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生技;醫材;氣墊床 – 雃博併英廠 錢進歐洲市場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4-24 19:16: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雃博將推智慧聯網呼吸器 攻亞太市場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3月3日電

醫療器材廠雃博(4106)繼醫療氣墊床歐洲布局完成後,董事長李永川表示,規劃在1年後推出新一代智慧聯網呼吸器產品,進攻亞太自費市場,為營收增添加成長動能。

李永川表示,雃博致力追求經營自有品牌的企業使命,雖然受到英國脫歐、歐元貶值等影響,2016年營收仍然維持在與2015年約當水準,主因是呼吸器及亞洲區業務持續成長。

隨著自有品牌業務的持續投入及成長,預期未來ODM訂單對於整體營運的影響將愈來愈小,另外為分散歐洲單一區域比重過大的營運及匯率風險,雃博這幾年已逐步強化在泛亞太地區的布局,除了已經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經營多年通路及服務,2年前在印度及泰國設立子公司,同時加碼在泛亞太區的產品開發、臨床試驗、業務行銷及在地服務模式,逐步提升泛亞太地區的營運比重及策略性地位,使其成為雃博營運的第二大支柱,與歐洲並駕齊驅。

台灣市場的部分,雃博陸續加大未來資源的投入,努力在母國市場建立最佳實務,例如IPC(間歇性氣體加壓器)、NPWT(負壓傷口治療器)、Pro-care及Serene高階減壓氣墊床產品在醫院的臨床試驗及教育推廣,藉以開拓市場,並建立臨床數據、改善產品療效。

同時,代理日本竹虎的老人照護及生活輔具產品,以切入銀髮照護的市場並建立電子商務的銷售經驗,並於未來適當時點將合適的產品及營運模式推展至海外作為典範移轉。

李永川表示,在經營自有品牌的這條道路上,唯有持續在產品力上強化,才能幫品牌創造價值及競爭力,因此雃博陸續建置泛亞太區及歐洲區域的產品行銷團隊,並與專業產品設計公司合作,於主要市場進行市場研究、使用者訪談,以掌握產品的設計符合市場需求

同時,於泛亞太地區如台灣、中國大陸、日本,以及英國等地,與當地專業醫護KOL(意見領袖)、醫院合作進行臨床試驗及研究,力求提升產品臨床治療效果及改善使用者健康。

在呼吸器的核心技術上,雃博正積極發展智慧型陽壓呼吸裝置及聯網系統,結合IOT、App、遠距服務等技術及服務,近期也已獲得工業局產業高值計畫的肯定與支持。展望未來,雃博預期於1年後將推出新一代的智慧聯網呼吸器產品,進攻亞太自費市場,為營收增添成長動能。

評析
雃博明年將推出新一代的智慧聯網呼吸器產品,進攻亞太自費市場,為營收增添成長動能。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5-16 15:42: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雃博接單暢旺 Q2產能滿載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7年4月2日電

醫療器材廠雃博(4106)表示,日前連續接獲歐洲減壓氣墊床標案訂單,最近幾個月接單狀況不錯,第2季產能進入滿載,可望擺脫1、2月營運低潮,整體上半年營運展望維持樂觀態度。

雃博去年營收雃博新台幣19.9億元,較2015年衰退1.41%,主要是受歐元、英鎊等匯率不佳,及代工訂單減少影響;但若以原幣計算,營收成長約10至15%,主要成長力道來自亞洲市場,呼吸道產品銷售暢旺。去年稅後淨利1.22億元,較2015年衰退29.46%,每股盈餘1.47元。

雃博今年累計1至2月合併營收2.68億元,年減19.12%,不過近來營運開始加溫,獲得多筆標案訂單,主要來自義大利及西班牙需求;其中,義大利標單是針對醫院通路提供以Pro-care系列為主的高階減壓氣墊床產品,將有助於提升營業績效。

雃博長期經營歐洲市場,自去年下半年起開始發展以各式減壓氣墊床整合居家及醫院用病床為核心的TBM (Total Bed Management) 營運策略,藉由整合不同子公司間的產品及服務,在歐洲提供一次性購足的TBM產品線,強化APEX品牌在歐洲市場競爭力。目前在歐洲設有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四據點。

雃博表示,未來在歐洲市場將會更聚焦於傷口照護系列產品線,並努力提升訂單掌握、採購、備貨及排程的效率更優化,以提升標案接單能力。

同時,雃博也積極進攻亞太市場,規劃在1年後推出新一代智慧聯網呼吸器產品,進攻亞太自費市場,為營收增添加成長動能。

在呼吸器的核心技術上,雃博正積極發展智慧型陽壓呼吸裝置及聯網系統,結合IOT、App、遠距服務等技術及服務,近期也已獲得工業局產業高值計畫的肯定與支持。

評析
雃博日前連續接獲歐洲減壓氣墊床標案訂單,第2季產能進入滿載,上半年營運展望樂觀。
 樓主| 發表於 2018-5-16 15:42: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雃博接單暴增 甩陰霾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氣墊床龍頭雃博(4106)3月連續接獲歐洲減壓氣墊床標案訂單,近月接單量暴衝,工廠產能利用大幅提高,預計將可逐漸擺脫1、2月的業績低潮,並帶動公司上半年營運轉佳。

雃博3月標案訂單來自義大利及西班牙需求,其中,義大利標單是針對醫院通路提供以Pro-care系列為主的高階減壓氣墊床產品,產品單價和毛利率皆高,對提升營業績效產生明顯助益。

雃博長期經營歐洲市場,目前在歐洲設有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四據點。自去年下半年起開始發展以各式減壓氣墊床整合居家及醫院用病床為核心的TBM (Total Bed Management) 營運策略,藉由整合不同子公司間的產品及服務,在歐洲提供一次性購足的TBM產品線,強化旗下「APEX」品牌在歐洲市場競爭力。

展望後續營運,未來在歐洲市場將會更聚焦於傷口照護系列產品線,並努力提升訂單掌握、採購、備貨及排程的效率更優化,以提升標案接單能力。雃博股價31日收31.1元,下跌0.3元。

