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生技;學名藥 – 國際三大基金 間接投資美時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7: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泰合化療止吐藥 年底拚日藥證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泰合生技(6467)營運大報喜!旗下癌症化療止吐藥品「TAH4411口溶膜」,在代工廠Tsukioka獲日本查廠過關後,預期年底將可望取得日本藥證,這不僅是台灣第一個在日本拿下的新劑型新藥藥證,也可望成為日本第一個化療止吐口溶膜藥品。

泰合的TAH4411,商品名稱為Ondansetron OD Film(GFP)製劑,2015年第3季已向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PMDA)遞送藥證申請。該公司昨(7)日公告,已於8月4日接獲日本合作夥伴Tsukioka通知,收到生產工廠所在地岐阜縣政府所發「醫藥品適合性調查結果通知書」,亦即取藥證前最重要關鍵的查廠已過關。

依據2014年IMS統計,此類藥物日本地區市場規模約新台幣53億元,中國地區市場規模約新台幣126億元。

泰合除規劃取得藥證後向日本當地健保核價外,亦將申請其他國家藥證,並啟動授權合作中。受惠該利多激勵,泰合昨日股價上漲2.88%,並重回10元關卡。

泰合董事長李世仁表示,Ondansetron藥物用於降低癌症化療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市場上僅有口服錠劑及針劑兩種類型,針劑需在醫院施打,口服錠劑對於已有噁心症狀的病人而言不易服用。

泰合目前自主開發進度較快的三項藥品,除了化療止吐口溶膜日本藥證在握外,阿茲海默症貼片「TAH8801」已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另外,過動症貼片「TAH9901」也已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中。

評析
泰合除規劃取得藥證後向日本當地健保核價外,亦將申請其他國家藥證,並啟動授權合作。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7: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8-21 15:10 編輯

轉貼2017年8月9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益得呼吸道吸入劑 2.7億授權海思科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8月9日電

益得生技(6461)宣布將SYN010(布地奈德福莫特羅複方定量噴霧吸入劑)以人民幣6000萬元(含簽約款)里程金,約新台幣2.7億元,獨家授權海思科於中國大陸銷售權。

益得生技今天宣布與大陸深圳掛牌上市海思科醫藥集團聯盟,未來益得將負責技術開發、台灣取證及製造供貨;海思科負責執行負擔該產品於中國大陸的臨床試驗及取證上市事宜。益得表示,此次合作主要結合雙方在研發、製造、查驗登記及行銷通路優勢,共同布建呼吸道吸入劑藥品的龐大市場。

益得生技表示,SYN010複方定量噴霧吸入劑,具備氣(哮)喘緊急治療及日常控制的雙重作用,依現行臨床進度推估,預計於2018年可取得台灣許可證。此藥品為中國呼吸道氣喘及慢性肺阻塞(COPD)病人族群急需的重點用藥,在中國僅有乾粉吸入劑上市,未有同成分定量噴霧吸入劑產品上市。本產品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包括定量噴霧吸入劑和乾粉吸入劑)全球銷售額近50億美元,中國市場銷售額近2億美元,且銷售量逐年成長,顯見市場需求量。

成立於2000年的海思科醫藥集團是一家集新藥及高端醫材研發、生產製造、銷售等多元發展的專業醫藥集團,研發包括腸外營養、腫瘤、心腦血管、抗病毒、內分泌、中樞神經等多個臨床治療領域,亦發展創新藥、高難度學品藥,擁有多項專利。

海思科前五大主導產品覆蓋了中國大陸80%以上的三級甲等醫院,透過區域代理制的銷售模式,管理近1000家代理商,終端銷售人員超過8000名,分佈在中國400多個地級市,覆蓋約6000餘家二級以上醫院。

評析
益得此次合作主要結合雙方在研發、製造、查驗登記及行銷通路優勢,共同布建呼吸道吸入劑藥品的龐大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7: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保瑞 下半年業績看俏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保瑞藥業(6472)繼前7月營收穩步成長後,受惠傳統旺季來臨,加上與宇泰所合組的新公司宇泰欣也開始貢獻,法人看好其下半年營運的成長力道。

此外,該公司為捍衛股價,也宣布實施庫藏股,即日起至10月6日止,買回自家股票500張,買回區間價格為30~50元,昨(10)日激勵股價上漲,最高來到34.5元,漲幅約達半支停板,終場則以33.2元作收,漲幅0.45%。

川金互嗆,全球股市重挫,台股也難逃,而慘遭池魚之殃,尤其是走勢疲弱的生技股更是雪上加霜,在資金撤出賣壓下,上櫃生技股昨天大跌2.61%至131.73點,創下2015年9月以來新低,而台灣生技指數更是摜破5,000點,下跌123.71點,指數來到4,900.43點。

