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樓主: p470121

[轉貼] 權值股;聯電 – 晶圓代工需求回溫 聯電28奈米 火力全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07: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21 15:16 編輯

轉貼2018年6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 160億收購日半導體廠

工商時報 蘇嘉維/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聯電昨(29)日宣布,將以不超過576.3億元日圓(約新台幣160億元)的金額,完全收購已持有15.9%股權的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e Fujitsu Semiconductor,MIFS),預計2019年1月1日完成股權轉讓,除了能夠擴充聯電12吋晶圓廠產能,更能達到強化全球布局的地位。

聯電目前已持有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15.9%的股權,此次則是要增持其餘的84.1%股權。據了解,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的月產能為3.6萬片12吋晶圓,主要應用在車用、物聯網(IoT)等,並以40、65奈米製程等成熟製程為生產的主力。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聯電於2014年參與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增資、並取得15.9%股權及1席董事,並由聯電授權40奈米技術。不過,由於該投資的閉鎖期規定為2.5年,雙方在去年中開始密切接觸,最終決議聯電將百分百收購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股權,取得12吋晶圓廠產能。

聯電表示,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在成為聯電集團的成員後,公司名稱和營運銷售細節將於股權轉讓後儘速決定,在這段期間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仍將維持其現有的客戶銷售管道,繼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晶圓專工服務。

據了解,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去年總營收約為709億日圓(約為新台幣195億元),全年稅後淨利約29億日圓(約新台幣8億元)。這也意味著,就算三重富士通半導體明年營運維持現狀,仍可推升營收出現雙位數成長。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聯電正面臨12吋成熟製程需求量的激增,隨著5G、物聯網、汽車和人工智慧等領域新應用的爆發,預估未來市場需求力道將持續推升。他強調,以此收購案來看,可立即取得合格且設備齊全的量產12吋晶圓廠,相較於花費數十億美元和數年時間從頭開始建置新的晶圓廠,不論是時效和投資報酬率都更具優勢。

聯電在取得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12吋晶圓廠產能後,加上現有台灣、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的12吋晶圓廠,可望透過全球化布局,分散生產製造風險。聯電表示,利用公司數十年的世界級IC生產經驗,結合日本當地人才和世界知名的品質標準,提供日本和國際客戶更佳的服務。

評析
以此收購案來看,可立即取得合格且設備齊全的量產12吋晶圓廠,不論是時效和投資報酬率都更具優勢。

線上購物賺取回饋 蝦皮、淘寶、家樂福、Agoda、Booking、Trip、ETmall、PChome眾多購物網站都適用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08:4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子公司 和艦擬赴上海A股掛牌

工商時報 蘇嘉維/台北報導

繼鴻海分割旗下工業富聯赴中國大陸上海A股掛牌後,晶圓代工廠聯電昨(29)日也決議,將子公司和艦與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孫公司IC設計服務廠聯暻半導體等進行整合,由和艦為主體向中國證監會申請首次公開發行(IPO),預計在上海A股掛牌,預計籌資約2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14億元)。

8吋晶圓代工今年以來需求相當旺盛,甚至可用供不應求狀況來形容,但聯電位於台灣的各廠區的8吋晶圓產能,已經無法再擴充。聯電為了擴充8吋晶圓代工產能及強化全球市場布局,決議由聯電子公司和艦統籌子公司聯芯及孫公司聯暻,向中國證監會申請IPO,準備籌資在和艦及聯芯擴增8吋晶圓產能。

和艦及聯芯的8吋晶圓代工月產能分別為6.5萬片、1.7萬片,其中聯芯年底前月產能將可望達到2.5萬片,至於和艦將藉由籌資上市之資金再擴充1萬片的月產能,屆時和艦月產能將可望達到7.5萬片。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本次將由和艦統籌聯芯、聯暻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並以和艦為上市名稱。

和艦與聯電目前在客戶及製程上重疊性相當高,因此聯電規劃,未來和艦將負責中國大陸地區所有客戶,聯電則負責除了大陸以外的全球市場,同時聯電仍將持有和艦87%股權,因此聯電仍將全數認列和艦業績。

聯電表示,和艦赴上海A股掛牌上市一案,將於今年8月20日召開的股東臨時會提請股東表決,通過後再向中國證監會申請IPO發行人民幣A股,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預計籌資金額約25億元人民幣,發行不超過4億股。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因應大陸半導體市場的快速成長,並考量本公司與集團整體長遠發展,該公司於大陸地區的晶圓專工及IC設計服務業務由和艦統籌,提供客戶完整的IC製造解決方案;通過A股上市,和艦公司可善用募集資金,再投資複製既有的成功模式,藉此拓展大陸市場。

此外,和艦於A股上市後,將可取得更多元化的在地資金來源,改善整體報表的財務結構,將資金留在台灣,並且可以提升本公司的資產規模,進一步充實公司的資本實力,未來並藉由與股權連結之獎勵措施,吸引當地優秀人才,有助於拓展集團業務及全球布局。

評析
聯電決議將由和艦統籌聯芯、聯暻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並以和艦為上市名稱。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09: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470121 於 2019-4-20 15:18 編輯

