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轉貼] 生技;醫材;耗材 – 太醫 前5月每股賺1.82元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4-22 19: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4-22 19:21 編輯

轉貼2016年11月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歐美客戶Q4需求續弱  太醫旺季轉淡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第三季雖屬醫療耗材出貨旺季,但太醫(4126)今年上半年因歐美客戶拉貨已多,進行庫存調整影響,單季營收4.2億元、季減7%、年減5%;而在獲利上,太醫本業獲利穩健,但業外受台幣走升產生匯損影響,自結稅前淨利約9,400萬元,較去年同期衰退約四成。展望第四季,由於年底歐美客戶長假多,需求轉弱,又因去年同期太醫仍有訂單遞延效益墊高基期,法人評估第四季太醫營收恐會再有季減、年減幅度恐會較第三季加深。

拋棄式醫療廠商太平洋醫材整體營收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佔一半,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歐美以代工為主,新興市場與亞洲則以自有品牌為主,產品項目繁多,明星商品為密閉式抽痰管,在德國與日本均享有五成以上的市佔率。

回顧第三季表現,太醫單季合併營收4.2億元,雖傳統上屬醫療耗材出貨旺季,但因歐美客戶上半年拉貨較多,進行庫存調整,而去年同期有出貨遞延單墊高基期,導致太醫第三季營收小幅季減7%、年減約5%。在獲利上,太醫今年毛利率大致可持穩在37%至39%左右,本業獲利穩健,但獲利受匯損影響,第三季自結稅前獲利9,400萬元,較去年同期衰退約四成。

至於第四季展望上,10月因國定假日工作天數減少3日,營收預期將會遜於9月(1.36億元)表現,後續11、12月部分則遇歐美客戶長假,且上半年拉貨已多,需求轉淡,法人評估第四季太醫仍有訂單遞延因素基期仍高,屆時太醫營收年減幅度恐再拉大。

至於新廠貢獻,太醫指出在新廠規劃今年第四季取得建物執照後即可啟用,但今年僅會先啟用倉儲,折舊費用影響亦較小;至於明年,新廠在通過台灣GMP認證後會先有部分內銷產能開出,但歐、美兩地認證期較長,需到明年年底方有機會,而日本認證費時約一年半左右,要到後年年中才有貢獻。在獲利部分,由於新廠開出顯著貢獻時間會落在明年年底,但遷廠與折舊費用每月成本約增加400萬元左右,是以法人評估明年太醫獲利成長相對較有壓力,但預料太醫後年在新廠完整開出後,屆時營運表現有望大幅跳升。

評析
由於新廠開出顯著貢獻時間會落在明年年底,明年太醫獲利成長相對較有壓力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4-22 19:10: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4-22 19:21 編輯

轉貼2016年11月7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接單旺 新廠本季啟用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管材大廠太平洋醫材前三季受惠缺工現象改善,主力日本及歐美客戶拉貨力道回穩,自結每股稅前盈餘交出5.21元的好成績,第4季進入出貨旺季,訂單能見度已看到年底,法人預估,單季營收將較上季成長雙位數,全年也有機會挑戰新高。

太醫去年工廠缺工影響產能,加上日本客戶受併購影響訂單急凍,營運表現受衝擊,今年產能及客戶拉貨動能雙雙復原,前三季表現亮眼,累計營收13.24億元,年增14.5%,自結稅前盈餘2.91億元,年增18.3%,每股稅前盈餘達5.21元。

太醫目前產能維持滿載,第4季向來為傳統旺季,公司指出,目前訂單能見度已看到年底。法人預期,隨客戶拉貨動能穩健,預期第4季營收有望較前季成長雙位數,挑戰全年最高峰,全年營收也有機會超過1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6元,締造歷史新高紀錄。

太醫主攻拋棄式耗材,目前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率約各占營收一半,代工客戶以日本、歐美為主,在新興和亞洲市場則主打自有品牌,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在德國與日本均有逾五成的市占率。

就第3季單季表現看,因去年第3季基期墊高,導致表現不如去年同期亮眼,該季營收年減約5%、季減7%;獲利表現上,自結稅前獲利9,433萬元,季減24.5%,每股稅前盈餘約1.43元,主要受匯損影響,本業獲利仍然穩健。法人預期,在旺季加持下,第4季業績將急起直追,全年毛利率將持穩在37%~39%。

鑑於產能趨滿載,並搶攻第3類侵入式高階醫材,太醫位在銅鑼科學園區新廠,規畫第4季取建照後啟用,初期僅先啟用倉儲,折舊費用影響亦較小,明年新廠在通過台灣GMP認證後將開出內銷產能,預計明年底通過歐、美兩地認證,而日本認證需耗時一年半左右,預計2018年中開始貢獻。