雃博也相中睡眠呼吸市場潛力,明年推出新一代智慧聯網呼吸器產品。總經理李永川表示,亞洲對呼吸治療日趨重視,特別是日本已率先開放病患不必回醫院看診,運用雲端數據監控病情,等於打開雲端呼吸器市場。

評析
雃博也相中睡眠呼吸市場潛力,明年推出新一代智慧聯網呼吸器產品。
 樓主| 發表於 2018-5-16 15:42: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國內氣墊床龍頭 雃博創設篳路藍縷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這張名片,我一直保留至今,甚至護貝起來,就是要讓我一直記得自己從哪裡來,記得感恩別人。」已經做到國內氣墊床第一把交椅的雃博(4105)董事長李永川,拿起這張創業的第一張名片時,感慨的說,「當初創業時,還跟大學社團學姊一起擠一個辦公室,學姊還請她的秘書幫我接電話,就這樣刻苦克難的走了過來。」

公司申設「雅博」變「雃博」
其實剛退伍的李永川,先在叔叔位於嘉義的輪椅工廠幫忙,工作了6、7年,後來發現跟叔叔的理念沒有這麼契合,決定先休息,結果一個以前的老外客戶突然到工廠找不到他,問到他的電話,竟自己跑來找他,那個老外覺得他很有創業的特質,可以幫忙把叔叔的工廠慢慢做得頗有規模,就開導他,建議李永川不一定要做輪椅,醫療還有很多項目可以做,他還說自己本來要創業,連公司的英文名字都取好了,只是缺錢而已,聊到最後甚至連公司名字都送給李永川,這是李永川還沒正式創業時,收到的第一份禮:公司英文名——Apex。

有了公司英文名字,李永川還缺錢,回家跟老婆商量,結果家裡只有12萬元,他一整個狐疑,怎麼工作這麼多年,家裡只有這些錢?而且最慘的是,老婆只給他3萬元去試一年,如果沒有成功,創業夢就該醒了。

公司有了英文名字,但是還缺中文名字去登記,這時候有人說,直接取英文名Apex的諧音——亞培思,結果李永川用台語唸時,發現亞培思變成「會賠死」,趕快另外選名字,集思廣益下,選了雅博、雅茂先送台北市政府申請看看,結果核下來的卻是「雃博」,其實「雃」跟「雅」是同音同義,只是古字而已,後來就沿用至今。

他窩在學姊的公司擠一個辦公室,一開始做貿易,把台灣的東西賣到國外,剛開始很順利,但他想知道國外客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就自己一個人飛到國外四處找客戶,後來發現歐美國家對氣墊床有市場需求,台灣應該有能力做,回到台灣開始找人合作。

不過氣墊床不只是床,是透過24小時運作的幫浦,為床墊滾筒輪番打氣、洩氣,達到躺在床上卻等於翻身移動的效果來照顧褥瘡患者,從預防到治療可以分為4個等級,李永川決定從初級的先開始做。

他回憶說,當時很多做養魚幫浦的公司想搬到中國生產,為了幫這些公司留在台灣,可以改做醫療級幫浦,但是技術需要升級,因為醫療級幫浦壽命、安規、電流等,都要符合醫療規範,另外他還找來原本做游泳圈的業者以及南亞(1303)合作開發氣墊床的材料,由於床墊必須符合防霉、耐寒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台灣當時沒有人做得出來,而李永川也成為台灣第一個整合這些元素,推出完全台灣自製的醫療級氣墊床,而且售價比歐美同業便宜四分之一,推出後一炮而紅,打響名號。

如今的雃博,在醫療氣墊床項目已經能做到最高等級,專門給加護病房使用,而且全台灣醫療級氣墊床幾年前將近75%都是雃博一家公司出口,成為國內少數能以自有品牌外銷海外的醫療器材品牌。
 樓主| 發表於 2018-5-16 15:42: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呼吸器專利戰役 小蝦米打贏大鯨魚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雃博以氣墊床起家,切入品牌一開始也算順遂,在氣墊床外,想要多一個核心能力,知道氣墊床核心技術是馬達,而馬達是呼吸治療器的關鍵零件,且睡眠治療是一個大產業,因此雃博成立研發團隊進軍睡眠治療產業。

進軍睡眠治療產業
其實雃博研發呼吸治療器的時間不算短,真正能搬上檯面的是第三代產品,掌握微型無刷馬達的關鍵技術,成為當時市面上最小的呼吸器,並在2012年拿到「台灣精品銀質獎」,先在歐洲銷售,緊接著進入美國市場,沒想到,競爭對手早就等著要告他們,這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成為近年台灣最經典的專利戰役。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說,2012年10月雃博才在美國開賣呼吸治療器,而且賣的數量不多,但是隔年4月就收到國貿局連發3封信,通知他們被告了!而且告他們的是全球前兩大廠之一的ResMed,這家公司2012年睡眠相關產品營業額為400億台幣,而雃博相關產品營業額才4億台幣,可以說是他們的100倍大。

雖然知道做品牌早晚會被告,但是雃博被告當下,李永川有點措手不及,面臨這個創業以來的最大危機,他先盤點公司資產跟產品,評估最大損失仍在公司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就決定正面迎戰,請來曾當過鴻海法務長的周延鵬為主要律師,在美國打起專利訴訟。

時間經過一年多,終於傳來好消息,雃博在這場專利大戰,戰勝國際大廠,未來雃博的呼吸治療器能在全世界銷售,只是這場戰役耗費雃博2億元費用,問李永川這個代價會不會太高?他說,「任何事情沒辦法重來,時空都會改變,比較重要的是,從成敗得到多少經驗」,不過繳了這個學費,至少知道這些國際A咖公司到底是怎麼玩你的。

李永川說,有了這次教訓,讓雃博更體會到,開發新產品或服務前,會把專利跟智財權提前納入評估,把專利先佈建起來,避免踩到別人的地雷,把這些內化為SOP跟公司的DNA,以後避免犯錯,「不一定要流血才能體會成功」。
 樓主| 發表於 2018-5-16 15:43:0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不想只是被利用 從代工轉做品牌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如果不做品牌,我可以賺更多!」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說,不做品牌前,代工做了十幾年,營運也很穩定,甚至還在SARS期間買了土城廠辦大樓,原本可以一帆風順,但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客戶一句話︰「我就是在利用你們」,道盡了代工廠的悲哀,讓李永川決心走向品牌。

