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電動車 – Volvo進化 2019年邁向電動車廠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7-2-9 18:47: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3-3 19:47 編輯

轉貼2016年12月14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谷歌宣布成立自駕車公司:眼前機會良多

北美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科技巨擘Google母公司Alphabet周二宣佈分拆旗下自動駕駛汽車業務,並成立新公司Waymo營運。Waymo行政總裁葛拉夫西克(John Krafcik):「眼前我們看到非常大的空間和機會。」

Alphabet早已開始經營自動駕駛業務,而其自動駕駛汽車自2009年至今已在加州等州分試行超過370萬公里。雖然Alphabet早已開拓自動駕駛業務,但其他如特斯拉(Tesla Motors)及行動叫車平台Uber卻搶先一步,把自動駕駛引入產品業務。蘋果(Apple)、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及福特汽車(Ford Motor)也陸續加入自動駕駛市場。

Waymo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在汽車安裝完全不需要司機的系統,車上不必有方向盤或踏板,因為使用者完全不用控制汽車,不過現行法規要求汽車必須裝設上述裝置。

Waymo下一步將會著手調整自動駕駛科技,讓汽車行駛時更加順暢、自然,同時也會建立一套地圖系統,讓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到達更多地方、適應不同的天氣狀況。

評析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周二宣佈分拆旗下自動駕駛汽車業務,並成立新公司Waymo營運。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7-2-9 18:48:1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2-9 18:49 編輯

轉貼2016年12月15日數位時代,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和Google,誰更靠近「完全自動駕駛」?

在無人車競賽中,跑得最前面的莫過於在2009年就開始上路測試的Google,以及將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商業化量產的特斯拉。不過,雙方採取的無人車發展策略卻是截然不同,堅持一次到位推出全自動駕駛的Google,以及希望從半自動駕駛逐步改善的特斯拉,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在多地測試的Google
自2009年起,Google在舊金山灣區高速公路上路測試,並在2015年開始陸續於總部山景城、鳳凰城、奧斯丁、克蘭特、華盛頓等4座城市實測。截至今年10月,Google在全美有超過50輛無人車,其全自動駕駛的測試數據,以每周增加2.5萬英里的速度、累積超過220萬英里,相當於人類300年的駕駛經驗。而且Google強調,其中有90%的測試都在市區道路進行。

由於Google並非做汽車硬體起家,其自駕車改裝自Lexus RX4 SUV,不過到2014年,Google發布了無人車原型,以「完全」自動駕駛為目標,拿掉人類駕駛才需要的方向盤、煞車和油門踏板,並將測試最高限速訂在25英里(約時速40公里),計畫未來還要做100到200種不同版本的無人車原型。

不過,儘管目前美國加州、佛羅里達、密西根、內華達等9州皆已開放無人車上路測試,大多數地區仍限定測試時需搭配一名真人「安全駕駛」,以在緊急狀況時隨時接手。

去年12月,加州政府發布自駕車法規草案,明文規定車輛必須配備方向盤和踏板,車內也須有一名持有駕照的駕駛人。對此,Google認為這無非阻礙了無人車的發展潛力,例如,未來無人車希望也可讓盲人搭乘,表示對此感到「極度失望」。

而今年9月,加州終於修改無人車法案,允許自駕車在「無人監控」的狀態下於特定區域的公共道路上測試,鬆綁過去測試的嚴苛條件。

Dolgov指出,在測試頭兩年,Google已經解決90%自駕車會遇到的問題。不過剩下10%才是挑戰,例如,教無人車辨識物體、了解騎士的手勢意義、認出消防車、警車等並做出反應,完成這10%的最後一哩路,無人車才能稱得上是更安全。

為了讓無人車經歷更多極端情境,使軟體面對突發狀況時能即時反應,Google除了在舊金山總部附近開啟第一起測試,2016年後也陸續選擇氣候潮濕的華盛頓州柯克蘭市,以及沙漠氣候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測試,希望讓感應器和汽車學習如何處理極端溫度和空氣中的灰塵。

堅持全自動駕駛的Google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從一開始就希望推出的是完全自動駕駛,而非如其他車商逐步加入輔助駕駛技術。他們觀察駕駛行為後發現,雖然先進輔助駕駛系統能幫助駕駛避免意外發生,然而科技輔助越好,駕駛也會過於依賴尚未成熟的科技,而變得越不可靠。「若只讓機器變得更聰明,可能會讓駕駛變得更危險」。

因此,Google選擇另一種作法,推出無方向盤和踏板的無人車,要讓人類完全無需插手駕駛。

在本質上,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系統的運作也有所不同。Google無人車專案前負責人Chris Urmson舉例,若看到一個人站在路邊,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不會有任何反應,因為無預期的剎車是無法被接受的,但完全自動駕駛系統,會鎖定這個人,讓車輛減速並觀察後續行為。Google堅持推出全自動駕駛車,也是為什麼明明技術領先,卻遲遲未推出商用的原因。

特斯拉的車海戰術帶來數據優勢
不過,這樣的堅持是好是壞,沒人說得準。在Google開始投入無人車開發後的7年,競爭對手Uber和特斯拉都已經將自駕車開放給用戶,但Google無人車距離商用化卻還有一段距離。

特斯拉在10月公布,特斯拉車輛行駛距離已超過30億英里,而搭載第一代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車輛數據已收集超過13億英里,其中Autopilot開啟狀態約為3億英里。相較於5月,搭載Autopilot的車輛行駛距離僅有7.8億英里,開啟Autopilot的數據則為1.3億英里,只用不到半年數據便增加一倍。特斯拉搶先推出帶有自動駕駛軟體的量產車,加快數據收集速度,短時間便追上Google的測試距離。

不過就如Google現任無人車專案負責人Dmitri Dolgov強調,大部分Google都是在市區街道,相較於高速公路的測試環境更豐富。

按照美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將自駕車分為5等級,特斯拉的Autopilot大約在第2至3級,其只適用於有中央分隔線的高速公路或低速行駛狀態下,可讓車輛維持在路中央、安全轉換車道,以及按照交通狀況調整速度。相較下,Google則希望將其自駕車發展到不需人類操作的最高等級完全自動駕駛。

