起,這種技術未來不論在手機、電視、照相模組,各種控制模組、人機介面模組,都是趨勢,因此鴻海一直在和矽品洽談策略盟和合作,只是這次剛好機會來了,鴻海很珍惜這個機會,因為矽品是好公司,且矽品董事長林文伯在管理經營也有其獨到之處。

郭台銘指出,兩家公司的整合,如果只是增加規模,將市佔由2成拉高至3成,卻忘了中間的重疊性,這樣的策略結盟遠不如鴻海和矽品合作,是互補的垂直整合。

郭台銘重申,鴻海、矽品的合作絕對不是短線操作,也非財務投資,正因為要打的是一場長期的戰爭,雙方要合作到底,所以要用換股的方式進行,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至於市場關心,鴻海這次換股,似乎佔了便宜,郭董則不以為然地說,「我也為鴻海股價叫屈啊!你怎知將來鴻海的股票不會漲上去?」

 樓主| 發表於 2015-9-17 09:58: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9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再攻印度 瞄準線上通路

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鴻海印度布局再下一城,外電報導,鴻海擬斥資6,500萬到7,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1.1億至22.7億元),投資印度線上3C通路商Greendust,藉此垂直整合製造、通路等產業鏈,全面搶攻印度市場商機。

鴻海發言系統昨(1)日不對這次投資Greendust置評。外電報導,Greendust母公司Revers Logistics創辦人Hitendra Chaturvedi已證實確有其事,但還在商談。

Reverse Logistics主要營業項目是以折扣價,向OEM廠商收購輕微刮損的3C電子和家電類產品,加以維修整裝清洗處理後,貼上自家品牌Greendust,再用優惠價格透過網站平台或連鎖經銷商出售。

鴻海先前在大陸回收二手iPhone,經重新整修後再出售,獲得大陸市場熱烈迴響。此次在印度投資Greendust,業界認為也是仿照大陸二手iPhone行銷模式,將較舊或有瑕疵的3C商品重新整修後再出售,以較低廉的價格提供優質產品,讓更多消費者買得起,搶攻所得低、但消費潛力大的印度市場。

另一方面,鴻海藉此也將再次擴大印度電子商務事業版圖,搭配既有Snapdeal的電商優勢,將有望協助品牌客戶拓展印度市場。

據悉,鴻海旗下富智康已宣布以2億美元(約新台幣65億元)入股Jasper Infotech Pvt旗下的印度電商業者Snapdeal,但仍需其他線上通路強化,因此找上Greendust進行合作。

評析
鴻海再次擴大印度電子商務事業版圖,藉此垂直整合製造、通路等產業鏈,全面搶攻印度市場商機。

 樓主| 發表於 2015-9-17 09:59: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7 10:01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印尼投資 恐畫句點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前後布局3年的印尼投資案,傳將胎死腹中。據傳由於鴻海向印尼政府要求免費提供爪哇大面積土地未果,鴻海原計畫在印尼投資10億美元的計畫恐喊卡。

不過,昨晚路透社引述印尼工業部一名官員談話指出,鴻海並未取消當地10億美元投資案。

2012年7月鴻海風光踏上印尼的土地,傳出擬在印尼投資10億美元,設立1座智慧型手機工廠,初估可為當地帶來100萬個工作機會,為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當時還特別放話說,「我們就看中印尼,未來十年,椰子樹會長成林。」沒想到時過境遷,鴻海在印尼投資不僅一直停滯不前,近日更傳出可能喊卡的消息 。

據外電報導,印尼工業部長希達雅特日前直接撂狠話說,印尼政府無法批准鴻海的要求;緊接著,印尼工商會長Suryo Bambang Sulisto也證實,因為土地取得困難,鴻海原本計畫在印尼投資10億美元的計畫恐喊卡。

針對市場傳聞四起,昨天鴻海不願把話說死,僅表示,「鴻海多次表達,謹慎評估印尼與其他地區的市場商機與產業脈絡。我們將持續追求印尼與全球市場的投資機會,公司如有任何投資計畫進展,都將依法另行公告。」

鴻海為了促成印尼投資,鴻海2014年2月與印尼雅加達省長佐科威(Joko Widodo)簽訂投資意向書,強調未來3至5年鴻海將投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5億元)。

評析
鴻海在印尼投資一直停滯不前,近日更傳出因為土地取得困難,原本計畫在印尼投資10億美元的計畫恐喊卡。

 樓主| 發表於 2015-9-17 10: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7 10:02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印度投資波連波 鴻海攜手SK有譜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在印度電商佈局鋪下天羅地網,從新品到二手翻新品全都不放過,繼日前宣布成功卡位Snapdeal後,鴻海又相中專門銷售二手翻新品的電商Greendust,擬砸下新台幣逾20億元進行投資。鴻海的通路大夢不但在中國邁大步,也在印度放光芒。

