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生技;醫材;耗材 – 太醫 前5月每股賺1.82元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8-13 07:5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8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4126)累計1-7月稅前盈餘2億1979萬元,每股稅前盈餘3.33元

【財訊快報/編輯部】
太醫(4126)103年度7月份自結營收1億4514萬元,營業利益3857萬元,稅前獲利4103萬元,年增38.57%;累計今年1-7月營收8億7992萬元,營業利益2億1077萬元,稅前盈餘2億1979萬元,年減9.05%,以股本6.60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為3.33元。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發表於 2014-8-13 11:54:5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版大熱心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04: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擬發債,上限7億元

【時報-台北電】
太醫(4126)為興建廠房、購置生產設備,董事會決議發行103年度第一次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上限為7億元,視市場狀況採一次或分次發行,每張面額100萬元,發行價格依票面金額十足發行,發行期間不超過7年,採固定利率方式發行,年利率不超過2%。(編輯整理:林資傑)
發表於 2014-9-7 16:41:37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你 真的是很不錯的資訊哦 !
 樓主| 發表於 2014-9-9 05:32: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長、短期企業信評,各為twA-、twA-2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中華信評授予太醫(4126)長、短期企業信用評等分別為twA-、twA-2,評等展望穩定。中華信評表示,與全球同業相比,太醫國際品牌形象相對有限,市場地位較弱,加上產品分散性等,成為太醫競爭地位的限制因素,因此授與twA-的評等。
  中華信評表示,太醫未來2~3年內仍有較密集的資本支出需求,以目前營運現金流量來看,借款規模維持在較低水準,預期太醫的現金流量/槓桿比,應可繼續維持在目前的等級,由於醫療器材產業景氣波動極低,太醫未來2年內將繼續維持目前的信用結構。

  太醫是國內首家生醫類股取得本地信用評等,有利在公開資本市場募得資金。太醫董事會日前決議,為興建廠房、購置生產設備,將發行103年度第一次無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上限為7億元,發行期間不超過7年,採固定利率方式發行,年利率不超過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3 04:58: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12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4126)累計1-8月稅前盈餘2億4618萬元,每股稅前獲利3.73元

【財訊快報/編輯部】
太醫(4126)公告103年度8月份營收1億2332萬元,營業利益2739萬元,稅前獲利2639萬元,年減25.04%;累計今年1-8月營收10億324萬元,營業利益2億3816萬元,稅前盈餘2億4618萬元,以股本6.60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獲利3.73元。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2 09: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2 19:39 編輯

轉貼2014年10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 前3季每股賺4.09元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太醫(4126)儘管拿下生醫類股首家信評利多,不過,因目前較具成長力明星商品還在布局中,導致今年營運表現持平,前9月每股稅前盈餘4.09元,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

一直都是高獲利模範生的太醫,由於主要產品密閉式抽痰管(CSS)的成長力道已趨緩,而新開發的廢液收集袋市場拓展還未達規模,因此,業績也陷入打底階段。

該公司自結9月營收1億803萬元,營業利益1,719萬元,稅前獲利2,395萬元,年增42.23%。累計1~9月營收11.11億元,年成長率1.77%,營業利益2.55億元,年衰率8.59%,稅前盈餘2.7億元,年衰退率8.03%。

由於獲利持平,該股近日股價也處於牛皮整理階段,昨日以66.9元坐收,小跌0.1元。

太醫上月才獲得中華信評,為該公司跨足債券市場進行募資的「市場量尺」,也打開台灣生醫產業在股權交易之外的新募資管道。

中華信評預期,太醫的低借款槓桿比、良好的現金流量產生能力、加上醫療器材產業景氣波動極低之特性,可協助該公司在未來2至3年中繼續維持目前的信用比率結構,且其借款對EBITDA比應可控制在1.5倍的水準以下。
 樓主| 發表於 2014-10-31 06: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2 19:46 編輯


