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2-17 14: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17 14:10 編輯

轉貼2017年9月2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Nvidia慘遭換角?傳特斯拉將採用英特爾晶片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特斯拉新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nfotainment),傳可能以英特爾晶片取代老伙伴Nvidia,這意謂著特斯拉可能從此與Nvidia分道揚鑣。

據外電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特斯拉剛量產的Model 3與新版Model X、Model S,未來都將採用英特爾開發的Infotainment晶片,消息真實性有待查證,但特斯拉與Nvidia對此都拒絕發表評論。(businessinsider)

Nvidia目前也是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晶片的供應商,但可能也維持不久了。CNBC日前報導指出,特斯拉擬與超微合作開發自駕車晶片,藉以降低對Nvidia的依賴。儘管超微晶片代工廠GlobalFoundries後來否認有此一事,但無風不起浪,特斯拉與Nvidia關係是否生變值得觀察。據BusinessInsider報導,特斯拉、超微亦不願對此事發表評論。

另外,特斯拉過去原本採用Mobileye開發的自駕車晶片,去年七月未續約才中斷。不過Mobileye今年三月已被英特爾收購,不排除Mobileye與特斯拉亦有重修舊好的可能。

評析
特斯拉擬與超微合作開發自駕車晶片,藉以降低對Nvidia的依賴。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2-17 14:08: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17 14:10 編輯

轉貼2017年9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吸塵器霸主 戴森進軍電動車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在汽車業迎接激烈變革之際,英國老牌家電大廠戴森(Dyson)宣布進攻電動車領域,目標是在2020年發表先進電動車。

以吸塵器、烘手機等家電聞名的戴森,過去20年來一直致力研發電池科技。戴森過去兩年從寶馬(BMW)、Aston Martin與特斯拉等汽車大廠製造部門招攬人才,成立由400位工程師組成的自駕車小組,打算挾研發之力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領域取得優勢。

戴森創辦人戴森(James Dyson)27日宣布,公司將斥資20億英鎊(26.86億美元)投資汽車與電池科技,並預期自駕車事業的成長規模很快就會超越旗下其他事業體。戴森表示,雖然電動車市場競爭者眾,他預期這項投資最終將帶來獲利。

根據計畫,戴森將投入10億英鎊研發電池科技,另外10億英鎊則用於設計與製造,期待未來推出的車款能讓巨額投資值回票價。戴森未來幾個月將決定要在英國或亞洲地區製造電動車,並與供應商完成談判。

戴森相信,自身的固態電池技術(solid-state battery)將是與其他汽車業巨頭競爭的關鍵。固態電池的能量優於傳統鋰電池,充電時間也更短。日本汽車巨頭豐田先前也表示要在2020年代推出由固態電池驅動的電動車。

AlixPartners顧問公司汽車業主管伯格鮑姆(Andrew Bergbaum)表示,戴森預計在2020年推出自家電動車的時程表「十足野心勃勃」,但他預期,戴森可能得先挺過數年虧損,才能回收投資。

戴森正好選在全球車商面臨商業模式挑戰之際進入電動車領域。大型車商既面臨投資電動車與自駕車技術的必要性,也必須考量共乘風氣影響大城市汽車購買意願的可能性。

評析
戴森正好選在全球車商面臨商業模式挑戰之際進入電動車領域。

 樓主| 發表於 2018-2-17 14: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銷量 後年三級跳

經濟日報 編譯林昀嫻/綜合外電



摩根士丹利表示,二○一九年底前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上路的電動車數目,將是目前的三倍,到二○四○年更達一百倍,這不僅對投資人帶來某些暗示,也對特斯拉服務和充電的基礎設備造成潛在的挑戰。

財經網站CNBC報導,大摩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表示,全球將有更多的特斯拉電動車上路,今年底前全球已上路的特斯拉電動車數將攀抵近卅萬輛,明年再增近八成至五十三點一萬輛。

喬納斯預估,到二○二三年初,特斯拉車數將是今年底的十倍,到二○四○年將達約一百倍,攀抵近三二○○萬輛。

喬納斯表示,「投資市場能見證單一車廠有如此高成長的上路車數,已是好幾個世代以來首見。」

當然這也意味特斯拉的充電和服務基礎設備將受考驗,特斯拉已積極擴增這些設施,以滿足需求。

若干客戶曾抱怨特斯拉服務站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外包商經營的服務站。在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也出現車輛壅塞,以及駕駛粗魯行為等問題。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表示,將會處理這項問題。

特斯拉先前宣布,今年全球超級充電站數將倍增。特斯拉近期也在美國芝加哥和波士頓市區設立首批「市中心」超級充電站。

不過,特斯拉電動車的數目激增,也將讓特斯拉得以取得龐大資料。喬納斯預測,到二○二三年或二○二四年,特斯拉每日取得的里程資料將約一億英里,可讓特斯拉在自駕和移動服務的新興領域更有競爭優勢。

評析
特斯拉電動車的數目激增,這也意味特斯拉的充電和服務基礎設備將受考驗

 樓主| 發表於 2018-2-20 15:19: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28日《萬寶週刊》1248期,供同學參考

