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NB;代工 – 英業達NB出貨量 Q2衝新高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4-3-29 09: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3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廣達EPS 3年新低 花旗喊賣

工商時報 記者李淑惠/台北報導

廣達(2382)公布去年度財報,受到去年筆電代工產業景氣不佳衝擊,廣達去年稅後純益186.18億元,全年每股稅後純益為4.84元,為近3年低點。若依前一年度配股率換算,廣達可望配息3.22元,也低於往年水準。

市場對廣達的雲端產品寄予厚望,去年非NB產品營收已經達3成以上,不過廣達去年第4季毛利率表現疲弱,全年獲利也寫下近3年低點,獲利水準略遜於法人預期,昨日外資券商花旗喊賣廣達開第一槍,並下修廣達目標價至每股63元。

去年筆電產業景氣不佳,代工廠營運頗為艱辛,以目前已經公布財報的廠商來看,緯創、廣達的年度獲利雙雙衰退,緯創獲利創7年新低,廣達獲利則年減19%,創下近3年新低水準;不過,和碩、英業達則分別因蘋果訂單、NB逆勢成長等因素,年度獲利大幅成長49~117%。

廣達去年度合併營收為8,804億元,合併毛利率為4.23%,歸屬於母公司淨利達186.18億元,每股盈餘為4.84元,與去年獲利相較,衰退幅度達19%,全年度稅後淨利率從2.25%降至2.11%。

不過以上季獲利來看,隨著營收回升,去年第4季獲利已經回升到54.87億元,為近5季新高紀錄,與前一年度第4季獲利持平,然毛利率仍無法擺脫低潮,持續降至3.86%,稅後淨利率勉強守住2%,達2.02%。

廣達自2006年以來配息都在2.5元以上,過去3年則在接近4元水準,廣達若維持前一年度的配股率,現金股利水準約3.22元。

憑藉雲端題材,廣達獲得外資連續性回補,累計本周外資買超2.11萬張,股價呈現高檔震盪。
 樓主| 發表於 2014-3-31 06:11: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3月3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Sony退出NB 廣達Q2受寒

【經濟日報╱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日本索尼(Sony)2月出售旗下筆電VAIO品牌與事業之後,近期傳出停止向供應商拿貨,並暫停與主要代工廠廣達的新開案業務,意味索尼所有筆電相關業務都將喊卡,相關負面影響第2季起開始浮現,廣達首當其衝。

廣達證實,索尼出脫筆電品牌與相關事業的衝擊第2季開始顯現,衝擊該公司整體筆電出貨量5%以內。

索尼是繼三星之後,近期又一家退出筆電業務的品牌大廠。索尼筆電以品質穩定、具設計感聞名,走中高價路線,在台灣筆電市場,更有一群忠實的「VAIO迷」,但其全球市占率不高,僅約3%,去年出貨量約600萬台,低於三星的1,100萬台。

儘管索尼筆電出貨規模低於三星,但三星筆電多由自家組裝,零組件也是以集團內部供應為主,索尼筆電產品對台廠釋單量較大,一旦索尼退出筆電市場,對台灣電子業者的衝擊比三星退出市場大。

索尼原本規劃,今年除了一些機種由自家生產之外,委外代工有約35%交由廣達負責,鴻海則占索尼筆電代工約2%。索尼2月初宣布將VAIO品牌及事業賣給私募基金公司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JIP)之後,後續代工訂單動態備受關注。

業內人士透露,JIP接手索尼筆電相關業務之後,短期內恐將以專注日本市場為主,逐步縮手海外銷售規模,因此將大幅縮減對台廠代工訂單。

索尼已停止一切筆電設計研發與生產計畫,廣達負責生產索尼筆電產品的部門也接獲通知,停止新產品開發動作,目前僅剩之前敲定

的VAIO春季產品正在出貨。

法人預期,廣達下季筆電出貨總量約1,080萬台,索尼相關效應將使得廣達單季筆電出貨量減少約50萬至60萬台。



全文網址: Sony退出NB 廣達Q2受寒 | 科技產業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582093.shtml#ixzz2xUEKJP4N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4-10 05:29: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4月1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筆電廠3月營收彈跳
英業達首季歷年新高 華碩達高標

業績回神
【王郁倫╱台北報導】筆電廠商3月業績回神,仁寶(2324)智慧手機業務在聯想跟宏達電(2498)訂單貢獻下,營收衝上675.84億元,月增高達36.5%,更創下3年來新高;英業達首季營收1166.83億元同樣交出歷年同期營收新高;華碩(2357)首季品牌營收1002.65億元,則達成法人預估業績區間高標。


筆電廠商3月業績紛紛彈跳,其中合併華寶的仁寶,在筆電跟智慧手持裝置出貨雙成長,帶動營收表現搶眼。公司自結3月營收675.84億元,比2月彈升36.5%,其中筆電出貨350萬台,雖年衰退8%,但比2月出貨成長達26.9%。
法人指出主要是聯想季末提貨量放大,由於智慧手持裝置(平板跟手機)成長力道更高,使仁寶月營收增幅高於筆電。

仁寶上月3年來新高
仁寶第1季營收1705.72億元,年增2%,筆電總出貨890萬台,年衰退9%,液晶電視100萬台,小幅年增,受惠手持裝置出貨成長,首季非筆電營收佔比增至20%,比去年16%再往上拉。

仁寶將再新增3客戶
仁寶3月正式合併華寶,但合併營收早已認列,所以3月業績竄高主要受惠營收智慧手持裝置業績進補,外界點名吃下宏達電手機跟蘋果iPad mini大單,公司則透露今年新增3客戶。
總經理陳瑞聰並表示為此南京兩工廠已擴廠,預期第2季將滿載,為此昆山第5座工廠已準備擴建,年中產能開出,稼動率到年底仍一路走高。
華碩3月合併營收386.29億元,月增5.51%,但比去年同期衰退7.17%,3月品牌合併營收為348.93億元,年增3.65%,但比去年同期衰退9.65%。公司表示,主要是3月中國需求不如預期,去年同期基期較高,使月營收出現年衰退,累計首季合併營收1103.36億元,年減3.25%,品牌合併營收1002.65億,年減4.5%,落在法人預估首季品牌營收950~1000億元區間的高標。

同聲看好Q2溫和成長
英業達受惠於惠普急單挹注,3月營收衝上407.38億元,月增21.34%,首季營收1166.83億元,年增15.8%,為英業達歷年首季營收新高,表現穩健,首季筆電出貨470萬台,年增19%,優於其他代工廠。
展望第2季,筆電廠同聲看好溫和成長,華碩受惠手機銷售成長,加上微軟低價筆電方案補貼上路,預估營收可望優於首季,仁寶也估有個位數成長動能,除手持裝置出貨持續加溫,筆電也會小幅優於首季。
英業達副總游進寶則預估,電腦受到新舊機種交替影響,4月數量會低於3月,整體第2季出貨小幅低於首季,但看好非筆電業務成長動能,對獲利穩定幫助頗多。
 樓主| 發表於 2014-4-12 08:22: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4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吞小米補丸 英業達本季犀利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日前小米執行長雷軍指出,小米機今年出貨量將從原本4,000 萬支提升至6,000萬支,其中,5.5吋螢幕的紅米note將於5月在台灣、香港、澳門等地上市,可望帶動主要代工廠英業達(2356)第2季業績成長。

日前英業達旗下負責手機組裝業務的子公司英華達宣布投入21.8億元,擴充位於南京廠的產線設備,以因應小米機出貨量較去年倍增的需求。法人表示,小米機在兩岸三地的銷售數字超乎預期,未來5.5吋紅米note上市後,勢必將再掀起大尺寸「米粉旋風」。

法人透露,目前英華達除了新添購的產線設備已開始陸續進廠外,位於南京的生產基地產線也不斷加開中,對外持續擴大招工,顯見英華達承接的小米機訂單應接不暇,有助於添增英業達第2季營收動能。

英業達回應,公司無法對單一客戶進行評論,不過,目前旗下子公司英華達產能確實已經滿載。



全文網址: 吞小米補丸 英業達本季犀利 | 上市電子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3/8607739.shtml#ixzz2ycvbeRtp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4-20 11:29: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4月19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緯創攜手美商 打造新一代觸控

【聯合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電子代工廠緯創(3231)正攜手美商Tactus Technology公司打造新一代觸控介面,雙方已締結戰略性製造與投資合作合約,未來緯創將對Tactus投資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以上,產品已進入試產階段,可望於年底前開始量產。

國內電子代工廠商包括鴻海、廣達、仁寶等均已布局觸控領域,分析師表示,由於合作的產品今年底量產,估計最快明年起挹注緯創的營收,但就長期布局來看,緯創透過強化觸控能力,可望爭取更多行動裝置的訂單。

針對此一海外投資案,緯創發言系統昨(18)天證實,已與Tactus進行觸控技術、產品製造以及資金導入等三方面合作。

Tactus為觸控介面技術研發商,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費利蒙,該公司獨家研發的新觸控介面,採用微流體技術製成的半彈性聚合物,以薄薄一層覆蓋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上使用,而觸控按鈕會在上面不時突起和消失,並能產生真實觸感,以避免使用者輸入錯誤。

相較於目前觸控鍵盤或實體鍵盤,微流體技術所製成的觸控介面,可將平坦的觸控介面轉變為物理3D介面,而且突起的「實體鍵盤」會自動縮回觸控螢幕內,變成一般常見的觸控介面,宛如科技電影中的特效。

業界人士指出,緯創與Tactus所簽訂的合約中,除了產品製造合作外,也包含新觸控介面的專利使用權,此舉將可成為緯創爭取更多行動裝置客戶訂單的關鍵利器,強化營收成長動能。

緯創首季合併營收1258億元,3月單月營收511.7億元,月增43.7%、年減15.6%,創近6個月來新高,顯見客戶拉貨力道正逐月增強,預料新投資案的綜效,將在年底開始顯現。緯創昨天股價下跌0.1元,以25.8元作收。
 樓主| 發表於 2014-4-20 11:30: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4月19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擴張版圖 緯創籌250億銀彈

【聯合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緯創(3231)今年海外投資案接二連三,2月投資音響製造商Formosa Prosonic Industries Berhad(FPI),昨天又砸大錢投資觸控技術研發商Tactus,藉此擴張業務版圖,並強化市場競爭力。

法人表示,電子製造代工的毛利率越來越低,緯創勢必要尋求可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的新技術,才能增加代工利潤、提高獲利,積極對外投資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日前表示,緯創集團積極實踐多元化產品布局策略,未來無論是軟體、硬體或者任何先進技術,都值得投資,因為只有不斷創新,才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科技市場中存活下來。

今年4月初,緯創規劃出售應收帳款,提前爭取更多現金到位來活化金流,準備籌募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0億元),由兆豐銀出掌管理銀行,被外界解讀為該集團是為了擴大海外投資所準備的銀彈。

