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atthew 於 2015-2-17 12:58 編輯 4 D/ c# Z- G s' \9 e9 M
+ Y6 |: v1 F3 w' H/ C4 Z
西諺說~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需要為發明之母,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但是這句話也讓我產生以下的疑問, 需要是發明的媽媽;發明是需要的小孩,以上勿庸置疑, 但是發明難道只有母親而沒有父親嗎? 難道需要是單細胞低等生物可以無性生殖嗎? 發明真的是一個父不詳的小孩嗎? ^4 l8 |9 v: V# N
8 B7 ]4 T" k8 A+ k( Q- x, Q
我不甘心,我的個性是對於感興趣的事一定會追根究柢, 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發明的父親找出來公諸於世, 於是我左思右想,到處查訪,到底誰最有可能是發明這可憐的單親孩子的父親呢? 經過一番思辨論證與線索的追蹤分析,我發現懶惰應該就是發明的親生父親, 也就是說~發明他媽 的老公就是懶惰! 這裡需解釋一下,我不是在說髒話喔, 我的意思是”發明他的媽媽的老公(=發明的老爸=需要的老公)就是懶惰”,
8 M6 A: H( G. A* F, v
) Z6 R2 B! ?' b
世界上為何會有發明這個孩子? 我明查暗訪了他們多位的親朋好友之後, 得到以下的結論, 事情的肇始可能是多年前”懶惰”跟”需要”這一對曠男怨女在某地巧遇邂逅之後, 說巧不巧,當時突然平地一聲雷,頓時風雨雷電交加, 於是兩人一起跑到一處廢棄屋子裡避風躲雨, 話說兩個被雨淋濕的人在寒冷夜晚,孤男寡女共處一室, 因為屋內地板太髒,兩人不敢坐在地上怕弄髒衣服, 屋內又空無一物,也沒有椅子可坐, 於是兩人就站著互相擁抱依偎取暖, 兩人站著停留在這間小屋子裡一個晚上之後(stand one night), 站著站著,因為兩人的衣服都溼了,身體曲線若隱若現, 再加上肢體的碰觸,耳鬢廝磨之餘,一時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 於是就發生了一夜 情(one-night stand), 最後搞出人命,10個月之後發明這孩子就被搞出來了, 所以假如需要是發明之母,那懶惰就是發明之父~Laziness is the fatherof invention.
& w# }4 m2 k' u& j
8 D4 Q5 d5 [. `" T+ s- E
以上是練打字兼練肖話且文法可能也有問題,請勿當真,更不要拿這故事來教小孩喔。 為什麼我會說懶惰是發明之父呢?
7 j! ]9 _% i# f: N7 D7 J) y
4 Y% m' y; p; K- z
懶得用手搓;用腳踩或是用棒子捶打來洗衣服,所以發明了洗衣機。
6 p0 i6 ~; h4 u; P% Q
懶得走路以及跑步,所以發明了腳踏車,腳踏車用腳踩又太累,於是又發明了喝汽油的機車與汽車。 % a! q) p; `( @4 O4 u; @3 u
懶得用手指頭與腳趾頭來計算,所以發明算盤來計算加減乘除,後來又發明了電子計算機。 - J# I' L7 G* H2 z: o
懶得用手與紙張來處理文書檔案或數據,而且浪費紙張也不環保,於是發明了電腦以及EXCEL等文書處理軟體。
. s0 J2 u! z6 ^5 n! ?: M
懶得鑽木取火,於是發明了打火機與瓦斯爐,一點就著。 5 n) T( `" k$ x6 i* f
懶得用山羊或豬等動物的膀胱或盲腸來做避孕套,因為要先殺死這些動物太累也太殘忍,而且一隻動物的盲腸只能做一副避孕套,雖然可以清洗之後重複使用,但是還是不符合經濟效益,而且用久之後變薄了可能會破掉,於是發明了使用一次就丟的保險套,而且還搞出很多花樣,有超薄;顆粒以及螺旋的,還有糖果或是水果口味的,暫停,越說我越衝動,這話題暫且打住不說了。