轉貼2014年11月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前三季EPS 3.35元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醫療耗材大廠太醫(4126)第3季財報出爐,第3季營收3.76億元,季增率3.5%,年增率6.8%,稅後盈餘7900萬元,年增率11%,EPS 1.19元;前3季營收11.11億元,稅後盈餘2.2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2%,EPS 3.35元。

  由於密閉式抽痰管和成熟市場成長趨緩,太醫第4季旺季營運成長空間有限,法人認為,太醫第4季業績將與第3季相當。太醫的產品以自有品牌和代工策略雙軌並行,目前明星商品廢液收集袋剛起步,短期內對營運貢獻度並不強,太醫規劃將跨入技術層次較高的二三類醫材,預計明年將建新廠,不過,恐將等到2016年後,此一新佈局才能帶來大的貢獻度。

 樓主| 發表於 2015-1-14 06: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2 19:51 編輯

轉貼2015年1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 去年每股賺5.93元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太醫(4126)去年營運表現持平,自結每股稅前盈餘5.93元,仍是生醫類股中的獲利前段班。不過受到主力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市場已趨於成熟,新一代明星商品廢液收集袋仍在起步階段,今年成長力道依舊以持緩看待。

率先公佈獲利的太醫,自結去年12月份營收1億2,991萬元,營業利益3,217萬元,稅前盈餘4,339萬元,年增48.45%。而累計全年營收15億666萬元,營業利益3億5,868萬元,稅前盈餘3億9151萬元,年增3.98%,以股本6.6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為5.93元。

一直都是高獲利模範生的太醫,由於主要產品密閉式抽痰管(CSS)的成長力道已趨緩,新開發的廢液收集袋市場拓展還未達規模,業績也陷入打底階段。

法人表示,太醫新一代明星商品廢液收集袋仍在起步階段,短期內成長動能較受限。為了增加長線成長動力,太醫規劃將跨入技術層次較高的二三類醫材,預計2015年將建新廠,不過,因認證需要較長時間,市場預期要到2016年後,二三類醫材的新布局才有機會激勵業績啟動另一波成長力道。


評析
醫材的績優股

發表於 2015-1-14 10:2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一家真的在生技醫療少數很優質的公司
 樓主| 發表於 2015-4-6 08: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2 20:01 編輯

轉貼2015年2月12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各市場併軌成長,今年營收拼增一成,EPS挑戰5元以上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醫材廠太醫(4126)日本、美國、中國三大市場穩增長,今年業績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而先前遭遇價格競爭的歐洲、中東等市場,也重擬價格策略力拼逆轉勝,在各市場併軌成長下,今年營運成長力道有機會轉強,預估營收有機會成長一成,EPS有挑戰5元以上的實力。

    去年營運倒吃甘蔗,太醫下半年在明星產品出貨力道回溫下,營收達15.06億元,年成長4.34%,毛利率為36.06%,營業淨利3.6億元。受惠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匯兌收益超過2千萬元,也帶動單季稅後淨利3.26億元,EPS為4.95元。

    分析各市場表現,合計市場比重靠近5成的日本、中國、美國三大市場,去年營收均有二位數成長,其中以美國成長力最強,去年在傷口引流產品業績倍增,在整體營收占比由4%增至9%,及2013年進行調整的客戶訂單回升下,業績成長高達三成。目前日本的營收比重約25%、美國10%、中國則為11%。

    歐洲、中東市場去年表現相形失色,主要系得標標案的實際出貨量未達標單的量,及價格競爭影響,營收占比14%的歐洲去年衰退14%,占比5%至6%的中東也衰退兩成。

    太醫表示,針對歐洲、中東市場的價格競爭,已因應市場降價,並重新擬定市場策略,今年業績有機會回升,但對整體毛利率可能會有些微的影響。中美日三大市場今年也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密閉式抽痰管、傷口引流產品出貨持穩。整體來看,法人認為,營收有機會成長一成,EPS有挑戰5元以上的實力。

評析
營收有機會成長一成,EPS有挑戰5元以上的實力。

 樓主| 發表於 2015-4-6 08: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5-7-2 20:02 編輯