至於今年是否還會有其他海外投資計畫,緯創只說,「不排除任何可能」。

資料顯示,目前緯創國內轉投資公司共有緯穎、緯軟、橘子、啟碁、緯晶光電、建碁等,分別負責伺服器製造、資訊軟體委外服務、遊戲軟體、無線通訊設備、手機面板、電腦周邊產品等業務,國外方面有FPI與Tactus進行音響製造設計以及新觸控介面研發。
 樓主| 發表於 2014-4-26 13: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4月2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神達Mio高規格行車記錄器,軟硬體完善組合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神達控(3706)旗下品牌-Mio今日公開自家行車記錄器品管測試影片。Mio是唯一通過TAF ISO17025實驗室認證的高規格設備廠,Mio嚴密把關行車記錄器產品各項規格檢測,以領先業界的承諾,保障行車記錄器軟硬體更完善整合。
  Mio品牌總經理張樂群先生表示:行車記錄器最重要的是在於提供使用者行車過程記錄佐證時的一項利器,這樣的市場不僅僅是在台灣,尤其是對於交通安全在乎的國家,行車紀錄器的需求也就更明顯。面對市場上眾多品牌的競爭,我們想到的是如何提供一個真正可以保障使用者使用品質保證的產品。

  張樂群對於打造實驗室的概念的堅持為,每一項產品都需要通過包括光源測試、對焦距離測試、極溫及耐用測試及GPS定位及碰撞感測器測試等多項品管測試,這才是品牌對消費者的承諾,這也是Mio能連續六年消費者理想品牌第一名的重要因素。
  Mio品牌自2002年推出車用導航產品以來,持續投入大量人力及測試設備確保所有產品皆得到最嚴格的品管保證。同樣的在行車記錄器產品類別上,Mio設定高達50項以上的測試基準,其中以消費者最關注的四大要件為例:一、光源測試:Mio模擬實際環境的行車記錄器錄影情境,透過專業影響調校技術,無論是白天或夜晚進行行車錄影,皆能確保影片清晰度,避免前方影像過曝或不清楚的情況。二、對焦距離測試:與一般市售產品以3.5公尺為基準的對焦距離相比,Mio建立全自動系統模擬行車記錄器在不同距離下的拍照對焦情形,在光源充足下行車記錄器至少能對焦到5~10公尺的距離,確保錄影畫面品質及清晰度。三、極溫與耐用測試:使用者對於產品溫度受外部環境或連續開機是否會影響其功能具有高度疑慮,Mio以恆溫恆濕試驗機進行室外溫度的高低溫測試、連續72小時開機不斷電測試。四、GPS與碰撞感應器測試:以GPS訊號產生器及振動試驗機進行產品測試,所有的產品需在設計規格定義值之內,才能通過以確保靈敏記錄地點GPS與事件發生能自動觸發錄影。
 樓主| 發表於 2014-4-30 09: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4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英業達股息1.6元 倍增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英業達(2356)昨(29)日董事會決議配發去年每股現金股利1.6元,較前一年的0.8元倍增,總計將發出現金股利57.4億元。英業達訂6月12日召開股東會。

去年英業達去年合併營收4,610.92億元,年增12%,稅後純益70.74億元,較前一年32.53億元增加逾一倍,合併毛利率達4.9%,每股純益1.97元,創近五年來新高。

英業達指出,今年成長動能來自於雲端伺服器設備、智慧型手持裝置與太陽能等三大產品線,預期全年合併毛利率將朝5%以上邁進,整體合併營收也要持續成長。

英業達第1季合併營收1,166.83億元,年增15.8%。英業達指出,由於筆電客戶拉貨力道提升,3月筆電出貨量170萬台,較2月增加40萬台,估計第2季整體業績會有不錯的表現,並將逐季向上。



全文網址: 英業達股息1.6元 倍增 | 上市電子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3/8644418.shtml#ixzz30KPLozAW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1 20:43: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鴻海惠普雙強聯手 緯創英業達面臨轉單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鴻海與惠普雙強聯手合資成立伺服器事業,為國內伺服器代工廠產業投下一枚震撼彈。法人憂心,未來惠普很可能將製造訂單轉向鴻海,恐衝擊緯創、英業達等惠普既有合作夥伴後續接單。

緯創與英業達發言系統昨(30)日 均不願正面回應鴻海與惠普攜手合作之事。法人指出,目前惠普伺服器產品大多交給緯創與英業達代工,鴻海半路殺出,勢必讓伺服器代工市場全面洗牌,衝擊既有業者。

法人指出,目前英業達雲端中心相關客戶營收約占整個伺服器部門營收的5%至10%,惠普、戴爾等品牌客戶營收占比則超過90%,一旦惠普代工訂單轉投鴻海懷抱,對英業達絕非好事。

緯創現階段也握有不少惠普代工訂單,法人認為,緯創近年來積極拓展伺服器事業,若主力客戶開始轉單,恐造成緯創伺服器生產線閒置,不利營運。



全文網址: 鴻海惠普雙強聯手 緯創英業達面臨轉單 | 科技產業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647359.shtml#ixzz30T2JWT1s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8 06: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法說 聯寶將掀話題

【經濟日報╱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筆電代工廠商仁寶(2324)即將於今(8)日舉辦法說會,以仁寶去年財報中揭露,與聯想合資廠聯寶去年全年虧損約12.5億元,仁寶持股比例為49%,因此認列6.15億元的投資損失,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日前表示,聯寶已經於去年第4季開始獲利,今年全年是否可望轉虧為盈,將是法說會上法人關切的焦點。

去年為聯寶成立的第二年,營運表現備受聯想與仁寶的關注,陳瑞聰年初時表示,聯寶已在去年第4季就已獲利,目前單月產能100萬台,月出貨約60萬至70萬台,下半年預計產能將擴充到150萬台,滿足客戶旺季需求。

聯寶預計本月21日在聯想手機重要基地武漢舉行年度供應商大會,透露聯想相當看重手持式裝置。

近期外電報導,宏達電本季開始打算首度將智慧型手機生產外包,將至少三款Desire系列新款中階手機外包給仁寶與中國廠商聞泰集團,今年春季開始,這兩家代工廠已經開始為宏達電大量生產手機。但據了解,對於仁寶集團中的華寶來說,宏達電的手機訂單量並不算多,其主要客戶仍為聯想、索尼與諾基亞。



全文網址: 仁寶法說 聯寶將掀話題 | 上市電子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3/8661274.shtml#104#ixzz314PmfM4d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5 05: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英業達 今年毛利率衝5%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英業達(2356)董事長李詩欽昨(4)日表示,受惠於雲端伺服器、太陽能電池模組需求漸強,集團全年毛利率目標超過5%將不成問題,因應業務拓展需求,將在台找1,000名新血,並且一定會加薪。
英業達昨日舉辦家庭日活動,約上萬名員工與眷屬出席,李詩欽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今年受傳統筆電需求仍未見明顯起色影響,英業達營收表現可能與去年持平,但在伺服器、太陽能與智慧手持裝置等高毛利產品營收占比拉升下,今年毛利率將優於去年的4.95%,超過5%不成問題。

李詩欽表示,今年集團非筆電產品成長動能會較明顯,主要集中在一體成型(AIO)電腦及精簡型筆電;伺服器產品方面,今年也會呈現穩定增長;智慧手持裝置業務受惠於小米機熱銷,今年業績也會較去年大幅成長。

太陽能業方面務,旗下英懋達今年的太陽能電池模組產能將從去年的100MW (百萬瓦)大增至400MW;太陽能電池總產能則要挑戰1GW(10億瓦),轉投資太陽能電池廠益通目前也正積極擴產中,以因應日本與歐美等地市場需求。

英業達也將在台北市原內湖花市建立雲端育成中心,全力推動雲端運算產業。目前由英業達、遠雄、中華電信、台達電、趨勢科技所組成的團隊已進行競標,預估招標案將於6月公布結果,五家業者預估將共投入80億元,初期至少可增加4,000個就業機會,預計2016年第4季時完工啟用。

李詩欽強調,雲端運算已是全球趨勢,英業達不會缺席,除積極參與國內產業聚落園區標案之外,日前也與資策會共創一個國產資料中心,鎖定電信業者作為主要客戶,相關測試中心將在6月完成。



全文網址: 英業達 今年毛利率衝5% | 上市電子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3/8653914.shtml#ixzz30meYiXGF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5 05:3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小米機熱銷 英業達南京廠擴產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英業達(2356)表示,受惠於小米機持續暢銷,目前集團旗下的手機組裝廠英華達位於南京的生產基地產能已滿載,預計下半年展開新一波擴產,以因應訂單需求,藉此增添集團營收成長動能。

法人指出,小米第1季智慧機出貨量達1,100萬支,年增150%,今年初原訂的4,000萬支出貨量目標可望輕鬆達陣,全年出貨量上看5,000萬至6,000萬支,可望帶動英業達智慧手持式裝置業績水漲船高。

隨著今年小米科技不斷上修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帶動英華達組裝代工訂單應接不暇,促使英華達正積極擴充產能,希冀藉此承接更多來自於小米手機、平板的組裝代工訂單。

英華達3月底宣布,擬投資7,160萬美元(約新台幣21.8億元)為南京廠添購設備,目前已開始籌備擴產資金,預計第一波籌資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億元),其中三分之一資金由英華達盈餘轉增資,其餘三分之二資金則是由英華達直接對南京廠進行現金增資,相關增資案已進入投審會審查程序。



全文網址: 小米機熱銷 英業達南京廠擴產 | 上市電子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3/8653916.shtml#ixzz30mke8Css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29 06:19: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5C出貨 拚增兩位數

【經濟日報╱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仁寶(2324)股東會將於6月20日登場,董事長許勝雄在致股東營業報告書指出,今年仁寶5C產品(Computing運算、Communication通訊、Consumer消費電子、Cloud雲端伺服器、Connecting網通)總出貨量年增率可達兩位數,展望樂觀。

今年是仁寶成立30周年,許勝雄也立下非筆電事業的發展目標,他表示,合併華寶後的新仁寶將站穩筆記型電腦的根基,加速行動裝置投資,並藉由提升產品創新力,積極切入企業產品、車用電子及穿戴式裝置領域。

手持式產品方面,許勝雄指出,仁寶去年在智慧裝置(Smart Device)業務有突破的進展,受惠於平板市場的快速發展及新客戶的切入,平板出貨呈現跳躍式成長。

智慧手機在代工趨勢日益明顯,及多元化平台的布局下,營收貢獻亦逐步放大。

4G LTE 已成為當今各行動通訊的主流,仁寶業已投入相關技術發展,期能創造下一波成長高峰。

他說,整體而言,仁寶未來將持續朝向四螢一雲「筆電、平板、智慧手機、電視、雲端」的方向布局。

仁寶今年股東會擬通過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議案,也將增選董事1人,提名前華寶董事暨總經理陳招成,顯示仁寶相當重視今年才成立的智慧裝置部門。仁寶昨天收平盤價24元。



全文網址: 仁寶5C出貨 拚增兩位數 | 上市電子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3/8706658.shtml#ixzz333FUfKjb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27 06:32: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2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緯創 打造北市教育雲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緯創(3231)昨(26)日宣布,與台北市政府攜手啟動數位教育雲建置儀式,緯創未來三年內將陸續建構教育雲端服務系統,提供台北市各級教育單位相關應用服務,藉此瞄準國內數位教育市場,添增未來營收成長動能。

緯創與台北市政府合作建置的數位學習教育雲端服務內容,包括「單一簽入服務」、「課前/中/後教學資源平台」、「雲端書櫃」、「數位學習平台」等四大項目;規劃整合入平台的應用服務包含「教育應用程式大市集」、「校務行政系統」,以及「巨量資料分析」等三大項目。