/ L- p! I2 L4 ?7 Y- [# r
遠古時代,原始人聚在一起群居且男女雜交,為了傳宗接代,強壯的男人要應付很多女人,而屁股大的女人因為比較會生所以要應付很多男人,因為這樣搞來搞去太累,所以懶惰的長老就發明了婚姻制度,統一規定一夫一妻,大家各自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即可,但是世界上每天還是會有精力旺盛的男女搞外遇偷情或紅杏出牆,因為這些偷情男女不嫌累。 " E8 h/ v) P P4 p+ Y% ?2 K* H. j
你說人類是不是因為太懶因此需要更簡便的東西,所以才弄出一大堆發明呢? + J# b+ J/ b* f- N6 U# z" a% ?/ _! r
2 c- k" [% F7 Q7 F# u) Z
不打屁了,說正經的, 因為去年開始決定要專心在期貨操作上, 其實我在2011年7月剛開戶做期貨的時候,初期曾經有過一段我自認為輝煌的時期, 只是這個輝煌時期沒有維持很久, 當初我是投入30萬到期貨市場想要練功夫, 因為我當時比較偏向做波段留倉,但有時也會試試當沖, 我怕爆倉,所以我規定自己最多只能有1口大台與1口小台同時在倉, 1口大台與1口小台的保證金加起來大約10萬左右, 換句話說就是人家說的以3口的資金操作1口,
F# t- S2 q6 D; B, I
9 X& p" A+ l9 ~# ]/ U% S& U
我有把當時的交易紀錄留起來(這是我的優點之一,不管是股票或期貨,每筆交易我都會記錄下來,以便未來檢視), 初期我曾經有單週(短短5個交易日)就獲利9萬,而那週也只不過做了7口單(1口大台與6口金融期)而已, 後來過了3週的小賺小賠之後,我又連續4週,每週都獲利5萬以上, 反正剛開始的那3個月多一點,我就已經賺到大約30萬了, 也就是說投入30萬的資金大約3個月就賺到一個資本額,報酬率是100%, 我心想要是以這種3個月報酬率100%的速度複利累積下去,那未來肯定是一片光明, . i; A6 ^0 H, T3 u
% a: A s* g; @3 K. p1 W z
只是好景不常,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是我自作聰明去調整策略,也可能是市場生態改變了,也或許可能當時賺錢只是新手的運氣, 總之,後來漸漸把重心再轉到股票之後,期貨的操作就每況愈下,而且有時做一天休息好幾天,到現在不只把當時在期貨市場賺的賠回去了還倒貼, 只是我一直想要找回當初的那種感覺,我知道我可以找回來的, 從去年開始比較專心操作期貨之後,最近似乎有點感覺了。
4 `0 z" a' G8 ]) y6 V
$ Q: C. J6 d) h# n4 ]1 i/ z
總之,加權指數在去年曾經到達9千多點以上(現在也是9千多點), 去年當時就心想9千多了,要做多股票的難度增加,但是自己又不想放空股票, 於是心想不如再回來專心研究期貨的操作上面,看看是否可以把2011年當時的那種感覺找回來, 所以為了專注期貨的盤中變化,只能把原本專注在股票的看盤時間移轉到期貨上, 我只是一個智商不高的凡人, 沒辦法一心兩用,而且手腳很慢常常與腦袋配合不了, & @( e# O" a5 c* h; @+ h
& m5 l$ U- O$ t- W$ V; z
總之我不想盤中一檔一檔的觀察股票的盤中價格變化, 但是我又想要期貨與股票兼顧啊,那怎麼辦呢? 於是我這個懶人因為需要而效法諸多前輩進而催生了下列的產物, 雖然我不會發明,但是創意與邏輯推理應該多少有一點, 創意與邏輯推理當然是為了要進化,市場隨時在變,所以時時要求自己要進化才能在市場裡生存的久一點, " d# p6 Z& g4 U& B% }# ]. n4 d$ A
