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7-5-10 19:18: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5-10 19:19 編輯

轉貼2017年2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今年上半年交車量 有望超標

經濟日報 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公布,去年第4季虧損小於預期,且備受期待的Model 3電動車生產計畫如期進行。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離打進大眾市場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特斯拉預估,今年上半年交車量可達5萬輛,Model 3也將於7月投產。特斯拉上季不計特定項目每股虧損69美分,小於分析師原估的1.14美元,營收則成長88%至22.8億美元。

特斯拉證實Model 3將如期投產,也讓投資人更加看好穆斯克的能耐。市場押寶成立僅14年的特斯拉,將擁有足與老牌車廠匹敵的市值。財報公布前特斯拉股價被高估的程度達到新高,這也是特斯拉收購虧損的太陽能板廠SolarCity以來首次公布財報。

巴克萊分析師強森表示:「特斯拉股價近期的漲勢與短期財務狀況關係不大,而是與穆斯克接近超級英雄的地位比較有關。特斯拉已經被市場捧為下一個日產、福特或本田,意味著目前股價早已反映了未來的成長前景。」

穆斯克在股東公開信中承諾,到第4季的某個階段,Model 3每周產量可超過5,000輛,2018年更可能達到每周1萬輛。市場也預期,特斯拉不久後勢必得再籌資因應生產,特斯拉計劃在Model 3正式投產前支出20億美元至25億美元。

評析
特斯拉預估,今年上半年交車量可達5萬輛,Model 3也將於7月投產。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7-5-10 19: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5-10 19:21 編輯

轉貼2017年2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狂燒錢 近期內恐需籌資

經濟日報 記者易起宇╱即時報導

彭博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因為一直在燒錢,為了量產公司寄予厚望的新款電動房車Model 3,近期內很可能需要對外籌資。

據報導,在7月Model 3推出之前,特斯拉已安排好這段期間的巨額支出計畫。特斯拉從去年第4季起就一直在不斷燒錢,今年上半年預期將花掉高達25億美元現金。

Morningstar汽車分析師惠斯頓表示:「很明顯特斯拉將進行某種籌資。他們可能會想盡快著手。」

在執行長穆斯克的帶領的下,特斯拉這家公司一直很會花錢。穆斯克設定自己的任務是讓汽車產業能夠加速轉型至電動運輸時代。據摩根士丹利估計,特斯拉從2014年起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已耗費約100億美元在研發和資本支出上。穆斯克22日表示,雖然籌資對於Model 3的推出並非關鍵,但這可能是個明智之舉。

巴克萊證券汽車分析師強森表示,就算特斯拉想籌資25億美元,他也不會意外,雖然那高出他們模型所預測的15億美元。

惠斯頓預測的數字更高,他預期特斯拉將籌資30億美元,以達成穆斯克的雄心壯志。

評析
特斯拉因為一直在燒錢,為了量產公司寄予厚望的新款電動房車Model 3,近期內很可能需要對外籌資。

 樓主| 發表於 2017-5-10 19: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24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股價強漲...留意兩變數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股價在過去三個月大漲43%,市值也因此超越規模比特斯拉大上好幾倍的日產汽車,但特斯拉是否能達成生產目標、Model 3的利潤較其他車款低等因素,可能衝擊其股價後市。

路透報導,特斯拉去年生產近8.3萬輛的Model S和Model X,較前一年成長64%,而汽車業務的營收也勁揚70%。不過,特斯拉還得再加把勁才能達到明年銷售50萬輛汽車的目標,該公司也預期今年上半年能賣出多達5萬輛汽車,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已沒剩下多少時間能加快生產進程。

特斯拉希望靠預定今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主攻大眾市場的Model 3來達成其銷售目標,但基本款Model 3的售價僅為3.5萬美元,在利潤方面遠低於Model S和Model X,且Model 3的生產成本也不低,因此特斯拉很難有揮灑空間。

特斯拉計劃投資25億美元生產Model 3,會讓該公司手中的現金低於10億美元,特斯拉也勢必會出售更多股票來籌措資金,而這些都會衝擊到公司的股價。

評析
特斯拉是否能達成生產目標、Model 3的利潤較其他車款低等因素,可能衝擊其股價後市。

 樓主| 發表於 2017-5-10 19:22: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5-10 19:27 編輯

轉貼2017年2月24日《先探投資週刊》1923期,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Model 3新供應鏈解密

【文/馮欣仁】



一談到電動車,相信大多數的人就會直接聯想到特斯拉(Tesla),儘管傳統車廠也積極跨入電動車領域,但卻絲毫不影響特斯拉的領導地位。自從二○一二年特斯拉推出Model S以來,就引發汽車產業與投資界廣大的震撼,酷炫的外型設計與科技感的內裝,吸引眾多人目光,更成為投資市場的新寵兒;特斯拉股價也一路飆漲,最高來到二九一.四二美元。

雖然特斯拉直到去年第三季才正式轉虧為盈,但市場仍對於未來發展寄予高度期待,也吸引國內廠商積極搶進特斯拉供應鏈。倘若成為Tesla概念股就如同智慧型手機的蘋概股一樣,市場自然會賦予較高的本益比。若是獨家供應關鍵零組件的廠商,股價本益比相對上又會比其他特斯拉供應鏈來得高。

去年推出售價只要三.五萬美元的平價版電動車Model 3,引起熱烈預購,訂單突破四○萬台,也讓特斯拉股價從去年十一月十四日低點一七八.一九美元一路飆漲至近期高點二八七.三九美元,再度逼近歷史高點。近期已傳出特斯拉將開始試產Model 3,預計今年七月正式量產,屆時相關供應鏈廠商將配合Model 3量產,開始著手出貨,營運也將增溫。

和大搶下Model 3大單
目前國內特斯拉供應鏈廠商,主要包括減速箱齒輪和大、電池模組線束貿聯KY、鍛造輪圈巧新、扣件世德、電池正極材料康普與美琪瑪、充電槍康舒與健和興、觸控面板群創與TPK-KY、保護元件興勤、電源零組件台達電、電池模組電流控制板高技、電池上下蓋板乙盛KY、檢測設備致茂與馬達廠富田電機。

其中,獨家供應Tesla減速箱齒輪的和大,由於當年Tesla發表的第一款車Roadster,因減速齒輪箱發出異音,造成銷售表現不理想,經和大研發後排除特斯拉困擾許久的異音問題,成為特斯拉的合作好夥伴,自此和大就成為Tesla減速箱齒輪組件獨家供應商。正因為是獨家供應商,也讓和大營運自一二年開始展開逐年成長的態勢,受惠於特斯拉訂單擴增,讓和大一六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獲利更可望同步創高。和大也因搭上Tesla,股價從一三年的十六.五五元起漲,最高來到一七三.五元,短短三年多,股價大漲九.四八倍,可說是台股近年來的長線飆漲股之代表。