本次雙方展開的數位學習以「台北酷課雲」命名,其中所包含的「酷課學堂」、「酷課學習」、「酷課閱讀」、「酷課應用程式」、「酷課校園」及「酷課教育決策」等六個面向功能,將展現科技融合教育所創造出多元特色與創新教學的全新學習樣貌,協助學生在更豐富的學習內容以及提升學習成效的同時,也促使未來國內教育政策更臻理想。

緯創總經理黃柏漙表示,教育科技服務是緯創開展技術服務事業(Technology Service Provider, TSP)的重要項目和重點投資,「台北酷課雲」的啟動,可望將台北市打造成快樂學習的標竿城市;而對緯創集團而言,則意味著集團的教育科技事業正邁向新的重要里程碑。

緯創正投入大量研發與人力資源積極搶攻教育市場,除已獲得台北市政府合作案之外,目前也開始將數位學習教育雲端服務拓展至全台其他縣市。



全文網址: 緯創 打造北市教育雲 | 上市電子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3/8701738.shtml#104#ixzz32rbZYDLi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15 06:04: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15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緯創Q1 每股僅賺0.15元
  
【王郁倫╱台北報導】緯創(3231)公布第1季財報,每股純益僅0.15元,低於法人預期,獲利排名筆電代工5哥之末,其中營益率走跌至0.17%,低於法人預估的0.3~0.4%水準。緯創表示主要是新開發事業初始成本較高,法人解讀是為iPhone 5投產導致費用上升。
緯創首季營收1258.2億元,季減12%,毛利率5.21%,季增0.1個百分點,營業淨利2.15億元,季減75.6%,營益率從0.62%大幅降至0.17%,匯兌部分小賺2200萬元,稅後純益3.4億元,季減63%,創9年以來單季新低,每股純益0.15元。

筆電代工5哥之末
元富分析師陳吉米表示,緯創是同業多角化分散業務比例最高的,但首季獲利低預期,其中營業成本沒有明顯降低是財報不佳主因,緯創全年達到EPS 2元目標難度大。
緯創表示,首季費用過高是因為經濟規模較小,光電零件業務季節性減少,及其他新開發事業初始成本較高所致。法人預期是今年為吃蘋果iPhone 5新單,特別獨立招募1組團隊,加上初期投產良率待提升,導致成本無法下滑。
 樓主| 發表於 2014-5-14 06:22: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踩地雷 Q1盈轉虧

工商時報 記者詹子嫻/台北報導 記者李麗滿/台北報導



仁寶第1季財報大翻盤!受到與大同仲裁案結果出爐影響,仁寶首季必須認列一次性損失47.3億元,導致稅後虧損22.64億元、每股虧損0.53元,由盈轉虧。

受此利空打擊,仁寶昨天股價臉綠,終場大跌超過5%;仁寶宣佈,今(14)日起執行庫藏股10萬張,買回價格區間21.05~33.24元,估算最高將砸33.24億元護盤。仁寶也表示,後續將針對不利部分,提出法律救濟途徑。

仁寶與大同的恩怨情仇牽扯許久,主角就是華映。仁寶在2009年斥資70億元參與華映私募案,取得華映11億股,當時雙方簽有股東特別協議,簽定3年閉鎖期屆滿後,大同必須買回的股數及價格,但後續大同遲不履約,仁寶去年3月底對大同提出仲裁,欲追討當初投資的70億元及利息。

不過,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以華映5月6日收盤價1.92元估算,裁決大同必須付給仁寶本金21.18億元、以及利息1.52億元,與當初仁寶認定的70億元,差距高達47.3億元,因此反而讓仁寶必須在第1季認列這筆47.3億元損失,仁寶首季從獲利變成虧損。據悉,日昨晚間仁寶接到仲裁決議,因與原先期望落差甚大,讓總經理陳瑞聰心情沮喪,但對投資仁寶的小股東來說,更是天上掉下的炸彈。

對於仲裁結果為何仁寶不能拿回全額的70億元?仁寶委託律師馮博生表示,因下周才會收到判決內文,屆時才會了解,後續將提出法律救濟途徑,但強調此案不影響仁寶的現金流,也不影響將配發現金1元的股利政策。

仁寶先前公布第1季稅後獲利24.66億元,創11季新高,外資目標價最高更看到30元,帶動股價走強,但昨天遭利空襲擊,爆量走跌,終場大跌5.35%,收22.1元。不過,外資昨日大買1萬3,736張,投信也加碼2,303張。

記者李麗滿/台北報導

針對仁寶仲裁案,大同表示,華映自102年第三、四季與103年第一季皆已獲利,截至103年第一季止,華映每股淨值約為2.7元,高於回購價格1.92元,仲裁結果對大同不會有損失,營運也不受影響。

大同表示,此事件源自民國98年應仁寶提出建構策略聯盟要求,使仁寶集團取得穩定面板供應來源,華映則有穩定之出海口,形成仁寶、華映、大同三方互惠關係,遂由大同、華映與仁寶於98年7月21日共同簽訂私募股票認購契約,由仁寶與大同以私募方式認購華映私募股,後來因仁寶對私募條件有不同想法,去年3月提起仲裁,向大同追討77.9億元華映私募資金。
 樓主| 發表於 2014-5-14 06:25: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仲裁失利 仁寶買10萬張庫藏

【經濟日報╱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



仁寶副總經理呂清雄昨(13)日表示,因第1季認列大同仲裁案裁決損失47.3億元,季報大逆轉,首季由盈轉虧,稅後虧損22.6億元,每股虧損0.53元。
仁寶昨日盤前發布重大訊息後,下午赴證交所說明,隨即宣布啟動庫藏股護盤,自今日起,買回金額上限460億元,買回10萬張持股,買回區間價為21.05元至33.24元。

此次仲裁案起因於民國98年仁寶參與投資華映私募案,吃下私募70%股權,不過,認購私募滿三年後,仁寶向大同主張,要求大同買回仁寶參與華映私募案股票,大同遲未履約,去年3月,仁寶向中華民國仲裁協會提出仲裁聲請,請求大同支付77.9億元,買回持有華映股權。

受該利空衝擊,仁寶股價昨日爆量重挫,終場下滑1.25元,作收22.1元,一舉摜破月線支撐關卡,成交量6.25萬張,為3月底來單日最大量,不過,外資及投信法人仍加碼買超力挺,自營商賣超逾8,000張。

呂清雄指出,民國102年3月29日依與大同的股東協議(含股東特別協議等相關協議),對大同提起仲裁,以維護仁寶及股東權益。該仲裁案經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庭審理,裁決大同應給付仁寶21.18億元,及自102年4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利息;大同並應負擔三分之一仲裁費用。

仁寶日前才召開法說會,公布第1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原公布首季稅後純益24.7億元,每股純益0.57元,在仲裁協會做出仲裁審理後,將在第1季提列一次性損失,季報因此大逆轉,由盈轉虧,淨值由23元降至21.9元,減少1.1元。

不過,呂清雄強調,仁寶至第1季底止約當現金有498億元,對現金流量沒有影響,董事會決議配發1元現金股利也沒有改變。

由於仲裁案審理結果未如仁寶預期,仁寶強調,將針對仲裁裁決不利的部份,尋求法律救濟途徑。



全文網址: 仲裁失利 仁寶買10萬張庫藏 | 仁寶大同案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3/8674125.shtml#ixzz31dZ5EC00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5-28 06: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5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和碩夠甜 楊應超喊讚

【經濟日報╱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巴克萊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指出,蘋果iPhone 6強勢來襲,組裝廠和碩(4938)受惠大,原本市場擔心的毛利問題也有所改善,將和碩投資評等調升至「優於大盤」,目標價上看70元。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於6月2日至6日舉行,楊應超搶在WWDC之前,調升和碩投資評等,看好和碩股價上攻的意味更顯濃厚。目前外資圈看好和碩共識度高,摩根士丹利、港商聯昌、德意志、麥格理等多家外資券商紛紛喊買。

巴克萊證券強調,和碩獲得蘋果新機加持,獲利能力亦轉趨健康,儘管和碩股價近期表現相當強勢、5月以來已大漲18%,然著眼於長線毛利率回升趨勢,股價還有再向上的空間;獲利能力改善後,更有助提升和碩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楊應超認為,和碩股價重新評價(re-rating)行情即將啟動。

楊應超對蘋果產品與台灣供應鏈間關係研究掌握度高,3月時,楊應超先將蘋果第一組裝廠鴻海的投資評等調升至「優於大盤」,激勵鴻海股價從85元一路墊高迄今;現在又調升第二線組裝廠和碩的投資評等,顯然對蘋果iPhone 6產品具高度信心,也看好台系組裝廠從中獲利的程度。

先前令市場對和碩未來營運產生疑慮的主因,在於和碩奪下蘋果iPhone 6訂單後,良率能否有效拉升,以免拖累毛利率表現。

楊應超認為,有了過去三年的代工經驗,加上產品組合較過往改善,估計和碩毛利率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都將維持5%以上水準,再配合控制營運支出,和碩未來三年營業利益率可由2%逐年成長至2.3%。



全文網址: 和碩夠甜 楊應超喊讚 | 股市要聞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2/8704130.shtml#ixzz32xKdQgBp
Power By udn.com
 樓主| 發表於 2014-6-3 05:41: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6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和碩大打蘋果牌 從7月旺到年底

記者詹子嫻/台北報導

蘋果下半年重返榮耀的武器iPhone 6蓄勢待發,業界人士指出,和碩(4938)iPhone 6將在7月開始量產,其中和碩在4.7吋機種的訂單比例達到3成,隨新手機放量,和碩業績自7月開始起飛,一路旺到年底。

大尺寸智慧手機需求成長看好,讓蘋果按捺不住也跟進,已規畫4.7吋以及5.5吋兩款機型,在4.7吋部分,和碩成功拿下30%的代工訂單,另外,和碩現在手上代工的iPhone 5C及iPhone 4S,目前在北美以及新興國家的需求相當穩定,單月出貨量仍達300萬台以上。

目前市場對於變大尺寸的iPhone 6給予高度期待,將是下半年蘋果重振氣勢的重要武器,和碩受惠7月正式量產iPhone 6,業績也將開始起飛,iPhone 6開賣後,拉貨再升溫,因此和碩業績可望從7月一路旺到年底,而且投資的金屬機殼廠F-鎧勝(5264)下半年業績轉強,亦有利和碩獲利表現。

另外,和碩積極發展業務多元化,除了蘋果之外,其他客戶持續有新產品出貨,像是微軟近期發表的12吋Surface Pro 3平板平板電腦,旨在創造新形態NB市場,銷售有機會優於前代的Surface,和碩已經在5月開始出貨Pro 3,對第2季淡季業績有不少貢獻。

在遊戲機部分,和碩重新爭取到索尼PS4遊戲主機訂單,為迎接下半年遊戲機旺季,和碩將從7月開始量產PS4,據了解,7月預計出貨50萬台,也將是下半年業績起飛的動能之一。

和碩第1季財報亮眼,營益率2.3%,創分家後新高,每股賺進1.18元,加上奪下iPhone 6代工訂單,讓不少外資終於願意上調目標價,最高甚至看到70元,帶動和碩近期股價漲勢驚人,收盤價一度衝破58元,但上周五(5月30日)股價高檔整理,小跌0.17%,收盤價為58元。