2009年還在金融海嘯期間,2010年又發生歐債危機,李永川跑到代工客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病床公司——Hill-Rom,希望談新的訂單,原本也做棺材的Hill-Rom,那年將經營事業延伸至生前契約,要將公司分割,把病床公司獨立出去,也換了新的CEO,因此李永川希望不只談低階氣墊床的ODM訂單,也能談下高階的OEM訂單。

李永川回憶說,當時是新公司的副總裁接待他,結果很直白的跟李永川說,「金融海嘯我們自己都裁員25%,現在我們自己都吃不飽了,怎麼給你們訂單?而且有專利的產品給你們代工,我們還要教你們怎麼做,有一天你會變成我們的對手。」

代工要看人臉色
這段話讓李永川大夢初醒,深深體會自己原來是被利用的,回到台灣之後,思考是不是走一條自己的路,因為代工很容易被取代,成長到一個階段也會停滯,還要看人臉色,後來先選擇到每個國家醫療法規不相同、競爭相對不激烈的歐洲,開始做品牌通路,李永川說,當初的抉擇還算正確,現在雃博在歐洲有4個公司,品牌比重一路上升,到去年已經接近80%,毛利率也提高了十個百分點,已經真正成為一個品牌公司,可以繼續花錢,去支撐這個品牌夢。

評析
代工很容易被取代,成長到一個階段也會停滯,還要看人臉色
 樓主| 發表於 2018-5-16 15:4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想要做醫療品牌 台灣只能打群架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至於台灣現在該怎麼發展醫療品牌?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認為,「一定要打群架」,很多大型醫療公司的成長,都是靠併購,因為很難花時間慢慢去建立;或者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個平台,吸引新創公司將產品放上來,讓有經驗的公司去主導這個平台,直接接觸市場去定義正確的產品,免得走冤枉路。

政府常常把資源分散
李永川話鋒一轉,砲口向內,他說台灣政府常常把資源分散,雨露均霑卻杯水車薪,這種game玩了20幾年,請問有結果嗎?如果這種遊戲玩夠了,為什麼不集中火力弄好一個平台,雃博不介意被利用,因為雃博很多冤枉路都走過了,經過5、6年活了下來,目前做品牌至少還算有一點成果,雃博可以當一個很好的領頭羊。

李永川說,台灣醫療品牌要成功的機會應該在亞洲,因為亞洲人口多,中產階級正在興起,而且相較於歐美都是政府的醫療保險為主,目前亞洲仍偏重在自費市場,因此在亞洲可以玩一套自己的模式,透過物聯網,醫療服務可以更親民更廉價、更普及,這絕對是台灣的機會。

他說,雃博現今在亞洲有4個據點,會快速擴充至7-8個,並且會建立起平台,歡迎台灣過去培養的人才跟技術,到這個平台上來玩,將新創的產品帶到市場去,這是台灣將醫療走到國際化的一個方式。

為了能讓台灣醫療品牌走出去,李永川甚至不諱言,可以把公司第一大股東的位子讓出來,給政府的基金或是有資金、更強的企業入股,讓資金集中火力,也可以請來一流人才,大家合作一起把台灣品牌推到國際去。

評析
很多大型醫療公司的成長,都是靠併購,或者用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個平台,吸引新創公司將產品放上來
 樓主| 發表於 2018-5-16 15:43: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5-16 15:45 編輯

轉貼2017年4月17日自由時報,供同學參考

醫療品牌門檻高 器材少量多樣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做品牌的思維跟代工不一樣,做醫療品牌的思維又跟一般消費性產品不一樣。」雃博董事長李永川一語道破台灣轉型的困難。李永川說,台灣最強的是代工,現在檯面上比較好的公司,也大多是以代工為主要營收,因為這是最熟、也是最有把握的,但是台灣要自己走得更遠一點,更永續的發展,幫下一代留下更有價值的傳承,「品牌」是一個選項。

李永川說,代工是客戶付錢,告訴你要甚麼,整個公司的DNA都不知道是什麼,他回想過去的經驗,雃博早期想自己研發呼吸治療器,一開始先去買別人的產品,看別人的規格,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結果做出來的產品就像是拼裝車,研發3年去參加醫療展,發現別人的產品都變小了,原來自己閉門造車,沒有跟市場接觸,這是代工廠的宿命。

後來李永川直接飛到西班牙拜訪客戶,才發現自己的產品不但又大又笨重,而且沒沒無聞,重點是要做過臨床試驗,要對病人有效果,這時他才發現,自己的拼裝車完全沒個性就算了,連最根本的病人需求都不知道,產品定位完全是零。

產品線至少有8萬種系列
李永川說,醫療品牌跟一般消費電子品牌不同,醫療器材非常少量多樣,產品線至少有8萬種系列,中高階的醫材還要臨床驗證有效,而且每個國家又有不同法規,這跟消費性電子產品可以標準化、贏者全拿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醫療使用者比較少,大家都是生病時才會用到,加上需要很多在地化的服務,因為保險、生活習慣的差異,就以氣墊床來說,在台灣有家人生病住院,會有人全程照顧,不用擔心褥瘡問題,但在歐美若是住院,醫院不能讓病患長出褥瘡,否則保險費用醫院必須全部負擔,這就衍生出氣墊床的需求,但在台灣卻不是這樣。

評析
醫療器材非常少量多樣,產品線至少有8萬種系列,中高階的醫材還要臨床驗證有效

 樓主| 發表於 2018-6-14 19:44: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6-14 19:45 編輯

轉貼2017年8月2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組旗艦隊打群架 生醫共投聯發創利基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國際生醫大廠大掀整併風,為在大者恆大的壓力下殺出血路,健亞、康聯、永昕等業者等正積極以「共投聯發」創造新利基,透過小投資模式串聯,合組旗艦大隊;而雃博則以建構共同品牌平台,藉由打群架拚進國際市場。

