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轉貼] 權值股;台積電 – 台積進擊7奈米 力壓英特爾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4:3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29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1日聯合報,供同學參考

蘋果攻晶片設計 台積受益

聯合報 編譯劉忠勇、湯淑君/綜合外電

從種種跡象來看,蘋果正積極開發自行設計的晶片,除降低對英特爾和高通等供應商的依賴外,也為在人工智慧(AI)領域取得競爭優勢而鋪路。

日經新聞報導,蘋果將邁向超級半導體設計大廠,但並非蘋果所有晶片供應商的前景都因而堪憂,像是晶圓代工的台積電不僅不會流失訂單,反而可能隨蘋果開發自有晶片而成長,成為最大受益者。

蘋果二○一五年來已是台積電最大客戶,占台積電營收百分之十七。史福伯登預測,台積電今年將因iPhone X晶片訂單挹注,使蘋果占營收比率增為百分之廿。

報導也提到,蘋果近年來陸續藉由收購、挖角來厚實能力,今年自友達和聯詠挖角,即是策略的一環,而九月中發表為iPhone X而推出的臉部辨識AI晶片,即是在AI領域下一代應用功能初試身手。這也是近年收購AI晶片相關新創公司所得的成果,如臉部辨識專家RealFace、機器學習平台Turi、擴增實境(AR)的Flyby Media和Metaio等業者均已納入旗下。

此外,蘋果也積極設計整合觸控、指紋和顯示驅動功能的晶片。日經引述台灣晶片業界主管指出,蘋果陸續聘請台灣最大顯示驅動晶片設計商聯詠和面板製造商友達的工程師,蘋果希望控制下一代顯示技術和部分相關重要零組件。

蘋果以營業額來說,去年已是全球第四大晶片設計商,僅次於高通、博通(Broadcom)和聯發科。

巴隆周刊(Barron's)也報導,隨著人工智慧(AI)需求取代「摩爾定律」,成為帶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的新驅動力。

評析
蘋果正積極開發自行設計的晶片,台積電不僅不會流失訂單,反而會隨蘋果開發自有晶片而成長,成為最大受益者。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4:30: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30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攻車用 訂單大爆滿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市場傳出,台積電來自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等汽車和工控晶片大廠的訂單需求強勁,塞滿南科14A廠的20萬片產能。法人認為,將帶旺台積電第4季營運。

台積電在南科共有Fab6、14A和14B等三座12吋大型晶圓廠,其中,14A廠提供40奈米、65奈米和90奈米的特殊製程,主要客戶包括英飛凌、恩智浦及旗下飛思卡爾(Freescale)、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等汽車和工控晶片主力供應商。

市場傳出,因近期來自上述汽車和工控晶片大廠的訂單湧入,使得台積電14A廠的20萬片產能全滿,需求相當強勁。法人預期,將有利於台積電第4季營運表現維持高檔水準。

從英飛凌、恩智浦等晶片今年的營運動能來看,確實也反映來自汽車和工控市場的強勁需求。

像是德國半導體大廠英飛凌就因為產品被使用在汽車傳動裝置、懸吊、方向盤等系統上,包括使用於再生能源生產和資料中心的功率半導體和電動車晶片的需求都特別強,今年營收逐季走高,年增率逼近三成。

英飛凌看好,未來幾年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都會使用到該公司的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晶片;而恩智浦也積極發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相關晶片,明年可望為晶片注入人工智慧(AI)功能。

法人認為,汽車電子需求相當明確,只要上述晶片廠出貨量不斷成長,且持續推出新晶片,台積電自然可以受惠。

就短期營運面來看,台積電受惠於蘋果A11處理器、聯發科16奈米、輝達12奈米產品出貨等效益,8月營收已經先重回900億元大關,月增率逼近三成。雖然9月仍是蘋果A11處理器的出貨高峰,但因今年蘋果改變對代工廠的營收出帳方式,必須出貨至富士康才會認列,恐會使部分營收認列遞延。

法人認為,台積電9月營收可能因此略低於8月,但第3季營收仍將達成高標,再加上車用、工控等市場需求佳,第4季表現將比第3季好,全年營收將創歷史新高。

台積電7月和8月累計合併營收已達1,635.28億元,9月營收只要落在824.72億元到854.72億元,第3季營收目標即可達陣。

評析
台積電來自英飛凌、恩智浦等汽車和工控晶片大廠的訂單需求強勁,塞滿南科14A廠的20萬片產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4:31: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30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下一個十倍速時代來了

經濟日報 記者 謝佳雯

汽車已是下一個電子產品升級的主戰場,全球科技業正致力於讓汽車越來越聰明,無論是環繞影像、自動跟車、自動停車或自動駕駛系統,對於零組件的用量大增,也是今年多種零組件大缺貨的源頭。

筆電、手機的大升級潮已經結束,造成市場紛紛步入高原期,因此科技業下一個焦點鎖定正由機械式轉向電子式設計的汽車。再加上汽車單價高,產品使用壽命遠高於3C產品,自然是各家零組件供應商的夢幻客戶。

光以晶片用量來看,晶片廠曾統計,2000年一輛汽車採用的晶片顆數低於10顆;隨著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幾年的使用量已經成長超過十倍。至2020年,每輛汽車更有機會使用到千顆晶片,等於又是下一個十倍速的成長。

法人形容,過去一輛燃料車平均約使用500顆積層陶瓷電容(MLCC)、20顆MOSFET;進入電動車時代,每輛車的使用量幾乎都是過去的十倍,造成汽車電子主要供應商英飛凌、松下等大廠的特定產品交期一口氣拉長到26周至52周,幾乎是苦等的狀態。

評析
2000年一輛汽車採用的晶片低於10顆,這幾年的使用量已成長超過十倍,至2020年,每輛汽車會使用到千顆晶片。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4:35: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4:41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日大陸財經新聞網站雪球,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創立30年的歷程  張忠謀的創業故事

專文深度分析台積電(2330)創立30年來的歷程,以及董事長張忠謀的創業故事。

廉頗老矣的台積電和少年得志的中芯國際,紅色資本揚鞭東指?

在半導體行業,台積電的張忠謀就像微軟的比爾.蓋茨,無人不知。國際媒體稱之為“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臺灣人則尊稱他為“半導體教父”。

其創辦的台積電從1994年上市到2015年底:晶圓產量增長了39倍;收入規模擴大了44倍,淨利潤擴大36倍;自2004年起,連續12年佔據全球晶圓代工第一的位置;股價漲幅達到驚人的57倍。



2015財年台積電1671億營收穫得淨利潤604億,利潤是營收8872億的臺灣鴻海精密231億淨利潤的2.6倍,營收3950億的華為369億的1.6倍,營收1028億的騰訊288億淨利潤的2倍,領先阿裡2016財年427億淨利潤近180億,對於笑傲群雄的台積電來說,這樣的獲利能力已經保持了幾十年,司空見慣了。

過去5年全臺灣用電的增加量,約三分之一由台積電貢獻。臺灣如今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台積電已然成為“臺灣之光”,從上到下都怕台積電跑了。



一、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

1931年張忠謀生於寧波,1949年赴美留學,學霸一枚——本科哈佛,碩士麻省理工,博士斯坦福。

1987年創辦台積電時,張忠謀已經是56歲的人了,他的目標非常明確: 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這與王健林火起來的那句“我先掙它一個億”是一樣的,廣其識則天下大。