和碩執行長程建中先前表示,第2季筆電約季增5%以內,但受通訊及消費電子偏淡影響,第2季營收、獲利應是全年的低點,但會努力維持毛利率,進入下半年展望就很樂觀。今年獲利肯定會超過去年。
 樓主| 發表於 2014-6-12 06: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6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5月營收破紀錄

記者詹子嫻、李淑惠/台北報導





NB新品陸續出貨,帶動仁寶(2324)5月合併營收680億元,創下採用IFRS會計原則以來的單月新高紀錄,仁寶表示,第2季筆電市況優於預期,6月筆電、智慧手機持續向上,法人也預估,仁寶6月營收將續創新高。

另外,華碩(2357)5月合併營收為368.5億元,較4月成長6.9%,5月分品牌營收為336.1億元,月成長8.4%。華碩表示,5月主要動能來自智慧手機,6月手機出貨量會持續擴大。

緯創(3231)5月營收438.3億元,月增2.3%、年減25.3%,緯創先前已經預測,第2季除了智慧型手機以外,其他各產品線出貨將悉數彈升,緯創將在本月11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林憲銘預期會釋出今年景氣輪廓。

仁寶5月營收為680億元,較前一月成長18.9%。仁寶表示,第2季筆電出貨狀況優於預期,5月分筆電出貨350萬台,比4月大增近30%,目前看來6月動能續強,筆電出貨再向上。此外,5、6月智慧手持產品延續第1季的熱度,特別是智慧手機出貨很好。

因此仁寶在筆電、智慧手機雙引擎帶動下,6月營運展望樂觀,法人預估,仁寶6月營收將高於5月,再次改寫單月營收新高。至於平板電腦,第2季表現平淡,出貨動能等待下半年。

英業達(2356)5月筆電出貨量為160萬台,比4月的150萬台微增,不過,5月合併營收略降至347.4億元,月減2.4%。英業達發言人游進寶預估,6月筆電出貨受到新舊機種交替影響,可能會比5月略減,不過整體第2季的筆電數量與第1季應為相當,符合先前法說會看法。

過往第2季多為NB產業淡季,不過近年產業型態已經改變,而且今年PC產業經過產業整理後,加上XP換機效益,帶動今年筆電或是桌上電腦的出貨在第2季出現反彈,除了已公布業績的仁寶之外,宏碁、廣達5月出貨也表現良好,5月營收令人期待。
 樓主| 發表於 2014-6-17 16:52:1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6月17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Intel調高財測 仁寶廣達等驚喜

【聯合晚報╱記者林韋伶/台北報導】


英特爾提高今年第二季營收估值約5%,反映出商用個人電腦(PC)需求強勁的成長,摩根大通證券出具報告指出,預估包括上市股仁寶 (2324)、廣達 (2382)與聯想、海力士都將是主要的受惠廠商。此外,儘管鴻海 (2317)目前在PC部分的營收僅占整體約15%的比例,但在此波趨勢中也可能受惠。

英特爾不但提高第二季財測資料,也預期2014年整年度營收可望出現成長,優於原先認為營收可能持平的預估值。摩根大通證券指出,在過去幾周以來,就能看到這樣的潮流,預估包括仁寶、廣達、鴻海等個股,有機會在此波趨勢中受惠,而在華碩 (2357)的部分,市場對其信心有機會提升,但實際上華碩商用電腦商品有限。

摩根大通證券分析,在微軟停止支援Windows XP作業系統後出現換機潮,但此後PC市場的需求量卻出乎意料的延續下去。根據惠普與聯想的說法,美國與日本有許多客戶,在PC使用約5到7年後,開始出現換機的需求,也因此延續此波PC市場需求動能。

摩根大通證券表示,由於來自新興市場的需求沒有回升,整體消費PC需求仍持續萎縮,不過在平板電腦成長達到高峰的情況下,PC需求萎縮的現象也開始趨於穩定。摩根大通證券預估,在平板電腦出現新功能之前,筆記型電腦 (NB)與平板電腦的需求已經達到平衡,其中必須特別注意蘋果在2015 年上半年可望推出的複合機款iPad或大尺寸iPad。

摩根大通證券進一步分析,PC市場整合的潮流仍在持續中,預估不出幾年的時間,全球前兩大PC品牌有機會拿下約五成的市占率,由於像是三星、索尼等PC小廠牌持續退出PC市場,有助在該領域中的領導廠商,包括聯想與惠普持續壯大,其中華碩也可能因此受惠,但目前還沒有看到市占明顯的提升。
 樓主| 發表於 2014-7-6 15:30: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7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小米賣翻 英業達好補

【經濟日報╱記者何佩儒、陳昱翔、編譯吳國卿/綜合報導】


小米昨(2)日公布上半年手機銷量2,611萬支,年增近三倍,超過去年銷售總和,下半年新機上市後,全年成長速度加快。

法人預期,英業達(2356)旗下組裝廠英華達將是大贏家,正積極擴產因應訂單強勁需求,友達、勝華、聯發科等供應鏈也將受惠。

小米發言人魏來表示,該公司上半年手機銷售量年增271%,超過去年全年總銷量1,870萬支。研究業者Canalys統計,小米今年首季躍居大陸第三大智慧機製造商,在全球排名第六。

小米上半年營收人民幣330億元(約新台幣1,58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33億元(約新台幣638億元)大增1.48倍。小米正大舉擴張海外布局,進軍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十個新市場,為後續營運增添動能。

小米創辦人雷軍今年初曾表示,全年將至少供貨4,000萬支手機,不過後來他將此一目標提升至6,000萬台。雖然上半年達成率還不到五成,市場推估,在下半年新機推出帶動效應下,小米今年成長速度可期。除了智慧手機,小米也已推出平板電腦、電視機和智慧路由器等。

英業達旗下英華達是小米手機最重要組裝夥伴,伴隨小米出貨激增,英業達集團將斥資7,160萬美元(約新台幣21.5億元)在旗下英華達南京生產基地添購新設備。英華達所採購的新設備已陸續進廠,目前正展開建置,可望趕上出貨高峰期。

法人透露,目前英華達除小米外,還與數十家大陸品牌手機業者洽商合作,因此組裝代工訂單已應接不暇,產能擴充之後,可望承接更多組裝代工訂單,挹注集團營收。

小米供應鏈夥伴還包括鴻海旗下富智康、面板廠友達及手機晶片廠聯發科等,也將受惠。
 樓主| 發表於 2014-8-1 07:4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旺季到 仁寶Q3業績笑呵呵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近期在進入傳統電子旺季後,商用、消費市場需求均較預期理想,不僅帶動NB品牌廠聯想、戴爾、惠普紛紛調高出貨預測,NB代工二哥仁寶(2324)更就目前在手訂單,以及智慧型裝置正值客戶新機備貨期進行整體評估,預料本季不論NB、平板、手機出貨量,均將優於第3季水準。

法人粗估,仁寶第3季出貨量雖受第2季基期墊高影響,成長率將自先前近20%、稍降至個位數,不過預估仍有5~7%水準;單季營收方面,則在產品單價 (ASP)持穩下,將與出貨量的成長性類似。仁寶第2季NB出貨量為1,060萬台、季增19.10%,單季營收達2,018.76億元、季增18.35%。

先前已有法人出具報告,指出因聯想、戴爾的消費機訂單轉強,將成為仁寶本季業績增長的主要動能。對此,仁寶表示,5月、6月營收連續衝高時,確實是受消費機種帶動;然而,在XP停止更新的效應影響下,近期來自商用市場的需求亦佳,事實上第3季消費、商用機種成長度類似,均較上季有小幅成長表現。

仁寶5月出貨量為350萬台、6月達440萬台,單月營收分別來到680.01億元、767.06億元,連續改寫採新式會計準則(IFRS)以來單月營收記錄。7月起因進入旺季,帶動市場對於本月出貨量、營收關注。對此,仁寶僅表示目前出貨資料仍在統計中,所以仍難預估相關數據。

至於平板電腦、手機方面,由於仁寶的美系客戶預計在第4季發表新產品,因此未來兩個月出貨量將逐月增溫。手機產品則受惠新單效應,預估本季出貨量也將成長。整體來說,該公司指出,第3季智慧型裝置(平板加手機)出貨量,料將較第2季呈現小幅上揚。

因此,本季在NB、平板、手機出貨量均有成長之際,儘管前一季基期已高,但仁寶認為就未來兩個月預定出貨訂單研判,儘管成長幅度可能在個位數內,但第3季產品出貨量、營收,應均能超越第2季表現。第4季在歐美「感恩/聖誕」消費潮帶動下,一般認為其單季營收將走到全年最高位置。

仁寶上半年營收為3724.48億元,年增11.39%;第2季財報將在8月中公佈,一般認為該公司轉盈無虞,單季稅後淨利將落在22~25億元間。
 樓主| 發表於 2014-8-5 08:4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Q3商用需求報喜 NB代工四雄喊衝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第3季以來商用市場不僅NB需求續強,且雲端產品也在臉書主導的「開放伺服器計畫」(OCP)發酵下帶動企業採購,法人粗估,代工廠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2382)、和碩(4938),第3季NB出貨量有望季增3.5%~10%,單季營收成長率則約在7~19%間。
第3季以來商用市場不僅NB需求續強,且雲端產品也在臉書主導的「開放伺服器計畫」(OCP)發酵下帶動企業採購,法人粗估,代工廠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2382)、和碩(4938),第3季NB出貨量有望季增3.5%~10%,單季營收成長率則約在7~19%間。
NB代工四雄第2季營收、出貨量
NB代工四雄第2季營收、出貨量
第3季以來商用市場不僅NB需求續強,且雲端產品也在臉書主導的「開放伺服器計畫」(OCP)發酵下帶動企業採購,法人粗估,代工廠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2382)、和碩(4938),第3季NB出貨量有望季增3.5%~10%,單季營收成長率則約在7~19%間。

根據研調機構Net Applications統計,截至今年6月,全球商用市場中約有25%的PC,仍是使用已被微軟停止更新服務的XP系統。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先前也指出,全球有6億台使用年限逾4年的PC待換,且可能先反應於中小型公司與大企業中,因此十分看好下半年NB、桌機銷售持續成長。

在時序正式邁入第3季後,多家NB品牌商均就目前市場狀況,指出本季商用NB、桌機需求不僅續旺,且將能超越第2季水準。法人看好在全球NB訂單集中化趨勢下,合計訂單佔有率逾60%的廣達、仁寶,第3季出貨量將可自前一季的1150萬台、1060萬台,分別成長3.5%、7%,且第4季仍具增長空間。

至於上半年受聯想提高自製率,導致NB出貨量衰退的緯創,本季受惠華碩新品拉貨,及其商用NB標案量走強,預估第3季出貨量將可來到550萬台、季增10%。和碩也將擺脫第2季華碩、東芝訂單走軟,本季出貨將轉強、預估單季出貨量將起碼季增1成以上。

至於NB市場之外,商用雲端產品需求也受惠臉書自2011年起推動的「開放伺服器計畫」,因有助成本降低,帶動近期企業採購量。法人預估,在該市場耕耘已久的廣達、緯創,第3季來自伺服器營收均將較前一季增加。