和大除了供應Model S減速箱齒輪之外,也成功奪下Model 3訂單,由於採購規模遠超過特斯拉先前二款車Model S與Model X的採購總和,且採購項目新增差速器,法人估Model 3採購大單對和大業績貢獻至少十億元。為了Model 3龐大訂單,日前和大決議啟動大埔美二期擴建新廠計畫,董事會通過斥資四.二七億元,向同集團的高鋒工業買下緊鄰於大埔美一期廠的土地廠房,並將另外斥資十二億元,採購四條工業四.○的智能化生產線設備,規劃為專門生產特斯拉所需零件的專廠。目前Tesla占和大營收比重近二成,堪稱國內純度相當高的Tesla概念股,加上是獨家供應的角色,因此,享有較高的本益比。

近來Tesla也積極擴大供應商,也讓原本不是Tesla供應鏈的廠商,得以打進Model 3供應鏈,如揚聲器鍛件錩新、車用鏡頭亞光、散熱模組建準、電動車電池高壓連接器崧騰、被動元件電感美磊、導線架順德等,成為特斯拉概念股的新兵。這些新加入特斯拉供應鏈廠商,近期股價也出現大漲走勢,最具代表性的個股如亞光從今年初三○.九元起漲,最高來到五六.二元,短線漲幅達八一%;錩新也從年初的二四.四五元攻上四○.二五元,漲幅達六四%。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23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評析
近來Tesla也積極擴大供應商,錩新、亞光、建準、崧騰、美磊、順德等,成為特斯拉概念股的新兵。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2月24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Tesla 顛覆定價模式,保險與維修費用全包

作者 黃 嬿

特斯拉 (Tesla) 正在亞洲進行一場產品定價的創新實驗,即在售價當中包含保險與維修費用,目前特斯拉會與保險公司合作,但也不排除由特斯拉自己提供汽車保險,而一價式的模式未來將適用於全球市場。

特斯拉銷售及服務總裁 Jon McNeill 在第 4 季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現在特斯拉賣出的大部分汽車都含有保險,保險內容考量系統輔助自動駕駛 Autopilot 的安全性之外,並包含汽車的維修。這是特斯拉未來的願景,將為汽車、維修和保險提供單一價格。

現在市場上在討論,若自動駕駛汽車變得更安全,會對現在的保險模式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一般的想法是,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減少碰撞的數量,風險溢價應該會降低。

根據 2015 年美國銀行和美林季度報告指出,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威脅美國保險公司如辛辛那提金融公司 (Cincinnati Financial)、水星保險集團 (Mercury General),和旅行者集團 (Travelers) 的商業模式。

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發現,自從 Autopilot 首次安裝以來,特斯拉車輛的碰撞率急劇下降 40%。特斯拉執行長 Elon Musk 表示,如果保險公司沒有適合特斯拉的產品,特斯拉不排除自己提供,但他認為保險公司會依據特斯拉的需求,提出符合特斯拉風險的客製化保險方案。

Techcrunch 分析指出,特斯拉會這麼做,部分原因是他們相信自家產品的生命週期當中,無論是安全記錄或維修費用都有非常大的優勢,此模式可提高支付費用的透明度,對追求整體保障的汽車買家而言是一個值得稱讚的設計。

特斯拉已經與香港 AXA 通用保險公司合作開展「我的 Tesla 保險」 (InsureMyTesla) 計畫,在澳洲則是與 QBE 保險公司合作。

以香港為例,現在上路的「我的 Tesla 保險」內容包括保障車主的掛牆式充電器和在公共充電站充電時引致的意外,所有駕駛者在駕駛 Model S 時均受到保障,新車在最長首 2 年遇上全毀或失竊,會獲得同款新車免折舊賠償,同時因受損而更換零件亦可以享有免折舊賠償。

此外保險內容還包括車窗、側鏡、全景天窗、頭尾燈和擋風玻璃的玻璃保障,在 Model S 維修期間還有 Tesla 暫借服務提供。根據 Tesla 官網資料,以 Model S 70D 3 年計劃為例,平均 1 年保費約 6,714 港元。

特斯拉日前公佈的 2016 年第 4 季財報顯示,第 4 季 Model S、Model X 產量合計來到 24,882 輛,年增 77%,銷售量合計為 22,252 輛,成長 27%,平價車款售價約 3.5 萬美元的 Model 3 開放預售僅 36 小時,訂購量已經高達 276,000 輛,預期今年下半年可如期交貨。

評析
特斯拉未來的願景,將為汽車、維修和保險提供單一價格,而一價式的模式適用於全球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6-3 20:12 編輯

轉貼2017年2月25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台灣不開門…台版特斯拉 大陸首發

聯合報 記者戴瑞芬

大陸推展電動車不遺餘力,台灣上櫃企業昶洧科技首輛新能源純電動車日前在江西省贛州試車,「台版特斯拉、大陸首發」引發關注。

最近這幾年來,透過投資、併購等方式,台灣企業正加速擴大在大陸布局電動汽車產業。包括長園科技收購深圳沃特瑪電池;台塑與日本三井化學,合資在寧波興建電解液廠;在電池、電機、電控、整車系統等電動汽車關鍵技術領先的立凱電能,也與黑龍江陸方企業合作生產電動客車等。

台灣能源產業為什麼千里投奔大陸,不再堅持根留台灣?套句業界的口頭禪,因為「台灣幾乎沒有新能源產業政策,更看不到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業者還稱,他們不會在台灣上市,要上路除非是台灣進口。

相對大陸政策鼎力扶持電動汽車產業,業者禁不住吐苦水:「台灣沒有張開雙臂擁抱,沒關係;但至少不能推人出去,把門關上。」

電動汽車產業鏈投資需要燒錢,以昶洧為例,當初籌資提出專利作價,卻頻遭打回票,在申請發行海外可轉債(ECB)退件,才決定登陸合資。如今新車上路,業者只能感嘆「誰叫台灣官員不懂造車,提出的要求不盡合理。」

台灣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精密製造、汽車電子技術,明明有很好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和技術實力,卻沒有發展整車製造的產業政策,電動汽車發展更幾乎一片空白,相當令人扼腕。

德國在「工業4.0」浪潮下,明定二○五○年實現所有在售車型均為電動汽車。已是全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大陸,更是迫切加速發展電動汽車。北京剛宣布九月底前出租車會全部更換為電動汽車,砸重金興建充電站就更不在話下。