由於盤勢不支,生技成分股慘溜溜,新藥指標股浩鼎跌破200元,以196.5元創下3年半新低,生華科下殺跌停以77.9元再創新低。

除此之外,近日與大陸合作利多的益得、臨床報喜的北極星、還有年底可望領藥證的中裕,權利金入帳的太景,跌幅都以5%起跳,氣氛壞到了極點。

法人表示,短期內生醫股的信心還是不足,昨日逆勢漲停的生展在基本面穩定下,或有機會帶動保健股上漲,而保瑞等下半年業績看好的健康概念股,亦有機會在籌碼安定下守穩。

保瑞聚焦在中樞神經用藥的藥廠,並深受日本第四大藥廠衛采的肯定,為其代工製藥,產品銷往全球15個國家,也經銷全球前20大藥廠之一的德國百靈佳之原廠藥品。該公司前7月營收1.7億元,年成長11.89%。

評析
受惠傳統旺季來臨,加上與宇泰所合組的新公司宇泰欣也開始貢獻,保瑞下半年營運的成長力道。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專家觀點/學名藥失色 新藥崛起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許志宏

全球最大學名藥廠Teva (梯瓦製藥),最近股價暴跌,掀起學名藥產業一陣驚天駭浪。本(8)月份截至上周五(11日)收盤,該公司於美國紐約交易所發行的ADR報價,已大跌46%以上,甚至於8月3日公司第2季法說會當天,單日股價就暴跌24%,Teva市值的巨大變化,反映了全球藥價調整風潮下,學名藥廠日益加劇的窘境。

Teva自1901年成立迄今,屹立逾百年,曾被譽為以色列國寶。多年來,Teva不斷收購全球大藥廠,快速擴張規模。包括於2006年以74億美元收購IVAX後,成為全球學名藥廠龍頭。又於2015年7月,Teva再大手筆斥資337.5億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67.5億美元的Teva股票,以總價405億美元的天價,併購Allergan(愛力根)旗下的學名藥事業Actavis,不僅鞏固其學名藥市場的領導地位,更一舉躍為全球前十大藥廠之一。

但好景不常,Teva股價在此併購案公布的幾天內,達到歷史最高點(每股71.68美元)後,便一路下滑。至上周收盤17.3美元,兩年內股價跌掉了三分之二。

Teva股價的崩跌,與其本身經營策略的失誤脫離不了關係。Teva旗下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原廠專利藥Copaxone於1996年獲准上市,去年全球市場銷售額達42.23億美元,但因專利保護期屆滿,雖然近幾年Teva不斷積極嘗試,透過推出不同劑量產品、長效劑型等方式來保護Copaxone的專利,但近兩年來因專利訴訟失利,主力產品面臨專利懸崖,將使Teva在其他學名藥品加入競爭下,每年至少損失10億到13億美元營收。同時,Teva推遲某些利潤較差的學名藥品項,使得Teva今年第2季認列高達61億美元的商譽減損,也讓Teva今年財測與配息都嚴重下調,加上其他研發中產品未能如期推出,導致獲利產生真空期。

Teva策略失準造成近年營運顛簸,但真正給他迎頭痛擊的,卻是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川普總統打擊高藥價的政策,使得占Teva營收約三分之二的學名藥業務首當其衝,包括一、美國大型藥品批發商及零售商形成更大的採購聯盟,對美國市場的藥價產生額外議價壓力,估計學名藥價格年減達6%。二、美國FDA宣布將加速審核學名藥,據統計2015~2016年,每月平均通過學名藥47.6件,但是今年6月獲准件數增至88件,創下史上新高。未來,學名藥競爭者將加快進入市場,也將加速學名藥品價格續跌,可以預期,全球學名藥廠將遭遇藥價與股價的鏖戰。

學名藥是指新藥專利過期後,其他廠商能以相同成份和製程生產的仿製藥。仿製藥上市後,通常會讓該領域藥價立即大幅下降。近年來,美國學名藥價格反其道而行,部分廠商遭控涉嫌串謀哄抬藥價,遭致各方砲轟。FDA不得不加速審核學名藥上市,擴大市場競爭,學名藥價自然大跌,重創學名藥廠營運。另一家學名藥龍頭大廠Mylan,在9日公布的財報,也調降全年營收目標10億美元,過去一周內,Mylan股價已經下跌達18%。

就在美國學名藥股哀鴻遍野的同時,全球新藥產業的巨擘包括嬌生(J & J)、安進(Amgen)、美商亞培(Abbott )、必治妥(BMS)、阿利斯康(Astrazeneca)、禮來(Eli Lilly)、諾華(Novartis)、輝瑞(Pfizer)、默克(Merck)、葛蘭素史康(GSK)等大公司的股價,卻幾乎都未受影響,許多股價依然維持在高點,顯見這一波學名藥廠的股價大跳水,乃肇因於學名藥產業沒有創新、僅有仿製的特性,也無法阻止新加入者競爭,當政策傾向開放時,產業崩盤只是遲早的事。

台灣股市在2007年尚將製藥產業列在「化學製造業」項下,因為台灣當時沒有新藥產業,大家都以仿製的化學學名藥為業,與化學工業無異。直到當年在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積極奔走努力下,政府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迄今才有12個生技新藥核准上市,雖然為數不多,但台灣生技新藥產業已儼然成形,愈來愈多的台灣新藥在全球最嚴謹的美國FDA叩關。值此同時,國際大藥廠也開始看到台灣的生技實力,積極尋找策略合作對象與藥物,這次美國學名藥市場崩跌浪潮只是開端,仿製藥的價格競爭永遠不會止息,惟有創新藥才能掌控藍海優勢,脫離紅海競爭,這波美國股市浪潮值得台灣生技產業政策制定者深思。

