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3-3 15:2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4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新車陷「瓶頸」 特斯拉被唱衰將暴跌39%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看來似乎正面臨一些麻煩,甚至因此被華爾街老牌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唱衰股價將大跌近4成。

Model 3被視為特斯拉第1台進軍大眾市場的平價車款,不論投資人或消費者都對此期待已久,且7月底才完成首批出廠Model 3交車儀式。但特斯拉周一晚間公告,第3季(7~9月)Model 3產量只有260輛(交車量220輛),遠低於市場預估的1260輛,甚至不到馬斯克原訂生產目標1500輛的5分之1。

特斯拉僅簡單表示,Model 3產量不如預期,是因生產上遭遇「瓶頸」,連「瓶頸」為何都未說明。這也使原先訂出要在今年底讓Model 3每周產量達到5000輛的目標,看來更遙不可及。

受此消息拖累,特斯拉股價周二一開盤就重挫3%至331.28美元。

不過,馬斯克原本就時常設下難以實現的目標,以此驅策自身戮力以赴。紐約Ark投資管理公司分析師Sam Korus說:「有人會對特斯拉沒達到目標而感到意外,才令我意外。每當馬斯克給出一個預測值,你就該知道那會是極具野心的目標。」

特斯拉藉Model 3打入主流汽車市場的企盼能否實現,看來仍有待觀察。但高盛分析師David Tamberrino已先行唱衰特斯拉,以Model 3產量恐持續低於預期為由,重申將特斯拉股票列於「賣出」。

不過,David Tamberrino略為上修未來6個月特斯拉股價目標,從原估的200美元調高至210美元,比周一收盤價位低了約39%。今年迄本周一止,特斯拉股價累計上漲59.8%,遠勝美股大盤S&P 500指數同期漲幅13%。

特斯拉第3季整體汽車產量為2萬5336輛,稍稍低於第2季,其中新車Model 3生產速度雖遠遜於預期,但Model S和Model X產量均創單季新高。

評析
特斯拉藉Model 3打入主流汽車市場的企盼能否實現,看來仍有待觀察。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3-4 14:51:2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產量不如預期 台廠:新供應商良率出包

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詹惠珠/台中報導

特斯拉(Tesla)平價電動車Model 3產量不如預期,主要零組件供應商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表示,目前問題出在部分供應鏈廠商的產品良率,無法達到特斯拉要求,以致於「產量開不出來」。

據了解,過去特斯拉包括Model S及Model X兩款電動車,零組件大都採「獨家供應」,也就是由一家廠商負責生產,包括減速箱、動力馬達、車控系統等零組件;這些供應商由於供貨已有一段時間,產品品質大都能符合特斯拉要求。

但當特斯拉推出平價車款Model 3,因為接單量大,特斯拉為確保零組件供應能如期即時交貨,同時分散風險,因此改變策略,採取「雙供應商」做法,即一家為舊的供應商,另一家為新供應商。

沈國榮說,就是因為Model 3屬於新車種,零組件供應商的組裝線雖然好了,但部分仍在測試中。而且主要供應鏈,也由原來的台灣擴增至日本、印度及韓國等地,讓產品品質控管的複雜度跟著加大。

沈國榮指出,許多新供應商在送樣時,因為可以精雕細琢,較易通過特斯拉的審核,但真正進入量產後,產品良率往往無法百分百符合要求。

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公布第3季整體交車量2.6萬餘輛中,包括Model S及Model X兩款車,仍有17.7%的季增率,而Model 3卻明顯落後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特斯拉已針對上述「瓶頸」,積極展開產能配置調整,對於產品良率無法達標的供應商,要求儘速提出改善設備及品保等計畫。

沈國榮不諱言,儘管特斯拉預示量仍然成長,但預期相關零組件供貨,可能會比原訂目標要落後一至二個月。但他認為,等這段磨合期結束後,產量應該很快就會開出來。

特斯拉供應鏈透露,特斯拉的組裝線出了一些狀況,因此下修今年的出貨目標,但只是出貨的遞延,並非需求消失。

評析
特斯拉的組裝線出了一些狀況,因此下修今年的出貨目標,但只是出貨的遞延,並非需求消失。

 樓主| 發表於 2018-3-4 14:52:0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汽柴油車OUT,電動車IN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近年各大車廠擴大投資電動車研發,再加上車用電池成本持續下滑,令各界不斷上修電動車銷售預期。專家甚至預測,再過不到10年全球電動車普及率就會超越汽柴油車。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去年曾預期,2040年前全球將有4,600萬台電動車上路,但該組織日前將預估值上修至2.7億台,是去年預估值的近6倍之多。

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在今年4月報告中就曾預測,全球電動車年銷售量將在2035年突破1,000萬台。當時該機構強調電動車要超越汽柴油車普及率仍須一段時間,畢竟車輛平均壽命往往超過10年。

伍德麥肯茲表示,電動車未來普及率能否加速成長,最終取決於價格下滑速度。目前各國電動車銷售多半仰賴政府補貼方案,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能源政策可能拖累電動車發展。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也在今年5月報告中發表未來電動車市場的3大情境,其中基本情境是全球電動車普及率將在2040年前達到51%,超越汽柴油車普及率,隨後在2050年前擴大至69%。