轉貼2015年2月12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 銅科新廠產能提升一倍,預計2017年上半年投產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太醫(4126)日前宣布將斥資12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新建廠房工程,產能可望較原有產能增加一倍,預計2016年4月完工,2017年上半年投產。發言人江孟洸表示,2009年底完工投產的銅鑼新廠,目前產能利用率已達8成,且考量現有四座產房分佈在不同地方,為提升管理、生產效率,未來將把舊廠生產集中至新廠。

    銅鑼科學園區建置的新廠是向銅鑼科學園區租賃,第一期預計斥資12億元,興建新式工廠、營運中心、自動倉儲與物流系統、員工宿舍等,完成後建築總面積達5萬3千多平方公尺,除了設置新的自動化生產線、研發及滅菌設備外,工廠將符合GMP與ISO標準。

    太醫原本在銅鑼工業區共4座廠房,生產總面積超過8千坪,江孟洸表示,2009年底完工投產的銅鑼新廠,目前產能利用率已達8成,且現有四座廠房未在相鄰位置,未來舊廠的產能將全數轉移至新廠,屆時,生產排程將更順利,管理、運輸等成本都會下降。

    銅科一期新廠產能將較原有產能增加一倍,預定2016年4月完工,預估申請歐盟、美國、日本等認證需要半年以上時間,2017年上半年將開始投產。
 樓主| 發表於 2015-8-29 07:48: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4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三市場出貨穩 太醫營收看俏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太醫(4126)首季獲利衰退,自結每股稅前盈餘1.22元。不過,法人預期,在日本、美國、中國大陸三大市場今年將穩定增長下,營收可望有兩位數成長。而為因應未來成長需求,太醫年初宣布斥資12億元興建的銅鑼新廠也開始發包工程,該新廠預計2016年4月完工,2017年上半年投產。

首季營運較不如預期的太醫,自結3月份營業利益3,122萬元,稅前盈餘2,976萬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5.87%。累計前3月營業利益為8,583萬元,稅前盈餘8,082萬元,年衰退18.13%。

太醫表示,新廠是向銅鑼科學園區租賃,將建置新式工廠、營運中心、自動倉儲與物流系統、員工宿舍等,完成後建築總面積達5萬3千多平方公尺,除了有新的自動化生產線、研發及滅菌設備外,工廠將符合GMP與ISO標準,產能也可望較原有產能增加一倍。

太醫原本在銅鑼工業區共4座廠房,生產總面積超過8千坪,2009年底完工投產後,目前產能利用率已達8成,不過,該四座產房分佈在不同地方,未來新廠完成後,將把舊廠生產集中至新廠,以提升管理、增加生產效率、降低營運成本。

一直都是高獲利模範生的太醫,去年EPS 4.95元,擬配發現金股利2.5元,以上周五收盤價67.7元計算,殖利率為3.69%。

法人表示,太醫因主力產品密閉式抽痰管、傷口引流產品,在日本、美國、中國大陸三大市場出貨持穩下,今年仍可延續成長軌道,並可望有二位數成長。

評析
在日本、美國、中國大陸三大市場今年將穩定增長下,營收可望有兩位數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5-9-3 20:20: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6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 前5月每股賺1.82元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太醫(4126)受到原有的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市場已趨於成熟,加上日圓貶值帶來匯損,自結前5月營收5.91億元,營業利益1.35億元,稅前淨利1.19億元、年減23.42%,以股本6.6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獲利1.82元。

太醫今年營運不若往年出色,由於密閉式抽痰管的成長力道已趨緩,而新開發的廢液收集袋市場拓展還未達規模,業績陷入打底階段,導致該公司前5月營收微幅衰退5.75%。

評析
由於密閉式抽痰管的成長力道已趨緩,而新開發的廢液收集袋市場拓展還未達規模,業績陷入打底階段

 樓主| 發表於 2015-9-24 19:46: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8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H2業績增溫,全年獲利難勝去年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醫療耗材大廠太醫(4126)Q3受惠缺工問題解決、傷口引流管獲得美國新訂單、日本客戶下半年出貨料可回溫,再加上德國、中東高毛利率的CCS標案將陸續出貨,及台幣貶值帶來的效益,法人樂觀看待,太醫下半年業績表現將較上半年增溫。