(本文作者是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研究員)

評析
仿製藥的價格競爭永遠不會止息,惟有創新藥才能掌控藍海優勢,脫離紅海競爭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7: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5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美時樂觀看下半年 台灣營收年增逾5成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8月15日電

特殊學名藥廠美時(1795)經歷近一年的體質調整,集團營運效率持續提升,第2季每股盈餘(EPS)為0.15元,美時樂觀看待下半年,台灣市場將成長超過5成。

美時董事長林群表示,今年全年營收成長15%,營業利益成長逾40%的目標不變;新藥的進度不錯,明天還會有一個日本新藥證入袋,下半年預計還會有新藥進來,全年獲利可望超標。

林群指出,醫院端的業務布局更具效益,癌症及女性相關產品的比重拉高,讓產品品類發展更均衡,今年台灣成長會不錯,海外市場明年也將看到效益。

根據法人預估,美時台灣營業額去年約新台幣4至5 億元,今年預估7至8億,在集團營收占比可望達到雙位數,明年可望超越10億元,營收占比可望拉高到16%至17% ;韓國在集團營收占比從去年的90%餘下降到75%至80%,下半年獲利可望逐季攀高。

美時第2季合併營收為15.8億元,營業利益創下與艾威群合併後次高,達1.68億元,較第1季成長108.5%;第2季營業毛利7.5億元,稅後淨利約5800萬元,每股盈餘0.15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4.3%,為合併後次高,單季轉盈。

林群表示,上半年合併毛利為47%,主要受到短期產品組合影響,較去年同期下降;另外,美時持續秉持嚴謹的會計認列原則也影響毛利率約3%,上半年有近1億元的研發代工案里程金,將依合約內容推遲至客戶領證或出貨後認列;此舉雖非業界公認必要,但美時相信嚴謹認列能建立市場對美時的長期信心。

林群指出,雖毛利短期有壓,美時第2季營業費用率創下合併後新低36.8%,上半年營業費用亦較去年同期下降14.6%。

費用控制得宜是過去兩年業務與研發策略調整的成果,聚焦大型醫院的產品組合使得業務與行銷人力配置得較過去精簡,但發揮更大影響力;而研發選題聚焦也使得費用不致因為研發案增加而飆升,凸顯集團化後提升營運效率的成效。

展望下半年,美時認為主要動能仍是台灣的新品上市與外銷市場增溫。已於第2季底在台灣上市兩項確有學名藥需求的癌症藥物,積極耕耘台灣的大型醫院高價值市場,可望在下半年至明年見到初步成果。

評析
下半年美時主要動能仍是台灣的新品上市與外銷市場增溫。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8: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美時今年營益率挑戰成長4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特殊學名藥廠美時(1795)轉骨有成,董事長林群昨(15)日表示,今日將再取得一項日本新藥證,9月將推新女性保健藥品,除第2季由虧轉盈外,樂觀看待下半年獲利動能,預計全年營業利益率成長40%,今年獲利將創下合併後新高紀錄。

美時昨日舉行法說會,林群表示,第3季美時將與一家國際大廠簽署合作協議,可望拿下一項女性有關的新藥產品,對公司營運有重大貢獻,而西藏海默尼藥業的簽約金也可望認列,繼續推升公司今明兩年的營運動能。美時昨日股價47.35元,下跌0.65元。

林群表示,骨鬆藥賣得比預期好,第2季銷售金額4,000多萬元,下半年有機會挑戰1億元,今年營收年增15%目標可期。另外,美時已於第二季底在台灣上市兩項確有學名藥需求的癌症藥物,可望在下半年至明年見到初步成果。

林群透露,今美時將再取得日本新藥證,近期也可望拿下一新藥品,他強調,對公司業績有爆炸性貢獻。

評析
美時已於第二季底在台灣上市兩項確有學名藥需求的癌症藥物,可望在下半年至明年見到初步成果。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美時學名藥 獲日藥證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美時製藥(1795)昨(16)日公告,該公司代工研發的賀爾蒙學名藥Norethisterone/Ethinylestradiol已獲得日本主管機關PMDA正式核准並取得藥證,下半年將加入美時產品銷售行列,貢獻營運。

代工研發製造之賀爾蒙藥Norethisterone由美時開發製造,是一種與雌激素或單獨用於激素避孕藥,激素替代療法和婦科疾病治療組合使用的藥物,已經正式通過日本PMDA核准,且由客戶端領證,雙方將攜手進行該口服避孕藥學名藥上市的準備工作。

針對進入障礙較高的日本市場,美時採取代工研發模式,美時表示,此次領證是近期一大突破,象徵美時在高致敏用藥的合作開發市場有領先地位,將與該日本客戶拓展此產品線,未來將有更多賀爾蒙與癌症藥能循此模式在日本開花結果。