在這之前,張忠謀在半導體業已征戰多年——

1958年,27歲進入德州儀器工作;

1964年,33歲獲得世界最大半導體公司最高領導的信任和賞識;

1972年,41歲成為德州儀器全球半導體業務副總裁;

……

即使在大平臺有著世界級的視野、底氣和能力,想要在資金壁壘和智力密集的半導體製造代工和設計行業打下一片天地,太難太難:

設計產業是智力密集型產業,千金易得一將難求;

製造代工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吸錢黑洞,動輒數十億美金的建廠成本。

智力密集和資金密集的巨頭壟斷局面,水潑不進。

但這事還是做成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張忠謀開創性地選擇進軍半導體製造代工產業,從更大更難門檻且自己擅長的市場做起。產業大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細化和分工,張忠謀抓住並締造了半導體產業分工細化的機會,這是成功的首要條件。

製造的市場更大,技術難度更高,儘管臺灣當局給予了人才、土地、政策、資本的全方位扶持, 台積電的第一年幾乎顆粒無收——當時半導體行情低迷,訂單不好找,設計代工一條龍的其他企業也是地主家沒有餘量,虎口拔牙幾乎都是吃閉門羹。

1988年轉機出現,張忠謀將私交甚厚、剛當上英特爾總裁的格魯夫,連哄帶騙地弄到臺灣參觀了台積電。新官上任的格魯夫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砍掉記憶體業務,向電腦處理器轉型,重心必然轉向設計。一個巴掌拍不響,兩者走到了一起。

儘管英特爾認證時一口氣提出了200多個刁鑽的問題,但台積電24小時不眠不休地克難攻關,最終把單子搞定。有了英特爾的背書,台積電開始高歌猛進。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設計公司,開始依託台積電的製造能力,心無旁騖的進行研發。AMD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騰出手來專注於研發設計,和英特爾纏鬥至今,高通、蘋果也是大樹下面乘涼,台積電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雙贏。

張忠謀的理念是:方向、策略對了以後,雇對的有能力的人,把好的正確的理念灌輸給他們,讓他們相信你的方向,讓他們去做。

在張忠謀看來,企業的策略分為兩部分,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大戰略是要看到趨勢,找到紅海之外的藍海;

小策略是從競爭中找准客戶需求和對手軟肋對症下藥。

在用人上,人才和團隊是張忠謀最關心的事,裁員必須經過他的同意。

在張忠謀退居二線的一段時間裡,蔡力行將台積電素來推行的人力優化計畫,由每年績效考核最後4%的進行特別管理改為最後5%員工“自願離職”的“變相裁員”,甚至還為達到裁員目標,簡單粗暴執行的形式主義。張忠謀收到一封來自即將被裁員員工父親的來信,經過調查這位元已服務台積電10多年的員工一直表現優異,還曾進入前10%的獎勵計畫,部門為了必須完成“淘汰”5%的任務,因為其妻懷孕,員工需要處理很多家務,主管將其加入到淘汰的名單。

誠信,是張忠謀在台積電強調的第一倫理。在瞭解到真相後的10分鐘內,他就毫無商量餘地做出了決定——撤掉蔡力行。



他不會容忍下述不思進取,更不會在員工咬牙堅持時同情說,太辛苦了,算了慢慢來吧。在台積電,不少人跟張忠謀開會,進門前是要深呼吸、壓壓驚的,甚至有人帶著藥上陣。他認為錯誤的報告,會直接摔到地上。

但捨得分錢分利是張忠謀這麼強悍,還有人拼命跟他幹的原因。早年他就說服董事會每年撥出利潤的20%作為員工紅利。2013年廢除以股票形式發放分紅的規定,改為100%用現金。除常規性激勵,每個重要戰役,張忠謀還採取特別措施重賞勇夫,比如參加三班倒“夜鶯計畫”不停研發的員工,都是底薪加30%、分紅加50%,唯一要求就是要高效。

這樣看張忠謀和任正非是非常相似的,強勢、鐵腕、壯志、遠見。在資本投入和研發開支上,台積電和華為也如出一轍。偉大的企業多是相似的。

有了台積電這張名片,台聯電、聯發科、日月光、矽品雨後春筍一般冒出,臺灣成為全球半導體重鎮。



二、

走過了30年歷史,張忠謀帶領下的台積電成長為參天大樹,比肩英特爾、三星。在這一過程中,也經歷了創業、成長、成熟和起飛階段。



1987-1994年上市前,張忠謀認為要做世界級的事,必須有世界級的人,堅定不移地從美國引進人才,在臺灣政府支持下引進國外先進IC半導體技術;

1994年-2000年成長期,先是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取得資本支援,之後從客戶角度出發,配合客戶制定專屬技術,推出“群山計畫”贏得德儀、意法半導體、摩托羅拉等巨頭;

2000年台積電出手並購了德基半導體和世大積體電路,一舉成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企業。有意思的是收購世大積體導致不少世大的主管及工程師出走上海,其中就有中芯國際創始人,前CEO張汝京,意外地給奠定了大陸半導體工業基礎,也因此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恩恩怨怨。

2001-2008年成熟期,先後投產了超大晶圓十二廠和十四廠,產能大幅提升,2005年張忠謀卸任CEO,但2008年金融海嘯使台積電瀕臨虧損。



2009年-2016年,受益智能手機的爆發,台積電迎來了最舒服的一段時光。

2009年,退居二線的張忠謀重新執掌台積電,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將2010年的資本支出上調一倍。在金融危機的餘威下,兩位獨董極力反對,張忠謀力排眾議,蓋出連自家業務都擔心賣不出去的龐大產能。

這一年也是三星、蘋果、HTC等智能手機快速普及的一年,IC半導體出貨量快速提升。Fabless+代工的模式開始興起,專業分工明確之後,高通。聯發科。展訊等IC設計企業紛紛採取與台積電、台聯電合作的Foundry-Fabless模式。

同年,財大氣粗的阿布達比主權基金收購超微的製造事業部以及特許半導體,成立格羅方德。錢和技術都有了,新的對手一度引發了外界對於台積電的擔憂。

2010年,張忠謀跳過當時應當推出的32nm,直接推出28nm技術,一舉成功量產,而三星與格羅方德的生產良率卻始終無法提升,台積電一舉贏得iPhone6及後續晶片的訂單。2010年博通CFO表示,他擔心台積電把對手甩得太遠,結果在28nm制程,“很可能我們只有一個(代工)選擇。”

確認28nm將會大成功之後,張忠謀每個月對高階主管耳提面命,要他們不要鬆懈,“乘勝追擊。”台積電針對智慧手機晶片設計的主流制程,一連推出四個版本,幾乎年年改版,讓對手窮于追趕。28nm創造了其歷史上最賺錢、稱霸時間最長的產品。

緊接著就是智慧機爆發的浪潮,產能到頭來根本還不夠用。選對技術並及時量產,拉開了與其他對手的距離。

眼看追趕無望,三星決定採取張忠謀高舉高打的做法,押注14nm,並向蘋果承諾產出的晶片,技術規格要比台積電好、量產時間比台積電早半年,也真的一一做到。對三星通吃A9處理器訂單的擔憂,也一度引發台積電股價的大跌。