而台灣新能源汽車數量,還遠遠不及於大陸一個城市的推廣應用。

業界感嘆,台灣政府不但沒有政策,更缺乏眼光。以兩岸新興產業戰略發展相比較,大陸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應用遙遙領先,共享經濟風生水起,滴滴甚至合併了UBER,台灣都已經落後一大截了,還不想急起直追,只會關起大門,當井底之蛙。

大陸拚「一帶一路」,積極帶企業「走出去」;台灣吵「一例一休」,只會把企業帶入困境。台灣政策開放的腳步追不上產業技術,只怕很快就會被全球供應鏈邊緣化。

評析
大陸拚「一帶一路」,積極帶企業「走出去」;台灣吵「一例一休」,只會把企業帶入困境。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12: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高盛喊賣特斯拉 大砍目標價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高盛懷疑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準時交車的能力,對特斯拉的評級下砍至「賣出」,並下調股價目標,分析師也擔憂特斯拉推動的太陽能廠併購案可能會連累公司財務,利空引發特斯拉27日盤中股價最多重挫逾5%。

彭博資訊報導,高盛分析師坦伯瑞諾將特斯拉的評級調降至「賣出」,原本為「中性」,六個月目標價也從190美元下修至185美元。

雖然坦伯瑞諾只砍5美元,但特斯拉上周五股價收盤報257美元,代表股價會暴跌25%以上。利空導致特斯拉27日股價一度重摔5.83%,報每股242.01美元。28日早盤再跌0.3%至245.5美元。

坦伯瑞諾表示,儘管上周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重申平價電動車Model 3會如期交車,但他認為這款新車的生產進度可能延後,對於Model 3車款設計遲遲未定案,令許多供應商心急如焚,因為會達不到產量目標。

坦伯瑞諾研判要到明年第4季,Model 3年產量才可能突破10萬輛,比特斯拉預期慢一年。

外界也憂心,特斯拉收購太陽能發電公司SolarCity可能會拖累公司財務。坦伯瑞諾說,特斯拉併購SolarCity的時機是大家認為特斯拉應集中精力、力拚轉型為大眾電動車製造商的時刻。

特斯拉的銀彈消耗得太快,很可能年底前就需要籌措資金,坦伯瑞諾預料,特斯拉為支應資本支出計畫,將在第3季被迫發行價值17億美元的股票。

特斯拉財務長惠勒將在4月離職,這也不是投資人樂意見到的發展,這是特斯拉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系統總監及多位產品負責人離任後,又有一位高層決定離開。惠勒加入特斯拉前是Google財務副總裁。

評析
高盛懷疑特斯拉準時交車的能力,也擔憂太陽能廠併購案會連累公司財務,對特斯拉的評級下砍至「賣出」,並下調股價目標。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13: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6-3 20:14 編輯

轉貼2017年3月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剉勒等?鈷價飆,傳「中國索羅斯」全球狂掃貨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車用鋰電池的關鍵材料–鈷最近報價漲翻天,「中國索羅斯」更是全球狂掃貨,特斯拉(Tesla Inc.)等電動車廠莫不嚴陣以待,積極鞏固貨源。

英國金融時報2月24日報導,來自業界交易人士的消息顯示,包括瑞士專門關注採礦業的創投機構Pala Investments,以及中國最大原物料基金公司之一上海混沌投資(Shanghai Chaos Investment)在內的六家機構,因看好電動車業者的需求,至今已囤積了約6,000公噸的鈷,價值多達2.8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全球總產量的17%。(註:混沌投資的控股股東是被稱為「中國索羅斯」的葛衛東。)

根據原物料顧問機構CRU的預測,去年產量跳增41%的油電混合車、電動汽車,對電池的需求日益飢渴,估計今(2017)年鈷的全球需求量會比供給超出900公噸,未來五年間,平均每年需求還將成長20%。

特斯拉位於內華達州的「Gigafactory」超大電池廠,已在一個月前投產,對鈷的需求與日俱增。中國電動車商近幾年雖然主要使用不含鈷的電池,但現在已開始轉變。高盛估計,到了2025年,中國對含鈷電池的使用量有機會拉高近一倍。

鈷幾乎都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開採,自去年11月起,鈷價已經暴漲逾50%、來到每磅21美元,未來可能繼續飆高。鈷價曾在2007年躍升至最高峰50美元,之後在2015年觸底、跌至每磅10美元。

路透社2月14日報導,根據電池用鈷鹽製造商eCobalt Solutions的預估,到了2020年,75%的鋰電池都將含有鈷,因為鈷能增加電動車每一次充電的里程數。

不過,由於98%的鈷都是銅、鎳礦的副產品,因此投資人很難買到純粹的鈷。歐洲一名交易員透露,私募股權基金業者雖然考慮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鈷合約,但流動性卻不足,難以滿足投資機構的龐大需求。因此,許多基金公司決定直接囤積鈷、靜待價格上漲,設定的目標價則是每磅25美元,甚至更多。

據上海證券報,針對近期鈷價的暴漲,華友鈷業、格林美和金川集團等三家國內最大的鈷供應商均表示,“沒貨,不報價。”伴隨鈷價大漲,期貨大佬葛衛東重出江湖,瞄準的正是這種新能源汽車電池原料——鈷。不過,對此混沌投資內部人士已經鄭重否認(見此)。

在剛剛過去的三四個月時間,鈷價已經接近翻了一番。據百川資訊報價,從11月22日的233000元/噸算起,近3個月以來,鈷的交易價格累計漲幅達62%。在海外市場,LME鈷現貨也已持續上漲1年時間。2016年2月2日LME鈷現貨報22300美元/噸,至今已漲至48000美元/噸,累計漲幅達115%。

評析
鈷幾乎都是在剛果開採,自去年11月起,鈷價已經暴漲逾50%、來到每磅21美元,未來可能繼續飆高。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5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原油安啦!反對派:電動車威脅是迷思,說法太誇大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電動車技術不斷進步,售價日益降低,不少人預期原油將走上末日。但是反對派人士指出,客車的原油需求,只佔油市總需求的 20%,電動車的威脅言過其實。

投資機構 Semper Augustus Capital 總裁 Nawar Alsaadi 2 日在 OilPrice 發文,市場認為電動車發展將削弱原油需求。電動車進步的兩大動力是創新和政策支持,前者仍持續進行,後者則出現變化。美國方面,川普不信氣候暖化,對綠能興趣缺缺,電動車補助預料會受衝擊。另一力推電動車的大國–中國,則因車廠騙補猖獗,下砍補助。