郭董證實,SK會長將來台

鴻海印度佈局愈來愈綿密,有意結盟的策略夥伴也隨之倍增,郭台銘昨天在普渡後親口證實,韓國SK會長崔泰源近期即會來台;外傳雙方將就未來的合作細節密商,包括攜手到印度拓展市場。此外,他也親口證實,鴻海正爭取在印度籌建供應鏈金融。

投資二手電商Greendust

鴻海印度投資馬不停蹄,一周內好幾爆,從支付銀行、電商、太陽能,一應俱全,現在連電商佈局也由新品跨向二手回收品,外傳鴻海集團擬斥資430~460億元盧比(約合新台幣21億元)投資二手翻新品電商Greendust。

GreenDust是印度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公司旗下的電商,他們除了由一般消費者手中買進二手貨,也向工廠收購次級品或是外箱損壞的產品進行舊翻新,為免除消費者對「二手貨易損壞」的疑慮,GreenDust還特別提供一年的保修服務。

據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鴻海和GreenDust的好事將近,且號稱這是鴻海繼投資電商Snapdeal後的另一創舉,並只花了幾周的時間就順利拍板。

據悉除了鴻海外,還有很多投資者對該項投資深感興趣,包括手中握有上億美元資金部位的對沖基金如Edge Capital and Meru Capital,也已進入最後磋商階段。

Reverse Logistics的創辦人和執行長Hitendra Chaturvedi證實,確曾和鴻海接洽過,不過強調「現還在協商中,說現在已拍板,有點為時過早。」

早在去年7月,就有媒體刊出Reverse Logistics有意展開新一輪募資行動,消息一傳出,立即吸引了很多策略性及財務性的投資人關注,目前僅知Reverse Logistics已從現有股東手中,募集到180億盧比資金,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馬錫的避險基金Vertex Ventures,市場預期近期該募資案應已接近開花結果階段。
 樓主| 發表於 2015-9-17 19: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8 16:03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SK結盟 合打世界盃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郭、崔會登場!韓國SK集團會長崔泰源昨(2)日抵台,在鴻海土城總部與董事長郭台銘相見歡,兩人密談2小時,較表定1小時超時演出,從中國談到印度,雖未談及細節,不過,郭董一句「什麼合作的可能都有」,一語道破雙方的好交情,以及合力向全球市場進軍的企圖心。

SK集團會長崔泰源28日動身前往中國,結束大陸行程後,隨即搭機來台,昨天下午依既定行程,前來鴻海集團土城總部拜會郭董,順帶洽商後續的合作事宜。

會後郭、崔兩人聯袂接受採訪,郭台銘說,SK集團是南韓第3大集團,雙方認識已久,且在近1、2年前就有了投資關係,這次崔泰源特別從大陸取道來台,目的就是想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SK在韓國規模很大,涉及領域也很廣,包括通訊、能源、電子、醫療、軟體,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可以合作的方向,除了台灣、大陸、印度甚至全世界,都有可能展開合作。

崔泰源也有問必答地說,SK集團與鴻海集團合作,除了中國大陸外,雙方也討論到前進印度和其他市場的可能,但對鴻海集團規畫,需要更多點了解,此次雙方雖已交換了許多意見,但都還只是初步階段,細節並未談定。
 樓主| 發表於 2015-9-18 16:03: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8 16:04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印度布局 再添大客戶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未來5年內在印度籌設10至12個生產基地目標近了!昨日又有中國智慧型手機大廠OPPO向鴻海招手,表態想成為代工客戶,若加計小米、華碩、索尼、富可視、魅族(Meizu)、金立(Gionee)、微軟,不排除鴻海5年印度生產計畫有機會提早幾年達陣。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前次赴印度拜訪時,曾說過,在2020年前,要在印度設立逾10個生產基地,話才剛說完沒幾個月,手機、電視,其他攜帶式裝置廠商紛紛卡位,據悉目前比較成熟的是鴻海已著手為小米在印度的Vishakhapatnam設廠。

不讓小米專美於前,其他中國智慧型手機也爭相歸隊,繼魅族(Meizu)、金立(Gionee)頻頻向鴻海富士康拋媚眼外,外傳OPPO也來趁熱鬧,尋求在印度代工的可能性。OPP0執行長MIKE WANG透露和富士康的協商已經進入最後階段,11月下旬OPP0就會有部分機種在印度落地生產,OPPO強調,該公司還在和鴻海富士康協議,希望可以將更多的機種導入印度生產,不過,OPPO並沒有進一步說明,所謂的印度在地製造,是希望鴻海富士康單獨為OPPO設廠,還是只是和其他業者共用機台。