轉貼2018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併日企 和艦擬A股上市

經濟日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聯電昨(29)日宣布,將斥資不超過573.6億日圓(折合新台幣約160億元),吃下與日本富士通半導體合資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 (MIFS) 全部股權,同時規劃旗下中國大陸和艦廠將在大陸A股申請上市。聯電全球布局,兩路出擊,全力擴展第五代行動通訊(5G)、車用及物聯網(IoT)市場版圖。

聯電昨天一早盤前宣布停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昨天召開董事會後,傍晚由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至證交所重大訊息說明。聯電停牌前股價收16.95元,昨晚ADR大漲,一度漲5.5%,後收斂至漲3%。

劉啟東表示,聯電目前擁有MIFS 15.9%的持股,再受讓富士通半導體持有的84.1%MIFS股權,MIFS將成為聯電獨資的子公司。預計在取得政府相關部門核准後,8月20日舉行股東臨時會,一旦順利通過,預計明年1月1日完成股權轉讓。

聯電同時決議,由旗下大陸子公司和艦統籌另兩家大陸子公司─廈門聯芯集成及山東聯暻半導體,以和艦為主體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未來和艦預計發行不超過4億元新股,擬籌資人民幣25億元(折合新台幣117億元),其中20億元用於和艦廠擴廠之用。

聯電強調,這兩項重大決議目的為強化全球布局,拓展海外市場,未來和艦在A股上市後,將可取得更多元的在地資金來源,改善財務結構,將資金留在台灣,並提升公司資產規模,進一步充實資本實力。

MIFS廠去年全年營收約新台幣190億元,全年淨利7億餘元,劉啟東表示,由於過去聯電對MIFS僅是單純轉投資,未來完全持股之後,對聯電產能可增加12%,相當於營收增幅,除了對聯電未來在營收及獲利貢獻外,MIFS產能加入營運行列後,有助提高聯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廠市占及影響力。

富士通半導體和聯電於2014年達成協議,由聯電取得MIFS 15.9%股權,雙方更透過聯電40奈米技術的授權、並於MIFS建置40奈米邏輯生產線,擴大彼此合作夥伴關係。

評析
聯電這兩項重大決議目的為強化全球布局,拓展海外市場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解陸「缺芯之痛」 聯電拓半導體市場

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台北報導



今年4月爆發「中興事件」後,讓中國大陸深刻感受到「缺芯之痛」,市場普遍預估,大陸官方未來會全力支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聯電新聞稿稱,大陸子公司和艦A股上市後,聯電仍將持有和艦約87%股權。和艦若能順利登陸A股,從而擴大在大陸的投資與業務,聯電台灣廣大股東也可受益。

根據聯電新聞稿,和艦營收僅占聯電合併營收11%,此次A股上市發行新股占和艦發行後總股本也僅約11%,聯電未來仍將持有和艦約87%股權,因此聯電現有股東權益不會受到減損。

美國一紙禁售令竟讓大陸第二大通訊大廠中興通訊一度處於崩潰邊緣,這無疑是本輪中美貿易摩擦中最讓大陸社會震撼的事件。為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4月前往武漢考察時,就特別前往大陸本土12吋晶圓代工廠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視察,以行動表示支持。當時習近平明確指出,一些重大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攻堅克難。

在5月28日的大陸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更有感而發表示,「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因此他提出,要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在大陸擁有蘇州和艦8吋廠和廈門聯芯12吋廠的聯電,在此一相對有利時機點申請在大陸A股上市,除有機會因受到投資人青睞而享有較高本益比,從而與聯電在台股產生比價效益。

未來將透過大陸資本市場籌集到成本較低的資金持續擴大產能,進一步提升在大陸市場的營收與獲利。

評析
和艦若能順利登陸A股,從而擴大在大陸的投資與業務,聯電台灣廣大股東也可受益。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和艦赴陸掛牌 籌資金搶人才

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家晶圓專業代工廠、第一家半導體上市公司聯華電子(簡稱「聯電」),在相對低調、沈潛多年後,昨(29)日卻一口氣丟出兩顆震撼彈:斥資576.3億日圓,買下日本富士通持有雙方合資的日本12吋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並將由大陸子公司蘇州和艦申請A股上市。兩大動作可看出鴨子划水多時的聯電,展現出下一階段布局全球的雄心。

和艦迄今總投資金額約15億美元,目前擁有兩條8吋晶圓生產線,單月產能約6.5萬片。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尤朝生表示,和艦8吋生產線製程十分完整,從0.5微米一直到最先進的0.11微米,能滿足客戶多樣需求,對聯電拓展市場相對有利。

和艦目前大陸本地客戶已提升至約50%,中長期目標是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到70%以上。至於產品應用則以通訊業(40%)及消費電子(40%)為主。

尤朝生指出,和艦是相當成功的投資案例。從建廠只花12個月,裝機約三個月。2003年投產後,當年月產能約5,000片,年營收2,000萬美元。但隔年就迅速拉升到3萬片,營收2.2億美元,並於當年度實現獲利。