不同於國內生醫不少公司大都是以集團發展模式,以分割或轉投資方式來拓展營運版圖;「共投聯發」則是以「共同投資,聯合開發」打造小兵立大功的利基,藉由投資結合彼此的優勢,進行資源共享,發揮綜效。

就初步統計,目前採取共投聯發模式布局的公司以健亞、永昕、康聯和雃博最具代表性。

聚焦新藥和醫材的健亞,有10個轉投資事業,儘管除了健如持股逾3成外,該公司在其它轉投資公司的持股並不高,但雙方卻可以成為堅實的戰略夥伴。例如,可以成為心悅、華宇藥的新劑型新藥的生產者角色,而投資PuraPharm、浩宇、Medeor等新創公司,則做為跨足新領域的灘頭堡。

永昕雖然也有富爸爸晟德集團的光環,但為了自己也能茁壯,該公司和台微醫都投資了博晟生醫,搶攻全球逾900億;博晟主力產品OIF/β-TCP(骨誘導因子+三鈣磷酸鹼),永昕將開發生產生物製劑的Osteoinductive factor ( OIF,骨誘導因子),而台微醫則供應骨板、支架和β-TCP骨粉等。

另外,事業佈局也十分綿密的康聯,則鎖定在通路的分進合擊與診斷、醫材的銷進。康聯總經理魏建民表示,目前的布局還是以通路的整合為主,先前收購的黑龍江同澤、安徽國禎及海南全原等,除了彼此有在地化的競爭優勢外,也可和母公司共享資源。

為了拓展營運藥品和器械合一版圖,康聯也入股微邦、保瑞,並與法德藥合資成立勝群藥業,康聯創辦人李欣,目前也積極規劃將微邦開發的霧化器打進藥品和美容保養品領域。

而在全球主打自有品牌的雃博,不僅在歐美亞洲都有子公司,近年也陸續完全收購英國Westmeria公司,入股德國SLK Vertriebs GmbH公司50%股權,且與美國最大睡眠治療大廠ResMed打專利戰。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表示,主打自有品牌本來就不容易,要進軍歐、美、亞洲等地區更是困難,如果能以打群架方式,先建構一個共同的品牌平台,先增加產品的能見度,讓國內中小型的醫材廠能先打進國際市場,壯大實力後,再發展自己的品牌創造營運利基。

評析
雃博以建構共同品牌平台,藉由打群架拚進國際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8-8 15:00: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組夢幻國家隊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要Value Up

工商時報 杜蕙蓉/專訪

建構自有品牌進軍國際市場,被認為是台灣能否在全球這一波產業快速變化戲碼中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長期力倡台灣要創新品牌和服務價值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打品牌要先南進、取歐洲,再攻美,以台灣人長期在東協華人市場建立的好形象,南進3~5年內即可見成果;他呼籲政府資源要重置,由民間主導籌組「虛擬夢幻國家隊」,參與國際賽局。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則認為,南進不是為了要Cost Down(降低成本),而是要Value Up(創造價值)。雃博是生醫產業中最國際化的公司,旗下以有200多名打一線銷售的外籍員工居業界之冠,該公司近年不僅全收購英國Westmeria,也拿下德國SLK五成股權;並打贏全球前二大廠ResMed的專利官司訴訟。

這兩位身經百戰的企業主,身處電子和生技兩大產業,是如何在品牌大戰中殺出血路,如何看政府的南進政策和資源的重置呢?以下是他們的看法紀要:

品牌要在地化
問:台灣有打自有品牌的機會嗎?戰略要如何打?

施答:這次看到世大運的開幕,僅僅籌備不到8個月時間,就有令全球驚艷的結果,足見台灣的實力是不會輸給歐、美、日,從長遠來看,品牌形象的定位決戰點歐美,開發市場在亞洲,東協是最有成功利基的市場。

策略上,主打自有品牌一定要在地化,以夷制夷,由於東協市場有很多的華人移民,而台灣在此區域的形象不錯,也比較能找到有信任度的合作夥伴。因此,先攻東協,應該3~5年即可見到成果,而歐洲其次,預計要花上10年功;美國則最難,大概要20年。

李答:雃博是以生產氣墊床、睡眠呼吸治療器為主,此醫療產品主要市場在歐美;我們的做法是利用過去代工經驗,以優質產品及性價比從歐洲起步及美國卡位,提高產品能見度。

不過,我認為新機會在亞洲市場,主要是人口/高齡化、中產階級崛起,自費市場提高;加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興起,我們利用IoT新技術教育市場,幫忙加分。

問:兩位進軍自有品牌都走的十分辛苦,是如何克服挫折?

施答:宏碁在美國有三進三縮的經驗,每次都是傷痕累累,因為不願意放棄,就是先縮小規模重整後再打,後來也從拉丁美洲和中東等幾個小國家先卡位,來分散風險。

我的窮人行銷術是靠「一張嘴」,當年台灣都被污名化產品品質不佳,無法引起認同;我每天幾乎都要花上8個小時,不斷說服拉丁美洲地區的媒體,宣揚Acer電腦。

另外,我覺得創造差異化的價值很重要,同樣都是電腦,別人為何要買Acer呢?台灣的DNA優勢是成本控管和服務,因此,我們以售後服務創造利基,全球Acer有7千多位服務人員,這是其它廠家很難做到的,這也是讓Acer能成為歐美亞一軍大廠的原因,台灣要創造的是品牌服務產業的服務,而不是代工的服務。

李答:雃博走自有品牌的辛酸,或許會嚇壞很多人,從被國際大廠告,排山倒海的壓力,到收購國外公司,很多文化、語言和薪資的障礙,都是需要去一一破解的關卡。

我的經驗是品牌服務一定要深入當地市場,而要建立品牌國際化的條件,包括:母子公司管理,也就是建立國際化的SOP;另外,就是產品力要優於市場力,從使用者經驗出發去定義產品,創造產品差異化,而在進行local service則需要有經濟規模,必須有搶當領頭羊、擴大市占率的企圖心。

南進非做不可
問:東協6.3億人口紅利,已經成為中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必爭之地,政府的南進政策有利基嗎?