電動車情報網站Electrek專欄作家藍伯特(Frederic Lambert)認為,摩根士丹利的預測仍嫌保守。儘管目前電動車銷售在全球各區域市場所占比重不到1%,但藍伯特表示車用電池成本正快速下滑,估計再過不到10年電動引擎成本就會與燃油引擎齊平。

藍伯特因此預期,2020年至2025年之間電動車普及率就會超越汽柴油車普及率。他估計2035年前全球所有新車銷售都會是電動車。。

評析
電動車未來普及率能否加速成長,最終取決於價格下滑速度。

 樓主| 發表於 2018-3-4 14:5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烏賊車掰掰 全球動起來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各國為了對抗空氣汙染和氣候變遷,決定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車,並相繼宣布禁售時程。全球電動車普及率最高的挪威計劃自2025年起,只允許汽車廠販售純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合車。荷蘭亦考慮在2025年禁售汽油和柴油車。

大陸正在研擬禁止販售汽柴油車的時程表,電動車大廠比亞迪估計,傳統燃料車將在2030年全面退出大陸市場。

至於空汙問題嚴重的印度,考慮自2030年禁售汽、柴油車,同時「大規模」引進電動車。

法國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宣布,法國計劃在2040年前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車款,作為達成巴黎氣候協議的遠大計畫之一。法國新任環保部長余洛(Nicolas Hulot)表示,這項計畫是「名符其實的大變革」。

各國相繼宣布汽油和柴油車禁售計畫後,英國終於表態,宣布2040年起販售的新車都只能是電動車或超低排放量的車款,不過批評者和部分政治家認為,英國政府對抗空汙的行動太過緩慢。

瑞典富豪汽車(Volvo)在7月初率先宣布,2019年起旗下所有車款都將是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將終止生產內燃引擎汽車,這家大型傳統汽車廠確切宣布汽、柴油車停產時程具有指標性意義,激勵各家汽車製造商發表電動車願景。

此外,德國福斯汽車爆發排氣造假醜聞後,傳統汽車廠也加緊電動車發展腳步。福斯執行長穆勒(Matthias Muller)表示:「2025年前福斯品牌將推出30款電動車。」

積架路華(Jaguar Land Rover)計劃2020年後只推出電動車和油電車。雷諾-日產-三菱(Renault-Nissan-Mitsubishi)宣布,2022年將推出12款純電動車,並將電動車佔整體汽車產量的比重拉高至3成。

德國寶馬(BMW)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12款電動車和13款油電混合車,而且屆時旗下包括勞斯萊斯在內的所有品牌都會推出電動車。007情報員龐德御用座車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有意聚焦於電動車與輕度油電混合車,2025年前旗下全部車款都將是油電混合車。

評析
全球各國為了對抗空氣汙染和氣候變遷,決定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車,並相繼宣布禁售時程。

發表於 2018-3-5 20:3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前輩分享觀點
 樓主| 發表於 2018-3-6 14: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迎戰Model 3 德國車靠這個優勢克敵制勝

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綜合外電報導

路透報導,德國汽車公司寶馬(BMW)與賓士(Mercedes)正倚仗能讓新款電動車迅速量產的能力,迎戰特斯拉(Tesla)和其他汽車市場後起之秀的威脅。

目前生產電池動力車有兩種主要方式:像特斯拉這般採取全新的設計,或是以傳統汽車平台為基礎,裝上電動馬達或油電混合馬達。

電動車馬達體積較汽油或柴油引擎小,所以從頭設計的電動車可受惠於更優的內部空間配置,讓乘客坐起來覺得更寬敞舒適。問題是:這種獨一無二的設計需要一條專屬的生產線,以及造價高昂的新工廠。

BMW就學到了教訓,之前砸了數十億美元開發客製化的碳纖維車體電動車i3與i8,卻沒能大量銷售。BMW研發主管Klaus Froehlich說:「打造電動車很容易,要獲利卻很難。」

BMW在2013年開始銷售i3,之後車用電池的性能已提升40%,讓車商能用生產汽油車的基礎架構來生產電動車,且充電一次能跑500公里。該公司相信,這賦予他們一大優勢,可與客製化的電動車競爭。

隨著特斯拉挾著平價車款Model 3躍入主流車市,BMW已調整電動車策略,從客製化生產轉向大量生產,承諾旗下的各型車也提供電池驅動的版本。

BMW正準備在2020年之前推出X3的純電動車款,而賓士也將在2019年推出電池驅動的EQ,由暢銷的休旅車GLC改裝而成。

評析
BMW已調整電動車策略,從客製化生產轉向大量生產,承諾旗下的各型車也提供電池驅動的版本。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1: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9 21:08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6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迎戰特斯拉 寶馬、賓士擬量產電動車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豪華車廠寶馬(BMW)和賓士(Mercedes)打算以旗下熱門車款為基礎,量產新款電動車款,迎戰特斯拉(Tesla)和其他新興汽車廠的威脅。

