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p470121

[轉貼] 生技;醫療通路 – 盛弘深耕中國 佈局專科醫院及長照事業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1-9 17:18:3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20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增持子公司國禎股權  康聯-KY今年獲利看增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精華(1565)、大江(8436)等獲利資優生領軍上漲,過去遭低估的生技股吹響反攻號角,上市以來每年穩定獲利、配息的康聯-KY(4144)去年EPS可望超過3元,今年在各產品線穩健成長,及增持子公司國禎醫藥股權至100%,挹注獲利增加下,營運可望進一步向上,今日盤中股價強攻漲停37.25元,創下近半年新高。

康聯主要營收由國禎、全原、國創及同澤四家子公司組成,目前國禎營收占比12%、全原15%、國創38%、同澤35%,主要產品包括肝炎、心血管、生物製劑、其他藥品及醫療器械。隨著產品線擴充,非代丁產品比重從2007年為0%,至2017年第三季成長至78%。

透過收購與合併次級通路,藥品事業壯大,先前合併的黑龍江同澤藥業、合肥國禎藥業以及海南全原醫藥三家公司,去年營收占比已經攀升至6成之上。康聯2月9日公告,以不超過人民幣7400萬向薩摩亞商億豐國際購買其持有之40%賽舌爾商精創股權,間接取得國禎醫藥40%股權,持股將從60%增至100%,未來將百分百認列其獲利。

康聯去年前三季EPS 2.76元,雖然第四季業績較淡,預估全年可望超過3元,維持穩健獲利表現。今年在各產品線穩健成長,及增持子公司國禎醫藥股權至100%,獲利表現有機會轉強。

評析
康聯今年在各產品線穩健成長,及增持子公司國禎醫藥股權至100%,獲利表現有機會轉強。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9-1-10 14:58: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1-10 14:59 編輯

轉貼2018年3月22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金融評價損失拖累 承業醫去年轉虧  EPS-0.62元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承業醫(4164)公布去年財報意外轉虧,稅後淨損8600萬元,每股虧損0.62元,主要係環瑞醫(4198)等金融資產,股價下跌幅度過大,依照主要係認列減損2.77億元,預料此將衝擊今日股價走勢。不過,此不影響現金流,董事會也決議,每股擬配現金股利1.1元,現金殖利率超過3%。

第四季為承業醫入帳高峰,台灣、中國大型機台銷售集中認列,推升去年單季營收衝上全年高峰,全年營收21.17億元,較前一年衰退4.18%,營業淨利3.52億元,不過,依照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公報規定,認列備供出售金融資產-非流動之減損損失2.77億元,並迴轉原列於其他綜合損益之「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失」,侵蝕每股盈餘近2元,也導致稅後虧損8669萬元,每股虧損0.62元。

據了解,金融評價損失主要來自持有環瑞醫,其股價從2016年底的28元一路向下,21日股價僅剩9.35元,承業醫持有股權4%、約6千張,因此認列鉅額損失,不過,金融評價損失不影響現金流,承業醫董事會仍決議,每股擬配現金股利1.1元,現金殖利率超過3%。

承業醫21日董事會,除通過民國106年度個體財務報表及合併財務,決議股利分派,也決議辦理私募普通股案,在不超過20,000張額度內。

評析
承業醫去年每股虧損0.62元,主要係環瑞醫等金融資產,股價下跌幅度過大,認列減損2.77億元

 樓主| 發表於 2019-1-10 14:58: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27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馬光-KY股利1元  擬跨入醫療互聯網領域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8年3月27日電

馬光-KY (4139) 2017年順利扭轉連續2年虧損,全年稅後盈餘新台幣4200萬元,創下歷年獲利新高,每股稅後盈餘1.1元,董事會決議發放股票股利1元,將規劃跨入醫療互聯網領域。

馬光表示, 天津馬光2016年開始取得天津市唯一一家民營機構可承接糖尿病慢病管理資格,2017年加入的病患由2016年500人至2017年底已經來到1500人,使得天津馬光不再成為包袱,並且轉盈,貢獻馬光獲利,帶動馬光去年稅後盈餘0.4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每股盈餘1.1元。

馬光董事會初步討論與展望亞洲科技的合作案。展望亞洲科技實收資本額新台幣3000萬元,為專職於醫養服務與系統整合的研發與推展的公司,為台灣6000家醫療機構提供醫療知識系統與平台。同時,積極打造照護近百萬人的醫療安養平台,其資訊系統在全台市占率達到7成,獲利超過一個資本額。

展望亞洲科技陸續推出「醫療雲」、「照護雲」、「諮詢雲」、「候診雲」等雲端整合方案,未來發展策略將走向以「醫療照護服務匯流排」,架構醫療互聯網。

初步討論內容中,馬光計劃入股展望亞洲科技或由新加坡子公司與展望亞洲科技合併,藉此跨入醫療互聯網領域,預計今年6月敲定最終合作內容。

一旦完成此項合作,馬光將來不但可以認列展望亞洲科技收益外,展望亞洲科技的系統也將授權馬光銷售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挹注馬光新的動能。

評析
馬光計劃入股展望亞洲科技或由新加坡子公司與展望亞洲科技合併,藉此跨入醫療互聯網領域
 樓主| 發表於 2019-1-10 14:58:3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27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杏一3大策略 新零售、新展店、智慧倉儲