大陸新能源車的大未來

【撰文/HK約瑟夫】

標普調降陸、港主權評等,壓抑兩地股市,但大陸未來可能全面停止燃油車,新能源車未來大商機成陸港股新焦點。

A股不懼降評
穆迪(Moody's)在5月24日調降大陸主權債信評等,同步調降香港債信評等;大陸信用情勢影響香港為主因。但陸、港信評被調降後,A股及人民幣仍股匯雙升,上證指數大漲超過10%;恆指也由5月24日收盤25428點最高也上漲超過28000點。

9月21日標普(S&P)也調降大陸長期主權信用評等,認為強勁信貸增長增加經濟金融風險,連帶調降香港債信評等,為18連來首次。兩大信評機構都認為大陸金融泡沫為最大風險,但人民銀行開始去金融槓桿,防範信貸擴度擴張,標普、穆迪降評,A股利空不跌;A股「慢牛」行情的品質持續提升。如大陸央企領頭混改、地方國企迅速跟進將,國企加速深化改革。

另外,目前滬深兩市融資餘額接近1兆人民幣,市場交易活絡度提升,投資者對後市看法偏樂觀;加上養老金加速進場、A股納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至9月18日已經2次鬆綁股指期貨相關合約交易保證金與調降平倉交易手續費,官方維穩偏多心態,國際信評機構降評,未改變慢牛走勢。

新能源車成新熱點
標普降評及蘋果(AAPL)新機銷售疑慮,使港股短線疲弱,但新能源車政策大變革,成為新焦點。近期大陸工信部及相關部門制訂管理辦法,要求改善傳統汽車節能水準,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研究對傳統能源汽車停止產銷時程表。發改委在近期提出行動計劃,新能源車及電動車合體,大陸車市將迎向大未來;另外,官方可能取消自貿區內外資對電動車業務持股限制,允許外國企業獨資建立電動車業務,最快明年推出。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陸已為全球最大產銷市場,去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目前已宣布禁售傳統能源汽車的國家包括挪威(2025年)、荷蘭(2025年)、印度(2030年)、德國(2030年)、法國(2040年)及英國(2040年),預估全球在2025〜2030年,純電動車經濟效益將超過燃油車,大陸新能源車政策將浮現,有利於產業鏈資本支出與產品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長期發展樂觀,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01211.HK),及電池上游材料商洛陽鉬業(03993.HK)長期商機佳。

比亞迪、吉利受惠大
比亞迪股份(01211.H K)是大陸最大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業務還包含二次充電電池、太陽能,汽車及手機組裝與相關零組件;未來大陸及其他各國新能源車新政策,使比亞迪電動車電池及整車業務迎來長線商機;近期摩根大通更認為比亞迪可能成為2018年黑馬股,股價上看100元港幣;該公司新聘Audi汽車前設計總監,新款「宋MAX」將於9月底推出,新車訂單看俏,明年還將推出4款新車;今年第4季至2019年展開新一輪產品更新周期,預估2019年銷量可較今年翻倍;比亞迪汽車銷量有機會複製吉利汽車(00175.HK)於2015〜2017年成長模式,加上新能源汽車成長潛力,市值成長可期,有機會成為第2檔汽車恆指新貴。

吉利汽車過去3年獲利及市值高成長,成為大陸民營汽車龍頭,也是恆指成份唯一汽車股;吉利於2010年收購VOLVO汽車全部股權,並取得技術移轉,快速提升技術與量產品質,新車效益持續提升與市占率擴大,預估2018淨利突破100億人民幣,2019年更超過150億元,為2016年3倍。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48期】

評析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陸已為全球最大產銷市場,去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
 樓主| 發表於 2018-2-20 15: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28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印菲電動車商機現 貿協組台灣聯盟搶攻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馬尼拉28日電

電動車風潮湧現,看好未來商機,貿協董事長黃志芳今天表示,將邀集國內電動車相關業者組成台灣產業聯盟,搶攻印度和菲律賓市場;同時,也會和工研院電動車專案小組討論對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率團前往菲律賓馬尼拉,參加29日所舉辦的「2017菲律賓台灣形象展」,今天把握機會和菲律賓電動車協會(eVAP)主席(Rommel Juan)及其成員進行商機會談,協助台商進軍菲國電動車市場,搶攻商機。

貿協馬尼拉台貿中心專員范光陽簡報說明,吉普尼車(Jeepney)為菲國常見的交通工具,但已過時且會製造很多空氣污染,菲國政府計畫明年一月起要汰換,光是馬尼拉地區就有20萬輛,至少有2萬輛車在未來6年內要轉為電動車,是可預見商機。

范光陽指出,菲國電動車分為車輛和充電站兩個系統,其本身缺乏相關技術和能力,台灣相較日本和中國大陸具有技術和價格優勢;另外,菲國政府電動車並無制定標準,若台灣可獲得系統制定權力,未來台灣產業供應鏈即可進入菲國市場。

菲律賓電動車協會成員指出,菲國政府是認真要發展電動車,但現在幾乎什麼都缺,包括電動車軟硬體系統和設備,以及標準規格都沒有,希望能和台灣相關技術專家進行技術交流和研討。

