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20分或60分K線看的太近了!我舉例來說....
" z& S& m Q. z2 h" Y60分鐘內最高價是30.5最低價是29.5,大量在30.5與30這二個價位,多數人都會認為30是支撐(主力進貨位置)而30.5是壓力,但是控盤者有時候會賣30買30.5哦,別以為控盤者這麼做很笨...
+ M# D0 R9 y3 [. G* \當30.5有不少的賣單掛著等時(假設500張),控盤者往上敲30.5,卻發現跟單者不多時,他可以往下打30這個價位,並且創造30會破的現象讓所有人看到,如此一來30.5的賣單就會往下改價跟著砍在30,當排隊等著賣的人不肯等待時,股價跌破30,控盤者反手再把籌碼吃回來,到了30.5看到賣單減少時(假設剩下250張),一筆就把賣單吃掉,如果跟單追價的狀況不錯,當天甚至可以拉到漲停! 7 h: }" P% H- {" D
7 w( X# Z# B9 P: z0 R5 M1 K你看到60分出現上有壓力下有支撐,但是過壓力卻無法事前判斷,其原因就在此!敲單的手法有時反而比較重要!
2 P# A9 Q; R9 L
. P1 @% W! m) i/ g8 z9 f而目前這個60分鐘內,控盤者可能往下賣往上買,下一個六十分鐘,他可能方向反著做,讓你摸不著邊,因為它的目的是收盤與開盤,而不是盤中專門賺價差,高明的控盤手經常盤中賠價差但是賺到收盤價(因為價差操作500張賠錢,庫存5000張卻是賺錢)。 . V: p* D/ O" W0 @5 B
- K. t% U' P: w7 ?' [4 M
當你看一件物品,貼太近來看就看不見全貌(60分鐘),拉太遠看又看不清楚細節(日線),這個時候怎麼辦?拉近又拉遠反覆看,像我看一檔個股的K線,我會看60分、日線、週線甚至月線,每一個角度在觀察,都能發現彼此的關連性。 . e3 C3 }0 U3 f- |2 u2 `) N6 v" u
2 p, ~$ B- c9 b: W7 ?0 X
我再舉例來說....某股日KD指標在低檔出現黃金交叉,但是週KD在高檔出現死亡交叉,這個時候多數日線走的是反彈(除非有洗量動作或某幾個特殊現象出現)
& I, N: }7 @5 i! o8 ~
7 k T" J& s6 T" v* q- e所以日線所形成的因,會在週線上出現果....諸如此類的! L8 |2 `: y( Y3 j
2 b3 s1 j( u( x. x% s# P- {最後....股價玩太短,正確機率本來就會偏低,玩長一點,正確機率會比較高,先學長再學短會比較容易上手,先學短再學長,要學的東西一次太多了,反而不容易學好!
% t5 n) [4 y0 n; P4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