聯合晚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

杏一(4175)總經理蔡德忠表示,杏一今年三大策略包括導入新零售服務、新展店計畫、新智慧物流倉儲,同時另一重大計畫是在今年推出自營轉加盟,提供彈性的加盟策略,以達到2026年1,000間門市的目標。

至於今年展店規畫則採自營、加盟併進,預計再增加20-30間門市,2020年要達400店。

今年三大策略主要是抓住新零售時代居家照護、銀髮經濟、預防醫學等大健康產業商機。蔡德忠表示,台灣在2018年正式跨入「高齡社會」,杏一過去持續深耕的居家照護與銀髮商機利基效益逐漸浮現,且今年度門市核心營運主軸將持續鞏固醫院型門市的領先地位外,加速擴展社區型門市,並強化社區型門市商品及客源調整操作。

此外,杏一為擴展居家照護新商機,積極布局新零售服務導入。公司預計於今年度將推出新的實體門市與線上網路會員專屬社群整合服務,會員可透過服務完整紀錄商品保固服務與購物紀錄,藉此將居家照護商品的年齡層拓寬。杏一去年來自電商的營收,已繳出年成長超過五成的成績。

杏一今年將推出自營轉加盟,杏一表示,加盟模式意在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加盟者享受產業規模優勢,並可導入系統與貨品、物流等支援,增進加盟門市營運效率與降低營運成本,而對杏一來說也能提高統一採購、議價能力,並降低直營成本負擔,讓經營版圖可快速推展。杏一目前在兩岸直營門市數已達246家。

此外,杏一目前的物流中心使用率已逾九成,去年已投入新智慧物流中心的建置,預計最快今年第2季可取得建照。

評析
今年展店規畫則採自營、加盟併進,預計再增加20-30間門市,2020年要達400店。
 樓主| 發表於 2019-1-10 14:58: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2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杏一 未來5年營收挑戰百億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杏一(4175)搶攻高齡化人口基數成長商機,總經理蔡德忠表示,受惠社區型門市加速拓展、物流效益發威,今年營收獲利將力拚雙位數成長,目前正積極打造未來5年營業額目標挑戰100億元、10年內達到1,000家店面的藍圖。

連續5年EPS都超過3元的杏一,去年因應政府一例一休政策,門市勞力成本提高,以及新展門市、健保藥局租金費用的認列,影響獲利表現,去年EPS 3.29元,低於前一年度,但董事會仍大方配發每股2.6元現金股利,以昨(27)日收盤價計算63.2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為4.11%。

蔡德忠表示,杏一2018年三大策略布局為導入新零售服務、新展店計畫、新智慧物流倉儲,力拼服務、營運體質再優化,抓住新零售時代居家照護、銀髮經濟、預防醫學等大健康產業商機。

杏一副總魏子文表示,今年透過產品結構調整,加上新門市拓展,配合新零售服務,讓購買更便利,預期營收將有高穩定性的成長,獲利亦可望提升。

魏子文說,根據衛福部與國發會推估,台灣將會在2018年正式跨入「高齡社會」,預估到2026年,老年人口將突破20%門檻,走向超高齡社會,為因應此趨勢,杏一正積極布局社區型門市,目前已規劃2018到2020年社區展店目標為250~400家,今年並將啟動大健康平台,開放藥局加盟,除了內部加盟外,不排除購併策略。

此外,由於物流中心平均使用率已逾9成,為了提供門市與電商部門更好的理貨及配貨效率,支援未來新零售商機的發展,杏一在2017年斥資逾10億元投入新智慧物流中心的建置,預計最快今年第2季可以取得建照,2019年第4季前完工。

魏子文表示,預期透過新物流中心更快速滿足顧客線上、線下商品需求,優化配送提升出貨效能,並且降低人力成本及缺貨的發生機率,實現物流智能化服務,加上門市拓展效益,未來營運樂觀。

評析
杏一今年透過產品結構調整,加上新門市拓展,配合新零售服務,預期營收將有高穩定性的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2-12 20: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3月30日《萬寶週刊》1274+1275期,供同學參考

去年獲利成長大黑馬

【撰文/張文赫】

中美貿易戰暫時剛落幕,全球股市歡聲鼓舞才剛出現強力反彈,但美國那斯達克科技股卻又因英偉達停止自動駕駛技術測試,以及特斯拉在加州的死亡車禍事件,聯邦當局也開始調查,一連串的自駕車新技術利空一次出爐,外加臉書的個資外洩利空,那斯達克重挫,連帶影響台股的力道大,很可能美股會往年線去測試支撐,那對全球股市影響皆大。

臺灣4/4起開始放春節連假,多數投資人可能因為近期國際股市震盪大,會選擇先降低持股部位,而抱股過節必須挑選業績成長的個股,年報在3月31日全數公告完畢,本專欄也精選去年EPS大成長的個股一覽表攻投資人參考。

生技法說點燃大行情
生技股因為基亞+浩鼎事件後,足足跌了兩年之久,籌碼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已經非常乾淨,因此只要有利多就容易上漲,也比較不受國際盤勢的影響,畢竟這是內資主力最容易發揮的族群,外加近期電子股賣壓大,從電子股流出一點資金轉到生技股熱炒,等於是久旱逢甘霖,股本小股性活潑的特性就馬上顯現,配合主管機關舉辦生技法說論壇,正好點燃生技股的大行情,科妍(1786)、寶齡富錦(1760)、保瑞(6472)等短時間內都大漲近一倍,而從去年財報可以發現有不少生技股大獲利成長但股價還沒有反應,就可以逢低卡位等待補漲。