市場認為,第3季在商用市場的NB、雲端產品需求均旺,代工四雄廣達、仁寶、緯創、和碩,除NB出貨量均較前一季看增3.5%~10%外,單季營收有機會受部分高單價產品出貨比重提高,季成長率將落在7~19%間。
發表於 2014-8-5 09:42:56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版大熱心分享
 樓主| 發表於 2014-8-9 15:2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英業達 7月營運不來勁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NB代工廠仁寶(2324)、英業達(2356)7月業績因手持智慧裝置需求轉強,減緩NB出貨下滑衝擊,使得兩公司單月營收降幅均較NB出貨量的下降輕微。對於第3季營運,仁寶、英業達均認為在旺季效應推動下,各產品出貨量多能超越前一季水準。

仁寶7月營收為696.03億元,月減9.3%、年增36.8%。英業達則為332.63億元,月減3.72%、年減10.25%。累計仁寶今年前7月營收為4,420.51億元、年增14.7%,英業達為2,548.51億元、年增5.72%。

在仁寶7月各產品表現中,儘管營收占比近80%的NB,出貨量從6月的440萬台、減至360萬台,下滑約18.2%。但是,受惠第3季進入傳統消費電子旺季,下游品牌廠對於手機、平板需求轉強,帶動兩品項出貨較前一月小幅成長,因此7月營收衰退少於NB出貨減幅,並達到採IFRS以來的單月歷史次高。

英業達NB營收占比約5成,6月出貨量160萬台、7月降到150萬台。幸好英業達行動裝置的大客戶小米,在同時間推出小米4及小米平板等新產品,加上伺服器市場轉旺,減緩NB出貨下滑約6.2%對營運的衝擊,營收相對持穩。預估英業達第3季NB出貨量將與前一季持平(約470萬台),至於對小米的上、下半年出貨比,則約落在4:6。

展望後市,仁寶認為,依目前訂單量及出貨進度看來,8、9月將逐月提升,預估第3季NB出貨量將較第2季成長5%~10%。平板、智慧型手機則受本季品牌廠新品效應的推升,整體出貨量也可望較前一季呈現明顯增長。
發表於 2014-8-10 14:45:08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版主的熱心分享!受益良多!
 樓主| 發表於 2014-8-11 05:4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1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NB代工廠 Q3先蹲後跳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筆電代工廠7月營收陸續出爐,受限於新舊機種交替期,包括仁寶(2324)、英業達、緯創等皆較6月微幅下滑,且筆電出貨量普遍衰退,估計8月起開始恢復成長動能,本季業績可望先蹲後跳。

廣達、和碩則尚未公布7月營收,法人認為,兩家代工廠上月筆電出貨量應持平或小幅衰退,難有令人驚豔的業績表現,但8、9月因雙方的主要客戶皆有新產品發表,估計出貨量與營收可望大幅成長。

法人表示,7月受新舊產品交替期因素影響,筆電品牌客戶進行庫存調整,進而影響國內代工廠出貨表現。不過,隨著產業出貨旺季已至,估計8、9月成長動能將重回正軌,估計第3季整體筆電出貨量季增5%至10%,拉貨力道也將逐月增強。

此外,大陸十一長假備貨行情開始全面啟動,目前筆電品牌廠皆開始向代工廠下訂單,可望帶動代工廠業績提升。其中,仁寶因主要客戶聯想的消費型筆電拉貨力道轉強,加上戴爾拉貨也相當積極,估計本季筆電出貨將季增10%以上,優於產業平均水準,全年筆電出貨量目標4,100萬台可望輕鬆達陣。

仁寶7月營收696.03億元,月減9.3%、年增36.8%,單月筆電出貨量約360萬台,較6月減80萬台。英業達7月營收332.62億元,月減3.72%、年減10.3%,筆電出貨量約150萬台,較6月減10萬台。緯創7月營收463.45億元,月減5.7%、年減4.6%,筆電出貨量約170萬台,較6月減20萬台。

英業達營收已連續四個月下滑,除筆電出貨略減之外,轉投資太陽能事業近期受到美國反傾銷稅率議題干擾,業外表現恐將受到衝擊,但是智慧手持式裝置出貨動能則逐季攀升;緯創明年可望搶下蘋果iPhone新機訂單,未來前景深受外資看好。
 樓主| 發表於 2014-8-12 04:53: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和碩報佳音 雙率創新高

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年初的旺年會中提前揭示,未來和碩不會為了追求營收成長而成長,獲利表現才是重點;和碩雖然第二季營收僅與去年持平,但出乎意料,毛利率、營益率同創分家以來新高,達6.1%及2.7%,且強調下半年還會更好,營收可望比上半年成長2成。

本季最後一波電子法說會本周登場,由和碩昨(11)日打頭陣,和碩揭露半年報數字,經結算,上半年累計營收4,310.89億元、年增0.3%,稅後盈餘為42.3億元、EPS為1.82元,僅略優於去年1.62元,看似成長有限。

不過,從細部分析,和碩上半年光匯損就提列7.5億元,再加上ECB提列的金融評價損失23.18億元,吃掉本業不少獲利,若撇開此因素,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可望達2.82元,與去年上半年還原值2.05元相較,年成長率則拉大到37.6%。

而和碩第二季每股稅後盈餘0.65元,低於第一季1.18元,只略優於去年同期的0.61元,不過營益率卻達到2.7%,較去年同期1.3%,激增1.4個百分點,毛利率更來到6.1%,較去年同期的4.5%,增加1.6個百分點,雙率同創歷史新高,其中光是營業利益57.04億元,就較去年的26.57億元倍增。

財務長林秋炭指出,第2季毛利率、營益率拉升,主要是產品組合改變,加上營運效率提升,至於上半年匯損金額衝高,則是因為第1季人民幣走貶,第2季又出現台幣升值變數,若以單季表現來看,第二季匯損金額幾乎較首季倍增,第一季匯損僅2.56億元,但第二季則擴大至4.94億元。

就產品組合,林秋炭說,和碩早在去年就展開產品重組,今年第1、2季的變化不大,其中通訊由38%微增至39%,3C和和其他則持平在20%及11%,電腦則由31%微調至30%,不過,若與去年同期相較,今年資訊相關產品出貨減少27%,消費性電子亦同步減少17%。

展望第3季,和碩持續下修NB出貨量預估值5~10%,另主機板和桌上型電腦出貨量也會有5%以內的跌幅,至於非PC部分,則可望有2至3成的增幅。

針對市場傳言和碩拿下iPhone 6X的15%組裝訂單,和碩執行長程建中笑而不答,只說,第3季確實有些新的產品要出,因為前面有1、2個機種的生產經驗,很多事可以事先規畫,今年新品製造確實有比較順暢一點。
 樓主| 發表於 2014-8-13 07: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1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上半年EPS/英業達0.94元 業績回溫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英業達(2356)昨(12)日法說會,公布第2季毛利率衝上5.3%,創八季來新高,但受匯損等衝擊,單季稅後純益14.78億元,季減21.9%,每股純益0.41元;上半年每股純益為0.94元。

英業達認為,第2季為今年全年營運低點,總經理黃國鈞預期下半年業績可望緩步回溫,全年獲利力拚超越去年。英業達第2季稅後純益14.78億元,季減21.9%,年減8.2%;單季毛利率5.3%,季增0.33個百分點,創八季新高;上半年每股純益0.94元,略低於去年同期。
 樓主| 發表於 2014-8-17 05:34: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NB旺 外資升評緯創和碩仁寶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NB代工五傑第二季法說會結束後,外資圈開始進行財務預估值調整,麥格理資本證券將廣達(2382)與英業達(2356)投資評等同步調降至「中立」,港商里昂證券則將緯創(3231)投資評等調升至「表現優於大盤」,整體而言下半年看好緯創、和碩(4938)、仁寶(2324)將優於廣達與英業達。

國際資金昨(15)日分別買超緯創與和碩達28,232與1,656張,並賣超英業達、廣達、仁寶分別達20,409、1,668、1,518張,其中「賣英業達、買緯創」的跡象非常明顯,股價分別下跌1.2元與上漲0.65元。

將英業達投資評等與目標價分別調降至「中立」與26元的麥格理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曾雅蘭表示,除了IBM與聯想在伺服器業務整合過程延遲外,只剩小米這家客戶具有成長性,都是英業達股價未來上漲動能有限的原因,且伺服器領域越來越競爭,也會降低與其他競爭對手投資價值溢價空間。

除了英業達外,曾雅蘭也將廣達投資評等與目標價分別調降至「中立」與89元,儘管第二季營業獲利表現優於預期,但因業外匯兌從收益變成損失,加上2014與2015年本益比已分別來到15.7與13.3倍、並不便宜,即便下半年NB需求與數據中心業務表現還是不錯,評估短線很難有利多題材推升股價。

至於近期外資圈頻頻看好的緯創,里昂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Nicolas Baratte也跟進將投資評等與目標價分別調升至「表現優於大盤」與34.3元,看好將循仁寶與和碩模式,營運模式出現結構性改善,歷經連續3季營收大幅衰退(去年第三季至今年第二季的年營收平均下滑幅度為17%)後將開始好轉。

此外,在外資圈眼中評價本來就已不錯的仁寶與和碩,第二季財報內容也都獲得高度認同,以仁寶為例,曾雅蘭認為來自企業換機潮至少還可以持續2至3季之久,NB比重較高的仁寶可望持續受惠,目前2015年本益比僅9.8倍左右,其實並不算太貴。

最後,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星嘉認為以和碩第二季財報內容來看,外界恐怕低估其營運效率提升所帶動的核心業務獲利回溫能力,預估第三季與第四季營收成長率將分別達13%與20-25%,其中今年營收高點可望落在第四季。
 樓主| 發表於 2014-8-23 05:39: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全年NB出貨 上看4,300萬台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在商用NB於第2季吹響谷底回溫的號角後,隨著近期已進入各大廠牌「返校季」(back to school)檔期,法人預估,代工廠仁寶(2324)受主要客戶聯想、戴爾的消費機需求增溫,第3季出貨量約有10%的成長、第4季亦再看增5%,全年出貨量則將可順利達到該公司自訂的4,100萬台目標並上看4,300萬台。

仁寶第2季受惠北美客戶訂單集中化,帶動單季NB出貨量達到1,060萬台,較第1季的890萬台成長19.10%。其中,5、6月在出貨量明顯走高的情況下,單月營收分別來到680.01億元、767.06億元,連兩個月改寫採新式會計準則(IFRS)以來的單月營收紀錄。

在進入第3季後,儘管7月仁寶手持裝置出貨轉強,但因營收占比近80%的NB事業,受下游庫存已高影響,出貨量月減18.2%,導致營收較前一月下滑9.3%。不過該公司仍就近來NB市況及目前訂單量、出貨進度研判,未來8、9月NB出貨不僅可望逐月回升,Q3總出貨量將較第2季成長5%~10%。

產業分析師則認為,隨著商用NB市場延續先前復甦氣勢,先前較為沉寂的消費性NB,受近期各廠的返校促銷帶動,料將墊高第3季整體出貨動能。而仁寶在主要客戶聯想、戴爾對消費機的需求轉強下,單季出貨量應能輕鬆突破1,100萬,並在成長率上高於業界平均。