評析
第4季進入出貨旺季,訂單能見度已看到年底,單季營收將較上季成長雙位數,全年也有機會挑戰新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4-22 19: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1月25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11、12月營收可望轉好,全年每股盈餘估逾5元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太醫(4126)下半年營運轉淡,累計前10月稅前純益3.64億元,每股稅前盈餘5.51元。第四季為傳統旺季,雖然10月營收因工作天數減少而下滑,11、12月營收有機會轉強,全年營收仍有機會達17~18億元,年成長5~10%,每股盈餘將超過5元。

去年下半年內外銷訂單一路旺太醫,隨著客戶庫存補足到一定水位,日本、歐洲等市場訂單轉弱,累計今年前10月營收14.43億元,年成長10.55%,稅前純益3.64億元,以股本6.6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5.51元

太醫目前訂單能見度約1.5個月,10月在工作天數較少等因素影響下,月營收降至1.19億元,年衰退近20%,稅前純益2000萬元,每股稅前盈餘僅0.3元。不過,第四季本是傳統旺季,11、12月營收可望轉好,法人預估,全年營收可望達17~18億元,年成長約5~10%,每股盈餘將超過5元。

新廠部分,預估第四季新廠取得建照後即可啟用,但初期會先啟用倉儲,並進行半成品製造。預計明年第二季通過台灣GMP認證,開始在國內及東南亞市場銷售,歐、美、日本等市場則要在明年底到2017年底陸續通過。

評析
第四季本是傳統旺季,11、12月營收可望轉好,全年營收可望達17~18億元,年成長約5~10%。
 樓主| 發表於 2018-4-22 19:11: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4-22 19:20 編輯

轉貼2016年12月1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新廠將啟用 擴大攻醫材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竹科生技產業相繼啟航,醫療耗材龍頭太醫(4126)銅鑼園區廠將於本周三(21日)舉行啟用典禮,要搶攻第三類醫材市場。台康生技30日將於新竹生醫園區動土,展開建廠作業,為進軍新藥市場做好準備。

竹科管理局投資組表示,太醫生產的密閉式抽痰管產品,在德國、日本及中南美洲等市場市占率均超過五成,是國內醫療耗材領導大廠。太醫進駐竹科銅鑼園區,投資12.75億元設立新廠,主要生產兩大類產品,包括:無針密閉輸液系統及相關醫療使用的衍生耗材、儀品與設備;以及熱可塑性聚氨酯(TPU)導管及其耗材、儀品與設備。

太醫規劃,新廠啟用後,將展開日本、美國、歐洲等地查廠驗證。新廠產能2017年內銷先行,外銷出貨將於2018年啟動。

法人推估,太醫銅科新廠產能全開後,將帶動營收成長一倍,且新廠將搶攻第三類高階醫材產品,有助於拉升毛利率。

興櫃廠商台康生技,是國內最具規模的大分子蛋白藥品的委託開發與代工製造(CDMO)廠,並積極發展生物相似藥品、及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創新藥。台康生技的生物相似藥產品,已取得歐、美、日等國製藥大廠認可。

評析
太醫銅科新廠產能全開後,將帶動營收成長一倍,且新廠將搶攻第三類高階醫材產品,有助於拉升毛利率。

 樓主| 發表於 2018-5-18 19:28: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太醫今年新廠先拚認證  全年營收估年增3~5%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太醫(4126)去年下半年在基期墊高與客戶庫存已高、拉貨放緩影響下,營運成長亦走緩,前11月營收15.58億元、年增8.14%,自結稅前獲利3.85億元,年增約6.53%。法人評估太醫去年第四季在12月營收較11月小幅月增帶動下,單季營收約在3.6億元、稅後淨利則約6,500萬元,EPS近1元,全年EPS則約5.15元。展望今年,因太醫新廠仍需一年左右的認證期,今年度營收貢獻不高,且日本、歐洲客戶訂單均在持平水準,在中國與國內成長帶動下,今年營收年增約在3~5%上下。

拋棄式醫療廠商太平洋醫材整體營收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佔一半,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歐美以代工為主,新興市場與亞洲則以自有品牌為主,產品項目繁多,明星商品為密閉式抽痰管。

回顧太醫去年營運表現,因下半年日本、德國等客戶庫存已高,拉貨放緩,加以前年同期基期已高,太醫營運成長已有放緩,前11月合併營收15.58億元、年增8.14%,前11月自結稅前獲利3.85億元、年增6.53%,前三季稅後淨利2.73億元、年增15%,EPS 4.15元。法人評估太醫去年第四季營收在12月(單月約1.3億元)小幅月增(11月1.15億元)帶動下,單季營收約3.6億元,稅後淨利約在6,500萬元,EPS近1元。

針對目前銅鑼科學園區新廠進度,太醫指出去年12月21日新廠已經落成,目前持續在進行驗收,預計3,4月起就可出貨半成品,但正式全線運作、貢獻營收時間,最快則需待到第二季至第三季國內GMP認證完成後才有機會開始針對國內訂單出貨,後續日本、歐美等市場認證則要待明年以後。據了解,太醫在新廠完整產能開出後,年度理論產能將從目前的18億元,成長至40億元。