和艦當初規劃的滿產能為月產6萬片,從2003年至2007年,產能也逐步提高到4.2萬片。2008年後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曾有三年時間暫停擴廠計畫。自2011年,隨聯電持股增加,由於聯電在台灣的8吋廠產能已基本滿載,只剩和艦仍有擴產空間。因此2011年起,和艦再度啟動擴產計畫,去年底月產能已達到6.5萬片。

尤朝生說,為滿足市場需求,和艦仍將持續擴廠,希望在明年底前能提升至7.7萬片。至於廈門聯芯12吋廠,設計產能為5萬片,目前約月產1.6萬片。尤朝生表示,聯芯未來也會持續投資擴產至達到經濟規模。

尤朝生強調,和艦與聯芯成立迄今沒有向台灣的銀行借過一毛錢,都是在大陸就地融資。但目前即便在大陸取得較優惠的美元貸款,年利率至少都要5%,這將讓聯電在與大陸本地業者競爭時,處於相對不利地位。

他指出,和艦若能借重大陸資本市場取得下一階段發展所需資金、自給自足,將台灣的資金留在台灣運用,這對台灣也是好事。

此外,若能在A股上市,未來和艦也能推出員工激勵方案,這對聯電吸引及留住優秀人才相當重要。尤朝生說,員工股票配股不但企業無須立即認列費用,且能讓員工努力與公司未來發展連結,是最有效的激勵工具。

除規劃子公司大陸上市以籌募未來發展所需資金,聯電還將斥資取得日本MIFS百分之百控股權,使MIFS成為聯電獨資子公司。在取得台日雙邊政府相關部門核准後,預計逾2019年1月1日完成股權轉讓。

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隨5G、物聯網、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等新應用的爆發,聯電正面臨12吋成熟製程需求激增,預計市場環境將持續推升此強勁需求。收購合格且設備齊全的量產12吋晶圓廠,與花費數十億美元和數年時間從頭開始建置新晶圓廠相比,此一股權交易案在時間和投資報酬率上更具有優勢。

憑藉聯電在台灣、大陸和新加坡現有12吋廠的布局,日本MIFS的加入,將可進一步幫助聯電客戶透過生產基地的精實布局,分散生產製造的風險,以確保企業的持續營運,聯電也將能給予客戶更佳的全球化服務。

評析
和艦若能借重大陸資本市場取得下階段發展所需資金,台灣的資金留在台灣運用,這對台灣也是好事。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法人:有助拉高聯電戰力

工商時報 林燦澤、呂淑美/台北報導

繼FII之後,聯電子公司和艦芯片製造(蘇州)擬於大陸A股掛牌,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未來和艦若採發行新股模式在A股掛牌,將可募集到百億元資金活水,可改善財務結構,並增加在大陸的知名度,有利建構集團在大陸市場版圖。

黎方國說,大陸科技龍頭中興通訊及華為先後被美國點名,讓大陸政府全力支持發展大陸半導體供應鏈,未來不排除將成立一個3,0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全力發展半導體事業。他強調,聯電受惠於8吋晶圓滿載,調高代工報價5~10%,隨IoT市場拉高對8吋晶圓廠的需求,和艦A股掛牌的時機相當好。

黎方國指出,聯電的晶圓廠折舊明後年就告一段落,有助於未來毛利率的拉升,此外,在陸股掛牌,有利吸納半導體的人才,也可以取得當地資金水位,一舉數得。

證交所則指出,依聯電表示,因應上市需求,和艦將發行新股,此次增資後聯電對和艦公司持股由100%降為87%,和艦仍為編入合併報表子公司,故對合併營收及獲利並無重大影響。

評析
和艦在陸股掛牌,有利吸納半導體的人才,也可以取得當地資金水位,一舉數得。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董座洪嘉聰 出奇招

經濟日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聯電昨(29)日大動作布局,收購與富士通半導體合資的12吋廠全部股權,子公司和艦也將在大陸A股掛牌籌資,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曾說,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仍具優勢,不過大陸半導體追趕腳步也很快,聯電透過兩大布局戰略,一舉達到擴大資本實力,強化當地留才,維持聯電在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

洪嘉聰原是聯電財務長,他在財務操作上的效率、靈活及精準,之後成為聯電董事長,在經過近年低調布局後,聯電現在要在全球晶圓代工產業重新取得強勢影響力。

聯電透過旗下大陸子公司和艦統籌另二家大陸子公司,由和艦為主體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考量層面絕非僅籌資一項。

先前聯電高層曾對外表示,大陸半導體近幾年快速成長,當地官方也希望加快半導體發展,近幾年聯電旗下和艦面臨人才頻遭挖角困境,未來聯電子公司整合掛牌A股後,將有利在當地留才,以上市公司立場對員工祭出更多獎勵措施,聯電高層也提到,其實大陸和台灣一樣,公司有沒有在資本市場掛牌,對留才具關鍵影響力。