, r9 L: _, V% b) D# t$ T
反正我就動腦筋想說怎樣讓股票的操作不要佔用我太多時間,因為有結交利用程式交易在做期貨的朋友,所以多多少少也瞭解一點程式交易的概念, 於是我心想何不把程式交易的概念套用到股票操作呢? 0 {& M5 F7 x0 |+ m2 y0 O$ b
現在經過一些期貨商的推廣,類似的程式交易軟體其實很常見,現在比較夯的軟體應該是MultiCharts吧, 不過我不懂程式交易的語法,而且也不想多花一筆錢去買程式交易軟體, 因此就只能以免費的EXCEL來做做看了, 這4~5年來我還是有一些小小的進步,所以EXCEL一些常用的函數公式我還知道怎麼使用, 因此我就以簡單的函數公式搞出了下面的歷史績效測試檔案, 8 x: C% o3 s) M- L! D0 D- w
9 X/ Z2 s& Q1 Y8 f, e/ \6 X
為何要做測試? 因為要實際執行一套程式交易的策略之前,一定要先做歷史資料的回測績效,看看這套策略經過歷史回測之後的各個數值與比例以及期望值等等是否可行,雖然過去的歷史未必會重演,但是還是可以從這些測試之中找到一些結論或法則來當成操作的參考依據, 4 s( N s; R5 X' S" m
/ w8 ]9 w# u- k& d
正通這裡當然也有一些前輩是做歷史資料回測績效的高手, 例如 eagleclime大大 從以前到現在,就常發表一些技術指標的統計測試結果, 一般利用程式交易來操作期貨的高手也會以期貨指數來做測試,
! g( Y7 E8 j9 N6 f; j
" x& K( G. H" j: C" m/ P
但是因為我針對的是股票,期貨指數或是加權指數要漲跌7%很困難, 可是相對來說,股票要漲跌7%就容易多了, 而且股性活潑地股票的震盪波動幅度也要比指數大很多,所以假如我是用指數來測試這些指標, 恐怕很難得到正確的結論, 因此我就想要拿最少100支以上的股票來當樣本, 這100支以上的股票裡面當然要涵蓋股性活潑與比較不活潑的,市值高的與市值比較低的(市值高低其實跟權重息息相關,因為台股的加權指數以及櫃買指數就是以市值來調整權重的大小), 總之,取樣就是要多樣化。 2 C; j# k7 J' n
. E0 {7 S4 L7 O( d8 i i, {7 O) x/ u
有了100支以上的股票當樣本,當然要加上一些變數因子來測試, 變異因子當然很多,包括各種常見的指標以及自己研發修改的指標,以及每種指標所設定不同的參數,還有進場點是設定成觸價(盤中最高與最低的區間碰觸到所設定的條件即算成交)或是當根收盤價或是次根開盤價,還有停損點以及停利點的設定等等……..變異因子很多很雜,當然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處理,而且有時心血來潮,我一些天馬行空的點子還蠻多的,這麼多的點子當然要經過測試與篩選才知道有沒有用啊, 8 O. X3 g8 c! {9 _6 G3 K9 N
; A1 S- z% R w& }# b
或許我做的這些東西,某些歷史資料與技術指標無用論的信徒會嗤之以鼻,但是人活著總要找一些事來做吧,總不能每天除了看盤就是看電視吧, 既然對股市或是期貨市場有興趣,找點東西來研究一下,除了可以打發時間之外,或許在研究過程中還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發現與心得。 ; a7 }' c" x" ? N( F
% V: W+ c4 p) A. E' H4 ?6 r
我下面附上的檔案的例子是以均線當指標,設定不同條件來測試某支股票過去2000個交易日的歷史績效, 當然我未來想要測試的股票家數很多,而且也不只均線這種指標, 至於為何只用過去2000個交易日來做回測呢? 因為我用的xx證券的看盤軟體最多只能下載2000筆的歷史資料(有些看盤軟體更少,例如元大easy-win最多只有999筆歷史資料可以下載), 除非再花時間到證交所或是櫃買中心去下載每支個股數十年的歷史資料,不過太花時間也太累了,
