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的調節價格其實可視為在特定價位提供買進數量與賣出數量,換句話說,如果標的證券價格上漲,而權證價格沒有跟上(關注者過少,導致缺乏願意抬價買進者),對於手中擁有權證的投資人來說,豈不是很吃虧?你可以說,可能有少數人因此制度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是實務上多數人將因此而受益。 2.隨著標的證券成交價格的漲跌,造市者按其模型所訂出的價格,在市場上分別掛單買進與賣出,掛價調整的過程中不一定有成交,但掛價會隨著標的證券價格變動而浮動的,你實際在市場上看一次就知道了 3.這是深度價外的權證,所以造市者掛單的數量很少,而且也只有掛內盤與外盤各一檔(推測),當外盤價被敲掉後,有笨蛋用漲停價敲時,就會敲到1.29去了,收盤前要買0.03的話很輕易就能買到,這種情況對應你的問題一,就等同於缺乏造市者時,不小心就會買到非常不合理的價格1.29,這樣公平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