對此,黃志芳會後受訪表示,新南向國家中,新加坡和泰國的電動車政策都已制定,目前就屬印度和菲律賓的商機最大。

其中,印度已規劃在2030年將禁止燃油車,為其電動車推展願景,印度電動車協會年中接觸貿協,提出希望貿協能組織電動車業者協助合作、發展,現已組成台灣電動車產業聯盟,預計11月率隊前往印度深度洽談。

黃志芳說,觀看菲國電動車發展現狀和印度相近,仍處法規制定階段,台灣掌握電動車馬達、電池材料和車控系統等三大重要元件,但較缺乏整車成品經驗,所以將複製印度模式,以組成台灣隊的產業聯盟整合方式,共同開拓新南向電動車市場。

他指出,回台後將和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動車專案小組討論,也會與台灣業者商量組成聯盟,針對個別國家所需的規格和產品問題,做進一步合作,台灣所擅長的智慧汽車和智慧交通系統,也會提供給菲律賓參考。

評析
新南向國家中,新加坡和泰國的電動車政策都已制定,目前就屬印度和菲律賓的商機最大。
 樓主| 發表於 2018-2-20 15:20: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股市空頭大師查諾斯看衰特斯拉

經濟日報 記者任中原╱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股市空頭大師查諾斯(Jim Chanos)表示,特斯拉「結構上便賺不了錢」,資本結構「槓桿比率太高」。

查諾斯指出,特斯拉三年前曾假定今年可以賺錢,但現在又假定2020年能轉虧為盈;可能到2019年時又會說2025年才能賺錢」。

他表示,特斯拉在自駕車科技上落後對手,因而推出Model 3來安撫投資人;旗下的SolarCity太陽能公司一年約掏空投資人10億美元。

查諾斯指出,特斯拉目前將面對最大的障礙,就是一些坐擁現金的車廠將與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上一搏;「現在特斯拉將面臨財務良好且能賺錢的競爭對手」。

評析
特斯拉目前將面對最大的障礙,就是一些坐擁現金的車廠將與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上一搏
 樓主| 發表於 2018-2-20 15:20: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0 15:21 編輯

轉貼2017年9月29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免稅4年 帶動產值949億

張語羚、陳鷖人/台北報導



行政院昨釋電動車利多!行政院會昨(28)日拍板《使用牌照稅法》,電動汽車免徵牌照稅再延長4年,並擴大電動機車納入免徵牌照稅範圍,兩者同步於明年初上路,預計施行至110年底止。估將有5,795輛電動汽車、17.1萬輛電動機車使用者受益,帶動周邊產業產值上看949億元,而稅收增加8億元。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表示,為鼓勵民眾使用低污染車輛,扶植國內電動車輛相關產業並建構永續發展環境,將免徵牌照稅範圍納入電動機車,由現行電動汽車擴大為電動機車外,並延長地方政府得免徵牌照稅之期限至110年12月31日。

電動汽、機車產業將擴張
財政部次長吳自心表示,電動汽車、機車發展是國際趨勢,且歐洲國家如挪威已宣佈2025年禁止燃油汽車銷售,荷蘭則是2025年零碳排放汽車才能銷售, 英國、法國、德國等從2030年都要完全禁止燃油汽車,預估未來電動汽車、機車產業將全面擴張。

電動汽車早在101年便實施免徵牌照稅3年,104年再延長3年,即將於明年1月5日到期,前後共六年。昨行政院拍板再延長4年,連同電動機車免徵4年,都於明年1月上路。

吳自心表示,電動機車過去技術未成熟多為小馬力,原本就在免稅範疇,僅有27輛電動機車課稅,這次免稅措施估有17.1萬輛使用者可在4年內受惠。這次調整電動機車稅額級距,英制馬力20.19hp以下一律免徵牌照稅,20.20~40.03hp徵收800元,最高114.12hp課7,120元,共有6大級距不等稅額。

電動汽車免稅實施5年多以來,僅有929輛車獲得免稅,未來電動汽車發展也逐步走向成熟、市場化階段,經濟部估未來3年將有5,795輛使用者受益。

經濟部也將祭出多項措施
為推廣電動汽機車的發展,不只祭出稅負為誘因,經濟部決研擬多項措施,電動汽車將以輔導輸出為主,電動機車將先協助統一規格。

目前電動汽車數量有1千多輛,經濟部官員表示,電動汽車技術發展較成熟,電動小客、貨車未來重點是輔導業者提升整車及關鍵零組件技術;電動大客車則會輔導產業向外輸出,目標輸往日本、美國和歐洲,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

電動機車推廣方面,經濟部研擬「電動機車發展方案」明年起5年投入70億元,累積銷售目標26.6萬輛,帶動500億元產值。官員表示,全台電動機車數量已達8.2萬輛、電動汽車也有1,089輛,目前都照計畫進行,至2021年底,電動汽車有望達5,795輛、電動機車達17.1萬輛。

評析
電動汽車免徵牌照稅再延長4年,並擴大電動機車納入免徵牌照稅範圍,兩者同步於明年初上路

 樓主| 發表於 2018-2-20 15: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0 15:25 編輯

