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341|回復: 14

請問幾個財務比率:ROC、ROIC與ROA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8-13 13:12: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三個財務比率,感覺中文的意思有點像,但其中的差異我一直不太清楚,

 

分別是:

 

1. ROC

 

2. ROIC

 

3. ROA

 

是否可以教我如何用財報上的數據去分別計算上述三個比率,

並且說明一下其中的差異,以及應用上的條件和限制,謝謝!

 

另外想請問計算ROIC時,其中一個方式是以(股東權益+長期負債)當作分母,

不知道為何不用加計流動負債和短期借款?

 

請幫我解惑,謝謝!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發表於 2009-8-14 00:46:57 | 顯示全部樓層
你可以用搜尋的方式在正通找到那三個比率的定義,差異就在分子與分母上,必須有會計學的基礎知識,才會知道設計上為何會有三種,其實彼此都有優缺點。因為你問的範圍比較大,如果網路自修還是無法瞭解,建議買會計學的書來打基礎。
至於ROIC分母的問題,ROA的分母是資產,也等於股東權益+負債,ROIC把負債中的"非長期負債"拿掉,因為它著重的是公司長期資金的運用效率,短期借款(屬於流動負債)不是長期資金,所以流動負債不包含在內,至於為什麼要著重在長期資金,你要自己動腦想了。
 樓主| 發表於 2009-8-15 11: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ROC

我在維基百科上找到Return on capital (ROC)的公式:

 

 

其中EBIT代表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1-t)的意義我就不太了解,是(1-稅率)嗎?

以昆盈97年合併年報表為例計算ROC,個人理解如下(單位為千元):

 

(1034999+7804)(1-0.1120)/(6247245-662145)=16.58%

 

(稅前淨利+利息支出)(1-預計所得稅率)/(負債及股東權益總額-現金及約當現金)=ROC (%)

 

以上的理解及應用有無錯誤?請指教!

 

[ 本帖最後由 supersale 於 2009-8-15 18:41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5 11:31:35 | 顯示全部樓層

ROIC

ROIC的部分按照正通上的資訊,比較簡單的方式就是

 

ROIC=稅後盈餘/(股東權益+長期負債)

 

一樣以昆盈為例:

 

849469/(4119527+0)=20.62%

 

之所以不考慮流動負債的原因,我猜是因為原則上購置固定資產或長期投資使用的是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因此僅加計長債與股東權益來代表"投入資金"。

 

請問以上的解釋和應用是否正確?

[ 本帖最後由 supersale 於 2009-8-15 18:42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9-8-15 19: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ROA

根據校長的教學:

 

資產報酬率(Returns on Assets, ROA)(%)=(稅後息前損益∕平均資產總額)× 100%

 

ROA =〔稅後損益+利息費用×(1-稅率)〕∕平均資產總額× 100%

 

感覺和ROC好像啊!差在ROA的分母沒有扣掉現金及約當現金,是這樣嗎?

ROC、ROIC和ROA是不是有個別適用的產業別?

使用上的優劣可否請校長提示一下?謝謝你!^^

 

 

 

[ 本帖最後由 supersale 於 2009-8-16 09:53 編輯 ]
發表於 2009-8-17 01:26:26 | 顯示全部樓層
由(1-t)你的疑問就可以知道你大概不是商學院畢業的,所以我建議你買本會計基礎的書重新打底比較好(如果你對財報分析真有興趣的話)。t是稅率沒錯。ROIC以長期資金為分母,是因為一家公司的中長期營運本來就是仰賴長期資金,短期資金只是淡旺季調節用的,除非短期利率太低,企業借短不借長的情況才屬正常。ROC與ROA本來就很類似了,主要差在分母上。基本上金融保險證券業,其三種比率不能拿來跟其他產業的公司作比較,而各產業間其比率也不能直接比較,例如兆豐金的ROA不能拿來跟台泥比,中鋼不能拿來跟洋華比。最好是同產業之間互相比較,又或是非龍頭公司跟龍頭公司比。
結論是....要知道各個財務比率被發明的動機,然後多看些公司的財報後,就慢慢能發現哪些公司是好公司了,不能直接用三、五個比率為篩選基準,就直接定義公司的好壞,有時要考量產業特性。
 樓主| 發表於 2009-8-19 22:44:29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校長的解說!

 

那麼再請問一下,以一名沒有會計底子的門外漢而言,

校長有沒有推薦甚麼打底用的好書呢?

 

發表於 2009-8-20 01: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鄭丁旺的書是標準必備教科書,不過你不用詳細的閱讀,先針對各個會計科目的主要意義下手,瞭解為何會有這個科目,哪些行為屬於那個科目,配合財務比率的公式去思考,應該比較省時間。
 樓主| 發表於 2009-8-22 22:56:12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樣的請求或許冒昧,但校長學識淵博、見多識廣,

是否能以:

 

1. 入門等級

2. 基礎等級

3. 中級等級

4. 進階等級

 

這四個等級大致區分,推薦一些會計人在成長過程中覺得受益良多的書呢?

