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在漲跌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成交量集中的時段,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成交密集區」,這種「成交密集區」也往往成為下一輪行情的「壓力區」或「支撐區」。這樣,成交密集區便成為了一些投資者研判市場的輔助工具。例如,去年6月下旬,十幾天內成交量急劇放大,滬市在6月25日這天成交量達443億,該時段對應的點位大致在1450—1700點之間,這個「成交密集區」便成為後市發展的阻力。元旦後的反彈一度突入該區,但很快無功而返,似也在印證該區形成的龐大套牢盤壓力,許多投資者對該區域的套牢盤壓力憂心忡忡。其實,我們應當全方位地看待「成交密集區」。總感到成交密集區有壓力的投資者,其實是把該區域靜態化了。這是一個誤區。成交密集區其實是一個動態指標。這是因為,市場過高的換手率無時無刻不在化解「成交密集區」。許多人套牢之後,並非死守,會出貨會換票,留在K線圖上的成交密集區,往往不過是一張歷史圖表而已,而且時間越長,換手率越高,成交密集區效力越小。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都是這樣,尤其是個股,有些股票換手率極高,成交密集區作用十分微小。如長百集團,去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該股在6.6—7.4元區域成交量持續放大,並形成一個「M」頭,股價於4月27日跌至5.65元止跌,至6月18日有效突破6.6—7.4元成交密集區,37個交易日內共成交123億股,換手率高達146%,所有流通籌碼換了一遍還多,密集區中套牢盤還有幾個?不可能形成什麼壓力。' b- C) v4 ~# r
( T1 l# P. v1 G" u$ K- U& |" } 通過上述事例,投資者可以更加明確成交密集區的市場地位,動態化的成交密集區只在短時期內對股指或股價起到一定作用。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換手率的增大,它的作用會越來越小。真正的作用可能只是心理上的。的確,在大盤或個股沖關或下跌遇阻之時,會有「成交密集區」的提法出來解釋現象。但最終在市場中起決定作用的當然不是什麼「密集區」。「沒有過不去的山」,主力如想拉升股票,當然會考慮成交密集區可能存在的被套盤,但影響只會是一時的。中小投資者應得到的重要啟示是,在操作上,如你所持有的股票向上運行遇到前一個密集區時,不要被輕易「嚇住」,尤其是股價正好在前一個密集區駐足不前時,如果此時你的個股經過調整,有了充分的換手(一般要達100%以上),上攻時成交量又持續放大,那麼這座「山」過定了,而且突破時不會顯得很沉重。全方位看待「成交密集區」的核心是要動態地觀察市場。 % G8 s/ Z$ C" E
7 ?/ k# \5 q# y& G# U- v3 r
來源:周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