施答:東協新興市場一定是台灣的首選,相較於大陸、韓國,台灣有比較強的好感度,但我們應該更強化創新和行銷的能力,政府資源要重置,針對現有民間資源已經擁有的核心能力,透過政策的引導,協助產業轉型為未來的需求創造出新的價值。

李答:南進非做不可,市場有機會為何不進去?重點是如何做才能成功,我的看法是進入市場、提供服務;南進不是為了要Cost Down,而是應該要Value Up。

問:政府資源要如何重置?

施答:台灣產業要轉型發展,應該是聚焦在將現有資源的重置轉向,將原本的資源及時間投注在未來的新方向。透過打群架,將不同專長能力的成員整合起來成為「虛擬夢幻國家隊」,在一個王道產業生態的平台上攜手合作,建構一個可以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新機制。

政府資源也要重置,除了引導產業轉型到新領域外,國發基金也要以投資的觀念,與民間業者共同承擔風險,才能把建立的新核心能力落實在民間產業中。

李答:延伸施先生的「虛擬夢幻國家隊」的架構,由企業打前鋒,選產品、選市場、擔風險;而政府做法人單位的資源重置,例如由工研院等機構提供產品技術、透過商研院、資策會等單位提點的商業模式,此外,貿協目前在海外的60個據點,應活化能量,成立在地化育成中心、提供人才儲備、選秀夢幻國家隊,成為南進的橋頭堡。

評析
南進不是為了要Cost Down(降低成本),而是要Value Up(創造價值)。
 樓主| 發表於 2018-8-8 15: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人物側寫-李永川打品牌戰 施振榮相挺

工商時報 杜蕙蓉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和雃博董事長李永川結緣甚早!30多年前,李永川剛退伍,在叔叔李茂順創立的龍熒公司幫忙銷售輪椅,由於李茂順和施振榮都是青創楷模,當時青創楷模有聯誼會,大家會定期聚會分享訊息。

不過,因李茂順遠在嘉義,常常無法參加台北青創楷模的聚會,就委由李永川出席。當時不少會員認為出席的人員應該要董總級,李永川不過是20多歲的毛頭小子,不足以出席會議,但施振榮卻力排眾議,認為應該讓年輕人有見習機會。

李永川表示,施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願意提攜後輩又溫暖的人。

2013年雃博(APEX)自行發的睡眠呼吸治療器,慘遭美國睡眠治療大廠R esMed指控,雙方打起一場「小蝦米與大鯨魚」的專利大戰。

ResMed是那斯達克的掛牌公司,與飛利浦並列全球睡眠治療的兩大廠,二家公司產品合計在全球占率超過8成,ResMed年營收更是雃博該產品的100倍。

「對手肌肉大100倍,怎麼打下去?」李永川說。

就在那時,施振榮表示願意免費為雃博的呼吸治療器材代言,開啟企業界為醫療器材站台先例;而且在被控告的第一周,施振榮夫婦就親自到土城工業區雃博營運總部去為員工打氣,希望雃博的營運銷售可不受官司影響,讓李永川能和鴻海前法務部長周延鵬律師專心打專利戰,成為產業界團結對外的典範。

最後雃博戰勝了ResMed,開啟國內醫材業第一個與國際大廠專利訴訟官司勝訴案例。施振榮認為,專利戰爭在產業競爭態勢中已經是常態,企業勢必要隨時做出因應。

有了戰贏國際大廠的經驗,李永川建構自有品牌的信心就更加強烈,這幾年,雃博陸續收購英國、德國通路和品牌公司,全球海外已有9個銷售型子公司,經銷商達2,000家,是台灣唯一經營國際通路的二類醫材品牌公司。

目前李永川更積極力倡打群架概念,在中小型企業難以進軍國際市場打品牌下,他認為,雃博已有完整集合研發、臨床、倉儲、品質法規和醫學研討和通路服務的平台,廠商可以一起加入此平台,大家合作先建構一個共同的品牌,增加產品的能見度,創造共同的價值,讓中小型的醫材廠能先打進國際市場,壯大實力後,再發展自己的品牌創造營運利基,打造成為亞洲醫療小巨人的目標。

評析
雃博戰勝了ResMed,開啟國內醫材業第一個與國際大廠專利訴訟官司勝訴案例。
 樓主| 發表於 2018-8-8 15: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1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雃博Q3營運年增率轉強  全年有望力拚正成長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歐洲標案密集出貨,醫療器材廠雃博(4106)自5月起營收年增率轉正,在去年第三季比較基期急降下,7、8月營收年增率擴大至三成以上,法人預期,公司今年在歐洲氣墊床與美國呼吸治療的銷售較有突破,亞洲相對持穩,但若氣墊床從居家延伸至專業醫療機構通路的效益擴大,是中期的題材,今年營運仍有靠下半年轉為正成長機會,獲利也將同步增溫。

雃博最早期是以歐美氣墊床的代工起家,並在亞洲市場主打自有品牌,後擴大自有品牌的布局,並同步發展呼吸治療器等中高端醫療產品,目前自有品牌的營收比重已占絕對大宗,推估至少八成起跳,氣墊床的營收佔比近五成,呼吸治療器比重約三成、另外則來自福祉醫療器材與醫療電子等。

而雃博近年也透過併購或入股,擴大歐洲的布局,並透過自設子公司,深耕亞洲市場,只是因併購與入股的同時,仍須付出企業文化與人事整合的磨合期,近年效益還不明顯,反倒因營業費用已較營收先行拉高,影響獲利。

雃博因目前產品多數都外銷,上半年台幣對美元急升,侵蝕了以台幣表達的營收,不過,自今年5月起,雃博出歐洲醫院為主的氣墊床標案,開始密集出貨,帶動月營收年增率轉正,雖較大筆訂單集中在5-7月,8月量已減少,但因去年基期已降,加上8月西班牙氣墊床與美國呼吸治療器出現不錯增長,上月營收年增率仍繳出超過三成水準,前8月營收年增率擴大至6%。