科懋(6496)為孤兒藥領域為主的利基藥廠,其中孤兒藥營收占比90%,雖單一藥物的營收規模不見得很大,但因原廠與有能力承做相關業務的通路商也有限,是科懋的主要利基,除了代理產品線外,科懋也積極發展自有產品線,其中降血脂用藥脂妙清,現已打入5家醫學中心,占公司設定最終目標6~7家的大宗。去年EPS 5.99元,年成長54.8%,創下歷史新高,但股價卻離歷史天價151元差足足一倍,嚴重低估,並且公司配息4元現金,殖利率超過5%,股價還在底部,外資低檔吃貨,有機會落後補漲。

車用零組件後市可期
今年以來汽車零組件類股表現低迷,除了為升(2231)一度逼近歷史新高附近,一枝獨秀,其他個股幾乎維持整理的格局,但這也表示說,Q1火熱的挖礦股、被動元件、矽晶圓等電子休息後,Q2資金有機會流到低基期的汽車零組件,去年包括車用導線架的界霖(5285)、順德(2351)業績都大成長,股價也翻倍飆漲。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74+1275期】

評析
科懋為孤兒藥領域為主的利基藥廠,除了代理產品線外,也積極發展自有產品線
 樓主| 發表於 2019-2-12 20: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3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慕康生醫三引擎拉升  今年營運看增
今起買庫藏股2000張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慕康生醫(5398)2017年保守認列逾期的應收帳款6千萬元,營業費用倍增至1.8億元,致本業虧損534萬元,幸好業外收益進補,稅後淨利1803萬元,每股盈餘0.36元。公司看好今年起健康新事業部門的成立,配合目前生醫及既有電子業務部雙核心引擎的配置,全力衝刺醫藥、醫療器材、保健市場的資源整合及國際與大陸市場的布局,今年營運可望進一步向上。

2017年併入四家醫藥公司,慕康生醫年營收攀至5.44億元,較前一年大增63%,不過,因逾期的應收帳款6千萬元先以保守原則認列呆帳,費用從前一年的9千萬元倍增至1.8億元,導致本業虧損534萬元,幸好業外有處裡股權進帳,稅後淨利1803萬元,每股盈餘0.36元,董事會已決議,每股將配現金股利0.13元。

近期股價漲多,慕康公布自結獲利數,今年前二月累計營收8100萬元,稅後虧損6千萬元,每股虧損0.12元。不過,董事會看好未來發展,今日起至今年6月2日止,將實施庫藏股,預計買回自家股票2,000張。

慕康表示,今年公司已成立健康新事業部門,配合目前生醫及既有電子業務部雙核心引擎的配置,全力衝刺醫藥、醫療器材、保健市場的資源整合及國際與大陸市場的布局。這次買回庫藏股主要目的,係為轉讓員工,激勵員工向心力,令其能參與公司長期營運發展。

評析
慕康全力衝刺醫藥、醫療器材、保健市場的資源整合及國際與大陸市場的布局。
 樓主| 發表於 2019-2-12 20:21:5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醫藥收割  慕康生技今年業績起飛

張漢綺台北報導

由連接器產業跨入生技醫療的慕康生技醫藥 (5398) 加快在醫藥產業佈局,除已完成醫材研發專案獲得經濟部SBIR創新研發先期計畫的核准補助,準備進入第二期的規模臨床試驗的研發補助申請,公司也搭配著名產品芙嘉寶,新推出針對陰道、泌尿道保養的產品—淨洛美MixCare膠囊,目前生技醫療事業部佔營收比重已達60%,公司亦成立以代理或自行生產功能性產品及保健美妝產品為主的新事業部,慕康生技醫藥董事長曾天賜表示,公司希望能成為一個醫藥平台,整合各項醫療生技技術,並將其商業化,今年在醫藥及電子事業部成長下,今年業績會比去年好,法人預估,慕康生技醫藥今年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20%到30%,上看6.5億元。

慕康生技醫藥前身為連接器廠力瑋,新團隊入主後確立公司將往醫療生技發展,並於105年8月購併育新企業、傑民企業、基鼎醫藥(股)及杰菩科技(股)公司,綜效自去年下半年逐漸顯現,去年下半年起推出專利型引流式牙刷DeVAP,清潔/引流一次完成,提供給急救加護病房ICU或無法自主口腔清潔的病人或需要長期照護的病人一個更創新方便的選擇,期透過口腔健康照護降低因呼吸器所引起之肺炎感染(VAP),公司亦搭配著名產品芙嘉寶,新推出針對陰道、泌尿道保養的產品—淨洛美MixCare膠囊,預計今年4月上市。

慕康生技醫藥表示,淨洛美MixCare是公司研發團隊為搭配芙嘉寶之消費者需求自主開發的產品,這期間也獲得以色列合作藥廠的支援和啟發。淨洛美MixCare係採收自執行農地控管嚴格的台灣洛神花產地,無論是種植、採收和貯存運送的過程都在精密控管的條件下進行,務求產品原料之安全和零污染的環境;進入廠內進行萃取、純化和配方設計,每一段都進行個別的分段檢驗,通過在台灣、以色列實驗室的品管分析驗證,才進一步往商品化進入市場的階段,公司產品已有諸多體外實驗報告,也已有自己的試用報告,成效相當顯著,公司目前正規劃執行更大型的醫學中心臨床試驗,增加產品的應用範圍。