5 H7 d% T9 |) z9 W' ?& G
3 n3 ~* K9 T" H8 ]. h" C% H
而且這2000筆日k資料是從2007年1月就開始的,雖然不算是完備, 但是已經涵蓋了一個大空頭(金融海嘯是2007年底,加權指數見高點之後開始發端,到2008年才開始崩跌的)與大多頭(金融海嘯之後的歷次QE)行情, 既然這2000筆資料的歷史區間已經涵蓋了一個指數從9千多跌到4千以下的大空頭以及從4千點以下漲到9千點以上的大多頭,我想這些個股在這段多空大循環期間的歷史數據所得出的測試結果應該可以拿來參考吧。 做這些測試其實就跟實驗設計差不多,只是可能比實驗設計更複雜,因為不只樣本數多(百支以上的股票,事實上我是打算測試最少300支以上不同股性的股票),變異的因子也很多(單單技術指標與參數的組合可能就好幾百種以上),所以我才需要長時間來處理,因此我就很少上網聊天打屁了。
6 ~8 |6 B& a/ Y. q
8 t m1 P, w& ?# E7 S& p* l
總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或許有其他同學跟我一樣的懶惰,所以我把自己做的檔案PO上來正通分享,或許有其他同學看到因此而產生興趣,那倒也算是功德一件,其實很多事情或許剛開始你認為很困難,但只要踏出第一步之後,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一步一步來,過程中你會發現好像其實沒那麼難,不怕學得晚也不怕學得慢,就怕不肯學;不想學。
$ G' D9 s, G# ?) W" R* H# S, }
2 s+ s, N' [: `+ y
基本上我為了方便修改與檢視,因此我把檔案區分成6個模組, 如附圖所示, ! d3 A6 g+ r" D- O
' ^4 t* P; |/ A3 K" z
$ I, ?% I* b0 @0 g$ z2 E7 P, X/ N
& s. L5 V: U- u3 L/ o) g
- p+ E, z7 R, x) Q$ W
# n: \; |' b% \5 T; c5 m& ?
有原始價量資料區,有指標公式區,有信號區,做多計算損益區以及放空計算損益區,以及損益總表分析區(獨立出來放在檔案的另一頁比較容易檢視比較)
7 @& ^3 r- a) M. P) D( h' F4 s
9 U7 E$ D; Z, D: ^! X
指標公式區就是把想要研究的指標或是自己發明的指標放在這裡, 信號區就是依據指標公式區來設定不同的條件以便產生4個信號, 做多~進場信號,做多~出場信號,放空~進場信號,放空~出場信號。 做多與放空計算損益區就是依據信號的觸發來計算損益, 損益總表分析區就是去統計作多與放空的獲利與虧損以及各自的進出場次數,還有平均持有天數以及連續獲利與連續虧損等等的資料。
# S! ?1 |8 t' G Z+ g, A4 q/ z
$ B ^" Q: Y/ P1 y! t' ?
所以其處理流程就是~先把原始價量資料套入檔案,有了價量資料就可以產生指標公式,再針對指標公式去設定不同的條件以分別去產生多空的進場與出場信號,然後針對信號的觸發,以隔天的開盤價去分別計算作多與放空的損益,以及累計獲利與虧損還有持有天數等等資料, 然後再把這些欄位的資料整合在一起放到損益總表分析區,邏輯大致上就是這樣。 3 F/ s5 J4 x3 I, z2 L. w: H) u* P
( L* T# r& A" X% x. s
而信號與損益計算的交互作用闡述如下, 以附檔為例, 我是以20日均突破或跌破120日均來做為多空進場以及出場的條件, 至於當天信號成立之後,我都是以隔天開盤價作為進場與出場點,為什麼要用隔天的開盤價我後面會解釋。 7 f% o/ N, E: d
% f7 L5 a3 j. |( g# ^) w3 {$ ?