文章強調,除此之外,不少人忽略客車的原油需求,僅佔總體需求的 20%(下圖),光從這 20% 來推測整體市場,勢必會做出錯誤結論。原油需求同時來自陸海空運輸、工業化、生活水準提高等。Statoil 對未來原油需求看法最為保守、而且極為看好電動車,連該機構都預測,2030 年原油需求將達 1.06 億桶,主因非運輸業需求提高。


(Source:OilPrice)

Statoil 表示,儘管運輸業的原油需求成長放緩,以塑化業為主的非能源業,原油需求將快速增加。估計塑化業的原油需求將從 2015 年的每日 150 萬桶,2040 年增至每日 2,400~2,700 萬桶。

另外,開發中國家興起,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以外的國家,原油需求與日俱增。2015 年為止,OECD 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費為 13.19 桶,非 OECD 僅有 2.92 桶(下圖),未來非 OECD 有望拉高整體需求。最佳例證是,2000~2015 年 OECD 人均石油消費下滑 2.2 桶,全球原油需求仍從 2000 年的 7,700 萬桶、2015 年增至 9,500 萬桶,主要是非 OPEC 人均需求提高 0.8 桶。


(Source:OilPrice)

Alsaadi 看法和另一派人士差距極大。電動車支持者預測,環保車成本日益降低,會讓油價翻不了身,永無反彈之日。

OilPrice 去年 9 月 26 日報導,電動車逐漸崛起,光是 2015 年電動車電池成本就大減 35%。研調機構估計最快 2020 年代初期,電動車無須補助,價格將和汽油車相近,若真是如此,2023 年每日原油需求將減少 200 萬桶。過去兩年油市最低潮時,原油供給過剩也在 200 萬桶左右,因此倘若原油需求驟減 200 萬桶,將導致油價崩盤,帶來劇烈衝擊。

估計 2040 年,電動車要價可能低到 2.2 萬美元,屆時原油需求每日將暴跌 1,300 萬桶,足以讓油價永遠無法回彈,而且如果電動車持續發展,成為運輸主流,原油市佔會繼續流失。報導稱,上述預測固然相當大膽,但是若是政府堅守氣候變遷承諾,或是發生重大漏油意外或自然災害,原油可能又成眾矢之的,將加速清淨能源發展。

評析
反對派人士指出,客車的原油需求,只佔油市總需求的 20%,電動車的威脅言過其實。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6-3 20:21 編輯

轉貼2017年3月6日科技新報,供同學參考

達 20 位核心人才出走,特斯拉緊繃的神經要斷了?

作者 雷鋒網

在緊鑼密鼓的籌備 Model 3 的發售工作時,特斯拉的關鍵人物卻接連選擇出走,讓外界不禁為 Elon Musk 擔心。

前不久特斯拉公布 2016 年財報時,特斯拉首席財務官 Jason Wheeler 離職,不過他從 Google 跳過來才剛剛 15 個月而已。值得注意的是,Wheeler 的離職只是特斯拉高層接連出走大背景下的一個縮影而已。

關於高階主管接連出走原因的猜測很多,比如 Model 3 量產前高強度的工作、任務進展緩慢和 Musk 高壓下的緊張文化等。

「特斯拉看起來像一家斷了弦的公司,Model 3 量產帶來的壓力傳到了公司每一個角落。」市場研究公司 AutoPacific 的分析師 Dave Sullivan 說。

在一份電子郵件中,特斯拉發言人聲明稱,吸引和挽留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公司員工流失率低於科技公司平均水準。

其實對矽谷科技公司來說,長時間的加班和跳槽是家常便飯,特斯拉的招募從來就沒停過。即使這樣,分析師依然認為短期內高層的相繼出走是特斯拉的一顆定時炸彈。

據了解,去年一年,Musk 的大動作很多:不但推出了 Model 3,超級工廠的電池量產工作也開始了,此外還將 SolarCity 收歸門下,這樣一來,特斯拉的員工人數突破 3 萬大關。

與許多公司一樣,特斯拉在剛發布的財報中將吸引和留住熟練技工列為主要風險之一,但今年,風險清單上卻又多了一項:公司需要在「支持自家擴張計劃和提高汽車產能」上做出努力。

風險因素
「無論什麼時候,要想順利完成變革,都必須有穩定的管理層。」瑞銀分析師 Colin Langan 在採訪中說道。「Jason Wheeler 當時被寄予厚望,但現在他卻黯然離開。除了他之外,特斯拉還接連走了 20 多名高層。如果公司的計劃讓員工們感到力不從心,麻煩肯定會隨之而來。」

Wheeler 對自己的出走原因也有解釋,他表示自己希望從事公共政策領域的工作,並稱讚了特斯拉的「一流團隊」。接替 Wheeler 的是特斯拉的前 CFO Deepak Ahuja,之前他曾經領導特斯拉由破產邊緣一路走到 2010 年上市。

彭博社專門盤點特斯拉去年一年的離職高層,發現財務、公關、合規事務、生產、製造、產品和計劃職位都有人出走。最近,特斯拉又失去了人力資源副主席 Mark Lipscomb 和硬體工程主管 Satish Jeyachandran。

領導層不透明
特斯拉是家很「奇怪」的公司,因為除了 Musk 和 CTO J.B. Straubel,其他主管的訊息從來不出現在官網、投資者關係網頁或年報中。

公司發言人表示,在特斯拉的管理團隊中,有四分之三任職時間都超過三年,60% 超過六年,還有 20% 是超級老兵,為公司服役超過十年。此外,在特斯拉誕生 14 年後,依然有 60% 的「原始」高層留在公司中。不過,在彭博社接觸的特斯拉高層中,卻沒人願意證明相關訊息。

本週,高盛集團將特斯拉的評級從「持有」降到「賣出」,因為分析師 David Tamberrino 懷疑特斯拉根本沒能力按計劃發售 Model 3。高盛的報告一出,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 11%,而就在 2 月 14 日,特斯拉股價衝到了最近 19 個月的最高點。彭博社關注的 23 名分析師中,8 人對特斯拉股票評級為「買進」,9 人為「持有」,6 人為「賣出」。

過去一年中,特斯拉股價累計漲幅約為 28%,去年營收更是暴漲 73%,首超 70 億美元。

最近離職員工
今年 1 月特斯拉從蘋果挖來 Chris Lattner 出任 Autopilot 副總裁時,其實有個外界不了解的細節,那就是負責 Autopilot 項目的 Sterling Anderson(可以直接向 Musk 報告)已於去年 12 月離職,並成立了新的自動駕駛公司。