針對帕金森症,慕康生技醫藥目前已完成醫材研發專案獲得經濟部SBIR創新研發先期計畫的核准補助,準備進入第二期的規模臨床試驗的研發補助申請,此專案在日本已取得專利,歐盟、美國、中國和台灣的專利佈局持續進行中,該案產品目前執行量產中,希望今年7月間上市。

此外,慕康生技醫藥今年可能還有獨家代理的綠芬指示用藥的上市,其他代理醫材也在衛福部審理中,2018、2019眾多產品的上市,將讓行銷業務部門有繁忙的組織團隊擴張和高毛利率產品營收大幅成長。

在佈局效益逐漸顯現下,目前生技醫療事業部佔慕康生技營收比重已超越電子事業部,達60%,公司亦在今年成立新事業部,未來將針對功能性產品及保健美妝產品,持續進行併購、整合、策略聯盟,持續擴大營運規模。

曾天賜表示,公司希望能成為一個醫藥平台,整合各項醫療生技技術,並將其商業化,今年在醫藥及電子事業部成長下,今年業績會比去年好。

評析
慕康希望能成為一個醫藥平台,整合各項醫療生技技術,並將其商業化
 樓主| 發表於 2019-2-13 20: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0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商品結構優化,杏一Q1營收年增近9%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連鎖醫療用品通路業者杏一醫療(4175)今(10)日公告今(2018)年3月營收為3.96億元,較上月及去(2017)年同期分別成長16.26%及5.56%,今年前三月累計營收達11.09億元,較去年同期累計成長8.69%,創下次高;杏一總經理蔡德忠表示,公司在門市穩定擴張及強化產品結構調整後,營收持續穩健成長。

根據衛福部與國發會推估,台灣將會在2018年正式跨入「高齡社會」,對此,蔡德忠則表示,杏一門市經營的主要消費族群基數有加速提升的趨勢,公司在去年已導入E-LEARNING數位學習及提升門市素質,並每月依據門市及電商銷售的市場數據,持續優化商品結構,拓寬商品年齡層,將客群從銀髮族群利基延伸至全家庭照護的領域。

除此之外,杏一表示,旗下全台門市將於4月20日同步舉行第一屆『樂齡店長』及母親節團購活動,透過產品優化、互動體驗及顧客交流中學習健康知識與觀念的傳遞,更藉由此活動擴大社交生活圈,持續延伸自立(力)照護、老老照護的「心」生活精神。

評析
杏一在門市穩定擴張及強化產品結構調整後,營收持續穩健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2-13 20: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1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盛弘3月營收年增15%、創新高;Q2看樂觀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盛弘醫藥(8403)昨(10)日公布今(2018)年3月合併營收為2.62億元,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分別成長45.35%及15.29%,回復2億元以上水準,並創下單月新高;累計今年1-3月合併營收為6.6億元,年增9.67%。

盛弘表示,受惠於醫藥本業穩健經營,公司集團架構已成型及轉投資事業穩定挹注,營運規模逐漸擴大,加上工作天數回復正常,3月營收亦回復2億元水準,而公司也對第二季整體營運展望抱持樂觀看法。

盛弘並指出,公司近兩年不斷致力於建構醫療新經濟模式,去年起即啟動「EMR + EC」計畫,成立盛雲公司將電子病歷(EMR)和電子商務(EC)結合,不但成功整合台灣三家主要EMR公司,並將電子病歷系統連接到盛弘所建置的醫療採購平台,供應上線醫生相關的藥品、衛耗材及設備租賃。

盛弘表示,整體而言,未來除了持續專注於醫藥流通及醫療專科之本業經營,精準醫學健診中心及醫療電子平台將會是發展主力,目標係以建構健檢/醫療為核心的大健康生態圈,而公司對全年營運成長則深具信心。

評析
未來除專注於醫藥流通及醫療專科之本業經營,精準醫學健診中心及醫療電子平台將會是發展主力
 樓主| 發表於 2019-2-13 20: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2日鉅亨網,供同學參考

承業醫攜日商衝長照 下半年選址可望定案

鉅亨網記者李宜儒 台北

醫療技術服務商承業醫 (4164-TW) 之前與日本櫻十字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合作進軍台灣長照市場,承業醫表示,台灣土地有限,因此選址難度高,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預估下半年可定案。

承業醫指出,依照規劃,希望能在全台六都都設立長照園區,不過初期還是先以雙北地區為首選,加上集團合作醫院在桃園,距離上較方便就近照應,但最終仍會以六都為目標。

承業醫表示,長期照護需求若無法被滿足,將對台灣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公司決定積極投入,並引進台灣欠缺的高品質且著重老年人高自主性的照護模式,結合日本知名長照品牌,引進國際標準,以差異化策略打造舒適、安全且符合長輩需求的人性化空間。

在質子機銷售部分,承業醫表示,彰化基督教醫院專案由於放射線防護要求,因此相關建築物大約需要 16 個月的時間進行建構,加上設備進駐,預估 2021 年才會貢獻營收。

評析
承業醫與日本櫻十字集團攜手合作進軍台灣長照市場,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預估下半年可定案。
 樓主| 發表於 2019-2-13 20:15:29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2日《萬寶週刊》1276期,供同學參考

剛開始漲的生技股妖嗎?