展望太醫今年營運,法人評估日本與歐洲客戶去年成長均佳,以太醫今年在手訂單表現相對僅約略持平去年水準,不過因去年陸續布局中國新省分,法人看好今年太醫中國市場成長動能仍佳,國內也續有成長空間,全年營收年增水準約在3~5%。

評析
因太醫新廠仍需一年左右的認證期,今年度營收貢獻不高,在中國與國內成長帶動下,今年營收年增約在3~5%上下。
 樓主| 發表於 2018-5-18 19:28:4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 去年每股賺6.27元

杜蕙蓉/台北報導

太醫(4126)在去年第4季業績表現持平中,自結2016年營收營收16.89億元,年成長率4.19%,營業利益4.06億元;稅前利益4.14億,每股稅前盈餘6.27元。

該公司12月表現不佳,營業利益2,529萬元,稅前利益2,951萬元,年減51.17%。

以拋棄式耗材為主的太醫,目前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占營收一半,代工客戶以日本、歐美為主,在新興和亞洲市場則主打自有品牌,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在德國與日本均有逾5成的市占率。

法人表示,太醫目前產能雖仍維持滿載,但因2015年下半年基期較高,導致去年下半年表現不若上半年亮眼。

年年都是高獲利模範生的太醫,目前訂單能見度約1.5個月,該公司由於產能利用率已達9成以上,為因應未來需求,已斥資15億元興建苗栗銅鑼新廠,該廠月產規模3.6億元,年產值40億,是舊廠的1倍大。

太醫表示,銅鑼新廠今年可啟用,但初期會先啟用倉儲,並進行半成品製造,最快第2季通過台灣GMP認證,開始在國內及東南亞市場銷售,而歐、美、日等市場,則要在2017年年底底陸續通過廠房認證後才可望正式生產出口,因此,要大幅貢獻營收需待2018年新廠全面啟用時,才可見明顯成長動能。

評析
太醫目前產能雖仍維持滿載,但因2015年下半年基期較高,導致去年下半年表現不若上半年亮眼。
 樓主| 發表於 2018-5-18 19:2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2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太醫擬配發現金股利2.5元  Q1營運展望仍保守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太醫(4126)今年一月因稼動率下滑、台幣走升,毛利率承壓,單月自結稅前淨利2,710萬元,年減四成,但法人預估太醫二月在工作天數稍增帶動下,營收有望較去年同期迎來小幅成長,第一季全季營運展望仍偏保守。太醫上週公告去年全年營運成績,在下半年客戶拉貨力道放緩影響下,獲利受到壓縮,稅後淨利近3.33億元、年減約5%,EPS 5.06元,而在股利政策方面,太醫考量新廠資本支出仍多,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2.5元,現金配發率僅約5成。

拋棄式醫療廠商太平洋醫材整體營收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佔一半,以旗下產品別來看,密閉式抽痰館約佔營收29%、管類佔25%、袋類佔11%,傷口引流管9%。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歐美以代工為主,新興市場與亞洲則以自有品牌為主;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在德國與日本均享有五成以上的市佔率。

太醫上週於董事會後公告去年全年營運成績,雖去年下半年遇到客戶拉貨力道放緩,但在上半年產能滿載保護下,全年稅後淨利仍有近3.33億元、年減約5%,EPS 5.06元。太醫董事會已決議通過今年股利配發政策,在考量新廠就位尚有資本支出考量,今年配發現金股利2.5元,現金配發率近5成,以昨(1)日收盤價83.4元計算,隱含現金殖利率約3%。

在今年第一季業績展望上,因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影響太醫一月營收1.38億元、年減6.47%,自結稅前獲利2,710萬、年減近四成,衰退主因則係稼動率較去年同期下降、且在台幣走升匯率干擾下毛利率亦承壓。法人評估太醫二月營收在工作天數微增帶動下,應可較去年同期1.17億元迎來微幅成長,但法人預期太醫第一季營收展望仍有衰退壓力。

針對目前銅鑼科學園區新廠進度,太醫指出,去年12月21日新廠已經落成,目前持續在進行驗收,預計3,4月起就可出貨半成品,但正式全線運作、貢獻營收時間,最快則需待到第二季至第三季國內GMP認證完成後才有機會開始針對國內訂單出貨,後續日本、歐美等市場認證則要待明年以後。據了解,太醫在新廠完整產能開出後,年度理論產能將從目前的18億元,成長至40億元。

展望太醫今年後續營運,法人評估日本與歐洲客戶去年成長均佳,以太醫今年在手訂單表現相對僅約略持平去年水準,不過因去年陸續布局中國新省分,法人看好今年太醫中國市場成長動能仍佳,國內也續有成長空間,全年營收年增水準約在3~5%。