全球景氣不佳,黑天鵝事件頻傳,印度市場是少數較沒有景氣疑慮的市場,根據IDC統計,今年第二季出口到印度的智慧型手機數量激增44%,極有可能取代大陸,成為美國之外的最大市場。

根據OPPO統計,截至明年3月底止,全球智慧手機大廠在印度設置的行銷據點數,將突破一萬個,較現有的4500個倍增,為了因應這個潮流,OPPO計畫在今年會計年度結束前,快速將服務中心數由現行的120個擴增至200個,這還不含30家專賣店,預估投資在經營品牌的行銷金額將達到2.5億元印度盧布。
 樓主| 發表於 2015-9-19 12:11: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9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創舉 網路開店賣專利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近日又有新創舉,規畫在網上開設專利拍賣旗艦店。透過麥克思智慧資本(MiiCs & Partners)牽線,鴻海集團將1,400餘件專利心血之作,集結在一起,在大陸的匯桔網上開設官方旗艦店,9月起,上千個尖端技術專利就有機會在網上找到新主人。

大陸掀起的開放式創新熱潮,快速在中國發酵,也吸引到鴻海集團關注,為幫旗下的專利媒合,9月2日,鴻海集團透過麥克思智慧資本,帶著首批、約1,400餘件的發明專利,在匯桔網開設官方旗艦店,該網站已在當日正式上線銷售。

未來透過匯桔網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和遍及全球的合作網路,全球企業都可以經由在匯桔商城上的「麥克思-富士康專利旗艦店」登錄,像逛網路商店一般,一一對鴻海集團上傳的專利品頭論足,甚至掏錢來和世界級的企業鴻海集團交易。

鴻海集團在智慧財產權累積雄厚的實力,2011年已名列全球專利前10名,位居第9名。

匯桔網是全球知名的智慧財產權交易與產業升級平臺,日均UV(獨立訪客)破30萬人,且擁有超過30萬名的智商會員,包括廣東智慧財產權研究與發展中心、美國SOW律師事務、歐洲MARK & LAW律師事務所、日本Markpro智慧財產權交易所等,合計逾3,000家業界權威機構都是匯桔網的戰略合作夥伴。
 樓主| 發表於 2015-9-19 12: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19 12:13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1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8月空窗期 鴻海營收今年次低
跌破3千億關卡 i6s助攻本月衝4千億

【楊喻斐╱台北報導】

鴻海(2317)受新舊產品空窗期影響,8月營收2929.15億元,跌破3000億元關卡,較7月3121.93億元減少6.17%,為今年2月以來低點,但年增6.48%,營收仍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前8月營收2兆5920.55億元,年增率12.81%。


第4季將攀全年高峰
鴻海8月營收下滑,主要受蘋果iPhone新舊產品出貨陷入空窗期影響,不過蘋果iPhone 6s/6s Plus已正式發表,陸續開放預購,9月25日消費者就可拿到最新產品,對鴻海來說,受惠蘋果新機開賣,料將掀起鋪貨前的拉貨朝,帶動9月營收明顯拉升,屆時單月營收將大舉反彈站上4000億元以上水準。

鴻海表示,從8月營收表現來看,消費性電子需求下滑,個人電腦相關與通訊產品的狀況則表現持平。展望後市,在新產品開始放量出貨帶動下,鴻海正面看待9月之後的業績。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前曾在股東會上表示,今年營收成長將以10%以上為目標。法人表示,在蘋果新產品iPhone以及iPad Pro的陸續出貨帶動下,鴻海從9月開始營收可望一路走高到年底,第3季營收也將優於第2季,第4季來到全年高峰,單季營收將挑戰1.5兆的目標。

蘋果新品發表會落幕,宣布推出4.7吋iPhone 6s與5.5吋的6s Plus,有新色玫瑰金,不過平價版的iPhone 6c並未出現,先前有市場傳出iPhone 6c要等到明年第1季才會上市。

成都傳建維修中心
鴻海這次拿下60%的4.7吋iPhone 6s及100%的5.5吋6s Plus組裝代工訂單,主要生產基地在富士康鄭州及深圳廠,至於新款iPad Pro代工訂單,也傳出由鴻海包下,預計第4季中旬開始拉貨。

蘋果新款iPad Pro預計在11月開賣,鴻海正積極備料中,旗下富士康成都廠將於第4季開始進入量產。另外,陸媒先前報導,鴻海富士康集團旗下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公司,將建立iPad全球維修中心,鴻海僅說,不對單一客戶評論。