一直麻煩校長,希望你不要太介意,真的謝謝你!^^

發表於 2009-8-23 16:38:42 | 顯示全部樓層
基本上書的好壞,我覺得看的懂看不懂比較重要,入門與基礎等級的書,除了鄭丁旺的教科書外,其他人寫的會計學也都可以看,重點是....大致翻閱時讓你覺得看的懂,這比較重要。
因為我們不是要考會計師,也不是準備作會計從業人員,所以看會計的書以看的懂就好,尤其是指看的懂每個會計科目的意義,當然這樣的書就以國內作者的為主了,翻譯書基本上就比較沒需要。
進階與中級的書,有一本不錯,不過我忘記書名與作者了,只記得是台灣學者寫的,很大一本,幾乎是一般教科書的二倍,講的是財務報表分析,書名應該也差不多是這個吧。
發表於 2009-9-22 10: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鄭丁旺的書看久了會讓人想睡覺
發表於 2009-9-26 16:1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鄭丁旺的書可以說是會計人的聖經了
唸書時必讀不可的教科書
但我想對於分本科系的學生念起來可能相當生硬與辛苦

在下分享幾本在討論會計或基本分析的相關書籍給各位同學參考一下
   作者:劉心陽
   簡介:本書作者曾任記者以及會計師事務所查帳員,也曾在資本市場上工作過一段時間
            我認為內容相當簡潔扼要,但仍清楚的解釋了閱讀報表的要訣

   作者:劉順仁
   簡介:作者為台大的會計教授,我認為此本書相當適合初次接觸會計的人員閱讀
            內容相當的輕鬆,作者用了很多故事來引導讀者了解會計的精神
            算是一本可以帶領非商學背景的讀者  初步了解如何閱讀報表的教材

   作者:郭恭克
   簡介:作者在書中寫了相當多的實例分析,逐一解釋如何分析各項財務比率
            內容算得上相當豐富,不過本人不太喜歡他的排版方式,閱讀起來有點辛苦

   作者:吳啟銘
   簡介:作者為政大財管所的教授,本書屬於教科書,閱讀起來肯定是比較辛苦
            但我認為作者在各種評價模式上講解的相當詳細,若對基本分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
            缺點是,內容相當久沒有改版,所以案例都還是較久以前的財務數據

閱讀基本分析書籍久了
其實覺得有個感想
不停的閱讀相關書籍有時會陷入一種框框裡
其實每本書寫的內容大同小異
畢竟會計就是資產=負債+業主權益
重點還是要如何找出自己適合的評價模式
不過這也是最難的地方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500 收起 理由
alex666 + 500 太給力了!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9-10-4 23: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3# 的 Bey

謝謝你的分享,3我看過了,1正在看,你說的框框,我大概能體會。

我也想走出那個框框,但是難免好奇,以一個業外人士,走出財報的框框後,要走進哪裡?

產業分析嗎?公司拜訪嗎?

 

[ 本帖最後由 supersale 於 2009-10-4 23:15 編輯 ]
發表於 2009-10-9 23:54:3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4# 的 supersale

我的淺見是這樣啦

財報不管如何都是歷史資料
股價則是反映未來趨勢
法人比散戶最大的優勢是
持股較高的法人有能力直接與公司溝通
巴爺爺雖然是基本分析派的精神領袖
不過我想他能與公司做的溝通
恐怕不是我們這些小散戶能做得到的
也因此 他可以更能掌握公司的真正"價值"

有看過今周刊的人可能有印象
號稱台灣巴菲特的許慶祥
他把電腦買來一一拆解研究
因此掌握了趨勢緊抱了鴻海15年
但留心一下內文
原來他跟鴻海的發言人是可以直接對談溝通的
這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我上面說的不代表財報無用論
相反的 我是很相信財報的功能的(雖然簽證的內容不一定是真的或已經真實反映實質)
但我覺得的框框是
要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
在沒有辦法取得公司技術與業務發展前景的資料時
我們又該如何掌握趨勢

曾經看過一個網友
從電視新聞上發現一個新型態的技術 
接著去查論文  去查經濟部登記的資料  去查專利權登記資料
就像偵探似的查出掌握技術的公司
並且買了他的股票
也許這也是一種模式
這就是我覺得的框框吧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51 金錢 +500 收起 理由
alex666 + 51 + 500 給你按個讚!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9-10-10 00:55:31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基本分析跟技術分析的學習模式都差不多,基本分析中,財報分析是一個"框框",產業分析是另一個"框框",田野調查又是一個"框框"(Bey說許慶祥拆電腦,就屬於田野調查),當你學完A框,跳出來學B框,然後將AB二框做連結,這就像學完均線,又學指標,難道放棄所學的均線嗎?當然不是,而是要想辦法將均線跟指標相融合。結論是....學框框容易,學連結與融合難,前者有書可以學,後者....多數要靠經驗來累積心得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