美時自董事長林群上任後,體質調整成效顯,營業費用率創下合併後新低36.8%,營業利益1.68億元則創合併後次高,季增108.5%、由虧轉盈,未來獲利會季季高。

美時第2季合併營收為15.8億元,營業利益創下與艾威群合併後次高,達1.68億元,季增108.5%;稅後純益約5,800萬,EPS為0.15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4.3%,亦為合併後次高。

評析
此次領證是近期一大突破,象徵美時在高致敏用藥的合作開發市場有領先地位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安成藥產品遭判侵權  擬提出上訴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安成藥(4180)16日公告,該公司與藥廠Supernus關於Oxtellar XR 學名藥之專利訴訟,經美國紐澤西州地方法院初審結果,判決Supernus專利有效且安成藥之學名藥侵犯該篇專利。安成藥表示,不同意地方法院初審判決,擬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

安成藥公告Oxtellar XR學名藥申請案與原廠專利訴訟判決結果,判決原廠專利有效且安成藥侵權,這也是安成藥成立以來,罕見的吃下敗仗。不過,安成藥表示,這個判決結果是該公司預期中可能的結果,會繼續上訴。

安成藥表示,該公司開發的Oxtellar XR學名藥,已送美國FDA申請藥證,因原廠藥專利未到期,所以該公司是走挑戰專利的法規途徑申請,而此一途徑訴訟是正常程序,且遭判侵權也是預期中的可能結果,因此安成藥會繼續上訴,爭取上市機會。

安成藥今年第2季因業外上億元人民幣的貢獻,讓單季營運數字轉正,稅後純益約3.5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2.82元,不過上半年仍呈現虧損1,600多萬元,每股淨損0.13元。

對於此官司短期內可能帶來的損益,安成藥表示,爭訟標的學名藥,目前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藥證,並由當局審查中,換言之,該產品尚未上市銷售,因此無損失賠償問題,僅有律師訴訟相關費用。

據悉,安成藥手上有13個產品正申請藥證中,其中去年送件的有四件,最快明、後年會有新藥證到手,而今年營運以現有產品銷售為主。

評析
安成藥手上有13個產品正申請藥證中,其中去年送件的有四件,最快明、後年會有新藥證到手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泰合化療止吐貼片 獲得日藥證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興櫃生技股泰合(6467)16日公告,該公司自行開發的癌症化療止吐口溶膜TAH4411,獲得日本藥證核可,為日本第一個化療止吐口溶膜產品。

泰合自行開發的癌症化療止吐口溶膜TAH4411,日前已向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PMDA)遞送藥證申請,商品名稱為Ondansetron OD Film(GFP)製劑,16日接獲日本合作夥伴Tsukioka通知,收到日本PMDA通知藥證獲得核准。

泰合表示,化療止吐口溶膜(TAH4411)主要用於降低癌症化療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市場上僅有口服錠劑及針劑兩種類型,針劑需在醫院施打,口服錠劑對於已有噁心症狀的病人而言不易服用。

泰合以自行開發的透黏膜 (Transmucosal)傳輸平臺技術,開發口溶薄膜劑 ( Orally Dissolving Film, ODF),為不須喝水即可快速分解溶於口腔中之新劑型藥物,方便使用並可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下一步,泰合表示,將向日本當地申請健保核價,並陸續申請其他國家藥證。

評析
泰合自行開發的癌症化療止吐口溶膜TAH4411,獲得日本藥證核可,為日本第一個化療止吐口溶膜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8-21 15:09: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組旗艦隊打群架 生醫共投聯發創利基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國際生醫大廠大掀整併風,為在大者恆大的壓力下殺出血路,健亞、康聯、永昕等業者等正積極以「共投聯發」創造新利基,透過小投資模式串聯,合組旗艦大隊;而雃博則以建構共同品牌平台,藉由打群架拚進國際市場。

不同於國內生醫不少公司大都是以集團發展模式,以分割或轉投資方式來拓展營運版圖;「共投聯發」則是以「共同投資,聯合開發」打造小兵立大功的利基,藉由投資結合彼此的優勢,進行資源共享,發揮綜效。

就初步統計,目前採取共投聯發模式布局的公司以健亞、永昕、康聯和雃博最具代表性。

聚焦新藥和醫材的健亞,有10個轉投資事業,儘管除了健如持股逾3成外,該公司在其它轉投資公司的持股並不高,但雙方卻可以成為堅實的戰略夥伴。例如,可以成為心悅、華宇藥的新劑型新藥的生產者角色,而投資PuraPharm、浩宇、Medeor等新創公司,則做為跨足新領域的灘頭堡。

永昕雖然也有富爸爸晟德集團的光環,但為了自己也能茁壯,該公司和台微醫都投資了博晟生醫,搶攻全球逾900億;博晟主力產品OIF/β-TCP(骨誘導因子+三鈣磷酸鹼),永昕將開發生產生物製劑的Osteoinductive factor ( OIF,骨誘導因子),而台微醫則供應骨板、支架和β-TCP骨粉等。

另外,事業佈局也十分綿密的康聯,則鎖定在通路的分進合擊與診斷、醫材的銷進。康聯總經理魏建民表示,目前的布局還是以通路的整合為主,先前收購的黑龍江同澤、安徽國禎及海南全原等,除了彼此有在地化的競爭優勢外,也可和母公司共享資源。