評析
太醫在新廠完整產能開出後,年度理論產能將從目前的18億元,成長至40億元。
 樓主| 發表於 2018-5-18 19:29: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太醫Q1獲利年減4成;新廠下半年全線投產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太醫(4126)今年第一季因去年德、日客戶積極拉貨墊高基期之故,單季營收約4.25億元、年減約6%,而獲利方面則因新廠前期開辦費用與業外匯損干擾約1,200萬元影響,自結稅前獲利7,536萬元、年減近4成。

展望後續,太醫銅鑼科學園區新廠近期已可開始出貨半成品,惟正式全線運作仍需等到第二季底至第三季完成國內GMP認證後,才會開始針對國內訂單出貨,其餘日本、歐美等市場則需待到明年。

拋棄式醫療廠商太平洋醫材整體營收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佔一半,以旗下產品別來看,密閉式抽痰館約佔營收29%、管類佔25%、袋類佔11%,傷口引流管9%。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歐美以代工為主,新興市場與亞洲則以自有品牌為主;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在德國與日本均享有五成以上的市佔率。

回顧太醫第一季表現,因去年同期日本、德國客戶拉貨積極墊高基期,今年全季營收約4.25億元、年減6%,而在獲利表現部分,在營收減少與新廠前期開辦費用增加影響下,加以業外亦受匯兌損失約1,200萬元侵蝕,太醫第一季自結稅前獲利約7,536萬元、年減近4成,法人評估太醫稅後獲利約6千萬元,EPS則約近0.9元。

而在銅鑼科學園區新廠進度上,太醫表示去年底新廠已落成,目前已開始進行驗收,第二季起就可出貨半成品,但正式全線運作與貢獻營收時間,最快需待到第二季底至第三季完成國內GMP認證後,即會開始針對國內訂單出貨,但後續日本、歐美等市場認證則要待明年以後。

據了解,太醫在新廠完整產能開出後,年度理論產能將從目前的18億元,成長至40億元。

至於太醫今年後續營運展望,法人預估日本與歐洲客戶去年成長均佳,以太醫今年在手訂單表現來看僅約略持平去年水準,不過因去年陸續布局中國新省分,法人看好今年太醫中國市場成長動能仍佳,國內也續有成長空間,下半年營運有望升溫,全年營收年增水準仍可維持在3~5%。

評析
太醫新廠正式全線運作與貢獻營收時間,最快需待到第二季底至第三季完成國內GMP認證後
 樓主| 發表於 2018-5-18 19:31: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轉運 兩岸營運將躍進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管材廠太平洋醫材受去年同期基期墊高及匯損影響,第1季營收、獲利表現雙雙衰退;不過,由於大陸、台灣等亞洲市場拉貨力道轉強,全年營運有望在首季落底,第2季恢復成長力道。

全年營收維持5%~9%正成長格局,明年新廠效益加持,營運有望進入爆發期。太醫主攻拋棄式耗材,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占營收一半,代工客戶以日本、歐美為主,在新興和亞洲市場則主打自有品牌,出貨占比最大的密閉式抽痰管在日本與德國均逾五成市占,營運長期穩健,去年營收16.9億元,稅後純益3.3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04元。

太醫首季因去年德、日客戶積極回補庫存,拉高基期,當季營收4.25億元、年減約6%。

獲利方面受新台幣升值及新廠開始攤提折舊等影響,業外認列匯損約1,200萬元,自結稅前盈餘7,536萬元,年減近四成,法人估算稅後純益約6,000萬元,EPS約0.9元,為近五年來低檔。

展望未來營運,法人指出,太醫主力發貨的日本與歐洲客戶去年成長都有不錯表現,在基期水準墊高情況下,以目前在手訂單量能觀察,上述二大市場的營收維穩,預估和去年持平。

今年主要成長動能則來自大陸、台灣等亞洲市場,太醫近年擴大對岸布局,前年在大陸四川、山東及福建設置一級經銷商擴展通路,去年增設湖北、湖南及重慶的銷售據點,市場覆蓋率持續擴大,今年進入收成期,另外國內市場也有成長空間。

太醫旗下銅鑼新廠第1季投產,初期生產半成品,GMP認證預計第3季前通過,將先內銷台灣市場,年底至明年第1季將陸續取得歐美、大陸等地銷售執照,明年下半年全數產能將轉移至新廠。

法人指出,太醫今年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兩岸,而歐洲及日本市場則持平,第1季營運有望落底,預估第2季營收將穩健增長,下半年持續增溫,全年營收年增水準仍可維持在5%~9%。