轉貼2017年9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富田新引擎 將引爆產業革命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特斯拉(Tesla)主力馬達供應商富田電機傳捷報,耗時四年研發,成功將電動車動力系統的馬達、驅動器及差速器「三合一」,打造獨步全球的電動車「標準引擎」,除讓現有電動車更輕、更快、續航力更好外,也能加速車廠推出新款速度,將全面顛覆電動車現有生態。

富田董事長張金鋒表示,過去電動車動力系統包括馬達、驅動器及差速器等三項組件,體積大且笨重,嚴重影響行駛效率;有效將上述三項組件合而為一後,空間、重量、成本都減少三分之一,未來電動車動力效率和續航力都更為提升,安全性也更好。

該產品尚未發表,但訂單已蜂擁而至。張金鋒說,主要合作夥伴特斯拉,歐系、日系及大陸車廠均興趣濃厚,已搶先排隊爭取「先期導入」訂單,因為產能有限,「我們還得挑挑客戶」。

富田三合一電動車動力系統一口氣推出小車和中、大型房車三種產品,適用所有轎車車型,10月9至11日將在第30屆德國世界新能源電動車展公開發表,明年下半年量產出貨,初期年產能規畫100萬組,未來擴產想像空間寬廣。

為因應先期訂單,富田竹科銅鑼園區新廠首期工程近期完工,並啟動第二期建設。張金鋒相當看好未來前景,他說,2040年會有一半是電動車,以銅鑼園區滿載量100萬組來看,商機相當廣闊,「未來電動車百分之一千會用我們的系統!」

評析
富田成功將電動車動力系統的馬達、驅動器及差速器「三合一」,打造獨步全球的電動車「標準引擎」

 樓主| 發表於 2018-2-20 15:22: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0 15:24 編輯

轉貼2017年9月29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陸攻新能源車 擴大車企參與

經濟日報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



攸關車企准入門檻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工信部昨(28)日正式發布,門檻從年產5萬輛降為3萬輛,將有更多車企受到影響,積分考核則延後一年至下一年度。這項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新政,將從2018年4月起上路。

從2013年開始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今年起逐漸退場,取而代之「雙積分」政策明年4月上路。

「雙積分」政策是對企業的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積分實行併行管理,也就是汽車製造商除了需要降低燃油消耗來獲取油耗正積分,還必須出售足夠數量的新能源汽車才能獲得相應的新能源積分。

華爾街見聞報導,「雙積分」新政策,將車企准入門檻從草案原本設定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由5萬輛降為不滿3萬輛的企業,不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

這意味納入考核體系的車企數量增多,促使更多乘用車企業加入新能源汽車生產。

除了擴大了考核範圍,也延後了考核時間一年至2019年,同時規定了積分的結轉使用方法。

其中,對於「雙積分」的考核時間,辦法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2021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由工業和資訊化部另行公佈。

另外,積分的結轉使用則規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結轉後續年度使用的,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結轉,結轉有效期不超過三年。2018年度及以前年度的正積分,每結轉一次,結轉比例為80%;2019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正積分,每結轉一次,結轉比例為90%。

大陸推進新能源汽車,從原本的補貼,到雙積分,最大的差別,就是實施雙積分後,對車企升級發展新能源汽車就將會變成硬性要求。在壓力下,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需要儘快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投入,以滿足雙積分的要求。

雙積分上路,車企就必須發展新能源車,必須明確電動化的技術路線。也因此,因應雙積分,大陸汽車市場正掀起新一輪合資設廠的跟風。包括大眾與江淮合作開設新能源汽車工廠、福特與眾泰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透過合資公司企業內部正負積分互相沖抵,在市場找捷徑。

評析
大陸推進新能源汽車,實施雙積分後,對車企升級發展新能源汽車就將會變成硬性要求。

 樓主| 發表於 2018-2-24 15: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3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中國擬禁售燃油車 元首座駕拼純電

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英、法等歐美國家不久前才宣布長遠禁售內燃機引擎汽柴油新車計劃,中國政府工信部也表示開始研擬禁售傳統燃油汽車,引發汽車業一陣恐慌,官媒新華社趕緊幫忙澄清,「啟動研究不代表將禁售」。

無獨有偶,生產中國元首座駕的紅旗品牌傳出將專注生產電動車。據第一財經報導,紅旗所屬一汽集團的董事長徐留平初步規劃,紅旗以後只做電動車,傳統車交給一汽奔騰去做,徐留平預備將紅旗打造成中國第一個只做電動車的品牌。

新華社指出,中國同世界很多國家一樣,正在啟動對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表的研究工作,但這並不代表就將禁售,是否禁、何時禁、如何禁還有待研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也指出,即便未來有可能禁售,也是針對純燃油車。未來很長時間,車輛動力供應還是以內燃機為主。

董揚在工信部吹風會上表示,有關「是否要禁售燃油車」一事,需要經過經濟、能源、減排、市場等多因素的考慮,並非僅是排放一個維度。一些國家推出相應的計畫,也是考慮到企業、政治、環境等多訴求。在一些國家提出的禁售計畫裡,並不包括混合動力汽車。

評析
中國開始研擬禁售傳統燃油汽車,但這並不代表就將禁售,是否禁、何時禁、如何禁還有待研究。
 樓主| 發表於 2018-2-24 15: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9月30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跟三星SDI買電池