評析
8月蘋果新舊交換期進入尾聲,9月營收可望大爆發。

 樓主| 發表於 2015-9-23 06: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9-23 06:04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16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拓墣看好Pepper機器人熱賣需求鴻海大幅提升產線自動化比率

【財訊快報/劉家熙報導】

自動人商機紅不讓,拓墣產業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示,2018年Pepper機器人在日本地區銷售/出租數量可望上看27,000台,其中接近九成是來自於一般消費者。法人預估,鴻海(2317)是最大受惠者,華碩(2357)、宏碁(2353)及研華(2395)等亦持續搶攻此一商機。
    拓墣光電暨創新技術分析師柏德葳表示,不僅日本家庭對於類似Pepper機器人的家庭用智慧型機器人,例如生活陪伴機器人與看護機器人等的接受度及需求隨之水漲船高,包括企業、零售服務業與金融業等場所,均對於可與人流暢互動溝通的人型智慧型機器人的需求也是有增無減。因此台灣企業如華碩、宏碁等也陸續布局在可與人互動的智慧型機器人領域。


    柏德葳表示,日本軟銀計畫在9月底推出第四批預購,並進一步地宣布10月跨進企業商務應用市場,推出企業版Pepper機器人開放預訂,以期擴大Pepper機器人市場需求。隨著一般消費者版與企業版的Pepper機器人陸續出售、出租,加上軟銀在日本全國約2600家手機銷售分店開始引進Pepper機器人來提高工作與服務效率,水漲船高的Pepper機器人需求也帶給日本軟銀與負責代工組裝Pepper機器人的鴻海不小的壓力。


    鴻海富士康位於中國山東煙台的工廠初期Pepper機器人的產量是每小時生產5台,在部份組裝流程導入自動化設備後,目前已提高至每小時10台。為了因應Pepper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並提高產量,鴻海富士康不僅將計劃擴增組裝生產線,組裝作業員工人數將從目前的700人擴增到1000人,每小時產量將提高至15台以期滿足目前日本地區市場的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15-9-24 07:38: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10-12 06:08 編輯

轉貼2015年9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郭董讚鴻矽戀 褒日月光

記者鄭淑芳、涂志豪/台北報導



鴻矽戀好戲連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16)日和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連袂登台固樁,郭董全場妙語如珠,左褒日月光,「投資矽品,日月光比我有眼光!」右讚鴻矽戀,是「海誓山盟,日月明光,永不變心」,既明確表態,又不得罪朋友。

1股鴻海換2.34股矽品

矽品與鴻海雙方董事會15日決議通過進行股份交換,進行電子產業供應鏈垂直整合的策略聯盟及業務合作,並敲定以1股鴻海換發2.34股矽品作為換股比例,協議既定,昨日緊跟著連袂召開策略聯盟說明會。

為了一口氣說明白,昨天不僅郭台銘、林文伯親自出席,還特別找來未來可能與矽品結盟的鴻海子公司訊芯董事長徐文一列席,從技術談到結盟的效益,2小時記者會全無冷場。

談到鴻矽戀,郭董信心滿滿的說,「這次白頭老翁(指郭台銘)要和圍棋高手(指林文伯)佈一個長遠的局!」現局面已經可以控制了,雙方結盟一定可以成為產業領導者。

鴻矽「可幫日月光賺錢」

至於搶先一步表態要財務投資矽品的日月光,郭台銘也有話說,他說,與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是好朋友,鴻海與矽品策略結盟,對日月光也有好處。就讓二強聯手,來幫日月光賺錢,這樣不是更好嗎?

郭台銘指出,日月光是很有誠信的家族和企業,我寧可相信他們是百分之百純粹的財務投資,市場不要用臆測心態去看待日月光,外界不要曲解日月光公開收購的原意,如日月光所說站在財務投資立場,日月光應該會支持鴻海與矽品策略結盟。語末還不忘打趣說「我心裡沒有菩提樹,所以不會惹塵埃。」

對於鴻矽戀未來的合作,郭台銘認為換股是比較好的方式,因為是一種長期合作承諾,至於其他的選擇方案,如JV(Joint Venture,合資)事情會變得更複雜,包括商品訂價、專利歸屬、客戶分配,都不容易處理,這對股東來說,也不是好事。

林文伯:垂直整合拚中韓

林文伯會中也就垂直整合優於水平整合提出看法,林文伯強調,矽品和日月光雙方客戶有85%重疊,一旦策略聯盟,一定會造成訂單流出,屆時中國和韓國業者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林文伯進一步強調,購併的基礎勢必要植基在相容的文化和融洽溝通上,現日月光單方面宣布收購股權,無疑的是要用25%股權逼使其他75%股東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林文伯語重心長的說,「矽品還在等待日月光的誠心。」
評析
不論成與不成,鴻海是最大的贏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