評析
由於大陸、台灣等亞洲市場拉貨力道轉強,全年營運有望在首季落底,第2季恢復成長力道。
 樓主| 發表於 2018-5-18 19:32: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銅鑼廠助攻 產量將翻倍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太平洋醫材旗下銅鑼新廠首季正式投產,先使用廠內自動倉儲設備提高供貨效率,明年隨產品認證陸續完成,產線全線投產後產能放大一倍,將帶動公司年營收翻倍,公司新研發的第三類高階醫材,也預計明年由新廠生產,在產能倍增及新產品加持下,後續成長看俏。

太醫2015年投資12.75億元進駐銅鑼科學園區籌建新廠,主要生產兩大類產品,包括無針密閉輸液系統及相關醫療使用的衍生耗材、儀品與設備;以及熱可塑性聚氨酯(TPU)導管及其耗材、儀品與設備等。太醫自主研發的第三類醫材預計明年上線,搶攻新利基市場。

太醫銅鑼新廠去年底完工啟用,年初啟用自動倉儲並生產半成品,新產線則需經各國法規單位申請認證,初期以國內內銷為主,低法規限制的中東及拉美市場預計明年陸續投產,而德國、北美、日本等較高法規門檻市場,則在查廠認證後,在2018年前順利出貨。

太醫銅鑼新廠產能為現有產能二倍,法人估計,公司目前產能滿載年營收為20億元,新產能上線後滿載,年營收可衝到逾40億元。

評析
太醫銅鑼新廠首季正式投產,明年隨產品認證陸續完成,產線全線投產後產能放大一倍
 樓主| 發表於 2018-5-18 19:32: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4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明基醫砸1億元 成立明基聽力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明基醫(4116)28日宣布,將投入1億元成立子公司明基聽力,搶攻銀髮照護醫療市場,初期以助聽器等產品代理和銷售業務為主,預計在兩岸及東南亞布建銷售通路,為明基醫繼齒科植牙業務後,在健康照護事業再下一城。

明基醫董事會昨日決議通過投資1億元成立子公司明基聽力。公司表示,該投資主要眼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巨大照護市場潛力,現階段全球聽力減損人口日益增加,助聽器等相關需求為未來趨勢,子公司成立後將以助聽器通路及銷售為主力業務,鎖定兩岸及東南亞市場。

明基聽力預計取得全球龍頭助聽器品牌的代理權,現階段正和國際廠商密切接觸,也由於取得龍頭品牌代理需有一定銷售規模,公司現階段也積極在兩岸和東協各國布建通路,藉銷售優勢取得最好的產品。

明基醫為明基友達集團成員,主攻手術抬、手術燈等手術房設備製造和銷售,近年力拚多角醫材經營,先前成立植牙事業進軍健康照護產業,如今再度搶進聽力事業,對健康照護布局再下一城。明基醫股價28日股價收37.1元,下跌0.05元。

評析
明基醫先前成立植牙事業進軍健康照護產業,如今再度搶進聽力事業,對健康照護布局再下一城。
 樓主| 發表於 2018-8-9 14:15: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數位手術室整合系統  明基醫搶進東歐、東南亞

袁顥庭╱台北報導

明基醫(4116)總經理許棠隆表示,數位手術室整合系統(iQOR)成功進入中國地區指標性醫院,手術房設備於中國及台灣微幅成長,今年目標期望開拓東歐、東南亞等市場通路,並開發新品擴充iQOR系統功能延伸。台中新建廠房工程已於今年初完工驗收,可為公司帶來充足產能提升營運績效。

明基醫2016年合併營收8.76億元,營業毛利3.07億元,毛利率35%,稅後盈餘4,633萬元,每股盈餘1.05元。昨日股東會中通過2016年盈餘分配案,每股將發放現金股利0.7元。

許棠隆表示,數位手術室整合系統成功進入中國地區指標性醫院,手術房設備於中國及台灣微幅成長。但國際市場受貨幣匯率、各國政府政策等因素影響,營收不如預期。今年除與現有代理商更緊密合作外,藉由國際醫療展會群找新的代理商,目標期望開拓東歐、東南亞等通路。研發團隊今年可完成手術燈、檯、吊塔等新產品開發,同時擴充iQOR系統功能延伸,提升整體手術房設備產品廣度與競爭力。

子公司怡安今年將多角化開發輸液類產品之外的關鍵零組件,及精進生產自動化能力,提升整體醫療耗材產品競爭力。而可攜式超音波,目前主要銷售於復健科、疼痛科及心血管外科等,未來將專注於新平板超音波及探頭開發,打入國際市場。

評析
明基醫數位手術室整合系統(iQOR)成功進入中國地區指標性醫院,期望開拓東歐、東南亞等市場通路
 樓主| 發表於 2018-8-9 14:15:5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明基醫攻陸報捷 營運俏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明基友達集團旗下明基醫(4116)今年完成對岸生產布局,手術房設備產品將重啟出貨動能,相關整合系統也打進當地指標醫療院所,加上台中新建廠房工程年初完工驗收,預計可帶來充足產能,今年營運看俏。