公司也表示,以前8月來看,氣墊床以歐洲表現較佳,呼吸治療器則以美國成長較大,今年預期的營收貢獻有機會較去年200餘萬美元近倍成長至近400萬美元,反倒是亞洲呼吸治療器市場因產品的新舊交替,買氣觀望,相對較弱。

至於先前合併或入股的歐洲公司中,英國租賃為主的廠商一個月約有5-7萬英鎊的營收貢獻,持股五成、但未計入合併營收的德國SLK,則雖產品與雃博具備互補綜效,但因前期教育與前置發酵的時間較預期為長,今年營收也與入股前差異不大,獲利還因費用升高恐小降。

不過,法人認為,因去年下半年營收基期降低,加上第二、四季通常為雃博全年相對高峰,因而下季的營收仍不看淡,預期今年營收有正成長機會,毛利率持穩,雖下半年費用高於上半年,但年度營運仍力拼於去年落底、今年獲利轉為正成長,每股盈餘有機會高於去年的1.47元。

而對中長期而言,雃博氣墊床若能從中低階的居家市場,擴大布局醫院等專業通路,雖屬標案性質,恐增加交貨旺季與淡季營收的波動度,但有助於產品平均單價的拉高,與品牌認同度的提升。

評析
雃博若能從中低階的居家市場,擴大布局醫院等專業通路,有助平均單價的拉高,與品牌認同度的提升。
 樓主| 發表於 2018-8-8 15:01: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雃博歐洲大豐收 出貨暴衝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氣墊床龍頭雃博去年在歐洲市場啟動TBM(一次購足)營運策略,今年大豐收,首季末陸續接獲歐洲大型標案訂單,帶動營收持續增溫,7、8兩月營收年增狂飆近四成,此波出貨潮至少延續至9月底,第4季推出新一代氣墊床和呼吸器產品,成長動能看俏。

雃博3月起連續接獲歐洲減壓氣墊床標案訂單,接單量暴衝,工廠產能利用大幅提高,帶動營收年增逐月增溫,7、8月單月營收創下年增34.3%及38%佳績,擺脫年初時接單低潮,第2季業績轉佳,法人預期,第3季將更上層樓。

雃博表示,此波訂單潮主要來自義大利和西班牙大型氣墊床標案貢獻,訂單量相當可觀,預計持續出貨至9月底;另外,來自美國的呼吸器訂單也在年中湧入,帶動第3季來營收高飛,亞太市場表現則是持穩。

雃博營運暴衝,主要得力去年董事長李永川啟動歐洲(TBM Total Bed Management)布局,據了解,他將旗下包括動態氣墊床及靜態減壓產品做有效整合,再進一步導入病人移位機、居家用病床等相關產品。

藉整合不同子公司間的產品及服務和低價競爭者做出明確區隔,目標為投入更高獲利的經營領域,同時由原本居家通路跨入醫院通路,創造全新市場機會。

雃博目前在歐洲設有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等四大據點,未來在歐洲市場將會聚焦傷口照護系列產品線,並努力提升訂單掌握、採購、備貨及排程的效率更優化,以提升標案接單能力。

專注研發的雃博預計第4季推出智慧聯網的呼吸器產品,李永川表示,亞洲對呼吸治療日趨重視,特別是日本已率先開放病患不必回醫院看診,運用雲端數據監控病情,等於打開雲端呼吸器市場,公司由日本作為第一站,之後陸續推廣至歐美即其他亞太市場。

雃博第4季在將在歐洲推出新一代改良的氣墊床產品,該季小量出貨,預期明年將有效挹注業績。法人預期,雃博今年在歐洲大型標案挹注及美國市場加持下,今年營收成長雙位數起跳,明年新產品效益發威,營運有望穩步走高。

評析
雃博在歐洲大型標案挹注及美國市場加持下,今年營收成長雙位數起跳,明年新產品效益發威,營運有望穩步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8-8 15: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強打自有品牌 一次購足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1990年創立的雃博以醫療器材貿易起家,之後以代工製造預防褥瘡氣墊床站穩腳步,在董事長李永川領軍下,七年前冒著被代工客戶抽單風險,毅然跨入品牌,以Apex品牌行銷至全世界,如今其醫療氣墊床生產規模高居亞洲最大,自有品牌也熱銷歐洲,市占名列前茅,打出台灣醫材品牌站上國際的一片天。

李永川表示,走品牌是條崎嶇的路,期間確實遭遇品牌和代工的衝突,但都咬著牙撐下去,就是體認到受制於人的代工發展有限,唯有自主品牌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且走得長遠。在他堅持下,雃博如今自有品牌營收占比達八成以上,毛利率也從代工時代的36%提升到45%以上。李永川很有自信地表示,自有品牌涉及國際通路和人才,自主研發和行銷費用也高,現在的雃博還在穩步打底階段,未來自有品牌衍生的效益將更為可觀。

國際併購為李永川相當重視的品牌布局,前年全資收購英國褥瘡治療公司Westmeria後,將其成功從區域性公司拓展至全國性公司,帶動公司在英營收大幅成長。

去年再接再厲併購德國龍頭醫材商SLK,並在歐洲市場打出「一次購足」策略,讓順利打進歐洲盃的雃博取得優異成績,未來是否再次發力併購,打世界盃,大家都在看。

評析
七年前冒著被代工客戶抽單風險,毅然跨入品牌,以Apex品牌行銷至全世界
 樓主| 發表於 2018-8-8 15:02:4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2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雃博氣墊床新品攻歐  明年上市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雃博(4106)繼Pro-care系列氣墊床在歐洲屢創佳績,已陸續拿下義大利、丹麥等地區大單後,董事長李永川表示,目前除鎖定瑞典、愛爾蘭等標案外,新開發的高階減壓氣墊床,預計明年農曆年後全面上市,加上新睡眠呼吸產品也規劃第2季推出,對明年營運成長有信心。