「這就像彈鋼琴一樣,你可以一整天彈音階,或是可以表演大黃蜂。它們是相同的音符和技巧、相同的動作,但你將這些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差很多,而其中一種的經驗較另一種有趣多了。」Dmitri Dolgov說。

策略上的不同也影響到兩間公司對自駕車的硬體配置。
Google主要依賴的是可360度偵測的光達(Lidar),不過另一方面,由於光達並不便宜,光一個就要價約8萬美元,目前想量產配備光達的自駕車還有一定難度。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10月時曾表示,鏡頭和雷達互相搭配,就能達到全自動駕駛,而用到光達是「有點太誇張了」。「我不認為你需要光達。我想只靠被動光學設備,或許再加上一個先進的雷達,就可以做到所有事。」馬斯克說,「我對光達沒有特別熱衷,我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有意義。」

從測試豐富度來看,裝載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的汽車,截至今年4月已超過7萬輛,與此同時,Google的改裝自駕車Lexus RX450h SUVs和無人車原型,兩者總數不到60台。而在測試地點,Google目前僅在四個城市測試,而替特斯拉收集數據的自動駕駛車隊則是遍布全球。

自動駕駛也會出車禍
Google無人車過去測試的7年間,雖然發生過共17起擦撞意外,但肇事責任都不在Google。不過,這項完美紀錄在2016年2月被打破,Google無人車發生第一起因自己失誤造成的車禍。當時,Google無人車為了繞過前方障礙物而試圖變換車道,儘管偵測到後方有台公車,卻誤判情勢,以為公車會減速,導致被公車撞上。所幸,當時雙方時速都很慢,並無人受傷。

同年9月,Google無人車發生自測試以來最嚴重的車禍,當時,Google無人車被一輛在十字路口闖紅燈的汽車攔腰撞上,造成無人車嚴重損壞、對方駕駛也送醫,不過肇事責任並非屬於Google。

今年5月,特斯拉更發生首起自動駕駛死亡車禍。一輛特斯拉Model S以自駕模式行駛在美國佛州高速公路,撞上一台在前方左轉的白色貨車而導致駕駛死亡。特斯拉在聲明稿指出,當時陽光過於刺眼,讓自駕系統和司機沒有偵測到貨車。

這起死亡車禍再度引起外界對自駕車的安全疑慮,不過馬斯克認為自駕車若使用得當,其安全性已遠高於人類駕駛。他將自駕車和人類駕駛的死亡事故率比較,在特斯拉自駕系統行駛超過1億3,000萬英里後,這是第一起死亡車禍,和其他死亡車禍數據相比,美國平均每行駛9,400萬英里就有一起死亡車禍,全球則為6,000萬英里。「如果單單因為害怕媒體有不好的報導,或因為某些法律責任的商業算計就延遲推出自駕車,在道德上應受到譴責。」馬斯克說。

特斯拉自駕系統行駛超過1億3,000萬英里後發生第一起死亡車禍。相較下,美國平均每行駛9,400萬英里就有一起死亡車禍,全球則為6,000萬英里。

在這起車禍後,全球最大的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供應商、同時也是提供特斯拉Autopilot技術支援的Mobileye,宣布將停止和特斯拉合作,傳說是兩者對於該系統的理解不一。Mobileye在官網上明確表示其提供的是輔助駕駛系統,不過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卻被媒體和粉絲過度吹捧成「全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

不過,在那之後,特斯拉於9月宣布全面升級其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新版的Autopilot 8,最大的改變在於其引用全新的視覺處理工具,運用機器學習檢測出路上的路線、車輛、路燈、行人、道路環境等。

除了軟體,特斯拉在10月時宣布,目前特斯拉出場的所有車款,都已具備完全自動駕駛所需的硬體,包含8個攝影鏡頭、12個聲納和雷達,車載電腦的計算能力更比上一代快上40倍。這套軟體、或者說是自駕車的頭腦,將以無線傳輸的方式更新特斯拉所有車款的作業系統。

馬斯克認為,推出這種逐漸改善的自動駕駛系統並非魯莽之舉,而企圖阻止、讓進步慢下來,此舉和殺人沒兩樣,「不要讓『完美』成為『更好』的敵人。」馬斯克曾如此說道。

特斯拉於11月釋出的自動駕駛測試影片
從未來發展策略來說,除了無人車,Google的事業遍及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到虛擬實境裝置。這表示,Google並不急著推出自動駕駛車,且Google過去也曾表示,它傾向和汽車商一起打造無人車,而不打算自己親自製造汽車。有消息指出,Google的目標是讓自家自駕軟體普及,複製現在Android作業系統的成功模型。

另一方面,特斯拉則是汽車產業中重要和主要的創新者,以銷售汽車為主要營收,較Google承受更多要從自駕車獲利的壓力。在2016年第三季,特斯拉也轉虧為盈,不論是產量、交車輛和營收都創歷史新高,打破過去連續13個月虧損的局面。

不論是特斯拉或Google,兩者都希望透過自駕車提升安全,減少車禍和死亡,只是採取的路徑不同。特斯拉預計在明年底,自家自動駕駛車就可以從洛杉磯開到紐約廣場,橫跨美國,而Google則是希望在2020年推出商用無人車。誰才能勝出?只能靠時間證明了。

評析
不論是特斯拉或Google,都希望透過自駕車提升安全,減少車禍和死亡,只是採取的路徑不同。

 樓主| 發表於 2017-2-9 18:50: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史陶柏:電動車、新能源改變世界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黃淑惠/台北報導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史陶柏(JB Straubel)昨(14)日說,過去150年來,全球的溫度與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今年是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也是氣候暖化最嚴峻的一年,但這是企業最好的機會,特斯拉的使命是藉由電動車與新能源的使用,改變世界。

本報昨天舉辦名家論壇,協辦單位包括台灣大哥大、和大工業及富田電機,邀請史陶柏來台演講,主題是「特斯拉創新致勝—從電動車龍頭到新能源革命」,並與台灣產業界代表精彩對談。