為了拓展營運藥品和器械合一版圖,康聯也入股微邦、保瑞,並與法德藥合資成立勝群藥業,康聯創辦人李欣,目前也積極規劃將微邦開發的霧化器打進藥品和美容保養品領域。

而在全球主打自有品牌的雃博,不僅在歐美亞洲都有子公司,近年也陸續完全收購英國Westmeria公司,入股德國SLK Vertriebs GmbH公司50%股權,且與美國最大睡眠治療大廠ResMed打專利戰。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表示,主打自有品牌本來就不容易,要進軍歐、美、亞洲等地區更是困難,如果能以打群架方式,先建構一個共同的品牌平台,先增加產品的能見度,讓國內中小型的醫材廠能先打進國際市場,壯大實力後,再發展自己的品牌創造營運利基。

評析
健亞、康聯、永昕等業者等正積極以「共投聯發」創造新利基,透過小投資模式串聯,合組旗艦大隊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7: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健亞董座:新商業模式拚多贏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健亞董事長陳正表示,「共投聯發」的投資策略,可以成為台灣另一個創新商業模式,除了能培養MIT的技術與新產品外,也能傳承新藥/醫材商品化、或品牌通路所需的經驗與know how。

陳正認為,台灣市場規模太小、資金又不足,人才也短缺,有限的資源要創造最大的利基,就只能用集體的力量打群架,用共同投資聯合開發的策略,進行最大的效益。

就健亞投資的10家公司來看,包括CRO臨床、動物疫苗、中樞神經新藥、失智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超音波腦部藥物釋放系統、護肝新藥與高階醫療器材和多醣體研究等,都是目前比較主流的創新技術。

陳正表示,健亞是以自己的專長,結合10家公司的平台技術,例如心悅已有2個精神病用藥取得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資格,而才剛上興櫃的華宇藥,除了開發防沾黏溶液、腫瘤監測系統等產品銷售成長外,也積極開發護肝新藥UPN161與治療酗酒新藥UPN163,而健亞就是心悅和華宇藥的新劑型新藥的生產者。

評析
共投聯發除了能培養MIT的技術與新產品外,也能傳承新藥/醫材商品化、或品牌通路所需的經驗與know how。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7: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健亞東生華 攻新藥報喜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健亞(4130)、東生華(8432)新藥開發大展能量,昨(24)日在業績發表會上分別端出牛肉。健亞結合10個轉投資公司打群架,董座陳正表示,將以前進美國市場銷售和上市掛牌為目標,力拚2018年有明顯成果;而東生華則聚焦生物製劑,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TuNEX下半年可望取證外,骨鬆症新藥TRIA11將前進歐盟臨床。

東生華總經理陳俊良表示,該公司核心能力是慢性疾病領域特殊劑型藥品開發與行銷,目前心血管、胃腸等藥品開發有不錯的市佔率,代理的減肥藥沛麗婷(BELVIQ)將在10月上市,心絞痛藥Rancad也預計年底前取得上市許可,預期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此外,東生華近年積極投入的新藥開也有亮麗表現。

陳俊良表示,東生華與永昕合作開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用藥TuNEX,是台灣第一個自行開發的生物製劑,目前台灣地區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數約4萬人。依據2016年IMS Data,台灣市場規模約36億元。

而另一個開發中的生物相似藥TRIA11,主要是針對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等疾病,該新藥是與台康、群康和博謙合作,目前已完成歐盟法規諮詢,將進行一期臨床試驗,預計2020年可望取證。

陳正表示,健亞旗下用於治療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所引發之間歇性跛足新藥PMR,已以新劑型新藥5O5(b)(2)方式前進美國臨床,預計2018年第四季可完成樞紐性試驗,並申請藥證。

陳正表示,有鑑於台灣資源的不足,健亞是以轉投資10家公司來完整新藥和創新醫材的布局,並成投資伴的新劑型新藥開發與生產的合作廠商。

最早就從美國回來並投人紅斑性狼瘡新藥開發的陳正,儘管當年該新藥未成功取證,但健亞近年開發治療紅斑性狼瘡的台灣特色新藥,下半年則可望取得台灣藥證,扳回一城。

陳正表示,透過結合轉投資公司的「共投聯發」效應,健亞也陸續成為精神病用藥、小胖威利症候群、失智症等新藥公司的生產和劑型開發夥伴,不排除未來了進軍美國上市銷售外,也以旗下公司能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為目標。

評析
健亞結合10個轉投資公司打群架,將以前進美國市場銷售和上市掛牌為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7: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健喬鼻噴劑權利金  估下半年入帳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健喬(4114)財務長白宏欽表示,主力產品布地奈德鼻噴劑Besonin(碧適清),去年5月出售給西藏海默尼藥業,受惠上半年銷量70~80萬支,已超越去年全年的77萬支,且售出權利轉讓金8,500萬人民幣亦可望在下半年入帳,健喬今年營運樂觀。