【撰文/莊正賢】

台灣生技股受到去年跌深,股價位階基期低,加上資金避險,上櫃生技族群聚落效應發酵,不僅如此,近期可說是生技週,許多重點公司陸續傳出佳音,港交所更加大吸引台灣生技業前往掛牌,導致生技行情很熱,近二、三週幾乎天天都有生技股亮燈漲停,我們也替投資人總結了生技週法說的一些內容。

打破大廠屏障 聯合骨科挑戰世界盃
一般能發展自我品牌的公司,大多先從代工累積技術能力後再掛上品牌名進軍市場,然而特別的是,1993年成立的聯合(4129)卻是從「代理」醫療器材開始做起,骨科植入物反而是自我研發才發展出的產品。

當時,聯合一邊代理人工關節,另一邊也著手於人工關節的開發設計;而聯合會選擇人工關節的原因,除了因能透過代理就近瞭解各種關節種類與尺寸樣式外,更也因為人工關節毛利率能達60%之高,遠遠比代理更具有營運前景。

聯合為亞洲最早通過美國FDA、歐盟CE認證的人工關節製造商,以自有品牌「United」行銷全球,營收比重99.5%,國際廠商OEM/ODM骨釘、骨板等拋棄式醫療器械,營收比重約0.5%。2016年聯合與山東新華合資成立子公司「山東新華聯合」做為中國銷售主體,今年年中會開始申請中國認證,通過後產品可上市。

在產品售價部分,董事長提到,同一個產品在不同區域價格都不同,聯合的產品在全球都和國際大廠賣一樣價格,除了中國大陸賣比較便宜,因為中國市場有3種價格:進口、台廠以及當地品牌,而未來中國會有兩條產品線,進口的是聯合人工關節,國產的是新華聯合人工關節。

隨著高雄新廠三期工程於3Q17完工落成,公司將原有外包的關鍵製程陸續轉為自製,除交期縮短外,也使毛利率有進一步走升至接近國際大廠水準。此外,公司併購冠亞生技於4Q2017併入報表,目前計畫先把現有市場顧好,未來會把產品線加強,也會和台灣醫院做產學合作,增加脊椎相關產品銷售。目前冠亞還在做公發前的準備,釋股案未來還要經股東會同意,併購冠亞生技產品綜效逐漸顯現。

2018年成長重點來自海外市場
聯合在美國市場還在養成中,2017年美國市場營收3.2億元,YoY僅成長3%,原因是3Q17、4Q17美國市場分別歷經了颶風、暴雪影響刀量。目前聯合全球移植手術刀量已完成超過28萬例,其中歐洲2.2萬例,美國1.8萬例,合計約占14.3%。近幾年,隨美國自營及代理商滲透率增加,刀量已突破2800例/年,占全美市占率約0.3%,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目前聯合正於美國進行膝、髖關節各200例臨床試驗(包含術後病人回診追蹤2年),以每位患者追蹤費用5000美元推估,未來3~4年內將支付總計200萬美元之費用,然而此費用將轉為美國銷售有利的臨床佐證,預估2018年美國市場將恢復雙位數成長。在歐洲市場部分,董事長提到在法國進展順利的原因,是因為一個法國當地經銷商倒閉,10幾個經銷商轉到聯合,醫生用了之後,病人反應都很好,而且歐洲人比較沒像美國人那麼愛用美國貨。

目前聯合持續投入新產品的開發,公司預計再1、2年後,產品完整度將可媲美國際大廠。就市場面來看,目前除了逐漸站穩台灣市場外,包含中國、歐洲、美國目前布局已小有成績,未來尚具成長潛力,而去年底取證的中南美市場出貨增溫,新增的全球第二大骨科市場日本也將在第二季啟動銷售,全年出貨成長上看到二到三成,整體來看,公司短、中、長期布局規劃明確。

醫療用品通路杏一布局居家照護商機
杏一(4175)是國內醫療器材銷售通路的龍頭,截至去年底,全台直營門市達到232家,去年新增展店數量超過20家,是近年拓展店數較多的水準;雖然營收連續3年穩定成長,但去年受到利息與新增倉儲費用增加,去年獲利恐怕下滑。

但隨著去年下半年展店轉趨積極下,今年公司在門市穩定擴張及強化產品結構調整後,營收持續穩健成長,累積今年前3月累計營收達11.09億元,較2017年同期累計成長8.69%,而且在費用控管下,獲利也將力拼重回成長。

近年因爲醫院周邊的醫材通路據點難尋,加上醫院型門市的成長趨緩與競爭加劇,公司加速擴展社區型門市,並跨足健保藥局的服務,期待透過通路服務的廣度增加,提升營運動能。公司過去持續深耕的居家照護與銀髮商機效應也逐步浮現,今年門市的營運主軸除了鞏固醫院型門市的領先地位外,也希望透過比較廣的密度接觸到杏一的門市。

公司表示,台灣目前正式跨入高齡社會,勞動力人口會產生結構性的改變,為了因應此現象,杏一今年將推出新的實體門市與線上網路會員專屬社群整合服務,希望能將居家照護商品的年齡擴寬。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276期】

評析
杏一今年將推出新的實體門市與線上網路會員專屬社群整合服務,希望能將居家照護商品的年齡擴寬。
 樓主| 發表於 2019-2-13 20: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3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敏成獲美大單 能見度達Q4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盛弘(8403)繼完成醫療體系的建構擴張及醫療價值鍊整合後,也成功孕育小雞,旗下子公司敏成(4431)近日接獲美國品牌醫材大廠醫療用口罩濾材獲大單,搶進國際競技場,為今年營運添加動能。