史陶柏說,當初創立特斯拉投入電動車,目標不只是成立一家汽車公司,讓環境永續才是特斯拉的目標。過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已經發生很多超出預期的問題,過去100萬年二氧化碳濃度的濃度都在250ppm,去年卻已經達到400ppm,大氣層愈來愈薄,這非常令人震驚。同時氣溫也在改變,全球暖化的問題嚴重,企業在此時可以運用科技來改變社會,這是特斯拉努力的目標。

特斯拉剛成立時,大家認為電動車的外型與性能都不足以讓消費者喜歡,公司花了很多時間定位產品,將電動車開發成高性能的跑車,成功塑造出讓消費者想要的產品,然後再推出每款3.5萬美元的平價產品,大受歡迎。

Roadster是特斯拉第一款車,電池技術是最關鍵的一環,採用鋰離子電池的Roadster,雖然曾面臨過熱或起火的問題,但一開始就獲得解決。

Model S在美賣贏雙B
Model S是特斯拉的第二款車,一開始著重馬達機電,後來考慮使用者介面優先,就像手機打造觸控介面,Model S也是電子數位觸控載具,車子中間搭載螢幕,簡單操作,並以雙向的聯通方式,控制、機電、馬達都可無線更新,讓車用功能與時俱進。

Model S顛覆消費者想像,充一次電可以跑315英里,同時享受高加速能力、高扭力、順暢駕駛的高性能表現。Model S更超越雙B等豪華車品牌,是北美賣的最好的高級房車,打敗不少百年老店的車款。

18小時蓋一個充電站
後續Modes X車款,與Model S同樣的平台、馬達系統、電池系統在亞洲大受歡迎,結合永續與新的技術和休旅車的車款,此時創新的作法是普及基礎建設與建設超級充電座。

特斯拉每18小時就蓋一個超級充電站,比賣車更快,讓消費者更願意買車。為廣布充電站讓客戶可以從西岸到東岸、由南到北,只要充一次電,花二、三十分鐘,可以再開四至五個小時抵達目的地。超級充電站讓消費者充電更方便,因電動車充電網路將是帶動電動車價值的重要因素。

特斯拉努力降低電池成本,每推一個新產品價格都大幅砍價將近一半。從Roadster 10萬美元到Model 3只要3.5萬美元,顧客願意排隊來買,發表兩星期就有40萬人預購。

未來特斯拉將加速產品生產、改善供應的問題。正興建的新廠Gigafactory主力生產鋰離子電池,也是Model 3可以降低售價的關鍵,新廠聚合所有電池的環節、垂直整合降低成本。

評析
特斯拉的使命是藉由電動車與新能源的使用,改變世界。

 樓主| 發表於 2017-2-9 18:5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三大系統 解決電力問題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黃淑惠/台北報導


特斯拉認為設計出消費者喜歡、買的起的產品,才能形成趨勢。繼電動車之後,特斯拉再結合儲電系統、太陽能屋頂三大系統,將完整解決電力永續問題。

特斯拉(Tesla)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史陶柏說,石油時代的終結可在石油用完前就可以告一段落,有新的產品可以讓消費者獲得更大的好處,特斯拉以科技借力使力,不用強迫大家放棄原有的方便性,而讓世界更美好。

特斯拉受惠於鋰離子電池成本降低,新車款Model 3的售價也同步降低,而儲能成本也降低,才能讓電動車成長。同樣太陽能光電面板成本大幅下降,幾年前甚至是現在的數百倍,帶動太陽發電的潛能正快速成長。

特斯拉看好鋰離子電子作為儲能系統,除了可以在家提供電動車充電使用,並與太陽能結合,運用太陽能光電面板所做成的屋頂、在家即可以發電,運用太陽能發電成為再生能源的主力。

史陶柏說,特斯拉投入發展太陽能面板,以美觀的太陽能屋頂讓消費者喜歡、願意使用,產生的電力可以讓電動車充電,也提供家戶用電,這是一整套的產品可以解決電力永續的問題。

評析
繼電動車之後,特斯拉再結合儲電系統、太陽能屋頂三大系統,將完整解決電力永續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17-2-9 18:53: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2-9 18:55 編輯

轉貼2016年12月15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電動車熱潮 壓低用油量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國際能源專家及機構指出,特斯拉等業者發動的電動車熱潮,到2035年時可能使全球汽油需求量減少達10%,相當於把產油國最近所協議的減產數量完全抵銷。

儘管目前全球電動轎車及卡車的銷售量還不到汽車總銷售量的十分之一,但由於各國政府開始採取汙染防制措施,加上電動車成本不斷下降,預料到2025年時電動車銷售量便將起飛;到2035年時,電動車將使全球每天原油需求量減少100萬-200萬桶。

伍德麥肯錫公司副總裁吉爾德表示,「凡是能使運輸用油需求量減少的事,都將對油市造成衝擊。問題在於規模有多大,以及何時實現」。目前電動車約取代每天5萬桶的原油需求。

國際能源總署11月發表的報告中也預估,全球汽油需求已達頂峰,因為汽車用油效率提升,以及電動車逐漸普及。彭博資訊更樂觀預測,2035年之前全球電動車將能消除每天約800萬桶的原油需求,2040年時將更增加到每天1,300萬桶。

12月初時雅典、馬德里、墨西哥市及巴黎都已保證在2025年之前,將逐步禁止柴油車行駛,以對抗空氣汙染,此舉也可能進一步刺激電動車的需求。

評析
目前電動車約取代每天5萬桶的原油需求,到2035年時,電動車將使全球每天原油需求量減少100萬-200萬桶。

 樓主| 發表於 2017-2-9 18:55:2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16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Panasonic重啟閒置工廠 靠特斯拉找生路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消費電子廠Panasonic和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合作不是新聞,但這層合作夥伴關係看來正持續加深!《日本經濟新聞》報導,Panasonic將供應特斯拉太陽能電板,為在日本市場逐日萎縮的太陽能事業尋找新出路。

特斯拉與Panasonic預計本月正式簽訂供應協議,Panasonic接下特斯拉的太陽能板生意後,可望在明年重啟位於大阪貝塚市閒置的二色濱廠。Panasonic計劃在二色濱廠及馬來西亞工廠,替特斯拉生產太陽能電板,並利用特斯拉子公司SolarCity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網絡,打開產品銷路。