根據健喬與海默尼合約,簽約訂金收款30%,產品在大陸銷售收款20%,海默尼設立台灣子公司海默尼收款30%,技術文件移轉10%,送件中國申請藥證10%。由於台灣海默尼8月中已拿到審批公文,預期第三季、第四季通過後,健喬即可望就會有入帳8,500萬美元入帳。

法人表示,該8,500萬人民幣的權利金,折合新台幣約3.8億元,以股本18億元計算,每股貢獻超過2元,若加計下半年本業的成長,健喬今年EPS將上看3元新高。

白宏欽強調,健喬「最壞情況已經過了」,目前除了鼻噴劑今年成長將十分可觀外,本業營運亦都將穩定成長。

至於轉投資部分,白宏欽表示,益得生技不僅定量噴霧劑已授權大陸海斯科行銷中國,也與安成藥攜手進軍美國呼吸道吸入劑市場。另外,健喬也與轉投資因華生技,合資收購七星原料藥,進行垂直整合。

評析
健喬最壞情況已經過了,目前除了鼻噴劑今年成長將十分可觀外,本業營運亦都將穩定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健亞今年獲利拚近年高峰  策略投資效益可觀察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代工業務超旺加上業外處分收益入帳,健亞(4130)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0.8元,超過去年總和,法人預期,雖下半年因跛足新劑型新藥的美國三期臨床試驗,研發費用增加,但因代工業務成長強勁,仍將挹注本業增長,全年獲利仍有機會創下近年高峰。而公司也利用在劑型開發與生產段的優勢,策略投資新藥公司,整合成效可待長期觀察。

健亞上半年營收年增4.6%,主要成長來自代工業務,特別的亮點包括清腸劑保可淨,產能供不應求,挹注毛利率增長;另公司也小量處分心悅(6575)股票,挹注業外收益,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0.8元,超前去年全年的0.39元,也超過歷年年度的總獲利。

健亞這幾年的營運方向,重點有二,一是在既有代工與自家品牌學名藥的銷售現金流支撐下,發展自有產品Pipeline,包括新適應症新藥Mycocep(紅斑性狼瘡引發腎炎)、新劑型新藥PMR(間歇性跛足)、與石藥結盟的糖尿病用藥DBPR108等,進度最快的PMR,在修改臨床方向下,下半年將啟動美國人體後期臨床,順利的話,明年第四季送件申請美國藥證,成功後將尋求授權。

另一的重點的營運方向,則是利用健亞在劑型開發與生產段的優勢,積極尋求策略新藥公司的機會,公司給予被投資公司的協助,除資金面外,最主要是補足該等新藥公司從新藥選題、劑型開發、臨床執行至新藥成功上市的過程中的可能缺口,透過結盟投資的雙贏補強,加速該等新藥公司成功上市的可能性。

目前投資的公司除已登錄興櫃的心悅(持股8.4%)、動物疫苗的瑞寶(6479,持股0.991%)、護肝新藥與高階醫材的華宇藥(6621,持股12.464%、8月已登錄興櫃)與還未公開發行的浩宇、健如、昌達及Soleno等,法人認為,健亞的投資並非純創投模式,而是透過策略投資加速新藥公司的進程,假設新藥順利上市,既可賺得資本利得,又有未來生產合作的可能性可期,效益值得觀察。

法人預期,健亞今年的代工業務持續看旺,以保可淨來說,目前代工產能不足,預期8月會有新擴的機台進駐,貢獻加溫,下半年挹注會優於上半年,因而以營收來看,健亞下半年的表現不會低於上半年。只是就獲利來說,因PMR的後期臨床研發費用支出較高,將影響下半年獲利,但有機會維持在損平以上,全年獲利仍有機會創下掛牌新高。

評析
因PMR的後期臨床研發費用支出較高,將影響下半年獲利,全年獲利仍有機會創下掛牌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健亞衝業績 雙管齊下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健亞生技(4130)董事長陳正表示,健亞目前有兩大策略,包括利基型產品的開發與策略型的轉投資;前者已有多項產品線陸續完成,從已經上市的腸道清潔劑寶可淨,到開發中的間歇性跛足產品PMR、抗紅斑性狼瘡腎炎藥,都將陸續有有成果。

至於轉投資方面,健亞將繼續尋求具有利基的公司進行合作,以優勢互補、互惠共榮的方式,提升彼此的競爭力。以下是專訪紀要:

三款新藥出擊
問:健亞近年來的發展概況?

答:從去年4月法說會以後,公司就聚焦在特別劑型產品的開發與上市,例如照直腸鏡前清腸的產品「寶可淨」,從當初的小批量生產,現在產品已經正式上市,在各大醫學中心都已經使用,銷售狀況不錯。尤其在醫學中心方面,可以說健亞出貨多少,醫學中心就賣多少。這個產品是用喝的,是檸檬口味、在照直腸鏡前一天晚上喝,就可以很順利做直腸鏡,目前一年可望有上千萬元業績。

另外重點開發的間歇性跛足產品(PMR),這個產品也是健亞的強棒,希望未來有全壘打的機會。PMR已在台灣做過臨床試驗,未來希望打進美國市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還提出建議,今年底前申請到美國IND(臨床試驗許可),隔年就可以送NDA(藥品查驗登記),有利加快速度。這個產品希望明年此時能做好核准前的準備工作,在台灣生產、在美國銷售。

另外,健亞也積極開發紅斑性狼瘡引發腎炎的產品Mycocep(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希望明年上市,未來能解決此藥健保不給付的問題。台灣做紅斑性狼瘡的臨床試驗一直是全球第一名,台灣創意、劑型開發以及生產能力等,都已獲得美國FDA的肯定。

問:如何看待台灣藥業環境,健亞要如何突破?