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南澳洲去年受暴風襲擊,再生能源儲存系統受損造成大停電,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今年3月允諾要在當地建造全球最大鋰電池儲能設備,並誇下海口能在簽約百日內完成,否則免錢。

特斯拉周五與南澳洲政府、法國風力發電業者Neoen簽約,正式開始倒數。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為了實現百日裝機完成承諾,特斯拉意外選用南韓三星SDI生產的鋰電池,沒有尋求既有合作夥伴Panasonic支援。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特斯拉找上三星SDI主因該公司具備產能餘裕,能輕鬆供貨,特斯拉既有合作夥伴Panasonic電動車電池訂單滿手,未能拿下特斯拉南澳洲電池訂單,對該公司來說不啻為一大打擊。

除南澳洲外,特斯拉致力在各地推廣其大型能源儲存設備,隨著生意愈做愈大,未來有可能更仰賴三星SDI過剩的產能來滿足需求。台灣等許多曾經歷大規模停電的國家,都考慮採購特拉的鋰電池儲能設備。

科技部長陳良基8月中曾表示,特斯拉利用鋰電池協助澳洲、加州儲能技術,「我們有高度興趣」,擬與特斯拉洽談儲電解決方案。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南澳洲政府在馬斯克拍胸脯保證後下單,訂購全球最大的鋰電池儲能設備,容量高達10萬千瓦,足以供應3萬家庭所需。

評析
特斯拉致力在各地推廣其大型能源儲存設備,未來有可能更仰賴三星SDI過剩的產能來滿足需求。
 樓主| 發表於 2018-2-24 15:14: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4 15:17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Model 3傳生產進度落後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本周可能公布上季交車情況,但投顧業者Baird預測,Model 3的交車量可能達不到預估的500輛左右,大約只有300至400輛,股價恐隨之走軟,但Baird仍看好其前景,認為只要下跌就是買點。

MarketWatch網站報導,特斯拉本周可能公布第3季交車量,特斯拉先前宣稱,第4季將大幅提高Model 3產量。

Baird分析師指出:「我們認為,第3季將是Model 3提升產量的最大挑戰;我們預估,Model 3的生產進度可能落後幾周,無法達成第3季生產1,500輛的目標。」但分析師強調,即使把特斯拉價今年來共已上漲60%納入考慮,「一旦股價因產量提升的小幅延誤而下滑,我們將買進」。

據FactSet訪調的分析師預估,特斯拉第3季總交車量為2.6萬輛,Baird分析師則稍微樂觀,預測特斯拉的交車量為2.64萬輛,其中Model S為15,100萬輛 、Model X運動休旅車10,800輛、Model 3為500輛。

特斯拉與美國其他車廠不同,並未公布每月交車數量,因此每季的交車量成為市場密切關注的銷售狀況指標。

股市空頭大師查諾斯(Jim Chanos)日前表示,特斯拉「結構上便賺不了錢,槓桿比率太高」,並將面臨財務良好且能賺錢的競爭對手。但Baird的分析師認為,特斯拉的股價如果因為提升產量延遲而下跌,他們將會買進。

評析
特斯拉與美國其他車廠不同,並未公布每月交車數量,因此每季的交車量成為市場密切關注的銷售狀況指標。

 樓主| 發表於 2018-2-24 15:14: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4 15:16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品牌大咖轉彎…讓用戶覺得「酷」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MarketWatch報導,吸塵器製造商戴森(Dyson)準備在2020年開賣電動車,超跑大廠Aston Martin宣布打造豪華潛艇,墨西哥捲餅連鎖店Taco Bell推出一系列瞄準年輕族群的服飾,這些轉換產品類型的舉動究竟是出自於什麼考量?

專家指出,戴森、Aston Martin和Taco Bell都明白,擁有暢銷產品很重要,但讓顧客覺得品牌能與時俱進也很重要,尤其在消費者熱烈討論無人機、Space-X和iPhone X的時代,品牌必須跟得上市場預期,不可因既有產品的成功而自滿,也不能畏懼冒險嘗試新事物,否則可能得付出代價。

戴森表示,投入電動車市場,是希望有助於環保。Aston Martin在電機工程和科技方面有其歷史淵源,內部研究發現富豪客戶除超跑外,對豪華潛艇也感興趣。Taco Bell則與年輕時裝品牌Forever 21共同展示印有「活潑字樣」的限量版上衣、連體衣和連帽衫,鞏固核心客群。

紐約顧問公司Retail Doctor執行長費布斯表示,突然改變方向的策略有時可行,特別是在很了解目標客群需求的情況下,「你希望顧客會說:『他們在做什麼?好酷!』而不是:『他們在做什麼?真沒sense。』」

戴森多年來在技術上推陳出新,把居家常用的吸塵器和吹風機轉變成時髦產品,挾著數十年來在電動馬達、電池方面的專業能力,躍入電動車市是合邏輯的一步。

切換產品跑道成功有許多前例可循。Netflix早年把電影DVD寄給訂戶觀賞,現已轉型成為線上串流影音領導品牌。高樂氏(Clorox)昔日僅以漂白水著稱,後來產品陣容擴及寵物、浴廁和殺菌消毒用的清潔紙巾。