但台積電將28nm的四連擊策略搬到了16nm上。第一代產品雖不如三星,但二代已不相上下,第三代就通吃了iPhone7的處理器訂單。而三星只有一次打補丁的改版,外界評價不高。三星縱有財力、人力和物力,卻沒有台積電的客戶規模,即便出了幾代產品,也沒有銷量。

在規模經濟的優勢下,台積電有底氣打價格戰,2015年底格羅方德在低階28nm與台積電爭奪市場,台積電祭出降價大旗,格羅方德的28nm訂單蕩然無存,2016年1月格羅方德產能利用率低到三成以下,甚至將美國紐約廠的閒置機台一台台膠封起來。在分析師、客戶的眼裡,三星、格羅方德都已被台積電拉開距離。在晶圓代工領域,“未來十年看不到對手,”一位元大客戶評論。

2017年7月24日,三星電子代工業務執行副總裁表示,未來五年將通過吸引更多小客戶的方式,把晶片代工製造業務市場份額提高至少兩倍至25%,目標是“成為市場上強勁的第二名”。三星是理智的,與王座上的台積電相比,實力懸殊太大——2016年全球晶片代工業務,台積電市場份額為50.6%,三星電子則只有7.9%,排名第四。

一衣帶水的大陸,半導體行業發展如何?

三、

張忠謀對未來的定義並不那麼遙遠:“在科技界,你不能不為將來想,但也不能為太遠的未來打算。如果為太遠的將來著想,往往是徒勞無功,白花很多錢、很多精力。” 2000年中國開始建十二寸晶圓廠時,相關專家曾預言中國廠家十五年內打敗台積電,被張忠謀說“無知”,事實證明他是對的——根種得深,樹才長得高。

大陸半導體產業正在接近臺灣二線水準,內半導體都集中在比國際先進水準落後一到兩代的技術上投入,一線陣營台積電的城池固若金湯,至今未有集體跳槽案例。所以大陸半導體廠只能去臺灣、韓國二線陣營挖角。因此只要臺灣能夠保持技術優勢和核心人員,大陸追趕臺灣半導體的路依舊很遠。

2015年,在全球製造業不景氣和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雙重擠壓下,一貫“傲嬌”的世界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終於放下身段。當年12月7日,台積電向臺灣“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設立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

2016年3月28日,台積電宣佈已與南京市政府簽署協定,將投資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5億元)在南京建立一座12英寸晶圓工廠及一個設計服務中心。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此前感慨,“即使現在去也已經晚三星一年,但再不登陸,未來恐將毫無競爭力,實在是時間已晚,不得不去。”

在過去的幾年中,台積電在先進制程市場領先同業,中芯則持續深耕大陸市場,雙方其實相安無事。但拿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營收、淨利作對比,差距不可謂不大。



而方方面面看,中芯國際都與之有著巨大差距——



但不能忽視的是中國正在全力推動高科技產業,一個由政治力量與市場經濟推擠融合出來的版圖日漸清晰。



中國高科技產業像射向太平洋的弓箭,海岸線就像弓箭的弓背,弓弦與弓背的連接點北邊是北京天津,南邊是廣州與深圳,上海的位置就像弓箭的箭頭,聚集了中國所有財富與資源力量。

核心技術在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以北京為核心的北方也許成為中國半導體設備的中心,廣州和深圳將成為光電產業和電子產業應用中心,承載半導體產業市場的大爆發。

前有多年持續虧損的京東方在政府扶持下反客為主,將一眾國外面板企業拽下神壇。

後有高鐵、核電走出國門,成為中國製造對外新的名片。

技術含量低一點的就更不在話下了,手機產業鏈模組端幾乎都被大陸企業包攬。因為大陸有巨大的市場,這塊試驗田上可以做的文章很多。

紫光集團國際市場上買買買的海淘模式,以及國家基金支援的長電科技不斷對外並購,讓全球業界心有餘悸。紅色資本的灌溉下,晶圓廠遍地開花。人才也逐漸流入,台積電的張汝京之後有聯發科的袁帝文,後來有華亞科的高啟全,最近有蔣尚義入職中芯國際。

一位定居大陸的臺灣半導體老兵這樣講:

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行,也許跟中國積體電路發展較慢有同樣的理由,就是中國人的民族性,第一,中國人缺乏對公司的忠誠,在公司的團隊裡更是缺少協同性,需要100人以上的團隊工作幾乎無法勝任;第二,由於缺乏自發的責任感,很多需要默默無聞仔細工作的小環節都會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這無疑最終會直接導致廢品率的提高。第三,聰明的中國人很多,很多技術一教就會,但是一旦學會技術後,一有其他高薪的職位就立刻跳槽,人員流動非常大,所以對培養中國技術人員,很多外資廠都非常消極。

沒有人才,就沒有高科技晶圓廠的技術,更沒有良率,一樣是台積電的工廠,上海松江十廠效益就是比臺灣其它廠還差,同樣都是中國人,忠誠與責任本來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美德,應該很快就可以拿回來,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團結合作本來就不是我們的基因,如何改變我們的那個不團結基因,也許教育與社會風氣非常重要。

中芯國際能承載起大陸半導體中興的希望麼?

尾聲

憑藉一己之力,一步步打造出全球半導體領軍企業台積電,這樣的故事在今天能否重演?

而一代教父張忠謀垂垂老矣,繼任者能否有其膽識和能力延續臺灣之光的輝煌?

紅色資本扶植下大陸半導體,代表著國家意志,站穩大陸市場後可否揚鞭東指,後來居上?

風雲詭譎鹿鼎舉,大浪淘沙漾古今,大時代裡我們靜靜期待。

評析
只要臺灣能夠保持技術優勢和核心人員,大陸追趕臺灣半導體的路依舊很遠。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5:24: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34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2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創立台積「第一桶金」哪來? 原來是英特爾創辦人下單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台積電(2330)董事長創辦人張忠謀曾親口透露,在台積電成立的隔年(1988年),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葛洛夫(Andrew Grove)曾經親自到台灣參觀,並在張忠謀親自介紹後決定下單台積電,使得創業初期慘澹經營的台積電,得以站穩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

2011年8月張忠謀在美國加州矽谷接受《聖荷西水星報》專訪時表示,台積電在1987年成立時只是家小公司,一開始沒有競爭對手,也沒有引起半導體產業注意。1988年,英特爾創辦人葛洛夫訪台,並臨時決定參訪台積電。

張忠謀說:「我向他(葛洛夫)說明,我們在3微米(micron)製程的良率不錯,雖然比英特爾及德州儀器(張忠謀老東家)落後,但還是有良率。」
「他對此印象深刻,並說『或許英特爾可以用上你們……』。」

到了1990年代初期,Fabless(無晶圓廠的IC設計業者)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他們。」

中國財經新聞網站「雪球」在上午刊出題為「廉頗老矣的台積電和少年得志的中芯國際,紅色資本揮鞭東指」的專文,深度分析台積電創立30年來的歷程,其中也提到這段往事,相關段落摘述如下:

台積電的第一年(1987年)幾乎顆粒無收,當時半導體行情低迷,訂單不好找,設計代工一條龍的其他企業也是地主家沒有餘量,虎口拔牙幾乎都是吃閉門羹。

1988年轉機出現,張忠謀將私交甚厚、剛當上英特爾總裁的葛洛夫,連哄帶騙地弄到台灣參觀了台積電。新官上任的葛洛夫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 砍掉記憶體業務,向電腦處理器轉型,重心必然轉向設計。一個巴掌拍不響,兩者走到了一起。