明基醫去年營收8.76億元,年減6.6%;稅後純益4,633.7萬元,年減60.7%,主要受到大陸國產化衝擊,手術設備標案受阻;不過,今年隨明基醫完成當地生產後,有望重啟出貨動能。明基醫股價上周五(9日)收39元,以平盤作收。

明基醫總經理許棠隆表示,數位手術室整合系統(iQOR)已成功打進大陸當地指標性醫院,預期手術房設備在大陸和台灣微幅成長,今年目標期望開拓東歐、東南亞等市場通路,並開發新品擴充iQOR系統功能延伸。

同時,子公司怡安今年將多角化開發輸液類產品之外的關鍵零組件,以及精進生產自動化能力,提升整體醫療耗材產品競爭力;而可攜式超音波,目前主要銷售於復健科、疼痛科及心血管外科等,未來將專注於新平板超音波及探頭開發,打入國際市場;至於口腔部分,除了已經切入大陸市場外,將陸續於東南亞國家展開產品註冊,開拓東南亞通路。

明基醫4月成立子公司明基聽力,初期以助聽器等產品代理和銷售業務為主,預將兩岸及東南亞布建銷售通路,攻銀髮照護醫療市場,為公司繼齒科植牙業務後,在健康照護事業再下一城。

評析
明基醫完成對岸生產布局,手術房設備產品將重啟出貨動能,台中新廠完工驗收,預計可帶來充足產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8-9 14: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6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德/日客戶拉貨仍保守  太醫Q2營收估持平前季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太醫(4126)今年第二季營運上,由於德、日等主要客戶庫存水位均較高,造成拉貨力道放緩,且日本第二大客戶今年面臨整併,今年幾無貢獻,均對太醫營收產生壓力,至今年前5月合併營收約6.8億元、年減約11%。展望今年後續,主要德日兩客戶在經上半年庫存去化後,有機會可以恢復拉貨力道、中國市場亦有跨入新省分,下半年營運看可優於上半年。

拋棄式醫療廠商太平洋醫材整體營收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佔一半,以旗下產品別來看,密閉式抽痰館約佔營收29%、管類佔25%、袋類佔11%,傷口引流管9%。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歐美以代工為主,新興市場與亞洲則以自有品牌為主;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在德國與日本均享有五成以上的市佔率。

回顧太醫第一季表現,因去年同期日本、德國客戶拉貨積極墊高基期、且台幣強升,亦影響以美元報價客戶表現,是以今年全季營收約4.25億元、年減6%,而在獲利表現部分,在營收減少與新廠前期開辦費用增加、匯率不利因素等影響下,太醫毛利率年減少約7百分點,且業外有匯損約1,200萬元,致太醫第一季稅後獲利約6,492萬元、年減4成,EPS 0.98元。

而在目前第二季表現上,法人指出由於太醫日本第二大客戶正在與其他公司進行整併,今年以來幾無出貨,由於整併仍需時間,法人預計此單一客戶今年度拉貨將銳減,而日本第一大客戶則仍有庫存水位較高問題,是以今年太醫日本市場業績恐有衰退壓力,至今年前5月合併營收6.8億元、年減約11%;但因由於5、6兩月有部分客戶訂單遞延效益,法人預估太醫第二季單季營收水準仍可有接近前季表現。

但在第二季獲利展望上,由於太醫已於第二季起開始認列新廠折舊費用,單月影響金額約在350萬元左右,預期對毛利率將產生壓力,雖第二季稼動率略優於第一季,但單季毛利率仍看有季減少壓力。

展望今年後續,下半年將走入太醫旺季,且去年基期亦較低,在上半年德、日客戶庫存水位去化後,下半年均有機會恢復拉貨力道,中國市場亦有跨入新省分,太醫下半年營運表現預期將可優於上半年。

至於新廠部分,太醫表示今年第四季起新廠將可開始為國內市場出貨,但後續國際市場部分,則仍需等待取得各個市場認證,預計完整認證將到明年下半年,最快明年第四季可有較顯著效益浮現。

評析
德日兩客戶恢復拉貨力道、中國市場亦有跨入新省分,下半年營運看可優於上半年。
 樓主| 發表於 2018-8-9 14:16:1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太醫6月營收創新高  但Q2獲利年減壓力仍大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太醫(4126)6月營收1.92億元、年增39%,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針對營收創高主因,太醫表示主要是因前兩月陸續有訂單遞延至6月一併出貨,且匯率上台幣呈現走貶,拉抬6月營收向上。展望下半年,因走入醫材旺季、法人看好後續出貨仍看增加,如台幣貶勢持續,營收有望在第四季年增可轉正,全年仍有機迎來高個位數成長;但在獲利上,由於太醫新廠5月開始認列折舊,且台幣仍較去年強勢,太醫毛利率壓力仍高,法人預期太醫第二季獲利仍看衰退、全年衰退壓力亦高。