李永川表示,雃博新的減壓系列產品中,旗艦機款Pro-care Optima強調自動偵測、隨插即用、分區控壓等智慧型系統設定,臥床者能快速自動獲得最適減壓效果;該產品除已於上半年贏得南歐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2,000床標單外,最近也導入丹麥市政廳的醫療計畫,為哥本哈根地區眾多醫療機構與病患提供褥瘡預防照護,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初出貨,下一步則將鎖定瑞典、愛爾蘭等標案。

另外,今年11月在德國杜賽道夫Medica醫療展曝光的Pro-care Turn,著眼於照護人力不足的醫療趨勢,以自動翻身床墊協助護理人員更有效率地對臥床病患進行翻身擺位、降低壓瘡發生風險並減少操作辛勞,該產品預計明年農曆年後全面在全球上市,主力市場則在歐洲。

李永川表示,雃轉轉型以自有品牌經營為主軸的策略超過6年,已進入「較像樣的青少年期」,對於各市場的概況和布局方式比較有心得,預計未來營運應可延續成長軌跡。

雃博1~11月營收19.13億元,年成長7.07%,前3季稅後淨利9,764萬元,每股盈餘1.18元。

該公司已在全球設立9個銷售型子公司,廣布45國142個品牌代理商,是台灣唯一經營國際通路的Class II醫療器材品牌公司,除了經營國際通路策略外,也與當地專業醫護KOL(意見領袖)、醫院合作進行臨床試驗以及研究,目前自有品牌已經成為營收主力

李永川表示,瞄準歐洲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及高消費力,雃博現已在歐洲設立四個營運據點,包括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並著手整合不同子公司的資源、強化產品組合,規劃以各式減壓床墊為核心提供一次性購足的TBS(Total Bed Solution)作為營運策略。

評析
新開發的高階減壓氣墊床,明年農曆年後全面上市,新睡眠呼吸產品第2季推出,對明年營運成長有信心。
 樓主| 發表於 2018-9-5 14:35: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2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雃博推氣墊床 拉升營運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雃博(4106)新開發的Pro-care Turn高階醫療氣墊床,繼去年末在德國杜賽道夫Medica醫療展亮相深獲好評,預計今年農曆年後全球上市,主力搶攻歐洲市場,旗下新睡眠呼吸產品計畫年中前推出,帶來新成長動能。

雃博著眼於照護人力不足的醫療趨勢旗下新一代高階氣墊床Pro-care Turn以自動翻身床墊協助護理人員更有效率地對臥床病患進行翻身擺位、降低壓瘡發生風險並減少操作辛勞。該產品去年11月中旬在德國杜賽道夫Medica醫療展中,深獲醫療專業客戶肯定,預計今年農曆年後全面在全球上市,主力市場聚焦歐洲。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表示,瞄準歐洲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及高消費力,雃博現已在歐洲設立四個營運據點,包括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並著手整合不同子公司的資源、強化產品組合,規劃以各式減壓床墊為核心提供一次性購足的TBS(Total Bed Solution)作為營運策略。雃博股價昨(6)日收29.15元,下跌0.2元。

除Pro-care Turn氣墊床為今年新成長亮點,雃博去年推出具備自動偵測、分區控壓等智慧型系統設定的Pro-care Optima氣墊床產品,去年上半年獲得南歐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2,000床標單後,持續導入丹麥市政廳的醫療計畫,為哥本哈根地區眾多醫療機構與病患提供褥瘡預防照護,去年底到今年初出貨,並進一步鎖定瑞典、愛爾蘭等標案,也是今年成長動能來源。

雃博去年營收20.9億元,年成長5.1%,前三季稅後純益9,764萬元,每股稅後純益1.18元。

評析
雃博Pro-care Turn高階醫療氣墊床,預計今年農曆年後全球上市,主力搶攻歐洲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9-1-24 15:23: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醫材市場看漲 廠商搶進不停蹄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益安創新醫材高價授權、產業併購方興未艾,受惠中國醫材法公布釋出商機,東協、俄羅斯、拉丁美洲新興市場崛起,TrendForce預估醫材市場至2021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有4.78%下,吸引聯合、雃博、太醫、邦特、醫揚、鈺緯、鐿鈦等廠商布局馬不停蹄。

TrendForce生技產業分析師蔡尚燐指出,全球醫療器材市場2017年估計規模為4,281億美元,預計2021年可達約5,174億美元。

美國依舊是全球最大醫療器材單一市場,占全球近半數市場。亞洲則扮演全球醫材市場規模擴張的重要驅動力,其中,中國受惠整體醫療環境與臨床醫療器材需求成長,除了廣大內需市場需求未被完全滿足之外,新的醫療器材法規公布後,淘汰多數不合規的器材公司,進而釋放出更多市場機會。東協(ASEAN)各國也正快速發展中。

另外,中東海灣聯盟與北非各國、印度、俄羅斯以及拉丁美洲,因區域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發展與臨床需求將正向成長,都是近年來具備成長潛力的市場。

蔡尚燐指出,從全球二十大醫療器材公司來看,2017年Medtronic依舊維持醫療器材市場優等生水準;Abbott併購Alere及St. Jude Medical,補強產品線及通路;而最為積極的Philips,在2016年出脫照明部門後,2017年則一舉併購10家公司。預期未來幾年併購策略仍會是國際醫療器材公司,用以獲取技術、產品線、專利、通路及市場的關鍵策略,也將影響整體醫療器材市場的發展趨勢。

看好醫材市場的成長動能,聯合骨材在2015年底聯合與山東新華合資,以攻占「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畫搶進大陸骨材市場進度,目前仍在持續進行取證中。

太醫和邦特擴產題材也陸續發酵。太醫的銅鑼科學園區新廠2018起將有正式的貢獻,而邦特透過菲律賓新廠來切入東協市場。

另外,雃博全面搶進歐洲和東協市場,繼Pro-care系列氣墊床陸續拿下義大利、丹麥等地區大單後,也鎖定瑞典、 愛爾蘭等標案,而新開發的高階減壓氣墊床和新睡眠呼吸產品,都將在今年陸續上市,營運成長樂觀。

評析
雃博全面搶進歐洲和東協市場,新開發的高階減壓氣墊床和睡眠呼吸產品,都將在今年陸續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19-3-6 14:02: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雃博新品挹注 今年營運可望優於去年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8年4月10日電