目前生產電動車主要有2種方式,其一是像特斯拉一樣從頭設計,或是以傳統汽車平台為基礎,該平台可用來打造各式車款,例如內燃引擎車、電動車,或是結合兩者的油電混合車。

寶馬與賓士打算以傳統車款為基礎,大量生產電動車。寶馬計畫在2020年前推出熱門車款X3的全電動車版本,而賓士打算以公司最暢銷的休旅車GLC為基礎,在2019年推出電動車EQ。

此外,寶馬的全新電動車i Vision概念車概,則是3系列(3 Series)車款的電動車版本。

由於電動車馬達比汽柴油車引擎小,全新設計的電動車能有較佳空間配置,讓汽車內部空間更寬敞。然而全新設計的車款需要專門的生產線,以及造價高昂的新工廠。

寶馬之前從頭打造電動車便已學到教訓,挹注數十億美元資金設計電動車i3和i8,卻未能激起消費者興趣。寶馬研發長佛羅里克(Klaus Froehlich)表示:「打造電動車並不難,難的是從電動車獲利。」

自寶馬於2013年開始銷售i3以來,電池的效能已經提升40%,讓汽車廠能以汽油車的架構來生產電動車,而且充電一次能行駛500公里。汽車廠認為這是他們迎戰客製化電動車的一大優勢。

擁有賓士品牌的戴姆勒集團執行長柴契(Dieter Zetsche)指出,電池成本逐漸下降,為傳統車廠帶來競爭優勢。

若特斯拉的平價車款Model 3成功打入頂級車市,德國3大豪華車品牌寶馬、賓士和奧迪將首當其衝。Model 3瞄準大眾市場讓寶馬的電動車策略改弦易轍,以量產為目標,矢言推出一般車款的電動車版本。

評析
Model 3瞄準大眾市場讓寶馬的電動車策略改弦易轍,以量產為目標,矢言推出一般車款的電動車版本。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1: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6日聯合新聞網,供同學參考

不走油電路 Lexus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聯合新聞網 記者黃俐嘉/綜合報導

Lexus在未來幾年內,將跳過插電式油電混合車,而是轉向開發純電動車與氫燃料車。根據外媒〈Auto Express〉的報導,Lexus歐洲區CEO Alain Uyttenhoven,於上月舉辦的法蘭克福車展中表示,身為Toyota旗下的豪華子品牌,Lexus不會為了因應嚴格的排廢規定,而開發混合油電動力的車型。

Uyttenhoven說,Lexus不怎麼需要插電式油電混合車,但Lexus會以LS Sedan與LC Coupe為基礎,開始打造他們的純電動與氫燃料動力計畫,因為目前若是安裝在小型級距車款中,會使得生產成本過高,以至於未來的訂價也會居高不下。

不過,Lexus的行政部門表示,若集團想賺取利潤,最終必須得提供更實惠的電動車與氫燃料車。

Alain Uyttenhoven另外也提到,在歐洲,越是成功的電動車,越是處在高端的階級中,但是在豪華車市場中,有50%的車種價格低於4萬歐元(折合台幣約144萬)。若綠能車的價格高於現行的汽柴油車,消費者怎麼會願意去承擔呢?

而當被問到Lexus首部純電動車是否會是小而豪華的版本時,Uyttenhoven回答,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當人們已到達一定的財富水準後,會比較便想要擁有一輛體型小但又高檔的車,而非大台的主流車款。

評析
Lexus在未來幾年內,將跳過插電式油電混合車,而是轉向開發純電動車與氫燃料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2: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9 21:07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發表電動卡車 再延至11月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製造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周五表示,為挪出部分資源解決Model 3生產瓶頸,以及協助受颶風重創的波多黎各恢復供電,原本將在10月底發布長程電動卡車的時間將延後到11月16日。

穆斯克周五推文指出,目前Model 3正深陷「生產地獄」,這也呼應他在稍早曾聲稱該款主打平民版的電動汽車因為遭遇到「生產瓶頸」,導致它的量產速度已大幅落後預定計畫。

原本特斯拉寄望Model 3能協助它打入大眾市場,不過近來穆斯克發表的多次言論,似乎澆熄了外界對於該款電動車能增快量產速度的預期。

特斯拉目前已交貨的Model 3為220輛,至於它在第3季則生產了260輛,遠不及它當初訂定在上季生產超過1千5百輛的計畫。

然而在回答顧客詢問能否在年底拿到Model 3時,穆斯克在推特坦承,「12月將是重要的月份,或許可能,但肯定的是目前是拿不到車子。」

華爾街日報稍早曾報導,9月初Model 3有部分零件是手工製造,這也是導致生產出現延遲的原因之一。

穆斯克還表示將把長程電動卡車Tesla Semi的發布時間推延到11月16日,這也是特斯拉今年第2度延遲該電動卡車的發表時間。它在最早曾說將在9月亮相、之後又改到10月底。

摩根士丹利過去曾指出,特斯拉推出的電動卡車預料將配備大量自動駕駛功能,將成為卡車業數十年來最大的革新。路透社之前也曾報導,該卡車每次若充飽電,將可行駛200到300英里。