但費布斯說,若過於偏離核心事業路線,可能冒著品牌被稀釋和顧客流失的風險。

評析
轉換產品類型的舉動,若過於偏離核心事業路線,可能冒著品牌被稀釋和顧客流失的風險。

 樓主| 發表於 2018-2-24 15:15: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2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面對環保法規 各大車廠擁抱電動車

聯合報 記者陳威任╱綜合外電報導

面對可預期的能源問題及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各大車廠在日前剛落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中,發表不少電動車款,可預期在未來十年內,電動車的選項將越來越多

昔日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印象,多半停留在價格不斐,加上充電站等基礎建設遠不如加油站方便,純電行駛里程不足等問題,都讓消費者裏足不前。但是在電動車趨勢不可擋的情況下,除了許多國家針對燃油車訂出落日時間外,汽車品牌也針對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訂出目標。

其中,Volkswagen執行長穆勒保證在2025年之前,將打造50款純電動車及30款油電混合車。在今年法蘭克福車展中即推出全新I.D.Crozz II概念車,一款純電的跨界休旅車,最高續航里程約500公里。此外,官方宣布其首款純電動車將在2020年推出,預計設計為傳統的五門兩廂車型。

BMW於2011年成立子品牌BMW i,並喊出BMW集團將在2025年前推出12款電動車和13款油電混合車。而在今年法蘭克福車展,BMW i除了推出全新改款新年式的BMW i3外, 並同步推出更具運動感、實力更強悍的 i3S 全新車型。

此外,也同步展演BMW i旗下第3款作品i Vision Dynamics概念車,碩大的雙腎形水箱護罩,搭配銳利如刀鋒的頭燈設計,讓這台車充滿未來感,雖然仍只是概念車階段,但預期未來在經過調整後,將有機會成為市售電動車款的一員。

Mercedes-Benz旗下的電動車子品牌 EQ,也在今年法蘭克福車展推出小型三門掀背車Concept EQA及採用全球首創的雙電池供電系統的插電式複合動力車款GLC F-Cell Concept。

評析
面對可預期的能源問題及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各大車廠也針對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訂出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8-2-27 14: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7 14:14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政府領軍 打造電動車產業聚落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不久前宣示,中國政府未來將會終止生產與銷售石化燃料車輛,政策導入的時間正在規劃;美國紐約時報與日本日經新聞皆大幅報導此一訊息。當美國與日本都在關注中國電動車產業的未來時,台灣能否抓住機會,而不自外於這波浪潮。

其實不只中國,電動車時代已是世界趨勢。英國和法國已經宣布,在2040年前禁止汽油與柴油車的銷售。而在印度,柴油車與汽車是僅次於煤炭火力發電的第二大空氣汙染源,因此印度政府也宣布,希望在2030年之前,讓國內發售的新車都是電動車。

中國將限制傳統的內燃式引擎車生產,除了有解決嚴重空氣汙染的動機以外,也有發展中國汽車產業的目的。中國自從開放外資與中國企業合資進入大陸市場後,中國汽車廠並沒有如預期的得到技術轉移,到目前為止中國汽車業還是外資獨霸。然而,電動車的動力構造較傳統汽車簡單,因此中國車廠就有機會在這個新戰場與外資一決勝負。目前,中國電動車市占率最高的,就是大陸企業比亞迪。

去年中國的電動車銷售量約為50萬台,而在今年4月中國政府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約700萬台。

面對這個龐大市場,世界大廠都已經相繼投入資源。中國的汽車整車市場中,台灣企業的存在感很低,這場電動車大戰,台灣企業有機會嗎?去年我國汽車零件業產值1,921億元,首度高於汽車整車業的1,906億元。與2011年比較,汽車零件業產值增加6.5%,汽車整車業卻衰退6.2%。汽車零件業的成長動能,來自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及大陸自有品牌車OEM組裝零件需求,這就是台灣的機會。

儘管台灣整車廠在全球市場並無斬獲,但零組件廠在電動車領域的存在感很高。Tesla從草創期到現在,都與台灣企業密切合作,而許多大陸車廠在發展過程中,都是依靠台商的零組件供給來提升其產品品質。一旦這些中國本土企業進入電動車的生產,台商也將會是其重要的零組件供應商。

但是台灣政府對於電動車發展,幾乎無所作為,台灣中小企業都是靠自己的研發製造能力,在全球的電動車市場中,找到生機。政府應該有積極作為,發展電動車產業鏈,帶領台灣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政府的第一步,就是放棄保護整車廠。政府長期以高關稅保護整車廠的結果,是台灣在世界汽車產業毫無競爭力。因此未來電動車產業的重點在於培育零組件廠,政府可以制定辦法,鼓勵世界大廠來台設立組裝廠,形成產業聚落;或者設定進口電動車,採用台灣產零組件到達一定比例,就可以降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

再者,就是引導民間資金投入電動車充電樁的設立。目前電動車的續航力,已經輕易突破300公里。以充電樁快速充電,約半小時就可充滿一半電池,加上台灣西部交通便利,高速公路每十公里就有一個交流道,因此台灣非常適合發展電動車。政府可用發展民營加油站的方式,鼓勵民間設立充電樁,由台電供電,政府設定充電樁電力販售價格,其利潤空間讓民間有誘因。