所以4個信號就是~ 做多進場~前一日的20日均在120日均之下且今日20日均突破120日均之上,則以隔天之開盤價為進場點來計算損益, + X8 U# L4 D4 q+ _! o9 A
做多出場~當日的20日均跌破120日均,則以隔天的開盤價為出場點,其實做多出場信號也就是緊接著放空的進場信號,所以以這種方式來做為多空策略的話,幾乎沒有空手的時間,要嘛做多,不然就是放空,根本沒有休息。 + e2 {! k- W# g8 q% {! `5 S
放空進場~前一日的20日均在120日均之上且今日20日均突破120日均之下(也就是做多出場信號出現的時候就是放空進場的時候),則以隔天之開盤價為進場點來計算損益,
4 Z) y) {* I5 b
放空出場~當日的20日均突破120日均,則以隔天的開盤價為出場點, 8 n5 V5 D7 p2 D
4 B$ {- u& j: C( L, B
總之,因為要向各位解釋,所以我力求簡單,實際上在測試時可能因子會多出很多,也會複雜好幾倍, 比如說,我可以把出場信號拆開成停損與停利分別設定不同條件,變成6個, 也就是變成~做多進場,做多停損出場,做多停利出場, 以及放空進場,放空停損出場,放空停利出場,
% G, @ X2 U! X' d) j
現在說明為何我要用開盤價來當成進出場點以計算損益呢? 因為我上面已經說了,盤中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在股票的看盤上, 8:45分期貨開盤之後,我只想關注在期貨盤中的變化, 所以假如股票以開盤價來計算損益的話可以方便我進出, 只要在9:00股市開盤的那幾分鐘之內,我就可以按照昨天所產生的信號, 該進場就在開盤價附近進場,該停損或停利就在開盤價附近出場, 然後當天我就可以不去管盤中股票的價格變化而專心在期貨上了, 只要收盤後把當天股票的價量資料收集整理完成,然後再看他們是否出現信號,有信號的話就明天股市9點開盤再處理就好了,沒信號就不必理他,這樣大家應該懂我的邏輯以及我的懶惰了吧。
* x( ?0 I7 U! w/ c
- Z ?7 h- t. J5 [9 b u- T1 G
測試時當然要越貼近實際的操作情況越好,否則測試的條件若是跟現實脫節,那測試出來的數據再美好也沒用,因為沒辦法執行或是執行面有困難等等, 比如說我假如是設定信號出現之後以當天的收盤價而不是隔天的開盤價來計算損益,這樣所產生的損益未必符合真實的交易狀況, 假如我是用收盤價來進出場,那我實際操作時就必須在股市1:30收盤前緊緊盯著盤面準備下單,但是大家都知道收盤前最後那5分鐘是搓合的,所以就算我下單也未必會成交,因為可能會有大單突然敲進或摜壓,以至於我的買賣單可能無法成交, 但是假如是設定成隔天的開盤價就簡單多了,而且成交的機會也大一點,因此我在做這些歷史資料的回測時當然要把實際的操作行為考慮進去,才不會脫離現實。 4 l( B8 W. e1 Q
/ ?# `4 \6 r3 ?3 d/ ^' \
或許有人會說隔日開盤若是跳空漲停或跌停鎖死,豈不是很難成交嗎? 其實就算是開盤就漲(跌)停鎖死了,剛開盤時還是有機會可以成交,除非買單或賣單很多,否則越早掛單,你的排序就會比較前面,這樣成交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你不要等到10點或11點,前面的委買委賣都已經幾千張幾萬張了,你才掛單,這樣排得到才有鬼,除非那支股票盤中漲(跌)停打開, 因此我的測試方式應該算是蠻貼近現實的,這樣產生的績效結果也比較可信。
) r" d' Z8 _2 x6 Y; G
9 K: E8 o3 t- T9 R