穆斯克周五在推特上還提到,為協助受颶風影響的波多黎各恢復電力,特斯拉還將挪出部分資源增加電池生產。

他指稱特斯拉將把更多電池裝置運送到波多黎各,來幫助當地民眾在兩周前受颶風襲擊,迄今仍無電可用的問題。

評析
為挪出部分資源解決Model 3生產瓶頸,及協助波多黎各恢復供電,長程電動卡車的發布時間將延後到11月16日。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2: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9 21:08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引發缺電問題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專家估計,英國電動車數量將從今日的9萬輛暴增至2040年的2千萬輛,而這些電動車充電時將需要大量額外電力。

路透報導,英國未來若開始禁止汽、柴油車上路,電動車數量勢必大增,而電力需求也將進一步升高。為了防止英國出現電力短缺問題,政府必須投資數十億英鎊在供電設備上頭,像是興建電廠、擴充電網,並增加電動車充電站數量。

英國政府今年7月時宣布,自2040年起禁止銷售汽、柴油車,目標是減少空氣汙染。英國亦訂定具體目標,希望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排放量減少8成。

專家估計,雖然傳統引擎汽車短期內不會消失,但電動車數量將從今日的9萬輛暴增至2040年的2千萬輛,而這些電動車充電時將需要大量額外電力。

若英國政府能夠說服電動車駕駛都在夜晚時進行充電,那電力基礎建設的費用便能大幅降低,因為夜晚的備用電力十分充足。夜晚的電力需求約是白天尖峰時段的3分之1。

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分析師威特則(Johannes Wetzel)表示:「電力將是極大挑戰,英國需要大量投資計畫,像是提高發電能力、加強電網配電系統並增加充電設施。」

事實上,英國在2020年代初期便會遭遇到電力供應不足,因為屆時老舊的核能電廠將一一退場,而燃煤發電廠則預計在2025年前逐步淘汰。

早在4年前,英國政府便曾宣布未來須投資逾1,000億英鎊(1,300億美元)以確保乾淨電力供應無虞,並降低電力需求。而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光是一座尚在興建中的核能電廠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估計花費便高達196億英鎊。

盼天然氣發電補足缺口
英國現有9座核能電廠,生產電力合計約9GW(10億瓦),但其中8座老舊電廠將於2030年前陸續退役。此外,淘汰燃煤發電廠也將減少12GW的電力。政府表示,將興建更多的天然氣發電廠以補足電力缺口。

天然氣發電廠雖然較便宜、興建速度也快,但英國目前在這方面的投資金額並不高,更大的問題是這些電廠會排放二氧化碳。而再生能源目前供需仍未達到平衡,舉例來說,太陽能板在夜晚時無法發揮作用,但駕駛通常都在此時為電動車充電。

此外,增加電動車充電站數量將是一筆龐大的投資。威特則表示,英國目前約有1.3萬座充電站,而在2040年時約需100至250萬座充電站,一座公共充電站平均花費約2.5至3萬歐元,換句話說,這筆投資金額將高達330至870億歐元。

加強建設跨國輸電系統
專家表示,英國政府與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管制局(Ofgem)必須確保該國的電力來源多元、穩定。政府亦須興建更多跨國輸電線路等基礎建設,以便從歐洲鄰國輸入與輸出電力,達到國內電力供需平衡的目標。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英國能源部門主管佛利(Simon Virley)表示:「若我們能增加再生能源比例、擴充跨國輸電線路,並興建新的天然氣與核能電廠,那電力便不會出現吃緊,但政府必須拿出決心來才行。」

評析
英國未來若開始禁止汽、柴油車上路,電動車數量勢必大增,而電力需求也將進一步升高。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2: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靠手工生產?穆斯克急貼自動化產線影片闢謠

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股價9日在美股盤初大跌3%,因華爾街日報周末報導特斯拉在9月初大部分是以「手工」打造平價版車款Model 3,而非自動化量產。不過特斯拉大加駁斥,指該報導「根本錯誤且造成誤導」,連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都急得趕忙在社群網站貼出一段關於Model 3自動化組裝產線的影片。

特斯拉股價9日盤中大跌3%至每股346.11美元。

CNBC網站引述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對特斯拉能否達到量產Model 3目標的能力感到擔憂。

特斯拉第3季總交車數為2萬6,150輛,其中僅220輛為Model 3(產量僅260輛),遠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1,260輛。高盛集團關注Model 3並未達到產量目標,因為這攸關特斯拉的未來。高盛本月稍早因此維持對特斯拉股票「賣出」評等,預測Model 3的生產會比預期更慢。

高盛對特斯拉的未來六個月股價目標為每股210美元,這代表比當前股價下跌約40%。不過特斯拉今年到上周五為止的漲幅高達67%,表現優於多數股票。

穆斯克8日針對華爾街的報導於Instagram貼出一段Model 3自動化產線的影片後,特斯拉也發表聲明說:「這篇報導根本錯誤且誤導。我們仍在產量提高的初期階段,但每一輛Model 3都是由專屬產線打造,每天都是自動化全面安裝、生產汽車並增加產量。不過世界上每條汽車產線都同時有手工與自動化程序,包括今日的 Model S與Model X車款 。」