儘管英特爾認證時,一口氣提出了200多個刁鑽的問題,但台積電24小時不眠不休地克難攻關,最終把單子搞定。

有了英特爾的背書,台積電開始高歌猛進。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設計公司,開始依託台積電的製造能力,心無旁騖的進行研發。

AMD(超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騰出手來專注於研發設計,和英特爾纏鬥至今;高通、蘋果也是大樹下面乘涼,台積電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雙贏。

評析
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葛洛夫決定下單台積電,使得創業初期慘澹經營的台積電,得以站穩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5:25: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33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30而立 張忠謀裸退

涂志豪/台北報導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年成立滿30週年,董事長張忠謀昨(2)日宣布裸退,將於明(2018)年6月股東常會後退休,而不續任下屆董事,也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部門工作。台積電即將進入雙首長制的平行領導時代,現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另一共同執行長魏哲家出任總裁。

昨晚台積電ADR,並未受到張忠謀宣布退休衝擊,開盤後小漲逾1%,顯示多數法人對於此次台積電世代交棒,抱持正面看法。

回顧台積電30年所創下的成就,張忠謀說實在太多,如台積電一開始資本額只有2.2億美元,現在市值達1,800億美元,台積電員工也增加到現在的4.7萬人,員工待遇遠高於台灣平均水準之上。再者,台積電發展出來的晶圓代工商業模式,是破壞式的創新,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成就有目共睹,也帶來許多技術上的創新,「若沒有台積電,智慧型手機不會那麼早出現。」

台積電今年股東常會順利通過增選2名董事,劉德音、魏哲家順利進入董事會,學習董事會決策過程,代表張忠謀正持續進行傳承及交棒。張忠謀明年股東常會後退休,不再續任董事,而現任董事會其它成員,均已同意被提名,並於股東常會選舉後續任下屆董事,同意支持自下屆起的上述雙首長平行領導,代表正式完成交棒。

張忠謀說,退休決定是逐漸形成的,但在思考的過程,也同時在想包括台積電以後的制度,因為決定他退休後的台積電制度,將是張忠謀對台積電非常重要、也是最後的貢獻。因此,決定退休至今形成的制度,就是明年股東大會之後的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

張忠謀說,「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如果一個人可以長生不老,我會繼續做下去。過去30餘年創辦及奉獻台積電,是人生中非常興奮、愉快的一段時期。現在,想把我的餘年保留給自己及家庭。」

評析
張忠謀宣布裸退,將於2018年6月股東常會後退休,而不續任下屆董事,也不參與任何經營管理部門工作。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5:25: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32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 雙首長平行領導

涂志豪/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在明年6月股東會後退休,未來台積電將採用雙首長制的平行共治制度,由新任董事長劉德音、新任總裁魏哲家領軍。業界對於台積電的平行共治能否順利運行仍觀望,但願意相信張忠謀一手打造的平行共治制度,應可讓未來3~5年營運維持成長。

後張忠謀時代拚續創新高
台積電今年下半年營運表現強勁,受惠於蘋果iPhone 8/X即將放量出貨,帶動10奈米A11 Bionic應用處理器出貨,加上智慧型手機內建晶片進入接單旺季,因此今年全年營收將突破1兆元大關,續創歷史新高。但明年張忠謀交棒給劉、魏二人之後,平行共治的新制度下,台積電要如何續創新高紀錄,業界目前仍抱持觀望看法。

台積電今年成長動能仍來自於智慧型手機市場,雖然外在環境面臨三星及英持爾的強大競爭,但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推進符合原先預期,7奈米將在明年量產,5奈米研發也順利進行。因此,業界預期台積電明年晶圓出貨可望較今年成長9~10%,台積電明年營收可望續創新高。

但劉德音及魏哲家明年下半年開始領導台積電之後,市場預期將進入新的世代,汽車電子及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快速起飛,物聯網裝置也將開始遍地開花,這將是劉、魏二人最大的挑戰。所以,在兩人擔任共同執行長的此時此刻,台積電提出了行動運算、高效能運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四大平台,要在明年之後全力衝刺營收及獲利。

先進製程布局先馳得點
過去台積電的製程是跟著摩爾定律走,劉德音主導研發團隊推出更多的製程,以因應同業間激烈競爭。以行動平台來說,台積電也針對中低階手機市場推出由16奈米優化後的12奈米製程,今年第4季就會進入量產,明年還會推出28奈米優化的22奈米。同時,台積電研發出3D近紅外線(near infrared)感測器技術,可以利用3D感測及相關辨識技術確認個人身份,今、明兩年內就可看到此一技術普及在手機上。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虛擬及擴增實境(VR/AR)等市場也是未來台積電的重要布局,台積電在7奈米製程將主攻高效能運算晶片市場,設計流程1.0版本已在今年6月接受客戶設計定案,明年將可順利進入量產。

張忠謀在退休前,已經替台積電完成了3奈米前的技術藍圖及產能布建計畫,明年交棒給劉德音及魏哲家後,只要營運上不要出太大的問題,四大平台的策略應可順利為台積電帶來穩定成長動能。劉、魏二人共治的時代,仍可為台積電帶來新亮點。

評析
張忠謀一手打造的平行共治制度,應可讓未來3~5年營運維持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5:26: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32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新聞分析-不會兩個太陽爭鬥

涂志豪/新聞分析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將在2018年6月退休,董事長一職將交由現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接任,另一位共同執行長魏哲家則接下總裁大位。業界原本在看張忠謀的交棒,不論董事長大位交到誰的手中,另一個人勢必會離開。但張忠謀在人事安排可說棋高一著,讓劉、魏兩人都留了下來,台積電明年6月之後,應該不會看到兩個太陽的爭鬥。

劉主管行銷及策略擬定  魏負責營運製造與研發
台積電在張忠謀帶領下已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但日漸龐大的企業規模及營運的複雜性,讓張忠謀在2013年11月卸任執行長職務之際,選擇由劉德音及魏哲家接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根據張忠謀的說法,劉、魏兩人都是接班人,而張忠謀當時已啟動交棒傳承的重大一步。

以目前台積電的分工來看,兩位共同執行長已有分工,劉德音主管業務行銷及策略擬定,魏哲家則負責台積電的營運製造、技術研發等工作。兩人的分工合作,在目前沒有任何問題,因為張忠謀仍是董事長。但張忠謀明年退休後,劉、魏之爭勢必浮上檯面。

業界人士認為,一家公司只有一位董事長,台灣企業又都是董事長制,誰接掌台積電董事長大位,另一個人就有不得不離開的壓力。但張忠謀這次的考量可說是面面俱到,先是讓劉、魏二人在今年一起進入董事會,再來讓兩人先完成職務上的分工,才決定自董事長位置退下來。如此一來,劉德音接下董事長、魏哲家接手總裁,兩個人都留在台積電,卻看不到兩個太陽的問題。

老臣曾繁城留任  擔任看守內閣的角色
但講明白一點,要讓劉、魏的分工緊密又不會衝突,又不會變成兩派人馬互鬥,張忠謀的安排可謂棋高一著。

業界認為,台積電未來所有晶圓廠營運及技術研發、財務及人事等都向魏哲家報告,等於魏哲家手握兵權。但魏哲家決策需要符合董事會的指導方針,劉德音身為董事長,不僅是策略最後決定者,也是董事會主導者,所以兵符是握在劉德音手中。