日本政府調降太陽能電力躉購費率後,日本市場對太陽能板的需求已陷於萎縮。Panasonic太陽能事業因此受創,二色濱廠也在今年2月停工。2017年度日本太陽能電力躉購費率料將進一步調降,轉戰海外市場尋找生機對Panasonic等太陽能板業者格外重要。

評析
Panasonic將供應特斯拉太陽能電板,為在日本市場逐日萎縮的太陽能事業尋找新出路。

 樓主| 發表於 2017-2-9 18:56: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2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豐田高通 合組自駕車聯盟

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和美國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等27家公司,正共組全球聯盟,以實現自駕車科技。

報導指出,這個聯盟的目標,是帶頭推動民間部門,為不同程度的自動駕駛科技建立安全標準等規則。WEF今年5月成立工作委員會,討論自駕車未來,當時該委員會便呼籲業界推出這種計畫。

這個聯盟是由汽車業、保險業集科技業等業者組成。其中,汽車業代表共有12家公司,包括豐田、日產(Nissan)、通用汽車(GM)、福斯(VW)、寶馬(BMW)、現代(Hyundai)和富豪汽車(Volvo)等,保險業有美國Liberty Mutual集團和日本的損保控股等業者。

參與的資訊科技業者包括高通和瑞典易利信(Ericsson)等公司,而優步(Uber)和物流業巨擘優比速(UPS)等公司也將參與。瑞典和新加坡政府也將參與討論。

聯盟成員將每兩個月集會一次,並於WEF每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年會報告各自進展。

這個聯盟的討論結果將對歐洲、亞洲造成影響。聯盟成員本月都將參與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道路測試,由雷諾(Renault)和新創公司nuTonomy負責監督。

除了共享安全和道路壅塞數據,聯盟成員也將討論自駕車對鐵路等運輸系統的影響、和意外險等方面配套措施等。

不過,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並未參與,而Google和福特汽車(Ford)也在自駕車領域結盟,顯示各家企業在開發自駕車科技和制訂規則時的競爭將只會愈演愈烈。

評析
聯盟的目標,是帶頭推動民間部門,為不同程度的自動駕駛科技建立安全標準等規則。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36:0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華爾街日報:特斯拉電動車恐不再領先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當年推動美國電動車市場起飛,但底特律傳統汽車大廠相繼趕上電動車趨勢。眼看明年起眾家對手都將推出電動車,外界擔憂特斯拉終將失去領先優勢。

特斯拉至今推出的Model S及Model X兩款電動車儘管價格昂貴,依舊在美國熱賣不斷。截至11月為止1年內,美國電動車市場出貨量約13萬台,其中就有31%來自特斯拉。特斯拉預定在明年初上市的平價電動車Model 3,也已吸引40萬名消費者預付1,000美元訂金。

Model 3的預購盛況令業界回想起1920年代初期福特汽車推出的Model T。當年Model T被視為全球首款平價汽車,上市後在美國一舉拿下5分之3市占率。但福特的領先優勢並未持久,在1920年代末期便被通用汽車後來居上。

今年11月底通用旗下品牌雪佛蘭(Chevrolet)推出的首款長程電動車Bolt已在美國加州及奧勒岡州上市,其餘地區也將在明年初上市。2020年前全球電動車市場勢必出現更多競爭對手,屆時特斯拉將喪失市場先驅的優勢,最終還是得靠產品實力來一較高下。

Model S及Model X以未來感設計及高價位奠定特斯拉的奢華品牌定位,也因此被許多人喻為電動車界的蘋果。然而,電動車這個終極行動裝置終究還是無法與智慧型手機相提並論。

首先,電動車汰換率遠不及手機,因此特斯拉的眾多對手有足夠時間迎頭趕上最新技術。再者,電動車故障的潛在後果比手機故障更具殺傷力,因此當消費者獲得更多選擇後,特斯拉在外型設計上的優勢可能輸給其他對手的實用性。

姑且不論對手主打何種賣點,特斯拉未來光是在售價與獲利之間取得平衡就不容易,恐怕無法像蘋果那樣監守奢華品牌定位。電動車製造成本遠勝智慧型手機,但特斯拉深知價格超過7萬美元的電動車很難普及市場,才會降低Model 3定價。

評析
明年起眾家對手都將推出電動車,特斯拉終將失去領先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37:0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2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中資初創推電動車 對抗特斯拉

鍾寧/綜合報導

具有中資背景的矽谷初創企業Lucid Motors近日推出頂級電動車生產版本,2018年底進行裝配,預計將和特斯拉旗下Model S競爭,被外界視為中資支持的汽車生產商進軍美國的一大舉動。

華爾街日報報導,Lucid Motors原名Atieva,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前CEO兼創始人謝家鵬(Bernard Tse)是海外華人,2007年他在美國創立Atieva公司,從事電池系統和電動動力的製造。

報導稱,樂視創辦人賈躍亭個人投資Atieva的金額超過1億美元,股權在40%以下。2014年,中國北汽集團曾以1億美元入股Atieva,約占25%股權,隨後樂視也投資數千萬美元,雙方分別以前兩大股東的身份進入公司,Atieva也在今年10月改名為Lucid。此外,青雲創投、日本公司三井物產和美國公司Venrock皆投資超過2億美元。

Lucid業務發展副總裁李紅光日前表示,公司在2014年正式啟動電動汽車的研發,2016年12月發布樣車,2018年將會進行量產,計畫首先在美國市場推出電動轎車,之後將在中國和歐洲市場推出。行業分析師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不過要說服中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品牌的汽車不容易,而在成熟市場銷售汽車品牌則是一種建立品牌的方式。

華爾街日報報導,Lucid上月展示了新版電動車的外觀設計,該車型配有100千瓦時的電池組且充電一次可行駛300英里(約482公里)。Lucid表示,該公司預計最初將在網上銷售汽車,明年將開設實體店,定價會與其他頂級車款差不多。

銷售目標方面,Lucid首席技術長、前特斯拉汽車工程副總裁兼Model S總工程師Peter Rawlinson表示,Lucid的目標是在量產的第1年銷售8千至1萬輛汽車,3年內逐年增加至約5萬輛。