評析
每一輛Model 3都是由專屬產線打造,每天都是自動化全面安裝、生產汽車並增加產量。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2:5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比亞迪 美電動大巴工廠竣工

工商時報 黃欣/綜合報導

大陸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美國加州蘭開斯特市(Lancaster)新建的電動巴士工廠,本月6日正式竣工。該廠占地約4.1萬平方公尺,不僅是美國首家陸資獨資的大巴工廠,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電動大巴工廠。

新華社報導,比亞迪早在2013年,就已前進蘭開斯特設廠。隨著廠區的不斷擴大,目前新工廠規模相當於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比初始工廠面積增長了約4倍。比亞迪公司指出,完成擴建的工廠每年可組裝生產1,500輛電動大巴士。

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比亞迪電動大巴工廠已在當地聘用近800名員工,未來新工廠預計將為當地提供超過1,500個就業機會。資料顯示,蘭開斯特市共有約15.6萬名居民,3.2萬戶家庭,全年超過350天日照充足,是新能源企業的理想發展地點。

據悉,比亞迪在電動車的布局相當積極,自2013年以來,比亞迪在美國電動巴士市場累計投資約2.3億美元,占美國純電動大巴80%以上市占率。

比亞迪除了進軍美國電動巴士市場,在大陸市場同樣加速布局。在大陸官方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激勵下,今年前8月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已達25萬輛,比美國還多出一倍多,成長驚人。

此外,大陸工信部日前宣告,該部已啟動研究傳統燃油車的退出時間表,將逐步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對於生產電動車的比亞迪堪稱一大利多,亦帶動比亞迪股價大漲。

以比亞迪H股來說,從9月以來更是一路狂飆,由每股46.85港元漲至6日收盤的80.45港元,漲幅相當驚人。

事實上,股神巴菲特早在2008年,比亞迪知名度還遠不如現今時,就已入股投資比亞迪H股,其投資眼光也相當精準。巴菲特曾表示,他看中的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強悍的研發實力,始終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基本信念。

評析
巴菲特看中的是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強悍的研發實力,始終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基本信念。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3: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9 21:06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1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戴森要造電動車了,但業界人士認為它未必能兌現承諾

作者 愛范兒

最近,英國公司戴森(Dyson)宣布一個令人驚訝的訊息──以高級階吸塵器、無葉風扇聞名,現在竟然要做電動車了。據說,Dyson 電動車團隊包括 400 名工程師,且該專案已默默進行了兩年半。不過目前他們只製造了電機,沒有車身,也沒有製造工廠。在汽車工業看來,Dyson 未必能兌現 2020 年推出電動車的承諾。

「這是一個挑戰,因為把汽車推向市場是個長期過程,」一位熟悉電動車製造的業界人士對衛報說,「我們明年將推出一輛電動車,研發是 5 到 6 年前開始的,我們現在一切都就位了(製造工廠、供應鏈、生產人員)。」

除了製造上的挑戰,Dyson 還需面對政府的汽車安全碰撞測試。業界人士說,碰撞測試非常複雜。上市前,每一輛新車必須通過歐盟嚴格的安全碰撞測試。這個過程可能持續幾年時間。

Cardiff 大學汽車工業研究中心的高級講師 Paul Niewenhius 認為,在電動車上,Dyson 可能要走特斯拉路線,即少量生產、高價銷售。不過,Dyson 設定的時間太緊迫了。「有些製造商能在 3 年內製造一輛新車,但是,他們從以前的車型繼承大量技術。英國有許多專注低產量製造的工程師。例如,TVR 能在 18 個月裡造一輛新車。如果 Dyson 是這麼想的,那麼設定的時限可行,但會非常、非常緊迫。如果是你是新入行,走高階路線更簡單,就像特斯拉。」

傳統汽車製造商如豐田、日產、大眾都在開發電動車。製造電池的過程中,在關鍵材料展開爭奪。例如在柴油門事件後,大眾加快了電動車開發步伐,計劃與鈷供應商簽訂協定,保證 10 年內的鈷來源。日產也在購買電池工廠,以確保未來電動車的需求。因此,Dyson 的電動車計畫有諸多挑戰。

一些專家認為,Dyson 會在英國研發電動車,但是會在中國製造,因中國擁有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以及最大的豪華車市場。「我們在哪裡製造電池,就在哪裡製造汽車,」Dyson 說,「遠東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我們想要靠近市場所在,而且我認為,遠東地區對電動車的接受速度快於英國或歐洲。」

問題在於,即使有了合適的技術和政府支援,電動車也未必能獲得成功。特斯拉仍處於虧損狀態。一位了解電動車生產的人說,「特斯拉還沒有掙到一分錢。 進入汽車市場是一件困難的事。特斯拉已做到了,但去年的數字表明,雖然它賣出 7.6 萬輛車,但沒有獲得任何收益。」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

評析
Dyson目前只製造了電機,沒有車身,也沒有製造工廠,Dyson 未必能兌現 2020 年推出電動車的承諾。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3: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9 21:06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大摩上調目標價 特斯拉股價拉風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摩根士丹利汽車產業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看好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前景,將該公司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由317美元一口氣上調至379美元。