由此來看,劉、魏兩人手中的權力都是一實一虛,若能充分合作,自會有互補作用,加上現任副董事長曾繁城仍會留任,可擔任看守內閣的角色,只要劉、魏兩人可以合作愉快,台積電的營運就可步上正向循環而持續壯大。

但張忠謀明年退休後,劉、魏兩人要如何扛起台積的這塊金招牌,全球半導體及科技大廠都在看,且實際的挑戰才要開始。業界分析,半導體大廠一旦啟動交棒,第一個挑戰就是大客戶殺價壓力會立即湧現。換言之,劉、魏兩人要如何抵抗來自蘋果、輝達(NVIDIA)等大客戶的降價要求,將是這個位子能否坐得穩、坐得好的關鍵。

評析
劉、魏兩人手中的權力都是一實一虛,若能充分合作,自會有互補作用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5:26: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31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敲定3奈米建廠大業 半導體教父退得漂亮

涂志豪/人物側寫

台積電近期針對「未來」進行的布局動作可說是馬不停蹄,首先是確認了7奈米及5奈米之後的微影技術將採用極紫外光(EUV),再來是確認了3奈米晶圓廠將留在台灣。也就是說,台積電已經確認了2025年之前的技術藍圖及產能規劃方向。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拋出將在明年6月裸退消息,只能說張忠謀「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退得漂亮。

台灣在1970年代決定發展半導體,當時除了派出許多工程師向美國RCA進行技術移轉計畫,也延攬包括張忠謀在內的國際半導體廠主管來台任職。隨著張忠謀宣布將在明年退休,台灣半導體產業界第一代元老已全部退休,第二代已完成接班,台灣半導體業可說告別了舊時代,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台積電在今年年報中首度提及台積電正在進行傳承計畫,並預告董事長張忠謀在完成為期數年的傳承計畫後,將正式卸下董事長職位並完成交棒。只是沒想到,傳承計畫進行的如此順利,張忠謀在明年正式退休,台積電將由現在的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及魏哲家接棒演出。

以技術推進的角度來看,台積電現階段已完成了7奈米的技術及產能建置,將在2018年開始進入量產,2019年起正式導入EUV微影技術,而2020年5奈米也將上線量產,針對5奈米量身打造的晶圓廠已確定落腳南科Fab 14,新廠已在下半年動土。

台積電原本要明年初才決定3奈米建廠地點,但因為在3奈米技術研發上已有明顯突破,因此提前於上周五宣布3奈米晶圓廠會在台灣繼續投資建廠。根據設備商的規劃,台積電3奈米將在2022年進入量產,若摩爾定律仍然有效,則3奈米製程的領先地位至少可維持到2025年。

張忠謀日前談到摩爾定律時指出,摩爾定律至少還有10年時間可以發展,其中已納入5奈米與3奈米的發展時間,但能否再往2奈米以下發展,難度相當高,因此是否會有該製程還要再過幾年才能確定。

由此來看,張忠謀在交棒給劉、魏兩人之前,已經完成了3奈米之前的規畫,把台積電2025年之前的技術及產能藍圖全都畫好了。在大政方針不變下,只要全球總體經濟不要出現太大變化,台積電可以用目前的營運能量,一路壯大到2025年。張忠謀在此時退休,不僅台積電市值創下新高、股價攀上高峰,今年全年營收還將突破新台幣1兆元再創歷史新高,自然是退得漂亮。

評析
台積電3奈米將在2022年進入量產,若摩爾定律仍然有效,則3奈米製程的領先地位至少可維持到2025年。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5:26: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6 15:28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退休寫自傳、玩橋牌...

蘇嘉維、涂志豪/新竹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在明年6月退休,昨(2)日他在記者會中表示,退休後第一件事要把自傳完成,之後會重拾橋牌興趣。張忠謀也說,每一年台積電都在創造奇蹟,他自己也會要求員工喊好幾次「我愛台積、再創奇蹟」的口號,對劉德音及魏哲家兩位接班人,他有很大的信心及充份的期待。以下是記者會訪談紀要。

問:是何時開始有退休的打算?

雙首長制是他重要貢獻

答:今年年初的時候已就在思考退休,包括退休後公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經營模式?也在思考該如何給公司留一件最重要的東西?因此在今年6月的時候,正式決定台積電未來將走向雙首長制度。退休的決定是逐漸形成的,跟年紀當然有關係,每過一年又對退休意念高了一點。「雙首長制」我想應該是對公司非常重要的貢獻、最後的貢獻。

問:對台積電最自豪的成就?

助智慧型手機快速出現

答:台積電本來是沒沒無聞的一間公司,且不被市場所看好,從當時資本額2.2億美元,到現在市場價值已經成長到1,800億美元,台積電當初採用創新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是毀滅性、毀壞性的商業模式,但這個商業模式也是執行了10幾年後才被市場所看見它的效果。

1987年時,沒人認為台灣在半導體有什麼地位,現在台灣已經是半導體的重鎮,台積電佔有相當大的功勞,創立初期只有100多個員工,雖然當時待遇還不錯,但跟當時的台灣社會員工待遇只是差不多而已。現在台積電已經有4.7萬個員工,他們的待遇是遠在社會平均水準之上,這些家庭更因為有了台積電而使得生活改善不少。半導體界有許多的創新,但假如沒有台積電不可能會有這麼多無晶圓廠(Fabless),假使沒有台積電,智慧型手機不會這麼快出現,它改變了世界上幾十億人生活方式。

問:退休後不會再擔任任何職務?公司會不會頒發榮譽董事長?

答:按照台積電的規定,必須擔任公司董事,才能有榮譽董事長的頭銜,退休後絕對不會擔任台積電相關職務。

問:退休後的規劃?

未來「多一些家族旅遊」

答:退休後第一件事要把自傳的下冊完成,之後會重拾橋牌興趣,最近已經開始約朋友打橋牌,大約一個月會打兩次橋牌。至於除了橋牌的其他規劃,希望未來能夠多一些家族旅遊,例如到歐洲或美國等地走走,不論是以前沒去過的地方或是以前去過現在想去的地方,都是旅遊的考慮範圍之內。當然也會持續閱讀,因為閱讀是我平常很大的興趣,就算是現在也有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在閱讀上。

問:選在這個時間宣布退休,是不是代表台積電現在萬里無雲,把競爭對手遠拋在後面?

我愛台積、再創奇蹟
答:絕對不是萬里無雲,台積電過去30年以來每年的挑戰都很大,挑戰來自四面八方,從尖端技術方案,目前有1~2個非常厲害的競爭對手。成熟製程方面,則有十幾個競爭者,從來沒有一刻是萬里無雲,現在更不是。每一年台積電都再創奇蹟,特別是運動會的時候,我也會要求員工喊好幾次「我愛台積、再創奇蹟」的口號,對兩位新首長有很大的信心及充份期待。

問:採用雙首長制度,未來會不會擔心意見有所分歧?