評析
Lucid的目標是在量產的第1年銷售8千至1萬輛汽車,3年內逐年增加至約5萬輛。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38: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3-3 19:40 編輯

轉貼2016年12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調漲英售價5%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英鎊重貶,美國豪華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決定調漲英國地區產品售價,調幅達5%,新牌告價明年初生效。

總部位於加州的特斯拉是在本周向潛在買主發出電郵告知此一漲價訊息,主要是反映英鎊兌美元一度重貶2成的匯率波動因素。

根據預定的調幅,頂級全配的S型電動車車價從153,250英鎊漲至160,912英鎊,入門款電動車則由58,900英鎊漲調至61,845英鎊。

特斯拉算是比較晚反映英鎊貶值而調漲車價的進口車商,在英國公投決定脫歐造成英鎊重貶後,其他進口車商早已陸續調漲車價,以減緩匯率波動對營運的衝擊,累計公投脫歐迄今,英鎊兌美元貶幅共達17%。

已經調漲英國車價的車廠包括通用汽車英國品牌佛賀(Vauxhall)、法國寶獅(Peugeot)、雷諾(Renault)、飛雅特(Fiat)、福特(Ford)與本田(Honda)。

寶獅雪鐵龍集團執行長泰佛瑞斯(Carlos Tavares)指出,英鎊兌歐元每貶值1%,寶獅雪鐵龍一年的成本估計就增加3,000萬歐元。

泰佛瑞斯7月時就曾預告,英鎊重貶早就對車廠構成壓力,「大家現在都在等看誰先開漲價的第一槍,因為漲價後對整體車市勢必會有影響。」

特斯拉雖是較慢調整售價,但漲幅卻是同業最高,其他車廠宣布的漲幅約介於0.9%到2.5%,但特斯拉一口氣便調高5%。

特斯拉發言人表示,新牌告價僅適用於未來購車的新顧客,已經預購並給付定金的客戶不受影響。

特斯拉的汽車生產基地除了美國的加州,海外地區就只有荷蘭。

英國又是特斯拉歐洲最重要的市場,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英國的總銷量達1,263輛,高於挪威的1,248輛,英國一舉成為特斯拉歐洲第一大市場。

為了打入大眾市場,特斯拉已規畫推出平價版的電動車Model 3,該新車款充飽電最大行駛里程可逾215英里,售價估計約3.5萬美元。

評析
此一漲價主要是反映英鎊兌美元一度重貶2成的匯率波動因素。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40: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27日聯合新聞網,供同學參考

美國汽車品牌消費者滿意度 Tesla奪冠 !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

一部汽車要讓車主與消費者滿意,它的品質、服務、品牌價值與知名度是相當重要,美國《消費者報導》雜誌(Consumer Reports)近日公布了2016年度汽車品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報告,結果電動車品牌Tesla(特斯拉)拿下第一,Porsche保時捷第二,Audi則是第三。

《消費者報導》雜誌頗具權威與可信度,這次針對29個汽車品牌的車主進行滿意度調查,且每個品牌至少包括兩個車型、2014年到2017年式的車款,涵蓋30多萬輛車。

奪下第一的Tesla,多年努力得到肯定,Tesla的創辦人Elon Musk曾說過,我們要開發的產品一定是最頂尖、最優秀的,以電動車來說,要給予消費者不一樣的體驗與視野;有高達91%的Tesla車主表示會再購買該品牌的車。而第二名的Porsche則有84%的車主會再選擇該品牌,第三的Audi是77%。排第四名的品牌為Subaru(76%)、第五是Toyota,第六與第七分別是Honda以及Mazda。至於Nissan、Infiniti、Acura的滿意度都是排在倒數。

另外一些值得肯定的品牌,像是Lincoln從去年的21進步到排名第12;韓系Hyundai也從去年第24提升到13。至於退步的品牌,Chrysler旗下貨卡品牌Ram從去年第5名跌到第17,BMW從第6名退步到第14名;Volkswagen從第16名退到24。而滿意度排名不佳的品牌,也有讓民眾相當讚賞的車款,Nissan Murano就是其一。

評析
2016年度汽車品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Tesla拿下第一,Porsche第二,Audi則是第三。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41: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6年12月2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攜松下 設太陽能電池廠

經濟日報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和Panasonic 27日共同宣布,明年將一同在特斯拉位於紐約的工廠生產太陽能電池和模組,顯示兩家公司合作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這座工廠將於明年夏天開始投產,並在2019年前將產能增加至1個GW(十億瓦)的電力。Panasonic發言人渡邊彌生指出,該公司將投資逾300億日圓(2.56億美元)在生產設備;除了提供工廠建築和基礎設備外,特斯拉則會承諾將長期向Panasonic購買電池。

特斯拉10月時就已透露,正打算與Panasonic一起為特斯拉上個月收購的SolarCity公司的太陽能屋頂生產太陽能電池和模組,而近期的計畫正是該合作方案的其中一部分。

Panasonic先前已和特斯拉共同斥資50億美元,在美國內華達州興建一座超級鋰電池工廠,為電動車生產電池,並為居家和公用事業生產能源儲存設備。

特斯拉指出:「當我們開始生產太陽能屋頂,就會把松下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裝在特斯拉製造的太陽能玻璃瓦片屋頂中。」

Panasonic是特斯拉Model 3唯一的電池供應商,目前也已是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X的獨家供應商。

評析
特斯拉攜松下設太陽能電池廠,顯示兩家公司合作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42: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1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跨年夜還在忙 自動駕駛要來真的

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跨年夜很忙!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上周六(12月31日)在twitter(推特)上表示,已開始將旗下汽車搭載的自動駕駛系統由第1代Autopilot升級為Autopilot 2.0,為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鋪路。

馬斯克說:「今晚約1000輛汽車將上載HW2 Autopilot(即Autopilot 2.0)軟體。待實際上路證明沒問題後,下周其餘汽車也將上載新軟體。」

自2014年10月後出廠的特斯拉汽車,全都裝有第1代Autopilot,Autopilot 2.0則是針對配備HW2(Hardware 2)的較新款車輛所設計的軟體。HW2是1套為實現自動駕駛而裝設的硬體,包括8個鏡頭、12個超聲波感測器、1個雷達及每秒可執行12兆次運算的資料處理能力等,目前特斯拉生產中的新車將全面配備HW2。