  太醫Q2受到缺工問題及匯損影響,拖累業績表現,Q3缺工問題解決,台幣貶值等正面因素帶動,Q3季營收增溫,7月營收1.46億元創新高,法人看好下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上半年,但是,受制短期成長動能略微不足,今年全年度獲利將不如去年表現。

  太醫在產品別方面,醫療耗材、醫療儀器與醫建工程營收占比各為93%、6%及0.5%,而醫療耗材中的密閉式抽痰管、管類、袋類及呼吸類產品營收占比分別為24%、30%、12%及2%。

評析
太醫下半年業績表現將較上半年增溫。
 樓主| 發表於 2015-11-4 19:51: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9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營運 下半年升溫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管材大廠太醫(4126)第3季起日本出貨回溫,高毛利傷口引流管獲得美國客戶新訂單,加上歐洲、中東標案陸續出貨,下半年業績可望優於上半年;不過,由於上半年獲利受日圓貶值衝擊,同時主力產品密閉式抽痰管市場臻成熟,成長動能趨緩,全年業績表現恐不如去年。

太醫上半年稅後純益1.15億元,年減19%,每股稅後純益(EPS)1.74元,落後去年同期的2.16元,不如市場預期,主要因日本市場衰退及日圓貶值,再加上日本的密閉式抽痰管客戶併購同業後進行庫存調整;特別是第2季又遭遇缺工問題,整體出貨進度受阻。

太醫以醫療耗材的管材類產品為營收主力,密閉式抽痰管、管類、袋類及呼吸類產品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4%、30%、12%及2%;另醫療儀器和醫建工程的營收比重為6%和0.5%。太醫股價昨(2)日收54.4元,上漲0.2元。

展望下半年營運,法人指出,第3季業績將明顯優於第2季,下半年也將優於上半年。

評析
展望下半年營運,第3季將優於第2季,下半年也將優於上半年。

 樓主| 發表於 2015-11-17 20: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0月2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 Q3營收、獲利同拼新高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太醫(4126)缺工問題舒緩,7、8月營收連兩個月創新高,加上匯兌收益貢獻逾2000萬元,自結每股稅前盈餘約1.54元;9月營收可望維持1.3-1.4億元高檔,第三季營收、獲利有機會創新高,每股稅前盈餘上看2元,以稅率16%計算,每股盈餘上看1.7元。

    受到缺工影響,太醫上半年陷入訂單成長,業績卻下滑的窘境,營收7.2億元、年下滑2.43%,加上認列匯損1000餘萬元,致稅後淨利下滑近二成,每股盈餘1.74元。不過,隨著缺額的員工逐漸補足,缺工影響趨緩,7、8月在遞延訂單推升下,營收連二個月創新高,自結稅前獲利1.0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約1.54元。

    太醫表示,今年以來,訂單一直優於去年,但缺工導致上半年營運表現不如預期。從各市場來看,除了日本市場因大客戶去年底被併,及日幣貶值影響,今年業績下滑,北美的傷口引流產品出貨也有些停滯,中國、亞洲、歐洲等其他市場多維持成長。

    7、8月獲利大幅跳升,主要是營收成長帶動,另外,美元兌新台幣轉強,匯兌收益也有不少貢獻,認列約2100萬元的收益。目前看來,9月營收雖無法創新高,但仍有機會維持高檔,第三季營運表現將顯著好轉,法人預估,9月營收約1.3-1.4億元,第三季營收約4.3-4.4億元,季成長約21-24%,獲利也將同步創高,每股稅前盈餘上看2元,以稅率16%計算,每股盈餘將挑戰1.7元。