受此利多激勵,特斯拉周二股價勁揚3.69%,以355.59美元作收。周三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回吐部分前日漲勢,盤中下挫0.77%,報352.85美元。

喬納斯和其他大摩分析師將特斯拉目標價由317美元大幅上調至379美元,約較周二收盤價高出6.6%。

由於市場擔心特斯拉生產Model 3的速度無法滿足龐大的訂單,令該公司股價近幾日承受壓力。

不過特斯拉長期股價走勢相當出色,今年迄今,特斯拉股價累計大漲約60%,上個月並創下逾380美元的歷史新高。

若將時間拉長,特斯拉股價自2010年底迄今總計飆漲近1,200%,大幅超越同期大盤100%的升幅。

美國汽車龍頭通用(GM)日前發下豪語,預計在未來6年內推出20款全電動車。傳統汽車廠致力開發電動車業務,令市場擔心特斯拉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不過喬納斯並不感到憂心,他認為特斯拉現有的基礎建設架構將在未來幾年形成「重要的區隔」,有助進一步提振股價。

喬納斯在報告中指出,「基礎建設是電動車發展過程中顯而易見的問題,但因為太過棘手而常常被忽略。相較於原廠委託製造(OEM),特斯拉挹注重金投資超級電池廠和全球的充電站。」

分析師估計,特斯拉迄今已投注80億美元於基礎建設,打造數百座服務中心和門市,還有全球最大的電池廠。

喬納斯上周三在美國財經頻道CNBC「Power Lunch」節目表示,當前環境對汽車產業可以說是相當不可思議的時刻,科技公司積極拓展人工智慧和超級電腦領域,促使傳統汽車廠重新檢視業務模式。

評析
特斯拉迄今已投注80億美元於基礎建設,打造數百座服務中心和門市,還有全球最大的電池廠。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3: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9 21:05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預購權 賣家轉手賺3倍 喊價最高4千美元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特斯拉日前坦承旗下平價電動車Model 3遭遇生產瓶頸,交車進度嚴重落後。網路上因而出現銷售Model 3預購權的廣告,開價高達4,000美元,是原先預購金1,000美元的4倍,賣家一轉手便可轉進9萬台幣(3,000美元)。

財經網站MarketWatch報導,分類廣告網站Craiglist已有多位賣家刊登廣告,出售電動車Model 3的預購權,幾乎所有廣告的開價都高於1,000美元,本周喊價最高的是1位舊金山灣區的賣家,標價達4,000美元。

這代表口袋夠深、迫切渴望Model 3的消費者可以去網路上試試看,或許能因此跳過排隊人龍,搶先取得最新平價電動車。不過,這麼做仍有風險。

目前不清楚特斯拉是否容許轉讓行為,不過在Model 3的預購單內容有提及,任何轉讓都須獲得特斯拉允許。消費者若放棄預購可以退費。

特斯拉發言人不願對此作法發表評論。

根據特斯拉網站,如果買家現在預付1,000美元,估計要等1年半才會取得新車。

Model 3定價僅3.5萬美元起。特斯拉7月底首批出廠的新車全數留給自家員工。第3季特斯拉僅出貨260輛Model 3,遠低於執行長穆斯克原先預期。

特斯拉10月初透露,Model 3交車數據令人失望,坦承面臨生產瓶頸,導致量產速度較預期緩慢。穆斯克先前曾預期,Model 3產量在9月底以前提高至1,500台。

特斯拉周四發布自願召回通知,表示2016到2017年生產的Model X SUV車款必須調整座位纜線。

目前特斯拉未接獲任何與此問題相關的意外通報,但經內部測試發現,第二排座位線纜若未調整,在碰撞時可能導致座位向前,容易發生危險,因此決定召回檢修。車主可以將車子交回特斯拉服務中心,或是透過特斯拉行動服務進行維修。

評析
Model 3交車數據令人失望,特斯拉坦承面臨生產瓶頸,導致量產速度較預期緩慢。

 樓主| 發表於 2018-3-9 21: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恐阻礙電動車市場成長 挪威打算開徵特斯拉稅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挪威政府打算針對特斯拉(Tesla)Model X這類重型電動車開徵一次性稅金,藉此緩和電動車滿街跑造成的交通問題,但外界憂心課稅將嚇阻購車需求,讓挪威喪失電動車產業先驅的優勢。

今年9月挪威新車銷售有多達60%來自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主因是政府至今提供的減稅優惠及過路費、停車費補助刺激電動車買氣。但挪威政府近日在明年預算案中提出課徵電動車稅的計畫,將針對重量在2公噸以上的電動車徵收一次性稅金,被外界視為鎖定Model X這類電動休旅車,因而被稱為「特斯拉稅」。

假設新法順利上路,Model X售價至少會增加3.6萬挪威克朗(約13.8萬台幣),最多可能增加8.3萬挪威克朗(約33.2萬台幣)。

挪威電動車協會秘書長布烏(Christina Bu)表示:「新稅是個炸彈,是拿電動車市場做賭注。這對電動車產業而言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將影響消費者購車意願。」

環保意識強烈的挪威一直是電動車產業先驅,且政府先前也訂下在2025年前禁售汽柴油車的遠大目標,但不少人認為挪威電動車銷售快速成長全靠政府補助。以Model X為例,政府補助後價格整整少掉45萬挪威克朗。