答:台灣藥業靠健保給付,對生技公司的幫助不大。台灣健保給付的額度,尚不足以讓台灣藥廠躍上世界級公司的地位。1995年台灣健保正式開始,1996年健保藥品給付總金額約580億元,去年約1,600億元,20年間藥品給付額度成長近三倍,但本土藥廠分享到的藥品支付額度,只有從200多億元成長至300多億元,成長性不成比例,這些金額對於整體藥廠而言仍是杯水車薪。

其實,大多數國人付出的醫藥費,都被國際大廠拿走,健亞想要努力的目標是,開發出「非健保給付的,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這樣就不會被通路、醫院牽著鼻子走,這不只是健亞的期待,也是全體業者的願望。

揪伴打世界盃
問:健亞在當前困難環境中擬訂的策略?

答:做台灣藥品市場很辛苦,即使外銷也很辛苦,美國最近學名藥市場似乎也逐漸崩盤,但若從利基型產品、好的投資策略來看,仍然會有很大的機會。

健亞第一個轉投資案是2010年與QPS合作,現在健亞是QPS董事,也能分享該公司的資源。2013年第二家投資公司是心悅,接下來轉投資聲寶集團的瑞寶、生控;2014年則投資華宇、2016年投資浩宇。另外還有轉投資公司健如、昌達及Soleno等。投資的重點是雙方專長能否契合,並能透過合作面向全世界,幫這些合作夥伴解決問題,協調部分的產品共同開發。

評析
轉投資方面,健亞將繼續尋求具有利基的公司進行合作,以優勢互補、互惠共榮的方式,提升彼此的競爭力。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健亞董座轉戰商場 磨出好眼光

經濟日報 記者 黃文奇

健亞董事長陳正海外歸來近27年,除創辦公司,也擔任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委員,每年都會在BTC會議上開砲。他認為,只有創新的新藥開發,才能讓生技成為兆元產業。

陳正剛過耳順之年,40年前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當完兵後負笈美國紐約,就讀以生醫領域聞名全球的羅徹斯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留美十年。不到40歲回台創辦健亞,1996年獲得國發基金、香港華懋集團注資,也是國發基金第一個投資的台灣生技新藥公司。

陳正是科學家,但多年商場征戰,磨練出銳利的商業眼光。陳正有事必躬親的個性,過去從創辦人到總經理一手包辦,如今僅擔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讓給年輕人,希望健亞未來在整合與結盟領域有更多的著墨。

陳正早年在美國工作,後來再加入Genelabs,1992年他決定回國,帶了三個計畫在台創辦健亞公司,歷經四年草創,終獲國際青睞。

為讓公司更具競爭力,1996年健亞買下必治妥在台灣的生產廠,這是具備國際生產標準的工廠,也為健亞在藥品開發與生產等方面大幅提高競爭力。

陳正的個性務實,笑意常掛在臉上,但對於公司的經營,效益則掛在嘴邊;由於務實的個性,他不會放大自己的身影,對於公司營運的前景也不會過度樂觀,更不會只報喜不報憂。

近年來健亞積極轉投入轉投資業務,陳正對於轉投資標的非常謹慎,一定慎選具備成長潛力,又能與健亞旗下藥物相輔相成的公司或項目,因此每次出手都有佳作,例如轉投資昌達、心悅、生控、瑞寶等公司,都是看準後才會出手。

評析
健亞董事長陳正認為,只有創新的新藥開發,才能讓生技成為兆元產業。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9: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健亞量能失溫 法人觀望

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

健亞(4130)的麻醉科用藥、青光眼用藥是業績利基,另外,轉投資包括中樞神經新藥、動物疫苗、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失智症、超音波腦部藥物等約10家公司,其「共投聯發」的投資策略將是未來業績成長基礎。

不過,由於目前業績成長動能無法與蘋概、電動車供應鏈等族群相較,因此國內法人對健亞無法投入太多關愛的眼神;日前在櫃買中心的法說會,法人參與人數不多。分析師表示,需待健亞獲利出現明顯大幅成長動能時,才較易吸引法人買盤的青睞。

在技術面上,台股本波自5月開始的最長萬點行情,健亞股價並未跟進,主要是量能失溫,期間日均量最低僅百餘張水準,三大法人自今年初以來,僅外資在4月出現加碼動作、期間內買超逾1,700張,本土投信與自營商幾乎未見進出動作,後市若外資買盤可持續回流、且每日量能溫和增溫,搭配目前日KD自低檔出現反轉交叉向上跡象,就有助股價重返季線與年線等主要反壓。