敏成指出,該公司自去年第三季起即與美國品牌醫材大廠取得業務合作機會,開發醫療用口罩濾材,歷經半年的測試及認證後,已正式成為該大廠合格的一線供應商。

由於今年初因美國爆發15年來規模最大的流感,本土49州全部淪陷,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預估有3千4百萬人感染,醫療級口罩需求大幅上升,促使客戶再度追加訂單,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已看至第四季,已開始分批出貨。

此次下單給敏成的美國客戶,是全球型整合醫療產品公司,提供超過60個國家的醫院診所、連鎖藥房及臨床實驗室醫材解決方案,並位居Fortune 百大地位。

敏成強調,目前與該客戶合作項目為單一規格之醫療用口罩濾材,後續可依需求供客製化規格,或是其他醫療耗材,包含醫療手術用口罩(Level 1/2/3)、高階傷口敷料等,有機會逐步擴大合作規模。

敏成已連續6年配股利,該公司去年營收4.88億元,年成長率16.7%。敏成近年在醫療產業 累積的濾材基礎,也開始應用在車用與建材用市場,目前開發車用吸音棉已打入歐系品牌汽車供應鏈。

評析
敏成近日接獲美國品牌醫材大廠醫療用口罩濾材獲大單,搶進國際競技場,為今年營運添加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2-14 19:14:1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6日MoneyDJ新聞,供同學參考

慕康Q1營運還偏淡  Q2起靠新品拼營收加溫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提列電子事業群呆帳損失,慕康(5398)去年僅小賺0.36元,首季營運還偏淡,營收年減近兩成,不過經營團隊冀望自4月起,醫藥與創新醫材陸續有新產品上市,能帶動營收年增率止跌轉升,今年在少了一次性呆帳影響下,獲利增幅優於營收,法人預期每股稅後盈餘應有1.5元水準。

慕康原名力瑋,主要產品線以電源連接器為主,過去因既有本業不具規模經濟,多呈虧損,業外轉投資也非正數,2014-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2016年轉為小賺;目前團隊入主後,積極引進醫藥相關業務的貢獻,2016年第四季合併4家醫藥集團帶進藥品的營收貢獻,以2017年來看,醫療與電子的事業群營收占比已調整至六比四,醫藥事業群成為營收成長的關鍵,只是因為第四季提列電子事業群的呆帳損失逾5千萬元,導致營業費用拉高,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僅小賺0.36元。

而今年首季慕康營收仍偏淡,年減幅度還有近兩成,根據法人的預期,獲利恐呈現年減,只是經營團隊期許本月起醫療事業群陸續有新產品上市,可以帶動營收成長。其中一個是利用團隊原在女性保健市場累積的知名度與行銷資源,推出針對女性私密處保健的新品,本月中下旬開始在醫院及診所等醫療通路上市,該產品為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並獲得以色列合作藥廠的支援,優勢在於已累積不少體外實驗報告,公司也規劃執行更大型的醫學中心臨床試驗,增加產品應用範圍。

另個藥品的新產品,則是與保瑞(6472)合作獨家代理的綠芬指示用藥;至於醫療器材方面,去年下半年推出的引流牙刷,因還在教育市場階段,營收貢獻還不大,但預期急救加護病房病人的口腔清潔問題,將隨護理人力吃緊更趨嚴重,是長期主流,營收有機會緩步增加。

公司期望更深的,則是獲得經濟部創新研發先期計畫核准補助的創新醫材,目前已準備進入二期的規模臨床試驗研發補助申請,該產品先前已取得日本專利,美國、中國與歐盟的專利陸續跟進中,內部期許,因該產品不屬侵入式醫材,現已在執行量產中,盼今年7月上市。

而經營團隊對於電子事業群,則以守代攻,主要已延攬具備電子生產管理專業的廠房經理人,負責生產效率提升,今年預期營收小幅變動,但少了呆帳損失的一次性支出後,可望有所獲利,不再成為公司營運的負向包袱。

法人預期,隨慕康醫療事業群的營收貢獻逐步加溫,第二季後營收年增率可望逐步改善,今年目標營收仍能力拼兩位數成長,且在獲利能力恢復常態下,盈餘增長優於營收,每股稅後盈餘1.5元。

評析
隨慕康醫療事業群的營收貢獻逐步加溫,第二季後營收年增率可望逐步改善,今年營收力拼兩位數成長
 樓主| 發表於 2019-2-14 19: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7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盛弘添新動能 3箭齊發喊衝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盛弘(8403)新年度三箭齊發看好「精準醫學健診、醫療平台、醫管輸出」三方布局,將成為推動今年營收、獲利成長的新動能。

盛弘受惠旗下各事業部門與子公司業績的穩定挹注,本業獲利率穩定,營業利益率連續四年維持在6.7%左右,2017年全年合併營收26.17億元,年增率12.3%,創下歷史新高;合併稅後盈餘1.24億元,年增率0.81%,EPS 1.6元。

盛弘表示,今年還是會專注在醫藥流通及醫療專科本業經營,力求持續增長,近來布局「精準醫學健診」、「醫療平台」及「醫管輸出」三大業務續勢待發,在今年下半年可望明顯增長,搭配集團效益陸續展現,挹注全年營收及獲利表現雙雙成長。

其中,今年第3季將在桃園敏盛醫院成立台灣第一家大型精準醫學健診中心,現已完成引進基因定序世界第一品牌Illumina技術與設備,並進行安裝測試等前置作業,預計於今年7月正式啟用營運,屆時可有效擴大現有高階健診業務,營收有機會大幅跳升。