此外,大陸加速擴充晶圓製造產能,將使產業競爭升溫,市調機構預估,至2018年底中國12吋晶圓製造月產能將近70萬片,較去年成長逾四成,目前聯電主要的28奈米製程和大陸中芯半導體一樣,聯電此次一次整併和艦的8吋廠、廈門聯芯的12吋廠及上游IC設計聯暻半導體,以多樣產品,加上上下游垂直整合,希望在大陸晶圓廠快速增加壓力下,維持聯電在大陸半導體發展既有優勢。

評析
聯電透過兩大布局戰略,一舉達到擴大資本實力,強化當地留才,維持聯電在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和艦申請A股上市 金管會:對聯電影響有限

經濟日報 記者葉憶如、趙于萱/台北報導

聯電子公司和艦將在中國大陸申請A股上市,金管會官員昨(29)日表示,和艦不是聯電重要子公司,對公司的影響相對有限。

台灣證券交易所昨日則特別發新聞稿表示,提醒上市公司如有重要子公司辦理海外掛牌,規劃流程應保障股東權益,充分揭露資訊,並留意A股近來表現不佳,籌資效率可能進入調整。

金管會證期局官員透露,聯電子公司和艦選擇到大陸上市,是希望到當地直接籌資,它的重要性其實沒有到子公司需公告的標準,但聯電還是重大訊息公告,預料其占比相當低,且其獲利最後也會回到聯電本身,對公司影響相當有限。

除了鴻海與聯電子公司赴大陸掛牌,金管會統計,規畫赴大陸掛牌的還有南僑、巨大、臻鼎-KY及榮成等四家上市公司及第一上市企業的大陸子公司。

上市公司子公司已赴大陸掛牌者共有五家,包括日月光的環旭電子、亞翔的亞翔集成、華映的華映科技、楠梓電的滬電股份及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

評析
聯電子公司和艦選擇到大陸上市,是希望到當地直接籌資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和艦A股上市掀企業出走潮 聯電:這太沈重了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9日電

聯電將推動子公司和艦申請在上海證交所以A股上市,市場擔心掀起國內企業出走潮,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說,這種說法「太沈重了」。

至於鴻海旗下富士康工業富聯(FII)A股上市蜜月期僅4個交易日,跌破專家眼鏡,也令人擔心和艦重蹈FII覆轍,劉啟東強調,股價不是最主要考量,和艦於上海掛牌上市是基於更長遠的規劃。

聯電董事會今天決議,大陸8吋晶圓代工廠子公司和艦偕同12吋晶圓代工廠子公司聯芯、以及IC設計服務廠子公司聯暻,以和艦為主體申請發行A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劉啟東說明推動和艦A股上市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大陸全速發展半導體產業,業界挖角情況很嚴重,和艦去年的人才流失率高達15%至20%,若能夠提供一個跟股權連結的獎勵機制,必定有助於留住人才。

其次聯芯剛起步,目前營運資金以向當地銀行融資為主,負債比率已趨近7成,若能從資本市場取得較低成本的資金,不但財務結構會明顯改善,聯電也可以把資金留在台灣。

劉啟東表示,推動和艦A股上市,是聯電區域性的布局,若因此指聯電帶動國內企業出走潮,實在「太沉重了」。

根據聯電規劃,和艦預計增資發4億股新股,籌措人民幣25億元,用以擴充和艦1萬片8吋晶圓產能,預計明年第2季完成,並改善聯芯財務結構,未來聯芯月產能將從1.5萬片,擴增至2.5萬片規模。

分析師王兆立說,聯電近年營運策略調整,不再追逐先進製程技術,改以追求獲利為導向,未來資本支出將以中國大陸的和艦與聯芯為主,聯電推動和艦在上海證交所上市,在當地取得資金,有利於和艦與聯芯擴充,及強化聯電的現金流。

王兆立也說,聯電現金更加充裕,若能增發現金股息,對聯電股東未嘗不是件好事。據聯電估計,和艦、聯芯與聯暻3公司去年營收占聯電總營收約11%,和艦於上海證交所上市,股權稀釋約11%,對聯電業績影響僅約1%。

評析
推動和艦A股上市,是聯電區域性的布局,若因此指聯電帶動國內企業出走潮,實在太沉重了。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8吋晶圓代工價 Q3喊漲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張瑞益/台北報導



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近期向下游IC設計廠示警,8吋廠產能將緊缺到明年,請客戶預作規劃。由於產能緊缺,今年上半年晶圓代工廠先後調漲兩次價格,第3季進入旺季,市場預期將有雙位數漲幅,不利IC設計廠毛利率。

全球8吋晶圓供不應求,8吋晶圓廠緊缺自去年起延續至今年,第一波動能來自指紋辨識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龐大的車用晶片需求在今年接棒,導致晶圓代工廠的12吋BiCMOS製程和8吋廠都被傳感器、MEMS、TOF感測器、電源管理晶片等產品塞爆。

聯電、茂矽看好8吋晶圓代工後市,茂矽表示,目前8吋廠產能全都塞滿,去年以來,過去營運毛利率偏低的晶圓代工廠,都可在這波需求爆炸中選擇毛利率相對較好訂單,且一路看旺到明年。