拋棄式醫療廠商太平洋醫材整體營收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佔一半,以旗下產品別來看,密閉式抽痰館約佔營收29%、管類佔25%、袋類佔11%,傷口引流管9%。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歐美以代工為主,新興市場與亞洲則以自有品牌為主;明星商品密閉式抽痰管在德國與日本均享有五成以上的市佔率。

在第二季前兩月部分訂單遞延與台幣走貶挹注下,太醫6月營收1.92億元、年增39%,創單月歷史新高,就各市場營收來看,除歐洲德國持續維持正成長外,台灣地區營收成長也已轉正,惟今年日本仍因一客戶進入整併程序,營收仍呈衰退,而中國也仍受匯率因素干擾,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7%,是以太醫至今年前6月合併營收8.72億元,仍年減約3%。

展望後續,法人指出下半年屬拋棄式醫材需求旺季,且因去年同期基期已轉低,在歐洲需求仍持穩、後續預期出貨可再走增,如台幣貶勢持續,營收看可再成長,法人預期至第四季太醫營收年增應可轉正,全年營收仍有機會迎來5~8%成長。

在獲利表現上,太醫前5月自結獲利1.13億元、年減約47%,由於太醫5月起開始認列新廠折舊,且在台幣匯率較去年同期強勢,太醫5月毛利率約在30%上下來看,較去年同期減少約8個百分點,法人評估太醫第二季獲利仍會相對去年同期衰退,全年獲利亦難成長。

評析
下半年屬拋棄式醫材需求旺季,且因去年同期基期已轉低,第四季太醫營收年增應可轉正。
 樓主| 發表於 2018-8-9 14:17: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明基醫搶進助聽器市場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明基醫(4116)子公司明基聽力與虹韻聽力結盟,看好助聽器市場商機,雙方將先從台灣市場切入並結合其他合作夥伴,未來將觸角伸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

明基醫董事長陳其宏表示,戰後嬰兒潮產業興起,特別將帶動健康照護商機,根據統計,台灣助聽器市場約有11億元商機、中國大陸為人民幣32億元(約新台幣144億元)、亞洲則上看32億美元(約新台幣976億元)。積極布建銀髮服務商機,如牙科、耗材、手術設備及聽力等市場,同時也希望透過更完整的照護服務回饋給社會。明基醫股價昨收37.75元,上漲0.2元。

明基聽力相中戰後嬰兒潮已跨入65歲門檻,帶動健康照護產業,投資台灣前三大助聽器通路「虹韻聽力中心」,切入助聽器市場,希望突破台灣及中國大陸6~10%低配戴率的瓶頸,降低因聽力退化所導致的失智症及社交障礙,建立更完整的醫療服務業。

明基醫4月下旬投入1億元成立子公司明基聽力,搶攻銀髮照護醫療市場,初期以助聽器等產品代理和銷售業務為主。

評析
明基醫4月下旬投入1億元成立子公司明基聽力,搶攻銀髮照護醫療市場,初期以助聽器等產品代理和銷售業務為主。
 樓主| 發表於 2018-8-10 20:17: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迎旺季 下半年營收點火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管材廠太醫(4126)產品出貨遞延,集中在6月出貨,該月營收創單月歷史新高,展望下半年營運,法人預期,進入出貨旺季、出貨有望持續增加,若台幣貶勢持續,營收有望轉正,帶動全年營收年增5%~8%。

太醫4月及5月營收合計2.55億元,法人原先評估第2季營收很難優於守季4.24億元水準;不過,太醫6月營收開出1.92億元佳績,締造單月歷史新高,也帶動第2季營收達4.47億元,較首季年增5.1%;累計上半年營收8.72億元,年減3%。

太醫表示,6月營收創高,主要因前4月和5月部分訂單遞延至6月一併出貨,且匯率上台幣呈現走貶,拉抬該月營收向上。就第2季來看,歐洲德國持續維持正成長外,台灣地區營收成長也已轉正,而也是出貨主力的日本市場則因大客戶進入整併程序,營收仍呈衰退,另大陸市場也受匯率衝擊,營收下滑。

展望下半年營運,法人分析,太醫下半年進入拋棄式醫材出貨旺季,加上去年同期基期已轉低、後續出貨持續看增,若新台幣貶勢持續,也將帶動營收成長,預計第4季營收年增應可轉正,全年營收仍有機會展現5%~8%成長力道。

不過,獲利表現方面恐不如去年,一方面受匯損影響,加上首季投產的銅鑼新廠每月需攤提提370萬元的折舊,侵蝕毛利率表現。法人評估,太醫第2季獲利仍會相對去年同期衰退,全年獲利亦難成長。太醫自結前6月稅前淨利1.57億元,年減37.2%。