有出色的董事會可制衡

答:相信魏哲家及劉德音意見分歧時間不多,可是難免還是會有的,我覺得董事會對任何一個公司而言都是相當重要,最近收到相當大股東國外大基金的負責人來信,他說他認為好的公司,要從Outstanding(出色)的董事會開始,現在台積電已經有了出色的董事會,也擁有5個獨立董事,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業界高層,至少3位獨立董事是從半導體業中崛起,若兩人(魏哲家、劉德音)有意見分歧,董事會應該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外資或會因此多買台積電

問:董事長本身已被外界認為與台積電畫上等號,未來該如何?

答: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我有了相當的心理準備才宣布退休,這個心理準備在今年初已經完成了,假如一個人可以長生不老、我會繼續做下去,過去30年是我很興奮很愉快的一段日子。至於會不會擔心卸任後造成公司股價波動?我想不會,相信他們(外資)不會拋售股票,搞不好還會想說我終於離開了,也許會多買一點台積電股票。

評析
張忠謀將在明年6月退休,退休後第一件事要把自傳完成,之後會重拾橋牌興趣。

 樓主| 發表於 2018-3-26 15:27: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ADR開盤漲 「利空出盡」

張志榮/台北報導

台積電昨(2)日宣佈,董事長張忠謀將於明年6月退休,引發外資圈關注,外資法人指出,台積電小心翼翼、非常有技巧地著手拆解這顆「股價最大未爆彈」,將衝擊降至最低做法是對的,2日美國存託憑證(ADR)開盤漲幅逾1%、可解讀為利空出盡!

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張忠謀「加碼」掛保證,釋出看好「未來幾年每年營收成長率皆可達5%至10%」與「台積電成長力道將優於半導體產業」等利多消息,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對股價衝擊。

花旗環球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徐振志表示,台積電從10月起開始慶祝成立30週年,過去30年來,張忠謀將台積電打造成世界級獲利的公司,因此訂定明年6月退休,頗有承先啟後味道。

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張忠謀退休是遲早都要發生的事,只是不知道哪天會發生,從昨天股價仍上漲1.85%來看,顯然這項消息並未事先曝光,而晚間ADR開盤股價漲幅逾1%,頗有利空出盡味道,除非美股尾盤重挫,否則今天現貨開盤也可期待。

前外資券商分析師陸行之指出,張忠謀非常有技巧的處理外資圈相當關心的退休議題,如時間點訂在「明年6月」、而非「今天起」;再者,張忠謀應該已經將未來3年台積電營運藍圖規劃好,因此影響有限。

陸行之還認為,外資圈需要到注意的層面有下列3項:一、未來3至5年張忠謀沒預測到的風險,例如三星將晶圓代工業務切割出來上市;二、5年後張忠謀沒規劃到的風險,如3奈米後高階製程所採用的材料;三、劉魏雙首長的政策制定能力(過去模式是由張忠謀制定政策、劉魏兩位共同執行長來負責執行)。

評析
張忠謀應該已經將未來3年台積電營運藍圖規劃好,因此張忠謀退休影響有限。

 樓主| 發表於 2018-3-29 15: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9 15:23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台積上市23年 投報率驚人

陳昱光/台北報導



台積電上市超過23年,市值從748億元攀增至近5.72兆元,翻了76.3倍,不僅穩居台股權值王,也躍升為全球半導體巨擘。台積電賺錢一把罩,年年賺錢、配股配息,股價表現也沒讓人失望,若投資人從上市抱到現在,投報率高達89.6倍,十分驚人。

台積電成立於1987年,由張忠謀擔任董事長一職,今年邁入第30年。7年後,公司在1994年9月5日上市,開盤及收盤都是96元;有趣的是,台積掛牌首周的單日成交量竟都不到5張,很難讓人聯想到當時的台積電,日後竟會變成穩居台股市值第一的權值王。

根據台新投顧統計,台積電近23年,股本從78億元膨脹到目前的2,593億元,總市值也從748.8億元攀升至近5.72兆元,公司規模及股價大幅提升。換句話說,如果在台積掛牌首日買進的投資人,只要長抱到昨日為止,包含「股子股孫」在內,整體投資報酬率竟然高達89.6倍。

為了因應半導體產業的高資本支出需求,並兼顧股東、員工權益,台積電早期以配發股票股利為主,曾連續18年配股,股本不斷增加下,也讓台積電在1997年首次登上台股市值冠軍寶座。

近年來,隨著公司營運現金變多及獲利提升,台積電股利政策自2009年轉變以配息居多,去年度每股現金股利達7元新高,連續配息期間長達14年。

對於台積未來展望,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台積電已把未來3~5年先進製程布局完成,現階段依然維持領先地位,與競爭者皆有一定程度的差距,除了手機晶片需求是目前主要營收來源之外,物聯網、AI、車用等長期趨勢應用,台積電可望都是主要受惠者,看好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而外資持有台積股票占比持續提高,在2004年8月首度超過5成,目前已達到近8成水準,去年光是現金股利,外資就領走了1,455億元。有市場人士嘆息,台積電成立30年來,為台灣經濟與半導體產業貢獻良多,只可惜在資本市場中,大部分的成長果實都被外資拿走了,令人感到相當可惜。

評析
台積電上市超過23年,市值從748億元攀增至近5.72兆元,翻了76.3倍,若投資人從上市抱到現在,投報率高達89.6倍。

 樓主| 發表於 2018-3-29 15: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3-29 15:23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後張忠謀時代 台積面臨三挑戰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日宣布裸退交棒計畫,樹立典範。法人認為,台積電基礎穩固,但後張忠謀時代,台積電接班人將面臨市場需求、投資回收與同業競爭等三大挑戰。

張忠謀決定在明年6月股東會過後交棒,從台積電的布局藍圖來看,他也為下一個接班人先行打底。除了目前28奈米的基礎穩固外,10奈米、7奈米、3奈米等先進製程進度順利,7奈米已於上季底試產,3奈米則選定設廠南科,算是完成最基礎的框架。

不過,對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位新的領導人而言,前方還是有不少挑戰等著他們兩位。法人認為,首先,過去全球科技業原本的主力市場PC、手機、電視等都進入高原期,高速成長引擎均已消失。

而各界引頸期待的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慧(AI)等則還在萌芽階段,能否在PC和手機的衰退期補足缺口,為產業創造出貨量、營收和獲利的成長性,現階段還值得觀察。

此外,繼三星積極與台積電爭搶蘋果、高通訂單外,另一隻大猩猩英特爾今年也高調宣布進軍晶圓代工市場,雖然英特爾本身擁有產品線,可能與潛在客戶具備競爭關係,但以其技術實力,仍是不可忽視的對手。

況且,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正努力追趕中,並透過政府補助的力量大力扶植當地產業。法人認為,即使短期與台積電存在技術落差,但仍可在低階領域發揮搶單的影響力。

法人認為,台積電晶圓代工龍頭的地位短期無可動搖,在先進製程的布局一路搶先,保持技術優勢,但先進製程的投資成本高,有能力使用的客戶數也會變少,未來大投資的成本如何回收,將影響台積電後續的獲利表現。

評析
後張忠謀時代,台積電接班人將面臨市場需求、投資回收與同業競爭等三大挑戰。

 樓主| 發表於 2018-3-29 15: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兩大王牌…一個都不能少

經濟日報 記者 謝佳雯

雙接班人之爭常出現在許多企業中,令投資人最擔心的是失利的一方變成最了解你的競爭對手。業界認為,這次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苦心自創雙首長架構,是從歐洲企業的架構進行微調,苦心要讓「一個都不能少」的兩大接班王牌,都能夠達到心理平衡。