政府應該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讓台灣成為世界電動車密度最高的環保之島,不但可以讓台灣成為全球的零組件生產重鎮,同時也帶動另一波經濟成長。

最後,日本已經逐漸發展出家用太陽能發電與電動車一體化的次世代能源系統。以家庭太陽能發電,或者深夜的用電離峰為電動車充電,在白天的電力高峰期,電動車的大電池,就可以做為備用電源。才剛歷經大斷電的台灣,從穩定電力供給的角度,普及電動車也有非常高的價值。

評析
當世界都在關注電動車時,政府應該有積極作為,發展電動車產業鏈,帶領台灣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

 樓主| 發表於 2018-2-27 14:10: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7 14:13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仍是賠本生意!車廠配合政策搶推、供需恐失衡

記者 陳苓 報導



電動車聖光罩頂,車廠若不投入研發似乎就輸人一截。問題是目前市場對電動車需求不大,就連特斯拉都尚未能從電動車獲利,傳統車廠又搶瘋狂進,也許會導致供需失衡。

Business Insider、ZeroHedge引述外媒報導,特斯拉燒錢速度再破新高,今年第二季燒掉了12億美元,平均每天用掉1,300萬美元。過去六年來,該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多為負值,而且錢越燒越兇,一再刷新紀錄。去年特斯拉電動車銷售創新高,營收達70億美元,但是仍虧損6.75億美元。

傳統車廠也好不哪去,通用汽車(GM)每賣出一輛Chevrolet Bolt電動車,就虧損9千美元。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的Fiat 500電動車,每賣一輛就損失2萬美元,該公司執行長Sergio Marchionne高呼,電動車行銷應奠基於消費者需求,而非政策誘因。

儘管電動車無利可圖,傳統車廠仍蜂擁投入電動車市,估計到2022年,全球將多出將近50款純電動車。電動車仍是新市場,去年電動車在美國市佔不到1%,在中國和英國的市佔約為1.4%,過多新車款會讓電動車市變得極度擁擠,而且也沒有證據顯示有龐大的消費者需求。

為什麼車廠願意做賠本生意?原因是全球最大車市---中國,目標在2030年減少廢氣排放,改善空污,車廠必須生產一定數量的環保車,才能繼續出售傳統汽車。通用和飛雅特克萊斯勒的銷售主力都是休旅車和貨卡,必須投入電動車,才能保住傳統搖錢樹。

ZeroHedge指出,電動車市缺乏需求,持續虧損,此種情況下又大量增加供給,從經濟學原理來看,並非良策。

評析
目前市場對電動車需求不大,就連特斯拉都尚未能從電動車獲利,傳統車廠又搶瘋狂進,也許會導致供需失衡。

 樓主| 發表於 2018-2-27 14:10: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美研究:鋰電池添瀝青混材質可快速充電

中央社 洛杉磯3日專電

美國萊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鋰電池添加瀝青及混合材質成分,充電速度可提升10至20倍,新款電池的電量由零至充飽,可能5分鐘就可完成。

電池如何快速充電又不會導致過熱、燃燒,甚至爆炸,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的方向。

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教授屠爾(JamesTour)與研究團隊研發的鋰電池充電成果,刊載於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ACS Nano期刊,新質材可讓充電速度較現有的鋰電池快到10至20倍。

屠爾領導的團隊使用未經處理的天然瀝青(Gilsonite),並與導電材質石墨烯奈米帶(GrapheneNanoribbon)混合材質,將可解決鋰電池充電需時過長與過熱等問題。

研究團隊把這款複合材料,附著於鋰金屬生成陽極,並以硫化碳生成陰極,完成瀝青鋰電池,經過500多次的充電與放電實驗,發現新電池充電速度相當快。

相較於鋰電池充飽電時間以小時計,屠爾和團隊研發的瀝青鋰電池,因電流密度每平方公厘可達20毫安培(20mA),充電速度較現有的鋰電池快10至20倍不等,也就是說不到5分鐘就可充飽。

此外,由於鋰電池的正極常見樹突(Dendrites),並且會擴散於整個裝置而蔓延至負極,如此將造成電池短路而燃燒或爆炸;但添加瀝青的鋰電池可抑制樹突的生成,使鋰電池的性能更穩定。

評析
電池如何快速充電又不會導致過熱、燃燒,甚至爆炸,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的方向。
 樓主| 發表於 2018-2-27 14: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2-27 14:12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通用2023年前 擬推20款全電動車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汽車龍頭通用(GM)看好電動車的前景,周一宣布將在2023年前推出20款全電動車或氫燃料電池車。

通用產品開發部門主管羅伊斯(Mark Reuss)周一在記者會表示:「通用相信全電動車的未來。」通用承諾推升電動車的使用率和接受度,不會犧牲客戶要求的汽車性能。

通用周一向外界預告其電動車展望,激勵當日股價收盤勁揚4.4%,升抵紀錄新高42.16美元,改寫前次於2013年12月20日締造的新高水準40.99美元。周二美股早盤,通用股價大漲3.44%,報43.6美元。