評析
太醫下半年進入拋棄式醫材出貨旺季,加上去年同期基期已轉低、後續出貨持續看增
 樓主| 發表於 2018-8-10 20: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7月2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太醫迎旺季 年營收拚增8%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管材廠太醫(4126)喜迎旺季,下半年營收點火。法人預期,太醫進入出貨旺季,歐洲出貨有望持續增加,若台幣貶勢持續,營收有望轉正,帶動全年營收年增上看8%。

太醫未來營運表現樂觀,法人分析,下半年進入拋棄式醫材出貨旺季,加上去年同期基期已轉低、後續出貨持續看增,若新台幣貶勢持續,也將帶動營收成長,預計第4季營收年增應可轉正,全年營收上看8%成長力道。太醫股價昨(24)日收77.9元,下跌0.1元。

不過,獲利表現方面恐不如去年,一方面受匯損影響,加上首季投產的銅鑼新廠每月需攤提提370萬元的折舊,侵蝕毛利率表現。法人評估,太醫第2季獲利仍會相對去年同期衰退,全年獲利亦難成長。

太醫表示,6月營收創高,主要因前4月和5月部分訂單遞延至6月一併出貨,且匯率上台幣呈現走貶,拉抬該月營收向上。就第2季來看,歐洲德國持續維持正成長外,台灣地區營收成長也已轉正,而也是出貨主力的日本市場則因大客戶進入整併程序,營收仍呈衰退,另大陸市場也受匯率衝擊,營收下滑。太醫自結前6月稅前淨利1.57億元,年減37.2%。

評析
醫進入出貨旺季,歐洲出貨有望持續增加,若台幣貶勢持續,營收有望轉正
 樓主| 發表於 2018-8-10 20: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8月16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挺世大運 明基醫提供選手即時醫療照護

鉅亨網記者楊伶雯 台北

世大運將開賽,明基醫 (4116-TW) 董事長陳其宏今 (16) 日表示,在世大運賽事期間,將提供多台移動式超音波,設置在場館救護站,讓醫護人員進行立即檢查與診斷,即時處理突發性緊急傷病事件,讓台灣運動選手得到最佳醫療照護。

陳其宏指出,明基醫結合集團技術實力推出全台第一 MIT 超音波,可廣泛應用在各科的臨床檢查需求,包括一般內外科、心臟、周邊血管、肌肉骨骼、兒科、胎兒、小型器官 (乳房、睪丸、甲狀腺) 、頸部與婦產科等超音波影像診斷。

另在運動醫學領域,可立即用於早期診斷運動員的軟組織受損 (例如發炎或鈣化),再依據損傷程度進行治療,同時整合高階醫療影像與智慧手持通訊傳輸技術,適用遠距醫療、緊急救護環境、急診室及醫院各科室診察。

他表示,目前已同步獲得美國 FDA 及台灣 TFDA 國際認證,成功銷售國內多家醫療機構,包括台北馬偕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等。

陳其宏表示,在世大運期間,將提供目前移動式彩色超音波,設置在場館救護站,這台超音波高度整合電腦科技與超音波技術、突破傳統定點式檢查使用限制,重量僅 2.2 公斤易於攜帶診療,高畫質 HDMI 輸出影像到大螢幕、具備無線傳輸功能,方便醫師以即時影像做專業判斷給予準確治療,是賽事場上不可或缺的運動醫學設備。

他強調,未來將持續優化產品功能,支援多指觸控,並加強腹部超音波及血流偵測的影像品質,將醫療服務觸角延伸至東南亞地區,鞏固全台第一國產製造領先地位。

評析
明基醫結合集團技術實力推出全台第一 MIT 超音波,可廣泛應用在各科的臨床檢查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18-8-10 20: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8月營收/太醫增7%  攻大陸市場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醫療管材廠太醫(4126)昨(7)日公布8月營收1.5億元,年增7.23%,主要受惠歐洲、日本拉貨力道增強,加上新布局的大陸市場也展現不錯成長動能,展望未來表現,法人評估,下半年營運將持續增溫,年營收年增水準仍可維持在3%至5%。

太醫上半年因日本、德國客戶拉貨積極墊高基期,加上首季匯損侵蝕,營收8.73億元,年減3.7%;稅後純益1.16億元,年減40.1%,雙雙衰退。不過,自6月起,營收已現成長動能,下半年進入出貨旺季,業績表現將大幅超過上半年。太醫股價昨收72.3元,以平盤作收。

太醫銅鑼科學園區新廠也是今年亮點,該廠去年底新廠已落成,第2季起出貨半成品,第3季完成國內GMP認證後啟動國內訂單出貨,後續日本、歐美等市場認證則要待明年後,陸續貢獻營收。據了解,太醫在新廠完整產能開出後,年產值將從目前的18億元大增至40億元。

評析
下半年營運將持續增溫,年營收年增水準仍可維持在3%至5%。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