市場人士分析,由於8吋廠產能持續緊缺,代工廠挑單生產,今年甚至造成毛利較低的驅動晶片遭到排擠,使驅動晶片出現缺貨現象;因驅動晶片公司被代工廠漲價,今年起也開始向客戶端轉嫁成本,造成產業漲價潮。

IC設計公司表示,8吋廠今年已連續調漲代工價格兩次,第3季還會再漲,等於今年價格逐季上揚;代工廠近期也明確告知,產能緊缺現象會延續到明年,請客戶預作產能需求規劃。

隨晶圓成本持續墊高且產能吃緊,今年以來,IC設計公司已陸續向客戶端爭取調漲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產品售價。

法人認為,在今年晶圓成本拉升和產能吃緊下,對IC設計公司毛利率表現相對不利,若可以適度轉嫁給下游客戶,才能平衡成本壓力;但相對的,對下游系統廠來說,今年仍是零組件成本壓力高張的一年。

評析
由於產能緊缺,今年上半年晶圓代工廠先後調漲兩次價格,第3季進入旺季,市場預期將有雙位數漲幅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6月30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攻成熟製程 聯電拚當代工二哥

經濟日報 記者 謝佳雯、張瑞益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暫不參與先進製程競賽,專注提升28奈米、14奈米和其他成熟製程競爭力。透過購買與富士通合資的12吋廠和推動和艦上市這兩步棋,都是為了在成熟製程搶市,要重新奪回代工二哥寶座。

從半導體製造廠來看,前三大無疑是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但若以代工角色而言,英特爾這兩年雖積極切入代工領域,成果仍相當有限;三星也以自製較多,尤其在痛失蘋果訂單後,主要代工客戶僅剩高通,代工業霸主仍是台積電。

據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晶圓代工前三名分別是台積電、格羅方德和聯電。從排名位置來看,聯電近年落後格羅方德,從原本的二哥退居第三,迫使聯電重新調整步伐。

尤其這一波半導體需求熱點,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車用、工控等市場,這些晶片廠並不需要最先進製程技術,才會造成8吋廠產能滿載至今;相較之下,12吋廠反而受到手機、挖礦機等市況不如預期影響,產能利用率面臨下滑。

評析
購買富士通合資的12吋廠與和艦上市,都是為了在成熟製程搶市,要重新奪回代工二哥寶座。
 樓主| 發表於 2019-4-20 15:45:14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擴大成熟製程 發揮優勢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聯電買下與富士通合資的12吋廠,持續擴大成熟製程版圖,以穩定獲利,並規劃大陸子公司和艦在A股上市,搭上大陸官方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列車,坐擁資金、市場與人才,除可阻斷中芯在大陸的急起直追,更進一步企圖擠下格羅方德,爭取全球晶圓代工二哥寶座。

全球晶圓代工先進製程領先群,分別為台積電、英特爾與三星,先進製程版圖短期不易有太大變化。主要是先進製程一年投資金額高達百億美元以上,打的是資本戰,成熟製程晶圓代工業者就算擁有技術與人才,也無法在資金上與先進製程領先群抗衡。

TrendForce預估,2018年上半年全球前五大晶圓代工業者,依序為台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三星與中芯,其市占率(以營收計算)依序為56.1%、9.0%、8.9%、7.4%及5.9%。

法人指出,中芯雖在全球晶圓代工排名第五,不過隨美國企圖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大陸官方積極扶植本地半導體廠,並祭出龐大補貼給中芯,是值得注意的對手。因此,聯電旗下和艦規劃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除可籌到資金,持續擴充產能,壯大規模。

法人分析,接下來,聯電要持續擴大成熟製程市占率,才能擠下格羅方德穩坐晶圓代工二哥。因此,聯電吃下與日本富士通半導體合資的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全部股權,持續擴充產能。

全球已沒有8吋廠設備可買,就算可以買,從訂設備到晶片量產,恐怕緩不濟急,買下舊有12吋廠,設備折舊攤提已經結束,效益其實最高。

評析
聯電要持續擴大成熟製程市占率,才能擠下格羅方德穩坐晶圓代工二哥。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1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買富士通…凸顯日企困境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聯電將斥資不超過573.6億日圓(折合新台幣約160億元),吃下與日本富士通半導體合資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 (MIFS) 全部股權,這是繼鴻海集團買下夏普後,又一家日本高科技企業出售,凸顯出日本高科技產業陷入發展瓶頸。

日本科技產業一度引領全球,但1990年代起由盛轉衰,不僅面臨國際企業的強大競爭,本土技術和人才也大批流失;日經新聞訪調顯示,守舊僵化、目光短淺的企業高層難辭其咎;另外,日企報酬不如國外同業,也是人才出走的重要原因。

日經訪問曾在東芝、日立、NEC、富士通和Sony等日本傳統知名科技企業效力的員工,這些半導體、液晶顯示器等領域的工程師已投效南韓、台灣或其他外資企業。一名受訪者坦言:「這種變化約在1990年代晚期出現,高階主管沒有遠大夢想,他們只想避開風險,希望接受挑戰的人反而受到貶抑。許多工程師赴海外就業,是為了能在可以一展長才的的環境工作。」