在「醫療平台」的布局上,首先是仿效美國共享經濟概念,創立ALTC(Air Long-Term Care)平台,提供「Plug-and-Play」的媒合平台,讓供需兩端能快速對接,目標成為長照界的Airbnb。ALTC在去年9月正式上架,已有全國百餘家的長照機構上線。

今年初更跳脫框架推出「免費入住」專案,將長期照護帶入免費體驗的時代。

在醫管輸出的部分,旗下盛雲公司建立的醫療雲端採購平台,將台灣三家主要EMR公司的系統串聯整合,啟動「EMR + EC(電子病歷+電子商務)」計畫,目標讓台灣9,000家的醫療診所上線使用,透過系統為醫生分析醫藥耗用及庫存管理,彈性供應診所所需的藥品、相關衛耗材以及設備租賃。

評析
盛弘「精準醫學健診、醫療平台、醫管輸出」三方布局,將成為推動今年營收、獲利成長的新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2-15 21: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8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盛弘 搶攻醫療新經濟商機

工商時報 杜蕙蓉/台北報導

盛弘(8403)集團搶攻醫療新經濟商機,隨著醫療雲端採購、藥局電子商務、長照等三大平台建立,有機會在年底完成資訊廠商整合,加上精準健康新版圖擴張,盛弘董事長楊弘仁表示,將力拚成為台灣醫藥界的亞馬遜,未來兩年營運、獲利有機會進入引爆點。

盛弘營業利益率已連續4年維持在6.7%水準,去年合併營收26.17億元創新高,稅後淨利1.24億元,EPS達1.6元。

楊弘仁指出,盛弘目前除專注於醫藥流通及醫療專科的本業經營外,近來布局的「精準醫學健診」、「醫療平台」及「醫管輸出」都各有進展;在桃園敏盛醫院成立的台灣第一家大型精準醫學健診中心,預計7月營運,將把傳統健檢基因檢測變成VIP健檢的基本套餐,下半年精準健康業績可望大幅跳升。

另外,盛弘持股超過6成的盛雲公司,已整合方鼎、耀聖和展望等台灣三家主要EMR公司的系統串聯,啟動「EMR + EC(電子病歷+電子商務)」計畫,今年迄今,平台交易金額為895萬元。盛雲執行長何俊聰表示,目前在手有機會合作的診所約8,000家,預計今年底可望先整合逾3,600家。

楊弘仁表示,盛雲採購平台,是採購、庫存管理與醫療建議的整合方案,目標是將電子病歷與電子商務結合,彈性供應診所所需的藥品、耗材與設備租賃。

評析
盛弘「精準醫學健診、醫療平台、醫管輸出」三方布局,將成為推動今年營收、獲利成長的新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2-15 21:13: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18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盛弘三路並進 獲利衝鋒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盛弘醫藥(8403)董事長楊弘仁昨(17)日表示,近來布局之「精準醫學健診」、「醫療平台」及「醫管輸出」三大業務蓄勢待發,在今年下半年可望明顯增長,搭配集團效益陸續展現,挹注全年營收及獲利表現雙雙成長。

盛弘受惠旗下各事業部門與子公司業績的穩定挹注,營收規模年年成長,2017年再度繳出亮眼成績單,全年合併營收為26.17億元,年增12.3%,創下歷史新高;合併稅後純益1.24億元,優於前年,EPS 1.6元。

盛弘近期於桃園敏盛醫院成立台灣第一家大型精準醫學健診中心,並完成引進基因定序世界第一品牌Illumina技術與設備,進行安裝測試等前置作業,預計於今年7月正式啟用營運。

楊弘仁指出,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將健診切入點往前拉至未病階段,藉由建立大型基因庫和大資料分析,另在「醫療平台」的布局上,亦完成兩項創舉:首先是仿效美國共享經濟概念,創立ALTC平台,目標成為長照界的Airbnb。ALTC於去年9月正式上架,已有全國百餘家的長照機構上線。

此外,由旗下盛雲公司建立的醫療雲端採購平台,將台灣三家主要EMR公司的系統串聯整合,啟動「EMR + EC(電子病歷+電子商務)」計畫,目標讓台灣9,000家的醫療診所上線使用,透過系統為醫生分析醫藥耗用及庫存管理,彈性供應診所所需的藥品、相關衛耗材及設備租賃。

評析
盛弘「精準醫學健診、醫療平台、醫管輸出」三方布局,將成為推動今年營收、獲利成長的新動能。
 樓主| 發表於 2019-2-15 21: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24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醫藥營收占比已達6成  慕康拚百億市值

張漢綺台北報導

慕康生技醫藥 (5398) 由具有東洋集團背景的曾天賜與執行長黃旭仁率團隊進駐後,加快在醫藥產業布局,目前生技醫療事業部占營收比重已達60%,在醫藥及電子事業部成長下,法人預估,慕康生技醫藥今年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20%到30%,上看6.5億元,慕康董事長曾天賜表示,未來將以「市值達到100億元」作為努力的目標。

曾天賜與團隊入主前身為連接器廠的力瑋後,確立朝醫療產業轉型,並啟動購併育新企業、傑民企業、基鼎醫藥(股)及杰菩科技(股)等4家公司,加快在醫藥產業布局,在布局效益逐漸顯現下,目前生技醫療事業部占慕康生技營收比重已超越電子事業部,達60%。