此外,通用將在未來18個月推出2款以全電動車Chevrolet Bolt為基礎的車款,同時計畫在2020年開始生產商用或軍用氫燃料電池車。

羅伊斯表示,未來18個月將推出的2款全電動車可能是休旅車,或是更有運動風的車款,目標是迎戰特斯拉(Tesla)平價版的電動車Model 3。

Bolt是通用於2016年12月推出的首款全電動車,主要鎖定中階市場的客戶,該車款現在面臨來自Model 3的激烈競爭。Model 3的定價為3.5萬美元,Bolt的售價接近3.75萬美元。

通用亦承諾將在美國增設快速充電站,美國目前共有1,100座由企業和政府設置的快速充電站。通用表示不會禁止其他車廠的電動車使用其充電站,暗諷特斯拉現行的做法。特斯拉目前在全球有951座快速充電站,僅供特斯拉車主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搶在主要對手福特(Ford)發表業務計畫的前一天,發布電動車願景,值得玩味。福特周二宣布成立一個專門小組,旨在加速全球電動車的發展。

評析
通用看好電動車的前景,宣布將在2023年前推出20款全電動車或氫燃料電池車。

 樓主| 發表於 2018-2-27 14: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歐盟籌建「空巴級」大電池廠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歐盟執委會正籌劃邀集歐洲企業採取「空中巴士」模式,推動業界合作開發電池科技,與美國及亞洲電池業者一拚高下。歐盟最多可提供22億歐元(約26億美元)基金支持這項計畫。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執委會副主席謝夫卓維奇(主管能源事務)將於11日召開企業主管高峰會議,出席的化工業者有德國巴斯夫及比利時化工商索爾維(Solvay),汽車業者有福斯、BMW、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及雷諾,電池業者則有法國薩夫特(Saft)及正在設廠的Northvolt與Terra E公司,德國西門子集團也將與會。

歐洲汽車業者已積極推動電動車產銷計畫,瑞銀估計未來五年內歐洲電動車銷售量將超過柴油車,但歐洲電池生產速度卻遠遠落後,迄今尚未設立單一的電池廠;雖已宣布一些計畫,但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設廠投產。

謝夫卓維奇表示,歐盟已經沒有任何「柯達時間(即美好回憶)」,必須像當年發展空中巴士般推動大電池廠;「我們需要德、法及其他歐洲國家共同發展」。

高盛預測,2025年時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將達400億美元,但將由亞洲業者主導此一市場。 日本Panasonic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車用電池供應廠,其次是南韓樂金化工及三星SDI;特斯拉正在興建的大電池廠一旦完工,將成為世界第二大廠。中國也已砸下巨資,計畫在2020年時將車用電池產量倍增。

歐洲第一座大規模鋰電池廠是南韓樂金集團在波蘭設立;Northvolt及Terra E雖在籌建大廠,但要到2020年後才能投產。戴姆勒規劃的電池廠只負責裝配,元件仍來自亞洲。

福斯雖宣布未來將推出多種電動車,但需要1,500億瓦/小時的電池才夠自己用。

汽車業分析師指出,德國迄今尚未積極推動大電池廠的投資,將對德國汽車業造成結構性的威脅。

評析
歐盟執委會正籌劃邀集歐洲企業,推動業界合作開發電池科技,與美國及亞洲電池業者一拚高下。

 樓主| 發表於 2018-3-3 15: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一天做不到3輛 Model 3量產卡關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第3季總交車量,雖較一年前成長4.5%,但因生產遭遇瓶頸,平價電動車Model 3在第3季僅生產260輛,每天平均生產不到三輛,凸顯執行長穆斯克跨足大眾市場的計畫受挫。

特斯拉指出,第3季整體交車量為2萬6,150輛,其中Model S為 1萬4,065輛,Model X有 1萬1,865輛,較第2季躍增17.7%。

然而,第3季Model 3交車量僅220輛,產量為260輛,特斯拉在8月預估的生產目標為1,500輛,如今連五分之一都不到。特斯拉從7月開始生產Model 3,售價3.5萬美元起跳,價格只有Model S一半。

特斯拉2日強調,Model 3的生產或供應鏈並未出現根本性問題,特斯拉知道必須修補哪些問題,也有信心在短期內排除生產瓶頸。目前有50多萬人排隊等著領Model 3。特斯拉股價3日早盤大跌3%,跌至331.28美元。

穆斯克的雄心壯志點燃了眾人對電動車的憧憬,包括福斯、通用等汽車大廠都競相進軍電動車市場,但特斯拉仍未向外界證明自己具備大眾車市場的量產能力,Model 3起步緩慢,令人擔憂特斯拉難以達標。

有些分析師原本就對特斯拉Model 3的達標能力不抱信心,R. W. Baird公司分析師凱洛上月底對投資人說,特斯拉可能無法達標,預估交車量落在300至400輛。

售車網站Kelley Blue Book分析師安納德則表示,這僅僅是一個季度的表現,但若Model 3第4季的產量也無法達標,甚至之後的表現依舊沒有起色,特斯拉的處境將岌岌可危,因為該公司的未來很大程度須仰賴Model 3的成功搶市。

評析
因生產遭遇瓶頸,Model 3在第3季僅生產260輛,每天平均生產不到三輛,凸顯特斯拉跨足大眾市場的計畫受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