挪威政壇近日為了電動車優惠政策的退場時機爭議不下,加上民眾抱怨電動車滿街跑不僅占用公車道,還造成市區交通混亂,使政府萌生開徵電動車稅的念頭。

反對派工黨發言人霍爾思(Andreas Halse)表示電動車雖然零排碳,但在民眾一窩蜂購車的情況下,反而沒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造成都市交通更加擁擠。挪威人愛去山區度假的習慣雖讓電動休旅車大賣,但重達2公噸的電動休旅車卻會損壞道路。

布烏認為挪威電動車市場尚未成熟,假設政府太早取消補助或開徵電動車稅,恐會像丹麥一樣導致電動車銷售下滑。

評析
挪威打算針對特斯拉Model X這類重型電動車開徵一次性稅金,藉此緩和電動車滿街跑造成的交通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18-3-13 15:33: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13 15:40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不把特斯拉當對手」 布隆要走保時捷自己的路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在布隆(Oliver Blume)領導下,豪華跑車廠保時捷(Porsche)持續展現亮眼業績,同時積極發展電動車領域,布隆強調2019年推出首款電動車,是他的第一要務。

布隆2年前接下保時捷執行長,由於事情來得太快,當他回家宣布這件事,家人還以為他在開玩笑。

2015年9月,保時捷母公司德國福斯汽車(VW)爆發創立80年來最大危機,前福斯執行長溫特柯恩(Martin Winterkorn)坦承柴油引擎車的排廢測試數據造假。幾天後,當時的保時捷執行長穆勒(Matthias Muller)臨危受命,接替溫特柯恩擔綱福斯新舵手,穆勒在消息公布前夕,召見當時擔任生產部門主管的布隆,語重心長地說:「明天我會出現在福斯總部沃爾夫斯堡(Wolfsburg),現在這裡交給你了。」

個性低調的布隆形容當時自己的驚訝之情,只靦腆地說:「我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成為執行長。」

他在接掌執行長首周就遇上震撼挑戰,因為一夜之間,他管理的員工數突然增2倍至近3萬人。

儘管如此,布倫領導下保持捷業績不俗。2017年上半銷量成長7%至12萬6,497輛,營業利益勁揚16%至21億歐元,營益率突破18%,平均來說,每輛保時捷售價9.9萬美元,利潤約1萬7,250美元。

正常傳統車廠已感受到特斯拉(Tesla)等新進對手的威脅,保時捷的表現仍然搶眼,在中國的業績成長達兩位數,傲視群雄。

布隆表示:「這個產業不會瞬間改變,你必須清楚掌握這段轉型期。我們對汽車的研究不會停歇。我們清楚我們的核心事業,就是打造非常純粹的跑車。」

保時捷過去5年銷量幾乎倍增,其中兩款休旅車Cayenne、Macan功不可沒,兩者加總占去年近7成的業績。

分析師曾批評德國車廠在電動車革命的發展落後對手,但保時捷卻領先多數德國同業,2年前在法蘭克福車展發表電動概念車Mission E,強調續航里程(充飽1次電可行駛距離)達500公里,在15分鐘內可充飽8成電,預料售價約8.5萬美元,價位接近特斯拉高級車款Model S 100D。

保時捷已投入10億歐元開發Mission E,布隆9月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強調,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讓Mission E順利於2019年量產。

許多媒體記者稱Mission E為「特斯拉殺手」,但布隆堅稱自己不認為特斯拉是對手,「保持捷在走自己的路,我們始終如一,因此特斯拉在做什麼,並不那麼重要」。布隆甚至稱讚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他表示,由於穆斯克推動的創新「震動整個產業」,但他也認為,特斯拉只是電動車革命的「第一步」。

布隆指出,保時捷就像其他傳統車廠,必須持續呈現獲利,這也是特斯拉目前無法達到的目標。特斯拉雖然掛牌上市,但經營模式仍像新創業者,著重於研發支出,「對我們而言,產出利潤是主要目標,但對特斯拉而言不是」。

評析
保時捷就像其他傳統車廠,必須持續呈現獲利,這也是特斯拉目前無法達到的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8-3-13 15:3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趕工關鍵期 特斯拉裁員700人

經濟日報 編譯林筠、林奕榮/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平價款Model 3量產出現瓶頸、需才孔急之際,竟傳出裁員。該公司回應這是年度考核的結果,且多半不是製造部門的人員,裁員是「所有公司都會出現的情況」。

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訪問特斯拉在職與離任員工後,推估上周約有400至700人遭開除,約占總人力的1%至2%。大家都說,裁員之前公司並沒有任何預警。特斯拉回應,此次裁員是公司年度考核後的結果,並堅稱不是裁員。拒絕透露實際解雇的員工數量,但估計人員流動量和去年差不多,並強調多數遭到裁汰的員工來自行政、銷售等製造部門以外的單位。

此時正值特斯拉的關鍵時刻,因為這家電動車公司正努力將佛蒙特州和加州廠的年產量由10萬輛提高五倍至50萬輛,並透過Model 3擴大市場規模。但Model 3的生產目標並未達成,上季只生產了260輛,後面還有超過45萬名已下訂購單的消費者等著特斯拉交車。