後面的劇情更是有趣,特斯拉直接將 Anderson 告上了法庭,稱其離職後違反了保密協議。不過,Anderson 毫不示弱,稱將積極應對特斯拉毫無根據的指控。

多名特斯拉離職高層都轉投其他汽車公司,包括 Future Mobility、Nio 和 Waymo 等。

儘管以快節奏聞名,特斯拉宏大的願景(包括清潔能源和有吸引力的產品),依然幫他們吸引了許多業內大人物的加盟。45 歲的 Musk 更是自稱「奈米經理」,在公司的汽車工廠有自己的睡袋,此外他還運營大名鼎鼎的 SpaceX。如此努力背後,Musk 在特斯拉可是零薪水。

員工太多成了負擔
截至去年年底,特斯拉員工人數達 1.78 萬人,而剛被收購的 SolarCity 則有 1.22 萬名員工。雖然「蛋糕」越來越大,但特斯拉去年在招聘網站上依然放出超過 2,000 個職位。

去年,特斯拉電動車產量達 8.4 萬輛,到 2018 年更計劃將產能提升至 50 萬輛,2020 年這一數字還將增加。此外,特斯拉還將開設更多超級工廠,推出卡車和大巴士等產品。最近,特斯拉還獲得《消費者報告》的美國年度最佳汽車品牌稱號。

不過,這些成績背後都是工人的汗水。上個月 Fremont 工廠工人就透過公會控訴特斯拉超時加班,每週工作時間達 60~70 小時。面對這樣的情況,Musk 只得選擇提高工人待遇來平息事態。

AutoPacific 的 Sullivan 表示:「如果特斯拉每年都要招超過 2,000 名員工,是否意味著人們都已不堪重負?」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評析
特斯拉的招募從來就沒停過,短期內高層的相繼出走是特斯拉的一顆定時炸彈。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訂單應接不暇,SK Innovation 電動車電池產能擬倍增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電動車前景可期,南韓電池廠 SK Innovation(以下簡稱 SKI)周一宣布董事會已經通過提案,將擴增電動車電池產能兩倍,藉以符合市場需求成長。

據韓國先驅報報導,SKI 將加蓋兩條產線,年產能合計達 2 GWh(十億瓦小時),比現有產能 1.9 GWh 還多出一些。SKI 已選定在首爾南方 150 公里處設置新廠,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完工,並在年底投產。

SKI 為增加營收動能,從 2008 年起就積極開發電動車市場。報導指出,SKI 於 2015 年就曾擴充電動車電池產能兩倍,但現在早已不敷使用。

SKI 重要大客戶包含起亞汽車與中國國營北京汽車集團(Beijing Automotive Group)等。據 SK Innovation 表示,現在訂單已經排到 7 年後,反映市場需求之強勁。

國際能源總署(IEA)去年 11 月曾預測,全球電動車數量將從 2015 年的一百多萬台倍數成長,2040 年將來到 1.5 億輛,若是如此,電池需求勢必大幅增加。

評析
SKI 於 2015 年就曾擴充電動車電池產能兩倍,但現在早已不敷使用。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坦承Model 3 Beta版原型還沒影!股價2週挫15%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豪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Inc.)的平價電動車「Model 3」預購超夯、預定今(2017)年下半年量產,但公司股價在之前兩個多月內飆漲60%後,最近兩週卻一口氣回跌15%,啟人疑竇。有人仔細挖掘特斯拉向美國證管會(SEC)呈交的最新10-K報告,發現該公司已在內文悄悄坦承,Model 3 Beta版的原型車,至今尚無蹤影。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特斯拉股價一路從去(2016)年12月初的180美元一路飆升至2月14日的盤中高(287.39美元),期間漲幅接近60%。然而,之後股價就從2月14日的盤中高反轉之下,至2月27日盤中低點(242.01美元)為止,共計慘跌了15.8%。

美國權威汽車雜誌《Car and Driver》記者Anton Wahlman 2日報導(見此),特斯拉在3月1日發布的10-K報告中表示,已在測試Model 3的設計和製程時開發出多種版本,可作為Model 3 Beta版原型車的候選選項;在董事會選定要用哪一款作為Beta版的原型車之後,特斯拉下一階段的工作里程碑就能順利達陣。

Wahlman認為,這意味著特斯拉在該份公告涵蓋的期間內(截至2016年12月31日為止),仍舊還未完成Model 3 Beta版的原型車。不過,這份文件是在2017年3月1日發布,這或許也代表至3月初為止,董事會還未對要用哪款原型車拍板定案。

特斯拉在公告中還說,Model 3 Alpha版原型車已經順利完成。不過,該公司卻並未標明Alpha版、Beta版究竟有何不同。也許特斯拉在去年3月31日首度對外公開的Model 3是Alpha版?現在看來有這個可能,因為2月中業界又有消息傳出,特斯拉已開始打造下一階段的Model 3原型車,這批原型車似乎就是所謂的Beta版。

這對生產計畫的意義是甚麼呢?理論上,特斯拉的確可以把正常車廠會認定是測試用的原型車,當作是正式車款來發表,如此一來,特斯拉就可順利達成原定的生產時程目標。不要以為不可能,因為在2012年6月發表的Model S以及2015年9月發布的Model X就是這樣的作品,特斯拉之後又分別花了至少3個月,才開出正常的產能。

也就是說,無論多麼不成熟,特斯拉的確有機會讓Model 3在今年7月正式交貨、對外宣布達陣。不過,大家可別搞混了,因為這並不代表Model 3已能開始對大眾販售。

一般而言,正常車廠得花兩年的時間進行試產,才能正式發售新車,但特斯拉從開發出Beta原型車到正式投產,竟只花了3-6個月的時間。誠然,特斯拉在發售Model S、X之後,的確成熟許多,Model 3的設計沒那麼複雜,也能縮短研發時間,但任何事情都有極限,特斯拉能否達標,還得看下半年。

高盛甫於上週一(2月27日)調降特斯拉的投資評等、從「中立」降至「賣出」,理由包括Model 3的發布可能遭到延後等。CNN、MarketWatch報導,高盛分析師David Tamberrino指出,Model 3受到執行力等問題拖累,估計可能延後發布,而特斯拉燒錢速度愈來愈快,也會使股價一路被壓抑至年底。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已經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坦承,該公司得在第4季結束前再次募資。

評析
特斯拉已在內文悄悄坦承,Model 3 Beta版的原型車,至今尚無蹤影。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3:0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中國覬覦鋰電池、日韓怕怕!十年內剩10家業者存活?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中國對電池市場虎視眈眈,成長最快的電池廠「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簡稱寧德時代或CATL)已誓言要在2020年底前,使電池產量超越特斯拉(Tesla)、Panasonic合資的「Gigafactory」超大電池廠。專家擔憂,十年前太陽能電池產業遭陸廠以低價鯨吞蠶食的現象,恐再次上演。