不過,馬斯克警告,升級過程中第1代Autopilot部分功能會暫時失效,包括自動緊急煞車、防撞預警和主動巡航控制(ACC)等。

特斯拉的年終軟體升級,正趕在汽車產業迎接2017年拉斯維加斯CES消費電子展(1月5~8日)及底特律北美車展前(1月8~22日)。但今年特斯拉不打算出席CES或底特律車展,取而代之的是將在1月4日開放旗下造價50億美元的內華達州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招待投資人前往參觀。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43: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3-3 19:46 編輯

轉貼2017年1月1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2017科技主流趨勢:自駕車、VR、人工智慧

文/陳穎芃

2017年科技趨勢預料仍將以自動駕駛系統、虛擬實境(VR)裝置及人工智慧(AI)為主流。

在各產業持續走向自動化的趨勢下,全球汽車大廠相信自駕車終將取代傳統汽車。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16年10月已宣告,未來旗下所有新車都將具備完全自駕的硬體設備,並預期17年底前將展示完全自駕車橫跨美國之旅。

即便是擁有108年歷史的老字號車廠通用(GM)也努力追趕自駕車趨勢,日前已在美國加州及奧勒岡州推出首款長程電動車Bolt,預計17年起陸續在其他地區上市。

其他傳統車廠也未坐以待斃,例如富豪(Volvo)宣稱在17年推出內建部分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福特(Ford)也預計在2021年前推出完全自駕車。在新創業者方面,叫車應用程式開發商優步(Uber)已自16年9月起在匹茲堡展開自駕車道路實測。

VR裝置的應用領域不斷延伸,除了目前最受歡迎的電玩領域之外,已有業者搭上網購趨勢開始發展VR購物功能。

研究機構Canalys估計,16年VR頭戴式裝置全球出貨量約630萬台,其中諸如索尼(Sony)PlayStation VR及宏達電Vive等高階頭戴式裝置出貨量約200萬台,其餘以三星Gear VR及谷歌Daydream View等低階頭戴式裝置為主。Canalys更進一步預期,上述高階VR頭戴式裝置出貨量可望在2020年達到2,000萬台。

此外,AI技術演進也將使VR購物更便利。未來消費者在虛擬環境試衣時能向虛擬時尚顧問請教穿搭技巧,且零售商也能利用AI分析消費者網購習慣,事先預測購物清單並發送優惠訊息。亞馬遜在去年推出的居家語音裝置便內建AI語音助理Alexa,能接收用戶指令搜尋網路資料並進行網購。

網路設備廠愛立信(Ericsson)於最新期《行動趨勢報告》中預測,此類物聯網裝置數量將在2018年前超越智慧型手機,而這些裝置收集到的龐大數據將成訓練AI軟體最佳工具。

評析
在各產業持續走向自動化的趨勢下,全球汽車大廠相信自駕車終將取代傳統汽車。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45:0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2017年特斯拉將在台佈建5座超級充電站

黃慧雯/綜合報導



特斯拉(Tesla)日前更新了官方網站,提供了2017年度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網路分佈圖。令人相當興奮的是,台灣地區也被畫入超級充電站的佈建地圖,對於有意入手特斯拉的車主來說,將是相當具吸引力的消息。

根據特斯拉官網資訊,2017年他們將在夏威夷、墨西哥、台灣、韓國、紐西蘭等地增建超級充電站。根據地圖顯示資料,台灣地區將會佈建5座超級充電站,都位於人口比較稠密的西岸,分別坐落於北部及中南部。

特斯拉提供的充電解決方案,基本上包含:家用充電站、目的地充電站以及超級充電站。目的地充電站的佈建策略,基本上就是圍繞車主的生活圈,所以像是百貨商圈或購物中心周邊,就有可能成為佈建時的選項。目前包含秀泰、環球購物中心等地,都是目的地充電站預計將佈建的位置。

而超級充電站顧名思義就是充電超快速,預計只需要充電20分鐘就可以跑200公里,台灣地區的超級充電站,根據了解將會在2017年第一季之前完成,也就是說第一季之後,台灣的特斯拉車主將能享有與其他國家特斯拉車主一樣的快速充電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先前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將針對超級充電站進行收費政策,只免費提供車主1000英里的免費充電里程,超過之後就需要支付超充額度費用(Supercharger Credits)。

此外,還將引入車位占用費用,也就是說車子充滿電之後,會馬上開始計費。如果在5分鐘之內開走,則這些費用會被取消(5分鐘,2美元),因此等於特斯拉車主在超級充電站讓車子充飽電之後,只有5分鐘的時間把車開走,不然就會被收取占用位子的費用(每分鐘0.4美元),需要特別留意。

評析
台灣地區將會佈建5座超級充電站,都位於人口比較稠密的西岸,分別坐落於北部及中南部。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47: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3-3 19:49 編輯

轉貼2017年1月5日聯合新聞網,供同學參考

2017 CES亮點多 技壓特斯拉的電動車現身!

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

全世界最大消費性電子展2017 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已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登場,為期四天的活動有許多全球廠商都來與會,除了展示科技電子產品、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不少車商以及相關周邊廠商都來共襄盛舉;台灣機車廠商KYMCO光陽因研發Noodoe車聯網而受邀參展。此外,大陸樂視集團投資的美國新興車商Faraday Future,展示了「超快」純電動車FF91,加速能力甚至超越同是電動車的勁敵特斯拉Tesla。

Faraday Future第一部量產電動車現身
新興車廠Faraday Future成立於2014年,是相當年輕的企業,在大陸樂視集團投資下,雙方在汽車、互聯網等領域都有合作,如今2017 CES推出的FF91,是旗下首部量產版電動車,接近SUV車型,內建130kWh電池組,續航里程可達約608公里,馬力輸出為1050匹,採四輪驅動設定。

FF91的0~96公里加速僅需2.39秒,超越Tesla Model S。不僅性能出色又節能,FF91的科技也不容小覷,搭載了雷達感應、螢幕、攝影鏡頭等配備;其官網已公布資訊可接受預訂,訂金5000美元,預計2018年正式投產。