此外,報酬也是導致人才求去的關鍵。日本的終身雇用制文化採取年資薪水制,即使在半導體產業,待遇和其他公司也相去不遠。即使研發重大技術並獲得專利,所獲得的獎勵也相當微薄,常使這些優秀人才氣餒;如果和美、韓等待遇優渥許多的同業相比,更使日本工程師受挫。

日企對半導體等產業的短視,也是衰敗原因。跨入這些領域初期便需要大量投資,且難以保證一定有獲利。許多日本科技公司並不重視這些「新興」產業,這些部門的人員少有升遷至高階主管機會。

半導體或面板產業,與發電廠、基礎設施等長期規劃的事業不同,只能推測未來兩到三年的形勢擬定策略,也因此需要不同的管理技巧。然而,許多資深主管並不了解半導體產業,導致研發及投資決策緩慢甚至錯誤。

曾在東芝記憶體技術部門擔任資深工程師的日本中部大學教授宮本順一指出,在三星電子和其他國際競爭對手加快腳步發展之際,這些狀況導致日企如同癱瘓。

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另一個劣勢,則是在新廠的補貼或稅務優惠方面,政府不夠慷慨,電費和土地價格飆漲,也抬高電子業的成本。日經指出,如果日本不思改變,包括汽車、機械、材料等全球優勢產業將會陷入麻煩,近年東芝和富士通相繼變賣半導體事業,就是最好的警惕。

評析
東芝和富士通相繼變賣半導體事業,凸顯出日本高科技產業陷入發展瓶頸。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4:3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日工商時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雙喜臨門 翻身有影

工商時報 呂淑美、簡威瑟/台北報導



聯電宣布併購日12吋晶圓廠及大陸子公司和艦擬於A股上市,激勵聯電美國存託憑證(ADR)上周五股價大漲2.55%,內外資一致看好併購效應及釋股潛在收益,聯電今(2)日復牌可望大漲,甚至中期股價淨值比(PB)有望向1.1~1.2倍靠攏,上看20元。

內外資看好和艦A股上市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投資者著眼和艦A股掛牌潛在資本利得,參與意願應不低,預期短線將有利聯電股價表現。

元大投顧資深副總杜富蓉對聯電一口氣宣布兩大重大消息感到「驚艷」,她表示,「聯電過去十多年已躺在地上躺很久了,此次展現前所未有的企圖心,股價會有表現機會」。

她說,外資自2017年4月下旬至今年6月19日止,累計買超187萬多張,持股比率從39%拉升至53%多,大增14個百分點,似也可看出端倪,因為兩大重大決策都非一蹴可幾。

ADR股價上周五率先表態
聯電ADR股價上周五率先表態,出現難得的大漲走勢,每股收2.82美元上漲2.55%,法人認為,今日聯電復牌股價看漲。一位大型承銷商主管指出,和艦為半導體股指標,未來A股掛比照FII快速通關機率高。

聯電第1季底每股淨值17.75元,以上周四收盤價16.95元計算,PB僅0.95倍。杜富蓉認為,PB有向1.1~1.2倍靠攏,以此推估,股價上看20元。

去年中,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呂家璈升評聯電至買進後,不只激勵股價走強,更重要是,市場長期對晶圓代工的關注力都放在台積電上,鮮少仔細檢視聯電營運策略的轉變,瑞銀升評重新激起市場對聯電的注意力。

呂家璈認為,8吋晶圓應用範圍廣,尤其車用半導體商機爆發,需求量更大,且受到設備停產等因素影響,市場上目前也沒有新增8吋產能,研判8吋晶圓代工產能將更為吃緊。

然仍有些外資對聯電基本面持保守看法。摩根大通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哈戈谷指出,聯電日前調漲8吋晶圓代工費,固然是好消息,但有部分原因也是來自成本上漲,另聯電12吋廠依然面對毛利壓力,因而持中性看法。

惟杜富蓉則看好下半年半導體市場成長,她舉台積電在南京設廠可看出大陸市場商機,並強調,聯電這次兩大重要決策,都是展現全球布局的企圖心,對基本面未來加分大。

評析
聯電這次兩大重要決策,都是展現全球布局的企圖心,對基本面未來加分大。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全球化布局 法人按讚

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簡永祥/台北報導

聯電宣布子公司和艦芯片製造(蘇州)將在大陸A股掛牌以及收購日本MIFS,兩大布局讓市場按讚,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指出,聯電決策掌握天時地利,有對的時機、對的地點,在中國發展重心轉向半導體,聯電透過掛牌「接地氣」,可望順利擴張對岸版圖,加上當地投資人普遍「看政策投資」,也有利衝刺籌資規模。