不過,由於消費性NB毛利率較商用NB為低,因此隨著出貨占比提升,法人粗估仁寶第3季毛利率恐較第2季的3.90%,小幅下修0.1~0.2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以上半年仁寶已至1,060萬台出貨量推算,全年不僅將輕易達成原本4,100萬台的目標,若消費機需求能同時延續至年底,則全年出貨量將上看4,300萬台。
 樓主| 發表於 2014-8-23 05:46: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惠普重返正途 廣達、仁寶同樂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惠普(HP)上季因全球PC市場谷底回溫,且市占率提升,使得單季營收年增1.3%、告別連11季衰退,主要代工廠仁寶(2324)、廣達(2382)也雨露均霑,單季營收均呈現逾10%成長。展望本季,研調單位認為受旺季驅動,惠普本季出貨量應能季增5%~10%,台廠則將持續受惠。

惠普2014會計年度第3季(5~7月)營收達276億美元、年增1.3%,優於外界預估的270.1億美元,終止自2011年來連續11個季度衰退。單季稅後淨利則為9.85億美元、年減29%,每股稅後盈餘為0.52美元;排除特定項目後,稅後淨利約17億美元、年增3%,每股稅後盈餘為0.89美元。

分析惠普業績成長原因,研調單位指出,由於該公司在商用市場扎根相對深,因此在上季XP停止更新的商用換機潮發酵後,不僅PC出貨量年成長率達10.2%,市場占有率更自16.4%、提升到18.3%,進而帶動營收擺脫連續下滑窘境。

而惠普的主要代工廠廣達、仁寶,也在上季營收分別繳出12.3%、20.97%的成長率,優於同業表現。其中,仁寶更因惠普消費機轉單,NB出貨量月月走高,6月時還小贏廣達10萬台,重回NB代工一哥寶座。

獲利表現方面,廣達上季營業利益43.06億元、季增49.04%,不過因匯損達1.92億元,使得稅後淨利僅40.67億元、季減13.01%,每股稅後盈餘為1.06元。仁寶單季稅後淨利則來到23.67億元,走出首季受大同仲裁案,而造成稅後虧損22.64億元的業績低潮期。

隨著時序進入傳統電子旺季,研調單位分析,在目前商用市場需求持穩,且近期各廠均針對消費市場大打促銷戰,惠普本季PC出貨量有望自前一季的1,364.4萬台,成長5%~10%、來到1,430~1,500萬台,同時間廣達、仁寶也有望呈現類似幅度成長,並推升本季營收。

一般認為,受首季PC需求相對疲軟影響,儘管第2市況回溫,然今年全球PC出貨量仍將呈現約5%以內的衰退。不過,市場領先者聯想、惠普、戴爾,因於商用市場具領先地位,所以預料三廠牌全年出貨量,應可較去年成長起碼8%。
 樓主| 發表於 2014-8-30 09:41: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8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微軟新品賣翻 供應鏈旺

【經濟日報╱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台灣微軟總經理邵光華昨(29)日表示,微軟Surface Pro 3 「預購熱度超乎預期」,因應大缺貨的情況,已緊急向總部追加訂單,預估訂單排隊的情況至少要兩周才能緩解。

法人看好微軟Surface Pro 3在台灣與全球24個市場開賣,陸續傳出銷售佳績,和碩(4938)、英業達、群光、嘉聯益、聯陽、華邦電、瑞昱等供應鏈夥伴,也將跟著沾光。

機構法人評估,Surface Pro 3若鋪貨順暢,未來12個月內,全球銷量有望挑戰1,300萬台,與蘋果Macbook Air與Macbook Pro去年的出貨量在伯仲之間。

邵光華表示,此款產品是筆電與平板的綜合體,重量800克、約2杯咖啡的重量,厚度僅約10張名片,且搭配微軟完整office工具,有信心能完美取代筆記型電腦。

據指出,微軟內部對於目前預購的總量爬升速度感到相當振奮。有別於前兩代,Surface Pro 3在亞洲獲得商用人士青睞,在台灣「原本一個月的量,三天就賣光」。台灣微軟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吳勝雄指出,Surface Pro 3的搶購熱潮讓通路也感到吃驚。

據悉,由於Surface Pro 3搭載英特爾Core i7的高階機種,在大中華區需求意外強勁,讓供應鏈夥伴直呼,過往都是庫存壓力,沒想到現在出現大缺貨情形。

微軟在Surface Pro 3開賣前,該部門仍處於虧損狀況。市場預估,迄今累計損失約為17億美元。目前Surface Pro 3在24個市場的預購熱銷,讓其業績透露一絲曙光。
 樓主| 發表於 2014-9-6 06: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巴克萊:NB/PC出貨Q3旺、Q4現隱憂,偏好4強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巴克萊證券出具亞太PC硬體報告,3Q PC業績達陣,而短期巴克萊也認為PC/NB出貨可望維持正向,主要是受到穩健的商用市場需求和返校潮拉貨。但展望4Q,巴克萊略感憂心,主要是:1.前兩季的基期較高。2.品牌廠對年底庫存的嚴格控管。巴克萊偏好在非PC領域策略清淅且可維持長期獲利者,包括聯想、華碩(2357)、和碩(4938)及仁寶(2324),均給予「買進」評等。

  巴克萊指出,3Q多數的NB/PC代工廠出貨都符合先前預期,季增在5-10%,其中和碩和仁寶又有非NB業務的明顯挹注,和碩受惠於iPhone 6新品拉貨,估計在4.7吋的訂單拿下了3成。至於仁寶,則是受惠於聯想和Sony智慧型手機強勁的出貨驅動,以及蘋果iPad mini的平板。至於另一代工廠緯創,也看到了智慧型產品的出貨佳績,目標價由22元上修到24元。
  在NB/PC的品牌廠方面,巴克萊偏好聯想和華碩,對於宏碁(2353)則仍維持保守。看好華碩下半年對智慧型手機的展望,但受到手機供應鏈供貨不順以及平板在2Q轉弱等因素,巴克萊將華碩目標價由先前的400元,微降到380元。至於宏碁方面,巴克萊的憂慮是在於不確定的獲利展望,給予「減碼」評等,但考量PC需求升溫,將目標價由先前的18元上修到19元。
  至於在電源及其周邊,巴克萊偏好台達電(2308)更勝光寶科(2301),台達電經過3-5年結構性調整,使OPM持續獲得改善,高毛利的業務如手機被動元件和工業自動化,以及對數據中心(4G和雲端)的全套解決方案。
  雖然巴克萊對宏碁仍持保守態度,但宏碁全球總裁暨執行長陳俊聖3日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前宣示,宏碁不只要在個人電腦(PC)市占率重返第一,更要在結合軟硬體服務方面,成為全球第一品牌。陳俊聖引述IDC數據表示,宏碁第2季全球PC市占率,已從首季的7%上升至7.9%,全球排名上升至前四名,代表今年初宏碁宣布轉型為硬體加軟體結合服務的企業新目標,已依進度實行與達成。
發表於 2014-9-6 10:5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版大熱心分享
發表於 2014-9-7 15:58:54 | 顯示全部樓層
辛苦您了 請繼續加油喔 !
 樓主| 發表於 2014-9-10 16:55: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緯創加溫 英業達下滑

【經濟日報╱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


電子代工廠仁寶(2324)、緯創、英業達昨(9)日公布8月業績,仁寶、緯創受惠筆電需求增溫,單月營收分別月增4%、3.6%;英業達則因部分筆電出貨遞延至9月,營收月減5.9%,並下探今年單月低點。

仁寶8月營收723.91億元,年增38.9%,創今年單月營收次高;前八月營收5,144.4億元,年增17.6%。仁寶表示,8月筆電出貨量達390萬台,較7月增加30萬台,為推升營收上揚主力,估計本季筆電出貨量將較第2季增長5%至10%。

緯創8月營收480.11億元,年減9.1%;前八月營收3,560.1億元,年減15.72%。緯創表示,8月筆電出貨量180萬台,較7月增加10萬台,整體表現符合公司內部預期,推估9月筆電出貨量持續增長,第4季出貨量將較第3季成長一成,下半年營運樂觀。

英業達8月營收313.05億元,年減17.3%,下探今年單月營收新低,連續五個月衰退;前八月營收2,861.6億元,年增2.6%。

英業達指出,8月受到筆電客戶出貨遞延影響,拖累營收衰退,預期9月可恢復水準,接單狀況也一切正常,下半年營運會優於上半年。
 樓主| 發表於 2014-9-13 05: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12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宏碁明年釋單 廣達大勝 仁寶變老三

【王郁倫╱台北報導】
宏碁(2353)2015年詢價單(RFQ)開出,廣達(2382)意外成為黑馬,躍居2015年宏碁筆電組裝廠最大供應商,而緯創(3231)次之,也拿下2~3成訂單,原本最大代工廠仁寶(2324)流失最多。業界透露,由於宏碁經營團隊改朝換代,仁寶優勢不在,對宏碁訂單大風吹並不意外。
根據宏碁供應鏈透露,廣達在積極爭取下,2015年拿下宏碁11.6及15吋筆電大單,取得約50%宏碁筆電供應量,而緯創也拿下2~3成,仁寶近年一直是宏碁最大筆電代工廠,不過2015年恐僅分到2~3成,甚至低於緯創。

陳俊聖親自打分數
今年陳俊聖上任後,市場就臆測宏碁組裝廠將大風吹,供應鏈不諱言,仁寶跟宏碁以前高層關係好,每年RFQ開出後都是常勝軍。不過,廣達2015年拿下多數訂單絕非僥倖,廣達不僅是宏碁每季供應鏈品質交期評比的第1名,連續維持3年紀錄,更是宏碁Chromebook最大代工廠,今年終於熬出成績。
陳俊聖坦言,宏碁主要就是4家代工廠,會如何分配很難說,但每1家他都會參與溝通並「打分數」,但不下結論,尊重採購單位以平衡計分法,綜合交期品質價格等因素釋單。他說,用此計分方式釋單,「拿得到、拿不到宏碁單,大家都沒話說。」陳俊聖並語露玄機表示:「生意來來去去,朋友長長久久。」

緯創出貨可望倍增
陳俊聖今年也在產品規劃上插手,他表示,上任後雖新品都已規劃好,但後來發現原本規劃不夠飽滿,有漏洞,所以新團隊又開發了好幾個新品補漏洞,所以今年下半年已有許多新品,出自陳俊聖領導團隊之手。
緯創成為第2大贏家,2014年緯創佔宏碁供應比率僅10%多,年出貨約200萬台,隨2015年供貨比率大增,出貨量可望倍數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6:45: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東芝不玩了 仁寶TV直銷北美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考量海外TV事業連年虧損,日本電子大廠東芝(Toshiba)昨(29)日宣布3月起,將結束在北美的TV研發、銷售部門,未來將由代工廠仁寶(2324),直接將所生產TV出貨給北美的東芝代理商,而東芝再就出貨台數,向仁寶收取品牌授權金。

近年在韓國企業強烈競爭下,包括索尼(SONY)、東芝、松下(Panasonic)等日本大企業,皆在各產業遭遇程度不等的衝擊。像在2014年2月,索尼宣布結束PC事業,將子品牌「VAIO」授予創投公司「JIP」;近期,則更傳出有意拋售旗下手機、電視部門,引起市場譁然。