自動駕駛技術與車聯網發展快速
自動駕駛領域已是全球諸多車廠爭相投入的領域,這次2017 CES當然也少不了自動駕駛,包括BMW、FORD、NISSAN、TOYOTA以及科技公司Nvidia等等,都會展示自駕技術。而今年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廠商,比去年增加約40%。

FORD展出新一代Fusion Hybrid自動駕駛車,搭載更豐富與高科技的配備,包括LIDAR感應器、更先進的硬體與處理能力。Hyundai Ioniq車系包括Hybrid、Plug-in Hybrid、純電三種動力規格,也搭載自動駕駛科技,Hyundai表示,Ioniq車系的時尚與智慧,將給予民眾與消費者難忘的無人駕駛旅程體驗。

另外可說是「台灣之光」KYMCO光陽機車研發了全新Noodoe車聯網,在去年義大利米蘭車展發表時就讓全球驚豔,此次也參加2017 CES。Noodoe車聯網結合科技、人性與日常生活,希望提供車主便利又安心且「最得我心」的體驗,Noodoe是由三部分組成:智慧儀錶板、手機App以及機車手把旁控制鍵,透過右把手上的控制按鈕,就可以在不同的訊息間切換。

啟用Noodoe時透過藍芽與手機連結,就可以在機車儀錶板上使用許多功能,包括時速表、預知天氣狀況、時間顯示、顯示手機訊息如未接來電與line以及FB訊息等等,還可檢視電子郵件。安全方面也考量周到,騎士要閱讀手機顯示訊息等等,只能在機車等紅燈或完全靜止時。Noodoe還可提供騎士如加油站、便利商店等特定地點位置與距離。Noodoe也是一個多功能的社交平台,可以追蹤其他車友,一起分享創意與動態,讓車主連結周遭的世界、拓展社交圈,與車友、家人朋友都有一個很好的互動。Noodoe預計將在2017年上半年量產,台灣市場則是計劃在6月底前引進。

未來車聯網技術將會越來越普及與發達,不論是汽車或是摩托的車主,透過車聯網技術,可以知道車子狀況、行車資訊、生活娛樂等訊息。

BMW Holo Active Touch虛擬觸控螢幕很便利
BMW在CES 2017上推出 Holo Active Touch虛擬觸控螢幕技術,幫助駕乘者更便利操作車載系統以及娛樂與行車資訊,透過這項技術的虛擬觸控螢幕,可以不受空間限制,再整合手勢操作更加方便。

 樓主| 發表於 2017-3-3 19:4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樂視電動車亮相 2018投產

楊日興/綜合報導

面臨財務風波的樂視與其投資的初創車業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FF)並未缺席2017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樂視集團董事長賈躍亭率FF首款量產車於CES前夕媒體活動上亮相,也表示,FF內華達工廠並未停工,已完成第1階段建設。

2016年11月中時,內華達州財政部長曾批評樂視與FF於該州的工廠建設為「龐氏騙局」。當時FF回應,內華達工廠從未停工,且首款量產車將於明年亮相。如今,FF在CES上實現自己的諾言。

綜合媒體報導,該量產車被命名為FF91,預定2018年投產。FF91為外型似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的四門純電動汽車。據了解,FF91加速至100公里的時間為2.39秒,超越特斯拉Model S的2.6秒。

對於因樂視資金鏈問題,陷入停工羅生門的FF內華達州工廠,FF研發與工程高級副總裁Nick Sampson回應,FF內華達州工廠並未停工,且順利完成第1階段的建設。

賈躍亭表示,FF91代表汽車產業從汽油時代進化至電動、互聯網生態電動時代的里程碑。他也稱,下一代汽車的核心價值在於計算能力、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但該場發佈會卻出現插曲,賈躍亭親自展示自動泊車,但是FF91卻無反應。

FF除內華達州工廠還有其他風波,2016年底,兩位加入不久的高管離職,他們分別擔任全球首席品牌和商務長、產品營銷與市場推廣規劃副總裁,在樂視金流問題與新車發布前夕時格外引人關注。

FF並沒有提及公司的財務狀況。此外,樂視也帶來2款搭載Android 6.0的智慧型自行車亮相2017年CES,有消息指出這2款樂視智慧型自行車將於2017年第2季上市。

評析
FF91加速至100公里的時間為2.39秒,超越特斯拉Model S的2.6秒。

 樓主| 發表於 2017-3-30 18:38: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7-3-30 18:40 編輯

轉貼2017年1月5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特斯拉去年銷量 未達標 今年將推多項重大計畫

蕭麗君、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周二公布,去年第4季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27%,為22,200輛,但全年僅銷售76,230輛,未能達成至少8萬輛的官方目標。

不受銷售消息影響,特斯拉股價周三盤中上漲1.0%,每股219.32美元。

不過今年將是特斯拉突飛猛進的一年,將進行的多項重大計畫。最重要的是平價車款Model 3將上市。這款電動車標榜走平價路線,訂價3萬5千美元,將在2017年底上市。

特斯拉也將推出太陽能屋頂。特斯拉與SolarCity合併後的首項重大計畫是太陽能屋頂。該設計將讓整個屋頂成為龐大與耐用性更強的太陽能面板。雖然售價可能不低,但卻有助SolarCity擺脫目前租賃模式,朝向銷售太陽能解決方案前進。

看好汽車共享市場商機,特斯拉將在今年開始建立網絡,讓有意透過共乘營利的特斯拉車主必須在該網絡中進行。

為解決充電問題,特斯拉在外廣設超級充電器,提供車主在外可方便充電,並鼓勵他們在家使用家庭充電器。特拉斯還有意擴展全球的超級充電站網絡,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中國是特斯拉最大新市場之一。為進入該市場,特斯拉有意透過與當地公司合資設立生產線。

重回垂直整合模式。執行長穆斯克有意重回過去垂直整合,也就是從原料到產品一手包辦,因此將在加州設立超級工廠。另外為在2018年實現年產50萬輛目標,特斯拉還將大舉提高生產流程自動化。