英國金融時報5日報導,北京已在上週呼籲企業在2020年底前將車用電池產能拉高一倍,還鼓勵業者前往海外投資。高盛預估,鋰電池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估計到了2025年市場總值上看400億美元、且主要會由中國主導。

寧德時代行銷主任Neil Yang預測,雖然超越日本、南韓業者並非易事,但預估未來10年內,全球只會剩下10家鋰電池製造商,其中60%的市場會由前三大業者拿下。他也透露寧德時代要將觸角探至全球的野心,聲稱該公司希望跟特斯拉合作,也一直在跟通用汽車(GM)接洽,而福斯(Volkswagen)、BMW則已都是他們的客戶。

寧德時代預計要在2020年將鋰電池總產能拉升至50 GWh,而中國整體的鋰電池產能則合計會達121 GWh。相較之下,特斯拉則希望在明(2018)年將鋰電池產能拉升至35 GWh。每1個GWh的電力,可供應40,000輛電動車、每部行駛100公里所需。中國已在2013年超越南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國。

除了擴大供給外,中國也努力刺激需求,官方估計2020年在大陸全國上路的電動車,將上看500萬輛、遠高於目前的100萬輛。在2016年,中國共計賣出507,000輛電動車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等於在12個月內成長50%。

這不禁讓人想起10年前太陽能產業遭中國盯上的命運。顧問機構麥肯錫(McKinsey)前亞洲部董事長Gordon Orr直指,中國在10年前透過低價搶市、將太陽能電池售價往下砍殺70%,同樣的命運看來也會在電池產業重演。電動車約有半數成本都花在電池,這能讓電動車變得更有競爭力,但其他亞洲、美國和歐洲電池業者的市佔恐怕會嚴重流失。

不過,Bernstein證券認為,想要增加電動車每次充電能行駛的里程數,電池的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是關鍵,目前這項技術中國仍然落後南韓。在這個市場,技術最先進的分別是LG Chem、Samsung SDI、SK Innovation以及Panasonic,大陸業者的技術還落後數年之久。

美國、南韓去(2016)年7月宣布在韓部署「薩德」(THAAD)反導彈系統之後,中國就開始積極抵制南韓,車用電池大廠LG Chem、三星SDI (Samsung SDI)首當其衝。中國工信部(MIIT)最新公布的第五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中,將內建LG Chem、三星SDI電池的電動車全部剔除。也就是說,所有內建韓系電池的新能源車,都已不再符合北京政府的推薦標準。

Maeil Business News Korea、Business Korea等外電1月2日報導,在工信部最新列出的493款新能源車推薦名單當中,沒有一款內建LG Chem、三星SDI的車用電池。

韓國同意美國佈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之後,頻遭中國報復,之前韓國電動車電池商遭到鎖定,被踢出中國補助名單之外。近來北京又出新招,據傳中國電動車商可能要求電池供應商砍價35~40%,韓商更難獲利。

巴倫(Barronˋs)1月18日報導,摩根士丹利(大摩)分析師Shawn Kim報告稱,中國高工產業研究院宣稱,部分中國電動車商要求電池業者,今年電池價格下砍35~40%。大摩中國分析師Jack Lu認為,中國電池商大砍價格之後,仍有可觀獲利,此一方案可望繼續推動,如此一來,或許會壓縮三星SDI毛利。

中國處處設限,電池大砍價,北京又打算把合格電池廠的生產門檻一口氣增至8GWh,韓商生存空間大受打壓。

評析
高盛預估,鋰電池將是未來10年的關鍵技術,到2025年市場總值上看400億美元、且主要會由中國主導。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7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JAGUAR電動車來台 迎戰特斯拉
BMW賓士積極導入 頂級車市很來電

【陳慜蔚╱台北報導】

最新車款
隨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1月下旬開始在台交車,各品牌今年陸續有電動車導入計劃,JAGUAR LAND ROVER(JLR)台灣總代理九和汽車昨也宣布,將爭取JAGUAR首款純電動跑車型休旅車I-PACE與原廠上市規劃同步,最快年底導入台灣。

去年才在洛杉磯車展發表的概念車,I-PACE為JAGUAR首款純電動跨界跑車型性能休旅車,宣告全新產品陣線正式加入,成為家族成員。

九和拼年底前引進
雖然目前原廠對於I-PACE價格及實際上市時程細節都仍未定,不過隨九和汽車去年正式劃歸亞太營運總部旗下,在原廠資源更積極投入下,加上國內純電動車市場逐步興起,也使九和汽車導入意願更為濃厚,目標年底前導入國內市場。

除將加速導入電動車款,隨各項策略逐步落實,九和汽車總經理陳貽彬看好,雙品牌去年在台銷量達900台後,今年將成長至1500台,2020年底前達成在台年銷4000台目標。

事實上,隨大勢所趨,除JAGUAR純電動車可望於今年底導入台灣,BMW總代理汎德早於2014年即開始引進i3,今年品牌也將更積極設置充電站,強化充電站密度。

國內豪華進口車龍頭品牌M-Benz目前也積極規劃導入電動車,台灣賓士日前宣布,同樣將爭取於年底前導入SMART電動車款在台上市。至於TESLA特斯拉台灣繼Model S開始交車後,今日將發表全新Model X電動休旅車。

進口車品牌陸續投入電動車市場,年底可望再掀起一波高潮,國產車市場主戰場則仍集中於一般車款。不過,農曆年後可看出戰況猛烈,各品牌無不祭出更殺的定價或保固方案。

Super Elantra配6安
三陽(2206)旗下南陽總代理韓國現代(HYUNDAI)汽車,昨也發表品牌年度戰略車款Super Elantra,為宣示搶攻國內市場決心,在原廠全力支持下,全車系標配6具安全氣囊,按各車型價格自64萬9000元起,總經理魏國志宣示,年底前銷量至少5000台。

魏國志表示,現代Elantra在全球發表以來,連續6年進入全球10大暢銷車,更是最快突破1000萬台累計銷售紀錄的車款,此次新車上市,特別導入歐規高安全等級,無論車體結構與安全配備,都是最高防護。