這裡必須注意一點,因為一般以指數來做回測時,因為指數不會減資所以歷史數據不需經過調整,但是股票有時候會有減資的狀況發生,一旦減資可能會造成股價向上跳空數十個百分比,這樣就會讓指標信號產生錯亂誤判的情形,所以我是建議假如有人要用個股做回測的話,必須把減資的因素排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減資之前的交易日都刪除不用,至於每年都會有除權息,那就不管了,因為要把股價還原權息很麻煩,而且股利股息雖然會影響信號的觸發,但是至少股利與股息是放入口袋的,所以測試出來的績效假如加上股利與股息的話可能會再好一點,
4 g* Y' X* V. v
* z8 A& K1 {$ @8 f. j0 n; P' _
這裡所有損益並沒有把費用列入, 因為我的目的是要測試多種組合,把最佳的找出來,所以有沒有計算費用並不會影響我測試的目的, 以台積電來說,測試的結果不太理想,(請看圖) 台積電從2007’1’29到現在2015’2’13, 這9年多的時間,做多損益是65.17%,放空損益是-20.36%(負報酬), 作多與放空合計是44.81%, 雖然多空總和是正報酬,但是報酬也太少一點了吧, 多空總共次數是19次,9年多才進出場19次,而且最長持有日數是236天, 這方法確實比較偏向中長線一點, 不過台積電到2015’2’13封關前還有一筆多單未平倉, 而這個多單的進場點是2014’10’30的開盤價128.5, 截至封關前2015’2’13的收盤價是148.5,這筆多單目前未平倉的帳面損益是賺了20元(20/128.5=15.5%),這筆獲利還沒有計算進去。 7 D8 O4 n( T ~; W+ \& h
: M( v& S7 d6 V5 p
. d4 c$ Z) a' O; N; v' g+ Q/ q
3 k, z2 F6 p c$ A
! v J) Q! h1 @( ^) A$ a2 ?/ A
不過假如以相同條件換成鴻海的話,那結果好一點(請看圖), 從2007’1’29到現在2015’2’13, 9年多的時間,做多損益是47.41%,放空損益是63.29%, 作多與放空的損益都是正報酬,而作多與放空兩者合計是110.7%, 而且鴻海也有一筆未平倉的空單, 這筆空單的進場點是2014’10’15的開盤價95.5, 而鴻海封關前2015’2’13的收盤價是85.8,所以鴻海這筆空單目前未平倉的帳面損益是賺了9.7元(9.7/95.5=10.1%),這筆獲利也還沒有計算進去。 : ~; f4 W8 q8 _9 o2 N; ]3 O
' L5 c; {4 y" ?2 E6 B3 S/ t: G! `, m( @; a7 N( u
5 ^5 n/ H8 Y$ ^4 ]5 x
那假如換成中鋼呢? (請看圖) 從2007’1’29到現在2015’2’13, 9年多的時間,做多損益是14.23%,放空損益是43.45%, 作多與放空的損益都是正報酬,而作多與放空兩者合計是57.68%, 而且中鋼也有一筆未平倉的多單, 這筆多單的進場點是2014’8’5的開盤價26.05, 而中鋼封關前2015’2’13的收盤價是26.45,所以中鋼這筆多單目前未平倉的帳面損益是賺錢的,但是賺得很少。 1 c" ], o1 X3 M8 ?! S, f, {0 y
+ s2 F/ d( @) j. b3 ]
/ P: ?4 B2 _3 x1 w3 ~& X* u: D4 k
" P: g* T5 F1 X
b# f5 w S$ |$ b) O1 n& M0 }
所以其實不同股性的個股測試出來的績效其實差蠻多的, 反正這只是一個開端,因為未來我要測試的個股以及指標與參數等變異因子很多很多……..,說不定以後會找到一個可以讓我滿意的股票買賣策略, ) |/ o+ M3 J: Q
2 z8 B( s# a' J% m7 S