儘管去年特斯拉電車發生多起車禍,不過該業者明年仍將推出自動駕駛更新版「Hardware 2」,強化自動駕駛功能。

評析
今年將是特斯拉突飛猛進的一年,將進行多項重大計畫。最重要的是平價車款Model 3將上市。

 樓主| 發表於 2017-3-30 18:41:3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5日數位時代,供同學參考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交集的未來—無人車的生活場景不遠了

【撰文:顏理謙】

無人車,這個以往只存在於科幻小說或電影裡的交通工具,終於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科技廠商和汽車製造商爭相投入下,各種不同等級的測試已經逐漸展開,預計三年內可望邁入商用化階段。

11月16日夜晚,浙江烏鎮的子夜路特別熱鬧。18輛漆上藍白車身的百度無人車浩浩蕩蕩開上路,進行第一次3.16公里城市道路大規模測試。這批無人車上路後,全程沒有人工干預,透過內建的自動駕駛技術,車隊行經兩個紅綠燈和一個轉彎路口,過程十分順暢。現場試乘體驗者形容,轉彎時車子非常穩,「像是老司機開車一樣。」同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在同場大會上宣言,行動網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強調「下一個機會是人工智慧和物聯網」。而無人車,恰好就是兩者結合而成的產物。

近年,隨著各大科技廠商和汽車製造商投入無人車開發,以及許多國家的法令修改,無人車的未來已經越來越清晰。雖然目前各家廠商都還在測試階段,但實際商用化時間點,很可能就在三到五年內。

在無人車領域,目前最受關注的是Google。Google從七年前啟動無人車計畫,預計在2020年發表無人車。去年開始,原型車已經進入一般道路測試,包含美國加州山景城、德州奧斯汀、華盛頓州柯克蘭都有無人車測試,今年中也前進亞利桑那州,打算掌握無人車在沙漠中的駕駛狀況。到今年10月為止,Google無人車在公共道路的測試已經超過200萬英里,相當於300年的人類開車經驗。儘管今年出現無人車交通事故,但仍不減Google的野心和熱情,持續擴大測試範圍,只求早日讓無人車實際出現在人們生活中。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汽車研究部門今年發表預測,2020年到2035年將是無人車成長的黃金時期,2035年時,全球無人車銷售量將逼近2,100萬台,這個數字高過兩年前預測的銷售量1,180萬台,顯示無人車發展頗受看好。IHS預估,美國可能會在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無人車上路的國家,屆時無人車銷售數量將達數千台。而即將在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也會帶動日本汽車廠商大力投入。至於中國,IHS預估,2035年將擁有超過570萬台無人車,可能成為最大市場。

改變世界的六大技術之一
因應這股市場趨勢,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展現了搶占無人車市場的企圖心,並且宣示,明年底,特斯拉將實現長距離駕駛,過程中「不需人工觸碰」,而且計劃從洛杉磯一路開到紐約時代廣場,到了2018年,特斯拉無人車就可以橫越美國,奠定無人駕駛的新里程碑。因應這一天的到來與普及,今年10月,特斯拉已經宣布旗下所有車型都配備無人駕駛硬體,軟體也會在未來推出更新。

無人車如果真的上路,將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絕大多數看好無人車的聲音都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人為操作疏忽,降低日常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例如Google母公司Alphabet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今年參加梅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全球大會時就指出,無人車絕對是改變世界的六大技術之一。他直言,電腦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今年美國就會有32,800人死在路上,只是我們還不知道這些人是誰。」

當然,交通擁擠的問題也有機會解決。例如目前在英國、法國、日本等地都已展開無人巴士測試,未來可能會成為最新大眾運輸工具。而根據外媒報導,馬斯克也在開發「能解決市中心交通擁堵問題的新型無人車輛」。

此外,無人車的出現,也可望為共享經濟開啟下一個里程碑。前Google全球副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就認為,無人車市場預計十年後會普及,乘客可以很悠哉地移動,若再加上共享經濟思維,估計未來汽車購買量只會剩下4%。

無人車的隱憂依然無法忽視。車上連網裝置會不會造成乘客隱私權喪失?當自動駕駛軟體遇上難以避免的抉擇時,它會做出對人類有利的選擇嗎?如果無人車被裝了爆裂物品,它會成為新世代的殺人工具嗎?在無人車正式上路之前,不論是科技大廠或車廠都勢必得給出答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數位時代》第271期;訂閱《數位時代電子版》

評析
無人車的出現,也可望為共享經濟開啟下一個里程碑。

 樓主| 發表於 2017-3-30 18:42: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月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2017年原物料黑天鵝:特斯拉順利交車、中美貿易戰

記者 陳苓 報導

2016年黑天鵝事件頻傳,2017年原物料市場也有13大黑天鵝,可能引發價格震盪,包括特斯拉的電池科技出現突破、中美貿易大戰等。

MarketWatch、Business Insider報導,巴克萊研究5日報告稱,他們所謂的黑天鵝是尚未反應在市場價格的極端事件。原物料的黑天鵝事件有許多形式,市場可能會立刻反應、或花好幾年消化。2017年之始,指數就顯示出空前波動性,投資人特別擔憂地緣政治發展。

報告把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列為黑天鵝之一,指出如果平價電動車「Model 3」準時交車,可能會撼動能源界。市場傾向於反應未來發展,順利交車或電池科技突破,會讓電動車價格遠低於目前水準,將改變市場看法,重新考量電動車對原油需求的中期影響。

此外,倘若中美大打貿易戰,也會重創原物料。報告指出,2015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為3,657億美元,美方為了降低赤字,可能會實施關稅,阻擋中國物品進口。美國帶頭之後,其他同樣受到中國威脅的已開發國家行業,如歐盟鋼鐵業,或許也會採行關稅、限額等貿易壁壘。中國將反擊,在南海採取更激進的措施,引發國際對峙,中斷國際商務在中國進出。此一情況會減緩全球貿易,影響各國GDP。

巴克萊的黑天鵝事件未必都不利原物料,比方川普看伊朗不順眼,要是美伊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或是委內瑞拉倒債,都會拉抬油價。另外,萬一智利暴動阻撓生產、或是俄國繼續侵略烏克蘭,則會帶動金屬價格走升。

評析
順利交車或電池科技突破,會讓電動車價格遠低於目前水準,將可能會撼動能源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