評析
缺工導致上半年營運表現不如預期,缺工影響趨緩,第三季營運表現將顯著好轉。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3 08:40: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1月2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新廠後年啟用 成長新動能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太醫(4126)執行副總經理李家茂昨(19)日在法說會中表示,隨著缺工補足,第4季營收預估與第3季相當,明年則力拚雙位數成長,預期在銅鑼科學園區的新廠2017年第1季投產後,將可望有明顯成長動能。

李家茂表示,太醫現有的銅鑼廠規模太小,無法滿足客戶端需求;新廠預計明年第3季完工,2017年第1季啟用,該新廠年產值約36億元,是目前的1倍,預計5年內可望滿載,未來搬遷至新廠後,不排除處分部分閒置資產。

太醫以自有品牌和代工策略雙軌並行,今年品牌能持續雙位數成長,主要是大陸業務比重拉高。受惠缺工問題舒緩,該公司第3季營運表現不錯,加上有匯兌收益,單季獲利達1.21億元,年成長54.4%,EPS達1.84元;累積前3季EPS達3.59元。

展望未來,李家茂表示,大陸營收仍維持雙位數成長,目前除了新增經銷區域外,儀器銷售也有翻倍增加,隨著四川、山東、福建等各省的持續深耕拓展,訂單能見度明朗,在缺工補足下,第4季營收預估與第3季相當,明年努力挑戰雙位數成長。

太醫雖年年都是生醫族群高獲利模範生,不過因原有的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市場已趨於成熟,加上缺工、產能不足,近年成長性趨緩,因此,法人對於新廠的投入和被視為下一個明星產品的廢液收集袋頗為關注。

李家茂指出,廢液收集袋目前沒有競爭對手,但市場還還未達規模,需要時間來衝刺。

評析
第4季營收預估與第3季相當,明年則力拚雙位數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6-2-17 20:37: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1月2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醫材股再添生力軍 明基醫12月16日上櫃

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醫材股再添生力軍!明基三豐醫材(4116)預計12月16日掛牌上櫃,初估承銷價約在26~30元間。董事長陳其宏表示,隨著上下游資源整合優勢,加上五大產品線齊攻,且將採取中國大陸、台灣雙地生產策略下,預期明年有機會重回成長力道。

過去營運獲利穩定成長的明基醫昨日舉行上櫃前績說明會。今年受大陸國家政策朝採購國產品或中國製,影響明基醫標案得標率,加上打貪打奢也波及醫院採購,導致該公司前10月營收7.7億元,微幅衰退7.63%,不過因有處分林口廠業外收益,前3季EPS 3.32元,改寫年度新高。

明基醫總經理許棠隆表示,明基集團是在2010年併購以手術檯/燈產品聞名的三豐醫材,並持有約6成股權,後來產品線又延伸至耗材、超音波等領域。

2013年明基醫併購以安全型的輸液系統耗材為發展重點的怡安,開發輸液套、輸液延長管、免針(needle free)輸液套等,透過產品品項齊全與規格完整,已經順利打開海外市場。2014年又與以色列AB Dental Devices合資成立明基口腔醫材,明基醫持股80%。

陳其宏表示,因應大陸「在地化」政策,不排除在大陸建置生產線,明年手術燈/檯將採大陸、台灣雙地生產策略;醫療耗材也將複製台灣成功經驗,搶攻海外市場,瞄準巴西、馬來西亞、大陸、印度等。

另外,超音波的發展策略則是避開大型超音波,走6公斤以下的利基市場,產品包括可攜式超音波、可攜式/平板式超音波。許堂隆認為,全球超音波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4.5%,未來放射科(超聲科)也將走向專科及門診應用,這也是明基醫正在布局的市場。

至於植牙市場,初估全球約有50億美金的規模,明基醫也從植體出發,結合數位口腔診斷資訊並整合最新3D列印技術,滿足牙科的全方位需求,目前積極開發台灣、大陸,與東南亞市場。

評析
隨著上下游資源整合,加上五大產品線齊攻,明年有機會重回成長力道。

發表於 2016-2-18 17:27:01 | 顯示全部樓層
nice. it is usefu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