而今,成立已111年、位居日本第2大電子品牌的東芝,也不堪電視事業對獲利的侵蝕,宣布展開「瘦身計畫」,預計從今年3月起,結束北美的TV研發與銷售部門,以降低營運費用。不過,未來東芝的TV仍會在北美銷售,只是改由其最大代工廠仁寶,直接從工廠端出貨至通路端。

根據東芝與仁寶的協議,東芝將以品牌授權金的方式,依出貨台數向仁寶收取費用。業界人士分析,如此一來東芝將可省去研發、銷售成本,並獲額外的授權金挹注營收;而仁寶除能鞏固訂單,也毋須再被東芝「剝一層皮」,有望提升產品單價及毛利,可謂一場兩造各取所需的雙贏賽局。

仁寶發言體系不肯透露合作細節,僅表示此為穩固客戶關係的「新合作模式」。然而,由於東芝TV事業除了母市場日本、及部分新興市場外,可能陸續退出其他海外據點;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雙方將不排除在其他國家,延續在北美的合作模式。

回顧東芝、仁寶在TV事業的合作關係,仁寶過去曾在「買廠兼吃訂單」的戰略考量下,於2011年、2013年收購東芝在墨西哥、波蘭的工廠。目前,東芝已成為仁寶TV事業的最大客戶,占全年出貨量逾50%。

去年仁寶TV出貨量約400萬台,法人預估其中約有200~250萬台皆出貨給東芝。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日前曾表示,今年仁寶TV事業在有新的中國、南韓客戶挹注下,全年出貨量將挑戰450萬台、年成長1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1 16:43: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1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巴克萊看壞硬體股,下修PC族群目標價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巴克萊證券最新亞洲除日本IT硬體報告,PC/NB明年將出現1999年以來的第三波衰退潮,調降華碩(2357)和仁寶(2324)評等,由先前的「加碼」降到「中立」,同時也下修宏碁(2353)、廣達(2382)、緯創(3231)以及光寶科(2301)的目標價及獲利估值。進入2015年的操作建議,巴克萊認為明年的科技硬體缺乏新品刺激以及技術創新,應該採取較為防禦的措施。僅偏好聯想及台達電(2308),給予「加碼」評等。
  巴克萊降評及下修台灣科技硬體目標價,主要理由包括:相對較高的股價及通路存貨和明年的PC需求力道轉弱。今年PC交易的時機已經過了,市場目前顯然偏好蘋概相關個股如鴻海(2317)、和碩(4938)、可成(2474)和大立光(3008)。

  今年PC銷售轉佳,一部份是XP系統轉換形成的換機潮,但巴克萊憂心,明年的情況恐會重蹈2000年的覆轍,1999年市場因應千禧年發動了一波PC換機購買商機,但隨後PC需求就面臨明顯衰退。Y2K是第一波PC/NB衰退潮,而第二次是在2010年平板崛起侵蝕PC/NB,第三波就是今年XP系統轉換後,明年市場的空檔期。目前看來並沒有革命性的產品或技術,去觸動另一波的換機需求。巴克萊估明年PC出貨年減5%。展望今年4Q,巴克萊估NB出貨季增只有3%,低於歷史季節性紀錄的5%;而DT/MB出貨季減1成,衰退幅度也大於季節歷史紀錄衰退8%。
  巴克萊幾乎是全面下修PC族群目標價,而本周外資賣超前十名的個股中,也陸續看到宏碁(2353)、廣達(2382)、仁寶(2324)及英業達(2356)等個股。巴克萊給「加碼」評等的台達電,目標價為230元。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6:44:1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代工王爭霸 和碩股價尬鴻海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蘋果去年第4季iPhone出貨量達7,450萬支,創歷史紀錄,奪下三成iPhone 6代工訂單的和碩,昨(28)日股價受此激勵,最高一度來到84.5元,不僅再創新猷,且與鴻海價差僅剩不到4元。外界預期,在基本面與籌碼面支持下,和碩股價最快今(29)日就能「超車」鴻海、攀上代工股王寶座。

iPhone6季報銷售爆量

蘋果去年第3季末開賣的iPhone 6,由於二度放大螢幕以回應市場對大尺寸手機需求,帶動自iPhone 4S起、約3個世代的用戶搶進,掀起這波「史上最大換機潮」。蘋果昨天公布的季報,iPhone單季出貨量來到7,450萬支、年增46%,超越外界預估的6,600~7,300萬支水準。

和碩昨一度創掛牌新高

去年從5C轉為代工iPhone 6的和碩,9月起受惠此波商機,除了連續4個月營收破1,000億元外,年度營收更成功「破兆」。股價表現方面,則在11月10日法說會過後,從56.7元一路向上,連續挺過60元、70元大關;儘管中途曾因BBC報導而走軟,但昨日仍受蘋果光加持,最高來到84.5元、創掛牌新高。

反觀iPhone最大代工廠的鴻海,或許是同樣由其代工的iPad風光不再,且傳出和碩今年有望分食5.5吋iPhone 6S組裝訂單,昨天股價下跌1.01%、收在87.9元,兩公司價差僅剩3.9元。由於近日有外資調高和碩的目標價至3位數,同時和碩也宣布2月全數購回ECB(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帶動外資在過去7個交易日大舉買超3,494張。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曾預告,今年該公司智慧手機出貨量「只會大、不會小」,市場預期,和碩在基本面、籌碼面的支撐下,該公司股價有望繼上週超越「NB代工一哥」廣達後,最快今日再超車鴻海,登上台灣電子代工廠(EMS)中最高價的公司。

和碩今年NB、車電旺

針對2015年營運,童子賢除表示手機展望樂觀外,已屬和碩「邊陲事業」的NB方面,他認為整體需求已回穩、「而且都還不錯」;佈局4年的汽車電子,則在奧迪(Audi)及美系、日系廠商需求帶動,全年事業營收將有10倍成長性。穿戴式裝置方面,和碩去年也奪下華碩「ZenWatch」訂單,且預計在今年中推出二代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6:34: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月1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緯創吃蘋果 營收進帳估逾千億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網路科技論壇《AppleInsider》日前報導,蘋果將進行iPhone產品線重整,預計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6S,將有4吋、4.7吋、5.5吋三種尺寸,5C、5S將功臣身退。

據傳4吋新機的組裝訂單由緯創(3231)獨拿,法人預估全年出貨量上看3,000萬支、貢獻該公司逾1,000億元的營收,而蘋果也將成為緯創最大客戶。

有鑑於今年Apple Pay將陸續走入歐洲、中國,蘋果為擴大該支付系統的使用者規模,進而吸引來自Android陣營的消費者,已在去年率先將各尺寸iPad導入touch ID(指紋辨識裝置),而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新世代iPhone,也將全系列採用此設計。

未來可能命名為iPhone 6S的蘋果第9世代智慧手機,除了沿用上代產品4.7吋、5.5吋的設置外,還將推出一款主打女性市場、且價位相對低的4吋iPhone 6S,而搭載塑膠機殼、推出以來銷售欠佳的iPhone 5C,以及前年推出的iPhone 5S皆將走入歷史。

在台廠所獲訂單比重方面,業界人士指出,未來5.5機型仍維持鴻海(2317)獨家組裝的機率仍高,不過4.7吋方面和碩(4938)則有望奪下近半訂單,至於去年首度擠身iPhone供應鏈的緯創,將專注供應4吋產品。對於市場傳言,三家公司則均無法針對單一客戶評論。

法人分析,今年新的4吋機種上市後,有望挾其價格上的優勢,帶動至多3,000萬支的出貨量,預估將貢獻緯創超過1,000億元的營收,這不僅較去年5C約300~320億元的營收貢獻大幅成長,且有望使蘋果躍居緯創的最大客戶。

事實上,緯創財務長林進財在先前法說會上,曾表示今年除了NB出貨量將與去年持平或有3~5%震盪外,由智慧手機、平板組成的智慧裝置事業,年度出貨量可望來到2,500萬台,年增幅達67%,為全年展望最佳的產品別。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6:3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月17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年營收攻頂 許勝雄:沒問題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仁寶昨(16)日舉辦尾牙,總經理陳瑞聰現場喊話,隨著客戶對智慧裝置的火熱需求,今年將在越南、巴西新增生產線,全年集團產品總出貨量將挑戰1億台、以年增32%為目標。至於年度營收會否再創新高?董事長許勝雄則表示「應該沒有問題。」

仁寶自從去年3月併入手機組裝廠華寶後,今年算是「新仁寶」的首度尾牙餐會。現場以「雙劍合一、仁者無敵」為主題,在南港展覽館席開560桌,總抽獎金額達3,000萬元。許勝雄表示,組織合併後,人才、產品、客戶皆更為完備,帶動資源運作、成本控管更為效率。

經過這段時間整合後,陳瑞聰表示,新仁寶除了以PC、智慧裝置(手機+平板)、TV組成3大事業群外,也透過產線移轉,集中平板組裝產線集中至南京廠區,並將其中的手機移往昆山廠區,今年上半年起,南京廠區將成為仁寶的平板「大本營」。

陳瑞聰指出,去年仁寶NB加上AIO(多合一電腦)出貨量約在4,400萬台,今年預估將持平,而去年出貨量倍增、達2,000萬支的智慧手機,今年也將維持100%成長率。法人推算仁寶今年「非NB」(智慧裝置+電視)出貨量將來到5,500萬台,較去年3,280萬台、成長近70%。

陳瑞聰表示,考量客戶火熱的需求,今年將在越南、巴西新增生產線,全年仁寶「NB+非NB」的出貨目標,是要從去年的7,600萬台,成長逾30%、至1億台,並預估非NB產品的營收占比,將從去年的23%、提升至30%。

由於去年仁寶營收已達歷史次高的8,458.00億元,因此在這樣的成長勢頭下,是否能改寫年度新高?許勝雄聽完提問後,隨即表示「應該沒有問題。」

至於仁寶目前尚落後宿敵廣達的伺服器事業,陳瑞聰也宣示今年將是「伺服器元年」,預估從第2季起出貨量放大後,該事業的虧損將大幅減少,並在2016年轉虧為盈,成為支撐仁寶營運的「第四隻腳」。

先前有市場謠言指出仁寶為鞏固NB訂單,可能入股大客戶聯想(Lenovo),對此,陳瑞聰表示不會有這樣事情,仁寶是單純做設計、組裝的公司,如果為了訂單而去持股品牌廠,有違代工廠職業道德,「你覺得其他客戶會怎麼想?」。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6:3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英業達整體出貨 年衝一億台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出貨暴衝!英業達(2356)董事長李詩欽表示,在各式新產品機種需求暢旺的刺激下,今年英業達集團的「PC+非PC」總出貨量將突破1億台、年增將逾40%。

面對連年下滑的PC市場,李詩欽認為,在IT市場趨向行動化、物聯網化後,傳統PC出貨量雖會受影響,但像多合一電腦(All in one)、迷你電腦(Mini Desktop)等可能走進智慧家庭場域的產品,有望逆勢成長。預估前者今年出貨量將近350萬台、年增15%,後者更將大增5成達300萬台。