評析
需待健亞獲利出現明顯大幅成長動能時,才較易吸引法人買盤的青睞。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9: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法德藥 獲中國四環醫藥入股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法德藥(4191)前進中國大陸和美國市場添活水,旗下佛山德芮可製藥,獲大陸四環醫藥(00460.HK)集團入股,最高將以人民幣4億元現金取得約51%股權。該聯盟案開啟台灣特殊學名藥廠與大陸龍頭藥廠合作先例,並可望掀起兩岸藥廠合作潮。

四環醫藥市值港幣303億元(約台幣1,180億元),為大陸醫藥產業市值前30大藥廠。

法德藥3日與四環旗下的海南四環醫藥簽署投資協議,四環將分階段投資法德藥在大陸境內的全資孫公司佛山德芮可製藥,第一階段以人民幣2億元認購德芮可19.99%股份及公司債,未來將再對德芮可投資最高人民幣2億元,並將該債權轉換為德芮可股權,最高將總共獲得德芮可51%股權。

法德藥表示,過去一年來,大陸醫藥具體改革細則陸續頒布,對於同時具備歐美核准品項且擁有大陸境內通過美國FDA查廠通過的生產線,將可申請「優先審批」資格,加速藥品註冊審批流程,樂觀估計審批期間將從原本至少30個月減少至11至13個月。

由於法德藥已取得美國FDA核准品項,最早可望於明年下半年在大陸上市,挾著「中美雙報」的策略,該公司的藥品亦將自2019年起續取得上市核准。因此,法德藥聯手四環醫藥,被認為未來在大陸市場是「看得到也吃得到」。

評析
該聯盟案開啟台灣特殊學名藥廠與大陸龍頭藥廠合作先例,可望掀起兩岸藥廠合作潮。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9: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美時引進口服避孕藥 目標2.5億元市場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7年9月7日電

特殊學名藥廠美時(1795)宣布,自歐洲知名賀爾蒙藥廠引進Gveza(Drospirenone/Ethinylestradiol 3mg/0.03mg)口服避孕藥,並以商品名「愛己」在台上市。

美時表示,根據IMS Health資料,台灣口服避孕藥市場規模約新台幣2.5億元,近年來市場表現穩定,其中,Drospirenone/Ethinylestradiol是最新一代的黃體素成分,水腫、體重增加等副作用較其他成分少,是最多國人使用的口服避孕藥。

美時總經理王憲政指出,美時不間斷地尋找亞太區關鍵市場的特殊學名藥需求,不論是自行研發製造或從國外引進,皆以優異的品質成為學名藥首選,內部目標能在5年內創下台灣賀爾蒙藥市場超過10%的市占率。

美時董事長林羣強調,美時以研發製造賀爾蒙藥起家,15年前即有保諾錠Apano (Mifepristone) 上市,後有莉莉安Lillian (Levonorgestrel)外銷美國,子公司Alvogen Korea更透過買下原開發廠的Mercilon (Desogestrel/Ethinylestradiol),在去年一躍而成韓國口服避孕藥龍頭,此次新產品上市象徵台灣將以「愛己」為起點,與艾威群集團攜手在各大市場建立賀爾蒙藥旗艦品牌,Drospirenone/Ethinylestradiol的低劑量藥證已在審查,預期未來上市後,將形成完整產品線。

評析
美時不斷尋找亞太關鍵市場的特殊學名藥需求,不論是自行研發製造或從國外引進,皆以優異的品質成為學名藥首選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5: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8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布局宇泰欣效益顯現  保瑞8月營收創歷史新高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保瑞藥業(6472)公布8月營收為4166萬元,年成長62%,月成長達54%,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由於下半年原本就是保瑞的傳統旺季,加上8月起宇泰欣出貨已步上軌道、製藥代工訂單增加以及新增代工收入挹注,上述三大原因帶動保瑞8月營收躍進。保瑞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2.12億元、年增19.21%。

宇泰欣係由保瑞與宇泰藥業合組之新公司,保瑞指出,宇泰欣6月正式設立完成後,不論是通路的轉換或是人員的整合都持續進行中,經過兩個月的調整,已步上軌道;加上9月起在日本熱銷且受台灣各大電視節目報導的知名維他命「俏正美BB Plus」也正式在通路上開始販售;因此,在營運穩定之餘,也同時帶動了宇泰欣營收成長。

在衛采部分,保瑞則指出,保瑞與其合作主要以代工及經銷為主,由於8月開始,委託代工客戶訂單增加,也因此帶動保瑞營收向上推升。另外,保瑞台南廠之前原本只幫聯邦與衛采代工,上個月起新增代工合約也開始出貨,而這也是助保瑞8月營收創歷史新高的第三大動能。

法人表示,宇泰欣的合併可使保瑞降低健保藥價影響之衝擊,增加高毛利自費市場比重;且非醫生處方藥品、藥妝市場要成長,通路的佈局將會是營收表現的重要關鍵,而宇泰欣為保瑞帶來的效益已逐漸顯現,加上今年在代工部分又有許多新品及新客戶訂單產生,原本的經銷業務也相當穩定,保瑞今年營收可望突破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評析
宇泰欣的合併可使保瑞降低健保藥價影響之衝擊,增加高毛利自費市場比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