另外,根據法人最新的報告指出,聯電收購MIFS,有助於加深在日本車用市場布局,以搭上電動車、智慧車、車聯網大趨勢。

分析師認為,聯電近年策略明顯轉向,從過去的先進製程競爭中脫離,逐步轉為鞏固成熟製程。目前聯電在8吋及28nm PolySiON接單依舊強勁,更因全球8吋晶圓代工產能供給吃緊,做一次性調漲代工價,預估聯電下半年毛利率可望有3到4個百分點的提升,加上新台幣貶值助攻,預估聯電今年每股純益可望由原預估的0.65元,增至0.83元,且未來隨車用、IOT及5G應用對成熟製程需求有增無減,因此將聯電評等由中立調升至買進,目標價也上修至22元。

聯電美國存託憑證(ADR)上周五(29日)率先反映兩項利多,盤中一度大漲5%,收盤收斂至2.5%。在台申請停止交易前,收盤價16.95元。

陳慧明接受本報越洋電訪指出,聯電決議讓和艦上市A股,對集團發展相當有利。大陸此刻重視半導體,供應鏈之間激烈競合,很重視「接地氣」,聯電子公司上市A股,不只提升中國市場知名度,也讓合作對象有信心,未來聯電想做大資源,自然容易。

陳慧明進一步指出,時機方面,除搭上陸官方扶植半導體,和艦技術與中國華虹半導體比較,製程領先,甚至凌駕中芯國際,目前和艦在陸8吋晶圓產能滿載,聯電選了不錯時機上市。

就地點來說,大陸投資人普遍看政策投資,和艦同時符合半導體扶植方針,及官方鼓勵中外合資公司上市,應有不錯籌資成果。

再拉高到國際層次,陳慧明說,和艦在A股掛牌,主要看當地投資人風向,有別於在美、港股或其他更國際化市場,和艦上市將同時和台積電等重量級大廠比較評價,於A股能享有更高本益比。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聯電是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近期8吋晶圓滿載,調升代工價5%至10%,未來8吋晶圓受惠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大趨勢,產能還會維持高使用率,和艦上市坐收擴大籌資、提升供應鏈合作等多重優勢,乘效可期。

黎方國認為,和艦掛牌一定有蜜月行情,至於會不會複製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連續漲停?美中貿易戰扮演關鍵,但他認為起碼應有二、三根停板。

針對聯電29日ADR仍正常交易,證交所說明,當天聯電上午七點多申請台股暫停交易,便是為了配合美股收盤,不影響ADR行情,未有違規情事。

評析
聯電透過掛牌「接地氣」,可望順利擴張對岸版圖,加上當地投資人普遍「看政策投資」,也有利衝刺籌資規模。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布局/和艦拚A股 有助技術不外流

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報導

聯電大陸子公司和艦廠計畫申請A股上市,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尤朝生表示,若能順利登陸A股,除有利於和艦吸引及留住優秀人才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吸引人才降低流動率,更有助於控制技術不會外流,保障和艦和台灣的利益。

華電上周五宣布,將斥資576.3億日圓,買下日本富士通所持有雙方合資的日本12吋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e Fujitsu Semiconductor,MIFS)股權,以百分之百持有MIFS,同時將由和艦統籌另兩家大陸子公司及孫公司,廈門聯芯及山東聯暻半導體,以和艦為主體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以籌募後續擴大生產所需資金。

若以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廠的市佔率來看,台積電以59%穩居第一,格羅方德11%排名第二,聯電9%緊隨其後。在納入日本MIFS,加上蘇州和艦與廈門聯芯將持續擴大產能,預計聯電將有機會超越格羅方德,重新奪回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的地位。

尤朝生指出,和艦為8吋廠,已屬十分成熟的製程,並不會因為在大陸上市而有技術外流的顧慮。

評析
和艦為8吋廠已屬十分成熟的製程,並不會因為在大陸上市而有技術外流的顧慮。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布局/考察到動工 僅花三個月

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報導

蘇州和艦從2001年成立至今已逾17年,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尤朝生透露,當年和艦曾前往蘇州、上海、無錫、深圳等地考察,在評估過各項條件後,最終就剩在上海與蘇州之間二擇一。

最終選擇蘇州的原因之一是,當時同樣具台灣背景的中芯國際與宏力半導體已經進駐上海張江工業區,考量到若三家晶圓代工廠都聚集在同一地,未來彼此人才的爭奪恐會過於激烈。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年大陸規定,地方超過一定額度的投資案,需上報北京中央審批,例如深圳的門檻是3,000萬美元、上海是1億美元,而當時和艦的初始投資金額為10億美元。但目前和艦所在的蘇州工業園區是由大陸與和新加坡政府合建共管,因此可不受此一限制,項目審批效率遠高於其他地方。尤朝生回憶,當年他是周三來從台灣出發,經第三地轉機來到蘇州時已是傍晚。在遞件申請後,周五他準備回台前,就已經拿到營業執照。而從第一次到蘇州考察,到和艦正式破土動工,也僅僅用了三個月時間,效率十分驚人。

晶圓代工廠的運作承受不起限水、限電威脅,尤朝生說,和艦自2003年投產迄今15年,從不需擔心這些事情。

評析
晶圓代工廠的運作承受不起限水、限電威脅,和艦自2003年投產迄今15年,從不需擔心這些事情。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日聯合晚報,供同學參考