台灣這幾年雖然流行共同治理制度,但企業最高領導者仍是董事長。這次台積電卻選擇採用「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非常罕見。

張忠謀親自對外說明未來兩人分工時表示,魏哲家擔任總裁將在董事會的指導方針下經營台積電;而劉德音為董事長,領導董事會也會是公司最後決策把關者。

業界認為,在接班人競賽中,最擔心的是落敗者出走,轉投競爭對手陣營,變成最了解自己的敵人,或許這是張忠謀選擇雙首長制的用意。

評析
在接班人競賽中,最擔心的是落敗者出走,轉投競爭對手陣營,變成最了解自己的敵人,或許這是張忠謀選擇雙首長制的用意。

 樓主| 發表於 2018-4-1 18:03:4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經濟日報 ,供同學參考

台積電今年營收估增一成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日宣布交棒計畫,且這次將會正式裸退,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但他對於台積電的前景仍相當有信心,認為未來幾年,以美元計算,營收年成長仍將保持5%到10%,亦可保持結構性獲利。

張忠謀昨日拋出明年6月交棒的計畫,媒體詢問是否擔心股東因此賣股?張忠謀認為,股東不會因為他退休而賣股票,並開玩笑說:「我想他們或許覺得終於這個人去了,會多買一點。」

對於明年6月過後沒有張忠謀的台積電,張忠謀仍相當有信心。

他指出,他前年就說過,未來可見幾年內,他能看到台積電的營收成長,以美元計算,會是每年5%到10%左右。

張忠謀說,台積電去年成長目標已經實現,今年營收年成長大約接近一成。

評析
張忠謀認為台積電未來幾年,以美元計算,營收年成長仍將保持5%到10%,亦可保持結構性獲利。
 樓主| 發表於 2018-4-1 18:04:1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創四項第一 築兩個障礙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張忠謀領軍台積電30餘年,創造四個第一,也築起兩道競爭障礙的高牆。

台積電成立於1987年,今年邁入第30年。創立之初,就是首創專業晶圓製造業務,專門為晶片廠製造晶片,成為全球首家晶圓代工廠。

張忠謀昨(2)日說,台積電創新的商業模式是毀壞性的商業模式,只是在做了10多年後,毀壞性才被大家看到;如今台灣已經是半導體重鎮,台積電的功勞相當大。

台積電其餘的三個第一,都是與過去的累積和成就有關,不僅拿下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今年市值更達到1,800億美元,打敗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廠市值最高,也是費城半導體指數成分股市值之最。

而台積電這幾年拚命追趕先進製程,光是第一座3奈米新廠的投資金額就上看2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達到6,000億元,就是意在建立資本和技術障礙。

台積電的3奈米新廠堆高半導體資本和技術競賽的門檻,已讓二線廠商宣布暫緩跟進先進製程競賽,台積晶圓代工龍頭地位更加穩固。

張忠謀在宣布裸退前,也宣布台積電3奈米新廠地點確定落腳南科,奠定台積電未來五、六千億元的投資規模根留台灣,對上游設備、材料、封測等帶來群聚效應。以過去政府估算台積電的擴散效應來看,未來這座3奈米廠可帶來外溢投資將達7,500億元。

台積電穩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這幾年砸大錢投資先進製程不手軟,因此資本支出年年處於高峰,每年大多在百億美元上下;尤其台灣更是其擴廠首選之地,吸引上下游在台投資熱潮。

過去政府在計算投資案的擴散效益時,大多用1.5倍至2倍為計算模式。像是台積這次計畫斥資五、六千億元設3奈米生產線,後續還會帶動封測、材料、設備等產業在台投資, 擴大上下游投資規模,效益倍增,這也是政府極力拉攏台積電3奈米廠留在台灣的主因。

評析
台積電的3奈米新廠堆高資本和技術的門檻,讓二線廠商暫緩跟進,台積晶圓代工龍頭地位更加穩固。
 樓主| 發表於 2018-4-1 18: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兩次落榜… 成就張忠謀半導體教父

經濟日報 記者 謝佳雯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連續兩次爭取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班資格考落榜,陰錯陽差卻成就這位半導體教父。對於這份工作的熱愛,讓他在昨(2)日的宣布記者會上不禁直言:「人如果可以長生不老,我會做下去。過去30年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

張忠謀的接班和交棒計畫共分三階段,前後長達12年的時間打造完美裸退計畫。從這次對於接班人劉德音、魏哲家的職務分配,還有退休和接班時程的發布時間來看,更彰顯他處事之細膩。

張忠謀1931年生,今年86歲。他在1949年前往美國波士頓就讀哈佛大學,再轉學至麻省理工學院(MIT)唸機械工程系,獲得學士與碩士學位。

在一般人看來很順利的人生,卻有一段令他最難忘的插曲。張忠謀原本信心滿滿準備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資格考,希望未來能在大學擔任教授的工作,沒想到落榜兩次,之後取得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但根據MIT規定,兩次博士生資格考未能通過,將終身不得錄取。兩度落榜,判定他此生無法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班,讓他足足有一周的時間吃不下也睡不好。

張忠謀花了一周的時間調適心情,拿著MIT的碩士學歷踏入半導體業,一路從德儀到通用儀器,跟著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並籌辦台積電,首創專業晶圓代工業務,讓晶片廠專心設計,製造的工作由台積電代勞,建立成功的產業分工模式。
 樓主| 發表於 2018-4-1 18:04:4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公司治理的啟示

經濟日報 葉銀華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日宣布,明年6月他將正式退休,不再下屆續任董事,也不再參與台積電的經營管理工作。張董事長的確帶領台積電不斷創造高峰,他在公司治理帶來的啟示為何?

首先,清楚定位台積電,開啟全球首創的晶圓代工的營運模式;同時在2010年後大舉提高資本支出、增加研發預算與鞏固客戶,拉升成長動能。同時他也一直控制財務風險,例如:負債占資產約為三成,付息負債占資產約為一成多。這是公司最高領導者在營運、財務模式定義清楚與兼顧的範例。

在張董事長主政的30年,創造台積電市值達5.7兆元,占台灣證交所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8.7%。昨日收盤價為220元,最近一年股票報酬率24.76%,市價淨值比(P/B)為4.26倍,本益比(P/E)為16.29倍。這些成績皆屬於難能可貴。

其次,在其主導台積電30年中,歷經股權結構集中到股權分散,而董事會也由最大、次大股東與內部管理者組成,轉變成獨立的外部董事約占六成多;在這一屆的八席董事,獨立董事占五席,以及二位內部管理者、一位國發基金的代表。以上算是股權結構與董事會組成有搭配變動的範例。而且在股權結構的變化過程,目前台積電外資法人持股為79.12%,再加上國發基金與其他法人持股,法人持股總合達91.65%。

再者,除著重公司治理外,亦力行社會責任。代表範例是2014年7月底、8月初的高雄石化氣爆災難。台積電實際瞭解災民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可以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因此,台積電、協力廠商挨家挨戶調查受災戶的災損情形,以實際救助、修復代替捐款。而災戶指出,台積電對災民的協助「很直接、很快速」,稱讚台積電的效率與品質,並懸掛紅布條感謝台積電。

