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bes》報導,糧食價格在全世界瘋狂飆漲,引發了飢餓、囤積糧食及全球糧食交易危機等種種問題。其效應已在全世界引爆,在義大利有義大利麵恐慌,在墨西哥有玉米餅戰爭,而麵包暴亂從海地延燒到開羅,稻作短缺的影響範圍則從孟加拉波及到菲律賓。有些人將矛頭指向生質石油提煉,但其實真兇是我們人類賴以維生的水。
曾幾何時,許多國家的糧食供應已不再能夠自給自足,只能夠靠著大量進口來供給所需,這樣的情形在生處不毛之地的中東國家身上尤其明顯。由於水資源長期處於極度缺乏狀態,導致中東國家必須以進口管道來取得糧食。而這些進口至別國的糧食,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水被經濟學家稱作「實耗水」或「虛擬水」(Virtual water)。
實耗水的概念,有點像人們所熟知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旨在表示在某種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水。當我們在餐桌前坐下準備大快朵頤時,其實並不明瞭眼前的食物需要極為大量的水來灌溉。例如種植一磅的馬鈴薯需要65加侖的水,而一磅的米則需要 650加侖的水!目前以美國為全球最大的水資源消耗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耗掉 660加侖的水。
而水資源短缺的現象,與氣候變遷以及需求增加有很大的關係,也影響了糧食生產國家出口他們實耗水的能力或意願。這將會嚴重威脅到全球糧食交易,但有些人則認為其效應早已浮現。
要維持現今糧食供應量不墜必須靠榨亁全世界幾條最偉大的河流才有可能達成,如巴基斯坦印度河,中國黃河及埃及尼羅河,其他地方則早已將地下水汲取得一滴不剩。所以現在許多國家早已放棄自給自足,改採進口糧食方式,這也意味著他們同時也將大量實耗水也一併進口進來。就是靠著這些蘊含在食物內的實耗水,整個地球才有溫飽的可能。而實耗水的量則十分驚人,是世界最長河流尼羅河流量的 20倍有餘。
地表上有 2/3的水被人類用於生長稻作上,另有1/10的水則用於糧食的全球運送。這使得現今的糧食運送甚至已經可以形容成將糧食從有水的國家運送到沒水的國家。
除了生產糧食需要用水以外,棉花也是一個可怕的吃水怪物。一件襯衫裡的棉花需要 650加侖的水來灌溉。棉花生產佔實耗水的比例很高,相較之下,雖然製成品也需要大量的水,但與農作物相比就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實耗水的大宗出口國,通常需擁有大量的水資源以及足夠的財力做為後盾,而美國則是當今世上最大的耗水者,無論進口量或出口量都相當驚人,但整體來說仍是偏向以出口為主。事實上,美國出口業的水有 1/3皆從自然界擷取而來。
水資源的大量出口會導致自然界的反撲。實耗水已使得克羅拉多河及格蘭德河(Rio Grande)漸漸乾涸,這些河川已經很多年沒有流入海中了。此外,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下最大的地下水儲水層奧加拉拉(Ogallala)也漸漸消失,其消耗速度遠超過雨水補充的速度。
長久以來,美國中西部的大平原一直是全球糧食的最大供應者,而其幕後功臣就是實耗水,所以人們應該對其心存感激。但美國的政客們似乎對實耗水的議題沒有太大的興趣。
除了美國以外,世界上還有其他的實耗水大宗出口國。舉例來說,加拿大以榖類的形式來出口實耗水,阿根廷則是牛肉,泰國用的是米,而澳洲出口的種類則足繁不及備載,如榖類、棉花、糖等等都是。雖然澳洲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人口也是最少的),但仍無損其大宗實耗水出口國地位。
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澳洲實耗水出口國的地位將不復存在,因為近來大乾旱對澳洲造成很大的衝擊。農業分析家指出,大乾旱所造成的影響絕不亞於美國將農作物做為生產生質石油之用。兩者皆造成世界全球食物類股飆漲。中國傳統糧倉黃河河套地區的乾涸更使得糧食短缺情形雪上加霜,而會造成這些現象的始作俑者就是水。
誰會是這樣的景況下最大的受害者?想當然爾,貧苦的國家受害甚深,因為他們沒能力負擔高昂的糧價。乾燥的國家也深受其害,像約旦 90%的糧食必須仰賴進口。但這並不代表沒有水資源危機的富裕國家就可以高枕無憂,他們必須小心對實耗水依賴程度將日漸增長。
英國是一個經常下雨的國家,很自然地,當地居民認為水資源危機是不會降臨在他們身上,但英國水資源的不虞匱乏其實是建立在大量實耗水(也就是作物)的進口。如果將英國每年進口的作物換算成水資源的話,英國每人將耗掉 650噸的水。日本及多數歐盟國家的數字也差不多在這個範圍,實耗水對這些國家的重要性與中東國家相比並無二致。
不過《Forbes》也指出不該全然將實耗水看作是一件壞事,因為這代表了全球作物是在最適合被栽種的地方成長,增進了作物生長效率。但潛在的危機是,水資源的匱乏最後可能導致實耗水出口國家糧食生產短缺,連出口都會成為問題。
水資源雖然生生不息,但人類對水的耗損已使幾條世界大河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日漸乾涸。也許當乾枯龜裂的河床成為糧食生產短缺的活生生印證時,人們也只能自我安慰地說:「也許現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正在下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