慕康生技醫藥3月合併營收為4390萬元,年減27.59%,累計第1季合併營收為1.24億元,年減19.53%。

慕康生技醫藥亦在今年成立新事業部,未來將針對功能性產品及保健美妝產品,持續進行併購、整合、策略聯盟,持續擴大營運規模。

曾天賜表示,未來除了持續開發自有產品之外,將以慕康做為一個醫藥平台,繼續進行併購、整合和策略聯盟,整合各項醫療生技技術,並將其商業化,在醫藥及電子事業部成長下,今年業績會比去年好,並以「市值達到100億元」作為努力的目標。

近期生技類股股價表現強勢,慕康生技今天也止跌反彈,盤中股價逆勢強攻漲停板。

評析
慕康未來將針對功能性產品及保健美妝產品,持續進行併購、整合、策略聯盟,持續擴大營運規模。
 樓主| 發表於 2019-2-15 21: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26日財訊快報,供同學參考

合富檢驗試劑拿大單  今年營收成長拚兩成起跳

財訊快報/何美如報導

合富-KY(4745)去年底、今年初陸續拿下二家檢驗試劑大客戶,包括上海市腫瘤醫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推升首季營收衝上8.79億元,年增率高達26.79%,另一家大客戶也在洽談中,有望在年中拍板,隨著婦嬰醫院完成覆蓋,新客戶帶來貢獻,今年營收成長將從二成起跳。

受到人民幣貶值與新台幣升值影響,合富去年合併營收30.36億元,僅較前一年同期小增2.39%,營業淨利2.48億元,也較前一年下滑14.9%,稅後淨利1.73億元,每股盈餘3.01元,約與前一年相當,董事會已決議,擬配股利1.2元,包括現金0.2元,股票1元。

合富主力產品檢驗試劑,過去幾年一度因中國官方打貪,政府效能降低,及地區型客戶議約影響,成長力道減緩,不過,此影響已於去年逐漸淡化,隨著既有客戶有機成長及新客戶貢獻,去年銷售成長約9%,續約率更提升至九成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合富已經拿下上海市腫瘤醫院,年合約量約4000萬人民幣,今年初更拿下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年合約量約8000萬人民幣,目前腫瘤醫院已經完成品項覆蓋,兒童醫院的品項覆蓋率約五成,未來隨品項覆蓋增加,將推波營收進一步向上。

此外,現有另一個大型醫院客戶也在洽談中,有機會在6、7月敲定開始貢獻。法人預估,光此兩大客戶今年貢獻度就超過8千萬人民幣,新客戶若談定,將成為下半年業績向上的新引擎。

次代理的ViewRay腫瘤設備,先前台灣已取得銷售執照,中國在申請中預計2019年取得。合富在醫學中心第一波客人已拜訪六成,已有客戶表達意願,有機會在上半年敲定第一台的銷。東南亞更是未來發展重要市場,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8個國家都在申請審查中,今年下半年有機會發酵開始貢獻業績。

在檢驗試劑大客戶訂單推升下,法人預估,今年營收成長將從二成起跳,若腫瘤設備訂單拿下,業績成長力道更將進一步向上,獲利也將較過去二年顯著好轉。

評析
在檢驗試劑大客戶訂單推升下,合富今年營收成長將從二成起跳
 樓主| 發表於 2019-2-15 21: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4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合富周五法說 聚焦代理權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合富醫療將於5月4日召開法說,將由董事長王瓊芝親自主持,法人指出,由於先前合富代理的眼科產品之原廠TearScience被強生 (J&J) 收購,雙方將終止代理合約,正式協議將於美國時間30日(台灣時間5月1日)出爐。合富表示,未來公司將成為二級代理商,但因眼科設備領域營收仍小,對營運影響不大。

合富表示,此次與強生終止TearScience合約,條件是強生必須買回庫存並就已投入的成本進行賠償,預估金額約1,300萬美元(約新台幣約3.8億元),將對今年獲利有一次性的貢獻,唯賠償細項仍須雙方協議後公布,最快本次法說會之前即會有結果。

今年營運方面,合富去年起陸續拿下兩家檢驗試劑大客戶,包括上海市腫瘤醫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讓今年首季營收衝上8.79億元,營收數字大幅成長,年增率達26.8%,合富表示,另有一家新的客戶公司正積極洽談中,希望下半年有結果。

合富去年合併營收30.3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大抵持平,稅後純益1.7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3.01元,公司董事會也決議,擬配股利1.2元,包括現金0.2元,股票1元。

至於今年首季營運,法人指出,合富第1季因海外子公司(香港、台灣)仍處於虧損狀態,所以受到所得稅計提影響,進一步說,首季雖然營收成長,但稅後純益仍將與去年同期相仿,唯此影響將於年底前沖回。

全年來看,法人指出,合富去年因主力產品檢驗試劑成長力道減緩,今年利空因素不再,因此,今年起舊客戶將可望持續成長,另外又陸續有新客戶貢獻,整體而言,今年營運動能優於去年。

在檢驗試劑客戶訂單推升下,法人估,今年合富營收成長動能維持預期,應有逾兩成的年增率。

合富表示,未來TearScience的代理雖然終止,但既有客戶的服務仍可望由公司掌握,包括設備的維護、檢驗試劑的銷售等,未來公司將成為TearScience的二級代理商,而今年J&J今年也將會對公司有一次性賠償。

評析
在檢驗試劑客戶訂單推升下,今年合富營收成長動能維持預期,應有逾兩成的年增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