而同屬PC事業的平板,也在新舊客戶對商用機型的需求增溫下,年度出貨量將從去年的100萬台,成長5倍來到500萬台。法人預估,今年英業達PC事業,年度出貨量將達2,500萬台,較去年成長25%;若再加上伺服器,則泛PC產品出貨量將來到3,000萬台。

不過,推升英業達出貨量的主引擎,則是由子公司「英華達」負責的智慧裝置(智慧手機+手持智慧設備)。其中,受小米要拚1億支出貨量目標的帶動,分得50%訂單的英華達,被預估今年智慧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000萬台、年增66%。李詩欽透露,為因應客戶龐大需求,今年南京廠將啟動兩波擴產,月產能預計要從目前的600萬台,提升至每月1千萬台。

此外像是無線POS、導航機,以及今年將出貨50萬台的Home Nas(家用儲存器),法人預估今年英業達的手持智慧設備,總出貨量來到2,000至3,000萬台。總的來看,整體智慧裝置今年出貨量將達7,000萬台,較去年的5,000萬台提升40%。

李詩欽表示,儘管今年集團「PC+非PC」總出貨量有望破億,年成長率將超越40%;但受限像平板、智慧手機等產品單價不高,預估營收成長幅度將落後出貨量。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6:39: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梁次震:廣達今年營收 拚重返兆元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指出,2015年NB事業將比去年好,雲端事業也可望維持去年成長態勢,而眾所矚目的穿戴式裝置,3月就會有明顯貢獻;整體來看,他期待在NB、雲端、穿戴裝置的貢獻下,廣達今年營收能往「重返兆元」的目標前進。

去年NB品牌廠下單趨於集中,因此廣達全年NB出貨量來到4,850萬台、年增12.5%,高居全球NB代工一哥,營收也重回九字頭、達9,263.28億元。不過,和碩由於獲iPhone 6大單加持,帶動全年營收破兆、超越廣達,成為NB代工五哥中營收最高者。

展望2015年營運,昨(22)日出席宏碁供應商大會的梁次震表示,今年NB事業狀況不錯,出貨量應會較去年成長。市調單位拓墣預估,今年廣達NB出貨量將來到4,950萬台、年增2%,並擴大與「二哥」仁寶間的差距。去年仁寶NB出貨量為4,300萬台,較廣達少550萬台。

被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視為「藍海產品」的雲端事業,梁次震則指出,目前看來像是Goolge、Facebook幾個雲端公司營運皆佳,且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也大舉投入,今年看起來會是個不錯的一年,目前廣達就是要「不斷成長」,延續去年成長態勢。

至於獨家奪下Apple Watch訂單的穿戴式裝置事業,梁次震維持先前看法,表示該事業對廣達、甚至對整個產業來說,今年將是「起飛的一年」,對營收的具體效應,則將在3月才會逐漸顯著。他並期待未來產品的終端銷售,能達到外界所說的「爆發」表現。

總的來看,今年廣達在NB出貨量看增、穿戴式裝置翻倍成長,雲端事業預估也有往年成長態勢,梁次震說,廣達今年的營運目標之一,就是要在年度營收上,往重返「兆元」的方向前進。過去廣達曾在2010至2012年間,營收連續破兆,但其後因NB市場萎縮,2013年營收僅不到9,000億元。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6:41: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1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單挹注 英業達出貨爆量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平板電腦今年有朝向大型化、專用功能化的趨勢,近期供應鏈傳出,代工廠英業達(2356)奪下華碩的大平板(10吋以上)訂單,以及惠普(HP)商用平板專案。法人預估,在兩大客戶訂單加持下,英業達2015年平板出貨量有望飆上500萬台、比去年的100萬台爆增4倍。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日前表示,儘管全球平板市場今年恐呈現衰退,但該公司受惠於新、舊客戶訂單挹注,出貨量將逆勢增加。他指出,今年平板、智慧手機、AIO(多合一電腦)、Mini PC(迷你電腦)等,將是驅動集團「出貨量達1億台」的重要產品。

據瞭解,李詩欽口中的舊客戶,可能是過去在PC合作多年的惠普。日前惠普才透過網路直播的方式,發表該公司共8款為特定產業設計的平板。據該公司介紹,這些產品將供應給醫療、製造、零售等業者使用,同時還能依各自的資安所需,搭載Android或是Windows作業系統。

至於新客戶方面,則傳出今年將簡化平板產品線、且尺寸「向上發展」的華碩。據悉,英業達集團於上海漕河涇廠區的英順達,已為華碩清空一層樓,未來將裝置好約7條產線,準備在今年3月大量出貨。

由於目前平板的平均單價已被白牌業者拉低,加上谷歌(google)傳出可能推出199美元(約合新台幣6,000元)的10吋平板,因此華碩未來將推出的大型平板,也被認為將走執行長沈振來所謂「輕時尚」的平價路線,進攻中價位、奪回去年遭聯想獲取的占有率。

法人預估,2015年英業達平板事業受商用機型、大尺吋機型的帶動,全年出貨量有望自去年100萬台、提升至500萬台,年增幅達400%,為該集團成長最劇的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06:36:0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9月2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仁寶亞聚董監 大買自家股

記者呂淑美/台北報導



仁寶(2324)明年將進行董監改選,再加上今年上半年虧轉盈,總經理陳瑞聰身先士卒,8月加碼買進1,500張,另董事兼副總經理陳招成,更大舉買進6,000張持股,相當引起關注。此外,亞聚(1308)等3檔塑膠股也在8月高雄氣爆後積極護盤加碼買進持股。

據證交所最新公告統計,8月上市公司董事、監察人及大股東增加持逾1,000張以上的有:彩晶(6116)、仁寶、誠研(3494)、亞聚、華電(1603)、大台北(9908)、國喬(1312)、中石化(1314)等9家。

其中,彩晶監察人香港信利半導體於3年前入股,當時訂有3年禁售期條款,8月公布增加58,070張持股,可能是閉鎖期結束後股持股入帳戶,但實際上並未增加持股,總持股仍維持入股的116,140張不變。

在上述董事、大股東買回自家股票的公司中,可以發現仁寶、中石化、華電等3家公司,明年將進行全面董監改選,均積極加碼買進自家持股。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仁寶今年上半年營運轉佳,出現由虧轉盈,EPS為0.02元,由總經理陳瑞聰率先起帶頭作用,於8月買進1,500張,使持股增至50,782張,持股比率上升至1.15%;副總陳招成則從原本持股零大增6,000張,持股比率0.14%。

另外,還有一個買進自家股票的是塑膠股族群,最主要是因731高雄氣爆發生後,塑膠股受到榮化持續跌停重挫的拖累,全面出現大跌,包括亞聚、國喬及中石化等董監事紛紛加碼買進自家股票,捍衛股價意味濃。

中石化也是明年將董監改選,8月間股價重挫之際,董事中工機械買進1,000張持股。
 樓主| 發表於 2014-10-1 07:4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4年10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廠4哥好樂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隨著iPhone 6問世,持續備戰「有史以來最忙秋天」的蘋果(Apple),10月除平板產品線將發表新世代iPad Air、iPad Mini外,個人電腦的Mac Mini、iMac也將進行規格翻新,據傳除前者更新處理器外,後者更將搭載5K螢幕。預估第4季台灣系統廠鴻海、廣達、和碩、仁寶不僅產線忙碌,業績也可望再上層樓。

為擴大支付服務的「Apple Pay」使用者,蘋果預定在10月下旬發表的「iPad Air 2」、「iPad mini 3」,將搭載指紋辨識感應器「Touch ID」,並且厚度、重量、處理器皆會有所調整。而經過此次改版後,未來蘋果只要是手機、平板等行動通訊產品,皆可透過指紋辨識進行近端支付。

除了平板產品外,已2年未進行更新的桌上型電腦Mac mini,據傳10月將搭載新「Haswell Refresh」處理器上市。而頂級AIO(一體成型)產品、27吋的iMac,將首度導入Retina視網膜顯示器,且解析度將從目前的2560X1440、提升至「5K」等級的5120X2880。

因此,隨著9、10月蘋果新兵盡出,幾乎囊括所有組裝訂單的台廠鴻海、廣達、和碩、仁寶,均有望在第4季攀至全年業績頂峰。其中,從iPhone、iPad到Mac都有參與的鴻海,不僅該季營收被看好破兆、再創新猷,同時隨iPhone銷售國家數增加、及目前市場對5.5吋產品的熱度,各月營收將有望「月月增」。

相對鴻海各月營收將呈漸進式成長,和碩則在目前出貨占比較高的iPhone 6挹注下,除了9月營收上看月增80%、拚千億表現外,未來新世代iPad正式上市後,法人預估第4季營收有望較第3季再成長13~15%、至2,800~2,900億元。

至於廣達、仁寶方面,市場認為,在iMac改版刺激需求,及今年降價的Macbook系列產品將進入聖誕旺季,預估前者第4季營收將季增8~10%。而奪下iPad Mini約40%訂單的仁寶,儘管該產品受5.5吋iPhone衝擊程度未知,但在NB產品線續受旺季效應帶動,第4季營收將存在較前一季成長10~15%的空間。
 樓主| 發表於 2015-4-16 07:34:4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5年3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和碩吃iPhone 寫下4驚奇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去年營收突破新台幣兆元的和碩,昨(23)日召開法說會,受惠於iPhone6訂單發酵,去年第4季財報數據,包括單季營收(3,519.46億元)、營益率(3.0%)、稅後淨利(56.81億元)、EPS(每股稅後盈餘2.38元)等,皆寫下單季歷史新高。

此外,和碩昨天董事會,通過擬配發現金股利4.1元,以去年EPS達6.24元計,配息率約65.7%;以昨天收盤價92元計,現金殖利率約4.5%。

曾經喊出「吃肥養壯」的和碩執行長程建中表示,今年以手機為主的通訊事業將持續成長、PC預料將小幅回溫,全年營收維持去年成長態勢、要「繼續茁壯」。

法人預估,在iPhone需求硬挺下,今年和碩營收有望續破兆元,年增幅約5%~10%之間。

回顧和碩2014年各項財務數字,除了年度營收達1兆197億元,成為國內第3家兆元企業外,連同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EPS等獲利數字,和碩更一連創下5個新高,成功從當年自華碩分家的醜小鴨,達到董事長童子賢、執行長程建中「先吃肥、再養壯」的目標。

展望2015年,在去年拿下蘋果主流產品iPhone 6訂單,帶動業績破繭而出後,程建中指出,今年和碩將朝「持續茁壯」前進,預估以智慧手機為主的通訊事業仍會繼續成長,而去年下滑、以NB及桌機為主的資訊事業,出貨量也可望小幅的增加,年度營收成長幅度將與去年類似。

法人分析指出,去年和碩因iPhone6訂單灌頂,使得全年通訊事業的營收占比,從前一年近30%、提升到45%~50%,正式超越資訊事業,成為第一大事業,並預估今年各事業佔比也將類似去年,年度營收將來到1兆1,217億~1兆700億元,年成長5%~10%。

對於今年第1季看法,程建中指出,受季節性影響,單季NB、主機板與桌機出貨量將季減15%~20%,「非PC」類產品單季營收可能也有20~25%的季減幅。不過,因為通訊事業相對持穩,法人認為,和碩第1季營收將約在2,700億元,還有單季次高水準的機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