特斯拉發言人表示,這次也有一些員工獲得升職和獎金,而大多數的新職缺將再召聘員工。發言人還說,任何公司,特別是特斯拉這種員工人數超過3.3萬的企業來講,年度考核的結果偶爾可能導致員工離職,「特斯拉仍然持續成長茁壯,並在全球各地招募新人力」。

依據加州法令,公司裁撤員工前必須透過工人調整與再培訓通知(WARN)系統知會員工。

評析
特斯拉此次裁員是公司年度考核後的結果,並堅稱不是裁員。
 樓主| 發表於 2018-3-13 15:34: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13 15:39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波蘭攻電動車 拓銷商機大

經濟日報 施懿恬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與蘇聯紅軍先後從西方與東方入侵、瓜分、占領波蘭,華沙被夷為瓦礫廢墟。接著蘇聯共產主義主導波蘭政治與經濟體制,直到蘇聯解體後,波蘭走向民主現代化。

現座落於歐洲心臟地帶的波蘭,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也是琥珀之路和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交通運輸發達。波蘭GDP規模4,700億美元居東歐之首,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達到世界銀行定義高所得國家的低門檻,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高障礙,各方看好在西歐經濟陷入疲態後,波蘭要接班成為歐洲新的成長動力引擎。

波蘭因地理位置緊鄰德國讓它飽嚐戰火紛擾,回到現今,波蘭也因為緊鄰德國,借助德國汽車工業能量與並接收德國能源改革力道,引領波蘭在發展電動車與再生能源方面扮演歐盟明日之星的角色。

波蘭受惠巨額歐盟補助款挹注,2014至2020年期間,在擴大基礎建設、投資科技創新、發展低碳綠能等方面獲得歐盟補助,吸引多方外資加碼加持,成為總體經濟持續發展的優勢後盾。

發展電動車方面,波蘭愈來愈能匯聚外資能量,成為東歐地區的產業領導者。

波蘭能源部設定在2025年前實現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目標,吸引Daimler戴姆勒公司投資5億歐元設立賓士汽車引擎廠、飛雅特動力傳動科技公司擴大在波蘭Bielsko-Biala的工廠、通用汽車投資引擎生產、法國Valeo集團 (各式汽車零組件生產商)擴大其在波蘭Skawina及Chrzanow的工廠。

義大利Brembo (全球煞車系統生產領導者之一)將投資4,000萬歐元開一家煞車盤鑄造廠。

電動車已是波蘭的創新領導產業,也兼具改善都市空氣汙染與推廣低碳運輸的意義。

波蘭.能源政策規劃在2020年前發展核電與綠色能源及開採頁岩石油。

為提升國際環保形象,今年6月2日環境部長 Jan Szyszko宣布,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4)將於明年在波蘭卡托維治舉辦,同時舉辦京都議定書(CMP)及巴黎協定(CMA)簽署國會議,屆時有1.5萬人參加,其中1.3萬人來自全球190個國家代表。

波蘭想利用這次機會推廣波蘭卡托維治的城市行銷,展示波蘭創新的煤礦產,也就是將煤炭經過妥適處理與使用,成為乾淨及對環境友善的燃料能源。

日前波蘭能源部宣布,在2030年前興建完成波蘭第一座核電廠並啟動運轉,規劃在2050至2060年間興建三座核電站。

近年來波蘭積極推動電動巴士,挑戰電動車的整車生產,車輛零配件是台灣有機會與波蘭合作的領域,台灣太陽能模組系統在德國市場飽和後,也可轉往波蘭尋求拓銷商機。波蘭以歐盟新星之姿蓄勢待發時,台灣應該掌握每一次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作者是外貿協會市場拓展處研研員/綠色貿易推動辦公室)

評析
發展電動車方面,波蘭愈來愈能匯聚外資能量,成為東歐地區的產業領導者。

 樓主| 發表於 2018-3-13 15:35: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13 15:38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未來油價可能掉至每桶10美元? 電動車害的

經濟日報 編譯林筠/綜合外電

研究機構Longview Economics執行長華特靈表示,原油價格可能在未來六至八年掉至每桶10美元,因為愈來愈多投資人的目光轉而放在替代能源燃料上。

華特靈認為,明年影響全球原油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可能是明年下半年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華特靈表示,Aramco最好在油價跌到每桶10美元之前趕快上市。

華特靈解釋,他不是基於油價會在未來數周或數個月會如此劇烈下跌才做出上述預測。不過長期來看,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將大大影響油價的走勢,畢竟有70%的石油是用在運輸上。

他說,120年前人們根本沒在用原油,代表原油並非一直是全球經濟的驅動力。重點是某些替代能源正在加快發展速度。

國際能源總署(IEA)12日表示,從2018年全球油市前景看來,油價可能不會再升高。IEA在這份報告中表示,全球庫存增加、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產量增加及石油需求量停滯不前,都可能抑制油價。

評析
長期來看,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將大大影響油價的走勢,畢竟有70%的石油是用在運輸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