三陽暨南陽董事長張宏嘉昨也親自站台,由於三陽今年將董監改選,對市場傳出大股東恐不再支持續任董座,張宏嘉昨表示,從出任董事長開始,一直都是把自己當作專業經理人。

張宏嘉也澄清,自己從未說過「只做一任」,也從未與目前公司最大股東、副董事長吳清源討論過董監改選相關議題。

JAGUAR I-PACE Concept小檔案
●車款意涵:品牌首款純電動跨界跑車型性能休旅車,已於2016年洛杉磯車展首發
●上市時程:最快今年底上市,台灣總代理九和汽車積極爭取與全球同步於年底導入國內
●價格:未定
●電池系統:36顆模組化電池整合而成,容量90kWh,續航力逾500公里
●時速0~60英里(約96.6公里)所需時間:4秒
●馬力╱扭力:400匹╱71.4kgm
資料來源:業者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7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不會爆炸!鋰電池之父發明全固態電池,充電只需數分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行動裝置日新月異,而容量大、充電又快速的電池,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但三星電子求好心切,反而引發Note 7連環爆事件,讓人餘悸猶存。

鋰電池之父John Goodenough (見圖)雖已高齡94歲,卻寶刀未老,他最近帶領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奧斯汀分校團隊,打造出「全固態」(all-solid-state)鋰電池,不但更加安全,容量還是三倍大,而且只要數分鐘就可充電完畢,不必再像從前那樣等待數小時。

Apple Insider、CNET、CleanTechnica等多家外電6日報導,Goodenough採用全新技術打造的鋰電池可適用幾乎所有裝置,包括iPhone、MacBook Pro、車用電池或是類似特斯拉「Powerwall」家用電力儲存系統等,都可使用這種電池。

Goodenough表示,想讓電動車進一步普及,電池的成本、安全性、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充放電速率以及循環壽命(cycle life)至關重要,而他的團隊應該已經解決當今電池的諸多問題。

Goodenough團隊開發的最新技術,使用了玻璃製的電解質(不是以往的液體),可解決電池充電過快時激發「金屬鬚晶」(metal whiskers),導致正負兩極相互接觸、繼而起火爆炸的問題。

玻璃電解質是以鋰、鈉或鉀製成,可大幅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據研究人員估算,即使充放電超過1,200次,電池續航力也幾乎不受影響。不僅如此,即使環境急凍到零下20度C,新款電池依舊能正常運作。

研發團隊指出,玻璃電解質可簡化電池製造流程,採用的材料也都對環境友善,能輕鬆回收再利用,另外更能降低稀土金屬的使用量。不過,德州大學科技商業化辦公室目前還在跟多家電池大廠洽談授權事宜,因此短期內恐怕還無法上市。

評析
鋰電池之父發明全固態電池,不但更加安全,容量還是三倍大,而且只要數分鐘就可充電完畢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5:4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原料變貴 對沖基金搶買鈷礦 電池商冷汗直流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電動車市場起飛,使車用電池主要原料鈷礦需求暴增,再加上近日由對沖基金組成的財團買下大量鈷礦,令不少電池製造商擔心鈷礦價格加速飆漲。

據內情人士透露,由瑞士Pala投資公司及上海混沌投資等多家對沖基金組成的財團,近日一口氣買下6,000萬公噸鈷礦,總價高達2.8億美元。這批鈷礦相當於去年全球產量的17%,令鋰鈷電池製造商相當緊張。

過去中國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大多沒有鈷成分,但近年逐漸跟隨歐美趨勢改用鋰鈷電池。高盛預期,中國電池製造商的鈷礦需求將在2025年前增加1倍。此外,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也開始自行生產車用電池,使得鈷礦後市備受看好。

商品顧問公司CRU統計,去年全球油電混合車及電動車產量成長41%,使車用電池供應商擴大採購鈷礦。該公司預期今年全球鈷礦需求將較市場供應量多出900公噸,且未來5年內市場需求將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擴大。

回顧2015年鈷礦價格一度跌至每磅10美元低點,隨後電動車市場起飛推動價格不斷回升。由於全球鈷礦產地集中在剛果共合國,因此在產量有限的情況下,去年11月以來鈷礦價格漲幅已超過50%。

礦業公司嘉能可(Glencore)執行長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在2月底表示,未來鈷礦需求會更大,而外界也認為特斯拉在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廠投產後將助長鈷礦需求。全球鈷礦產量有三分之一來自嘉能可,因此只要鈷礦價格上漲1美元,就能為嘉能可創造5,500萬美元獲利。

CRU分析師史賓瑟(Edward Spencer)表示:「電池製造商擔心原料變貴,紛紛補足庫存,同時又有對沖基金炒作,勢必推動鈷礦價格上漲。」

評析
近日由對沖基金組成的財團買下大量鈷礦,令不少電池製造商擔心鈷礦價格加速飆漲。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6: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穆斯克豪語 百日解澳洲電荒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誰能在100天內解決澳洲南部的嚴重缺電話題?特斯拉(Tesla)執行長穆斯克自告奮勇,而且「不成不要錢」;作法是裝設一套售價2,500萬美元、貯存能力為10萬度的大型電池系統。澳洲政府表示可能會考慮支持特斯拉推出的這種電池。

南澳地區缺電嚴重,曾經使產業實施燈火管制兩周之久;澳洲並擔心由於電力供給吃緊,可能在全國各地發生停電。

整個故事是澳洲Atlassian軟體公司創辦人卡龍-布魯克斯在社群媒體上表示,如果特斯拉能提供電池來解決南澳的缺電問題,他願意聯繫融資並爭取政府支持。

穆斯克隨即推文答覆說,「特斯拉將取得電池系統,從簽約起100個天內完工,不成不要錢。你覺得我夠不夠認真?」他提出的電池報價是每度電250美元。

卡龍-布魯克回覆,「一言為定。給我七天時間來搞定政府及融資」。結果他整天都被電話淹沒,「支持者電話如潮水般湧到。有人喊『讚』,也有公司問『我能買電嗎?能捐錢嗎?』。

由於澳洲愈來愈依賴太陽能及風電,因此四處尋求協助以確保供電,而利用電池儲電也是政府的選項之一。

特斯拉最近才在南加州完成一套8萬度級的電池場,僅耗時90天,成本1億美元;本周已在澳洲推出「電力牆2號」系統。電池貯存系統有助於防止電價飆漲,避免停電,並提升整個電網的可靠度。

環境與能源部長費登堡表示,「政府準備透過澳洲再生能源署及清潔能源金融公司,與認真支持能源儲存的企業合作」。

清潔能源金融公司執行長亞提斯發表電郵聲明指出,「我們正在與多家大型電池供應商討論可能的電力貯存方法,包括南澳在內。如果特斯拉有興趣,我們可以跟他們談」。

評析
特斯拉最近在南加州完成一套8萬度級的電池場,僅耗時90天,成本1億美元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7: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6-3 20:28 編輯

轉貼2017年3月10日《萬寶週刊》1219期,供同學參考

漲最兇的原物料是誰?