再以台積電為例,假如把原本的出場條件由20日均突(跌)破120日均改成20日均突(跌)破60日均就出場停損停利呢,但是進場條件一樣是維持20日均突(跌)破120日均則進場, 這樣的做多損益是51.94%,放空損益是-7.53%(也是負報酬), 作多與放空合計是44.41%,跟原本的20日均突(跌)破120日均的結果差不多,但是最長持有日數只有145天,跟原本的236天的最長持有日數差了很多,而且有很多時間是空手休息的,(見附圖) 0 B$ W6 p' H) ~
/ z. A1 y4 i2 Q1 f
) C0 ~+ h/ h1 X' f$ n+ J
& j# w9 `& q) N6 `
那假如把原本的均線MA改成EMA呢? 進出場條件還是維持20日均突(跌)破120日均, 結果很差,多空總合損益是負報酬,請看附圖, . Z- L) P9 u; n
, x% U' @2 x. A' b8 D0 Z! V
, W/ K3 A6 N! N4 W( O
若是一樣是EMA但改成20日均突(跌)破60日均就出場停損停利呢? 結果比上面的20日均突(跌)破120日均進出場好一點, 因為多空總合報酬是正報酬,但是獲利比MA少一點, 請看附圖 2 Z `; {/ X2 H) @6 e% T* F
" C1 P" |& ]& o! `( m
+ b7 ~/ M: Y5 H; n
按照往例,我把檔案放上來(回覆即可下載), 不過這些測試還是需要有一些EXCEL的基礎,才可以自行去修改指標公式以及進出場的條件, 雖然我把它模組化,把原本複雜的東西變得簡單一點容易了解, 但是裡面牽涉到一些EXCEL的函數以及邏輯運用, 沒有基礎的人恐怕只會越看越花, 而且要問人恐怕也沒有人有那麼多的時間一一的解釋, 我也不常上來,如你所見,要測試那麼多的東西,我的時間已經快不夠用了, 頂多只能利用休息時間上來打打屁而已。
+ n& E3 W) R. P4 A
) s. D5 H4 F" B$ C! T* b- b5 q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EXCEL的教學課程, 網路上(以關鍵字”EXCEL教學”GOOGLE一下), 或是實體面對面的教學,例如什麼巨匠或是有些大學開的進修班或是社區大學或是救國團有時也會開相關課程,甚至辦公室精通EXCEL等文書處理軟體的同事也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面對面教學是效率最快的方式,因為有問題馬上可以問老師,說不定還可以把這些老師的電話留下來,有問題馬上打電話去問, 反正網路或是實體資源很多,有興趣的人自行想辦法去解決吧。 + s, ~8 N" I2 w. C9 f
( [3 H1 x8 J/ _
所以假如你沒有EXCEL的基礎或是沒有興趣去搞EXCEL的話,那我認為你就不必下載了,以免浪費時間。 0 C( A3 i/ }7 `/ Z- d
. f9 |) t% A' ?& N3 M& ^4 j
因為過年期間台股沒開市,所以有比較多的時間練肖話, 因此昨天與今天連續發表兩篇PO文, 這篇發表完之後,明天除夕之後,我又要開始閉關專心研究與測試了, 正好利用年假的期間,快點把比較重要的IDEA先研究與測試完成, 以後有心得再上來跟各位分享。 / f7 B1 g Y# r9 W
網路高手很多,我這個檔案只是初學者的分享,野人獻曝,請高手多多包涵。
- l% p( M0 P k" Z2 R+ c
3 {5 {6 q6 Y% `( R! R
" E0 a. P- b! v# U
( t2 C# M2 T! W0 x& n/ g
* Z2 N% S& |8 A5 W, i; ^4 `$ d5 J0 v7 q. E
) n6 N4 f" b6 Y8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