聯電購併效益大?土洋看法差很大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聯電(2303)於上周五盤後宣布和艦赴陸掛牌及併購日本三重富士通股權等利多激勵,今日開盤跳空大漲,盤中高點一度來到18.35元,漲幅達8.25%。然而土洋法人對聯電後市看法分歧,外資認為併購效益不大,持中性偏空看待,投信則看好布局車用市場,正向看待兩大策略布局。

聯電於上周五停牌交易、盤後宣布兩大利多,激勵今日跳空開出,不過,法人出具報告土洋看法觀點大不同,多數投信認為,未來聯電擴充產能將以和艦廠區為主,若成功IPO,和艦可善用從資本市場的募集資金進行擴產,可有效減輕資本支出的壓力,獲得更多資源,以加速在大陸發展,藉以改善聯電本身的毛利問題,預計可有效提升ROE。

收購日本三重富士通則有利於未來5G及物聯網、車用市場發展,搭上電動車、智慧車、車聯網等全球大趨勢,三重富士通擁有月產3.6萬片12吋晶圓產能,與聯電客戶形成互補,將增加聯電新增產能約13%,製程能力落在90奈米至40奈米,可望獲得更多日係大廠訂單。

不過,外資報告看法則與國內法人相異,認為收購日本三重富士通為負面發展,該廠先進製程技術僅有90奈米至40奈米,聯電持續聚焦在成熟技術的戰略布局,將導致市場份額的下降,其客戶將不斷遷移到更高階先進製程,聯電在日本經營一座獨立晶圓廠運作及維持客戶關係困難。

且不瞭解富士通的客戶組合、利用率、收益率、盈利能力及債務之下,很難判斷併購富士通金額是否合理。對於中國A股上市則持中性看法,認為上市主體可以享有更高交易倍數,但不會因此改變聯電基本面變化,且子公司列為A股並不一定對母公司股價有利。

評析
外資認為併購效益不大,持中性偏空看待,投信則看好布局車用市場,正向看待兩大策略布局。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2日中央社,供同學參考

聯電收購日本12吋晶圓廠 2外資負面看待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日電

晶圓代工廠聯電計畫收購與富士通半導體合資的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84.1%股權,亞系和日系各一家外資分別給予劣於大盤、減碼評等,國內法人則重申持有評等。

聯電6月29日董事會決議以576.3億日圓(約新台幣160億元)收購與富士通半導體合資的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84.1%股權,將把三重富士通納為聯電獨資子公司,預計2019年1月1日完成股權轉讓。另外,聯電旗下子公司和艦、聯芯與聯暻,將以和艦為主體,擬在中國大陸A股掛牌上市。

亞系外資負面看待聯電計畫收購日本12吋晶圓廠,重申「劣於大盤」評等和目標價11.1元,認為聯電固守成熟技術的策略可能造成市占率流失,因為客戶將持續升級到先進製程,且聯電負責營運位於日本的晶圓廠將難以顯現綜效,也難以維持客戶關係。

日系外資維持聯電「減碼」評等與目標價13元,認為聯電收購MIFS的用意是擴充目前產能利用率吃緊的12吋製程,然而在MIFS客戶組成、產能利用率、良率、獲利能力和負債至今都不明確的情況下,很難評估聯電是否溢價收購,有可能提高風險。

國內法人表示,基於12吋晶圓代工市場仍面臨同業廝殺,持續影響聯電獲利能力,對聯電維持審慎看法,建議投資人觀望後市,維持聯電目標價14.5元及「持有」投資評等。

評析
基於12吋晶圓代工市場仍面臨同業廝殺,持續影響聯電獲利能力,對聯電維持審慎看法
 樓主| 發表於 2019-4-21 15:17:1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貼2018年7月3日經濟日報,供同學參考

車電高毛利 科技廠搶進

經濟日報 本報綜合報導

汽車電子單價與毛利均高,規定嚴格,門檻高,一旦被採用,通常是五至七年的長單,雖然數量不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但毛利率遠高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吸引半導體、光學、IC設計與系統組裝等電子大廠紛紛投入。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和聯電全力布局車用市場,台積電因擁有各項製程最完善,也成為車用半導體大廠代工首選。台積電預估,未來四大技術平台中,車用電子將扮演推升營收和獲利重要動能之一。

聯電認為,未來車用電子並不一味追求先進製程,讓聯電現有的製程有機會大啖商機。為卡位日本和大陸車用電子市場,聯電稍早宣布收購和富士通合資的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全部股權,有助於加深日本車用市場布局,搭上電動車、智慧車、車聯網大趨勢。

至於國內IC設計大廠聯發科跨足車用晶片,整合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應用,積極布局車用電子領域,藉由過去在系統單晶片(SoC)多年設計經驗,以既有影像處理技術,開始切入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高精準度毫米波雷達、車用資訊娛樂系統、車用資通訊系統等四大核心領域。

(記者劉芳妙、張瑞益、簡永祥、蕭君暉)

評析
聯電認為未來車用電子並不一味追求先進製程,讓聯電現有的製程有機會大啖商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入學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正通股民學校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