【撰文/蔡明彰】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3月2日發布上季虧損減少的財報,及Model 3下半年量產,利多失靈股價4天下跌逾10%。高盛分析師降評至賣出,理由Model 3如期交貨存在變數,未來還要迎戰豐田、通用電動車。

放空特斯拉
特斯拉股票過去幾年堪稱美股最爭議之一,從30美元就不斷有人放空,被軋大賠空頭仍不死心,現在250美元仍高掛空單。認為股票漲的不合理,放空是一種策略。但除此之外還有更高竿的作法,讓特斯拉電動車成本大增,生產越多Model 3可是賠的越多。有專家估計,特斯拉用每台8萬美元的成本生產Model 3,卻只賣3萬元,再怎麼算都是賠錢生意。

炒鈷
電動車成本一半是鋰電池,這次國際大咖炒家聯手囤積鋰電池重要金屬材料,目的大舉拉高鋰電池成本售價,最能給予特斯拉Model 3量產的重大障礙。大咖出手選在中國政府將電動車電池納入供給側改革,淘汰低效能電池而補貼高效能業者。想要增加電動車每次充電能行駛的里程數,電池能量密度是關鍵,必須添加鈷。

中國索羅斯出手
98%的鈷都是銅、鎳礦副產品,幾乎都在非洲剛果產出,投資人很難買到純粹的鈷。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鈷合約流動性太少,難以滿足龐大法人需求,所以大咖直接囤積鈷。來自瑞士採礦創投Pala,及中國最大原物料基金公司上海混沌投資,看好電動車業者的需求(也可能給特斯拉出難題),至今已囤積6000噸鈷,價值2.8億美元(台幣87億元),相當全球去年產量17%。

而值得注意混沌投資的大股東是被稱為「中國索羅斯」的葛衛東。

今年電動車電池全球需求量比供給量超過900噸,未來5年平均每年成長20%。同步增加對鈷的需求,高盛估計到2025年中國對含鈷的高效能電池使用量增加1倍。屆時75%的電動車電池都含有鈷,因為鈷能增加電動車每一次充電的里程數。

炒作一發不可收拾,高端鈦白粉價格也開始大漲,近一年大漲90%,而鈷近一年大漲115%。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19期】

評析
國際大咖炒家聯手囤積鋰電池重要金屬材料,目的大舉拉高鋰電池成本售價,最能給予特斯拉Model 3量產的重大障礙。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29: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與亞洲抗衡 Tesla前高管在歐建鋰電池廠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2名特斯拉(Tesla)前高階主管打算在北歐打造價值40億美元的鋰電池廠,這將是歐洲首座大型電動車電池廠,擬在電動車需求揚升之際,與主導電池市場的亞洲對手相競爭,而非與特斯拉為敵。

特斯拉前供應鏈主管,現為Northvolt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卡爾森(Peter Carlsson),計劃讓歐洲首座大型電池廠落腳北歐國家,預計2020年前開始投產,並在2023年前讓年度電力產能達到32十億瓦小時(GWH)。瑞典籍的卡爾森受訪時表示:「如果沒有人在歐洲興建電池廠,我們將完全依賴亞洲供應鏈,而歐洲有機會做到能源獨立。」

日本和韓國企業掌握絕大部分電動車電池市場,而且中國業者的勢力逐漸崛起。特斯拉和Panasonic雖在內華達州建立35GWH的超級電池廠,但其生產的電池只供自用。

特斯拉前高階主管,現為Northvolt營運長切路堤(Paolo Cerruti)表示,亞洲對手缺「結構性優勢」,電池市場的獨大地位主要源自於他們的強項-消費電子領域。

切路堤指出:「生產電池是自動化過程,並不需便宜勞工,而是需技術精良的工程師。能源占成本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歐洲需要做一些努力。」Northvolt正在北歐尋找合適的建廠地點,特別是瑞典,篩選條件包括當地是否能提供潔淨能源,例如水力或風力等。豐富的礦藏資源也是重要考量之一,例如芬蘭等國家。

Northvolt的早期投資人包括國營的瑞典電力公司Vattenfall、瑞典航運巨擘Stena和瑞典能源局。

在特斯拉任職約5年的卡爾森和切路堤強調,他們無意與老東家特斯拉為敵。切路堤表示:「我們絕非要把矛頭對準特斯拉。」

評析
Tesla前高管在歐建鋰電池廠擬在電動車需求揚升之際,與主導電池市場的亞洲對手相競爭

 樓主| 發表於 2017-6-3 20:3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3月13日聯合新聞網,供同學參考

Tesla內湖直營中心 預計第2季末、第3季初正式啟用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和謙/專題報導

台灣特斯拉Tesla上周在國內正式發表SUV車型Model X,今年年底前就可交車,加上年初交車的Model S,未來台灣路上會看到更多的Tesla電動車。面對將持續增加的Tesla車主,台灣Tesla也著手進行各項計劃與充電站建置,其中位於台北市內湖的Tesla直營中心,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正式啟用。

Tesla內湖直營中心兼具維修、售後服務並結合產學合作,可做為人才育成中心,進行學生的技術訓練、深植技職教育,為國內培養更多相關人才。台灣Tesla說,目前內湖直營中心的維修與保養等已可為車主服務,其他設施包括辦公室、周邊建置等都在規劃,待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將會全面正式啟用內湖直營中心。

而目前在台北、台中也都有Tesla原廠認證的鈑噴中心,台灣Tesla表示,原廠的據點與維修中心今年都有計畫在台北以外的地區擴建,包括台中、南部等,都在規劃當中,車主與民眾可以放心。

除了維修與售後服務據點,充電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以「便利生活圈」概念來建構的目的充電站,至今已完成100座,遍布北中南、花蓮等地,充電站地點包括百貨商圈、大賣場、商辦、餐廳、學校等地點,今年上半年將在全台50個地點建置200座目的充電站,便利車主。

而充電20分鐘就可讓車子電力達50%的超級充電站,除了目前台北花博公園的六座,台灣Tesla計畫也正逐步在台中、台南、高雄等區域建置,今年預計會有5~6個超級充電站據點將完成,讓車主的長度旅程更便利。

此外,Tesla台灣官網目前也可預購全新Model 3中型電動房車,Model 3可能會在2018年於國內發表,新車交付時間為2018年年中或更晚。而Model X則是今年年底前可交車,甚至更快。

評析
位於台北市內湖的Tesla直營中心,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末或第三季初正式啟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