醫療器材領導品牌雃博(4106)今年在呼吸器面罩產品專利上有了重大突破,預計下半年將陸續推出新產品,除了有助帶動整體營運成長外,也將帶動整體毛利率上升。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表示,呼吸器面罩Mask系列產品已突破專利問題,今年下半年將推出W310、 W320與W510新產品,是2013年至今最大階段性的突破,對雃博而言將是新的里程碑,內部目標是維持44%-45%毛利率水準。

雃博以傷口照護、呼吸治療領域世界級專業品牌為企業目標。醫療報告指出:空氣的汙染、人造物的增加、環境及生態的破壞,使得全世界呼吸相關疾病持續增加,而呼吸治療相關醫療器材需求也隨之大幅成長。

李永川指出,在醫材製造產業、投入呼吸治療類產品開發經歷已逾20餘年的雃博資深副總經理林玲玲,於2017年加入雃博,以雄厚產學見識帶領雃博呼吸治療開發團隊,從研發、製造到銷售端的一條龍,將再次提升商品與市場端接軌的契合,強化產品更貼近醫護人員與病患需求決心。

雃博於2016年底投資的重要策略合作夥伴岩成科技,累積豐富的呼吸治療配件製造經驗,近期致力開發適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呼吸道過敏族群的自動型新式噴霧器。

根據統計,全球自動型新式噴霧器市場初估年需求量約500萬顆,毛利率預計6成至7成。

評析
雃博今年在呼吸器面罩產品專利上有了重大突破,下半年將陸續推出新產品,有助帶動整體營運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3-15 20:31: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6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雃博呼吸面罩 突破專利障礙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材品牌廠雃博旗下呼吸治療產品傳捷報!其有品牌呼吸面罩已突破大廠專利布局,下半年將正式推出;另新型氣墊床、陽壓呼器治療器亦規劃第2季陸續推出,新品發酵將帶動營運轉強,法人預估,今年營運將重返雙位數成長。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表示,國際大廠在呼吸治療面罩的專利布局縝密,其中美國專利高達1,200項,公司歷經2013年與國際大廠專利戰後,持續尋求突破點,如今終於克服,下半年將推出W310、W320與W510三款新面罩產品,可說是過去數年卡關的新里程碑。

據了解,面罩為呼吸器耗材,儘管單價低但用量大,雃博新面罩特色為提升配戴者的舒適性並降低異物感,下半年推出後,對其營收貢獻不會亞於呼吸器,將成為帶動業績成長新動能。

為擴大呼吸治療布局,雃博在2016年底入股岩成科技,取得四成股權,並延攬在呼吸治療領域有20餘年經驗的資深副總林玲玲到位,傾力開發適用於COPD及呼吸道過敏族群的自動型新式噴霧器。相較於傳統噴霧器,其市場競爭優勢在於患者能以極低吸氣量吸入足量藥物於肺部與呼吸道進行治療,不僅省力、減少使用排斥感,治療效果更佳,同時節省藥量、防嗆咳。

全球自動型新式噴霧器市場初估年需求量約500萬組,毛利率預計六成至七成。團隊指出,產品銷售將會部分透過雃博的銷售渠道來進行,進而擴充雃博的產品組合,並增添營收成長動能,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多元的呼吸治療解決方案。

雃博過去三年歷經代工與自有品牌的轉換,營收維持20億元左右,現今結構已大幅提升含金量,以去年營收20.89億元來說,其中自有品牌占比已從過去二成提升至八成,毛利率也節節增溫,來到44%~45%水準,今年後進入品牌的收成期。

雃博首季營收約4.99億元,年增6.5%,下半年隨面罩、氣墊床等新產品上市,營運動能將轉強,法人預期,全年可望力拚雙位數成長。

評析
雃博下半年隨面罩、氣墊床等新產品上市,營運動能將轉強,全年可望力拚雙位數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3-15 20:32: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2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品齊發 雃博今年營收拚雙位數成長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雃博(4106)繼呼吸器突破大廠專利障礙,下半年全面推出後,氣墊床、陽壓呼器治療器等新品也規劃第2季及下半年舖貨,帶動營運轉強,法人預估,該公司今年營運將重回雙位數成長。

雃博總經理李永川表示,該公司因調整品牌與代工比重,近三年營收年成長率都低於1成,營收看似停滯維持在20億元左右,但含金量已大不同,原本營運代工佔8成,目前自有品牌已提升至8成,而過去一半生意來自美國,現在歐洲則已經占了一半。

聚焦傷口照護及呼吸治療的雃博,去年合併營收20.89億元,EPS 1.42元,董事會已經決議擬配發現金股利每股0.8元。

李永川指出,雃博歷經2013年與大廠的專利戰後,已慢慢找到竅門,目前更已克服專利門檻,今年包括陽壓呼吸治療器、面罩與減壓墊都會有系列新產品問世,完整性為近年之最,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會推出三款面罩新產品,而傳統傷口照護領域,氣墊床將在5、6月推出。

由於新款呼吸治療器材與耗材更強調配戴的舒適性與降低異物感,未來耗材也可與患者現有的器材配合,搶攻市場。

另外,雃博也在2016年底入股岩成科技,取得4成股權,並延攬在呼吸治療領域已有20餘年的資深副總林玲玲,目前雙方已積極開發適用於慢性肺阻塞(COPD),與呼吸過敏族群的自動型新式噴霧器,優勢在於改善現有噴霧器用藥量與患者排斥感,目前正處全球專利布局階段,未來將先在美國上市。

根據預估,類似新式噴霧器市場的全球年需求量約500萬顆,若公司在美國拓展順利,將帶動相關領域大幅增長。

雃博3月營收已重回2億元大關,累計前3月營收4.99 億元,年增率6%,法人表示,隨著首季營收已經擺脫去年上半年低潮,下半年還有新品挹注下,預估全年營收年增率有機會力拚雙位數成長。

評析
雃博下半年隨面罩、氣墊床等新產品上市,營運動能將轉強,全年可望力拚雙位數成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