最後,著手傳承與接班人訓練計劃。一位成功的創業者不僅是自己任內對公司有明顯的建樹,更要在位時著手、完成傳承與接班人訓練計劃,使公司在創業者退休後,仍然有成長動能。此方面可能是張董事長面臨最重要的課題。大家都知道他在2005年首度不擔任執行長,專職董事長,然而2009年初金融海嘯引起的勞資糾紛,他又回任執行長。

創辦人的傳承計畫,一直以來都不是很容易的事。2013年11月,台積電的傳承計畫上演續集,張忠謀卸下台積電執行長的職務,由劉德音及魏哲家從共同營運長,升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張忠謀還是「管事」的董事長。2015年5月底,張忠謀董事長在一場座談會笑說「如果要找最好、最有經驗的接班人,也不會比我更好」。他坦言不太喜歡談接班人話題,但總得替未來做準備,他最重視接班人是否固守台積電的核心價值,包括和客戶維持夥伴關係。

根據昨日的宣布,明年6月股東大會後,台積電將採取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劉德音將擔任董事長,魏哲家將擔任總裁。所有現任董事除張忠謀外,均已同意被提名並於股東會選舉後續任下屆董事,並同意支持此雙首長平行領導。而劉、魏兩人皆歷任營運長、執行長後再接班,這是國外大型企業的慣例;而共同領導也是強人之後可能的傳承模式。

接下來,經營重任落在新任董事長、總裁身上,希望在未來八個月的時間,台積電董事會要明確規劃雙首長平行領導的模式,讓公司能像過去有決策效率與成長動能。畢竟,雙首長平行領導要能成功,仍有賴董事會的治理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台積電的成功,也要感謝三十年前李國鼎先生的慧眼與睿智,邀請張忠謀回台創立台積電。

(作者是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葉銀華)

評析
台積電董事會要明確規劃雙首長平行領導的模式,讓公司能像過去有決策效率與成長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8-4-1 18:08: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8-4-1 18:11 編輯

轉貼2017年10月3日蘋果日報,供同學參考

張忠謀這3場勝仗 打趴三星、格羅方德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台積電(2330)董事長張忠謀昨天宣布了退休與接班計劃,備受金融市場與國內外投資人矚目。若觀察2009年他重新執掌台積電至今的作為,可以發現張爺爺至少打了3場勝仗,得以把美國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南韓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2016年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佔率為50.6%,美國格羅方德以9.6%居次,聯電(2003)以8.1%排第3,三星則以7.9%居第4位。

換句話說,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上,不僅是龍頭,而且是佔有半壁江山的大廠,且遠遠領先第2名。

這是怎麼做到的?
第一,台積電「越級」推出28奈米製程且成功量產,良率打趴三星與格羅方德,拿下蘋果iPhone 6及後續的應用處理器代工訂單;
第二,台積電在16奈米製程「後發先至」,在第3個版本的製程超越三星水準,拿下蘋果iPhone 7的應用處理器代工訂單;
第三,台積電成功運用規模經濟的優勢,以低價手段成功擊退在28奈米「上門踢館」的業界2哥、美國格羅方德。

中國財經新聞網站「雪球」在昨天刊出題為「廉頗老矣的台積電和少年得志的中芯國際,紅色資本揮鞭東指」的專文,深度分析台積電創立30年來的歷程,與張忠謀的創業故事,相關段落摘述如下:

2010年,張忠謀跳過當時應當推出的32nm,直接推出28nm技術,一舉成功量產,而三星與格羅方德的生產良率卻始終無法提升,台積電一舉贏得iPhone 6及後續晶片的訂單。

那年博通(美國通信晶片製造商)財務長曾表示,他擔心台積電把對手甩得太遠,結果在28nm製程,「很可能我們只有一個(代工)選擇」。

確認28nm將會大成功後,張忠謀每個月對高階主管耳提面命,要他們不要鬆懈,「乘勝追擊」。台積電針對智慧手機晶片設計的主流製程,一連推出4個版本,幾乎年年改版,讓對手窮於追趕。28nm創造了其歷史上最賺錢、稱霸時間最長的產品。

緊接著就是智慧手機爆發的浪潮,產能到頭來根本還不夠用。選對技術並及時量產,拉開了與其他對手的距離。

眼看追趕無望,三星決定採取張忠謀高舉高打的做法,押注14nm,並向蘋果承諾產出的晶片,技術規格要比台積電好、量產時間比台積電早半年,也真的一一做到。對三星通吃A9處理器訂單的擔憂,也一度引發台積電股價的大跌。

但台積電將28nm的4連擊策略搬到了16nm上。第1代產品雖不如三星,但2代已不相上下,第3代就通吃了iPhone 7的處理器訂單。而三星只有一次打補丁的改版,外界評價不高。

三星縱有財力、人力和物力,卻沒有台積電的客戶規模,即便出了幾代產品,也沒有銷量。

在規模經濟的優勢下,台積電有底氣打價格戰,2015年底格羅方德在低階28nm與台積電爭奪市場,台積電祭出降價大旗,格羅方德的28nm訂單蕩然無存。

2016年1月格羅方德產能利用率低到3成以下,甚至將美國紐約廠的閒置機台一台台膠封起來。在分析師、客戶的眼裡,三星、格羅方德都已被台積電拉開距離。

在晶圓代工領域,「未來十年看不到對手」,一位大客戶評論道。

2017年7月24日,三星電子代工業務執行副總裁表示,未來5年將透過吸引更多小客戶的方式,把晶片代工製造業務市場份額(市佔率)提高至少兩倍至25%,目標是「成為市場上強勁的第2名」。

三星是理智的,與王座上的台積電相比,實力懸殊太大。
 樓主| 發表於 2018-4-1 18:09: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7年10月3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觀察站/ 張忠謀給繼承者留了一手好牌

聯合晚報 本報記者張家瑋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明年退休,他退休前拍板定案3奈米新廠落腳南科,讓台積電跨出近年最重要的一步。

張忠謀昨天宣布於明年股東會後正式退休,且不接受任何形式頭銜,交棒給劉德音、魏哲家,接班問題獲妥善解決,市場予以肯定。

晶圓代工先進製程進入白熱化階段,台積電加緊在3奈米布局,但面臨台灣投資環境缺水、缺電、缺工、缺人才、缺土地的「五缺」困境,張忠謀親上火線與政府官員簡報或媒體喊話,才獲得政府部門正視並承諾解決,最終台積電3奈米確定落腳台灣,張忠謀在新接班人尚未上路前,預先排除路上障礙。

猛禽撫育小鷹,終有展翅離巢一天,如張忠謀所言,台積電最大挑戰不是市場而是競爭者,7奈米是台積與競爭對手重要戰役,面對南韓三星咄咄逼近,台積電的10奈米產品良率優於競爭對手,7奈米更進度超前,良率大勝三星,並且奪回高通等重要客戶訂單。

台積電與三星之間是比時間、比技術也比成本價格競爭力,在考量成本價格之下,還要能兼顧獲利數字,種種因素夾雜在內,兩家公司傾全力投入,晶圓教父精心規劃布局、穩紮穩打,7奈米目前已累積有30家客戶採用,於明年一推出就可獲得很高市占率。

評析
張忠謀宣布明年退休,他退休前拍板定案3奈米新廠落腳南科,讓台積電跨出近年最重要的一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